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業管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04 03:51: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公共事業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1、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作為一個新專業,其社會需求十分強烈,而且需求量極大,這是我國繼經濟體制改革、政府體制改革后事業組織管理體制的改革形勢所決定的。

2、要建立政事分開、管理自主科學、面向社會、獨立的社會主義事業單位,沒有眾多的高層次的公共事業管理人才是不行的。另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還可以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進入政府系統,參加MPA考試進行進一步深造。因此,無論從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總需求,還是從畢業生就業和進一步深造來看,其專業發展前景都十分看好。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戰略是對全局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趨向所作的謀劃,是指導全局的計劃和策略。戰略一經確定,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未來整體格局的發展演變起指導作用。在管理理論中,由于對戰略解釋的側重點不同,企業戰略理論可以歸納為競爭戰略學派、資源配置戰略學派和目標戰略學派。競爭戰略學派的基本觀點是,企業戰略的重點是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rter),其所著《競爭戰略》(1980年)和《競爭優勢》(1985年)兩書已成為戰略研究的經典著作。書中所提出的通用競爭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目標聚集戰略已經成為競爭戰略的經典理論。資源配置戰略學派的基本觀點是,企業戰略是現有資源和計劃資源的配置,以及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這一觀點的核心是資源配置。目標戰略學派的基本觀點是,企業戰略的主題是確定和實施企業的長期目的和目標,認為戰略是由目標、意志或目的以及為達到這些目的而制定的方針、計劃所構成的一種模式。按照戰略的本義來判斷,關于企業戰略的上述三類觀點只是這些觀點分別強調了企業在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下企業戰略的不同側重點,相互之間并無本質的差別。在激烈競爭環境條件下,能否取得競爭優勢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取得競爭優勢是影響企業全局發展的最核心的問題,企業戰略的重點自然是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當競爭的強度不足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發展,或者競爭均勢已經形成,競爭者相互都無法擊敗競爭對手時,勵精圖治,積蓄力量,發展壯大自己便成為企業發展的重點。在此之時,企業戰略的重點理所當然地轉向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合理配置企業資源,謀求企業資源的有效利用方面。確定和實施企業的長期目的和目標離不開對競爭發展態勢的判斷和對企業資源配置的考慮,目標戰略理論只是抽象掉競爭重點或資源利用重點等具體情形而對企業戰略所作的抽象。它們的共同特質是都沒有脫離戰略的一般涵義。正因如此,在管理領域,一般將戰略理解為實現長期目標的方法,一個單位所應用的戰略是為使該單位的技能和資源與在外部環境中發現的機會相適應所作的謀劃。

戰略成本管理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從成本角度分析、選擇和優化企業戰略;二是對成本實施控制的戰略

前者是企業戰略中的成本側面,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而對成本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等所進行的謀劃。

競爭戰略理論對企業戰略中的成本問題作了有效的說明。按照波特的理論,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基本戰略有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目標聚集戰略三種。在波特的三個基本戰略中,有一個半戰略是以成本領先為基礎的。

成本領先戰略的核心是企業通過一切可能的方式和手段,降低企業的成本,成為市場競爭參與者中成本最低者,并以低成本為競爭手段獲取競爭優勢。成本領先戰略實質上是以成本戰略作為企業的基本競爭戰略。目標聚集戰略分為成本聚集戰略和差異聚集戰略兩種形式。成本聚集戰略是在細分市場的成本行為中挖掘差異,尋求其目標市場上的成本優勢,而差異聚集戰略則是開發細分市場上客戶的特殊需要,追求其目標市場上的差異優勢。目標聚集戰略中的成本聚集戰略實質上是一種低成本戰略,針對廣設目標的競爭對手在細分市場上滿足某一特定需求方面所支付的成本高于所必需的成本而采取的競爭措施。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在其目標市場上獲得持久的成本領先(成本聚集)或者處于差異聚集地位,它便有可能獲取高于平均收益水平的利潤。

實施差異化戰略和差異聚集戰略的企業也不排斥成本戰略的重要性。差異化戰略的基本特點是突出產品為客戶所看重的某一方面的特定功能,力求在為客戶所重視的產品性能的某一方面獨樹一幟,以便增強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實施差異化戰略需要支付額外的成本,這種成本有時很昂貴。要想獲取有別于競爭對手的差異,便必須增加成本,以追加成本為代價。判斷差異化戰略成敗的標志之一是實現差異化所增加的收入是否超過為此而追加的成本。實施差異化戰略的企業必須通過降低不影響產品性能的成本,力圖保持與競爭對手相近的成本,使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維持產品的差異性。這一原理可以同樣適用于實施差異聚集戰略的企業。

從競爭戰略理論分析可以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不論企業采取何種戰略,成本問題始終是企業戰略制定、選擇和實施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如何利用成本戰略為企業贏得成本優勢和競爭優勢,是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構成了戰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

與戰略成本管理相關的另一問題是實施成本控制的戰略。成本控制戰略以成本管理過程為軸心展開,強調的是成本控制措施的構造與選擇。價值鏈分析、作業成本管理、成本規劃與設計等具有長期成本降低措施成份,帶有對成本管理的具體戰略進行選擇的傾向。這個層面是成本管理的戰略旨在構造一個基礎寬廣的、具有長期性持續效應的降低成本的措施體系,以期在此基礎上,通過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的應用,為企業創造成本優勢提供保障。現代成本管理不僅要有取得成本優勢的明確的戰略思想,還需要有實現戰略目標的戰略措施。

