時間:2022-03-11 22:20: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二年級數學結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適度使用學具。
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及認識規律,實物學具對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因為這是新的運算知識,學生以前只學過加法和減法,乘法對他們來說是很難想出它的意義的。我使用學具教學,把學生從加法的意義上過渡到乘法的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擺學具時也應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擺蘋果的過程中,應按照從一般到特殊的規律,先擺出兩堆不同數目的小棒,再擺兩份兩份數目相同的,最后擺很多份數都相同的,讓學生覺得加法的累贅,再介紹乘法。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義,很樂意去學習乘法。
二、從現實生活出發,利用社會生活知識教學。
《新課標》中強調小學數學特別是低年級的數學應給生活化,如果我們能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把現實生活的問題聯系到學習的知識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做家務》一課,我利用班級座位的資源進行2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在《文具店》《小熊購物》等情境中,我把他們都設為是我們班學生開的店,從實際生活出發,先用學生的生活經歷來解答,再用數學知識來解答,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理解題意。也可以給學生帶來學習的樂趣。
三、充分利用游戲。
二年級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不算多,接觸社會的范圍也比較窄。因此,我通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班上不同季節生日的同學人數,加深對統計的理解與運用。在《租船》一課中,我讓學生自己按要求找伙伴搭船,結果思考剩下兩個小朋友該怎么辦,多讓他們參加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四、利用學校資源提高數學實際運用能力。
學生的數學知識來源于社會生活,教學時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得到學習的成功體驗。如在教學簡單的統計知識后,我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通過觀察、計量、比較,從而收集到有意的信息和知識。如統計各班男生和女生的數量,統計一年級入學年齡,雖然難度有點大,但學生都很認真去完成,從小讓學生學會認真對待任務是可行的。
由于本人剛開始從事教學工作,雖然我們班的期末成績不是很不好(可能是運氣比較好些),不過還是覺得愧疚。因為從試卷反映來看,學生的知識要點掌握得并不是很牢固。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反思自己任教一學期來的感受:
一、把握不好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在備課時候,只注意說把整節課的環節、內容都備好,上課不出現休克,學生問的問題不會難倒我。而沒有再進一步考慮,這一個例題,學生如果更多的回答不到點上,或者回答不出來,我該如何去引導他,這是備課時的最大失誤。
二、上課的氣氛不是每次都很活躍,學生的參與度不是每次都很積極,這主要問題是讓學生合作、深入思考的問題不突出,局部的參與使其他同學容易做小動作,沒有認真傾聽。
三、教學環節不夠緊湊,課堂前20分鐘內無法把課講完,造成整節滿,學生此刻的精神就容易分散,造成教學效率不高。
四、缺乏方法,不論是在教學上還是在輔導后進生上,已經覺得做了充分準備了,可是講給學生聽的時候,她是怎樣聽還是怎樣不懂。這時候,自己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可能是有點急于求成吧。也是教育學、心理學研究得不徹底的緣故吧。
五、感覺自己的聲音除了講故事能生動外,上課就沒那么此起彼伏,抑揚頓挫了。
還有很多很多的不足,我都正在致力努力地學習中,特別是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我會爭取通過努力的耕耘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因此我給自己寒假及下學期的艱巨和重大任務是:以課堂教學為核心——
1、備課。
學期初,鉆研了《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著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么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后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上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然后,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著,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后,盡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這點,我在本學期的教學當中做得最不好,因為對教學時間掌握不好,以至到后面,總結的時間都沒了,另外,要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這能更大的發揮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共2頁,當前第1頁1
(2)及時復習。溫故知新,牢固掌握。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復習或第二天復習,以后再逐漸延長復習時間。這項措施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復習的特點。
(3)努力構建知識網絡。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復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復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對這點,我讀初中的時候也因為沒有把知識融會貫通吃歸虧。
3、批改作業。
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及時進行補缺補漏,還可以采取面批的方法,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而且批改作業時, 只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己查找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訂正之后,仍給滿分,鼓勵學生獨立作業的習慣,對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效果。分析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改進教學,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
4、注重對后進生的輔導。
1、用乘法口訣做除法,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2、應用題中,除數和余數的單位不一樣;商的單位是問題的單位,余數的單位和被除數的單位相同;
