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第二學年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16 00:15: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護理專業第二學年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護理專業第二學年總結

篇(1)

學校簡介

學校總共有四個校區,校本部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區,不遠處就是風景秀麗的承德避暑山莊。學校共設有護理、西醫士、中醫士、婦幼醫士、公共衛生醫士、病案管理、社區醫學、口腔工藝技術、中西醫結合等12個專業。學校主要以護理專業為主,其中涉外護理是該校的特色專業,在校人數占護理專業總人數的60%,已經有20多年的辦學歷史,體制完善,經驗豐富。

課程設置

學校對涉外護理進行分層教學,將學生分為普通班和強化班,針對不同的班采用不同的教學計劃和教材,強化班主要是為畢業后出國工作做準備,因而對于學生的英語能力要求很高。英語課程設置分為普通英語和專業英語,普通英語周學時為12學時,包括精讀、泛讀、聽力和口語。精讀課程采用《大學英語》教程,周學時為6學時(大專生為4學時)。泛讀采用《新概念英語》,從第二冊開始,周學時為2學時。聽力采用step by step聽力教程,周學時為2學時(大專生為4學時)。口語教材為自編教材,周學時為2學時。同時,針對涉外護理專業的特點,學校開設英語國家概況課程,增強學生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周學時為2學時。專業英語為自編教材,目前尚未正式出版。

課外活動

學校每學期定期舉辦“英語文化周”活動,包括英語小品比賽,演講比賽,英語知識大賽等形式。學校對英語教學實行“月考”。每天早上專門有英語早讀,英語輔導老師進行輔導,課外布置聽力內容。另外,每周舉辦“英語角”,有外籍教師參加。

實習與就業

學生實習采取自愿選擇的原則,強化班的學生在最后一年也可放棄雅思學習和英語強化,選擇實習。學校專門設立一個部門——出國護士培訓中心,每年招收學員300人,一期為四個月。同時面向全國招收學員,專門負責雅思培訓和出國護士培訓。雅思教學采用新東方教材。80%經過培訓的學員雅思成績可以考到5.0分及以上。

涉外學生就業主要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也可選擇國內一些醫院,就業形勢比較樂觀。

二、 天津醫科大學

7月7日上午,在我校張建中副院長的帶領下,我們一行7人對天津醫科大學進行了考察。天津醫科大學王耀剛副校長及護理學院相關領導,研究生院相關負責人等對我們進行了熱情接待并座談。

學校概況

天津醫科大學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護理學院擁有碩士點和博士點,博士點的方向為“連續護理”專業方向。XX年設立涉外護理專業方向,學制五年,今年第一屆畢業生當中有9人已經與國外醫院及醫療機構簽訂就業意向書。

專業方向

護理專業分為普通護理、涉外護理、社區護理三個方向,每年普通護理招收60人,涉外護理50人,社區護理10人。

課程設置

學院針對涉外護理的要求和特點,壓縮專業課學時,增加英語的教學的學時數。第一、二學年在開設公共英語的基礎上,增加口語、聽力課程。第三、四學年開設護理專業英語。英語學時共計1000多學時。學生四級通過率為80%,六級通過率為60%。

學生實習

篇(2)

本調查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選擇2014年在讀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學生。共發放問卷610份,回收有效問卷561份。其中男29名,女532名;年齡17~24歲;一年級學生234名,二年級學生275名,三年級學生52名;來自農村的學生462名,來自城市的學生99名;獨生子女140名,非獨生子女421名;來自留守家庭18名,非留守家庭543名;單親家庭25名,離異家庭4名,再婚家庭2名,父母婚姻未變化的530名。

1.2方法

調查問卷以臺灣學者呂桂云編制的《大學生承諾量表》為模板,共設計相關條目34項,每項最高得分為4分,最低為1分。量表所涉及的題目包括4個因子,分別為努力意愿、生涯步入、正向評價、價值認同。本調查通過在教室和宿舍發放問卷,以匿名的方式填報。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不同年級護理專業學生之間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年級護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承諾評分比較

承諾評分從高至低依次為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且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努力意愿、生涯步入、正向評價、價值認同和總承諾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同學生專業承諾評分比較

護理專業女生的專業承諾評分顯著高于男生,護理專業是第一志愿的學生專業承諾評分顯著高于非第一志愿學生,不同性別及志愿批次學生的各因子及總承諾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來自于農村地區學生的專業承諾評分顯著高于來自于城市的學生,非獨生子女的專業承諾評分高于獨子女,來源于非留守家庭學生的專業承諾評分高于留守家庭,除價值認同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及總承諾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來自原配家庭學生的專業承諾顯著高于單親家庭、離異家庭和再婚家庭的,家庭年均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學生專業承諾要高于家庭收入低于10萬元的學生,除價值認同和總承諾外,其余因子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護理專業學生不同因子評分比較

護理專業學生各因子每題平均分從高至低依次為正向評價、價值認同、努力意愿和生涯步入,且各因子及各因子每題平均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本調查發現,高等職業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承諾水平隨入學時間增長而降低,年級越高的學生其專業承諾越低,其主要特征為:女生、第一志愿、來源于農村、非獨生子女、來自非留守家庭、原配家庭、家庭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學生專業承諾較男生、非第一志愿、來源于城市、獨生子女、留守家庭、單親家庭、離異家庭、再婚家庭、家庭收入在10萬元以下學生高而穩定。由于學生在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時更加用功,對其專業的評價也更為正面,所以總體得分也較高;男性護理專業學生在各個方面的得分都要低于女生,可以看出他們更不安于在這個專業,將這一專業作為終生職業的想法比例也較低;非第一志愿學生專業承諾低,可能是因為他們考試的成績或是其他的原因而不得不選擇護理專業,所以這個專業并非是他們的第一選擇,未有明確的打算在護理專業做出較多投入和貢獻;那些來自農村的學生似乎更樂于從事護理專業,因為對他們來說能夠走出農村進入城市已經比較令人滿意,所以有較高的專業承諾;獨生子女在工作選擇方面具有更高的主動性,對職業的要求也更高,所以造成了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不安于現狀,導致相對于非獨生子女更低的專業承諾;對于留守的家庭來說,由于父母雙方或是一方長期在外打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監督,所以在學業上可能出現懈怠的情況,造成專業承諾低;父輩可能因為婚姻的變故而使得家庭中具有更多的負面情緒,也具有更多可能的沖突點,這樣會導致學生心理狀況等方面的不穩定,影響他們的專業承諾。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家庭,由于其能夠為正在求學的學生提供足夠的經濟保障,能夠使學生安心就讀,所以來自于這類家庭的學生,他們的專業承諾要高于那些家庭收入低于10萬元,經濟較為拮據的學生。Coomber等調查348名護士及其所護理的患者后發現,護士專業承諾水平越高,其護理服務就越好,患者的康復效果也越好。Güleryüz等調查了114名護理人員的專業承諾水平,發現專業承諾水平低者從事職業的醫院是因為其考慮所在醫院的發展,工作的舒適程度以及收入情況。Baron等研究了離職與護理專業承諾水平的關系,發現護理人員的離職趨勢與其對護理專業的承諾水平、對未來職業發展的預期呈負相關。國內學者連榕等提出專業承諾的概念,溫曉燕等發現高等職業學院學生的專業承諾通常是指他們對自己專業的肯定以及愿意為該專業付出的態度。既往對于護理專業學生專業承諾研究主要按照年級劃分或學歷劃分,而本文除此之外還按照其入學時間長短、性別、第一志愿情況、出身情況等進行了分類,獲得了對護理專業學生專業承諾相關因素更為深入的了解和探索,有助于相關人員或機構有針對性地采取提高護理專業學生專業承諾的措施。

