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9 01:52: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公共醫療衛生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性質及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目標
(一)醫療衛生事業的性質
醫療衛生事業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所謂“公益”,泛指公眾的、公共的利益。公益事業是一種行業性質的界限劃分。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共同需要,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體現廣大人民和全社會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福利性是醫療衛生事業的社會屬性,體現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承擔一定社會分配職能的特性。
(二)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目標
本文所指的醫療衛生資源是開展醫療衛生保健活動所使用的社會資源,即社會在提供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總稱。
1、實現全體人口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目標。
2、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NI標(MDGs)中的人口和衛生健康發展目標
3、實現與小康社會經濟水平相適應的醫療保障目標。
4、普及醫療衛生教育,實現全民健身和建立高效、靈活、接近患者的醫療衛生體系。
二、對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和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需要的劃分
(一)對醫療衛生服務供給的劃分
對醫療衛生服務供給進行劃分,即運用公共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界定醫療衛生產品的性質,原則上可將其劃分為:消費上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純公共產品,如有些公共衛生服務,公共場所衛生等監督監測。消費上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產品,如私人保健。
(二)對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要的劃分及醫療衛生服務供給需求組合
依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權利和義務規范,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要可以劃分為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要與非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需要,政府應保障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要,而居民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要由個人負擔。
三、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多層次的城鎮和農村醫療體制
(一)適合我國國情的城鎮醫療體制的建立
1、從醫療服務的供給來看,主要實現兩個方面的改革:一是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制度改革,二是建立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2、從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方來看,要建立完善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
(二)區分貧困地區和發達地區,因地制宜的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1、對中國農村貧困地區舉辦合作醫療的政策建議。第一,各級政府應將衛生工作放在與發展經濟和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第二,多方籌資,明確政府支持的力度、水平和目標人群。中國農村貧困地區舉辦合作醫療,籌資是一大難題。正常年景下,農民個人籌資1.5%一2%,各級政府用1%一1.5%的財政收入支持合作醫療是可以承受的。在多方籌資中,明確政府支持的力度和水平不僅是合作醫療籌資的穩定來源,而且是合作醫療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第三,堅持“以家庭為單位,農民自愿參加”的原則。主要理由是,如何建立貧困地區農村的健康保障制度還有一個探索的過程不宜過早的進行合作醫療立法或采取強制性措施。第四,建立合作醫療“籌資風險基金”使合作醫療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建議由鄉(鎮)政府財政每年撥出一定數額的資金,加上歷年合作醫療結余資金的部分或全部,逐年累計,形成合作醫療“籌資風險基金”。第五,擴大合作醫療籌資統籌面,增強互助供給和抗疾病風險的能力。合作醫療應盡可能做到鄉辦鄉管。在全面開展合作醫療的縣,可以逐步向以縣為單位的社會統籌與以鄉為單位的互助供給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增強抗大病風險的能力。
2、對農村發達地區舉辦合作醫療保險的政策建議
合作醫療保險是合作醫療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民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社會統籌和抗大病風險是其主要特征。這一制度適合農村發達地區采用。
第一,加強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立法。
[1]崔卓蘭,趙靜波.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價值取向與制度創新——以城鄉一體化為視角.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5).
[2]王峰.完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路徑選擇.法制與社會.2010(1).
[3]曾國平,曹躍群,王韌.重慶:大城市帶動大農村協調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4]黃泓.重慶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發展現狀與問題.重慶出版社.2006.
[5]何淑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重慶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開發研究.2008(2).
[6]周輝.試析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現狀、問題和對策.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10(3).
[7]李錚.完善中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思考.經濟研究導刊.2010(4).
關于農村醫療保障論文參考文獻:
[1]張琪.中國醫療保障理論、制度與運行[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2]王保真.醫療保障[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3]田勇,馮振翼.醫療保險基本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4]王隴德.用改革解決發展中的問題[J].中國衛生,2005(10).
[5]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中國醫改的成敗得失[J].中國衛生,2005(8).
[6]沈松泉.推進可持續發展,構建小康社會的醫療保障體系[J].中國醫療保險,2004(4).
[7]世界銀行.1993年世界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3.
[8]張曉,劉蓉.社會醫療保險概論[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
[9]宋曉梧.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與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10]蔡仁華.中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實用全書[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
[11]許正中.社會醫療保險:制度選擇與管理模式[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12]烏日圖.醫療保障制度國際比較[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關于農村醫療保障論文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祝小寧.對馬克思、恩格斯城鄉統籌發展理論體系的當代解讀[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08(05).
[3]姜作培.統籌城鄉發展:主要矛盾和出路分析[J].理論前沿,2003(22).
[4]黨雙忍.城鄉統籌推動九大制度創新[J].經濟學家,2004(13).
[5]陳希玉.城鄉統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方針[J].山東農業,2005(05).
一、背景
一個國家的醫療衛生組織包括了該國家內所有保障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治療疾病和受傷的人員、組織、系統和過程。我國醫療與上年(數據發表年的上年,下同)比較,醫院增加106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6294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增加91個。 醫院中,公立醫院13542個,民營醫院8437個。醫院按等級分:三級醫院1399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881個),二級醫院6468個,一級醫院5636個,未定級醫院8476個。醫院按床位數分:100張床位以下醫院13136個,100-199張醫院3426個,200-499張醫院3402個,500-799張醫院1158個,800張及以上醫院857個。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2860個,鄉鎮衛生院37295個,診所和醫務室175069個,村衛生室662894個。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56671個,比上年增加1064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484個,其中:省級31個、市(地)級399個、縣(區、縣級市)級2796個。已設立衛生監督機構3022個,其中:省級31個、市(地)級385個、縣(區、縣級市)級2538個。
即使在建設速度如此快速的條件下,仍然避免不了省份之間的發展速度問題,經濟較為發達的省市,醫療衛生硬件設施建設速度相對快一些。并且由于人才流動,導致各省從事醫療衛生的人數不同,導致了各省之間的差異。以下我就將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統計分析出各省醫療衛生的狀況。
二、數據分析的過程及結果
本次使用數據來自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的統計年鑒。為了反應我們所想要的結果,我們提取了醫療衛生機構數、衛生人員數、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村衛生室個數、衛生機構床位數、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鄉鎮衛生院診療人次七項數據。樣本為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
從各主成份的特征值、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可以看出第一主成份的貢獻率為74.831%,第二主成份的貢獻率為16.159%。前兩個主成份的累計貢獻率達到了90.990%。因此,對第三主成分以后的主成份可以完全忽略不計,用前兩個主成份可以很好的概括這組數據。
表1給出了未旋轉的因子載荷矩陣從前面的分析可知,用前兩個主成份就可以概括這組數據,所以應該提取兩個公因子t1,t2。
我們設主成份的特征值分別為,分別求出t1、t2。在這里我們給出公式:
t1=(X1/, X2/, X3/, X4/, X5/, X6/, X7/ )
(這里的Xi是第一主成份中的數據)
t2可以通過類似的方法求出。
最后求出:
t1=(0.4063,0.4247,-0.1062,0.3858,0.4269,0.3902,0.4002)
t2=(-0.1871,0.1777,0.8670,-0.2558,0.0602,0.3216,0.0997)
由主成份向量t1,t2可以看出第一主成份中X1,X2,X4,X5,X6,X7的系數較大,第二主成份中X3系數相比其他數據很大,遠遠超過其他指標的影響。因此可以把第一主成份看成由醫療衛生機構數、衛生人員數、村衛生室個數、衛生機構床位數、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鄉鎮衛生院診療人次所刻畫的反映整體醫療衛生的綜合指標;第二主成份單獨看成由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的影響指標。
對應的主成份得分表達式為:
y1=0.4063X1+0.4247X2-0.1062X3+0.3858X4+0.4269X5+0.3902X6+
0.4002X7
y2=-0.1871X1+0.1777X2+0.8670X3-0.2558X4+0.0602X5+0.3216X6+
0.0997X7
接下來將我們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然后帶入到是自中計算得出各主成份得分y1,y2。
三、結論
從表3中得出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河北、山東、河南、四川的第一主成份得分^高說明這些城市的整體醫療衛生水平較高。、青海、寧夏得分很低,說明水平有待提高。北京、上海第二主成份得分較高,說明衛生技術人員所占比例較高。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北京、天津這兩個一線城市的第一主成份得分較低,但是第二主成份得分較高。這兩個一線城市的分析結果可能不是太準確,有可能是我們分析的數據還不夠全面。
參考文獻:
[1]陳方櫻.數據分析[M].機械教育出版社:陳方櫻,2014.
