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論文語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3-05 08:27: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教學論文語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教學論文語文

篇(1)

一個教學策略的誕生,總是多次教學實踐的結果,也總離不開相關教學思想和理論的支持。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其論文的理論成分不應該超過它所闡述白勺實踐部分的分量。因為,論文是作者自身深入教學改革的一次歸納、一次反饋、一次調整,有著階段性和明顯的個體性,對他人的啟示是針對新問題如何運用新理論來實施一種新的有效的教學。因而,它應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可為什么現在有相當一部分文章總是有那么多的思想、觀點要陳述,甚至在生動可愛的教例后面還要補上一段論述,以強調某一教學事件因符合了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中的某一個規律或原則而顯示在學生能力、興趣培養等方面的多處意義,這樣重復,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而讀者們需要的是理論和實踐科學結合后形成的有效的切切實實的做法。相對于“聲勢浩大”的理論.某些文章中的實踐則顯得軟弱無力,有的也無內在系統可言。即使在讀者看來應該介紹一些具體操作方法的地方,可往下一讀,卻發現還是作者理想化的一種教學境界的描述。教學的策略、精彩的教例只在大堆理論中星星點點地散亂著。

二、個性和共性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事物都是個性和共性的結合體,教學論文也是如此。小學語文教學,不管是研究還是在撰寫論文時,應該重視對一般教學規律、原則、方法和其他相關理論的引入,而同時,又要顧及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現在有不少論文都以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哲學等各學科的研究成果為理論支撐.但我覺得語言學、閱讀學、歷史學、美學等與語文學科聯系更為緊密,語文學科的論文寫作應以這些學科理論的指導為主。比如,研究“主體性閱讀”。我們可以從閱讀學的角度去探討一下不同文體的閱讀,不同年齡閱讀者的價值取向。可以從閱讀教學的多角度,如獨立的角度、道德的角度、語言學的角度、文學的角度、交流的角度以及由此確定的閱讀教學的目標群等方面進行探討。又如,研究“語言感悟”,也可以從語言學的視角出發,先去鉆研語法學、語義學,了解語言發展的規律,再去發現語言新現象,明白語言規范和語言創新的關系。如果,我們能融共性于豐富的個性中,不僅可以使我們的研究和總結更具有語文學科的特色,也會使研究更有實效性,使操作更具推廣和實用價值。

三、教學和學習

在深化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學習的今天,研究學生的學習應該成為重要的課題之一。然而,在眾多的研究論文中,我發現研究教師“教”的大大多于研究學生“學”的,文章中提及的教學策略也多于學習策略。而教學策略是否有效,只憑作者的主觀感受在評斷,并非來自于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分析,即不是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興趣、知識、技能等的變化這些客觀事實來評價教學。即使是那些看似研究“學”的文章,但從其介紹的操作方法來看,也不是關于學的方法、形式等學習策略。在我所讀到的文章中也不乏研究“自主學習”的,可實踐者不調查、收集、分析學生方面的信息,如學生個體性格、興趣、認知結構、學習方式等:不研究有效的學習條件,如動機、清晰的目標、適宜的學習任務、支持學生積極完成任務的信心、激勵和反饋、遷移的情境。也有較多研究“合作學習”的,可實踐者很少研究合作的形式如何依據學生的情緒興趣、學習內容、學習子目標的改變而變化,即一種適合于合作學習活動的課堂組織形式。

篇(2)

 

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我們常常忽視作文的主體是學生自我,而對他們的寫作內容和寫作方法又限制得過于死板。這樣,作文教學走入了一種毫無活力的僵化的訓練模式。我們經常教育學生說:“你們的作文不是寫給自己看的,而是寫給老師看的,只要讓閱卷老師覺得滿意就行了。”在這種缺乏終極關懷的功利主義思想的作祟之下,“作文教學忽略了平時的觀察、積累、思考,不是鼓勵學生用富有個性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而是讓學生生硬地背范文,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套改作文”。由此,作文教學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的怪圈:我們的作文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造成了學生自己真正想說的話找不到語言來表達,不想說的卻能說得出來的怪現象。因此,學生說出來的、寫出來的往往是空話、套話、假話。如此,作文成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東西,而成了蒙蔽自己的帷幕。學生對作文自然興味索然了。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是從各方面入手,來撤消學生對作文的畏懼,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加強指導,培養寫作興趣

