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01 11:44: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論文

篇(1)

近些年來,隨著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的興起,后期編輯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只有編輯把記者采訪回來的原始資料進行科學有效的加工處理,才能使新聞稿件的廣播達到盡善盡美。編輯的工作是貫穿新聞采編始終的,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前期有效的新聞策劃,完全沒有目的的胡亂編排勢必會影響到新聞的播出效果。那么,編輯到底該如何對原始采訪資料進行加工處理呢,這里就需要從具體實際出發,遵循一定的技巧來進行。

在編輯新聞處理工作和記者新聞寫作中,很多時候需要進行新聞模糊處理。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掌握什么新聞需要模糊處理、什么新聞不能模糊處理、新聞模糊處理技巧等常識性知識。對急發稿件的模糊處理。我們往往會遇到一時沒條件弄清的事情或問題,而稿子又必須及時播發,這時就不能盲目確認,而應當采取模糊處理,這樣做既保證了新聞時效性,又可以避免新聞失實。對需要防止泄密的稿件進行模糊處理。軍事報道中有關駐某地、某部官兵及科技報道中的一些技術數據等,這些是需要保密的內容。新聞報道中出現的“據權威人士透露”模糊語言,就比用精確的語言表述更合適。為遵守法律和道德對新聞進行模糊處理,新聞報道也必須遵守法律,尊崇社會道德。在新聞報道中,涉及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肖像、姓名、家庭住址等、性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姓名及有可能引起名譽糾紛的事件和人物姓名,應該做模糊處理。另外,出現當事人清晰圖像的,也往往需要打上馬賽克或采取側面拍攝的方式模糊處理。凡是涉及個人隱私的報道,新聞工作者都應慎重處理,不能違背法律和社會道德。模糊處理的技巧編輯應在事件中不斷摸索。

編輯部應該是整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靈魂”。一段時期出臺的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背景,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確定報道思想,擬訂報道計劃,“參謀”新聞視角,把握輿論導向。編輯部應該經常組織戰役性報道。其中包括開辦欄目、組織拍攝系列報道、發動觀眾對某一熱點問題展開討論等。同時,電視新聞離不開完備的通訊聯系網絡,這一網絡的主體由記者站和廣大通訊員組成。編輯部不僅要與他們形成魚水P系,更得經常與他們互相傳遞信息,定期通報有關要求和發稿情況,幫助他們出主意,想點子,指導具體的新聞采編,組織新聞業務方面的培訓學習。

三、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對民間DV拍攝素材的編輯技巧

不少行業和部門都很重視媒體的宣傳作用,像公安、消防、工商、質監等部門,有的還在內部設置了專門的機構或者人員,比如宣傳科(或資料科)、宣傳員等等,負責拍攝、整理和保存本單位活動的資料,并部分提供給新聞媒體使用。這些機構及其中的人員,與電視臺的聯系密切,并逐漸形成一支通訊員隊伍。他們提供給電視臺的新聞素材,往往具有獨特優勢:代表單位提供新聞素材,真實性有保障,可信程度較高;在所報道領域較為專業、內行,在表達上不容易出現常識性錯誤;拍攝及時、全面,特別是一些執法現場的鏡頭捕捉,常常能夠提供記者趕到現場之前的精彩畫面,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任何新聞媒體工作都十分注重收視率的提高,收視率提高的關鍵是能播報出吸引人們眼球的新聞,因此,在新聞前期的采編和后期的制作中,要求記者和編輯都要有一定的新聞價值判斷能力,尤其是編輯人員,要從眾多的新聞采訪材料中找到能提高收視率的新聞素材并進行角度選擇性的編排制作,因此提升編輯人員的新聞價值判斷力尤為重要。但編輯人員進行后期制作工作時,則必須要注重百姓對新聞欄目的態度和反應,也就是說要時刻注重節目反饋,要根據節目的反饋信息來處理新聞材料的后期制作,改進其編輯方法和改變其編輯方向,只有這樣,才能使編輯不斷提高其編輯技巧,才能使新聞欄目收視率得到穩步提升。

新聞播報注重時效性,指在最快的時間內播報新聞,連貫性,強調部分新聞的追蹤報道,及時性,強調新聞反應問題的及時性和解決問題的迅速性,靈活性則主要指新聞播報過程中對突發新聞的插播處理。編輯工作是千頭萬緒的,既要體現出編排的科學合理性,又要體現出新聞播報的質量,因此要處理好這些關系,就需要編輯人員對電視版面空間做一個全面了解,并做到可控性,即在有限的時間里播報出豐富、活躍和及時的新聞內容。要根據電視制作所需要的時間,來確定“成套新聞”、“突發新聞”和臨時出現的“可觀新聞”的關系,做到科學合理安排。如果是中藥的突發新聞,導播可以臨時決定進行適時播報,也可以將報道切入現場,達到及時播報的效果。而這種插播,就意味著對新聞節目的臨時迅速重新規劃,避免新聞播報的超時或者時間不夠用,影響新聞播報效果。新聞編輯的這種靈活性、及時性和突發性,經常發生,因此需要編輯人員很好掌握編輯技巧,才能做到完美處理。

新聞編輯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編輯人員具有一定的新聞素養和編輯技巧,才能在工作中科學有效的處理,才能保證新聞播報工作的順利進行。

篇(2)

2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時應注意的問題

現代多媒體教學與傳統電教媒體的結合目前,在現代多媒體教學中忽略了傳統電教媒體的運用,雖然計算機多媒體發揮覆蓋了部分功能,但是傳統電教媒體的作用不可忽視。在運用各種媒體教學時,首先要了解媒體的特點,并且要學會充分地運用各種媒體。再就是選擇媒體教學時,還需要堅持媒體功能性原則、教學需要原則,在教學中要綜合運用各種媒體,既要會運用傳統電化教育媒體,又要充分發揮傳統電教媒體的作用。傳統的電教媒體主要是運用幻燈片、投影片來直觀表現專業信息,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多媒體信息技術對廣播電視編導教學有著重要意義,但它始終不能夠完全替代傳統電教媒體,它們在功能特點上仍然存在差異。在運用傳統電教媒體時,學生可以參與到幻燈片的制作中,從而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影視技術基礎。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效地結合各媒體的效果,取長補短,并且要根據媒體的優勢,讓教學更加豐富生動。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將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到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過多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或者課堂中運用過多的影視片段等,對教學會產生反效果。雖然傳統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具備一定的優勢。傳統的教學手段沒有過多動態的畫面,容易讓學生將精力集中到專業知識的學習中。除此之外,教師采用口頭傳授教課,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提出疑難問題,然后教師便能夠根據教學問題來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調整,從而增強教學的靈活性。為此,要掌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學課堂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將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完善教學效果。合理控制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制作多媒體課件要有一定的度,課件不能被直接作為電子板書的形式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也不能過多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師還要學會使用多媒體課件,把握好課件中的視聽比例,做好組織教學內容的配置,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時,還要加入一些新的觀點和理念,不要一味地重復以往的教學課件。在合理配置教學內容的同時,充分體現多媒體課件的優勢,有效地提高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質量。

