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電氣專業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4-14 08:35: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自動化電氣專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自動化電氣專業論文

篇(1)

2建立電氣控制和自動化專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

電氣控制和自動化專業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專業知識的抽象性很高。中職學生知識基礎較為薄弱,因此要系統地掌握專業知識較為困難。那么,就可以考慮調整教學方法。鑒于中職學校是適應社會的需要培養專業適用性人才,中職學??梢耘c企業建立起合作關系,也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實習環境,并為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二年級的學生以專業技術的學習為主,可以進人到企業中一邊實際操作一邊學習,將理論知識恰當地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在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更深層次理解的同時,實際操作中還可以對于理論知識中的不足予以補充。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促進了教師教學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使得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有所提高,同時企業也可以對于前來實習的學生的綜合能力給予評價,以優先選擇更為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

3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組織電氣控制和自動化專業技能競賽

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在專業技能上亦是如此。比如,在可編程控制器和微處理器技術的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就是能夠熟練地操作計算機,掌握微電子控制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互動教學方法,就是要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融人到技術知識教學中,在引導學生興趣的同時,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配合教師,以形成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為了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精神,并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可以組織專業知識競賽,并以設計發明活動的形式展開。學生以高漲的學習熱情,將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充分地運用于技術小發明中,不斷地思考,深人地探索,試圖以推陳出新的方式獲得勝利。而技能競賽活動的展開,是建立“在就業為導向”的基礎上的,也是為了社會培養高技能的人才。

4互動教學法實施

將互動教學法應用于“PLC控制系統安裝及調試”的課程教學中。這個課程所涉及到內容包括PLC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以及維護。考慮到電氣控制和自動化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要從事的工作性質,在教學中要將教學模式建立在學生的職業生涯中。對于工作任務的調配,首先是接受控制任務,對于被控制的對象予以分析,經過分配系統的輸人(輸出)處理之后,將系統的二次接線圖繪制出來,然后就進人到控制程序的編寫、系統的接線安裝和調試以及驗收環節。在實施互動教學中,每一個教學情境都是建立在具體的工作任務基礎上的。通過師生之間采取各種形式的互動,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包括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準備工作以及演示工作,都是圍繞著學生的興趣愛好而展開的。學生在課堂情境的感染力下,就會去模仿,并以自己的方式練習。在整個的互動教學中,所強調的不僅是工作任務完成結果,更為強調完成任務的過程。特別是學生模仿教師演示,教師要負責指導工作,以使學生能夠按照計劃完成操作,并達到預期的效果。

篇(2)

作者簡介:張勵(1981-),女,湖北武漢人,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電力電子工程系,講師。(湖北 武漢 43007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5-0266-02

隨著全球科技信息化的迅速發展,世界范圍內電氣自動化專業人員之間的技術交流越來越頻繁,社會對電氣人才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開設了電氣自動化專業英語課程,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針對電氣自動化專業英語的特點,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進方法。

一、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英語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技術資料都是用英語通過互聯網傳播的,電氣工程類的絕大部分專業資料和信息也都是以英語形式出觀。專業技術人員的研究成果展示,例如申報國家獎項、申請專利、發表學術論文等,80%以上的科技資料都是以英語形式出版的。國際交流合作也需要專業人員具備良好的專業英語表達、聽說、應變能力。所以,電氣自動化專業英語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對英文專業文獻的閱讀、聽說和翻譯等綜合能力而開設的課程,對于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可持續發展,如碩士入學考試、工作面試、閱讀和翻譯實際工作中遇到的英文專業文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筆者對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2006屆~2012屆電氣自動化畢業生的調查回訪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現在都在國外從事水電站的建設與技術支持工作或者經常要閱讀國外進口電氣設備的產品說明書,他們普遍認為在學校學習專業英語是十分必要的。

二、電氣自動化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對象

由于高等職業院校的高考錄取分數線普遍低于普通本科院校,所以學生們的基礎英語水平不高。再加上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大多數是理科生,在高中時英語基礎就不牢固,不識音標,不會讀單詞,記不住單詞,不敢說,看不懂,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較差。在教學時碰到有些學生反映,由于高中時嚴重偏科,英語基礎不好,在大一時的大學英語課堂上也聽不懂教師說什么,到了大三對于專業英語就更恐懼了,有破罐子破摔的厭學心理。

2.學校和專業教師的重視程度

隨著近幾年來“工學結合”、“項目教學法”等理論思潮在我國高職院校的興起,有些高職院校盲目跟風,認為工學模式結合就是強調操作技能,根本不開設專業英語課;有的甚至把電氣專業英語當成了選修課,可開可不開;有的雖然開設,但在課時安排上很不合理,學時太少,無法做到深入細致的詳細講解。另外,在電氣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也沒有像對待其他專業課那樣給予足夠的重視。很多教師認為電氣專業英語教學的重點就是翻譯,備課講課不如其他專業課認真,也沒有像其他專業課那樣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去授課,導致電氣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隨意性。

3.師資力量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校學生數量的劇增,教師隊伍數量的相對不足已經成為制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很多專業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平均每周16個學時以上,有的教師一學期承擔了兩到三門的專業課的教學任務,導致學校缺少專門的電氣專業英語教師。很多學校要么是聘請英語基礎較好的專業課教師來教授專業英語,要么直接由基礎英語教師教授專業英語。專業課教師一般專業知識技能較強,但英語水平相對一般,上課欠缺生動;而基礎英語教師的英語基礎雖然良好,但又缺少電氣專業知識。如fuse一詞,普通英語翻譯為“融化”,而電氣專業翻譯為“熔斷器”;又如step一詞,普通英語翻譯為“腳步、臺階”,但在專業英語中,它常用來表示階躍信號,用在step esponse短語中,表示“階躍響應”,所以直譯原文會導致很多專業文獻翻譯不準,影響教學效果。

4.學生自身的認識

大學基礎英語有全國英語三級、四級等考試,而且還與學生的畢業證掛鉤,對其學生都比較重視,但學校對專業英語并沒有任何要求,所以大多數學生沒有專業英語學習的壓力和動力。另外,如果專業英語教師不能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學習電氣專業英語對于他們將來工作的重要性,那么很多學生會認為專業英語屬于非專業主干課程,自然就放松了對專業英語的學習。再加上大學生課余社團活動多,實習也多,學生們由于時間、精力有限就更顧不上好好學習專業英語了,上課隨便聽聽,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草草應付,只要考試及格即可。

5.教材與教學內容

目前高職電氣專業英語所使用的教材內容大多是選用國外原版專業書籍的一些章節、科研文獻等,教材或講義難度深淺不一,對三年職業教育專業課的覆蓋度不夠,缺乏系統性與完整性。還有一些學校選用的是本科教材,定位偏高,學生學習有困難,教師只能放慢教學速度,如果中途碰到實習實訓,專業英語的教學任務更難以完成。從教學計劃的安排來看,大部分學校的電氣專業英語安排在三年級的上或下學期,專業英語的安排與專業課的教學進度不協調,導致學生相應的專業課還沒學就要學專業英語了,學生很難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電氣自動化專業英語教學改進方法探討

1.重視專業英語教學

教師自身要加強教學責任心,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培養要求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電氣專業英語對于未來工作和學習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的特點,要從基礎的教學生認識音標,讀準音標,根據音標讀單詞做起;然后學習基本語法,掌握簡單句、復合句、關連詞。教學中要以閱讀理解為主,避免過分地強調聽、說、讀、寫;重點掌握基本的專業詞匯和詞意。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普遍缺乏自信,教師在授課的同時,也要在思想上多給學生們鼓勵,學習上教會他們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使學生通過漸進性和階段性的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專業英語水平。

2.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

第一,專業英語注重語言的實用性,教師在上課時不能采用直接翻譯全文、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應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精講多練,少講空洞理論,加強師生的討論與互動。可以借鑒專業課中的案例教學法,例如教師可以就某個變電站主接線圖講解電氣設備,讓學生在課堂上分組討論,最后由各組代表用英語進行設備的符號、用途、結構的講解。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或電子書將設備圖片等呈現在課堂上配合電氣專業英語的教學,或者播放一段電力系統事故的英文視頻,讓學生分組討論事故的原因和解決措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們學習專業英語的學習興趣。

第二,教師在課堂組織教學時應以實踐為主,側重技能訓練,要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實踐機會,盡可能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與專業英語密切相關的實習等。如果條件允許,教師最好帶學生到校辦工廠或企業實習車間參觀,面對電氣設備實物講解名稱和結構,不僅讓學生在實踐中記住重要的專業英語詞匯,而且還鞏固了專業課知識。

