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8 22:04: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現代詩歌朗誦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火紅的太陽底下
你聽,那是百鳥的啁鳴
它們驚喜地叩響了
春天的第一道門扉
白云銜來溫暖的思念
久違的問候
又為我們帶來了新年的祝福
那些沉甸甸的歡笑
像父親母親的雙手寫滿勞動和收獲
一杯烈酒
盛滿釅釅的鄉愁
在迎風的早晨把我醉倒在一瞬間綻放
青澀地,愛人的手臂
溫柔地纏繞,把你擁抱
撥動春天的琴弦
季節的距離如此強烈無法抵擋
如同大地孕育著希望
我看見鄉親們,在新年的日子里
談論著往事的收成
細數三百六十五個日子和節氣
說到春天
大家的眼里又開出了火焰
那個時候,玉米成串地掛在屋檐下
黃澄澄的喜氣
飄滿家園,讓人看了心里
她正站在家園的路口迎接
以一朵迎春花的姿勢
為你獻上這首祝福的詩!
從元旦的窗口看出去
站在新年的門檻
不經意的回眸
我看見
遠方蒼茫的人海
留下的那些帆影點點
或云或霧
悉數飄散
眼前
是漂亮的窗花
春風吹來的桃花朵朵
我看見
又一波涌動的人潮
那些趕路的匆匆腳步
在風景里行走
自顧不暇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歲月就這么走過
走過我的童年
走過初戀的河邊
在海市蜃樓的晚霞里
吟唱詩歌的燦爛
擁抱元旦
跌足的思緒
披一縷眷戀拂過的昨日
站在這年最后的日頭沉落的山巔
眺望,癡狂
地平線的東方
海在波浪陣痛的喘息中
舔舐新年初生的太陽
這初生的嬰兒扇動的翅膀
拍打著海的臉
金色的光飛越藍天
一聲時空襁褓的啼哭
破門而出
撞落了臃腫的夜幕
睜開眼
晨練的影子,喊山的喉嚨
牽著耕牛遛草的大爺
全都換上新年的笑臉
刺啦啦一片撕扯的聲響
三百六十五個日子
手牽手站在地平線的岸邊
等待
等待用我們的血汗
元旦
四季輪回
該走的走了
走吧、走吧!
春天的沙塵暴
夏天的毒日
秋天無情的洪水
冬天的無情
過去的都是
惋惜、愧恨、無奈
但是
我們從來沒有懼怕什么
大踏步向前
不再回首那難忘的日子
元日、新春
將為我們帶來期盼
信心十足的你我
早已充滿無限的力量
我們已經更新了所有
軟的、硬的器件
用我們聰慧和勤勞的雙手
迎接新的挑戰
看
七彩云已向我們飄來
讓我們共同憧憬新的曙光
現代詩歌節律明顯、抑揚頓挫、句式自由流暢,學生更容易入情朗誦。為了探究閱讀教學中現代詩歌朗誦教學的模式和方法,筆者在所教班級講授了一堂現代詩歌朗誦課,現將課堂設計和課堂實錄總結如下:
【活動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現代詩歌。
2.感受現代詩歌的音韻美和建筑美。
3.培養學生閱讀現代詩歌的興趣。
【活動要求】
1.朗誦范圍:《現代文誦讀(下)》附錄25首現代詩、學生原創作品。
2.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自由組合,每個小組安排一個主持人。
3.自備音樂,鼓勵多種形式朗誦。
【評價環節】
各小組點評,教師總結c評,評出優秀朗誦小組。
【課堂實錄】
組別:一組,個人朗誦。
所選詩歌:原創《我多想》
教師評價:你如高貴的花朵,一枝獨放卻芳香滿園。
組別:二組,小組合作。
所選詩歌:徐志摩《再別康橋》和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穿插朗誦;個人朗誦:葉芝《當你老了》。
教師評價:兩首詩,兩個人,卻有著難忘的情;一個男人發出的深沉的呼喚。
組別:三組,小組合作。
所選詩歌:舒婷《會唱歌的鳶尾花》。
教師評價:四個飄在天空中的音符,真美啊!
