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1-05 00:00: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現代化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現代化教學論文

篇(1)

二、現在教育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1.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素材庫

教師在教學前要精心準備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準備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等因素,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搜集有關素材,并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制定合適的教學課件。通過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課件的制作,為初中化學教學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教學課件體系。

2.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促進教學內容豐富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學習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質量,促進教師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1)創設教學情境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創設與講課內容相關的自然、生活、社會等情景,讓學生在最接近真實情景的環境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和感受。通過邊聽邊看邊思考,充分應用各個器官了解化學本質、認識化學現象,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化學老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方式播放一些聲形具備的錄像,激發學生對奇妙化學世界的濃厚興趣,讓他們認識到化學與生活和社會是緊密聯系的,從而對化學知識產生求知欲和探索欲。

(2)突破難點在初中化學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傳統方法無法講解和學習的難題。如果用電腦模擬,則反而會取得比較顯著的效果。比如,講解水電解的微觀過程、氧化汞的分解微觀過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電腦設計模擬動畫,讓同學們在模擬動畫形象生動的展示中,清楚地看到分子、原子等微觀顆粒分離、組合、變抽象等直觀畫面無法表達的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思考

為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讓現代教育技術發揮更合理充分的作用應該注意一些應用問題。

1.把握好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的關系

教師應該明確現代教育技術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方式,是信息傳遞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嚴格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方式。新課標明確指出:“化學實驗室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教學功能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代替的。”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明確一些化學實驗室不能完全被電腦模擬實驗取代。

篇(2)

1、背景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先進的教學技術和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使人們對學習的意義、目標、內容、過程和方式的認識,發生了越來越快、越來越大的變化。未來的社會是學習化的社會,未來社會中的人們必須終身不斷地學習,而且必須學會自主地學習。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先進的教學技術和豐富的學習資源構成的學習環境,為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提供了實現技術和實現方法。研究"在信息化社會中的學校如何教學生學會學習"的問題就很有意義。創設"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環境,讓學生在沒有任何畏懼心理的環境下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有足夠大的自由度的情況下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需要學習的知識,既是對教育規律的尊重,也是對學生人性的尊重。

2、信息技術環境下優化教學的目標和原則

在當今班級教學制度下,構建一個有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環境支持的、以“以學生為本”為基本原則的,“平等、民主、合作”的班級。在這個環境中,有可能促成教師和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共同實現教與學過程的改善。從而讓傳統教育向信息化的教育一點點的靠攏。逐步尋找到一條通往現代教育的較好路徑,力爭盡量早一點地、多一些地培養出在信息化社會能走在人類社會前列的人才,應該成為當前中小學推進信息化的主要目標;對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科課堂教學策略加以研究,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是中小學推進信息化的主要任務。

在推進教學信息化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下原則:

人本性原則從學生的實際學習基礎出發,以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本,以幫助學生獲取終身的學習經驗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教師的持續發展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開放性原則教學的目標開放:教學的內容開放:面向學生的經驗世界,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面向浩瀚無邊的網絡資源;教育信息開放:教育空間和信息溝通渠道多元化:課堂內外結合、學校內外互補、互聯網局域網溝通,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自然,走進網絡;評價標準開放:多角度評價,多標準判斷,允許幼稚,寬容錯誤,鼓勵標新立異。

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給學生自主的空間、選擇的機會、體驗的環境和表達展現的舞臺。

整合性原則堅持以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為目標,在適宜的時空下,把方方面面的可用教育資源加以合理的組合,不斷完善教學系統,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環境。

3、研究的策略:

3.1建設技術性資源。

在信息社會中,智能性資源(教育者、被教育者、家長)、知識性資源(教科書、圖書館與影視庫、各類知識數據庫)、技術性資源(儀器、設備與教學工具、傳播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教室、因特網、數據處理及其它工具軟件包.....)、環境性資源(政策性、人際性資源、校舍與設施周邊環境和社會狀況、地域文化和觀念......)等是教育的可用資源。而技術性資源是促進教育發展和教學改善的最基礎的物質條件。

以我校為例:我校的信息技術資源開發的基本路徑是以建設帶動應用,以應用促進開發。

2002年,學校的技術資源開發為“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效益”的目標服務,學校建了兩間共100臺的計算機教室;安裝了多媒體的雙向控制教學系統;為初一教師配置了工作計算機;進行了全員培訓計算機操作技能和CAI課件的制作培訓。學校開發研制了一批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課件和用Authorware集成的知識素材。這些課件和教學素材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的思維訓練,對優化課堂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作了有益有效的工作。然而,這一階段的技術資源基本上是為方便教師的“教”而設計開發的。

隨著研究的深入,“信息技術的開發建設不僅為教師的“教”服務,更應該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觀念逐漸強化。學校增建了計算機教室、課件制作室、電子閱覽室,一批骨干教師開始在“主題”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開發了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交互式教學軟件,制作了可以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的復合型的課件。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實現的師生交互,同學間合作,使學生的感覺逐漸從“被牽著鼻子走”變成“張開思維的翅膀”,逐漸從被動的思考轉化為主動的思考。但是,就這時學校的技術環境來說,還無法滿足部分學生快速增長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也難以實現的較高教學期望值。我們顯然需要一種更新的、更能與時代特征相適應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于是,建設與lnternet相連的校園網成為深化研究的突破口。

2003年8月,我校的校園網初步建成。校園網

的WWW服務器與Internet相通,師生隨時可以自由上網瀏覽查詢。四通八達的“信息信道”為創設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環境、為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支持。學校使用的“科利華”校園管理軟件,覆蓋了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學籍管理、人事管理、財產管理、圖書管理……

3.2開發知識性資源

建構平等、民主、合作的學習環境,僅有先進的技術物質環境的支撐是不夠的。還需要豐富的知識性資源。學校還應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研究創新,例如:對構建學科教學主題知識庫(主題網頁群)和應用知識庫(主題網頁群)進行教學做出嘗試。

(1)確定學習主題。把學生當前需要學的知識與“以學生獲取終身學習的經驗為本”的思想結合起來,在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分析學科教學目標以至對與其相關聯的其它學科的課程內容進行分析后,確定學生學習的某個主題,圍繞學習主題進行階段(單元)教學設計。這種主題可大可小。有時是學科教材上的某個單元,有時是某冊教材中的同類課文,有時是某學科幾冊教材中的關聯部分……。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不拘一格。