第三,電氣教研室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其他專業課一樣,建立專業英語教學網站,制作電氣專業英語精品課程,積極豐富和更新相關內容,方便學生們自學。有條件的院校可以采用網絡教學,也可以用QQ群、微信群等現代語音軟件讓學生與教師在線交流和答疑,檢測、提高學習效果。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針對目前高職電氣類專業英語教師欠缺的現狀,一方面要提高專業教師的英語水平??梢圆捎脤處熢趰徟嘤?、長期培訓和集中短期培訓相結合,個人進修和公派進修相結合的方式,鼓勵教師積極進修深造,提高專業課教師的英語水平,使具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專業課教師經過培訓提高后承擔電氣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另一方面可以從電氣專業的外資企業中引進具有實踐經驗的專家擔任電氣專業英語教學的專職或兼職教師。同時要求任課教師要充分備課,嚴格執行大綱計劃,在課堂中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

4.精心選擇教材,積極開發數字教材

專業英語教材的選取要盡量符合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文章要難度適宜,與高職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相匹配。內容上要注意反映新技術、新材料,符合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教材編排結構要合理,篇幅較短,且自成體系,圖文并茂,通俗易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職業教育和企業對接緊密,行業新工藝不斷誕生,決定了高職教材不能一成不變。學??梢愿鶕嶋H需要,及時更新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在編寫專業英語教材時可以組織教師去相關專業的企業進行調研,了解該專業所需要涉及到的專業英語信息,然后進行總結和編寫。還可以開發靈活的專業英語數字教材,引入iPad等軟件進行專業英語的教學,制作“電子書”。因為在現代社會,如果學生只掌握紙質出版,缺乏電子書出版知識,已經不能適應行業發展需求,所以數字教材就像一本“活頁本”,可根據行業新動態隨時添加知識,學生的學習積極提高了,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四、結論

在實際的電氣自動化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很多影響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問題,為此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隊伍建設等多方面進行改進,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專業英語變為主動學習,使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同步提高,以便吸收更多的最新技術情報,跟蹤和了解電氣自動化領域的世界前沿,為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創造更多的機會。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3-0029-02

一、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學團隊的建設目標

結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和我校教學改革的自身特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主要是更新高等教育理念,建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完善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才氛圍,為其成功奠定基礎,滿足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學團隊建設的基本思路

(一)以專業核心課程構建為平臺,搭建教學團隊的框架結構

1.實施電氣專業核心課程制度。在原有的培養方案中,電氣專業基礎課、專業限選課和專業選修課的門數超過25門,目前急切需要構建的專業核心課程是要對原有課程知識體系進行重組。電氣專業的核心課程應滿足關聯性、整體性和獨立性原則。在電氣專業眾多主干課程中,電路原理、自動控制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磁場、電力電子技術、電機學、電力系統分析之間承啟關系清晰,內在聯系緊密,同時又各自形成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比較適宜作為電氣專業核心課程建設。

確定電氣專業核心課程門數及課程名稱之后,教學團隊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挑選具有高級職稱或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且教學經驗豐富、師德高尚的教師擔任專業核心課程負責人。同時,加強專業核心課程的網絡化建設,提高課程教學的現代化水平。本教學團隊的成員承擔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核心課程均須建設網上教學平臺,豐富核心課程的網絡教學資源,建立優質的網上試題庫和教研成果共享資料庫,采用多媒體課件和板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課堂講授。為了能更好地解決學生答疑困難,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不但每周進行定時定點答疑,均會使用E-mail、QQ、博客等網絡平臺答疑方式,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

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的構架。建設好專業核心課程,關鍵在于建設優秀的教學團隊,而優秀的教學團隊又必須具備穩定的構架。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學團隊建設的總體構架是“所在二級學院主管、團隊負責人總管、團隊責任教師具體負責”的三級管理體制,三級之間分工明確,有機協調。

二級學院負責從體制與機制上為教學團隊建設提供保障,是教學團隊的指導者、支持者和服務者,而不是發號令者。

教學團隊負責人統管團隊的各項事務,在教學模式改革、團隊工作計劃制訂、團隊成員組成、內部經費使用、考核與評價成員等方面均應有相當的自。在團隊領導上,選擇合適的團隊負責人對建設好團隊十分重要。團隊負責人應善于開拓創新,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學術水平,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組織管理能力,以便在溝通、協調與尊重的基礎上為團隊建設提供組織與服務。

根據電氣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需要,教學團隊對各門核心課程均應設置一個責任教師崗位,下設2~3個中青年主講教師崗位,責任教師和主講教師可兼任。教學團隊的建設應形成以研究生(碩士、博士)學歷為主力、中青年教師為重心、中高級職稱教師為主體的團隊結構。

在教學團隊的建設過程中,應積極引進電氣類企業有知名度的高級工程師加入到團隊中來,作為團隊和企業溝通的橋梁,為踐行為地方發展提供支撐的辦學理念夯實基礎;成立由專兼職教師共同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研討、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開發教學項目和項目課程,將企業的人才需求引入到培養方案中。

(二)以實行教學實施大綱為契機,提高教學團隊的教學水平

以前實行的教學大綱主要是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教學內容指導性文件,被視為一種教學輔助文件。大多數情況下,學生無法看到教師編寫的教學大綱,不能充分理解所學課程的概貌,不能充分了解教師講課的重點和進度,這導致教學大綱與教師教學脫節、與學生學習脫節。

而課程實施大綱詳細地描述相關課程的目的、任務、要求、進度安排、評分標準等。在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要求團隊教師必須撰寫所上課程的教學實施大綱,在撰寫過程中對課程整體進行一次再把握,對整個教學流程做到心中有數,對相關重難點能思慮透徹。為了學生在選課時可以用作參考和做上課準備,教師需要將電子課程實施大綱,上傳到教學資料共享平臺,與學生共享。在教學中嚴格按照課程實施大綱組織教學,每一輪授課結束以后,教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及時發現問題,不斷修訂更新,從而提高課程的教學水平。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團隊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善于發現問題,敢于質疑,善于綜合,正確思辨,勤于實踐。

(三)大力培養青年教師

在教學方面,團隊應大力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指定經驗豐富、治學嚴謹的老教師作為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對青年教師“傳、幫、帶”,實行一對一的指導,指導青年教師的課程教學和科研工作,著力夯實青年教師的理論基礎,掌握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團隊把青年教師培養與管理納入團隊工作的議事日程,圍繞學院青年教師培養計劃,落實青年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培養措施。讓青年教師進實驗室,協助指導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實踐工作,要求青年教師與學生一樣完成實驗和課程設計的全部實踐內容,增加實踐指導能力,為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

要求青年教師聽老教師全程授課,在經過集體備課、逐章試講、嚴格評議后才能獨立授課。對青年教師的授課情況定期旁聽和評議,了解他們的課堂授課情況,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研究改進教學方法的途徑,提出建議和意見。

在科研方面,教學團隊要努力為青年教師創造更好的科研環境,在申報、爭取各類科研課題時及時提供信息,并給予具體指導和幫助。組織有豐富科研經歷的教授、副教授從各方面,如科研選題、項目申報和論文指導等,負責對青年教師的科研指導。

(四)堅持“工學一體化”,為培養復合型的應用型人才做貢獻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具有強弱電相結合、電工與電子技術相結合、系統工程與控制技術相結合的特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學團隊的建設,應遵循專業特點,根據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電氣工程高級人才的需求,堅持工程應用與理論教學一體化的理念,培養復合型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必須加強與生產實踐一線的結合,更加重視實驗教學、生產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為此,在學校多項措施與政策的幫助下,教學團隊教師應積極展開與企業的合作,加強實驗教學與科研、工程應用相結合,積極聯系企業共建校內實踐基地。團隊教師與企業工程師一起,根據企業生產的最新需求,設計和引進包括供電、測量、微機保護屏、無線溫濕度監控系統等一系列實驗裝置,建設和完善校內電工實習和專業綜合實驗基地。學生可在這個實驗平臺上充分動手實踐,模擬工業現場運行,選做自己感興趣的實驗。這種模式可以做到教學實驗與工業現場的高度逼真,彌補生產現場不能進行運行操作和安裝接線的缺陷,使學生達到解決教學實驗問題如同處理工程問題一樣的效果。