3、解決生活問題,如提的問題是“至少需要幾條船?”,用進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車、坐板凳等,讀懂題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與位置(認識方向)
1、地圖上的方向口訣: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辨認方向時要畫方向標。
2、“小貓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東面”,是以小狗家為中心點,畫出方位坐標,確定方向;“小豬在小馬的(???)方”,“小馬的(
)方是小豬”,?是以小馬家為中心點,畫出方位坐標,確定方向。
3、太陽早上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指南針一頭指著(?????),一頭指著(????)。?小明早上面向太陽時,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當吹東南風時,紅旗往(???????)飄;吹西北風時,紅旗往(???????)飄。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數(認識10000以內的數)
1、計數器上從右邊數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邊是(??????)位,右邊是(???????)位。
2、一個四位數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個位是2,其他的數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
)位上,表示(
)。5在(
)位上,表示(
)。3在(
)位上,表示(
)。6在(
)位上,表示(
)。
4、由三個千,五個一組成的數是(????????),由9個一,兩個百和一個千組成的數是(
)。
5、讀數時,要從高讀起,中間有一個或兩個0,都只讀一個0個“零”;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寫數,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寫數時,從高位寫起,按照數位順序表寫,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沒?有數,就寫“0”占位。
6、10個十是(??????),10個一百是(????????),10?個一千是(??????),100個一百是(????????)。10000里面有(???????)個百,1000里面有(???????)個十。
7、最大的三位數是(??????),最小的三位數是(?????????)。最大的四位數是(????????),最小的四位數是(????????????)。
8、比較大小時,先比較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位數少的數就小;位數相同時,從最高位開始比較,最高位上的?數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從大到小用“>”,?從小到大用“
第四章————測量
1、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相鄰單位
之間的進率是“10”;
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0米=1?千米;
3、長度單位比較大小,首先要觀察單位,換成統一的單?位之后才能比較;
4、長度單位的加減法,米加米,分米加分米.......就是把
相同的單位進行加減。
第五章————加與減
1、口算整百加減整百時,想成幾個百加減幾個百,加減整十數的算理也相同。
2、計算時要注意:(1)、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2)、計算加法時,哪一位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3)、計算減法時,哪一位不夠減時,要向前一位“借1”,但是不要忘記退位時要減1;
3、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數是多少,如?果十位上的數大于5,則百位進1,十位和個位舍去,變為0,如估算678,就變為700;如果十位上的數小于5,?則百位不變,十位和個位舍去,變為0,如估算607,就
變為600;
4、加數+加數=和????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如:(?????)+156=368(用368-156計算)
280+(??????)=760?(用760-280計算)
5、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減數=被減數-差
如:(
)-156=368
(用156+368計算)
980-(???)=760(用980-760?計算)
6、加法的驗算方法:
(1)交換加數的位置,看和是否相同,
(2)用和減去其
中一個加數,看是否等于另一個加數;
7、?減法的驗算方法:
(1)用被減數減去差,看結果是否等于減數,(2)用減數加上差,看結果是否等于被減數。注意:運算時不要抄錯數,也不要直接把驗算結果抄上。
第六章————認識角
1、每個角都是由1?個頂點和2?條邊組成;
2、按角的大小,將角分為銳角、直角、鈍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比直角小的是銳角,比直角大?的是鈍角。要?知道一個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比較角的大小時要注意: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角的張口大小有關,張口越大角就越大;
4、正方形有四個直角,四條邊都相等;長方形有四條邊,?四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5、平行四邊形有四條邊,有2?個銳角,2個鈍角,對邊
相等,對角相等。
第七章————時、分、秒
1、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
2、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就是1?分鐘;
3、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時;
4、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走一圈是12?小時;
5、時、分、秒相鄰單位的進率是?60;1?時=60分????1分=60秒
6、比較時間,首先要觀察,統一單位之后再比較大小。
一、基本情況
學生基本情況:二年級兩個班共90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有很強的自主學習性,所以平常的教學就比較省力。部分后進生的成績也有極大提高,且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 這是培優補差方案的顯著成效。例如這學期的期末考試,此次數學成績還算不錯,兩個班平均分均在91分以上,優秀率提高,且不及格率大大降低。
二、經驗反思
(一)夯實基礎,努力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一個學生如果大部分時間都被作業塞滿,就沒有了思考的時間,沒有了智力活動的時間,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學生負擔過重、學業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在小學低段教學中,計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對孩子的后期學習非常重要,如何讓孩子既能熟練掌握相關技能又不會負擔過重呢?本學期,我作了一下幾點嘗試:
第一、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充分考慮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重營造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爭取每節課都留有一定的時間供學生練習鞏固,驗證教學效果,發現問題當堂解決。