(2)組建主題知識庫。以“有利于學生圍繞學習主題進行意義建構”為目的,創設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景。在制作主題網頁時,既注意知識內在結構的關聯性,又注意知識內容的廣博和精深;既收集與本校教學任務相關的知識信息,又重視最新科學發現和最新科技成果的方面的信息。同時制作時還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追求網頁設計的高品位,制作技術的高質量,表現手法的藝術性等,盡可能地使主題知識網頁的每一個接口都很美,都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3)建設班級、個人網頁。班級和師生的個人網頁是團隊智能的集合,是個人的思想、能力、興趣、品味的充分展現。也是十分豐富的教學資源。

3.3優化智能性資源。

在各類資源中,唯有智能性資源---人,是唯一必要資源。

(1)教師培訓—-智能性資源開發的重要方面。

①教師要率先成為會最學習的人。人,尤其是教師,作為教育的第一重要資源,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緊跟時代,更新觀念。因為我們在昨日受教育,卻在今日教育明日社會的主人。之中觀念滯后的必然,應該喚起教師更加執著地學習。信息化的教育環境(首先應包括學習環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將校長、教師、學生在知識面前置于平等的地位。教師要成為信息時代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必然需要更加關注學習,更加會學習。

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對教師的素質水平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最起碼的是:需要教師帶頭學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自己學習,體驗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的學習過程,然后才能帶領學生去學習。在推進學校信息化的過程中,把學校建設成學習型組織,讓教師率先成為最會學習的人。支持鼓勵教師博覽群書,吸取新知識,涉足新領域,增強文化底蘊,提高人文素養。鼓勵教師們要充分利用網絡獲取更多的知識以便應用于教學過程中。

②給教師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

分階段分層次進行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強化培訓。第一個層次:全體教師的培訓。第一階段: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用Word進行文字處理。第二階段:用PowerPoind制作演示文稿或簡單課件,用Excel管理學生學籍和成績,掌握互聯網上的常用操作技能。第三階段:用Frontpage和更多的工具制作交互式課件、網頁、進行圖片處理……。第二個層次是對計算機學科教師和骨干教師的培訓。對這個層次培訓要求更高:了解IT行業的最新成果,掌握計算機市場的行情信息,超前1—2步掌握目前最先進的各種制作平臺工具,對校園網進行常規的管理、維護,還能設計開發部分操作平臺,移植、改造部分操作平臺。一句話,計算機學科教師不僅要承擔學校常規的信息技術開發、建設、維護工作,還要承擔師資的校本培訓任務,定期培養出信息技術教育的骨干教師,保證骨干教師隊伍象滾雪球一樣逐年擴大。

③給教師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

在推進信息化教學的全過程中,都應該十分在意用新的教育價值觀來評價教師的教學。對“主題(單元)教學的評價,應該說,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藝術價值,階段性的教學過程的質量被主要地表現在“指導幾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方法、路徑”方面的謀略藝術上,而不在于教師的表演藝術如何?!皫缀趺恳粋€學生的學習過程,才是教師教學水平的寫真”。在評價的過程中,尤其不去計較教師在傳播中的一時的缺憾,讓教師有一個相對比較大的自主空間。同時,還應該在意讓教師自己評價自己。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校領導更應該尊重每一個人的自我評價。因為教師的自主能力和自主意識,是在其自主行為的過程與后來的體味中逐步實現的,是在自己越來越重視自己對自己的價值判斷的的過程中發展的。從某種意義上看,只有自主意識較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自主意識的學生。

④給教師一個既有壓力又充滿溫馨的氛圍信息技術環境下自由開放的言論空間,多條信息溝通渠道,為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人際關系、為教學過程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條件。學生、家長、教師的網上求助、

青年教師對老教師的期望、教職工對學校的建議、各類人員的留言,有鼓勵贊賞,有批評責問……,網絡不僅密切了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同事關系、干群關系,還拉近了家長和家校的聯系。在這種環境下,學校和教師都多了一份監督,工作多了一份壓力,人際間多了一份溝通,同時也多了一份溫馨。面對一個全新的信息化的環境,學生、家長、教師、校長都在學習,都在適應,都在養成。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校是沒有“柵欄”的,平等的人際關系、民主的學校管理,開放的信息信道,教師們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中學習、學習、再學習,少了些盲從,多了些思考;少了些瑣碎,多了些大氣,一次次實現自我超越。

(2)教學生學會學習----開發智能性資源的核心

①分析學生學習需求。學生的學習需求是學生所擁有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教師的責任之一就是在自己教學的全過程中,(包括備課、上課、課余輔導……)都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狀況、了解個人的學習風格和期望、個人的學習興趣和特長;了解學生周邊有哪些促其發展的資源;只有在充分分析學習需求的情況下確定的學習主題和按照主題作出的教學設計,才能夠“通教知學”,具有最實用的價值。創設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環境,在校園網上開辟的師生信道,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老師的水平顯現就在于科學地確定學習主題和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很顯然,對教師來說,這就是一個研究過程。

②讓學生學會使用計算機和網絡。在信息技術課和其它一些學科的教學中,盡量早地使學生學會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幫助自己學習。計算機和漢字的錄入速度,網上查詢、獲取、整理、處理、儲存及表達信息的能力,都是教學中首先解決的問題。無論什么形式的教學,學生只要是在網絡環境中學習,就必須首先掌握上述技能。而學生,也只有在輕松自如地運用計算機網絡學習技術的狀態下,才能真正走進計算機,走進網絡文化圈,從而真正感知計算機的神奇和奧妙,感知網絡文化新穎和靈動。過去,教師習慣把語文、數學稱為工具學科,在研究中教師們越來越感到:計算機學科是“工具的工具”學科。為了適應非計算機學科教學改革的需要,首先需要改革計算機學科的教學,首先教給學生在網上學習所必備的計算機操作技術。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內容應該沒有嚴格的結構順序,教學方法應該不拘一格,現行的信

息技術學科教材很難完全適應各個學校的教學。取多種教材的適用部分進行重新組合后用于教學,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另一方面,學生在使用現代信息工,應該得到的服務包括:網上豐富的學習資源,方便快捷的檢索、各部分資源之間暢通無阻的鏈接等等。

③提倡“獨立探索”和合作式的學習在網絡環境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學生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改善教學過程,提倡“獨立探索”和合作式的學習的目的意義,對于某個具體的學生而言,并不在于探索到什么成果,而在與養成好的習慣。提倡“合作研究”以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品質,懂得平等協作的重要性,這是一個人在人間生存和參與構筑未來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品質。教學中,教師不僅領著學生一步步走向知識,而且引導學生一步步去發現探索知識。