(五)加強教學團隊科研和教改能力,促進教改和科研項目與教學的結合

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依托碩士點、省重點實驗室,積極申報教學、科研課題,撰寫教學、科研論文,以科研促教學。圍繞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教學環境等內容開展相關教學項目改革研究,促進教學研究成果轉化。通過科研項目和成果進課堂、進教材、進實驗室等,積極促進科研成果向教學的轉化,結合本課程的教學工作,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科研水平。

以申報國家級、省級、院級教改項目為契機,圍繞專業核心課程建設、課程實施大綱撰寫及課改熱點、難點問題,引導教師積極申報和承擔各級教改科研課題、質量工程等科研項目,讓教師邊實踐、邊研究、邊改進,以科研形式開展教學工作,促進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的提高。

(六)建立團隊建設的制度和機制,保障團隊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1.制訂教師培養計劃。根據教學和課程建設需要,為各位教師量體裁衣,制訂教師培養計劃。同時,將教師培養計劃和激勵措施聯系起來,積極努力工作、表現突出的教師有機會獲得去國內外培訓的學習機會,在課堂教學競賽中獲獎的教師,將獲得團隊經費獎勵等,有效調動團隊教師參與專業建設及課程改革、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的積極性。

2.建立團隊定期教學活動制度。為了加強團隊教師間的教學經驗交流,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團隊應按照教學活動制度定期積極開展各項教學活動,要求團隊教師積極參加。

3.建立團隊教師集體備課制度。兩位以上教師教授同一課程要求必須進行集體備課,由各備課組長負責。集體備課的形式多樣,每門課程都應有集體備課教案,各授課教師根據各班級的實際情況修改成個人備課教案。

4.完善兼職教師管理規定,制度上確保兼職教師參與專業建設及課程改革工作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三、結語

篇(4)

作者簡介:黃文力(1974-),男,河南孟州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副教授;何琳琳(1972-),女,河南鄭州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副教授。(河南 鄭州 450015)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0B470010)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8-0005-03

近年來,由于隸屬機制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轉變為中央與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河南省為主,同時學生的就業形勢也由定向培養轉變為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因此為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改變過去單一管理類的專業設置,調整設立了“管工結合、文理并重、管理學科優勢明顯、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方針,大力發展工科專業。于2001年籌建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其后根據河南省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進一步細分,于2008年新設置了自動化專業,從而引起了對電氣專業原有的專業特色、人才定位、課程設置等一系列新的思考。本文主要介紹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發展的特點,討論相應課程體系的建設,及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對本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特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1998年教育部在高等學校專業目錄調整時,把原來的“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電器及其控制”、“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及“電氣技術”四個強電類專業合并而成的專業,是新專業目錄中合并調整原有專業最多的新專業之一。[1]新專業的建設遵循“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原則,改變了過去專業設置過多、過細的做法,強調本科階段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具有強電與弱電、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軟件與硬件、元件與系統相結合的特點。由上述的發展可以看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該是一個以強電為主、強弱電相結合的專業,應該體現以“強電為體、弱電為用”的理念,培養的學生既要懂強電又要懂弱電,既搞硬件也搞軟件,既掌握電氣技術的專業知識,亦了解計算機與電子技術的應用。[2]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文化科學素質及電氣工程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的,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究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應用等領域工作的寬口徑、創新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的學生由于受到電工、電子、信息控制及計算機等技術的基礎訓練,既具有電氣工程方面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自動化與計算機方面的基礎知識,使其在今后的就業中具有較大的優勢。

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面臨的發展機遇

我國電力工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現今無論是發電裝機總量還是年發電量在世界上均居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但人均裝機量與人均年發電量都遠遠落后,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電力工業的“十一五”發展規劃提出了特高壓的發展戰略,并且提出構建智能型堅強電網的概念與目標,為電力工業、電氣設備制造業及相關的機械、材料工業提供了無限的發展潛力。[3]

河南省在第十一個五年發展規劃中指出:“加強電網建設,增強電力輸送能力。加快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城網的自動化水平”與“重點發展高壓超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電站輔機以及中高端電工專用設備,風能、低溫余熱發電設備”?,F如今,發展循環、低碳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電力工業必將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事實表明,高質量的電能供應是中國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河南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需要有大量合格的電氣工程師,而這正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根本使命與發展前景。因此,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氣專業緊密跟蹤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規劃,結合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及時調整專業的辦學方向,力爭辦出專業特色,培養出更多的電氣工程技術專門人才。

3.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現狀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是一所按二本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是面向地方經濟和航空工業生產第一線,培養輸出復合型應用人才的重要基地。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于2001年籌建,根據電力工業發展現狀與區域經濟特點,提出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并且結合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工科發展的水平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師資力量,編制了偏于電機電器及其控制的課程體系。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經過數年的建設,并且與21世紀電力工業的迅猛發展相適應,于2008年對原有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進行了細分,新設置了自動化專業,并且該專業在師資方面也有了較大的進步,這些都促進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強電本色的回歸,推動了對相應課程體系及專業定位的思考。

雖然近幾年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專業基礎與兄弟院校相比還很薄弱,實驗條件與師資力量還很有限,仍然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總體仍處于較低水平。因此,目前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仍需且必須定位于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學生畢業以后可以到電廠、電力設計單位、電氣制造企業及各工礦企業從事與電氣相關的設計、運行、管理等工作。

4.應用型人才的特點與培養

應用型人才的特點是學科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強,除了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外,還具有良好的工程素養,具備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以后主要在生產第一線從事運行與管理等工作。應用型人才首先是一種創新人才,具有把理論知識和技術轉化為實踐生產力的創新能力;其次也是一種復合型人才,因為應用型人才的工作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根本,而要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往往不能僅靠一種專業知識,實踐的創新多出現在學科邊緣或者各學科的交叉處,因此應用型人才也是一種復合型創新人才。[4]

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是簡單地增減幾門課就能做到的,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是培養合格應用型人才的基礎。如何建立以強電課程為主,滲透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課程體系,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透徹理解相關的課程及經受實踐的檢驗。

二、課程體系的建設

在電氣專業新課程體系的設置上著重突出“以強電為主,弱電為輔,強弱電、軟硬件、電氣控制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專業特色,主要依據四個基本原則:一是突出強電特色,并且結合電力發展前景與現有師資力量,設置了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與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兩個專業方向的課程模塊;二是緊密結合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領域的應用,保持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相關課程教學四年不斷線;三是強化本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保持實踐教學環節四年不斷線;四是激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結合學生就業需要,注重課程安排的科學性與系統性。

新課程體系的主要特點是適應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原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細分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與自動化專業的發展需要,突出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強電特色,根據“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應用”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而設置。

1.課程體系的改革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原電氣專業結合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與自動化兩個專業的內容,專業的特點為“強弱結合、適當偏弱”;新電氣專業的特點轉變為“強弱結合、強電為主”,專業課程的口徑相對變窄。新電氣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再是電氣專業與自動化專業的區分,而是電氣專業內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與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兩個方向的設立。由此考慮把原來的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跨專業選修課—實踐環節的課程體系改為更符合新電氣專業特點的一級學科基礎課—二級學科選修課—跨二級學科選修課—跨專業選修課—實踐環節的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新的課程體系保證了學生的理論教學在滿足基本學分的前提下,能夠小于2500學時,同時優化了課程內容,擴大了選修課程范圍,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勵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表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新的課程體系

課程類型 課程名稱

一級學科

基礎課 自動控制原理(雙語)、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路(雙語)、電磁場、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電機學、電力系統分析、電力電子變流技術、信號分析與處理、專業技術講座

二級學科

限選課 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遠動及調度自動化、發電廠電氣部分

電機設計及優化、電機與拖動基礎、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電器學

跨二級學科

選修課 高電壓技術、發電廠動力部分、供配電技術、電力市場基礎、電力系統的MATLAB/SIMULINK仿真與應用;檢測技術及儀表、傳感器應用技術、樓宇自動化系統、微特電機、交直流調速系統與MATLAB仿真;單片機原理及應用、DSP原理及應用、電氣與PLC控制技術;機械制圖CAD技術、軟件技術基礎(雙語)、可視化程序、EDA技術(雙語)、工業組態技術;科技論文寫作

跨專業

選修課 管理學、市場營銷學;音樂欣賞、美術鑒賞;機械設計基礎、計算機網絡(雙語)

實踐教學

環節 金工實習、專業實習、專業調查、認識實習、軍事訓練、社會調查、公益勞動、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單片機課程設計(選)、PLC課程設計(選)、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設計(選)、發電廠電氣部分課程設計(選)、電力拖動課程設計(選);電氣專業制作實踐、電力系統分析課程設計、電機學課程設計、電力電子課程設計

