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源經濟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02 06:45: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稅源經濟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稅源經濟

篇(1)

一、引言

稅收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的財政收入,也是國家的重要經濟來源。經濟稅源簡稱“稅源”,即稅收收入的經濟來源,它主要是指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當年創造的國民收入或往年累積的國民收入。稅源的種類繁多,涉及人們社會和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遍布城鄉各地,其數據與地理空間信息密切相關,在以往的稅源管理中,大多數都采用表格,對空間數據缺乏規范的管理,難以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更不要說輔助決策了。GIS技術可以將復雜的稅源數據疊加到電子地圖等空間數據上,建立空間數據和稅源數據的關聯,采用面向對象的操作方式,具有更直觀、靈活、高效的優點。

二、GIS技術概述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門集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地理學等多門科學為一體的新興學科,它是在計算機軟件和硬件支持下,運用系統工程和信息科學的理論,科學管理和綜合分析具有空間內涵的地理數據,以提供對規劃、管理、決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間信息系統。自20世紀70年代地理信息系統產生以來,在短短的三四十年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是因為地理信息系統可以管理多種地理空間實體數據及其關系,包括定位數據、圖形數據、遙感數據和屬性數據等,并能對空間數據進行分析的功能,它的出現為各行各業繁雜的數據管理、多源的成果表達形式和空間數據分析提供了最為快速、方便、準確的方法和手段。GIS技術被廣泛的應用于城市規劃與管理、電力與電信、土地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而在財務管理與經濟領域的應用則遠遠落后于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隨著國家稅收法規和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提高稅務管理的水平與效率必然要求更新的技術支持,GIS則將成為今后在這一領域重要的應用技術。稅源經濟管理工作可以充分利用GIS的可視化、易分析、易統計、易操作的優勢和特點,豐富、完善和拓展稅務管理的查詢統計功能,滿足區域化管理需求,進一步強化新時期的稅務征管工作,保證稅收任務圓滿完成。在稅源經濟管理中可以運用的GIS的優點和特點有如下幾條。

(一)圖形和屬性相結合的數據管理方式

GIS中圖形數據是根據其分類分層管理的,每個圖層包含不同種類的圖形數據,各個圖層疊加到一起構成了電子地圖和各類專題地圖,屬性數據與圖形數據是通過唯一標識的關鍵字段相鏈接。稅源工作是以多層級的按行政或者經濟區劃進行分割的地域為單位的,包括企業點位、樓宇、網格、片區、城區等等區域,不同的區域所繳納稅率各不相同,比如飲食區和商業區所上交稅率就存在很大差異,為了方便管理可以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圖層。納稅人必須具有工商登記,其注冊和經營地址均具有地理意義上的唯一性和固定性。納稅人的戶籍、預警、稅收等涉及稅源管理工作的各類數據均可完整依附于確定的地理點位上。

(二)查詢和分析功能

地理信息系統具有多種查詢功能,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從圖形到屬性的查詢和從圖形到屬性的查詢。利用GIS的查詢功能和對圖形數據的唯一標識,我們在地圖上可以快速查到每個單位、企業的基本納稅信息,也可以進行條件查詢,即是查找符合某一條件的對象,例如,查詢繳納稅金在一定范圍之內的單位,并在電子地圖上把這些單位高亮度顯示出來,從而分析出區域的納稅大戶人數和稅金的大概分布情況。地理信息查詢功能是最有用的功能,也是用戶使用最多的功能,稅務稽查人員、征收人員等各種用戶都要使用查詢功能。

(三)輔助決策功能

以GIS為基礎的空間決策支持系統(SDSS)是GIS應用的最高層次,在這一層次,GIS與專業模型已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納入SDSS的框架之中,實現了多源數據的無縫融合、GIS基本功能與專業分析模型功能的有機結合、GIS與決策支持系統的一體化運行,將服務于不同領域的決策支持,這一應用層次將成為今后發展的方向。GIS稅源經濟管理的決策功能包括稅源征管分析、納稅人分析等功能,揭示稅源收入等重大指標的長期增長趨勢、波動規律、發展速度、地區分布、行業分布等。

(四)三維GIS技術

GIS技術、計算機技術、三維數據獲取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相關技術的發展,使得三維逐歩從理論范疇走向專題應用范疇。相對于二維GIS,三維GIS對客觀世界的表達能給人以更真實的感受,它以立體造型技術給用戶展現地理空間現象,不僅能夠表達空間對象間的平面關系,而且能描述和表達它們之間的垂向關系。隨著稅務系統的信息化建設日益普及,大多數稅務機關都已建立起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稅源經濟管理信息系統,但是還是存在不夠直觀的問題,尤其是在房產稅管理中,不可能通過查看地圖的方式來查看當前房屋的位置、建筑面積和價格以判斷稅收是否正確。基于三維GIS的房產稅收地理信息系統能夠有效的集成地理空間數據和稅收數據,將三維GIS應用與稅收,清晰直觀的將不動產信息展現出來,為不動產的稅源信息提供了全新的空間地理參考。

(五)網絡GIS技術

Web GIS是GIS技術與web技術集成的產物,繼承了GIS的部分功能,側重于地理信息與空間處理的共享,是一個基于web平臺實現地理信息處理與地理信息的網絡化軟件。網絡GIS技術可提供強大、靈活、可擴展的平臺,形成一個開放和一致的接口,實現數據資源的集成和共享。將Web GIS應用到稅源經濟管理信息系統中,可實現多種稅源管理之間的相互協調,同時也可以在主機上進行稅源信息的大規模更新和錄入,而成果為各個與之相連接系統共享,便于稅源信息管理和擴展,也極大的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

三、基于GIS的稅源經濟管理信息系統

基于GIS的稅源經濟管理信息系統是GIS技術在稅源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整個系統以電子地圖為載體,為用戶提供信息查詢、圖像顯示、數據分析等多項功能。通過該電子地圖,可以加強對稅源的監控,加大對征管一線工作的監管力度,并為決策層提供準確、精細、迅速的稅源分布信息,對外可以直觀顯示所有納稅戶的繳稅信息,讓納稅人有知情權、監督權,從而增強辦稅透明度。

稅源經濟管理系統功能模塊一般包括基本操作、查詢、統計分析和決策支持四個部分,除此之外目前網絡地理信息系統和三維地理信息系統也被廣泛的應用與稅源管理中。web技術可以實現稅源數據大規模的更新和傳輸,方便系統操作人員維護數據。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多用于房地產稅源管理中,三維直觀顯示全區房產、企業分布以及樓宇稅收等功能需求。

基本操作模塊包括了電子地圖的一般功能:地圖的放大、縮小和漫游;文件的輸入、輸出以及各種格式之家的轉換;地圖的輸出打印功能,可以將生產的專題圖以任意比例尺輸出。這是稅源經濟管理系統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功能。

稅源信息的查詢實際上是屬于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功能的一部分,查詢模塊主要有屬性查詢、條件查詢和模糊區查詢三種方法。屬性查詢和模糊查詢實現的主要功能包括:基本信息查詢、用地信息查詢、納稅信息查詢、減免稅信息、申報與測繪面積對比查詢等。條件查詢可以隨意設定查詢項與查詢條件,查詢條件主要有:時間、稅務科(所)、金庫、行業、稅源單位、納稅代碼、納稅人名稱、經濟性質、納稅方式、所屬行政區劃等。

在稅源經濟管理中,常常需要對某個行業或者轄區的數據進行趨勢分析,常見的趨勢分析包括:單個稅源戶稅收趨勢分析、稅種收入趨勢分析、行業收入趨勢分析、轄區收入趨勢分析等。對于趨勢分析所產生的結果,常常在相應的表格或者圖表中表示出來,如生成報表、柱狀圖、餅狀圖、統計圖、點密度圖等,這就涉及到專題圖制作的問題。專題圖就是重點表示某個或者某些信息,把這些數字的、內在的信息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生動地表現在人們的眼前,讓讀者快速直觀地了解信息內容,達到輔助人們獲取信息和挖掘知識的目的。對稅源信息進行趨勢分析實際上就是對稅源信息按某個特定的字段(比如稅收金額等)制作專題圖。

決策支持以數據庫、模型庫和知識庫為基礎,把計算機強大的數據存儲、邏輯運算能力和管理人員所獨有的實踐經驗結合在一起,將管理信息系統與運籌學、統計學的數學方法、計算模型和有關專業技術聯結在一起,輔助支持相關部門各級管理人員進行決策,是推進管理現代化與決策科學化的有力工具。稅源經濟管理信息系統利用GIS提供的決策支持功能可以分析近幾年某些區域的稅源和稅款變化情況,從而監測可能出現的偷漏稅情況,同時預測未來幾年稅源的發展情況和趨勢,輔助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的制定。

四、結束語

隨著GIS技術的深入發展,GIS已經被廣泛應用到資源清查,城鄉規劃,災害監測,土地調查,環境管理,城市管網,作戰指揮,稅收征管等各個行業,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稅源經濟管理與GIS技術結合,為稅源提供了全新的空間地理參考,既提高了稅收的管理和使用效率,又避免了因重復建設等原因而造成的資源浪費,實現稅源經濟的高效管理,有利于稅源信息的再利用和再類比分析。隨著三維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推廣,三維稅源信息管理系統和網絡稅務管理等新型智能化稅源經濟管理系統是目前稅源經濟管理系統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楊永菊,馮德顯.基于GIS的河南省縣域經濟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7(3).

2.王洪林.可視化稅務綜合管理系統的總體設計[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4).

3.陸西寧.基于GIS 的空間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09(4).

4.羅治敏.基于WebGIS的社會經濟專題查詢系統的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6(3).

5.陳斐.空間統計分析與GIS 在區域經濟分析中的應用[J].武漢大學學報,2002(4).

6.谷國鋒.地理信息系統在區域經濟差異研究中的應用[J].情報科學,2009(9).

篇(2)

總部經濟作為世界經濟的新亮點,在我國也已成為發展區域經濟的一種新思路、新視角,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青島、西安、武漢等中心城市都在吸引總部企業,發展總部經濟,其主要原因在于總部經濟作為發展區域經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不僅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還能對區域稅收做出貢獻,同時,一個區域的稅收規模又會對該區域的經濟產生影響。正因為如此,各中心城市在發展總部經濟的同時,特別關注總部經濟對區域稅收的貢獻,這也使得分析總部經濟模式下的稅源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總部企業與總部經濟

(一)總部企業及其分類

總部經濟是因總部企業在某一區域聚集,并帶動該區域相關產業的發展而形成的一種區域經濟形態,目前對總部企業存在諸多的界定,尚無統一的定義,筆者認為總部企業是指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所在的機構,是一個企業或集團的戰略決策中心、投融資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總部承擔戰略性決策并直接控制投資、融資、財務、人事、法律等經營活動,同時在企業或集團內部統一配置研發、銷售、采購、廣告等業務。總部企業可以是一個功能中心,也可以是多個功能中心的不同組合,可以說,非制造業的功能中心就是總部企業。

總部企業可按不同的分類標準劃分為多種類型,諸如:(1)按管轄的區域范圍分類,可分為區域性總部和全球性總部;(2)按資金控制權分類,可分為戰略導向性總部、資產導向性總部和操作導向性總部; (3)按價值鏈分工分類,可分為管理總部、投融資總部、研發總部、營銷總部、采購總部和生產總部等,或者是以上各種功能總部的排序組合;(4)按企業縱向管理結構分類,可分為一級總部、二級總部、三級總部等;(5)按企業橫向管理結構分類,可分為行政總部、投資總部、融資總部、研發總部、銷售總部、采購中心、(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辦事處、代表處等。

