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5 21:09: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1日
城市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的中心,基礎設施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城市正常運行的基本保障,是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物質載體和標志。城市基礎設施是為了保證城市的生存發展和滿足居民的物質生活需要而向各單位和城市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設施與無形服務的總稱。城市基礎設施包括提供有形物質基礎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提供各種無形資產的社會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物質生產、社會發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的基礎性公共設施,是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在城市地域的集結和延伸,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條件,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提高城市的競爭力。
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問題關系到整個城市建設、居民生活和經濟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活動是指政府運用多種手段籌集資金、經營資金、回收資金和完成城建項目的過程,可分為投資活動與融資活動。投資活動是指投資者將資金投入到特定的項目而最終獲得城市建設的社會、環境或經濟效益的過程,它包括投資決策、實施投資以及回收資金獲益的整個過程。融資活動是籌資者在特定條件下通過一定的融資渠道籌措一定量資金的過程。融資活動是以投資活動為目的,投資活動需要通過融資活動獲得資金,融資制約著投資,投資需要融資相配合。長期以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主要依靠政府投資,由政府統包統攬,政府扮演了投資、建設、管理使用“三位一體”的混合角色,政府既是投資主體,又是資金的供給者,民間資本、企業資本和國際資本很難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導致政府投資比重過高,投融資主體單一,投融資渠道狹窄。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城建投融資需求快速增長,資金供給短缺矛盾加大,必須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運用多種融資方式,拓寬投融資渠道。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當盡量減少政府干預,轉變政府角色,從參與項目建設管理的經營者轉變為項目建設引導者、監督者和協調者,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實行投資、建設、運營三分離,既要突出政府主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民間資本、金融資本、企業資本以及國際資本等投資主體作用,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推進城建投融資市場化,拓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渠道,提高經營城市服務質量和經營效率。通過基礎設施存量資產劃轉、授權、專項資金注入和資產運作等方式,轉變為以建設性投資企業集團向融資為主的方式,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形成規模優勢,提高融資信用度,組建城建企業集團,積極吸收民營資本和國際資本等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投融資效率,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程。
一、建立多元化投融資主體
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張,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呈現多元化與市場化的格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程投資期長、投資金額大,必須拓寬投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主體,大力推行委托經營、特許權經營、租賃經營和承包經營等多種方式引導民營資本投資于城市建設,加強結構調整,合理配置資源,打破政府行業壟斷格局,將原來依靠行政手段經營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交由市場經營,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走市場化與產業化的道路,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由城投集團進行項目投資服務并收費,政府購買服務。
逐步開放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市場,把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運營,不同投資主體在同一平臺上公平競爭,各個投資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積極引導民營資本和國外資本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市場。完善各項財政投融資管理制度,加大地方財政對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比重,適當調整財政性投資支出結構,增強政府對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調控能力,加強財政監管,防止投資決策失誤和損失浪費;民間資本資金數額投資巨大,積極倡導民間資本進入公共基礎設施領域,按照資本市場的規則,完善市場化運作,為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經濟環境,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國際資本市場投融資,我國作為世界快速發展的經濟體,對國際資本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應當積極創造平等競爭條件,嘗試采用中外合資、中外合作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引入多種新興的融資手段,使項目的資金投入和產出、收益和風險相互結合,形成政府、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等多元化的投融資主體,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的效率,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確保城市物質生產和人民生活穩定。
二、利用資本市場融資
我國資本市場的迅猛發展,拓寬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空間,利用資本市場強大的融資功能為城市基礎設施提供建設資金。城市基礎設施都是大型項目,投資巨大,回收期長,把政府城建投資與資本市場融資結合起來,利用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融通資金,擴大資金供給渠道,健全資本市場運行機制,發揮資本市場的融資作用,有利于減輕地方財政負擔,降低貸款風險。股票融資是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資本市場主要的融資方式,成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有效途徑。股票直接融資是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城市建設融資的一種方式,是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最高形式,股票融資對于企業業績要求較高,且在信息披露、程序申報和監管等方面嚴格要求,可以將資產質量良好、收益穩定的基礎設施組建上市公司,運輸、通信、能源、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項目都可以考慮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通過購買股票實現控股和參股的目的,從股市上進行融資,實行城市建設市場化與社會化投資營運。推動基礎設施利用資本市場另一個重要途徑是債券市場融資,發行城市建設債券是政府利用財政信用直接向社會融資的一種方式。我國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居民存款數額不斷攀升,存在著旺盛的民間投資需求,積極發行城市建設債券吸引民間投資,增加地方政府城建投入的資金來源,發揮民間融資作用。實際上,債券融資額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中所占比重很小。我國債券發行主體要求很高,必須要有良好的經濟效益,我國眾多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施工方基本上都處于虧損經營狀態,難以滿足債券發行要求。
三、成立城司融資
成立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目的在于搭建政府投融資平臺,擴大政府投資的放大效應,整合城市資源,盤活存量資產,可以統籌管理財政性建設資金,廣泛吸收各種資本參與城市建設,發揮城建資金的規模效應和積聚效應,有效地緩解城建融資瓶頸制約,有助于提高政府投資效率,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可以緩解政府投資分散和缺乏監管的問題。成立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由政府各行政職能部門的分散投資、松散管理的政府行為轉變為集團公司投融資、經營以及債務償還相結合的市場行為,按照市場化運營,實現經營城市戰略,加速城市化進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公司是政府授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平臺和載體,代表政府行使投融資職能,負責投資項目管理與監督,項目收益上繳到財政部門,城司依托政府的財政支持和城建存量資產,加強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通過合作、合資等方式吸引外資和社會資本進入城建領域,按照“投資多元化、經營產業化、管理一體化、服務社會化”的服務宗旨,實現投入―產出―再投入―高產出的良性循環,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投融資格局。地方政府應當做大做強城司,擴大城司的資產規模,提高城市建設運營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公共設施,實施民生幸福工程建設,將城司打造成為城市建設主要的投融資平臺和最大的“投資民生公司”,考慮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民服務的宗旨,實現政府對城市整體發展的戰略意圖和長遠發展規劃。
四、經營城市土地融資
土地融資作為地方政府財政資金的重要來源,推動城市化進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地方經濟快速增長。土地是經營城市最基礎性的自然資源,供給量是有限的,是城市發展的“財富之母”,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料和勞動對象,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土地使用價值日益凸現,是國民經濟生產要素中最活躍、最有潛力的資產,實行土地與資本相結合,土地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日益密切,土地經營收益是進行城市建設和擴展的資金來源。經營好城市土地是進行城市開發和建設的重要環節,健全土地市場體系,增強政府調控土地的力度,地方政府應當合理經營土地,盤活土地資源,實現資本運作,有計劃地控制城市土地的供應總量,按照市場規則配置土地資源,合理征用和開發利用土地,獲取土地增值收益,利用土地的出讓和批租、土地置換、土地招商等形式進行市場化交易,為城建基礎設施建設籌集資金。推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實現“征地―土地收益―城市建設―城市擴張―征地―土地收益―城市建設”的不斷循環過程,以地生財,滾動發展,把土地使用權拍賣和建設項目建設項目融合在一起,形成土地經營與城市建設良性互動的局面。實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區域規劃相結合,實行城市區域規劃與產業布局調整相結合,實行收益項目與公益項目相結合,統籌考慮到城市建設項目與周邊生活設施相配套,實行居民小區建筑與商貿中心等公共設施捆綁式系統開發,提升周邊地區居民小區建筑與商貿中心價值,提高城市土地溢出價值,使土地出現增值預期,促進土地融資可持續發展,使得土地開發和利用成為城市經濟騰飛的動力源泉。
綜上所述,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的物質載體,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國民經濟發展重要的公共設施,是城市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保障的物質基礎,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保障城市居民生活,提高城市競爭力。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業供求不足,城市基礎設施的巨大需求對投融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必須重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運用市場競爭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投融資效率,拓寬投融資渠道,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和國際資本投資,逐步建立適合我國特殊國情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投融資結構體系,形成經營管理市場化、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方式多樣化的新格局,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可以保障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保證企事業單位生產活動和經營活動正常運營,實現城市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洋海,尹蘭香.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問題探討[J].財會通訊,2015.17.
