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2 18:10:08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小學音樂德育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是人生之初第一正規(guī)課堂,無論學生在此之前自控能力如何,道德觀念怎樣,都將在小學課堂得到矯正或強化。小學音樂課是一門很受歡迎的學科,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進行,小學音樂課深化對學生的愛國情操與集體主義觀念的教育,音樂作品中表現的愛國愛家、文化歷史、民族融合等思想內涵極具感召力,在教育教學中多角度幫助學生形成優(yōu)秀道德品質。
一、小學音樂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
音樂是美與藝術的結合,在音樂課堂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從多方面出發(fā):
首先,從生活角度出發(fā),人教版的小學音樂教材指出,音樂回歸生活,音樂歌詞更貼近身邊的生活,如謳歌勞動光榮、助人為樂、幸福生活、和諧社會等題材,音樂術語更易理解,使學生們在學習中聯想現實生活,結合自身的體會,潛移默化影響自己,提升感恩之心,擴散愛的力量。
其次,從科學角度出發(fā),音樂是藝術的更是科學的,音樂的節(jié)奏是各種情緒的體現,在欣賞課中,經常會用節(jié)奏旋律讓學生感受愛國情懷、勵志情懷、榜樣情懷等,在音樂課堂上,朗誦歌詞環(huán)節(jié),歌詞配合節(jié)奏完成一首完整的科學的藝術作品的展現,更大的提升作品對學生心靈的震撼和對思想的影響。
再次,從情感角度出發(fā),小學課堂在融合的德育教育方面,從情感出發(fā)往往更有效,小學生的情感波動頻繁,極易被感染,音樂作品中彰顯的激勵、呼喚、鼓舞等均能牽引學生情緒,使之跟隨教學方向,深刻感受德育教育。
二、小學音樂課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美好情操與高尚品格
新課標指出培養(yǎng)小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是教學目標的重要部分,通過音樂作品中表現的對祖國、人民、民族、文化的贊美與頌揚,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并在多樣的教學場景中,讓學生感受寬容、合作、感恩等愛的偉大的力量。
音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學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教師對音樂作品做適當的解讀。例如,小學教材中的《國歌》,教師首先應還原作品背景,告訴學生,《國歌》又稱《義勇軍進行曲》,表現民族救亡,抗擊日寇,保家衛(wèi)國的主題,最初用于一部電影的主題曲,在學習之前先放電影片段,讓學生還原場景,生動感受抗日英雄在保衛(wèi)祖國人民的戰(zhàn)場上展現的高尚情操,也可截取部分升旗儀式的片段,國歌響起的瞬間,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用熟悉的節(jié)奏打動學生的心靈,在學習《國歌》的過程中,告訴學生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要奮斗,更要向革命先烈致敬,做到忠誠祖國熱愛人民。
音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深刻理解感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些許不良現象稱作為負面新聞不斷在社會傳播,為糾正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選取表現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作品,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如《真善美的小世界》《小烏鴉愛媽媽》等,通過淺顯易懂的歌詞,展現積極向上的一面,鼓勵學生描繪心中的小世界,教育學生學習小烏鴉感恩父母,定期組織學生收集類似音樂作品并在課堂上展示、演唱,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表現欲望的同時,將感恩的種子植入其內心深處。
三、小學音樂課培養(yǎng)是提高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基礎
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是全面發(fā)展的基礎,音樂課堂的多重教學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拉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如音樂實踐活動,諸多音樂課堂上都有合唱匯報,學生們自行組織,教師選曲,提前介紹作品的內涵并提出要求,學生們組織排練的過程中首先要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合唱要求合作,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團結的含義,當站在臺上做匯報演出時,學生們的目標一致,集體主義精神強烈。可見,小學音樂課不僅傳授美與藝術,在融合德育教育的同時,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四、小學音樂課關聯整合各個學科,使德育教育貫穿小學教育
小學音樂教育可以同其他學科關聯,如歌曲《我的家鄉(xiāng)》,在語文教材中也有體現,在教學中可關聯兩個學科,語文課上可齊唱歌曲,音樂課上可以直接談談樂曲的中心思想,在地理課上可以通過對家鄉(xiāng)的了解,找到家鄉(xiāng)在地圖上的位置,結合自然課上學習的動植物常識,總結家鄉(xiāng)的特色特點,通過分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除內容關聯外,教學形式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整合,如語文學科的作業(yè)可以是對《國歌》感悟的作文,英語教學中可以將歌曲改編成英文,讓學生既學會音樂又記住單詞??傊瑖L試探索一切有利于課堂與德育教育想融合的教學方式,小學音樂是起點,教師通過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逐步提高道德思想,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好苗子。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音樂課與教育的有效結合,讓我們看到,融合后的德育教育不再像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課向學生硬性灌輸思想教育,音樂通過一種溫柔綿軟的手段,“潤物細無聲”地將健全的人格與優(yōu)良的品格傳輸到學生心靈深處。藝術與教育的巧妙結合是一種突破,是教育的創(chuàng)新,利用音樂課的特殊教育功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美,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形成美好品格、擁有寬闊胸襟和健康情趣,成為祖國合格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曹理,何工.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美\]貝內特.雷默,熊蕾譯.音樂教育的析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鄭雪.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國西部科技,2008,(11):26-27
伴隨著現代素質教育理念的廣泛普及,音樂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肯定與重視,并被基層教育工作者當做了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陣地。對此,筆者進行了細致地分析與探討,旨在與摸索、總結得出貼合農村實際情況、切實優(yōu)化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效果的優(yōu)良教學方式方法。
一、結合實際,靈活向學生滲透基礎音樂理論知識
音樂理論知識是小學音樂系統(tǒng)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能幫助學生實現對具體音樂曲目更好地聆聽及演唱,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但是,農村地區(qū)的小學生受到家庭環(huán)境、社會人文等因素的制約,并不具備堅實的音樂基礎,甚至大多數學生都處在零基礎的狀態(tài)。如此,就為他們實現對于音樂理論知識、乃至具體音樂曲目的深刻理解帶來了不少的困難與挑戰(zhàn),更是嚴重制約了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及實際效果。
筆者針對農村地區(qū)小學生普遍缺乏專業(yè)音樂知識積累的現狀,在開展具體音樂曲目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基礎音樂理論知識的普及與講解。如,在教學“v ”換氣記號時,筆者則向學生出示了“vv勝利小尖角,碰上它,千萬記得換口氣”等。如此借助這些易記、易理解的順口溜就在廣大農村地區(qū)小學生音樂視野范圍的基礎上,使他們深入地了解到音樂曲目應該如何唱,為什么要這么唱。而這些都為他們逐漸夯實自身的音樂理論基礎、以更深刻的態(tài)度實現對音樂曲目的深入理解與富有感情的演唱做好了充分的鋪墊,有利于他們獲取最終的高效率、高質量音樂教學效果。
二、貼合農村生活,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性的理解音樂曲目
農村地區(qū)雖不像城市發(fā)達地區(qū)一樣具備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及教學設備輔助,可能連一些音樂器材、設施都配備的都不完全,但與此同時,農村地區(qū)的小學音樂教學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對此,我們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結合農村地區(qū)小學生的實際認知規(guī)律及現實生活體驗,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農村生活資源,以便引導學生實現對于具體音樂曲目的更深刻認知、理解與良好掌握。