2.課程內容的優化

新的課程體系在強電專業“寬口徑”的前提下,突出“厚基礎”的要求,公共基礎課與學科基礎課的學時比例達到總學時的74%。在實現了同一專業的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完全打通,專業主干課程也基本相同,而專業方向的不同只體現在專業課程中的非主干課程及實踐環節的要求的基礎上,[1] 新課程體系既實現了對學生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的培養,又強化了對學生對本專業基礎知識的要求,同時還突出了不同的專業方向特色。

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上更加突出強電特色,突出計算機技術與弱電控制技術在本專業領域內的運用。按照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與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兩個專業方向,設置了兩個特色顯著的課程模塊作為任選的必修環節。另外,按照“拓寬”與“加深”的原則,開設總數達到19門的二級學科選修課,學生可以選修其中的5~7門。按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設置了跨專業選修課與全校公共選修課,要求學生在人文社科、經濟管理等方面修習約6門課程。

3.授課時序的調整

按照先基礎后專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保持計算機教學、英語教學不斷線,科學分配各門課程的授課時間與學時。

(1)保持計算機教學不斷線。計算機課程按照教學次序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C++語言”、“機械制圖CAD技術”、“軟件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工業組態技術”、“電力系統的MATLAB/SIMULINK仿真與應用”、“單片機原理”、“交直流調速系統與MATLAB仿真”、“EDA技術”、“可視化程序”、“計算機網絡”、“畢業設計”。

(2)保持英語教學不斷線。建議取消“專業英語”課程,增開雙語課程教學。用英語(或雙語)教學的相關課程包括:“大學英語”、“電路”、“軟件技術基礎”、“自動控制原理”、“EDA技術”、“計算機網絡”、“畢業設計”。

(3)科學分配各學期的課時量。如第一、第二學年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可以適當增加基礎課與專業課的課時量;第四學年學生因社會實踐、找工作、考研等,學習效果下降,此時可以突出計算機與實踐教學環節,利用課程的強實用性平抑學生的浮躁心態,最大限度保證學習效果。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高等院校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必備環節,是提高人才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要素。各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的人才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實踐教學水平的高低,包括實驗條件的完善、實驗內容的設計及實驗教師的素質。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氣專業的實踐環節主要由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與畢業設計等組成,組成了一個比較系統、由線到面、由基礎到綜合,分層次、全方位的內容體系。[5]

1.課程實驗與課程設計

課程實驗包括電工電路、電子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力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C++語言、單片機原理、電氣PLC原理等。

課程設計是工科專業實踐教育的重要一環,是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信息檢索、相互合作,初步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徑。課程設計實踐環節主要由核心專業課程與部分實用性強的專業課程如“電機設計”、“電力系統分析”、“單片機原理”、發電廠電氣部分等的課程設計構成。

2.實習基地

實習基地由校內與校外兩部分組成。校內實習基地主要由校辦工廠組成,完成金工實習、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基礎性專業訓練;校外實習基地主要包括陜西航空電氣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飛機制造廠、貴州飛機制造廠等,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主要接受現代化企業的生產教育,培養工程實踐能力。

3.畢業設計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的課題多來自于工程實踐。題目通常由導師自行擬定,或者來自于導師科研項目的某一模塊,或者來自于導師熟悉的專業領域,與工程實際結合緊密。針對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如題目陳舊、知識面過窄、實驗條件較差、學生支差應付、成果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現階段可積極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中期抽查考核,組織討論,詢問學生等;對學生加強考勤,不定期考查,組織中期檢查與預答辯等。二是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學科知識范圍內自由選題,激勵他們選擇來自于生活實踐、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三是創造條件允許學生到實習或工作單位做設計,聘請企業中有高級職稱的人員參與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

除了以上基本的專業實踐環節之外,還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電子設計”等全國大賽,鼓勵學生進行科技創新制作,建設專業的開放型實驗室,積極探索有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的教育教學模式。

四、結束語

電力工業巨大的發展空間與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辦學方針的轉變,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抓住此發展契機,基于“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電氣專業的教育理念,構建了科學有效的課程體系,為今后培養大量合格的應用型電氣技術人才奠定了基礎。對該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仍需經受實踐的檢驗。

參考文獻

[1]丁堅勇,向鐵元,張承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之管見[J].中國電力教育,2000,(1):34-37.

[2]華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的思考及探索[J].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02,(2):34-37.

篇(5)

畢業設計是高校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其他教學環節彼此配合,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它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又是其他教學環節所不能代替的[1]。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來講,畢業設計不僅僅是一個教學環節,它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是對學生四年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和檢閱,旨在提高大學生科研訓練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2]。畢業設計是學生走向工作單位的必要準備,其整體水平也直接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教學質量。本文將根據西安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學校")電氣專業畢業設計的實際情況,分析當前本科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改革措施。

一、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通過分析近年來學校的畢業設計實踐教學環節,可發現畢業設計面臨許多值得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問題。

1、畢業設計的選題不夠"新"、不夠"實",題目重復率高

選題是畢業設計的基礎,選題的優劣決定了畢業論文的質量,也是決定學生是否能按時完成畢業設計的重要因素[3]。選題的"新",是指選題應盡可能反映學生所學專業領域的發展水平和前沿動態,讓學生能夠立足于科學發展前沿,每一項工作都可能是一種創新;所謂"實",是強調選題內容和深度范圍等應符合學生在校所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實際水平[4]。通過與幾屆畢業生的交流,發現他們中很多人認為畢業設計選題過于陳舊或與自己的專業相差甚遠,這大大降低了他們對畢業設計的興趣。另外,一些題目多年不變,以及多名學生共同做一個題目等現象也比較普遍。

2、學生選題很盲目,且程序不夠合理

前幾年,學校電氣專業先由教師擬題目,之后將選題發給學生選擇。因為缺少各個題目主要的研究內容、需要的知識等說明,學生拿到題目后很茫然,基本都是盲目選擇。而且,多個學生選擇同一個題目的情況非常普遍,遇到這種情況,最后基本上按照學號的前后隨機決定如何調劑。這樣就導致很多學生被調劑,安排了自己不感興趣的題目,選題程序缺少雙向性。

3、指導教師數量不足,精力不夠以及責任心的缺乏

由于各院校連年擴招的原因,畢業生數量有較大幅度增長,因此,指導教師負擔過重,有的指導教師同時指導十幾個學生,而且又要兼顧教學和科研任務,其精力投入明顯不足。另外,由于學生數目的增加也使一部分水平未達要求的教師參與畢業設計的指導,這樣就難以確保指導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就拿學校電氣專業來說,指導教師有12人,而每一屆學生卻有120人左右。不論從師資力量,還是實驗場所、設備方面來看,都面臨很大的困難。

有些老師對畢業設計重視不夠,學院要求上報題目時,沒有經過仔細考慮就草草上交,導致題目不合適,等到學生進行了一段時間后,又更換題目;有的老師也保證不了每周至少兩次的見面時間。這樣很難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

4、畢業生對畢業設計不夠重視,部分同學投入精力過少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導師沒有動員學生在思想上給予充分重視;其次是由于畢業生考研、就業的沖擊。目前大部分院校,包括本校在內,在教學計劃中畢業設計都安排在第八學期,而這一學期又是畢業生確定工作的時期,擇業的巨大壓力使學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尋找就業單位上,考研的同學開學前一個月一直在準備研究生復試,對畢業設計的投入不夠。相當一部分同學僅用幾天時間東抄西拼完成論文,草草了事。而已找好工作的同學由于沒有意識到畢業設計的意義,往往存在這樣的想法"反正也已經找到工作了,畢業設計的好壞也不影響什么",這樣他們也不會認真主動地搞好畢業設計。

5、畢業設計過程中的管理力度不夠

對于畢業設計期間的管理監督各校有不同的做法,拿學校來說,每個導師根據自己的情況以及學生所選課題的難易程度確定每次指導的時間,大致是每周一到兩次,到畢業設計結束前一個月左右以系為單位組織督導組對學生畢業設計的進度進行抽查。這樣,由于時間安排的關系,學生遇到問題就不能及時解決,而只能等到下次與導師見面。同時,畢業設計過程中導師指導不力、監督部門管理不嚴都縱容了學生不負責任的態度。一部分學生往往在集中抽查前才臨時抱佛腳,做出的論文內容空洞,他們也不可能通過設計學到什么。

