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7 02:25: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調任通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人口抽樣調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認真做好年我區1%人口抽樣調查,不僅可以配合省和市摸清年以來人口狀況的變化情況,推進決策的科學化,同時對于我區制定城鎮發展規劃、研究解決勞動力轉移中出現的問題,調整就業結構,加快全面小康建設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各有關部門以及被抽樣街道(鎮)要統一思想,高度重視,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做好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
二、明確任務,認真把握1%人口抽樣調查的特點
(一)調查規模大。按照省里確定的抽樣原則,全市將抽取142個調查小區作為樣本單位進行調查。
(二)調查項目多。抽樣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住戶的基本情況和個人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職業、行業、遷移流動、生育、社會保障、住房等60多項指標。
(三)工作難度大。1%人口抽樣調查涉及的部門多,組織協調工作量大;技術要求高,基層培訓難度大;政策性強,人口流動量大,工作難度大。
(四)調查時間集中。此次1%人口抽樣調查的標準時點是年11月1日零時,時期資料為年度。
三、加強領導,精心組織,高質量完成我區人口抽樣調查各項工作任務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為了加強對我區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的組織領導,區政府決定成立區1%人口抽樣調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名單附后),負責組織協調全區人口抽樣調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統計局,負責抽樣調查的日常工作。有關部門要按照全區統一部署,各負其責,通力協作,確保調查任務的順利完成。其中,涉及宣傳動員方面的事項,由區委宣傳部負責協調;涉及調查經費和物質保障方面的事項,由區財政局和區人口計生委負責協調;涉及戶口清理、外來人口基礎資料、配合協調現場登記等方面的事項,由區公安分局負責協調;涉及行政區劃變動等方面的事項,由區民政局負責協調;涉及個體工商戶的宣傳動員等方面的事項,由區工商分局負責協調;涉及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和調查的組織協調等方面的事項,由區統計局負責協調。各被抽樣的街道(鎮)也要成立相應機構,配備業務熟悉、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認真做好本轄區的人口抽樣調查工作。
(二)落實經費,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
按照財政分級負擔的原則,區、街(鎮)兩級人口抽樣調查工作經費由本級財政負擔,以保證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精心組織,選配精干力量
為了保證整個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為調查工作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各被抽樣的鄉鎮、街道要選配精干工作人員,特別是入戶調查員,選擇調查員要堅持一定的標準,要選擇有一定文化水平,身體健康,責任強,能吃苦,熟悉本地情況的人員,優先考慮選擇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優秀普查員擔任調查員。區人口抽樣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選調足夠的力量,加入到調查工作當中,要搞好調查的培訓工作,要在各鄉鎮、街道業務培訓時進行指導,確保培訓取得好的效果。
(四)嚴格入戶調查登記工作,確保調查質量
1%人口抽樣調查與人口普查相比,在質量上有更高的要求,每一個被調查人員代表的是100人,一筆調查錯誤就等于100筆錯誤。為此,在調查中必須嚴格執行調查制度:一是要嚴格調查紀律,調查員必須如實填寫,嚴禁弄虛作假,要對被調查對象做耐心細致的工作,讓他們消除顧慮,如實申報;二是調查員必須進行入戶登記,現場填寫登記表,嚴禁閉門造車;三是要堅持調查對象唯一原則,在抽樣范圍內逐戶逐人進行登記,嚴禁跳戶漏戶,隨意調查。
在接受調查的對象中,有78%的學生對傳統文化表示“喜愛”,18%的學生表示“沒感覺”,4%的學生表示“不喜歡”。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對傳統文化還是有很大興趣的,這為日后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高職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閱讀量調查分析
為了能清楚地了解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閱讀量,設計了“在大學期間一共看過多少本古代經典名著”的問題。58%的學生表示只看過1~3本,29%的學生表示看過4~8本,13%的學生表示從來都沒有看過。從數據可知,有13%的學生在大學期間還沒看過一本傳統文學經典。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受到西方自由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想的影響,大學生已經越來越崇尚西方文化,諸如追捧情人節、圣誕節,吃麥當勞、肯德基,看《變形金剛》《阿凡達》,等等。[1]傳統文化名著的閱讀正趨于邊緣化的狀態,其中有13%的學生表示從來沒看過古典名著,這個數據很讓人驚訝。當然,這么高的比例似乎也能找到一些原因,諸如:網絡媒體異常發達,很多學生都會使用智能手機、電子書等網絡媒體來閱讀書籍。在社會文化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崇尚西方文化,最終導致他們在追求感官化的文字體驗時,忽視了從古典名著中去汲取智慧。
(三)高職生傳統文化知識獲取途徑的調查分析
為了了解學生獲取傳統文化知識的途徑,設計了“您是怎樣獲得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的問題。經過統計,其中有35%的學生表示主要是從網絡媒體中獲得,有22%的學生表示是從長輩的教育或者同學之間的交流中獲得,27%的學生表示主要靠古典書籍獲得,另外還有5%的學生表示從學校活動中獲得。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很多大學生傾向于通過網絡平臺來完成學習。因此,應該及時調整教育思路,多利用網絡這一平臺來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學習和閱讀興趣。近年來,“國學熱”逐步升溫,央視“百家講壇”相繼播出“于丹《論語心得》”“易中天品《三國》”“康震解讀坡”等,給大學傳統文化的教育帶來了一線生機。[3]
二、高職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接受程度分析