(二)總部經濟形成的原因

總部經濟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而出現的一種新的經濟理念,是中心城市由于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吸引企業將總部在該區域集結,而將其加工制造基地向具有一般資源比較優勢的區域集中,使得企業內部不同組織結構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空間組合,它不僅會降低企業的成本,增加企業的競爭力,同時還會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企業將其總部和加工制造基地實現空間上的分離,是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合理、有效配置的結果,這是因為企業可以同時利用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各自的比較優勢資源,實現稅后利潤的最大化。發達地區擁有信息廣泛、靠近政策決策中心、高級人才大量聚集等企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欠發達地區擁有土地、能源、一般加工工人等常規性資源。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資源的稟賦差異較大,通常在發達的中心城市,戰略資源密集成本低,常規資源稀缺成本高;在欠發達地區,常規資源密集成本低,戰略資源稀缺成本高。如果企業將總部布局在發達的中心城市,而將加工制造基地布局在欠發達地區,可以使企業以較低的成本價格同時取得中心城市的戰略資源和欠發達地區的常規資源,實現兩個不同區域的優勢資源在同一個企業的重新配置。多個總部企業聚集在中心城市,并由此衍生出金融、保險、戰略咨詢等一系列知識型服務業集群,知識型服務業集群又進一步帶動了一般服務業的發展,由此形成總部經濟。

總部經濟形成的理論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價值鏈分工理論、比較優勢理論、企業戰略理論、企業組織理論、產業集群理論、區域發展理論、中心效應理論等,其中價值鏈分工理論構成了總部經濟理論的重要基礎。從價值鏈分工理論的角度看,總部經濟是在知識經濟條件下誕生的,經濟的全球化演化為市場的全球化,市場的全球化又明顯地表現為價值鏈的重組。企業價值鏈的形成過程,也是邊際利潤的形成過程,這是因為企業價值鏈上的每一項價值增值活動,都會對企業最終實現的利潤產生影響。價值鏈分為企業內部價值鏈與企業外部價值鏈,內部價值鏈是指企業在提供其所經營的產品和服務時,研發產品、制造產品、市場營銷和提供服務等的各個環節。企業集團內部的各項經營活動分別處于價值鏈的各個環節,而各個環節的價值增值活動所需要投入的資源是不同的。比如技術開發環節和售后服務環節是知識密集型或者是技術密集型的價值創造過程,在這些環節中,企業更多投入的是人力資本,即企業經營中所需要的戰略性資源。而產品的加工制造環節是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價值創造過程,在這一環節中,企業更多投入的是土地、能源、機器設備和一般加工工人等資本,即企業經營中所需要的常規性資源。企業(集團)為了追求價值的最大化,就必須提高價值鏈各環節的邊際利潤,而價值鏈各環節邊際利潤的提高,是以降低價值鏈各環節投入的資源成本為前提的。因此,按照價值鏈分工理論,企業(集團)將高級人才資本投入多的環節安排在戰略資源密集的中心城市,將土地、能源、機器設備和一般加工工人等資本投入多的環節,安排在常規資源密集的欠發達地區,就可以使總部企業和加工制造基地分別獲取到各自所需的較低的資源成本,實現價值鏈各環節的最大增值。

二、總部經濟對區域稅收的貢獻

從經濟到稅源再到稅收,是組織稅收收入的基本路徑,所以談及總部經濟對區域稅收的貢獻,就不能不談及經濟和稅源。在總部經濟模式下,總部經濟對區域稅收的貢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總部經濟對區域經濟增長做出的貢獻。總部經濟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主要表現在總部企業在自身直接創造GDP的同時,還通過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間接創造GDP,這也是一個區域根據本地資源優勢發展總部經濟的重要依據之一。我們知道,未來在國家和地區之間展開的經濟競爭,不是僅僅發生在孤立的產業之間,更多的是發生在產業集聚上,總部經濟就可以實現產業集聚效應,總部企業作為產業集聚的初端,它可以導致相關產業的新生和集聚,從而實現該區域GDP的乘數增長,珠三角、長三角兩大經濟區域的產業集聚就充分證實了這一點。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珠三角已形成了主要以輕工制造業、交通運輸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業和物流業組成的產業集群,長三角也已經形成了包括集成電路產業、電腦制造業、重化學工業等一系列產業聚集群。廣州、上海作為這兩大經濟區域吸引總部企業的中心城市,其產業集聚的乘數效應對GDP的貢獻是不庸置疑的。總部經濟的產業集聚效應不僅表現在某一產業對GDP的貢獻,更表現在產業集聚的乘數效應對GDP的貢獻。因為,隨著總部經濟的發展,會帶來第三產業與第一、第二產業的高效鏈接與融合,使第三產業得以大力發展,同時,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也會得到調整,新興第三產業在第三產業中將居于主導地位,一般服務業會受到新興第三產業的進一步推動。總部經濟將通過總部企業自身創造的GDP及其帶動的相關產業創造的GDP,共同推動區域GDP的快速增長。

經濟增長為稅收增長提供源泉和動力,經濟增長對稅收增長的影響最為直接,也最為顯著。一定時期三次產業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同期的GDP,同樣,一定時期的稅收主要來源于該時期三次產業的增加值或GDP.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在正常的經濟運行狀況下,經濟稅源提供的稅收收入應占到稅收收入總額的70-80%或以上;稅收收入增長應當與經濟增長基本保持同步。有的學者在對我國1998-2001年四年間稅收增收情況進行量化分析后認為,四年間稅收收入的增收有55.2%來自經濟發展的因素。由此可以推斷,總部經濟的發展作為區域經濟發展中新的經濟增長點,其發展必然會對所在區域的稅收做出貢獻。以廣州市東山區為例,2002年占該區企業總數2%的總部企業,其自身直接創造的利潤總額達10億元,占全區企業利潤的70%左右;總部企業繳納的稅收占全區地稅總收入的80%,成為該區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同時,由于總部企業的聚集,使得同期東山區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占全區GDP的90%多,三產的從業人員超過全區從業人員的80%.

該區總部經濟直接創造的企業利潤達10億元,占全區企業利潤的七成多。雖然總部企業數量僅占全區企業總數的2%,但其繳納的稅額卻占了全區地稅總收入的八成,成為該區稅收的主要來源。同期東山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九成多,從業人員比重超過八成。廣州東山區的上述數據還表明,在總部經濟模式下,總部經濟對區域稅收的貢獻,不僅包括總部企業自身創造的直接稅收,而且還包括其帶動的相關產業創造的間接稅收。

三、總部經濟稅源特點分析

(一)總部企業自身稅源特點分析

總部企業對所在區域貢獻的主要稅種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契稅、資源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和印花稅等,從這些稅種對區域稅收的貢獻上看,有的稅種表現為不確定性和流動性,有的稅種則表現為相對穩定性。

1.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稅源具有不確定性和流動性

在總部經濟模式下,總部企業貢獻的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的稅源具有不確定性和流動性。這是因為,企業可以將企業(集團)創造的大部分稅收,這里主要是指設在總部企業所在區域以外地區(以下簡稱“其他地區”)的子公司、分公司創造的稅收轉移至總部企業,也可以將總部企業自身創造的稅收轉移至其他地區的子公司、分公司,這完全取決于企業(集團)的整體經營發展戰略,但無論哪種方式的選擇都會對總部企業所在區域的稅收產生影響。上述稅種的稅源不確定和流動的具體表現為:

(1)與總部企業地域上形成分離的子公司、分公司貢獻的稅收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轉移到企業總部,形成總部企業對其所在區域的稅收貢獻。稅源轉移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轉移收入,即總部企業通過建立銷售控制體系(銷售總部),將設在其他地區的子公司、分公司的產品以低于市場價、成本價,甚至低于成本價銷售給母公司或總公司,將銷售收入轉移到總部企業,形成總部企業的收入,進而形成總部企業貢獻的增值稅等流轉稅和企業所得稅。二是合并納稅,此方法不通過轉移銷售收入,而直接通過匯總合并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方式,將其他地區的子公司、分公司的利潤匯總至企業總部,形成總部企業向其所在區域貢獻的企業所得稅。這兩種稅源轉移方式的運用,會使總部企業對其所在區域稅收的貢獻超過其自身創造的稅收。

(2)總部企業可以通過資金的控制權、通過轉移定價等方式,將總部企業自身創造的稅收,從總部企業轉移至其他地區的子公司、分公司。比如,總部企業將研發成果低價銷售給其他地區的子公司、分公司,將其應繳納的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中的一部分稅收轉移給子公司、分公司,形成子公司、分公司向其所在地貢獻的稅收。在這種情況下,總部企業對其所在區域稅收的貢獻可能會低于其自身創造的稅收。

造成總部企業貢獻的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稅源不確定和流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業是“經濟人”,即每個企業都有其各自的經濟利益,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是為了獲取自身稅后利潤的最大化,稅后利潤的最大化就意味著企業成本的最小化。為了降低企業的整體稅負,企業會通過各種方式將稅收轉移到低稅地區,同時我國各地區適用稅收政策的差異、非稅政策的差異以及企業自身組織結構的調整等,也都使這種稅源轉移成為可能。具體原因表現在:一是稅收優惠政策及優惠期限的產業。總部企業與設在其他地區的子公司、分公司或常設機構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優惠期限存在差異,總部企業可以通過改變與子公司、分公司的收入結算方式,將利潤轉移到低稅地區。二是企業在不同經營周期所做的動態稅收籌劃。企業的經營周期包括初創、成長、繁榮和衰退四個周期,企業在這四個周期的獲利能力是不同的,創造的稅收也是不同的,為了降低稅負,企業必須進行動態稅收籌劃。以從屬機構不同形式的選擇為例,總部企業是經過成長期走向成熟期的企業,在初創時期,企業可以選擇設立分公司的形式,因為企業在設立初期,其產生虧損的可能性很大,運用分公司這種形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可以用其產生的虧損沖減總公司的利潤,從而減少總公司的應納稅額。當企業進入成熟期后,企業可以選擇設立子公司的形式,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國家對新建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籌劃。三是企業整體經營發展戰略的實施。為了實施整體經營發展戰略,企業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逆向避稅籌劃,在這種情況下納稅人不僅不減少稅收負擔,反而會加重稅收負擔。納稅人在運用這種方法時,減輕稅負已不是其主要目的,而尋求企業整體經營策略等其他目的則成為運用此方法的決定因素。比如,企業為了擴大規模和占領市場,或為了滿足政府有關部門的要求以及上級部門的考核指標,往往要實施一些特定的經營管理戰略,采用逆向避稅可以促使戰略的成功實施,由此會形成稅源向高稅地區流動。例如某總部企業設在中心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本應享受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但在采用逆向避稅籌劃時,總部企業創造的一部分稅收也可能轉移至其他地區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形成對其他地區的稅收貢獻。總部經濟的特點,就是企業的總部與其從事加工制造的子公司、分公司形成地域上的分離,這就使得企業(集團)創造的稅收,會在企業總部與設在其他地區的子公司、分公司所在區域之間進行流動。總部企業對其所在區域貢獻稅收的大小,取決于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市場經濟行為,而我國各地區間稅收政策的差異又會為這種稅源的流動提供可能。

2.個人所得稅和其他各稅稅源具有相對穩定性

總部企業從功能上看,可以有管理型總部、投資和融資型總部、產品研發型總部、市場營銷型總部、采購型總部和生產型總部等,總部企業也可以是上述不同功能型總部企業的不同排列組合。這些總部企業從人員構成來看,主要是由大量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高級營銷人員等組成。有資料表明,這些高級人才的平均工資水平大約高出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的三倍,這對于我國個人所得稅近一半的收入來自工資、薪金所得來說,這些高級人才的工資、薪金所得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無疑對區域稅收貢獻是較大的。此外總部企業的一些高管人員還會有股息、紅利所得,而根據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無論是工資、薪金所得還是股息、紅利所得,其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都應由總部企業代扣稅款,并向總部企業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代為繳納。總部企業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對區域稅收來說,不僅是一筆可觀的稅收收入,而且稅源穩定,即總部企業代扣的個人所得稅,不會像總部企業創造的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那樣,有可能轉移到其他地區的子公司、分公司,形成對其他區域的稅收貢獻。

總部企業繳納的其他各稅,如房產稅、契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和印花稅等,雖然與主體稅種相比,這些稅種稅額較少,但它們通常不會受到總部企業經濟效益好壞的影響,也不會像主體稅種那樣具有不確定性和流動性。總部企業創造的這些稅收,稅源穩定,可以全部表現為對總部企業所在區域稅收的貢獻。

