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護士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6-24 09:44: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級護士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級護士論文

篇(1)

關鍵詞: 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Key words: city plann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6-0123-02

0 引言

城市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目標和計劃,它對城市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是城市建設的綜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設的管理依據。

近年來,由于城市規劃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局限性,導致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使城市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城市環境和經濟并沒有向良性方向發展,因此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問題應當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促進城市人居環境的改善與可持續發展。

1 城市產生環境問題的原因

城市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產物,它的產生與發展取決于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受到環境的影響。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多,而伴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多,各城市也在不斷的加強建設和升級。

在城市現代化的步伐中,城市環境污染也在不斷蔓延,從而產生了城市發展中存在的諸多生態環境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發展與規劃,同時造成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但在目前社會發展中,我國城市規劃和環境管理部門在城市建設中對于環境的認識和管理相對于發達國家仍比較欠缺,從而導致在城市建設中對于整體規劃的環境保護認識較少,引起了較嚴重的城市污染問題,導致環境惡化。

2 城市規劃中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圍內社會、經濟、文化活動中心,是人類活動最頻繁的區域,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數量急劇上升,對城市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在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出現后,人們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其中的主要環境問題表現在如下方面:

2.1 環保意識差

在城市的建設發展過程中,領導層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發展經濟上,嚴重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導致環境日益惡化,不僅對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時還影響到了城市的經濟發展。

相關部門在進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未將環境成本考慮在內,致使城市陷入環境危機中。并且城市居民的環保意識普遍不強,在城市中污染環境的行為隨處可見。

2.2 水體污染嚴重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發展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工業的迅猛發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沒有經過妥善處理就直接排入水體,致使水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我國的水體污染近期呈上升趨勢。

據統計,在全國有監測資料的1200多條河流中,大約有850多條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遼河、海河、淮河污染嚴重,在統計的138個城市河段中,有133個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國范圍內78%的河段不適宜作飲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許多城市也出現了供水危機。據估計,我國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400億元[1]。在我國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對河流的治理和規劃措施是當前的主要規劃和控制措施。

2.3 大氣污染嚴重

在城市經濟發展中,主要依靠工業,工業的快速發展將會消耗大量的資源,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氣、廢水,嚴重污染了城市的空氣和水源;汽車數量的增加在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同時,產生的大量汽車尾氣對城市空氣與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城市居民在家庭生活中產生的能源消耗,使用的噴霧劑等產生的廢氣,也不同程度的對空氣造成污染;在房地產開發、市政工程中,土建工程的施工也產生了大量的塵土,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空氣質量。

2.4 固體廢棄物大量堆積

固體廢棄物主要來自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危險廢棄物產生的污染,這些廢棄物大多是由于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種廢棄物造成的。

據統計,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棄物為6.6億噸,其中有害廢物為3000—4000萬噸,累積量超過64億噸,侵占5億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為1噸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長。由于我國的固體廢棄物大多是露天堆積,全國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處在垃圾的包圍之中[2]。如果這些固體廢棄物不及時進行收集處理,會引起大氣、水體、土壤等一系列的環境污染,最終對人類身體造成嚴重的威脅與影響。

2.5 噪聲污染普遍存在

噪聲污染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加快,已經成為城市主要污染。目前,隨著我國城市工業、交通運輸和文化娛樂事業的快速發展,噪聲擾民的現象日益嚴重,由于機動車輛數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聲成為城市的主要噪聲來源。

噪音污染主要可以分為高強度污染和低強度污染兩種。一般來說低強度污染是對人體身心健康不會造成影響,而高強度的噪聲污染能夠使人感到疲勞,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引起疾病,比如來自工業機器、現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場、體育和文娛場所的喧鬧聲等。

3 針對環境問題的預防及應對措施

自上世紀50年代末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城市規劃對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開始運用科學的理念指導城市建設。

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按照“五個統籌”以及環境保護所采用的“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與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統一”的總方針和總戰略,通過對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研究,我們認為,在城市規劃領域中應主要采用以下幾方面的預防和應對措施。

3.1 要以科學理念為指導,做好城市規劃編制工作

首先要做好城市規劃編制的前期準備,尤其是認真收集詳細的城市自然環境資料,它是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重要依據,例如地理位置、生態環境、水文、氣象等;城市的社會與經濟狀況,如人口、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等;環境狀況的調查分析,如大氣、水體、噪聲的檢測資料,固體廢物的來源與歷年累計量對污染的治理狀況等;城市生態環境現狀分析與功能區劃分等。

同時編制大氣、水、固體廢棄物污染綜合治理規劃,并且在編制城市規劃時要注重區域化和整體化,把城市性質、環境、人口、城市規模及布局進行綜合協調考慮[3]。

3.2 堅持以人為本,使城市規劃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城市規劃要全面體現人民意愿,切實關注民生問題(比如交通、教育、醫療等),把最終落腳點放在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上,積極創建宜居的民居環境,注重發展特色的地方文化,展示城市的獨特魅力。加強基礎設施規劃,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同時,要致力于生態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在城市建設中要節約保護水資源,提升環保力度,進一步建立健全與生態城市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加快生態城市的建設步伐。

3.3 根據城市性質和發展階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時期,經濟發展對城市環境存在一定的壓力,不同的產業結構相對應的環境壓力也有很大的差異。第二產業的發展,尤其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業的發展,對環境的潛在壓力比較大,第三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對環境的潛在壓力相對較小,產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環境保護的難易程度,因此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是勢在必行的。

3.4 加強科學管理,及時治理環境污染

在目前環境現狀的基礎上,科學分析發展趨勢,根據氣體最大排放限度、污水體的環境容量,計算限制排放量和排放標準,制定相應的排放規劃;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加強對污水的治理;擴大城市綠化面積,選擇耐污性好的樹木品種,有效達到植物凈化;對于固體廢棄物等城市垃圾,要盡可能分類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并且盡可能對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進行堆肥處理。

3.5 提升居民素質

培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 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普及相關知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價值觀,使人們形成維護生態環境平衡人人有責的認識,并逐步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

4 結束語

城市是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場所,城市環境是城市居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環境質量對居民的身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環境質量對一個城市整體形象的提升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會影響該城市招商引資的能力,從而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因此良好的環境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要以人為本,進行科學管理,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加強環境保護,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潔等.淺談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規劃[J].科技資訊,2006.

[2]張佳麗.環境容載力分析方法與指標體系應用研究——以烏魯木齊創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規劃為例[D].2008,06.

[3]汪亮等.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問題[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

[4]李有,吳迪.對城市規劃中環境保護整治措施的簡要論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7).

[5]宋云龍.淺析城市環境及生態型園林城市的規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6).

[6]范先明.城市規劃與城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05).

[7]孫亞鈴.淺談如何加強對城市環境及生態園林的規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06).