人類文化的發展史表明,任何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都不能割斷本民族的文化歷史,各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否則,民族文化的發展必然會成為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中國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從文化的繼承性特點來看,先進文化建設無疑應當注重吸取包括道家、儒家等優秀文化資源,傳承他們的睿智,進而在先進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4]在被問及“‘忠、義、禮、智’等傳統價值觀對自己有多大影響”的問題時,有23%的學生認為影響很大,60%的學生認為有較大影響,還有17%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對自己影響較小或者幾乎沒有任何影響。數據顯示,盡管當前有少部分學生對傳統文化還是持消極態度,但是絕大多數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態度還是很積極的。同時,在被問及“你關注傳統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問題時,有35%的學生選擇是為了“提高文化修養”,33%的學生是為了“拓寬視野”,20%的學生認為是“傳承傳統文化”,3%的學生表示“從不關注”,6%的學生表示為了“應付考試”。這種結果表明,約10%左右的學生從不關注或者是被動應付,但是絕大多數學生對于傳統文化還是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也客觀反映出了當前大部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5]在被問及“您認為傳統節日能夠吸引您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的問題時,有40%的學生選擇“傳統中的家、國的概念”,25%的學生選擇“傳統節日象征的人文因素”,28%的學生選擇“被傳統節日的氣氛所吸引”。從以上數據不難發現,傳統節日還是能引發學生的國家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的。因此,與西方節日如圣誕節、情人節所表現出來的濃厚的商業化氣息相比,當前我國對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大力提倡,需要充分挖掘人們內心深處所具有的文化情結。在被問及“您覺得傳統文化在哪些方面對您產生影響”的問題時,有58%的學生認為主要體現在“文化素養”方面,25%的學生認為是“價值取向”,12%的學生認為是“生活態度”,5%的學生認為是“人生視角”。從中不難看出,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當今大學生接受知識的渠道多種多樣,他們不再依賴于傳統的人生目標,也不局限于用傳統視角去理解和分析所面對的新情況、新形勢,這也就意味著當今高職生在人生目標的選擇上更傾向于多元化。
三、高職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態度分析
醫護人員對疼痛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疼痛的干預,同時,家長作為監護人,在兒童疼痛的監測和干預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想且令人滿意的疼痛干預應該包括對患兒行為習慣的了解,這樣更能準確區分疼痛的性質和程度。醫護人員不可能在患兒短短的住院時間內觀察出他們的習慣,只能依靠家長提供信息[1]。家長可以提供大量有關患兒以往對疼痛反應的信息,包括過去的疼痛經歷和目前的疼痛,患兒也更愿意把疼痛和焦慮告訴他們的父母[2]。研究發現,大多數家長都希望參與兒童術后疼痛管理,且父母參與患兒術后疼痛評價與護理將增強疼痛護理管理的效果[3,4]。
為此,我們對家長進行兒童疼痛知識的調查,了解他們對兒童疼痛知識的知曉情況,為后期針對性地對家長進行疼痛處理指導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8月在南京市兒童醫院門診和住院病房接受治療患兒的家長為研究對象。
1.2方法
1.2.1調查問卷設計 參考相關文獻設計調查問卷“嬰幼兒家長疼痛認知調查表”,調查表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被調查者的一般情況,第二部分為疼痛認知知識,第三部分為疼痛處理現狀。
1.2.2調查過程 2013年7~8月,在南京市兒童醫院門診和住院病房,隨機選擇愿意接受調查的嬰幼兒家長,跟家長解釋目的及方法后,發放調查問卷,填寫后及時回收。
1.2.3問卷評分 對所有回收問卷的第二部分,即疼痛相關知識按照統一標準進行評分,正確得1分,錯誤得0分,結果雙人錄入并核對。
1.2.4質量控制 本調查表參考了本人前期研究中“醫護人員疼痛認知調查表”并請相關專家進行校驗后生成。本研究發放調查表85份,全部回收,80份有效,有效率為94%。
1.3數據統計 數據應用SPSS17和Epicalc2000進行統計學檢驗,正態分布資料比較采用了t檢驗和方差分析,非正態分布資料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另有χ2檢驗等方法,P
2 結果
2.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調查家長80人,其中22人為父親,58人為母親;年齡20~44歲,平均年齡30.96±4.14;初中及以下學歷24人,高中及中專學歷17人,大學及研究生以上學歷39人;其中23人為自由職業,42人坐班,14人全職;家庭年收入從2~20萬元不等,平均家庭年收入為(8.13±5.29)萬。32位家長表示孩子之前無住院經歷,35位家長表示孩子有過1次住院經歷,13位家長表示孩子兩有次及以上住院經歷。
2.2家長對兒童疼痛的認識狀況 1.25%的家長認為“孩子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疼痛是可以避免的”,7.5%的家長認為“ 孩子在手術中和手術后的疼痛是可以避免的”,22.5%的家長認為“不應鼓勵兒童忍受疼痛”,11.25%的家長認為“孩子并非很容易對止痛藥產生依賴”,見表1。
2.3家長疼痛認識的比較 比較發現,大學及以上學歷家長疼痛認知答題正確率顯著高于大學以下學歷家長(t=-2.646,P
2.4 疼痛處理現狀 53.8%的家長認為自己會判斷孩子的疼痛程度,33%的家長認為有機會去咨詢醫護人員有關疼痛緩解的知識,但是只有11.3%的家長認為受到醫護人員有關疼痛緩解知識的指導,所有參與調查家長都希望醫護人員更加關注小兒疼痛管理。
3 討論
結果顯示,家長對于兒童疼痛認知正確率較低,只有1.25%家長認為“孩子在治療過程中(如靜脈穿刺)產生的疼痛是可以避免的”。已有研究表明,家長在兒童疼痛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顯然,這種低認知狀態不能滿足家長參與疼痛管理的需求。
95%的家長認為“孩子在治療過程中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他們中更多的家長希望孩子去“忍受這種疼痛”而不是積極想辦法減輕孩子的疼痛。事實上,很多治療過程中的疼痛是可以提前干預的,如袋鼠式護理可以減輕早產兒足跟采血時的疼痛,非營養性吸吮可以減輕嬰兒致痛性操作的疼痛。手術后的疼痛亦是如此,“孩子術后疼痛是可以避免的”這一正確觀點,家長只有7.5%的正確率。正因為對這些信息的缺失,才讓家長誤認為疼痛是沒有辦法的,只能讓孩子盡量忍受,原因之二是家長對于止痛藥物使用的顧慮和誤解,82.5%的家長認為孩子容易對止痛藥產生依賴,藥物依賴是指突然停用藥物導致的戒斷癥狀, 持續4w用阿片類藥量易導致藥物依賴的發生,但可以通過小劑量用藥7~10d逐漸消除,何況很多孩子使用時間一般都不會到達4w。
本調查中,高學歷家長對疼痛的認知程度相對較好,可能因為他們對疼痛相關問題的關注度更高,獲取相關知識的渠道更多所致。
本調查中,幾乎所有家長都希望出現在孩子致痛性操作的現場,有關文獻也認為,家長應該出現在致痛性操作的現場,并且應該和孩子保持親密接觸,這將明顯降低孩子的疼痛。有些患兒哭鬧可能并不是疾病本身及操作引起,而是由于恐懼引起,醫護人員的某些處置和操作,可能引起患兒的恐懼,家長的安慰比護士的教育讓孩子更易接受。但是在我國,家長一般是不被允許進入像新生兒監護病房及兒童監護病房區域。
家長對有關小兒疼痛的相關理念需要糾正,醫院可以將有關疼痛管理知識編制成冊或進行相關知識的入院前培訓或以宣傳欄的形式展示,以便其更好地了解和參與患兒的疼痛管理。
參考文獻:
[1]陳義璇,婁湘紅,陳冬娥.家長參與患兒術后疼痛護理情況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4,19(8).
