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0 15:40: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社區兩委干部任職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區委從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村級干部隊伍的高度出發,在當前人大換屆、加強社區黨建等工作任務十分繁重的情況下,近期,區委專門組成了村級“兩委”班子換屆工作調查組,分赴5個鄉鎮42個村,深入調研,積極探索“兩推一選”村黨支部成員的有效途徑和辦法,采取措施,爭取最大限度地實行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人兼”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的村級領導體制。超前細致的工作,為村級“兩委”班子換屆做好了思想和組織準備。
一是未雨綢繆,深入調查研究。區委充分認識村級“兩委”班子換屆的重要意義,把村級“兩委”班子換屆工作作為全區工作的一個重點,搶前抓早,超前運作。工作中,區委責成組織部門組成了調查組,深入到全區5個鄉鎮42個村中,采取召開座談會、走訪等形式,廣泛征求“兩推一選”村黨支部成員的建議和意見,并與鄉鎮黨委一起,進行逐村分析,解剖麻雀,對每個村“兩委”班子整體狀況、每個干部的德能勤績,以及各村村情民意、群眾思想動態等,展開了全面細致的摸底調查,做到因村制宜,因村施策,分類指導,對癥下藥。對具備“一人兼”條件的村,要求必須做到“一人兼”。對實現“一人兼”有難度的村,要求抓住突出問題,盡快加以解決,爭取實現目標;對不具備“一人兼”條件的村,要求做到認真分析原因,多做協調關系、解除矛盾工作,在選準配強書記、主任上多動腦筋、多下功夫,確保“兩委”團結,村屯穩定。特別是對新合并的村,要求鄉鎮黨委針對合并后的實際情況,做過細工作,爭取選出優秀村干部,順利實現“兩委”換屆目標。經過調查摸底,全區42個村中,基本具備“一人兼”條件的村個,實現“一人兼”有難度的村個,不具備“一人兼”條件的村個。目前分析看,這次換屆中,全區穩定的村個,比較穩定的村個,存在不穩定因素或矛盾比較大的村個。
二是制發方案,出臺具體辦法。在廣征意見、調查走訪的基礎上,區委制定下發了《實行“兩推一選”的方法進行村黨支部換屆選舉工作的實施方案》,對“兩推一選”村黨支部成員的標準條件、方法步驟、工作程序、時間安排、組織領導等都做出了明確的具體要求。特別是為了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最大限度地實現“兩委”“一人兼”,提出在群眾推薦黨支部成員候選人時,要充分發揮村民代表作用,反復征求廣大群眾意見,作為黨支部成員候選人,群眾推薦票必須高于50%。同時在嚴格按照《》和有關規定程序進行以外,還增加了黨支部候選人競選演講、公布候選人自然情況及特點等程序,在黨內外充分醞釀討論、加強認識了解的基礎上,再實施黨內正式選舉。目前,根據全區《方案》要求,各鄉鎮都結合各自實際,制定了具體工作方案。
三是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區委和各鄉鎮黨委先后成立了村級“兩委”班子換屆選舉工作領導小組,分別由區委書記和鄉鎮黨委書記任組長,并抽調了組織、宣傳、民政、農業等部門的骨干力量組成了辦公室,并建立了定期召開協調會制度、重大問題報告制度、情況通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全區上下初步形成了在區、鄉鎮兩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各部門密切配合,協調工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整體工作態勢。目前各鄉村的換屆工作人員培訓工作和進村入戶的宣傳教育工作已全面展開,試點村的先行啟動工作也以準備就緒,經過一段時間精心設計和認真籌劃的村級“兩委”換屆工作正在有序、穩健地向前推進。
蘭城街道辦事處社區“兩委”換屆經濟責任審計涉及7個社區,根據《隆陽區蘭城街道社區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專項審計工作實施方案》,我辦事處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街道黨工委、監察分局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抽調經濟發展辦公室工作人員于2012年1月16日起對轄區內7個社區任期四年(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來的財務進行經濟責任審計。
本次審計的具體做法是:首先是準備階段,開好宣傳發動會議,制訂審計工作計劃,擬定審計工作方案,下達審計通知書;其次是實施階段,做好調查取證和整理審計工作底稿等工作;最后是報告階段,審計報告定稿前,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經上報黨工委、辦事處,形成正式審計報告后返回被審計單位,同時將審計結果張榜公布。由于此次審計程度序規范,工作認真細致,干部群眾對審計結果反映滿意。
在審計中審計組始終堅持“依法審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各社區提供的會計資料逐單逐據核實各項收支,保守秘密,并遵守審計回避制度。對被審計對象在任職期間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做出評價。通過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共召開會議16次,審計總資產達11 406 238.76元。現將涉及到的王官和漢營社區審計結果情況舉例如下:
(一)蘭城街道辦事處漢營社區審計情況
1.漢營社區基本情況及經濟目標完成情況。漢營社區現有5個小區1 818 戶5 666人,現任社區干部7人,在任期內、社區兩委班子注重黨風廉政建設和村級基礎設施建設,2008—2011年共籌資584 000元,完成村內道路硬化36條,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 109.2 元,2011年人均純收入 4 064元,比2007年增加1 954.8元,增幅為93 %。
2.任期財務收支及專款使用情況。(1)本屆收支情況反映。村級本屆總收入3 581 188.65 元,其中:經營收入725 522.46元,發包及上交收入298 356.6元,農業稅附加返回收入12 710元,補助收入1 666 983.41元(含土地補償款912 351元、鋼鐵廠污染費420 000元),其他收入877 616.18元,本屆總支出 3 241 471.54元,其中,經營支出847 842.61元,管理費用267 066.05元,其他支出2 126 562.88元。本屆收益339 717.11元。(2)本屆資產增減情況反映。本屆資產增加合計335 783.7元,其中,貨幣資金減少604 000.11元,存貨減少1 385.85元,長期投資減少5 000元,固定資產增加946 169.66元。(3)本屆償還債務情況。本屆已償還債務3 933.41元。(4)本屆凈資產增加情況。本屆凈資產增加合計339 717.11元。
3.資產負債變化及資產計量情況。截至2011年11月30日社區賬面資產 4 075 371.3元,其中:貨幣資金116 487.06元,固定資產3 958 884.24元比2007年社區賬面固定資產3 012 714.58元增加946 169.66元增加原因是:三家小學81 371.1元,電腦和復印機16 386元,護林房46 176.31元,集市建設經營房136 575.49元,社區服務站建設205 454.66元,自來水475 206.25元),截至2011年11月30日,賬面負債總額120 000元,其中:應付款120 000元,其中欠外單位及個人款120 000元,比2007年賬面123 933.41 元減少3 933.41元(減少原因:應付款減少3 933.41元),資產負債率為3%。
(二)蘭城街道王官社區審計情況
一、XX鎮村干部監督工作現狀
XX鎮下轄37個行政村,共有村兩委干部174名。新一任村“兩委”班子換屆完成后,鎮黨委、政府采取多項措施強化了對村干部的監督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完善村干部監督管理。2014年換屆工作中,XX鎮按照上級要求,全鎮42個村均依據《選舉法》推選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各村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成員3-5人,目前都能按照要求正常開展工作,主要職責是對村級集體財務活動進行民主監督,參與制定村級集體財務計劃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督促村級組織完善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制度,建立村級集體資產、資源臺帳;監督村“兩委”及其成員的工作效能和作風建設情況。
(二)逐步推廣村“兩委”輪流坐班和為民代辦制度。XX村、XX村等村的村“兩委”班子成員多年來一直堅持在村辦公室輪流坐班,接待群眾來訪,為村民代辦事務,逐步形成了簡單可行的制度。建立了《村“兩委”成員輪流坐班服務事務記錄簿》、《村民事務代辦事項登記簿》和《群眾事務代辦情況登記表》等檔案材料,坐班人員對當日來訪接待工作、代辦事務辦理、處置矛盾糾紛和突發事件等情況進行登記,收集代辦事務有關資料,處理事務做到“有記錄、有答復、有反饋、有簽名”。并按照“誰受理、誰處置、誰反饋”的原則,隨時處理村內日常事務,幫助群眾解決各種問題;對坐班時間內無法解決或需轉交他人辦理的事項,由受理人負責跟蹤落實,并向當事人反饋辦理結果;對不屬于村級管理的事項,及時報告鎮黨委、政府協調有關方面予以解決,保證受理事項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三)嚴格落實“一辦法兩清單”,規范村級運行機制。《濱州市村級組織規范化運行管理辦法(試行)》下發后,我鎮采取標語、宣傳欄、大喇叭、漫畫等多種形式,宣傳村級組織規范化運行情況,并將《村級組織規范化運行辦法》印發每家每戶,做到戶均一冊,使群眾知曉率達到100%。嚴格按《辦法》規定開展村級事務管理,依托“民主議政日”對村級重大事項以及村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交黨員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審議,并硬性明確了民主議政日組織的時間和主要內容。完善落實“村兩委班子公開承諾”、“”、“財務審核審計”、“民主評議”和村民自治配套制度;全面推進“三務公開”,充分發揮村民監督委員會作用,保證村級權力運行的透明性。
二、村干部監督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發揮存在局限性。各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均由一名村委會委員兼任,村“兩委”成員與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交叉任職,在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的發揮上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村務監督委員會功能比較單一,在作用發揮上也受到了影響。