篇(3)

我院于2009年開始與江蘇建康職業學院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學生自愿報名,醫院面試選拔,組建駐點教學班。從學院的2007-2012級高護專業學生中,每年組建一個駐點教學班,每班學生24-31人,年齡18-22歲。醫院具備承擔臨床護理教學能力,開放床位1020張,有內、外、婦、兒等30多個業務科室,具備學生臨床見習和實習條件。

2.方法

(1)通過雙向選擇,組建駐點教學班:學院在高職護理專業第一學年第二學期的學生中進行宣傳發動,醫院再到學院向學生作醫院情況介紹,學生與醫院進行雙向選擇,組建醫院駐點教學班。

(2)選拔授課老師,組建教學班子:醫院理論教學老師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熱心教學工作,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護理老師具備大專以上學歷或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醫療老師具備本科以上學歷或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熱愛帶教工作,工作責任心強,大專學歷且工作5年以上的護師或以上職稱,為臨床護理骨干,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每個科室選拔2-4人,負責學生在第二學年理論期間本科室的臨床見習和第三學年的臨床護理實習帶教。

(3)教學方法:第一學年,學生在學院完成公共課程(政治理論、英語、計算機等)、醫學基礎課程(人體解剖、生理、生物化學、藥理、病理、病原生物及免疫、健康評估等)學習。第二學年,醫院根據學院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醫院完成護理學臨床專業課程的教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危重癥護理學、傳染病護理學、護理管理學、臨床營養、護患溝通、護理倫理等的學習。授課老師將理論教學與臨床見習緊密聯系,內、外、婦、兒科護理學一個系統的理論課授完,由授課老師選擇典型病例進行床邊教學。同時授課老師將該病例作為科內護理人員個案護理查房的病例準備,再組織學生和科內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生理、病理、臨床表現、護理診斷、護理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討論,學生通過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再到臨床患者的觀察,理論聯系實際,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制訂基礎護理操作臨床見習計劃表,將常用的基礎護理操作、專科護理操作根據各專科特點分解到各科室進行臨床見習帶教。第三學年,學生進入臨床實習。根據學院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實習計劃、實綱的要求,在醫院各科室進行輪轉實習;學生在各科室實習期間由具備帶教資格的老師進行帶教。帶教老師與實習學生每日進行問答互動,出科時進行雙向評價。同時,在整個實習輪轉期間醫院安排帶教老師一對一全程跟蹤帶教,關心指導學生在各科室的實習情況。

3.統計學處理采用

SPSS16.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我院36位老師參與教學自我評價,在院校合作辦學與護理學科建設結合后,教學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責任意識、溝通交流能力、為人師表意識、課件制作能力、理論知識水平、教學重點的把握、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操作示范能力、教學活動能力、授課互動能力均明顯提高。實施駐點辦班后,護理人員考試合格率及護理質量提高,與駐點辦班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1.參與教學后老師的自我評價較高

教師在理論授課前須進行備課、制作課件,備課階段需要全面掌握教學大綱的設置,熟知教材內容及相關知識體系;還須掌握最新的護理理念和專業知識,才有能力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嫻熟的技能,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教學水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開展一些活動,如教學評比活動,邀請學院的專職教授參與現場點評,學院老師來院上公開課,使老師們的授課技巧也得到了提高。通過辦班,培養了一批護理骨干,使她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論知識水平等得到了提高。在醫院每年新招護理人員進臨床后必須納入規范化培訓,駐點班老師是護士規范化培訓各階段中進行理論教學與操作培訓的骨干成員,他們的授課技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為醫院培養護理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篇(4)

近年來,根據社會熱點與行業動態,我校對老年護理專業教學計劃作了適當調整,改變過去部分學生選修老年護理課的方式,將老年護理列為必修課。

1.2理實合理分配,遞進式開展老年護理實訓

在調整理論教學計劃的同時,更加注重老年護理實訓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作用。在老年護理課程學習目標和課程內容選擇上,我校將老年護理教材與護理專業整體教學計劃有機結合,實行“養老機構見習—校內外實訓—養老機構頂崗實習”遞進式工學交替教學,突出技能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1.3納入中醫養生,契合老人所思所想

1.3.1慢病調養,穴位保健

中醫養生保健技術非常適合老年人慢性病的調養。通過強化學生中醫保健技術訓練,如穴位按摩、耳穴療法、穴位注射等,針對性地滿足老年人養生保健的迫切需求,使祖國醫學得以傳承和發揚,符合《中國護理事業規劃發展綱要(2011—2015年)》中加強中醫護理的要求。

1.3.2藥食同源,養生簡便

專家指出,中醫藥對促進老年人健康長壽有獨到之處。以傳統醫學之藥食同源理念,在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納入中醫飲食營養學的相關知識技能,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激發學習興趣,提升技能訓練效果,使學生樂于承擔老年護理工作,能將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滲入日常老年護理工作之中,獲得職業成就感和社會認可。

2校內外聯合,強化技能

2.1校內實訓,練技能提素質

2.1.1建立校內老年護理實訓室,理實一體多元教學

我校以現代養老服務理念為基礎,根據老年護理最基本的技能要求,建設并不斷完善符合實用性、適用性原則的老年護理實訓室(模擬老年病房),以提高校內實訓效果,落實老年護理專業教學計劃。實訓室內配備各種老年人專用的生活和康復鍛煉設備,綜合利用情境體驗、角色扮演、小講課、案例討論等教學方法,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2.1.2借助現代化教學設備,充分體驗身心老化

借助現代化設備———高級著裝式老年行動模擬裝置,使學生親歷老年期變化,突破因年齡跨度大而產生的理解困難,即體驗式教學,這對于年輕健康的學生學習老年護理課程有著特殊作用。(1)行為體驗:讓學生置身于校內模擬老年病房中,引導其感受與普通病房的共性及差異。在此基礎上,讓其穿上著裝式老年行動模擬服或老年偏癱模擬服,真實體驗老化或肢體功能障礙導致的行動不便以及日常生活障礙。學生體驗后,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實訓成果。(2)內心體驗:角色體驗結束后,要求學生書寫體驗報告(實訓日記),鼓勵學生內省,在實訓日記中記錄自己的思考及發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實訓教學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通過這樣的體驗和思考,不少學生不僅老年護理技能得到了明顯強化,而且老年護理服務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2.2校企合作,知感恩悟需求