皮亞杰曾經說過:“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興趣為先決條件。”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寫作的興趣,就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哪怕是再難解決的問題,他也能想方設法去克服,就不會對寫作文產生恐懼心理,而是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進行寫作。怎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1.導學生編撰自己的“作文集”。這幾年我所教過的班,學生們都有至少一本“自家出版社”出版的“優秀作文集”,這些作文集封面設計精美小學語文教學論文,里面內容更是豐富多彩:什么寫人的、記事的、寫景的、狀物的…… 應有盡有。這些作文有同學們從報刊上裁剪的,從老師、同學那里轉抄的,從網絡下載的,還有從自己習作中挑選出來的“得意之作”……由于對編撰自己的作文集感興趣,同學們興致很高,為使自己的作文集更吸引人,閱讀了大量的文章,拓寬。

2 .手讓學生寫特色日記。我沒有把日記當作一種普通的課外語文作業對待,而是把日記本當作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通過談日記達到師生心靈相通、相互理解。我引導學生把日記本當朋友,有高興事與它同享,有煩惱事向它傾訴;我建議學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夢寫在日記本中,把讀完文章的感受記在日記本里,還可以寫想象日記、繪畫日記、摘抄日記……實踐證明,寫這樣的特色日記學生喜歡,對寫作的興趣也日漸濃厚。

二、走近生活,指導自由表達

走近生活指引學生放松“快樂”地寫。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如果能夠找準生活中“說話點”,那么生活絕對是一個很好的素材。如:結合生活實際,介紹生活中的趣事。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題目,如在教師節那天,請學生寫出你最喜歡的老師;國慶節時,請學生寫寫國慶節過的怎樣,做了些什么;母親節時,寫寫自己的媽媽;學習《鄉下孩子》這一課,你也是鄉下孩子,你想做些什么呢?這些都是學生樂于寫的事論文范文。這樣,既能給學生一定的題材,使學生有話可寫,不記流水帳,又結合課堂教學有效訓練了學生的寫話能力。如:豐富學生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樂趣。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中去,開展多種放松健心的活動,這無疑給他們提供寫話的素材。如,帶領學生們去秋游,學生盡情地玩、盡情地笑,來到課堂上,讓學生們回憶秋游中,你玩得開心嗎?玩什么使你最開心?此時,學生滔滔不絕地說著,仿佛還沉浸在秋游的快樂中了!結果可想而知,學生說得精彩,寫得更為出色!

三、不同層次,評價學生作文

評價作文是對學生作文的再次提高。按程度不同進行評價,讓每個學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悅。首先當場評價。投影學生的典型習作,或比較成功習作,讓學生來評價,學生發表各種意見,教師更加肯定的地方,鼓勵存在的缺點。其次是書面評價,每次學生的作文,作為教師要細細品析,找出閃光點,值得改正的地方,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學生作文,按層次不同給予分數。低段學生喜歡高分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按進步程度打分。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立的分數,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頭評語,對那些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使這些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更加有信心地寫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水平。

四、出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突出進行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也是構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從一年級起,乃至從幼兒園起,就要對孩子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借助教材,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指導看圖,看實物,帶領學生參觀、游覽,教給學生觀察方法;留心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個方面的訓練:(1)細致地觀察;(2)有序地觀察;(3)抓住重點觀察;(4)用多種感官觀察;(5)邊觀察邊想象和聯想。

篇(3)

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進行創造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下面談談我多年來在農村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好奇心,使學生想問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創新的潛在動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對新出現的情況和新發生的變化及時作出反應。發現問題,并追根尋源、激發思考、引起探索欲望,開始創新活動。因此,我根據小學生這一特點,激起學生研究問題的濃厚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引出探索的欲望。