(二)落實村“兩委”成員輪流坐班和為民代辦制度有難度。村“兩委”成員輪流坐班和為民代辦制度除在我鎮少數村開展外,其余村一直沒有落實。究其原因,主要是村干部工資及各方面待遇無法保障。在工資方面,一般村干部一年工資僅兩三千元,村支部書記也就六千多元。村干部屬于基層群眾自治體系,不屬于國家干部行列,很多村干部覺得自己政治地位低,沒“名分”,沒盼頭。偏低的待遇和村干部所承擔的繁重工作任務很不相稱,造成村干部工作熱情不高、工作積極性低。
(三)部分村干部對監督機制的認同程度不夠。一些村干部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不強,認為上級監督是“不信任”、同級監督是“找茬”,群眾監督是“不自量力”,思想上消極抵觸,對監督工作不配合。
(四)干部監督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和完善補充,我鎮對村干部監督管理制度基本成形,任期審計、定期審計等制度均有較強的針對性,但在實際工作中,操作執行不到位,有的形同虛設,有的虎頭蛇尾,有的時緊時松,造成許多“漏洞”。
三、健全完善村干部監督機制的幾點建議
(一)健全完善組織監督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公開選拔村干部、干部任前公示、干部任免黨委成員票決等干部制度改革措施,把好干部的“入口”關。在村干部任職前、任屆中期和任期屆滿時,都要進行組織談話,全方位了解村干部的情況和思想狀況。對少數思想、工作、作風等方面存在一些苗頭性問題的村干部,由鎮紀委和組織部門進行誡勉談話,強化對村干部的事前監督和日常監管。
(二)研究建立《村干部小微權力清單》。主要依據《濱州市村級組織規范化運行管理辦法(試行)》中的“議事清單”和“村干部追責清單”,研究建立《村干部小微權力清單》,對村干部行使比較頻繁的一些權力逐項分解,從界定標準到操作流程全部作出具體要求,明確村干部的崗位職責,確保村干部小微權力運行“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規范、一切規范有依據”。便于監督,杜絕村干部權力私化、決策隨意、監管薄弱等問題,讓村干部的權利在陽光下運行,讓村務工作更加透明。
(三)實施村黨支部書記星級化管理制度。按照縣委組織部出臺的村支部書記星級管理實施意見,結合全鎮中心工作和各村實際,細化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書記的管理辦法。確定村黨支部書記年度目標。鎮黨委與村黨支部書記簽訂《目標責任書》,并于年底進行考核,按照得分評定星級。以績定星,以星定酬,落實村干部經濟待遇。充分調動村干部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在基層干事創業的熱情。解決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不穩、活力不足、能力不強、精力投入不夠等問題。
我鎮的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10月16日正式啟動,到目前為止,村支委會換屆選舉基本結束,村委會換屆今天公示選民名單,即將開始提名候選人,計劃11月23日選舉結束。現作如下匯報:
一、基本情況
我鎮是xx縣的西大門,北接蘄春縣,西連武穴市,北部山區,南部湖區,中部平原、丘陵,版圖面積x平方公里,共有x個行政村(x大村、x小村、x個中等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農業人口x萬,非農人口x萬。街道居委會以社區服務職責為主,沒要求換屆。這次換屆的x個行政村,有x個村先選村黨支部委員會,已于10月24日選舉結束,有x個村先選村民委員會,支委會將在11月底選舉。
支委會已選舉的x個村,共產生支委x人(每村3名),其中,書記x人,委員x人,委員中,女性x人,新產生的委員x人,有x人是復退軍人,有x人是外出打工回鄉創業者。新支部委員的加入,使全鎮支部委員隊伍的平均年齡由換屆前的x歲降為x歲。
二、主要作法
1.及早謀劃,述職、測評、摸底
10月上旬,全縣村級組織換屆動員會尚未召開時,鎮黨委就提前謀劃,及早做好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的準備工作,派出16個考核測評工作組,從10月8日至12日,逐村召開黨員與村民代表會,先讓村主職干部就村“兩委”集體三年來的工作,圍繞計生和惠農政策、辦實事、村務民主管理、財務收支與化債、維護治安、黨建等6個方面,作述職報告,副職干部對照所做的管線、包組工作、講德、能、勤、績、廉,然后讓黨員與村民代表,對每個村干部投測評票,從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個選項中選擇合適項,進行評判。同時,了解村干自己的打算,分別征求黨員與村民代表對下屆村干候選人的意見。這樣一來,鎮黨委既了解到各村的村情民意,又掌握了群眾對在職村干的認可程度,為換屆選舉開始后黨委考察支委人選奠定了基礎。
2.因村制宜,分類、排班、求穩
10月16日全縣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現場觀摩會一結束,鎮黨委便于10月17日召開黨委擴大會,討論各村支委會換屆“兩推一選”的具體操作辦法,形成了《各村支委會換屆二輪推薦及正式選舉操作辦法》和《各村支委會選舉日程與到村指導員安排表》。
黨委擴大會上,逐村公布各村黨員和村民代表對村干部的測評結果,逐村分析黨員與村民代表以及村干本人對下屆班子組建的意見,然后形成“一統兩分”的決定:
第一,統一支委職數。不論村大小、黨員多少,支部委員統一設置3名,為交叉任職奠定基礎,盡可能少出現編外支委。
第二,分類指導。大多數群眾對下屆村主職干部人選意見趨于統一的x個村,先選村支委,后選村委會;x等x個村,群眾對主職干部人選爭議大,意見難統一,把支委會留到村委會換屆之后再選。
第三,分班進行。對先選村支委會的x個村,分為4天排班:10月20日,x個村;10月21日,x個村;10月22日,x個村;10月23日,x個村。便于鎮行政干部2—3人一組,騰出時間,進村指導。
3.“兩推一選”,依規、靈活、民主
在大多數黨員群眾對支委人選意見趨于一致的x個村,我們制訂了“一村一天會,分做三次開”的預案。有三個特點:
一是依規操作。嚴格按“兩推一選”的要求,在村的黨員與村民代表盡全力通知到齊。先開非黨的村民代表會,讓他們按1:2(即6人)的要求,推薦村支部委員預備人選,當場計票,公布前6位人選;后開黨員會,讓黨員按1:2(即4人)的要求,推薦村支委預備人選,又當場計票,公布前4位人選。兩輪推薦人選,現場用電話報給鎮黨委書記。如果黨員推薦的前4人在非黨村民代表推薦前6人之中,黨委書記現場用電話批復,獲得正式候選人的批復后,開黨員會投票選舉。如果兩輪推薦結果差別太大,當場叫停,等黨委考察,確定人選后再召開黨員會投票選舉。
二是靈活實用。節省時間,黨員與村民代表,可以少耽誤一天時間,村減少了組織一次會的麻煩,更重要的是,為鎮行政干部進村指導周轉不過來贏得了時間上的主動。
三是全程民主。按“三步曲”實施。第一步,在兩次推薦之前,先由擔任指導員的鎮行政干部,講換屆選舉的意義,講支委人選的條件、村干職位設置、支委職數、“兩委”交叉任職等要求,講支委正式候選人產生的辦法;第二步,推選7人組線的村換屆選舉監督委員會,分別推選黨內投票、黨外投票的監票、計票、唱票人員;第三步,獨立填票、投票,現場計票、公布結果。同時,黨員會推薦時,允許非黨的村民代表旁觀。
4.競職承諾,規范、周全、公開
經過黨內外兩次推薦支委人選,且得到鎮黨委對4位正式候選人的批復之后,投票選舉之前,組織候選人按照統一規范的格式與內容,面向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公開作競職承諾。一是格式規范,鎮組工辦印發了《主職干部競選承諾書》和《副職干部競選承諾書》的式樣,只有少量內容讓競選人各自填充,多數內容一致。二是內容周全。承諾分為履職承諾(圍繞“五個模范”)、廉潔自律承諾(“八不”)、引咎辭職承諾(十種情形之一)三個方面,涵蓋了村干部的行為規范,體現了鎮黨委、村民群眾對村干部的要求,比較周全。三是公開接受監督,承諾內容,不僅由候選人鏗鏘有力地喊給眾人聽,而且張貼在村務公開欄中,還送呈鎮委組工辦存檔,接受社會監督。
5.村委會選舉,依法、細化、有序
我們對村委會的選舉工作,重點抓三個環節:
著力消除產生腐敗的決策根源。圍繞群眾關注的焦點,一、揚民主。充分尊重民意,充分發揚民主,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一是公平公正,用群眾公認的人。堅持民主選舉、完善“兩推一選”制度,推行“三推(領導推、組織推、群眾推)三考(工作考評、學習考試、干部考察)兩評(干部任用績效評估、風險評估)制度。面向社會公開選拔100名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行政村任職。二是陽光決策,辦群眾滿意的事。縣鄉兩級成立了規劃決策委員會,推行“黨委出題目、會前做調研、分頭作決策、共同抓落實”決策運行機制,嚴格執行“議題提出、議題調研、議題評審、議題決策、議題落實”議事決策程序,廣泛開展問計于群眾、問計于專家、問計于行家、問計于鄉友活動。30多項重點工作和70多個重大項目進行了民主決策。村組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每月10號為“民主議政日”對有關公益事業建設、大額資金使用、村集體資產處理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按照村支部提議、村“兩委”商議、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大會決定及決議結果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程序實施。三是民主管理,建群眾放心的帳。政務、村務、財務公開做到公開內容規范化、程序嚴格化、時間時效化、形式多樣化、監督立體化,每村有一本民主理財情況記事簿、村務公開情況記載簿、村民意見簿、處理登記簿,實現財務公開陣地、時間、程序、內容、形式及管理規范化。嚴格實行村帳鄉、組帳村制度,規范會計核算、資金管理及運作程序。
2005年下半年以來,我們先后到四川省遂寧市、南充市、巴中市、廣元市等地一些農村進行了實地考察,并于2006年底又組織了近200名在校大學生利用寒假期間,專門以村干部為調查對象,對四川省大部分地市州的100多個村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問卷調查,主要調查了解村干部對當前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見和看法。此次問卷調查的范圍涉及四川省的19個地級市(自治州),共發出調查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70份,依據回收的有效問卷數量多少進行統計排名來看,調查樣本選取量最大的前十個地區依次是:成都、南充、廣安、瀘州、阿壩、綿陽、眉山、宜賓、廣元、遂寧。