二、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

篇(3)

1.政府事業單位政府是公共事業管理的主要單位,最初設置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目的就是為政府培養出更多的公共事業管理人才。但是,實際數據表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只有極少數報考了公務員,有些省份甚至都沒有設置符合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公務員崗位。雖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開始報考公務員,但是總體的錄取比例卻在下降,這些數據表明,雖然該專業的畢業生比較傾向于考公務員,但是實際錄取的人數卻并不讓人樂觀。這就表明公務員對公共事業管理人才的需求解決不了該專業就業難的問題。

2.企業對公共事業管理人才需求第二旺盛的就是企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設置的一個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管理型人才,所以這也就說明了其畢業生在以后就業可能會集中在企業。公共事業管理的學生應該進入具有公共事業的性質的企業才算實現專業對口,但是我國的民間組織和一些非營利性的機構還不完善,導致該專業學生就業選擇的余地較少。不少企業招聘的主要方向是銷售和企業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很少招收公共事業管理的學生。不少畢業生在擇業方面都從事了銷售工作、財務工作,這就出現了嚴重的專業不對口的狀況。

3.高校研究工作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報考研究生,我國的研究生人數近年來達到了歷史新高。此外,研究生人數的錄取比例要遠遠高于公務員的錄取人數,所以更多的公共事業管理人才開始選擇報考研究生。但是,報考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研究生人數卻不多,更多的畢業生為了以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往往會選擇跨專業考研,但是卻缺乏了其在專業課上的優勢,導致錄取率有所下降。

4.自主創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還有一個選擇就是自主創業,國家也大力提倡自主創業且為其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自主創業是具有一定優勢的,因為其所學的專業知識不僅涉及到管理知識還涉及到財務知識等創業所必須的知識。自主創業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剛剛走出學校的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往往具有一定的風險,雖然國家對自主創業所要求的門檻較低,對其沒有嚴格的限制。

二、為公共事業管理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建議

1.國家要推動公共事業實現社會化

國家推動公共管理事業實現社會化是為公共事業管理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為此,國家應該積極促使公共事業實現多元化,讓公共事業管理實現社會化,即通過多方融資來讓全社會辦一些公共事業和公共服務。現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的機構都比較傾向于多元化的管理,這樣有助于實現事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投資方式的多樣化,從而不斷增強公共事業的自我補償能力,積極調動社會更方面投身于公共事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同時,就業崗位也會有所增加,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有機會參與到公共事業管理當中。

2.高校應該加強對畢業生的指導工作

高校在為歷屆畢業生作指導時,應該做好以下內容:首先需要開設就業指導課程,這是為就業指導提供基礎;其次,學校可以邀請一些專家來為學生作就業指導;再者,學校可以聯系一些用人單位,為學生的實習創造機會;最后,可以開展一些招聘會,為學生擇業提供機會。需要注意的是,學校在一開始就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擇業觀,讓學生明確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3.不斷轉變學生就業觀念

引導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需要引導學生先就業,再擇業,先生存,再發展。在傳統的就業觀里,往往是終身都留在一個單位,這是由過去計劃經濟的影響導致的。但是,社會在不斷發展,學生必須明確職業是可以不斷變化的,就業的過程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現在部分的公共事業管理的學生往往都比較傾向于公務員,導致其一味的等待機會或者是參與公務員應聘,卻忽視了許多的招聘會和洽談會,但是失去就業機會。現在許多公司都強調就業經驗,但是大學生往往缺乏經驗,這就需要大學生先就業。首先應該選取一個符合本專業的工作,獲得一定的收入,在工作中不斷檢驗自己所學習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和經驗,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大學生在開始的擇業時,不應該過度重視薪酬,這樣往往會導致得不償失。

4.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十七大報告中,關于就業,主席提出了要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自主創業一次次被中國大眾所關注,卻始終未成氣候的原因是學生被動就業觀念強,主動創業精神差。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學生自主創業非常普遍,比如美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就高達20-23%。而在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相對偏低,比重還不到1%。鼓勵學生自主創業一方面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另一方面,創業成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比較現實的選擇,現代大學生創業,已經不僅僅是為了獲取財富,而且融入了更多的作為社會人應該承擔的責任。現在有不少的自主創業的學生,比如2006年畢業的兩位學生回到家鄉,一位學生開辦了汽車美容店,另一位則創辦了家教中心。他們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而且在他們事業發展和擴大的過程中,還為2007年畢業的師弟師妹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但是,他們反映,關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貸款、資質申請、稅收等優惠政策在當地沒有闊時,事業啟動之初困難重重。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關于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和提供政策、輿論平臺的作用不可小視。近年來,為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全國各地也都推出了相應的政策。但是這些政策的落實情況不理想,尤其是在經營領域、融資渠道和稅收優惠等關鍵問題上,雷聲大,雨點小。

篇(4)