“制度供給即是指制度的生產,是基于對制度需求的回應,為主體的行為提供某些準則或規則。當這種回應不能滿足主體發展對制度的需求時,就會導致制度的供給不足,由此會導致制度出現真空或者低效運行。” 就我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現狀而言,基本公共服務法律制度的缺乏是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落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法律制度進行研究與完善。
一、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發展相對落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屢創新高,農村發展進步迅速,農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然而與城市相比,農村發展仍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極不平衡。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
城市擁有完善的水、電、能源供應系統,和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統。城市居民生產生活已經達到一個較高水平,基本實現了生產生活現代化。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與城市相比相差甚遠。截止2011年,農村發電量僅為1756.7億千瓦/小時,不到全國發電量的4%,人工煤氣、天然氣等生活必須能源使用率極低,村際公交系統幾乎沒有,大多數農民出行都是自備交通工具。
(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發展相對落后
近十年來,我國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有了較大發展,但與城市醫療衛生服務相比,無論是在投入還是醫療機構、設備,人員構成又或者是醫療保障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一是醫療衛生投資上的差距。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開支大幅度增加,從2008年的14535萬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27846萬億元,增長將近1倍。但截至2012年,城市衛生經費總開支仍舊是農村衛生經費總開支的3.11倍,城市衛生人均經費開支也在農村人均衛生經費開支的2.81倍。
二是醫療衛生人力資源上的差距。目前,鄉村醫生和衛生人員僅占全國衛生人員的12%左右。在城市每千人口中,衛生人員為8.5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為3.19人,注冊護士為3.65人;而在農村每千人口中,衛生人員為3.4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40人,注冊護士為1.09人。這三項數值的城鄉比值分別為2.50:1,2.28:1,3.34:1。
三是醫療衛生機構與設施城鄉差距明顯。2012年,我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為5724775張,城市每千人口所有的醫療衛生床位為6.88張,農村為3.11張。考慮到醫院設立和鄉村醫療機構設立成本的巨大差距,農村醫療衛生的落后是很明顯的。
(三)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相對落后
近年來,我國義務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但總體來說,農村義務教育全面落后于城市義務教育。與城市相比,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仍舊存在不足的現象。 以2011年為例,城市普通初中教育經費為18,783,919萬元,農村普通初中教育經費為22,879,621萬元,但城市普通初中只有7437所,而農村普通初中則有15135所,是城市的2倍。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普通小學的經費預算上,農村普通小學平均教育經費可能不到城市的2/3。
經費不足造成農村中小學教師待遇偏低,全國農村小學、初中教職工人均年工資收入分別僅相當于城市教職工的68.8%和69.2%。骨干教師、青年教師人才流失嚴重。在師資結構上,農村中小學中高級職務的教師較少。在部分省份,農村中高級職務教師比例甚至不到30%。在專業科目上,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外語、音樂、計算機老師不足的情況,教師中堅力量嚴重不足。
(四)農村社會保障相對落后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農村社會保障主要是在養老與醫療保障制度上落后于城市社會保障。
我國農村養老保險是以2009年《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為依據建立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至2011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加人數達2.8億人,參保人員人均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為5950.67元,而新農保參加人數為3.2億人,參保人員人均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為327.69元。在同期各項比值中,城市養老保險數據是農村養老保險數據的15- 21倍左右,考慮到城市參保人員只有農村參保人員的87%,城鄉養老保險實際差別還要更大一些。
農村醫療保險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盡管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衛生保險基本實現了全國范圍的覆蓋,但與城鎮醫療保險相比,仍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2011年,城鎮基本醫療5.3億人,總籌資5543.6億元,是當年新農合總籌資的3.4倍,人均籌資1045.9元,是當年新農合人均籌資的4倍。
二、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相對落后的法律制度因素
多數學者認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相對落后的重要因素在于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法律制度存在缺陷。而在二元體制下,城市和農村實際上分別依據不同的基本公共服務法律制度。與城市相比,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法律制度供給嚴重不足。
(一)與“三農”有關的專項法律不多,效力層級低下
我國包括地方立法在內的各種法律文件早已超過10萬件。然而,與在中央層次上,與三農領域有關的法律文件共計114件, 在我國立法體系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多數法律文件以條例、意見、規定、辦法為主,效力層級低下,部分法律文件在人民法院進行訴訟中并不是作為必須依據的規范,而僅僅作為裁判的“參照”(我國《行政訴訟法》第52、53條規定)。因而,大量“三農”問題其實沒有剛性制度作為保障,在發生糾紛時,農民的權益很容易遭受侵犯。
(二)法律以城市為參照,許多規定與農村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
從法理上說,法律必須要能容納當下社會的先進生產力,否則就會阻礙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美國大法官霍姆斯曾經說過:“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因此,法律的內容就是人們的生活,就是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人們的生活。在我國,城市生產生活毫無疑問是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主流。我國法律就是城市人的生活,與農村生活存在一定距離。因此,法律對于農村的規制是有缺陷的,存在著許多空白。例如,集體生活、集體所有制是農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集體物品與設施既是農村的財富,也是農村公共服務的依托。《物權法》第58-63條規定了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基本運作模式,然而這5條很難涵蓋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全部內容。
(三)頂層設計缺乏,法律內容落后于農村社會實踐
改革開放以來,城鄉藩籬在逐漸打破,城市和農村的交流增多,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農村出現空心化現象。我國現行立法體系仍舊以城鄉二元分治為指導,對于農村流動人口尤其是農民工及其子女的社會保險、勞動與就業保障、醫療衛生、教育等尚未建立起統一規范制度,因而無法滿足農村公共服務需求。從國家層面來看,由于制度落后于農村社會實踐,農村公共服務出現無序發展的狀態,跨地區公共服務難以銜接。
(四)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缺乏配套制度
我國法律對于農民權利的保障是相當粗放的,一般僅僅規定公民(農民)具有享有(各項)公共服務的權利,但權利如何從紙面規定轉化為實際享有權利,政府應當如何促進公共服務權利的實現,則少有規定,或者多用一些靈活度較高的《決定》、《意見》等加以規范。在實踐層面上,造成諸如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等諸多權利在實現過程中倍加艱難。
(五)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法律體系混亂