此次調查中男性占調查對象的84.1%,女性占15.9%,男性比例明顯高于女性,說明村干部的性別構成以男性為主。從年齡構成來看,有74.7%的調查對象年齡處于36-55歲階段,而18-35歲階段和55歲以上階段分別只占11.8%和3.5%,可見村干部的年齡構成以中年人為主,老年人和年輕人的比例都不高。從文化程度上看,被調查對象中初中文化程度占45.6%,高中或中專占40.8%,可見絕大多數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屬于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現將此次調查匯總的情況以及我們的分析報告整理出來,供有關部門領導和對村民自治感興趣的學界同仁們參考指正。
一、村干部對于當前村民自治狀況的總體認識和評價
通過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表明,主要有以下一些認識和看法:
1、對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認識和評價:
(1)從選舉程序看,調查顯示,62.4%使用流動票箱投票,33.5%秘密劃票,4.5%由村干部。可以推測大部分村莊的投票做法是比較規范的。
(2)從選舉效果看,91.8%認為上屆村委會選舉效果很好和一般,僅有8.2%認為效果比較差和非常差。因為此次調查對象即為現任村干部,他們都是通過上屆選舉當選的,所以絕大多數人是肯定這次選舉效果的。
(3)村民大會以及村民代表會議召開情況:28.3%的對象表示所在村莊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13.1%表示以前開過,而36.2%表示很少召開,另外有22.3%的對象表示不清楚此事。由此可見,目前農村的村民大會以及村民代表會議的召開情況并不理想。
(4)村務公開情況:94.1%的村干部對村務公開表示非常關心和比較關心,僅有0.6%表示不關心,另有5.3%對此抱無所謂態度。
(5)一事一議的情況:76.4%認為一事一議效果很好和比較好,12.1%說不清楚,11.5%認為不好,解決不了什么問題看來大多數村干部還是認為一事一議的效果是好的。
(6)對本屆村委會工作的評價問題。45.5%認為很好和好,50.3%認為一般,認為比較差和很差的只有4.7%。
可以看到,與近期以來我們同樣在上述地區就村民自治工作對普通村民所作的調查結果來對照,【1】村干部對于村民自治工作的總體評價較之于村民而言,是明顯偏高的。因為此次調查對象的身份是村干部,所以他們對自己工作的評價還是持肯定態度的。
2、取消農業稅之后的干群關系問題
調查也表明,取消農業稅之后,被調查者中有84.5%認為干群關系比以前好,14.3%認為沒有什么變化,只有1.2%認為比以前惡化了。由此看來,農業稅的取消可以說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干群關系。
3、農業稅取消后農民的負擔問題
被調查者中有80.5%的人認為沒有負擔或負擔合理,有19.5%的人認為負擔仍然很重。可見,與以前相比,農民負擔切實得到了減輕。
4、關于村委會工作成效問題
認為影響村委會工作成效的最主要因素是村集體缺乏資金。調查顯示,影響村委會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依次排列為:村集體缺乏資金(54.1%),村干部能力不夠(14.6%),村務管理不民主(14.6%),村民對村務管理比較抵觸(10.8%),宗族勢力干預村務管理(5.1%),其他(0.6%)。
5、關于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問題
有70.6%認為村干部的報酬太少和較少。有近1/3的人不愿參加下屆村委會競選,其原因主要是:工作難開展46.3%、報酬低14.9%、得罪人10.4%。
6、認為選舉中最令人擔心的問題依次為:
選民投票率低32.7%、鄉鎮政府影響干預24.5%,個別人通過非法手段操縱選舉14.5%,候選人競爭激烈14.5%。
7、關于選舉的競爭性問題
認為村委會選舉應該加強競爭,并愿意和非常愿意通過一些積極主動的方式參加競選。愿意通過走家串戶、貼海報宣傳、發表演說等方式競選的人有47.3%,說明較多村干部還是愿意采取一些積極主動的方式去參加競選。
8、關于鄉村關系問題
調查對象中有65.5%認為現實中的鄉村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和“主要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35.0%認為是“指導和被指導”和“主要是指導和被指導”關系。由此可以判斷,現實中的鄉村關系更多地表現為領導與被領導的上下級關系。
9、關于兩委關系問題
調查對象中有58.6%認為兩委關系應該是“相互配合”和“各管各的事”,說明較多的村干部對兩委關系有正確的認識。有86.7%認為兩委關系是很和諧與比較和諧的。但也有33.7%認為應由村支書管村委會,只有7.7%認為應由村委會管村支書,這表明在現實中村支書的權力和影響,要遠遠大于村主任。而對于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問題,66.3%表示不贊成,16.0%表示說不準,僅有17.8%表示贊成。可見,大多數村干部并不贊成“一肩挑”。
10、上屆村委會選舉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有:
29.4%認為選舉動員不夠,20.1%認為鄉鎮領導干預選舉,17.9%認為部分村民借選舉要求解決個人問題,16.0認為候選人賄選拉票,9.9%認為受到家族勢力的干擾,3.5%認為黑惡勢力的影響,3.2%其他。
通過上述調查統計結果可以看到,絕大多數村干部對目前村民自治工作基本上持肯定態度,同時又認為還存在著一些共同性的問題,村民自治正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挑戰。那么,應當如何正確地認識這些問題并采取正確的策略應對挑戰,這正是當前村民自治的實踐者和研究者們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我們通過對上述這些問題加以歸納和梳理,主要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對其成因作了進一步的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對策性的意見和建議。
二、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分析
1、稅費改革后農村公共事務難辦的問題。此次被調查的村干部中,有54.1%的人認為,影響村委會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村集體缺乏資金,是回答這一問題的各個選項中比例最高的。事實上,自農村實現以來,大多數村莊集體經濟解體消失,成了“空殼村”。但在稅費改革之前,村里還可以通過提留獲得一些資金用于村莊公共事務。而在農業稅取消之后,徹底斷絕了村集體的經濟來源,村集體資金的缺乏導致村莊公共事務的經費投入沒有來源和保障,這就必然影響村委會的工作成效。所以相當多的村干部認為稅費改革后農村公共事務難辦。與此相關的還有三個問題,一是74.3%的村干部認為村級債務是村委會工作中最頭痛的問題;二是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有70.6%認為村干部的報酬太少和較少。這次調查表明,有近1/3的人不愿參加下屆村委會競選,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報酬低;三是認為稅費改革后最難辦的事情是(共有450個選擇,這里依次排列前五位答案):25.3%公共建設,15.3%計劃生育,12.7%債務糾紛,11.6%社會事業,10.9%發展經濟。可見,集體經濟的空虛薄弱是制約村民自治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的關鍵因素。
2、村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問題。29.4%的村干部認為選舉中最令人擔心的問題首先是選民投票率低,這是關于這個問題的所有答案中排列首位的選項。村干部們的這種擔憂可以說既是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也是理論分析的必然結論。因為,無論是現代民主政治的理論和實踐都表明,要推行一種科學的民主管理的機制,必須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和參與。只有廣大村民積極參與了,并且也有能力當家作主了,村民自治的格局才能真正形成,村民自治也才有內在的動力。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村民自治作為我國農村基層民主的一種基本形式,盡管政府的主導作用非常重要,但經濟的原因是始終是基礎性的制約因素。因此,村民自治要高質量地運行,必須要有足夠的經濟保證。美國政治政治學家亨廷頓認為:“對大多數人來說,政治參與只是實現其他目的的手段。”【2】在中國,廣大農民剛剛擺脫溫飽,還在為自身和家庭的生存而奮斗,與大多數農民最貼近的只能是較低層次的物質利益。用明恩溥的話來說,“中國農民的生活由兩部分構成,一個是‘胃’,一個是‘錢’。”【3】民主政治對廣大農民來說還不像陽光、空氣一樣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它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奢侈品。貧困低收入的農民群體并不真正需要高級的民主政治,從而導致村民自治往往流于形式。這從我們在四川各地一些農村進行實地考察時了解情況中也可以得到證實,許多村民的看法是:“村干部拿他的工資,我種我的田,各管各的事”。尤其是取消農業稅之后,許多村民覺得村委會與自己已經沒有什么經濟上的關系,農業生產是自己的事,現在村干部不像以往那樣收取稅費,干群關系也比以前緩和了,村集體也沒有什么資源值得關注,村委會也不能幫助村民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至于上面所倡導的所謂“一事一議”,也就是要村民自己出錢辦事,而許多事情由于人心不齊也辦不成,于是許多村民對村民自治也就越來越感到沒有多大意思,村民的政治參與也就越來越缺乏動力。
3、農業稅取消之后的鄉村關系問題。有65.5%的村干部認為現實中的鄉村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和“主要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在對村民調查中得出的看法也大體如此,有53.5%的村民認為鄉村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這應當說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前鄉村關系的實際狀況。然而,近期以來學界曾經有人想當然地以為,取消農業稅后鄉鎮政府不再需要村干部去征稅,村干部也就不能從稅收中獲得利益,這就打破了鄉村的利益共同體,于是村組織不再履行征稅的任務而減少了行政職能,從而就可以更好地管理村務,成為真正為民謀利的自治組織。但從我們的調查了解的實際情況來看,這種觀點僅僅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推論。而實際上,村自治組織如果缺乏經濟上的獨立性,在實踐中也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自治,仍然不過是完成上級任務的“政府派出機構”,而且可以說今天的自治組織甚至比以往更大程度上被“附屬行政化”。其理由非常簡單,既然現在村干部不再從村提留中獲得經濟報酬,而是從鄉鎮政府領取補貼和各種獎金,完全沒有一點經濟上的獨立性,那么,正如俗話所說“吃人家的飯,為人家辦事”、“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因而村干部也就理所當然地必須承擔鄉鎮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更加名副其實地成為鄉鎮政府的“一條腿”。況且,村干部的這些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又是鄉鎮政府對村干部年終進行個人工作績效評價乃至個人升遷的標準,所以說,以往存在的自治組織附屬行政化的狀況在今天決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改變,并且在許多地方比從前更有甚者。由于鄉鎮政府與村民委員會之間的關系在現實中經常被倒置,村委會應有的自治色彩被淡化,因此,村委會不但難以充分體現農民意愿,反而更多地作為鄉鎮政府一些行政職能的延伸,在更大程度上成為鄉鎮政府意志的執行者,那么它自身的自治功能也就很難實現了。
