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藝術理論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4-14 02:15: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舞蹈藝術理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舞蹈藝術理論論文

篇(1)

舞蹈,即手舞足蹈,穿著其他紡織材料的服裝就不能那樣輕捷舒展,如翹袖、折腰舞蹈動作,演員再好的袖式技巧和腰功,其藝術效果總會大打折扣。絲綢有良好的毛細管作用,我們將絲綢面料或絲綢服裝一端沉浸在染液中,染液借著表面張力沿著毛細管上升,達到由深到淺的染色效果,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色彩感覺。絲綢舞蹈服裝具有先聲奪人和符號化的特征,如當人們看到通過扎經染色織成的愛得麗絲綢做的裙子,就知道這是新疆維吾爾族舞蹈;人們看到身穿青蓮色織錦緞做成的大袍的演員,就知道這是蒙古族舞蹈;看到腰間系有橫條色彩“邦墊”圍裙的演員就知道這是舞蹈。真絲綢屬于動物纖維,染色相對比較容易,色譜較齊全,此外不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篇(2)

首先,中國舞蹈藝術前所未有地探觸當代中國人的時代精神,以動感的肢體語言表現出極其豐富的社會精神風貌,以舞蹈藝術之美勾勒著中國社會精神生活之旅。1989年問世的《黃河一方土》以鮮明的個性勾勒出黃河人的內在情愫,雖然僅僅是婚姻生活的幅幅畫面,卻極力地將藝術的目光聚焦在人的內心深處。隨后,1991年問世的大型舞蹈晚會《獻給俺爹娘》,更是整個90年代舞蹈創作的先導。其中對于民族情感、民族性格、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的藝術表達,得到了眾口一詞的高度稱贊。它深刻影響了后來的舞蹈創作發展,也幾乎可以被看作是自延安新秧歌運動以后中華民族精神在舞蹈領域的又一次昭彰。《俺從黃河來》、《黃土黃》等作品或用大群舞構圖中充滿渴求力量的身影,或用濃烈的鼓聲和奮躍的舞蹈姿態,積極反映了中國開放初期人民群眾從閉守心理到張望遠方的急切目光和沖動心理。《東方紅》、《阿莫惹妞》等一系列作品則比較深入地探索了華夏民族不屈不撓的堅韌性格和容納百川匯成大海的胸襟與氣魄。

另一方面,為了更深刻地揭示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90年代的舞蹈創作不得不打破原有舞蹈藝術的樣式和風格,采用新鮮的手法,大膽探索新的表現理念和表達方式。《長城》、《綠》、《地平線》等作品,也都將藝術創新寫在了自己的藝術旗幟上。2001年創作演出的《我們看見了河岸》、《我要飛》等現代舞作品,更是將中國人大膽吸取外來藝術,創造全新自我的時代風貌勾畫得生龍活虎。演出中那緊握拳頭的速寫,讓每一個觀舞者都深切地感受了歷史前進的巨大沖動和力量!

90年代以來,舞蹈藝術不僅是時代的號角,吹響著當代中國進步的主旋律,還用舞蹈藝術特有的心理刻畫力量揭示著人類內心的豐富世界。換句話說,如何深入開掘人類內心世界,是這一時期當代舞蹈藝術發展歷程上最重大的課題之一。舞蹈藝術創作積極探索了多種社會層面的豐富社會心理,以及不同性別者的精神之旅。《暗戰》用雙人舞的形式表現了生活中普遍發生著的對抗、沖突及其復雜。在國際上獲得很高聲譽的《也許是要飛翔》、《和夢一起上岸》則表現了人在現實中所遭遇的暫時挫折以及那不可放棄的永恒追求。也許是舞蹈藝術語言富于優美動感的緣故吧,許多優秀作品都將視覺焦點集中在女性心理的刻畫上。《天邊的紅云》以中國工農偉大中的女性戰士為表現對象,用濃重的浪漫主義手法塑造了艱苦絕地上的犧牲之于女性戰士所潛藏的解脫意味,以及正是在犧牲中所蘊藏的精神之壯烈、追求之高尚!楊麗萍的名字,自80年代開始響亮起來,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它不僅證明著一種舞蹈藝術被普遍認可的社會現象,還證明著讓舞蹈藝術走進千家萬戶的藝術理想。這在當代青年舞蹈家中并不多見,也是新時代以前中國舞蹈界所夢寐以求的事情。如果我們深究其理的話,除去楊麗萍所創造的特殊舞蹈形態美之外,我們不得不承認她非常善于創造具有獨特心理色彩而又非常富于民族性的舞蹈藝術形象,舞臺上時有即興發揮部分而至自由狀態,能夠觸及人心和生命底蘊。她的《雀之靈》、《兩顆樹》等,都可以當作女性心理的獨白去細細解讀。

篇(3)

二、分析在舞蹈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藝術原則

結合當代的舞蹈教學發展歷史,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主要是為了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真正的熱愛上舞蹈。

(一)舞蹈教師必須要有嚴格的自我控制力,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通過每一個舞蹈動作和舞蹈表演情節培養學生對舞蹈表演內容的感知能力,在一點一滴中,使學生在對舞蹈動作和舞蹈理論都能完全掌握,從而使學生能夠形成以自我為主體的、系統的、完整的表演體系,提高舞蹈教學的效果。