3.4拓寬環境性資源。

篇(3)

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是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為食品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和未來就業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設置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發展方向做出合理調整,講授課程要有重點有目標。

1.2理論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興趣。

食品生物化學課程主要是一門研究關于食品成分的結構、組成、功能以及性質,和食品成分在其加工、運輸、貯藏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學科。課程涉及的知識面較為寬廣,理論性、實踐性較強,但課程知識點零散、系統性不強以及章節相對獨立,所以高職院校的學生會在接受知識過程中產生畏難的情緒。然而,食品生物化學與日常的生活聯系緊密,這一獨特的優點使得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與實際生活聯系的地方,一旦學生對該課程產生興趣,就很快會讓知識變難為易。

2.現代化教學手段

2.1制作動態教學課件。

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內容抽象,但又十分重要,所以可以使用CAI課件,把課程所要使用的數據、文字、聲音、圖像和視頻等結合在一起集成處理,這樣的教學效果會非常理想。

2.2制作PPT。

在制作PPT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出現大段的文字,最好使用大量的圖片、圖例或表格,適量的動態內容也是很有必要的。字體應該比較飽滿,字號適中,重要的知識點一定要醒目,例如使用字體加粗格式等。重要的知識點可以運用適量的超鏈接來清晰展現,將啟發式提問貫穿于整個PPT。

2.3寓教于樂。

運用多媒體或者制作flash讓課程處于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有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這樣對于學生學習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這種形式不宜過多使用,過度的多媒體和flash教學會使學生產生視覺上的疲勞,老師的教學任務也會因為大量的實踐而難以完成。

2.4互動教學。

高職學??梢越⑹称飞锘瘜W課程網站,將任課老師的課件和教學資料放在網上,以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自主學習,來彌補在課堂上遺漏的知識點。此外,學校可以砸網站上設立學生試題自測盒老師對學生疑難點答疑,真正落實教學互動,這樣一來就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教師也能在對學生的答疑和學生自測中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即時查漏補缺。

3.加強實驗室的基礎設施建設

實驗室是食品生物化學課程進行教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對延伸課堂教學的知識點、以理論指導實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進行教學和科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良好素質和較強能力的重要實踐基地。所以,實驗室的基礎設施建設是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專業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同時鞏固了專業學科的建設。第一,要加大對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實驗室建設經費的投入,使實驗室的條件完善、設備先進,讓學生在畢業以后很快就能適應工作崗位。第二,要提高實驗教學地位,重視培養實驗師資力量,注重完善實驗室的實驗人員配置,建立具有專業化的實驗隊伍,為學生的自主實驗創造有利的條件。第三,教師要積極鼓勵學有余力且對課程有興趣的學生參加實驗準備過程、實驗管理和教師的科研活動,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自主組織實驗,達到一個鍛煉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目的,提高管理水平。

4.教學相長

教師在學生知識的講授過程中扮演著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師的品德和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每位教師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學生做一個良好的榜樣,提高自身的業務學習、文明禮貌、政治素養和敬業精神等。科學文化素質是高職院校教師從事教學方面工作的最根本素質。可能學生喜歡某門課程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喜歡該課程的任課教師,自然就會學好這門課程。所以,作為一名受學生喜愛的教師應該做到充分準備并且理解講課內容、課上注重與學生互動、講課方式幽默詼諧通俗易懂、課下關心學生并且時常與學生交流。教師應時刻提升自我,揚長避短,促進教學順利展開。

5.內容、實際和專業三者結合,貫穿課程

培養學生實踐技能是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最本質的區別,所以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就算只是專業基礎課,其課程內容也要優化,要貼近實際而不僅僅是系統性的知識。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師不能忘記要時刻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內容,為以后專業課的知識學習打下結實的基礎。

篇(4)

    1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基本特點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廣泛應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教師要有高深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水平,還要有現代教育的思想和技術,要掌握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有關知識和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點: 

    1.1教學手段的先進性大量的現代化教學媒體取代了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模式,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系統進入教學領域,使教學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對能力不同的學生能夠因材施教,實行個別化學習。而且通過CAI課件教學,可以通過仿真和模擬所創造的情境進行仿真學習,使學生在人機交互過程中形成一種真實感,從而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教學模式的多樣化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改變了教育一人講,學生被動聽的單一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進行個別化學習,可以對提供的問題,練習題進行自主性學習。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同時,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教師將從課堂上的主角變為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學生成為知識的獲得者與建構者。 

    1.3教學內容的豐富性現代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效果顯著。教科書將被視聽教材及各種學習軟件所代替,“教材”應改名為“學材”,要教東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須課堂講授的東西,已逐步轉為由學生參與或自主學習中獲得,課堂上以培養學 

    生的學習能力和感悟能力為主。 

    2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基本模式 

    2.1多媒體演示教學模式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與其他教學媒體有機組合起來進行教學的形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投影、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的演示來配合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新穎,易于師生感情交流,及時反饋、引導,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多媒體課堂演示教學既使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得以發揚,又彌補了傳統教學媒體的不足,使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現代教學媒體相輔相成、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在使用時,要認真研究如下問題:怎樣設計教師的課堂活動,使教師真正發揮“主導”作用;怎樣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設計學生的參與活動,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中真正的“主體”;如何根據多媒體的特點,設計有助于學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課件和電子教案。 

    2.2多媒體自主化學習教學模式是指多媒體網絡教室或者開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統的多媒體CAI課件個別地、通過人機交互方式進行系統學習的形式。這種方式的學習過程具有如下特點:學生接受多媒體信息的刺激;學生以人機交互方式參與學習;學生在超媒體結構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學生主要依賴教學系統本身的指導和導航系統進行學習。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工作主要體現在為學生編制學習軟件,或者通過教學軟件的設計來間接控制教學過程。 

    3 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3.1對于“多媒體演示教學模式”的應用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投影儀的作用。上課前,認真備好課,將每堂課要檢查的注音釋詞或要討論的問題等先打印出來,再修飾一番,有的還涂上一顏色。上課講到這些內容時,就用投影儀投射出來,一是節省了上課很多板書時間,無形中擴大了一堂課的教學時間;二是因為是打印在電腦上而不是手寫,投射出來后,效果極佳,規范端正、整齊清楚,學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樣,很受歡迎。學生的注意力極易不集中,上課時一味地講,難于將學生吸引住。我抓住學生對VCD光盤表現出極大興趣這種情況,在教學時,講解完一個內容后,就放與這個內容相關或相同的VCD光盤給學生看,加深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時學習完文中蘊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盤,在聲、形、色為一體的畫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當然,播放VCD光盤時我特別注意時間的控制,因為如果時間太長,學生興趣點轉移,容易疲勞,就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我一般采用“講、放”結合的方法,講一段,放一段,有張有弛,充分激發學生的興奮點。 