篇(2)

一、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擁有知識產權對國際貿易的正面影響

第一,擁有較多高質的知識產權會提高國家的競爭力。從目前的國際形式來看,貿易出口對知識產權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由于各國所擁有的知識產權的要素稟賦不同,一國就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從而使得在國際貿易中某些技術和產品的優勢得以發揮。與此同時,它也可以迫使其他國家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就可以為其帶來競爭上的優勢,而在此過程中,它可以將企業的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產業優勢。因此,當一個國家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多且質量高時,從一定程度上看,它就擁有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從而能夠提高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最終通過產業鏈的傳導機制將會增強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第二,擁有知識產權擴大了世界貿易的范圍。就目前所知,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行為不僅滲透到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之中,而且使其逐漸成為一種獨立的貿易形式。知識產權保護的狀況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貿易尤其是技術貿易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健全的知識產權制度能夠向專利技術所有人提供權利保護,加大專利技術所有者對自身新產品保護的程度,在一定時期內遏制其他企業對其新產品的模仿和偽造,從而加劇企業產品市場規模的加劇擴張,加大了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貿易,擴大了世界貿易的范圍。

第三,擁有知識產權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和貿易利益。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將產品的組裝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中進行就是為了利用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廉價的勞動力,使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成為他們產品的制造者,而將核心技術在本國自己開發,就擁有了自己的知識產權,從而可以利用知識產權擁有壟斷優勢———這樣既可以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又可以利用新產品的壟斷優勢擴大產品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份額,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和貿易利益。

(二)擁有知識產權對國際貿易的負面影響

第一,過高的知識產權保護妨礙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制度通常被認為是推動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的動力。然而,創新的根本動力來自競爭,而知識產權保護本質上是一種壟斷,壟斷能夠向創新者提供獎勵,但同樣能夠激勵昔日的創新者依靠壟斷獲取高額收益,從而削弱技術創新的動力。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越大,昔日的創新者的壟斷受益越高,進一步創新的動機就日益削弱,這樣繼續發展的最終結果必然是知識產權的過度保護會妨礙經濟的增長,而且會打擊企業的技術創新的積極性。

第二,知識產權保護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利益轉移問題。知識產權的主要持有者是現代產業,而現代產業的特點之一是大多數企業的銷售市場跨越多個行政區域,由此導致知識產權制度實施過程中的受益者與成本承擔并不完全重疊。受益者是企業,銷售地政府則需要為此承擔較高的執行成本,而受益企業因此而增加的稅收未必都由支付執行成本的銷售地政府獲得,從而產生了利益轉移問題。在國內各地區之間,上述問題可以部分地通過某種轉移支付機制解決,但在國際之間并不存在這種機制。縱所周知,在我國主張嚴格保護知識產權,而從中受益最多的是西方跨國公司。這些跨國公司享受了高于內資企業的稅收待遇,同時其偷漏稅規模也相當可觀;假如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單純強化令其收益的知識產權保護,勢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有利于跨國公司母國的利益轉移。

第三,過度的知識產權保護會導致貿易爭端。將知識產權和國際貿易掛鉤是國際的新動向,從而使得知識產權保護成為參與國際競爭的各成員國實行貿易保護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知識產權形成的貿易壁壘的合理性、復雜性、隱蔽性和合法性,現在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通過其本身所具有技術上和知識產權上的優勢,加上他們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在貿易領域的巧妙應用,利用專利、標準等建立本國的貿易技術壁壘體系,使得其他國家非知識產權人就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面臨著諸如專利申請被設路障、已生產產品被訴侵權、產品市場進入受專利阻撓等困難,就如我們現在看到的一樣,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知識產權保護在中國的現狀

(一)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取得的進展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在中國起步是比較晚的,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開始產生并發展的,但是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卻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時間里走完了其他國家幾百年的路程。

第一,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體系。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框架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基本確定,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以《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為主體,輔之以各項保護條例,如《植物新品種保條例》、《集成電路布圖保護條例》以及《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修訂草案)》。我國知識產權立法的成就還可以表現在《民法》、《刑法》中的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專門條款上,以及新修訂的《對外貿易法》中有專章保護知識產權的內容。

第二,知識產權保護的司法實踐。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已經開始從只重視行政保護轉為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并重,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政法規均由人民法院最終執行,同時也加大了執法力度。與此同時,企業也開始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提高了企業自身的防范能力和保護意識。

(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毋庸置疑,與其他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發達國家利用其掌握的大量專利等知識產權占領中國國內市場,并控制中國的海外投資和出口擴張,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第一,國家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的整體戰略。知識產權制度是保護智力勞動成果的一項基本法律制度,也是促進技術創新,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增強經濟、科技競爭力的重要激勵機制之一。在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為主的今天,知識產權制度作為激勵創新、促進科技進步、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重要法律機制之一,它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而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的整體戰略,使得知識產權在經濟和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影響了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

第二,國家和企業的自主創新的能力及研發投入不夠。研發活動是一個國家、地區和企業獲得和擁有知識產權的源頭和基礎。但是由于國家和企業對科技投入的力度不夠,用于研究和開發的經費開支過小,致使我國企業對新技術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特別是自主開發新技術的能力普遍偏低,很多企業走的是一條“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道路,這使得我國產業結構和對外貿易的結構很難迅速升級換代,因而始終處于一種十分被動的地位,在關鍵技術上人主要依賴進口,受制于人。

第三,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目前,中國許多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仍然不強,不能及時地自己的研發結果轉化為知識產權,特別是在國外申請知識產權的意識嚴重不夠,致使很多科研成果得不到有關國家和地區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甚至使得一些國有品牌在國外許多地方被惡意搶注;即使一些企業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但是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不能及時的運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導致失敗。

第四,中國知識產權立法與國際知識產權體系不相符。中國的立法體系雖然用比發達國家要短得多的時間就建立起來了,但是中國的立法體系中沒有關于反壟斷的法律,而與反壟斷互為補充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只是側重于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卻沒有確立限制知識產權的立法思想。到目前為止,中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可在不同程度上適用于專利權的壟斷行為,但是主要集中調整專利許可行為,對其他濫用專利權的行為尚無明確的規定可對其進行有效的約束,調整范圍還不夠完整。與此同時,中國沒有建立完整的標準體系。我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在國際標準的參與程度和占據關鍵職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中國應對知識產權保護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中國在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的時候,知識產權保護同樣也給我國的發展亮起了紅燈。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以及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時候,知識產權危機給這一全球化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因此,在激烈的國際經貿競爭和深層的知識產權壁壘面前,努力為開發和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創造有利的環境,不斷提高有關企業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

(一)將知識產權保護策略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中國是知識產權數量大國,但非知識產權強國,尤其是加入WTO后,市場的開放使我國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發達國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在專利方面構成了威脅。我們只有將知識產權問題作為國家的重大戰略加以重視,才能實現將知識產權危機轉變為科技發展良機,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制約貿易發展的障礙。

第一,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政府要為企業構建一個知識產權的制度保障機制,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保護知識產權。只有這樣做,才能調動有關企事業單位及其知識產權分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快又好地創造和產生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才能保證我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保持一定的自身優勢。

第二,國家提供資金扶持企業的知識產權開發和形成。在開發和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過程中,很多企業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困擾。因此,國家可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為企業的知識產權開發和形成提供資金支持以此來壯大企業的經濟實力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如利用外貿發展基金、優惠信貸利率、政策性貸款和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同時,建立健全創收投資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金支持自主知識產權的形成及其產品的出口。

第三,鼓勵企業對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目前的知識產權危機從根本上說是中國企業缺乏技術創新、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結果。因此,企業應重視自身的技術創新,認識到在國際貿易自由化的條件下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轉變觀念并加強學習

我國是WTO成員,企業進行國際貿易時應該注意WTO、TRIPS對我國知識產權的規定,同時對主要貿易國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實踐也應有所了解,掌握其主要法律規定、立法趨勢及法院的判例,方可更大限度的避免撞入知識產權保護的陷阱,當然,我們在認真履行自己義務的同時,也要充分借鑒國外的經驗,以便充分享受WTO成員國應有的權利,保護我國的產業和市場。

第一,轉變觀念來積極應對知識產權訴訟案。改變以往消極應對知識產權訴訟案的態度,積極應訴。有不少中國企業本身并不存在侵權行為,但由于害怕訴訟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而常常放棄應訴的機會,白白的丟失了維護自身權利的機會;而曾經有過侵權行為的企業,也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消極應訴,最后要支付超過正常水平的侵權費用;同時,中國企業界應完善商會的建立和使用,形成一個組織有效、協調一致、參與廣泛的企業聯盟,這樣有利于增強尋求包括政府在內的各方面力量的幫助和支持。

第二,加快對人才的培養和管理。科技以人為本。開發、擁有和運用企業自主知識產權,首先是要要重視知識資本的作用,而知識資本最集中地體現就是在人的才能和價值上。目前,企業間甚至是國家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誰占有的人才多,誰就能夠在競爭中獲得優勢。近年來,跨國公司已經加大了對中國的人才掠奪,中國企業如果還不加強對人才的重視,將會失去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力源泉;同時,企業還應該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結構的變革,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激勵機制和獎勵機制,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加強學習,盡快熟悉和掌握知識產權方面的各種知識和規則,強化全民學習的氛圍,使全社會人民都懂得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葉慧霖.入世與知識產權保護[M].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

[2]黃暉等.WTO知識產權協定常識問答[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

[3]郭羽誕.在出口競爭力的基礎上挑選和培育上海的支柱產業[J].華東經濟管理,2008,(04).