均衡的法律體系應當在結構和功能上應當協調、融洽。“法律與法律之間、調整同類性質的社會關系的規范應當一致;同一個法律的前后規定也不能互相矛盾;法規、規章中的規范要同法律一致;行政法規之間也不得互相矛盾;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互相矛盾。” 但在現有條件下,我國農村公共服務法律體系是相當混亂的,沒有專門的《公共服務法》,農民的各種權利散見于不同層級(通常是層級較低)的法律文件中,且立法技術上較為粗陋,一條多義的現象很多,法條中的漏洞較多,上下級法律文件、部門法律文件的規定時有沖突,農民的權利實際上難以保障。
三、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建設的法治對策
發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必須實現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建設的法治化,具體而言就是要打破城鄉隔閡,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框架,明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內容,規范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程序。
(一)構建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法律制度
建立城鄉均衡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核心在于權利必須明晰,為城鄉居民享受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制度依據和法律保障,也是消弭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失衡的關鍵。我國基本公共服務法律體系實際仍舊是以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為基礎建立的城鄉二元式的法律體系。以1958戶口登記條例為核心的戶籍管理制度存在著兩大弊端,一是城鄉戶口的二元化管理,二是遷徙不自由,這從根本上遏制了城鄉之間的人口流動,加之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待遇往往與戶口掛鉤,形成了基本公共服務二元供給體系。因此,我國應該制定《戶籍法》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打破城鄉壁障,從源頭上消滅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二元體系。
(二)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法律制度的框架
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概念在2005年以后才逐步成形,2012《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才可以說是明確了基本公共服務在國家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我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法律框架還不明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法律制度框架還需完善。更為重要的是,我國亟需制定《基本公共服務法》,用《基本公共服務法》來明確“公民權利-政府權力”的關系。《基本公共服務法》不應當是一部囊括全部基本公共服務內容的法律,這樣的立法內容太過龐雜,不利于法律體系的梳理和整合,是不切實際的。因此,需要厘清《基本公共服務法》的內容,針對中央與地方基本公共服務職責不清,分工不明的情況,以法律的形式規范政府的工作重心、權限職能以及發展方向,明確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時所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這也就意味著《基本公共服務法》應當是政府的責任框架,而非人民權利的說明書。
首先,必須明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上的責任,這不僅是對于社會主義政府合法性的回答,也是對于我國政府未來發展方向的回答,具體而言就是要構建服務型政府。政府必須從管制思維的框架中脫離出來,以公共事務為主,以基本公共服務為主,使用公共權力實現公共利益。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將“服務型政府”作為一個明確的法律概念引入憲法和基本法律之中,明確政府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上的供給義務。
其次,需要明確界定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內容。《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中已經指出,“基本公共服務范圍,一般包括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計劃生育、住房保障、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公共服務,廣義上還包括與人民生活環境緊密關聯的交通、通信、公用設施、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公共服務,以及保障安全需要的公共安全、消費安全和國防安全等領域的公共服務。” 這是我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基礎,這就意味著,我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法律制度必須涵蓋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計劃生育、住房保障、文化體育等幾個方面,構成規定農民權利的社會法體系。
最后,應當從法律層面上確定基本公共服務全國范圍內的最低供給標準。我國的基本公共服務并非沒有最低標準,但一是不全,許多重要基本公共服務缺乏統一的標準,二是層級不高,最低標準的存在形式往往是國務院的補充性決定,在法律體系中處于低階層。如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在《社會保險法》中就沒有體現,而是由《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第6條加以規范。因此,有必要在相關基本法律之中明確提出全國統一的最低供給標準,防止出現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
(三)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程序法律制度
基本公共服務程序就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過程。在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程序就是行政程序。構建《行政程序法》,完善監察制度和救濟制度是我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保障。
社區衛生服務是城市醫療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有助于提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然而,在當今社會,醫患關系日益緊張,基層醫療服務體系也不完善,所以需要我們多方力量去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進步。
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含義與內容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是指在城市社區的服務范圍內為社區居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在政府的領導下,社區參與,上級醫療機構指導,為社區居民提供從身體到心靈的預防保健內容。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包括預防、醫療、康復、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具有連續性特點,從新生兒到老年,持續為居民服務。
二、完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意義
1、有利于推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出發點是保障城鄉居民身體健康,為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衛生制度。完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醫療保健知識,使人們更加注重生活中的健康問題,確保了居民的基礎健康問題,有助于調整醫療服務結構,降低醫療成本,提高了城鄉醫療機構的服務效率,對推動城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有一定的作用。
2、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
完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有助于提供人們更好的醫療保健服務,提高了人們的預防保健意識,。當居民去醫院的時候,不僅僅關注的是身體上的病痛治療,更在意的是以后的預防治療,對保障人民身體健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3、有利于緩解大醫院的就醫壓力
據可靠數據顯示,絕大部分的病癥在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療,可是大醫院人滿為患。如果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更加完善,那么人們更多的去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治療地,就會緩解大醫院的壓力,有利于大醫院研究疑難雜癥,從而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