人類生活離不開信息。信息媒體是人類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同時又對人類生活發生著深刻的影響,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兒童的學習方式與認知發展[1]。認知發展能力是指主體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的過程和現象[2]。主要包括感知覺、注意、問題解決與推理(思維)、語言、創造性等方面的發展[3]。步入信息時代,兒童逐漸開始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國內目前暫無相關文獻研究兒童認知能力發展受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影響,因此對此進行調查研究,為教師和家長提供引導兒童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有效建議具有一定的意義。
一.調查背景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普及率及使用率顯著提升。網絡用戶的結構產生極大變化,其中,兒童使用普及率最為顯著。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可能會經由各種渠道加工,重新組織繼續傳播,再傳遞到兒童的眼前。兒童通過智能移動通信終端作為媒介,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得到海量信息,進行學習娛樂。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在,更多工作繁忙的父母選擇讓兒童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來彌補無法陪伴他們的時間。智能移動通信終端對兒童的影響日益擴大,規范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使用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長定型尤為重要。
二.寧德市兒童認知能力發展受智能移動通信終端影響的調查
1.調查目的
通過隨機抽樣調查,以問卷的方式,以寧德市區范圍內的小學兒童為研究對象,了解兒童在智能通信終端的選擇、使用時長、使用地點、用途和父母對孩子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態度、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等情況,真實反映寧德市兒童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使用現狀和認知能力所受到的影響。
2.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我們于2014年7月開展有關兒童認知發展和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資料收集與文獻調查工作,反復討論、結合有關專業人員的意見確定了問卷,對寧德市蕉城地區的小學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每所學校按不同年級各發放填寫50份調查問卷。獲得第一手資料,調查結果形成數據并采用SPSS軟件(17.0)對其進行整理分析。
訪談法:發放問卷的同時隨機與調查對象進行交流,根據被調查對象的答復搜集真實客觀的參考材料,以準確地說明樣本所要代表的總體。同時與調查對象所在學校的老師針對兒童的表現情況進行探討交流。
三.調查的結果
我們切實按照調查的程序及要求進行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660份,回收了630份,回收率為 95.4%,在問卷回答的真實度方面,發現有30份無效答卷,實際可信的問卷為600份,問卷的可信度為95.2%。整理數據分析后,關于目前小學生使用智能終端的調查情況和結果如下:
1.以性別為維度,對寧德市兒童認知能力的調查情況
根據問卷的分析結果,我們知道,男女對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選擇上,差異不是十分顯著。選擇智能手機的男生占男生總數53%,女生則占女生總數的60%,這說明電視作為傳統媒體,和智能手機這個新鮮事物,都在兒童對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選擇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與此同時,男女運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查閱資料、聊天、看動畫片上比例相當,而在玩游戲上,男生比例明顯高于女生。男女性別在認知發展上沒有太大差異,因此,筆者將以智能移動通信終端中選擇電視和智能手機的人數為主,來探究兒童認知能力發展的影響。
2.以使用時長為維度,對寧德市兒童認知能力的調查情況
據問卷調查及分析,寧德市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受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影響顯著。在幾乎不使用電子設備的兒童,在注意力集中程度較高即注意力處于正常水平占65.5%,注意力分散的占34.5%。使用時長低于1小時的則分別占40.2%和59.8%。使用時長為一至三小時的則分別占23.7%和76.3%。而使用時長為三小時以上的則為37.5%和62.5%。可見使用時間的長短對兒童的認知能力確實有明顯影響。
3.以使用地點為維度,對寧德市兒童認知能力的調查情況。
經問卷調查及分析,在家里玩的為89.8%、在課間休息時玩的占7.8%、上課偶爾也玩的占2.4%。由此可見,兒童使用地點多為家庭內部。地點這一因素對兒童認知能力發展影響不明顯,因而不就此展開探究。
4.以父母對兒童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態度為維度,對寧德市兒童認知能力的調查情況
結果表明,父母對兒童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進行限制的孩子,使用時長短的比例很高。與此相反的是,父母對兒童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采取放任態度的孩子,使用時長短的比例則偏低。
5.以受調查兒童所處學段為維度,對寧德市兒童認知能力的調查情況
調查分析可知,低中學段的兒童,父母陪同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高于高學段的兒童。而父母對兒童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使用進行約束的集中在高學段。隨著學段的遞增,小學兒童將課余時間用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比例也呈上升趨勢。高學段的小學兒童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過久在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弱上較低中學段的小學兒童更為明顯。
四.寧德市兒童認知能力發展受到的影響
調查結果表明,寧德市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受到的影響如下:
1.心理影響
研究數據表明,使用時長小于一小時和三小時以上的兒童在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上都有較為明顯的差異。使用時長偏長的兒童比時長短的兒童注意力更難以集中,記憶力也較差,更不擅長語言表達。注意是有意識活動的先導和保證[4]。長時間觀看液晶顯示屏的兒童,被動處于超信息環境下,沒有對信息進行組織分析而是機械地接納。沒有對話的過程,不需要太多思考,只需要眼睛和耳朵來接受外界信息。無意識的活動不利于注意力的發展。當然這種消極被動的接收方式還影響了語言表達能力和的發展。作為媒介的智能移動通信終端讓小學兒童處于超信息環境。超信息環境會導致兒童認知發展消極被動,即學習和探究的動機弱化,好奇心與想象被來不及處理的信息覆蓋,同時導致兒童參與社會學習的熱情降低,重度卷入信息社會,認知呈現復制、順從,缺乏創造力[5]。
皮亞杰將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各種要素進行了分析,將之歸納為四個基本因素。其中,平衡化是影響認知發展的最重要的和決定性的因素。平衡化中有一方面是成熟、經驗和社會環境三個因素的作用必須加以協調。小學兒童在接受到智能移動通信終端所帶入的社會環境中時,自身經驗淺薄,無法結合自身經驗進行判斷分析,平衡化失調。
2.社會性影響
分析后可知,使用時長較長的兒童在親子關系和同伴關系中處于被動狀態的人數比例明顯比時長較短的兒童高。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時間較長的兒童往往在課余時間選擇看電視、玩游戲等無交流的活動,對待與同伴玩耍聊天的態度是消極的。當其他兒童沒有主動與其進行交往時,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沉浸在自己的網絡世界里,不會嘗試主動與他人交往。這樣的交往狀況長時間下去將對他們成人以后的社會交往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產生嚴重的影響。
使用時間較短的兒童在學習成績的優秀率較高于時間長的兒童。這說明長時間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確實會對學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訪談中得知使用時長較長的部分兒童,父母對他們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態度是放任的。同時數據也表明,父母對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使用進行限制的孩子在使用時長上明顯少于父母對智能移動通信終端采取無所謂或放任態度的孩子。這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父母監管兒童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必要性。
五.寧德市兒童智能通信終端的使用建議
根據智能移動通信終端對寧德市兒童認知能力發展影響的調查分析,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1.社會層面