如,在教學《春天到》這一音樂曲目時,筆者就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深入農村地區(qū)認真觀察春意盎然的美麗春景。置身于真實的春天景色中,學生得以更深刻的認識到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因為在這個季節(jié)中,人們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濃濃氣息,體驗到春天來時帶給萬物的巨大改變,而這很顯然為他們在愉悅、積極情感下實現對于《春天到》這一音樂曲目所蘊含真正思想感情的更好理解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取得一舉兩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三、利用校歌,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音樂環(huán)境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當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在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理論知識的同時,促使其建立、形成積極、科學的道德價值觀念。”如此,校歌的靈活運用與小學音樂新課標所倡導的“德育教育”滲透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達成默契。教育實踐表明:利用校歌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音樂環(huán)境,對于落實小學音樂課程教育教學目標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及作用。
僅以我們學校的校歌《石小石韻》(啊,石永小學,美麗的校園,陽光燦爛桃李芬芳,我們是花朵,啊,我們是一顆顆有趣的小石頭,琢石成玉,永放光芒……)為例,該校歌歌詞富含深意、節(jié)奏清晰分明,同時又蘊含有豐富的音樂演唱技巧。針對這一寶貴的音樂教學資源,筆者所在學校的領導大力提倡校歌的普及和推廣,致力于以校歌創(chuàng)設、形成良好的校園人文環(huán)境。在這一推廣的過程中,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得到夯實與鞏固,演唱技巧得到深化與提升,更為重要的是不斷迸發(fā)出熱愛校園、積極上進的良好心態(tài),從而真正將“我是一顆小石頭,我有陽光心態(tài),我做陽光少年”的德育滲透目標落實到了實處。實現了校歌與小學音樂教育的完美結合與統(tǒng)一。
2011年7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新標準(2011年版)》出版。深入分析發(fā)現,新課標雖然并未明確強調基礎音樂教育的德育價值,但字里行間無處不彰顯了對于基礎音樂教育德育價值的要求和重視。基于此,我們有必要系統(tǒng)梳理新課標所提出的基礎音樂教育的德育內容,總結其德育價值,并據此提出新課程標準下音樂教學德育方式,從而深化對新課標的認識,為基礎音樂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
一、新課標下基礎音樂教育的德育內容
通過對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新標準(2011年版)》的分析可以看出,當前基礎音樂教育中的德育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1.愛國主義教育,包括熱愛祖國的美好河山和傳統(tǒng)歷史文化,維護祖國的尊嚴、榮譽、和平、統(tǒng)一,尊重兄弟民族等等;2.集體主義教育,包括尊重、關心他人,愛班級、愛學校,維護集體團結與集體榮譽等等;3.社會主義教育,也即是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常識,堅定對社會主義制度和發(fā)展路線的信心;4.理想教育,也即是要明確學習目的、職業(yè)理想和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三個方面的內容;5.道德教育,使學生能夠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具備社會公德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職業(yè)道德、環(huán)境道德修養(yǎng)等等;6.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熱愛勞動,勤勞簡樸,尊重勞動人民及其勞動成果;7.社會主義民主和遵紀守法教育;8.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教育,使學生養(yǎng)成自尊自愛、積極進取、誠實正直、真誠友愛、堅韌不拔方面的性格特征以及自我約束、自我學習方面的性格特征等等。由此看出,新課標背景下基礎音樂教育中的德育內容既涉及到維護國家發(fā)展、社會和諧方面的內容,同時也涉及到學生性格、心理、情感健康發(fā)展方面的內容,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這充分彰顯了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對于基礎音樂教育德育價值的重視。
二、新課標下基礎音樂教育的德育價值
1.基礎音樂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認知能力
基礎音樂教育活動要求學生能夠從特定的音樂作品中體悟作者的情感思想、情感意蘊以及各個方面的思想道德觀念等等。這能夠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情感思想與情感觀念,增強其情感認知能力和思想道德認知能力,從而能夠從日常學習、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美、感知美,并進行潛移默化的學習活動。另外基礎音樂教育活動還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音樂創(chuàng)作活動來自由地抒發(fā)和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這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更需要其主動地挖掘、發(fā)現并利用合適的音樂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兼具音樂創(chuàng)作的技術性與情感性雙重特征。而且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還必須考慮到外在聽眾對象或的情感思想、價值觀念、道德認知狀態(tài),據此建構起合理的音樂情感內涵與表達方式。這一過程也是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學習的過程,很好地培養(yǎng)了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引導其道德行為。
2.基礎音樂教育活動能夠豐富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
基礎音樂教育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和欣賞每一首音樂作品的過程都是一個用心體驗和感受新的情感思想的過程,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不僅能夠培養(yǎng)出強大的情感認知、情感體驗能力;而且還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思想,使其具確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并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學習活動,逐漸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比如中小學最常學習的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運用通俗易懂的歌詞,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對于祖國的熱愛與崇敬心理;《前進,快樂的少先隊員》不僅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于各類青少年團體的熱愛,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向上、團結奮斗的意識;《十四歲》則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心理。
3.基礎音樂教育活動能夠規(guī)范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
基礎音樂教育也能夠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進行一定的規(guī)范作用,由此呈現出更具實際意義的德育價值。首先,基礎音樂教育活動所帶來的學生思想道德觀念方面的轉變以及相應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本身就能夠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在日常學習、日常生活過程中的思想道德行為,由此表現出正確的、符合社會大眾認可的行為方式。其次,當前基礎音樂教育中的部分音樂作品在歌詞內容中本身就直白地表達出善惡、美丑、正確與否的觀念,從而對學生的日常行為方式產生直接的規(guī)范作用,比如《學習雷鋒好榜樣》中唱到:“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斗志強;學習雷鋒好榜樣,艱苦樸素永不忘,愿做革命的螺絲釘,集體主義思想放光芒。”這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以愛憎分明、艱苦樸素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從而呈現出正確的行為方式。
4.基礎音樂教育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性格特征