[2]任宇航,肖靚.PPP項目要創新融資模式[J].中國投資,2015.8.
關鍵詞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成本控制 難點
隨著國家法制化、民主化進程的加快,人大、政協對政府監督的加強,政府財政預算的管理愈加透明、嚴格,對具有投資量大、涉及民生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控制、資金管理,各級政府和監督部門不斷出臺各類規章制度來加以規范。如何在城鄉一體化建設和大城市圈建設的高速發展建設中完善和控制成本、規避風險,已成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般是指城市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煤氣、信息、環保等與保障城市正常運行相關的建設項目,這些投資量大,涉及民生的工程往往是政府投資,非贏利性,它的主要功能是社會效益。如何控制和管理好建設資金使其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成本控制至關重要。其重要性體現在:
(一)確保建設資金規范、有序、高效運轉
城市建設資金需求量大,投入時間集中,投資回收期長或無直接收益,且往往涉及項目的后期維修養護,這就需要針對可研分析、初步設計方案、項目實施進度等進行合理安排,在建設過程中對投資成本進行嚴格控制,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超支和浪費,提高投資效率,緩解資金緊張狀況,防止出現工程費用超預算,這樣才能將有限的資金規范有序高效地發揮作用。
(二)降低成本、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確保安全
工程項目的成本控制,對降低工程成本,改善項目建設單位的經營管理,提高工程質量,確保安全施工,提高項目收益,乃至整個項目的經濟效益有著深遠意義。
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成本控制的難點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建設成本的控制難度較大,不可控因素制約了建設成本無法處于完全受控狀態。一般而言,建設項目具有固定的、可封閉的建設場所時,它的成本僅從項目施工而言,影響成本控制的因素與設計和施工工藝關聯度較大,相對比較容易控制;建設場地呈“線狀”的建設項目,影響成本控制的因素比塊狀的建設項目要復雜的多,也較難控制。主要難點有:
(一)項目可行性報告和初步設計編制不夠全面、合理,影響概算準確性
編制與評審專家自身專業經驗不夠、或是對擬建設場地情況未能完全掌握,這往往使編制與評審過程帶有局限性。有些施工方案不一定適應建設場地,某些影響建設的因素得不到足夠重視,造成概算不夠準確。
(二)前期費用受動拆遷(征收)和管線因素影響,成本控制較難
前期動拆遷(征收)的成本受被拆遷對象和征收方案的影響很大。被征收對象情況復雜,產權難以界定,征收方案不夠全面、操作性不強,成本控制受影響。對擬建設場地的管線情況未能完全掌握,對管線處置不當,為大幅提高管線處置成本埋下隱患,并有可能影響施工進度,打亂整個施工組織方案,直接影響成本控制。
(三)建設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導致項目建設成本難以控制
(1)為保障交通而導致的建設成本上漲。
如公交繞道方案的變更,施工組織方案由原來的整體施工改變成分段施工,從而導致建設成本的增加。
(2)為保障市民的正常生活而導致的成本上漲。
如施工作業時間受限引起的施工周期增加進而造成成本上升,或為防止和保障周邊房屋的安全而增加的保護措施費、受損維修費等。
(四)因缺少第三方監督,項目實施中隨意性較大
投資主體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監管由于缺乏足夠的專業監督力量,監督針對性不強,缺乏專業支撐,使設計、施工單位調整施工方案、變更設計的隨意性較大,對成本控制帶來不利影響。
三、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工程成本控制的對策
控制建設成本要從源頭抓起,不可松懈,關鍵是抓好項目申報和建設的兩大環節,項目申報階段,力求項目的方案科學合理,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項目建設階段,力求嚴格貫徹設計理念,按照設計方案和目標組織實施,少變動、少調整。
(一)強化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和初步設計階段的方案編制工作
項目前期工作是否扎實,全面,是實施項目投資控制的前提。而項目可行性階段和初步設計階段是投資控制的關鍵,投資主體要高度重視,不能僅僅從項目能否批準的角度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更要兼顧到項目的可實施性。由于可行性研究報告一般是由投資主體委托有相關資質的企業編制,所以,投資主體可以通過抓兩個關鍵因素來完善報告的編制:
(A)委托編制報告單位的選擇。根據擬實施項目的經濟和技術背景,選擇具有專業技術支撐、相關從業經歷、具備經濟分析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專業團體。一個有技術、懂經濟,善溝通的企業或團隊來編制可研報告,是確保可研報告可行性、合理性、準確性的必要條件。
(B)加強可研報告的參與度。高度重視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方案的編制工作,在委托專業企業或團隊編制報告的階段,應及時跟蹤報告編制的每個環節,對報告中的關鍵數據和內容及時組織自身的資源,并邀請有豐富一線施工經驗的專家進行內部評審,抓住可能影響建設成本的每項內容,通過現場踏勘,聽取當地政府意見和建議,及時為編制團隊提供準確的信息依據。對于初步設計的編制關鍵在于投資總額的控制,充分考慮動拆遷、管線搬遷、移位和施工設計的實際需求,抓住建設周期、前期動拆遷和施工方案的幾個關鍵,嚴格按照定額和現有的取費標準。
(二)加強建設項目的前期調查工作
項目前期調查工作是編制可研報告和擴初報告的基礎,兩份報告的準確性、全面性與前期調查工作的成效密切相關,直接關系項目的建設成本和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從目前影響建設成本的程度看,主要涉及土地征收和管線搬遷。
對于涉及土地征收的,應在編制項目建議書時,同步開展土地征收調查工作,隨著可研、擴初階段的進展而逐步深入、細化,直至達到一戶一表的程度。在開展征收調查工作的同時,一般在項建書批準之后,應開始考慮征收實施方案,確定征收方案后,對征收對象調查越詳盡,征收成本的測算越正確。在擴初批復之前,征收前期工作力爭做到一戶一成本,為正式開展征收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為項目的成本控制鎖定了變動較大的一項因素。
管線搬遷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從近期實施的大型市政設施建設項目分析,涉及管線搬遷、鋪設的子項目是影響整個項目施工進度、施工成本的主要因素,從中反映出加強管線前期調查摸底的重要性。對管線的排摸工作應早啟動,一般在項建書批準之后就可以開始,力爭在可研報告編制之前,完成整個擬建項目范圍內管線的調查工作。在排摸管線工作中,需要建設主體在做好前兩項工作的基礎上,依靠項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原管理單位或養護單位,并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更深一步地進行排摸,提高管線排摸的準確性。
(三)實施階段注重抓優化、抓貫徹、抓程序,降低不確定因素對成本的影響
該階段的前提是抓好招投標工作,為項目挑選出專業性強、力量雄厚的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尤其是選擇一個好的項目經理團隊。實施階段抓優化就是要抓施工、交通組織方案的優化,方案編制科學合理,具可操作性,則在項目實施中建設比較順利。一般而言,建設單位參與度強的,成本控制較好,反之亦然。對建成區域實施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要重視和優化交通組織方案的編制,充分估計項目建設給周邊交通和市民出行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強與所在地區政府、交通管理部門的溝通,爭取在不影響或少影響交通的情況下,確保施工組織方案實現最優化。
抓貫徹就是抓貫徹設計理念,設計方案,設計文本,從控制成本的角度,投資和建設單位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積極貫徹設計理念,加強對設計變更的控制。在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總包單位或分包單位往往會提出更改部分設計方案的建議,修改方案往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客觀存在有些施工隊伍從方便施工、節約成本出發提出修改意見。所以,投資和建設單位應高度重視設計變更問題,特別是涉及較大設計變更的,要認真組織力量審慎評估,應尊重科學、嚴格控制、逐級審批。一般變更越多,成本控制越難,對小改的事項,也要完善簽證審批程序,必須要求施工單位嚴格執行簽證審批程序,沒有設計、監理和投資監理確認的,一律不予認可,這對成本控制十分重要。
抓程序主要抓建設過程中的資金撥付程序。基礎設施項目資金量往往較大,資金的使用效率就成為成本控制的一大影響因素,建設資金一旦在項目中大量沉淀,對投資主體而言,無形中增加了控制成本。因此,在建設工程中把握建設進度,合理控制資金撥付是控制成本的一項有效手段,制定合乎項目建設的資金撥付程序能較好地實現資金撥付的及時性、合理性,一般以合同為依據,通過監理工作量認定,投資監理確認,建設單位項目代表簽字后再進入投資單位資金撥付的內部程序流轉,內部流轉應減少拖拉,外部確認應責任到位。