二、創造條件,使學生敢問

在語文課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使學生敢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

1、創設積極寬松的教學情境。在農村語文課堂上,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沒有討論、交流、課堂死氣沉沉,我這幾年嘗試著,與學生多進行情感交流,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沒有害怕感而敢于從寬松和諧的環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一種心理上的安全和愉悅,為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給每個學生的提問投以微笑,關注和點頭,允許他們在教師講授的過程中插話。引導學生敢于對教師、書本上的觀點,提出質疑,要積極提倡學生標新立異、勇于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地思考問題。允許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辯論,讓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質疑促思。

三、教給方法、使學生會問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困難”可見提問并不容易。學生從“敢問”到“會問”,有一個培養和提高的過程。需要教師的示范和引導。

1、以問引文。教師的提問要有啟發性,要抓住關鍵之處。這樣能夠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中矛盾之處的注意。從而產生相關疑問。

如:《貓》一文中有這樣的句子:“說貓老實吧――它――貪玩――盡職――”引導學生在這些地方提出問題:“作者為什么說貓老實卻又說它貪玩?貪玩又盡職呢?學生提出這些問題后,然后通過討論,就會把課文理解得更深,學生的思維也更深化。

2、提供范例。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學生喜歡模仿的又是教師的行為方式,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提問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給學生提供范例。善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敢于想像猜測,對同一個問題多層面,多視角地去觀察、分析和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探因求果、正反對比、逆向思維、突破定勢等方法,提出來具有創新性的問題,長期潛移默化,學生便會由原來的被提問變為主動提問。

3、變課堂的“縱向提問”為“橫向提問”。所謂橫向提問就是在課堂上問題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再由學生通過思考來自行解決的一種提問方法。由于提問者與回答者在課堂教學中都具有同等的學習者地位,因此這種提問方法與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縱向提問相比,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地消除在課堂回答過程中的緊張感,能為推動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和發現問題,敢議論問題和提出問題,善于回答問題和分析問題創造了條件,使學生有機會在一種既無拘束又較熱烈的教學環境中提出問題、回答問題。

四、提高認識、使學生善問。

善問是在學生有主動提問意識基礎上的更高的要求,是敢問、會問的進一步提高,善問是要問得當,問得明、問得妙。

問得當,是指當問之處才問,不要一有疑就問,每疑必問,應當經過充分的思考確實有疑問再提問。那些通過自己的努力,或通過查工具書、向別人咨詢、與同學互相討論便能得以解決的問題,則不必提問。

問得明,是指對問題的表述要清楚、明白。清晰的表達。可以使問題更加明朗,而且還能幫助提問者自己理清思路,為問題更加深入探討和解決提供契機。

篇(4)

二、圖文結合,形象生動地進行德育浸透

課本中的插圖是編者精心安排的,是文本內容的延伸,是不可缺少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欣賞插圖,去領悟圖意,讓學生把課文較為抽象的文本變得形象化,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進而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讓德育浸透進課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康鹿》一課時,除了看康鹿的插圖外,我還讓學生看了一些大豐康鹿自然保護區的圖片,二者比較,讓學生知道康鹿的特點,了解康鹿的珍稀,再配之學生對康鹿資料的交流介紹和我對康鹿的講述,使學生對康鹿的習性、長相、歷史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時,感受到家鄉的美麗,進而產生了自豪之感。培養學生愛家鄉、更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以文生志,在解讀文本中進行德育感化

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軍神》一課時,我幫助學生咬文嚼字,細細體會分析比較,領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學中我緊扣“為什么稱為軍神?”這個主題,通過朗讀、理解、感悟等方法,讓學生深入文本、剖析文本,體會到勇敢而堅強的性格。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談感受,說體會,再帶著這種情感體驗回到語言文字之中,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從而既感受了忠于革命、堅強勇敢的崇高形象,讓學生受到了革命傳統教育,誘發心靈激蕩,產生奮發向上的情感追求。