新課標背景下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使學生養(yǎng)成自尊自愛、積極進取、誠實正直、真誠友愛、堅韌不拔方面的性格特征以及自我約束、自我學習方面的性格特征等等。而基礎音樂教育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性格方面則呈現出多方面的功能價值,比如特定音樂作品的歌詞內容教育學生要誠實守信、無私奉獻、愛憎分明、積極進取等等;特定音樂作品的曲式旋律培養(yǎng)學生多情善感、溫文爾雅的情感心理和性格特征;特定音樂作品的學習與訓練過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吃苦耐勞、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忍受孤獨和寂寞以及進行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性格特征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說,基礎音樂教育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性格特征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也是對中小學生實施德育活動的一種重要體現。
三、新課標下的基礎音樂教育的德育方式
1.中小學校應加強對基礎音樂教育的規(guī)劃
基礎音樂教育活動是順利地實現德育效果的載體,因此,各所中小學校要想發(fā)揮基礎音樂教育應有的德育價值,就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利益觀念,拋棄單純地追求學生升學率和提高上級部門考核水平的理念,而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深化對基礎音樂教育活動核心價值的理解和認識,并按照主干課程的標準,結合國家對于基礎音樂教學活動的德育要求以及自身的實際情況,建構起一套系統(tǒng)、嚴格的基礎音樂教學計劃和教學綱要。
2.中小學校應實施科學的基礎音樂教育德育發(fā)展方式
各個中小學校除了要提高對基礎音樂教育活動的認識并加強對基礎音樂教育的開展活動之外,還必須在國家教育部門所制定的基礎音樂教育的德育規(guī)劃的指導下,深化對基礎音樂教育的德育方式、德育價值的重視,并且在相關政策文件的指導下,結合自身基礎音樂教育現狀、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情況,建構起一套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基礎音樂教育的德育計劃,包括本?;A音樂教育中的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德育模式、德育效果監(jiān)督與考核措施以及在此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等等。
3.中小學校應加強對音樂教師的選拔與后期培訓活動
各個中小學校一方面應加強對音樂教師的選拔活動,包括其音樂專業(yè)素質、教學能力、思想道德修養(yǎng)等方面的標準,由此為隨后的音樂教學活動順利地實現德育價值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也應當從多方面、多角度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后期培訓活動,包括音樂專業(yè)素質的培訓、思想道德的培訓、音樂教育中德育內容與德育方式方面的培訓等等,由此使其深化對基礎音樂教育的德育價值的認識,并掌握科學、有效的德育方法,由此順利地實現基礎音樂教育活動的德育效果。
4.音樂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課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
音樂教師一方面要制定出系統(tǒng)而嚴格的考核措施,提升學生對于此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要選擇一些既蘊含著積極正面的德育觀念,又符合學生音樂審美特征與審美心理的教學內容,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展開具體的音樂教學活動,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進行基礎音樂學習活動,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基礎音樂教育中的思想道德觀念的熏陶與感染,最終逐漸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傮w來說,基礎音樂教育的德育方式既體現在歌詞內容、曲式旋律之中;同時也體現在音樂教師的一言一行之中。各個中小學校應深化對新課程標準中音樂教學德育要求的認識,據此加強對基礎音樂教育的規(guī)劃,建構起科學的基礎音樂教育德育發(fā)展方式,加強對音樂教師的選拔與后期培訓活動以及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課堂的學習興趣,由此才能從整體上推動基礎音樂教育活動思想道德教化價值的實現。
[參考文獻]
小學音樂教師工作總結斗轉星移,日月如梭,轉眼間,緊張而有序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又結束了?;仡櫛緦W期的音樂教學工作,有一定的成績,也有一定的缺憾?,F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一、基本情況概述
本學期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fā)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fā)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淺顯的鍛煉。
二、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以音樂的五大“基本理念”為教學的新理念。
課改實驗教學工作展開以來,新的理念使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進行了反思和重新審視。在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一板一眼的教學模式以不在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應積極學習和貫徹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改變教學觀念,以音樂的五大“基本理念”作為教學的新理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敢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懂得“愛學”與“如何學?”培養(yǎng)學生熱愛音樂及高尚的情操。教師在認真?zhèn)湔n的基礎上,運用范唱方式于音樂藝術形象感染學生啟發(fā)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使他們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染來完成思想教育。
2、在教學中,在認真?zhèn)湔n的基礎上,運用范唱方式于音樂藝術形象感染學生啟發(fā)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使他們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染來完成思想教育。
3、在唱歌教學中,一方面引導學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勢,正確的呼吸準確的發(fā)音,清晰的咬字,吐詞,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學生做到自然音色圓潤,不斷提高唱歌的藝術技巧,在懂得音準的和節(jié)奏的基礎上提高對音樂形象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聽覺和造就音樂的“耳樂”。
4、在教唱一首新歌,為了使學生能達到學會全歌,利用示范教學法,都是先將全歌唱一遍,作為一次示范,然后教唱歌譜,最后講解歌詞大意,教唱歌詞,這樣利于音樂程度的提高,利于復雜歌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以后自學的能力。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為了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
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于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為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
2、通過演唱,欣賞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訓練加強學生對豎笛的提高,達到是之自然流暢,興趣昂然。大部分的學生喜歡學習豎笛,喜歡演奏歌曲。
3、另外還給他們的環(huán)境較為寬松。
如,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小組結合,個人結合的形式進行律動。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不足之處是側重了情感、興趣的培養(yǎng),但對學生樂理知識的傳授有些欠缺。對于有些學生的一些擾亂課堂的行為批評力度不夠??傄詾閷W生不是惡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現。工作中的失誤還很多。今后一定注意課堂中學生的行為教育。努力調整好課堂的教學秩序不僅讓學生學的輕松,還要遵守紀律。
二年級音樂教師工作總結小學音樂課教學是小學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fā)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fā)展。
我在教學中一直認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所以,凡是小學階段所開設的課程,只有課程設置節(jié)次的多少之別,并無正副課之分。只要是學校分配的課程,都得無條件的完成任務。
