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4 12:29: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上午,我們把已經準備好的一百份針對大學生談戀愛的調查問卷發給一百位同學,讓同學們即時完成了問卷答題。隨后又針對我們問卷的答案進行了分析。對此我們作出了如下這樣的分析:

調查顯示,“贊成談戀愛”的同學占64.1%,同時9.1%“已經談成”,26。4%的同學認為“學習期間不想戀愛”。另外一些同學戀愛動機簡單化許多大學生在戀愛中沒有考慮到將來的結婚,不是清楚地自覺地意識到應選擇一個終身伴侶,他們戀愛,只是因為需要愛和被愛。還有一些同學急著找女朋友、男朋友想戀愛。

有趣的是,專業不同對大學生談戀愛的現狀有影響。其中,工科專業的男女生“從未考慮”的比例最高;“曾經談過,目前未談”和“失戀”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外語專業男生和藝術專業女生;藝術專業男生以 “正在談戀愛”的比例最高,后者高達40.8%。

另外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學習成績對大學生變戀愛現狀具有一定影響。與人們一般所認為的不同,成績優異的男女生正在談戀愛的最多,而學習成績差的男女生“從未考慮”和“失戀”的最多。

很多人認為大學生應將重心放在學習上,以學習為主,盡量不要因為談戀愛而景響學習。沒錯,大學生應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增加閱讀量與知識儲備量以及提高人文內涵。盡管有部分學生談戀愛影響了學業有的甚至荒廢了學業,部分學生沒有協調好沒有掌控好時間的分配,可并不能否認談戀愛的作用。

大學三、四年的生活雖說是豐富多彩,可很多時候也是孤獨寂寞的,對于這一點上過大學的朋友會明白的。這時談戀愛可以減少孤獨豐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學會換位思考與關愛他人、掌握為自己負責的能力,而這些能力與素質恰恰是走上工作崗位上的需要。誠然大學生要多讀書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作崗位上需要的這些能力與素質。但談戀愛不要耗費大學生朋友過多的時間,要知道你還是學生,你還沒有收入,你的學費都是父母親提供的。你在大學里讀書承載著父母的對你的巨大期望,你應該將這種期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如果你把過多的時間放在談戀愛上就是一種不負責任,不僅僅是對父母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談戀愛時需要成本的也是要付出代價的,有本事自己掙錢而不要靠家里人供應,如果你能做到筆者非常敬佩你,你是個男子漢。如果你還是靠父母親“救濟”,對不起,你必須承擔責任,對父母負責,對父母對你的期望負責。

競爭日益激烈,就業形勢越來越差。大學生要想找到工作,必須要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而這種競爭力的塑造主要是在大學里。大學生朋友應想方設法地提高自己、增加工作技能,為自己在競爭中獲得好工作增加籌碼,而這必然要耗費大學生的時間。

篇(2)

二:活動內容

1.立足時代,列舉困惑當代大學生三個主要問題,引出戀愛觀的問題

2.通過案例點評愛情與人生的關系,并導出愛情是什么

3.思考愛情的本質是什么

三.活動形式: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內容

1.你的性別

a.男 b.女

2.你認為適合結婚的年齡

a少年 b青年 c中年

3.對于婚前性行為有何看法

a可以接受 b不能接受 c隨便

4.你相信初戀是永遠嗎

a相信 b不相信

5.你會以結婚為前提去跟異性朋友交往嗎

a.會 b不會

6.經濟條件是否會成為你結交異性朋友的條件

a會 b不會

7.你覺得是先有愛情還是先有面包

a二者同時存在 b先有面包 d先有愛情

8.你對我國的婚姻法是否滿意

a是 b否

9.你愿意為愛情做第三者嗎

a愿意 b不愿意

10.你是否支持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

a支持 b不支持

11.你是否覺得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

a是 b否

四.活動地點:湛江師范學院

五.活動對象:湛江師范學院全體學生

六.活動目的:通過調查,了解大學生的婚姻戀愛觀,并進一步調查

七. 心得與體會

愛是人類歌頌的永恒的主題,可見愛情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的重要,獲得一份彌足珍貴的愛情也是每一個情竇初開的大學生的美好憧憬與向往。但是一份真正的愛情是需要在法律與道德的呵護與照料下培養起來的。

無可否認,愛情是甜蜜的,戀愛中的人們都會為愛付出,為愛播種與收獲,那一對對幸福的戀人臉上面帶幸福,可是我們依然在懷疑,不以結婚為前提的戀愛是正確的嗎?初戀是否會真正地成為我們的永遠?這一系列的問題,使我們認識到大學生在戀愛與婚姻觀上依然存在眾多誤區,下面是就該次調查所做得總結。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愛情觀千奇百態,在高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越來越早地走到愛情的邊緣,走進愛情世界里的也大有人在。

我們小組于2013年5月對湛江師范學院的學生做了愛情觀的問卷調查和網絡調查。在對湛江師范學院大學各系、各年級學生關于愛情觀的抽樣調查中顯示:當今的大學生的愛情觀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談戀愛這在大學校園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學生有自己的戀愛觀,約91%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戀愛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贊同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談戀愛,68.5%的女生認為大學生戀愛可有可無,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為主占55%。占80%的學生認為大學的愛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在談到愛情的標準時,占71.5%的學生認為愛情應以感情為基礎,70%的男生認為愛情應是隨緣的,而只占6.5%的女生相信隨緣,但相信以金錢,外貌等為基礎的愛情占了一部分,主要表現為女生占11%。盡管多數人認為大學生談戀愛很正常,但對愛情的信任度上占70%的學生認為大學生的愛情可信度不高,畢業意味著分手,很難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認為大學的愛情是忠貞的,可信度甚高;占18%的文科女生認為大學生戀愛可以發展為婚姻。

綜上,通過對湛江師范學院大學生的抽樣調查表明:愛情表征著兩個相愛的人連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體現為大學生對愛情的認識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愛情,而現實的殘酷又給愛情加了矛盾的枷鎖,絕大多數的大學生不能很好地處理愛情與現實的諸般關系。同時,大學生對大學期間戀愛的認識又是片面的。

一、大學生的愛情代表著浪漫、理想化,但又無法擺脫現實的羈絆及殘酷

篇(3)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Lov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own learning and growth. In order to help them to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ove, the distance of intimating was introduced to display the degree of affection between two lovers by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500 College Students Love Survey data from 10 universities . Based on the influencing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 on the distance of intimating, a cumulativ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love in college students was built under the composite factor, and two important factors of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s love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odel.

Key words:influencing factor;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distance of intimating ;cumulativ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1引言

大學生談戀愛現已是大學的普遍現象,而不再是以往的“猶抱琵琶半遮面”了。隨著高校大學生戀愛所引發的一些社會問題的出現,大學生戀愛引起了社會,特別是許多教育工作者及家長的普遍關注,能否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這不僅關系著大學生自身能否健康的成長,而且也關系著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能否順利開展。所以了解大學生思想和心理實際,引導大學生認真對待戀愛,對促進大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戀愛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通過對全國4所985、211高校及6所普通高校總計500份《高校學生戀愛調查報告》的數據整理分析,發現當前大學生戀愛中存在著傳統道德觀念逐漸淡化、戀愛物質元素日趨上升、無所謂的愛情觀越來越普遍等主要問題[1-5]。另外,由于高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地域性、家庭背景、異地戀愛的距離和信任度等諸多因素,也都給高校學生戀愛帶來諸多考驗。下面將通過對所獲數據作Pearson相關性分析,在討論單個因素對戀愛疏遠度影響的同時,建立了綜合情況下高校學生戀愛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模型。

2數據和方法

2.1數據來源

文中數據來源于對全國10所高校所做的500份《高校學生戀愛調查報告》。調查對象涉及綜合類、理工類、師范類、醫學類、藝術類等院校。采用網絡問卷形式進行,在對問卷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的基礎上,利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2.2數據處理

了解高校學生戀愛的影響因素有助于大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戀愛觀,對大學生自身的學習、健康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有必要對所調查數據進行深入的統計分析,文中選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6,7]和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8]對大學生戀愛的影響因素及其影響程度進行定量分析。為了確定重要的影響因素及其影響程度,首先通過相關性分析進行變量的初步篩選,其次通過回歸分析進一步篩選,并對各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量化,最后通過回歸方程進行定量處理。