2.2.1了解行業現狀,提升職業價值感

第一學年末,安排全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要求學生選擇老年公寓、醫院老年病區、老年護理院等養老機構或場所,初步接觸各種不同健康狀況的老年人,調查養老服務現狀和老年人身心需求,親身感受老年護理事業的重要性以及我國養老形勢的緊迫性,從而提升其職業價值感,激發學生愛老、敬老的內驅力和學習老年護理知識技能的動機。

2.2.2主動走上崗位,獲得專業成就感

第二學年,在護理專業開設老年護理課程,選拔有實踐經驗的護理教師承擔教學任務,集體備課,統一制訂授課計劃和實訓計劃。我校團委與市義工委、養老機構合作,根據老年護理授課計劃合理安排校外老年護理實訓,共同實施老年護理人才培養工作,并將實訓重點定位于關愛、護理低能、失能老人,讓學生以志愿者身份與老人一對一結對,定期去養老機構開展以生活照護、交流談心、環境衛生改善等為主要內容的志愿者服務,教師現場指導,學生每次服務后記錄收獲與體會,從付出中獲得認可。

2.2.3推行工學結合,把握行業發展動態

第三學年,依托我校老年護理校企合作平臺,安排全體學生有計劃、分批進入養老機構實習,開展老年護理工學結合,使學生真實體驗就業崗位,鞏固理論知識,提升老年護理綜合能力與人文素養,為就業做好準備。我校以本地區級老年頤養中心為校企合作重點區域,成立老年護理產學研合作基地,通過師資互派和雙向掛職鍛煉,以行業需求為導向,致力于共同培養、培訓實用型高素質老年護理人才。在該基地實習8周后,學生對老年護理的認知發生了巨大轉變,培養已初見成效。在此基礎上,我校即將與全省各地的養老機構開展更加廣泛的合作,并嘗試逐步開展“訂單式”培養,為學生就業開辟更多途徑。

3創新評價體系,循環反饋實訓效果

以浙江省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方案為引領,我校對老年護理實訓評價體系進行改革,由單一評價模式轉變為多元化評價模式,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素質培養。

3.1關注過程,促進教學相長重新編印

校內實訓手冊,要求學生將實訓過程中重點環節的內心感受寫成書面報告,教師審閱后按標準給予相應分值。將其中的典型案例作為教學內容,樹立榜樣,有利于提升學生整體素質。教師還可以學生感悟作為教學改進切入點,找到素質教育突破口,將正能量注入學生內心,達到教學相長。

3.2素質養成,態度技能并重改革

實訓考核重技能操作的傳統,對學生實訓過程中的表現、成績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作出評價,側重對實訓過程的觀察、記錄、反思。態度與技能考核各占50%,以達到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調控學習過程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培養合作和互助精神。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為評價主體和參與者,無形中提升了職業素養。

篇(5)

項目教學最初應用于克伯屈的基礎教育,20世紀80年代應用于職業教育[1]。項目教學是以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學習作為基礎,采用科學研究及實踐的方法,促進學生學習發展、能力提高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當前職業教育課改的主流方向是構建項目課程,開展項目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是人才培養模式基本結構的大膽探索,是教育教學的一場變革,它要求教師實現教育理念的突破,教育手段的多樣性,從而實現教學模式的徹底改革。在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技術綜合實訓中開展項目教學,是我校護理技術教研組全體教師開展的有益嘗試。

1 項目教學法的引入

項目教學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項目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項目本身是以生產一件產品或提供一項服務為目的[2] 。項目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將一項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給學生完成,由資料的收集、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到完成任務后的評價與修正,都由學生自己負責。通過某個項目的實施,促使學生理解和把握項目每個環節的基本要求和整個過程的重點、難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能起到咨詢、指導和答疑的作用。護理專業的項目教學法與一般專業的項目教學法最大的不同是看似沒有明確而具體的成果展示——制作出某種“產品”,卻是實實在在地為患者解決健康問題,滿足患者身心兩方面的需求。

2 項目教學法

在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技術綜合實訓中的應用

2.1 項目評估

2.1.1 學生情況評估和項目教學時機選擇 我校3年制中職護生年齡較小,在校理論、技能學習的2年和臨床實習的1年,一般年齡在15.5~18.5周歲之間,其動手能力、模仿能力尚可,但是心智還略顯幼稚。且進入中職學校之前的學習習慣、家庭教育的方式、父母對學生的關注程度等情況不如人意。因此,這些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求知欲,遠遠不如普通高中學生,更不如那些從普通高中或中職護理專業考進高職院校的學生。護理專業教師對這些學生進行的護理職業素質的培養、護理職業習慣的養成等工作均顯示:效果不容樂觀。因此,進入衛校護理專業學習第一學年就開始學習的《護理學基礎》學習階段中,如果使用項目教學進行護理技術的學習,學生將會無所適從,效果不理想,最多只能在一些簡單護理技術操作中開展。在中職護理專業學生護理技術的學習中,項目教學的最佳開展時機是:第四個學期的《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程的學習中,可以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基本的護理操作技術的基礎上,利用“項目教學”的方法開展綜合實訓,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護理操作技能、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體護理的能力,為臨床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選擇我校的2007級護理專業2個班的學生,在《護理學基礎》課程學習完成后的護理專業技術綜合實訓中進行了項目教學的嘗試;并且在2008屆9個護理班中廣泛開展。

2.1.2 教學資源評估 我校護理技術教研組多為雙師型教師,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從醫院轉崗到學校從事《護理學基礎》的教學工作。我們對常用護理技術的常規教學,已經駕輕就熟,對各項護理技術的綜合運用和管理,也能熟練駕馭。本校護理實訓基地的建成,為我們開展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優良教學環境,正所謂“如魚得水”。我校護理實訓基地有先進的實驗實訓設備,充足的教具及適合開展臨床各科護理的模擬病區(護士站、治療室、病房、手術室等)、床單位設備及教具模型等,完全能夠滿足開展項目教學的需要。

2.2 選擇綜合實訓病例 根據我校目前使用的《護理學基礎》和《護理專業技術實訓》教材的大綱中所要求的操作項目,結合目前浙江省各醫院臨床大內科、大外科常用的、基本的護理技術,筆者設計了若干個病例,并相應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問題或要求,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對病人病情的判斷增加項目。要求學生在模擬人身上(部分護理操作可以在同學真實的人體上)進行。

2.3 項目目標

2.3.1 總體目標 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及綜合分析、獨立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2.3.2 具體目標

2.3.2.1 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技術,操作中能夠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認真練習操作技術;重視護理工作中良好的護患溝通和對病人的人文關懷等,并能熟練、靈活地運用。

2.3.2.2 知識目標 學生熟練掌握每項護理操作的相關理論知識,并能舉一反三,將各科知識融會貫通,不再死記硬背。

2.3.2.3 態度目標 學生學習態度端正,積極主動地學習專業知識,溫故而知新。

2.3.2.4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尊重生命、重視健康的愛傷觀念;增強學生的“四心”(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和敬業奉獻精神;激發學生對臨床實習的期盼心理。