篇(3)

廣播電視業務中,新聞編輯是其中的關鍵,特別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高效的信息成為人們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強新聞編輯創新對廣播電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新聞編輯創新的關鍵在于提高新聞價值的識別能力。新聞必須具備時效性特點,其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民生等方面,內容千差萬別,可以說包羅萬象。正是由于新聞信息的廣泛性,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具有較大的影響。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逐漸成為了新聞傳播的媒體形式之一。同時,一些人利用網絡媒體傳播虛假新聞,以謀取私利。加強新聞編輯創新,提高新聞的識別能力,能夠對新聞信息的安全保障。2)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信息傳播速度較快,同一種新聞充斥著眾多的媒體。作為新聞傳播的正統,廣播電視承擔著社會輿論引導的重要任務,正確的輿論導向對社會的發展、民族的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加強新聞編輯創新,充分發揮新聞信息輿論導向的作用,弘揚正氣,在滿足社會大眾欣賞口味的同時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2 新聞編輯創新策略

2.1 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

廣播電視是正統的新聞傳播媒體,不僅承擔著普通新聞信息的傳播,還是黨宣傳輿論的喉舌與陣地,也是政府與民眾對話的重要平臺。因此,在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過程中,加強創新必須堅持正確政治導向原則,在新聞選稿以及修改過程中,除了對新聞編輯本身質量嚴重把關外,還需要加強對新聞政治導向的把關。可以說,每一位新聞編輯者都需要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需要能夠通過敏銳的觀察力,選擇正確合理的新聞素材。

在新聞編輯創新過程中,需要從政治導向入手,注重新聞形式以及內容上的創新,通過正確的政治導向,為和諧社會的創建提供幫助。

2.2 緊跟時代步伐,開拓創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從物質追求向精神文化追求方向發展,民眾的文化生活也不斷的豐富。然而,民眾的欣賞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新聞編輯需要能夠滿足不同欣賞層次民眾的需求。為了滿足這一要求,需要在新聞編輯創新過程中緊跟時代脈搏,了解各個層析人們的信息需求。時代在進步,人們的興趣愛好、審美理念、欣賞水平等都在不斷的變化中,緊跟時代脈搏正是對這些變化的關注與了解。新聞編輯中,經濟、政治、文化等新聞信息必須貼近民眾,滿足人們對社會了解的需求,把握民眾的思想脈搏,重視新聞編輯的服務性,更加關注民生。

另外,在新聞編輯創新過程中,要重視民眾的需求,對各個時段觀眾關注點進行掌握,分時段的對新聞內容進行設計,以滿足更多人的觀看需求。同時注意把握新聞價值,并重視對新聞價值的合理利用,將日常普通性新聞價值充分的發掘,并重視重點新聞。在編輯新聞過程中,應該打破常規,回歸新聞價值的本質,同時重視新聞播報過程中新聞鏈接與背景內容,讓觀眾對新聞點有足夠的了解,讓人們認識到新聞的整體價值。對于時政新聞,加強創新還需要滿足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應該堅持創新,具備特色;第二時政新聞內容應該具有一定的深度;第三要能夠挖掘新聞背景下隱藏的信息;第四應該能夠弘揚正氣;第五應該保證新聞內容通俗易懂。

2.3 加強對新聞編輯技巧的創新

新聞編輯技巧是新聞編輯創新的重點,也是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的前提。其中對新聞導語、標題、結構等編輯是技巧創新的關鍵,在新聞編輯過程中,應該加強對聽眾聽覺規律的研究,在新聞趣味性方面加強重視。當然,不同的新聞傳播媒體,在新聞內容創新中也有一定的差異存在。其中,廣播電視新聞不同于報紙等標題編輯,其標題編輯需要更加鮮明、實在,這樣才能在第一時間提高觀眾的注意力,激起觀眾的閱讀興趣。在廣播評論、通訊等標題編輯過程中,不能簡單的將新聞內容進行概括,需要采取虛實結合的方式,提高新聞標題的新穎度,但也需要保證廣播電視新聞標題不至于太過夸張。有時,為了能夠更加吸引觀眾,也可以適當的增加一個副標題,對新聞標題的內容進行完善。

新聞編輯是一項心理思維,屬于高智商的腦力活動,編輯者應當注重編輯技巧上的創新,保證新聞編輯結構清晰、內容生動、文字簡潔。如果是多人采訪新聞報道,需要在一個被訪人介紹完后再介紹另一個被訪人,結構的簡潔是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特點。

2.4 加強對不同題材新聞的創新

不同的新聞題材編輯創新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民生新聞方面,加強創新需要堅持“大民生”路線,關心社會民眾之間的交流質量,為人們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有效的途徑,其中民生問題包括社保、住房、養老、交通、教育、醫療、安全、就業等,這些問題與民眾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2)在新[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畢業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 DYlw.NEt]聞評論方面,加強創新能夠提高新聞整體的質量。一方面需要描述新聞事實,另一方面也需要對新聞事實進行有效的評論。現階段,新聞媒體多種多樣,人們不缺新聞內容,對新聞正確的解讀是新聞編輯創新所缺乏的。現階段,我國廣播電視在新聞評價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其中山東電臺的《熱點評說》,打破常規原則,在評論時還將電影、小品經典對白、歌曲等穿插其中,別開生面、畫龍點睛。

3結論

綜上所述,新聞編輯是廣播電視業務中關鍵的內容,加強新聞編輯創新是保證廣播電視發展的關鍵,能夠提高廣播電視企業在同行業中的競爭能力,促進廣播電視行業的健康發展。每一位廣播電視專業新聞編輯工作者需要加強業務訓練,加強創新,為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篇(4)

0 引言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廣大受眾增加了觀看新聞的途徑,各種新媒體通過對新聞內容的實時更新、動態傳遞,展現出新媒體的新聞編輯優勢。為應對新媒體的競爭挑戰,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也應與時俱進發展,為受眾呈現用多樣化的編輯效果,展現電視新聞節目獨特的吸引力。

1 新媒體環境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

新媒體是指新技術支持體系下的媒體形態,例如網絡媒體、移動電視、數字報刊、手機短信等都是新媒體的代表。新媒體的發展非常迅速,而且信息傳遞的形式多種多樣,實時更新,適合滿足不同類型的用戶需求。在新聞方面,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區別在于新聞節目的時間相對固定,新聞播報具有一定的規范模式。相比之下,新媒體對新聞內容的編輯方式、傳遞方式更為靈活。但電視媒體作為主要的傳統媒體,具有強大的新聞公信力,在新聞事件播報方面極具權威性,且在深度報道方面也有自身的優勢。因此,新媒體環境給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帶來挑戰,同時也是電視新聞開拓創新的契機。