6、對畢業論文考核不嚴

對畢業論文的考核一般以答辯成績為主。答辯形式各異,一般分兩步:首先學生講述自己所選課題的研究內容、設計思路和具體實現方法,之后由答辯組老師提問,每個學生答辯時間在15分鐘左右。根據學生答辯情況老師當場給出成績。2008年以前,學校電氣專業畢業生論文成績大致集中在"良"檔,基本上沒有不及格成績,且全部學生一次通過答辯,這實際上反映了在畢業論文成績評定上的一些不良傾向。當然這和具體的考核環節有很大關系,例如中期抽查不夠深入、末期的實驗驗收不夠嚴格等。另外,還有一部分感情因素,大部分老師不愿意讓學生僅僅因為畢業設計的原因而推遲畢業。

二、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多年指導畢業設計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改進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已經收到良好的效果。

1、嚴格選題審核,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畢業設計的選題上,我們要以培養學生創新素質和綜合能力為目標,既要考慮到題目內容、難易程度、知識覆蓋面等是否能滿足實踐教學環節的基本要求,同時強調其與科研生產實際的有機結合。

教師上報題目時,要說明研究內容、研究手段以及預期的成果等,讓學生對題目有個大致的了解,避免選題的盲目性。下發給學生之前,組織教師對題目的合理性、可行性進行討論,避免一些空洞的題目。多次審核修改后再下發給學生。結合電氣專業的發展,將以往單純設計類題目數量減少,增加了產品開發型、實驗研究型以及仿真研究型題目,保證了選題的多樣性,并要求三年內題目不得重復。

2、規范選題程序

在第七學期末提前公布選題內容,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將來從事的工作進行初步選題,可以選擇兩個題目。選擇之后由教師對學生進行選擇,實現雙向選擇。遇到同一個題目多個學生選擇的情況,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想法,在保證宏觀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學生的要求。

3、提高認識、加強過程指導,采取一些新手段強化師生研討交流

作為導師要明確畢業設計的重要性,并在學生做設計之前作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對學生講明畢業設計的目的、作用,從思想上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導師對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要全過程、全方位。在每個階段要及時對學生提出要求,必須使學生明確各階段的目標、任務和方法。設計過程中,指導教師每周與學生見面答疑時間不得少于2小時,同時要做好考勤工作。學校也成立了專門的管理和督導機構對畢業設計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

為了保證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疑問能及時解決,學校電氣專業借助了qq群、bbs、電子郵件等平臺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

學校電氣專業每年都要對本科畢業設計進行評優,對獲得優秀畢業設計的指導教師進行相應的獎勵,激發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認真評閱、嚴格答辯,嚴把論文撰寫的質量關

要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格式、寫作、外語應用、計算機應用、文獻資料查閱及全面質量要提出具體、規范的要求,并切實把這些要求落實到每一位學生的畢業論文中。不規范的論文,不能參加答辯。

答辯之前,指導教師的評閱意見、評閱教師的評閱意見必須完成,否則學生不能參加答辯。評閱意見要全面評價畢業設計論文,不能少于150字,并盡量結合論文提出2-3個問題供答辯委員會參考。

答辯要分組進行,分組原則是按學生選題類型劃分為人數盡量接近的小組,答辯教師也同樣分組,并且教師不得與自己的學生分在同一組。答辯時,學生講解時間10-15分鐘,每個答辯組安排一名老師作為答辯秘書,對學生講解內容、回答問題情況進行記錄。今年學校電氣專業要求學生制作ppt,全部采用多媒體講解,效果很好。

每一小組的答辯成績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具有一定的百分比,不及格的同學論文整改后參加二次答辯。這樣也提高了學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

三、總結

畢業設計是學生綜合利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實踐環節。學生和教師均應充分重視這一過程,對上報題目、選題、開題、設計、論文撰寫、答辯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的質量監控,才能確保畢業設計的質量。對于學校電氣專業畢業設計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卓有成效。今后還要進一步加強管理,以使畢業設計質量更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李乾軍.關于本科畢業設計的幾點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0 (3):154-155.

篇(6)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wuling mountain area power talent, the personnel cultivating mode and course syste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were researched. The personnel cultivating mode of “college 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together with the enterprise,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five stages” was presented, Combined with the personnel cultivating mod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as built.

【Key words】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Personnel cultivating mode; Course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隨著武陵山片區各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的發展,城鄉電力需求越來越大,同時伴隨智能電網的迅速發展以及城網、農網智能化改造升級陸續開展。電力及其相關企業對電力系統運行與維護、電氣傳動與節能以及新能源開發與利用等方面的技術人員需求日趨旺盛。

吉首大學作為武陵山片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為當地培養電氣方面人才責無旁貸。我院充分結合我校實際及武陵山片區經濟發展的社會背景,構劃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發展之路;對服務于武陵山片區經濟建設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進行研究。結合電力及企業的人才需求,根據行業的動態發展,提出了“校企共建、校企共育、四化五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我院的專業基礎、實際情況,以及新形勢、新技術下與其他專業之間的相互銜接,推進“一強二弱,強弱結合”的課程體系建設;為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實踐能力,以培養復合型科技人才為目標,構建“五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

1 人才培養模式建設

立足武陵山片區各區經濟建設,面向城鄉電網改造升級以及智能電網的發展。培養適應武陵山片區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創造能力強、素質高的電氣工程人才。結合電力及企業的人才需求,根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的新發展、新要求,提出了“校企共建、校企共育、四化五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

1.1 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實現校企共建

以《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戰略實施為契機,全面貫徹落實湖南教育強省發展戰略方針。大力推動電氣專業建設與電力行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構建“校企一體,教培共融”的辦學模式。利用多種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校企共建研究所、實驗室、實踐基地;從專業建設規劃、實踐教學、人員培訓、項目合作等方面開展合作。實現基地共建共享、師資隊伍互通互利,教學培訓相融相促。培育適應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需要的專業特色。

1.2 利用校企共建資源,實現校企共育

緊跟新型工業化和電力行業人才市場需求變化,適應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戰略需要,依托產業建專業,校企合作強專業,形成以武陵山片區區域電力技術類和能源動力類兩大專業群為主的專業發展格局。企業專家人員、技術人員融入師資隊伍,參與專業建設、開展專題講座、指導實習及畢業設計;聘請具有豐富工程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將產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成果、新技術引入課堂教學。

1.3 實習“四化五階段”的全過程培養模式(圖1)

通過調研了解武陵山片區對電氣專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廣泛聽取各兄弟院校及專家的的意見及建議,構建了“四化五階段”的全過程培養模式。“五階段”培養模式結構框架如圖一所示。在“五階段”培養模式過程中同時實現“四化”,即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化、專業知識與實踐項目層次化、課程設計及創新能力綜合化、畢業設計及頂崗實習實戰化。

①武陵山片區人才需求刻析;

②課程體系優化,實現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化;將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課程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同時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習之間的相互互動;

③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培養,實現專業知識與實踐項目層次化;主要面向“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實踐訓練”三個階段的教學全過程,課程應由驗證性加深過渡到綜合性,再由綜合性發展到創造性;分階段分層次進行,遵循循序漸進;

④課程設計及創新能力培養,實現課程設計及創新能力綜合化;對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應以3~4學生為單位設計一個課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⑤畢業設計及頂崗實習跟蹤,實現畢業設計及頂崗實習實戰化;畢業設計應緊密聯系科研或者實習中的生產實際,實習理論與科研、實際生產緊密結合。

2 課程體系建設

隨著電機、通信以及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控制等高新技術的推廣,控制與通信技術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院在控制和信息類專業發展已趨成熟,且經過多年的發展弱電方面已經有許多科研成果作為支撐,為開展電氣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根據我院的專業基礎、實際情況以及新形勢、新技術下與其他專業之間的相互銜接,創建“一強二弱,強弱結合”的課程體系建設。

“一強”主要是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中有關強電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二弱”主要是針對控制和通信專業中有關弱電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強弱結合”主要強調了相關學科的滲透與融合,即強電與弱電相結合、軟件與硬件相結合、設備與系統相結合。

3 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針對復合型科技人才素質和能力要求,將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成“基本技能、初步設計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五層次”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框圖如圖2所示。

①基本技能層:主要包括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基礎實驗以及人文素質等方面進行基本技能訓練;

②初步設計能力層:具備計算機控制、電力系統微機保護、電氣控制與PLC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具有一定的課程設計能力;

③綜合應用能力層:能熟練掌握與電氣專業密切相關的電力系統控制與通信兩方面弱電知識和技能,培養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綜合應用能力;

④工程實踐能力層:主要在專業實驗、專業實習、畢業淪為設計以及工程項目等工程實踐方面進行培訓;

⑤創新能力培養層:培養較強的科技創新、產品研發制作能力,主要進行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的訓練。

4 結束語

我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主要圍繞武陵山片區各區經濟建設和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勢,服務于武陵山片區能電網的迅速發展、城網與農網智能化改造升級以及相關企業對電力系統運行與維護、電氣傳動與節能以及新能源開發與利用。推進專業建設改革與創新,提出了“校企共建、校企共育、四化五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并結合“一強二弱,強弱結合”的課程體系建設,構建“五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良好的學風和教風建設,使培養的學生更加適合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譚博學,張存山,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33):38-39.