(二)總部企業帶動的相關產業稅源特點分析

總部企業在某區域的聚集會帶動該區域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的第三產業具體包括:由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租賃等組成的金融服務業;由通信、網絡、傳媒、咨詢等組成的信息服務業;由會計、審計、評估、法律服務等組成的中介服務業;由教育、培訓、會議展覽、國際商務、現代物流等組成的新型服務業等,此外還包括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娛樂健身業等。

這些相關產業創造的稅收包括營業稅、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以及房產稅、契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和印花稅等稅種,這些稅種的稅源對總部企業所在區域的貢獻是相對穩定的,但不同行業也有其不同的特點。

1.金融保險業稅源特點

金融保險業繳納的主要稅種是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其中營業稅的納稅人是指:(1)銀行,包括人民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2)信用合作社;(3)證券公司;(4)金融租賃公司、證券基金管理公司、財務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證券投資基金;(5)保險公司。金融保險業營業稅稅率為5%,其計稅依據則根據金融保險企業提供的服務項目不同分別進行規定。金融保險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適用稅率為33%,其納稅地點為國家政策性銀行和商業性銀行系統,分別以獨立核算的總行、分行為納稅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系統的所得稅,分別以獨立核算的總公司、分公司為納稅人;地方銀行和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證券公司及城市信用社等非銀行金融企業,均以獨立核算的企業為納稅人。總部企業衍生的金融保險企業,其創造的營業稅通常可以貢獻給總部企業所在區域,但企業所得稅則視衍生的金融保險企業是否是獨立核算的總行、分行或總公司、分公司而定,只有獨立核算的總行、分行或總公司、分公司,其創造的企業所得稅,才能貢獻給總部企業所在區域。

2.信息服務業、中介服務業、新型服務業(除現代物流業)稅源特點

信息服務業、中介服務業、新型服務業(除現代物流業)以及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娛樂健身業等企業繳納的主要稅種是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其中5%的營業稅均貢獻給總部企業所在區域,而企業所得稅在通常情況下,也會貢獻給總部企業所在區域。但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在總部企業所在區域設立的是分公司,如果分公司不是獨立核算的納稅人,且總公司設在其他地區,則其繳納的企業所得稅要匯總到總公司,不體現為對總部企業所在區域的稅收貢獻。

3.現代物流業的稅源特點

現代物流業繳納的主要稅種是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其中按17%的稅率征收的增值稅,通常會貢獻給總部企業所在區域,而企業所得稅則根據該物流企業是否是獨立核算的納稅人,如果是獨立核算的納稅人,則其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應貢獻給總部企業所在區域。

現代物流業繳納的主要稅種是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其中按17%的稅率征收的增值稅,通常會貢獻給總部企業所在區域,而企業所得稅則根據該物流企業是否是獨立核算的納稅人,如果是獨立核算的納稅人,則其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應貢獻給總部企業所在區域。

參考文獻:

[1]李鳳民,王宇 總部經濟與洛陽高新區經濟發展[M] 洛陽高新網

[2]趙弘 總部經濟[M]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篇(3)

一、新一輪稅制改革以來靖江地稅收入情況分析

(一)優勢行業稅源增長

從主要行業情況看,金屬制品、化工、電氣機械等行業整體形勢較好,增幅較快。其中,金屬制品業入庫3107萬元,同比增長13.3%,化工行業入庫1472萬元,同比增長29.9%。電氣機械業入庫2981萬元,同比增長7.2%。

(二)宏觀環境影響行業增收

受宏觀環境、產業轉型等影響,船舶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金屬冶煉等行業明顯減收。其中,船舶制造業減收超過5000萬元,入庫稅收8726萬元,同比下降45.1%。今年以來,新世紀造船集團已實現交船17艘,計135.98萬載重噸,在當前全球造船業行情低迷的形勢下,業績已屬不錯,船舶訂單列全國船企第五位,但利潤微薄,增值空間有限,稅收難以與銷售同步增長。金屬冶煉業入庫1629萬元,同比下降14.3%,主要是江蘇揚子江金屬加工有限公司入庫253萬元,同比下降4.5%。醫藥制造業入庫671萬元,同比下降57.6%,剔除去年同期江山制藥個人分紅一次性入庫1015萬元,則同比增長18.3%,其中帝斯曼江山制藥入庫640萬元,同比凈增560萬元。

(三)“營改增”影響下的建筑業與房地產業稅源收入情況

2015年,營改增范圍逐步擴大到了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各個領域,至該年年底基本實現營改增全覆蓋,相應廢止營業稅。由于營業稅占靖江市地方稅收的比重較高,“營改增”全面到位后,對地稅收入的影響較大。

今年我市建筑業積極拓展市場空間,提升發展檔次,產值保質增長態勢,但受“營改增”影響,地稅收入E減。1-9月建筑業入庫地方稅收50159萬元,同比減收7022萬元,下降12.3%。“營改增”后,地稅建筑業失去主體稅種,兩個所得稅也不隨開票附征,預計建筑業稅收占總稅收比重將越來越小。

今年以來我市房地市場僅有綠城花園和新世紀壹號兩個大的樓盤,其他都是一些小樓盤或者是掃尾盤,盡管近兩月“金九銀十”成交量和成交價格同比稍有上升,但地稅稅收受“營改增”影響,只降不升。“營改增”后,房地產業最大的增收亮點是土地增值稅,1-9月入庫11509萬元,同比增收3414萬元,增長42.2%。

二、地稅收入形勢分析

隨著營業稅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地稅系統的稅源極度萎縮,地稅收入占地方財政的比重大幅削弱,地稅部門職能被弱化,稅收征管難度加大。綜上所述,“營改增”將導致地方稅收大幅度下滑。

原來隨營業稅附征的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小稅種,如果與國稅部門的信息無法實時交換,漏征漏管的風險增大。加之增值稅稅負比營業稅低,營改增行業增值稅達不到原來征收營業稅的稅收總量和體量,同樣將導致附征小稅種的下降。

新辦企業的所得稅管轄權全部劃歸國稅征管,地稅部門管轄的戶數將面臨萎縮。隨著企業的優勝劣汰,原來企業所得稅在地稅繳納的戶數將越來越少,而新辦戶的企業所得稅都是在國稅繳納,這將直接導致地稅企業所得稅的稅源不斷減少,企業所得稅稅收將逐步下降。

由于缺乏營改增戶的管理手段,實行核定征收的個體工商戶附征的所得稅必將流失,地稅部門代征的政府性基金的收入隨之下降。預計“營改增”后,地稅總稅收將減收14億元。

建筑房地產企業主稅種劃歸國稅管理,地稅無法直接獲取開票信息,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的征收難度加大,稅款流失嚴重。

三、對策建議

突出房土兩稅清理,堵建筑房地產稅收漏洞。利用“房土兩稅明細申報軟件”,建立管理促收動態機制,提高房土兩稅管理水平。開展土地增值稅清算,對外出施工項目加強跟蹤管理,實現稅款及時催繳入庫。加強與國稅的聯系,通過國稅前臺取得建筑業自開票信息,工作合力,足額征收稅款,清理歷史陳欠,彌補稅收漏洞。

篇(4)

我戔戔域經濟發展有很多優勝前提。首要表現在:一是區位優勢。我區處于南昌經濟實力最強的南昌縣、西湖區、青山湖區三強交匯之中間,屬“三強”之中心,具有強壯的輻射效果。二是交通優勢。全區由城市中環、二環圍繞,內部交通成網,到火車站車程約5—10分鐘,距昌北方地區際機場車程約30分鐘,擁有江西省最大的鐵路貨運站—青云譜貨場(南昌火車南站)。三是工業優勢。我區是進步前輩制造業基地,擁有洪都集團、江鈴集團等20多家中心及省、市屬企業,是我國第一輛摩托車、第一枚海防導彈、第一架飛機、第一輛輪式遷延機的降生地。四是旅行優勢。我區自古以來就有“城南勝地,人世蓬島”之佳譽,區內擁有象湖、梅湖等“三湖”、“三河”天然景色資本,和山人留念館、徐孺子桑梓、朱橋梅村明清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象。

我區是南昌市的一個老工業城區,工業是我區的支柱財產。年全區地域生產總值打破117.71億元,人均GDP打破5300美元;規劃以上工業添加值打破64億元;出口創匯打破1.5億美元。三次財產比例為:0.5:71.2:28.3。當前,已注冊注銷的巨細工商企業6000余家。規劃以上工業企業67家(個中:在地計算21家),工業產物首要有:飛機、汽車、摩托車、電動車、機械、汽鍋、壓力容器、非標制造、建材、紡織服裝、電線電纜、啤酒、乳成品、肉類成品、食物保健品加工、飼料、禽蛋加工、醫療健身器材、化工原料等財產。商貿企業中,限額以上的商業業、住宿餐飲業有50余家。轄區內年買賣額有億元以上市場有6個,大型農貿市場9個。

二、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制約要素

近年來,我區經濟有了長足提高,經濟規劃不時擴展。還,也該當看到經濟總量依然偏小,運轉質量不高,當地財力嚴重等問題比擬突出等問題,還制約著區域經濟發展的要素。

1、財產構造不盡合理。從區計算局供應的材料顯示剖析,我區三次財產比例為:0.5:71.2:28.3,三產比重未到達30%,弱勢分明。與“銀三心”昌盛板塊位置不協調,曾經成為制約我戔戔域經濟發展的首要要素。

2、經濟總量不大,質量不高。年,全區完陋習模以上工業添加值64億元,和2007年同期比擬有較大的增幅,但和兄弟縣區比擬,這個產值照樣偏低。緣由是現有工業企業中上規劃的企業偏少,不足具有市場帶舉措用的龍頭企業、大型集團企業,對整個經濟的拉舉措用不夠大。

3、企業不足品牌計謀的運作。在規劃以上企業中,品牌型企業太少,大局部企業照樣在貼牌生產。沒有屬于本人的牌子,就不成能去開辟市場,做大做強企業,還,也輕易發生膠葛。

4、發展情況不足系統性。經過開通“陽光驛道”,開展政企對接、服務企業工作,為企業處理了一些實踐堅苦和問題,獲得了必然成效。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單個部分單個人對服務企業的主要性看法不夠。服務企業認識不強,工作不夠自動,存在遷延、扯皮、有意刁難企業的景象。二是縣政府部分之間信息共享效率不高。某些部分從本單元好處思索,不肯給其它部分供應已把握的信息材料,形成資本得不到充分應用。局部條塊治理的縣政府本能機能部分為企業服務認識較差,工作上存在有意刁難企業景象,障礙了企業發展。如昌南工業園內各企業反映供電部分拉閘停電前不事前通知,嚴厲影響企業生產,形成企業生產損掉,要求供電部分停電事前通知。三是部分協調停決問題本能機能有限。有些企業生產和非生產問題超出部分權柄范圍,難以知足企業的要求。

三、加速區域經濟發展的幾點考慮

1、優化提拔第二財產,打造進步前輩制造業基地

從全區工業總量不足,財產、產物構造不合理、技能含量不高的實踐狀況動身,應依托科技提高大力調整工業構造,積極推進“工業強區”計謀。一是重點抓好昌南工業園區建立。要進一步加快財產集聚,增強園區配套,強大園區“一體兩翼”(即機械制造業為主體,現代物流業和食物加工業為兩翼),不時進步園區競爭力。二是支撐優勢企業做強做優。鼓舞工業發展由制造向發明、智造改變,努力在供應優質服務,營建優越情況上下功夫,支撐江鈴、洪都、陽光乳業等大中型企業發展強大,并經過這些企業的輻射和帶動,激起全區工業經濟的發展。三是積極發展都會工業。依照“銀三心”的定位,我們曾經是中間城區之一,地盤本錢高、可用面積非常有限。依據這個實踐狀況,要積極發展以產物設計、技能開拓和加工制造為主體,可以在中間城區生活和發展,與城市功用和生態情況相協調的現代都會工業。

