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3 18:49: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一年級個人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大學生的來源也呈現出多元化。學生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不盡相同,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對環境的適應程度以及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大學生教育體系應朝著長期化、制度化、科學化、人性化等方向發展。一年級大學生可塑性最強,因此一年級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尤為重要,其內涵,內容,形式均應進一步豐富和多樣化。
1、大學一年級新生同學特點
1.1 想象與現實的落差引起的失落感
在許多新生看來,大學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知識殿堂,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上大學之前,他們或多或少地從電視、電影及文學作品中看到一些有關大學生活的描述,留下的往往是絢麗多彩的印象:沒有升學的壓力,也沒有沒完沒了的考試和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作業,更沒有老師和家長的“嘮叨”。在他們眼里,大學生活是輕松愉快、自由自在的。當新生發現現實與自己想象間的差距時,容易產生某種失落感,帶來思想情緒的波動。
1.2“優越”和“自卑”的情感交織
新生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以后,往日的緊張、擔憂頓時消失,一種優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經過一段大學生活,緊張的學習和激烈的競爭又使其發現四周“高手如林,群英薈萃”,有的又很快產生自卑感和挫折感。意志不堅者則可能放棄努力,隨波逐流。
1.3 成才目標的抽象性引起的無所適從
剛入校的大學新生普遍思想活躍、關心社會,有立大志、成大才的愿望,有報效祖國、獻身現代化建設的雄心壯志,有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但是他們的成才目標一般都不明確、不具體。換句話說,就是只有成才的設想,沒有成才的“藍圖”,主觀上極想有所作為,客觀上卻不知從何做起。
1.4 不適應新環境而產生的畏難情緒
從中學到大學,學習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多方面的變化,大學新生對新的學習環境既感到新鮮、好奇,又有許多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在不同學生身上表現有所不同,有的表現強,有的表現弱。絕大部分學生能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較快地克服自身的不適應;但也有少數思想幼稚、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會長時間被種種不適應困擾,陷入憂郁和焦慮之中,無法集中精力搞好學習。
2、樹立大學一年級良好學風的建議
大學生學習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是有一定普遍性的,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復雜的。我們應努力創造一個有利于大學生學習的環境。
2.1端正學生學習態度
偉大的力量來自偉大的目標。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是培養和樹立良好的學習品質的根本,是推動學習的有效力量。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建設祖國、強盛祖國的重任,應該樹立起“為中華之富強而學習”的目標和理想。要利用大學一年級新生剛入學,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新鮮感,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信心,有積極向上的要求這一最佳教育時機,積極地從正面引導,采取多種措施進行教育。如,請本校優秀畢業生或對社會有貢獻的各行各業的先進人物做報告,開座談會等。盡量多地組織大學生走出校門,通過參觀、社會實踐、調查等讓大學生觸摸時代的脈搏,認識到自己肩上的重任,自覺的把個人的命運同國家、人民大眾的命運聯系起來,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增強習力。
2.2掌握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一年級學生,處于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階段,而他們又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習理論與學習方法等方面的指導,全憑自己的經驗摸索著學習,急需從舊的學習方法向新的學習方法過渡。要及時向他們介紹本專業課程的內容及特點,介紹大學教師的授課特點,介紹大學的學習方法、學習經驗,在“如何學習”方面提供切實服務,使他們在這一階段少走彎路,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好的學習方法有許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各自的學習方法也不同。但應掌握幾個主要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學習就像蓋房子,要從基礎學起。預習是基礎,聽課是關鍵,復習是歸納和總結,作業是掌握和應用;理解運用原則。學習知識要重視理解,不能死記硬背,生搬硬套,要領會實質,靈活運用;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課后還要進行整理;要提高自學能力。大學生校內的自學主要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學,自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要有一個過程的,自學貴在堅持,并要講求方法。
2.3 加強班風舍風建設
良好的班風和舍風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不可能完全自發地產生,需要做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一年級班級建設的任務尤其繁重。但班風學風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發揮巨大的作用。正如原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后,集體自身就成了很大的教育力量”。應抓住新生入學后的有利教育時機,采取多種措施,使學生盡快在心理上、生活上、人際關系上、業余活動上,尤其是在學習上適應大學的環境。努力做好大學新生從中學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在學習上進行嚴謹、求實、開拓、創新的教育,在生活上進行吃苦耐勞、艱苦奮斗、團結奉獻的教育。積極組織第二和第三課堂活動,將學生不知如何度過的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開展各類有益的活動。注重對學生學習心理的調適。加強學習紀律,對于一年級出現的上課遲到、早退、曠課、考試作弊等不良現象,要抓住苗頭及時處理,逐步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
總之,大學一年級是大學生學習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年,在各方面尤其是學習方面的適應則直接影響著大學學習生活的質量,對一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大學一年級學生應充分認識到這種適應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將適應過程減少到最短時間,走好大學的第一步。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3)02-0100-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1.024
1. 理論框架
回顧過去幾十年的英語教學發展,我們不難發現教學目標從“語言能力”擴展到“交際能力”(Hymes, 1972),又擴展到“跨文化交際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模式也層出不窮。我國學者高一虹(2002)總結了三種比較流行的模式:構成三分模式、行為中心模式和知識中心模式。構成三分模式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層面。認知層面包括目的文化知識, 以及對自身價值觀念的意識;情感層面包括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靈活性、共情能力、懸置判斷的能力;行為層面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關系的能力、在跨文化情境中完成任務的能力。行為中心模式以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實踐為關注中心,側重交際行為或外部結果,亦可稱為“有效性”或“功效”。“功效”一般包括跨文化情境中的個人適應、人際互動、任務完成情況。知識中心模式也是以培養實踐能力為關注中心的,在學校情境中較受歡迎,目前在我國的外語教育中占主導地位。對許多教師、學者來說,跨文化交際能力主要是指如何在目的文化情境中適宜地使用目的語的知識。在此基礎上,高一虹針對我國英語教學的特點,又創造性地提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跨越”與“超越”兩個層面。“跨越”是指目的文化知識和交際技能的獲得以及立場情感、行為模式從本民族文化轉移到目的文化;“超越”是指能夠以開放、靈活、有效的方式進行跨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際中“生產性”地(productively)構建自我認同(self-identity)。參考國內外眾多學者的理論和本次調查的具體情況,作者在這里將跨文化交際能力大致劃分為為基礎層次和深層次兩個層次,基礎層次是對跨文化交際基本知識和技巧的掌握與運用(上文提到的認知層面、個人適應階段和“跨越”層面);深層次則將跨文化態度、情感、知識、交際策略和交際表現等都納入跨文化交際能力。
2. 調查背景與目的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1月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和教育部辦公廳2007年7月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均提出“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我校2007年制定的新的職業英語教學大綱也明確提出“積累必要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和培養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那么,目前高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處于什么樣的狀況?存在哪些問題?不同年級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水平是否存在顯著差異?考慮到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研究將聚焦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層次。
3. 調查方法
3.1 問卷的編制
問卷(出題時參考了王振亞和鐘華的部分題目)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共10題)是有關語言行為的試題,涉及打招呼、稱呼語、邀請、告別、關切、拒絕、提議、感謝、送禮、收禮等十多種日常交往中常用的言語行為。采用的是“得體”與“非得體”的判斷題,例如:
(1)李明到美國朋友家里做客,當被問及“Would you like some tea?”,他回答說“Please don’t go to any trouble(請別麻煩)”。
(2)小紅應邀到美國朋友Michelle家做客,臨別時說:“It’s too late. I’d better be going now. You must be very tired. Good night.”