(二)舞蹈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舞蹈,更要鼓勵學生在舞蹈領域要大膽創新,舞蹈藝術學科和其他的學科不同,支撐舞蹈藝術逐漸進步的力量是不斷的創新和改革藝術內容。因此,舞蹈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的運用新型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主動學習的態度,提高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鼓勵學生自我創新是舞蹈教學中必須要遵循的原則。

三、探析如何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藝術表演能力

(一)加強舞蹈基本功的訓練:在舞蹈領域中,擁有堅實的舞蹈基本功是練習更高舞蹈動作的基礎,沒有最基本的舞蹈技術也就談不上舞蹈表演力,因此,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師必須要加強學生對舞蹈基本功的訓練力度,使學生提高自己的柔韌性、靈活性和身體協調性等。基礎的舞蹈訓練是一個乏味的過程,而通過培養學生的藝術表演力,可以使學生領悟到每個基礎動作所擁有的情感,使每個舞蹈動作都能擁有獨特的靈魂,最終使學生能夠將舞蹈動作做得完美,加強基礎舞蹈動作的訓練在培養學生藝術表演力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開發創新能力運用到舞蹈表演中:舞蹈藝術的魅力來源于舞蹈動作,而舞蹈動作又是舞蹈表演者利用對舞蹈的獨特理解所編排的,因此,舞蹈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對舞蹈動作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對藝術的創新力和想象力,將自己對舞蹈動作的認知情感與舞蹈動作相結合,就重新組成了獨特的舞蹈內容,舞蹈教師應該多開設一些類似舞蹈創編之類的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從而激發學生對舞蹈表演的興趣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開發藝術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再加上對學生的情感認知培養,進而可以提高學生的舞蹈藝術表演力。

篇(4)

畢業考核,是對高校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也是高校為社會發展輸送人才的門檻,但門檻的設定因以專業性質為依據制定。而目前對舞蹈專業而言,絕大多數高校依舊沿用著與非藝術專業一致的畢業形式――畢業論文。不但與舞蹈專業培養專業型舞蹈人才的目標相悖,更失去了其檢驗所學成果的目的。

一、我國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畢業形式現狀分析及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舞蹈專業的畢業考核仍以單一的畢業論文形式為主,畢業論文是學生畢業及學位資格認定的最重要的參考依據。而近年來,我國的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從整體上呈現下滑趨勢,抄襲的現象屢有發生,畢業論文流于形式,出現選題和研究路徑固化,缺乏個性化指導關注等問題。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畢業形式有待于創新和完善。

(一)選題和完成路徑固化

為確保畢業論文質量,學院教務管理部門相繼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并逐漸形成操作標準,如組織專家組審核選題,在答辯環節引入專家組集體評議等。然而指導教師為了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往往會忽視學生的個性化指導需求轉而迎合專家組,基本不會提出具有突破性的選題,更不會放手讓學生在畢業論文中另辟蹊徑。容易形成選題和實踐完成路徑的固化,導致許多畢業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難以適應業界真正的需求。

(二)缺乏個性化指導關注

對應屆畢業生而言,一名教師在有授課任務的同時指導多名學生的論文寫作,而學生會在畢業論文寫作期間離校參加就業招聘會,考研復習或各類社會實踐,這些因素導致指導教師和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期間無法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們往往會從互聯網上復制粘貼大部分固有選題的解決方案應付了事,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本科畢業論文抄襲現象的一再發生。

【作者簡介】

楊蕾(1995-),女,漢族,本科,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學生,專業:舞蹈表演。

*本文為沈陽師范大學2015年度大學生科學研究基金項目A類(項目編號:W2015249)課題論文。

(三)無法實現教學相長

對大多數指導教師而言,選題和完成路徑的重復讓指導流于形式,對指導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成果起不到促進作用,很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針對高校舞蹈專業學生實行多元化畢業形式的必要性

高校舞蹈專業旨在培養擁有教學,表演,創作等能力的高精尖舞蹈人才。他們對所學內容的掌握不僅反映了課堂教學效果和學校管理水平,更涉及我國舞蹈藝術的發展。畢業形式則是對舞蹈專業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多元,合理的畢業形式應該是從學生成才的角度出發,配合相應的教學模式,向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行進的。因此,針對高校舞蹈專業學生實行多元化畢業形式重要且必要。

(一)學生職業發展多元化的需要

多元化的畢業形式有利于培養高校舞蹈專業學生自主選擇的能力及獨立完成學習成果展示的能力,使學生的個性與能力得到極大發揮,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自信程度。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畢業形式,諸如教學成果展示,畢業晚會等,增強了學生學習,創作的熱情與積極性,以及對本專業的熱愛程度。