2、加速發展第三財產,做旺商氣

市委、市縣政府把我區定位“銀三心”昌盛板塊之一,面臨如許的時機,我們要在發展第三財產上有新思緒和行動。一是增補發展傳統商貿業。因為我區傳統商貿業發育不足,必需要經過大力發展社區貿易,擴展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項目,促使我區傳統商貿服務業的成熟。重點要抓住我區大開放、大開拓的時機,抓住批發市場、樓宇經濟等服務項目轉移的時機,充分應用好企業改制和行政單元搬家所“騰”出的空間,建立一批大的超市、購物中間、提拔人氣和商氣。二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依據經濟發展的需求,提拔服務業全體層次和程度,推進服務業的晉級。要大力發展以現代物流業、金融業、房地財產、信息服務業、科研和綜合技能服務業等新的服務業態。我們的市場物流業有著很強的比擬優勢,當前,昌南工業園及其周邊華東國際工業博覽城,華東裝飾建材博覽城,華東國際汽車配件物流中間,深圳家居產物昌南物流中間,九州通醫藥物流中間,新地冷藏物流中間等已初具物流財產的集群效應。然則在凝集人氣、供應優秀服務方面還要下功夫。還,我們還要積極建立一個共享信息平臺、服務平臺,經過引進國表里知名物流企業來整合伙源,進步各市場物流企業的聯系關系度,真正構成集聚效應。三是培養文明旅行會展等特征服務業。要加速文明旅行財產發展規劃的制定,突出人文、天然兩主題,大力發展旅行業。充分培養和發掘山人留念館、《審訊》的主人公梅汝王敖的家鄉朱橋梅村、徐孺子桑梓、鐵柱萬壽宮等一批歷史文明深沉的人文景象,把它們包含的文明底蘊展示給廣闊的旅客。打響山人梅湖景區品牌,使之成為全市、全省甚至全都城有名的旅行景區。經過對山人書畫藝術的深化開拓,延長出一系列的相關文明財產群,促進書畫藝術的傳達,推進經濟的發展。一是經過按期舉行名家信畫的展現、交流、買賣,構成區域性的書畫藝術中間;二是經過建立平臺,吸引知名書畫藝術家入駐,構成畫家村,帶動文字紙硯、裝裱資料等配套財產及相關商貿業的發展。三是建立山人書畫研討院和有關畫院,提拔書畫研討程度,開展書畫教育,帶動修學旅行的發展。四是以規劃中的梅湖景區的文明財產園為依托,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入駐,發展動漫、影視、出書等文明構思財產。還,要經過華東國際工業博覽城,華東裝飾建材博覽城等平臺,帶動會展業的發展。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立

有關部分要積極搜集一批以世界500、國內200強以及省級龍頭企業為首的國表里包羅港、臺知名企業有關材料,研討其主營營業,調查其發展計謀,搜集其投資部分擔任人有關信息,從中選擇出與我區財產政策相對接或能夠對接的知名大企業,匯編成材料供應各有關部分。具體發起尋覓對接路子,力爭盡快與一批知名企業投資部分開展對接。要讓專業人員進入招商引資步隊,甚至可以思索營建專職的招商引資中介機構和生意人,區里在招商引資上的獎勵政策相同也合適他們,如許就可以防止機關人員參于招商干好了有獎勵,干欠好也沒緊要的形態。還,要把引來的資金集中投入到具有推進聯帶效果的重點項目。

4、發揚縣政府服務本能機能,營建企業發展優越情況。

篇(5)

為保證新世紀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從1999年12月至20__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先后4次召開全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工作會議,部署推動改革工作。在國務院的推動下,經過各地、各高校的共同努力,全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績。

學生公寓等高校后勤服務設施的建設,采取利用社會力量和社會資金的新機制,取得了歷史性進展。據統計,自1999年至20__年年底,4年內全國新建、改造大學生公寓共計4800萬平方米;新建、改造學生食堂共計630萬平方米。幾年新建的學生公寓,超過了1999年以前50年建設量的總和。河北省和浙江省最近三年來建設的學生公寓,分別超過了各自前50年建設總量的3倍和5倍。

(一)湖南高校學生公寓的發展狀況

按照擴招的要求,“十五”期間,湖南高校每年需要新建學生公寓70萬平方米,其建設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20__年政府繼續由省財政提供專項經費3000萬元,對改革的進展情況繼續進行督查,而且要每半個月督查一次。領導小組一年里先后8次召開辦公會議,專題研究和協調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如岳麓山大學城居民拆遷安置工作,周伯華省長曾兩次出面協調、現場辦公,促使長沙市政府投資4.4億元整治和改善了大學城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導小組還組織出臺了一系列稅費減免政策,以鼓勵各學校加大引資力度,鼓勵有實力的公司投資高校后勤工作。20__年引進社會資金6億元,新建學生公寓53萬平方米。

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目前高校學生公寓確實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逐步解決了學生的住宿問題,改善了學生的居住環境,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有利條件。

(1)中南大學學生公寓成長勢態良好

我們在中南大學了解到學校學生公寓的建造和管理呈現出一派良好的勢頭,學教兩方雙贏。該校在校學生人數3萬多,已入住學生7800人,每個學生每學年的住宿費是1200元;按已入住公寓的學生人數計算,該校每年收取學生住宿費936萬,如果3萬多人全部入住公寓,那么中南大學每年將收取學生住宿費3600多萬元,如果對這一收入開征營業稅的話,稅率是5.6,那么該校一年要繳稅200多萬。

該校學生公寓的建造和管理由后勤集團負責,招標的建筑公司是省教委下屬的一個注冊公司。

據該校稅收專管員介紹:如果就學生公寓建造一塊開征稅收的話,房產稅和營業稅兩項相加稅率是17.6,那么每年可征收200多萬元。

(2)湖南大學學生公寓比較分散

擁有25000多學生的湖南大學后勤社會化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學生公寓分別由天馬村、龍王港及凱利公司建造和管理,現已入住學生14590人,湖大代收住宿管理費,然后全數分別交給上面三個單位。通過“學校”這個中間環節逃避了稅收的管理,造成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使稅收流失。政府對學校后勤服務社會化的優惠政策沒有真正體現在教育層面。

(3)湖南商學院學生公寓基本照舊

湖南商學院現有學生10000人,學生公寓由學生處宿管科管理,每名學生每年交管理費1000元,包括住宿和水電。據該校后勤人員介紹:學校嘗試過引進社會資本建造和管理學生公寓,但是建造學生公寓成本回收期長,管理和維修也是問題,所以該校學生公寓的發展舉步維艱。

(二)外省高校學生公寓的發展狀況

高校擴招帶來巨大商機,學生公寓成為房市新亮點。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現代大學生對居住條件的要求高了,傳統8人一間的老宿舍要被4人一間、帶衛浴設施的新公寓所代替,大多數高校在自身無法解決新生“安居”的情況下,必然要將“商機”轉移給社會,從而直接帶動房產的開發,那么大學生公寓無疑將會成為未來幾年內房產開發的新亮點。

(1)北京大學生公寓三年增長60

經過幾年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北京高校后勤已經全部與學校行政系統分離。為緩解擴招后學生住宿緊張的矛盾,北京市在城市用地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市政府在中關村等地段為高校規劃建設大學生公寓約160萬平方米。據市教委后勤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北京市的規劃,到20__年,爭取使高校學生公寓總面積比20__年增長兩倍,學生食宿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后勤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高校校園環境更加優美,成為首都城市建設和“綠色奧運、人文奧運”建設的重要標志和亮點。

(2)廣州啟用規模最大的高校學生公寓

五山大學生公寓總占地面積達231畝,是廣東省內規模最大的高校學生公寓,已有近1000名來自華南師范大學、廣州 體育學院的學生入住。像五山學生公寓這類不同學校學生共享生活資源、統一管理的模式在廣東還是第一次,這也是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最新成果。1999年以來,國家出臺了關于禁止繼續利用校園內土地資源興建學生宿舍的政策,而廣東省高校的持續擴招又使學生住宿問題日益突出。到20__年,廣州地區在校大學生將達60萬人,按照教育部的“421”標準(即人均8-10平方米,實現本專科4人一間,碩士生2人一間,博士生1人一間),需增學生宿舍面積約180萬平方米。

為此,由省教育廳牽頭,廣東省跨校大型學生公寓建設全面展開。在五山地區,華南農業大學無償提供231畝土地,廣東華盛建設有限公司投資2.2億元建設首個跨校學生公寓,主要供周邊華工、華農、華師、廣工大五山校區、廣州體育學院以及一些成人高校的學生使用。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經完成,按照“421標準”可入住學生5000多人,從這里騎自行車到華農只要5分鐘、到華師需15分鐘左右,學校有穿梭車,現在又添了公交車,學習和生活都不成問題。這里的住宿費是每人每學年1500元,與在校內引入社會資金建設的學生公寓價格相同。

廣州市的其它兩個同類學生公寓都在籌建選址階段。其一在河南,以中山大學和廣東商學院為中心,由省教育廳組織實施;其二在廣州城西部,以廣州大學和廣東中醫藥大學等學校為中心,由廣州市教委負責規劃建設。

(3)廈門大學學子首享國際標準服務

廈門大學學生公寓服務中心日前通過ISO9001認證,成為我國首家獲得這一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單位。

廈門大學學生公寓位于廈大校區3公里外的曾厝桉村,總建筑面積67000多平方米,入住學生5000人。學生宿舍上床下桌,配有家具、熱水器、寬帶網、有線電視等設備。室內寬敞明亮,本科生每間4人,碩士生每間兩人,博士生則一人一間。

為了給入住公寓的學生提供更加科學、標準、周到的服務,廈門大學學生公寓辦公室和廈門東部建設開發公司及當地派出所聯合簽署協議,決定全面導入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對公寓管理進行規范。如今,公寓有了自己的警務室、自行車維修點、理發店、書店、配鏡店等社區服務點,學生們普遍覺得生活在這里既安全又方便。

二、利用國家減免稅政策,積極扶植高校學生公寓的建設和發展

(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高校學生公寓社會化改革的有關稅收政策

20__年2月28日財稅字[20__]25號文件精神通知如下:

(1)、對從原高校后勤部門剝離出來而成立的進行獨立核算并有法人資格的高校后勤經濟實體(以下簡稱高校后勤實體),經營學生公寓和教師公寓及為高校教學提供后勤服務而獲得的租金和服務性收入免征營業稅;但利用學生公寓或教師公寓等高校后勤服務設施向社會人員提供服務而獲得的租金和其他各種服務性收入,應按現行規定計征營業稅。

對社會性投資建立的為高校學生提供住宿服務并按高教系統統一收費標準收取租金的學生公寓,其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營業稅;但利用學生公寓向社會人員提供住宿服務而取得的租金收入應按現行規定計征營業稅。

(2)、對高校后勤實體的所得,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

(3)、對高校后勤實體,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

(4)、高校后勤實體及享受上述優惠政策的其他經濟實體,應對享受優惠政策的經營活動進行單獨核算,分別進行納稅申報。不進行單獨核算和納稅申報的,不得享受上述政策。

(5)、本通知自20__年1月1日起執行。

由于政府對學生公寓的開發和建設給予鼓勵政策,積極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征地、貸款和稅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和優惠政策,吸引了更多的開發商參與學生公寓的開發建設。湖南、遼寧、重慶、山東、河南、浙江、天津、北京都紛紛制訂優惠政策,對學生公寓建設特事特辦,加快了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步伐。

我國高等院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經過幾年的積極推進,如今已有了突破性進展,20__年和20__年全國完成新建學生公寓1900多萬平方米,改造450萬平方米;完成新建學生食堂260萬平方米,改造81萬平方米,從而基本解決200多萬名學生的食宿問題,大大改善學校的后勤保障條件。

(二)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高校后勤服務設施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

為確保實現我省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目標,進一步支持高校學生公寓等后勤服務設施建設,20__年5月23日湘政辦發[20__]23號文件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1)、各市、州要把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納入本地區綜合改革之中,將后勤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要抓緊組織具有城市規劃設計資質的單位編制高校校園建設規劃和學生公寓區建設規劃,同時對高校校園內現有學生宿舍和教師住宅情況進行清查,對不符合校園規劃的,應考慮分期分批調整用地和建設使用性質。今后,高校需增建的學生宿舍和教師住宅及其他后勤服務設施,原則上不再建在校園內,應本著方便師生、方便管理的原則,在校外統一規劃,集中連片開發建設,保證高等學校教學科研發展 所需用地。各市、州計劃、建設、財政等部門在安排市政、公用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時,應優先考慮高校后勤服務設施項目的配套工程,統一規劃建設好學生公寓區外的水、電、路、排污等公用設施。