    3.2對于“多媒體個別化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我采用內容——目標——媒體三維選擇模型,設計好[目錄]、[讀書筆記]、[錄音]、[資料檢索]、[學習導航]、[操作指南]、[媒體庫]、[退出]、[學習指導]等項內容,又設計了[導語]、[朗讀]、[作者]、[小結]、[擴展]、[訓練]等子項內容,讓學生自己操作,自主學習。 

    3.3對于“計算機情境虛擬教學模式”的應用如講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我設計情境虛擬教學課件,將夏秋的景物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讓學生進入魯迅筆下的“我”的樂園,接著顯示冬天百草園的景致,讓學生自己設計出拍雪人和捕鳥的情景場面,這樣在情景虛擬中進行了個別化學習,其樂無窮,學生越做越有意思。整個教學過程都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進行。 

篇(5)

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尤為重要。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把教學內容中的相關圖像、文字運用多媒體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激發其求知欲,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作圓”時,不是直截了當地講方法,而是先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用多媒體演示一面圓鏡子被摔碎的情境,然后只出示邊緣的一塊碎片,讓學生根據邊緣碎片來制造出一個和鏡子一模一樣的鏡子,并且讓學生用紙片替代鏡子,自己動手,小組探索,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思考,在不知不覺中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寓教于樂。

(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

巴甫洛夫說過:“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有多種器官參加,可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學科,尤其是一些數學概念更是如此,我們采用現代教育技術,使之具體化、條理化,使學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例如在講授“黃金分割比”時,我先運用多媒體出示一些美的建筑物、美的人物讓學生欣賞,然后品析美的原因,從而引出數學上的美的標準。在進行“平行線”的教學時,我先將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關系的物體運用多媒體展現出來,給學生一個感官上的平行概念,再用直線代替圖形中互相平行的部分,并運用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明白平行的兩條直線永遠都不可能相交的概念。這樣就把簡單抽象的數學概念轉換為形象的圖形,既便于學生理解又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還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

(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枯燥的數學計算趣味化

雖然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了加減乘除的基本運算,但大多數學生的計算能力比較差,加上計算速度又慢,無形中讓計算變成了一件很枯燥的事?,F代化教學手段的介入,改變了這種現狀。如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一方面通過“變色”“閃爍”“平移”等手段突出重點,刺激學生注意,尋找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另一方面借助課件整理、摘錄相對應的條件與問題,創設按題意制作的活動場景,繪制線段圖,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審題,理解題意,啟迪思維。例如在教授“運用軸對稱圖形找運算關系”時,我先出示了大量的對稱圖形并配以舒緩的音樂:故宮、北京天安門、玉湖公園內的建筑物………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里讓學生充分感受美、鑒賞美,在認識到建筑物中蘊含的對稱美的同時找到了相應的運算關系式,進而準確計算,讓學生在趣味化的探索中解決了實際問題。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靜止的幾何圖形動態化

“幾何圖形”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而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普遍較差,很難找到解題途徑,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讓靜止的幾何圖形動態化,動靜結合,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例如,在教授“組合圖形面積”時,我事先設計一組圖片,通過電腦演示,用平移、割補、加線、旋轉、重組重疊圖形等動畫方法分散難點找到突破口,讓學生形象理解,找到簡便方法。同時輔以加線法、平移法、旋轉法等,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教與學充滿生機,使學生學得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形成強大的吸引力。因此,在教授“角的概念”一課時,我應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先在屏幕上顯示一個亮點,然后用不同顏色從這一亮點作出兩條射線,同時閃爍著這個亮點及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使學生看后馬上能悟出角是怎樣形成的;再分別閃爍出亮點和兩條射線,使學生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又將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移動,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種角,讓學生認識到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跟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通過這樣動態的顯示,可以使那些看似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化靜為動,使學生獲得正確、清晰的概念。

篇(6)

(二)更能突出學科特征,學生學習效益更高

化學是一門與人類生產密切相關的、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而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教學限定在教材內,忽視實驗教學,學科特征不突出,學生學習效益低下?,F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地改變這一教學現狀,突出化學學科特征,讓學生的學習效益更高。

1.實施化學生活化教學。

化學新課改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化學教學要面向生活,走進社會。也就是說,化學教學要實現生活化教學、開放化教學,要打破以往以教材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要將化學的學習置于寬廣的生產生活空間。這就需要我們實現多種教學資源的優化與重組?,F代信息技術依托于強大的互聯網優勢,有著豐富的信息資源庫,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多種教學資源的共享,這正是傳統教學中所無法辦到的。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強大的信息資源庫來收集與整理相關的教學信息,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實現教學資源的重新整合,從而打破教材的限定,將化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大化學教學觀。

2.建立網絡虛擬實驗室。

因本校實驗室配置、安全因素等的影響,并不是所有的實驗都可以在實驗室完成。而化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既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同時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忽略實驗,只能讓學生與發現真理失之交臂?,F代信息技術可以突破傳統教學中所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建立網絡虛擬實驗室來實現實驗的數字化、電子化。在這里我們可以模擬許多實驗中所無法進行的實驗,如微觀粒子的運動、存在安全隱患的實驗等;可以將整個實驗直觀而動態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以便于學生從中獲取大量直觀認知,并由此上升為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與掌握。

二、化學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不足

(一)不能代替師生的參與

許多教師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忽視師生的主體參與,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現代信息技術展開,教師成為機械的操作者,學生成為被動的參與者,這與傳統教學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不管運用何種教學手段,采用何種教學模式,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點不會改變。盡管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不具備的重要優勢,可以活躍教學氛圍,豐富教學內容,推動教學進程,但它并不能代替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參與。要清楚地認識到它再先進,也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是一種服務于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手段,而不能成為教學的中心。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出發點來設計與運用,這樣才能使現代信息技術圍繞著學生這個中心有效展開教學活動,實現師生的主體參與、互動探究,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親歷探究過程,真正地掌握知識,這樣的教學才是新課改所倡導與追求的有效教學。