第二部分(共10題)是有關非語言行為的試題,以人體語、時間語、空間語為主,也涉及一些社會習俗、社會規范、社會關系等方面的問題。采用的題型是是非判斷題,例如:
(1)接受英國朋友的禮物時,應當當面打開禮物。
(2)當你在示意英美人士向你靠近時,手掌向下,五指向內彎曲不停地擺動。
3.2 受試的選擇
本調查首先在一年級新生中隨機抽取了兩個自然班,再選取了二年級全校任選課的一個班級(學生來自各個院系)。共三個樣本:一年級1班(29人)、一年級2班(30人)和二年級選修班(73人)。發放問卷132份,回收有效問卷122份。
4. 調查結果分析
4.1 總體得分情況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5-0086-02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院人文系在2008級新生入學后不久,就設計了一份《新生大學三年規劃調查問卷》,面向所有的新生做了一次調查。問卷涉及學生未來三年學習、生活、就業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努力想讓每位學生對自己的大學三年做到“心中有規劃,行動有計劃”,在畢業之時成為一個讓自己滿意的人。
在2008級學生第一學年即將結束之時,又設計出一份《一年級學生學習規劃自我滿意度調查》問卷,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自我反省,總結自己一年來的成績和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引發學院各級學生工作者的思考,為學生個人的發展及學院學生工作的進一步順利開展做好理論上的指導。
本次調查面向人文系一年級學生共發放300張問卷,收回300張問卷,其中有效問卷289份,有效率為96.3%。為了提高問卷的信度,抽取了30名學生在7天后進行了反復測試,測試信度達到98.2%,信度和效度均能滿足本研究的需要。
一年級學生學業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
專業認同感高,但就業知識匱乏 本次調查結果充分顯示:當代大學生是相對比較理性的群體,71.6%的學生非常滿意自己現在就讀的專業;93.2%的學生表示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比較了解或有點了解。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在某個專業領域從事學習,最終得到一份職業,是上大學和在大學里學習的主要原因。絕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熱情比較高,78.9%的學生對自己有較好的定位和分析。國內相關研究表明:學生上大學最重要的理由或目的,在于大學畢業后能有較好的工作或職業,亦即期盼在大學期間能接受與工作職業有關的專門教育。但是學生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于學校,希望學校多為學生提供招聘、就業信息,希望學校多開設傳授就業相關知識的講座,希望學校多聯系企業給學生提供見習、實習的崗位,但是自己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強。較高的專業認同感與較少的就業知識之間的矛盾,使得一年級的學生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學習熱情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社團參與度高,但能力提升得慢 在本次調查中,對自己當前現狀持“滿意”態度的學生只占3.5%,有49.0%的學生對自己的現狀持“基本滿意”態度,值得注意的是有47.5%的學生明確表示對自己的現狀持“不滿意”態度。
學生入校就對大學、對自己有很高的期待,他們想在大學里習得社交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及一定的領導能力;他們希望大學能夠多傳授給他們一些技能,多給他們提供實踐的機會。可是入學近一年后,學生發現自己很多期待都落空了。雖然調查結果顯示60.7%的學生在大學里獲得了加入學校社團和學生會的機會,但是在被問及“你認為你在哪些方面的能力較一年前有了提高”的問題時,在學生期待提高的多種能力中,只有“獨立生活能力”這一項為83.4%的學生所選擇,其他方面的能力依然沒有比較明顯的提高。
一年級學生學業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
缺乏系統的職業規劃,奮斗目標不明確 學生在被問及“你所學專業與你今后將要從事的工作相符嗎”的問題時,49.1%的學生回答“看情況”;大學時間比較富余,為了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調查顯示76.6%的學生已經做過、正在做或有打算做兼職,但是在被問到“打算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時,只有41.3%的學生選擇從事與未來就業方向相似或接近的工作。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因家庭富裕并有著廣泛的人脈關系而產生的優越感,他們普遍表示:只要能順利畢業,將來不愁找不到好工作。筆者認為,這些現象在某一個層面反映出缺乏系統的職業規劃使得很多一年級學生步入高校后奮斗目標開始變得模糊,他們因順利進入高校而自滿起來,認為從此不再需要努力學習了,失去了長遠而清晰的奮斗目標。這種心態反映出很多新生并沒有形成從一年級開始就為其職業進行規劃的思維模式。另外,也有一些學生雖然對未來有所打算,比如進一步提升學歷、出國、擇業等,但認識也僅停留在表面上,并沒有將目標進一步細分到各個階段。學生中的大部分人依然認為只要三年級時付出努力,積極地投遞簡歷、參加面試,就能找到工作。當畢業迫在眉睫之際,才會切身感受到就業的壓力,才會為就業付出努力。殊不知,畢業時的風采展示是大學三年積累能量的集中釋放,并不是僅僅依靠大學某一階段的努力就能實現的。
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過度依賴家庭人脈 學生在考證和選擇第二專業的時候,普遍存在趕熱潮、追時尚、盲目選擇的現象。在本次調查中,當學生被問及“你了解你的就業方向需要哪些能力(證書)嗎?”79.4%的學生選擇有所了解,并在努力獲得。看似比較可喜,其實并不盡然,進一步的調查顯示,一年級學生存在跟風的現象,他們取得的證書大多雷同、含金量較低,很少有學生切實地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需要參加學習、考證。