(2)、對經省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認定的高校后勤服務設施建設項目,需另征土地的,按行政劃撥的方式提供,免征耕地占用稅,耕地開墾費按標準的70執行。

(3)、高校后勤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比照經濟適用房收取工程建設有關費用。

(4)、對由社會企業投資興建并經營的學生公寓、學生食堂以及其他后勤設施在為高校提供后勤服務中所獲得的租金收入和服務性收入的稅收,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財稅字[20__]25號文件中對高校后勤實體的稅收規定執行。

(5)、高校學生公寓(學生宿舍)用電按居民照明電價執行,后勤服務設施用電按非居民照明電價執行。

(6)、對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認定,由高校后勤服務實體或社會企業開發建設的學生公寓、學生食堂以及其他后勤服務設施項目,各金融部門可采取以學生公寓收費權質押等方式,提供貸款支持,貸款利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執行。

(7)、高校后勤服務實體或社會企業建設的高校后勤服務設施,只能面向高校提供服務,不得面向社會出租、出售或改作其他用途,否則,取消已享受的各項優惠政策并追繳有關費用。

(8)、各市、州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高校后勤服務設施建設的指導和協調,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各級教育、計劃、財政、建設、國土資源、物價、稅務等部門要簡化審批程序,及時為高校后勤服務設施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政策性強,牽涉到方方面面,政府的統籌主導作用非常關鍵,政府不動,改革難動。湖南省政府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為了改善岳麓山大學城的基礎設施,長沙市政府投資1.8億元完成了瀟湘大道拓改工程,并投資2.6億元,開始治理拓改連接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和湖南師大的麓山路和麓山南路。在湖南,對校外大學生公寓和教職工住宅開發建設項目,是按行政劃撥的方式提供土地,同時實行比經濟適用房更加優惠的稅費減免政策,切實降低了成本,減輕了高校師生的經濟負擔。

(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經營高校學生公寓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

為支持我國高等學校辦學模式改革,提高辦學效益和辦學質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指示精神,20__年10月8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下發財稅[20__]147號文件,對高校后勤實體及社會性投資建設、經營的高校學生公寓(以下簡稱學生公寓),在經營過程中涉及的有關稅收政策問題通知如下:

(1)、對為高校學生提供住宿服務并按高教系統收費標準收取租金的學生公寓,免征房產稅;

(2)、對按高教系統收費標準向高校學生出租學生公寓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

(3)、對與高校學生簽定的學生公寓租賃合同,免征印花稅。

(4)、對高校后勤實體及社會性投資者經營學生公寓,獲得租金所涉及的營業稅,按照財稅字[20__]25號文件通知的政策執行。

享受上述優惠政策的納稅人,應對享受優惠政策的經營活動進行單獨核算,分別進行納稅申報。不進行單獨核算和納稅申報的,不得享受上述政策。利用學生公寓向社會人員提供住宿服務或將學生公寓挪作他用的,應按現行規定繳納相關稅款,已享受免稅優惠免征的稅款應予以補繳。

(5)、本通知自20__年10月1日起至20__年12月31日止執行。此前未征稅款不再補繳,已征稅款不再退還。

(四)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繼續執行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

20__年7月11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下發財稅[20__]152號文件:為支持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根據&ltlt;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意見的通知&gtgt;([20__]1號)的精神,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字[20__]25號)規定的有關政策,繼續執行到20__年底。

三、制定稅收政策,運用稅收杠桿使高校學生公寓社會化改革向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一)以高校學生公寓為主的大學城房產開發成了精明的開發商眼中誘人的“經濟蛋糕”。

在大學生、研究生擴招的同時,一個迫在眉睫的難題也困擾著各高校,那就是如何解決新生的“安居”問題。一方面,各高校多年來已習慣了循序漸進增加招生數量的做法,宿舍“擴容”速度遠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另一方面,大學生對居住條件的要求高了,傳統8人一間的老宿舍要被4人一間、帶衛浴設施的新公寓代替。大多數高校在自身無法解決新生“安居”的情況下,必然要將“商機”轉移給社會,大學生公寓無疑將會成為未來幾年內房產開發的新亮點。

對于房產開發中的這個“大蛋糕”,精明的開發商已經看到,在房產開發已進入微利時代的現狀下,大學生公寓建設只要上規模,同樣可以有很大的利益。特別是這些公寓屬于“量身定做”不愁銷售,而且在用地、稅費以及銀行貸款方面享受很多優惠政策,經營的風險較小。誰能把握這一新“商機”,誰就會獲得長遠、可觀的收益。

于是同幾年前各地大建開發區的現象如出一轍,如今大學城的建設風起云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建和在建的大學城已有50多個,而且爭先恐后做“大”文章。大學城,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為“教育地產”與知識經濟時代的黃金組合。在高等教育產業化的改革背景下,各地對興建大學城熱情高漲。據調查,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在興建或擬建大學城項目,少則一兩個,多則八九個,而且是集教育、商貿、房地產、娛樂等于一體。

目前大學城的開發建設,已經脫離了稅收政策進行優惠傾斜的初衷,成了誘人的“經濟蛋糕”。在不少房地產商的眼中,開發大學城房地產的利潤空間大、賣點多,什么“中央智力區”“高等教育文化圈”,這無疑是業界升級的新捷徑。

有關專家認為,對于大學城問題應理性看待,既不要全部封殺,也不要夸成一朵花。他們認為,真正的大學城需要有許多的配套設施,需要更多的文化底蘊。簡單地圈地擴建,對于大學城來說,是支離破碎的,對于學生來說,接受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建設一個大學城不僅要為一個城市服務,而且是為一個區域甚至全國服務的。大學城規模應嚴格實行規劃用地,其核心功能在于教育,盡量淡出企業主導大學城的模式,政府要發揮好主導作用。目前, 歐美的大學城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美國的波士頓,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大學城,它們都經過百年以上的歷史自然形成;另一種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建設起來的,如美國規模數萬人的州立大學、日本的筑波大學,這又與當地政府的財力密切相關。

(二)對高校學生公寓的管理,采取與社會房產開發同樣的稅收政策

(1)目前經營高校學生公寓可以免征四種稅收項目:

對為高校學生提供住宿服務并按高教系統收費標準收取租金的學生公寓,免征房地產稅;對按高教系統收費標準向高校學生出租學生公寓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對與高校學生簽訂的學生公寓租賃合同,免征印花稅;對高校后勤實體及社會性投資者經營學生公寓,獲得租金所涉及的營業稅也予以免征。

享受上述優惠政策的納稅人,應對享受優惠政策的經營活動進行單獨核算,分別進行納稅申報。不進行單獨核算和納稅申報的,不得享受上述政策。利用學生公寓向社會人員提供住宿服務或將學生公寓挪作他用的,應按現行規定繳納相關稅款,已享受免稅優惠免征的稅款應予以補繳。

這項稅收政策實施截止到20__年12月31日止,對于在這之前未征稅款的不再補繳,已征稅款的不再退還。

(2)分清學校與企業合作開發的學生公寓應征、免征營業稅的概念

1.學校出地,企業(個人)出資共同開發學生公寓,學校自公寓建成驗收之日起享有所有權,出資者享有20——30年不等的收取學生住宿費的權利,對出資者按照縣(含)以上物價、教育、財政部門制定的收費標準收取的學生住宿費,可比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經營高校學生公寓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__]147號)第四條的規定,給予免征營業稅。

2.對學校出地、出資者出資共同開發學生公寓,學校取得學生公寓所有權,出資者取得一定年限的收取學生住宿費權利的行為,應當分別不同情況征稅。對學校應按“服務業——租賃業”征收營業稅,對出資者應按“銷售不動產”征收營業稅;二者的營業稅計稅依據均應根據出資者建設學生公寓的投資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五條第三款的規定予以核定。

(三)運用法律手段抓緊制定相應稅收政策開征物業稅

運用稅收等經濟杠桿,建立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的長效機制。目前開征的耕地占用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稅額過低,不足以遏制亂占濫用土地之風。從目前看,需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情況提高稅額。從長遠看,可借鑒其他國家的一些經驗,在完善土地統一登記的基礎上,改革有關稅制,如實行物業稅,以加大占用者的土地保有成本,促使其自覺建立合理用地、集約用地的自我約束機制。

(1)專家學者主張征收物業稅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將土地作為最重要的投資,不斷地擴大土地儲備規模,已經造成了4,000多萬的農民失去土地。國家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現行土地收益分配框架下,農民僅僅得到5到10的土地收益,村一級可以得到25到30,而各級政府則可以得到60到70的收益。從1987年到20__年,全國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3,300多萬畝,近70是政府用行政方式征占的土地,如果每畝地的最終使用價格為100,000元,農民分得10計算,那么,近20年來全國農民最少喪失了3萬億元的土地增值收益。

地方政府為什么如此熱衷于土地經營?這是因為,在中央政府控制了稅收的主要來源,并且緊縮銀根之后,地方政府除了土地之外再沒有其它的資金供給渠道。他們為了發展地方經濟,不得不千方百計地炒作房地產,通過拉高房價帶動本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并且從中獲取財政收入。這是一種竭澤而漁的經營模式,它將不可再生的土地資源作為賭注,進行經濟上的大賭博。所以,控制中國經濟過熱的問題,首先就是要解決地方政府在土地資源利用上的不受節制問題。

當前,中央政府主要通過行政手段千方百計地制止地方政府亂占耕地行為。從短期來看,中央政府的政策和行政命令會發揮一定的效用,但是從長期來看,由于利益上的沖突并沒有解決,所以還會出現直接的或者變相的亂占耕地問題。在北方一些城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地價不斷攀升,已經直接影響了當地投資的成本。所以,如果沒有和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土地控制制度,那么,土地泡沫破滅之日,就是中國的經濟災難到來之時。

抑制土地價格增長過快的問題,有三個途徑:一是通過經濟手段加大土地的供給,保證市場源源不斷的土地需要。這種手段在我國根本行不通。二是通過行政手段控制土地批租的速度,防止地方政府參與房地產的開發。由于地方利益決定了地方政府不可能不打折扣地執行中央的行政命令,所以行政手段作用十分有限。三是通過法律的手段制定合理的稅收和財產分配制度,保證利益的各方都能獲得理性的預期收入。

現在看來,征收物業稅已經成為當務之急。首先,征收物業稅可以從消費環節抑制需求。在中國的城市發展中,已經出現了房地產投資熱的現象,一些城市居民購買房產并不是為了生活消費,而是為了進行投資。浙江溫州炒房團的出現,從一個側面說明房地產市場已經發展到新的階段,以消費型為主的購房行為已經逐漸地被投資性的購房行為所替代。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鼓勵房地產開發的一系列制度都應該調整。具體到稅收制度方面,國家應該對占用土地資源而進行的房產投資活動征收特別的資源稅。其次,征收物業稅可以有效地遏制開發商的投資沖動。當商品房交易市場趨于理性化的時候,開發商必定會對商品房的建設規模有一個合理的計算。他們不會輕易接受地方政府提出的開發項目,將自己的資本集中投入到城市房地產開發中去。第三,征收物業稅還有利于解決中央和地方政府財產分配不公的問題,從根本上控制地方政府參與房地產開發的利益需求。征收物業稅可以有效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請記住我站域名/]之間進行資源稅的重新劃分,保證地方政府運行所必需的財政資金,防止地方政府千方百計地截留國家收入。

征收物業稅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要求國家的立法部門必須首先確定合理的征收范圍。對那些以消費為目的而購買的房屋,不應該征收物業稅,對那些投資性購買的房屋,應該征收物業稅。由于我國目前尚未建立科學的資產申報體系,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面臨許多問題。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確定房屋業主購買的目的,在稅收制度設計上,可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對物業實行普遍征收原則,然后再通過補貼的方式,對那些城市的貧困者進行合理的補償。在此基礎上,國家大力推動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并且通過廉租房的方式保證城市貧困人口擁有必要的住房條件。