(二)不能代替師生的操作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盡管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模擬現實條件下所難以完成的實驗甚至可以模擬錯誤的實驗操作,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實驗觀,規范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嚴謹的求實精神。這確實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一大重要優勢,但是它并不能代替師生的操作,我們要在二者之間找準平衡,現實條件下可以完成的實驗盡量讓學生親自操作,加大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的比重。教師的演示實驗,既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獲取大量感性認知,為上升為理性認知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與步驟。而學生的探索性實驗,給予了學生更大的自我發揮與知識運用的平臺,學生可以運用所學來展開積極的探究活動,將知識與能力結合起來,這樣既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利于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與提高,同時也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探索能力的培養,這正是實現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知識內化,提高學生化學綜合素養與能力的重要手段。

篇(7)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9-0044-01

我國正處于加速轉型升級階段,而教育則是加快轉型發展的基石。高度重視推進全市的教育現代化,因此小學語文的現代化教育趨勢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了,小學語文的現代化教育需要從教育觀念、教師素質、教學手段、信息化教育、素質教育和創新教學方式等方面著手進行轉變,本文將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

一、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意義和要求

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國家教育達到較高水平的體現,是對傳統教育的超越,其主要目的是實現教師和學生的現代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教育現代化要實現以下目標,首先是最基礎的教育普及化,應該讓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其次是個性化教育,既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又要培養有個性特長的創新型人才;再次,是教育的信息化和國家化,既要與國際接軌,又要符合當下信息經濟時代的趨勢;最后,是教育的創新性,鼓勵創新型教學方式和手段,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

二、教學觀念的轉變

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現代化,對語文教學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可以說教學觀念是教學行為的靈魂,是推進教育現代化各項工作的統率和導引。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學工作者應該樹立以下三大原則作為指導思想,切實的轉變教學觀念。

1.主體性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往往是以教師為核心的,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應該注意到,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作為交往主體共同存在的,沒有學生的教學是無意義的,沒有與學生發生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教學,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將學生看成相互交往的教學主體,進行對話與交流,共同開展教學過程,完成教學。

2.平等性原則

既然將學生當成教學過程中的交往主體,就要樹立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高低、強弱和尊卑之分的思想,只有價值上的平等。在教學過程中,在具體的教學規范中平等交往,由教師傳授知識,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進行學習、交往,雙方都要承擔相應的教與學的義務,從觀念上轉變教師強于學生,或者學生地位低于教師的錯誤認識,相互尊重、相互承認。

3.交互性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通過引導學生對教育資源的主動學習,內化教育,達到自身與學生的自我構建,教師不是學生絕對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以教育資源為交往的中介。

三、提升教師素質

推進語文教育現代化,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迎接挑戰并且抓住機遇使自身成為一名高素質的小學語文教師,是小學語文現代化教育中的必然要求。

1.努力學習人文科學知識

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引導學生,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開拓自身的知識網絡。教師不僅要熟悉教材,更要通過閱讀大量書籍來提高自身修養,通過多讀書避免在課堂上出現一線尷尬場面,提高自身在學生心目中的信任感。

2.提升教學能力

在語文現代化教學中,除了要求教師掌握豐富的人文科學知識外,還要有較強的語文教學能力。教師應該加強課堂的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并且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因材施教,對學生和教材都要加深理解,以便因勢導利的進行教學。

3.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個具有人文素養的語文老師,必須學會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現代化的語文教學強調的不是集體化教育,而是充分重視個性化的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由于存在許多因素的影響,譬如認知方式、情感類型的不同,導致不同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感知是不一樣的,應該充分重視他們的個性,要謹記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開拓學生視野、增長學生智慧、陶冶學生的品行,并且激發學生的個性發展。

四、教學形式的現代化

隨著信息化技術不斷的推動教學硬件的更新,多媒體幾乎在所有城市小學的教師配備齊全,學校也有了微機室,這些新設備讓直觀教學原則更好的得到實施?,F代化語文教學要求教師能夠熟練地運用現代教學設備,更好的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生動的圖像和聲音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大大的減輕了教師備課的負擔,并且極大的提高了備課所需要的資源,在教學過程中也節約了板書的時間。

除了要熟練掌握幻燈片和FLASH動畫等多種多媒體技術之外,對于其他教學形式也要進行更新,如教室座位的安排、上課的模式等,也要進行轉變。創新語文教學形式,要鼓勵學生培養不同的思維形式,對事物要充滿想象空間,只有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形成獨創性作品。盡量引導學生充分的想象,引導他們熱愛想象所帶來的美好,但是要注意不要讓學生進行嚴重超越現實基礎的幻想,使他們“求異”的創新活動往返運動于幻想與現實之間,并且告訴學生,想象和聯想應該從事物的本質特點出發,同中求異,不能為了“求異”而脫離現實,幻想如果脫離現實就是空想。

五、教育內容的現代化

小學教育一直存在以教材為主的學習形式,教材的編撰有時候遠遠落后于時代的要求,做不到與時俱進、符合時展的潮流。但是,如何從落后的教材,解讀出具有人文性強、教育價值高的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根據現代教育的目標,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人文科學知識,小學語文不只是一個工具更是實現人文性價值的重要途徑。

除了要求對教材進行解讀和引導外,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準備更多的拓展內容,拓展素材應該具有較強的人文、科學和生活等方面的,適合小學生閱讀和思考的小說、期刊或雜志等。小學語文教育的作用正在于開拓學生視野,培養人文素養,現代教育下的語文教學正是要以這些目標為己任。

參考文獻:

[1]饒杰騰. 語文學科教育學[M].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李景陽主編. 語文教學論[M].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篇(8)

【論文關鍵詞】教學檔案規范化管理

高等學校教學檔案是在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對學校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等材料,其內容非常豐富。高校的教學檔案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它是反映學校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真實記錄,高等學校教學檔案的規范化管理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故加強高校教學檔案的規范化管理勢在必行。

1系部教學檔案的內容

(1)綜合類:主要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下達的有關文件;學院規劃實施計劃、教學要點、教學工作會議的記錄、簡報等材料;學院制定的各種教學制度、規定、辦法、條例以及教學工作的文件;教改項目的立項報告;教學工作的數據統計、分析資料;每學期評教評學的相關材料及教學檢查的記錄、總結。

(2)教學管理類:教師教學有關規程、教學工作檢查、評估有關材料;教師教學任務安排及開課有關資料、教師教學情況調查表、教學質量檢查、師資建設規劃、實施情況,教師進修培訓材料;學籍管理材料;學籍變更材料;課程安排表、學年校歷。