不可否認,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程度是很多學生畢業前無法想象的。因為他們在畢業前能主動去招聘會現場的人很少,本次調查顯示,一年級學生到現在只有8.5%的學生參加過招聘會。因此,當壓力擺在面前的時候,有些學生會絞盡腦汁開發家里的人脈關系,于是,便產生了“關系就業”。在這里,姑且不討論“關系就業”會如何影響公平原則的體現,我們更為關注的是這種就業理念會如何影響學生擇業的心理和價值觀。假如新生從一開始就十分看重家里的人脈關系,甚至對這種關系產生很強的依賴性,就會使他們失去奮斗的動力,最終忽略自己內在能力的培養。學生會錯誤地認為“找關系是求職的敲門磚”,會跟風地與別人攀比關系的“廣度”與“硬度”,而不去關注自己在競爭時到底具備了哪些求職能力,曾獲得過哪些證書,掌握了哪些專業技能,積累了哪些實踐經驗等等。
增強學生學業規劃意識
提高學生自我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一年級學生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主要源于其學業、職業規劃意識的缺乏,應該引起學校各級學生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我們應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盡早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促進大學學業的高效完成 很多高校雖都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但筆者認為,開設的這些課程所關注的往往是畢業生求職簡歷的書寫、面試技巧的傳授及就業信息的公布,而對新生職業規劃意識的培養顯得相對薄弱。盡早開設系統的職業規劃課程,可以讓每位學生在每個學期、每個年級訂立不同的學習和生活目標;可以在任意階段對學生開展自查和檢查工作;可以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可以幫助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業余時間,促進其高效完成自己大學階段的學習,最終獲得滿意的工作。
以社團為依托,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積極幫助學生提高多種能力 學生社團是學生的小社會,在學生還沒有能力真正涉足社會時,在學生社團的平等環境中,可以相互交流和學習。調查表明,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對提高交往能力有明顯幫助。而且在新生入學時,學生對各類社團也充滿向往,這就需要學生管理工作者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社團,促使大學生交往群體呈現多元化發展的傾向。學生在不同的交往群體中,以不同的身份參與,并接受教育和自我管理,形成學生既是被教育管理者,又是教育管理者的互動循環交往模式,這對他們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容忽視的巨大作用。
組織社會實踐活動,鍛煉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個滿腹經綸卻沒有實際經驗的人,只能逐漸被社會淘汰,新時代的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大學生了解國情、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同時會產生一種緊迫感和危機感,使他們能夠潛心思考自身的發展問題,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轉化和拓展,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增強大學生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有利于發展大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創新意識。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要與各種各樣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這些人中既有活動伙伴,又有社會群眾和指導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學會如何與同學分工合作,與教師、群眾配合學習,如何恰當地處理人際關系,融洽地與他人相處,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社會實踐正是培養、檢驗、提升大學生這些修養、品性的重要場所。
總之,做正確的事情遠比把事情做正確更為重要,更為艱巨。所以,及早幫助一年級學生正確評價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正確確立職業定位和目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很多學生都在試圖尋找成功的捷徑,殊不知,在發展的道路上少走彎路,把走彎路的時間用來走更遠的路,這才是通向成功該走的路。特別是對一年級學生而言,及時糾正其模糊認識,引導他們注重培養競爭意識、謀生本領及自主辦事能力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廣東培正學院《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課題組.民辦高校大一學生人際交往狀況調查及對策分析[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6,(3):96-100.
[2]葛敏,陳春玲,崔梅.通識教育背景下“大一”學生現狀與輔導員工作對策[J].教育學術月刊,2009,(3):37-38.