2.3統計方法

1)Pearson相關性分析

由于調查問卷的結果為屬性數據,不能直接用于數學計算,需先將其量化為數字[9],再對其進行樣本相關系數估計。設X=(x1,x2,…,xn),Y=(y1,y2,…,yn)分別來自X和Y的兩個樣本,則相關系數為

r=∑ni=1(xi-)(yi-)∑ni=1(xi-)2∑ni=1(yi-)2(1)

這里r的絕對值越大表示因變量與自變量的相關程度越高:r

2)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

為了更進一步的解釋和預測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還需建立廣義線性模型。由于文中因變量是定型變量,所以在此使用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

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是廣義線性模型的一種,設因變量Y是一個二元響應變量,取0、1兩個值,記π=P(Y=1),則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為:

log π1-π=Z′(X)β

當Y取一組有序的值k時,記Y取各值的概率為πi=P(Y=i),i=1,2,…,k,則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

log P(Y≥j+1)P(Y≤j)=log P(Y≥j+1)1-P(Y≥j+1)

=Z′(X)β…,(j=1,2,…,k-1) (2)

不難看出上述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事實上包含了k-1個模型。

3模型建立及分析

這里引入戀愛疏遠度[10]P來表示戀愛雙方之間的感情程度。為了更準確地反映戀愛疏遠度與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本文采用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進行研究。

3.1高校學生戀愛影響因素的分析

相關系數r的值可以為影響因素的初步篩選提供依據,r的絕對值越大,則表明戀愛疏遠度與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這時該影響因素可以作為備選的重要因素。這里利用式(1)計算戀愛疏遠度與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系數。表1中列出了相關系數大于0.4的影響因素。

除了表1中列出的這些影響因素外,戀愛對象的外貌和能力、經濟狀況和家庭背景也會影響到戀愛疏遠度。

由于戀愛疏遠度為定型變量,因此本文針對戀愛疏遠度及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建立了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選取表1中相關系數大于0.4的影響因素作為初始自變量,并運用逐步回歸方法,篩選出自變量中重要的影響因素。

計算技術與自動化2016年12月

第35卷第4期孫小軍等:高校學生戀愛影響因素的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

模型中含有某變量表明該變量對模型具有影響。如果某一變量在進入模型后又被剔除,則說明其它變量和該變量的相關程度很大,即該變量可以用其它變量來表示。從表1可以看出,影響因變量(戀愛疏遠度)的12個初始自變量可分為個人因素、戀愛雙方之間的因素和社會因素。

3.2單影響因素對戀愛疏遠度的影響分析

這里選取社會因素為例,根據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的極大似然估計,利用Logistic模型式(2)對社會因素(父母、同伴、媒體)計算,可以確定戀愛疏遠度與這三個影響因素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并且可以得到此函數的擬合效果和正判概率。

從表2可以看出: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社會因素中的同伴是顯著的。同時,可以得到戀愛疏遠度與社會因素之間的Logistic回歸方程:

f1=C42.704+21.501×N6,這里N6表示同伴

因此可建立如下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

P1=f1/(1+f1)(3)

其中,f1是在計算P1時引入的函數,P1代表社會因素對戀愛疏遠度的影響。

從表4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戀愛疏遠度中“距離近”一類的正判斷概率為56.6%,“距離遠”一類的正判斷概率為100%,總的正判概率為72.6%,這也表明模型(3)的擬合效果較好。

同理分別建立戀愛疏遠度與個人因素和戀愛雙方之間因素的Logistic回歸方程:

f2=C63.609+20.564×N4+21.842×N3

f3=C63.609+20.747×N2+21.608×N1

式中N1表示相互之間的信任、N2表示包容理解、N3表示性格品德修養、N4表示志同道合。因此可建立相應的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

P2=f2/1+f2P3=f3/1+f3(4)

其中,fi是在計算Pi時引入的函數(i=2,3),P2代表個人因素對戀愛疏遠度的影響,P3表示戀愛雙方之間因素對戀愛疏遠度的影響。

由于戀愛疏遠度的影響因素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在對12個自變量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時發現:父母與同伴的相關系數高達0.991,共同理想與尊重雙方人格的相關系數為0.928,共同理想與獨立承擔責任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50,外貌與魅力和成績與能力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88,因而在建模過程中上述每組的兩個因素之一被剔除。

3.3多影響因素對戀愛疏遠度的綜合影響

根據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的極大似然估計。利用上述同樣的計算方法,綜合考慮各因素,分析在戀愛過程中的影響程度,得到以下累積Logistic回歸方程:

f=C63.609+21.608×N1+20.797×N2

因此這里建立的高校學生戀愛因素分析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為:

P=f/1+f(5)

其中,f是在計算P時引入的函數,P為多影響因素與戀愛疏遠度的綜合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

通過對上述影響因素的整體分析,可以看出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中,相互之間的信任、包容理解是影響高校學生戀愛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

4結論

從高校學生戀愛的態度出發,研究高校學生戀愛的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高校學生戀愛調查報告》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經過Pearson相關性分析,得到影響戀愛的因素涉及:父母、同伴、媒體(新聞、網絡、書籍等)、戀愛雙方之間的包容理解、相互之間的信任、尊重雙方的人格平等、共同理想的追求、自覺承擔責任、戀愛對象的性格品德修養、志同道合、成績和能力、外貌和魅力、經濟狀況和家庭背景。通過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的極大似然估計,建立了綜合因素下高校學生戀愛回歸模型,并由該模型得出高校學生戀愛的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米蘭.高職院校學生戀愛教育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3,4.

[2]顏玫琳.高校大學生戀愛現象和戀愛觀教育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2,6.

[3]卜望飛.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戀愛觀教育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4,6.

[4]汪冬華.多元統計分析與SPSS應用[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9.

[5]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3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

[6]汪冬華. 多元統計分析與SPSS應用[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7]何曉群. 多元統計分析(3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篇(4)

90后的一代,經濟基礎更加雄厚,物資生活更加豐富,加之信息時代幾乎人人都有筆記本電腦,他們更能接觸到社會上的各種信息,思想也更加開放[1-3]。但是這些也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當前大學生的戀愛與發生率較高,且總體上呈逐年上升趨勢[4,5],90后的女大學生的戀愛觀引導教育又該如何做起?筆者認為,首先得從她們的戀愛動機上入手,掌握她們的戀愛動機,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針對性強的教育引導工作[6]。為此,我們對某醫學院校的200名女大學生進行了戀愛動機問卷調查研究。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以某醫學院在校女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3份,有效率為91.5%。其中有戀愛經歷者56人,占306%;有過兩性關系者31人,占169%;來自城鎮的78人,占42.6%;來自農村的為105人,占573%,平均年齡21.9歲。

1.2調查工具

自擬大學生戀愛動機問卷,內容主要設計戀愛動機的生理需求型、情感消遣型、成長體驗型、從眾面子型等4個大的方面。其中生理需求型是指主要以滿足個人為目的的類型,戀愛的目的即是為了與異性發生性關系;情感消遣型是指需要異性為心理的依靠和支柱,需要因此消磨時光,排遣寂寞等;成長體驗型是為了體驗戀愛,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為以后正式的戀愛、婚姻等打下基礎;從眾面子型是看到別人在談戀愛自己也被激發出戀愛的欲望,并認為沒戀愛就沒有面子。

同時問卷開頭設計好被調查者的一些個人信息,包括年齡、性別、戶口來源,以及是否有戀愛經歷及發生情況等。

1.3統計處理方法

將全部問卷按照“城鎮-農村”,“戀愛組-未戀愛組-有性行”進行分組比較。結果利用SPSS130版進行卡方檢驗(χ2),P

2結果

2.1不同戀愛和性經歷的大學生戀愛動機比較

有戀愛組、有性經歷組與未戀愛組三組比較,僅在“情感消遣”(χ2=264,P=0000)、“從眾面子”(χ2=6051,P=0017)兩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

2.2農村與城鎮女大學生戀愛動機比較

來自農村和來自城鎮的女大學生只在“生理需求”(χ2=1811,P=0000)、“從眾面子”(χ2=21.5,P=0000)兩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且P