(四)建立第三方監督機制,推行全過程的投資監理制度
在大型項目中推行投資監理制度是近幾年來廣泛采用的有效控制投資成本的措施之一,由投資主體通過招投標的形式,選擇專業的團隊承擔投資監理的工作,從控制成本的效果看,投資監理協助投資主體較好地發揮了監督作用。由于目前具有投資監理資質的企業較多,良莠不齊,每個投資監理企業都有其專長,因此,在選擇投資監理團隊時,一方面要注重對團隊尤其是主監人員的了解,要選擇那些對即將實施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有相關經驗的人員,如能對項目先予成本分析,列出較難控制成本的環節,有針對性地選擇有豐富專業知識和經驗的投資監理企業或主監,具有豐富一線施工經歷的更好。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強對投資監理監督、溝通,防止投資監理人員疏于監理,建議通過例會的形式,聽取投資監理人員的匯報,掌握投資動態,及時解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對不合格的投資監理人員堅決調換,對堅持原則的投資監理人員則予以堅決的支持,確保投資監理人員在項目中的威信和地位。
參考文獻:
[1]孫娟,叢玉琪.淺談市政工程造價控制的常見問題及對策.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6).
現行投融資體制以不能滿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我國公共基礎設施融資模式主要有:①財政融資。②負債融資,主要是通過借債方式(發行國債、國內銀行信貸和國際信貸),利用外資。③企業積累融資模式,隨著城市基礎設施收費和價格機制改革,自籌資金占的比例越來越高。④經營資源融資模式,主要有土地出讓轉讓收入、經營無形資產收入和存量資產經營權轉讓收入。⑤外商直接投資和民間資本融資模式,雖然外商投資和民間資本開始進入城建領域,尤其隨著特許經營權轉讓以及BOT、TOT、PPP、ABS等投融資模式的使用,但是目前外商直接投資只占利用外資的17%左右,民間資本投入數量也相當有限。地方財政撥款、國內貸款和自籌資金是城市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渠道,但總體來說地方財政撥款、國內貸款在整個城建中的比例越來越小,自籌資金凸顯了其重要性;而外商投資和民間資本雖然相對較小,但其發展空間巨大。
2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①投融資主體單一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觀念和舊的投融資體制的束縛,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的主體一直是由政府、政府的主管部門和國有企業擔任。單一的投融資主體使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困難,資金短缺,進而使得城市基礎設施的供給嚴重不足,遠遠落后于城市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帶來的對基礎設施的需求。②投融資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與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增長相反,長期以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例嚴重偏低,投資總量明顯不足,導致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與城市經濟發展極不協調。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總計只占GDP的3%左右(大部分時期小于3%),遠不及世行推薦比重。除了總量不足以外,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的結構也不盡合理,基礎建設投資過度依賴財政預算和銀行貸款,但其增長速度明顯趕不上基礎建設資金需求增長速度。③投融資渠道狹窄。從投資主體和投資渠道來看,目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的總體特征為:一是政府投資占據主導作用。二是民間資本和國外資本直接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比例較低。
3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創新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李秉仁指出,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總額在7萬億元左右。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王元京指出,預計“十二五”期間,國內貸款占整個投資的比重將從“十一五”的15.6%,下降到“十二五”的15%。自籌資金及其他投資資金的比例,有望從76.5%上升到77.4%。資金短缺是制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根本性矛盾。面對龐大的資金需求,財政預算支出增長遠跟不上基礎設施投資需求的增長,銀行債務融資的風險日益嚴重,通過增發國債和向國外借款的籌資空間有限。在此種情況下,只有進行投融資模式創新才能夠保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需要。
3.1引導社會資本的多樣化
在城市基礎設施及市政建設項目中,以項目資產收益特性是否有收費機制及其投資價值回報機制,將基礎設施項目區分為經營性、準經營性項目和非經營性項目,從而可以根據項目的屬性決定項目的投資主體、管理模式、權益歸屬。對于經營性項目的投資,政府在嚴格控制規劃的前提下,充分放權,鼓勵與吸納廣泛的社會資金參與投資。但政府應建立嚴格的監管體系和定價調價機制,限制投資者獲取高額利潤,保障公眾的基本利益不受損害。對于帶有一定公益性的準經營項目采取公私合作的PPP模式吸引民間資本和外資,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經營的特殊性,相當多的項目無法通過市場獲得投資回報,發達國家采用特定的定價方式、價格補償和以分期付款購買的方式來提升投資回報和收益率。我國應逐步建立良好的定價機制和補償制度,大力吸引民間資本和外商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隨著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的試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民營化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2003年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項目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08億元,其中民間資本占了50.26%,由寧波海通集團、方太廚具等17家民營企業分別組成5家股東參與項目。在單個民企難以承擔項目時,民間財團彰顯出強勁的實力。從民間資本來看,我國的儲蓄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遠遠高于西方發達國家。2008年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年底余額一舉突破20萬億元,達21.79萬億元。加之近年來,政府取消了多項對私營企業歧視性信貸政策,為私營企業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打開了融資通道。通過公私合作,政府可利用私營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競爭壓力,提高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生產效率和技術效率,還可以利用私營企業的閑置資金,這樣就解決了政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的資金短缺問題。同時,政府利用合同規范中的公共福利目標,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2靈活配置資源的新型項目融資形式
①利用資本市場。第一,股票融資。通過對市政公用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將優質的市政基礎設施資產注入其中,然后通過發行股票上市實現資產的證券化,籌集建設資金的方式。該種模式不僅可以使市政公用企業在市場上直接獲得融資,而且還將完善市政公用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最終實現提高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與管理的效率。第二,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是指把缺乏流動性,但具有未來現金流的資產收集起來,通過結構性重組,將其轉變成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出售和流通的證券,據以融通資金的過程。資產證券化的順利進行,亟需建立一個統一的法律框架,完善資產證券化的基礎建設;擴展基礎資產的范圍,打破銀行間市場與證券交易所市場的分割狀態成為促進資產證券化發展的重要措施。
