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5 09:02: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美術碩士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洋洲工藝美術作為海洋文化的一個重要代表,具有獨特而鮮明的藝術風格。這其中,獨木舟藝術作為海洋文化的一個象征,在大洋洲工藝美術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獨木舟的存在與發展集中體現了大洋洲民族的生活特征。從巨大的遠征用獨木舟,到最簡單的捕魚用獨木舟,獨木舟為太平洋的島民們帶來了食物,同時也帶來了便利的交通。
大洋洲地區群島分布廣闊,每一個地區都會由于特定的地理環境而擁有特定的造船材料,這就形成了各地區各具特色的獨木舟制造。此外,根據教材記載,“對土著人來說制造獨木舟是件神圣的事。有關船只的尺寸和造舟的各種技藝,均由祖傳世襲的制船師所掌握”。所以,研究各地區的獨木舟制造形式的差異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就大洋洲的三大群島,簡單介紹幾種不同的獨木舟制造形式。
在三大群島中,美拉尼西亞群島盛產高大的樹木,所以獨木舟的制造是最為發達的。人們會選用優質樹種的高大樹干,將中部挖空,制作真正意義上的獨木舟。
右圖為一名巴布亞新幾內亞人,正在用一根樹干制做獨木舟。
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可以直接用來制作獨木舟的高大樹木很難找到,所以這個地區的獨木舟制造與美拉尼西亞地區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人們通常會將木板用膠液黏合(膠液通常來自一種叫做面包果樹的樹液),再用椰子的纖維部分制作繩結,用來固定木板。這種船只的制造技術從嚴格意義來說,不能稱之為“獨木舟”,但根據現有資料的記載,通常還是將其看成是獨木舟藝術的一種形式。
在三大群島中,波利尼西亞群島距大陸及其他文明最遠,想必這一地區的獨木舟制造應該是十分發達的。但根據現有的資料搜集,這一地區獨木舟制造的特征很不明顯,沒有形成統一的制造傳統。但通過一些圖片資料,還是能夠感受到獨木舟制造的發達,尤其是用于遠洋的船只制造。
左圖是一艘仿制的玻利尼西亞遠洋舟(voyagingcanoe),運用傳統的手工技藝與材料,在夏威夷島完成。這種遠洋舟在玻利尼西亞的祖先中,運用得十分廣泛,在廣袤的太平洋上航行,來往于太平洋的中部島嶼以及復活節島等地區。
以上分析了大洋洲獨木舟制造形式的地區差異。事實上,制造形式的地區差異僅僅是一個方面,大洋洲的各個地區在獨木舟的裝飾上,體現出更加明顯的藝術風格差異。下面就幾個裝飾風格突出的地區加以分析與比較。碩士論文,大洋洲。
一.美拉尼西亞群島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
該地區的獨木舟裝飾藝術風格,與河流有著密切的關系。碩士論文,大洋洲。不同的河流出現了不同的獨木舟裝飾風格。
a.拉穆河(Ramu River)流域
拉穆河是巴布亞新幾內亞最長河流之一,源出東南部的克拉特凱(Kratke)山,西北流經中部洼原。根據資料記載,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的獨木舟裝飾風格分為兩種,分別代表了拉穆河中游以及拉穆河下游的裝飾風格。中游的裝飾,往往會表現先祖的面容。這種表現先祖面容的裝飾形式與原始宗教有密切的聯系。右圖中的這一木刻作品是獨木舟的零件,刻于獨木舟的船槳的上部,屬于拉穆河中游的作品。
b.Sepik River流域
Sepik River同樣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重要河流。在這里居住著一個叫做Iatmul的民族。這個民族有一種特殊的信仰,他們相信自己是從鱷魚背上誕生的。所以鱷魚的頭經常被刻在獨木舟上以及獨木舟的船槳上部。圖中的這一獨木舟就是一個典型作品其全長11英寸,中間有12'寬。美麗的對稱圖形刻于船的兩側,船頭則雕刻成一個鱷魚頭的樣子。駕駛獨木舟的人站在船的中央劃槳。
二.美拉尼西亞地區的索羅門群島地區:
索羅門群島的獨木舟船槳,具有獨特的裝飾風格,運用極淺的淺浮雕創作鳥紋或者一種叫做Kokorra的變體紋樣。Kokorra通常以蹲坐的姿勢出現,兩手叉腰,頭部帶有巨大而突出的頭巾,如同那些成年的男子。碩士論文,大洋洲。雖然kokorra在北索羅門群島十分的普遍,但沒有人知道這種紋樣的精確含義。由于kokorra經常出現在與宗教有關的物品上,人們猜測kokorra可能具有某種超自然的重要性。
左圖中的船槳,是索羅門群島的Buka島或Bougainville島的作品。發現于19-20世紀。其中的裝飾圖案就是這種kokorra的變體紋樣。
三.新西蘭毛利人地區:
根據教材記載,“毛利人的裝飾工藝常有表現魚和鳥人的紋樣或圖形,這大概與他們及其祖先長年與大海相伴為生有關。”這種裝飾特征在毛利的獨木舟藝術中得到體現。
上圖中的作品是早期毛利人創造的獨木舟船頭,屬于Te Tipunga時代(1200年~1500年)。
這個船頭雕刻體現了毛利特有的藝術風格,該風格是從其祖先的傳統雕刻中演變而來的。據教材介紹,“毛利人源出自玻利尼西亞人”,這就可以解釋,為何一些資料稱該作品的造型與裝飾仍然保留了一部分波利尼西亞的風格。同時,該雕刻這種形似龍頭的造型很像后來毛利族的manaia——一種毛利獨有的形似鳥類或爬蟲類的風格。
此外,還有一些直接刻畫祖先像的雕刻運用于毛利的獨木舟藝術裝飾中。
圖中的作品曾經是征戰用獨木舟的船頭橫向甲板,29.5英寸寬。該作品以其精致的雕刻而著名。自然主義的男首領跪像雕刻,面對著獨木舟的劃船者。男首領的雕像由背后的菱形幾何紋襯托。從風格上來說,屬于新西蘭的東北部風格。碩士論文,大洋洲。
最后,談一下大洋洲獨木舟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的生存狀況。大洋洲的獨木舟藝術品,作為一種文物具有很高的市場價值。蘇世比拍賣行的拍賣紀錄有關于大洋洲獨木舟藝術品的紀錄。
右下圖是一個獨木舟的船頭裝飾,來自索羅門群島。這個8英寸高的物件預估價格為30,000至50,000,美元。碩士論文,大洋洲。1906年收集。