3討論

3.1戀愛的女大學生給其他女大學生造成了無形的心理壓力

本次調查顯示,有戀愛的女大學生主要目的是為了排遣空虛寂寞的感情,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而且有戀愛經歷的女大學生超過55%都與男友發生過。當前高校對大學生戀愛、呈開放管理的趨勢,大學校園戀愛情景處處可見,似乎蔚然成風。先期參與到戀愛中的女大學生無疑給周圍的同學造成了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導致更多的從眾行為。而從眾行為的背后往往潛藏著不健康的思想價值觀。例如:沒有男生追求,沒有戀愛是很沒面子的事,說明自己長得不夠漂亮。只有通過談戀愛,才能在一定程度證明自己有人追求,足夠美麗,進而贏得所謂的“面子”。由此形成某種攀比的心理和現象,導致女大學生漸漸失去正確和健康的戀愛價值觀。

3.2農村和城鎮來源的女大學生戀愛動機存在較大差異

調查結果表明:城鎮的女大學生接近一半談戀愛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7]。對高校教育管理者來說,這或許是一個不健康的危險信號。城鎮女大學生生活條件較之農村女大學生優越得多,在生活、就業、前途等方面的壓力要比農村女大學生少。這樣的情況,很容易導致她們好逸惡勞,無憂無慮追求“生活”。

在城鎮女大學生面前,經濟條件稍差的農村女大學生難免產生一些自卑的心理,在是否需要戀愛的問題上,更多的是考慮個人面子問題。誤以為只有自己也談戀愛,才能減少自己跟城鎮女大學生的差距,才能避免被人笑話。但是實際上,在經濟不佳,以及錯誤的思想認識和偏差的心理狀態下,她們要想順利的獲取戀愛并不容易[8]。經濟問題以及個人不端正的戀愛觀往往成為她們戀愛的絆腳石,導致戀愛的受挫或失敗。進而影響她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效率。

3.3戀愛能夠改變女大學生的戀愛動機

未戀愛的女大學生戀愛動機主要是從眾和為了自己的面子,而有戀愛經歷的女大學生戀愛顯然已經發生了改變,轉而認為戀愛可以排遣寂寞,填補內心空虛。這種轉變,一方面體現出她們思想認識成熟了一些,經歷戀愛要比未經歷戀愛似乎更能讓人成長一些。但從另外一方面提示我們:進一步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他們參與學校各類活動的熱情,可以有效預防女大學生心里空虛寂寞的不良現象[9]。如果不能足夠安排大學生的課余活動,就有可能讓大學生傾向用戀愛的單一方式來打發時間。

此外,戀愛可以導致大學生發生更多的,這需要我們從科學的角度引導大學生更加健康的生活,避免墮胎、性病傳播等不良后果的發生。積極對女大學生進行科學戀愛觀、性觀念的教育引導,矯正她們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認識,有助于防范戀愛失敗產生的負面行為,也能減少不健康帶來的不良后果。

參考文獻

[1]王麗君.“90后”大學生價值觀狀況調查與分析.思想教育研究,2011,(2):95-98.

[2]蔣明軍.徐松如.王珊.“80后”與“90后”大學生價值觀比較研究.思想理論教育,2010,(7):32-36.

[3]張笑濤.“90后”大學生的消費道德問題及其教育引導.繼續教育研究,2012,(5):124-127.

[4]向晉輝.大學生非婚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12,33(8):914-916.

[5]黃藝娜.張銘清.江劍平.大學生婚前和性態度調查分析.中國性科學,2012,21(1):19-21.

[6]楊帆. 女大學生戀愛影響因素及性教育策略.中國性科學,2012,21(7):78-80.

篇(5)

中圖分類號:G64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新世紀的大學生基本已具備高智商,但缺乏情商的教育。情商屬心理學范疇,從心理學家認為,情商一般包括:一是認識自身的情緒,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三是自我激勵,四是認知他人的情緒,五是人際關系的管理。本研究旨在對在校學生情商現狀進行調查,從而提高大學生情商水平。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寧波大紅鷹學院在校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先在7個二級學院中各抽取10-20名學生進行座談,又采取集中抽樣法選取500名學生作為樣本問卷全部回收,在刪除不完整問卷后,獲得無缺省值樣本490份,有效率98%。其此次調查的大一占25.6%,大二占20.8%,大三占30.7%,大四占22.9%。問卷的分布比較均勻,數據的代表性較好,調查結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此外,為分析企業需求和學生情商現狀差異進行對比析,實地走訪調查了6家企業對大學生情商的需求。

二、大學生情商教育現狀

(一)大學生的情緒調節控制能力方法正確。

問“您日常表達情緒的方式有哪些?”大學生的回答依次(1)口頭語言,如傾訴(占50%),(2)書面語言,如寫日記(占25%),(3)一般不表現出來(占16%),(4)用身體語言表現(占9%),由此看出大學生情緒調節控制能力方法正確,保持著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

(二)大學生表達、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較強。

表達、控制和調節情緒是情商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每個學生表達、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各不相同,因而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其情商水平的高低。在調查中,問“您認為自己表達、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如何?”回答依次:(1)較強(占54%),(2)較差(占29%),(3)很強(占14%),(4)很差(占3%)。由此可知,當代大學生駕馭控制情緒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他們會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不良情緒會及時通過有效的途徑進行化解和宣泄,積極進行心理調節,提高控制情緒的能力。但在調查中也發現29%的同學控制調節情緒能力較差,這些學生有可能由于情緒的控制不當而陷入迷茫,甚至出現心理疾病,最終荒廢學業,追悔莫及。

(三)大學生對困難挫折的承受能力有待提高。

大學時期是人心理與智力飛速發展的一個時期,大學生對困難挫折的承受能力如何,也是對大學生情商狀況調查的一個重要環節。挫折對有志于成功的人來說是財富,是動力。高情商的人會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正確認識挫折,而低情商的人卻是截而不同的表現。調查顯示20%的同學認為自己對困難、挫折的承受能力較強,33%的同學認為自己對困難、挫折的承受能力一般,14%的同學認為自己對困難、挫折的承受能力很強,33%的同學認為自己對困難、挫折的承受能力較差,這樣的學生一旦遭遇挫折便氣餒,容易自暴自棄,悲觀失望甚至絕望。近年來,高校屢次出現學生自殺和他殺,造成這種的后果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對困難、挫折的承受能力較低。

(四)大學生正確的戀愛觀尚未建立全。

情商培養有助于大學生對戀愛觀有正確的認識。進入大學時代,學生逐漸開始了戀愛的經歷,由于缺乏社會閱歷、生活經驗,加之不完善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的戀愛觀表現出極不穩定的態度,戀愛的成功幾率較小,由于缺乏對情感變化的調解能力,失戀后將帶來一系列不良后果,不僅會影響學習、生活,更會給心理帶來巨大的壓力。調查發現有56的學生已經開始談戀愛;50%的同學表示對失戀打擊雖然大,但我可以承受;18%的同學表示對失戀打擊太大了,以至于很難接受。可見大學生中戀愛現象極為普遍,正確的戀愛觀尚未建立起來。

(五)大學生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團結協作精神是當代大學生素質的重要內容。目前在校的大學生,基本上是八十年代中期出生的,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處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做任何事情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同他人合作,我行我素,合作意識差。調查顯示“您是否是一個團隊意識較強的人?”只有16%的同學回答是團隊意識很強,25%的同學回答較強,30%的同學回答團隊意識一般,29%的同學回答卻是團隊意識較弱。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并不很理想,而恰恰團隊意識是用人單位所最看重的一點,經調查發現企業用人單位普通認為現大學生專業知識過硬,但在工作中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市場競爭已從物質資源競爭進入到人才的競爭。大學是作為學生向社會人過渡期,他們最終都要走入社會,踏上工作崗位。加強大學生的情商教育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就業,也關系到高校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企業需要的是有德有才的全面人才,全面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還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等,應是情商和智商的有機統一。對企事業單位進行調查,發現近年來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基本持肯定態度。本次調查顯示:團隊協作精神、責任感使命感、愛崗敬業精神、動手能力、社交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是企業最為看重的。而目前大學生踏上社會,他們會出現價值取向迷茫、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低、人際交往功利化、責任意識缺失、理想和信仰缺少、情感困擾等思想問題。這些表現與企業對人才素質的需求相悖,這就需要強化大學生的情商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情商水平,為他們更好地融入和適應社會奠定基礎,為企業輸送優秀人才。