[4]顧紅文,談我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提高[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7,(09).

[5]劉嵩等.技術壁壘與我國出口貿易[J].財經問題研究,2008,(01).

[6]黃健.日本企業的專利戰略對湖南省企業的啟示[J].企業技術開發,2008,(03).

[7]夏先良.出口與國際專利:我國知識產權的差距與對策[J].開發導報,2007,(10).

[8]王江.從“DVD專利事件”看企業核心技術的重要性[J].東北大學學報,2008,(01).

[9]肖巍.得“專利”者得“天下”[J].廈門科技,2008,(02).

[10]董勤.外經貿工作中的專利問題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07,(06).

[11]殷鐘鶴,吳貴生.發展中國家的專利戰略:韓國的啟示[J].科研管理,2007,(07).

[12]袁俊.對標準、專利與非關稅壁壘若干問題的思考[J].大眾標準化,2008,(02).

[13]羅飛.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專利”陷阱[J].法律與生活,2007,(14).

[14]鄒明波.把握專利創新的主動權[J].云南科技管理,2007,(05).

[15]鄭成思.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16]葉京生.知識產權與世界貿易[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

[17]鄭秉秀.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壁壘[J].國際貿易問題.2007,(05).

[18]張永艾.權利窮竭原則探究,兼論平行進口問題[J].河北法學,2008,(03).

[19]喬生.中國限制外國企業對知識產權濫用的立法思考[J].法律科學,2008,(01).

[20]魏衍亮.知識產權是企業騰飛的翅膀[N].國際商報.2004-09-19:(04).

[21]王學鴻.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與云南的對外開放[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篇(3)

選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需接受手術治療的腫瘤患者96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最大年齡81歲,最小年齡19歲,平均(42.7±5.3)歲;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最大年齡79歲,最小年齡18歲,平均(43.1±5.7)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給予手術治療;且無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精神病史、凝血障礙及其他全身性疾病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手術室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準備、環境管理、儀器設備管理、手術配合及體征監測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手術室綜合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術前巡視及心理干預。

術前1天,護理人員需積極進行巡視工作,掌握手術患者基本情況,并深入了解患者病情、治療情況及發展等;需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及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對其病情進行全面評估。主動與患者交流,掌握其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尤其是對存在害怕、焦慮、恐懼等心理的患者,需加強健康知識教育,為其講解手術方法、手術優勢及預后,用成功病例提高患者治愈信心,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疾病觀。

(2)術中配合護理。

首先,護理人員應保證手術室溫濕度適宜(溫度保持在22-23℃,濕度保持在50%-60%)、光線適宜。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需用熱情的服務態度取得患者信任。麻醉期間,根據患者自述及面部表情、眼神等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準確評估,幫助患者保持穩定的心理情緒。術后嚴密監測患者血壓、心率、呼吸、脈搏、血氧飽和度等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控制輸液速度,做好護理文書記錄;術中幫助患者遮擋隱私部位,緩解其心中不適感,提高護理舒適度。

(3)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清理患者皮膚上的血跡等殘留物,加強保暖;在轉送患者回病房途中及進入病房后,仍需繼續觀察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防止引流管脫落、扭曲,幫助患者取舒適臥位,保證引流管暢通。

1.3觀察指標

詳細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室5分鐘時的心率及血壓情況。患者圍手術期生理及心理方面均較為正常,無明顯異常情況,可視為正常;患者情緒有輕度波動,但無焦慮癥狀,可視為擔心;患者有明顯的不安、心跳加速、頭痛等表現,且缺乏自信,出現哭泣、無助、孤獨等表現,可視為焦慮;患者有心悸、肌張力增加、易激動等生理表現,且有警惕、哭泣等情感表現,可視為恐懼。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研究數據均選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且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心理應激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正常20例(41.7%),擔心11例(22.9%),焦慮16例(33.3%),恐懼1例(2.1%);對照組正常2例(4.2%),擔心14例(29.2%),焦慮24例(50.0%),恐懼8例(16.7%)。觀察組心理正常患者明顯多于對照組;擔心、焦慮及恐懼心理情緒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血壓及心率比較

觀察組收縮壓為(120±9)mmH,舒張壓為(76±2)mmHg,心率為(90±6)次/min;對照組收縮壓為(148±11)mmH,舒張壓為(88±3)mmHg,心率為(115±9)次/min。觀察組血壓水平及心率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篇(4)

其次,戶外廣告作為景觀元素,具有標志性特征。凱文•林奇把城市意象的物質形態歸納為五種元素,分別是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志物。[1]戶外廣告由于其多樣化的特性以及其信息傳播的需要往往成為吸引注意的視覺中心,所起到的標志性作用使人們對所處的場所有了新的認識。

近幾年,我國戶外廣告鋪天蓋地的發展使得城市出現前所未有的影像密集,有人在互聯網上發表了《誰污染了公共空間》一文,對戶外廣告提出了批判。當然,問題的出現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城市建設很少把戶外廣告列入規劃中來,戶外廣告業亟須整合等。從廣告設計角度出發,筆者認為設計者景觀意識的薄弱是主要原因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忽視了與環境的協調

我國大部分城市建設缺少對戶外廣告的規劃,戶外廣告往往是后期添加到建筑或其他景觀上的,如在建筑的立面或頂部安置廣告牌,屢屢出現破壞建筑造型和結構的現象。孤立的添加式設計導致了戶外廣告與周圍其他景觀在形態、色彩及材質上的不協調。

(二)削減了城市形象特色

每個城市的景觀應當是由各自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特點形成的獨具風格的景觀。在我國大部分城市里,由于戶外廣告表現形式大同小異、缺乏個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形象的識別性。

(三)擾亂了景觀的秩序

城市建筑所形成的“天際線”是現代城市景觀的重要特點,混亂的建筑樓頂廣告似乎“扯破”了城市的天空,優美的天際線蕩然無存。另外,戶外廣告不適宜的比例和尺度關系,視覺信息過多過濫等也造成了景觀秩序的混亂,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視覺負擔。

(四)破壞了城市的生態景觀

為了商業街戶外廣告亮化,不惜砍伐道路兩旁的樹木,破壞城市的綠化;廣告牌遮擋建筑物內的采光;在居住區設置夜間發光的戶外廣告造成光污染等,這些行為都將導致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

二、戶外廣告設計中景觀意識的體現

戶外廣告的發展顯示其不可避免地大面積地影響城市景觀,形成了對城市景觀的再創造,這二次創造的結果建立在專業人員有意識設計的基礎上。

(一)整體性意識

“如果有人敲你的房門,你打開門讓他進來,恰巧一陣風也隨之吹入,回蕩在房內,吹動了窗簾,同時引起更多的飄動,視覺很像這件事,得到的視覺效果經常要比預想的多。”卡倫在《城市景觀藝術》一書中的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人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事物之間的關系而非孤立的個體,人們在與某一戶外廣告產生視覺接觸的時候,同時接受的是目視范圍內所有景觀的整體感覺和意象,每一個戶外廣告個體的表現牽動的是整個視覺鏈上所有要素,表現為在戶外廣告各視覺要素設計上,其具體方案應建立在實地環境的考察基礎上。形態要素設計應參照包括戶外廣告所依附的媒體的形態、所處空間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自然景觀形態等,例如巴黎街頭建筑物上的Benetton廣告,采用旗幟的形式,垂直于建筑立面,既保留了原建筑的完整性,又使得畫面富于動感變化效果(圖1)①。