(3)教學業務類:重點課程及一般課程建設的規劃、實施方案、總結等有關材料;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進度計劃、教學任務書、教學日志等有關資料;教材建設、教師自編或主編教材及使用教材的目錄;教師制作的CAI課件等資料;優秀教師講課的典型教案、教學模型、標本,青年教師教學比武材料;教學實習有關材料;各種考試試卷及試卷分析材料;學生的畢業論文及評審意見;學生在校期間發表的論文和獲獎有關資料,考研相關材料;教師業務檔案;教學儀器設備材料等。

(4)教學研究類:各類教改項目及科研課題的立項申請書、實施計劃、成果及總結以及獲獎的申報材料和獎狀;獲院級以上的教學成果類的申報材料及獎狀;教師發表的教學研究論文目錄。

2教學檔案的特點

教學檔案是教學活動的客觀反映和總結,故除具有一般檔案的屬性外它又有自己的特點:

(1)內容廣泛:一方面學校辦學規模越來越大,招生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辦學領域不斷拓寬,新學科、新專業不斷涌現,使得教學檔案的內容也越來越廣泛;另,教學內容越來越豐富,高校除了設置相應的德、智、體幾方面的課程外,隨著專業的增多,多學科互相滲透、交差不斷加強,使的教學內容多學科性越來越明顯,與之相適應,檔案材料也越來越豐富。

(2)材料來源較分散:高校教學檔案來源于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兩級教務教學活動,即有上級和學校下發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有關文件,又有主管教學的教務部門形成的關于教學改革、培養方案、培養目標、學科設置、課程安排等方面的材料,同時還有系部在日常教學中形成的教學檔案。

(3)歸檔時間不同:文書檔案是按年度歸檔,而教學檔案是按學年度進行歸檔的,歸檔時間從上一年的9月1日到當年的8月31日。

(4)高校的教學檔案統一按國家教委辦公廳的《高等學校檔案實體分類法》進行。

3教學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材料收集較困難:因部分教學人員對檔案管理工作的認識不足,認為教學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取得的,應該由自己來管理,擔心材料會遺失,或擔心檔案部門立卷歸檔后自己利用不方便。故對上交檔案材料有抵觸情緒,使的收集起來,有一定困難。

(2)系一級的管理困難:由于系部無專門的檔案管理人員,故材料的收集、整理、移交都是由教學秘書兼著,由于有些教師不配合,就會造成資料的不完整和檔案材料的不延續性。加上有些系部認為系部的主要工作是教學,對檔案材料只要用時有就可以了,無須按什么規則整理歸檔,導致教學檔案整理、分類缺乏統一的執行標準,使得教學檔案整理、分類缺乏系統性與關聯性。

(3)資金緊缺:系部收集到的材料并不能馬上移交,因經費不足有些系部連一個像樣的檔案柜都沒有,故造成檔案材料收集整理后與移交前這一段時間無處可放,容易遺失而選成檔案材料的遺失。

(4)人員緊缺:一般高校系部都無專職檔案管理員,由教學秘書兼任,而教學秘書的主要精力在教學上,加上大部分沒有受過檔案專業培訓,因而少有精力去將教學檔案收集整理完整,這樣將造成教學檔案整理分類缺乏系統性、準確性,致使移交到檔案館的材料不規范,給今后的利用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4加強教學檔案的規范化管理

(1)從系部教學檔案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出發,各系部由于檔案工作規范化程度低,管理不到位,系、教研室兩級檔案管理、存檔部門職責不明,歸檔機制不健全,導致文件材料重復歸檔、不歸檔、漏歸檔現象較為普遍,亟需在科學劃分系部檔案類目的基礎上,明確系、教研室檔案的建檔、存檔和管理職責,加強對系、教研室檔案工作的指導和對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定期開展對系部、教研室檔案工作的指導與業務培訓,定期開展對系部檔案工作的督查,提高信息服務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加速高校檔案信息化建設。

(2)檔案材料應當隨時收集、隨時整理檔案工作應當形成一種周期性的自查、自評、整改和自建的長效機制,以此為檔案管理日常運作機制提供質量上的監控與保證,避免把問題都積壓到一件中心工作來臨前倉促解決。

(3)完善檔案制度建設,據《高等學校檔案實體分類法》和本校的具體情況制定統一的檔案管理辦法和分類體系,使檔案分類走上統一化、標準化。

(4)歸檔要求:凡需歸檔的教學文件材料,必須遵循教學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規律,保持歸檔材料之間的聯系,據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則進行系統整理;盡量采用原件,規格相對統一;一般用計算機打印,不能打印的則要求用碳素墨水或藍黑墨水書寫,字跡要工整,圖文清晰,并裝訂成冊,以利長期保存;教學檔案材料一般要求長期保存。教學日歷、教學任務書、課程安排表、學生實習有關材料、教學檢查座談記錄、聽課記錄、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各種考試試卷、實驗報告等則要求保存五年以上;教學檔案管理人員應于每學期期末對本單位的教學檔案進行及時的清理與歸檔。立卷人應按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規律和便于利用的要求,進行系統整理、組卷、并編頁號、卷號(盒號),填寫卷內目錄、備考表,擬定案卷標題,注明密級和保管期限,并于每學年度結束后對所有教學檔案進行匯總,裝訂后,按學年度排列進柜管理存檔。

(5)收集工作必須貫徹集中統一管理的原則,遵循教學檔案的自然形成規律,按歸檔范圍分類收集;必須保證歸檔教學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性、準確性、真實性、系統性;所收集的教學文件材料按各大類的分別積累,進行預立卷,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

(6)利用現代辦公技術,實現教學檔案現代化的管理。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教學管理人員工作量不斷增大,如果仍依靠長期沿襲的手工方式去處理日常教務工作和管理教學檔案,就不可能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故利用現代辦公手段,實現教務檔案的電子化、網絡化管理,有利于減輕工作人員勞動強度,縮短勞動時間,提高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篇(9)

眾所周知,新數運動是六十年起的一場席卷世界的數學教育改革運動,其主要目標“就是要以現代數學思想對傳統的數學教育進行改造,從而實現數學教育的現代化.”[1]新數運動對傳統數學課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小學的數學已經全部作了重新考慮,‘結構’(主要是代數結構)成了中學課程的基礎,許多國家里,幾何作為獨立的實體趨向于從課程中消失.雖然作為補償,增加了圖像和圖像表示的應用.特別地,坐標幾何傾向于下放小學.”[2]

因此,新數運動所倡導的現代化,實質上就是數學內容的現代化,其前提是“要像20世紀的數學家所理解的那樣,去逐步向學生揭示數學結構,從而使學生們進一步領會、應用和愛好數學.”[2]但倡導者們的美好愿望因新數運動的受挫而破滅了.