總之,音樂教育不僅具有輔助、強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還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獨具的教育功能。音樂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為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于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并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于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jié)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此外,根據不同年齡段所掌握方法的區(qū)別,我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一、對于一、二年級學生來說,自制力差,但動感極強,于是我采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每節(jié)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識譜能力較差,我采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聽力,在反復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
三、對于五、六年級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識譜能力,自制力也相對提高,我采用“視唱教學法”,讓他們在范唱的過程中體驗歌曲的旋律,并能進行簡單的識譜訓練,讓其在自學的形式下來完成教學,此項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學效果明顯改善。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藝術。
一年級音樂教師工作總結音樂教學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陶冶兒童情操、培養(yǎng)兒童的心靈美起著積極的作用。本人本學期擔任學前班、一年級和三年級的音樂教學工作。根據不同的年級我制定了相應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經過不懈的努力,我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學內容。為了今后更好的開展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主要成績:
1、滲透了思想教育。
在本學期音樂教學工作中,注重對教材的運用,加強了音樂思想教育。通過教學活動,教育學生學習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有高尚的情操。在愉快的音樂聲中,使孩子們享受美,熱愛美,受到美的熏陶,愛學、樂學。
2、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認識節(jié)拍、聽辨不同旋律的高低、聽辨旋律的上行和下行、旋律的強弱以及三拍和四拍子的指揮圖式。
3、培養(yǎng)了學生的演唱能力,能夠在鋼琴和錄音帶伴奏下配上表情演唱歌曲,并會辨認中國一些地區(qū)的民族民間音樂特點(比如新疆)。
4、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體態(tài)動作在音樂中做出反應的能力。
5、培養(yǎng)了學生參與音樂藝術活動的積極性和有序性,就是大多數學生能在音樂課中保持很好的積極性但又遵守紀律的狀態(tài)。
6、在教學工作中,在認真?zhèn)湔n的基礎上,運用范唱方式與音樂藝術形象,感染、啟發(fā)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使他們做到了有感情的歌唱,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染來完成思想教育。
二、存在問題:
大多數學生只對歌唱教學感興趣,而對音樂知識教學抱著漠然的態(tài)度;少數學生還存在膽小不敢“出頭”的現象;在教學方法上沒有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還存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歌唱教學中,沒有把曲譜教學貫徹到底。
三、采取措施: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在教學中應該本著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尋找課外的音樂和學生喜歡的曲目豐富教學,以集體合作形式為主,引導他們共同學習。在教學方法上,應該多鉆研新課標的理念,進一步提高教學技巧,運用活潑的教學方法,積極滲透音樂教育理念,把現代教育的理念運用到教學中去,讓課堂活潑起來,讓孩子們跳躍起來。
在教學中,要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fā)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題,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fā)現、去探究,去感受、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并在一定基礎上創(chuàng)造音樂。為了克服以上問題,主要做到如下幾點:
1、認真?zhèn)湔n,鉆研新課標,結合新課標做好前備、復備工作,備課時要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特別對膽小的學生要多加鼓勵。
3、設計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性。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zhàn)性。
5、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6、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林海英校長正在講授《春天的故事》。
昨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位優(yōu)秀教師代表在廣州大廈同時進行了不同年級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公開課演示,名師們精彩的示范課“大比拼”為在廣州舉行的“全國小學德育優(yōu)秀成果評選總結頒獎暨中國教育學會小學德育研究會工作會”掀起。作為廣州市惟一學校代表、小北路小學校長林海英執(zhí)教的《春天的故事》一課獲得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 示范課:撤掉桌椅團團坐 示范課上,來自廣州、江蘇、湖北等地的十位優(yōu)秀教師代表使出渾身解數,力求使課堂氣氛活躍,而學生都來自小北路小學。廣州的教師代表、小北路小學林海英校長給五年級學生上《春天的故事》時,將音樂短片、深圳今昔對比照片和學生自己進行的相關調查融匯在教學過程中;湖北的孫民老師在給二年級學生上《學做小雄鷹》這一課時,干脆把講臺和桌子都撤掉,與學生們圍坐成一圈,在歡聲笑語中引導學生們克服膽怯和各種困難。教師們生動活潑、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生們熱烈的課堂氣氛讓前來觀摩的各地教育專家和教師看得“如癡如醉”。 盡管教師們來自全國各地,但他們的教學理念卻相當一致,在課堂上都努力體現生活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林校長說,在上《春天的故事》前,她首先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使其有更深的感受與體驗。上課時則通過播放音樂短片吸引學生進入“角色”,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展開討論、進行解答,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雖然是短短的一節(jié)德育課,卻融匯了音樂、美術、歷史、地理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目標的綜合性和實踐性。 新課題:培養(yǎng)學生自理能力 作為首批國家教委委托進行小學德育改革實驗的全國十八所實驗學校之一的小北路小學早在上世紀80年代起就重視開展德育工作,確定并實施“德育為先,發(fā)展為本,人文融入,科研引領”的辦學思路,并分“自理能力培養(yǎng)-自我教育能力培養(yǎng)-自我發(fā)展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三個階段進行研究。林海英校長告訴記者,如今學生的家庭生活條件好了,但生活的自理能力卻很差,他們的日常生活都由家長和別人照顧,個別一年級的小學生還要由別人喂飯、幫助穿衣和代為收拾學習用品…… 對此,學校提出“培養(yǎng)小學中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的課題。低年級側重日常生活上自我料理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如一年級學生要學會“下課做三件事:喝水、散步、上廁所”,“自己按照課程的安排收拾書包帶齊學習用具”;二年級的學生要“會自己整理書包,整理床鋪、衣著整潔、好好進餐,準備好一天的學習用品”。中年級以上則側重集體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如三年級學生要學會“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問題、壓力和挫折”;六年級的學生要“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對自我表現進行評價”。 校長信箱:沒隔幾天就爆滿 在小北路小學里有一個醒目的“小北之星”專欄,介紹的不是什么歌星、明星,而是與學生們一起學習、生活的“小北明星”,介紹對社會有貢獻的歷屆校友,為學生們樹立身邊的品質高尚、學有特長的“明星”,正確引導他們樹立理想,而開設這個受學生們歡迎的專欄的設想者正是該校自己的學生!據介紹,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學校開設了校長信箱和郵箱,用于聽取學生對學校的任何建議和意見。校長辦公室也向每一位學生敞開,只要學生有想法都可以隨時到校長辦公室與校長分享。 林校長說,學生的參與意識非常強,校長信箱總是沒隔幾天就爆滿了。學生們對于學校建設、上課情況甚至課外實踐活動等都暢所欲言,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陽光小北人:結對子助百色 此外,學校還開發(fā)了以德育為主題的《學會自我教育與發(fā)展,我是“陽光小北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校史、校園環(huán)境設計、未來理想等要求融入教材之中,并設立了“‘陽光小北人’希望工程基金”。師生們的捐款由大隊委管理,用于支持與小北路小學結對子的廣西百色的學校失學學生、本校家庭困難學生或社會上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外地名師看廣州 陳萍(揚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孩子們都很有愛心,對生活的感悟出人意料。在課堂上很活躍,提的問題也很到位,會發(fā)現問題的學生才會思考、創(chuàng)新。 袁玲(重慶江北華新小學教師):小北路小學的學生觀念開放,思維活躍,個性非常突出。相比內地的學生,廣州的孩子在英語方面也顯示出較強的優(yōu)勢。小北路小學的班級管理制度、評比欄、宣傳欄,充分體現了學?!耙陨鸀楸尽钡霓k學理念和管理模式。 王翠萍(沈陽市小學教師):學生們都很活潑,有較強的自主性,觀點不受束縛,表達能力很強,在小組討論過程中還體現出很好的交往合作精神。通過學生繪畫作品冊子可以看出,學校關注孩子全方面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