2.4 制定項目實施方案

2.4.1 擬定項目實施時間表 包括何時將所選擇的病例告知學生,何時制定計劃,何時進行項目培訓及情境創設,何時實施等。教師開學之初就將《護理專業技術實訓》的訓練、考核方式告知學生,并公布授課計劃。考核分為兩輪,第一輪考核(每組1次):在學期開始就以抽簽的方式確定考核順序,讓學生心中有數,提前進行復習、訓練,借此提高課堂練習效率。第二輪考核:在每次實訓課前1天左右抽簽決定考核小組,要求學生快速完成各項準備工作,每組學生均有可能抽到。

2.4.2 組織計劃 首先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組,推選項目組長。然后,每周按計劃訓練一些重點操作項目,課后以抽簽的方式確定下一周考核的小組,確定實施方案,下一周在某一組考核的同時,其他學生按照教學計劃練習下一個病例中用到的幾項護理操作,以此類推。期末第二輪考核時學生在考核前臨時抽取病例和角色。

2.4.3 創設模擬病房,情景角色模擬 由學生輪流扮演醫生、護士、病人及家屬等。按照醫院的排班習慣,要求每位學生均必須有扮演不同職責的“護士”的機會,包括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責任護士、辦公室護士、治療護士、輔助護士等。在整個《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程的開設過程中,整個班級學生的角色也按照醫院的護士分工,如項目組長擔任護士長職務,課代表任護理部主任,讓不同“職務”的“護士”通過護士帽體現出來。

2.4.4 制定項目計劃 考核前6天,學生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如查閱資料、觀看操作視頻等作出理論和技能方面的必要準備,也包括用物準備和處理、健康教育、護患溝通等,每人制定書面計劃1份,通過小組討論后共同制定最優化的項目計劃(考核前5天)。考核前4天,在“護理部主任”督促和全班學生參與下,“護士長”將分工結果和“劇本”——項目實施方案以書面形式交給教師(以word文檔發在教師的qq郵箱中),同時向實驗室老師提出寫明實驗所需全部用物和具體時間的“實驗申請”詳單。計劃要得到老師的認可方能執行,而老師在學生制定、實施計劃的過程中要及時引導學生總結經驗及不足,不斷完善項目計劃。

2.5 具體實施

2.5.1 學生分組 將全班學生合理分組,每組7~10人,推選1名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操作規范的學生任項目組長,在組長(“護士長”)和課代表(“護士部主任”)的帶領下共同創設項目情境和制定項目計劃,進行角色分工,制定每一角色的職責。

2.5.2 項目培訓和考核 每一項操作均已經在第一學年進行詳細、系統的理論和技能培訓和單項操作的考核。在此基礎上,在第四學期的《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程中,每周按計劃訓練一些重點操作項目,如各種注射、靜脈輸液、生命體征測量以及各種常用搶救技術等。教師選擇合適的時機將下一周將要考核的病例告知全班學生,并引導學生復習下周重點學習內容,課后要求課代表和項目組長及時組織全組學生討論,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要求全體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協作,寫出“劇本”,“護士長”給每位“護士”排班(考核的半天內)。下一周在某一組考核的同時,其他學生按照教學計劃在實驗教師的督促下練習下一個病例中用到的幾項護理操作,考核的小組在考核后補充練習(一般課外安排),以此類推。護理實訓中,主要由實驗帶教老師帶領學生自行練習若干項護理操作,實驗帶教老師負責督促和糾錯,并向任課教師反饋,必要時課外開放實驗室,繼續強化訓練。培訓方式除了學生練習外,還包括觀看操作視頻等。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較為薄弱的項目加強練習。每次實訓課上,實驗教師隨機抽取學生進行單項操作考核。考核時主要由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和指導。在第一輪考核中,在學期開始就抽簽決定哪一組將在哪一周考核。在考核過程中,實驗帶教老師事先根據學生的實驗申請單,將實訓考核用物混合后放在模擬治療室或模擬護士站中(由于醫院毒麻藥物管理制度嚴格,部分搶救藥品可用“模擬藥物”),屆時要求學生自行取用所需物品,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避免形成對實驗老師用物準備的依賴現象,更接近臨床實際工作情況。考核中的“病人”,可以是模擬人,也可以是學生,甚至還可以是任課教師,教師扮演“病人”,更接近于“標準化病人”,“病人”能夠對“護士”提出更多的問題,給學生的考核設置更多的“情境”或“障礙”,激發學生更深的思考和更廣的思維。這類考核相當于“開卷考試”,有充分的準備時間,可以全班同學參與討論,有利于全體學生共同提高。而第二輪考核,在每次實訓課前半天左右抽簽決定考核小組和考核病例,要求學生快速完成各項準備工作。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全面、過硬的技能和靈活的應變能力,相當于“閉卷考試”,與臨床實際又接近了一步——在病區,誰也不知道下一時間會接收一名什么樣的病人,病區的住院病人又會發生什么情況。護士只有全面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每次練習和考核以后,學生按常規完成課后的訓練反思,總結練習和考核的得失成敗,并作為評價依據之一。

2.6 評價

2.6.1 問卷調查 項目完成后再衡量本組制定的計劃是否完善。考核后請學生如實填寫自制的問卷調查表,用100分制分別對傳統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進行評分。共發放問卷99份,回收有效問卷99份,回收率為100%。學生對傳統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的效果評價見表1。表1 學生對傳統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的效果評價從表1可以看出,項目教學法的多項評分優于傳統教學法,提示在護理專業技術綜合實訓中,項目教學法較傳統的教學法更受學生歡迎。

2.6.2 學生技能考核成績 每項操作按百分制計分,將99名學生實施項目教學法后考核成績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我們對比的操作項目分別是“無菌操作”和“氧氣吸入法”,所得數據采用配對計量資料比較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2項操作中兩者差異均有顯著性(P2.626。實施項目教學法后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績,與實施傳統教學法后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績相比,差異明顯。

2.6.3 教師綜合評價 教師根據學生制定的計劃以及實施情況對每組學生考核情況進行評價總結。考核時,教師利用自備數碼相機,將學生考核的過程用視頻記錄下來,考核結束后立即與全班學生共同觀看,一起分析討論不足及差錯原因,同時給每位考核學生打分,并找出對策,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以及養成批判性思維習慣。綜合考核的項目及其分值如下(100分制):方案完善5分,團隊合作5分,儀表5分,態度5分,溝通能力10分,人文關懷10分,應變能力10分,操作規范程度30分,操作熟練程度10分,用物處理10分。

3 討論

3.1 項目教學法提高了護生的執業能力 現代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能夠將理論聯系實際,并能夠將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很好地運用到臨床中的實用型護理人才。項目教學法是建構主義模式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是以實踐為導向、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符合現代教育理論的要求。對于中職護理專業教學來說,項目教學法強調從護理職業的實際需要出發,選擇典型的病例作為教學內容,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共同研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或完成任務。本課題顯示,通過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學生的動手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均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法[3]。因此,它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執業能力,高度適用于中職學校實用型護理人才的培養。