左下圖所示的這個獨木舟船頭,是新幾內亞獨木舟的一部分。83英寸高,這個船頭裝飾附著在船頭巨大的突梁上。保守拍賣估價為6萬至9萬美元。最后的拍賣價格為55375美元。
拍賣價格有力的說明了大洋洲獨木舟藝術品在當今社會的受重視程度,從這方面來看,可以說它已經被當今社會所接受。但與此同時,從學術角度來看,我認為對于大洋洲藝術的研究是很不夠的。碩士論文,大洋洲。在本人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感受到這方面資料的嚴重匱乏,國外的研究著作都尚未有中文譯本,并且這些著作也沒有建立起完整的體系。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社會對于大洋洲工藝美術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一個比較膚淺的層面,需要繼續深化與擴充。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和正確的美學觀念,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成為一個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在新課程中,國家把審美教育列入新世紀人才素質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求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的薄弱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美術教育對學生進行美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職專美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提供給學生參與藝術欣賞和表現活動的機會,并在藝術活動中學習最基本的美術知識、技能。因此,在教學方面,美育強調學生的自覺參與和親身體驗。它的宗旨是審美育人。本文擬結合教學實踐,就職專美術課教學如何審美教育談談粗淺的看法。
首先,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審美基礎知識,提高審美能力
職專美術教材《美術設計基礎》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它共有三個部分:造型基礎;構成基礎;設計基礎。這些摘要的鋪墊。
1、“造型”是本教材學習的基礎。具體內容涵蓋素描、構圖、透視原理三部分。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認識、理解最基礎的知識。如線條、形狀、構圖、結構、空間、明暗、質感等,讓學生對“造型”藝術語言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開始對繪畫材料、工具、造型手段作最基本的介紹。如:如何拿鉛筆;如何畫線條;手腕如何運動;如何構圖;比例大小;透視規律;素描的主要種類等。結合圖例示范、講解,明暗素描中物體的三大面,五級調子的基礎知識;結構素描中,線條不僅用來勾畫輪廓,而且是表現對象形體結構和質感的造型因素;設計素描中,線仍然是形體塑造和表現的重要手段。在課堂中通過臨摩優秀素描作品和靜物素描寫生,培養學生對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現能力。經過動手實踐,學生對于繪畫的相關知識、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審美的體驗是生動和深刻的。也促發其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和要求。
2、“構成”是本教材學習的重點。碩士論文,職專美術。“構成”首先是一種造型的概念。所謂“構成”就是按照美學創作的原理,把一種物體形態分割成多個單元,又可以把多個單元組合成一個新的物體形態,這種從分割到組合,或從組合到分割的活動即是基礎設計的構成。學習構成不是目的而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學習構成一是方法(怎樣思維、怎樣設計、怎樣表現);二是找美感(美無處不在但需要發現,那怕是一點、一線、一面都有它存在的最佳視覺效果,根據具體的限制條件,充分表現其美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游戲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多角度思維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構成的起始階段,可以用一個小游戲來導入,告訴學生:假設每人10枚大小不等、顏色不同的棋子,請你對它們進行排列組合。比一比誰的排列方式最多,賽一賽誰的構思最巧妙。其實,在學生苦思冥想的時候,無形中已經步入設計的大門……。又如在色彩構成學習中,我采用欣賞評述的學習方式,結合色彩的基礎知識,如:固有色、環境色、光源色,三原色、三間色、復色、色相、冷暖色、色調等講解一些繪畫作品;同時也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搜集大量精美的平面設計資料給予學生啟發、引導,為其進一步認識色彩,感受色彩提供幫助。碩士論文,職專美術。此外,我還利用示范,加強直觀教學。在黑板上貼上水粉紙,作了相關的示范教學:三間色,不同的復色的調色練習;不同明度,純度的色彩調色練習;用調出的色彩作明度和純度的漸變練習;用和諧色和對比色作平面構成的一些練習。學生看到同一畫面,不同色彩比對產生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興趣和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紛紛動手去調色、上色,去嘗試、創作。他們收獲了知識、自信、體驗,更多的是快樂和對美的感受。