三、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
1、對社區衛生服務觀念認識不足
在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過程中,依然有很多人不重視,包括政府本身在內,不注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管理,因循守舊,限制了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忽視了預防保健,只注重治療服務,只一味追求眼前經濟利益,忽視了長遠發展。
2、社區衛生服務經費短缺,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投入不足,造成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條件差,設備簡陋,不能滿足城鄉居民的醫療服務要求。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作為一項公益事業,卻缺少正常的資金來源和經費補償機制,影響了衛生服務中心的建立,更是達不到醫保定點單位的要求。
3、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建設不足
城鄉缺乏專業的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大多數服務人員學歷較低,難以承擔復雜的衛生服務內容;城鄉缺少全科的醫學人才,也沒有培訓人才的能力;人員流動過大,沒有穩定性,大多數人不愿留在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只追求更高待遇的服務地點。
4、雙向轉診機制不完善
我國的雙向轉診機制還處于起步階段,理所當然的還有很多不足。雙向轉診只能往上不能往下,轉去大醫院的多,轉向社區的少。只重形式不重實質,沒有確定的制度,也沒有標準的轉診制度。很多人只知道向大醫院轉去,卻不知道簡單的病可以轉回社區,能轉也不會轉。
四、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管理對策
1、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政府要加大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政策的宣傳力度,使居民熟悉這項服務的具體內容,這樣才能促進這項服務的普遍性開展。培養居民的社區衛生服務意識,使人們感受到預防、保健、康復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持續性的服務的好處。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在服務開展初期,應主動為人民服務,使人民積極參與到這項服務活動中。政府也要鼓勵支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
2、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籌資機制
政府應該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資金投入,設立專項服務補助資金,用來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活動,擴大政府預算,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2],減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負擔,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更好的為居民服務。同時,要調整經費分布結構,把大醫院的經費向基層醫療機構分流,合理分配資源,使資源利用最大化。
3、加快社區衛生服務專業隊伍建設
要全面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整體素質,就要控制人員總量,提高個人素質,加強對服務人員的專業培訓,將培訓結果與未來待遇掛鉤,加大服務人員的學習動力,大力引進專業的服務人員。完善資金分配制度,人事安排制度,有助于穩定社區衛生服務隊伍,避免人才的流失。還有,也可以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標準,把居民的評價作為考核人員的一部分內容。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不僅僅是考核的唯一標準,服務態度也很重要。
4、加快建立完善雙向轉診機制
為了更好的讓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大醫院連接在一起為人民服務,需要加快建立完善雙向轉診機制。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是實現雙向轉診制度的前提和基礎。國家和政府要確立確切的轉診制度,有一套完整又標準的轉診秩序。實現“大病去醫院,小病進社區”的理想目標。
五、結束語
我們可以欣喜的看到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也在快速的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3],它產生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夠忽視。因為這些問題影響了城鄉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信心和期待,也阻礙了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不過,我們應該相信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國家也大力投資醫療衛生事業,從而漸漸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也會得到很好的改善,進一步的為城鄉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197.1文獻標識碼:A
我國農村醫療需求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通過對醫療需求進行分析,可以有效地促進農村居民醫療需求,也可以為國家采取各種措施提供一定的現實依據。本文對農村醫療需求影響因素進行綜述,以提高對于農村醫療需求的了解。劉天錫等人通過專題調查研究,在《寧夏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研究》一文中詳細說明了寧夏居民醫療需求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寧夏居民較過去5年,醫療衛生需求量增加,說明隨著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健康意識的總體水平也較過去明顯提高。農村居民醫療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內部因素
(一)個性特征。馬曉榮對健康需求的實證研究得出了農村居民健康需求的影響因素有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而醫療需求與健康狀況具有最直接的關系,因此將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個性特征認為是影響農村居民醫療需求的內在原因。
另外,健康價值觀也是影響農村醫療需求的一個方面。健康價值觀,簡言之便是對待健康所持的觀點。農村居民的經濟收入比較低,某些農村居民的生活甚至處在貧困中,長期處在這種貧困狀態影響了人們的社會和心理特征的發展,這些特征包括相信命運、不能持續地維持滿意的生活、健康價值觀低下(認為得病不是異常情況)。
(二)收入狀況。不同經濟水平地區居民醫療需要存在明顯差異。低經濟水平地區居民醫療需要更高,但由于低經濟水平地區居民的收入普遍不高,支付能力有限,他們的醫療需求反而較低,即表現為“高需要,低需求”。任苒、張琳等在2001年對遼寧農村醫療保健需要、需求和利用進行樣本調查。調查的結論得出,不同經濟水平地區居民醫療服務需求有所不同,低經濟水平地區居民需求較低。調查針對三類地區,其中第三類地區經濟水平最低,一類和二類經濟水平相差不大。三類地區中,第三類地區住院率最低,這是與醫療需要的指標分析結果相悖的;門診需求中,需求最高的是經濟發達地區。這種醫療的“高需要、低需求”現象與國際上一些同類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從門診和住院醫療服務需求結果的一致性中基本可以確認,由于支付能力的有限,經濟水平低的地區居民的醫療需求受到了抑制。另外,根據張娜的碩士論文中對江蘇省淮安市C區X鎮進行調查發現,X鎮村民大病醫療費用(包括藥費、治療費、交通費等在內)平均額在1萬元左右,相當于一個3口之家1年純收入的總額。家庭經濟水平較差的只能選擇到縣區醫院看大病,家庭經濟水平較好的才有能力到市省一級醫院看大病,大病的支出是普通農村家庭難以承擔的。
收入狀況對于醫療需求的影響是直接的,收入狀況低的居民由于支付能力有限,他們的醫療需求相對較低。
二、外部因素
(一)農村的醫療衛生服務。農村的醫療衛生服務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公共衛生服務,包括健康教育,對各處傳染病、地方病的控制與預防,公共衛生建設以及婦幼保健等;二是基本醫療,是指能夠保證農民基本健康的、多發病的診斷、治療,也包括門診和住院服務;三是超出基本醫療范圍的更高層次的醫療服務。這里談到的是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第二個層次――基本醫療,即討論農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對于農村居民醫療需求的影響。我國的農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影響農村居民醫療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農村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農村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低使得農村居民醫療需求降低。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都有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但是相應配套的醫療設備不夠完備,不能全面滿足農村居民看病的需要,阻礙了農村居民的醫療需求的增加。以安徽省16個“新農合”試點縣為例,盡管在鄉鎮衛生院就醫可比鄉外就醫多報銷20%的醫療費用,但由于鄉鎮衛生院服務水平太低,60%的農戶不得不選擇在費用更高的縣及縣以上的大醫院就醫。