2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多樣化編輯的發展需求

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其面對的新聞采集源泉并無實質差異,新媒體可以采集的新聞熱點,電視媒體也同樣可以,其區別在于編輯和傳遞方式的不同。傳遞方式是由媒體本身的性質所決定,而編輯則具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所以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成為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主要源于新聞編輯的美學需求和服務受眾的職能需求。

從美學角度來看,電視新聞是視聽藝術結合的產物。電視新聞包含聲音、圖片、視頻和主持人的解說,多種信息的融合塑造出新聞節目特有的藝術畫面。新聞編輯形式的單一化必然會影響到新聞節目的美學效果,甚至給觀眾造成視覺疲勞。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新聞節目編輯帶來巨大的幫助,通過多樣化的新聞編輯展現新聞節目特有的真實性、感人性、嚴肅性,才能使其美學價值得到升華。

從服務受眾角度來看,新聞編輯的多樣化不只是形式上的變化,或是為了變化而變化,其多樣化發展遵循的主線是受眾需求。媒體在變化,信息技術在發展,受眾需求品味也在不斷提升。他們不再滿足于觀看單一形式的新聞節目。對于時代前沿的新聞信息,他們希望能夠看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詮釋,例如對火星的探測,觀眾不僅期望了解最新的技術進展,更渴望看到逼真的畫面和科學家的生動講述;針對社會當下出現的問題,觀眾也需要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從中收獲啟發。所以新聞編輯的多樣化不僅能夠使觀眾將觀看新聞節目作為一種藝術享受,更利于競爭環境下新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

3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多樣化編輯的舉措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的多樣化發展應關注以下舉措:

第一,豐富消息類新聞的編輯形式。消息類新聞在新聞節目中占據絕對比重,肩負著為受眾提供最新信息的使命,因而突出新聞的嚴肅性和時效性。這也是消息類新聞編輯形式相對模式化的原因,其嚴肅的新聞內容主要依靠主持人的解說配合現場畫面傳遞給觀眾。模式化的新聞編輯容易使觀眾感到枯燥,所以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電視新聞首先應促進消息類新聞編輯形式的發展,用不同的編輯形式給予新聞內容更生動的詮釋。例如,對重大國際國內新聞,欄目組應深入實地采訪報道,盡可能爭取獨家報道資料,把握采訪機會,向觀眾傳遞新聞現場;對經濟要聞,特別是當前國內經濟形勢報道,編輯應注重對新聞來龍去脈的關聯性闡述,運用圖表對比、歷史追溯及專家解讀等方式全方位展現新聞圖景,同時也能為觀眾提供相應的指導。因此,通過多樣化的編輯,消息類新聞的活力將得到提升,更拉近了媒體和觀眾的距離。

第二,依據不同時段、不同類型的新聞內容,開展多樣化編輯。不同時段的新聞節目其風格亦有所差別,有的新聞強調時事政治,有的新聞偏重經濟信息,有的新聞貼近社會生活,電視新聞編輯應針對不同特色的新聞節目,創新編輯形式。例如央視《第一時間》播報的新聞來自國內外不同地區,而且與《新聞聯播》不同,節目更側重搜集國際國內民生題材,配合新聞評論體現出特有的風格。節目中很多新聞內容借助漫畫的形式加以詮釋,不僅風格幽默,吸引觀眾,也恰如其分地揭示出新聞實質。不少觀眾將《第一時間》作為清晨必看的新聞節目,認為節目親民,不僅能及時獲得新聞信息,更能感受漫畫詮釋新聞的樂趣。再如新聞熱線及其他互動類新聞節目,采用觀眾拍攝的真實視頻作為評論資料,或是根據觀眾提出的現實問題給予追蹤報道,都有助于聚焦觀眾目光,增強新聞節目的美學效果。

第三,編輯思路的多樣化。在積極提升新聞編輯的美學價值、實施多樣化編輯的同時,編輯思路也應同步發展。例如,新聞標題是節目帶給觀眾的第一印象,標題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觀眾的觀看熱情。編輯人員可吸取新媒體中的經典詞語加工電視新聞標題,賦予電視新聞藝術活力。再如,對于同一類新聞事件,編輯應另辟蹊徑,突破傳統思維,帶給觀眾新的視角。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應注意不同編輯形式之間的有機關聯和自然轉換。電視新聞在與新媒體競爭中,尋求多樣化編輯是必然的選擇,但多樣化并不僅僅是形式上突破常規,更重要的是多樣化的編輯形式能夠有機融合,自然過渡和轉換,避免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多樣而造成編輯形式與新聞內容不符,影響美學效果及對受眾品位需求的滿足。

4 結論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是一項充滿藝術性的工作,新聞編輯需要帶給觀眾藝術美感,同時又要兼具嚴肅的新聞傳播及輿論引導功能。所以新聞編輯的多樣化有助于融合不同的新聞形式,豐富節目內涵,帶給觀眾深刻的啟迪。

參考文獻

篇(5)

    如今,新聞節目的“現場性”這一概念受到人們的關注,即使一些中小型電視臺也開始改變以前的新聞節目播放模式,逐漸嘗試使節目具有更佳的現場性的新型模式。對于傳統的新聞學,大多數教科書對新聞的定義有如下幾種:新聞是對最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是最近發生的可以使人們感興趣的生活事實;電視新聞是利用電視傳播工具對最近發生或發現的事實所進行的一系列報道。這些定義,雖然在表達上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在時間概念上,都了忽略了“正在進行”這一電視新聞的不可或缺的特點。根據新聞節目的“現場性”的要求的越來越高,電視新聞的音畫同步可能同步于遠隔重洋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當代社會,電視新聞已由預制式向直播式的方向發展。在電視新聞編輯中,復雜的“創作”型時代逐漸代取簡單的組合型時代。一般,電視臺新聞中心或新聞部的負責人習慣地將電視新聞采編過程分成前期拍攝,后期編輯兩部分,所以就有了前期和后期的區別。以“前期”和“后期”來劃分記者編輯職能范圍,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編輯的能力,導致他們在整個新聞傳播過程中的組織、參與功能發揮不佳。

    一、前期拍攝

    記者通過觀察、調查而發現的生活現狀就是新聞事實,新聞得以形成的基礎是事實,在事實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歸納而形成新聞,新聞隨著客觀事實的而存在。電視新聞的畫面不但要使反映更多的事實的過程,而且要以現實的細節體現出客觀事實,提供最直接的依據給觀眾,有利于觀眾對新聞事實進行分析和判斷。不僅要抓拍好現場,還要運用好現場聲,新聞的現場感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同期聲,電視新聞能合理地運用好同期聲,就會增強新聞的現場感,給觀眾帶來真實感。也能更強化新聞的主題。現場的同期聲,必須為表現新聞主題服務,在新聞事件現場,記者要做相對完整連貫的報道,做到聲畫同步。與此同時,還要和環境聲互不干擾、使其突出主題。由記者出鏡作報道,讓觀眾看到、聽到的是記者在新聞現場采訪報道過程,這是現場感強的現場報道特征。隨著事態的發生和發展,記者要做到邊觀察、邊采訪、邊敘述,同時還要現場采訪新聞事件的當事人和目擊者,應用他們在現場的同期聲通過屏幕傳達給觀眾,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使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可視性增強。