對于我國的地方政府來說,農村在公共事業管理制度上績效不高的原因是由于它受到我國城鄉二元制度的影響。如果想要使農村公共事業現階段的落后面貌得到徹底的轉變,就要取消原有的城鄉二元的管理制度,并建立能夠使城市與農村可以得到均衡發展的新的公共事業的相關管理制度。

2.設立能夠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農村公共事業管理制度

現階段,管理體制的高度集權化是農村公共管理事業效果不高的體制上的原因,同時,它也是農村供給績效低下、供需矛盾突出以及公共產品出現供求脫節的根本原因。在這里,建立能夠與現階段的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共事業的管理體制,就可以使地方政府轉變原有的對于農村公共事業的管理方法,即由原來的微觀管理轉變為宏觀管理,從之前的高度集權的管理方法轉變為多元治理,也由原來的轉向管制轉變為服務。

3.設立能夠對農村公共事業所需的公共產品提供充分保障的財務制度

對于我國的農村公共事業管理來說,政府的財政性支出的相關保障機制并不健全,同時,農村公共產品所出現的制度外供給等原因也造成了公共事業管理制度的績效過低等現象。面對這些問題,在進行制度創新的同時要避免對于這兩個方面的依賴性,把能夠建立起對公共產品的供給能夠充分保障的農村公共財政制度作為急需實現的目標,在根源上將農村所需的公共產品大都由制度外供給以及農村的公共事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需經費嚴重不足的問題解決,保證農村的公共事業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得到必要的經費。

4.設立績效導向型的公共事業管理制度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地方政府中的農村公共事業管理一直顯示出投入型的特征,這種特征的具體表現是投入與產出的效率比較低,并且效率低水平趨同。一般來說,在投入與產出的效率一致時,我國農村公共服務所獲得的績效高低主要由投入來決定。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獲得高產出,就要相應付出更多的投入。不同地區間出現的績效的差距實際上是投入方面所產生的差距,所以,地方政府需要建立起績效導向型的公共事業管理制度。

二、設立相關經費保障機制確保農村公共事業發展

1.依法確保財政性經費在農村公共事業發展過程中的投入

按照相關法律,確保農村公共事業發展過程中的財政性投入能夠得到落實。近些年來,我國政府一直在不斷地加大中央財政對于農村發展,特別是農村的公共事業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因而我國農村在自身的公共事業發展過程中所需的資金數量在它的絕對數量上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但是,在我國的國家財政支出中,用于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的支出在總比重里卻出現了下降趨勢。國家對于農村的公共事業發展所投入資金的絕對數量的增長,并不代表國家對于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支持。如果國家不增加在國家財政支出中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所占的比重,就無法使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得到必要的財政經費,從而也就無法使農村的公共事業的發展擺脫制度外供給的難題,更無法落實農村經濟社會的穩定與協調發展。

2.增加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所需要的融資渠道

政府可以引導各個企業對農村的公共事業的發展進行一定的投資。政府可以利用給予企業信貸優惠以及減免企業稅收等相關政策,將企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企業可以增加自身對于農村的公共產品如生產等方面的投入。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保護好并界定好投資者關于農村的公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的有關產權問題。同時,政府還要盡快建立起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與農村的實際情況相符合的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除此以外,政府也可以在農村的學校、道路以及橋梁等公共事業的產品供給過程中對企業授予或是出售冠名權,從而加大對企業投資的吸引力。同時,政府也可以將農村的建設分成適合個體承擔的部分來分擔成本。這一方法可以用于經濟水平比較發達的地區,在這樣的農村地區建立起分擔公共事業成本的相關機制。比如,對于村級公路硬化所需的費用可以由當地政府承擔主要的部分,剩余的部分可以由當地的人民群眾出資分擔。在實行這種分擔機制時,可以使用“一事一議”的方式來確定在公共事業建設中農村群眾所應分擔的成本比例。在議事過程中,要注意議事期間確定的內容與對象要合理,并要對議事程序與事后公開的內容進行嚴格的規范。

三、設立完善的公共事業產權制度

1.完善農村公共事業建設中的產權市場體系

首先要確定在農村的公共事業的發展過程中產權交易的主體。大體上講,在農村的公共事業的主要產權市場體系里,它主要包括的是地方政府、事業單位、與政府相關的直屬部門、非政府組織和各個公共性的企業等等,同時,也包含農村的公用事業企業,例如供暖與自來水公司等。其次,還要建立健全相關的產權交易機構。這類產權交易機構可以起到確認產權的交易關系,并使產權主體明確自身對于客體所擁有的擁有權以及為其提供相應的產權交易平臺。第三,還要使農村的公共事業產權進行交易時的規則得到充分的明確。產權的交易規則是整個產權市場中的機制能夠得到良性運行的重要保證。最后,還要大力培育與農村公共事業相關的中介組織。

2.為公共事業產權的運營創造出良好的環境

首先政府要對農村公用事業的相關產權組織進行大力支持,使其能夠自求平衡、自負盈虧、自主經營并自擔風險,同時還要為產權組織發展相關業務以及防范并化解運行中的風險與危機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其次,根據產權組織在運營中的實際需要與可能遇到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并使其日趨完善,讓我國農村的產業運營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后還要注意對公共事業的產權轉移程序進行相應的規范。