[2]張永炬,楊善曉,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探討[C]//第四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2007:178-180.

篇(7)

以就業為導向,切實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是滿足中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環節。從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形勢來看,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不但符合廣大高職畢業生的強烈愿望,而且是職業院校專業內涵建設的必要途徑,更是高等職業教育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現代化建筑飛速發展,智能建筑更是層出不窮,經濟社會對建筑電氣工程技術的人才需求也不斷加大。通過對往屆畢業生就業和相關工業企業職能設置的調研發現,行業可為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提供的主要崗位有:建筑電氣工程師(技術員)、水電施工工程師(技術員)、電氣系統管理技術員、電氣系統設計助理、樓宇自控工程技術員、安防工程技術員、自動化設備運行維護員、建筑電氣設備工程技術人員、電梯安裝與維護技術員、工程技術文控員及建筑電氣產品銷售技術員、質檢員等。為培養出符合職業崗位需求的專業高級能型人才,促進就業,提高就業質量,本文以就業為導向探索高職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一、構建以就業為基礎的柔性課程體系

建筑電氣工程技術是建筑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作為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專業,其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就業面廣,就業方向多,到底什么樣的課程體系,只有一個參考標準———相關行業企業的需求。要打破原有的學科體系,改變傳統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三段式”課程體系。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按照有利于培養相關行業企業需求的崗位職業能力為目的組織課程體系和內容。必修課由公共課體系和專業課體系組成,部分主干專業課實行課程綜合化,并把計算機應用滲透到職業技能課教學中,強化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選修課由限選課和任選課組成,限選課保證了對行業知識、職業知識、職業技能的加強,任選課是供學生選學,使培養計劃剛柔結合,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二、建立適合建筑電氣專業人才需求的自主學習機制

自主學習是指通過為學生提供靈活多樣和人性化的學習環境、條件和機會,并由學生自主決定在哪里學、何時學和如何學,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一般高職高專院圖書館都開放有自修室,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室在非上課時間可以為學生開放,有條件的高職高專院??梢詾楦鱾€班級開設專用教室,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項是,職業院校的實訓課或實踐課教室可以有選擇的在非上課時間向本專業的學生開放。讓學生依據興趣愛好自主確定學習方向和學習進度、按照學習需要選擇實訓課或實踐課教室特有的各種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有效運用各種學習方法和操作工具,這必將對提高學生專業技術創新應用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是一般的本科院校做不到的。

三、建立導師直接負責培養機制

導師直接負責培養這種看似在研究生階段普遍采用的人才培養方式其實也可以應用到職業院校,以幫助學生更充分的掌握與職業崗位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促進就業。當前職業院校一般是在第三學年一開始將專業學生分配給專業教師,由這個專業教師負責他們最后一年的畢業論文(設計)和畢業頂崗實習事宜,并指導其就業。實際上可以從學生入學開始就將為其分配給由專業課教師擔任的導師,導師在正常教學工作之余除了能夠更早的指導學生的論文(設計)、頂崗實習和就業之外,更容易發現所指導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所在,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大學生涯規劃,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合理的利用課余時間,使教師的主動性和指導性得以充分的發揮。導師也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自己的科研或實踐項目中,提前讓學生接觸實際應用項目,參與面向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和技術創新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師還可以積極鼓勵和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挑戰杯、大學生技能比武大賽、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等諸多專業競賽,為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提供保障。

四、建立專業前沿技術發展定期研討機制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快速發展,一些高新技術逐漸應用到建筑工程當中。在此背景下,人們對建筑的電氣自動化的要求也逐漸轉向了智能化,因為智能化建筑能夠為人們創造更加安全、舒適、方便、節能的居住環境。但是它融入了機電一體化技術、辦公自動化技術、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智能化管理技術等高新技術,而且這些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技術應用與相關新產品研發的速度也非常之快。建立與專業相關的知識、技術發展定期研討機制,不僅能夠促進教師主動學習、自我進取、與時俱進,還能夠幫助學生學習了解專業相關的知識、技術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對以后的就業去向和從事的工作有一個前瞻性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習興趣,從而可以更加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相關學習,跟上行業企業發展的步伐,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作為一個多領域、多學科相互交叉的專業,其人才培養模式并不完善,無法滿足行業企業的發展對專業人才需求。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適合建筑電氣工程技術發展的人才,適應社會的需求,筆者探索出了一種以就業為導向的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為職業院校建筑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其他類似專業的設置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篇(8)

作者簡介:李俊峰(1978-),男,河南南陽人,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自動控制學院,副教授;潘海鵬(1965-),男,河南濮陽人,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自動控制學院,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9年浙江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新專業建設項目(項目編號:xzy200905)、2012年浙江理工大學電氣工程系列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XLKC120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5-0059-03

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對學生的能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又一次明確要求學校在人才培養上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1]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長期形成的以傳承知識為中心的觀念使教師注重傳授知識,忽視工程能力,使學生滿足于對知識的學習和記憶,注重模仿和重復以應付考試,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社會更看重的是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而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需要相適應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2-4]

浙江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本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2009年經教育部批準開始招生,本校的電氣專業主要有兩個培養方向:電機與電器和電力系統自動化。由于是新專業,這兩個方向并沒有嚴格分開,也就是說,這兩個方向的課程學生都要學習。與國內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及東南大學等高校的電氣專業相比,本校的電氣專業剛起步,辦學經驗不足,專業建設更處于較低水平。為了避免電氣專業學生在起步階段與其他名校學生拉開差距,本校汲取其他高校在電氣專業辦學上的經驗和長處,結合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培養特色,開展面向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電氣工程”系列課程建設,這對電氣新專業的建設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建立教授為首的系列課程

本校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素質和工程創新能力培養為目的,構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知識體系和課程體系。電氣工程系列課程主要包括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電力系統自動化、嵌入式系統及自動控制四個系列課程。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系列課程包含的課程有“電機及電力拖動基礎”、“電力電子技術”、“電機設計”、“運動控制系統”、“MATLAB與系統仿真”及“電氣傳動大型綜合設計”;電力系統自動化系列課程包含的課程有“電力系統分析”、“繼電保護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高電壓工程”、“供變電技術”及“建筑電氣與自動化”;嵌入式系統系列課程包含的課程有“單片機原理與應用”、“電源技術”、“ARM嵌入式系統技術及應用”、“現場總線技術”、“DSP技術及應用”及“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設計;自動控制系列課程包含的課程有“自動控制原理”、“現代控制理論”、“智能控制導論”、“計算機控制技術”、“紡織電氣控制”及“控制系統組態設計”。

以本校電力系統自動化系列課程建設為例,探討一下電力系統自動化系列課程的改革情況以及建設特色、建設成效。

二、系列課程建設改革

1.加強教學隊伍的建設

為了建設電力系統自動化系列課程,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不斷深化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本校建立了一個電力系統自動化課程教學團隊。該教學團隊共有教師9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1名),副教授5人,講師2人;具有博士學位6人,在讀博士1人;45周歲以上2人,其余均為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成員學歷與職稱層次高,年齡、知識、學緣結構合理,團隊意識強,合作出色,另外,還聘請了5名相關專業指導教師。

電力系統自動化系列課程建設組的職責、功能、任務是:制定課程體系;整合課程內容;修訂教學大綱;相互隨課堂聽課;開展教改和教學法研究;規劃和編寫教材建設;教學與檢查實驗;培養青年教師。

2.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

(1)課程體系科學化。以電力系統分析精品課程的建設為龍頭,按照整體優化、突出特色的原則,圍繞本校紡織電氣特色,形成一整套科學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和建立一套適應性更強的“421”全方位教學新體系,即通過理論教學、CAI技術、實踐教學、參與科研等環節,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師學術水平的提高,最終促進學科建設的發展。而學科建設的發展是否達到預定目標,還要和預定目標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果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保證目標的實現。同時,根據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銜接完善現有教學計劃,從時間上順序相連,從內容上環環相扣,使課程體系科學化。