4、現實中的村支書和村主任的關系即兩委關系問題。此次調查表明,有86.7%的村干部認為兩委關系是很和諧與比較和諧的。當村支書和村主任兩人意見不一致時,90.4%認為應相互協商,還有7.8%認為村主任應聽村支書的,另有1.8%則認為村支書應聽村主任的。從上述7.8%和1.8%兩個數據的比較也可以推測,現實中村支書的權力影響通常要大于村主任。通過這上述這組數據也充分表明,大多數村干部是能夠正確看待兩委關系的。而對于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實行“一肩挑”的做法,大多數村干部并不贊成。這表明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這兩個職位分設是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一肩挑”雖然可以避免某些矛盾和摩擦,但顯然不利于合理分工,更不利于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是有悖于村民自治的初衷的。
三、積極應對現實挑戰的對策和建議
第一,政府應加大向農村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在提供公共產品上要重點向農村傾斜。在實行農村稅費改革后,由于村集體缺乏資金,因而只有通過“一事一議”方式進行集資修路、興修水利等等,于是一些地方農民負擔又出現了反彈。當然,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農村社會公共產品和社會公益事業資金短缺是一個很現實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農村社會公共產品和公益事業主要包括農村的義務教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鄉村道路、農田水利、廣播電視、優撫定補、五保戶補助等。這個問題實際上反映了政府對農村履行提供公共產品職能的重大問題,反映了政府對農民是“多予少取”還是“多取少予”的基本政策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正在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體制,政府應當轉變觀念,在履行公共職能上,應當本著城鄉平等對待的原則,既要加強對農村公共事務的管理,也要加強對農村公共產品的提供,要理順農村公共產品提供的渠道,建立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從根本上扭轉鄉鎮財政收入的多少和公共產品的多少取決于農業稅費多少的局面。考慮到長期以來,對農村公共產品的欠賬和農村公共產品的嚴重短缺,政府應加大向農村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在提供公共產品上要重點向農村傾斜。
第二,逐步增強村委會選舉過程的競爭性,提高當選村干部的責任感、榮譽感,同時,還應從實際情況出發,逐步解決村干部的一些后顧之憂。據調查顯示,現任村干部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愿意通過一些積極主動的方式參加競選。因此,有必要增強選舉的競爭性,使競選者通過走家串戶、貼海報宣傳、發表演說等方式競選,這樣既可以加強競選者與選民之間的直接接觸,增進相互之間的溝通了解,也可以使當選者任職后具有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增強其合法性、責任感與自豪感。這是有利于村干部履職后順利開展工作的。同時,隨著地方經濟發展,也應適當提高和增加村干部的補貼,條件具備是還應解決退休村干部的養老保險等問題,使他們解除各種后顧之憂,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村里的工作上來。
第三,鄉鎮政府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充分尊重村民委員會的自治權,改變過去隨意干預等不妥做法。有的研究者提出,近年來村民自治呈現出逐漸弱化以至退步的傾向:一是某些地方強制推行黨支部和村主任“一肩挑”,使的村民難以自主地選舉村委會主任;二是全面推行“村財鄉管”這一做法,削弱甚至取消了村民在財務方面進行自我管理的權利;三是某些地方政府規定村級組織主要領導由縣鄉財政發工資,把將工資作為鄉鎮控制村級組織的手段;四是黨政機關往村里下派干部,特別是把新畢業的大學生派到農村當“村官”,目的是為了幫助農民,但實際是把村民自治變成官員統治了。【4】“如果任由這些現象發展下去,村民自治的應有之義就可能被曲解和取消,村民自治的已有果實就有逐步喪失的危險”。【5】這種情況在四川省一些農村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如果鄉鎮政府不能還權于村,村民自治就很難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而且目前確實有逐漸弱化以至退步的傾向。
第四,積極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社區群體組織,增強農民與村莊之間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的聯系,提高村民政治參與的效能感。有的基層干部這樣描述農民對待民主的態度:“如果民主與他們的利益相關,他們就熱心參與;如果民主只是一項在上級規定時間內完成的任務,他們就不感興趣。”這與雅安市委副書記張錦明的觀點有著相似的邏輯:“在上面,民主是個理論問題,是制度設置問題;對基層政府官員來說,只是操作程序問題;而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則是個利益問題。”【6】由此看來,實行村民自治,究竟能不能給他們帶來利益,這是決定他們政治參與是否具有積極性的關鍵之處。所以,開展村民自治,一定要與農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相結合,與完善農村社區服務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這個戰略目標相結合。最近,中國農業大學葉敬忠等五位教授向中央匯報,他們發現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與農民無法參與政策制定及實施有關。面對組織化程度薄弱的中國農民,這些為“三農”問題奔走呼吁的學者,更多地希望這些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農民——能夠有一種組織化渠道以供意見表達。【7】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調動農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才能極大地激發農民群眾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從而使村民自治和新農村建設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第五,加強培養和樹立農民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能夠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村民自治。當然,我們還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對于目前一些地方村民自治面臨著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這既有經濟、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認識方面的原因。如有的農民不愿意參加村民委員會選舉,有的即使參加了也是勉強應付,草率從事。有的村民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就把選票連同自己的民利一同出賣。有的在決策村內重大事務時,不發表意見,而按法律要求應當完成的任務也不積極完成。這些現象都與村民的主人翁地位不相匹配,也難以適應村民自治健康發展的要求。因此,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村民的民主法制教育和文化知識培訓,使他們認識到建設美好家園,創造幸福生活,終究要靠農民群眾自己,只有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村民自治,切實履行自己的民利和責任義務,這樣才能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才能越過越紅火。
(注:本文由項目負責人任中平執筆完成。在本課題的研究工作中,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青年教師尹學鵬、2005級政治學理論和科學社會主義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崔山磊、李睿、高峰、王瀟雨、葛長鮮、田謝輝、黃東華、張曉燕以及我校近200名本科生參與了此項農村實地調研和資料整理工作,并由崔山磊同學對資料進行了初步的統計分析。)
注釋:
1、另一項專門對村民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村民對村委會的工作滿意度不高,認為村委會不能幫助農民解決什么問題,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29.0%的調查對象對目前村委會工作十分滿意和比較滿意,而52.9%選擇了“一般”即談不上滿意,也談不上不滿意,還有18.0%則表示不滿意。可以判斷村民對村委會工作滿意度不高。參見:任中平.當前村民自治面臨的困境、歸因與出路[J]軟科學研究.2007.5
2、塞繆爾·亨廷頓[美].難以抉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參與[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