多元化的畢業形式可使舞蹈專業學生消除對畢業論文的應付心理,通過選擇適合自己的畢業形式,真正達到學有所知,學有所用。

學生所選擇的畢業形式與畢業后的工作意向息息相關,多元化的畢業形式亦對工作經驗積累有著積極作用。

(二)經濟社會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所謂“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經濟社會的繁榮與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理論研究人才,也包括實踐型人才。高校對人才的培養應該具有針對性,對高校舞蹈專業學生實行多元化畢業形式正是很好的契合了我國藝術人才的培養方向,是經濟社會需求多元化的體現。

【結語】

對舞蹈專業學生實行多元化的畢業形式,既有效貫徹了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以及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自覺性、積極性相結合的原則,又增加了學生的舞蹈實踐機會;既符合專業特點,也滿足了學生實際發展的需求。是我國藝術人才培養的助推力,是文化建設內容中的奠基石。

【參考文獻】

[1] 何志堅.本科畢業論文不寫也罷.載《中國青年報》,2007年12月17日。

[2] 潘懋元.高等學校教學原理與方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篇(5)

中圖分類號:J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1-0102-01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了開封文化藝術學校、新鄉職業技術學校、新鄉文化藝術學校學生共100名(男52名,女48名)和非藝術類學生100名(男49名,女51名)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文根據研究對象和任務,查閱了國內外有關藝術教育和舞蹈活動方面的著作如《舞蹈藝術教育》等10余本書籍。在河南大學圖書館查閱了近年來舞蹈方面的雜志,以及其它省市的藝術類期刊如《舞蹈》等中有關舞蹈方面的文章約10余篇,為本論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訪談調查法

筆者設計了系列問題,以隨機抽查的方式在3所學校的校園、寢室訪問了學生,了解舞蹈知識的了解程度和課外舞蹈活動的開展狀況。通過數月的訪談、調查,獲得了有利于課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3、邏輯歸納法

運用邏輯的方法對得到的理論數據和資料進行歸納和邏輯推理,得出論文結論。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河南省職業學校課外舞蹈活動的基本狀況

通過訪談的調查,三個職業學校都已經開設舞蹈專業課,已開設舞蹈課的學校占總數的100%。

抽查的學生基本都表示:平時很想學舞蹈、跳舞蹈,看舞蹈演出,但是好像學校沒有場地、沒有老師、沒有相關的培訓班,沒有相關的普及活動,只好懷著想舞動的心,望舞興嘆。

(二)河南省職業學校課外舞蹈活動開展情況

1、學生對舞蹈活動的興趣度

從表1可以看出,女生明顯比男生喜歡舞蹈,但是男女生對舞蹈的興趣度都很大,可見大學生對參與舞蹈活動有較高的積極性,對舞蹈活動有較高的主觀認知。這與舞蹈良好的健身、塑體、調節心理和改善氣質等益處有很大的關系。

2、學生對本校舞蹈活動認可度

統計結果表明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大多數學生是在逐漸接受大眾舞蹈這個課外藝術活動項目,但是也給課外舞蹈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學校有關部門也要注意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學生舞蹈老師。

三、結論

(一)目前河南省職業學校專業的“舞蹈課”的開課率較高,占職業學校總數的100%,而職業學校課外舞蹈活動中日常排練慢慢加強,河南省職業學校課外舞蹈活動進入穩步發展階段;應加強常規舞蹈排練的次數。

(二)學生堅信舞蹈的鍛煉價值,對舞蹈活動滿意度很高,喜歡參與學校舞蹈協會組織的活動,樂于自我娛樂型的舞蹈活動,但是河南省職業學校舞蹈協會組織沒有專業指導老師,學校開展課外特色舞蹈活動較少;應聘請相應的專業舞蹈老師,加強對舞蹈排練的指導,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舞蹈活動。

(三)河南省職業學校學生喜歡參與風格形式更多樣的舞蹈,而課外活動的舞蹈老師的質量和數量遠遠不足;發揮舞蹈編導專業學生的專業優勢,培養塑造學生舞蹈老師。

篇(6)

迄今為止,國內外諸多專家、學者對兒童藝術各領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在兒童動漫、兒童影視、兒童廣告、兒童游戲、兒童音樂、兒童美術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得兒童藝術越來越成為兒童精神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從近些年看,針對兒童音樂藝術的研究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存在縮水現象。造成兒童藝術整體研究結構上的失衡。以下將簡要評述兒童音樂藝術領域相關的研究成果。

一、從審美與快樂角度進行的研究

“審美與快樂”式幼兒音樂教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注重音樂與幼兒生活的聯系,注重幼兒生活經驗和審美經驗的有機整合,提倡幼兒自主地感受、體驗、探索和創造音樂,鼓勵幼兒獨有的個人感受和個性化的表現方式,并綜合運用各種藝術形式幫助幼兒形成完整的審美心理結構等等。現代先進的教育理論為該課程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主要研究成果有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樓必生、屠美如《學前兒童藝術綜合教育研究》、李亞麗《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教學法的探索》、金亞文《音樂教學審美功效研究》、周潔嫦《音樂教學要善于創造美》、林白玲《從審美的角度調動學生音樂的興趣》、程英《審美與快樂式幼兒音樂教育初探》、陳嵐《談音樂審美教學法》、鄭麗《幼兒音樂游戲中的審美體驗》。