3.創立完善的產權監管制度

在實際運營中,需要使用法律條文將農村的公共事業的產權邊界以及產權經營界定開來,防止出現產權不清與產權貶值的現象。同時要建立健全相關的產權監管組織體系,創設出具備獨立地位且富有權威的使行業自律的相關組織,能夠確保產權可以獲得高效合法的運營。因此,創立相關的產權預警制度以及監管指標體系,可以為農村公共事業中的產權監管提供正確的目標與方向。

四、推進鄉鎮機構的積極穩定的改革

1.對于縣鄉政府的職能進行科學的界定與轉變

對于各個機構來說,對于職能的界定與轉變是本機構實現并進行改革的基礎、前提及關鍵。對于政府來說,機構的職能決定了它的工作任務、功能、結構、人員、制度以及發展的方向與目標。因此,國家要努力建設法制型與服務型的政府,并加強它的社會管理以及公共服務的相關功能,對于自身的經濟管理職能進行適當的調整,使自己的工作方式與工作重點做出一定的轉變,努力建設出行為規范、公正透明、運轉協調以及高效廉潔的管理體系以及運行機制。對于鄉鎮政府職能的調整,主要在于建立政府形成的機制,就是指建立起能夠滿足供給決策以及滿足公共服務的需求表達的體制,把收益范圍可以覆蓋住本區域內的公共服務作為當地政府的基本職能。不僅要健全村內的民主制度,還要將這一制度擴大到整個鄉鎮,讓鄉鎮政府可以真正做到為本地區的人民服務。

2.依據相關職能進行人員與機構的精簡

政府要做到嚴格地控制本鄉鎮的領導數量,在鄉鎮內設置相應的綜合機構,從緊、從嚴控制本鄉鎮內由財政供養的人員,并要做好對于鄉鎮分流人員的處理與安置工作。

3.促進農村的非政府組織的快速發展

在農村中的非政府組織可以起到政府與市場和社會溝通、聯系的作用,是政府與外界交流的紐帶和橋梁,也是本地政府實現精簡機構、轉變政府職能以及進行人員分流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拓寬農民獲取自身利益的重要渠道,提高政府公共事業投入績效以及使農民的組織化得到增強的重要的社會組織基礎。對此,有關部門要做到加強立法、加強內部管理、齊抓共管以及加強相應的配套政策的扶持。

篇(5)

本次調研對象全面廣泛,一是黑龍江省A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8屆畢業生;二是本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用人單位,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企業等;三是就業中介機構,主要為招聘網站。

2.調研結果及分析

(1)黑龍江省A高校公共事業管理

專業畢業生的調研結果及分析。A高校為黑龍江省省屬普通本科院校,2003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目前已有8屆畢業生,共377人。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網絡及電話的方式,共發放問卷330份,收回有效問卷310份,樣本包括了各屆畢業生且均勻分布,調研數據經分析具有代表性。一是,畢業生就業單位情況。整體來看,畢業生工作單位性質多樣,包括政府、事業單位、企業、自治組織等。從統計結果來看,8屆畢業生中,符合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的就業比例較低,僅占總人數的22%;各類企業占就業主要地位,達到69%;自主創業及其他工作性質占總人數的9%。二是,畢業生就業崗位情況。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按職能可劃分為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生產業務等。在各類組織中從事行政管理類工作的畢業生人數最多,約占30%,其中,企業行政管理占多數;從事企業生產或政府、事業單位具體業務的約占21%,這部分學生通過考取公務員、事業單位編制或輔修二學歷/二學位取得的上崗機會;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人員約占總人數的13%,從事營銷類工作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9%,這兩部分學生主要通過用人單位的再培訓或通過考取相關從業資格證書取得上崗機會;從事財務類工作的人員約占總人數的11%,這部分同學主要是輔修了會計或財務管理專業的二學歷/二學位取得上崗機會;其他類別如自主創業、社區工作者等,約占總人數的16%。三是,畢業生工資收入情況。收入水平是反映大學生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本次調研把收入水平劃分成了6個區間。調查對象收入水平差別較大,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占總人數的31%,多為近兩年參加工作的學生,職位較低;月收入6000元以上的占18%,多為工作年限在4年以上,目前處于中高層領導崗位,且工作地點位于一、二線城市,8屆畢業生總體平均收入按中位數平均估算在3700元左右。收入差異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工作年限不同、擔任職務不同、工作城市發展水平不同等因素造成。上述數據與《2014年度麥可思———大學生就業年度指標》中顯示的全國本科畢業生畢業3年后平均月收入5962元相比,該專業畢業生的收入水平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四是,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就業滿意度也是反映高校人才培養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調查表明,對就業現狀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約占63%,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占37%,對就業現狀不滿意的約占總人數的37%。調研對象對目前工作感到滿意的主要因素依次為工作環境好、人際關系好、事業上有發展前途等;對工作感到不滿意的因素依次為經濟收入少、事業上沒有發展前途、工作環境不好、人際關系不好等。五是,畢業生對各類證書的作用評價。上學期間考取各類證書是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涉及到求職成功幾率、就業質量、工作能力等問題。調研中以開放問題的形式,讓調研對象真實反饋各類證書對其個人求職就業的影響。通過整理發現,有幾種證書學生普遍提及或著重強調,認為在個人求職就業乃至職位升遷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各類英語水平等級證書、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機動車駕駛證等。六是畢業生對本專業就業情況反饋。一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業局限性大。這是由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專業特性決定的,按照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畢業生應該到具備公共管理性質的部門就業,但目前此類組織發展不完善,現有的一些崗位“逢進必考”,競爭激烈;二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社會認知度、認可度均很低。很多用人單位根本不了解該專業,在招聘計劃中很少涉及該專業的招聘計劃。