    在采訪時,記者要根據視覺的選擇原理及新聞現場光線、距離、物象、環境、時間等要素,先尋找出其中容易捕捉的單純構造進行感覺,來把握物象的主要特點。隨著條件的變化而對其加強、減弱或修正,再慢慢加深或淡化,這就是單純性的基本特性。以簡單的視覺效果,來表現深刻而多彩的內容,由集中且易于理解的,形勢,讓預想的意義更好地傳達。

    二、后期編輯

    電視制片人不僅要仔細拍攝好每一幅新聞畫面外,還要嚴肅認真地運用動畫、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術,制作好每一幅與圖像新聞相關的畫面,圖像語言敘事含混的弱點要用準確的文字、圖表等細節語言補充,追求畫面中的具象語言與抽象語言達到最佳組合,確保信息得以清晰地傳播。電視新聞的聲畫以時序運動的方式傳播信息,聲畫傳播的滾動性增大了受眾對信息感知與存儲的難度。比較聲畫兩者之間的難度,從畫面含義的模糊性和播音語言邏輯表述的明晰性,可以判定畫面信息具有更大成分的不可知性。所以,增強結構電視新聞畫面的突現性,是電視記者、編輯提高電視新聞信息質量的重要途徑。

    電視新聞的后期編輯策劃應進行強化,讓編輯依照記者選擇的題目,明確報道選題,記者主要任務是進行采訪素材,寫解說詞由文字水平較高的編輯來完成,報道包裝由剪輯水平較高的編輯來完成,這樣可以減少個人因素對電視新聞作品的影響,有效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水平,還可以使整體編輯力度得到提高,使電視新聞節目的定位落實,使電視新聞節目的品牌強化。目前,電視特技的方法多種多樣,這給電視新聞編輯提供了更多的創造性機會。例如,以前在電視新聞編輯操作中比較多地關注“蒙太奇”比較多。但是現在有所不同,我們能夠利用先進的電子編輯技術,達到超出“蒙太奇”意外的境界,對畫面進行分割,將兩路以上的信息同時傳遞;運用特技與字幕,能在節目播出時,插入來不及編排到既定時段節目中的新聞,隨時插播傳回的消息,強化感觀效果等。整個電視新聞媒體的靈魂是編輯部。一個時間段出臺的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背景,都應該有所了解,這樣才能確定報道思想,擬訂報道計劃;策劃新聞視角,把握好輿論方向。

    編輯與記者不同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后期的編輯、制作。它有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文字的編輯,即電視解說詞的修改和節目內容的提示。編輯一定要依照自己所負責時段的新聞中的每一條消息進行合理的整理加工,有些重要的消息,還必須寫好編前、編后的話,配合發表評論;編輯部的意圖與受眾之間溝通,都由編輯寫好提綱或成文的東西,由播音員傳播到全國各地。二是節目制作。這是由電視新聞的特點所決定。編輯的任務是讓每一條新聞符合播出的要求,至少有以下工作要做:鏡頭的剪輯;保持文字符號與圖像符號的一致;在在適當的位置上展現字幕;畫面需要技術處理;解說與同期聲的合成;計算該條新聞的長度。這些繁瑣的工作,一般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編輯來完成,出現一個編輯單獨完成的較少。每個崗位的默契配合有利于各道環節的銜接。若遇到插播消息,就要打亂原來擬定的節目單。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時間插入,都需要經過縝密的分析和精確的運算,否則可能會造成混亂。時間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空間,在有限的時間里活躍、拓寬空間是電視編輯追求的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社會是以一個知識、科技為主導的社會,電視新聞行業的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現如今,只有進行培訓、完善和創新電視新聞隊伍,才能與激烈的新聞競爭相適應,進而促進電視新聞的發展。

    參考文獻

    ①程立民,《電視新聞的改革創新》[J].《華章》,2011(22)

    ②吳延鵬,《電視新聞的導語》[J].《青年記者》,2011(20)

篇(6)

如今,新聞節目的“現場性”這一概念受到人們的關注,即使一些中小型電視臺也開始改變以前的新聞節目播放模式,逐漸嘗試使節目具有更佳的現場性的新型模式。對于傳統的新聞學,大多數教科書對新聞的定義有如下幾種:新聞是對最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是最近發生的可以使人們感興趣的生活事實;電視新聞是利用電視傳播工具對最近發生或發現的事實所進行的一系列報道。這些定義,雖然在表達上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在時間概念上,都了忽略了“正在進行”這一電視新聞的不可或缺的特點。根據新聞節目的“現場性”的要求的越來越高,電視新聞的音畫同步可能同步于遠隔重洋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當代社會,電視新聞已由預制式向直播式的方向發展。在電視新聞編輯中,復雜的“創作”型時代逐漸代取簡單的組合型時代。一般,電視臺新聞中心或新聞部的負責人習慣地將電視新聞采編過程分成前期拍攝,后期編輯兩部分,所以就有了前期和后期的區別。以“前期”和“后期”來劃分記者編輯職能范圍,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編輯的能力,導致他們在整個新聞傳播過程中的組織、參與功能發揮不佳。

一、前期拍攝

記者通過觀察、調查而發現的生活現狀就是新聞事實,新聞得以形成的基礎是事實,在事實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歸納而形成新聞,新聞隨著客觀事實的而存在。電視新聞的畫面不但要使反映更多的事實的過程,而且要以現實的細節體現出客觀事實,提供最直接的依據給觀眾,有利于觀眾對新聞事實進行分析和判斷。不僅要抓拍好現場,還要運用好現場聲,新聞的現場感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同期聲,電視新聞能合理地運用好同期聲,就會增強新聞的現場感,給觀眾帶來真實感。也能更強化新聞的主題。現場的同期聲,必須為表現新聞主題服務,在新聞事件現場,記者要做相對完整連貫的報道,做到聲畫同步。與此同時,還要和環境聲互不干擾、使其突出主題。由記者出鏡作報道,讓觀眾看到、聽到的是記者在新聞現場采訪報道過程,這是現場感強的現場報道特征。隨著事態的發生和發展,記者要做到邊觀察、邊采訪、邊敘述,同時還要現場采訪新聞事件的當事人和目擊者,應用他們在現場的同期聲通過屏幕傳達給觀眾,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使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可視性增強。

在采訪時,記者要根據視覺的選擇原理及新聞現場光線、距離、物象、環境、時間等要素,先尋找出其中容易捕捉的單純構造進行感覺,來把握物象的主要特點。隨著條件的變化而對其加強、減弱或修正,再慢慢加深或淡化,這就是單純性的基本特性。以簡單的視覺效果,來表現深刻而多彩的內容,由集中且易于理解的,形勢,讓預想的意義更好地傳達。