[3]王虹.職業生涯教育重在早培養規劃意識[J].時代教育,2009,(1):6-8.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1 科學規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確保年級教育與管理的主導作用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貫穿整個大學四年的教育與管理之中,主要任務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以在校對專業知識領域縱深的過程,深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導,科學規劃年級各項工作內容,實現由低年級向高年級的成長,內容前后銜接逐級遞進,效果不斷強化,使大學生在校期間都能夠接受一輪內容完整、學生接受、目標明確、具有實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2 不同年級的教育與管理工作措施
2.1 大一年級特點下從愛心入手,重在全面與引導
(1)大一的特點:告別父母和家鄉,來自四面八方,天南海北的學子們相聚一起,“陌生”最具代表大一年級的主要特征。
(2)大一的總體計劃:大一年級最重要的是搭建同學們相互交流的平臺,以課外活動為媒介,感受快樂,了解彼此,引導他們適應大學生活,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
(3)大一的具體工作:當輔導員老師作為他們初識大學的第一位老師,應以一顆博愛之心去關懷他們,以一個正確的思想去引導他們,在校四年是否學業有成,是否樹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走入社會,是與一個是否有責任心的輔導員老師是分不開的。可以說,大一年級的學生管理工作是要面面俱到,“大事小情”都要親力親為,所以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而防微杜漸。
根據年級的現實情況,努力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堅持思想教育和常態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合理的運用軍訓期間,講原則,講團結,講紀律,弘揚和宣傳愛國主義教育等工作方法為今后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大一新生的工作中結合大一到大四的每個階段特點,為學生制定在校四年的個人發展規劃和目標,在年級建設中加強培養集體精神,處理好人際關系,通過專業知識講座,讓他們對所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提供給他們發揮才藝的平臺與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文化和體育等活動,注重綜合素質培養,讓他們盡快適應大學校園環境;對困難學生投入更多的關心與關注,解決在生活經濟上的困難,通過愛心資助,“減,補,貸”工作落到實處,提供勤工儉學崗位等政策使他們能順利完成學業。
2.2 大二年級特點下以學風切入,重在具體與細致
(1)大二的特點:經過一年多的大學生活的歷練,以及對社會的觸及,“熟悉”成為大二年級的主要特征。
(2)大二的總體計劃:已經熟悉了大學的生活,“糾結”在各項活動是否有豐富學習的重要意義還是學業至上一切無用,總而言之,學風建設是這一年的工作重心。
(3)大二的具體工作:在大二這個年級,學生們對專業知識領域有了進一步的探究,積累并總結些社會和學校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經驗,表面看似對大學的熟悉,背后帶來了盲從,生活受到挫折就可能喪失人生理想、改變人生態度,大學里的美好時光就會虛度。大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重心也應由全面性向具體性轉變,這一過程更要細致入微,這一年對于學生們具有轉折性的意義,同時也是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平穩過度和鞏固基礎的一年,關鍵的一年。
以學風建設和綜合素質培養為主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工作,以學風建設為切入點,具體的要堅持抓苗頭、抓傾向、抓規律、抓骨干、抓后進,把這種做法作為基本工作方法貫徹年級建設的始終,勤奮刻苦努力鉆研,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為一專多能的綜合素質奠定基礎;有計劃、有目的地調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同管理,指導和服務為基本內容并存,具有學年自身特色的工作格局,制定科學成長、成功與成才的人生規劃;對學生干部的工作指導更要細致,為下一屆學團干部培養合格后備人才,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干部明確在團委、學生會和社團聯合會中的位置與作用,工作積極性在這一年也是過于高漲,學團工作會有新的起色和新的成績。
2.3 大三年級特點下用真情教化,重在實質與指導
(1)大三的特點:對于大三學生的評價不盡一致,優劣事態均凸顯出來,“定位”是體現大三年級的主要特征。
(2)大三的總體計劃:把握住學生思想的本質特征,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切合實際正確的評價,指導他們對人和事要有深層次的理性認識,用真心真情與他們溝通。
(3)大三的具體工作:伴隨年級的上升,應摸索這一年級學生新規律、洞察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個別學生的心理與處世態度有了明顯的變化,自以為是的會認為是當代青年中具有較高的思想和文化水平的群體,目空一切。因此,要掌握學生們的思想脈搏,分析學生們的心理狀態,讓學生正確處理專業愛好與意向選擇的關系等,解決實質性的問題,途徑與辦法關鍵就在用真情的教導與感化他們,尋求人生價值,給予準確的定位。
大三的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要著重樹立正確的善惡觀、公私觀、生死觀、戀愛觀等方面的教育,通過建立健全制度加強群體的規范管理,促進情感溝通,強化團隊意識,增強凝聚力,采取權威的、民主的、信服的等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避免群體沖突的發生。在這一年級也是較易出現違紀行為的,預防違紀行為必須重視思想教育,加大管理力度,對違紀處理要體現準確性和及時性,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目的;加強對團委、學生會和社團聯合會學生干部的領導,給予工作上有力的支持與指導,充分利用他們的才智,在工作中大膽創新,發揮群體力量和團隊精神,把上下級學生組成一個合力,使之產生一種更新更強的力量,開展學團工作新局面。
2.4 大四年級特點下發揮奉獻精神,重在穩定與幫助
(1)大四的特點:對于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大四年級,大學四年本科學習的最后一年, “價值”是在這個年級里所有學生的共同心愿和特征。
(2)大四的總體計劃:大四年級的輔導員老師和學生干部應發揮奉獻精神,幫助學生們制定發展方向和畢業去向的職業規劃,培養教育畢業生開展情系母校的感恩活動等。
(3)大四的具體工作:這一年的學生管理工作體現一個安全穩定的宗旨,重在收尾,以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幫助學生們順利完成學業,輔導員老師應履行奉獻精神,處理大四學生畢業前的各方面困難,化解各類矛盾問題,體諒這個階段有浮躁情緒,使學生們心存對母校和老師們的感恩之情,順利圓滿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對于學生們共同關注的兩件事是考研與就業,這時就要給予學生們充分的信心與全力的支持,鼓勵學生們要適應未來競爭環境,提練好考研與就業的能力。
當今社會就業形勢是競爭型社會形成的競爭型就業,大學生要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就不能閉門讀書,在大四年級組織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抓好抓實,避免形式主義,從中真正受益,找到自身價值,是深入了解社會的起步階段,也是走向社會非常重要的一步;同時在“畢業季”里營造大學生感恩氛圍,對畢業生們的人文關懷,舉辦愛心留母校系列活動,這是充分檢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的一條重要渠道;要利用各種形式與渠道廣泛網羅,提供就業信息。在就業方面要講原則和方法,發揮自身有利優勢與特長準確定位,把握機遇等方法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培養學生自薦能力,求職面試的方法和技巧等,讓學生參加就業指導課,學會成功“推銷”自己,實現人生價值。