[6]黑川雅之.世紀設計提案——設計的未來考古學[M].王超鷹,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篇(5)

1.2方法利用護生實習結束返校時機,以問卷調查、小組座談等方式了解其實習情況。集中發放調查問卷,統一解說詞,當場填寫當場回收,有效回收率100%。將調查結果用Excel進行數據處理。

2結果

206名實習護生中,參加急診科實習的有113人,占54.9%,實習率最高,其中縣(市)級醫院實習率(56.1%)高于地(市)級(52.2%);急診科、ICU兩科都已實習的有26人,占12.6%;兩科都沒有實習的有45人,占21.8%。兩科都沒有實習的護生中,縣(市)級醫院占22.3%,地(市)級醫院占20.9%,兩者比例相差1.4%。

3原因分析

通過返校護生座談及與醫院帶教教師等相關人員交流,了解到護生沒有進入急危重癥科實習的原因有以下幾點。3.1急危重癥科接收實習生數量有限護理專業是近年來各級院校招生火爆的專業之一,進入醫院的實習護生人數多,而急危重癥科規模小,接收的實習護生數量有限。例如某市級醫院2013年共有實習護生320余名,其中急診科每批能接收實習護生約10名,按實習0.5~1個月(2~4周)計算,8~10個月最多只能接收160~200余名實習護生,余下的護生就不能進入急診科實習。

3.2臨床科室多,實習時間不夠一般縣(市)級以上的綜合性醫院供護理實習的臨床專科最少有十幾個,大型醫院則有幾十個,如果每個專科護生都要輪科,實習時間遠遠不夠。在這種情況下,院方或校方只能對實習護生分組,將有醫療特色和護理技能相近的專科分散搭配至不同的實習組,護生能在包括內、外科等主要臨床專科中完成基本實習任務,但小型專科則有舍棄。例如急診科和ICU都屬急危重癥專科,將其分至不同組別,護生輪到急診科就失去ICU實習的機會。部分縣(市)級醫院沒有設立綜合ICU,護生只能參加急診科實習,這是調查中縣(市)級醫院急診科實習率(56.1%)明顯高于ICU(11.5%)的原因之一。如果將急危重癥科設為其中一組實習,則造成部分護生喪失了急危重癥科實習的機會。這種分組縣(市)級實習醫院多于地(市)級,導致縣(市)級醫院急危重癥科實習率低于地(市)級醫院。急診科、ICU兩科都沒有實習的護生占21.8%,且縣(市)級醫院比例高于地(市)級醫院

3.3學生自身不重視急危重癥科與其他專科工作性質不同:急診科一般白天閑夜間忙,病人在急診科停留時間短,遇到特殊的、典型的病例,護生如果當時不在場就失去了見習和學習的機會,導致護生誤以為急診科學不到東西,從而不重視實習;ICU相對封閉,不能隨便出入,如果沒有安排實習或不主動進入,護生就無法知道其內部的結構和情景,更談不上系統學習救護、監護技術。由于急危重癥科病人病情緊急或危重,實習護生見得多,而動手操作機會卻少,因而難以調動積極性,也造成了部分護生主動放棄去急危重癥科實習。

3.4其他原因實習期間,由于校方或院方的特殊安排,需要實習護生暫時離崗,或由于護生請假等原因使實習護生喪失了急危重癥科實習的機會。

4討論

4.1急危重癥科是護理實習必不可少的“陣地”《護士條例》第十七條明確規定:“護士在執業活動中,發現病人病情危急,應當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病人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這就要求護士必須掌握一定的救護技能。急危重癥科的救治對象主要是急危重癥病人,他們病情急、變化快、預后不可估計,護士在面對這些病人時,能否及時無誤地做出判斷、能否及時采取相應的救護措施直接關系到搶救工作的成敗。面對復雜多變的真實臨床救護場景,護士除了具備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外,更要能靈活運用綜合知識,熟練配合急救及進行監護技術操作,任何失誤或差錯都可能給病人帶來更多痛苦,甚至使病人失去生命[1]。護生在校期間雖然經過理論知識學習和模擬急救技術訓練,但要熟練掌握救護技術并靈活運用,就必須要在真實的臨床救護環境中去鍛煉和學習、觀察和總結,因此,急危重癥科的實習尤為重要。上述調查座談中,113名參加急診科實習的護生中,有97名護生(85.8%)認為“在急診科實習可以學到其他科室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學校和醫院應克服主觀或客觀上的困難,把急危重癥科作為護生實習必不可少的“陣地”。加強實習過程管理,從護生的急救意識、救護技能入手,提高護生對急危重癥科實習的認識,給護生多提供參加或配合急救、搶救的機會,激發護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提高急危重癥科的實習效果。

4.2多途徑改進實習方式,提高急危重癥科護理實習率解決醫院實習護生多、容納量有限的問題,校方可與教學醫院密切配合,調整實習計劃,改進護理實習輪科方式,保障每位護生都能進入急危重癥科實習。一是調整實習輪科時間,將2~4周的急危重癥科實習輪科改為1~2周,讓更多護生有機會到急危重癥科實(見)習。二是院校聯合、醫教一體,在實習護生多的大型綜合醫院建立多媒體示教室、實訓室和標準化病房,由指導教師負責組織護生集中參觀現場、在多媒體示教室觀看視頻、錄像等方式實施真實崗位教學,彌補臨床科室多、實習輪科時間有限的不足。實習后期留4周的機動時間由護生選擇實習專科,彌補因各種原因喪失的特殊專科實習機會。三是鼓勵護生利用夜間業余時間,由實調配,分批到急診科、ICU去參觀學習。夜間醫護人員少,在急診科,現場救護時有發生;在ICU則經常會有學到各種危重病人護理技術的機會。這樣雖然給實習護生的管理增加了難度,但是能讓護生見識和感受真實的急救場景,了解急救流程,熟悉或掌握急救護理技術,使護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旦遇到急危重癥病人需要緊急救護時,能當機立斷予以應對,及時搶救病人生命。

篇(6)

一、我國公路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公路的建設發展異常迅猛,傳統的、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驗型養護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其發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問題集中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重建設輕養護

受不正確的政績觀的影響,“重建輕養”現象在一些地方還普遍存在。在工作中,由于公路建設周期短見效快、能在短時間內改變現有路況,同時產生經濟效益。而養護管理是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不具備明顯的生產效益,所以對于資金周轉困難的單位來說,不愿意投入很大的財力、物力對所管養道路進行有效的管理和養護。導致對公路的管理和養護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另外,有的地方強調先建設后養護,結果是前修后壞,建設成果保不住;還有的地方認為,公路建設出成績,養護投入很難見到成效,對養護管理缺乏積極性。

2. 缺乏相應的養護制度

養護定額上缺乏必要的規范制度,在我國要針對不同地域和地理環境的特點,分別的進行養護定額的確立,現在的養護定額缺乏理論依據和認定標準,彈性較大,這對養護管理資金的劃分是非常不利的,養護質量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不能滿足公路全方位養護的客觀要求。

3. 養護機械配套率不足,養護技術落后

機械管理不善也是養護管理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從國外引進的養護機械不少,可適合公路養護的沒有,機械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造成養護不善,管理混亂。而且在機械性的開發上嚴重不足,好的養護機械沒有發揮最大的功效,造成機械利用率較差。大多養護作業仍采用傳統的手工作坊式生產組織,對國外已有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只處在試驗階段,還沒有大規模推廣使用。

4. 經費投入不足

目前,大量公路養護經費依然采用事業管理體制,依靠上級撥付,不管養護程序如何,質量好壞,錢都是那么多,調動不起職工積極性。加之于材料費上漲,職工工資及人員增加等,造成養護經費嚴重投入不足。個別地方養護單位由于歷史原因,人員包袱過重,造成養路和養人的矛盾較為突出。