三、加強情商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一)在就業指導課中增加情商教育的內容

高校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教育,為社會提供優秀人才,要培養各行各業精英。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正確認知自我,合理規劃職業生涯,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是高校情商教育的根本出發點。目前,普遍高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內容基本涵蓋了職業的理論、知識和技巧,介紹就業形勢與相關政策等,對于情商在工作中如何體現,情商在工作重要性介紹卻處于空白狀態。而恰恰情商對當代大學生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學校、社會應增設情商教育類似的課程,可以開展如公關修養教育、心理健康、與人溝通、社會適應教育等,幫助學生增加情感認知,確立發展方向,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增強適應能力,培養責任意識和團隊意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激烈社會的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為步入社會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

(二)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措施,建立心理咨詢室

情商是心理素質的核心部分,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與情商的高低有著密切的關系,必須認識到心理素質對情商的影響,而現在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對弱,來源于各方面壓力,如人際關系不和諧、學業成績不如意、目標過高未達到等等,加重著他們的心理負擔,導致他們有不良情緒的反應。情商高的同學能把這些壓力化為動力,把挫折當機遇,而情商低的同學不能妥善的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壓抑的情緒影響人的身心健康。要提高學生的情商水平,必須建立心理咨詢和指導機構:指導學生判斷自己的情緒是否良好、健康;引導學生如何發揮自己情緒中的優勢,克服情緒中消極的一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意識,增強心理調適合能力以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

(三)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大學生情商

情商的培養不是天生的,而后天培養占了主導性的作用;情商的培養重在課堂之外,參加社會實踐便是提高大學生情商的重要途徑。社會實踐可以將校內活動與社會結合起來,既傳承和發展著校園文化的內涵,也為大學生提供了鍛煉的機會,給學生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提高抗挫折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及人際交往能力,以完美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職業人生。

參考文獻:

[1]丹尼爾#戈爾曼.情感智商[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1997,37-1381

篇(6)

國家教育部門十分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實踐教學,早在1998年,教育部頒發的《高校“兩課”課程建設新方案》就指出:“要加強‘兩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積極采用讀書、講課、研討和組織學生參觀調查等方式,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和研究。”2006年秋季始全國高校普遍實施思想政治理論新課程方案后,教育部又要求“大力推進教學方法改革”,“積極探索適應實施新課程方案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真正做到“三貼近”,即“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進一步指明了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和必然取向。

一、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簡稱“基礎”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之一,與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相比,具有更為鮮明、突出的實踐性,這一特點決定了“基礎”課加強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傳統教學模式單一化,較多地強調基本理論和知識的灌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灌輸,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空洞的說教不僅影響教學效果,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實踐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情境感受和活動體悟,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通過內化和外化的動態過程逐步實現“知行合一”。這樣的教學既符合“基礎”課教學目標的要求,又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

我曾就“基礎”課教學問題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來看,增加本門課程的實踐內容是多數學生的強烈愿望。不少學生認為,部分教材內容以前學習過,再學一遍沒有多少新鮮感,而且以教師講授為主略顯枯燥,課堂缺乏互動,學生實踐的機會太少,導致對課程的熱情度不高。可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本課程教學中堅持實踐性原則,體現實踐性特征,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改進“基礎”課教學,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實效。

二、兩種相關聯的實踐教學方式

“基礎”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諸多方面加以推進。在高校該門課程實踐教學尚未規范化、制度化之前,作為本門課程的任課教師有責任行動起來,突破現存的“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和嘗試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從而不斷推動“基礎”課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從以往的教學實際看,課堂中的案例分析、問題討論、辯論、視頻觀賞等課內實踐教學方式是較為常用的有效方法,但“基礎”課實踐教學比較復雜,必須選擇更為靈活多樣的模式,以增強其生動性和針對性,實踐教學在層次上也必須從課堂延伸到校園,延伸到社會,在各層次實踐中搭建知行統一的橋梁。

基于教育部的要求和學生的建議,同時考慮本門課程的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現有條件,針對教學目的并結合教學內容,對實踐教學的方式作出了盡可能多樣化的安排,爭取使學生通過更多的方式參與實踐。這里主要介紹兩種相互關聯的做法。

(一)調查研究型實踐

所謂調查研究型實踐,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完成調查研究課題為動力,搜集資料、擬定調查方案,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觀察等方法,深入生活,進行研究、分析討論、總結規律、提煉觀點、撰寫調研報告的一種實踐過程。教師的基本任務是結合相關教學內容,設計多個社會調查的課題,如“大學生理想信念調查”、“大學生愛國意識與行為方式調查”、“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大學生戀愛觀調查”、“我國公民社會公德現狀調查”、“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調查”、“大學生擇業觀與創業觀調查”、“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狀況調查”等,組織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在校園內外開展社會實踐調查,并指導學生根據調查結果形成調查報告。這種調查研究型實踐活動,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模式,激發學習理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在調查研究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以“大學生理想信念調查”為例,在調查研究型實踐中,教師需要事先獲取相關指導信息,為調查研究指明方向。對于調查研究的相關事項,教師必須給予清晰的說明。這些事項涉及:(1)關于知識準備。調查研究在熟悉教材相關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因此,要求學生認真學習有關理想信念的相關知識,但不必拘泥于課本,可以到圖書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實例充實和拓展課本內容。(2)調查地點和對象。調查地點可以是校內,也可以是校外;調查對象和范圍可以是某個年級或某幾個專業的大學生,也可以是隨機抽查的大學生。(3)關于調查采用的形式,可以是問卷的形式,也可以是問卷和訪談或觀察等方法結合的形式。對于問卷,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典型問題,發放數量不低于150份。(4)安全和協作問題。要求學生在調查過程中,要講文明、講禮貌,并注意安全,組長認真負責,組員積極配合,發揚團隊精神,共同完成調查任務。(5)調研過程。要求學生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深入調查,把握第一手材料。調查后,對掌握的材料分門別類加以總結,并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從中找出有規律性的東西,最終形成調查研究成果。

對于調查研究的成果要求學生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呈現,教師同時還要對調查研究報告寫作的格式與要求作出說明和指導。比如,格式方面的規范:(1)根據給定的調研主題確定報告標題;(2)報告前言部分要對調查的時間、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涉及的內容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作必要的交代,總領全文,如果是做不同年級、不用學校或不同校區的比較研究,在此部分就應加以說明;(3)報告主體部分要具體敘述調查情況,列舉調查數據和典型事例,并作恰當的分析,得出各種基本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在材料的安排上,要把調查得來的大量材料歸納整理出若干條目,采用小標題式寫法,注意層次清楚,條理分明,可按問題的幾個方面或幾個問題并列地安排材料;(4)結尾部分作歸納性說明或總結全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建議。此外,對調查報告字數要求還應作出大致規定,但不必限制過死,以分析闡釋完整為準。

對于調查實踐的成效和研究結果的形成,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提出改進意見,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

(二)參與體驗型實踐

所謂參與體驗型實踐,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課本理論知識與前述調查研究成果相結合,制作課件,并根據需要,以討論、角色扮演、小品等形式,創設身臨其境的輔助情境,在課堂上展示,由師生共同參與評價,使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和感受,增強認知,激感,并將所學所知付諸行動的一種實踐方式。這種做法使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1]

為滿足學生渴望自己站上講臺,真正成為課堂主角的要求,我嘗試了讓學生將前述調查研究成果轉換成媒體文字和圖像的做法。即由各調研小組組員合理分工,協作完成與調查成果相對應的PPT課件和其他輔助形式的編排與制作,并在課堂上展示。各組根據需要選派代表承擔主講任務,其他非主講同學可通過情景表演、對話、小品等形式予以適當配合。在課堂展示中可以穿插提問、討論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例如,我曾經布置了“大學生戀愛觀調查”的調研任務,負責該調研任務的學生制作了圖文結合的PPT調研報告,同時,還制作了一個相關的視頻訪談短片,其中學生變身記者,采訪對象有學生、老師,還包括外教,既有對本校師生的采訪,又有跨地域網絡連線在北京某大學的學生的訪談內容,十分豐富和精彩。還有一個小組在展示“大學生網絡道德狀況調查”成果的同時,設計了一個網絡騙局的現場情景表演,表演結束后針對其中涉及的網絡自律問題請臺下同學發表看法,生動而直觀的演示,加之意見的表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認識。