3、明恩溥、林欣譯.中國人的素質[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2
4、于建嶸.村民自治取得的成果有逐漸弱化傾[J]南方周末.2006.8.10
一、村級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一)存在的問題
1、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難,流動性大。一是部分村干部認識不足,認為自己權力不大,工作不少,報酬不多,責任卻大,于是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個人的“創業致富”上,忽視了作為一名村干部的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二是由于現在基層工作中矛盾尖銳突出、工作瑣碎繁多,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畏難思想,認為“當干部吃虧”,工作不安心、不積極。三是一些有本事的年輕農民到村任職一段時間后覺得沒奔頭,不愿當村干部,一些村黨支部存在后繼乏人的問題。這些都影響到村干部在群眾中的威望和號召力,進而影響到農村工作的推動。
2、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形式主義。隨著村民代表會議制度的不斷健全完善,村干部、村民代表在農村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一些村干部、村民代表的民主意識、法制觀念和履行職責的能力還不適應新形勢要求,總是認為村級事務的決定權還是以村干部為主導,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只是走程序、走過場,沒有真正把村民的意見、意愿作為做出重大決策的依據。
3、村級組織干部隊伍戰斗力偏弱。一是帶動本村發展致富能力不強,在已有致富項目的村干部從事的產業上看,往往集中在種養業方面,雖然種類多,戶數也不少,但經營面積小,分布零星,不能集中連片,形不成規模。其他方面的致富類型主要是從事簡單的運輸營銷,也就是說仍屬于自然經濟和小農經濟,產業的質量不高,層次較低,一但市場供求發生變化,很難抵御市場風險。二是在諸如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基礎設施建設上不能很好地貫徹落實下去,另外在協調村企矛盾,村民矛盾方面也很難妥善處理。
(二)原因分析
1、村級組織干部待遇相對較低,缺乏政策激勵機制。一是村干部長期面對面地與群眾打交道,直接碰到的矛盾和問題多,工作難度大,有時甚至被群眾所誤解。二是村干部處于農村改革與發展最前沿,是黨在農村政策的具體執行者,農村各項工作最終都要由村干部去抓落實,任務重、壓力大。三是村干部報酬少、待遇低,付出與報酬很不相稱。這些問題,在較大的程度上影響了村干部的積極性,影響了村干部隊伍的穩定和后備村干部的質量。
2、村干部素質偏低及工作環境困難雙重影響。一是村級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偏低,導致在政策理論、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差。二是缺乏服務意識與責任意識。絕大多數村干部滿足于被動地聽從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安排,應付各種眼前工作,在發展經濟方面,一味地嚴重存在著“等、靠、要”的思想。三是隨著形勢的不斷發展,村級組織和村干部面臨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問題和矛盾。村干部開展工作面臨的困難有所增大,有當“老好人”的思想。四是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無錢辦事現象嚴重。村級組織的日常辦公經費和村級組織活動陣地的設施設備維護維修更新費用幾乎全部靠各村每年有限的辦公經費。
三、提高村級組織干部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積極幫助、關心村干部,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在引導村干部接受正面教育、自我教育,提高思想認識的同時,著力解決與村干部思想問題密切相關的工作、待遇、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實際矛盾和問題,從政治上關心他們的成長,從生活上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解除他們思想上的疑慮和工作、生活上的后顧之憂,才能真正促使他們以巨大的熱情,切實履行好工作職責,推動農村突出問題的解決和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進一步完善人民調解制度,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解決社會矛盾中的的獨特作用,積極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進一步加強司法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能力建設,提高其依法行政水平。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普法和法制宣傳,增強全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觀念和意識,積極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自身權益,逐步形成與建設法治政府相適應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工作方法和步驟
(一)鞏固、健全、發展多種形式的人民調解組織
各地要結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城市社區建設,及時調整、充實和鞏固村(居)民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切實消除調解組織建設空白點。要繼續加強調委會、調解小組、調解員三級調解網絡建設。要在全省鄉鎮、街道建立人民調解委員會。要建立和健全企業、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積極探索在非公有制企業依靠工會組織建立人民調解委員會。要積極穩妥地發展行政接邊區、經濟開發區、大型集貿市場等區域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和社會團體中的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要積極探索在縣(區)一級建立人民調解委員會。
(二)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
要按照法律和政策的規定,積極推行民主選舉與聘任相結合的制度,進一步拓寬人民調解員的選拔渠道,將有一定法律知識和政策水平,熱心調解工作,公道正派、年富力強的同志充實到人民調解員隊伍中來。要加強對人民調解員的業務培訓,堅持和完善“持證上崗”制度,逐步加大符合條件的離退休法官、檢察官以及律師、法律工作者等志愿者在調解組織中的比重,努力建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人民調解員隊伍。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應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他各類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應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三)拓展調解領域,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作用
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要主動適應民間糾紛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積極擴大工作領域。要在調解婚姻、家庭、鄰里、賠償等傳統性、常見性民間糾紛的基礎上,積極介入公民與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發生的各種民事糾紛的調解。要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方針,加大對民間糾紛的調解力度,努力把可能激化的矛盾糾紛減少到最低限度;同時,要認真分析當前民間糾紛發生的特點、規律,把預防矛盾糾紛作為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重點。要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網絡優勢,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嚴防民間糾紛激化而引起自殺、兇殺、群眾性械斗和群體性上訪事件。要按照黨委、政府的部署,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活動。
(四)加強和改善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
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把指導人民調解工作作為重要任務抓緊抓實。司法所、司法助理員要認真履行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日常工作的職責。要及時總結推廣人民調解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幫助調解組織和人員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要與人民法院密切配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召開會議,共同研究人民調解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提高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水平,努力開創人民調解工作的新局面。
(五)努力為人民調解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根據《司法部、財政部關于修訂〈司法業務費開支范圍的規定〉的通知》(〔85〕司發部字384號)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高級人民法院、省司法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皖辦發〔2003〕16號)精神,積極爭取各級財政部門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培訓、表彰經費以及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經費和人民調解員誤工補助經費的支持和落實。