篇(5)

2.立足生活,享受快樂寫作的樂趣

語文作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把生活和語文作文結合起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尋找素材,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寫作的快樂,真正想寫、樂寫、放飛心靈。如,寫作《我的煩惱》時,我先為學生們講述了自己的煩惱:小時候由于藥物中毒,導致聽力下降,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多的苦惱,一次在街上一個朋友喊了我好幾聲,我一點反應都沒有。過后不久,再次遇到,人家對我很有意見,說我眼高了、看不起朋友了,弄得我很尷尬,最后費了半天口舌才解釋清楚。之后我讓學生講講自己的煩惱,這時學生們紛紛把小手舉得高高的,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煩惱告訴大家,有的同學因“個子矮”而郁悶;有的同學因父母不在身邊而煩惱、有的同學因學習差而苦悶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的作文,學生想寫、樂寫,也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享受到了寫作的快樂。這還需要教師不厭其煩的講述如何審題、如何選材嗎?

3.重視賞識,給予學生自信心

賞識教育對于小學生生來說非常重要,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賞識。賞識教育在小學生作文教學中的運用,可以發現學生習作中的優點和長處,是激發學生快樂寫作的動力。教學中,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善于發現每一位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并加以鼓勵。對于那些寫作能力有困難的學生,要求不能過高,有點滴進步都要給予鼓勵。講評作文時,把一些精彩的擬題、生動的語言、優美的語句、獨特的觀點、新穎的結構總結出來,給予表揚鼓勵。爭取每一個學生都要表揚到。教師輕輕的一句贊語可以激起小學生生寫作的信心、使其產生寫作的欲望。從“怕寫”到“想寫”“樂寫”。一個學生在日記中是這樣寫的:“我特別期待每周一次的作文講評課,期待老師的表揚,老師的表揚給了我寫作的信心”實踐證明,賞識教育對學生寫作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

4.打破常規,培養創新意識

寫作活動是一種創造活動。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打破思維定勢,養成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作文創作時可以運用逆向思維,從材料內容、題目的相反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逆向思維對于寫出創新作文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在日常教學中我有意識地注重這方面的訓練。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兩句話學生并不陌生,可用此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小組討論得出:“既然做了和尚,就要干好本職工作——撞好鐘,也就是要在其位謀其職,不能占著茅坑不拉屎”“良藥裹上糖衣人們更喜歡吃,忠言也不一定非要逆耳,推心置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更能讓人心悅誠服”的結論。因此,作文教學要與思維訓練結合起來,激發起小學生生寫作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小學生生的寫作水平。

篇(6)

我國的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在祖先留下的歷史文化中充分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態度及藝術造詣,語文知識的學習,除了要對作者的藝術手法進行學習,更重要的是能夠體會與學習古人的先進的情感認知能力,這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各方面的認知能力還很欠缺,學生的性格特點還沒有完全的定型,這時候加強學生的情感認知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采用的情感認知培養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總體來說,可以根據課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的情感擴展,下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予以說明。小學課本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反應愛國精神的課文,在此類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對課本內容予以適當的擴展、引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深切愛國情懷,從而引導學生樹立起強烈的民族意識及愛國精神,這對于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是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的。雖然小學階段是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的打基礎階段,但是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對學生的文學修養進行適當的培養也是非常必要的,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相關語言知識的學習中,積極創造意境,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加強學習過程中字、詞、句的延伸意義的理解與掌握,為后續的復雜的語言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創新