3、“設計”是有目的的策劃,是對前者的延伸與提高。設計廣泛地應用于名領域,如:建筑、工業、環藝、裝璜、展示、服裝、平面設計等。碩士論文,職專美術。在美學領域中,設計屬于工藝美術的范疇。本課程重點學習平面設計。碩士論文,職專美術。平面設計是策劃將要采取的形式之一,主要任務是利用圖形、文字、色彩、材質這四個核心元素和觀眾進行溝通,讓人們通過這些視覺元素了解設計師的設想和計劃。碩士論文,職專美術。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欣賞、分析案例來引導學生認識、了解設計師的構思和設計理念,以及表現手法,如對比、類比、夸張、對稱、主次、明暗、變異、重復、矛盾、放射、節奏、粗細、冷暖,等等;理解設計師如何把不同元素進行有機結合,例如在版式當中常常借助框架(也叫骨骼)。如:規律框架和非規律框架、可見框架和隱性框架。另外,字體和字型的選擇與搭配的好壞,是非常講究的。選擇字體風格的過程就是一個審美判斷的過程。在色彩這一元素的使用上,能體現出一個設計師對色彩的理解和修養。色彩是一種語言(信息),色彩具有感情,能讓人產生聯想,能讓人感到冷暖、前后、輕重、大小等。要善于調動視覺元素設計。最后,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踐探索,教師提供一些作品圖片,根據作品主題分析設計師思想軌跡。例如作品中選用的表現形式,語言表達的角度,作品最終效果說明主題的力度等。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進行闡述。經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較系統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藝術的形式美規律,在掌握設計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了審美基礎知識,提高了審美能力。
其次,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人雖有愛美的天性,但并非是人天生就懂美,會欣賞美,理解美。一個人只有在接受并掌握了一定的歷史、藝術等方面的教育,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素質,有了一定的人生體驗,情感、個性等方面逐漸成熟,才會較深刻地理解藝術作品,從中受到美的感受和啟迪。因此,實施審美教育,教師應在其基本意識建立后,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對美的好奇、探索之情。促發其自覺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可以從引導入手,把握美感的多樣性。
1、精選大量古今中外美的藝術作品, 如:中國的山水畫、花鳥畫、油畫、版畫、水粉畫、水彩畫、素描、雕塑等,讓學生接觸、觀看、了解、賞析其色彩、線條、構圖、動態及整個形象的美,愉悅心情,開闊眼界,接受美的熏陶。
2、精選一些既美觀又實用的藝術作品, 如: 建筑、環境設計、室內裝飾、工藝美術等圖片和實物讓學生觀賞、評述。讓學生去注意生活中美的事物,將審美的眼光、意識從純藝術轉到實用性的實際生活中去,增強審美認識的趣味性、多樣性、實用性。碩士論文,職專美術。
3、精選一些“丑”的藝術形象,精心引導,讓學生從丑的形象,認識、了解丑的現實,并通過審美創造使現實丑轉化為藝術美。如羅丹的《美麗的歐米哀爾》(又名《老妓》)一個出賣肉體的,在她年老的時候,原先那豐滿、富于曲線和青春魅力的人體的美消失了,變得畸形、駝背、形同枯槁。在現實中,這樣的人體顯然是丑陋的。但是,羅丹就是通過這個丑陋的軀體,讓人們看到了社會對她的不公正的鞭苔、蹂躪與摧殘;還有米勒的《扶鋤的人》、朱耷的“白眼向人”的《荷花水鳥圖》、齊白石的“既嚙我果,又剝我黍”的《群鼠圖》等都這樣。其給人不是而是痛感(除作品的形式美外),要把握它的美需要經過深刻的思考,而一旦把握了這一藝術形象所體現的真理,雖有痛感卻仍然愉快,是更深一層的精神上的愉快。
最后,要鼓勵學生將審美融合到美術創作上去,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去
這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在審美教育教學中,同時引導學生掌握表現美、創造美的基本功。如通過美術課訓練、練習,掌握素描、速寫、色彩、設計、手工制作等的畫法和制作方法,讓他們更為自如地表達出他們心中的美。
2、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美。如組織學生動手參與美化校園、布置教室、裝飾宿舍,營建整潔、優美、舒適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注意自身儀表的整潔大方,講究文明禮貌,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人;鼓勵學生奮發向上、互助互愛,營建一個和諧進取的集體。讓學生的生活也充滿美。
3、為學生提供創造美、表現美能力的機會。如組織興趣小組,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定期組織觀摩、比賽,給學生提供一個創造美、表現美的平臺。
總之,要通過各種途徑的審美教育,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創造美,讓美麗的藝術之花,盛放在學生生活的畫卷上。
參考文獻:
《美術概論》王宏建袁寶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J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35-0193-01
朱良志曾說:“中國畫有千巖萬壑、重巒疊嶂式的構置,但更多的是追求在微小精制的景觀中展現廣闊幽遠的境界,意象是精微的,韻味卻是幽遠的。”①朱良志先生這話雖為不易之論,也從理一分殊的角度來分析兩宋時期與前代的山水畫轉型,卻沒有注意到,這種追求微小精制的構置的轉型與成熟是在南宋時期。盡管在北宋時期在哲學思想領域已經出現了“一月普現一切月,一切水月一月攝”“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理念;在文學上也涌現出“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的思潮;在繪畫上,北宋小景山水也似乎初見端倪,五代宋初的惠崇以江湖小景而聞名,可以作為初期的代表。“他的畫多寫汀潔沙坡,溪橋漁浦,煙雨蘆蕩等江南小景。”②但也因為與當時主流的審美標準相左,《宣和畫譜》未錄惠崇。這些早期文化哲學思想和小景山水的嘗試是為南宋山水邊角之景做了重要的鋪墊。但北宋繪畫的主流仍然是以雄偉之風為主導的全景式山水。