轉貼于

二、后期編輯

電視制片人不僅要仔細拍攝好每一幅新聞畫面外,還要嚴肅認真地運用動畫、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術,制作好每一幅與圖像新聞相關的畫面,圖像語言敘事含混的弱點要用準確的文字、圖表等細節語言補充,追求畫面中的具象語言與抽象語言達到最佳組合,確保信息得以清晰地傳播。電視新聞的聲畫以時序運動的方式傳播信息,聲畫傳播的滾動性增大了受眾對信息感知與存儲的難度。比較聲畫兩者之間的難度,從畫面含義的模糊性和播音語言邏輯表述的明晰性,可以判定畫面信息具有更大成分的不可知性。所以,增強結構電視新聞畫面的突現性,是電視記者、編輯提高電視新聞信息質量的重要途徑。

電視新聞的后期編輯策劃應進行強化,讓編輯依照記者選擇的題目,明確報道選題,記者主要任務是進行采訪素材,寫解說詞由文字水平較高的編輯來完成,報道包裝由剪輯水平較高的編輯來完成,這樣可以減少個人因素對電視新聞作品的影響,有效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水平,還可以使整體編輯力度得到提高,使電視新聞節目的定位落實,使電視新聞節目的品牌強化。目前,電視特技的方法多種多樣,這給電視新聞編輯提供了更多的創造性機會。例如,以前在電視新聞編輯操作中比較多地關注“蒙太奇”比較多。但是現在有所不同,我們能夠利用先進的電子編輯技術,達到超出“蒙太奇”意外的境界,對畫面進行分割,將兩路以上的信息同時傳遞;運用特技與字幕,能在節目播出時,插入來不及編排到既定時段節目中的新聞,隨時插播傳回的消息,強化感觀效果等。整個電視新聞媒體的靈魂是編輯部。一個時間段出臺的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背景,都應該有所了解,這樣才能確定報道思想,擬訂報道計劃;策劃新聞視角,把握好輿論方向。

編輯與記者不同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后期的編輯、制作。它有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文字的編輯,即電視解說詞的修改和節目內容的提示。編輯一定要依照自己所負責時段的新聞中的每一條消息進行合理的整理加工,有些重要的消息,還必須寫好編前、編后的話,配合發表評論;編輯部的意圖與受眾之間溝通,都由編輯寫好提綱或成文的東西,由播音員傳播到全國各地。二是節目制作。這是由電視新聞的特點所決定。編輯的任務是讓每一條新聞符合播出的要求,至少有以下工作要做:鏡頭的剪輯;保持文字符號與圖像符號的一致;在在適當的位置上展現字幕;畫面需要技術處理;解說與同期聲的合成;計算該條新聞的長度。這些繁瑣的工作,一般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編輯來完成,出現一個編輯單獨完成的較少。每個崗位的默契配合有利于各道環節的銜接。若遇到插播消息,就要打亂原來擬定的節目單。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時間插入,都需要經過縝密的分析和精確的運算,否則可能會造成混亂。時間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空間,在有限的時間里活躍、拓寬空間是電視編輯追求的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社會是以一個知識、科技為主導的社會,電視新聞行業的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現如今,只有進行培訓、完善和創新電視新聞隊伍,才能與激烈的新聞競爭相適應,進而促進電視新聞的發展。

參考文獻

①程立民,《電視新聞的改革創新》[J].《華章》,2011(22)

②吳延鵬,《電視新聞的導語》[J].《青年記者》,2011(20)

篇(7)

1.1 信息性不強,編輯模式單調老舊

一直以來,我國電視新聞基本都是習慣于報喜不報憂,假大空現象盛行,傳遞的信息局限于固定的模板,難以滿足受眾對信息的需求。比如“XXX在XXX會見了XXX,對于XXX關系的發展有著良好的作用等等”,如此的信息淡而無味,讓受眾過耳即忘。在編輯形式上,墨守陳規,一套節目的編排順序幾年、十幾年不做絲毫改變。例如很多地方臺新聞節目的編排順序一直是先國內后國外,而國內新聞按照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順序一一播報,如此單調老舊的模式,無疑會降低觀眾對電視新聞的興趣,影響電視新聞信息傳播的效果[1]。

1.2時效性不足,表現形式缺乏新意

在我國電視新聞中,“前不久、近來”等時間概念不明確的詞經常出現,這類信息明顯不符合信息時效性的特點,影響了受眾對信息時效性的需求。而在表現形式上,許多電視新聞忽略了音、像、畫立體表現方式對受眾感官上產生沖擊效果的優勢,而是單純的羅列時政新聞或者局限于畫面配解說、加字幕的方式,造成畫面重復單調無美感、內容缺乏吸引力等弊端。

2當下電視新聞受眾的新需求分析

2.1信息性

時代的發展使受眾已經不再滿足于單一的國內時政與國際大事,他們更希望通過電視新聞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增長自己的見識,加深自己對社會與世界的認知。所以,受眾對電視新聞的信息需求除了國家與世界范圍內大事外,還增加了對新知識與見聞、新奇性信息等方面的要求[2]。

2.2時效性

信息時代信息傳播的快速性讓受眾對電視新聞信息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能夠通過互聯網迅速傳播的同時,信息的真實性也被眾多的受眾所懷疑,人們更希望有公信力度高的機構來確認這些信息的真實與否。而電視新聞作為公信力較強的信息傳播方,公眾不僅希望其傳遞真實的信息,更希望它能夠及時有效地傳達信息。

2.3新意性

在信息的表現方式更加豐富多樣的情況下,受眾對電視新聞單調的表現形式就顯得愈加不滿。國內、國際,政治、經濟,基本上所有的電視新聞都是同一套路,讓受眾聞先知后,產生嚴重的審美疲勞,降低對電視新聞的接受興趣與接受能力,對電視新聞的影響力產生影響[3]。

3 如何從受眾需求角度進行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

創新

3.1 針對受眾信息性需求進行內容上的創新

電視新聞的內容對受眾具有最大的影響效果,是編輯工作創新最重要的一環。首先,在稿件內容選擇上,合理搭配“硬”、“軟”新聞的數量,既保證電視新聞內容的重要性,又達到通俗易懂的效果;其次,在硬新聞稿件處理上,對其進行合理的軟化,采用翔實的資料畫面、改變文字的播報語氣等,使硬新聞變得更容易被受眾接受;第三,在播音文字稿的修改上,減少過多的咬文嚼字,換掉書面化的語言,追求大眾化、平民化,力求在文字中表現出親切與平實,讓受眾有交流對話的感覺,形成一種面對面告知、人際之間傳播的氛圍,提高受眾對電視新聞傳播信息的接受度。