(2)用人單位的調研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研主要涉及各類企業、政府和事業單位等共20多家。調研主要針對管理類人才的需求數量、能力要求、人才培養建議等方面內容。調研對象以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人員為主。一是,用人單位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思想素質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個人品德,集體榮譽感和奉獻精神強,事業心強,有較高的自我成功期待;心理素質方面,要求意志堅定,包容性強,樂觀進取;能力素質方面,要求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公關社交能力,富于創造性思考,策劃和研究能力強,發現問題和處理危機的能力強,具有一定的決策能力,熟練使用辦公軟件;業務素質方面,要求有較寬的知識面和較高的理論水平、政策水平、業務水平,自我學習能力強,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身體素質方面,要求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二是,用人單位對資格證書的要求方面。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招考有固定報考條件。企業一般要求如下證書:畢業證、學位證、英語等級證書、計算機資格證書、所從事崗位相關資格證書,參與校內外社會實踐活動的相關證明或證書、文章獲獎方面的證書等。

(3)就業中介機構調研情況

本次調研主要了解了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兩家國內知名招聘公司的地區分公司對管理類人才的需求和能力素質要求。從企業需求狀況來看,公共管理類人才主要的需求部門是企業行政辦公室、人力資源部、后勤保障部以及政府與公共關系部等。從個人素質方面來看,要求應聘人才具有良好的個人品德、集體榮譽感和事業心強;要具有勇于創新、富有遠見、意志堅定、靈活應變、包容性強等方面能力;要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社交能力、危機應對能力;要有較寬的知識面和較高的理論水平、政策水平、業務水平,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

篇(6)

學科是對知識和學術的分類,一個學科就是一個專門的知識領域。高校的專業是根據社會分工的需要而設置的學業門類[2]。專業必須以一定的學科知識體系為基礎,其方向設置必須遵循所屬學科的學科邏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從學科屬性上來說,是公共管理學科下屬的一個學業門類。公共管理學科,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說,它以研究各類公共組織如何有效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目標;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它以培養能滿足各領域公共事務管理需要的合格的公共管理人才為目標。因此,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作為公共管理學科的下屬專業,其特色培養方向的設置必須遵循公共管理學科自身的邏輯。

(一)特色培養方向必須屬于公共事業管理范圍關于公共事業管理范圍的界定,目前國內學界并沒有統一的意見,主要存在兩種意見。一種意見主張公共事業管理的范圍主要是我國現有的“事業單位”,即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教育部確定的公共事業管理“5方向”(文教、衛生、體育、環境、社會保險)主要體現的就是這種意見。另一種意見主張按照公共經濟學的公共產品理論的“準公共物品”來確定公共事業管理的范圍,即公共事業是提供“準公共產品”的一系列活動。按照這種意見,公共事業管理的范圍可以拓展到市政工程、社區公共事業、公共住房等廣泛領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的事業單位體制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正處于不斷深化改革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傳統的“事業單位”來確定公共事業管理的范圍,誠如李燕凌等所言,“似有‘畫地為牢’之嫌”[3],既不利于公共事業的改革,也不利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從較寬泛的角度來界定公共事業管理的范圍,即公共事業是介于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第三部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培養方向的設置必須處于這個范圍之內。超出這個范圍就違背了學科邏輯。如有些高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設企業管理方向和行政管理方向就明顯違背了學科邏輯,因為,企業管理不屬于公共管理的范圍,而行政管理主要是政府管理,也超出了公共事業管理的范圍。

(二)特色培養方向必須區別于公共管理類的其他本科專業高校的專業是根據社會分工的需要而設置的學業門類,專業與專業之間應該有較為明顯的分工與區別,這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培養方向設置時必須遵循的基本邏輯。根據統計,當前公共管理學科已覆蓋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公共關系學、公共政策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城市管理、海關管理、航運管理、海事管理、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國防教育管理、應急管理、高等教育管理、職業技術教育管理等16個本科專業[4]。在公共管理類的本科專業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開設學校最多,達472所[5]。因此,一方面設置特色培養方向無疑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培養方向的設置也必須區別于公共管理類的其他本科專業,不能開設與其他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名稱一致的培養方向,否則就有違背學科邏輯之嫌。如有些高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設行政管理方向,就無法體現與行政管理專業的區別,明顯違背了學科專業設置的邏輯。

二、依托自身優勢

任何一個專業的建設都離不開一定學科基礎所提供的理論基礎、方法論和師資支撐。高等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方向的設置必須充分考慮自身現有的學科基礎,依托自身優勢學科,化優勢為特色。這應當是當前各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設置特色培養方向的基本思路。