“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四海小學辦學一直推崇的發(fā)展觀。2009年,我校結合實際確立“毓正教育”的辦學文化,以期在周邊學校林立的環(huán)境中凸顯自身品牌,培養(yǎng)具有“正”素養(yǎng)的學生。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毓正教育”在四海小學已經扎下根基。學校在管理、教學方面融入“毓正”理念,在環(huán)境教育、藝術、科技等方面形成鮮明特色,如“浩然正氣太極隊”“防震減災活動”等已成為學校重點項目,語文、英語、體育、音樂等特色課程在天河區(qū)已有一定知名度,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海小學在特色辦學探索中堅持傳承“毓正教育”中的“正”精華,并在現有學校資源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思維,歸納升華“毓正”理念在管理、教學中的實踐經驗,應用到學校各方面建設中,提出打造“毓正教育”特色辦學文化。通過對原有“毓正教育”的豐富與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形成一股強大的“正”氣場。校領導和教師在管理、教學中實踐“毓正之法”,并率先垂范,將“正”精華、“正”能量傳遞給學生,使學生“不令而行”,達到“毓正教育”知行一致、自覺而為的效果。
二、“毓正教育”的內涵創(chuàng)新
1.以“正”為核心的“毓正教育”特色文化
“毓正教育”的核心為“正”。“毓”,同“育”,指教育、培養(yǎng)?!柏拐逃痹谛撵`氣度層面可詮釋為“正心、正德、正氣”;在習慣養(yǎng)成層面,可詮釋為“正身、正行、正學”,即習慣良好、行為端正、好學善思;在學識才藝層面可詮釋為“增識長智、興趣廣泛、特長鮮明”。
具體來說,“毓正教育”包含以下兩個層次的意義:一是萃取“正”精華,打基礎、樹根基,堅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基本素質;二是堅持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思維,依托科技、體育、藝術特色項目,滲透“毓正教育”內涵,使教師、學生有一技之長。
2.“四海毓秀、正心精藝”的辦學理念
圍繞“毓正教育”的特色文化,我校將辦學理念定為“四海毓秀、正心精藝”。其中,“正心精藝”是育人手段,“四海毓秀”是育人目標。“四?!笔撬暮PW的簡稱;“毓秀”即讓學生成為人才;“正心”是德行品格的匡正;“精藝”是學生不僅要學識豐富,還須身懷技藝,這也是建立特色學校的內在要求。
總之,該辦學理念可詮釋為:四海小學以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為目標,關注學生成長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塑造學生正德包容、仁厚有愛的心靈,為其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毓正教育”的路徑探索
1.推進“四化工程”,美化育人環(huán)境
校園環(huán)境建設是體現“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外部途徑?;谝浴罢睘楹诵牡挠嗽兀倚7e極推動“四化工程”,即綠化、美化、文化、凈化,為師生營造一個優(yōu)美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四海小學是首批“廣州市綠色學?!?,并于2005年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園內樹木郁蔥,為學生閱讀、活動提供了“正”能量的“綠化”環(huán)境。優(yōu)美怡人的校園環(huán)境充滿了書香味,每個教室精致典雅的圖書角,教學樓一角以小屋為模型的流動書吧,都成為學生的閱讀樂園,“文化”味濃郁。學生徜徉在干凈明亮的校園里,奔跑在7 110平方米的運動場上,求知在寬敞的教室中,這些環(huán)境“凈化”的生態(tài)空間、人格健康發(fā)展的心理空間、具有“毓正”底蘊的學習空間,成為師生共同追求的校園氛圍。
2.堅持“正身管理”,營造公正氛圍
(1)讓領導班子“動”起來
學校領導班子的特色管理方式,是實踐“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內在助推力。我校在“毓正教育”引領下,總結出“正身管理”理念。學校管理者需要“動”起來,率先垂范,身正行端,只有正己之身,才能上行下效、同心合力、事業(yè)進步。為此,四海小學成立特色辦學領導小組,由校長帶頭探索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管理方式,為全體教職工創(chuàng)設一個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圍。
(2)讓科學決策“多”起來
我校領導班子強調“正身管理”,構建多層次的科學決策體制,建立健全“專家咨詢委員會”“校務委員會”“教職工大會”和“黨支部”的科學決策體制,倡導和實行校內民主。全面梳理各項規(guī)章制度,制訂切實可行的特色學校規(guī)劃方案,建立有效的教師個人專業(yè)技術發(fā)展制度,如建設教師檔案袋,記錄教師的成長歷程,促進教師對教學經驗的積累、教育得失的反思、教學工作的交流。
3.實施“精細教學”,培養(yǎng)毓正之師
(1)加大校本培訓力度,積極開展科研活動
為適應“毓正教育”的需要,我校不斷加大對教師的校本培訓力度,如定期開展師德培訓、信息化培訓、專題討論、學習等,使教師更新觀念,提高業(yè)務水平。學校不斷加強對教學工作的指導與檢查,規(guī)范教學過程,重新修訂課堂教學評價表,引導教師把“正”品質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之中。目前,我校青年教師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都有高的追求和目標,“比、學、趕、幫、超”蔚然成風,形成了具有“正德”和“正藝”的教師群體。
學校在加大校本培訓力度的基礎上,引導教師積極開展“人人有專題”的科研活動。鼓勵教師在科研中自主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注重提高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合理安排各學科組的選題,跟進過程管理,培養(yǎng)科研骨干,創(chuàng)建學??蒲刑厣瑤尤=處熗渡碛诮炭蒲械男辛兄?,逐步形成“人人有專題,個個搞科研”的新局面。
(2)教師貫徹“精細教學”,強化質量意識
“精耕細作”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方法。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是人一生發(fā)展的基奠,這就要求教師既精于業(yè)務,又能細心、耐心教導好每一名學生,這也是四海小學“精細教學”理念的宗旨所在。因此我校教師在特色學科建設中,將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評價精細化,把“毓正教育”的思想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尊重教學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端正的態(tài)度、正確的方法,實現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四海小學致力于“毓正教育”進課堂的教學模式研究。如語文課力求將“毓正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成立研究小組,對語文科新課堂模式進行探索,構建“關注學生成長”的課程評價標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4.依托“四藝工程”,建設特色課程
四海小學在創(chuàng)建“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過程中,總結出學校的四大特色項目,并以此為載體開展特色課程建設。四大特色項目又稱“四藝工程”,分別是“科技之光”“體育之星”“韻律之靈”“雅言之美”。圍繞“四藝工程”,我校努力打造“精藝課程”,在特色校本課程開發(fā)上,以引導學生才藝發(fā)展方向為課程體系構建的依據,立足優(yōu)勢項目,打造特色課程。
第一,在“科技之光”工程上,我校將“防震減災”項目作為一項長期推行的特色項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成果。依托該項目,我校開展了以科技環(huán)保為主的發(fā)明和技術技能訓練活動,讓學生對科學有了正確的認識。四海小學地處廣州瘦狗嶺、佛山三水市交界處的東西向斷裂帶,具有研究地震減災的地緣優(yōu)勢。學校一直致力于“防震減災”“群測群防”的實踐,校科技小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編寫了《地震知識知多少》等校本教材,并應用到地震觀測綜合實踐課程中,成為特色課程的代表。我校在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與推廣中,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同時加強引導和指導,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和創(chuàng)新,啟發(fā)學生由單純的地震觀測轉向觀測與預防并重的研究。
第二,在“體育之星”工程上,我校依托“浩然正氣太極隊”等,開展以體育健身為主的特色項目活動,將“毓正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之人格”的理念融入學生的運動中。太極拳作為一種亦靜亦動的運動,可以讓學生在一招一式中體會“正”之內涵。