二、公路養護管理的具體措施

1.建立路況調查分析制度

為及時了解掌握國省干線公路及其設施使用情況,走出“損壞、發現、修復”的被動養護怪圈,我們除加大日常巡視檢查工作以外,每月組織一次路況調查分析活動。該項工作以路面路基排水、接縫損壞狀況、路面破損狀況、橋涵構造物技術狀況、路面行車質量等為主要內容。我們按月匯總路況調查資料,分季度分析評定,逐年分類歸檔,從而建立了以橋梁檢測、維護與路面板塊分塊調查、維護為重點的系統完整的內業檔案資料。據此制定和安排年、季、月養護工程實施計劃,力求對路面狀況的退化情況早發現、早處治,以確保養護管理工作的時效性與針對性。

2 .堅持不懈地做好路基路面排水工作

在對公路使用狀況造成嚴重影響的諸多自然因素中,水是第一位的,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水又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對公路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侵蝕路基使路基沉陷、變形、滑塌;侵入路面基層使基層強度降低或使基層與面層之間出現空隙而喪失支撐作用;在路面上長期反復的水濕磨耗作用加快了路面材料的磨損、老化速度。

3.不斷加強日常維修保養工作

受風、雨、雪、車輛交通以及路面本身破損等諸方面因素的影響,路面經常出現多種雜物。這些雜物如不及時清除,一方面影響道路觀感,嚴重的還會影響行車安全;另一方面也直接影響道路管養效果。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加強日常維修保養工作。為此,我們適時引進了快速修補劑、冷補材料等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重視和加強了施工質量監理、合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使公路的日常維修保養工作基本實現了全面、及時、高效、低成本的預期目標,路容路貌得到改觀。

4.對公路養護體制改革進一步進行深化。

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機制的改變是實現深化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的前提,即對權力和責任相對應的公路養護管理機制進行建立。在公路建設管理上,各省交通主管部門對國省道的規劃進行負責;地市縣級交通主管部門對各地公路規劃建設管理進行負責。在公路資金上, 交通部統一對交通規費的使用、車購稅的支出進行安排,用于全國國道主干線建設;省公路管理機構對養路費、交通建設基金、路橋使用費等提出計劃,并由各省交通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后進行執行; 各縣交通主管部門把各類農機養路費安排用于調劑縣鄉公路養護和改造的資金缺口。

5.引進高效率、高質量的養護設備。

確保公路實現良好、安全運輸的大趨勢就是養護機械化。隨著我國公路運輸事業的快速發展, 公路通車數量也不斷地在增加,對于現在工程技術規范的要求機械化難以實現, 公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 此時必須引進較先進較科學的養護設備,使得公路養護的速度和質量都能夠不斷地加快。對于基層的公路養護段,可以引進一些小型的養護機械, 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質量高的優勢,例如小型掃路機、小型鏟雪車、小型壓路機等等。作業轉場時, 工具車可由人工進行搬運,不需要用專門的配備吊車。除此之外, 養護檔案應該在公路養護段中建立,實現施工的電子化, 并且使病害路段能夠擁有自己的電子病歷、以及各種資料,從而使得養護成本得以減少。高等級的公路養護肯定在各方面的要求會更高。此時就需要引進國外較先進的技術和加工設備,從而使得養護機械的制造技術得以提高,并且能夠使公路的使用壽命得以延長。

6.進一步拓寬渠道籌集資金。

有效的資金保障是公路養護管理的關鍵環節。養護資金是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一直以來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從歷年的實際情況來看,每年的養護經費都在不斷地增加,但是還是不能滿足公路養護管理的所有要求, 反而養護費短缺的問題還越來越嚴重。近些年上級公路主管部門對此問題也在不斷地研究,并也提出了一些措施,但是用固定的資金投入整體公路的養護管理是不現實的。公路養護管理中資金問題的解決,除了使養護成本降低、消耗降低以外,還應該使籌資渠道進行進一步的拓寬,使融資方式進一步的擴大。具體來說,要積極組織施工隊伍參與對外承攬工程,對每年高昂的養護資金缺口用賺取的工程資金進行彌補。在加大投入的同時,還要以“以人為本、以車為本” 的養護服務理念為基礎對職工進行教育,努力打造公路養護品牌, 實現品牌效益。對公路養護質量的逐年提高,可以通過養護投入的增加和養護管理的加強來進行,從而全面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也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結語

篇(7)

中圖分類號: TV551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深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升,社會對于建筑建設的要求更加的嚴格。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的好壞,直接的關系到整個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對地下設施和周邊建筑的安全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在土木工程的建設中,我們要選擇合理的基坑支護方案,促進其綜合效益的提升,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滿足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的需要。

1、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工程環節分析

近年來,我國高層建筑發展迅速,其在高度與體量規模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與之相應發展的是深大基坑工程,這是由于建筑使用功能,抗風抗震穩定及城市發展利用地下空間等方面要求的結果。基坑工程的特點:建設環境較復雜,高層建筑多數是建造在城市地區,特別是舊城改造地段。往往出現建筑地段的周圍有密集的建筑群、各類管道等市政工程設施縱橫,致使施工場地狹窄,深基坑開挖時既不能放坡,同時又相鄰許多永久性建筑與市政公用設施,他們對變形甚為敏感,因此對基坑的穩定性和位移控制有很高的要求。

建筑規模隨著高層建筑發展不斷得到發展,滿足了建筑市場的發展需要,其建設力度及其規模的發展,要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在此過程中,由于其建筑設計技術的進步,促進其整體空間環節的有效應用,比如其地下空間等的應用。隨著建筑規模的不斷擴展與地下空間利用的大力度開發,基坑工程迅速向大深度、大面積方向發展。目前面積達到數萬平方米,深度接近或超過20米的已不是少數。基坑工程多數做法是按臨時工程對待,但其造價卻是很高的。基坑工程設計與施工涉及到眾多不確定因素。

2 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方法

基坑支護的成功因素主要是看選擇的方案在當地的地質地層條件,環境條件、基坑的深度等條件下是否最合理,最經濟,最安全的,設計計算最接近實際。其支護方法有以下幾種:(1)懸壁式灌注樁法支檔方法;(2)單支點和多支點支護法;(3)重力式擋土法(土釘噴錨網法,深層攪拌樁法,水泥土樁法);(4)逆作法,地下工程以樁代柱施工技術。

3、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的重要性

隨著城市高層建筑的不斷興起,基坑支護技術得到了長期有效的發展,并被廣泛地應在巖土工程建設中。與此同時,新的技術、新版的工藝也不斷地出現,大大的提高了工程建設的質量。但是,目前的城市建筑一般間距都比較的小,所建設的基坑邊緣距沒法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有的甚至只有幾米的距離。這種情況的存在,非常地不利于基礎工程的施工建設,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同時,施工單位也相應地要承擔更多的施工費用,延長施工的工期。除此之外,傳統意義上的基坑支護結構設計的理念、原則和工藝等都已經不符合變化了的實際情況。在這種設計方案的指導下,出現相應的事故也就在所難免了。因此,加強對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安全性的建設,有利于加強周邊環境的保護和提高工程建設的質量,并促進城市建筑工程的進一步發展。

4、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工程存在的問題

在巖土工程的建設中,如何做好基坑支護工程的建設,就應當對目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只有充分地明確了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才能夠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保證工程建設的安全。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工程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沒有正確地選擇土體的物理學參數

在巖土工程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上,所涉及到的土體的物理學參數并沒有完全地符合建設的需要。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基坑支護的安全性主要是受到其支撐壓力大小的影響,通過對這種壓力的計算可以計算出一定的物理學參數值。但是,由于所進行建設的地質條件比較復雜,變化多樣,要實現非常精確的計算目前還沒有著這種技術水平。同時,由于土體物理參數在選擇上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特別是含水率、粘聚力和內摩擦角等三個參數受到深基坑開挖后的影響,經常出現不同的變化,因而非常難以計算出基坑支護結構的真正的受力情況。