2、農村醫療人才。農村醫療人才匱乏,無法滿足農村居民醫療需求。據統計,我國農村鄉鎮衛生院技術人員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不足10%,而高中及以下學歷的不足50%,和城市醫院人才構成形成鮮明對比。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及個體鄉村醫生是滿足農村居民醫療需求的重要衛生資源,但是他們所受到的專業訓練不夠,專業素質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提高他們的整體專業素質水平是滿足農村居民醫療需求的重要保障。張娜的調查還發現,X鎮的醫護人員技術水平較低,目前X鎮基本上一個村莊有5~7名鄉村醫生,但受過正規醫學教育的不足30%,另外全鎮取得醫師主治以上技術職稱的僅有4~5人。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中,近80%中專學歷及以下,大學畢業者很少,并且有一定技術的醫護人員流失嚴重。
3、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價格。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價格水平過高也影響著農村居民的醫療需求。醫療衛生服務價格包括藥品價格以及看病醫療費用,兩者的過快增長,使得農村居民對健康需求降低。農村地區的信息來源有限,對藥品的價格水平了解不多,使得某些不法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衛生服務站以及藥店抬高藥價獲取利益。藥價抬高,一方面使農村居民蒙受損失;另一方面壓抑了農村居民的醫療需求。現在農村居民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等現象的本質也就是價格問題。激發農村居民的醫療需求,將“高需要”轉化為“高需求”的出發點便是控制醫療服務的價格。
4、農村居民對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信任和滿意度。農村居民對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信任和滿意度不夠高也是影響農村居民醫療需求的一個因素。農村居民對醫生的信任度和滿意度取決于醫生的醫術水平,尤其是他們對突發性疾病或者對大病的處理水平。農村居民對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和鄉村醫生的信任度不夠,認為他們的資質或者專業技術水平不高,對他們的醫術水平持懷疑態度,以至于有病不去就醫或者大病選擇市級以上的醫院,這些都影響了他們的醫療需求。
(二)農村醫療保障體系。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對與農村醫療需求的影響尤為巨大。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主要包括農村醫療救助、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1、農村醫療救助。農村醫療救助是影響農村醫療需求的重要因素,它的邏輯起點是使屬于脆弱人群的貧困農戶不喪失重要的資產――勞動力,主要針對沒有能力參加社會醫療保險的老齡者、失業者、殘疾者以及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貧困者,對其實施的醫療費用減免,保障其最低醫療需求。農村醫療救助內容涉及門診、治療、住院、手術等;救助方式以減免醫療費為主,還包括慈善醫院、臨時救助,以及與醫療保險制度的結合等。農村醫療救助計劃對農村醫療需求具有一定的影響,它使得農村居民由于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價格影響的醫療需求得到釋放,使得農村居民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由于收入狀況不好導致醫療需求低的狀況,使他們能夠獲得必需的醫療衛生服務。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3年的《意見》指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指由各級政府引導,農村居民參加、集體扶持、財政資助相結合,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村居民互助共濟的基本醫療制度。它是由政府資助、個人繳費和集體扶持相結合的一種籌資機制,并以縣為單位管理由政府主導來組織推動,重點解決農民患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是一項農民的初級醫療保障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廣大農村正處于推行階段,以大病統籌為主,主要在于解決農村居民“看病貴”、“因病致貧”的問題,它較傳統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具有眾多突出特點,比如穩定的籌資機制、高效監管機制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與農村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運行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村居民的醫療需求。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天錫等.寧夏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1.7.
《意見》主要內容
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支持第三方機構構建醫學影像、健康檔案、檢驗報告、電子病歷等醫療信息共享服務平臺。
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
鼓勵互聯網企業與醫療機構合作建立醫療網絡信息平臺,加強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整合。
積極探索互聯網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絡醫療健康服務應用。
鼓勵有資質的醫學檢驗機構、醫療服務機構聯合互聯網企業,發展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等健康服務模式。
鼓勵健康服務機構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搭建公共信息平臺。
依托現有互聯網資源和社會力量,以社區為基礎,搭建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提供護理看護、健康管理、康復照料等居家養老服務。
鼓勵養老服務機構應用基于移動互聯網的便攜式體檢等設備,提高養老服務水平。
Good News好消息
國家衛生計生委正抓緊制定“全面放開二孩”政策
7月1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通報了我國人口和計生工作的情況,我國總人口仍然保持增長,在去年末已達13.68億人。而在全面放開二孩方面,國家衛生計生委首次正式回復,表示“目前正在抓緊制定相關規定”。
北京啟動藥品陽光采購
7月6日,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印發《關于我市公立醫療機構醫藥產品陽光采購工作實施方案》,并公布第一批藥品采購范圍,正式啟動藥品陽光采購工作。根據文件,北京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的在用藥品全部在政府搭建的平臺上實行網上采購,實行多方談判、動態聯動。
湖北啟動衛生系統職稱評審改革試點
7月8日,湖北省人社廳表示,該省衛生系列副高級職稱將進行分類評審改革試點,將衛生系列專技人員分為“臨床為主”和“臨床科研并重”兩種類型,減輕論文在評價中的權重。這是繼高校教師分類評審以后的又一項改革,也是全省職稱改革的重大舉措。
安徽首家混合所有制兒童醫院開診
7月13日,安徽省首家混合所有制的兒童專科醫院――安徽金色童年兒童醫院正式開診。該院由國軒高科集團、文豐醫院管理公司、安徽省兒童醫院共同興辦,其中國軒集團以出資為主,文峰公司以出管理隊伍為主,省兒童醫院以出技術力量為主。
Bad News壞消息
中醫耳鼻喉科學創始人干祖望去世
7月2日21時36分,我國中醫耳鼻喉科學創始人、國醫大師、江蘇省中醫院終身杰出專家干祖望教授在南京逝世,享年103歲。1972年,干祖望創辦了江蘇省中醫院中醫耳鼻喉科,1999年成為首個國家中醫耳鼻喉科醫療中心,2006年成為首個國家中醫耳鼻喉科重點專科。
新疆醫科大學原副校長李斌因受賄被捕
7月7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依法對新疆醫科大學原黨委書記、副校長李斌(正廳級)決定逮捕。經查,李斌利用職務便利在干部選拔任用、工程項目建設、土地租賃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額賄賂。
中日友好醫院31歲醫師值班時猝死
一、2012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況