第三,在“韻律之靈”工程上,我校旨在通過音樂和舞蹈教學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學校成立校藝術團,包括合唱隊、舞蹈隊、語言藝術隊、打擊樂隊,均取得優(yōu)良的成績。學校藝術團參加廣州市各項比賽斬獲頗豐;定期舉辦的科技藝術節(jié),穿插大型文藝展演,并將藝術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不僅使藝術教育得到全面落實,也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依托音樂、舞蹈課程的優(yōu)質教師資源,開展藝術類特色活動,開展“音樂之星”“藝術之星”等評選活動,通過激勵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及特長。
第四,在“雅言之美”工程上,我校將毓正教育與傳承經典文化相結合,使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深入每個學生的心靈,依托“國學經典誦讀”項目,開展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訓練等活動。規(guī)定每周開設一節(jié)經典誦讀課。每天大課間,通過練習“太極拳”“太極加吟誦”,落實“經典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浩然“正”氣,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從而能以史為鑒以“正身”。
5.堅持“正心德育”,滋養(yǎng)學生心靈
“正心德育”是學?!柏拐逃碧厣幕诘掠矫娴膶嵺`總結。塑造品格,滋養(yǎng)心靈,這是德育的意義。在“毓正教育”的引領下,四海小學的學生恰需這種由“正”而萌發(fā)出來的優(yōu)秀氣質。
(1)德育管理
圍繞“正心德育”,我校在管理上成立了三個層面的德育隊伍:以校長、德育主任和工會主席、大隊輔導員為核心的管理隊伍,以班主任和思品老師為骨干的實施隊伍,以班級學生干部為橋梁的自我監(jiān)督隊伍,形成了系統(tǒng)的德育工作格局。
在上述德育隊伍的帶領下,我校積極開展德育主題活動,將“毓正教育”內化至學生的道德實踐中。如開展“四海之星”特色評比活動,當中不僅有“學科之星”,還有“藝術之星”“孝順之星”“誠信之星”“環(huán)保之星”等;進行班級文化建設一班一特色的活動,有書香班、創(chuàng)新班、活力班等,將“毓正教育”貫徹落實到實處。
(2)家校合作
1.傳承音樂文化,提高審美能力
小學音樂課程是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注重音樂基礎樂理知識的普及,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音樂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寄托著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文化情思。教師在具體的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將與音樂相關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有利于世界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傳播和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傳承。
2.實現德育教育,培養(yǎng)健全人格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主要是通過聆聽經典音樂凈化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感受美好音樂的同時也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音樂審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結合,貫穿于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全過程,增加了對祖國、對生活、對學習的熱愛,激發(fā)了學生用歌聲去贊美祖國、贊美生活的熱情。通過音樂欣賞教育,學生的性格、思想都得到了改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小學音樂欣賞能力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1.教學觀念陳舊
在新課程標準先進理念的指導下,小學音樂欣賞教育正逐步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的改革和完善,但是由于長期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具體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部分音樂教師缺乏對音樂欣賞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只是片面地注重樂理知識的傳授,忽視了經典音樂的欣賞。有些教師在教學中為了體現音樂欣賞課的重要性,過分加大音樂欣賞在課堂中的比例,很少進行音樂背景的介紹,導致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效果不佳。
2.教學方法落后
目前,我國小學音樂欣賞課的主要方法是參與式欣賞,即首先由教師介紹與音樂相關的背景知識,然后通過多媒體播放音樂的一種泛聽式的教學手段。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進程中,小學音樂教學不斷總結、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但很多教學方法都偏離了小學音樂欣賞的教學規(guī)律,偏離了教學主線,音樂欣賞教學目標的實現更是難上加難。
3.教學研究不足
小學音樂欣賞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課程,涵蓋了音樂學、教育學、文化學等多領域、多學科的知識。雖然在新課標先進理念的指導下,我國對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做了很大地調整和改革,但整體的教學還需要更深入地研究。音樂欣賞教學不是單純的音樂教學,樂理、樂器知識的介紹不能完成音樂欣賞的教學任務。
三、新課標下的小學音樂欣賞能力教學策略
1.注重藝術性和娛樂性的結合
小學音樂欣賞課程要體現基礎性和普及性,結合小學生的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將藝術性和娛樂性相結合,以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在潛移默化中完成音樂欣賞教學的教學目標。
首先,在選擇欣賞作品時要注重多選擇優(yōu)秀的、高尚的作品,保證欣賞音樂內容的質量。
其次,增加民族音樂欣賞的數量,在感受民族音樂美的同時增強學生對民族的熱愛。
最后,音樂教學要積極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做好音樂藝術審美的向導。
2.采用自主探究式音樂欣賞教學
自主探究式教學,即重視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也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重視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
首先,設置良好的音樂欣賞情景,在平等、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下激發(fā)學生欣賞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其次,尊重學生的審美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選擇欣賞曲目。
最后,由學生自主欣賞,獨立的或集體的發(fā)現音樂所展現出的美與人文氣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欣賞、演繹和創(chuàng)造音樂。
3.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音樂教學過去單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質量,如何把握整體的質量與效益,需從音樂教學的結構入手,從教學模式上進行研究,即根據素質教育的目標,在現代音樂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音樂教學過程的結構和相關的音樂教學策略與教學評價等。
一、回顧與分析
1.我國中小學音樂課大半個世紀以來幾乎就是“唱歌課”。50年代前后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傳統(tǒng)的民間藝人“梨園式”的教唱――教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唱會即為完成教學任務。另一種是受專業(yè)音 樂教學的影響,其模式為:基本訓練(發(fā)聲訓練、視唱練耳)――歌唱(范唱、識譜、教唱、歌唱處理)。
2.五六十年代,音樂課受其他文化課的影響,強調文化知識的傳授,學習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教學法,凱洛夫的教學模式引入音樂課,其模式為:組織教學,復習檢查,講授新課,鞏固、布置作業(yè)。
3.以后,音樂教育開始出現了生機,音樂教學改革逐趨活躍。如:為了改變大聲喊叫的唱 歌,開展了童聲訓練的研究;為改革枯燥的樂理知識教學,出現游戲教學;為改革單一的歌唱型教學,增加了器樂教學。但是從總體上看,其指導思想與教學目標仍然停留在重知識傳授上,其教學模式還是屬于“凱洛夫式”的。
4.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外音樂教學法開始傳入我國,尤其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及達爾克洛茲教學法的傳入,開拓了我們的思路。國外音樂教學法強調即興創(chuàng)作,從觀念上促進我國的音樂教學改革,使音樂教學研究上了一個臺階。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確目標、轉變觀念。