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創新包含著多方面的內容,教學內容的改革創新、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培養目標的改革創新等,社會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任何存在于社會大環境的事物,要想跟上社會的前進步伐,就需要不斷的革新與進步,小學語文教學也一樣。正因為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中存在種種的弊端,加強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從教學內容上說,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很多事物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需要在語文教材中的實例的選擇時,應該選用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接近的事例,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其次是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所灌輸的知識,對于基礎的字、詞、義、音的掌握,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反復抄寫,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增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具有很低的教學效率,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加強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方式的創新,變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對學生的學習予以正確的引導,采用各種高效的基礎知識的教學、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基礎知識的識、記,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最后,小學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應該進行適當的改革,除了要讓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情感認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3.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培養能容,這對學生后續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尤其要注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例如,在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所學內容,積極組織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教學,讓學生在實際的環境中,自主的學習、探索所學知識,最終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其它學科的學習當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得到鍛煉。另外,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也應該積極的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于所學的新知識,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與領悟,這對于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篇(7)

我國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閱讀教學首先要抓住習慣的培養,閱讀教學之目的,首先要養成好讀書之習慣,教學在加之輔導,其意乃在使學生漸進善讀,最終不待教師輔導而自臻于通曉全篇。”可見探討閱讀教學開放,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一、實施閱讀教學開放

現今,課堂教學是以學生自主性為主,摒棄原有的單一、被動、枯燥、僵化教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充分尊重“自主性”這一特點,對學生實行開放式閱讀教學。

(一)開展學生“意境”閱讀教學

學生意境的培養就是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意境教學是依據教育學、認知論、心理學和教學論的原則,在認知過程中以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為指導,從而實現愉快教學。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意境時,應誘發學生對課文產生審美聯想,體會文章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沒、形象美和藝術美;根據學生愛想象的特點,引入學生觸發感情、啟動思維、促進聯想,從而進入文章圖文并茂的意境,使感情在陶冶中升華。如小學人教版五年級十冊中《夜行黃沙道中》的意境理解,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夜色幽靜道路的錄音,讓學生感受到錄音中所出現的情景,隨之在讓其朗讀《夜行黃沙道中》并融入錄音情景中:詞中有“蟬鳴”,有“稻花”,可知作者是在夏天的夜晚行于黃沙道中。作者著力描繪了夏天夜晚的靜謐,想象了秋天的豐收景象,表現出一種恬淡喜悅之情。

(二)以“多媒體”輔導閱讀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就是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愿望;就是讓學生感受美、理解美,使教材中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一幅幅優美畫面,以作品中蘊含的豐富審美因素讓學生從字行間去體味、感悟作品中的形象、語言、色彩,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得到舒暢的體驗。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中表達思鄉之情的《小橋流水人家》,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一個小課件,包含有農舍、小橋、溪流、林木等,讓學生感受到鄉下風情---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使學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理解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三)創設“問題”提升閱讀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具有形象性,為此,教師承擔的主要功能就是將教學的重難點、較為抽象的知識點轉化為幾個學生容易理解的問題。作為語文教師,應著重培育學生的問題意識和主動提問的習慣,激發學生探索、創造、追求的科學精神,達到閱讀對學生的語言文化熏陶感染力。如小學人教版語文六冊學習《最后一頭戰象》一課。課文許多地方對嘎羧的行為進行了具體的描寫,如,“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描寫,說說這樣寫的好處。需要指出的是,對課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把握,要提示學生用圈點、勾畫、批注等方法勾勒出來,并對課文中需重點體會的部分,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二、培養學生發散創新思維

思維是在一個基點向多方位多角度幅射的過程,人在形成思維習慣和能力的時候,當接觸到一個思考基點的時候,馬上就會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并進行創新。有了這個習慣和能力,思考就有了多向性,思維就活躍了起來,思想就有了寬度,就有了依托,它是人具有高強能力的基礎。

(一)更新觀念,改進教法

新的一輪課改已經進行六年,但還有部分教師采用“填鴨”式教學,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創新思維、發散思維的火花。因此,教師需要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更新觀念,改進教法,培養學生自主性。在閱讀教學中,要大膽探索,勇于實踐,以新理念、新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發散創新思維。如:討論式、啟發式、自助式、探究式等。

(二)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在閱讀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和信任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有新見的,就表揚;有道理的,就鼓勵。不要輕易否認學生觀點,把激勵語言帶入課堂,鼓勵學生勇于、敢于發表自己獨特見解,使學生有成就感,對自己充滿信心。