(一)依托學校特色在我國開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中有相當多的院校屬于專業院校。對于這些學科優勢明顯的專業院校,在設置特色培養方向時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優勢學科的師資力量與培養經驗,把學科優勢轉化為專業特色。如師范類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可設置教育管理方向,藝術類院校可設置文化管理方向,醫學類院校可設置衛生事業管理方向。事實上,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的高等院校公共管理事業特色專業建設點大都是依托學校自身的學科優勢來設置培養方向,如安徽醫科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衛生管理方向、淮北師范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教育管理方向。

(二)依托院系特色對于綜合性院校來講,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培養方向的設置可以充分依托所在院系的學科優勢。根據調查,綜合性院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一般都放在公共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或政法學院等院系。這些院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可以充分依托所在院系的學科優勢來設置特色培養方向。如設在經濟管理學院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可以充分利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科的學科優勢,把培養B途徑(工商管理途徑)的公共管理人才作為特色培養方向,重視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各種現代管理工具與方法的能力。設在公共管理學院或政法學院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則可以把培養P途徑(公共政策途徑)的公共管理人才作為特色培養方向,重視培養學生理解、制定和評價公共政策的能力。

(三)依托地域特色對于地方性高校而言,其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具有其他高校所不具備的地域優勢,從而其可以基于地域優勢形成一定的學科優勢。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以及自身特有的學科優勢來設置特色培養方向,是地方性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與發展的可行思路。如民族自治地區的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可以考慮設置民族文化事業管理方向,而位于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地方性高校可以考慮設置“兩型社區”公共事業管理方向,把為“兩型社會”培養合格的社區公共事業管理人才作為專業建設方向。

三、回應社會需求

篇(7)

對于制度安排績效,其若要有效發揮單項制度安排的功效就需要制度能夠具備一定的普遍性。對于制度的普遍性只主要是指一般性、開放性、確定性,其中普遍性中的一般性主要指制度對于沒有充足理由情況下不能對個人或者某個情境給予差別性對待;普遍性中的開放性主要是指制度應該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改變;普遍性中的確定性主要是指我們的制度應該具備明確、簡單特征,對于違法匯總遵守制度可能引起的后果都能夠有較為明確的表現。

篇(8)

作為公共事業,教育管理通過提供優質足量的教育產品來保證公眾的個性發展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優質足量涉及效率,保證公眾的個性發展和促進社會公共利益涉及公平。公共事業的發展涉及到效率和公平的問題。

效率是一個完全的經濟概念,強調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公平強調教育管理的效果與教育管理的本質和最終目的的關系。企業基于其生存和追求利潤的目標,效率成了其當然的首要指標。效率作為一種手段,有利于提高辦學效益,它與私營企業的區別就在于效益在私營企業看來是一種目標,而就公共事業而言,只能是一種手段,是服務于公平的手段,最終必須服務于公平的需要,教育不能本末倒置,這是公共教育事業管理的特性所決定的:

從本質上講,教育事業是關系到社會大眾基本生活質量和公共利益的特定的社會公眾事務。從理論上分析,公共教育事業管理,涉及到兩個理論:一個公共事務理論,一個是公共產品理論。當然由于教育的準公共產品性,也說明教育既有公共性又有私人性,教育的不同部分,其純與私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非義務的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的受益,很大程度主要體現在教育者個人,私人產品性也很突出,產品提供的方式以混合提供為主要,實行成本分擔機制。基礎教育階段,實行強制義務教育,以滿足社會的共同需要為主要目標,社會受益面最大,教育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外部性最高,因此決定了這類教育產品公共性程度非常高,已是傾向于純公共產品的準公共產品,甚至某種意義上就是純公共產品。產品的提供方式以政府的公共提供為主要形式,即由政府無償地向消費者提供,實行免費教育,滿足社會的公共消費需要。

二、問題:目前義務教育的非公平問題

目前教育最受詬病的就是教育公平問題。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由于牽涉到社會大眾的共同利益而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社會大眾對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機會,人人公平接受高質量的敦育。但是基礎教育階段存在背離公平原則的傾向,主要體現在校際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和教育政策制定上的不合理。1986年國家頒布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設置小學、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對于基礎教育來說,由于政府實行義務教育的政策,基礎教育是公共性很強的準公共產品。既然是公共產品,每個人的享用應當是公平公正的,不應該存在不公平的現象。

篇(9)

我國正式引進現代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始于1999年,2005年有了項目管理專業碩士教育[1]。目前,國內各大院校相繼在工商管理專業、電子類和工程類等專業開設了《項目管理》課程[2]。高校一線教學人員對于如何開展《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和實驗/實習進行了大量的探討與研究,提出了適應于《項目管理》課程的輪環式、研究型、合作學習式、案例討論和沙盤模型等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3-6]。但是,目前的教學研究大多針對工商管理、電子類和工程類專業學生的教學,還鮮有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的《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進行研究,本文將對此展開一些探討與分析。

 

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項目管理》教學必要性

 