②項目融資。同時政府還可以積極的開展項目融資,如BOT模式、TOT模式、PPP模式、BT模式、ABS模式,通過采用新的投融資模式,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尤其是民營企業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利于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盤活存量基礎設施資產,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和降低政府負債,并且能給項目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步入**縣城,到處是機器的轟鳴聲和工人忙碌的身影,以往街道兩旁的垃圾不見了,電線桿上的小廣告不見了,馬路邊的小攤點不見了,門點、居民點前亂堆亂放的雜物不見了。看到的是道路更平了,道路兩旁的綠樹鮮花更多了,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了,環境更美了,空氣更凈了。**縣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提高城鎮化水平為目標,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設步伐,集中解決城市道路、城市綠化美化等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穩步前進。
今年,**縣投入3億多元完善強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進行建新路改造及城市排水管網改造、城市集中供熱及分戶控制改造、解放村水庫環境改造、潮湖林場住宅區一期開發建設和新華街上杰段拆遷改造等工程建設。其中建新路建造工程投資800萬元,完成2.2公里的道路改造硬化、人行道鋪裝、供排水管道、綠化供水管道建設和強弱電線改造等建設內容。投資650萬元對酒航路以東、建新路以西、新華街以南和上杰村片區進行拆遷改造,拆遷該區域10戶農宅和臨街商業用房及違章建筑,修建綜合樓及商業門點6500平方米,進一步改善城區出入口環境面貌,據了解,多數工程現已開始動工。同時為做好城鄉規劃的編制、修訂和實施管理,該縣切實加大規劃投入,實行經費統一預算,統一劃撥,確保各項經費落到實處;通過對集中供熱、道路交通、重點村莊等的規劃,不斷完善規劃體系;為確保建設工程質量,積極實施陽光規劃,即所有建設工程全面實行部門聯審、專家評審、批前公示等制度,增強規劃審批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公開性。
扎實推進園林化城市建設,大力實施城市“美容”工程,進一步加強城鄉建設管理,3月份集中了100多個單位1000余名干部職工對酒航路及城區環境衛生進行了專項整治,集中解決市容和環境衛生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嶄新的城市面貌和優美的環境喜迎2008北京奧運盛會召開和火炬在酒泉傳遞活動。**縣以《酒泉市創建園林化城市實施意見》為標準,嚴格落實各類建設項目綠化指標,繼續加大拆圍還綠,拆墻透綠的力度,3月止5月,該縣在城區“五路八街”、公共地段、機關單位、企業、住宅區、工業園區、“三湖一溪”、酒航路城區段等地方進行生態綠化,總種植各種樹木374000棵(株),點綴各類花卉1萬余盆(株),新增綠地2500畝,多層次、多方式為城市增綠、補綠。苗木培育是保證城市靚化的基礎,為保證城市綠化、美化工程用苗,該縣不斷加強技術指導,大力培育繁殖適宜綠化的優良樹種和花草,今年將完成培育10萬株花卉的花圃建設。同時加強日常管護,鞏固綠化成果,實行養護承包、檢查評比等制度,將日常管護落實到單位、居民點和居民身上。
**縣不斷加強城市綜合管理,立足城市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和法制化,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支撐作用,建立建設、交通、公安、工商、商務、城管、交警等行政部門間的協作機制,明確職責權限和任務分工,形成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協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不斷提高綜合執法能力。同時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強化居民責任意識,做到城市管理人人有責;繼續深入開展以市容環境、噪音污染、交通秩序、馬路市場和違章建筑等為重點的專項整治活動,使城市管理形成長效機制,努力建設文明**、和諧**和園林化城市,爭創省級文明縣。
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通常是指城市生活、生產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我國城市經濟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產業部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們需求的日益提高,仍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各方共同尋找解決策略。
1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國家的生產建設及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1城市交通問題嚴重
城市交通是一個城市維持發展的必須條件,然而隨著城市化的加快、經濟范圍的擴大、居民出行距離的延長,交通擁堵、承載壓力大等問題日益突出。這也成為城市亟待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1.2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長久以來,我國的發展所采取的是輕長期效益,重短期利益的發展模式,這極大地破壞了生態環境。目前,城市政府通常很重視道路、供水、供電等具有短期效益的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而不重視垃圾及污水處理等長期的基礎設施建設,這直接導致生態環境落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造成城市生態破壞,威脅居民生活。
1.3管理機制與運營機制不健全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基礎設施作用及效率發揮的大小。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行的管理體制是高度集中的壟斷經營及政府所有,這不僅導致城市基礎設施服務質量的效率低、服務差,而且不能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因此無法滿足城市持續發展對基礎設施的需求。
2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存在的原因
2.1政府角色定位混亂
在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政府通常具有三重身份:生產者、社會管理者及市場監管者。政府通常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第一投資者,同時還擔任經營管理者,這種多重角色造成城市基建管理的混亂、建設與管理脫節、資產浪費流失嚴重等現象。另外,政府通常會對企業干預很多,這嚴重阻礙了投資主體管理體制及經營模式的形成,從而影響投資主體的積極性。
2.2管理機構設置不合理
管理機構是確保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時保質保量完成的重要前提之一。然而我國的管理機構設置非常狹窄,缺乏全局性及綜合性,例如,有關聯性的行業通常被分割在互不相同的管理機構中,而管制權大多由產業管理機構及其他綜合執法部門共同享用,這既加大了機構的執法成本,還擾亂了管制秩序。
2.3基礎設施建設沒有固定資金的支持
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主要依賴國家預算投資和中央財政專項撥款、城市維護建設稅及公用事業附加、市政公用事業經營性投入及外資、集資等方式。其中,唯一規范且固定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兩項資金,而且由于稅基不合理、稅率低等原因,導致它的收入增長難以趕上社會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增長的步伐。
2.4市場作用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一股獨大的現象極為普遍,沒有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在國有資產管理還不完善、國有資本產權所有者未到位的現實情況下,國有資產浪費及流失現象較為嚴重。目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大多由國有企業壟斷經營,采用壟斷或補貼價格,這既增加了國家的負擔,也增加了消費者的開支,從而影響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此外,這也容易導致效率低下、機構龐大等現象出現。
3解決策略
3.1提高思想認識,明確政府職能
政府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執行者與管理者。首先,要增強城市基礎設施行業的市場意識,明確政府應當承擔的角色以及發揮的作用點,明確政企分工、科學監管的內涵,明確政府應是社會公共產品及服務的提供者而不是生產者;其次,進一步明確市場結構與產權結構的有效競爭比例,在保持原有國有經濟體制的前提下,適時引入民營化體系,真正實現多種所有制并存;再次,政府要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做好協調、決策及指導等工作,真正做到政企分工、政事分開。