(三)啟發想象,挖潛思維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想象力決定了他的創新力,思維的發散和創新對一個人做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摒棄陳舊觀念,創新新的理念,是成事之基。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現和挖潛學生自主想象力,培養學生積極動腦、異想天開的想象力,使思維得到續寫、擴張。

結論

總之,小學階段是閱讀能力、習慣、興趣培養的關鍵時期,在整個閱讀活動中,教師即是一個引導者,也是一個欣賞者,時時參與閱讀活動,言傳身教,才能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參考文獻】

[1]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六年級教材綱要

篇(8)

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閱讀材料大部分內容都比較淺顯,經過誦讀就可了解作品中事件所發生的時間、主人公的基本特征,以及主人公的各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等。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之中,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通過閱讀感受到人生的壯闊、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快樂。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切不可急于求成,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他們的經歷和生活環境不同,導致了個性的差異,我們應該給學生選擇的權利,讓他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

(一)以讀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生性格活潑,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我們可以組織一些與閱讀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的語文素養在活動中得到提高。常用的活動形式有:演講、講故事、朗誦詩歌等。

(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的閱讀榜樣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班上的同學。教師可以在每天上課開始前五分鐘為學生介紹一位名人熱愛讀書的小故事,或是班上的某位同學在閱讀中所取得的成就。這樣做,可有效激勵學生,使閱讀逐漸成為學生的內心需求。

(三)向學生講述閱讀的意義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教師要多為學生講述一些名人從書中汲取營養的故事,以便讓他們明白閱讀的意義。

(四)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小學生的好勝心都很強,也希望付出辛苦后很快能夠有所回報。為此,教師可以定期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滿足學生的好勝心。有了成就感,學生就會更加努力地通過閱讀來提高自己,并以此得到家長和教師的贊同。

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方法

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教師就要適時地教給他們一些閱讀方法,讓他們由“愛讀”到“會讀”。我們常用的閱讀方法有四種:一是選讀法。這種方法基于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的需要,讓學生有選擇地閱讀書報或篇章的有關部分,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二是精讀法。精讀法就是對一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閱讀。三是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而是快速瀏覽。四是摘錄批注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標注記號、作注釋、寫評語。

四、通過恰當評價激勵學生多讀書

篇(9)

拓展式教學中的各項活動均是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因此,主體性是其根本性原則。在開展拓展閱讀教學時,教師應首先樹立起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注重自身引導作用的發揮,實現對學生自主參與意識的充分調動,使其能夠自覺地參與其中,獲得提升。

(二)開放性原則

鑒于拓展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知識拓展遷移的基本屬性,拓展閱讀教學必須構成良好的開放性環境,從而保證教學活動富有活力,充滿激情。注重教學內容的開放,在課本教材閱讀外,適當地補充其他閱讀物,實現內容的向外開放;注重教學手段的開放,通過多途徑,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注重教學設計的開放,確保教學過程及參與方式的多元化,實現師生間、生生間及學生與群體間的有效溝通。注重教學氛圍的開放,教師應通過演說、表演、討論等多種形式,實現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有效激發,進而促進拓展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1]。

(三)全面性原則

閱讀的拓展教學必須針對所有學生,確保所有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培養。對學生的興趣特長進行有效保護,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對個別學生的不足,則應及時通過有效的教育措施進行補充,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已學知識和未學知識的相互比較與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水平的提升,實現其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確保知識的有效遷移和完善傳承。

二、促進拓展閱讀水平提升的措施

(一)控制拓展閱讀數量,保證拓展閱讀質量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的拓展教學中有著明顯的拓展無度現象。許多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拓展延伸時不考慮學生實際,進行大量相關鏈接,使得學生由于自身課余時間的有限而多泛泛了解,對相關拓展內容的深層缺乏必要理解,難以實現拓寬學生閱讀視野,促進閱讀水平提升的教學目的。因此,教師在閱讀材料的延伸上應緊緊抓住閱讀的根本目的,并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選擇符合學生閱讀能力的適量材料讓學生進行閱讀,同時確定合適的閱讀材料后,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適當的修改,使其更符合學生學習口味,從而有效降低閱讀難度,促進學生閱讀質量的提升。