以上實踐方式的進行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因此,教師必須根據課程進度做出適當的安排。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促使學生認真對待,以上實踐任務的完成情況應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納入本門課程的考核和評價體系,以形成有效的激勵。

至于教學效果,從學生的反饋信息看,多數學生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認為雖然辛苦,但有所收獲,十分值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安排學生展示成果的時間不要過于集中,從大腦細胞的運動規律來看,一種模式持續時間太久,會產生疲勞感,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對此,可以將不同小組的展示分開安排在每次課的開始或結束段,如果安排在結束段就要注意留有足夠的時間,最好是安排在課程開始,這樣便于掌控教學進度。

篇(7)

大學生的性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學階段是學生在性問題上感到困惑、焦慮的一個特殊時期,加之西方“性開放、性解放、性自由”的文化思想的沖擊,必定對當代大學生的性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了解當代大學生在性知識、性教育、性觀念等方面的特點,2013年,筆者自行編制問卷,以某高校大一至大四的344名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對他們的性知識、性道德、性教育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1.對象。以重慶市某高校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46份。其中女生發放160份,收回有效問卷141份;男生發放260份,收回有效問卷205份。

2.方法。采用自編問卷,內容包括性知識、性觀念、性道德、性教育等方面,為保證問卷的真實性、可靠性,課題組在各年級間隨機抽取學生作為調研對象,被調查者當場不署名填寫,當場收回問卷,對調查結果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

3.統計處理。數據按照性別分組,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二、結果

1.性知識方面。(1)性知識的了解。對大學生進行有關性病的預防、可靠的避孕方法、男女第二性征差異、懷孕等方面的調查表明:對相關性知識有非常準確認知的學生僅為4.07%,38.95%的學生認知一般,而56.98%的學生認知很差。相對男生而言,女生的認知相對要好一些。(2)性知識的來源。調查顯示男女生從電腦網絡獲得性知識的比例較大,分別為56.86%和57.14%,其次是通過朋友同學、電影電視和報紙雜志獲得,而從父母獲取性知識的人數比例僅為18.57%和13.73%,而男生從課堂或老師那里獲取性知識比例最少。

2.性心理。(1)性觀念是否開放。調查顯示:13%的大學生的性觀念非常傳統;44%的同學認為自己性觀念比較傳統,較開放的性觀念的大學生占36%;而性觀念很開放的有7%。而在隨后的調查中22.09%的學生表示會很主動去談論性的問題,其中男女比例接近,62.79%的學生對待性持中立態度,而有15.2%的同學表示不會主動談論與性相關的問題,其中女生所占比例相對較大。(2)對于婚前的態度。婚前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也是有關學者研究性道德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在問及大學生對婚前的態度時,41%的大學生不反對婚前,但他們表示不會去做;而高達38%的大學生則認為婚前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有9%的同學認為婚前是不好的,但是他們控制不了自己;只有12%的人認為婚前是完全的道德敗壞,應該批評。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性逐漸持開放的態度。

3.性教育方面。(1)在對大學生性教育現狀的滿意程度的調查中發現,有43%的學生表示不滿意,只有5.1%的學生表示滿意,近四成同學表示一般,還有12%的同學表示說不清,其中男女比例較為接近。可見當今有關部門在性知識的普及方面還有所欠缺,需要學校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2)在關于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調查表明: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呈現了多元化發展的特征,60%的大學生希望開設心理課程,其次是邀請專家做專題講座和播放心理影片、推薦相關心理書籍等。在所獲取的具體知識方面,在異往、戀愛心理輔導方面的需求較高,在性病的預防方面男女生需求均較低,只占27.06%,性價值觀教育的需求方面男女出現了較大的差異,女生在此方面的需求同其他類型的輔導需求相當,但男生的比例明顯偏低只有17.48%。

三、討論

1.大學生缺乏科學系統的性知識教育。絕大多數(73.84%)的學生表示在中學沒有接觸過相關的課程,只有26.26%的學生以前接受過生理衛生教育,但沒有太多關注。性知識獲得途徑呈現多樣化,電腦網絡居多,其次為同學朋友,而從家庭和學校獲得較少,性知識來源途徑不正規,會讓大學生吸納一些錯誤的性知識和性觀念,導致一些錯的發生。學習和掌握性知識,是提高大學生性心理水平、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因此,學校應針對大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而家庭也應承擔起重要責任,加強與子女對性話題的交流,給予其正確的指引。

2.在性心理方面,由于父母對性知識的避而不談,或羞于與子女談論,學生從小接受家長相對保守的思想,以至于大多數學生的思想還是比較保守和傳統。但在關于婚前的調查中,同學們還是持一個比較寬容的態度,這應該是由于受到西方開放的思想和文化(特別是西方的影視作品)的影響,使學生對婚前表現出較寬容的態度。

3.性教育需求方面,大學生比較關注戀愛、兩往方面的內容,渴望從多角度大量了解性知識,而從僅有29%的大學生想了解關于艾滋病和性病的預防得知,大學生對兩性的關注重心還落在如何交往的部分,換句話說,大學生現在渴望了解的是如何吸引異性的注意,至于交往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性疾病以及性價值觀方面還沒有較多的考慮。這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對性知識的了解相對較膚淺。因此,高校應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戀愛觀、性道德觀,培養健康的性心理。

參考文獻:

[1]劉達臨.中國性文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5:125-127.

[2]胡珍.中國當代大學生性心理現狀研究[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250-299.

[3]靄理士.性心理學[M].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58-64.

[4]姜哲.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認知度調查與教育對策[J].中國性科學,2008,17(3):30-32.

[5]陳家麟,毛春梅.大學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盲點[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版,2007,11(2):35-39.

篇(8)

關鍵詞:項目教學;高職;應用文;啟示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3-0265-02

目前,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進行,根本目的就是要遵循職業教育的規律進行辦學,摒除長期以來大多數學校以普教模式辦職教的俗套。職業教育的辦學目標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以任務引領為主體的項目教學法正受到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追寵。

一、項目教學的簡介

“給你55分鐘,你可以造一座橋嗎?”教育專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國及歐美國家素質教育報告演示會”上,曾以這樣一則實例介紹項目教學法。首先由學生或教師在現實中選取一個“造一座橋”的項目,學生分組對項目進行討論,并寫出各自的計劃書;接著正式實施項目――利用一種被稱為“造就一代工程師偉業”的“慧魚”模型拼裝橋梁;然后演示項目結果,由學生闡述構造的機理;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估。通過以上步驟,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動手能力和推銷自己等方面努力實踐。在我國高職教育領域,很多學校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課程教育,并且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二、應用文寫作課程的現狀

教育部16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我院開設的應用文寫作安排一學期的課時,時間非常有限,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學習這么多的文種,要么走馬觀花,要么囫圇吞棗,這也違背了我們高職院校開設這門課的初衷。目前,我們傳統的一系列概念―特點―注意事項―例文的教學方法,不僅扼殺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也忽視了他們的主體地位和能力的培養,導致了寫作理論與實踐脫節、學校與社會脫節、教師與學生脫節。然而,這些狀況正是目前應用文寫作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由于缺少動手能力,學習中學生往往是捉襟見肘,無米下鍋。

三、項目教學給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啟示

項目教學法以其深厚的理論基礎和獨特性,給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改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同時也給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帶來了深刻的啟示。