當然,物業稅的征收還面臨著其它許多問題,譬如,在征收的過程中,如何防止不法商人與政府勾結逃避或者變相逃避國家的稅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加快民主改革步伐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因為只有在政府時刻受到公眾有效監督的情況下,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中的暗箱操作才能避免。

筆者非常反對那種以缺乏經驗為由而阻撓稅收制度改革的觀點。因為經驗的欠缺不能成為延緩推行某一項制度的理由。在征收物業稅方面,有關部門固然沒有經驗,但是,只要有利于維護公眾的利益,有利于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我們就應該加快前進的步伐。

(2)中國稅收改革已“箭在弦上”

“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這是新一輪稅改的基本原則乃至主要內容。根據國稅總局的安排,“條件具備時對不動產開征統一規范的物業稅”,20__年將“模擬房地合一按評估值征稅的工作,推進房地產稅的改革試點。”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劉昆在全省財政工作會議上透露,廣東有可能在20__年對不動產開征統一規范的物業稅。

據了解,物業稅又稱財產稅或地產稅,主要針對土地、房屋等不動產,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繳付一定稅款,而應繳納的稅值會隨著其市值的升高而提高。比如公路、地鐵通車后,沿線的土地價格就會提高,而每年應繳的物業稅也會跟著提高。

據中 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的說法,從物業稅的角度看,實際上涉及到兩種不同的城市管理方式:一種是城市土地采用批租形式,在這種形式下,政府必然希望土地能夠賣出較好的初始價錢,以便于政府改善公共服務和城市基礎設施;另外一種是,土地的供應和交易基本上沒有限制,但是土地的使用要定期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征收財產稅,會使土地初始價格比較低,但每年都要承擔一定的物業稅。據稱,開征物業稅的做法有利于承租人的優化資源配置。

業內人士認為,開征物業稅是目前房地產稅費改革的信號。試行物業稅改革,將對未來中國城市土地管理產生重大影響。

其實,物業稅,國外早已有之,中國在1986年也設立了類似的“房產稅”。房產稅也已經成為地方稅收的第三大來源,但是為什么沒有起到應有的調控作用?

根據財政部財科所的一份研究報告:現行房產稅的主要弊端有四:一是房產稅征收范圍過窄。例如,“把行政機關、個人居住用房等房產列入免稅范疇。”而隨著近些年來住房商品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個人購房比例逐漸提高,其中大部分屬于中、高收入階層。高收入者購房本質上是一種財富形態的轉換。“免除房產稅等于是國家放棄了調整收入分配的一種手段。”二是房產稅計稅依據不合理。現行的規定是按“房產余值”或“房產租金收入”計稅。這種規定帶有“靜態考慮問題的色彩”,導致稅基不能隨經濟條件的變化而正常增長,也使政府損失了相當一部分收入。比較科學的辦法是按照房產現值計稅。三是房地產稅費過于混亂對房產稅增長的抑制。不僅稅種繁多,而且費大于稅的情況在房地產業遠比其它行業突出。在北京市房價構成中,收費已占20左右,還有一個弊端是“內外兩套稅制”。

正因為如此,新一輪稅改要提“統一規范物業稅”。這種改革設想還有另一個重要出發點,就是讓“物業稅”成為地市級政府的主要稅源。“現在,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依靠增值稅。為了籌集稅源,地方政府可能比較偏向于上加工行業,比如現在比較熱門的汽車、鋼鐵。”可以看得出,在這兩個領域也已經出現了“泡沫”。周小川認為,這對于處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對保證中央的宏觀調控的有效性都會產生積極作用。

事實上,從1994年的增值稅分享到20__年的所得稅分享(以前,企業所得稅是地稅收入),地方政府的收入空間有進一步縮減的趨勢,這雖然增強了中央的宏觀調控能力,但是相對也造成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支付能力的下降,長此以往,地方政府自然會有抵觸情緒。以此觀之,“物業稅”改革的提出似乎有“照顧”地方政府“情緒”的味道。而這次稅改的另一項內容也與此相關,“在統一稅政的前提下,賦予地方適當的稅政管理權。”

回到“物業稅”本身。普通居民可能關心:我自用的住房將來也要征“物業稅”嗎?按照國外的做法,會有一個免征額,把中低收入者尤其是低收入者排除在外。但像現在這樣,不管個人擁有多少住房,不管是豪宅,還是普通住宅,都不征稅的做法肯定不行。從復雜性上來講,“物業稅”的改革可能超過了其它任何一個這次稅改中涉及的稅種。

(2)開征物業稅勢在必行

開征物業稅不但能夠減少房地產投資開發風險,均衡稅負,而且還能降低消費者購房“門檻”,增強百姓改善住房的機會和能力。但是,物業稅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很多方面,對一些有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如何處理,亦應引起思考。

篇(6)

稅源管理是以現行稅法為基礎,實現納稅人的納稅申報的稅收收入最大化所進行的管理活動,既是稅收征管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稅收征管工作的核心。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稅源管理工作,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這些國際經驗對中國的稅源管理工作有著很大的借鑒作用。

一、國外稅源管理的經驗

1.科學配置機構,降低稅收成本。國際上,稅務管理機構的設置不完全按照行政區劃進行,通常根據經濟區域范圍、稅源集中和分散程度、納稅大戶的分布情況、納稅人的分類情況,設置區域性稅務機關及其派出機構以及若干稅收征收(服務)中心。新加坡設立常規的稅源評估部門,有對個人評估的納稅人服務部、對公司法人評估的公司服務部、對重大稅案調查的稅務調查部等,是按照納稅人對象來設置機構。阿根廷國家稅務局下轄24個分局,其中在稅源集中、經濟發達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設9個,依據稅源分布跨省設15個,其設置稅務機構的根據就是稅源分布和經濟區域來劃分。 對納稅人分類管理、提高稅收效率。很多國家為提高稅收管理效率,通常對納稅人進行分類管理,對不同的類別采用不同的管理辦法。澳大利亞稅務局按照規模將公司分為三類(大企業、中小企業、更小企業)進行監控。成立專門的機構對大型企業進行管理,一方面為這些大公司提供優質的納稅咨詢服務;另一方面增強對其監控的力度。荷蘭把納稅人分為個人、中小公司、大公司、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公司等四種類型,并分別設置管理機構進行管理,使管理更有針對性,強化了對重點稅源的監控。阿根廷是將納稅人按大、中、小戶歸類,側重抓好年納稅額占全國稅收總額過半的大戶,不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 強調納稅風險評估和分析。納稅風險評估被作為新加坡稅務局的稅源管理核心工作,貫穿于稅款征收、日常管理等各環節,是對納稅人進行稅源管理和監控的最有效手段。澳大利亞國稅局認為納稅人實行自行申報、自行審核后,效率提高的同時風險也增大了,因此必須對納稅人資料進行分析,重點是進行納稅風險評估,評估人員將來自稅務當局數據信息庫、銀行、海關、移民局、證券市場的內、外部信息輸入由專家設定的標準模型中,自動生成評估報告,主要有財務分析、欠稅情況分析、征收情況分析、營業行為報表等,得出分析結論。把納稅人按風險大小分級,實行區別管理。對遵從度高的納稅人主要是自我管理、自行申報、自行審核的策略,稅務機關只是簡單的監督與觀察;而對于抵觸稅法、遵從度較低的納稅人,管理具有強制性。 多渠道交換信息,重視稅源管理信息化。澳大利亞不但在全國稅務機關內部全面運用計算機系統管理納稅申報、辦理出口退稅、處理公文流轉等日常管理工作并實現了全國聯網,而且與政府的有關部門如海關、保險、金融及大企業實現了互聯,為其有效實施稅源管理及有針對性地開展稅務審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美國稅源管理智能化程度比較高,計算機電子化系統由東海岸國家計算中心和按地區設立的十個稅務征收中心組成,納稅人的報稅資料輸入電腦后,電腦會自動進行邏輯審核,并以此估算其稅款,自動進行評估,旨在追求納稅評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權威性。 加強宣傳、實現納稅服務經常化與多元化。為納稅人提供廣泛、周到、多元化的稅法宣傳和優質納稅服務,為稅源管理創造條件,提高納稅遵從度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常用的做法。除德國成立了納稅人協會,辦有《納稅人》月刊,并建立了專業數據庫,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為會員提供稅務信息服務。

二、對中國稅源管理的啟示

1.以稅收風險管理為導向,合理配置機構和資源。稅收風險管理是稅務機關以納稅遵從最大化為目標,科學實施風險目標規劃、識別排序、應對處理和績效考評,力求最具效率地運用有限征管資源不斷降低納稅遵從風險、減少稅收流失的過程。結合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程度、經營者素質、企業效益等因素綜合評價確定高風險稅源點的區域、行業、企業。分行業、分稅種、分區域進行橫向縱向比較,確認為稅源管理風險點。根據風險發生的規律,通過建立風險特征指標和風險特征庫,對風險數據信息進行掃描、分析和篩選,找出遵從風險易發生的領域、環節和納稅人群體。按照稅收風險管理的需要,建立起適應風險管理的稅源管理機構和崗位,在合理的稅源管理機構和崗位的基礎上,建立縱向互動、橫向聯動、內外協作、運行順暢的立體化運行機制,實現有限征管資源的有效整合、優化配置。以是否有助

于促進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的不斷提高,是否有利于最具效率地降低納稅風險、促進納稅遵從來規劃和展開,并以此作為衡量、檢驗資源整合配置、流程改造是否成功的標準。 加強稅源信息交換,實現信息來源多元化。與納稅人稅源相關的信息多種多樣,由許多不同層次和不同地區的稅務機關以及相關部門掌握的,涉及到工商、海關、財政、統計、土管等行政部門以及銀行、電力、審計、評估等機構和企業的數據。因此,加強稅源管理必須保證相關部門所掌握信息的有效交換傳遞。目前,中國稅務部門已著手于稅源管理手段的信息化進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金稅工程、評估系統、防偽稅控、稅控收款機等。但是,由于中國稅源管理信息化工程起步較晚,與西方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現有稅源管理采集數據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稅源管理信息分析應用水平較低、對數據的挖掘利用程度不高。為了更好地應用信息化手段對稅源管理進行強化,建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加快網絡社會化進程。網絡社會化,就是使計算機網絡從稅務部門向社會各部門延伸,實現各部門的數據共享,使稅務機關充分了解納稅人的各項納稅資料。(2)建立稅源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以稅源信息采集、加工、利用(包括稅收風險評估分析)為主線的稅源管理信息系統,以增強稅務部門的信息采集、利用、管理能力,加強稅收風險的分析和評估。(3)建立稅務決策分析系統。建立起功能齊備、協調高效、信息共享、監控嚴密、安全穩定的稅務決策分析系統,充分利用采集、整理的數據資料,向決策層提供有價值的決策信息。 專業化的分類管理。按照納稅人的稅源規模、稅收風險、納稅遵從的不同進行稅源分類,進行分類管理,將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把納稅人按風險大小分級,實行區別管理,將稅源管理指向由管理所有納稅人轉為管理有風險的納稅人,將有限的稅收管理資源由用于管好所有納稅人轉為優先用于遵從風險較高的納稅群體和領域,可加強管理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針對不同稅收風險的納稅人進行不同的稅收監控和審計措施。對遵從度高的納稅人采取寬松措施,由納稅人進行自我管理、自行評估,稅務機關只是簡單的監督與觀察;對稅收風險高、納稅遵從度低的納稅人采取嚴厲措施,實行全程監控、全面跟蹤、全面審計。針對不同規模的納稅人設計不同的稅源監控、管理方案。將大型企業集團集中到國家稅務總局進行管理,對他們實行稅務審計為主的管理措施。對中、小型企業實行以納稅風險評估為主的稅源監控辦法,對這些企業仍然采用屬地管理辦法。 加大宣傳力度,提供優質納稅服務。涉稅宣傳近年來在中國得到不斷改進,涉稅宣傳的方式也發生了不少變化,充分學習借鑒發達國家這方面的經驗,運用免費電話服務、免費提供納稅手冊、利用廣播電視等宣傳媒介、開設稅務課程等方式,為納稅人提供全方位和詳盡周到的納稅服務,真正建立起“為納稅人服務”的現代稅收征管基礎。稅源管理的最終對象是納稅人,要高度重視納稅人納稅主體地位,沒有良好的服務體系作保障,沒有廣大納稅人的積極配合,就不可能搞好稅源管理。因此要建立以納稅服務為中心的工作模式,將現有的重征管、輕服務的征管模式,轉變為重服務、重稽查的模式,加快由單純執法者向執法服務者角色的轉換;為納稅人提供經常化和多元化的全程涉稅服務。傳統宣傳方式以外,稅法宣傳廣泛運用高科技手段,如多媒體、flash、dvd軟件、網絡等,還注重個性化的宣傳。在澳大利亞,稅務機關每年都會派出高級官員與前三十名的集團公司進行溝通,討論公司重大經營活動及稅收遵從問題。稅務機關還定期邀請行業和經濟方面的專家參與稅源管理工作,使稅務官員們更好地了解大公司在經營中所處的經濟和行業環境,以增強稅務官員的管理能力。

在稅務局與納稅人所打交道中,應加強與納稅人的溝通,充分了解納稅人的愿望與要求,對納稅人進行細分,使納稅服務在普遍化的基礎上兼顧個性化,為納稅人提供個性化服務。

[1]郭弛.澳大利亞稅務管理的經驗及借鑒[j].涉外稅務,2004,(8):50-53.