3.2 項目教學法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項目教學法屬于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的一種,強調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構建知識,教師不是知識的傳遞者、灌輸者,而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不是某種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在護理專業的項目教學法中要使用到的教學方法有引導課文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頭腦風暴法、討論法等,教師可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以發展與提高。因此,教師必須發揮集體的智慧,對每一個教學項目(病例)進行精心的設計,通過多種方式促使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護理專業技術實訓教師必須對本專業的各科理論和技能有整體的認識和把握,與《外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和《婦產科護理學》等任課教師集體備課,協調關系,有重點、有目的地把各項技能和理論知識分配到各個病例中。因此,該教學方法對護理專業技術實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具有全科護理理論知識,精湛、嫻熟的操作技能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在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基礎理論知識、護理專業知識及人文科學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人際溝通)等知識,轉變傳統的“灌輸者”角色,扮演學生的“adviser”、“leader”等新角色。

3.3 使用項目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法給學生以清晰的理論概念,項目教學法給學生以創造的空間,在教學中應注意兩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在初期的《護理學基礎》教學中,以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法為主,有利于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在護理專業技術綜合實訓中以項目教學法為主,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反復練習導致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甚至出現倦怠情緒,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等,非常有利于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實現培養實用型、緊缺型初級護理人才的教學目標。我校2007屆、2008屆學生的實踐也表明:項目教學法非常受學生歡迎,接受該教學方法的學生學習護理專業技術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綜上所述,項目教學法高度適用于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學生第四學期的《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程的教學。

參考文獻

篇(6)

一、護理教育體系仍以中專教育為主

我國自1983年的11所大學至2001年已發展到90多所大學開展高等護理教育,2001年開展護理碩士教育的大學已近10所。現階段我國護理中專、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4個層次同時并存,推動了我國高等護理教育水平的提高。2000年,我國護士總數119萬,大專學歷護士不足5%,本科學歷護士不足1%,研究生學歷護士更是鳳毛麟角。2003年本、專科學校有331所,其中專科199 所,招生量為4 萬余人,在校生為10 萬余人,學制為2-3年;本科132 所,招生數為1 萬余人,在校生為3萬余人,學制4-5 年。至2002年底,碩士研究生教育院校有17 所。2004年,博士教育在第二軍醫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啟動。雖然近幾年來本科及以上學歷護士比例有所增加,但我國護士仍以中專為主,中專學歷的護士仍占85%左右,且以初中入學為主。據2002年美國衛生社會福利和健康保健資源部公布的全美注冊護士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全美共有注冊護士269萬多人,其中:大專護士占34.3%;本科護士占32.7%;碩士學位護士占9.6%,博士學位護士占0.6%[4]。總計受過高等教育的護士占總數的77.2%以上。因此,我國護理教育體系仍需大幅度增加大專及本科學歷護士的比例。

二、護理教學模式及課程設置未體現護理專業特色

(一)護理教學模式與臨床專業相似。護理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的護理教育已建立了從學士到博士的完整體系,基本采用了4 年制護理學學士教育,大部分國外大學護理專業更注重健康保健、精神因素和護士的綜合能力。我國的大學教育是以專業培養為主要目的,自1983年恢復高等護理教育以來,全國各大學基本采用的是5年制的二段式教學模式,即前期2年為基礎理論課程學習,后期2年為臨床專業課程學習,最后1年臨床實習。護理專業學生入學大多數以調劑志愿為主,學生對護理專業不了解,護生在前期學習時,與醫學生同課堂參與基礎理論教學活動,后期才接觸臨床護理專業教學,造成部分學生的專業思想不穩定,缺乏護理理念和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二)課程設置未體現護理特色。以傳統醫學為主的課程體系也與護理專業特色不相適應,使得絕大部分學生認為護理專業只是臨床醫學專業的一個分支而已,課程設置和臨床專業基本相同。我國護理教育設置的人文社會課程也較少,而這些人文課程被其他發達國家認為是提高護士綜合素質及應對醫學生活中的挑戰的基礎課程。學生通過學習人文社會科學,塑造健康人格,培養專業素質及綜合素質,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 我國護理課程設置中人文課程設置存在較大局限性,在課程多樣性方面存在不足,選修課程較為單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個性化發展。

篇(7)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是三年護理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我校護理專業三年專科的學習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安排在大一下學期進行,在近兩年我校教學改革中,從考試課調整為考查課,課時安排從80學時減少為48學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圓滿高效的完成教學大綱的課時安排,又能促進護理專業課的學習,是我們教研室的長期研究內容。

1目的

通過調查分析,適當調整教學內容,研究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內容調整,對專業課教學和護理技能的熟練掌握的影響。

2方法

2.1調查分析 對護理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的教學內容與專業課的關系以及臨床應用等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我校護理專業13級在校生、進入臨床實習的12級學生和護理專業課教師。采用無記名方式。共發放問卷186份,回收有效問卷171份,有效回收率為91.94%.與此同時我們與部分護理專業課教師和附屬醫院護理人員進行了座談交流。問卷和座談內容涉及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內容難易程度、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知識與專業課程學習及臨床應用的關聯程度、與職業資格考試的關系等。

2.2教學內容調整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對病理學與病理生理想的教學內容適當調整。

病理解剖學中總論的四章(組織和細胞的損傷與修復、局部血液循環障、炎癥、腫瘤)是醫學學習的基礎,是指導學習各個疾病的關鍵,對護理專業課的學習不可或缺;而各論中常見疾病的病理解剖內容如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系統疾病等可少講或不講,這部分內容可與護理后期專業課結合,通過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內科護理等課程進行學習,部分內容也可鼓勵學生在臨床實習中自學。

病理生理學內容適當增加DIC、傳染病與性病,并就臨床中常見的水腫、脫水、低鉀血癥、休克等病理生理過程增加課時學習,強化病理生理基本病理過程的認識。

綜上所述,我們把病理解剖學內容和課時適當減少,相應增加病理生理學的教學內容和課時,見表1。

2.3教學方案實施 實驗對象:14級在校護理專業學生。

實驗條件:①教學條件:教室多媒體教學系統,實驗室互動示教系統,示教顯微鏡,掛圖,大體標本,HE切片,辦公電腦2臺,打印機1臺等。②人員構成:本組研究成員具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講師9名,職稱層次比例適宜,并且每個人病理學教學時間均超過8年。學歷構成:博士 1名;碩士研究生 3名;本科 7名,學歷層次比例合理。

實驗方案: 2014級護理專業6個班學生隨機分3組,每組由兩個班級構成,每個班級學生隨機分布,人數都在100名。一個班級作為對照組,按照往年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及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另外一組作為改革組,采用調整后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及教學計劃。每組由一名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任教,共計3個教師。

實驗結果:第二學年結束,通過調查問卷方式,用SPSS統計學分析,比較改革組和對照組之間講授內容的課時調整對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學習的影響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調查分析 12級和13級護理專業中,分別有91.4%和93.7%的學生認為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內容多,課時短,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在12級護理專業學生,92.6%的學生和少量護理專業課老師認為病理解剖學內容與護理專業課和臨床應用聯系不緊密,與職業資格考試關系不大;98.7%的護理專業學生、大部分護理專業課教師及行業專家都認為病理學教學內容應進行適當的改革,以適應護理專業學習和技能操作的需要。