第二、及時鞏固與定期復習相結合。每節課新授知識都會在當時當天及時鞏固,第二天進行適當復習,一段時間后進行第二次復習,提高復習效率。
第三、作業布置與批改。本學期我準備了多套教輔資料,精選練習,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地布置作業,力求使每一次練習起到最大的效果。針對不同的錯誤分別采取個別輔導和集體評講的方式及時補救,做到有的放矢。
(二)關注全體,盡可能兼顧學優生的培優和學困生的輔導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最難兼顧的是優等生的培優和后進生的輔導。我嚴格執行“培優補差”方案,在課堂教學和課后輔導中關注他們的成長:
1、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為后進生創造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為優等生提供思考空間;在課堂練習中,對優等生提出有挑戰性的要求的同時,加強個別輔導,不讓后進生掉隊。
2、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同時加大對后進生的輔導,不僅是知識上補缺補差,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學習方法的指導。首先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其次是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增強學習自信心,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3、加強家校聯系,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讓家長成為個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不足之處
1、繼續提高教學能力。在參加縣優質課大賽的過程中,我有幸聆聽了眾多優秀老師的精彩課堂,從中收獲了很多有用的教學技能與方法,自身也得到了鍛煉,獲得了成長。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應該更加注重自身教學能力的提高,多吸取有用的知識,多反思,多改進。
1、備課。學期初,認真閱讀了《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著重進行了單元備課,三人分工協作,共同探究,相互磋商,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么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后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每堂課下來,及時探論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調整課堂的教學設計與程序,以便讓學生更能理解和把握每一單元的知識。
2、上課。
創設各種情境,充分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思考。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讓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讓學生練習在同層次的習題,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盡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
二.積極參加和開展教研活動
我們每學期初備課組活動有計劃,學期末活動有總結。為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們開展組內隨堂聽課和公開課教研活動。開展公開課活動之前,總是認真備課。設計教案,互相切磋。聽課后認真評課。如教學內容安排是否恰當。難點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當,教學手段的使用,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否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老師的教學基本功等方面進行中肯,全面的評論、探討。聽評課活動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本期本組由楊守琴老師執教的《數學廣角——搭配(一)》,制作成錄像光盤去省市參與比賽,雖然目前還不知結果如何,但相信我們的努力一定是值得的。
三、抓實常規、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
本學期中我們年級組開展了多次集體備課活動,每次活動都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教師們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切磋教法,學情分析、反思心得、集體備課,以此來矯正疏漏,取長補短,達到共同提升的目的。本學期每位教師都有任教所有學科教學計劃、教案、作業設計、期中、期末測試成績分析、聽課15節以上并做到每課必評,年級組參加校級公開課1節。學校通過檢查發現大家都備課認真,作業批改仔細,扎扎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真正做到了課前有準備、課后有反思。
在備課時,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教法,根據教學學內容及學生實際,設計課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作了詳細的記錄,每一課做到“有備而來”,并制作了有趣的教具,課后及時作出總結,寫課后記,并認真收集各課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2、增強上課技能,提高上課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
做到線條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加強師生交流,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盡量講得少,學生動口動手盡量多,同時照顧各個層次的學習能力,讓各層次的學生得到提高。
3、虛心請教其它教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上積極征求其它教師的建議,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們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
4、真批改作業,布置作業做到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常常收集資料,并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批改作業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出現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進行透徹析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二年級的學生,明顯地比一年級學生進步了許許多多,課堂上知道認真聽課了,不懂的問題敢于問老師了,勇于探索新知了,也懂得小組合作了;但做小動作的,說悄悄話的,交頭接耳的現象卻時有發生。面對一雙雙調皮的眼睛,我認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如何更好地進行課堂組織教學。首先,我想到的是激勵機制。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口頭表揚,如:個人表揚:“某某坐得真好”,“某某聽得多認真啊,老師都為你高興”,“某某反應最快,是這節課最聰明的孩子”等。集體表揚:“第一小組同學回答最響亮”,“第二小組同學坐得最端正”等等。類似的表揚語,適時地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課堂紀律明顯好轉。但也有極個別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天生好動,自控力差,管不住自己。遇到這樣的同學,課下我會單獨找他們談心,鼓勵他們課上認真聽講。末了,我總會說上一句,“老師相信你能做到”。課上,每當我發現平時好動的同學有了積極的表現時,就會抓住時機給予肯定,我努力營造一個快樂數學課堂的氛圍,讓孩子喜歡我的數學課。