(一)整合課程內容,合理設計任務

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我們的課程教學內容應與學生今后工作、生活需要一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應用文文種也相應地發生了一些改變。如:隨著現代通訊和網絡工具的普及,書信寫作的重要性明顯下降,請柬、介紹信的模板可以隨處查閱。而投標書、合同書、求職信、申請書、企劃方案、調查報告等等文種與我們現實生活的聯系卻更加密切。我院的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計劃和授課內容是針對所有專業而言的,也就是說,每個專業學習的應用文寫作課程內容是相同的,沒有突出專業特點和專業需求。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滿足學生以后的工作需求的。也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我們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因此,根據項目教學基于工作任務建構教學內容的觀點,我校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內容也要進行一定的整合。第一,要根據當代大學生生活工作需要進行調整,教學量要適中,要突出重點。第二,要緊密結合專業特點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不違背應用文寫作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各專業需求的教學內容,并適當調整重點難點的講授,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

(二)改革教學模式,組織實施任務

傳統意義上的應用寫作課程的授課模式使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必須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實施課堂教學任務,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首先,進行必要的課前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強調事先的準備對于完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課堂教學亦是如此。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了解學生的現狀,安排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是實施課堂教學的前提。學生活動前的知識儲備、材料準備、活動環境設計等,是完成任務的必要因素。活動前的知識和材料儲備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在講述求職信和簡歷這一節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的人才交流市場進行參觀學習,親身體驗當今大學生的求職之路,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求職信、簡歷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必要的環境布置能提升效果。所以,教師在課前與學生溝通,安排學生進行必要的知識、資料、環境等方面的準備是完成既定任務的前提條件。

其次,鍛煉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應用文寫作里面的許多文種是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如:完成一份市場調查報告,需要進行許多工作――設計調查計劃、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及匯總分析以及最后的寫作等,單靠一己之力完成任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老師可以提前一周講解調查方法并確定調查主題,主題可以設定為學生密切關注的問題或是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如大學生的戀愛觀、高職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識等。在學生課外調查的基礎上,老師在課堂上引導、組織學生對調查結果進行討論、思考、統計、分析,再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分組撰寫調查報告,最后,再由教師評析各組的調查報告。至此,調查報告這一工作任務完成。這樣,在任務設計、完成過程中,學生交換成果,群策群力,探討改進,不斷提高。不但了解和實踐了調查報告這一文種的寫作過程,還發揮了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培養了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21世紀是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技能型人才方面遇到新的挑戰。原來培養的傳統型操作型技能人才,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新形勢的發展迫切要求培養具有獨立創新、自主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自主創新學習能力,已成為我們高職院校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在《應用寫作》教學任務設計中,本著為專業服務的原則,結合專業需求及實際工作需要,依托實訓基地,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和任務,這些設計符合學生的心理即就業需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知識學習和技能鍛煉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簡單獲取,而是更具發現性和探究性,真正達到了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三)健全評價體系,進行任務評價

應用寫作教育是逐漸滲透慢慢養成的教育,寫作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必須修正傳統的評價模式。評價應以學生是否掌握新知識和技能、并能否熟練應用為標準。同時,任務評價得當對于激發學生興奮點和成就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程任務的完成階段,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討論、完成任務活動中的發言、技能、協作、創新等對學生作出評價,同時教師也應予以相應的指導。教師還可以對學生形成的作品予以評價,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應用水平,作品中所包含的創新等。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還可以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實踐成果大膽地展示出來。學生自評可以采用組內自我評價、組內互評、小組互評等形式,對于不同常規的思路和方法,教師著重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勇于嘗試、積極創新。學生自評時,教師要及時予以肯定,讓每個學生在被肯定和被贊譽的滿足中,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我院在高職教育的教學改革中大力推行“工作過程導向的學與教”的模式,倡導“終身教育”,并為學生提供“終身就業服務”。我們通過應用文教學可以在與學生跟蹤服務的過程中了解到他們在社會上運用寫作能力的高低,要建立社會評價體系。由此,形成了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社會評價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使項目教學法的任務評價更趨于完善。

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應用文寫作的教學工作,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項目教學更加注重圍繞項目任務的知識體系,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過程而不是最終結果,更加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和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能夠真正做到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高質量完成社會賦予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歷史使命。

篇(9)

自改革開放后,我國一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而且自1999年以來,我國高校年年擴招。在我國人口數量得到控制的時候,人口的素質也逐漸提高。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一般素質較高,能明確理性合理地適應社會需求,盲目生育的情況會相對比較少。年輕一代的他們的生育意愿必然會對未來中國人口的發展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準確地了解大學生們對生育觀的看法。近年來,國內關于生育子女性別偏好的調查、理想子女數量的調查、生育意愿的調查研究成果較多,但關于大學生生育意愿調查研究還不多見。本文通過對南昌航空大學的在校大學生的婚戀觀、生育觀的調查,深入了解大學生們對于婚姻、人口、家庭等方面認知和總體意向。

一、概念界定和調查基本情況

生育觀是人們在一定的社會生活、生產中形成的,對生育現象的認識和理解。生育觀直接決定人的生育主要采用行為,人對生育行為的看法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如年齡、性別、經濟能力、家庭背景、身體原因、政策原因、地區風俗等。生育問題是一個相對比較現實的問題,每個大學生都會在不久后為人父母。大學生的生育觀直接影響著他們將來家庭的構建,所以調查大學生的生育觀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以客觀題和主觀題結合的問卷來做隨機問卷調查和抽樣訪談調查。調查時間為2012年11月,地點在江西省南昌航空大學內進行,調查人員均為在校學生,因此,獲取資料會相對迅速而且資料內容會比較全面,資料的信度與效度會比較高。共發放13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調查問卷96份,回收率為73.8%。此次調查內容涉及大學生的婚戀觀、家庭觀、對生育行為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的看法等方面,所有調查采用無記名的形式進行。從性別上看,男生共44人,占45.8%,女生共52人,占54.2%。從家庭結構上看,獨生子女共30人,占31%,非獨生子女66人,占69%。從年齡上看,18歲以下有7人,占7%,19~23歲有35人,占36%,24歲以上有54人,占57%。

二、大學生生育觀的基本現狀

當今大學生由于受改革開放思潮的沖擊,他們的的思想、情感、性格、氣質都帶有一定的時代氣息,在對家庭的責任感方也顯示出一定的時代特征。大學生被普遍認為是一個高素質的群體,他們的擇偶和家庭觀對社會觀念的轉變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四年的象牙塔生活里,他們要嘗試著去面對來自社會的各種自由與約束,權利與義務,也要面臨著許許多多的考驗和選擇。

1.大學生的婚戀觀。(1)大學生對于戀愛的看法。當今大學生談戀愛比較普遍。調查結果顯示:在大學里有過戀愛經歷的同學占61.4%,沒有過戀愛經歷的占38.6%。對于戀愛動機的調查表明大學校園中的戀愛者并非均為愛神所驅動,盡管大學中的戀愛被視為較具理想色彩,相當比例的戀愛是出于非愛情因素,包括孤獨、寂寞、好奇、婚姻等。出于愛情因素而選擇戀愛的同學只占47.9%,由于非愛情因素如孤獨、寂寞、好奇等而選擇戀愛的同學占52.1%。在為愛而選擇戀愛的同學中,女生占69.6%,男生占30.4%,而在出于非愛情因素而選擇戀愛的同學中,女生僅占16%,男生則占84%。這個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對于戀愛的觀念已經慢慢開始轉變,愛情不再是促成戀愛唯一原因。同時,男生對于戀愛的態度沒有女生明確,女生很多時候只是由于愛情才會考慮戀愛,比較感性。對于愛情結果的期待,他們也各有不的看法。會以結婚為戀愛目的開始的同學占28%,不會結婚只在乎戀愛過程的同學占38.5%,不會以結婚為最終目的但是會考慮結婚的同學占33.5%。(2)對于結婚年齡的考