2012年1-6月份,全縣業務總收入1.15個億,比去年同期增長25%,完成采購任務350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3%,門診人次225998人,比去年同期增長3.2%,住院人次27167人,比去年同期增長11.3%,完成手術4237臺次,住院人均費用1588.21元;亮點工作精彩紛呈,縣醫院1300萬的建設項目已爭取到位,把不可能的項目爭取到了;中醫院新辦公樓9月份、縣婦保新辦公樓12月份將投入使用;疾控中心防氟改灶6萬戶,項目資金占全省的1/3;衛生監督建設項目即將啟動;縣農醫局在獲得全省先進的基礎上已申報全國先進單位;鄉鎮衛生院基本藥物的使用、處方點評得到了省專家的高度評價;兒保工作思路得到了市局領導的肯定;其它各項衛生工作和中心工作均全面完成了縣委、縣政府和省、市下達的工作任務。1-6月份,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醫改工作已見成效。一是新農合制度進一步完善。全縣參合率達99.91%,統籌基金使用率為91.9%,一次性報帳率達99.78%;一是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全縣覆蓋,已有2917名農村產婦受益,報銷費用達到了87.456萬元;為2456名育齡婦女增補了葉酸;為69例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了免費復明手術;二是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穩步推進。截至6月30日,為農村居民建檔25.3405萬人、建檔率為57.33%,完成市局任務102.38%;規范管理高血壓患者2.0732萬名,完成市局任務99.80%;規范管理糖尿病5997名,完成市局任務91.67%;規范管理老年人2.6124萬名,完成市局任務106.28%;規范管理精神病1253名,完成市局任務85.25%;規范管理6歲以下兒童3.2510萬名,完成市局任務103.23%;規范管理孕產婦保健6060名,完成市局任務122.02%;對全縣居民進行了相關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率達100%;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了90%;傳染病疫情報告率達100%,及時率達100%,準確率達98%,非住院結核病人100%、艾滋病人70%得到規范的隨訪和治療管理,目前未出現規劃疫苗針對的傳染病發生;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報告和應急處理服務、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均已防控到位,1-6月份無食物中毒事件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發生。三是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落實。1-6月份,共使用基本藥物品種平均達298余種,使用金額1277萬元,患者平均藥品費用支出下降18%,全縣154個行政村每村均有一所村衛生所實施基本藥物制度。
(二)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一是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1-6月份,共爭取項目資金1360萬元,實施衛生項目2個,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新辦公樓建設進展順利,衛生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全系統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95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投入資金960萬元,為各醫療衛生單位購置了電子胃鏡、彩超等醫療設備。二是醫療管理質量進一步提高。繼續深入開展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全面強化醫院管理。1-6月份,全縣未發生醫療責任事故;強化了執業準入管理。做好了2012年度執業醫師資格報名工作,全縣中、西醫報考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277人,資格審核合格268人,合格率96.75%,組織全縣56名護士進行了首次注冊。出動執法人員100余人次,查出無證診所6個,立案查處6個;加強了兒童兩病免費救治工作,共為全縣6例白血病患兒免費治療和18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開展手術,共計免除費用達40余萬元;為150名尿毒癥患者免費進行血液透析,共計免除費用達100余萬元;制定了全縣基本用藥目錄,完成藥品器械等集中采購金額3508萬元,其中藥品集中招標采購金額2140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采購量下降3%,醫用耗材及其它物品采購金額408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采購量上升1.5%;繼續開展“光明”工程,截止到6月30日,實施白內障手術69例,完成市下達任務的69%,“光明·微笑”工作列全市第一;加強了科技創新工作,1-6月份,全系統共有7項新技術填補市、縣內空白,在各類醫學雜志發表醫療衛生學術論文12篇,其中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9篇;抓好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培訓,上半年組織了9名公共衛生人員參加了市衛生局組織的培訓,組織402名鄉村醫生集中進行了中央項目公共衛生知識培訓,培訓合格率均達100%。三是中醫藥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成果得到鞏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力度得到加大,縣中醫院改擴建項目預計9月份可以開業,中醫藥繼續教育工作加強,組織了9名鄉鎮衛生院中醫人員參加全省中醫骨干力量培訓班,舉辦了“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班”。對全縣鄉鎮衛生院中醫人員和鄉村醫生共計120余人進行中醫基礎理論、方劑、講授與技能的培訓。四是民生工程提前完成全年任務。今年我縣衛生系統民生工程目標任務有三大項、四小項,至6月30日為止,新農合統籌基金使用率達95.41%,完成目標任務的112.25%;新農合一次性報賬率達99.86%,完成目標任務的110.96%;為57.98%的農村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完成目標任務的103.54%,全縣154個行政村最少有一所村衛生室已經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完成目標任務的100%。
(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一是加強了應急管理工作。制定下發了《2012年應急工作要點》,組建了23支共100余人的衛生應急隊伍,各醫療衛生單位均實行了24小時衛生應急值班制度。在處理桐木小埠石場事件中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在鎮7.12花炮廠爆炸事件中救護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救治傷員。二是加強了疾病防控工作。1-6月份,共報告傳染病1553例,發病率為329.63/十萬,死亡3例,死亡率為0.63/十萬。手足口病上報指征把握非常準確、非常得當、非常合理,共報告手足口病607例,其中16例重癥病例,無死亡病例,未發生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事件;免費接種各類疫苗9.9864萬人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免費接種覆蓋面達100%,國家常規疫苗接種率以鄉為單位達到90%以上;發現結核病初治涂陽106例,完成全年任務的61.3%(106/173),初治涂陰1109例;性病、艾滋病防治高危行為干預覆蓋娛樂場所100%,干預對象650余人,新發現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21例,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的80.77%。三是加強了婦幼保健工作。1-6月份全縣共有孕產婦6225人,孕產婦系統管理6163人,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9.6%;產前檢查6163人,產前檢查率為99.6%;產后訪視6151人,產后訪視率為99.8%;高危孕產婦篩查數1174人,高危孕產婦篩查率為22.7%,高危孕產婦管理率及住院分娩率均為100%;活產數3498人,新生兒死亡13人,死亡率為3.72‰;破傷風發生率為零;創新兒保工作管理方式,由以前鄉鎮衛生院管理調整由鄉鎮防保站管理,工作思路得到市局領導充分肯定,1—6月份,6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人數為32593人,保健覆蓋率為77.62%,嬰兒死亡16人,死亡率為4.57‰;5歲以下兒童死亡16例,死亡率4.57‰;新生兒訪視2986人,訪視率85.4%;新生兒疾病篩查人數為2773例,篩查率為79%,聽力篩查人數為2599人,篩查率為74%;補助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2917人,補助資金達87.456萬元,住院分娩率和農村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均達100%;發放葉酸2456人,完成全年任務的85%;孕產婦HIV病毒篩查4199人,梅毒檢測4199人,檢測率100%,乙肝表面抗原檢測4199人,檢測率100%,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產婦所生新生兒免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313人;四是加強了衛生監督工作。在國家女子乙級聯賽在舉辦期間、新疆掛職干部居住在明珠賓館起居生活中加強了衛生監督工作,無任何食源性疾患發生。1-6月份累計完成食品衛生監督檢查143戶次,出動衛生執法人員350余人次,組織開展了相應的專項整治工作;加強了職業病防治的宣傳力度。出動宣傳車25車次,出宣傳板5塊,發宣傳單1.2萬余份,培訓煤礦、非煤礦山負責人795余人;舉辦了2012年醫療衛生知識、法律法規培訓班,共培訓鄉村醫生438余人;扎實開展了2012年驗(發)證工作,1-6月份共計發證17家。五是加強了愛國衛生與紅會、紅十字會工作。開展了以滅鼠、滅蟑為重點的春季除“四害”活動,下階段愛國衛生工作將結合農村衛生保潔工程探索新的工作機制,做出亮點;認真組織開展了無償獻血及各項救災活動,全縣無償獻血人次89人次,共計獻血量28950ml。并完成了我縣首例眼角膜捐獻工作,使受益者重見光明;爭取了1100座農村改廁項目,加強了對項目村的實地督導工作。開展了無煙衛生系統創建活動,衛生系統干職工應做表率,不能在本單位及其他公共場所吸煙。