二、教學方面
本冊教材無論是在新授課中,還是在練習題中,都配有大量的情景圖。處理好每一個新按授的情景圖,每一個練習題的插圖,是學生學習新授鞏固新知的重要環節,讓學生“讀圖”是必不可少的過程。由于大多數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差,我就讓學生先“讀圖”兩分鐘,再根據圖編一個小故事。優等生先做示范,把編的故事講給全班同學聽,其他學生模仿,同位之間互聽互編,層層遞進。不到半學期,大多數學生看圖編故事的口語表達能力有較大的進步。到了下半學期,我就鼓勵學生把編的故事試著寫下來,并把好的故事讀給全班同學聽,他們的積極性又一次被調動起來。由于學生讀懂了圖意,并能編成小故事,根據圖解決實際問題的難點迎刃而解。
感到遺憾的是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找規律這一單元教學中,對規律的掌握不是很到位。還有估算的教學中部分學生還是停留在整十的估計上,沒有提高到整百、整千的高度上來,這可能在我當時新授教學中沒有刻意的去強調有關,又或者與學生對大數的感覺還沒有很好的感知。解決問題單元,大部分孩子能夠較好地掌握思想方法,但是現在新課標的教學內容,超綱比較嚴重,對中下學生的理解掌握有較大的問題。總復習中學生的情況讓我又一次體會到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深刻含義。
【分類號】G623.5
在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概念性知識是非常豐富的。學生只有掌握扎實的概念性知識,才能鞏固和提升自身的整體數學水平,才能優化和提升小學生的整體數學認知,才能有助于學生更長遠的數學學習。但在二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過分注重理論性教學,以及學生自身對概念性知識的認知存在偏差等,使得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容易出現概念性錯誤。為了提升小學數學的整體教學水平及小學生自我的認知能力,必須注重提升和優化小學生的概念性知識的教學工作,及時糾正小學生在概念性知識學習存在的主要錯因,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
一、小學數學低段概念性錯誤的分析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尚處于形成和發展階段,小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有限,在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概念性知識是非常系統且非常深奧的,如果小學生不能理解性地學習概念性問題,那么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勢必會形成概念性問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概念性錯誤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概念教學過于籠統,學生理解受限
在小學數學低段概念性教學過程中,教師仍采用傳統的主導模式,教師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教學進度來開展教學工作,忽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這就使得很多概念性的知識和理論過于籠統,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概念性知識的真正含義,自然容易造成概念性錯誤。同時,學生作為概念知識的接收者和理解者,在概念性知識的理解和學習過程中,未能有效地將概念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這就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不利于學生對概念知識的運用,也容易造成概念性錯誤。如在小學二年級“平均分”的概念性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平均分的過程中,僅僅是按部就班地通過計算、理論教學等來進行教學工作,這就容易增加學生的思維負擔,使得學生死硬背“平均分”公式,在實踐中直接套用,造成概念性錯誤。
(二)學生概念知識的認知中存在“舍近求遠”
概念知識是小學二年級的重點內容,由于概念是一種認知,因此教師在概念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強化學生對概念的認知,這使得不少小學生在學習概念的過程中,存在著比較強的類比性,即通過其他概念的引入和對比,來形成對所學概念的認知。這種方式雖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但卻容易“舍近求遠”增加學生的思維負擔。如“噸”的概念學習中,學生習慣性地運用立方米等相關概念來進行對比和衡量,這種對比式的學習方式,雖然有助于強化記憶,但卻不利于直觀性地感受“噸”的概念。在概念知識的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體驗的方式來,直觀深入地理解這一概念。如通過等比縮小“噸”的重量,借助于實際物體的體驗,可以直觀性地體驗“噸”的變化,進而演變成為不同噸位之間的換算。
(三)概念遺留問題較多得不到及時的完善
概念知識是一種認識,一旦學生形成概念錯誤,要想通過糾正等其他手法來改變學生的認知,那么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當前小學二年級概念教學中,學生很容易因無法體驗,或者死記硬背中出現的差錯,從而造成持續的概念性錯誤。如“最小的一位數是1不是0”,但不少學生在學習位數的過程中,將這一概念混淆,將位數等同于最小的數,就容易出現嚴重的概念性問題。
二、小學數學低段概念性錯誤的解決對策
概念性錯誤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嚴重影響著學生后續的數學知識的架構和學習,因此,一旦學生出現概念性錯誤,必須及時分析概念性錯誤的錯因,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以糾正和糾偏學生概念性錯誤。
首先,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可以實行寓教于樂的概念性教學方式。將學生喜歡的游戲融入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和參與、體驗等,來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強化對學生的認知。如“平均分”的概念性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圍圈抱團等方式來進行教學。將學生按雙數分成若干組,在教師的命令下,兩兩抱團。通過這樣游戲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對“平均分”的認知。
其次,利用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生的體驗。概念本身屬于一種抽象的東西,教師為了提升學生對概念的認知,應該注重采取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通過分組合作來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共同思考和討論,共同研究和分析。同時在概念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增加學生的體驗,將學生身邊的事物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以提升學生的整體概念認知能力。