二、從教學策略角度進行的研究

在兒童音樂領域,如何調動兒童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一直是兒童音樂領域廣泛關注的一個話題。這方面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說也是最多的。為了能更清楚地呈現,筆者對其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歸納:1.以國外著名教學法為切入點進行的研究。覃曉寧《鈴木音樂教學法給音樂教育的啟示》、李琦《淺談奧爾夫的元素性音樂教育》、劉文靖《奧爾夫教學法淺識》、娜仁其木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中小學音樂教學》、梁燕《柯達伊的音樂教育思想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影響》、徐穎《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給我們的啟示》、陸建珍《美國綜合音樂感在教學中的運用》、崔偉《探究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音樂教育觀》、謝春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幼兒的啟發》。察覺民《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構成》。2.以針對目前兒童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進行的研究。劉莉萍《音樂教育存在問題及創新途徑研究》、張衛民《點擊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的異化現象》、張占春《音樂課程改革中的“反音樂教育”現象》、趙大剛《談幼兒音樂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誤區》、吳欣光《小學音樂教學誤區》、侯杰《對綜合藝術課程改革的幾點反思》。3.以教材為切入點進行的研究。趙繼紅《幼師音樂教材改革初探》、韓天壽、吳霞飛《從幼兒音樂教材視角談學前教育管理缺失――對當前幼兒園音樂教材錯誤問題調查分析》、《小問題、大思考――對當前幼兒園音樂教材錯誤問題的調查分析》、王信東《云南省小學音樂美術鄉土教材建設與研究》。4.以兒童舞蹈教學為切入點進行的研究。夏珊珊《淺談幼兒舞蹈能力的形成與培養》、吳婉媚《兒童舞蹈教育淺探》、陳波《淺談幼兒舞蹈的童趣性》、王萍《淺談幼兒舞蹈的學與教》、趙煥生《淺談幼兒舞蹈的編排技法》、齊娟《幼兒舞蹈教學新探索》、商策《淺談幼兒舞蹈的創編藝術》、楊秀敏《幼兒舞蹈教學的生命線》、樊星《論基本功訓練與幼兒舞蹈教材開發》、文暢《興趣培養―幼兒舞蹈教學的成功所在》、朱寶仙《少兒舞蹈活動的幾點思考》。5.以兒童鋼琴教學為切入點進行的研究。張應輝《兒童鋼琴現狀思考》、康曉蘊《淺談兒童鋼琴教學》、姜曉琳《怎樣培養兒童的鋼琴興趣》、張丹寧《兒童鋼琴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初步研究》、陳宇蘭《談兒童鋼琴教學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楊振《談創新能力培養目標下的兒童鋼琴教學》、羅魏《論兒童鋼琴教學中創造性音樂思維的培養》、海宏《兒童鋼琴教學中的幾個心理問題》、李斯娜《學前兒童鋼琴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薛瑾《兒童鋼琴學習心理問題初探》。6.以兒童聲樂教學為切入點進行的研究。田丹《兒童聲樂教學中良好心理狀態的培養》、臧歡《兒童聲樂快樂教學初探》、魏桂珍《談兒童聲樂教學》、唐建平《兒童聲樂教學的作用與訓練方法》、赫嶸《關于從事兒童聲樂教學工作的初淺探析》、張郁《兒童歌唱教學與訓練》、李福《論賞識教育在兒童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寧馨磊《聲樂早期教育中的快樂教學》、秦瑋蔚《兒童聲樂教育中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李寶秀《淺談兒童歌唱教學及興趣的激發》、陶小衛《兒童學習聲樂的教學體會》。

三、從兒童音樂心理角度進行的研究

兒童音樂心理研究是兒童音樂教育的基礎課題。目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的:1. 從幼兒自身審美心理建構的角度,來說明幼兒音樂審美心理功能的發展與培育。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審美心理發展研究》、杜悅艷《論學前兒童音樂審美經驗的建構》、薛瑾《鋼琴教育與兒童音樂審美心理發展研究》、郭蓉《關于音樂審美心理過程幾個問題的研究》、寧曉芬《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培養音樂內心聽覺能力》、魏欣《論音樂審美教育的心理功能》、尹娟《淺議音樂教育中的審美化教學》、孔起英《論兒童審美與藝術行為的心理機制》、印小青《論兒童審美心理結構發展的三個標志及特點》、張富生《音樂美育中的心理因素分析》。2.從幼兒智力發展的角度,來研究音樂教育對于幼兒智力發展的作用。王子嬰《幼兒音樂創造力教學設計的行動研究》、鄭虹《兒童音樂創造力培養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實驗》、霍華德•加德納《藝術•心理•創造力》、張琴《兒歌教學如何啟迪幼兒智力》、何化均《音樂―開發幼兒智力的一把鑰匙》、陳瑞委《音樂訓練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發展》、李芳《音樂教育對兒童智力發展的影響》、楊望舒《幼兒多元智能中的音樂領域》、肖慶玲《舞蹈教育與多元智能發展的關系》、武艷《多元智能理論對舞蹈教育的啟示》。3.非智力因素對兒童音樂心理的作用與影響。張靜《在音樂活動發展幼兒非智力因素》、張雙琴《歌唱于幼兒非智力因素培養》、王詩春《淺談鋼琴學習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孫偉《幼兒民間藝術教育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李馨怡《幼兒鋼琴教育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分析》,余紅梅《挖掘音樂活動中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4.從美育的角度探討音樂教育對兒童審美心理發展的作用。修海林《美育與音樂教育的若干理論問題》、秦艷《幼兒音樂素質的結構與要素分析》、沈建洲《幼兒藝術教育的性質》,李小琰《童心•童話》,張殿柱《美育與兒童的全面發展》。