郭熙在總結范寬之后北宋畫壇之風曾這樣說道:“齊魯之士,惟摹營丘,關陜之士惟摹范寬”,“齊魯關陜,幅員千里,州州縣縣,人人作之哉。”由于北宋后期臨摹之風盛行宮廷內外,全景山水難有新的突破,文人士大夫愈來愈欣賞平淡清遠的畫風。“在南宋畫風的形成過程中,李唐肇其端,他后期的繪畫,開啟了南宋一代畫派嶄新的面貌,然而李唐在北宋的時候談不上一變,至少說,在北宋時,變化還未有成功。”③其早期的作品《萬壑松風圖》與范寬存世作品比較,可以看出明顯的師承關系,也是比較典型的全景山水作品。直到李唐南渡,他一改了師承中習慣了的方法,在構圖上將一些物象忽略,將景物拉近,改變了構圖。“至馬遠、夏圭時已經形成以邊角山水的特征的南宋山水風格,他們把李唐開創的剛勁、簡練、局部取景的畫風發展到了成熟階段。”④
馬遠,字遙父,號欽山。光宗、寧宗時任畫院待詔。生卒年不可考,他早年繼承家學,后師承李唐,在中年時期自己的大膽創新,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邊角院體山水畫風格。《畫史會要》記載馬遠“師李唐,工山水,人物,花鳥,獨步畫院”。“這是中國山水畫的有機生長,歷五代,北宋到南宋才完成的。”⑤可見馬遠在中國山水繪畫史上的重要作用。《雪灘雙鷺圖》正是這種思想的集中代表,“樹取一枝,石取一角,溪出一灣,簡率中透出輕曠的意旨,景少而意多,物小而韻長。”⑥整個畫面雖用筆不多,便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派深冬的山野景色。
《寒江獨釣圖》中僅畫一葉扁舟和一個坐在船頭垂釣的老翁,寥寥數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7}的儒家“宇宙心靈”溢于畫面,船邊勾出數條水紋,畫幅大片空白不著一筆,既流露出虛靜和空靈的道家思想,“獨釣”又使人感受到濃濃的禪味。
與北宋繪畫“以大觀小”完全相反的“以小見大”的繪畫思想顯然吸收了理學“理一分殊”思想的營養。南宋山水“以小觀大”的視點已不再是著眼于高山大川的恢宏和博大,畫家們都醉心于微小的世界中。山水的邊角之景構圖上從李唐開宗立派以來至馬遠已趨于成熟,“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需多”,山水畫由表現出的無確定的觀念、含義和情感的“無我之境”轉向融入了畫家對本身對物象的內在生命和意蘊的思考的“有我之境”。
馬遠的傳世名作《水圖》共十二段在所有的畫中,畫家的用筆靈動,流暢。用筆雖不多且畫面上虛下實,卻能夠為廣闊的水面而拓展了有限的畫面空間。無論表現是平靜的《寒塘清淺》還是表現來勢洶涌的《黃河逆流》皆得其性,盡其性。明代李日華在《六研齋筆記》中評價說:“馬公十二水,惟得其性,故瓢得鑫勺,一掬而湖海溪沼之天俱在。”明人王世貞也對馬遠的《水圖》評價極高,并為此作《題馬遠十二水》。從《水圖》可以看出,馬遠作畫如詩人遣詞煉句,用筆大膽摒棄,以高度洗練的筆墨,于有限空間展現無限的韻味。
南宋時期,山水繪畫的題材逐漸廣泛,山水與人的關系加強。在山水作品中我們可以大致讀出畫家的感情,山水中出現的人物活動多了,人物不再是只起點綴的作用,有的山水幾乎成為了人物活動的環境。在馬遠的名作《踏歌圖》中畫中景物簡約而章法精煉,用挺拔概括的筆墨表現峻峭奇異的高峰和煙霧迷蒙的樹林,一派清曠高遠,簡潔剛勁的意境。我們可以看到馬遠對自然山體的表現使用的大斧劈皴已經達到了不顧真實變化融入了更多的想象和藝術加工,自然在這里已經完全風格化了,具有十分醒目的風俗情結。這種粉飾南宋太平、民生安樂的作品,除了《踏歌圖》之外,馬遠的《華燈侍宴圖》、《曉雪山行圖》等山水畫作品不在僅僅是描繪仙山樓閣、貴族園囿游賞、士大夫幽樓隱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
正是因為宋朝皇帝特別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花鳥畫已經形成了獨立的繪畫課目。馬遠《梅石溪鳧圖》是以山水與花鳥題材的結合圖,這類的題材在北宋時期是看不見的,此圖設色畫幽僻的崖澗,石壁上梅花盛開。一群野鴨在涓涓的溪水中或追逐嬉戲,或梳理羽毛,或振羽欲飛,不禁讓人想起蘇軾在《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的名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人的繪畫,猶如畫詩,到了南宋尤是如此。畫面追求“詩意”,是宋代繪畫的一大特點。蘇軾評王維繪畫為“畫中有詩”,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詩與畫是兩種不同形質的藝術形式。注重對畫面詩意的表現這也是南宋院體山水取景簡約的深層原因。
“含不盡之意于言外”中國詩的含蓄特征也成了山水畫的自覺追求。詩意是宋代山水畫藝術意境的重要開拓,在形似中求神似,有限中蘊無限,與詩文同趨,日益成為中國藝術的審美準則和藝術特色。
在馬遠的《山徑春行圖》中描繪的是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的江南,一名儒雅的文士帶著攜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徑間,文士仰頭遙望遠方,他捻須微笑,若有所思。在這幅作品里,畫家著墨不多,但巧用對角線的構圖,將觀畫者的視線隨著文士視點轉向那飄渺遠處。
綜上所述,在南宋思想文化的影響下,南宋山水畫以邊角之景代替全景式的大山川在山水畫布局上是一次革新,開創了山水畫的嶄新時代。馬遠的邊角之景是對藝術的高度提煉,把景物富有感情化并且加以突出表現,畫家的主觀感情在畫面中有了更多的直接表露,預示著中國山水畫逐漸從無我之境過渡到由我之境。
注釋:
①朱良志.扁舟一葉——理學和中國畫學研究[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85-300.