4.2基坑土體所選擇的樣本沒有整體性

在進行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之前,設計人員都要進行基坑土體的取樣工作。設計人員通過對所取樣土體的分析,能夠獲取較為合理的物理學指標,從而正確地指導基坑支護工程結構的設計工作。但是,在進行鉆探的過程中,為了控制工程造價和勘探的工作量,鉆孔就會相應地受到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所取得的樣本攢在一定的隨機性和不完整性,再加上地質構造的復雜和多變的特征,樣本更加的不可能反映出基坑土體的真實情況。

4.3基坑支護結構真實的受力情況與設計的不相符

基坑支護結構設計中所進行的設計計算,一般都是按照極限平衡理論來進行的,這種理論是一種靜態的概念。而在實際的施工建設中,基坑土體處于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其施工的荷載力隨時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結構設計中的相關荷載力數值,只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相應的修改才能與實際情況相符,否則會造成支護結構的變形,不利于工程建設的有效開展。

5、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工程的改進措施

5.1加強設計理念的更新

在基坑技術的發展上,我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能力,并且在支護結構受力變化的規律上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種技術能力的掌握和認識的存在,有利于基坑支護結構的合理設計,為其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并沒有形成比較統一的設計規范,主要還是采用傳統的“等值梁法”、庫倫理論或朗肯理論進行相應的設計和計算。在這種理念計算出來的結果與實際的情況往往相差比較大,不利于工程建設的質量和安全建設。因此,在今后的基坑支護設計中,要逐漸地形成以施工監測為主導,進行動態信息反饋的新的設計體系,徹底地改變傳統的設計理念。

5.2積極尋找新型的機構計算方法

隨著高層建筑的發展,新的支護結構不斷的出現,并有效地應用到實際的工程建設中。比如鋼板樁、低下連續墻等支護結構的使用,促進了土釘、雙排樁和旋噴土錨等支付結構型式的產生。但是,對于這些新支護結構的相關計算和設計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理論,加強其計算和設計方法的研究,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5.3采用新的設計方法控制變形

我國在進行基坑支護工程機構設計時,采用的主要是極限平衡原理,這是一種簡便實用的設計方法。在這種原理的指導下,所設計出來的基坑支護結構可以滿足結構在強度上的要求,但是不能夠有效地體現支護結構剛度上的要求。因此,為了避免由于結構剛度而造成相應的事故,應當采用新的設計方法控制變形。相關的設計人員應當對控制變形的標準、空間效應變化成地面超載等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6、結語

總之,巖土工程基坑的施工存在一定的風險,地質條件變化多樣,工程建設的相關管理者應當在結合所在地工程建設的經驗上,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理念進行基坑支護工程的施工,從而建設出安全、有效的支護結構。但是,傳統的基坑支護工程建設的理念、設計方法和計算方法等,必須在結合現實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進,最終促進基坑支護工程的進一步發展,保證巖土工程建設的安全。

篇(8)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迅猛發展,對公路路基的防護顯得越來越重要。路基在水、風、冰凍等自然因素的長期作用下,經常發生邊坡的表土剝落和形成沖溝已經滑塌等變形和破壞,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在公路路基邊坡防護上的一些觀點。

一、公路路基邊坡防護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路基邊坡的破壞。路基邊坡的破壞主要表現為邊坡坡面及坡腳的沖刷。坡面沖刷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對邊坡的直接沖刷和坡面徑流的沖刷,使路基邊坡沿坡面流水方向形成沖溝,沖溝不斷發展最終導致邊坡破壞,進一步造成路面塌陷,直接影響了行車的安全。沿河路堤及修筑在河灘上滯洪區內的路堤,還要受到洪水的威脅,這種威脅表現為直接沖毀路堤坡腳,導致邊坡破壞。邊坡破壞還與路基填料的性質,路基高度,路基壓實度有關。一般來說,砂性土路基邊坡較粘性土邊坡易于遭受沖刷而破壞;較高的路基邊坡比較低的路墓邊坡更容易遭受坡面流水沖刷;壓實度較好的邊坡比壓實度差的邊坡更耐沖刷。沖刷破壞一般發生在較緩的土質邊坡上,如砂型土邊坡、亞粘性土邊坡,黃土邊坡等。在日常大氣降水和風化作用下,沿坡面徑流方向形成許多水沖溝,如平常不注意養護或養護不到位,日積月累,逐年擴大。加上冬季積雪,造成坡腳濕軟,路基強度降低,上部土體失去支撐,最終發生破壞。同時,高速公路行駛的汽車截起的雨雪水,也會沖刷坡腳。因此,對土質路基來說,邊坡坡腳是邊坡的最薄弱環節,應加強養護。

2.路基邊坡的破壞和防護需注意的問題。(1)邊坡穩定。保護路基邊坡表面免受雨水沖刷,減緩溫差與溫度變化的影響,防止和延緩軟巖土表面的風化、破碎、剝蝕演變過程,從而保護路基的整體穩定性。(2)環境保護。使工程對環境的擾亂程度減少到最小,并謀求人工構造物與自然環境相協調。(3)綜合效應。綜合防光,防眩,防煙,誘導司機視線,改善景觀等目的進行邊坡綠化防護,充分發揮防護工程的綜合效益。

二、公路路基邊坡的通常防護措施

1.植被防護。

(1)種草防護。使用條件:種草防護適用于邊坡穩定,坡面沖刷輕微,且宜于草類生長的土質路堤與路塹邊坡,用以防止表面水土流失,固結表土,增強路基的穩定性。經常浸水或長期浸水的路堤邊坡,種草不宜生長,不宜采用此種防護。邊坡上已扎根的種草防護,可容許緩慢流水0.4至0.6米/秒短時沖刷。注意事項:首先,選用草籽應注意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通常應以容易生長、根部發達、葉莖低矮、枝葉茂密或有匍匐莖的多年生草種為宜,常用的有白茅草、毛鴨嘴、魚肩草、果圓、雀稗、鼠尾草和小冠。最好采用幾種草籽混合播種,使之生成一個良好的覆蓋層。其次,種植時草籽宜摻砂或與土粒拌和,使之播種均勻,播種時間以氣候溫暖、濕度較大的季節為宜。

(2)鋪草皮防護。

鋪草皮適用于需要快速綠化,且坡率緩于1:1的土質邊坡和嚴重風化的軟質巖石邊坡,草皮應選擇根系發達、莖矮葉茂耐旱草種。鋪草皮坡面防護施工方法相對簡單,需要預先培育草皮,然后鋪在坡面上,所以施工速度較快但有些時候需要在路基邊坡表面加鋪一層種植土層,以保證草皮成活。

(3)種樹防護。

植樹應在1:1.5或更緩的邊坡上,或在邊坡以外的河岸及漫灘外。樹種應選用能迅速生長且根深枝密的低矮灌木類。種植樹木對公路邊坡防護,公路綠化等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樹木的品種和種植位置及寬度的選擇,應根據防護的要求并且結合當地自然情況來確定。

(4)自然形成植被防護。

在邊坡未形成自然植被前,必須對加強路基的養護。當邊坡土質不良時,可在坡面培腐植土促進草類生長。形成植被后,也要對植被進行養護,避免雜草叢生,影響路容。必須重視自然植被的作用,將這種天然防護作為一種防護形式加以主動利用。在設計和施工中,利用舊路控制邊坡坡度,改善坡面土質,加強前期養護,促進植物生長,形成防護。

(5)植物防護的優缺點。

由于植物防護的技術方法簡單,造價便宜,效果明顯,植物防護在短期內能防止邊坡的沖刷和恢復公路沿線的綠色景觀,能保持土壤的溫度和水分的相對穩定、緩和地表水的沖刷、減少坡面徑流和降低流速,減少水土流失,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態環境。但植物防護初期效果比較差,植物防護需要不斷進行養護與管理等工作,日常養護管理主要是及時檢查、灌水、除草松土、施肥修剪、防治病蟲害和補植等。