從社會層面上講,如今,利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進行學習是一種新常態。然而信息爆炸時代的現在,網絡資源的泛濫和信息的繁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學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和成長。有關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評估和研究工作相當稀少,有關兒童受智能移動通信終端影響的研究亦然。國家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應對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使用加強關注,鼓勵相關專業的知識分子,學者開展研究并出版有關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相關教材,開設指導課程及講座,在小學校園和社區進行一系列宣傳,擴大影響。利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開辟專欄與家長一起討論如何引導子女正確認識及運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等。
政府和作為手機媒體的運營商應當積極鼓勵優秀兒童教育應用軟件的開發與制作。在使用時間上可以研發相關程序,有效設定提醒兒童對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使用時長,比如超時程序自動退出或需要父母的指紋認證才能繼續使用,讓孩子明白不能長時間使用終端設備,合理安排學習和娛樂的時間。在使用內容上,鼓勵兒童教育學者專家和兒童教育工作者參與軟件內容和形式的制作。在專家和工作者建議的基礎上,優化終端的程序,提高技術水平,利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優點,結合當前小學教學,通過技術手段對信息進行篩選、分類、分級。讓兒童獲取在其接受范圍內、適合自身年齡特點的知識技能。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開發優秀的兒童教育軟件和程序,引導兒童合理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將對小學兒童的認知發展和健康成長帶來幫助。
2.學校層面
從學校層面上講,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新的電子技術的機會,把每一個課堂與廣闊的知識網絡聯系在一起[6]。要知道,小學生心理發展是可塑的,小學生無論是思維能力,還是個性、社會性和品德都易于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易于養成[7]。開設與智能移動通信終端使用相關的講座進行科普教育和宣傳,讓學生對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利弊有個初步感知和了解。舉辦相應的校園活動,引導小學兒童正確認識終端的應用,回歸課堂學習和社會學習增長小學兒童的課內知識,豐富校園學習活動,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對信息的篩選鑒別能力。
與此同時,學校和教師可以建立教育博客和班級博客。學校和教師建立博客就全部采用實名制,為提升教育博客的內涵,創建學習型教師團隊奠定了基礎[8]。學校和教師博客的開通,為向師性很強的小學兒童傳播正能量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徑。小學兒童可以通過智能移動通信終端及時了解老師的動態。班級博客作為班級的建設平臺,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參與到班級的組織管理建設中。既能增強班級凝聚力,又能引導小學兒童正確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
家長會是在教師精心準備下,家長走進學校全面了解學生在校情況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當下家校聯系的普遍形式[9]。學校和教師要把握家長會這一渠道,要求家長加強對小學兒童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監管,同時與學校合力引導小學兒童正確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
3.學生層面
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習者對自己學習過程的有效監視和控制的策略[10]。小學兒童的認知發展是從前運算階段向具體運算階段轉變,這時期的兒童已經逐漸開始想象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這就要求小學兒童自身端正理想信念,樹立遠大理想,從日常具體事物入手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學會通過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獲取自己所需的文化知識,練習自身需要的能力,比如拼音的學習、普通話訓練、外語的口語訓練。偶爾玩游戲適度放松,勞逸結合,而不是整天沉迷于游戲之中。學會利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優點,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安排和控制。
當然,小學兒童身心處于快速的發展階段,身體柔弱,耐受性低,求知欲強,認知水平低,自控能力差,特別容易為智能移動通信設備所吸引。在有意識地培養自我控制能力和信息識別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對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利弊有所了解,同時積極參考老師和家長的意見做出正確合理的選擇。
4.家庭層面
盡管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以各種方式早影響每個人,但家庭教育仍是一切教育的根,對教育的成敗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11]。小學兒童長時間在家里甚至校內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歸根結底大部分都是因為家長的放縱或溺愛。為了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家長更應該主動地與學校配合[12]。家長可以通過學校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結合在家的情況對孩子有個整體的認知。
我們知道,在小學階段,由于心理發展水平的局限,兒童獨立評價問題的能力較差。對待事物的態度、評價,主要依賴于他人,特別是依賴于父母的態度、評價[13]。這時家長就應在工作之余,抽空陪伴孩子,明確告知孩子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特點和用途,對孩子使用智能移動通訊終端進行細心、正確的引導,教導孩子對閱讀內容進行選擇等。同時,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平時多帶孩子出門進行戶外活動,可以教孩子如何使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拍照等功能,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使用是一把雙刃劍,它對兒童認知能力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學生的生命成長必須面對兩個世界:‘知識世界’和‘生活世界’[14]。而這兩個世界的豐富多彩都離不開智能移動通信終端這個媒介。考慮到小學兒童自控能力差的特點,筆者認為家長和老師還是應多關注小學兒童在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使用情況,正確指導,必要時進行監管,做到防患于未然。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我們應正確看待智能移動通信終端的存在,對它進行最優化的利用。望智能移動通信終端智能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發揮出最大的優勢,讓孩子學會正確使用,讓家長沒有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彭聃齡,丁朝蓬,姜濤,唐克西.電視與兒童認知發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19
[2]陳英和.認知發展心理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6,363-367.
[3]楊悅.電視對兒童認知發展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04.第20卷第1期:88.
[4]楊威.小學兒童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104-105.
[5]郭力華.關注多文化及高信息環境下的兒童認知發展[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第22期:19.
[6]黃甫全,曾文婕.小學教育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2.
[7]江月孫,趙敏.學校管理學(第2版)[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60.
[8]齊學紅.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73.
[9]王鷹.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67.
[10]劉國權.小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57.
[11]黃酒毓.家庭教育[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1.
[12]繆建東.家庭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47
[13]陳傳煥.家庭文化背景對小學生學習的影響的調查.[J]教育理論與實踐:1985,03期 20.