3.2 針對受眾時效性需求進行編排上的創新

改變傳統的國內新聞、國際新聞一成不變的編排順序,按照新聞的時效性進行合理的編排,實現時效性強的信息的優化組合,以達到受眾對電視新聞信息時效性的要求[4]。

當下,電視媒介相較于報紙等媒介在信息傳播速度上已經有了較大的優勢,為實現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提供了技術支持。為滿足受眾在重大事件發生時,對事件實時信息的了解,在電視新聞編排中可以采用直播方式,進行新聞事件的同步傳輸與播放,能夠滿足受眾對信息時效性的要求。

在電視新聞編排工作的創新上,應該打破常規,結合信息內容和不同層次的受眾需求,進行編排,提高受眾對電視新聞的收視興趣。

3.3 針對受眾新意性需求進行形式上的創新

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在形式上創新,可以采用聲音符號、文字符號及畫面符號的有機整合等,將電視新聞立體感強、具有沖擊力和影響力的傳播特點充分展現出來,從多角度打動受眾,加深受眾印象。同時,在新聞播報時,可以采用新聞背景、新聞鏈接的方式,增加信息的含量,滿足受眾對信息量和信息表現形式的需求。另外,屏幕文字、圖表和動畫能作為電視新聞報道的有效補充,使一些復雜抽象的報道變得直觀形象,方便受眾對信息的接收。最后,可以多增加一些與受眾互動的機會,使受眾參與到電視新聞的討論中來,加強受眾對電視新聞的親切感,有效地實現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5]。

4 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創新應遵循的原則

4.1 堅持輿論導向的正確性

輿論導向是電視新聞的一個重要功能,對社會風氣、社會安全、群眾意見等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中,不能違背新聞正確輿論導向的原則,堅持反映社會生活中積極向上的事件,引領社會輿論導向,維護社會安定。

4.2 堅持信息內容的真實性

堅持信息的真實性是電視新聞工作的生命所在,一個不真實的信息會對受眾產生嚴重的誤導,對社會經濟、群眾安[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畢業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 DYlw.NEt]全等各方面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危機國家安全。在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中,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是保證電視新聞公信力的基礎所在。

5 結論

電視新聞的發展是我國新聞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是電視新聞傳播中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著電視新聞對受眾的傳播效果,因此,電視新聞編輯必須要緊隨時代要求,從受眾需求的角度出發,立足于社會現實,大膽在電視新聞理念和內容上、形式上進行創新,才能突出電視新聞傳播的面貌,加強對受眾的吸引力,進而實現最優化的傳播效果和最大化的媒體效益。

參考文獻

篇(8)

可以說,電視新聞節目,不是各條新聞信息的隨意拼湊,而是根據當日所要播出的每一條新聞片的內容、特點,遵循一定的意圖,賦予它們一定的表現形式。在編輯工作中,若能把電視新聞編排得新穎,有張有弛、節奏和諧、生動活潑,就會造成強烈的屏幕效果,增加受眾的收視興趣。電視新聞要想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應采用一些編排技巧。

1 充分利用黃金時間

“黃金時間”是指人們閑暇時間與播出時間重合最多的那段時間,其傳播效果最佳。從世界各國慣例看,19:00-21:00 為黃金時間,18:30-19:00為亞黃金時間。一般各家電視臺都在“黃金時間”和“亞黃金時間”推出本臺最具有代表性的收視率最高的名牌節目,以吸引最多的觀眾和廣告客戶,為電視臺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 抓住電視傳播具有現場實況最突出的特點

在電視新聞節目中適當地編排具有影響的最新消息或正在發生事件的現場報道,是增強電視新聞節目吸引力,擴大節目收視率的重要手段。現場感是各種新聞媒介追求的一種效果。如報紙的目擊報道,廣播的錄音報道等。

然而現場感最強的,卻莫過于電視新聞,電視的直接性,把新聞現場直接搬進了觀眾家中,使觀眾可以及早獲得新聞信息,能耳聞目睹新聞發生發展的情況,新聞現場的環境、氣氛歷歷在目,現場音響,人物講話聲聲人耳。大大地增強了新聞的可信性和客觀性。編輯在編排電視新聞節目過程中,往往會得到記者們發來的最新報道。

采取何種形式,放在什么位置,以便最大程度地滿足人們使用視聽媒介監視世界上剛剛出現的各類新事物的需求,是對電視新聞編輯和主持人的考驗。 1986年1月29日中央臺首次播放了有關“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幾條新聞。幾條新聞都集中在新聞聯播的開頭段落,包括失事經過現場實況、東西方幾個大國首腦反應、七名遇難宇航員介紹等。中央臺的編輯們在處理這一突發事件時,對七名遇難人員中非專業宇航員、唯一女性——一名美國女教師,作了生平介紹,并播放了她生前生活及訓練的資料。如此處理,易于傳導和激發悲哀感情,引起觀眾情感共鳴,從而增強了電視新聞報道的影響力。

3 合理安排新聞提要和新聞回報

新聞提要是整檔新聞的精髓,體現將要播出的新聞框架閃光點。有人把新聞提要解釋為“用簡明的語言把本次節目中最重要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的內容概括出來,并在節目的開頭播出的文字形式。”可見新聞提要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的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一般將新聞提要放在節目開頭,采用新聞畫面或字幕等物技,配上音樂,播音員以簡單、精練的語言提要內容播報出來,讓受眾對即將播出的新聞先有個大概了解,以此來確定他收視這次節目的重點。

新聞回報是對開頭新聞提要的復述。在一檔新聞節目結束之前,由播音員用口播的方式或以字幕的方式再播報一次全部或部分重要新聞的題目,以加深觀眾對節目的印象與記憶。由于回報帶有概略重播的性質,對于中途收看節目的觀眾,也是一種信息補償。

觀眾在收看電視新聞節目過程中,往往不會聚精會神地收看新聞欄目的每一條新聞信息,甚至會出現中途換頻道從而錯漏感興趣新聞信息的可能。新聞節目的內容提要,就是選擇當日新聞欄目中三四條重要的、最具強剌激力的,最能吸引觀眾收視欲望的新聞作簡明扼要的介紹。從而達到觀眾收看電視新聞全過程的目的。

例如,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新聞節目主持人或播音員通常在節目提要中,通常是以國內外重大事件,或國內群眾觀注事件,或具有較強剌激力新聞作提要。而提要新聞編排在新聞節目的不同位置,觀眾在心理上已接受過提要新聞節目。如此,便可以達到整個電視新聞節目收視率的目的。

4 要控制新聞內在節奏

處理好信息與新聞條數的關系。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廣大電視觀眾希望在有限的新聞節目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新聞信息。但實踐證明,單位時間內給人以過多的信息量,往往會使人加速疲倦感。因此有些從事電視新聞工作的專家提出,一檔15分鐘的新聞節目,無論如何不應該超出過15條。