(六)建立各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領導機構
市、縣(市、區)司法局分別成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轄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司法所具體組織鄉鎮、街道的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具體負責本轄區的矛盾糾紛排查工作。
(七)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制度創新
1.建立和完善矛盾糾紛摸排制度。司法所要組織調委會每月開展一次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對突發性的矛盾糾紛須及時排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
2.建立和完善重大矛盾糾紛報告制度。對發生在轄區內重大矛盾糾紛要在24小時內逐級上報。
3.建立和完善“月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司法所要建立矛盾糾紛臺帳,并于每月5日前向同級黨委、政府和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告上一個月的《民間糾紛排查調處月報表》和工作開展情況。經過排查沒有發現問題的,也要記錄在案,堅持報告。
4.建立和完善矛盾糾紛分析制度。各級排查辦每季度要對轄區的矛盾糾紛情況進行一次分析,針對發生的各種糾紛和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容易引起激化的糾紛,要提出解決辦法和措施,并向同級黨委、政府和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告。
5.建立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的回訪制度。對已調處的矛盾糾紛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回訪,防止出現反復。
6.建立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的獎勵和追究制度。對在民間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中表現突出的,給予精神獎勵和一定的物質獎勵。對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不重視、工作不力導致重大治安問題和且發生嚴重后果的,按有關規定實行責任查究。
(八)進一步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和任職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
繼續辦好領導干部法制講座。配合省人大常委會、省委組織部,繼續完善人大常委會任免干部的任前法律知識考試考核制度,探索建立黨委任命干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考核制度,建立起考試考核的相應機制,使法律知識考試考核成為干部任前的必經程序。
(九)建立和完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法制度
積極協助有關部門,推進政府工作人員學法用法的逐步系統化、規范化和制度化。配合省人事廳、省政府法制辦、省直工委,認真抓好政府工作人員的學法用法建設。向有關部門提出學法內容的建議,并協助做好計劃和組織工作。收集省直各部門關于學法內容的建議,并協助做好計劃和組織工作。協助有關部門不斷完善干部任職前法律知識考試、考核等制度。制定學法計劃,實行定期考試考核制度。擬依托東方法治網建立**省省直政府工作人員和省直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學法網校,定期出題,記錄所有人員的學法成績。達到一定成績的,在學法合格證書上記載,作為工作考評和任職提拔的依據和參考,以不斷提高各級政府工作人員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十)進一步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1.繼續加大憲法新修正案的學習和宣傳力度。按照中央和我省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部署,把學習和貫徹實施憲法新修正案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抓好落實。運用多種形式,面向社會廣泛開展憲法知識的普及宣傳。要將憲法學習納入各級政府的學習培訓計劃,以進一步提高全體政府工作人員的憲法意識和法治觀念。今年9月至“12.4”法制宣傳日期間將配合省人大開展“憲法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
2.進一步加強農村地區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當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難點和薄弱環節仍在農村地區。擬以農村鄉鎮和村“兩委”干部為重點,通過專題法制講座、法律知識競賽、考試和電視專題節目等形式,擴展和深化農村基層的法制宣傳教育,為基層社會穩定和農村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擬結合建立司法所工作聯系點,經常深入農村基層調研,促進“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要從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編寫以農民為主要對象的普法材料,深入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送法下鄉活動。繼續從維護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入手,采取靈活的形式為他們提供法制宣傳和法律咨詢服務。
3.采取措施繼續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一是加強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二是培訓、規范法制副校長工作;三是充分發揮各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四是在調研的基礎上,聯合有關部門召開青少年法制教育現場會議,推廣典型經驗;五是聯合省委宣傳部、教育廳、團省委,在青少年中組織開展《普法歌謠》的學習宣傳競賽活動。
4.認真研究改進法制宣傳教育的方法,努力提高宣傳效果。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一是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法制宣傳教育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從“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出發,探索開展法制教育的新途徑和新辦法,使法制宣傳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總結近年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并大力宣傳推廣。三是不斷創新法制宣傳教育的方式,把學法和用法結合起來,深入開展行業、地方和基層的依法治理工作,不斷提高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四是加強法制宣傳新聞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培訓制度,采取評選法制好新聞和“金劍獎”等措施,調動新聞工作者的積極性,促使他們為讀者寫出更多更好的法制新聞作品。做好法制新聞協會換屆的有關準備工作,并充分發揮大眾媒體的作用,創辦好的法制欄目。
5.充分發揮依法治省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機構的建設。修改完善成員單位的職責規定,建立健全定期交流通報情況的制度和激勵機制,鼓勵成員單位積極為全省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省工作獻計獻策。要經常分析研究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努力實現“四五”法制宣傳教育“兩個轉變”和“兩個提高”的目標。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機構的建設方面,一是要加強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力量,健全制度,提高素質;二是在調研考察的基礎上制定驗收標準;三是要加強基層法制宣傳教育機構建設,配齊配強人員,加強培訓,提高其素質,為深入持久地搞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奠定基礎;四是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積極爭取政府逐步增加法制宣傳教育經費,改善辦公條件,添置宣傳設備,為更有效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供物質保障。
6.在適當時候修改完善《**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提出對《**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的修改意見,按程序逐級上報至省人大。
三、組織領導和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充分認識到貫徹執行《國務院關于印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通知》、《**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意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全面落實各項依法行政工作任務。