(四)抓效能,著力提高衛生科學發展水平。一是為鞏固機關效能提升年活動成果,夯實機關作風,提升創業創新服務水平;二是對“三講三促”主題教育活動進行了總結表彰和推進;三是全面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全方位提升服務科學發展水平;四是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活動,明確具體要求和目標任務,與各醫療衛生單位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
二、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回顧今年上半年的工作,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離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醫療衛生學科帶頭人少,衛生事業協調、可持續發展缺乏人才支撐;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大,醫療衛生單位負債過重;三是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基礎薄弱,健康檔案質量不高,與投入的資金不成正比;四是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任務繁重,婦幼保健工作兩個死亡率控制難度較大,婚前檢查工作進展困難,衛生監督執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五是財務管理不規范,分配機制不健全;六是人事制度執行不到位,你們很聰明,我也不糊涂,存在先用后報、互相安排、矛盾上交等現象;七是全國中醫藥先進單位創建工作進展不平衡,存在創建資料不齊、國醫堂建設不規范、中醫文化氛圍不濃、適宜技術推廣印證材料不足、參觀亮點不夠等問題;八是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合理用藥工作的推進不平衡,有的單位次均費用增長過快、藥占比過高、個別單位藥占比達60%-70%,不象在辦醫院,而象是在開藥店,個別鄉鎮村衛生室基本藥物制度落實不到位;九是由于住院指征把握不嚴,新農合資金有沖頂危險;十是廉潔自律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下階段工作思路
緊緊圍繞縣委“一三三三六”發展戰略,按到“建網絡、強措施、抓管理、保民生”工作思路,對重點工作指標按時通報、下文督辦、責任追究,具體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圍繞一個目標: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單位和爭全市衛生工作綜合考評第一、全縣工作綜合考評一等獎目標。
2.突出兩個重點:醫療衛生質量安全和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
3.實施三項改革:醫療衛生干部隊伍選撥任用改革、醫療衛生財務管理體制改革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1004-4914(2014)04-278-01
醫療行業作為特殊服務行業,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關,是國計民生的健康保障。因此,受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度特別強。良好的醫患關系是醫院存在的基礎,也是醫院取得較大經濟效益的重要條件。醫和患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承密不可分的,是一個理由的不同方面。沒有良好的醫患關系,醫院缺少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更談不上經濟效益了。因此,醫院如何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是醫院必須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醫院的內部管理
首先,醫院要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人是生產力水平最活躍的因素,醫療水平的高低是構建醫院核心競爭力的基石,也是建立醫院良好醫患關系的關鍵所在。試想,醫院不能很好地治病救人,不能使患者的病痛得到快速而準確的診斷,進而得以較好地治療,就是你說得天花亂墜,患者也會斷然棄之而去。醫院在加強管理的同時,要加大培養現有醫療技術人員的力度,鼓勵他們進一步學習并取得高層次的學歷;一方面要送出去,要送他們到國內外有名的大醫院去進修學習;另一方面要引進來,高薪引進名醫名家,提升醫院的知名度和對患者的吸引力,同時名醫名家對醫療人員也起到傳幫帶的作用;鼓勵醫療技術人員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同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合作舉辦聯合體,開展特色專科,進一步提高醫療水平及醫療管理能力。
第二,醫院要改革管理體制。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提高醫院的活力,激發醫療技術人員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的內動力。一要合理設置醫療機構,歸并性質和職能相近的職能科室和崗位,使管理科室的設置和效能最優化。避開因人設崗,做到因崗設人,把合適的人放到恰當的崗位上,使人力資源的配置最優化。同時在政策和崗位允許的范圍內使用臨時用工,如保潔員、收費員、護理員等,降低人工成本。二要建立科學的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并與醫療質量、護理質量、醫德醫風等綜合考評指標進行量化結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醫院的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進而增強對患者的服務水平和吸引力。
第三,醫院要培養穩定的患者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維持患者的保有量,留住老患者,吸引新患者,增強市場競爭力。一要建立患者治療選擇權。就是患者治療前,特別是住論醫患關系和經濟效益的聯系由提供海量免費論文范文的http://808so.com整理提供,希望對您的論文寫作有幫助.院患者,患者有選擇治病醫生的權力,被選的醫生把治療患者疾病的不同檔次藥品或檢查的功效介紹給患者或家屬,以適應其不同需求。二要同醫療保險機構合作成為定點醫院,使不同類型的參保人能夠到醫院就醫,并給予參保患者適當的方便措施,如實現網上結算、比例交押金等。三要建立患者的入院前、住院中、入院后的隨訪機制,醫生的診治融入患者的生活和個人情感中,使患者感受到“人文關懷”。四要改善就醫環境,引進先進醫療設備,與醫院不斷提高的醫療水平相匹配,提高醫院的診治率。五要醫院根據市場需求設置相應科室。醫院要做好市場信息的調研和論證,適時調整醫院內部科室,滿足患病人群的需求。六要建立和新聞媒體的有效溝通機制。發生醫患糾紛時,使其在醫院處理過程中起到正面的作用,使理由及時解決,降低管理成本。七要保持合理的收費水平。國家在現階段,不能為全民提供免費的醫療保健,而且為醫院提供的財政資金有限。醫院要存活和發展,吸引患者就醫,收取患者的醫藥費來獲取自有資金,提高經濟效益,維持運轉和發展狀大。處理好收費的合理性是醫患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醫院不會也不能盲目提高醫療收費,竭澤而漁,一棒子打死。可以這樣講,患者就醫也遵循市場規律,醫院的收費過高,超過患者的承受能力,就是醫療水平再高,服務再好,患者也會選擇別家醫院。
醫院創新醫療服務產品,為患者提供便捷和低成本公共服務產品的不斷優化,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是醫院在現代化管理中需不斷思索的理由之一。
二、醫院外部環境
政府主管部門要做到醫療服務機構的合理布局,建立有序的醫療市場,做好宏觀調控,也要加強對醫療機構的日常監督和管理,使其處于良性運轉狀態。同時為公立醫療機構提供政策方面和資金方面的支持,促使醫院體現公益性。
醫療衛生行業為人民的身體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力發展衛生事業是國家的重要國策。近年來,國家加快完善社會公共服務能力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大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我國醫療衛生行業取得快速發展。針對新醫改和“十二五”規劃背景下的醫療衛生行業結構調整、診療模式變革、信息化建設等新要求,全面整合衛生資源,為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和廣大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務。醫患雙方更加便利,醫療服務水平更加優化,全面提升醫院的現代化管理水平,為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創造條件。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43-0078-02
1前言
社會辦醫即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其概念是相對于政府舉辦醫療機構而言,即從投資主體上,除政府投資以外的其他所有類型社會資本的投入。而政府購買服務是政府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將自己應承擔的服務項目交給其他非營利組織或社會企業。政府將自己不擅長的項目交給擅長的組織去做,不僅減輕自身的工作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質量。與此同時政府這樣的行為也有利于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衛生領域,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必將促成醫療衛生行業新的繁榮。