總結:
在概念教學中,小學二年級學生因自身的認知能力不足及后天學習方法不當等,往往容易產生比較嚴重的概念性錯誤,為了提升概念性教學的整體質量,為強化學生對概念性問題的整體認知,必須分析概念性問題的錯因,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
一、合理分組
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成績上區分不是很大,差距不大,但每個班里的學生因情況不同,在智力、能力、習慣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為此我以就近原則,讓學生前后位四人為一組,進行適當微調和異質分組。根據學生學習習慣、性格、成績等在四人一組的小組中對每個學生進行編號。具體是:優等生為組長、良好學生為1號、一般學生為2號、學困生為3號。
二年級的學生表現欲望特別強烈,由于良好的學習習慣正處在養成階段,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常常表現出“逞能”“好顯擺”等現象,小組討論一旦組織不好,課堂就會混亂,無法開展正常的學習,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就需要組長負起責任來,認真分配學習任務,大家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務。為了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我在開始組建學習小組時就給學生規定了每個人在小組內發言的順序:每個小組的小組長首先發言,接著讓1號學生發言,2號學生接著1號學生發言,3號學生在最后發言,在發言過程中如果3號學生也就是學困生不太會發言,我在教學中要求3號學生要重復其他學生的發言,給他鍛煉的機會,最后由小組長總結本小組的討論結果。這樣做,小組活動時分工明確,學生活動有序、有效。
二、明確學習要求
要提高小組學習的效果,在小組討論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學習的內容和目標,讓學生知道小組討論要求和任務之后,由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討論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討論的實效性,也使那些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如,在學習《7的乘法口訣》時,在學生自主編7的乘法口訣時,我就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根據7的乘法算式,先讓學生在小組內算出乘法算式的結果,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編出7的乘法口訣,在編的時候由小組長負責記錄,最后小組所有同學共同完成全部的乘法口訣。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小組討論開展得有序、有效。
三、教師及時指導
設計小學數學作業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練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在我國,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大都采用以例題開展教學,以練習題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并布置大量的課外練習題和要求學生購買教輔資料的方式,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因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既要結合小學數學的特點,又要結合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再結合學生固有的生活經驗,盡可能地設計人性化、規范化并適合小學生心理特征的數學作業,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的常見問題
1.課內練得少,課外練個飽
有的教師錯誤地認為課堂時間極為寶貴,盡可能地為學生傳輸更多的知識,往往是講得滔滔不絕,而很少留時間讓學生去練習,最終留下大量的練習題只能在課外完成。殊不知,既花費了精力收效甚微,而且還增加了學生的課外負擔。學生課外負擔的加重,又產生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歸結起來主要有三點:一是意味著學生要利用大量的課外時間完成教師所設計的作業,久而久之養成了粗心大意、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二是學生在課外做作業時所遇到的困難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輔導和解決,久而之久只好通過抄襲的手段完成作業;三是課外作業越多,則意味著錯誤越多,進而增加教師的批改量,增加教師自身的負擔。
2.數量大、質量差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經常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學生所做的練習題很多,可數學成績卻怎么也難以提升甚至還會倒退。這主要是由各種重復性的練習較多,而綜合性的練習則較少而導致的。例如,某位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師給學生設計有關《乘法口訣表》的作業時,要求每一位學生每天抄寫乘法口訣表N遍,而并沒有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和幫助記憶的方法,不僅會使學生乏味,還會讓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關于如何做好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幾點建議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答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注重數學作業的設計。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幾點建議:一是數學作業的設計應具有趣味性、合理性、科學性,并精心設計每一道數學練習題;二是所設計的練習題應具備新舊知識的交替性和綜合性;三是根據學生數學水平的高低,設計不同級別的數學練習題,讓其自由選擇;四是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設計,通過整合教材資源,由易到難適當地增加題目的難度;五是增加課堂練習時間,為學生減負的同時為教師自身減負;六是所設計的作業尤其是家庭作業應盡可能少而精練。
小學階段是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開始成長的階段,許多發展心理學家都認為,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的發展對整個人生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對于一個人的思維來說,在小學階段便樹立理性的思維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在這個時期,發揮數學閱讀在思維構造能力上的巨大作用,可以讓孩子們的思維擺脫幼兒時期的幼稚,從而走向科學理性的思維. 但在當前的一些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對數學閱讀的忽視,或者說缺乏數學閱讀的引導,導致了數學閱讀幾乎沒有發揮出其在構造思維、促使人的思維走向理性上的作用.