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中央在全黨開展的重要學習實踐活動。對此,局黨組十分重視,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學習實踐活動順利開展。一是黨組高度重視。全市學習實踐活動動員會后,局黨組立即召開黨組會議,傳達貫徹會議精神,黨組成員都作了發言,就民政系統如何開展學習實踐活動進行深入研究,并對成立組織、建立工作機構、制定實施方案、宣傳動員等研究了很好意見。黨組書記李志富、局長金振明對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提出明確的要求。二是健全工作機構。成立了以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局黨組成員任副組長,相關同志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抽調由機關黨委、監察室、人事、辦公室得力人員組成的專門辦公室,負責全局學習實踐活動的具體工作和組織協調。成立了指導檢查組,進行了明確分工,做到了既各負其責,又密切配合,確保各項工作有人抓,有人負責,保證了學習實踐活動有條不紊進行。三是制定實施方案。按照市委統一部署,結合民政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實施方案》、《計劃安排表》,并對學習調研階段工作細化,安排專題輔導兩次、集中培訓3次,并開展專題研討3期。四是及時思想發動。10月17日上午,召開全局系統干部大會,進行動員部署,會上傳達了上級有關會議精神和文件,明確了學習實踐活動的目標、任務和要求。黨組書記李志富作了動員講話,要求把民政工作放在推動魅力××建設實踐中去考察,放到保障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的實現程度上去檢驗,緊緊抓住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這條主線,在實踐中深化認識,在創新中轉換思維,在發展中統一思想,促進民政工作大突破,尋求民政事業的科學發展、加快發展。
二、加強學習,認真調研
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局黨組始終把學習理論貫穿始終,進而提高思想認識、打牢理論基礎、更新思想觀念,確保學習調研階段有序進行。一是圍繞主線,系統學習原著。嚴格按照學習計劃和規定的學習篇目,原原本本學習原著。全局13個支部393名黨員全部參加了學習。局領導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既認真負責的抓好自己的理論學習,又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帶頭參加本支部的學習,發揮了帶頭作用。全局黨員干部進一步深化了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增強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二是突出重點,組織專題輔導。為提高全局干部職工思想認識,局長金振明作了題為《以民為本與民政工作》的主題報告,要求在認識民政特點規律上再深化、在開拓創新上下功夫、在做大做強上用氣力、在完善體制機制上做文章、在改善手段上破難題。局黨組書記李志富作了題為《大力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輔導報告。報告圍繞什么是社會建設?為什么要加強社會建設?民政部門在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等問題深入闡述,并進行交流發言。一致認為,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認識、新概括,貫徹這一要求,必須緊密結合民政職能,把各項民生問題落到實處。與此同時,按照市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通知要求,全局以支部為單位集中收看了中央黨校圖書館館長、經濟學教授肖勤福所作的《關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若干問題》輔導報告實況錄相,并組織了熱烈討論。積極開展學習交流,收到心得體會文章32篇。為促進活動開展,局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還及時編發簡報7期,指導局屬單位的學習實踐活動。
三是領題調研,堅定發展信心。在學習培訓基本告一段落后,我局結合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要求,把如何加強區劃地名管理體系建設、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民政隊伍整體素質、加強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如何建立健全保障和促進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等4個重點調研課題,由局領導領題調研。同時,針對民政業務難點、重點,擬定了20個參考課題,由相關科室負責專題調研,破解難題。各調研組通過召開座談會、組織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形式,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與民政系統干部職工、民政服務對象等進行廣泛深入交流,帶著問題下去,找出對策回來,并形成調研報告。通過學習調研和專題輔導,全局黨員干部進一步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為下一階段的實踐活動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突出特色,啟動實踐
緊緊圍繞“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民政宗旨,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突出民政特色,開展“民政為民、寒冬送暖”主題實踐活動。主要以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溫暖活動為載體,廣泛組織黨員干部向城鄉弱勢群體送溫暖、獻愛心。一是組織向××汶川地震災區捐贈衣被活動,募集4000床棉被、4000件棉衣,并立即運往××災區。二是調查走訪慰問城鄉困難群眾及社會弱勢群體,組織澄清全市冬令期間需救濟口糧、衣被人數,并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慰問活動。三是開展幫扶貧困村和留守兒童結對助學活動。由局領導帶隊深入所幫扶的貧困村,了解村情民意,并根據實際情況,幫助解決具體問題。組織機關黨員到新縣開展留守兒童結對助學活動。
四、改善民生,扎實工作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們堅持學習、工作兩不誤、兩促進,切實履行好民政職能,確保了困難群體、弱勢群體和優撫群體利益落到實處。一是堅持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以保障城鄉困難群眾生活為著力點,切實抓好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城鄉醫療救助、救災救濟等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均達到省定標準,累計發放城市低保金11585.2萬元,人均月補差提高到115.58元;累計發放農村低保金8575.49萬元,農村五保供養資金4711.19萬元;累計投資7240萬元建設119所農村敬老院;扎實開展救災工作,確保了災區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病能醫。二是堅持完善城鄉基層政權建設體系。把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進依法治村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水平。加快城鄉社區建設,認真做好第六屆村民委會員換屆選舉工作,全市2974個村完成換屆任務,占總數的98.2%,村兩委交叉任職的達到80%,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的村達到85.3%。三是堅持完善雙擁優撫安置體系。各類撫恤補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工作進一步增強,軍地互辦實事進展順利,全力支援駐信部隊赴××災區抗震救災。雙援建成果豐碩,我市及××職業技術學院、駐信71960部隊和第154醫院被河南省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表彰為全省“雙援建”活動先進單位。四是完善社會專項事務管理體系。地名設標工作納入“××市新農村建設規劃”,全市采集地名信息達80010條,設置標牌339611塊。市、縣城區設置標牌62592塊。婚姻登記、殯葬管理、社會組織建設等專項事務社會管理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和完善,有力地服務了居民生活。五是堅持完善社會福利社會化體系。扎實開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河南省老年人保護條例》執法檢查,認真落實“老年關愛”項目,開展孤殘兒童信息普查,落實因艾滋病困難群體生活補助,籌備成立××市慈善總會,募集慈善基金500余萬元。
總結學習調研階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二)社會福利事業有力推進。一是著力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相繼制定出臺了《黑龍江省養老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示范化、規范化養老服務機構評定標準》,進一步推動了全省機構養老服務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制定出臺了公辦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兩個《指導意見》,并在牡丹江市開展了試點先行;制定下發了《全省居家養老服務模范縣(市、區)評選活動實施方案》,落實了“以獎代補”資金,推動了居家養老服務的深入開展。特別是制定出臺了《黑龍江省資助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符合條件的民辦養老機構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和日常運營補貼,在推進我省養老服務社會化上實現了政策性突破。上半年全省新增公辦、民辦養老床位11 000多張,城市老年人床位占有率達到了1.9%,全省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城市社區達到了總數的55%。二是著力落實兒童福利政策。