目前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有關項目管理知識的教學,一些學校是單獨設立了《項目管理》的課程,一些學校則沒有《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計劃,而是將之融入了《公共事業管理》課程的教育當中,筆者認為由于我國在公共事業管理領域項目管理的方式使用越來越多,而公共事業的項目管理與傳統的公共事業管理在內容和方式上都有明顯的不同,國際國內公共事業項目管理經驗也不斷積累的情況下,有必要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開設《項目管理》課程,以適應現代公共事業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

 

1.公共項目不斷增多。公共項目即是作為一種政府對社會進行義務承擔和履行的具體形式[7]。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市場調節以及政府對公共項目管理支持力度的逐漸加強,使得我國公其項目在規模以及管理層面均有了較大的發展。目前,我國的公共項目涉及的范圍廣泛,包括公共衛生項目、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教育項目、文化項目和體育項目等。僅以國家級公共衛生項目為例,2014年所開展的公共衛生項目就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婦幼健康中國行、全國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聯合國人口基金項目、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新家庭計劃、幸福家庭項目等諸多項目。

 

2.公共事業項目管理與行政管理的不同。由于項目的一次性、獨特性、目標性、整體性和漸進明細性等特點,項目管理相對于職能化的日常公共事業管理來說,有著諸多的不同點。如項目管理的工作環境更加開放,需要與更多的機構和個人打交道,溝通難度更大,有著更多的利益相關者的態度和期望需要識別;項目的目標性使得項目目標在計劃、實施和評估中處于核心地位,結果管理比過程管理更為重要;又如項目的獨特性和項目產出的漸進明細性也使得項目過程不可能完全遵循既有的程序和方法完成任務,需要有內容、手段等多方面的不斷創新等等。因此,項目管理更需要能夠容忍風險,更需要高度協調和保持創新性,整體性要求也更高。運用行政管理或一般公共事業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對項目進行管理會面臨諸多的不適應,甚至會因此而產生問題讓項目停滯不前。

 

3.現代公共事業項目管理經驗不斷被積累和提升。隨著公共事業項目的不斷增加,不乏對中國公共事業項目管理經驗與教訓的分析與探討,這一領域的項目管理經驗也不斷被積累和研究,而這些經驗和研究都可以豐富理論的教學。如關曉紅認為我國公共項目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待提升,目標以及實施目的需要明確,需要法律制度跟進[7]。張江濤認為地方政府公共投資項目管理存在招投標主體行為不規范、缺少專業評標人員、招投標制度不完善、監管上存在疏漏等問題,建議重視資金管理、加強對投資監督"嚴格執行審批程序、進行法制化管理和實行代建制[8]。賈俊明等人認為我國的公共項目績效管理相對于國外先進國家而言,制度建設滯后,尚未能形成適應于中國的模式,評價技術也有待進一步提高,建議樹立公共支出的績效意識、完善項目績效評價的法規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注重績效評價信息和結果的應用和做好各項配套改革工作[9]。

 

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項目管理》課程設置建議

 

1.教學性質與教學目的。進行公共事業項目管理工作主要需要三個方面的專業知識,即一般管理知識、所從事專業領域的知識和項目管理知識。一般管理知識是學習項目管理的基礎,項目管理學是從其中分支出來的一門學科。而掌握一定專業領域知識也為項目管理人員在進行具體領域的管理需要掌握的信息,需要在遵循專業領域基本規律和要求的前提下進行科學的管理,因此,《項目管理》課程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專業課。開設該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管理項目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為從事公共事業項目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礎。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項目管理與日常公共事業管理的不同,項目管理特有的理論、流程和技巧,從而具備對公共事業項目進行計劃、實施、控制和評估的基本能力。

 

2.教學內容。目前,《項目管理》課程國內外的教材主要有兩種編排體例。一種是按照項目管理的課程進行介紹,即按照項目啟動、計劃、實施、控制和收尾的管理過程將《項目管理》課程分成五部分。另一種方式是按照項目管理的內容將《項目管理》課程分成九大知識體系,即項目集成管理、范圍管理、成本管理、時間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風險管理和采購管理。筆者建議對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使用第二種教材,一方面這類教材的體系與國際項目管理聯盟的權威著作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體系一致,另一方面按照九大知識體系來進行介紹,有利于學生對項目各方面的管理形成整體印象,更容易理論傳授,也有利于其未來從事項目時能夠盡快入手。因為學生畢業后往往是在從事公共事業機構的某個部門干起,在參與項目管理時往往也先從某個方面如財務管理、質量控制或人事管理開始,而不會一下子成為項目經理/負責人。

 

3.課程考核。如一些學者所指出的,《項目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課程,應該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的培養[10-11]。《項目管理》的課程考核需要充分體現這一點,期末的筆試成績所占的比例不能超過50%,平時成績比重可以高于通識課程和基礎課程,考核方式也要比較靈活,將課堂案例討論、各類項目文本寫作作業、團隊作業和考勤等成績按事先商定的標準計分,引導學生將學習的重點放在應用上,功在平時,于討論、練習和實習之中提高項目管理的技能。

 

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項目管理》課程參與式教學探討

 