3.2改革政府管理體制
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是政企分離,這也是政府做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有效前提之一。在政企分離的體制下,企業才能夠以獨立的市場主體進行企業經營與管理,找到適合自己的營運機制;政府則可以轉變為經營性及競爭性主體的組織者,極大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時,也要改革城市基礎設施管理體制的內部機制,讓企業建立市場化的營運機制,并嚴格依據商業原則進行管理與經營,從而提高服務質量。
3.3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管理體系
首先,要健全城市基礎設施的法律法規,重點加強對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立法工作,令每項基礎設施建設都走上規范化的道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應實行真正的市場化運作,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與其適應的市場秩序及法律環境。其次,要明確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角色及職責,根據當地城市發展的現實狀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制定適合自身的城市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與規劃體系,同時也要做好監管工作,制定合理的考核與指標體系,避免不作為行為。最后,可以成立專門的部門或機構,統一管理與布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時解決期間出現的問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3.4拓寬融資渠道,完善投融資體系
首先,要發展資本市場融資,合理利用債券融資,不斷推進對預算法的修改工作,明確城市政府市政債券的法律作用及地位;大力發揮可轉換型債券及企業債券的融資作用,不斷擴大融資總量,同時,還要充分利用股票融資的作用。然后,要不斷拓展民間的融資渠道,制定合理的競爭機制與策略,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投資,并通過BOO、契約管理等方式直接參與。最后,引進資本,我國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技術等非常有限,基礎設施產業自身的積累機制也非常缺乏,因此,應該加強與先進國家的合作,大力引進資金、技術及管理經驗。
總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關系到國家的多項生產建設與人們的生活,不僅需要政府的正確指導,也需要企業的密切配合,要切實做到堅持科學發展觀,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參考文獻:
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國城市正在日益快速地建設發展,城市基礎設施的負荷同樣也是在不斷地增加提高中。然而隨著我國城市的文化水平逐漸提高,城市的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人口日漸增加,同樣的,電、用地、和燃料等一些方面也會有所增加。所以,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負荷方面也在日漸增加。
但是,由于我國在對于這方面資源的利用是有一點限度的,因而,城市基礎設施的資源運用與負荷運轉之間存在的矛盾就變得尤為突出。同時,對于我國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與規劃也是處于分散的狀態,也缺乏了綜合協調與統一的考慮因素。因此,需要以合理的應對措施來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以規劃。
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概括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所包括的范圍一般可劃分為水資源,環境資源,能源,郵電通信,交通,以及防災等為主要的系統資源。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則是作為相對于比較獨立的一個系統存在,因此它又具備幾種特征,即效益的綜合性和間接性、運轉的協調性和系統性、服務的兩重性和公共性,以及建設的同步性和超前性等等。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了滿足城市的發展以及居民生活的需要,所需要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和相對應的系統、機構和組織。而城市基礎設施在城市經濟發展中作為主要構建以及社會和諧的支撐體系,不論是它的完善程度還是完備體質都會直接性的影響到城市的生產生活和基本的公共服務,甚至對各項活動的展開都有一定的益處。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體現就是在于它是城市綜合服務的功能載體,也是社會各項發展以及城市經濟的重要基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關系到很多方面,如城市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人口等。同時它也會牽涉到很多需要進一步協調的利益發展,因此,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目標
⒈處于新形勢下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必須做到堅持保護水資源,開源節流并重,以作為主要的方針。而且最為重要和關鍵的就是要確保城市供水的安全。同時要合理的安排配置水資源,以科學的管水從而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應用的方針。
⒉對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體現在安全、節約、高效、環保等方面,并將其作為主要的指導思想,以高起點,高標準等為主要的原則,建設和諧,安全的城市基礎設施,以保障城市的安全運轉,從而達到相對于較為完善,較為全面的城市基礎設施,以此來引導城市的持續發展。
⒊對于能源的開發,需要同節約相結合,從而來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城市基礎設施與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⒋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原則,需要采用新技術,運用新理論,并且合理地,科學地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從而達到全面,充分的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
三、對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認識與建議
城市在各個時期的整體規劃與發展時,必須要根據城市人口的增長,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質量等各個方面的指標,再來確定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模式以及技術水平等方面,從而促使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發展。
⒈作為城市的基礎設施,主要是體現在支持和引導城市的增長,而在城市的增長中包括了文化,環境,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因素,也就是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城市基礎設施在數量,結構和形態等方面已經逐漸的延伸為城市的功能性的導向因素。因此,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就需要于城市的發展達到協調一致。
在目前的階段來看,我國城市的主要問題就在于環境。環境的問題體現在于空氣的污染、交通的擁擠、排放的垃圾、水資源的污染等一系列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這其中大多數的問題都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比較緩慢,缺少良好的環保基礎設施,同時也缺乏協調性等原因所造成的。因此,如果要提高城市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就必須要提高供給力的水平,并且,在加強對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也應當要注意要必須確保城市基礎設施對于其各項建設的協調發展。
⒉在近幾年來,對于在我國城市的人口增長,以及經濟發展等一些方面的具體情況來觀察分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的關鍵點就在于城市的交通的建設。然而提高城市發展的主要問題,首先需要解決的那就是城市的交通建設的問題。作為交通建設,它不僅僅是確保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的基礎,同時也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主要載體,最重要的,它更是確保社會經濟活動的正常發展的基礎條件。