我們必須認識,中小學音樂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 分,是非專業(yè)音樂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樂專業(yè)人才。這一性質決定了中小學音樂教育必須以全體學生為對象,以普及音樂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任務,要徹底改變以專業(yè)音樂教育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單純知識、技能傳授的教學思路。中小學音樂教育要以學生為本,以音樂教育為手段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研究、總結國內的經驗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來全國各地音樂教研網絡相繼建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同時也涌現了大批音樂 教學的有志改革者,他們在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各方面進行單因子改革或整體改革的實驗,他們的思路及經驗,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報導,我們要認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強對國外音樂教學思想與模式的研究。
本世紀以來產生的音樂教育體系和流派,對世界音樂教育發(fā)生了重大的影響。美國的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計劃,強調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索學習,以及螺旋型課程等,為音樂教育的研究發(fā)展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美國的綜合音樂感教育,強調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應當相互聯系,綜合成為一個整體,通過表演、聽賞、創(chuàng)作 等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獲得音樂態(tài)度和音樂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我們可以將這些體系的教學模式簡約為如下圖式:
曼哈頓維爾課程的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自由探索有指導的探索探索性的即興表演有計劃的即興表演強化
三、音樂教學策略
1.德育與美育。
音樂教育――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首先是培養(yǎng)人。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意義,遠遠超出藝術的范圍,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與美育是它的靈魂。我們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 養(yǎng)完善的人格,音樂教育首先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2.生動與主動。
“生動”至少包含三個層面:一是形式的生動;二是教學內容設計的生動;三是教學手段與方法的生動。只要一切從學生出發(fā),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訓練,也能變得生動而活潑。
3.傳授與創(chuàng)造。音樂教學過程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教師將人類社會長期積累起來的音樂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傳授給學生。從現代的觀念來看,必須把知識、技能和發(fā)展智力統(tǒng)一起來,而創(chuàng)造力則體現更高的要求,更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4.靜態(tài)與動態(tài)。
傳統(tǒng)的音樂課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課的靜態(tài)形式,學生正襟危坐。音樂本身是非語義 性的,體態(tài)律動學的誕生,使人們對音樂心理的研究開拓了新的領域,動態(tài)更能喚起人的本能,更能觸發(fā)人的自由聯想,有助于人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行為。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是音樂課較為理想的一種策略。
5.單一與綜合。
主要為聲樂(歌唱)、器樂、欣賞、音樂常識與基本訓練。作為普及的學校 音樂教學,“綜合”是它的主體, “綜合”更為適宜。
四、音樂課基本教學模式研究的初步設想?
1.我們對唱游課進行了初步總結:①唱游課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音樂學科的單一性,采取音樂游戲、律動、歌表演、集體舞、節(jié)奏樂等綜合性音樂藝術手段,提倡藝術形式的多元性。目的,以培養(yǎng)他們審美情趣為核心。實施唱游教學,一方面為進入年級學習音樂打好基礎,一方面積淀為具備審美情操的基石,從而成為完善學生素質的一個組成部分。②唱游課的指導思想:“動中學,玩中學,樂中學”,一切從學生出發(fā)。③唱游課的相關策略:a注重興趣;b人人參與;c創(chuàng)設情景;d加強表現;e加入競賽 ;f即興創(chuàng)作。④通過歸納,初步形成了游戲教學模式:從而產生更高層次的興趣,這模式中各環(huán)節(jié)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層層緊扣,循環(huán)發(fā)展。⑤唱游課教學評估,采用“音樂樂園”、“音樂會”等形式,對學生的表現能力、審美情趣進行測試,并評定“優(yōu)、良、中、差”。
2.由于學生年齡的增長、教學內容的增加,教學模式可以從低年級的游戲模式逐步過渡到游戲、活動模式活動模式:
(一) 課程整合的含義
所謂的課程整合,是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對于課程內容的各項指標,如教學的設計、教學的目標、課程的安排等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考察或操作,進而達到促使各要素之間相互滲透、相互彌補。
(二) 信息技術整合
信息技術的整合并非只是簡單的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方法結合,其意在通過這樣的整合形式來改善當前教學要素不夠統(tǒng)一、不夠協調的問題。換而言之便是,人們通過整合來強化課程之間的聯系度,在依托于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有機的來促進各學科的結合,重新來對教學架構進行建設。
(三) 音樂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當前,所提出的音樂與信息技術整合,主要是指將分化于信息技術與音樂系統(tǒng)中的各類要素有機聯合的一個過程,進而促使信息技術成為音樂教學的一種工具。而將二者進行整合,不單單是將信息技術作為音樂教學的一種輔的工具。而是要達到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將其情感激發(fā)出來。在這一過程中,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幫助教師來實現交互學習、強化合作、資源共享,進而深入的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進行鍛煉與提升,為培養(yǎng)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人才奠定下一個有利的基礎。
二、 進行小學音樂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必要性
音樂與信息技術的結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互式的教學環(huán)境,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進行小學音樂教學,將為學生呈現出多樣的組合關系。換而言之為,在這一教學環(huán)境下存在人與人即教師與學生,人與物即教師與信息技術或學生與信息技術的關系。這表明,在這一音樂課堂教學下,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來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而學生則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喜好、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教學的知識認知領域被擴寬了,學習的途徑變得更加多元化。
不僅如此,這種教學模式本身還具有立體、高效、交互的特點。因此,音樂教學的資源被有效的予以整合。進而達到了以有效的教學資源,來最大化激發(fā)起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作用。同時其還為開展音樂個性化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來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于一定程度上而言,這種教學模式突破了原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性,促使學生去自主的進行學習音樂。從而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音樂學習中來,將其的學習狀態(tài)調動到最佳的狀態(tài)。就這一角度而言,這一教學模式為教師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音樂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同時也表明,將小學音樂與信息進行融合后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 小學音樂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具體方法
(一)通用運用網絡技術來激發(fā)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由于進入小學后,學生的學習任務較重。于學校方面則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教師考核的主要項目,因而在多方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并不高。該依情況的存在嚴重的影響到了小學音樂課教學,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將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因而對于小學音樂教師而言,需要通過改進、完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學習的動力。