②高紀洋.從全景山水到邊角之景[D].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005,23-30.
③畢李李.南宋山水四大家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008,7-10.
④薛春霞.宋元水墨山水筆墨風格的繼承與創新[D].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009,7-11.
⑤李霖燦.中國美術史講座[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42-145.
⑥鄧喬彬.宋代繪畫研究[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13-19,360-372.
⑦田建平.論宋人山水畫中的道與理的思想意思[D].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005,16-20.
參考文獻:
[1]朱良志.扁舟一葉——理學和中國畫學研究[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85-300.
[2]高紀洋.從全景山水到邊角之景[D].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005,23-30.
[3]畢李李.南宋山水四大家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008,7-10.
[4]薛春霞.宋元水墨山水筆墨風格的繼承與創新[D].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009,7-11.
[5]李霖燦.中國美術史講座[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42-145.
[6]鄧喬彬.宋代繪畫研究[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13-19,360-372.
[4]李梅.論北魏飛天形象的審美意蘊[J].民族藝林, 2005 (4) :22.
[5]鄭汝中.飛翔的精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36.
[6]竇修林.魏晉南北朝飛天樣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碩士論文.2012:29, 35
[7]徐玉瓊.論麥積山石窟北朝壁畫飛天造型特征及其來源[J].巢湖學院學報, 2010 (5) :87.
[8]梁思成.中國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6:16.
關鍵詞:忠信市場;市場用地;都市更新;都市計劃;都市區位輪替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研究動機
本研究計劃旨在從都市計劃公共設施市場用地的「必然面與「偶然面來
探討忠信市場的現在與未來發展方向。
二、研究目的
1.探討都市計劃中公共設施市場用地的發展情狀況與現有法規機制。
2. 了解不同相關者(包含進駐之藝術家對忠信市場有感之居民與開發建商等)的看法與忠信市場存續及再造方向。
第二節、研究范圍與方法
一、研究范圍
本計劃研究范圍為位于美術園道的忠信市場為臺中市都市計劃市場用地 65
號,面積 0.4497 公頃。
(1)、質化訪談法
(2)、口述史法
(3)、文獻分析法
(4)、歷史研究法
(5)、歸納法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為了探討市場用地必然與偶然的發展,在文獻回顧中分別針對這兩點列出下列幾項相關文獻,首先從忠信市場的基本介紹開始,再到歷史背景、都市計劃發展過程。
第一節、市場的界定與其發展及演變
一、 市場意義的界定
設置固定攤位及店鋪,或僅設置固定攤位,集中零售物品的交易場所, 都可稱之為廣義的市場;也可以指一種具體的空間組織,及一般商販聚集營業的場所,此為狹義之市場,本文中的忠信市場,是指狹義的市場,有具體的空間。
第二節、忠信市場相關介紹
一、忠信市場基本介紹
位于美術園道的忠信市場為臺中市都市計劃市場用地 65 號,面積 0.4497
公頃。
二、忠信市場內外部配置與相關數據
第三章 忠信市場的演化過程
第一節、忠信市場的演化過程
依據忠信市場的歷史大事紀,可將忠信市場的演變過程分成以下六個階段。
一、市場成立之前(公元 1969 年前)
臺中市因為氣候良好與水源豐富的緣故,大多為農業發展中心,而忠信市場、美術館附近的區域原先也是散布著農田,種植著稻作,并有著一些小聚落。
二、市場成立之初 (公元 1969 年~公元 1983 年)
在 1969 年前后,隨著工業轉型,小型工廠陸續遷移,大賣場陸續在周遭興建營業,也對忠信市場起了影響, 致使其市場機能漸衰,顧客開始轉移出忠信市場。
三、文化中心與國美館 (原臺灣省立美術館)設立的影響(公元 1983~公元 1994
年)
公元 1980 年政府在英才路 600 號現址成立了文化中心,附近的環境景觀及型態開始轉變。文化中心于 1983 年 11 月 12 日竣工,而國立臺灣美術館則于 1988 年 6 月 26 日開館,這些都再次影響忠信市場。