3 不容忽視的工作,助力年級教育與管理
3.1 積極倡導輿論、樹立良好年級風氣
[基金項目] 本文系江蘇大學第12批學生科研課題立項項目“江蘇大學學生網上評教有效性實證研究”(項目編號:12C129);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3年立項項目省級重點項目“高校‘80后’與‘90后’大學生課堂教學評教比較研究”(項目編號:201310299041Z)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10-068-1
一、課題研究背景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部分高校開始引入學生網上評教制度。隨著近年網絡技術的發展,我國已有超過90%的高校采用這一評教制度,這一制度也日益完善。然而隨著網上評教缺陷的顯露,其現實有效性也令人堪憂。為了分析高校大學生網上評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可行性建議,最終實現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和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我們就行了實證調研分析,以江蘇大學的部分學生為例進行了實證研究,課題組采用隨機方式抽取了江蘇大學的1200名大一新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研結果反饋
課題組經過調研發現,受訪對象中約60%的學生表示網上評教時會給大部分老師好的評價,對于教學評價的實際作用并不是很清楚,更多的是認為只要完成學院布置的任務即可,認為教師反正已經完成教學工作了,和自己沒有太大的關系;35%的學生表示會根據老師的實際情況如實評價,認為應該通過提意見等方式希望教師能夠改變教學方式方法或者是教學風格;另外,還有5%的學生表示會隨意評價,應付了事。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評教的不同觀點的真實原因,我們抽取一些參加問卷調查的新生進行了回訪,總結第一種現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類可概括為自己在高中時代就一直聽從老師的引導,有60%的人并不覺得老師會有不足,而是習慣性的對教師進行好評;第二種是老師辛苦授課不容易,老師即便有時候批評我們但這也是為我們好,持這種觀點的學生約占20%;第三種是確實覺得大多數老師授課都很滿意,這類學生約占15%左右,最后一種是對評教系統不了解怕得罪老師,這部分學生約占5%;而第二組如實評價的原因則表現得相對單一,幾乎做出該選擇的90%的學生都表示如實評價能達到幫助于教師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更好地促進教師發展的效果,最后5%的學生認為自己只要像高中一樣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就行,網上評教與自己關系不大。
三、學生評教的深層次因素分析
針對調查出現的問題,我們結合相關資料從倫理、心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該結果反映出影響一年級學生評教的深層次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部分學生延續高中思維。一年級學生剛剛邁入大學的校門,其思維特點基本和高中時代相差不大,“凡事老師說的都是對的,凡是老師布置的都該完成”成了很多成績優秀學生的心理寫照。其二,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老師辛苦備課不容易,不管教得如何不能讓其太難堪”。其三,自身素質的缺乏。隨著近幾年全國高校的擴招,高校生源質量相對之前開始有所下降,一些學生在學習能力、洞察力等發面都有所欠缺。其四,對教師人格的懷疑。少部分學生還存在怕得罪老師而不給老師低分的現象。
四、高校一年級學生評教制度的完善思路
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評教能力對于激發學生參與評教積極性、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和塑造學生主體人格等方面有著重大的意義。課題組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其一,加強評教工作的教育宣傳力度。學校可以利用動員會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向其闡明評教的意義,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及正確的評教觀;組織學生學習評價標準,提高其評教能力,保障他們順利完成評教。其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高校應當注意學生人格素質的培養。一個認真負責、正直嚴謹的人才能更好地擯棄個人偏見,實事求是地對老師做出公正的評價。其三,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當學生對老師產生不信任,害怕老師因為自己不好的評價而對自己產生偏見時,一定程度上老師也應該反省自己的“感召力”,不但傳授給學生們科學文化知識,更應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促進學生的成長。其四,高校可以建立平臺加強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讓老師和學生不僅僅在課上接觸,在生活中也能互相交流,只有師生之間更加了解,才能幫助學生準確地進行教學評價,提高評價的質量。總之,高校一年級學生的思維還不能很好地轉變,提高高校一年級學生的評價能力還需要高校師生們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胡媛.高校“學生評教”中的主體角色定位研究――對湖北省三所高校的調查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2.
[2]付麗云.高校學生網上評教的問題與策略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02):48-51.
一、課題調研結果綜述
高校學生網上評價涉及各個年級的學生。為了更全面地了解高校學生的評教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議,課題組以江蘇大學為例,從不同學院抽取1200名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選取對象時,注意選擇區分,每個學院選取50名學生,成績優秀、中等、較差的同學大約各占1/3。總結這一次的調查結果我們發現數據相對一年級學生有了一些變化,如實評價與隨意評價的人數相對一年級都有所增長。調研結果顯示,網上評教時會給大部分老師好的評價的學生只占了20%,而選擇如實評價卻占了69.8%,選擇隨意評價的占了10.2%。給大部分老師好評的學生出發點與一年級學生相差無異,大都是因為“人情”、“面子”等因素;而選擇如實評價的學生也大都出于對評教負責的角度考慮,他們認為根據實際情況評教更理性,也更公平,能幫助教師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同時更好地促進教師的發展。
二、高校二年級學生評教有效性的影響因素
(一)心理因素對二年級學生網上評教的影響
二年級學生相對一年級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比較成熟一些,思維發展都有一定的進步,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評判能力,他們相對一年級學生更能客觀地對事物做出評價,這些都為高校實施學生網上評教制度提供了穩定的心理學基礎。在大學里經歷了一年時間的沉淀,從學弟學妹成為學長學姐,他們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理性,他們需要發表在教學上對自己有切身利益的意見。二年級學生基本完成了中學生到大學生的心理過渡,開始從習慣被管向逐步獨立再向參與管理的角色轉變,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管理意識增強的過程[1]。二年級學生相對一年級學生而言,受他人影響較小,他們更加希望通過自己對教師的評價來完善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深信自己有能力如實、合理地進行評教。