(2)教學內容現代化。根據本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特色,修訂面向21世紀、科學合理、嚴格規范的電氣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案,更新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現代化;選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或國家級優秀教材等,注重教材的先進性與前瞻性;講課時引入教師科研中運用的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等,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而且能夠關注學科前沿。

3.實驗(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建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工科專業,培養的是工程人才,必須以工程實踐為基礎,以實踐作為立足的根本。[5]目前,本校電氣工程專業開設的實驗都是驗證性的實驗,學生只要按照實驗指導書上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操作就可完成實驗。但是,電力安全生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對于電氣設備的操作、電氣設備事故和異常情況分析處理等電力生產運行的主要內容,需要學生動手操作,要求學生有工程實踐體驗,不能只紙上談兵。基于以上的認識,本校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建設:

(1)根據電氣工程行業特點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通過軟、硬件開發改造實踐教學平臺,使實驗過程接近于實際的工作環境,為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學生科技創新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場所。

(2)開發電力系統分析實驗平臺,精心設計實驗教學內容并修訂實驗指導書,增加創新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內容。綜合性實驗要體現專業課程間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打破單個課程進行實踐教學的界限,實現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例如在“微機保護”實踐教學中,可以綜合“單片機原理”、“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電力系統仿真”等多門課程知識。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驗室的建設和設備開發,綜合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及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等,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3)選擇教師科研過程中的生產實踐問題作為教學案例,使學生將實踐教學與工業現場相結合,從而鍛煉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為生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4)編寫電氣工程大型課程設計任務書,課程設計來自教師的工程設計課題,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例如35kV或110kV變電站的設計等,讓學生通過大型課程設計,熟練掌握變電所設計主要內容及設計流程,把電氣工程系列課程知識串在一起,形成系統化,使學生得到一次綜合性應用鍛煉,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掌握、鞏固、以及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同時將課程實驗、畢業設計、課程設計、科研實訓多個環節相結合,充實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效果及本科生畢業設計質量。

(5)對學生開放實驗室,開展預約實驗、興趣實驗,力爭實現網上實驗。這個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實驗時間開放,實驗室安排一個時段完成某一個或某一類實驗,由學生自己來預約實驗時間和實驗內容;二是實驗內容開放,即實驗指導書只提出實驗的基本要求,由學生自己來設計實驗的具體內容、步驟和實驗線路。

(6)利用MATLAB電力系統仿真工具箱開發潮流計算軟件、負荷計算軟件、短路電流計算軟件、微機保護算法等,搭建電力系統仿真平臺,進行電力系統各種短路、變壓器勵磁涌流、變壓器保護、線路保護等各種仿真研究。并將開發的各種軟件移植到電力系統自動化實驗裝置中,檢驗這些軟件和算法的實用性。

4.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進

(1)提問式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對有見地的學生發言要充分肯定,鼓勵創新思維,鼓勵個性發展。對理解有失偏頗甚至理解錯誤的學生,不要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給以鼓勵,給予正確引導。教師要潛心研究、精心備課,做好課堂教學策劃,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學習,調動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教師結合課題進行案例分析,把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貫穿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

(2)互動式教學與討論式教學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形成互動。此外,在教學結束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外準備,留作下次課進行討論。學生為了準備這些問題,事先必須對本章節進行學習,查閱相關資料。這種方法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

(3)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多媒體教學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圖文并茂、聲形相應、生動逼真等特點,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直觀,使學生全方位地接受信息。例如,繼電保護的動作過程、控制回路的動作過程、高壓電器的工作原理等內容都可以開發和制作成FLASH動畫,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反復操作,既可以吸引學生又使該內容容易被學生接受。但是,多媒體教學也有不足之處,例如會使學生來不及記筆記,或為記筆記而不注意聽課。課堂上全部采用多媒體教學,效果往往也不理想。因此,可以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理論教學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多媒體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擴大信息量;另一方面,學生也可向教師直接提問,形成互動以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4)充分利用網絡。目前,本校已經開通了無線上網功能,學生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手機等在校園和生活區上網,這為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提供了條件。學生有問題時可以利用網絡將問題發往郵箱,教師通過回復郵件來解答學生的問題;此外本校建立了4A網絡教學平臺,“電力系統分析”、“供變電技術”等已經申請了網絡課程,學生可以在課程網站直接下載許多學習資源。教師也可以通過“網上答疑”系統與學生在線交流,解答學生的疑問,探討共同關心的問題,了解學生的學習和其他方面的動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進度。

(5)教學與科研互動。本校提倡“雙師制”教學模式,將理論講解和工程實踐相結合。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實現教學科研雙贏。

(6)采用案例教學、現場教學。采用現場教學手段不僅使教學內容形象化而且可以加大教學信息量,使學生能以工程為背景,理論聯系實際,加探對知識的掌握,做到學以致用。

(7)數字虛擬實驗。隨著電力系統的發展,現有的純物理的動模實驗室已經難以滿足現代電力系統實驗教學要求;而且,本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新專業,實驗儀器數量不足,實驗場地和教學經費有限。數字虛擬實驗可以使學生在計算機上仿真電力系統的各種穩態和暫態過程,例如利用LabVIEW中的Prony分析工具對三相短路電流進行分析,得到各個模態的信息。此外,出于安全性的要求,很難將純物理的實驗做到開放性和設計性,數字虛擬實驗可以實現實驗的開放性和設計性,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大有裨益。

5.考試改革

學校應注重對學生平時學習狀況與效果的考查,將其按適當比例計入期末總成績,其中卷面考查占50%,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占20%,平時成績占10%,案例分析占10%,機動獎勵分(、參與項目)占10%。逐步實現教、考、評分離,使考試更加科學、規范、公平。考核方式采用多元綜合考查法,同時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項目,發表研究論文。

6.教材建設

教材編寫必須整體考慮系統性和學習的漸進性。教材與課程以及與課程體系乃至知識體系密不可分,因此在編寫教材時必須要注重教材與課程、課程與課程體系、課程體系與知識體系的銜接。本校相關課程組針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和特色,結合電氣工程系列課程建設情況,編寫了《電力系統綜合實驗原理與指導》實驗教材一部。內容涵蓋“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分析”“供變電技術”、“建筑電氣與自動化”等課程的主要實驗項目、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及創新性實驗內容,并計劃出版一本符合本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特點與定位的《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教材。

7.教學文件的制訂與完善

這一環節由相關部門輔助完成,主要包括:修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突出實踐性環節;制定實踐教學的各項規章制度,對教學過程實施動態監控,建立實踐教學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定期由教師和學生填寫,對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和綜合并形成反饋,再根據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計劃,以此形成良性循環;將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日歷等相關教學文件裝訂成冊,規范管理。

三、結束語

本系列課程的建設通過“優化理論課程、強化實踐環節”,形成一系列頗具特色的教學理念、內容、方法和手段。主要課程教學特色如下:進行了理論課程的優化重組,形成了課內研究型授課方法、課外自選研究專題、數字化實驗平臺、研究型實驗等系列研究性教學方法??偨Y和補充國內外科研重大成果和學科前沿;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作用,通過建設可由以前單一的基礎性實驗模式發展為基礎實驗、設計型實驗及綜合開發型實驗,并對綜合設計型、創新型實驗實行開放式教學;綜合運用多媒體課件、Flas、數字化實驗新技術等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突出網絡教學特色,可實現網上課件演示、習題提交解答、制定網上學習活動等,對加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建立實驗教學網站、構建網絡實驗教學平臺,推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實驗教學新模式;將教師的最新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開發先進的電力系統動模數字化實驗平臺,同時教學研究也可以帶動科學研究,促進數字化實驗平臺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張立新,紀文剛,戴波,等.面向能力素質培養的自動化專業系列課程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0):351-353.

[2]趙舵,馮曉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及課程改革的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S1):88-89.