四、美術園道商店街管理委員會出現的影響(公元 1994 年~公元 2008 年)
1990 年代左右,由于之前建商將住戶之間的道路都捐給了政府以省稅收及所有權問題限制,沒有隨著周遭都市發展而重建的忠信市場,相較之下,逐漸顯得沒落。
五、文創產業進駐 (公元 2008 年開始至今)
初次發聲的中部藝文團體「德旺公所于 2011 年左右進駐, 其間陸續也有私人藝廊、咖啡藝文空間、美術社、裱畫店的設立。
六、都市更新階段 (公元 2012 年開始)
在周圍的建筑空間都逐漸改變為更加現代化的狀況之下,忠信市場卻仍然維持著它最為初始的面貌。2012 年,由鼎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都市更新案在此展開。
第五章 結論
此研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希望以都市計劃者的角度來探討忠信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本計劃希望可以從市府之報告書與目前發展推估其未來可行之發展情況。從市府報告中發現忠信市場并不是政府致力關注的重點,對于忠信市場的篇幅極少,也未有詳細的建議與發展方向,使研究增加困難度,因此,計劃從報告書中所提及之案例是否能套用或是延用到忠信市場這方向著手,探討忠信市場未來發展方向,再從相關法規探討其發展性,最后,嘗試以這些經歷,預想忠信市場未來可能之發展方向,以其作為后續參考之用。
參考文獻
1. 李厚宗,(1991),《公共設施市場以獎勵民間多目標之理想與實際―以臺北市 零售市場為例》。建筑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老師有著多年的少兒美術教育一線經驗,培養的學員參加社會各種重大賽事成績斐然。
所獲榮譽:
1997年 油畫作品《生命主題》入選第四屆中國體育美術展覽,被收入《第四屆中國體育美術展覽作品集》;
1999年 油畫作品《生命主題2》獲“河南省美術作品世紀大展”二等獎;
1999年 油畫作品《小范》入選“河南省第九屆美術作品展覽”;
2000年 油畫作品《靜物:花之一》獲“河南省首屆新人新作美術展”優秀獎;
2005年 油畫作品《靜物》發表于中國《藝術教育》雜志;
2006年 9月13日《大河報》專題報道:《王彩玲:水到渠成自有彩》;
2008年 油畫作品《百合系列》參加“中、俄、日、韓當代藝術四國聯展”;
2013年 策劃“彩之靈――兒童畫家原創美術作品聯展”(鄭州市博物館);
2015年 策剃“第二屆彩之靈――兒童藝術家美術作品聯展”;
2015年 受邀到法國進行國際美術教育考察。
我多年來一直潛心致力于美術教育領域中隱含問題的批判性研究,結合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及中國本土特點,將美術課程與其他學科進行跨領域的科技整合,開發以美術為中心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模式,初步實現了在文化關照下的美育理想,成果得到國內外一些專家的高度評價,令我甚感欣慰。
在此,與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淺知拙見。
美育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可以說,沒有接受過美的教育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我創辦了彩之靈美育中心,追求的是人文化傾向的美育理念,張揚藝術化生存的處世態度,是幫助孩子對藝術創作、審美及人文察覺的基本能力。在這里,創作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除此之外,美育更應展現給孩子們的是一種優雅而富有詩意的教學環境,以及美好、純凈而有愛心的教育靈魂,這樣的氛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激發學生更多的潛力與向上的精神。
而希克把他的中國現當代藝術收藏用一半捐贈一半收購的方式與香港的M+達成了協議。雖然M+是個公共機構,保存這些藏品總比沒有好,但這些作品到底能構成什么樣的中國現當代藝術史,還是存有疑問的。因為1990年代中國的藝術被西方選擇后已經不是什么中國本土情境的藝術了,受關注的大多是一些中國符號的作品。
而國內也有些民間美術館做了號稱三十年的中國現當藝術史的展示,但這些機構完全是資本機構,展覽也是資本的展覽,這使得它們在藝術史敘述上過于從自身的商業營銷角度出發。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03-0075-02
[作者簡介]楊巖,男,甘肅平涼人,大專,平涼市涇川縣溫泉開發區何家坪小學教師,小學一級。
最近,筆者有幸參加了全鄉學科教學工作考評。在考評中,筆者發現對于美術課教學,絕大部分老師的確完成了上級規定的篇目。但是,通過現場抽查,結果使筆者大吃一驚:學生竟然連繪畫筆如何握以及顏料如何搭配都一無所知,更無從談及能夠畫出一幅像模像樣的圖畫。為此,改進鄉村小學的美術課教學勢在必行。如何有效地進行美術課教學呢?