而要想激發(fā)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那么教師在為學生上音樂課時,要將音樂的美麗充分的展現出來。所以,在具體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情況,以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新穎活潑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而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而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則可將學生喜愛的、具有感染力的音樂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出來。這樣的教學,不枯燥、便于學生欣賞音樂,這對于激發(fā)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二)通過運用網絡信息技術來強化德育教育
音樂是一種具有美感的教學科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情操將得到陶冶。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音樂教學還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的目的。所以,對于小學音樂教師而言,應充分的認識到音樂教育應將思想教育與藝術教育相融合,恰當的來對學生施教。進而來達到對學生進行品德塑造、感染、教育的目的。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網絡多媒體技術來開展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生硬、具有音樂欣賞性,因而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從而便達到了于潛移默化間對學生陶冶音樂情操、培養(yǎng)品德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我的祖國》時,便可將一些愛國電影進行播放。這樣不但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是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品德素質的一種教育。
(三)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提升學生主動性
從教學中我們總結出,相對于靜止的事物,動態(tài)事物于學生腦中所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而將靜止的事物通過一些方法將其以動態(tài)的形式播放出來,于一定程度上將起到促進學生學習、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
為了實現這一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目前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讓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當成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當成是外在的附加任務。小學正是人生的一個開始,這時候對于外界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求知欲旺盛,所以在這個時候做好德育教育對于學生的人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現狀
1.1應試教育現象明顯
現在教育中家長太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學校也是根據學生的成績對老師進行考核評估。因為這樣的原因,現在小學教師往往把教學的重點偏向于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導訓練,因為這樣的原因使得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把兩者進行融合,無法充分地利用到新課標課本里對于德育方面的指導內容中,使得小學語文教育只局限于課本基礎,無法提升學生的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
1.2教學方法無新意
目前小學的語文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在教室里利用小小的黑板向學生教導課本上對于字、詞、句的理解和掌握,偶爾會向學生講講日常的言行禮貌等,教師與學生之間往往只是兩代人之間的教學關系。小學學生現階段對于世界的理解是向往,懵懂的,教師無法更多地了解W生的心理情緒,家長也沒有時間對孩子進行心理上的輔導,這樣很難和學生進行高效率的溝通,使得學生對于學習產生抵觸心理,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加無法提高學生的德育教育。
1.3教師德育教育認識不到位
雖然在教育界已經很大程度上的去規(guī)范要求學校開展學生的德育教育,新課標的課本也都是圍繞德育教育選擇課文、練習題,并且把德育成績也算是學生成績的一大考核點,但是仍有很多老師對于德育教育的認識不夠充分具體。很多教師在進行基礎教育的同時對學生進行音樂、體育、美術等的教育,通過這些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yǎng),這樣做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將音樂等教育方式與德育教育混為一談,無法對學生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產生有效的提升。
2培養(yǎng)德育教育的建議
2.1充分發(fā)掘出課本中的德育素材來培養(yǎng)
學生在平時教育中接觸最多的就是課本,教師可以在備課的時候充分利用課本內容,往往從一個成語,引發(fā)一個故事,再講出做人的道理。比如“鑿壁偷光”,提前一天讓學生自己去找這個成語的故事,在課堂給別的同學講出來,再對學生講的故事進行總結,引出刻苦、勤奮等美德。課本基本上都是一些講解真善美的文章故事詩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了基礎的生字詞教育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反復的朗誦閱讀等方式,去理解其中的一些美德、品質,在感動中學到知識、學到道理,提高自身的德育素養(yǎng)。
2.2從生活中進行教育
教師跟學生之間不能僅僅只是師生關系,更是相處六年的朋友、伙伴,在課余時間一起進行活動,舉辦一些學生喜歡的小游戲、小活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并從中給學生滲透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拔河比賽,可以教導學生團結的力量,或者在中午用餐的時候,從自身角度,節(jié)約糧食,教會學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小學學生就像一塊海綿,你做什么、教什么,他都在看、都在學,在學校的時間不僅僅只有上課的那幾十分鐘,所以教師應該學會充分利用課上課下時間,從生活中進行教育。
2.3改善教學方式,追求新穎、有趣
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這樣的課堂上經常會出現死氣沉沉的情況。小學學生都比較喜歡熱鬧、歡快的環(huán)境,老師上課的時候充分把握課堂節(jié)奏,與學生進行多種互動,提問題,講小故事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同時使得學生對于所講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書本上的基礎知識往往比較呆板,但是把這呆板的基礎教育用有趣的德育故事穿插起來,這樣就不僅可以教好基礎,更能提高德育水平。
2.4制定優(yōu)良先進的考核方式
改善考核方式,不僅僅是針對于老師,對于學生的考核,也需要進一步的優(yōu)化改善。對于老師來說,一部分學校中教師的工資,獎金跟學生的成績有著直接的聯系,往往通過班級的排名來給老師發(fā)獎金,這樣就不知不覺中讓教師把學生的成績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同樣教出來的學生,一個班死氣沉沉的,但是成績高,獎金多,另一個班學生活潑、陽光,但是考試成績一般,獎金很少,這樣就迫使老師去選擇重視成績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成績低回家會受到批評,成績好會有額外的零花錢,所以就拼命的學習,丟失掉孩子該有的特質,在考試項目中,應該不僅僅只有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還應該考察學生對于一些問題的看法、態(tài)度,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核也必不可少,這樣才能對于德育方面的提高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3結語
小學語文的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提高學生德育水平最有效的途徑。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教師應該在注重基礎教育的同時,充分的利用課本素材,課余時間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培養(yǎng),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有一個長遠的教學目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要把成績拘泥于考試分數,應該更多的從做人做事出發(fā),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使學生有一個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