一、提高認識,加強協作,確保調查工作順利開展
我縣絕大部分殘疾人都居住在邊遠貧困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落后。盡管近年來我縣殘疾人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工作基礎比較薄弱,資料不夠健全,直接影響了殘疾人在基本生活、醫療衛生、康復、教育、就業、社會參與等方面工作的有效開展。
各鄉鎮政府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殘疾人基本情況調查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調查統計工作任務;統計部門要發揮組織實施大型社會調查的優勢,主動在方案實施、人員培訓、業務指導、技術咨詢、數據分析處理等方面協助做好殘疾人調查工作;民政部門要發揮基層組織熟悉群眾、擅長入戶工作的特點,與縣殘聯和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做好與職能相關的殘疾人情況數據核實工作,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衛生部門要在殘疾人種類和等級的鑒定、醫務人員的組織和培訓等方面積極參與;財政部門要合理安排調查所需經費,保障調查工作順利進行;各成員單位要積極配合殘聯組織實施好這次調查工作,確保資金、車輛、辦公場所、調查設備落實到位。
二、加強領導,科學組織,確保調查數據的準確性
按照全縣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部門分工協作、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
(一)組建調查隊伍。縣政府分管領導是本次調查工作質量控制的第一責任人,縣成立五個調查隊,調查隊隊長是直接責任人。各鄉鎮要抽調有經驗、責任心強、能勝任工作的統計員、調查員和醫務人員組建調查小組,負責現場調查工作。各鄉鎮調查小組在縣調查隊指導下,對普查工作全過程要嚴格把關,統計員應由從事統計工作的專業人員擔任;調查員應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熟悉基層情況、有較好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以村干部、殘疾人專職委員為骨干。
(二)實施人員培訓。本次調查對統計指標口徑、定殘標準、工作流程、入戶調查詢問方法及技巧、審核、錄入等環節,省殘聯已做了統一、明確的要求,各鄉鎮殘聯要在縣調查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下做好參與調查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為調查工作提供人力和技術保障。
(三)廣泛開展宣傳。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多種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做到進村入戶、家喻戶曉,為調查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以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殘疾人家庭的配合。
三、統籌安排,有序推進,確保調查工作圓滿完成
此次調查工作時間安排在年8月31日前完成,各鄉鎮政府要加強領導,統籌安排,把握進度,搞好銜接,認真抓好事前準備、現場調查、質量抽查、數據處理、評估分析和開發利用等各階段的工作,按計劃、分階段有序推進。
(一)堅持依法調查。要保護調查人員依法獨立行使調查權、報告權和監督權。調查人員要自覺遵守《統計法》,保護被調查人的合法權益,對其填報登記的內容嚴格保密,不得向調查機關以外的單位和個人泄露。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調查數據。對于違反統計法的單位和個人,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二)明確調查對象。此次調查的對象包括轄區內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中符合國家殘疾人評定標準的殘疾人、疑似殘疾人。殘疾人的類型包括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視力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和多重殘疾等。
(三)開展現場調查登記。調查員要堅持入戶調查,認真填寫《省殘疾人基本情況調查表》,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調查要注意方式方法,宣傳如實申報調查項目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特別是要主動宣傳調查數據保密的有關規定,以消除調查對象及其親屬的心里顧慮。要盡量詢問調查對象本人,不能接受調查的,以其家庭成員(監護人)提供的情況為準進行登記;特殊情況下,詢問其鄰居進行議查核實。有殘疾證的,以殘疾證類型、等級為準;沒有殘疾證或疑似殘疾的調查對象應建議其到指定醫院進行鑒定。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農民工子弟小學為例進行調查:以期全方位了解在校流動兒童對農村認知的狀況,包括:農村身份認知、農村環境認知、農村發展認知等;并就在校流動兒童農村認知渠道及其制約因素方面進行探對。考慮到在校流動兒童的表達能力和對問題的理解能力,我們將調查對象界定為二到六年級的在校流動兒童,發放問卷208份,共獲得有效問卷172份,有效回收率為82.69%。除此之外,還對8位在校流動兒童、4位在皎流動兒童家長、3位班主任、2位學校負責人進行半結構訪談,獲得了大量定性資料。
在校流動兒童的農村認知狀況。
農村身份認知:大部分流動兒童意識到自己的農村居民身份,且身份認知具有兩面性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c)-0119-02
教師職業認同是指教師敬業盡責創造性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基礎,它關系到教師自身的職業發展,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成才,關系到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戰略的實施,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以,必須構建良好的教師職業認同,提高教師職業認同程度[1]。
1 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認同的結構
對教師職業認同結構的研究目前仍沒有統一公認的結論,不同的研究人員對于此問題有不同見解。魏淑華在對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中,運用理論分析的方法,認為教師職業認同包括六個因素[2]: 職業認識、職業情感、職業意志、職業技能、職業期望、職業價值觀。于慧慧在對湖南省小城市中學青年教師的職業認同的研究中,根據文獻綜述和訪談結果,定出職業認同的9個維度[3]:(1)職業能力:對于自己從事這個職業所具備的知識、技能的認同情況,即對目前以自我的能力是否勝任這個職業的判斷;(2)職業意義:教師職業給個人帶來的意義、價值的感知;(3)職業特征的認識:包括教師個體對教師職業特征的認識;(4)對領導的認同;(5)對同事的認同;(6)對學生的認同;(7)對工作回報的認同;(8)對工作背景的認同;(9)對所在學校有歸屬感或集體感的判斷。
總結已有對教師職業認同結構的研究,結合技工院校職業教育的特點,在課題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認為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認同主要由4個一級因素及12個二級因素構成,4個一級因素分別為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個體因素。社會因素包括技工教育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社會聲望和技工教育相關的政策法規等四個二級因素,學校因素包括學校綜合實力及發展前景、學校管理水平及激勵機制、學校為教師提供的平臺及機會等3個二級因素,家庭因素包括家人對技工教育的理解、家人對教師本人的期望等2個二級因素,個人因素包括教師基本情況、教師能力與職業理想、教師價值觀等3個二級因素。
2 調查問卷的設計、發放與回收
調查問卷是進行課題研究最常用也最基本的測量工具,為此我們設計了《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認同調查問卷》。對照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認同結構,從影響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認同感的4個一級因素和13個二級因素出發,調查問卷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個人相關基本資料的調查,另一部分是針對不同影響因素設計的問題。
本課題主要針對江蘇省技工院校教師的職業認同進行研究,因此本次調查問卷的發放對象均是省內的技工院校教師。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在全省13個地級市中各抽取1~2所學校,每校抽樣15~20位左右教師參與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共計280份,收回275份,其中有效答卷270份。