高春發,王靜梅.從阿根廷稅務狀況看中國稅收征管[j].黑龍江財會,2001,(11):50-51.

吳潔蕙.澳大利亞稅源管理及對中國的啟示[j].涉外稅務,2007,(3):48-51.

李中華.發展中國家稅源控管的經驗借鑒[j].當代財經,2004,(4):54-56.

嚴明,越祥蘭.借鑒國際經驗加強稅源管理[j].稅收征納,2003,(1):9-10.

吳潔蕙,葛敬書.美國稅源管理經驗[j].經濟縱橫,2007,(6):66-67.

顧長虹.借鑒國外經驗 強化中國稅源管理[j].涉外稅務,2009,(2):22-25.

篇(7)

稅源管理是以現行稅法為基礎,實現納稅人的納稅申報的稅收收入最大化所進行的管理活動,既是稅收征管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稅收征管工作的核心。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稅源管理工作,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這些國際經驗對中國的稅源管理工作有著很大的借鑒作用。

一、國外稅源管理的經驗

1.科學配置機構,降低稅收成本。國際上,稅務管理機構的設置不完全按照行政區劃進行,通常根據經濟區域范圍、稅源集中和分散程度、納稅大戶的分布情況、納稅人的分類情況,設置區域性稅務機關及其派出機構以及若干稅收征收(服務)中心。新加坡設立常規的稅源評估部門,有對個人評估的納稅人服務部、對公司法人評估的公司服務部、對重大稅案調查的稅務調查部等,是按照納稅人對象來設置機構。阿根廷國家稅務局下轄24個分局,其中在稅源集中、經濟發達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設9個,依據稅源分布跨省設15個,其設置稅務機構的根據就是稅源分布和經濟區域來劃分。

2.對納稅人分類管理、提高稅收效率。很多國家為提高稅收管理效率,通常對納稅人進行分類管理,對不同的類別采用不同的管理辦法。澳大利亞稅務局按照規模將公司分為三類(大企業、中小企業、更小企業)進行監控。成立專門的機構對大型企業進行管理,一方面為這些大公司提供優質的納稅咨詢服務;另一方面增強對其監控的力度。荷蘭把納稅人分為個人、中小公司、大公司、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公司等四種類型,并分別設置管理機構進行管理,使管理更有針對性,強化了對重點稅源的監控。阿根廷是將納稅人按大、中、小戶歸類,側重抓好年納稅額占全國稅收總額過半的大戶,不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

3.強調納稅風險評估和分析。納稅風險評估被作為新加坡稅務局的稅源管理核心工作,貫穿于稅款征收、日常管理等各環節,是對納稅人進行稅源管理和監控的最有效手段。澳大利亞國稅局認為納稅人實行自行申報、自行審核后,效率提高的同時風險也增大了,因此必須對納稅人資料進行分析,重點是進行納稅風險評估,評估人員將來自稅務當局數據信息庫、銀行、海關、移民局、證券市場的內、外部信息輸入由專家設定的標準模型中,自動生成評估報告,主要有財務分析、欠稅情況分析、征收情況分析、營業行為報表等,得出分析結論。把納稅人按風險大小分級,實行區別管理。對遵從度高的納稅人主要是自我管理、自行申報、自行審核的策略,稅務機關只是簡單的監督與觀察;而對于抵觸稅法、遵從度較低的納稅人,管理具有強制性。

4.多渠道交換信息,重視稅源管理信息化。澳大利亞不但在全國稅務機關內部全面運用計算機系統管理納稅申報、辦理出口退稅、處理公文流轉等日常管理工作并實現了全國聯網,而且與政府的有關部門如海關、保險、金融及大企業實現了互聯,為其有效實施稅源管理及有針對性地開展稅務審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美國稅源管理智能化程度比較高,計算機電子化系統由東海岸國家計算中心和按地區設立的十個稅務征收中心組成,納稅人的報稅資料輸入電腦后,電腦會自動進行邏輯審核,并以此估算其稅款,自動進行評估,旨在追求納稅評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權威性。

5.加強宣傳、實現納稅服務經常化與多元化。為納稅人提供廣泛、周到、多元化的稅法宣傳和優質納稅服務,為稅源管理創造條件,提高納稅遵從度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常用的做法。除傳統宣傳方式以外,稅法宣傳廣泛運用高科技手段,如多媒體、FLASH、DVD軟件、網絡等,還注重個性化的宣傳。在澳大利亞,稅務機關每年都會派出高級官員與前三十名的集團公司進行溝通,討論公司重大經營活動及稅收遵從問題。稅務機關還定期邀請行業和經濟方面的專家參與稅源管理工作,使稅務官員們更好地了解大公司在經營中所處的經濟和行業環境,以增強稅務官員的管理能力。

德國成立了納稅人協會,辦有《納稅人》月刊,并建立了專業數據庫,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為會員提供稅務信息服務。

二、對中國稅源管理的啟示

1.以稅收風險管理為導向,合理配置機構和資源。稅收風險管理是稅務機關以納稅遵從最大化為目標,科學實施風險目標規劃、識別排序、應對處理和績效考評,力求最具效率地運用有限征管資源不斷降低納稅遵從風險、減少稅收流失的過程。結合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程度、經營者素質、企業效益等因素綜合評價確定高風險稅源點的區域、行業、企業。分行業、分稅種、分區域進行橫向縱向比較,確認為稅源管理風險點。根據風險發生的規律,通過建立風險特征指標和風險特征庫,對風險數據信息進行掃描、分析和篩選,找出遵從風險易發生的領域、環節和納稅人群體。按照稅收風險管理的需要,建立起適應風險管理的稅源管理機構和崗位,在合理的稅源管理機構和崗位的基礎上,建立縱向互動、橫向聯動、內外協作、運行順暢的立體化運行機制,實現有限征管資源的有效整合、優化配置。以是否有助于促進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的不斷提高,是否有利于最具效率地降低納稅風險、促進納稅遵從來規劃和展開,并以此作為衡量、檢驗資源整合配置、流程改造是否成功的標準。

2.加強稅源信息交換,實現信息來源多元化。與納稅人稅源相關的信息多種多樣,由許多不同層次和不同地區的稅務機關以及相關部門掌握的,涉及到工商、海關、財政、統計、土管等行政部門以及銀行、電力、審計、評估等機構和企業的數據。因此,加強稅源管理必須保證相關部門所掌握信息的有效交換傳遞。目前,中國稅務部門已著手于稅源管理手段的信息化進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金稅工程、評估系統、防偽稅控、稅控收款機等。但是,由于中國稅源管理信息化工程起步較晚,與西方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現有稅源管理采集數據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稅源管理信息分析應用水平較低、對數據的挖掘利用程度不高。為了更好地應用信息化手段對稅源管理進行強化,建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加快網絡社會化進程。網絡社會化,就是使計算機網絡從稅務部門向社會各部門延伸,實現各部門的數據共享,使稅務機關充分了解納稅人的各項納稅資料。(2)建立稅源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以稅源信息采集、加工、利用(包括稅收風險評估分析)為主線的稅源管理信息系統,以增強稅務部門的信息采集、利用、管理能力,加強稅收風險的分析和評估。(3)建立稅務決策分析系統。建立起功能齊備、協調高效、信息共享、監控嚴密、安全穩定的稅務決策分析系統,充分利用采集、整理的數據資料,向決策層提供有價值的決策信息。

篇(8)

中圖分類號:F8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2-0013-02

國務院《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確定了2010年九大重點改革任務,其中一項就是要求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完善企業所得稅和消費稅制度。這一舉措將極大地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有效提高資源開采使用效率、降低社會成本、促進環境改善,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資源稅改革的主要內容

資源稅改革主要包括三項內容,即擴大資源稅的覆蓋范圍、提高資源稅稅率、改變資源稅計征方式。

首先,進一步擴大資源稅的范圍,對開發、利用應稅自然資源的中外納稅人統一征稅。資源稅涉及的內容不僅包括自然資源,還包括了以自然資源為基礎開發產生的能源。征稅范圍將涉及石油、煤炭、天然氣、礦產、鹽、土地、森林、草原、灘涂、地熱、水、電等能源和資源。

其次,逐步提高資源稅稅負水平。結合資源產品價格調整和收費制度改革,適時取消不適當的減免稅,提高資源稅稅率,調節資源開采企業的資源級差收入。

最后,完善資源稅計征方式。改革“從量定額”征稅為“從價定率”征稅。從量征收的方式不僅不能反映價格波動,還導致資源收益分配不合理,而從價征收的方式可以有效改變這一現狀,并實現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之間的平衡。

二、資源稅改革對企業等微觀主體的影響

1.加大企業經營運作成本

資源稅稅制改革無疑將加大資源類生產企業的營運成本,尤其是資源開采企業和資源、能源消耗大戶。因為按照從價計征,其資源稅可能比原來按從量計征高出很多,財政部財科所一份關于資源稅的研究報告建議,資源稅改為從價定率征收后,具體稅率應為銷售價格的5%~15%。提高資源稅還將提升下游產品的制造成本,減少下游產品的利潤空間,降低相關產業的投資收益率。這將迫使企業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改進生產流程,實施循環生產和清潔生產,從而進一步規范企業的資源開發和使用行為,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

2.促進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

資源稅實施價外征稅,通過稅負傳導,必然提高資源類產品如煤電油氣的價格,加大居民或消費者的生活成本,使消費者成為資源稅稅負增加的重要承擔者。這將對人們的資源消費行為產生較大影響,有效遏制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生活方式,促進人們節約用電、合理用水,引導更加節能、環保的消費行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資源稅改革的宏觀影響

1.增加財政收入,縮小地區差異

資源稅改革有利于增加國家稅源,因為資源稅征稅范圍和力度都將增加,不僅對企業也對消費者征稅,所以稅源將會大幅度提高,且稅收收入與資源價格上漲同步增長,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此外,除了海洋、石油外,大部分資源存量在中西部地區,而資源的利用主要在東部地區,資源稅的改革能夠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有利于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財富轉移,從而縮小地區差異。

2.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兩型社會”建設

資源稅稅制改革后,資源和能源依賴型企業的營運成本增加,這將有效抑制高耗能行業的過快增長,有效轉變“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中國是一個資源總量大國,但又是一個人均資源小國,無論是不可再生資源還是可再生資源都相對短缺,與其他一些發展較快的國家相比而言,中國的資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資源的稀缺性更為嚴重,資源稅稅率提高后,可以很好地調控中國資源開采浪費的現狀,使資源得到合理的開采,避免過度開采導致的非可持續發展。資源稅改革后,包括企業和消費者在內的整個社會都會自覺主動地關心節能環保問題,從而極大地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四、完善資源稅稅制改革的建議