從上述研究成果看,我們可以看到從教學策略角度研究兒童音樂藝術教學的研究者是最多的。可以說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選題范圍。因為這一選題的研究者多是從事普通音樂教育的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或工作范圍內選題,自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從研究內容上看,大家研究的內容多是對兒童音樂藝術教學實踐的思考與反思。當然,這其中不乏研究角度新穎、論述精彩的論文,但數量少之又少,絕大部分感覺難有新意。因此,要想在這一領域進行突破,必須要求研究者避免材料的堆積,避免對問題表面的分析,應突破傳統兒童音樂藝術實踐的研究模式,過于闡述具體而細微的問題,而忽略將兒童音樂藝術領域中的理性思考納入到實踐問題分析的過程中去,利用理性層面的辯證性思維來看待兒童音樂藝術感性層面的問題,從而獲得客觀、深入的結果。其次,從審美角度進行的研究成果也是很多的。“審美”是這些年來音樂教育領域出現的熱門詞語,可以說針對音樂教育中審美層面的研究超過了任何一個時期,這是人們對音樂教育本質了解越來越清楚的表現。很多研究者紛紛從審美的角度展開對音樂教學的分析,其中又以對基礎音樂審美教育的研究最多。在“審美”這個熱點、焦點上選題,這本身就意味著更受人關注,因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我們看到在2004年郭聲健博士撰寫的《音樂教育論》書中,就對審美教育做了深刻的分析,明確提出了審美教育是音樂教育的核心價值。此后,更多的著作與論文開始對音樂教育中的審美價值展開研究,獲得了豐富的成果。但從目前的研究現狀看,針對這方面的研究雖然數量很多,但往往多是泛泛而談或者說是現象羅列。許多論文有人云亦云,跟著別人跑的感覺。因此,如要從審美角度進行思考,必須要求研究者能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觀點,或者在別人不同的層面上選題,或者要從新的角度選題。從學科邊緣或交叉點上選題,已成為未來兒童音樂藝術研究領域的一個必然趨勢。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試圖從兩門甚至更多的相關學科上進行較深較獨到的研究,也形成了一批有一定水準的科研成果。比如郭蓉《關于音樂審美心理過程幾個問題的研究》、寧曉芬《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培養音樂內心聽覺能力》、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審美心理發展研究》等論文中涉及的學科就包括了心理學、藝術學、教育學等知識內容。其實,在兒童音樂藝術研究領域里,完全可以將其他學科知識結合起來,這樣會有效避免撞車,較易獲得突破和取得成果。比如湖南師范大學吳躍躍教授國家教育部課題《音樂教育對少年犯的教化功能及實踐研究》將音樂教育學、犯罪心理學結合起來。魏豪揚碩士論文《社會音樂教育之音樂藝術培訓市場營銷研究》是將音樂教育學、文化策劃學、市場營銷學結合起來,對社會音樂教育活動中包含的客觀存在的市場經營管理實踐和現象進行解釋和闡述。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補空白的價值。當然,這類選題要求研究者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能跨學科綜合與分析。否者,就會感覺一知半解而生拉硬扯,牽強附會。最后,從冷門和盲點上選題,也是目前兒童音樂藝術研究的一個方向。冷門和盲點,或是因為遠離當時的焦點、熱點,或是一時被認為是無關緊要的問題。或是尚未被絕大多數人意識到的問題。這樣的研究成果在兒童音樂藝術研究領域有,但還不多。比如以上列舉的論文張琴《兒歌教學如何啟迪幼兒智力》、何化均《音樂―開發幼兒智力的一把鑰匙》、陳瑞委《音樂訓練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發展》、肖慶玲《舞蹈教育與多元智能發展的關系》就是這樣的體現。這樣的選題由于有其本身的價值所在,一旦其價值被人發現,研究出成果,便會向熱門和焦點轉化。兒童音樂藝術研究領域相信這類選題還不少。

綜上所述,從審美與快樂角度進行的研究和從教學策略角度進行的研究,占據著勿庸置疑的主導性地位。這樣的研究成為熱點,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從國外兒童音樂藝術研究的內容來看,藝術與多學科知識的結合,特別是將心理學的實證方法運用于兒童音樂藝術研究領域,已成為研究的常態。因此,開闊我們的研究視野,增加更多有價值的學術研究生長點,是我們兒童音樂藝術研究者急需要做的工作。畢竟,兒童藝術的發展,需要豐富的可能性;兒童音樂藝術的研究,亦當如此。

參考文獻:

[1]周世斌.音樂教育與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

樂出版社,2006

[2]郭聲健.藝術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樓必生、屠美如.學前幼兒藝術綜合教育研究【M】.北

篇(7)

進一步提高創作能力。衡量一個地方的群眾文化是否繁榮,其重要的標志為這個地方是否創作出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我們要求全館專業人員加強自身創作,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創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近十年來,我館業務干部在音樂舞蹈創作、美術攝影創作、文學曲藝創作等方面碩果累累,先后創作出了許多弘揚正氣、真切感人、喜聞樂見的作品,其中有109件作品在全國、全省獲獎。進一步提高組織輔導能力。我館在主辦和承辦市級文藝活動的同時,積極組織輔導市直各單位XX縣區的群文活動;

xx年來先后為市直、基層和駐衡單位策劃、組織、編排和輔導文藝活動萬余次,同時加強對老年人的文藝輔導和少兒藝術輔導培訓,1995年創辦的群眾文化藝術學校積極領舞全市藝術培訓市場,常年開辦各門類藝術培訓,每年平均輔導學生xx余人次,并為中央、省市專業藝術院輸送大批藝術人才,也為基層培養一批又一批藝術骨干。進一步提高理論研究能力。群眾文化工作既要注重實踐,也要重視理論的創新。因而我們注重積累、注重調研,深入研究群眾文化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探索群眾文化的新路子,以創新的精神指導實踐。

①創辦了XX省第一家市級群眾藝術館網站,全國各地群眾藝術館單獨建立網站總共只有10家,通過這個網站,我們加強與全國各地群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總結推介了全市各項文藝活動及工作經驗,從而為全市群眾文化工作開拓出新的平臺和空間;

篇(8)

 

大學階段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學生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趨于成熟,渴望結交異性朋友,期望擴大社交圈。為此,大學校園內各種交誼舞蹈活動層出不窮,成為學生之間交流的有效平臺。但校園舞蹈主要是提供給學生們學習欣賞的,學生們根本無法親身體驗和感受到其中的精髓,這導致了學生參與性不足等問題,此類問題都是值得我們考慮和解決的。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舞蹈教育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1)舞蹈教育有助于活躍學生思維,提升想象力。國外的神經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互影響、密不可分。人的左腦負責閱讀、數字運算、邏輯推理等活動,右腦則負責形象、情緒、舞蹈等活動,即右腦負責形象思維活動,左腦負責抽象思維活動。通過舞蹈等活動,將有助于開啟右腦思維,右腦智慧的提升將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2)舞蹈教學有助于學生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成為文化型人才。當前教育界推行的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在接受傳統教育之外,還要接受“非文字化”教育,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能夠成為具備豐富文化素養的人才。舞蹈藝術具有重要的文化內涵,包含了人文精神、美學思想等,這些內容都是大學生亟需補充的內容。 

(3)舞蹈教育將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審美意識和行為。在當前物欲橫流的世界中,如何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審美意識將關系國家的長遠發展。培養大學生的氣質、情感、內涵、言談舉止等審美意識和行為是舞蹈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人體是美中之美,舞蹈教學以人體為表現手段,通過對形體進行系統的訓練,使得學習者在任何時刻都能體現姿勢之美,從而實現日常行為的美化。 

(4)舞蹈教育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塑造。現代科學證實,人類自身對活動著的外在世界的知覺來自環境持續不斷地刺激所導致的感覺。大學生通過舞蹈學習可以不斷擴大對世界的認知,同時也有助于積累感覺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智能水平,為未來知識更新做好智能載體,為創新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高校舞蹈教學普及率不高,很多學生沒有機會接受舞蹈正規教學。有的學生甚至對學習舞蹈有一種恐懼心理,這導致單一化的舞蹈作品學習不能順利開展。 

(2)高校舞蹈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影響了教學水平的提升。普通高校在對學生們進行技能培養的同時,往往會忽略了把提高學生的藝術認識和創造性人才培養意識融入進來。 

(3)高校舞蹈教學教材存在問題,針對性不強。 

三、高校舞蹈教學對策 

(1)創新教學手段。當前社會不斷邁向科技化,將科技手段和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可創造出獨特的教學效果。舞蹈教學貴在“學、用、破”,通過三位一體的環節,來開發學習者的自身能力,實現舞蹈的教育目的。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舞蹈教學水平。學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中堅力量,尊重舞蹈教師在學科建設和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并充分發揮舞蹈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從而充分解放教育生產力,使得舞蹈教學改革和實踐能夠順利進行。同時,舞蹈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新的舞蹈知識,跟上時展的要求,通過理論學習,提升自身的理論基礎水平。在此基礎上積極將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接受學校安排的諸多培訓活動。 

(3)積極倡導舞蹈藝術實踐。舞蹈教育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上,還需要在課余時間積極地進行實踐,才能有效地體會舞蹈精髓。 

(4)優化舞蹈課程結構,加強理論課程建設。教學課程的設置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當前大學生就業難說明了高校專業設置已經不符合社會的需求。舞蹈教育要開拓專業領域,同時也要加大理論基礎課的比重,從而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創新性人才。為此,大學舞蹈教學課程要廣泛開拓專業領域,通過專業基礎理論的教學,結合舞蹈教學實踐,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舞蹈專業學生和舞蹈輔助專業學生,提升大學生的舞蹈素養。 