慮。大學生的婚姻家庭觀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在校的婚戀行為,還會影響大學生走上社會后對未來婚姻、家庭的責任和義務承擔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他們一般會傾向于晚婚晚育。一方面是大學生的素質較高,對婚姻法有較深的理解;另一方面,與國家大力提倡晚婚并執行相關政策有關。調查中,4.1%的同學認為理想的結婚年齡為19歲以下,10.4%的同學認為理想的結婚年齡為20~24歲,46.9%的同學認為理想的結婚年齡為25~29歲,30%的同學認為理想的結婚年齡在30歲以上,8.6%的同學認為遇到適合的就可以結婚,不在乎年齡。在關于事業與家庭的選擇的問題上,選擇家庭的同學占了較大比例,有58.3%的同學選擇家庭,有41.7%的同學選擇事業。這個選擇呈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58.3%選擇家庭的同學中僅有17.9%是男生,而在41.7%選擇事業的同學中有15%是女生。總體上來看男生比較傾向于事業,對事業看得比較重。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數據可以反映出當今大學生的事業與家庭觀開始發生變化,女生開始追求事業,追求立足于社會的成就感,男生也開始看重家庭對個人的影響,而不是只為事業而忽視家庭的重要性。

2.大學生的生育觀。(1)大學生的生育原因。在傳統的中國社會里,生育是一個人既結婚后的又一重要大事。繁衍生息,培育后代是每個成年人負擔的社會責任之一。在調查中,有生育意愿的大學生占92.5%,完全沒有生育意愿的只占7.5%。這證明在大學生的思想里還是有傳宗接代的傳統思想觀念的,受到國外丁克思想的影響還是相對比較小。除此以外,我們還對影響生育意愿的原因做出了調查和分析。驅使大學生有生育意愿的原因很多。調查中,因為孩子是愛情的見證而有生育意愿的占28%;孩子是夫妻關系,是維系家庭生活的重要紐帶的占28%;夫妻雙方都喜歡孩子,覺得撫養孩子能夠使自己有精神寄托占25%;養兒防老的占10.4%;出于父母的壓力,要傳宗接代繼承家業的占8.6%。在這幾個原因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前三個原因的比例都差不多,而因為養兒防老和家庭壓力而選擇生育的偏少,這也就證明了現在大學生在生育意愿方面的考慮還是偏向于情感。同樣,沒有生育意愿的大學生也提出了下幾點不想生育孩子的原因:經濟壓力、追求二人世界、不喜歡孩子、沒有時間、生理原因、害怕離婚等潛在因素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可以領養等。其中經濟能力是影響他們生育觀的最重要原因,占72.9%認為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是不會考慮養育孩子。當今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他們開始把追求的重心漸漸轉向精神生活。(2)大學生對生育數量的看法。首先,家庭模式是指一個家庭的結構模式。理想狀態下的家庭模式一般有四種模式:丁克家庭、獨生子女家庭、雙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從整體數據分析,選擇丁克家庭模式的只占7%,選擇獨生子女家庭的占27.1%,選擇雙子女家庭的占48%,選擇多子女家庭的占17.9%。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的生育功能逐漸降低,再加上價值取向的多元化,越來越多的白領尤其是女性選擇不生育,寧做“丁克家庭”。選擇丁克家庭模式的同學也許是崇尚個人主義的自由者,他們追求生活的自由與灑脫。選擇獨生子女的家庭模式的同學較多出生在非獨生子女家庭,而選擇雙子女或多子女家庭模式的同學較多出生在獨生子女家庭。這個現象很有趣,獨生子女或許是覺得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比較孤獨和寂寞,所以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兄弟姐妹一起成長;非獨生子女或許會覺得父母的愛不能完全屬于自己一個人而覺得遺憾,所以他們希望自己能給孩子一份完整的愛。選擇丁克家庭模式的同學認為家庭的核心不應該是孩子,他們不認同一個家庭的全部大人圍著一個孩子王轉的家庭運作模式,所以他們認為即使是家庭,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夫妻二人之間的聯系,孩子可以不存在。

然后,是對于子女性別的偏好。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觀念的變革,男女平等正在成為我國社會公眾的主流意識。在只允許生一個孩子的情況下,希望生女孩的占45%,希望生男孩的32%,持無所謂態度的28%。很有趣的就是,在希望生女孩的同學中有80%的是男生,這表明男生養育女兒的欲望更強烈。如果對孩子的性別有特定要求,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社會風氣的影響;父母意愿;個人喜好;生理遺傳作用。其中,占大比例的還是個人喜好。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由個人喜好影響的對孩子性別的可能會導致違反計劃生育的超生現象。

3.大學生對計劃生育政策的看法。人口問題是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黨和國家始終把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長抓不懈。當前我國人口數量正在逐漸得到控制,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不是為了要超生或者。在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下,大部分的大學生可以符合國家規定,但依然有少數大學生不惜以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為代價超生。雖然大部分大學生愿意自覺遵守計劃生育政策,但是他們還是希望放寬計劃生育政策。他們認為并多生才希望放寬計劃生育政策,而是從人權的角度上看不應該用制度去控制人口的出生,放寬了計劃生育政策他們也不一定會生多于一個孩子。中國高等教育已步入大眾化時代,龐大的大學生群體必然會對居民的生育行為產生顯著影響。60%的大學生認為應該嚴格遵守計劃生育政策,在他們看來這主要看自己是否有精力、時間和金錢去養育一個孩子,精心養育好一個孩子比什么都顯得重要。17%的大學生認為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會考慮多生幾胎,在筆者看來,這是符合客觀的一種生育意愿,因為物質畢竟是基礎,作為父母不能不保證子女的物質生活,只有在物質生活充裕的情況下,才可以讓孩子多方面發展。8%的大學生認為無論如何都會多生幾胎。有15%的大學生認為如果第一胎性別不理想會考慮生二胎或者更多。想多生孩子的同學大多認為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去養育孩子,也不擔心經濟是否能負擔得起,但是他們能接受的多生孩子的上限一般為三個,盲目多生的人還是極少數的。

三、分析與討論

大學是一個相對安寧的環境,沒有過多的物質競爭,剛步入大學的都是一個懵懂的青年,他們的思想相對社會人單純。在大學里談戀愛,追求的是一份沒有雜質的感情,沒有物質條件的摻入。戀愛應該是發自于內心的愛的需求,不是因為寂寞等非愛的原因而戀愛。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戀愛觀,有的人只在乎過程的享受,有的人則追求愛情開花結果,更有的人愿意相信緣分。兩個人的相遇、相知、相戀也是一種緣分,對感情過于隨便或過于執著都是不利于個人身心發展的。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擺正心態,以一種平常心去認真對待愛情。從愛情到婚姻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大學生認為,如果還沒有畢業或者剛畢業工作還不穩定的時候就結婚的話,負擔一個家庭開支的經濟壓力會成為他們事業上的一個阻礙,他們不愿意在事業開始階段就讓過大的壓力而止步不前。當然還有一少部分大學生贊同當今流行的“裸婚”,在他們看來婚姻是靠兩個人共同努力建立與維護的,與其一個人孤軍作戰不如兩個人一起同甘共苦,在自己孤獨和寂寞的時候身邊有一個人可以借肩膀依靠。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的年輕的父母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他們通過各種手段來提高孩子自身的素質,包括技能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在培養孩子方面,家長一般都會顯得比較闊綽,花費開銷也比較大。在現今社會,父母也還是會把物質條件看成是養育孩子的基礎條件,因此,經濟條件成為大學生考慮生育子女的一個重要因素。

由于當代大學生都是改革開放后的新一代,他們自小就受到“生男生女都一樣”“獨生子女家庭最幸福”等有關計劃生育政策標語的影響,現在不像以前,家里要有勞動力所以要求有男孩,現在的他們大部分人對于自己孩子的性別不是十分在意,他們覺得只要是自己的兒女都是寶,兒子女兒都一樣。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生女兒顯然漸漸一改以往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開始成為人們對孩子性別的方向標了,也許這就是提倡男女平等的結果。

對于大學生的婚育問題,大多數的受訪者都給做出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他們把自己對婚姻、家庭以及生育的看法客觀的表達出來。最讓人驚喜的是,作為改革開放后的新一代80后、90后也會對自己未來的人生做出如此長遠和深刻的思考,改變了人們一向認為80后、90后是享樂的一代、不顧后果的一代的看法。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是家庭締結和延續的形式。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但是婚姻就是兩個家庭的事情,現代的年輕人要自尊、自信、自強、自覺地承擔起責任,承擔起一個家的責任。

參 考 文 獻

[1]江劍平,方華.福建師大學生擇偶與家庭觀調查[J].健康教育.2001(22)

[2]方敏.大學生的婚戀家庭觀[J].青年研究.1998(8)