但遇到重要新聞時,可安排整檔新聞時間的三分之一左右。時間安排太少,不便突出應用有的位置,時間太長,則會影響到新聞條數的安排。注意莊諧結合。電視新聞常以嚴肅的面容相見,但如果一檔新聞中都是這樣的冷面孔,觀眾的情緒得不到必要的平衡,興趣和注意力便會減弱。因此,在盡可能的情況下,也要適當安排一些社會趣聞等新聞。

合理穿插新聞片頭。電視臺的新聞時間都是很寶貴的。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給觀眾更多的新聞信息,一般的電視臺都舍不得在整檔新聞中穿插并無新聞信息的新聞片頭。但我們看到上海東方衛視就舍得在新聞中間穿插新聞片頭!從表面上看這會“浪費”了寶貴的新聞時間;實際上它以片刻的放松,換來了觀眾集中的注意力,換回了更好的視聽效果。

播音員巧出鏡主持。如何實現重要新聞到一般新聞,或某一組合報道到另一組合報道的順利過渡?利用播音員的出鏡主持,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播音員巧出鏡主持,起到了文章段落之間的“承前啟后”的作用。

5 結束語

現在,各級電視臺都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電視臺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更多地體現于電視新聞水平的競爭。如果我們大膽地打破一些去形成的電視新聞老框框,走出一條窄小的小路,開拓思維,增強新聞節目新的編排意識,在不斷創新的征程中走向電視新聞的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 柯天梅. 如何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編排效果[J]. 采寫編 , 2009,(04) .

篇(9)

摘 要 電視新聞節目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電視節目的收視率。電視新聞水平的高低,除節目本身的思想性藝術性和技術質量外,新聞節目的編排也十分重要。一套編排成功的電視新聞節目,往往能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電視新聞要想取得良好的編排效果,應采用一些編排技巧。

關鍵詞 電視新聞;編排效果

可以說,電視新聞節目,不是各條新聞信息的隨意拼湊,而是根據當日所要播出的每一條新聞片的內容、特點,遵循一定的意圖,賦予它們一定的表現形式。在編輯工作中,若能把電視新聞編排得新穎,有張有弛、節奏和諧、生動活潑,就會造成強烈的屏幕效果,增加受眾的收視興趣。電視新聞要想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應采用一些編排技巧。

1 充分利用黃金時間

“黃金時間”是指人們閑暇時間與播出時間重合最多的那段時間,其傳播效果最佳。從世界各國 慣 例 看 , 19:00-21:00 為黃金時間,18:30-19:00為亞黃金時間。一般各家電視臺都在“黃金時間”和“亞黃金時間”推出本臺最具有代表性的收視率最高的名牌節目,以吸引最多的觀眾和廣告客戶,為電視臺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 抓住電視傳播具有現場實況最突出的特點

在電視新聞節目中適當地編排具有影響的最新消息或正在發生事件的現場報道,是增強電視新聞節目吸引力,擴大節目收視率的重要手段。現場感是各種新聞媒介追求的一種效果。如報紙的目擊報道,廣播的錄音報道等。

然而現場感最強的,卻莫過于電視新聞,電視的直接性,把新聞現場直接搬進了觀眾家中,使觀眾可以及早獲得新聞信息,能耳聞目睹新聞發生發展的情況,新聞現場的環境、氣氛歷歷在目,現場音響,人物講話聲聲人耳。大大地增強了新聞的可信性和客觀性。編輯在編排電視新聞節目過程中,往往會得到記者們發來的最新報道。

采取何種形式,放在什么位置,以便最大程度地滿足人們使用視聽媒介監視世界上剛剛出現的各類新事物的需求,是對電視新聞編輯和主持人的考驗。 1986年1月29日中央臺首次播放了有關“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幾條新聞。幾條新聞都集中在新聞聯播的開頭段落,包括失事經過現場實況、東西方幾個大國首腦反應、七名遇難宇航員介紹等。中央臺的編輯們在處理這一突發事件時,對七名遇難人員中非專業宇航員、唯一女性——一名美國女教師,作了生平介紹,并播放了她生前生活及訓練的資料。如此處理,易于傳導和激發悲哀感情,引起觀眾情感共鳴,從而增強了電視新聞報道的影響力。

3 合理安排新聞提要和新聞回報

新聞提要是整檔新聞的精髓,體現將要播出的新聞框架閃光點。有人把新聞提要解釋為“用簡明的語言把本次節目中最重要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的內容概括出來,并在節目的開頭播出的文字形式。”可見新聞提要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的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一般將新聞提要放在節目開頭,采用新聞畫面或字幕等物技,配上音樂,播音員以簡單、精練的語言提要內容播報出來,讓受眾對即將播出的新聞先有個大概了解,以此來確定他收視這次節目的重點。

新聞回報是對開頭新聞提要的復述。在一檔新聞節目結束之前,由播音員用口播的方式或以字幕的方式再播報一次全部或部分重要新聞的題目,以加深觀眾對節目的印象與記憶。由于回報帶有概略重播的性質,對于中途收看節目的觀眾,也是一種信息補償。

觀眾在收看電視新聞節目過程中,往往不會聚精會神地收看新聞欄目的每一條新聞信息,甚至會出現中途換頻道從而錯漏感興趣新聞信息的可能。新聞節目的內容提要,就是選擇當日新聞欄目中三四條重要的、最具強剌激力的,最能吸引觀眾收視欲望的新聞作簡明扼要的介紹。

例如,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新聞節目主持人或播音員通常在節目提要中,通常是以國內外重大事件,或國內群眾觀注事件,或具有較強剌激力新聞作提要。而提要新聞編排在新聞節目的不同位置,觀眾在心理上已接受過提要新聞節目。如此,便可以達到整個電視新聞節目收視率的目的。

4 要控制新聞內在節奏

處理好信息與新聞條數的關系。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廣大電視觀眾希望在有限的新聞節目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新聞信息。但實踐證明,單位時間內給人以過多的信息量,往往會使人加速疲倦感。因此有些從事電視新聞工作的專家提出,一檔15分鐘的新聞節目,無論如何不應該超出過15條。

但遇到重要新聞時,可安排整檔新聞時間的三分之一左右。時間安排太少,不便突出應用有的位置,時間太長,則會影響到新聞條數的安排。注意莊諧結合,合理穿插新聞片頭。電視臺的新聞時間都是很寶貴的。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給觀眾更多的新聞信息,一般的電視臺都舍不得在整檔新聞中穿插并無新聞信息的新聞片頭。但我們看到上海東方衛視就舍得在新聞中間穿插新聞片頭!從表面上看這會“浪費”了寶貴的新聞時間;實際上它以片刻的放松,換來了觀眾集中的注意力,換回了更好的視聽效果。

播音員巧出鏡主持。如何實現重要新聞到一般新聞,或某一組合報道到另一組合報道的順利過渡?利用播音員的出鏡主持,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播音員巧出鏡主持,起到了文章段落之間的“承前啟后”的作用。