(二)實踐經驗的積累對二年級學生網上評教的影響
經過大學一年級兩個學期評教的經歷,二年級學生大都知道評教的流程和細則,他們參與評教也因此更加順利,相對一年級,二年級學生中出現代評、漏評等現象的人數大大減少,這也為評教數據的準確性和評教工作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課題組在調研中也發現,二年級的部分同學之所以進行隨意評價,主要原因是,這些同學在一年級時曾對相關任課老師提出過積極的建議,有的甚至是一個班級大部分同學集中對某個老師做出大體一致的評價,這樣的結果本該引起學校的注意,但學生們沒有看到老師的任何變化,于是從內心對評價陳生了抵制情緒,認為網上評價只是流于形式,對網上評教喪失了信心。
(三)評教體系的漏洞對二年級學生網上評教的影響
課題組調研還發現,在評教過程中除了上述“形式主義論者”,還有一部分則是因為對評教體系的不滿,比如,部分同學覺得評教語言繁瑣,浪費時間。有同學表示自己本來想好好評價,但因為“選項字數太多”,“一個學期十幾門課,任課老師也太多”、“評價起來沒完沒了”等原因而隨便評價。由于學校要求所有學生都參與網上評教,并且將此與網上選課掛鉤,學生未完成網上評教將不可以進行網上選課等,這些硬性規定使得部分學生把網上評教當作一項“任務”或“負擔”,而不是“權利”。他們為了能盡快查詢成績或者進行下一輪選課而草率地進行評價,甚至有的不看評價指標就直接迅速選擇答案[2]。
三、高校提高網上評教有效性的對策與建議
(一)簡化評教程序,增強評教的實效性
網上評價作為教學管理的環節,要充分尊重教師的勞動付出和學生的評教活動。評教體系的設置要盡可能簡潔明了、更加人性化。在評教實踐中雖然各高校所采用的評教方式不同,但多數評教所設的內容大體一致,主要涉及教風師德、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幾方面的指標,最后經過加權算出教師的得分[3]。這樣的評教過程容易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評教時可以原來繁瑣的專業描述性語言直接簡化為日常生活式語言。此外,還應加大學生自主意見欄的作用,讓學生能說想說的話,提想提的建議,為學生提供發表意見的平臺。
(二)落實信息反饋機制,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評教的意義
對于學生看不到評教效果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健全信息反饋制度。就教師而言,學校除了向其個人下發評教結果外,還可以設立獎勵公示制度,對學生普遍評價高的教師進行公示獎勵,鞭策落后者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就學生而言,教務處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進行抽樣回復,可以采用短信、郵件等形式,讓同學們知道自己的評教是有效的,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
(三)建立自愿評價機制,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參評積極性
強制學生必須進行評教否則不得參加下一輪選課的做法不僅不會讓學生對評教產生認同感,還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促使他們敷衍、厭惡評教。高校二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已經讓他們具備了足夠的獨立思維能力,他們有能力對教師教學做出評價、自然更有權利選擇自己是否參加評價,高校應當賦予學生這方面的權利。只有實現學生自愿評價,才能促使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感受自由反映對教師授課的具體意見和看法,提出的建議也會有現實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胡波.高校學生網上評教系統有效性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
[2]吳莉.高校學生網上評教利弊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1(14)
[3]如何解決高校學生評教制度的評價和改進數學建模[EB/OL].http:///question/4e22d53a869f0107,2009-08-24/2013-08-28
作者簡介:
專業教育是通過相關教育教學活動增進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識與評價,它包括專業的培養目標、理論體系、實踐環節、發展前景以及就業去向等內容。[1]專業教育是大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于學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努力成長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具有引領與導航作用。因此,有必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創新學生專業教育體系。本文結合近年來測繪類專業新生專業教育實踐活動,介紹總結了新生專業教育過程中的創新做法。
一、抓好新生專業教育的幾個關鍵點
大學生的專業教育貫穿學生在校學習的整個過程,它是專業學習的支撐與動力,而對一年級新生開展的專業教育活動則是學生在校期間最重要的教育環節之一。開展好新生專業教育活動應抓好以下幾個關鍵點。
1、注意教育活動的時效性
新生入學后,從熟悉的高中生活到相對陌生的大學校園,因環境的變化,也導致學生出現一系列不適應的問題,其中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不適應尤為突出。因此應合理統籌規劃新生專業教育活動的時間安排,注重教育的時效性,絕大部分工作都應該在大一上學期開展,像告知學生學習過程、學習任務、學習的基本原則和規律等則應在學生開始課程學習之前進行,使學生能夠盡快適應大學學習與生活。
2、注重教育內容的實用性
新生專業教育應注重教育內容實用性,應涵蓋學校教學環境、專業培養目標、學習方法等,內容應具體可見,而不是空泛的說教,尤其是充分利用已畢業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以及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面臨的困難和取得的成果等例證,讓事實說話,用生動活潑的事例和故事打動學生,使得教育更加實用,具有針對性,更具說服力。
3、強化教育過程的實踐性
專業教育還應注重實踐性,讓學生有機會在專業教育過程中親身參與,動手實踐。親身參與的專業教育形式會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學生對專業的認識也會更加充分和豐富。
二、大一新生專業教育活動形式的創新實踐
大一新生專業教育涵蓋了一系列內容豐富的活動,從新生入學一直持續到一年級期末,筆者結合近幾年學院在測繪類專業學生當中開展的專業教育實踐,就如何創新活動形式,談一些具體的做法。
1、充分利用校內外行業平臺,組織學生參觀學習,開拓學生視野
組織新生參觀校園建筑、學院實驗室是專業教育當中的常規做法,除此之外,學院更是把專業教育拓展到了校外:一是充分利用國家測繪局測繪科技博物館這個專業科技平臺,組織新生參觀了解專業發展歷程。通過博物館聲、光、電等專業的教學化、實體化、可觸摸、可操作的展示手段,使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更加直觀形象;二是參觀相關生產單位及數字產品生產中心,了解專業人員工作狀態以及生產的工藝流程,使學生對畢業后從事的工作有初步的印象,加深學生對專業的認知。
2、組織高精尖專業儀器展示,提升學生專業興趣
測繪專業對儀器操作的熟練程度要求較高,學生的專業學習離不開儀器設備的支撐。近幾年專業儀器的發展越來越精密、尖端,從普通水準儀、經緯儀到測量機器人、三維激光掃描儀、激光跟蹤儀、探地雷達、遙測直升飛機等,科技含量非常高。儀器展示期間,學院配備專業教師講解,學生參觀的同時還可以動手操作,這種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教育方式,可以使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更加具體。高精尖的專業儀器設備展示、操作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興趣。
3、開展“名師導航”及“博士論壇”活動,進一步強化專業教育與引導