2.工程防護。

(1)干砌護坡。干砌護坡的常見形式為干砌片石和干砌塊石,可按需要砌單層或雙層,單層厚度不小于25厘米干砌片石護坡墊層可采用碎石及砂礫,其厚度為10厘米至15厘米;基礎選用較大石塊砌筑,其埋深至側溝底。干砌防護中的石料應選擇未風化、質地堅硬的片石或塊石。其他地區也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用堅硬耐久的塊狀工業廢料、建筑用磚等干砌護坡。

(2)漿砌護坡防護。漿砌片石護坡,一般采用等截面,其厚度視邊坡高度與坡度而定,一般為0.25至0.5米;石料質量應符合公路行業砌筑要求;施工時清刷坡面松動土層、沖溝,坑洼處應分層填實避免被面沉落而引起護坡破壞;伸縮縫每隔10米設一道,縫寬2厘米,縫內填塞瀝青麻筋或瀝青木板泄水孔根據需要每隔2至3米上下左右交錯位置,孔徑0.1米,對土質邊坡上的泄水孔,應在一面0.5米范圍內設置反濾層,以防淤塞。

(3)護面墻防護。護面墻的厚度與墻高有關,一般采用0.4至0.6米,基礎應設在可靠的地基上。為增加穩定性,護面墻可分級布置,分級之間宜設平臺,墻背可設耳墻。墻頂應作封閉,防止地表水進入墻背。窗孔式護面墻的窗孔多采用半圓拱,高2.5至3.5米,寬2至3米,半徑為1米至1.5米。拱式護面墻的拱圈,當拱跨較小(2至3米)時,可用10號砂漿砌塊石;當拱跨較大(5米以上)時,可采用水泥混凝土拱圈。

(4)錨桿掛網噴漿(混凝土)防護。適用于坡面為碎裂結構的硬質巖石或層狀結構的不連續地層以及坡面巖石與基巖分開并有可能下滑的挖方邊坡。錨桿應嵌入穩固基巖內,錨固深度應根據巖體性質確定,鋼筋網噴射混凝土支護厚度不應小于100毫米,亦不應大于250毫米,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20毫米。

隨著國民經濟建設不斷發展,公路交通事業日新月異,公路日益增多,人們出行帶來極大便利。在公路路基邊坡防護中,防護措施選擇應根據公路等級,自然地理情況,氣候情況等綜合考慮,確保路基的強度與穩定性。總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搞好公路建設,確保路基邊坡穩定、安全。

參考文獻:

篇(9)

英語和漢語在詞的結構與句子的結構方面均有差異,對中西文化差異必須正確理解,對譯時增詞或減詞主要是出于意義、語法和修辭的需要。但增詞或減詞時,必須權衡語氣的輕重,分清意思的主次,考慮修辭效果。做到“加詞不加意,減詞不減色。”具體地說,英漢互譯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增加“范疇詞”

漢語中,有些抽象性的名詞往往帶有“范疇詞”,其作用就像英語的動詞或形容詞加上后綴而形成抽象名詞一樣。因此,在英譯漢過程中,有時英語的抽象名詞要譯為抽象名詞加范疇詞。例如:①We have winked at these irregu-larities too long, from now on they will have to stop“irregulari-ties”是一個抽象名詞(不法),我們在翻譯的時候不能只譯為“不法”,而需加上范疇詞“活動”二字。可譯為:我們對這些不法活動寬容太多了,從現在起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②It called for creation of a defense corps to take charge of anti-subversion in peace time “anti-subversion”是“反顛覆”,譯語說“負責反顛覆”不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因此我們在翻譯時應在“反顛覆”后加上范疇詞“工作”,即:我們主張成立一個防務軍團來負責時的反顛覆工作。

二、增加具體化詞語

英語的抽象名詞漢譯時,除了可增加范疇詞外,還可增加其它具體化的詞語。例如:①She takes her misfortunes toheart too much.“misfortunes”是“不幸”,我們在譯時加上“事件”二字,把譯語具體化。譯為:她對她所遭遇的一些不幸事件看得太重了。②A successful scientist applies persis-tent and lo~jcal thought to the observations he makes.“obser-vations”是“觀察”,在翻譯中必須加上具體化詞語“事情”。即:凡是有成就的科學家總是對觀察的事情進行持續不斷的和合乎邏輯的思考。

三、英譯漢時,增加原文省略而譯文不能省略的詞

在英語中,為了避免重復,常用幾個分句合用同一個謂語動詞,即第一個分句為完整句,而第二個、第三個分句的謂語動詞可以省略;有時為了避免重復,甚至省略整個句子。對英語讀者,這樣的句子沒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難,但是漢語讀者則會對此很不習慣。因此,這類省略句在漢譯時須加上原文省略的詞,以便于漢語的表達和漢語讀者的理解。例如:①We wont retreat.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翻譯時在“never have”和“never will”后加上“后退”。即:我們不后退,我們從來沒有后退過,我們將來也一不會后退。②He majors in English and I,in French,翻譯時我們在以后加上“主修”一詞。即:他主修英語,我主修法語。從以上各例可見,漢語譯文中主要是重復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這是因為漢語中比較講究句子的平衡、氣勢和韻律,經常要使用排比、重復、對仗等修辭手法。

四、增加解釋性增詞

由于英語和漢語分別屬于兩種不同的語系,英語中一些帶有濃厚民族色彩的詞匯,英語讀者很熟悉,而漢語讀者則無法理解其含義。同樣,漢語中一些帶民族色彩的詞匯,漢語讀者很熟悉,但英語讀者則很難理解。鑒于此,在英漢互譯時,必須增加一些詞的解釋,點出其含義。例如:To write another book on the same topic means to carrycoals to Newcastle如果我們只把此句譯為“再寫一本有關這一問題的書,可謂運煤到紐卡索。”對于這樣的翻譯,我們漢語讀者根本不會理是,我們知道紐卡索是英國的煤都,把煤運到那里自然是白費力氣,多此一舉。因此,我們在譯此句時加上解釋性的詞語,譯為:“再寫一本有關這一問題的書,可謂運煤到紐卡索,多此一舉。”

五、根據句子的結構需要增加或減去某些詞語

通過英漢語言的對比可見,英語中代詞、連詞、介詞用得多;漢語中則較少用這些詞。漢語中常有無主句出現,英語中絕大多數的句子都必須有主語。這些特點在翻譯中就造成了增詞或減詞的必要。

(1)漢語無主句的英譯。英語中,除了祈使句等少量句型省略主語外,絕大多數句子必須有主語,因此漢語的無主句譯成英語時,必須補上主語。例如:①怕要下雨了。Im afraid it is going to rain②活到老,學到老。We live and leam.反過來從英語譯成漢語有時可省去主語。例如:①If you know the frequency.you can find the wave length.知道頻率,就可求出波長。②Looking at him,one found it hard to believe that he was fifty,看他外表,很難相信他已有五十多。

(2)代詞的增減。英語中代詞用得較漢語廣,漢譯時,許多代詞都可省略。例如:①He was so apt to get angry,you could never tell Why.他很容易發火,很難說為什么。②She laid her handlightiy on his arm as if to thank him for it. 她把手輕輕地放在他的胳膊上,好像是表示感謝:

(3)連詞的增減。英語句子的結構原則是形合,而漢語句子的結構原則是意合。所以英語中連詞用得較多。無論是并列句或是復合句,分句之間一般多用連詞來結合:而在漢語中,多數情況是靠語序來表達詞與詞,句與句的關系。因此在翻譯中也出現詞的增減情況。例如:并列句。①Some students like mathematics,but.others hate it.有的學生喜歡數學,有的不喜歡。②,Wise man love truth,whereas fools shun it智者愛好真理,愚者躲避真理。復合句。①Never get on or off the bus, before it comes to stand-still,車未停穩,請勿上下。②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far behind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4)介詞的增減。英語的介詞有兩大類,一類是本身有意義的,一類是本身無意義的,只起到表明詞與詞的關系的作用。①表示時間的介詞在漢譯時大多可省略。例如:He worked in the daytime,and at night he went to night school.他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②表示地點的介詞漢譯時也往往省略。例如:Smoking is prohibited in public places公共場所不許吸煙。