5 結束語

現在,各級電視臺都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電視臺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更多地體現于電視新聞水平的競爭。如果我們大膽地打破一些去形成的電視新聞老框框,走出一條窄小的小路,開拓思維,增強新聞節目新的編排意識,在不斷創新的征程中走向電視新聞的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

篇(10)

2012 年10月11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專業目錄(2012 年)》,正式將 “廣播電視新聞學”調整為 “廣播電視學”,這一調整,顯示出當前對廣播電視學科的認識突破了新聞學的傳統框架,逐漸與廣播電視業界的發展相契合。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電視媒體以及新興的網絡媒體在音視頻節目生產、傳播上都發生著急速的變革,作為廣電專業人才培養重要一環的的實驗教學,如何回應現實的需求與挑戰,值得深入思考。

一、廣電行業的發展趨勢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并不是傳統廣電滅亡的唱衰格調,而將是互聯網+廣電的新生。未來,依托互聯網技術和思維的革新及助推。廣電行業將會出現以下幾點趨勢。

趨勢一:電視業的互聯網化。隨著固網帶寬的不斷提升和普及,還有4G乃至5G網絡的發展,互聯網將成為電視最主要的傳收渠道。傳統的電視收看渠道,比如有線電視、衛星電視、地面電視等將會出現邊緣化現象。

趨勢二:電視的社交化。傳統電視單向傳播的時代即將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社交網絡和視頻的結合,用戶邊看邊評、邊看邊轉、看后在社交圈討論的情景將成為常態。

趨勢三:電視業的開放化。傳統廣電的生產傳播屬于資源集中型,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電視臺、人人廣播臺的景象已經出現,UGC和PGC已經成為互聯網音視頻的重要產出方。開放云計算平臺下的移動視頻將是未來視頻業務的重中之重。

二、面向未來的廣電人才標準

傳媒市場的變化帶來了人才需求的變化,未來,廣電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力度。

(一)樹立“大傳播”意識

從宏觀層面上來說,“大傳播”意識要求從事廣播電視專業的人才站在傳媒發展全局的高度,準確把握市場信息,在傳媒產品開發、傳播手段使用、傳播渠道利用等方面,善于創新思維,實現傳播效果和效益的最大化。

(二)具有扎實的專業水平和能力

新媒體時代,傳媒市場對廣播電視節目產品需求加大,營銷渠道和平臺多樣,媒介產品之間的競爭加大,只有具備優秀視聽節目生產能力的機構或個人才有機會勝出。因此,扎實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將成為廣電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三)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廣播電視人才參與傳媒市場競爭的致勝法寶。在業務界限被打破后,各媒體之前獨享的平臺和技術優勢都不復存在,誰能創作出新穎獨特的節目內容,創造全新的傳播方式、運營模式將更能贏得受眾獲得市場。

(四)具備一定的市場運營能力

融媒時代各媒體平臺均具有較強的實時交互性,受眾的主體性增強,產品生產、業務開發和傳播模式選擇主要圍繞受眾來進行判斷和決策。因此,廣播電視人才參與融媒時代的市場競爭,創作創新廣播電視產品及業務,必須具備一定的市場運營能力,即充分了解受眾和市場,能夠對市場進行分析研判,能夠對媒體戰略進行策劃和決策。

(五)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

根據目前成功企業的運營管理模式,團隊或項目組的方式是高效的。有一個優秀的團隊,是保證項目實施并取得預想成果的保證。因此,在競爭日趨激烈的視聽內容生研發、生產、推廣等環節中,需要一支支高效運轉的團隊。

三、新媒體環境下廣電專業實驗教學的創新

實驗教學在廣電專業人才培養中起到了知識和實踐相互轉化,相互提升的重要作用。實驗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廣電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廣電專業技術類實驗課程主要涉及新聞攝影、廣播電視節目制作、電視攝像、廣播電視編輯、專題片與紀錄片創作等課程。

教學內容的優化,實驗教學的開展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不僅要完成知識信息的傳授,更要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

其次,要優化教學內容。依據“三步走”的實驗教學計劃,分基礎實驗、進階實驗和綜合實驗三個環節推進實驗教學。

第一步,開展基礎性實驗,主要有攝影、攝像、廣電節目制作三門課程,培養和規范學生對于本專業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穩扎穩打,夯實基礎。

第二步,開展專業技能的進階實驗。這一階段,主要開展攝影、攝像、調色等高級實驗課程的教學和實踐。當然,這部分的課程,需要有更專業、更齊全的影視設備的支撐。前期拍攝設備需要有專業攝影機、移動硬盤錄音機、指向性麥克風、錄音挑桿、滑軌、搖臂、斯坦尼康穩定器/三軸手持穩定器、聚光燈、柔光燈、旗板等,后期剪輯和調色設備需要有高配置的影視工作站,能運行達芬奇、AE、PR等專業軟件。

第三步,開展綜合型實驗,主要有廣播電視節目編輯、電視專題與紀錄片創作等課程。該階段要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一階段,是以“前兩步”基礎性實驗和進階實驗為依托,進一步升華,鼓勵培養學生進行研究型和創新型實驗。

在實驗教學的設計上,要堅持“兩個面向”,一是面向行業需求,二是面向影視類賽事。通過教學內容、形式等環節的相互配合,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提高綜合的專業素質。這一步對于學生能否在日后取得更高、更遠的發展尤為重要,是學生進入專業實習和工作崗位前,積累影視創作經驗,積累優秀作品,贏得成績榮譽的關鍵期。

在目前的課程教學中,以重慶工商大學文新學院廣電專業為例,我們已經開展了初具成效的實踐,廣播電視節目編輯課程,教師圍繞公益廣告這一方向,引入項目制實驗教學方式,學生根據中央電視臺以及重慶市舉辦的公益廣告大賽要求,在教師指導下,分組策劃完成專業標準要求的公益廣告影視作品并參賽。實現了項目制、實戰式的教學與實踐,目前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獲得了多項國家級、省市級獎勵。

最后,面向未來的廣電傳媒發展,網絡化、移動化、社交化三大特征突顯,從近一兩年以《羅輯思維》、《一千零一夜》、《偶的歌神啊》、《奇葩說》、《一條》等眾多優秀網絡視頻節目涌現可以看出,網絡視頻PGC已經成為風口,網絡大電影、網絡劇正成為影視傳媒機構加緊布局的陣地。高校廣電專業人才培養,應敏銳捕捉這一關鍵信息,找準方向,在實驗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開展網絡視頻節目的生產研發,將教學與實戰緊密集合,不斷碰撞火花,不斷創作佳品,必將能為優秀廣電人才的培養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蔡月亮,陳長松.地方高校廣播電視學專業傳播學教學中的項目制方法探析.新聞知識[J].2013,12.

上一篇: 家訪體會 下一篇: 個性主人寄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ay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 最新亚洲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偷伦 | 欧美日韩免费专区在线 |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