3.2實驗結果 調查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78份,有效回收率為96.33%,見表2。

計算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專業知識熟練掌握情況,以合格人數計算,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0.05)。考察護理專業學生,對專業課學習及護理技能學習是否有幫助,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4討論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在醫學教育系統中,無論是護理專業,還是臨床、檢驗、影像等專業學習中,都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和橋梁課。熟練掌握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知識,對疾病的護理診斷、護理治療等技術的掌握,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外科護理中,如何預防血栓栓塞的出現,通過血栓形成這一章節,讓學生認識到血栓形成的三個條件,應用到臨床上應避免反復在同一個部位穿刺,以免造成血管內皮損傷;長期臥床或手術后的患者,應鼓勵其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流動,防止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性高的患者,如腫瘤患者、婦產科分娩后的婦女,也應鼓勵早期下床活動。

在教學課時由80學時減少為48學時的基礎上,我們通過調查分析,適當調整教學內容,研究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內容調整,對專業課教學和護理技能的熟練掌握的影響。通過研究發現,無論實驗組還是對照組,都對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的專業知識感興趣。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熟練程度上,實驗組取得更好的成績。對專業課學習及護理技能學習幫助上,實驗組學生認為對專業學習更有幫助。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專任教師與臨床專家之間、專業課各門課程之間、專業課與基礎課之間的廣泛交流,我們對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改革,使教學內容與專業的培養目標、學制、教學課時數結合起來,合理調整學時比重,優化教學內容,以保證病理學教學設計符合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的需要。

本研究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少問題尚待解決。本研究未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充足優化和完善,使其更好適應護理專業課學習和職業能力的需要。考察對象,只考察14級護理一個年份的學生,結果可能受到人數、當年高考成績等影響。觀察時間短,實驗結果的科學性有待進一步長期印證。在接下來的護理專業教學中,我們將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適應護理專業課學習和職業能力的需要。多考察幾個年級的護理專業學生,調整教學內容對專業課學習與職業能力培養的影響。對影像、檢驗、口腔技術等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

使病理知識與護理專業課互相滲透,搭起互相聯系的橋梁,將醫學領域多學科知識進行有機整合、融會貫通的綜合性學科。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7-0261-02

高護專業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而產生,屬于新興專業。創辦者多為衛生學校或衛生職業教育院校,其中,大部分衛生職業教育學院是近幾年由中專衛校升格而成的。因此,高護專業不同于中專護理專業,它不是后者在學年上的延伸,而是一個獨立的具有高職特點的護理專業。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結合新理論,對高護專業給予充分重視,并在實際教學中探究本專業的理論基礎。

一、樹立正確的認識觀,科學定位

1.社會的定位。社會用人單位對高職護理專業的定位是應用型技術類專業,認為他們培養的學生普遍是應用型技術人才。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在理論水平上雖略低于本科生,但在動手能力上要應高于他們生,而且在薪酬要求上通常會低于本科生的期待底線。此外,本專業學生的學歷高于中等護理專業,在整體素質層面,他們屬于大學生這一層次。這種看法直接決定了該專業的科學定位。一方面,具有“高”的特性,即我們對學生的培養方向要區別于低層次的護理人才,將學生定位在專科層次上,把他們培養成既掌握護理理論又具備動手能力的技術性人才。另一方面,具有“職”的特性,即培養出來的護理人員要具備職業技能,是一線用人醫院在生產、管理或者服務工作上所需要的技術性人才。

2.學生素質的定位。高護專業的學生自入校時起,就不同于中職護理專業的學生。首先,該專業學生的分數線較高,表明他們在知識、能力的水平上高于中職護理專業的學生。其次,該專業學生在學習習慣和態度上較良好,這為高護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有利的環境。

3.學校應克服教育層面的認識誤區。學校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對高護專業教學應區別于中專教育教學,要克服傳統的教學觀念,走出歷史沉淀下來的心理誤區。第一,克服用學科教育方式取代職業教育方式的誤區;第二,克服專業知識取代崗位技能培訓的誤區;第三,克服將技術性教育等同于技能型教育的誤區。

4.培養的目標。高護專業的學生應達到認識能力較強、理論知識扎實、基本文化素養較高等要求,要有充分的職業發展空間。在專業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具體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職業實踐能力。在環境轉換的情況下,對新崗位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與動手分析的能力較強。在護理工作中,可以設計出合理的護理方案,能將理論知識切實地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二、學校在高職護理專業上的教育教學觀念

1.轉變培養模式方面的落后觀念。教育教學改革的落實,首要任務是轉變觀念。在學生培養觀上,不應把培養目標確定為簡單的護理技術人員,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讓他們成為高素質人才,進而促進護理工作的有序發展。因此,必須轉變護理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傳授觀念,摒棄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轉變為以人為中心。轉變教學模式觀,不再采用灌輸的教學模式,而是要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自我教育意識、自我發展能力且具有較高的思想、文化、和專業素質,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2.樹立男性同樣可以從事護理工作的新觀念。護理專業在社會發展中呈現出需求多樣化的趨勢,因此,男性護理專業得到社會的重視,男性學生也應得到社會的認可。男護的不可替代性,特別體現在對男性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時所給予的人文關懷上,能夠讓男性患者感受到來自醫院的溫暖。學校應基于男性護理服務的特色,擴大男性護理專業的招生人數,重組相關教材,改革相應教學內容,盡量滿足社會用人單位在男性護理上的需求,完善護理隊伍的建設。

三、高職護理專業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改革措施

1.實施整體護理教學模式,提升護士素質。在教學中,首先應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注重對其素質的培養,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雙向發展。學校應在護理專業的心理學、倫理學等學科上安排課程,同時開設社會學、美學基礎、語文等學科,不僅對學生的儀表、舉止、態度、氣質與品格等方面進行培養,還要教育學生具有鉆研和奉獻的精神。

2.以能力為基礎,培養職業實踐技能。學校應打破陳舊的教學體系、考試方法與教學模式,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采用筆試、技能考核與面試并重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團隊能力、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等。學生的能力不同,對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的領悟能力便會存在差異。因此,學校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將學生分為專業知識較強和實踐技能較強兩個集體,開展交流活動,設定交流生機制,以實現兩個集體的共同進步。此外,基于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培養出適合醫院一線需要的人才。

3.加強與衛生類高校的聯合。高等衛生類院校的師資力量較強,在教學設施、實踐基地的軟硬件上較為完善。加強與這類院校的聯合,可以為高護專業的學生創造專升本的有利環境,同時為各科授課教師提供豐富的進修機會,對教師的授課水平和職業技能方面的提高都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與衛生類高校聯合并不完全依附于他們的教學設施和實驗設備等,而是實現二者的共同進步。在聯合中,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專業知識,掌握更多的實踐技能,對繼續深造會產生較大的興趣。從這個層面講,加強聯合可以為高校輸送人才,同時也能提高高護專業學生在專業和技能上的綜合水平。