 

篇(9)

關鍵詞:舞蹈教育;非審美功能;培養措施

篇(10)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10-0022-03 

培養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過程的綜合。[1]研究生培養方案作為制定研究生培養計劃和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對于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起著基礎性作用。 

一、新時期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優化改革的必要性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作為研究生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主要途徑。為了促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2013年出臺的《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明確要求: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要深入推進培養模式改革,加快完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單位應依據特定職業領域專門人才的知識能力結構和職業素養要求,以及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學習方式,科學制訂培養方案并定期修訂。培養方案應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和培養環節,加大實踐性課程的比重。鼓勵培養單位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和自身優勢,制訂各具特色的培養方案。[2] 

為了保證和提高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在國家下發的在職藝術碩士和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文件基礎上,結合《藝術碩士專業學位基本要求》和目前我國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發展情況,全國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藝教指委)組織各專業分委員會委員及院校專家多次討論、征詢意見,完成了指導性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并于2015年4月下發了《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2015年修訂版)》,要求各培養院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修訂完善本校的培養方案及實施細則。 

作為首批在職藝術碩士培養試點院校之一,南京藝術學院(以下也稱我校)于2009年開始招收并培養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截至目前,我校在音樂、美術、藝術設計、電影、廣播電視、舞蹈6個藝術碩士專業領域招收并培養全日制藝術碩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數近800名。在國家高度重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新時期,作為具有百年辦學歷史和擁有30多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實踐經驗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南京藝術學院亟待進一步優化和改革適應新時期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形勢并充分體現學校特色的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二、我校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設置和運行現狀及存在問題 

2010年以來,南京藝術學院面向全國招收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包含學術型研究生和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兩類。從專業方向類型上來看,學術型研究生的專業方向又分為理論類和實踐類兩種不同類型。在培養環節的各個方面,學術型研究生中的實踐類專業方向尚未做到與理論類專業方向有明顯的區別,并且其與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中的大部分專業方向重復,這種結構亟待調整。為此,我校早在2013年下半年即開始對招生環節進行了調整:將學術型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下的實踐類研究方向全部調整至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內,同時增加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的招生專業領域。隨著招生環節的結構調整,我校于2014年初也及時啟動了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全面修訂工作。 

(一)設置和運行現狀 

1.各專業領域下按照研究方向分別制訂培養方案實施細則。藝術碩士的招生和培養領域分為音樂、美術、藝術設計、電影、廣播電視、舞蹈、戲劇和戲曲8個專業領域,南京藝術學院目前在美術、音樂、電影、廣播電視、藝術設計、舞蹈6個專業領域招收和培養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由于藝術領域的特殊性,無論學術型研究生還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其招生和培養環節均在專業領域下細分若干研究方向。因此,修訂后的全日制藝術碩士培養方案也遵循了以往的慣例,在各專業領域下分別細分了若干研究方向,并結合各研究方向的培養目標分別制定了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從而保障了就讀該方向的研究生得到應有的專業和實踐訓練。例如,音樂專業領域下細分了聲樂表演、中國樂器演奏、西方管弦樂器演奏、作曲等研究方向,美術專業領域下細分了油畫、版畫、壁畫、雕塑、中國畫等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專業領域下細分了平面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等研究方向。 

2.建立了區分度較高的課程體系。修訂后的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分為三大類:公共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選修課分為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公共基礎課(設置8個學分)包括文藝理論、藝術原理、藝術創作方法研究、外國語;專業必修課(設置20個學分)部分,除了該研究方向的專業主課(專題)之外,還包括4-5門貼合該方向的理論及實踐課程以及1門開放課程,旨在強化藝術碩士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培養;選修課(設置6個學分)分為專業選修課和公共課,專業選修課為該研究方向所屬二級學院內部開始的與該研究方向有關聯的選修課程,公共選修課為跨學院、跨專業領域的選修課程,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3.調整了實踐環節。我校修訂后的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實踐環節由學年實踐、社會實踐、學術活動和教學實習4個部分組成。特別是針對學年實踐部分,為了突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性特點,修訂后的培養方案要求在讀期間需進行1-2次藝術實踐展演。并且要求展示作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統性,能夠充分體現本專業研究方向較高的藝術水準。學年實踐展示均需要進行等級評定,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3]

4.規定了畢業考核環節的具體要求。修訂后的全日制藝術碩士培養方案明確了畢業考核環節包括畢業展演和學位論文2個部分的要求。畢業展演方面,設置了6個學分,對各專業方向的畢業展演作品的形式、內容等作了細化規定,畢業展演合格后,方能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學位論文方面,要求研究生緊密結合自己的專業藝術實踐和藝術創作,根據所學理論知識,結合專業特點,針對自己在專業實踐和創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闡釋,并且允許多樣化的論文形式。此外,培養方案還對各專業方向學位論文的字數作了明確而有區別的規定。[3] 