篇(9)

中圖分類號:F40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它不僅要滿足照明、家電用電量、安全用電等需求,更注重其美觀、實用、方便的使用效果。

1 供配電系統

現代工農業及整個社會生活中電力應用非常廣泛,一般建筑采用低壓供電,高層建筑通常10kV電壓供電。

1.1 電力系統及電力負荷

(1)電力系統概念。在電力系統中,如果每個發電廠孤立地向用戶供電,其可靠性不高。如當某個電廠發生故障或停機檢修時,該地區將被迫停電,因此為了提高供電的安全性、可靠性、連續性、運行的經濟性,并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減少整個地區的總備用容量,常將許多發電廠、電力網和電力用戶連成一個整體。這里由發電廠、電力網和用戶組成的統一整體稱為電力系統。

(2)我國電網電壓等級。電力網的電壓等級比較多,從輸電的角度來講,電壓越高則輸送的距離就越近,傳輸的容量越大,但電壓越高,要求絕緣水平也相應提高,因而造價也越高。目前,我國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技術經濟上的合理性及電機電器制造工業的水平等因素,由國家頒布制定了我國電力網的電壓等級主要有0.22、0.38、3、6、10、35、110、220、330、550kV等10級。其中電網電壓在1kV及以上的稱為高壓,1kV以下的電壓稱為低壓。

1.2 10KV 變(配)電所及高壓設備

(1)變(配)電所位置的選擇原則。①接近負荷中心,這樣可降低電能損耗,節約輸電線用量;②進出線方便;③接近電源側;④設備吊裝、運輸方便;⑤不應設在有劇烈振動的場所;⑥不宜設在多塵、水霧(如大型冷卻塔)或有腐蝕性氣體的場所,如無法遠離時,不應設在污染源的下風側;⑦不應設在廁所、浴室或其他經常積水場所的正下方或貼鄰;⑧變(配)電所為獨立建筑物時,不宜設在地勢低洼和可能積水的場所;⑨高層建筑地下層變(配)電所的位置,宜選擇在通風、散熱條件較好的場所。

(2)主結線的方式及特點。變(配)電所的主結線(一次接線)是指由各種開關電器、電力變壓器、互感器、母線、電力電纜、并聯電容器等電氣設備按一定次序連接的接受和分配電能的電路。它是電氣設備選擇及確定配電裝置安裝方式的依據,也是運行人員進行各種倒閘操作和事故處理的重要依據。

主結線的基本形式有單母線接線、雙母線接線、橋式接線等多種。

(3)變電所的形式和布置。①變電所的形式有獨立式、附設式、桿上式或高臺式、成套式變電所。附設式又分為內附式和外附式。②10kV變電所一般由高壓配電室、變壓器室和低壓配電室三部分組成。

(4)常用高壓設備。常用的高壓一次電氣設備有:高壓熔斷器、高壓隔離開關、高壓負荷開關、高壓斷路器、高壓開關柜、高壓避雷器和互感器等。

1.3 低電壓配電系統及低壓設備

(1)低電壓配電方式。低電壓配電系統是由配電裝置和配電線路組成。低電壓配電方式是指低電壓干線的配電方式。低電壓配電方式有放射性、樹干式、鏈式三種形式。

(2)常用低壓設備特點及用途。低壓電氣設備通常是指電壓在1000V以下的電氣設備,在建筑工程常見的低壓電氣設備有刀開關、熔斷器、自動空氣開關、接觸器、低壓配電柜等。

2 樓宇自動化

樓宇自動化控制采用的是計算機集散控制,所謂計算機集散控制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它的分散控制器通常采用直接數字控制器(DDC),利用上位計算機進行畫面的監控和管理。主要手段是動畫、曲線、文本、數據庫、腳本、和各種專用控件等。樓宇自動化包括:空調與通風監控系統、給排水監控系統、照明監控系統、電力供應監控系統、電梯運行監控系統、綜合保安系統、消防監控系統和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

設計樓宇自動化系統的主要目的在于將建筑內各種機電設備的信息進行分析、歸類、處理、判斷,采用最優化的控制手段,對各系統設備進行集中監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統設備始終處于有條不紊、協同一致和高效、有序的狀態下運行,在創造出一個高效、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中,降低各系統造價,盡量節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項費用,保證系統充分運行,從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高水平的現代化管理和服務,使投資能得到一個良好的回報。

3 電氣安全

隨著人類對電力能源的重視與不斷應用,電力設施與設備已與現代人類的工作與生活密不可分,電力甚至成為現代各行各業發展的基礎前提。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種種原因,電力能源在帶給人們工作與生活的便利的同時,由電氣設備產生的問題也帶給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不少煩惱與損失,有時甚至表現為災難。因此,電氣安全不僅已成為各國電氣操作與維護人員消除安全生產隱患、防止傷亡事故、保障職工健康及順利完成各項任務的重要工作內容,同時也是電氣專業工作者首要面臨并著力解決的課題。

3.1 電氣絕緣

保持配電線路和電氣設備的絕緣良好,是保證人身安全和電氣設備正常運行的最基本要素。電氣絕緣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過測量其絕緣電阻、耐壓強度、泄漏電流和介質損耗等參數來衡量。

3.2 安全距離

電氣安全距離,是指人體、物體等接近帶電體而不發生危險的安全可靠距離。如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人體之間、帶電體與其他設施和設備之間,均應保持一定距離。通常,在配電線路和變、配電裝置附近工作時,應考慮線路安全距離,變、配電裝置安全距離,檢修安全距離和操作安全距離等。

3.3 安全載流量

導體的安全載流量,是指允許持續通過導體內部的電流量。持續通過導體的電流如果超過安全載流量,導體的發熱將超過允許值,導致絕緣損壞,甚至引起漏電和發生火災。因此,根據導體的安全載流量確定導體截面和選擇設備是十分重要的。

4 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

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實際上是一套中央監控系統。它通過對建筑物(或建筑群)內的各種電力設備、空調設備、冷熱源設備、防火、防盜設備等進行集中監控,達到在確保建筑內環境舒適、充分考慮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條件下,使建筑內的各種設備狀態及利用率均達到最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武金山.基于CAN總線的樓宇自動化系統設計[D].合肥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8(11).

篇(10)

1 前言

由于我國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需要,許多優秀的仿真軟件、前沿學科的研究論文、高性能的儀器儀表以及大量的電氣專業優秀教材都來自國外,這使得專業英語顯得越來越重要。既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水平,又要重點培養精通學科專業,具備精深專業外語能力的特殊人才,唯有如此,高校畢業生才能真正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適應社會需要。

2 三段式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專業英語課程無論是教材編制、教學計劃安排、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師資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1],使得教學效果達不到教學目標。針對上述問題,以石家莊鐵道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英語教學為例,筆者談談專業英語三段式教學的改革探討與實踐。

2.1 感性認識學習階段

感性認識學習階段概念的提出,是在教學改革討論以及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中得到的,此階段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英語內容枯燥,詞匯和表達習慣脫離特定環境,一般費解,遺忘率高[2]。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專業知識,播放一些目前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世界先進技術等方面的英文短片,之后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達到“聽”“說”能力同時提高的目的。在適當的時候,帶領學生到外企進行參觀,增加他們的實際交流能力,使學生切實感到學習專業英語的必要性和緊迫感,這樣真正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感性認識階段的目的。

2.2 理論學習階段

經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多數學生對專業英語產生一定的興趣。在第二階段重在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加強能力的培養。此階段授課課文以精講較易理解的概述性科普文章為主,引導學生熟悉專業英語的語法和詞匯特點。

學習課文時,首先引領學生了解整篇課文的脈絡,而后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階段,教師應用母語將新出現的專業詞匯、短語、句子和文章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講解清楚。此階段切忌急躁,課堂上應注意提問盡可能多的學生,同時加以適當的鼓勵和指導,增強其學習信心,加強師生互動,切忌滿堂灌。

2.3 綜合提高階段

有了前階段的學習,綜合提高階段的難度可適當提高,其專業性更強,強調學習的主動性。此階段應補充專業知識,在講解相關段落時宜先回憶相關知識,并打破學科限制。對于具有一定難度的技術資料,可先對資料內容進行整體介紹,然后教師針對文章的關鍵環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利用相應的翻譯方法和技巧找出答案。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在關鍵時刻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要注意靈活多樣,積極營造活躍、充實的互動課堂。如可結合專業知識開展課堂討論、辯論、學生嘗試教學、研討等課堂形式,將提問、對話、討論、交流等手段相結合,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對于一些先進的技術可選擇最新的“BBC”“VOA”以及“China Daily”中與電氣相關的新聞及短評,其中部分可采用原聲朗讀。這些短文通俗易懂,學生興趣濃厚,可讓其自學而后用英語發表簡單的評論。此時教師主要起組織作用,指出回答問題中的優缺點,并引導學生用專業的眼光看待問題,培養其閱讀、收聽的興趣和用英語表達專業理念的能力。

3 結論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采用上述教學方法后,學生在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及撰寫畢業論文中都取得較好的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益也得到提高??傊?,專業英語的教學與其他課程一樣,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上一篇: 食品文化論文 下一篇: 高級衛生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看 | 一本大道香蕉久97在线播放 | 亚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 色久悠悠五月婷婷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