3 數據統計與分析
在對回收的有效答卷進行分析過程中,為便于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采用分值計算法,對于問卷中備選答案從A到D分別對應1、2、3、4分,計算出每位參與調查的教師關于職業認同的平均值和標準差進行分析研究。
3.1 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認同的總體狀況分析
根據數據統計可以看出,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認同總體量表平均分M=2.49,稍低于臨界值2.5,說明技工院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水平比較偏低。在職業認同的不同因素方面,除社會因素外,其平均值均大于2.5,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各因素平均值大小依次是:家庭因素>個體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即社會因素對職業認同的影響最大,其次影響從大到小分別是學校因素、個體因素和家庭因素。從標準差來看,由于標準差越小大部分數據越接均值,因此在各因素中不同教師的職業認同數值變化幅度大小依次是: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個體因素,即個體因素方面教師的職業認同比較接均值,起伏最小。具體統計數據見表1。
3.2 個體差異下的職業認同
通過對個體差異下的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認同的分析表明:不同性別、不同崗位的技工院校教師的職業認同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教齡、不同職稱的技工院校教師的職業認同存在一定差異,且兩者變化趨勢相同,低教齡、低職稱和高教齡、高職稱的職業認同高于中等教齡和中等職稱;不同學歷的技工院校教師的職業認同隨著學歷的升高而降低;不同月收入的技工院校教師的職業認同隨著月收入的提高而稍有提高。
3.3 院校層次差異下的職業認同
院校層次差異下的職業認同變化趨勢表現為技師學院教師的職業認同稍高于技工學校。
3.4 院校位置差異下的職業認同
院校位置差異下的職業認同變化趨勢表現為位于蘇中地區的技工院校教師的職業認同高于蘇南和蘇北地區。
(一)人性化交通管理的涵義。所謂人性化交通管理,就是公安交通管理機關在交通管理過程中貫徹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理念和精神,對交通安全違法和重大交通事故犯罪嫌疑人、最大限度地體現人文關懷,使其合法權益切實得到尊重和保護,使各類交通違法行為人認識到危害性,使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服法,悔過自新。人性化交通管理的根本內涵在于執法活動的公正、高效。只有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才是交通管理執法機關的最大、最根本的“人性化交通管理”。如果交通管理部門不能保持公正,也就無從談及人性化交通管理。執法枉法或隨意執法,執法不嚴、不公、不廉,對交通違法行為以及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再大的關懷,也是徒勞無益。
(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要求人性化交通管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關系到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關系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充分發揮法律在促進、實現、保障社會和諧方面的重要作用。沒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沒有交通管理者的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就不可能獲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就不可能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就不可能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構建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
(三)實施人性化交通管理,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趨勢。“以人為本,執法為民”是實現法律的立法宗旨,即社會秩序的理想化和充分保障人權的實現。人性化交通管理要求交通管理者在公正執法時,給予公民柔性的人文關懷,尊重其人格和尊嚴,維護其正當權益,顧及其感受,讓公民在體會法律的威嚴與神圣的同時,也享受法律所固有的“溫情”和“體恤”,它是政治文明在執法領域的生動體現。相信隨著法治的不斷進步和完善,人性化交通管理必然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二、充分認識依法糾正交通違法是人性化交通管理的重要保障
不可否認,人性化交通管理的舉措是現代文明的體現和要求,但“人性化交通管理”說到底仍然是執行法律的活動,是公安交通管理機關根據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來懲罰交通違法和交通犯罪的過程,它具有剛性的一面,必須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因此,不能因為冠有“人性化”之名,就能隨意篡改法律,不依法糾正或處罰交通違法行為。換句話說,人性化交通管理要依法辦事,不能違反法定程序,不能違背法的精神,法律就是人性化交通管理及一切交通管理者永不能悖離的“底線”。因此,依法管理交通,依法辦事是人性化交通管理的前提,也是人性化交通管理的根本保障,而且“人性化”要求的是符合人類常規的倫理道德,在現代民主制度下制定的法律,其實已經融入了人性化的成分。也就是說,交通管理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只要恪盡職守,依法辦事就不會發生損害違法人基本人權的惡性事件,就是人性化交通管理。相反,如果交通管理不以法律為依據,不受理性的約束,而過多強調“人性化”、“個性化”,就難免不被濫用變成“人情化”,假借“人性化交通管理”之名來降低法律規定的處罰力度,甚至免予法律處罰,破壞了法律的公正和權威,也就徹底背離了“人性化交通管理”的初衷,反而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因此,依法交通管理,依法辦事是人性化交通交通管理的重要保障。
三、深刻理解新《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一部以人為本的人權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規范道路上行人、機動車駕駛人之間的法律責任,為舒緩交通,保證公民的安全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交通法字里行間處處體現著對生命、對普通百姓切身利益的保護,從百姓利益出發,維護車主利益,增強權力監督制約,充分顯示了“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人文理念,讓處于相對弱勢的行人有了法律上的保障,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它第一次強制規定中小學校、幼兒園、養老院、醫院的門口道路沒有過街設施的,應當施劃人行橫道線,設置提示通行標志;二是人行道上機動車禮讓行人。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必須遵守行人優先的原則,機動車經過人行道應該減速行駛,遇行人正通過人行道,應減速慢行;三是否定“撞了白撞”。第七十六條關于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規定明確否定了頗受爭議的“撞了白撞”的說法,即: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四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設立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醫療機構不得因搶救費用未及時支付而拖延對受傷人員的救治等等,無疑都是尊重生命的重要體現。綜述整個《交通法》通篇體現了“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人文理念,不再一一列舉。
交通法明確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保護了道路交通參與者的合法權益,條條充滿了人間溫情,假如人們能夠按照新的法規去出行,那么,行人和機動車駕駛人之間的關系就會更加融洽,道路交通秩序就會更加文明暢通,老百姓的生活就會更加舒心平安。
四、強化四種意識,解決四個問題