(二)存在的問題 

相較于修訂前的培養方案,我校于2014年初啟動并修訂完成的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在課程體系、實踐環節、畢業環節等方面都進行了較大的改革,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課程體系和設置有待改進。全國藝教指委下發的《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2015年修訂版)》要求專業必修課應著重提高研究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綜合藝術修養,增強研究生理解作品的能力,并且要求學位課程與專業實踐環節占到總學分的60%以上。目前我校在課程體系和設置方面,專業必修課的課程設置上尚不能完全達到指導性培養方案規定的要求,所設置的實踐性課程還不夠多,而其中的1門開放性課程雖然定性為實踐性課程,但是在實際課程教學中落實情況不理想。另外,我校在廣播電視和舞蹈領域下設的各研究方向培養方案中的選修課模塊的學分為6個學分,與指導性培養方案要求不一致。 

2.實踐環節有待調整。目前我校規定的實踐環節包括學年實踐、社會實踐、學術活動和教學實習。一方面,“社會實踐”規定的要求較為模糊,且和專業必修課中的“開放性課程”要求雷同;另一方面,對于各專業領域下設的所有研究方向是否都有必要設置“教學實習”這一環節有待商榷。 

3.畢業考核環節有待優化。一是我校的培養方案在畢業展演部分設置了6個學分,此做法與全國藝教指委下發的《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2015年修訂版)》要求不一致,亟待改進。二是對畢業展演的具體要求上需進一步規范和細化。三是雖然規定允許多樣化的學位論文形式,但是未對各學位論文的各形式作詳細的規定和撰寫指導,從而會導致實際落實效果大打折扣。 

4.藝術實踐的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還很薄弱。2015年下發的指導性培養方案明確規定培養過程應突出專業特點,以實踐為主兼顧理論及內在素質的培養,要積極創造藝術實踐的條件,建立多種形式的實踐基地。但是目前我校的培養方案中未能明確規定和體現藝術實踐條件的提升,校外實踐基地基本沒有。 

三、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優化路徑 

針對我校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根據教育部關于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有關文件精神,以全國藝教指委下發的《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2015年修訂版)》為基本依據,同時結合多年來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經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改革。 

(一)優化課程體系和學分設置 

根據全國藝教指委下發的《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2015年修訂版)》要求,藝術碩士學位課程設置分為公共課、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公共課著重提高研究生的總體素質;專業必修課著重提高研究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選修課分為專業選修課和一般選修課,著眼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4]此外,在選修課的學分設置上,廣播電視和舞蹈領域要求不少于10個學分,其他專業領域要求不少于6個學分。 

因此,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應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3個模塊,具體課程名稱和學分設置如下表所示。此外,為保證專業必修課模塊里設置的“開放課程”的教學真正落實到實處,應特別規定其內容主要是與行業相聯合的項目性課程,授課方式可以課堂外為主,具體內容可根據各專業方向特點自行安排。 

(二)調整實踐環節 

藝術碩士的培養過程要求突出專業特點,以實踐為主,采用課堂講授、技能技巧的個別課與集體訓練及藝術實踐等相結合的培養方式。[4]為強化全日制藝術碩士的實踐訓練,可將目前培養方案實踐環節中原先設置的4個部分調整為學年實踐、藝術實踐和學術活動3個部分。調整后,一方面,“藝術實踐”取代了“社會實踐”,更加符合藝術類專業的特點和要求;另一方面,去掉了“教學實習”部分,避免了和學術型碩士實踐環節設置雷同,也更加符合藝術碩士培養的規律和要求。 

(三)改進畢業考核環節 

首先,去除“畢業展演”的6個學分設置,與指導性培養方案要求保持一致。其次,進一步細化畢業能力展示要求。畢業能力展示主要體現學位申請人的專業技能水平,具體可采用畢業展演的方式。目前培養方案中部分研究方向的畢業展演要求還較為模糊,可操作性不強,有必要進一步細化標準和要求。再次,針對培養方案允許多樣化的學位論文形式,學校有關部門和二級學院應對允許撰寫的學位論文形式作進一步細化的規定,從而保證藝術碩士畢業生的學位論文水平達到應有的學術水準。 

(四)加強實踐基地建設 

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重點是藝術實踐能力。穩定、健康的培養基地有利于切實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有利于建立起高校與行業、企業的長效合作關系,實現資源的有機整合;有利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5] 

針對藝術實踐基地建設落后的局面,我校應積極與校外相關行(企)業聯系,如演藝集團、電視臺、演藝公司、舞蹈團等,為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建立穩定的實踐基地。另外,還可以聘請上述行(企)業中具有豐富藝術實踐經驗的藝術家實際參與到學校全日制藝術碩士的藝術實踐指導工作中來。 

四、結語 

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的《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總體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實現中國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轉變為學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并重,建立健全碩士、博士專業學位教育宏觀管理與質量保障體系。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南京藝術學院作為具有百年辦學歷史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積極改革和優化全日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實施細則,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 肖念,關少化.碩士生培養方案修訂的幾個關鍵點——以北京工業大學教育學碩士生培養方案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9):27-30. 

上一篇: 建筑設計理念論文 下一篇: 電力公司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妞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 中文字幕永久乱码专区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一伊香蕉久在播放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