一、在小學一二年級通過數學家的生平故事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熱情
當孩子們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過程中,最初的一二年級還處在幼兒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剛剛開始學會識字,也只掌握了一些初步的數學知識,例如10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貨幣等比較簡單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常識. 在這個時候,應該通過數學家生平的有趣故事吸引一二年級的學生進行數學閱讀.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數學家生平的書籍,或者數學家的一些傳記,例如《高斯傳》《希爾伯特傳》等,讓孩子們在這些偉大數學家的童年故事中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在推薦孩子們的數學閱讀完畢之后,可以在班級舉辦幾次數學故事大賽,以講故事的方式激發孩子們在數學閱讀上走向更加理性的思維閱讀上去.
在數學家生平故事的閱讀上,教師可以在孩子們讀完《高斯傳》之后,講述高斯在小學階段發明的“1 + 2 + 3 + 4 + … + 99 + 100”的計算方法,并在高斯的童年故事中讓孩子們對數學思維的靈活性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量的數學家生平的故事,讓孩子們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產生一定的閱讀興趣,并在接下來的三四年級中引導孩子們進入數學故事的閱讀打好相應的基礎.
二、在小學三四年級通過數學故事初步訓練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理性思維
三四年級的小學階段,孩子們已經擺脫了幼兒時期的一些思維方式,而從三年級便正式開始的英語學科的學習,也表明了孩子的智力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水平. 這個時候的數學閱讀,應該從故事的閱讀轉向思維的閱讀,但數學思維的閱讀依然可以通過數學故事來展現,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數學故事應該從數學家的生平故事轉向數學學科本身的故事. 例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雞兔同籠”的數學故事,讓學生們在閱讀這些數學故事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知識是可以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實踐當中去的,這正是理性思維對人們認知能力的要求.
三、在小學五六年級通過數學思維的閱讀引導小學生理性思維的初步形成
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大致完成了小學階段的學習,孩子們正在從兒童時期進入青少年時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教師在這個階段應該引導學生們進入更深的數學閱讀上去. 例如,教師可以推薦一些科普性質的數學書籍,特別是有關數學思想和數學素養方面的. 在學生們閱讀完畢以后,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閱讀作業,讓孩子們談談數學閱讀與語文閱讀的差異,并進一步地在這些差異中體會數學閱讀與語文閱讀所帶來的不同思考,總結出這兩者在思維能力培養上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這最后兩個學年的數學學習直接關系到學生們在進入初中階段之后的數學學習狀態,因此,在這個階段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這是在數學思維閱讀之后,把相應的數學思維能力運用到數學解題能力上的關鍵一步. 這在學生理性思維的形成過程中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因為理性思維要求學生們能夠從問題出發,去解決實際生活和學習的具體問題,在小學學習階段,解題能力的高低便是這一能力最好的體現.
小 結
小學階段是孩子們思維的形成階段,通過閱讀,尤其是數學閱讀,讓孩子們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維,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的. 針對孩子們在小學中各個階段的成長特點,需要用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孩子們的數學閱讀. 例如,在小學一二年級,可以通過數學家的生平故事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熱情;這個階段的數學閱讀基礎打好之后,在三四年級,可以通過數學故事初步訓練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理性思維;而在小學最后的五六年級,針對小學生從兒童階段到青少年階段的過渡特點,可以通過數學思維的閱讀引導小學生理性思維的初步形成. 只有在這一步步的引導中,按照小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規律,逐步深入層次地安排小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才可以讓小學生在數學閱讀中走向理性,從而為更高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