二、從新數運動看數學教育的現代化

1.數學教育的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

新數運動之所以受挫,就是因為過多地注重了數學內容的現代化,而忽視了數學教育現代化的其他方面.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數學教育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由一系列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統組成,同時它又從屬于數學教育這一更大的系統.因此,在研究該系統時,既要從系統總體出發,綜合考慮諸子系統及其相互作用,又要把它放到更大的系統中,研究它和外界環境的關系.

1.1數學教育現代化必須綜合考慮

各子系統間的相互關系數學教育的現代化,簡言之就是創造符合時代要求的數學教育.其中,數學教育觀念的更新.數學內容的現代化、教學方法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學習方法的現代化、師資隊伍的現代化、數學評價的現代化等要素均為該系統的子系統.諸子系統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

新數運動的宗旨是實現數學教育的現代化,它順應了社會對數學教育的要求,是完全正確、合理的.但倡導者們沒有認識到,數學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包含著一系列要素的大的系統工程.數學教學內容(或學習內容)突出了現代化,而數學教學方法、數學教師素質卻沒跟上現代化的步伐.用傳統的方法去實施新課程的教學,難免會出現“異化”、“落伍”的現象.同時教師面臨的是“放棄他們熟悉的東西而去追求他們感到陌生的東西,”[2]這樣,不僅存在心理上的障礙,而且有知識結構上的障礙.可見各子系統間若不相互配合,便會產生負作用.只有綜合考察,使它們相互促進、相互協作,才能形成實現數學教育現代化的合力.

1.2數學教育現代化必須置于數學教育這個更大的系統中考慮

數學教育現代化又從屬于數學教育這個大系統,因此研究數學教育現代化,還必須探討教育學、心理學、科學方法論等相關學科對它的影響,即考察它與環境間的相互關系.新數運動雖然符合社會發展,又有現代數學提供理論基礎,但它只注意充實現代化的內容,而沒考慮學生的心理結構,違背了教育學、心理學規律,以至學生接受不了新的數學課程體系,這是新數運動受挫的最直接原因.也就是說,新數運動沒有注意吸收相關學科的理論、方法或成果,忽視了和環境間的相互關系,從而導致了失?。?/p>

可見數學教育現代化是一項復雜浩大的系統工程,我們不僅要研究該系統的諸要素,而且要探討系統所處的環境,忽略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2.數學教育現代化需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任何一項教育改革都必須采取謹慎的態度,數學教育的現代化當然也不例外.缺少典型的實驗和評價過程也是新數運動失敗的原因之一.因此,實現數學教育的現代化必須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其一現代化的內容要漸進,其二現代化的范圍要漸進.現代化的內容要漸進是指,現代數學必須經過教材上的技術處理,將其思想方法由淺入深地滲透到中小學課程中去,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出現,使學生逐步理解、接受現代數學思想.現代化的范圍要漸進是指,進行數學教育現代化的改革,必須要有一個從小范圍到大范圍、由試點到推廣的過程.首先在小地區、小范圍內進行試點,如果收效良好,則總結經驗,宣傳推廣,進而普及;如果出現問題,則及時修正、調整,再投入實驗,在完善的基礎上再進行大范圍普及.

數學教育的現代化也必須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一方面,數學教育改革不同于一般的實驗——具有可重復操作性,它的失敗將意味著付出貽誤一代人的慘重代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數學教育的現代化要盡量避免失敗,慎重從事.另一方面,突如其來出現的新事物,會給傳統的思想觀念(在頭腦中已形成固定模式)以巨大沖擊,人們于心理上難以接受,而且從知識水平上講也難以接受.從這個角度來看,缺少漸變過程的數學教育改革不易成功.新數運動就是典型的實例.

3.實現數學教育現代化必須充分調動各方人士的積極性

新數運動轟轟烈烈的展開是與歐美各國政府的支持、教育界的熱情歡迎分不開的.但由數學家和數學教育理論工作者組成的領導者們并不太了解學校教育的實際情況,除了他們是積極的參與者外,其他人士如教學第一線的數學教師、學校管理工作者等均是運動的響應者.因此新數運動的課程體系重視了現代數學的因素,但脫離了學校教育的實際情況,“居高”而不夠“臨下”.

新的課程結構使“許多父母因再無力幫助子女而擔憂”,“部分不知所措的父母把它看成是代溝的又一新象征”.[3]教育界雖然表現出“熱情地接受新課程、新概念、新符號”,[3]但教師自身素質達不到新體系的要求,面對一系列的新術語,他們也是一片茫然.因而,新數運動必然遇到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的阻力.

事實上,社會各方在數學教育改革中均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教師,他們是改革試驗的直接實施者,熟悉、了解第一線的實際情況,因此來自他們的意見、建議是極有價值的.“如果教師是改革的發起人,或者在設置新目標、確定新目的或者在實踐中起了作用,或者就只是……要在他(她)那兒進行改革,那么他(她)實際上就是這項創新的一個‘股東’:他(她)得到一種明顯的激勵,這將有助于克服事業開頭所遇到的困難.然而,如果決定是上頭做出的——有時情況很可能是這樣的——,那么情況就大為不同了.這時就必須使教師信服改革的必要性,并對他們提供適當的支持和鼓勵.”[2]可見,使廣大教師成為現代化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意義重大.同時,政府的支持、公眾的理解、家長的協助,對促進數學教育的現代化都起著重要作用.

因此,進行數學教育改革必須充分發揮各方人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特別要把“由數學教育理論工作者和數學家所組成的共同體在全國范圍內的領導作用,和廣大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及家長等在各個具體區域內的創造性工作”[1]協調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減少阻力,加快現代化的進程.

4.數學教育現代化具有動態性

其動態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縱觀改革的歷史,它具有時代性和相對性;二是就每一項具體的改革而言,它具有過程性.

4.1數學教育現代化的時代性和相對性數學教育現代化是符合新的時代要求的數學教育,是時展的產物,因此它具有時代性.同時,隨著社會進步,現代化的內涵也必定不斷發展,因此就其內容而言又有相對性.從而數學教育現代化不是一個固定的、僵化的模式,而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工程.六十年代正好是布爾巴基學派的結構主義思想時期,因此結構主義學派就為新數運動提供了理論基礎,所倡導的數學教育現代化就是以結構主義思想來重建數學教育.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正在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當然也在影響著數學教育的發展,或者說數學教育要符合這一時代特征.因此近年來又出現了這樣的說法“數學教育的現代化就是要以計算機為基礎來‘重建’數學教育”.[1]可以預見,隨著時代的前進,數學教育現代化又必將有新的發展和突破.