一是強化執法為民意識,解決思想觀念上為誰執法的問題。執法為民是執法主體的天職,也是執法者的宗旨。公安交警作為一支重要的執法隊伍和執法力量,應將執法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統一到“為民”這一根本點上來。要樹立為民服務宗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強化交警的執法為民意識,牢固執法為民思想,將群眾的根本利益始終放在首位,切實消除循私枉法,消除執法活動中宗旨不清、認識模糊、群眾觀念不強的問題,有效解決思想觀念上為誰執法和為誰服務的問題。
二是強化規范意識,解決執法過程中“隨意執法”的問題。部分民警在執法過程中,不能嚴格執法程序,規范執法手續和按程序辦事,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或想當然進行執法,極大地損害了群眾的利益,損壞了隊伍的形象。規范是公平、公正執法的基礎,是公平、公正執法的前提,要強化規范和程序意識,形成依法執法和依法辦事的執法行為習慣,不能主觀臆想和隨意執法。
疼痛作為一項重要觀測指標,近年來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后第五項生命體征,成為影響病人生活質量不容忽視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1]。尤其是新生兒科患者,持續疼痛對新生兒生理和心理造成嚴重影響,不僅影響新生兒治療依從性,而且延長了住院時間、增加了患病率和重復住院機會[2]。有研究表明,新生兒疼痛無法得到及時有效解決方案最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個完整且合理疼痛管理系統,而護理人員對于疼痛管理認識成為完整體體系核心問題[3]。為了解我院新生兒科護士對新生兒疼痛管理的認識,為疼痛管理體系建立提供參考依據,對我院新生兒科護士共89人用自行設計問卷進行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采用自行設計的關于新生兒疼痛管理的問卷對我院新生兒科89人護理人員進行調查。89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分別在新生兒科工作時間在1年以上,年齡分布于21~55歲;其中兒內科護理人員23人,兒外科護理人員15人,新生兒科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25人,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26人;工作年資<10年的有41人,中位數6.8年,占46.07%,工作年資>10年的有48人,中位數13.6年,占53.93%;本科及以上學歷47人,占52.81%,大專學歷24人,占26.97%,中專學歷13人,占14.61%,其他學歷5人,占5.62%;共發出調查問卷89份,收回有效問卷88份,回收率為98.88%。
1.2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的問卷名為“關于新生兒科護理人員對新生兒疼痛知識的認知調查”,是由本院專業工作人員參照了美國達拉斯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疼痛管理專科的關于疼痛管理的相關研究材料結合本院具體情況設計[4],分為六個部分,共60題,每題1分,總分50分,分別為疼痛基本理論知識(15分),疼痛評估(5分),鎮痛藥物干預措施(10分)、非疼痛藥物干預措施(10分)、鎮痛藥物(15分)和疼痛心理關懷(5分)。問卷經預實驗證明Cronbach為0.89,內在一致性信效度測定符合標準。并通過與新生兒科主任及護士長溝通后取得支持,已向新生兒科一線在崗護理人員強調了本次調要性,可保證回收有效問卷內容真實可靠。
1.3材料的回收
本次調查問卷采取實名填寫方式,當場發放與收集的方法,問卷填寫時間為15min。問卷發放前已再次向調查對象強調了調查的目的與意義,共發放問卷89份,收回有效問卷88份,回收率為98.88%。
1.4問卷評分
問卷經調查組人員按統一標準評分,調查組人員由護理部抽調有統計及臨床經驗工作人員組成,所有調查組人員均未參加問卷調查。1.5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分別采用了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和統計推斷等方法。
2結果
2.1新生兒科護士新生兒疼痛管理認知水平調查
問卷得分率情況接受問卷調查的89名新生兒科護士問卷平均得分為(28.45±1.65)分,平均正確率為50.17%。其中得分率>60%的僅有5人,最高得分50分,六大部分得分率均≥60%僅2人,得分率<60%有38人;六大部分得分率由高到低排名依次為疼痛基本理論知識(60.89%),疼痛評估(54.67%),鎮痛藥物干預措施(52.8%)、非疼痛藥物干預措施(43.65%)、疼痛心理關懷(35.65%)、鎮痛藥物(30.25%)。得分率最高的三個項目和得分率最低的三個項目見表1。
2.2新生兒科護士新生兒疼痛管理認知水平與學歷和工作年資的聯系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本科以上學歷護士平均得分(40.55±1.75)分,平均得分率為72.58%,較其他較低學歷組正確率更高,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工作年資越長護士較年資較短護士得分率高,平均得分率為72.43%,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在關于“鎮痛藥物”部分,平均得分率僅有30.25%。見表2。2.3調查組新生兒科護理人員背景情況本次調查的89名新生兒科一線在崗護理人員,其中有25名參加了在崗繼續教育培訓課程,32人以不同方式接受過關于疼痛管理的相關知識,6名新入人員參加了崗前培訓。能熟悉使用疼痛評估工具的有45人,最常用的是口述分級評分法和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數據表明,49名護理人員表示在校期間未系統接受關于疼痛管理類知識。調查結果說明,來自新生兒科不同部門和不同職稱護理人員對于疼痛管理認知水平無明顯差別,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3.1新生兒科護士疼痛管理認知水平普遍有待提
高本次調查數據表明,新生兒科護理人員對新生兒疼痛管理認知水平普遍偏低,問卷平均得分為(28.45±1.65)分,平均正確率為50.17%,這可能與其在校期間未系統接受關于疼痛管理知識和上崗后極少有機會接受相關教育有關,特別是“鎮痛藥物”部分,平均得分率僅有30.25%,表明一線在崗護理人員對于鎮痛藥物的選擇、個體化用藥量、何時給藥、不良反應、成癮性等方面知識均極度缺乏[5]。另外,非疼痛藥物干預措施和疼痛心理關懷兩部分得分率也相對較低,體現護理人員對于護理文化的精髓掌握不充分。因此,在開展護理工作和疼痛管理課程的時候,我們應該整體提升在崗護理人員疼痛評估和心理關懷方面的整合能力,重點完善在崗護理人員對鎮痛藥物方面的知識,個性化地設計培訓課程已達到提升綜合認知能力的目的。
3.2新生兒科護士新生兒疼痛管理認知的應對策略
要從根本上解決認知水平普遍偏低的問題,首先應該完善學校教育,加大上崗后業務學習的普及范圍,并健全關于疼痛管理認知水平的考核體系。3.2.1學校教育本次調查數據表明,在崗護理人員最欠缺也是最需要完善的是鎮痛藥物和鎮痛藥物干預措施以及疼痛心理關懷三方面的內容。缺乏統一且規范的理論基礎和相對偏差的疼痛管理認知。建議各大本專科院校給不同年級和層次的學生增設關于疼痛管理方面的課程,特別是人文關懷方面,最好能做到個性化方案[6],豐富實踐素材,以便讓學生在校時就完整且系統地接受最基本的關于疼痛管理方面的知識,為今后的實習和進入臨床一線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3.2.2醫院在崗教育醫院管理部門應重視對在崗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可采取多種形式,如院內講座、科室業務學習、邀請專家授課、實地案例講學、業務水平競賽、在職繼續教育、崗前培訓等為一線在崗護理人員設計培訓課程,特別是針對調查中表現出劣勢的低年資和學歷相對較低的護理人員,強化學習和訓練[7]。使之達到從正確且恰當地評估新生兒、采取合適的非藥物鎮痛措施、遵醫囑給藥和進行疼痛心理關懷各個環節的突破和提高,有效地幫助新生兒減輕痛苦,全面提升疼痛管理的能力。3.2.3健全疼痛管理認知的考核體系醫院管理者應想方設法提高在崗護理人員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她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臨床疼痛管理中來[8]。因此,健全疼痛管理相關認知水平的考核體系意義重大。首先應強化對于疼痛管理宣傳力度,制定周密的培訓計劃并落實行動,通過不斷學習的同時加強臨床實踐,提高護理技能,并在一定時期內進行考核與獎勵,深化理論、豐富經驗。
3.3提升新生兒科護士新生兒疼痛水平認知的意義
醫護人員的根本職責就是采取最合適的方式為病人減輕痛苦,特別是面對兒童這個特殊群體,積極且合理的疼痛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長期以來國內就對新生兒的鎮痛認識存在一定偏差,認為鎮痛藥物會影響兒童神經系統和智力等的發育。其實不然,新生兒疼痛管理水平直接影響了臨床護理的質量,成為臨床監測的第五大生命體征。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兒童生理和心理的恢復以及良性發展,直接影響到新生兒疾病的完全治愈率[9]。因此,提高在崗一線護理人員的疼痛管理水平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王英杰,孫靜,李菀,等.113名兒科護士的患兒疼痛管理認知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2):167-169.