一、用活動促進教師理念的轉變
筆者始終認為美術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基本繪畫技巧教學和美感鑒賞兩個方面。在小學階段,這兩個方面的教學不需要過于復雜,只是要求學生能夠初步掌握繪畫常識即可。比如,素描畫重點指導學生從物體的輪廓線條進行勾勒,至于物體是不是形神兼備并不是小學生重點訓練的方面。進行美術課教學,教師應該在學生的形象感知上下工夫,為此,學校要進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比如進行手工制作教學,班級可以開展手工制作競賽,手工制作展覽,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家長參與到制作過程中來。有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先是示范如何制作,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最后學生展示。這樣固然有一定作用,但是筆者認為滲透競爭意識的教學方式效果要更好,記憶也更牢固。再如進行景物寫生教學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附近的山間村落,通過眼睛、耳朵直接感知,進行實地寫生,這樣要比坐在教室里效果要好得多。這里存在著一個教師教學理念的問題,美術課教學中更需要教師有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需要一種學習環境的動態感。如何理解這個動態感呢?即要求教師把教學的空間放到室外,從室外景物的欣賞到內心勾勒,再到室內紙質圖畫的呈現。
二、用測試衡量教學質量的高低
目前,美術課的測試沒有被列入小學測試科目當中。初中會考只注重語文、數學等科目。這樣給一部分功利性比較強的老師造成錯覺:美術課教學的好與壞關系不大,上級不考核,即使做好了也沒有人認可。為此,筆者認為應該把美術課教學列入小學測試當中,可以通過現場考核,檢測一下教師平時是不是努力進行美術課教學。筆者認為任何學科的教學,一旦失去教育權力的約束,就必然陷入一種僵局。最近,學校組織了一次小學生現場繪畫比賽,結果半數以上的學生沒有按時上交作品,即使上交的圖畫,我們也尋找不出絲毫的美感。比如,教師讓學生內心勾勒出二十年后家鄉會是什么樣子,很多學生的眼神告訴我們,他們難以用畫筆畫出心中美好的愿望。美術課的測試不僅僅只是畫一幅畫這么簡單,美術課測試需要一個科學的程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程序。比如,焦家輝小學的美術課測試方案值得一提。測試共分為五個環節,即教師繪畫技巧展示、圖畫勾勒技巧展示、圖畫意境介紹、動態感映現和圖畫布局。正因為這種測試做得科學、扎實,2013年8月,這所小學有四名學生獲得了全省中小學生書畫競賽二等獎。
三、深入生活感知美術課的魅力
小學美術課教學也應該重視美術美感的鑒賞,可有的老師認為這是“拔苗助長”。筆者所說的那種鑒賞并不是讓小學生像專家一樣有板有眼地評析。例如,看到一只貓,小學生必須在很短時間內感知到貓有哪些可愛的地方,比如黑乎乎的眼珠子、光滑的皮毛、小巧玲瓏的爪等。其實,美術課的魅力對小學生而言,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感知,不需要讓小學生具體說說為什么如此迷人,只要感知即可。兒子上小學時,一次筆者帶他到山間挖野菜,突然一只野兔從面前飛奔而過,筆者當即讓兒子用手在空中比劃一下兔子飛奔的輪廓。兒子眉頭一皺,迅速用手劃出一個橢圓形的弧形,雖說不完整,但是足以看出兒子用心觀察了當時野兔飛奔的形象。如果筆者讓兒子坐在屋子里比劃野兔飛奔的這種形態,情形一定大不一樣。在進行美術課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感知美術課魅力這一點,這也是決定一節美術課成敗的關鍵因素。美術課的感知基礎源于生活,這就要求教師經常帶領學生深入生活、積累素材和體驗自然質感。審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樂觀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實、豐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除此之外,美術課的審美教育對人的智力發展也起著促進作用。美術課通過具體形象如線條、色彩、形體、結構、空間等繪畫語言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記憶、想象和創造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豐富有趣的美術常識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知識、民族風俗等內容又大大增加了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容量,對發展智力大有裨益。
四、體察自然挖掘美術課的精華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美術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用途越來越廣,與人的生活聯系也越來越密切。除了繪畫、雕塑這些觀賞性藝術屬于純美術之外,生活中許多方面都與美術有關。譬如,要蓋一幢大樓,設計時必須考慮大樓的外觀,造型、色彩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而造型、色彩就屬于美術范疇。大樓的設計者除了具備力學知識、土木建筑結構知識外,還應具備一定的美術知識和審美修養,否則就難以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建筑設計師。再如紡織業,從面料的花樣設計到成衣的款式設計和色彩搭配,無一不與美術密切相關。過去,我們的紡織品由于不夠重視美術設計、產品顏色單調、款式陳舊等原因,難以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盡管我們的產品質量很好,但由于設計單一,因而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現在由于我們重視了美術設計,產品以新穎的設計、優雅的款式和眾多的花色品種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信譽,為國家創造了大量外匯。
農村有天然、豐富的美術課教學資源,筆者主張美術教師不必死摳教材,應該把視角放到大自然的角角落落,哪里有可供學生欣賞的美麗,就把那里作為美術課的一個教學場所。前幾天,學校一個老師帶學生參觀了一個小型養豬場。從后來學生收集上來的素材看,有的學生用照相機拍攝各色品種的豬的站態和睡態、豬毛的顏色、眼珠子的大小;還有的學生把母豬稱作豬媽媽,很多學生畫了一幅幅關于豬的簡筆畫,形象逼真。筆者懷疑學生的這些作品是不是有家長,試探一下,誰知學生們用幾分鐘就將一幅關于豬的簡筆畫畫出來了,有的還給豬賦上人的表情――微笑的、憤怒的、憂郁的等。這足以看出,自然中有很多美術課的精華值得教師采用。
【英文關鍵詞】 Aesthetic of dance. dance composition. dance works. the new period. c
horeoecology. so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碩士論文,備索!]