資源稅的改革是一個艱難的多方博弈過程,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因為資源從“無價”到“有價”,從近乎免費使用到有償使用,這一變動過程牽涉到許多重大利益關系需要重新調整。新的資源稅制度的推出仍然面臨著很多困難,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綜合考量,逐步實施

資源稅改革的兩個重要變化就是計征方式改為“從價計征”和提高資源稅稅率,這將給資源相關企業造成較大的壓力,增加其運營成本,甚至超出部分企業的承受能力,造成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等不良后果,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為此,相關部門在設計資源稅改革具體細節時,盡可能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統一設計和考量,逐步實施,以保證各相關行業和企業持續發展的能力。

2.合理設計稅率和確定計征方式

本著實現價值目標和符合本國國情相統一的原則,科學合理地進行稅率設計,使其既能實現資源開采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又不至于負擔過高影響納稅企業的高品質發展。首先,要全面提高資源稅的稅率,并形成與市場相聯系的浮動的資源稅率,體現稅收的彈性調節作用;其次,稅率設計還要考慮資源對生態環境可持續影響,對不可再生資源、非替代資源、稀缺性資源要課以重稅,以限制掠奪性開采。再次,資源稅率的確定要使資源開采企業形成一定的成本意識,把企業的盈利模式轉移到強化管理、提高資源開采率和資源深加工上來,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單純的靠擴大產量來增加利潤總額。另外,對不同性質的資源分別采用不同的計征方式,如,對部分價格變化比較頻繁、幅度比較大的應稅產品,如,煤炭、石油、礦產品等直接實施“從價計征”,而對價格相對比較穩定,變化不太頻繁的資源,如水、電等可先行實施“從量計征”,再逐步實施“從價計征”。

3.與其他配套措施相結合

圍繞資源稅的改革將會牽涉到許多重大利益關系需要重新調整,改革時需要發揮配套政策的協調作用。

首先,要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將回采率或資源開采后污染的處理情況與資源稅稅負水平相聯系,制定鼓勵回收利用的優惠政策,促進節能減排;對引進耗能少、污染小的先進設備和用于循環生產、清潔生產的設備實行優惠政策(如采用加速折舊、退稅等);對于用于節約資源和能源、環境保護方面的支出,在計算所得稅時進行優惠扣除;建立和并逐步推行資源耗竭補貼制度。

其次,盡快設立環境稅,完善中國的環境稅收體系。歐美國家征收的環境稅有:(1)對排放污染所征收的稅,如二氧化碳稅、水污染稅、化學品稅;(2)對高耗能、高耗材行為征收的稅,如油稅、舊輪胎稅、飲料容器稅、電池稅;(3)為減少自然資源開采、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源而征收的稅,如:開采稅、地下水稅、森林稅、土壤保護稅;(4)對城市環境和居住環境造成污染的行為征稅,如:噪音稅、擁擠稅、垃圾稅;(5)對農村或農業污染所征收的稅,如:超額糞便稅、化肥稅、農藥稅;(6)為防止核污染而開征的稅,主要有鈾稅。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雖然也采取了一些稅收措施,但比較零散且在整個稅收體系中所占比重較小,無法充分起到調節作用,也無法滿足環境保護所需資金。所以,中國應盡快設立環境稅,完善環境稅收體系,使能源資源的產品價格體現環境成本,理順稀缺資源的價格,從而降低資源的消耗速度,促進生產和消費向可持續方向發展。

最后,要完善稅收管理體制,理順地方和中央的責權利關系。自然資源歸國家所有,而中國現行的資源稅作為地方稅種,在管理體制上是由地稅征收、地方獨占資源稅收入,這與資源稅設置的目的相違背。從公平分配的角度出發,資源稅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應當是“國稅征收,稅收共享”。地方政府要有效監督各類資源的儲量和計稅情況,并和國家有關部門一起制定完善資源稅稅負標準,中央應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權利,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浮動稅率。

參考文獻:

[1]商藝.資源稅改革――綠色稅收的嶄新一頁[J].當代經濟,2008,(6):124-125.

篇(9)

關于政績為誰創的問題,我認為,認真實踐“三個代表”,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人民辦實事、好事,才是政績。具體到稅務工作,就是要不斷提高服務意識,優化經濟環境,不斷塑造服務型稅務機關。一個黨員領導干部,為人民辦了實事、好事,在工作中創出了政績,必然受到人民群眾的贊揚和擁護。現在有些干部,創政績不是為群眾辦實事,而是做給上級領導看,為個人撈取政治資本,于是怎么“顯眼”怎么做,怎么有利于突出個人怎么做,怎么能博得領導歡心怎么做,一切圍繞頭上的“烏紗帽”做文章,我認為應堅決杜絕。要想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不能只掛在嘴上,搞“虛功”,而是要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辦事,要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入手開展工作,創造政績,把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切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

篇(10)

國務院《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確定了2010年九大重點改革任務,其中一項就是要求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完善企業所得稅和消費稅制度。這一舉措將極大地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有效提高資源開采使用效率、降低社會成本、促進環境改善,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資源稅改革的主要內容

資源稅改革主要包括三項內容,即擴大資源稅的覆蓋范圍、提高資源稅稅率、改變資源稅計征方式。

首先,進一步擴大資源稅的范圍,對開發、利用應稅自然資源的中外納稅人統一征稅。資源稅涉及的內容不僅包括自然資源,還包括了以自然資源為基礎開發產生的能源。征稅范圍將涉及石油、煤炭、天然氣、礦產、鹽、土地、森林、草原、灘涂、地熱、水、電等能源和資源。

其次,逐步提高資源稅稅負水平。結合資源產品價格調整和收費制度改革,適時取消不適當的減免稅,提高資源稅稅率,調節資源開采企業的資源級差收入。

最后,完善資源稅計征方式。改革“從量定額”征稅為“從價定率”征稅。從量征收的方式不僅不能反映價格波動,還導致資源收益分配不合理,而從價征收的方式可以有效改變這一現狀,并實現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之間的平衡。

二、資源稅改革對企業等微觀主體的影響

1.加大企業經營運作成本

資源稅稅制改革無疑將加大資源類生產企業的營運成本,尤其是資源開采企業和資源、能源消耗大戶。因為按照從價計征,其資源稅可能比原來按從量計征高出很多,財政部財科所一份關于資源稅的研究報告建議,資源稅改為從價定率征收后,具體稅率應為銷售價格的5%~15%。提高資源稅還將提升下游產品的制造成本,減少下游產品的利潤空間,降低相關產業的投資收益率。這將迫使企業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改進生產流程,實施循環生產和清潔生產,從而進一步規范企業的資源開發和使用行為,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

2.促進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

資源稅實施價外征稅,通過稅負傳導,必然提高資源類產品如煤電油氣的價格,加大居民或消費者的生活成本,使消費者成為資源稅稅負增加的重要承擔者。這將對人們的資源消費行為產生較大影響,有效遏制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生活方式,促進人們節約用電、合理用水,引導更加節能、環保的消費行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資源稅改革的宏觀影響

1.增加財政收入,縮小地區差異

資源稅改革有利于增加國家稅源,因為資源稅征稅范圍和力度都將增加,不僅對企業也對消費者征稅,所以稅源將會大幅度提高,且稅收收入與資源價格上漲同步增長,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此外,除了海洋、石油外,大部分資源存量在中西部地區,而資源的利用主要在東部地區,資源稅的改革能夠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有利于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財富轉移,從而縮小地區差異。

2.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兩型社會”建設

資源稅稅制改革后,資源和能源依賴型企業的營運成本增加,這將有效抑制高耗能行業的過快增長,有效轉變“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中國是一個資源總量大國,但又是一個人均資源小國,無論是不可再生資源還是可再生資源都相對短缺,與其他一些發展較快的國家相比而言,中國的資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資源的稀缺性更為嚴重,資源稅稅率提高后,可以很好地調控中國資源開采浪費的現狀,使資源得到合理的開采,避免過度開采導致的非可持續發展。資源稅改革后,包括企業和消費者在內的整個社會都會自覺主動地關心節能環保問題,從而極大地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四、完善資源稅稅制改革的建議

資源稅的改革是一個艱難的多方博弈過程,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因為資源從“無價”到“有價”,從近乎免費使用到有償使用,這一變動過程牽涉到許多重大利益關需要重新調整。新的資源稅制度的推出仍然面臨著很多困難,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綜合考量,逐步實施

資源稅改革的兩個重要變化就是計征方式改為“從價計征”和提高資源稅稅率,這將給資源相關企業造成較大的壓力,增加其運營成本,甚至超出部分企業的承受能力,造成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等不良后果,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為此,相關部門在設計資源稅改革具體細節時,盡可能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統一設計和考量,逐步實施,以保證各相關行業和企業持續發展的能力。

2.合理設計稅率和確定計征方式

本著實現價值目標和符合本國國情相統一的原則,科學合理地進行稅率設計,使其既能實現資源開采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又不至于負擔過高影響納稅企業的高品質發展。首先,要全面提高資源稅的稅率,并形成與市場相聯系的浮動的資源稅率,體現稅收的彈性調節作用;其次,稅率設計還要考慮資源對生態環境可持續影響,對不可再生資源、非替代資源、稀缺性資源要課以重稅,以限制掠奪性開采。再次,資源稅率的確定要使資源開采企業形成一定的成本意識,把企業的盈利模式轉移到強化管理、提高資源開采率和資源深加工上來,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單純的靠擴大產量來增加利潤總額。另外,對不同性質的資源分別采用不同的計征方式,如,對部分價格變化比較頻繁、幅度比較大的應稅產品,如,煤炭、石油、礦產品等直接實施“從價計征”,而對價格相對比較穩定,變化不太頻繁的資源,如水、電等可先行實施“從量計征”,再逐步實施“從價計征”。

3.與其他配套措施相結合

圍繞資源稅的改革將會牽涉到許多重大利益關系需要重新調整,改革時需要發揮配套政策的協調作用。

首先,要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將回采率或資源開采后污染的處理情況與資源稅稅負水平相聯系,制定鼓勵回收利用的優惠政策,促進節能減排;對引進耗能少、污染小的先進設備和用于循環生產、清潔生產的設備實行優惠政策(如采用加速折舊、退稅等);對于用于節約資源和能源、環境保護方面的支出,在計算所得稅時進行優惠扣除;建立和并逐步推行資源耗竭補貼制度。

其次,盡快設立環境稅,完善中國的環境稅收體系。歐美國家征收的環境稅有:(1)對排放污染所征收的稅,如二氧化碳稅、水污染稅、化學品稅;(2)對高耗能、高耗材行為征收的稅,如油稅、舊輪胎稅、飲料容器稅、電池稅;(3)為減少自然資源開采、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源而征收的稅,如:開采稅、地下水稅、森林稅、土壤保護稅;(4)對城市環境和居住環境造成污染的行為征稅,如:噪音稅、擁擠稅、垃圾稅;(5)對農村或農業污染所征收的稅,如:超額糞便稅、化肥稅、農藥稅;(6)為防止核污染而開征的稅,主要有鈾稅。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雖然也采取了一些稅收措施,但比較零散且在整個稅收體系中所占比重較小,無法充分起到調節作用,也無法滿足環境保護所需資金。所以,中國應盡快設立環境稅,完善環境稅收體系,使能源資源的產品價格體現環境成本,理順稀缺資源的價格,從而降低資源的消耗速度,促進生產和消費向可持續方向發展。

最后,要完善稅收管理體制,理順地方和中央的責權利關系。自然資源歸國家所有,而中國現行的資源稅作為地方稅種,在管理體制上是由地稅征收、地方獨占資源稅收入,這與資源稅設置的目的相違背。從公平分配的角度出發,資源稅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應當是“國稅征收,稅收共享”。地方政府要有效監督各類資源的儲量和計稅情況,并和國家有關部門一起制定完善資源稅稅負標準,中央應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權利,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浮動稅率。

參考文獻:

[1]商藝.資源稅改革——綠色稅收的嶄新一頁[J].當代經濟,2008,(6):124-125.

上一篇: 電商專科論文 下一篇: 服務論文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最新日韩中文有码在线 | 五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黑人激情性久久 |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88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福利 | 久久久特色aⅴ片免费观看 午夜在线亚洲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