4.利用相關部門,實現特長教育。利用學校團委、學生會等部門的有利條件,舉辦書法、歌曲、朗誦、舞蹈或寫作等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實現個性化發展。學生畢業時,他們須熟練掌握相關計算機技術,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結合先進的醫療技術。此外,也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行為,在課堂或是生活中,都應具備高護生的服務觀念和禮儀規范。

5.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熱情。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教師講、學生聽,多是灌輸式教學,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改革傳統教學法的過程中,我們應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尤其注重問題教學法的應用。教學之前,教師應對課程實踐操作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教學設計,將其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索問題的基礎上進行課前預習。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積極建議學生主動查找相關資料、文獻或圖譜等,以開放式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產生互動。在學生學習操作規范時,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探究和總結,最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臨床能力、團隊精神、職業道德等的提高,調動他們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在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貫徹民主教學原則。情境教學法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導,而學生可以通過模擬病房,相互交流心得,實現能力的綜合提升。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設立研究性課題,指導他們在計算機資源、圖書館書籍等基礎上,進行自主研究,以“導師型”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培養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作用尤為重要,應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適當地走上講臺。高護專業的改革,需要相關部門、學校、教師、學生等長期配合和堅持,才能取得成果。在新理論的要求下,我們需要根據社會需求,培養高護專業的全能型人才,使高護專業實現長遠發展。

篇(9)

微課(Microlecture)的概念是2008年由美國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DavidPenrose首次提出[1],2010年由廣東佛山教育局研究員胡鐵生將本概念引入國內[2]。微課是相對于常規課程的一個概念,具有主題鮮明、針對性強、時間短、實施靈活等特點,通常是以視頻的形式講授一個獨立的知識點,一般還包括練習測試、護生反饋、教師答疑等配套教學環節。護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隨時隨地反復觀看教學內容,預習或復習相關知識,為護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條件。自主學習能力(AutonomousLearningCompetencies)是指護生在自主教學前提下,知、信、行3個方面均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運用各種客觀資源獲取知識的能力[3-4]。有研究認為,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學習合作能力3個部分。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進步,培養和提高護生有效合理利用學習資源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高職護理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務。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我國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微課應用于護理教學的經驗尚少,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微課教學對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現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在護生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在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15級高職護理專業16個班級中采用抽簽法隨機抽取4個班共212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108人)和對照組(104人)。實驗組中男生6人,女生102人,平均年齡(20.21±0.81)歲;對照組中男生6人,女生98人,平均年齡(20.32±0.77)歲。兩組護生在性別、年齡、高考分數、第一學年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國內專家林毅等編制的《護理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5]對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測評。該量表共有3個分量表,28個條目,總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6,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在0.69~0.79之間。該量表采用Likert5點計分法,包括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個選項,正向題分別計5~1分,負向題分別計1~5分,理論最低值為28分,最高值為14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主學習能力越強。

1.3干預方法選擇

《兒科護理學》教材中的“傳染病患兒的護理”作為教學內容,根據高職護理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該部分包括4個學時,主要內容有麻疹、水痘、猩紅熱、手足口病等出疹性疾病患兒的護理以及結核病患兒的護理。該部分內容多、課時少,需要課堂授課和課外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完成,適合采用微課的方式教學。實驗組和對照組選用同一教學內容,由同一教師按同一PPT授課。

1.3.1實驗組

采取以微課自學為主、課堂總結為輔的方式教學,教學過程分為4個步驟:(1)制作微課:根據網上資源和醫院病例精心制作教學視頻,包括出疹性傳染病的表現、流行病學特點、皮疹患兒的護理、小兒結核病的特點、結核病患兒的護理5個視頻,每個視頻15分鐘左右。(2)建立平臺:建立微信群,群成員包括實驗組護生和任課教師,以便后期線上推送練習題,同時為護生提問、教師答疑、師生交流提供平臺,從而及時溝通,反饋教學信息。(3)推送微課:在授課前一周推送授課內容的微課視頻,視頻推送后的第3天推送相關練習題,練習題推送后的第3天推送答案及解析,并在微信群針對護生提出的問題及時反饋。(4)課堂總結:根據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總結該部分內容的重點,并針對護生在微信群中普遍提出的難點問題集中討論解析。

1.3.2對照組

采取傳統方式教學,教學過程包括課前預習、課堂講解、課后練習3個基本環節。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對所有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頻數分布圖、正態性檢驗、方差齊性檢驗分析數據的分布情況及特點。符合正態分布的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護生實驗前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和各分量表得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后,實驗組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和3個分量表得分均顯著高于本組實驗前及對照組(P<0.05)。實驗后,對照組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和3個分量表得分與實驗前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3討論

3.1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現狀

隨著社會進步和人類對健康要求的不斷提高,護理專業教育的目標必然也會同步提高,培養護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保證護理專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也是當前高等護理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6]。然而近年來高校不斷擴大招生,高職護生基礎教育和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差[7],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自我管理能力不強,大學教學模式和中學教學模式不同,護生普遍適應中小學灌輸式的教學,習慣在父母和教師的監督下學習,在缺乏外界壓力的情況下,護生缺乏自我監督和管理的意識[8];第二,信息能力較差,現如今護生身處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尤其是網絡信息豐富多樣,但同時也存在魚目混珠、真假難辨的問題,護生獲取信息、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還有待加強[9];第三,缺乏學習合作能力,“90后”護生自我意識強,同學之間缺乏積極有效的合作學習,應幫助護生建立學習小組,將學習任務分工,共享學習資源,使護生意識到通過合作互助,能夠實現小組和個人的成功[10]。

3.2微課教學有利于提高護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生通過微課教學后,自我管理能力較前顯著提高(P<0.05),同時實驗組護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微課教學能有效提高護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微課內容短小精練,陳述簡單直接,針對主要知識點著重講解,便于護生在短時間內抓住教學目標和重點。更重要的是,護生可以利用手機和電腦隨時隨地觀看微課視頻,而且可以反復觀看,隨意快進,便于護生利用碎片時間針對自身需要實現個性化學習,也更加符合“90后”護生的學習生活習慣。與課堂長時間授課相比,微課教學更能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和時間護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由安排,有利于護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11-12]。

3.3微課教學有利于提高護生的信息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生通過微課教學后,信息能力較前顯著提高(P<0.05),同時實驗組護生的信息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微課教學能有效提高護生的信息能力。微課教學是線上教學,護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可以針對一些難點和熱點問題實時線上檢索相關知識,有利于提高護生拓寬信息渠道的能力[13]。針對某一問題進行網上檢索,必然得出很多檢索結果和相關知識,選取有用信息閱讀和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對護生分析和處理信息能力的鍛煉及提高[14]。