1 古代華南少數民族的舞蹈與社會生活
2 四川涼山彝族傳統舞蹈研究
3 青海藏傳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間祭禮舞蹈研究
4 新時期舞蹈審美創造芻議
5 淺析高等美術教育觀念改變的必要性
6 小學美術個性化教學策略研究
7 小學美術個性化教育理論研究與模式構建
8 素質教育與中小學美術教師素質培養
9 潛意識與現代美術教育 西北師范大學
10 兒童電視美術片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11 寫實與現實
12 理想與現實:基礎美術教育的知識觀及課程組織
13 不同文化境遇下的審美取向
14 液化報告(第一稿)
15 幼兒美術創作發展評價研究
一、前言
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幼兒的繪畫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幼兒的性別、年齡、繪畫學習背景[1]、是否與繪畫主題產生共鳴、繪畫工具的種類[3]等。其中,示范作為教師在美術活動中最為常見的教學手段,對幼兒的繪畫有著毋庸置疑的影響。
研究表明,如今示范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使用仍然非常普遍。2009年,研究者通過對齊齊哈爾地區幼兒園的繪畫教學的情況調查發現,41.3%的教師在繪畫教學中仍會采用讓幼兒直接臨摹范畫的方法[4]。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教學活動的反復實踐,很多一線教師發現了示范在美術教學中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呼吁重新為示范定位。最近幾年,關于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示范的研究出現增多趨勢,為示范的重新定位提供了許多支持,但有些問題仍有待明確和進一步的研究。
二、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對示范一詞的解釋為:做出某種可供大家學習的典范。尹少淳在《美術學習方式與方法》中定義的示范是:“示范者實際地操作工具和材料,顯示完成一項工作或制作一件東西的過程和方法”。
主流示范分類會將示范分為動態示范和靜態示范,其中動態示范指現場演示,靜態示范即指教師所出示的范例。張紅巖和劉田妹的研究中都有涉及此種分類。
目前最為全面且完整的關于示范的分類是2011年穆彥青在《大班幼兒繪畫活動中教師示范的研究》中的分類,她將示范按照示范類型、示范方式、示范時間和示范場景對示范進行了分類。按照示范類型可分為實物示范、圖片示范、視頻演示、現場演示、語言示范和動作示范六大類,其中現場演示還包括整體詳細示范、框架示范和局部難點示范三小類;按照示范方式可分為教師示范、幼兒示范和師幼合作示范三大類;按照示范時間可分為幼兒繪畫前示范和幼兒繪畫中示范兩大類;按照示范場景分為了根據主題直接示范、組織和引導幼兒進行相關討論后示范與根據幼兒具體情況示范三大類。劉田妹在其研究中也提出了類似于穆彥青按照示范時間的分類,她將其命名為課前示范、課中示范及課后示范。
較為特殊的示范分類有劉田妹在《多重視角下幼兒園繪畫活動范畫觀研究》中提出的將示范按照教授的對象人數分出的全體示范與因材施教示范,還有施美玉在《學前兒童繪畫活動中的示范策略的應用》中提出的玩具示范。
三、示范的影響
最早進行關于示范影響研究的是2001年王小意《范例對幼兒繪畫想象影響的研究》,其研究結果表明多張范畫的示范方式一般情況下優于單張范畫示范示范,但其影響不是絕對的。王小意在2001年對示范的研究中發現,從幼兒繪畫開始到結束時始終展示示范的情況下,多張范畫展示下富有新意的作品與單張范畫展示下富有新意的作品的比例是18.67:8.67,說明同樣是自始至終展示,多張范畫的示范方式對幼兒繪畫想象的負面影響比單張范畫要小[7]。長沙師范幼兒園的龍佳老師也認為,多樣化的范畫能夠幫助幼兒理解和感受事物的各種屬性,學習和體驗多種藝術手法[5]。值得注意的是,在階段性展示示范的情況下[10],單張范畫比多張范畫更能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目前對示范行為影響的研究中,最為全面的是穆彥青2011年的《大班幼兒繪畫活動中教師示范的研究》。她發現實物示范對發揮幼兒創造性具有積極作用,重難點局部示范則有利于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當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好朋友并直接給他/她畫像時,幼兒作品中的主體形象之間的相似度不足5%,含有創新元素的作品比例達92%[5],作品中進行過局部示范的部分的平均相似度高達82%[5]。
四、以往研究的局限c不足
目前學術界還沒有一個得到廣泛認可的“示范”名詞的標準定義與對示范的分類,且示范與范畫的概念不能嚴格區分。并且示范的使用應當會對幼兒繪畫的多個方面都會產生影響,但是由于對這一方面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因此對具體影響方面的研究還并不全面。在研究者們具體實驗的設計等方面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從研究方法上看
研究方法單一,主要以觀察法為主,實驗法使用較少。在一線教師對示范行為的研究中,主要研究方式是對自己所上課程的反思或是對其他教師所上課程的觀察。而在學前領域研究者的研究中,主要使用實驗法,偶有問卷法及訪談法的使用。
(二)從研究方向上看
大多數研究都專注于示范的負面影響,對示范正面影響的研究現在還是空白。所有研究的主題幾乎都是范畫對幼兒想象力與創新能力的影響,只有對名畫范例的研究[16]中涉及了對幼兒色彩審美的影響。示范實際上會對幼兒繪畫的眾多方面產生影響,例如幼兒的色彩選擇、幼兒的構圖能力等。
(三)未明確的問題
研究者已經發現單張示范與多張示范對幼兒繪畫產生的影響會受到展示時間的條件限制,然而對其原因的研究還未出現。在王小意[7]與王燕[10]的實驗中我們可以發現,在自始至終展示示范與階段性展示示范時,單張示范與多張示范的優劣性出現差異,然而兩位研究者的研究都止步于發現此結果,而沒有對其原因進行進一步的假設或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巧英,岳亞平.4-6歲幼兒繪畫能力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其對幼兒繪畫教學的啟示.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5(11):39-44
[2]姚秀點.學前兒童繪畫教育之思索.寧波大學學報,2011(1):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