以上幾種方法是英漢互譯過程中詞的增減方法,我們在翻譯中應注意使用,只有這樣,才能使所譯出的句子不會顯得死板生澀。由于對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缺乏了解。翻譯過程中產生的中西文化碰撞,使學生在翻譯訓練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障礙。只有充分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理解隱含在文本背后的文化內涵,進而也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語言所要傳達的真正意義。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對語句意思的理解出現偏差的問題。產生這種理解偏差的原因在于學生對一些習慣性的英語表達缺乏了解。翻譯教學 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予以充分的重視。我們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工作,相信中國未來的翻譯人才會逐漸增多,從而早日告別目前高端翻譯人才短缺的狀態。

參考文獻:

篇(10)

空調從原有的分體式家用空調器到戶式集中空調系統可謂是空調系統的一次大變革。戶式集中空調系統是分體式家用空調器的更新,雖然目前在應用方面沒有分體式家用空調那么普遍,但是在越來越多的大戶型房屋、復式、別墅、獨立辦公間、寫字樓亦或是高檔小區中被廣泛使用。但戶式集中空調系統作為新型的空調設備,其工作質量的好壞會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施工質量,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戶式集中空調系統空調在運行時的使用壽命長短、制冷效果好壞,甚至家居環境的優劣。為此本文對戶式集中空調系統在安裝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以及各系統施工對策進行了研究,以期為相關的施工部門提供指導意見。

1 戶式集中空調的原理

戶式集中空調,就是指在整個建筑物中將空調系統的設計和布置獨立出來,使得每個用戶單元都能根據自身的需要設置安裝獨立的空調并自行調節空調的運行。在我國,空調系統是以電源作為動力驅動的,戶式集中空調也是一樣,只是因其輸送介質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大系統。

1.1 冷媒系統。冷媒系統也稱為多聯機系統,是由一臺室外機通過銅管向若干個室內機輸送制冷劑的空調系統。冷媒系統可保證各房間獨立調節,滿足不同房間需求,精確控制房間溫度,同時達到節能的目的;此外冷媒系統利用銅管替代水管,降低了施工難度,提高了機組運行的平穩性。

1.2 全空氣系統。戶式集中空調中全空氣系統工作原理與大型空間全空氣系統基本相同。相較于水系統而言,全空氣系統損耗少,效率高,運行噪聲低,初投資少,同時可以供給室內新風和加濕空氣等。但施工中室內機和管道的安裝應與室內裝修保持同步,而且日后風管圍護和修理較麻煩。

1.3 水系統。制冷機組產生空調冷(熱)水,并通過水管路系統輸送至室內末端裝置。其中戶式空調系統中常見的冷熱源為風冷熱泵和地源熱泵,常見水系統的末端裝置是風機盤管。

2 戶式集中空調系統安裝施工中的應注意的問題

戶式集中空調系統雖較以往的分體式家用空調器在安裝使用中存在諸多優勢,但并不代表戶式集中空調系統在安裝使用中毫無問題。因此戶式集中空調系統在安裝使用中應注意:

2.1 由于空調的體積較大,運行時發動機高速運轉,如果在安裝施工時沒有做好防震減震處理就會出現大量噪音,使得機身運行時的聲音較大。

2.2 為防止冷凍水管管外結露的狀況發生,安裝施工時對冷凍水管保溫層的厚度有一定要求,并且在管道穿墻處有規范設置冷橋木和保溫層的要求,但是由于施工人員的經驗不足對此重視不夠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安裝施工,導致空調安裝后會出現水管外壁結露現象,破壞室內裝潢甚至破壞墻體。

2.3 在安裝空調時應正確設置冷凝水排水管的傾斜度,并在安裝后對系統進行沖洗,防止室內機中濺水盤的排水管淤堵或內部雜物過多,導致運行不暢、冷凝水外溢。

2.4 當出現冷媒系統孔洞和套管安裝定位不準導致冷媒流通不暢、冷媒管試壓不準確出現微孔導致制冷劑外泄以及冷凍水管路部件設置不準沖洗不完全導致水管路堵塞等安裝施工問題時,會大大能降低空調的制冷效果。

3 戶式集中空調系統安裝施工策略

3.1 若要保證戶式集中空調系統的安裝施工質量,首先必須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素質。戶式集中空調系統的安裝理論知識大小即是幾個模塊,但在安裝施工中能否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關鍵在于施工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操作經驗。為此必須對施工人員進行理論知識的培訓,提高其技能水準,多培養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施工管理制度,嚴格要求施工人員按照規定嚴謹施工;必須加強監督管理力度,對使用的材料嚴格把關,禁止不符合合規格的材料應用于施工;并且善于總結,將安裝施工中會出現的、已經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探討,提高技術人員的施工經驗,揚長避短,確保施工有效進行。

3.2 冷媒系統安裝要求

冷媒管安裝應遵循三原則,即干燥、清潔、氣密。在安裝前,對配管吹凈和真空干燥,以防止水分進入配管。施工過程要注意管內的清潔,焊接時采用氮氣置換焊,即焊接前先用氮氣沖走管內空氣,然后一邊沖氮,一邊焊接;焊好后繼續充氮,直到焊點溫度降至常溫。冷媒配管的吊裝支撐間距不能過大,而且配管的長度及室內、外機之間的高差受限制,因而應使配管布局盡量合理、長度盡量短,避免因冷媒管的水力工況差引起制冷效果差。同時,冷媒管的保溫一定要保證保溫材料的厚度滿足要求;配管與保溫管管徑匹配;保溫管之間接縫要擠緊、粘牢;分支組件的保溫一定不能露出縫隙,避免冷凝水滴漏。

3.3 全空氣系統安裝要求

戶式集中空調系統要求風管的材質、規格和厚度應符合設計的規定;風管表面平整,無明顯扭曲與翹角;風管表面凹凸不應大于10mm;其口徑允許偏差不大于3mm;管口平面度允許偏差不大于2mm。戶式集中空調系統風管安裝施工中對鍍鋅鋼板法蘭風管、鍍鋅鋼板無法蘭連接管、復合材料風管的安裝做出了如下規定:(1)風管穿墻或穿樓板時,應預留孔洞,尺寸和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2)風管安裝后,圍護結構與風管之間縫隙應用不燃材料封堵;(3)風管制作完成后,應做漏光檢測,不得有可見的孔洞和邊隙。

3.4 水系統安裝要求

戶式集中空調系統的冷凝水管道常選用PVC管。在PVC管冷凝水系統施工過程中應特別注意管道支吊架安裝位置及坡度設置,避免因安裝空間限制,導致已設置坡度的冷凝水管因其它專業施工而被局部抬高或壓低,造成冷凝水管倒坡,產生局部存水或溢水現象。

結束語

戶式集中空調系統是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改善、對居住環境要求提高、大戶型房屋的興建而產生的,是一項新型技術,由于理論研究尚不完善,眾多施工人員尚未真正掌握施工技術、缺乏施工經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時亦有欠缺,因此戶式集中空調系統的安裝施工尚在探索發展不斷改進之中,但是我們堅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戶式集中空調系統的生產研發技術與安裝施工技術會不斷提高,戶式集中空調系統因其相較于傳統的分體式家用空調器的優勢更易于被大眾所接受和認可,其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上一篇: 素質拓展心得體會 下一篇: 色彩教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婷婷丁香爱丁香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猛人视频 | 五月天综合久久久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手机观看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