3.4微課教學有利于提高護生的學習合作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生通過微課教學后,學習合作能力較前顯著提高(P<0.05),同時實驗組護生的學習合作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微課教學能有效提高護生的學習合作能力。本研究采用的《護理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中,學習合作能力分量表主要包括尋求幫助的能力和交流能力。“90后”護生多數以自我為中心,在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動性,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及合作甚少。本研究實施的微課教學是在微信平臺上教學和交流,符合現代年輕人的日常溝通習慣,有些護生在課堂上很少提問,但是在微課教學平臺上卻非常活躍,能針對視頻教學內容和線上習題提出疑問,尋求幫助的能力明顯提高。護生在微信群的提問所有成員可見,其他護生也可以解答問題和繼續討論,有利于促進護生間的合作與交流,使得護生的交流能力得到顯著提高[15]。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8-0083-03

隨著醫學生物模式的改變,醫療機構為適應患者的需求,對臨床護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要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自學能力。為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加大教學改革。為了配合學校教改,筆者對《護理教育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嘗試,現報告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1.教學對象:將護理學院本科學生正在接受課程調整的兩個年級的學生即處于第二學期的1~3班學生87名作為甲組,其中男生6名,女生81名,平均年齡19歲。將處于第六學期的1~3班學生99名作為乙組,其中男生12名,女生87名,平均年齡21歲。兩組學生的入學錄取成績無差異性。

2.學習課程及性質:《護理教育學》,第二版,姜安麗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考查課。

3.方法:采用教師講授與學生參與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重點、難點章節由老師講解,部分章節由學生走上講臺講解。先將學生分成八組,教學內容分為八個部分,上次課確定每組的具體教學內容,每組學生共同討論,共同制作幻燈片,選派1人上臺講解,每人限15分鐘。每次課先由老師作導語,學生講完后,由其他組的學生對其講課的質量、效果和注意事項進行評價,再由老師進行補充講解。學生參與式學習的章節有:護理教育的發展與改革;學習理論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影響學習的內部和外部因素;教師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方法及個性化教育等共4次課8學時。其余內容按傳統方式進行講授。此方案在實施前,先將實施方案與步驟報護理學院教務科核準,征得專家同意后再實施。

4.評價方法:(1)學生評價:①每個小組講完課后,用《護理專業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自我評定量表》[1]對自己小組的講課效果進行評價,該表有30個問題,分A、B、C、D、E五個答案,按“總是這樣做、經常這樣做、有時這樣做、偶爾這樣做和沒做”進行評價。分次發出調查表186張,當場收回調查表186張,回收率100%。②在整個課程結束后、考試前,全部學生用《護理專業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學生評價表》[2]對老師進行評價。該表有27個問題,分A、B、C、D、E、NE六個答案,按“非常贊成、贊成、中立態度、不太贊成、非常不贊成、本條不適用或不知道”進行評價。最后增加一項作為學生對教學的總體滿意度進行統計。發出調查表186張,當場收回調查表186張,回收率100%。(2)專家評價:邀請護理學院和附屬醫院資深專家四名進行隨機聽課兩次,用《護理專業教師課堂教學質量他人評價表》[3]對老師進行評價,該表有24個問題分,A、B、C、D、E、NE六個答案,按“非常贊成、贊成、中立態度、不太贊成、非常不贊成、本條不適用或不知道”進行評價,分別按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進行分類統計。發出調查表8張,由護理學院教務科收回8張,回收率100%。(3)學生的結業成績:《護理教育學》結業考試,理論考試90分,其中客觀題型占20%,主觀題型占80%,平時成績10分。

二、統計方法

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計量資料進行x2檢驗。

三、結果

1.學生對自己課堂教學質量評價。

2.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

3.對本教學方法的總體滿意度。.

4.《護理教育學》結業成績比較。

四、討論

1.《護理教育學》是培養護理本科生基本教學能力的專業基礎課,是培養學生從事臨床教學和病人健康教育的基本能力的考查課,無學分。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程不重視,過去我們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大合班上課,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的機會很少。“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強行灌輸,機械有余而靈活不足。使學生機械記憶多,整理加工少;記憶結論多,思考過程少;知識背誦多,能力培養少;被動做題多,獨立思維少[3]。致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效率不高。而護理本科培養的學生需要既具有較強的臨床適應能力,又具有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溝通能力,以適應醫療衛生服務發展的需求。針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我們在本科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同一教學時段采用參與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改變了從過去被動知識接受向主動探求知識的轉變,使同學們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對知識的記憶力,增強了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評教是護理老師教學質量評價的主要依據之一,占老師教學質量評價權重0.45[1],從表一得知:在不同學習階段采用參與式教學法所得到的結果不同,甲組學生(第二學年)和乙組學生(第六學年)對老師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的贊同率分別是55.6%、45.5%、54.6%、42.4%和58.7%、72.2%、63.7%、5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低年級學生仍然習慣于在讀高中時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而高年級的學生進入大學學習時間較長,思維更加活躍,希望與展現自己的能力有關。

3.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使用使同學們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每個小組在準備的過程中力求完美,大部分同學在準備課件發言前,為了使內容嚴謹、準確,并且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在認真閱讀課本的基礎上,還翻閱了大量參考資料,上網查詢相關知識,聯系了專業基礎課相關方面的內容,全身心的投入。由于不同人員講解,使學生對課堂有新鮮感,小組之間通過相互課堂評價和老師的補充,擴大了信息量,鍛煉了同學們系統的思維方式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從表二中可以看出,分別有54.5%和74.8%的學生支持這種教學方法,這與周麗萍等3]對學生走上講臺教學的意向性調查的結果相似。但兩組之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4.古人云:“贈之以魚,僅飽餐一頓,授之以漁,則受用終身”,老師講授時,重視啟發式教學法的應用。如第一次課首先介紹“奇妙的陳景潤現象”,說明教學過程中“技術、技能和技藝的關系”,以“一滴水、一杯水和一桶水的關系”說明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T”字型的知識面。通過提示、說明、啟發等喚起學生對舊知識和原有經驗的再現,然后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對單元的難點內容采用分組討論,教師可參與一組或幾組的討論,在討論中及時發現問題,不必解答而加以啟發、引導,讓學生自己去解答。從表一、表二中可以看出,多數學生認同這種教學方法,平均總體滿意度64.65%。

5.從表三可以看出,兩組學生的結業成績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這門課是考查課,考試形式是開卷考試,主觀題型較多有關。對學生成績的測定種類很多,包括考核法、觀察法、問卷法、訪談法和自陳法[1],任何一種方法都不能全面衡量學生的成績。

6.參與式教學法不僅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也要求教師對本課程有系統較深刻的認識,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備課時有較大的投入,課堂上有把控全局的能力。在施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筆者認為參與式教學方法在小班上課較適宜、效果好,合班上課人數多,采用此法可能課堂控制難度大,影響教學質量,筆者只是在小范圍內作了初步的探索,還有待進一步總結完善。

五、結論

參與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既鍛煉了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系統學習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演講能力,對所學知識產生較濃厚的興趣,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較大地提高。多數學生認同參與式教學法,但在不同的學年使用效果是不同的,即高段學生較低段學生更喜歡參與式教學,收獲更多。

參考文獻:

上一篇: 新農村建設總結 下一篇: 幼兒輔導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不卡网 | 亚洲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 最新热久久99这里有精品 | 曰韩国产欧美另类视频 | 一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色欧美4477福利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