因此,為了能夠達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而在各個城市中,就必須要以自身的發展需求,來建設綜合的交通信息的系統,發展建設地鐵、輕軌等一系列軌道交通,從而解決城市交通擁擠這一重要問題。軌道交通所具有速度較快、環保、運量較大、節約用地等一些優勢,并且還能夠通過對于城市的合理布局,來降低交通需求的模式,從而改善交通管理的措施,大力地發展公共交通,以建立完善交通信息系統,以及提高交通安全等,以此來全面的改善城市的交通系統所出現的一些問題與情況。
3.對于城市的開發與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作為主要的基礎,因而需要應用對其數據庫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等,來全面地建立起一套包括城市的審批數據、基本地形圖的數據、道路數據等一系列數據為一體的規劃基礎設施的數據庫。并且利用這個數據庫來達到實現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科學地,有效的管理規劃,從而實現資源共享,以提高并加強審批的科學效率。負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人員,可以運用這個系統來對城市基礎設施做出合理有效的規劃設計,同時,也可以應用系統所提供的工具,來把設計的內容,以及和原有的內容來做出疊加顯示,從而可以提供到輔助的分析決策。
四、結語
為了可以更好的確保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應用功能可以正常地運行,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公共安全。因此,需要優化城市基礎設施系統的整體功能,來加強提高城市的綜合效益,通過進行一系列的整體規劃來塑造一個蓬勃發展的美好城市。但是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同時由于當前的設施規劃不夠完善,還不能夠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所以,在新形勢下,需要通過科學的,合理的規劃策略來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體系,從而實現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功能,從而打造一個達到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美麗和諧的城市。
參考文獻
[1]劉婷婷,戴慎志.行業發展與公平享有目標下的城市基礎設施供給規制研究[J].規劃師.2012(10)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8-0191-01
1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中的管理存在的問題
1.1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中基礎設施維護的問題
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管理的推進,相應的也帶來著大量的問題。我國的整體基礎設施建設的管理中,由于基礎設施在建設完成后卻缺少相應的維護,導致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上存在著漏洞,沒有加強我國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良好維護管理,造成大量的經濟上的損失,無法將城市基礎設施良好的融為一體,影響著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的進程。
1.2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中資金管理的問題
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中的資金都是來自于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而這些貸款最后都是要省財政以及市財政直接對國家發展銀行的進行扣款和償債的,對于財政來說擔的風險越來越大,導致這個風險出現的原因就是城市基礎設施管理中的資金來源渠道太過單一,造成資金管理存在風險問題,影響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體化管理的進程。
1.3城市基礎設施管理中出現的項目管理問題
對于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中的力度不夠,導致現在的費力建設放松了管理、投入較多而得到的卻少之又少等現象;由于在城市基礎設施管理中沒有做好提前的準備工作,如有些項目在審批程序中,就開始施工,還有些工程在基礎建設前沒有做好前期的空間布局,就一邊實施一邊策劃方案,還有些項目在建設前只有個籠統的想象,并沒有用現代的科學來論證該項目是否科學,就開始實施。現有的思路等等諸多的項目管理存在著大量的問題,造成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的步伐緩慢。
2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的管理措施
2.1加強現代城市化基礎設施的維護管理
在城市基礎設施維護方面,考慮到存在的管理問題,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加快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體化進程。在城市基礎設施維護的管理方面,應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管制度,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維護進行有效的監管,對于破壞城市基礎設施的行為給予經濟上的懲罰,定期的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設施的維護等等。只有在城市基礎設施的維護上管理好了,城市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才能延長,有利于節約資金,更有利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發展。從而更加有利于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體化進程。
2.2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資金管理力度
鑒于我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預估計每年大約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資金大概是5400億元左右,單單指財政作為這筆資金的開銷是絕對不夠的,現今為止,國家財政每年的總收入大概是8500億元左右,所以現在主要是針對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調動,資金單一做出最好的決策,有關管理部門應推行出一些強化資金管理的對策,并且解決資金單一的問題。如可以使用BOT的方式招納現社會資金和外在資金等。要想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的進程,還應對城市水資源的管理、城市交通樞紐站的管理、城市廢水和垃圾處理的管理、連接城市間電網線路改造的管理、城市公路軌道的管理進一步的加強,相應的解決各方面的資金存在的問題,從而通過有效的管理,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體化進程。
2.3嚴格制定基礎設施管理的制度
針對在基礎設施管理上的力度不足,我們可以針對某些環節制定某些嚴格的制度,而且要找專人負責要把這個制度嚴抓起來;在沒有下發合格的項目策劃前開展項目的,要給予嚴格的懲罰;對于一邊策劃一邊實施的項目,這種只會空想沒有科學考研的浪費國家資源者,要給予嚴重的懲罰,更嚴重著可以在國家律法上加上類似的條款來制約這種人;只有把這些城市基礎設施管理的種種小環節都嚴抓起來才會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管理的提高,也相應的加快了我國的城市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水平。
3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城市基礎設施一體化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相關的探討,并且介紹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在我國城市基礎設施一體化的發展中,只要依靠有效的管理,不僅是橋梁的管理,公路的管理,城市間電網電路的改造管理等等,還涉及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方方面面,都應實施有效的科學的管理。相信,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的管理一定有一個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林秀珠.論我國城市基礎設施融資的現實選擇[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6,(05).