[3]胡明玉.婚姻家庭法教學與大學生健康婚姻家庭觀的培養[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2(25)

[4]劉文菊,劉丹萍.鄖陽師專在校女大學生女性觀調查報告[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23)

篇(10)

關鍵詞: “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特點;對策

Key words: the post-90s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5-0273-02

0引言

高等院校作為國家社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創新的場所,不僅是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驅動力,也是傳播文明,確立主流價值的倡導者和示范區,肩負著培養人才的社會責任[1]。“90后”大學生,是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下成長起來的有特殊性格的一代,他們伴隨著祖國經濟的騰飛、社會的快速發展,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1],擔負著振興祖國科技事業的歷史重任。作為獨生子女,他們享受著父母的寵愛,擁有前所未有的物質條件,如手機、電腦、寬帶、MP4、報刊電視,他們的知識結構、心理特點、生活方式,以及所面對的現實問題,都與“80后”有很大的不同。

加強和改進“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1“9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1.1 價值觀呈多元化趨勢,但協作意識較差,喜歡以自我為中心

“90后”大學生中有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有喜歡英美文化的,還有崇尚日韓文化的。對于不同的價值觀,他們大多能夠包容,價值觀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他們也希望學校和老師能夠對他們的一些做法寬容。例如學校要求各個學院必須派多少個學生參加某項活動,現在學生的怨言就明顯多于往屆,有的學生發短信直言表示抗議,甚至直接不參加。這就說明了多數的“90后”大學生團體意識差,以自我為中心,組織觀念淡漠。如軍訓時,搬運領取軍訓服裝時,發生過班級間相互配合不好而發放錯亂,同班小組間因班干部協作不好出現的一些小的問題,班干部之間會出現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這就體現了他們的協作意識不強,團隊精神相對缺乏的現狀。

1.2 效益觀念盛行,功利增多,理想信仰較缺乏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和07年以來的經濟危機,就業形勢日益緊張,在這樣的背景下,“90后”大學生的危機意識普遍較強,功利行為的增加也是不可避免的。對找工作有用的活動報名參加的學生就多,沒用的報名就少。如競選班干部、綜合素質測評、評優評獎以及入黨等對學生順利就業能夠起到促進作用的活動,就成了最受學生重視的活動。許多學生在入學的第一個月就積極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時,入黨的動機大多并不是因為信仰,而是為將來找工作時增加籌碼。

1.3 知識面寬,求知欲強,敢于嘗試,但抗挫折能力弱,適應力較差,容易引發心理問題“90后”大學生知識面較寬,見識較廣,更容易接受更多的新鮮事物,勇于嘗試新生事物。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良好的社會條件使的他們的成長道路大多較為平坦和順利,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明顯下降。調查顯示,大多數“90后”心理素質偏弱,抗壓能力明顯不足,77.4%的新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會因無人傾訴而覺得“莫名空虛”和“無助”;72%的人表示自己心理會留有陰影,并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有5%的同學表示自己會因此一蹶不振;只有10%的新生表示會“總結經驗從頭再來”[2]。“90后”大學生危機感強,沒有經歷過挫折鍛煉,逆反心理特別強,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1.4 思想活躍,自信,個性張揚,喜歡表現自我“90后”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優越的物質生活之外,很多學生在大學之前,通過課外輔導班,還學會了一技之長,有旱冰溜得非常棒的,有鋼琴彈得非常好的,有書法和繪畫非常好的等等。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相對充足使得他們非常自信,思想活躍,想法新穎,喜歡有個性的事物, 喜歡表現自我,表現出 “個性張揚、思想叛逆”等特點。在軍訓中的裝扮就可以看得出個性、自我的特點,如個別女生不愿意佩戴統一發放的軍用帽,有個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運動鞋代替了學校統一發放的軍用鞋等。

1.5 情感豐富,愛情觀多元化,比較開放,但缺少責任感“90后”大學生朝氣蓬勃,喜歡新生事物。他們情感豐富,珍惜友誼,向往美好的愛情。愛情觀念的開發程度明顯高于“80后”大學生,大學校園里談戀愛的已經不像以前的同學怕被人看到。2008年10月,武漢大學針對“90后”大學新生的調研報告中調查發現,有5016%的“90后”大學新生承認,自己在進入大學以前就已經談過一次“戀愛”,其中接近10%的同學談過多次[2]。但他們的情感發育還沒有真正成熟,人際交往存在著盲目性與果斷性,存在一些明顯的弱點或缺點。被學籍處理的多數學生是因為不能科學正確的處理大學期間感情生活和學習生活的關系而陷入困境。在與“90后”大學生交流時,發現大部分人對于戀愛都表現得很開放,這也暴露出“90后”大學生的戀愛觀比較膚淺、缺乏責任感的問題。

1.6 善于用網絡獲取信息,但網絡依賴性強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成長起來的“90后”大學生,討論問題時邏輯嚴密,善于表達,說明他們的思想較為成熟,對每樣事物有自己的見解。調查顯示,100%的“90 后”大學生至少有一個電子郵箱、一個網名、一個QQ號,80%玩過網絡游戲,還有20%擁有自己的網絡博客,10%隨身攜帶電子圖書,當然也有42.3%的被調查者認為互聯網娛樂多于學習。由于獲取互聯網信息成本低,使得“90后”大學生出現“淺閱讀”的文化現象,同時網絡依賴性越來越強,甚至會產生心理問題。另外虛擬的網絡交流使人的虛擬溝通能力遠遠超過實際溝通能力,影響在現實生活中與同學朋友的交往。有網癮和因網癮退學的學生人數呈明顯增加的趨勢。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措施

2.1 把握好教育的主體方向我們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主體教育的方向,使“90后”大學生從情感上,更從世界觀的高度,自覺而理性地接受、認同和踐行“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確保教育不偏離方向。

2.2 調整評價視角,正確認識“90后”大學生我們往往習慣于用傳統的觀念和標準來評價“90后”大學生,或是由個別現象來評價整體,由此得出的對“90后”大學生評價難免有失偏離和不當。因此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評價視角,用發展、辯證的思維和客觀、公正的視角,既要看到他們身上的缺點,更要看到他們的壓力,看到他們身上的優勢和強項,分清他們思想上的本質和非本質,主流和支流。我們應研究他們成長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以往的學校教育環境,研究他們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內外因,認真調查分析他們的心理發展情況和社會認識水平,有針對性進行教育,研究針對“90后”大學生的教育重點、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手段等。

2.3 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善于引導,幫助“90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信念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堅持和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關心、理解、尊重和信任他們,認真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注重每個有個性特長的學生不同于他人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成長特點、能力傾向、價值觀取向,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圍繞他們在學習、成才、生活、交友、戀愛、求職、就業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引導,充分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動性,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把自己轉換為“90后”大學生的朋友,貼近大學生的思想需求,讓思想政治教育離學生更近,把大學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點,把創建和諧校園,服務和諧社會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滿足大學生不同層次的精神需求,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自我教育為主,學校教育為輔的方式,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禮貌待人、團結協作,喜歡思考,勇于創新,善于理財,善于交際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質的人,使“90后”大學生逐漸形成學風優良、行為文明、儀表文明、語言文明、環境文明的大學校園文化氛圍。

2.4 要堅持尊重原則,通過人文關懷,幫助“90后”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90后”大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的寵愛和呵護中長大,物質條件和社會均相對優越,使得他們大多存在缺乏理想與信仰、注重品牌、超前消費、獵奇心強、對網絡依賴強等問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引導他們消除各種心理障礙或問題,能與周圍同學和睦相處,幫助他們樹立人生的遠大目標,利用他們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較強、心態開放的優點來激發他們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激情。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其前提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基本權利和責任,在引導和教育的過程中對個體意識很強的“90后”大學生更要堅持尊重原則。

2.5 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90后”大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主要是學校,學校應通過各方共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人文環境,學風濃厚的學習環境,富有創造力的科技創新環境。通過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學生健康成長、快樂生活和認真學習創造的良好的外部條件。

上一篇: 汽車技術論文 下一篇: 路政處法制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的视频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e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成人综合 | 日本免费一级a一片 |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正在播放约少妇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