學院院長為北京市教名師,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專業領域頗有影響,學院安排其為學生開設系列講座;學院邀請國家測繪局副局長為學生做報告,講解測繪學科發展最新前景;學院還安排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為新生開系列論壇。通過名師、專家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引導,影響、感染大一新生,使他們進一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為大學學習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4、“職業生涯教育”與“校友訪談”相結合,幫助學生明確個人目標,制訂個人發展規劃
學院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在大一新生中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系列活動,包括全球職業規劃師講座、優秀校友“點撥”、學長經驗交流會等。同時利用寒暑假,組織“直擊職場”、“校友訪談”等活動,讓學生在接受理論經驗指導的同時,也走出校園了解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就業狀況及職業發展情況,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和人生目標,制定個人發展規劃。這兩項活動進一步強化了專業教育,鞏固了專業認知。
三、新生專業教育活動的效果評價
新生專業教育活動創新開展以來,受到了大一學生的歡迎與肯定,解決了學生在專業學習中面臨的共性問題。
曾經聽說大學就是一個縮小的社會,是適應社會的過度階段。可是我覺得我們不要去適應社會而做一個大學生,大學四年就做一名純純粹粹的學生最好!讀好書,然后充分利用起剩余的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刻意去鍛煉哪一方面的能力,其實為做好每一件事我們都會不自覺的調動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如果能做好每一件事,我們各方面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大學一年級這一年,我沒有太多接觸大學社會化的一面,不過也略有所感,學校中的社團中設有社團職位,學院里有學生干部職位,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為爭取職位而想盡各種辦法,但我覺得職位代表不了什么,做一個普通人照樣能為集體盡一份力。大學里的學生領導就是起一個領導的作用,僅此而已,不代表權威。我作為中南大學健美操協會會長,也只是發揮了一個領導組織的作用,大部分關乎協會利益的事情我都會和所有的會員商量,然后我們一起做出決定。在這個社團里我感受到了家那種溫暖的氛圍,這更讓我堅定了要做一個單純真誠的大學生。
如果非要把大學比成社會,那么我希望大學能是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我們在課堂上也講到了“和”,“和”貫穿了人類歷史的整個發展過程,人類無時無刻不在追求一個大平衡。就像中西方文化一樣,也存在“和”,“和”不是妥協,是。所以我們要盡情的發揮自己的個性,做獨一無二的自己。此外,與自然之和,與他人之和固然重要,不過在我看來與自身之和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想用最質樸的語言來闡述最真實的我的感觸。做自己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我們中的大部分其實還是不怎么了解自己的,所以成長的過程其實是探索自己的過程。
在我的書桌上仍然貼著這樣一個便利貼“靠誰都不行,只能靠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009.11.06”再普通不過的三句話了,不過卻是我的心聲。顯然這是上學期寫的,但即使是在一年級即將結束的這段時間里,我對這句話仍深信不疑。最直接的一個例子就是:進入大學之后,我的舞蹈潛力被挖掘了出來,參加了多次演出。不過演出之前的訓練,大都因為時間倉促所以動作量很大,如果私下里不練,第二天的動作就會完全跟不上,這不能責怪別人沒有一遍又一遍的教你,只能怪自己沒有付出辛苦。同樣的道理可拓展到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說靠自己才是硬道理。
靠自己,但也回過頭來想想自己是生活在一個大環境里,所以要想達到內心的那個大平衡點,就要溫和對人對事。我們不再是那個母親不給買花裙子就大哭大叫或者在地上打滾的傻孩子,也不再是那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無憂無慮的幸福孩子,我們是成年人了。成年人應該是肩負責任,有理智有理想的一群人。當我們踏入這個行列的時候,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依賴,要溫和對人對事。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覺得是世界末日,誰沒有誰也照樣得活;不要隨意發脾氣,因為誰都不欠我們的;不要消極抵抗,只有以積極應對的態度面對生活,生活才會回報我們。
作為學生的我們,依舊要把學習放在首位,夯實專業知識,認真對待每一位老師留的作業,盡量充實自己。時而會看到朋友說大學很空虛很頹廢之類的字眼,但是其實可以不這樣的。只要我們不停止學習,不管學習什么,語言,健康教育,各種技能。有時候會覺得學習的過程很寂寞,但是人就是孤獨的,緩解它帶來的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平靜的接受它。現在的痛苦在以后看起來也許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不要放大痛苦,就像一滴膽汁放在一大桶水里就會變淡很多。
有的人在大學一年級懷念高中的日子,大四的時候懷念大學一年級的時光,工作之后懷念整個大學……就這樣一直生活在遺憾中,所以我們應該活在當下,不在懷念過去或憧憬未來中浪費掉現在的生活!憧憬未來是浪費時間,不過規劃未來是大學生必做的事情。我們要為自己想達到的目標腳踏實地的努力,任何情況下都不亂掉步伐,做到外不驚,內不躁。然而,現在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還沒有做好,我找不到頭緒,不是沒有可做的而是可以做的太多,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適合什么,所以這又回到了原來的問題,我們要想做自己先要了解自己。所以我會定期的寫一寫東西記錄下自己的生活和感觸,這樣當我回顧過往的日子時我就會發現原來我還有那一面的自己。如果可以這樣作比的話,那么變老是人生的必修課,而變成熟是人生的選修課。我選擇了這門選修課,所以我要好好提升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完善自己。
今年的軍訓工作,在學校領導的重視、各部門的通力協助下,堅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同學們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風,在部隊教官的悉心指導下,學到了基本的軍事知識,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軍事技能,加強了紀律性,具有了一定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了國防觀念,通過匯操和內務整理,各科目成績均達到了較好的水平,給學校領導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軍訓期間主要工作如下:
1、嚴格訓練 保證質量
嚴格訓練管理,是提高軍訓學生軍事技能和身體素質的根本途徑,也是實現軍訓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知識,增強國防觀念,加強組織紀律性,激發愛國主義精神”的根本保證。訓練場上是嚴格的,我們要求學生要以一個軍人的身份來要求自己。為了保證軍訓質量,我們首先嚴格要求教官,這次軍訓的教官是把部隊中能力強,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過硬的人員抽調到這次軍訓中來做教官;其次我們要求教官嚴格要求自己,從教官的自身形象,教學等每個環節,從嚴要求,嚴格把關;第三我們嚴格要求學生。由于軍訓強度大,任務重,很多學生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從未如此的受苦受累,為了達到預期的軍訓效果,我們制訂了詳細的軍訓期間作息時間表,并且嚴格執行,這樣保證了軍訓期間學生的休息,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做好下面的訓練。這樣訓練質量就有了保證。