制定下發了《關于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的通知》,將全省機構養育和社會散居孤兒養育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 000元和600元;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出臺了《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組織開展了孤困兒童救助月活動,實施了“神華―愛心行動”助醫項目,已為符合條件的白血病及先心病患兒實施免費手術60例。同時,聯合國家福利協會,舉辦了3期共487人參加的養老院長、養老護理員和兒童福利信息系統管理員培訓班,較好提高了社會福利工作隊伍的業務能力,也為我省老年福利規范化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堅實基礎。三是著力發展福彩和慈善事業。截至6月30日,全省福利彩票銷量達到13.88億元,同比增長16.3%。13個地市彩票市場全部實現正增長,全線飄紅,有13個單位的增長幅度達到了兩位數,其中牡丹江、大慶、農墾總局、黑河、七臺河、森工總局等6個單位增長了20%以上,為實現全省今年福彩銷量“持續恢復增長、力爭歷史新高”的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也募集了更多的社會資金用于福利事業和社會救助工作。同時,在推進全省慈善事業也有了新的進展,舉辦的首屆“龍江慈善獎”頒獎儀式,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民政部也給予了高度評價。綏化市開展了慈善工作“六進、六樹、三弘揚”活動,有效延伸了慈善工作的基層觸角,強化了全社會慈善氛圍,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優撫安置政策較好落實。一是優撫保障舉措深入推進。繼續實施了重點優撫對象“住房解困工程”,取得了新的進展;全面啟動了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整合改造“安烈保護工程”,實現了開局良好;同時,實施了5個國家級烈士陵園和6個優撫保障基礎設施改造項目,為提高優撫保障質量創造了條件。二是“雙退”安置工作有序推進。出臺了《黑龍江省關于加強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的意見》和《資金管理辦法》,加大了解決退役士兵安置遺留問題督查力度,妥善解決了哈爾濱鐵路局部分退役士兵安置問題。三是雙擁共建活動取得實效。指導全省各地扎實開展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活動,成功通過了國家第一輪檢查驗收;組織開展的“三聯行動”等在促進軍地建設發展上做出了新的貢獻。大興安嶺地區、鶴崗市積極推進優撫保障“城鄉一體化”的做法,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于“革命功臣”的關心和厚愛。牡丹江市率先開通了退役士兵安置網,在宣傳安置政策、促進退役士兵就業上收到了實效。
(四)防災減災能力得到提升。一是減災示范社區創建不斷深入。二是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建設有新的進展。三是防災救災手段得到完善。四是應急救災工作及時高效。
(五)城鄉社區建設加快發展。一是“兩項工程”全面啟動。各市(市)對社區建設重要性認識和重視程度普遍大幅提高,投入進一步加大。全省啟動實施了城鄉社區基礎建設“雙百”示范工程和社區專業化社工服務“百千萬”工程,目前,全省200個城鄉示范社區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和土建作業的達到了150個。全省100個專業化社區服務實驗基地即將命名掛牌,各地招聘了550名專職社工充實到社區工作崗位,并分層培訓了6 000多名專職社區工作者。二是社區服務能力得到加強。持續開展了城市 “百項服務進社區、打造特色型社區”和農村“打造新社區、構筑新家園、共享新生活”主題實踐活動,過去相對薄弱的縣級以及農村社區建設普遍得到了加強,以慶安、北安、愛輝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典型不斷涌現,為全省帶了好頭。同時,會同省委組織部、省公安廳下發了《關于選拔優秀駐村(社區)民警到全省城鄉基層組織任職的通知》,將進一步強化社區日常管理能力和治安服務能力;出臺實施了《全省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室)管理辦法》,提高了社區養老服務規范化水平。三是基層民主建設有效推進。會同省委組織部實施了村“兩委”聯動換屆選舉,第九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全省255個民主管理難點村,已經有247個得到治理轉化;全省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普遍提高,工作熱情日益高漲。特別是召開了第三次省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研究議定了一系列加強城鄉社區建設的推進措施,必將推動全省社區建設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伊春等地在社區建設上重視程度高,推進力度大,服務效果好,走在了全省前列。哈爾濱前不久召開了全市社區建設大會,對社區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并成立了副局級的社區辦專門指導社區建設,一批6 000平方米、4 000平方米的大型精品社區建成并投入了使用;牡丹江市委主要領導上任后,市委下發的第一個文件就是關于加強社區建設的文件,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全省社區建設正在步入一個嶄新的、跨越發展的新階段。
(六)社會組織管理探索創新。一是創新培育手段。二是創新服務載體。三是創新管理辦法。
(七)專項社會事務管理成效顯著。在區劃地名管理上,圍繞“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及“十二旅游名鎮”建設等省委、省政府重點工作,深入調研,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可靠的決策依據和建議,并對有關行政區劃調整問題積極研究,穩妥提出審核意見,并批復一批調整意見,使區劃調整真正起到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大力推進了地名信息系統建設,基本完成了各地標準化地名數據錄入工作;全面啟動了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認真組織了2010年平安邊界建設檢查工作,國家綜治辦和民政部給予我省平安邊界建設工作滿分的評價;加快了《黑龍江省界線管理辦法》的立法進程,有望在年內出臺實施。在婚姻殯葬管理上,召開了多年未開過的全省社會事務管理工作會議,對社會事務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和部署;進一步推進了婚姻登記機關規范化建設,全省婚姻登記實現了零差錯;參與了全省婦女兒童2001年―2010年發展規劃終期評估和全省婦女兒童、計生工作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制定了《黑龍江省民政廳關于加強殯葬管理的意見》,組織開展了殯葬行風建設和優質服務活動,開展了公墓清理整頓和殯儀收費調查,對出現的違規經營、侵害群眾權益的行為進行了查處。同時,大力推進殯葬惠民政策的出臺和落實,目前,全省10個市(地)、41個縣(市)實施了惠民政策,困難群眾喪葬費用得到大幅度減免。大力倡導文明祭掃新風,確保了第四個清明長假群眾祭掃的平安、文明,得到了民政部、省政府及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
同時,全省民政事業“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進展順利,完成了全省民政事業“十二五”總體規劃、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社區建設發展規劃、防災減災規劃、殯葬事業建設規劃等5個規劃,形成了總分結合、緊密銜接、各有側重的“十二五”民政事業規劃體系,為牽引我省民政事業在“十二五”期間的創新發展贏得了先機和主動,并得到了省政府的認可和好評。全省基層民政能力建設、民政工作、民政法制工作、民政系統黨風廉政建設等都有了新的加強。尤其是各市(地)的民政工作呈現了全力創新發展、全面提檔升級的良好態勢,為順利推進年初確定的各項民政工作任務落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黨和國家把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擺上了與經濟建設并駕齊驅的位置上大力予以推進。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出了重要部署,中央舉辦了省部級領導干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專題培訓班,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同時,省委召開了十屆十七次全會,專題研究部署我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問題,出臺實施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若干意見》,可以說,在當前形勢下,推進社會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已經成為了全黨、全國的重大任務。民政部門作為黨開展群眾工作和政府實施社會管理與服務的重要部門,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自然責無旁貸。為此,在下半年,乃至今后的工作中,全省各級民政部門一定要注重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角度來審視、定位、謀劃、推動民政工作,緊緊抓住省委出臺實施《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的有利時機,著眼促進“平安、和諧、幸福”龍江建設,乘勢而上,勇于擔當,積極發揮民政的職能作用,切實履行好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應盡之責。對于全省各項民政業務工作,會上印發了省廳各業務處的總結和措施,進行了具體部署,各級要切實抓好落實,著重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一是加強社區建設,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發揮好平臺支撐作用。
二是加強社會服務,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發揮好直接推動作用。
三是加強社會保障,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發揮好基礎保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