加快發展社會辦醫,大力推進政府購買衛生服務意義重大。首先,加快社會辦醫是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實現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有利于多元化、多樣化辦醫體制的形成和服務供給的擴大,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需求,也有利于建立競爭機制,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扭轉過往公立醫院在醫療衛生領域因一枝獨秀而導致的工作懶散、服務態度不佳、工作效率低下的不良局面,有利于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形成公立醫療機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相互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可以增加醫療資源投入,緩解群眾看病難的難題。其次,政府將適合由社會舉辦的服務項目,通過委托、承包、采購的方式交給社會承擔,既有利于積累和總結政府購買的經驗,也有利于培育市場和鍛煉人才,有利于今后政府進一步擴大購買的領域和項目,規范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程序和過程,提高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效率。政府購買服務的行為對于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職能有重要意義。能通過購買方式提供服務,盡量不再采用直接提供方式,對政府部門不擅長、不了解的方面,大量采用購買服務方式,以實現政府購買服務的發展,提高政府效能發展,促進服務業市場的活躍。
然而社會辦醫和政府購買衛生服務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下面便就其問題進行簡單探討,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以加快規范二者的發展,從而為醫療衛生的發展創造一個助推力。
2社會辦醫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21社會辦醫人才缺乏
社會辦醫人才缺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醫學人才培養周期長、人才培養存在壟斷、人才晉升存在“怪病”。醫學人才培養周期之長讓人咂舌。例如臨床醫學是五年起步,而按照相關規定,一位醫生要想晉升為基本能獨當一面的主任醫師,從進入醫學專業開始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而想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成為學術帶頭人至少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時間,更毋論成為院士或是學術領軍人物。人才培養上存在壟斷主要是大部分醫學院校都有自己的附屬醫院,那么出于自身的利益考慮,高校會將自己產出的優秀畢業生留在自己的附屬醫院,公立醫院也主張主任醫生帶博士生,還設置博士后流動站,這樣便容易造成近親繁殖,精英人才團塊化,相對封閉的學術氛圍。人才晉升存在“怪病”是指在人才晉升上重理論研究比如重學歷、重學術論文的發表,輕臨床實踐能力。
22社會辦醫在享受不平等的政策待遇
社會辦醫院不能享受政府補貼和免稅政策,而且在醫保方面,社會辦醫院面臨準入難和進入后起付標準和報銷比例低的問題。
23社會辦醫的定位及發展方向不明確
首先是辦院思路不清,沒有明確的發展愿景,沒有明確不同階段的發展任務和發展重點。此外,經營方式不當,服務形象不佳。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搞不正當競爭,甚至采用醫托等各種非法手段,嚴重影響醫院聲譽,降低公眾的信任。
24社會辦醫的發展建議
醫學院校在人才培養中應加強核心課程的設置,減少意義輕微課程的安排;應開放思維,消除私心,保持人才的自由流動,堅持公開招聘;對于人才晉升,運用科學的績效考核,堅持實際能力和理論的有效結合。
社會辦醫與公立醫院要在政策待遇上保持一致。政府應落實優惠的稅收政策,此外,對社會辦醫應降低醫保門檻,提高報銷比例,使規模小的民營醫療機構保持活力。
25明確社會辦醫的發展方向
堅持公益的性質,不能急功近利,相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采用正當的營銷方式,點滴積累公信力和聲譽。在這一點可以借鑒南京同仁醫院和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采用“公益營銷”的方式,開展義診和積極參加賑災活動,用正能量得到大眾的認同。
3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的問題及對策
31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的問題
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將在全國開展,當今也有一些城市在進行試點工作,但總體來說,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在運行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工具性強、重項目不重組織、重形式不重內容、重結果不重過程、重當下不重未來,但總結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311政府購買服務的過程不夠陽光
政府購買服務存在暗箱操作和尋租的貓膩兒。一些地方部門和社會組織產生權錢交易,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這樣的購買行為不僅不能產生效用反而浪費資源。此外,他們還把購買服務當做的工具,選擇有隸屬關系的社會組織或其他利益的關聯者,并沒有按照正常的招投標的過程,渲染不正之風,影響社會風氣。
312政府購買服務的內容不夠清晰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于買什么、怎么買、向誰買這些問題并沒有明確的規定。這樣容易制造混亂,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對社會組織都是不利的。
313政府購買服務的承接主體管理不規范
一些地區對政府購買服務承接主體的資質缺乏明確的管理。推進政府購買服務,需要有一大批有能力、有公信力的承接主體來進行有效實施,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承接主體不具備可以高質高效完成政府購買服務所需的條件,這是造成政府購買服務難以大幅度推行的根本原因。
32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建議
221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過程要公開透明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信息公開是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必須堅持的原則,建立健全購買服務信息平臺,無論購買什么、采取什么方式購買,都要及時向社會公開。制定操作章程,設定招投標資質門檻,暢通信息渠道,強化懲處問責機制。建立第三方機構進行監督,嚴把項目審核、資金投放等重要關口。此外,應動員群眾參與,維護保障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評價權,調動群眾去進行監督。
322對政府購買服務的內容進行規范
應在相關文件和規章中進行規定,醫療衛生方面哪些項目可以購買,怎么購買,用何種方式購買,還應指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原則,對如何改進公共服務做出規范。
323應制定承接主體的資質
應大力扶持承接方主體市場的發展,這是發展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的基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達,承接主體多如繁星,但不是所有的承接主體都是合乎要求的,從而就需要對承接主體進行鑒別和選擇。對承接主體的規范管理上海市是一個典范。上海制定了一份目錄,把具備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購買服務資質條件的社會組織列入其中,上海還把有自我生存能力,有規范內部管理,最好完成過被市場認可的社會效益良好的項目作為擔任承接主體的前提條件。通過對承接主體設置門檻,可以提高政府購買服務的質量,從而促進政府購買服務目標的實現。
以上對社會辦醫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進行簡單討論,當然二者關系是很密切的,政府通過招投標,用外包、委托、合同的方式向社會組織購買衛生服務,政府這種放權的行為無疑為社會辦醫的發展增加了一個推動力,形成醫療行業的多元格局,增加醫療資源,緩解醫療資源供不應求的矛盾,使醫療行業相互競爭,活力迸發。只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加快社會辦醫的發展,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力度,必然促成醫療衛生行業新的繁榮。
參考文獻:
[1]欒德成盡心盡力做好政府購買服務項目[J].特別關注,2014(1):11-12.
[2]王春,劉艷社會辦醫機構發展困境及路徑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13(12):12-14.
[3]黃二丹,王書平我國醫改以來社會辦醫的進展和挑戰[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3,6(9):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