2、抓好內務 人人動手
整理內務是軍訓期間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學院軍訓領導小組制定了詳細的內務整理規定。我們的內務整理在全校的八次評比中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績,尤其是4班的學生,把自己的宿舍整理得井然有序,被子疊得棱角分明,玻璃擦得纖塵不染,物品擺放整齊劃一,實屬不易。每一個人真的動了起來,宿舍的內務整理有每一個人辛勤的汗水。在整理內務的過程中,為了使地板干凈,有的學生鉆到床下面去擦,有的甚至把床板掀開把地板床板擦了個干凈。
3、嚴格管理 服務學生
軍訓期間的管理是非常的嚴格,因此一切工作的開展顯得得心應手。管理的過程中一是注重抓紀律的落實和作風培養。嚴格對軍訓學生實行軍事化的管理,通過抓隊列、抓作風,增強他們的組織紀律觀念,培養了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從而達到訓管結合,培養作風的目的;二是建立了軍訓新生考勤表。每天出操前進行點名,登記出勤情況,沒有特殊情況不得請假,增強了同學們的時間觀念;三是嚴格訓練場的管理。從軍訓的第一天開始,不管是在訓練中還是在休息期間,都嚴格要求,做到準時出操、準時訓練、準時休息、準時收操;四是規范內務秩序。不管是平時還是全校進行內務檢查評比,對內務整理的要求都是非常的嚴格,使同學們的內務正規有序。管理是為了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健全的管理機制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學校學院的工作真正為學生服務。
通過這次軍訓,學生提高了自身的身體素質,心理承受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精神風貌也煥然一新,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明顯增強。與此同時,在軍訓過程中也凸現出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首先,一部分學生的吃苦精神不夠,存在一定的偷懶現象。這些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在進入大學校門之前他們一直在父母的庇護之下,生活上嬌生慣養,進入到大學他們是第一次一個人生活,第一次自立,從未如此的勞累,因此出現了怕苦怕累的現象。
一、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的現狀
從我國高校目前的情況上來看,對于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的主要形式就是大學生就業中心的指導,而其中包含的內容大部分都是招聘信息,以及對就業政策、求職方向的指導。但是,這些指導從作用和目的上來看,只是針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而設立的,對于畢業前的學生并沒有任何幫助。現如今,大學生就業難在我國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傳統的就業指導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大學生所要面對的市場競爭了。因此,我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必須進行改革,要從全面性的角度出發,構建一套全新的高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滿足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要求。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不是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是行政管理工作,而是要為大學生解決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困惑。而職業的選擇,關系到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前景。因此,高校應該在大學生入學后,就對其灌輸職業認知理念,為其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對自己未來將要從事的專業有所認識,也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從而對自己的大學生涯進行良好的規劃,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目前,許多大學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問題時都迷茫、對自己能否從事所學的專業而感到困惑。這就是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所導致的。因此,高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應該是覆蓋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期間的全部,而不是只針對畢業生而設定的。其內容要根據不同的大學生群體以及大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而做出調整與改變。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的教育流程
1.大學一年級
在大學一年級的指導教育中,主要是指導學生初步完成職業生涯教育規劃。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主要以應對高考為目的,缺乏對職業生涯的認識。在填寫高考志愿的時候,許多學生都是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完成的,對該專業的所學內容以及未來的就業方向缺乏了解。所以,對于大一新生的教育要以啟發為主,使新生們知道自己所學專業的目的,以及未來的就業方向,使其擁有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因此,大學一年級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以專業課程介紹、職業規劃意識的培養以及自我評價的方法為主。
2.大學二年級
大學二年級的指導主要應該以增強社會實踐能力為主。對于大學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大?W生活已經不再陌生,通過大學一年級的指導以及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應該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了部分專業相關的知識。因此,應該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學,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所學專業的魅力,激發學習的興趣,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自身素質、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以及社會交際能力,并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市場競爭力做初步的了解,逐漸完善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主要涉及內容有:課堂教學活動、專業技能的培訓、實習前的準備、實習后的評估。
3.大學三年級
大學三年級的學生,經過前兩年的學習與積累,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的探索已經逐漸的步入了成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大學生往往會為在繼續深造與就業工作之間來回徘徊。因此,這個階段指導工作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一句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作出正確的選擇。這個階段的課程內容主要有:大學生的自我能力探索、大學生的環境探索、明確職業生化規劃的目標并實行、大學生創業指導講座等。
4.大學四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