(二)明確拓展閱讀目的,避免功利思想

拓展性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對學生課本教材閱讀量的不足進行有效補充,實現其閱讀視野的有效拓寬,促進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學生語文綜合修養的提升。因此,在進行拓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必須確立明確的教學目的:或為提高學生文學感悟;或為拓寬閱讀視野;或為了解背景,促進課本學習;或為增強語言訓練……只有進行精準的目的定位,才能更好地促進拓展閱讀的高效開展。此外,鑒于我國應試升學教育制度,很多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有著強烈的功利色彩,拓展閱讀單純為升學而學,使原本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變得標準化、單一化,這對于學生的長久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教師應極力避免功利思想的作祟,以學生的長久、健康發展為前提,開展拓展閱讀教學[2]。

(三)提高學生興趣,助其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拓展性閱讀對于小學生語文水準的提升意義非凡,但目前多數學生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教師應在教學中針對這一現象進行相應的認識教學,讓學生充分了解拓展閱讀的重要性,使其自覺參與其中,將拓展閱讀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時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我閱讀,閱讀內容則應盡量豐富多樣,避免為考試而閱讀的現象出現。

篇(10)

二、精思,教學優化的核心

文本含義來自精讀,而所謂精讀其核心又是指向學生思維的。讓學生在精讀的同時精思,往往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精思是小學語文教學優化的核心。教學實錄———《珍珠鳥》(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師:同學們,我們對珍珠鳥已經有了一定認識,請同學們帶著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朗讀課文。(學生朗讀課文)師:同學們,通過朗讀課文,能不能知道珍珠鳥是一種什么樣的鳥呢?生:是一種可愛的鳥,因為它有小腦袋和“尖細又嬌嫩的鳴叫”。生:是一種好看的鳥,因為它像“蓬松的球”,還有灰藍色的羽毛。師:很好,看來同學們都已經仔細閱讀了課文。同學們能夠從詞語和句子中知道珍珠鳥的美麗和可愛,那么同學們能否再體會一下,除了可愛和美麗,珍珠鳥還有什么其他的特點?生:還是一種膽小的鳥。(讓學生閱讀課文,品讀文字,知道珍珠鳥的特點,讓學生了解如何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師:珍珠鳥是一種膽小的鳥,那么它害怕作者嗎?生:先是害怕,然后不害怕。師:很好,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過程。請同學默讀第4段,看一下珍珠鳥是如何一點點接近作者的。生:開始的時候珍珠鳥在屋里飛來飛去,亂撞燈繩。師:這表現了什么呢?生:珍珠鳥害怕作者。師:那么到最后哪些地方又體現出珍珠鳥不再害怕作者了呢?生:珍珠鳥用小紅嘴啄作者的筆尖,作者用手撫摸它,珍珠鳥“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師:所以,珍珠鳥經過很多次試探,才知道作者是真的愛護它,才真正地完全依賴作者,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呢?生:我們要關心和愛護動物,動物才會成為我們的朋友。師:對,作者關愛珍珠鳥,珍珠鳥才會這么可愛美麗,才會和作者友好共處。在課堂教學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就提出了“珍珠鳥是一種什么樣的鳥”這一問題,由此創設一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后讓學生自主感受珍珠鳥一步步親近作者的過程,認識到珍珠鳥對作者由害怕陌生到親近的態度變化,并引出“完全依賴”的概念。這一過程又是一個精心思考的過程,便于學生理解本節課的重點:只有相互依賴,我們才能和動物友好相處,只有相互依賴,同學之間才能互助友愛,這正是本文作者馮驥才想要表達的人文思想。

上一篇: 十一國慶放假安排 下一篇: 司機工作思路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本欧洲精品 |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福利国产门事件 | 人成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偷拍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