[2]王秀云.我國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變遷及改革路徑[J].中國城市經濟,2008,(10).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0-0159-02
一、“宜居城市”的概念和內涵
1.國外研究動態。最初宜居城市主要是關注如何改善城市的居住環境。從19世紀開始,以理想都市建設和田園都市運動等為背景,追求城市舒適、便利和美觀等職能成為英國城市發展的重要理念,這一理念也傳到美國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城市規劃的發展,對舒適和宜人的城市環境的追求,在城市規劃中的地位逐漸得到確立。國外對于宜居城市的理解比較注重城市現有和未來居民生活質量的三大類因素,即適宜居住性、可持續性、適應性。關于宜居性除關注城市的居住環境外,對居民參與城市發展的決策能力也很重視,并認為這是宜居性的重要表現之一;關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追求的不僅是當前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高低,也重視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潛力;另外,城市對危機和困難的可適應性也是宜居城市發展的重要內容。
2.國內關于宜居城市的研究進展。國內關于宜居城市的研究主要是來源于吳良鏞院士關于人居環境的研究,可以說,人居環境的理論和方法是宜居城市研究的重要基礎。2005 年1月, 在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首次出現“宜居城市”概念。盡管國內外學者、實際工作者對宜居城市的內涵有各自的理解, 但有幾點帶有普遍性:(1)宜居城市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的城市。(2)宜居城市是一個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和諧的城市。(3)宜居城市是一個生態環境優美的城市。(4)宜居城市注重人的全面發展。(5)宜居城市應該是一個生活舒適便宜的城市。(6)宜居城市是一個公共安全的城市。
二、城市基礎設施與生態宜居城市的關系
城市基礎設施與生態宜居城市的關系主要有以下幾點:城市基礎設施是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要條件;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是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一個初級過程,而不是最終結果。總之,在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只有城市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的完善,才能為市民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生產條件,才能提高市民的自豪感和認知感,對進一步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三、張家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雖然在最近幾年張家口市加大力度建設城市基礎設施,但與全國或全省相比還是很落后的。多項指標在全國和全省的靠后水平,2006年,張家口市城市人均道路面積為9.74平方米,分別比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低1.19平方米,在全省排第十位。
2.市容環境不盡如人意。張家口市連續多年積極開展綜合治理,雖有一定成效,但由于氣候特點、市民素質、管理盲區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城市整體衛生環境還不夠整潔、優美,距離宜居性標準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3.城市改造“死角”亟待清除。張家口市城市改造中遺留下來的危房棚戶區和“城中村”地段,基礎設施更為薄弱、各類安全隱患集中、改造難度更大,這些地方已經成為影響城市統籌、和諧發展的重要障礙,是“宜居城市”建設的“死角”。
4.城市基礎設施投資資金不足,投資缺口大。雖然張家口市在1995年對外開放以來,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有了較大增長,但其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和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卻未達到合理的比例水平,逐年累計形成了巨額的投資欠賬。
四、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張家口生態宜居城市的策略
1.轉變城市政府職能。建設宜居城市,制約影響的因素很多,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社會治安等等,但最關鍵在于城市政府的心態理念。建設“宜居城市”,老百姓固然可以參與其中,發揮一定的作用,但關鍵在于城市政府。政府的理念、政府的行為直接地決定城市建設中的種種問題,如道路的設計、廣場的設計以及房地產的開發等,這些都是由政府直接決定也只能是由政府決定。由于政府官員的學歷、認識以及行為觀念的不確定性,往往使一個城市在某一個重大項目開發建設中具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的存在就導致一些官員在執行或決定一個項目時,就沒有充分考慮到市民的根本利益需求。最后形成的局勢時,政府原本是為市民做事,但是項目完成以后卻得不到市民的認可。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在城市建設中,沒有爭取廣大市民的意見,較少的關注群眾利益所造成的。還有一些城市口頭上講得多,實際行動上改變不大,或有一些則在具體推動城市宜居的做法上存在很多偏差等等,這些做法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城市不宜居。因此,張家口想成為老百姓心中的生態宜居城市,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城市政府職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特別是在拆建過程中更應該注意市民的切身利益,多為市民考慮一些,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是建設宜居城市的前提。要堅持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為重點,把集中供熱、供氣、交通作為城建“一號工程”加快推進,進一步方便居民生活。加快完善城市道路體系,堅持新區抓配套,舊城抓完善,使城市路網縱橫貫通。按照主城區“西展東拓、擴城上山”的要求,2008―2009年要加快城市快速路與城區道路連接線建設,完成城市“三縱、十橫、一河、三橋、十立交、十游園”以及“一門、三網、十四路”重點工程建設,完善小街巷的改造工作,2010 年前實現主城區道路狀況的徹底改善。加快 高新區開發建設,2010 年完成北片20平方公里的基礎設施建設,2015 年前把高新區建成設施完善、環境一流的現代化新城區。切實抓好供熱、供氣等直接關系市民生活的工程建設,落實好重大基礎設 施工程項目。
3.在建設宜居城市的過程中保護歷史文脈,熔鑄城市精神。一座城市各個時期的建筑像一部史書、一卷檔案、記錄著一個城市的滄桑歲月。而唯有完整地保留了那些標志著當時文化和科技水準,或者具有特殊人文意義的古建筑,才會使一個城市的歷史綿延不絕,也才會使人類發展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也才會使一個城市永遠煥發悠久的魅力和光彩。因此,張家口市在全面改造城市過程中要全面而深入地探尋老城區的歷史文脈,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護歷史文脈,延續歷史文脈。張家口市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現在在市中還存在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物。這些建筑物是見證張家口市的發展歷程,是張家口市重點要保護的建筑。保護這些建筑就是保護張家口市的歷史延續性,使后人可以通過了解這些建筑來了解張家口市的歷史文化,一個城市的文化是代表這個城市的發展歷史。即保護張家口市的歷史文脈,使人們知道張家口市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比如大境門等歷史建筑一定要保護下來。千萬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壞張家口市的文脈,那是對歷史的犯罪。
因此,在建設張家口市宜居城市時,要重視對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城中村的整治改造,要注意保留如古民居、騎樓、宗祠、石板路、小橋、古樹名木、河涌等反映當地傳統文化特色的元素,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防止出現不顧歷史文化保護,一味大拆大建的現象。
4.利用“反規劃”理論來指導城市建設。由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俞孔堅提出并實踐的“反規劃”概念,近年來在浙江臺州、深圳等地得到廣泛應用。同時,在這一概念指導下,由俞孔堅主持設計的節約型城市綠地景觀,已有多項獲得全美景觀設計師協會設計榮譽獎。“反規劃”概念是在中國快速城市化導致城市無序發展、環境迅速惡化背景下提出的規劃方法論,是相對與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人口―規模―布局”的城市建設規劃模式提出的一種“逆規劃”和“負規劃”。所謂“反規劃”,是指景觀設計師和規劃師在城市建設發展計劃確立之前,就通過識別和設計景觀的生態、文化遺產以及休憩的基礎結構,引導和框限城市發展,即建立生態基礎設施。這一設施保障著城市的生態和健康,保護人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身份,重建人與土地的精神聯系。
城市擴張和基礎設施建設是必須的,土地也是有限的,但是,必須認識到,自然系統是有結構的。協調城市與自然系統的關系決不是一個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空間格局和質的問題,這意味著只要通過科學、謹慎的土地設計,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對土地生命系統的干擾是可以大大減少的,許多破壞是可以避免的。張家口市在近幾年的快速建設中,要全面規劃,充分應用“反規劃”理論來指導張家口市的城市建設,減少對自然界的破壞,使張家口市的城市建設到達“天人合一”的境界,避免其他城市所走過的彎路,為市民提供一個生態環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在城市建設上下足了功夫,頒發并實施了多項關于城市規劃建設的法律政策,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國家更是加大了建設投入力度,實現并促進了我國城市化建設的發展。我國現階段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問題,需要進行相應完善。
1、城市基礎設施的概念、特征與作用
1.1、城市基礎設施的概念
自20世紀40年展經濟學家提出基礎設施概念以來,羅森斯坦?羅丹、舒爾茨以及魏禮群等人先后對基礎設施進行過研究。對于基礎設施將其分為狹義和廣義,狹義的基礎設施主要是對經濟性物質基礎設施,而廣義的基礎設施涉及的范圍非常廣,還有教育、法律、衛生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1985年,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把城市基礎設施定義為:“城市基礎設施為人們提供了公共設施,其也作為一個物質生產,它是城市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促進城市的建設,
1.2、城市基礎設施的特點
①規劃約束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是以促進城市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目的。因此,應當做到規劃先行,依據當地城市總體規劃建設,并支持總體規劃的實施。