[2]金利萍,趙友誼,黃麗華.住院早產兒疼痛的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26(5):894-902.
[3]張蕾蕾,張語桐,麻海春.小兒圍術期疼痛管理的進展[J].吉林醫學,2009,30(21):2711-2713.
[4]唐菲,趙彩虹,俞曉燕.心理護理與評估在兒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6(3):261-262.
[5]趙旻.癌癥疼痛管理中的障礙因素[J].現代醫學,2009,11(27):342-344.
[6]黃艷芬.護理人員對疼痛患者使用麻醉性鎮痛藥的給藥態度研究[J].現代醫學,2010,9(16):421-423.
[7]伏雪純,李敏.不同疼痛管理對顯微外科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發生率的比較[J].現代醫學,2012,18(21):427-429.
為了解銀川市不同人群艾滋病預防知識知曉情況,對3632名不同人群的調查對象進行艾滋病預防知識問卷調查。結果,艾滋病預防知識知曉率8類人群位居前三位的是醫務人員、公安司法和政府官員,分別為58.5%、41.6%和30.9%;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建筑工人和青年學生知曉率較低,為11.7%和15.3%和18.2%。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建筑工人和青年學生是當前艾滋病預防知識健康教育的薄弱環節。
【關鍵詞】 不同人群;艾滋病;知曉率
艾滋病在我國正處于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的關鍵時期,采取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在廣大群眾,尤其是不同人群中普及艾滋病預防知識,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高個人防護意識,是當前公認的預防艾滋病的唯一有效辦法[1]。為制定更具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對銀川市不同人群進行了艾滋病預防知識問卷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銀川市醫務人員、公安司法、政府官員、青年學生、普通居民、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建筑工人和暗,年齡在15~65歲的人群,共調查3632名。
1.2 問卷設計
第五輪中國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基線調查“健康調查問卷”。
1.3 調查方法
由銀川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及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和靈武市CDC經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針對不同人群進行一對一的問卷調查。
1.4 評分方法
按照UNGASS(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Special Session on HIV/AIDS)評分方法,問卷中8道題全部答對規定的5道題視為知曉。
1.5 數據處理與統計學方法
所有調查表用Epi Info 3.2數據錄入,用SPSS 11.5進行統計分析。不同人群知曉率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不同人群知曉率兩兩比較采用卡方分割,α′=αN,k2+1=k!2!(k-2)!+1=0.001724[2]對檢驗水準進行校正。
2 結果
被調查的不同人群艾滋病預防知識知曉率為26.3%。8類人群知曉率各不相同(χ2=388.73,P<0.001),其中知曉率位居前三位的是醫務人員、公安司法和政府官員,分別為58.5%、41.6%、30.9%,其他人群的知曉率均小于25%,不同人群知曉率詳見表1。表1 不同人群艾滋病相關知識知曉率(略)
為了解不同人群知曉率彼此間有無差異,進一步進行卡方分割。經檢驗很多人群艾滋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彼此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即醫務人員的知曉率高于其它7類人群,公安司法的知曉率高于醫務人員外的其它6類人群,政府官員的知曉率高于青年學生、建筑工人和外來務工人員,居民的知曉率高于外來務工人員,暗的知曉率高于建筑工人和外來務工人員,見表2。表2 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識知曉率兩兩比較(略)
3 討論
調查顯示,不同人群艾滋病預防知識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和建筑工人知曉率較低,為11.7%和15.3%。農村人口在我國占大部分,城市中的外來務工人員和建筑工人絕大部分來自農村。提示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和建筑工人是當前開展艾滋病預防知識健康教育的薄弱環節,也是今后一段時期需要重點普及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對象。
青年學生艾滋病預防知識知曉率僅為18.2%。應加強青年學生宣傳教育。由于學校對預防艾滋病知識的傳播起到重要作用[3],故提示注意加強對在校學生預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雖然醫務人員、公安司法人員和政府官員艾滋病預防知識知曉率較高,但均未達到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6—2010年)要求的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85%以上水平。醫務人員在傳播艾滋病預防知識和政府官員在艾滋病預防控制的策略、政策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專題教育仍需加強。
參考文獻
[1]Sam Okware,Alex Opio,Joshua Musinguzi,et al.Fighting HIV/AIDS:is success possible?[J].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1,79:1113-1120.
[2]倪宗瓚.醫學統計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44.
[3]秦玉明,楊國田,秦俊萍,等.晉城市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識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03,19(10):779-780.
2 結果
被調查的不同人群艾滋病預防知識知曉率為26.3%。8類人群知曉率各不相同(χ2=388.73,P<0.001),其中知曉率位居前三位的是醫務人員、公安司法和政府官員,分別為58.5%、41.6%、30.9%,其他人群的知曉率均小于25%,不同人群知曉率詳見表1。表1 不同人群艾滋病相關知識知曉率(略)
為了解不同人群知曉率彼此間有無差異,進一步進行卡方分割。經檢驗很多人群艾滋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彼此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即醫務人員的知曉率高于其它7類人群,公安司法的知曉率高于醫務人員外的其它6類人群,政府官員的知曉率高于青年學生、建筑工人和外來務工人員,居民的知曉率高于外來務工人員,暗的知曉率高于建筑工人和外來務工人員,見表2。表2 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識知曉率兩兩比較(略)
3 討論
調查顯示,不同人群艾滋病預防知識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和建筑工人知曉率較低,為11.7%和15.3%。農村人口在我國占大部分,城市中的外來務工人員和建筑工人絕大部分來自農村。提示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和建筑工人是當前開展艾滋病預防知識健康教育的薄弱環節,也是今后一段時期需要重點普及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對象。
青年學生艾滋病預防知識知曉率僅為18.2%。應加強青年學生宣傳教育。由于學校對預防艾滋病知識的傳播起到重要作用[3],故提示注意加強對在校學生預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雖然醫務人員、公安司法人員和政府官員艾滋病預防知識知曉率較高,但均未達到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6—2010年)要求的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85%以上水平。醫務人員在傳播艾滋病預防知識和政府官員在艾滋病預防控制的策略、政策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專題教育仍需加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