與《管理學》或《公共事業管理》課程教學不同的是,學生在學習《項目管理》課程時,更容易呈現“高不著低不就”的情形,一方面覺得項目管理很簡單,認為按照管理內容、程序和格式操作即可,另一方面面對項目管理實習時,甚至在大學生的小型社團項目管理實習時也無從下手,試圖用傳統管理方式來解決問題。同時,本科《項目管理》課程教學內容以知識/技術介紹為主,能更多激起學生興趣的管理藝術介紹較少,如果不能充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中,在不斷的積極思考中教學相長,學生容易失去學習本課程的興趣,也無法學習到專業需要的管理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為此,除了采用相對較多的課堂提問和小組討論方式,提出以下教學建議促進學生參與教學:

 

1.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啟發式互動教學方法,可以形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交流與互動,開拓學生的思維,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效果,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項目管理》課程可以在多邊形定理、掙值分析、項目時間計劃強制和依賴關系分析、項目溝通障礙及應對和合同談判等較難理解或技巧性較強的理論教學中,選擇公共事業管理領域的案例進行研討,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案例既可以來自教師自己參與的項目,也可以從項目管理網站、專業研究文獻和媒體的報道中選擇國際國內的知名項目。為保證教學的效果,案例教學中要做到:(1)事先準備案例,提前布置學生思考;(2)案例分析交流可以在理論教學前,也可以在理論教學之后。前者重點放在案例自身問題和學生應對策略中的問題發現上。后者側重所學知識的應用和在既有知識/經驗上的進一步創新;(3)案例分析過程中,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以偏概全。教師既要盡量給予學生自主權,不要過度干涉,又要在偏題或者需要支持時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

 

2.項目文書寫作練習。公共項目的管理在從項目的啟動到項目收尾階段都會形成很多有形文件,對學生相關文件的撰寫能力培養也是“項目管理”教學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項目管理九大內容的活動中都有一些格式文件,如項目變更申請書、項目章程、時間網絡圖、項目人力資源計劃、招標文件、總結報告等等,而不同的項目中這些文件雖然格式要求不盡相同,但關鍵內容相同,建議教師在教學各類文件內容與要求的同時,從政府網站、大型公共的項目網站、國際國內項目管理研討會,或從事公共項目管理人員那兒獲得文書的格式,讓學生進行課后練習和課堂交流點評。需要注意的是,書寫文書練習時,為減少一些專業領域知識缺乏而帶來的文書書寫困難,教師可以不規定領域,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和熟悉的領域鍛煉文書書寫。如果限定具體領域,專業性又很強的時候,教師要給予事先的專業知識支持。

 

3.團隊作業。項目的高風險性和整體性使得項目管理更強調團隊精神與團隊合作,每一個團隊成員應該圍繞項目經理的管理和項目目標的要求,齊心協力完成項目任務。因此,在《項目管理》教學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團隊作業是一個很好的實現方式,對改善教學效果也能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項目管理團隊作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親自去演習,把自己置身于一個項目團隊中,配以小組安排的項目人員角色,發揮團隊合作精神,與團隊成員共同完成一項任務。當然,項目團隊作業對于學生和老師的要求都更高,也很費時間,因此,不宜過多。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會在集成計劃的制定、項目變更和項目自我總結會議(教學過程結束前)三個環節安排團隊作業,每次給予學生2周的時間準備,需要團隊在完成任務后準備一個包含關于作業過程記錄、作業結果和活動反思的小組報告,PPT匯報,但匯報人員由老師在小組成員中任意選定,團隊分由老師打,而成員的得分則由每次作業的組長/項目經理打分,成員的平均分為老師給出的團隊分。團隊作業分計入平時成績。

 

4.項目管理全程參與式教學。為加深學生項目管理過程和知識的整體性理解,參與式教學的設計也要體現整體性特點,即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一個項目進行全程作業。在項目管理概述介紹結束后,即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人數5-7人,分組依據由學生自己選定,大多會選擇以宿舍為單位并依據個人的要求進行微調分組。分組確定后,在集成管理一章中,小組完成項目選題和團隊命名,其后的項目文書寫作、團隊作業均以此項目為基礎完成。學期結束時,將完成的可交付物/活動成果按項目過程重新進行整理,并對整個學期的學習過程的得與失,成功與失敗經驗形成個人和小組總結,也作為平時作業的一部分予以打分。

 

篇(10)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理論素養和現代公共精神,掌握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基礎知識,通曉公共事業管理基本理論和技術方法,具備較強的公共事業管理實務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語言表達和人際溝通能力,能在各類公共事業單位、社區、社會服務機構、行業協會以及政府機關從事公共事業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業前景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西方發達國家的開設具有較長的歷史,已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并且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該專業在西方發達國家已呈細化的趨勢。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作為新興學科,其社會需求十分強烈,而且需求量極大,這是我國繼經濟體制改革、政府體制改革后事業組織管理體制的改革形勢所決定的。

要建立政事分開、管理自主科學、面向社會、獨立的社會主義事業單位,沒有眾多的高層次的公共事業管理人才是不行的。另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還可以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進入政府系統,參加MPA考試進行進一步深造。因此,無論從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總需求,還是從畢業生就業和進一步深造來看,其專業發展前景都十分看好。

上一篇: 傳統手工技藝論文 下一篇: 大學生機械實訓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综合久久丁香婷婷 | 一级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在线播放日韩精品 |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a在线观看 |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