4.2數學教育現代化的過程性新數運動的以現代數學思想改造傳統數學教育的指導思想是深入人心的,正因為此,人們對新數運動寄予了很大希望,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容忍不了它所暴露出來的弊病,以致招來暴風驟雨般的尖刻的批評、指責,令支持者也無力搖旗吶喊.

事實上,任何事物都是過程,都是作為過程而出現、而發展的,數學教育的現代化也必然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當它以嶄新的面貌問世時,難免會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它在過程中得以成長、壯大、完善.充分認識其過程性,就可“善待”改革:數學教育的現代化很難一步到位,而需不斷發展,對其弊端,不應刻薄攻擊,而應客觀評價,也就是給它一個“寬?!钡姆此辑h境,使之在調整中發展,在改進中完善.從新數運動的現代化一下子“回到基幢,“回到祖父一輩的數學上去”,就是沒有正視其過程性.

5.數學教育現代化具有可行性

新數運動所倡導的數學教育現代化,一直是世界各國數學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國在1958年~1960年間和1978年~1983年間,也進行了現代化改革的嘗試,增加了概率、統計、邏輯代數、微積分等近現代數學知識[5].但由于不符合我國實際情況,改革沒有實施下去或進行了調整,其情況與新數運動有某些相似之處.于是,人們不禁要問:究竟能否在中小學充實先進的數學內容?

篇(10)

 

一、要強化對語文學科實踐性、社會性的認識

語文觀即對語文學科性質、任務的看法。語文課的性質到底是什么?語文教學的任務到底是什么?這是一個長期以來一直爭論不休,至今也沒有完全弄清楚但又必須弄清楚的問題?,F在,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已被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理解、接受,成為大家的共識,但語文學科的社會性、實踐性卻常常被人們所忽略,因而為數不少的語文教師現有的語文觀是不全面的,進而也是不科學的。

 

語文是思維與交流思想的工具。作為工具的一種,它具有工具的共同特點: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掌握,這就是它的實踐性、應用性。掌握工具,使用工具是一種能力,而能力只有在反復練習、反復實踐中才能培養起來,然而語文教學中這樣一個重要特點,卻常常被忽視。把講知識當目的,閱讀課上重講輕練,用過多的分析代替學生自己的讀書,這是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大痼疾。

 

要想從根本上醫治這一痼疾,就必須強化對語文學科實踐性的認識,不應當只滿足于語言的認知,語言的理解,語言的積累,尤其要注重語言的運用,要強化語文訓練,以訓練為中介,促進知識向能力轉化。

 

社會生活是語文的源泉,也是語文能力形成的土壤。有一個在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的廣闊背景,這是語文教學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常常有這樣一種錯誤認識:即是以為學生的全部語文知識和能力,都是由教科書提供的,都是由教師教學生學的。于是編教科書就要面面俱到,講起課來,也就滔滔不絕。過低的估計學生的語文能力,一切從頭講起,在課堂上大量重復學生已經理解的內容,或是越俎代庖,不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攻克新知,使得語文教學和社會生活脫離。把學生關在狹小的教室里,枯竭了學生的思想情感,影響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重視語文學科的社會性,要求語文老師擺正課內學習語文與課外學習語文的關系:課內學習應當成為課外學習的向導和示范,課堂教學應當成為課外學習的酵母,課外學習則應成為課內學習的應用與發揮。

 

知識經濟社會在對人的實踐應用能力方面要求很高。在強調語文學科工具性、人文性的同時,強化對語文學科實踐性、社會性的認識,正確處理各種關系,使語文教改沿著正確的方向,科學的軌道向縱深發展。

 

二、要著力于提高人才的語言素質

關于教育思想的爭論,實際上都是圍繞人才觀進行的。人才觀是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在人才觀方面也應從傳統的知識型、專才型、工具型向現代化的能力型、通才型、智能型、創造型和國際型轉變。人才問題的實質是人的素質問題。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有機結合。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是民族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提高人的語言素質是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必不可少的條件。時代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應具有相當的語言素質,包括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較強的理解、表達、觀察、思維能力,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基于以上論述,適應現代化要求的語文教學人才觀應當建立在提高學生語言素質的基礎上。為此,語文學科在人才的培養上,必須實現以下兩個轉變:

 

1.在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上,要實現由近及遠的轉變 現在在校的學生,將是21世紀的主力軍,是振興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要與時俱進,要有前瞻意識,不能有近視行為。不能只顧眼前,甚至急功近利地瞄準中考、高考的升學率。要做到重視實踐,立足未來,切實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與生存、創造的能力。要努力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自學能力、語文實踐能力、語文遷移能力和利用圖書館、利用語料庫的能力。不僅要發展學生的一般能力,而且要發展學生內在的創造能力;不僅著眼于學生的現階段發展,更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終身發展。

 

2.在語文學科的教學形式上,要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 要重視基礎,注重應用,突出實踐,切實解決語文“雙基”的應用性、技能性、實踐性等現實問題,即切實解決語文基礎知識如何獲得、語文基本技能如何培養、語文應用實踐習慣如何形成的問題。為此,必須實行民主、開放的教學,走出課堂,走出書齋,走進社會,走進生活,讓學生少一些約束,多一些學習的自主權和自由度。使學生樹立市場觀念、競爭意識、效益意識,徹底解決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實踐;重解題訓練,輕生活磨練這一“老、大、難”問題。

 

三、實現語文教學思想的現代化,必須強化效率觀念

知識經濟社會是一個高速、高質、高效的社會,不講速度、不講效率是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的反映。語文教學現代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益。為此,必須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1.擺正教與學的關系,優化教學結構,提高單位時效

教與學是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兩個方面。要切實使教學主體由教師轉為學生,并在此基礎上改革課型、創新教法、優化教學結構,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傳授知識與發展智能的最佳結合,認知因素和情意發展的最佳結合,實現各種教學方法的最佳整合。

 

2.擺正講與練的關系,抓好雙基訓練,增強訓練實效

講與練是課堂教學的兩種基本形式,必須做到精講多練,切實加強字、詞、句、章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和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的訓練。這是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訓練要有目的、有重點、多層次、多形式的展開,要講求實在,符合實際,注重實效。

 

3.擺正知與能的關系,減輕學生負擔,追求發展長效

上一篇: 醫學專業畢業論文 下一篇: 現代教育技術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 午夜天堂电影在线 |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久久 | 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