②宏觀經濟影響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對于宏觀經濟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有利于國家或地方經濟,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在項目實施前后變化很大,潛在需求變數大,從而具有突變性大的經濟效益。
③超前性。城市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大,建設工期或實施周期長,具有明顯的時滯效應,為了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綜合功能的同步形成,一般要適度超前的對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進行考慮。
④具有地域性特點。城市基礎設施工程項目一般在特定的城市區域選址建設,一旦形成將不再發生轉移,其服務的受益區域一般存在明顯界限,為特定地域內的消費者提供專門服務,一般由地方政府統一建設和管理。
⑤自然壟斷性。城市基礎設施的自然壟斷性是指,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具有的變動成本的比重較小,沉淀資本比重大,因此在客觀上形成了市場進入壁壘,即使在沒有管制的情況下,競爭對手依然不容易進入該類市場,從而加強了城市基礎設施服務的自然壟斷性。
2、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現狀
2.1、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城市基礎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工程。所以在這個工程的建設中必須要確保充足的資金,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城市的基礎設施施融資渠道還是比較單一,主要來源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和銀行貸款,資金不夠,對于基礎設施的維修養護工作不能夠正常的開展,從而不能保障設施的質量,從而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同時也進一步阻礙了城市的發展。
2.2、信息化程度不高
城市基礎設施績效管理的關鍵之一是對績效信息的采集和處理,傳統的績效信息收集18方法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獲得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也難以保證。而信息化可以有效的改善這一狀況,城市基礎設施績效管理信息化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實現電子化的城市基礎設施績效管理活動,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服務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行政能力,更好的聯系和服務群眾,打破傳統官僚制在空間、時間以及條塊分割的制約。
2.3、缺乏科學的管理機制
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管理部門的職能不明確,管理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管理需要通過績效評估水平的提升來想實現效率最優。政府在計劃經濟體制中,存在權利過于集中的問題,當市場經濟體制貫徹落實時,權利的集中起初能夠推動社會的發展,不過隨著政府相關部門作為單一的經營主體造成壟斷后,就會出現壟斷競爭破壞正常的經濟秩序,使得經濟秩序開始混亂。基礎設施相關部門成為了管理和經營的同一人,必然不能夠形成公開、公正、公平的經濟環境。因為績效管理的理念缺乏科學性,阻礙了績效管理水平的提升。
3、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措施
3.1、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力度
城節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保障是資金投入,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能夠大大改善基礎設施低的問題,促進城市的發展。對于比較單一的資金投入可以采取引入民間資本的方法將以前的政府主導的資金方法,從而使得資金充足,因為民間投資產權關系相對明晰,委托一鏈條較短,同時自己承擔全面風險責任,從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一般狀態都是自己建設、自己運營,所以對于項目的管理業不會很復雜,只要按照一般的程序進行就可以。政府進行投資會存在很多的問題,如產權關系、委托一鏈條、承擔風險等,所以進行項目管理內容非常的復雜,所以其也成為了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管理研究的重點。引入民間資本,需要政府做好以下的幾個工作:1)做好政策保障,掃清民間資本投入時于遇到的問題。2)鼓勵民間資本市場化運作,但是必須要保障基礎設施收費的公益性。3)做好監督工作,引導民間資本進行建設的時候必須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有條不紊、保證質量、保護環境。
3.2、堅持依法行政,加強城市管理法制化建設
作為現代城市管理的方向,法治化的城市管理模式要求管理主體在管理事務中不能有超出法律許可范圍的行為。目前,雖然規范的城市管理法律、規章已經建立,但離完全滿足城市管理法治化的需求仍有不小的差距。執法不嚴、管理力度不夠以及執法主體和執法者的素質不高,是影響城市管理法治化效果的主要原因。要加快城市管理法治化的步伐,就要著力在嚴格執法和依法行政上下功夫,一是要強化宣傳引導,普及城市管理政策法規,營造人人關心城市管理、齊心協力優化法治化城市管理的濃厚氛圍。二是加大執法力度,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提高違法的成本。三是要深化規范管理,要求以制度管理人、約束人,提高一線執法人員的專業技能,實現城市管理的和諧發展。
3.3、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
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順應自然,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保障城市運行安全,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將涉及民生和城市安全的重點項目納入城市政府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同時,加快投融資機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政府與市場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積極推進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工作。按照公開、公正、公平原則,全面放開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市場,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建立健全以城市道路為核心、地上和地下統籌協調的城市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機制。推行在政府主導下,建設、運營、監管分開的市場化運行機制,全面實行“建管分開、管辦分離”模式。改革現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向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企業化管理模式轉變。進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業服務價格形成、調整和補償機制。對市政設施管護、園林綠化養護、道路清掃保潔、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優先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高運行管護效率和水平。
結束語
基礎設施供給是城市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我國基礎設施供應不足嚴重阻礙了我國城市化的發展。伴隨城市發展的全球化,各級政府增加了公共支出方面投入,而公共支出的主要方面是為人民提供各種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績效管理勢在必行。
一、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的現狀
通過查閱某城市市政建設部門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可以發現,該城市采用過的融資模式主要包括財政性融資模式以及債務性融資模式這兩類。
財政性融資模式是指政府以財政撥款的形式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這種方式呈現出明顯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政府補貼不僅不需要利息或者其他經濟利益的支付,而且還不用歸還,因而是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早期的主要融資模式。然而,隨著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以及政府職能轉型,財政撥款越來越難以滿足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因而在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比例中占比呈現縮減的趨勢。
債務性融資模式的資本來源包括金融機構貸款、發行企業債券以及短期融資券融資這3類。其中,金融機構貸款主要是銀行貸款,其優點是靈活且程序簡單。這是該城市現行融資模式中的主要來源,它占到最終融資規模的80%左右。通過公開數據發現,部分基礎設施建設的資本也會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和短期融資券的形式來籌集。然而,這兩類融資模式的最大缺點是政策限制多,而且它還會為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的管理帶來“分權”的挑戰,因而在融資結構中占比共占15%左右。
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的改革策略
從以上分析可知,該城市的融資模式存在形式單一、過分依賴銀行貸款的情況。這種現象在全國其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活動中十分普遍。因而,結合發達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經驗以及最新融資模式,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加以改革:
(一)強化銀行貸款審批,降低債務型資本占比
銀行貸款屬于債務性融資,它占比過高會提升融資風險。但由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般有當地政府擔保,因而銀行愿意貸款。然而,從客觀上看,隨著政府職能轉型,這些貸款未來存在較大的償還風險。而且,銀行大量貸款流入政府主導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會導致中小企業所需要的商業貸款供給被壓縮,從而不利于經濟結構的健康。因此,銀行需要強化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審批,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主管部門也需要對項目的自身償還能力以及未來償還模式進行分析,在不斷探索現代新型融資模式的同時,降低銀行貸款等債務型資本的規模及比重。
(二)積極探索新的融資模式,強化權益性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