組別:四組,小組合作。
所選詩歌:戴望舒《雨巷》。
教師評價:四個丁香般的姑娘,美妙的聲音在雨巷里回蕩。
組別:五組,個人朗誦。
所選詩歌:原創《未知》、原創《不知何時想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教師評價:青春如夢,你正青春,你正美麗綻放;青春就是經歷,青春,我們有夢。
組別:六組,小組合作。
所選詩歌:鄭愁予《錯誤》。
教師評價:你們都是噠噠的馬蹄聲,在我生命中走過。
組別:七組,小組合作。
所選詩歌: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教師評價:祖國,我們的歸宿,深情的朗誦獻給我們深愛的祖國。
組別:八組,小組合作。
所選詩歌:戴望舒《雨巷》。教師評價:希望你們也能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
以上是這次課的課堂設計和課堂實錄。本次朗誦會旨在鼓勵學生欣賞現代詩歌,讓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下發出自己的感慨。當然,在教學設計上還有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首先,一節課時間過短,學生雖按組別逐個朗誦,但仍有大部分學生的原創作品未能得以展示。其次,評價機制不健全,沒有設置小組評價。第三,沒有小組間的相互借鑒環節,往往出現很多學生情有余而技巧不足的現象。有鑒于此,今后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現代詩歌朗誦教學。
一、整體感悟內容,體味詩歌意蘊
朗讀不能只作為初步感知課文的工具,朗讀應該貫穿現代詩歌教學始終。初次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先讓學生粗略地默讀課文,稍作準備,再來朗讀,在分析詩歌思想內涵,表現手法之后,再鞏固朗讀,這樣對學生體味詩歌內涵很有幫助。
二、感情需完全投入,漸入佳境
詩歌朗誦本就是一個感情充分投入的過程,情感是詩人創作的出發點,是溝通詩作、詩人、讀者、聽者之間的精神紐帶。在詩歌朗誦活動中投入的情感可細分幾個層面:一是對讀詩有神圣感,這是崇高的精神活動,先要沉靜下來,凈化一下心靈;二是對詩人有親近感,通過朗讀走近詩人,仰慕詩人心靈境界;三是對詩作產生共鳴,消除與詩作的情感、時代隔閡。
三、注重節奏,感受詩歌音韻美
每一首詩歌,都有各自的韻律。抑揚頓挫的朗誦不但使人產生情感共鳴,還能讓人體驗現代詩歌的音韻美。朗誦的節奏大致有語調輕重、語音高低、節奏快慢、氣息強弱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語音高低和節奏快慢。把握好了這些,詩歌朗誦的藝術效果也就自然產生。
本文對高中語文教學中現代詩歌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高中語文教學中現代詩歌教學法的運用,為提高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語文文學素養提供依據。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現代詩歌教學現狀
首先,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詩歌在語文考試中所占比例不高,教師對詩歌的重視程度不足,往往在教學中將詩歌層層分解,導致詩歌語句脫離了詩歌的整體語言環境,使詩歌缺乏美感,使學生缺乏對詩歌的學習興趣,無法提高學生對詩歌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
其次,朗誦是詩歌中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詩歌朗誦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對詩歌意境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與鑒賞能力。而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只注重詩歌教學的速度,沒有注重培養學生詩歌朗誦的能力,不利于學生對詩歌情感的產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
第三,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由于詩歌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較少,教師只講解詩歌的具體含義,讓學生機械地記筆記,學生對詩歌的意境和含義理解不夠,更無法理解詩歌的創作手法與創作意圖,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現代詩歌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1.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提高詩歌審美與鑒賞能力
由于學生對作者的詩歌創作意圖與創作背景難以掌握,而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詩歌的具體意境。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采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詩歌教學。教師可以在網絡教學資源中搜集有關作者創作年代與創作背景的資料,加深學生對詩歌創作意圖與詩歌產生背景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詩歌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例如,在高中語文《沁園春?長沙》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搜集關于詩歌作者的故事,以及作者創作《沁園春?長沙》時在其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資料可以以影視作品、歷史記載的形式出現,教師將從網絡資源搜集到的詩歌利用多媒體等形式播放,使學生充分了解詩歌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意圖,有利于學生對詩歌的深入了解,以及對詩歌中所表達情感的領悟,對培養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2.開展詩歌朗誦競賽,培養學生詩歌朗誦意識
詩歌朗誦是詩歌的關鍵環節,學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詩歌鑒賞能力,才能深入理解詩歌內容,將詩歌的具體含義通過有感情的朗誦表達出來。因此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詩歌朗誦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詩歌并朗誦詩歌。例如,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開展一次班級詩歌朗讀比賽,詩歌朗讀的內容由學生設定,教師給學生準備時間,朗誦內容可以是本學期學過的詩歌,也可以將朗誦內容開放到課外詩歌,只要是學生喜歡并能夠充分表達其詩歌內涵的內容即可。教師找一節自習課作為詩歌朗誦比賽時間,在比賽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帶襯托詩歌意境的背景音樂。學生先確定比賽內容并加強練習,對自己選定的詩歌深入了解,并在比賽過程中通過朗誦將詩歌的創造意圖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有利于培養學生詩歌學習的自主意識,對提高詩歌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3.創造寫作機會,加強學生詩歌創作能力
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創造寫作機會,培養學生詩歌創作的能力,以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并加強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例如,在高中語文《再別康橋》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對《再別康橋》進行仿寫練習,自主選擇寫作內容。寫作手法可以根據徐志摩先生的作品進行模仿,簡單的模仿寫作使學生對詩歌創作產生了興趣。此外,教師讓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詩歌寫作手法之后,對詩歌寫作有了新的認識,促使學生積極地進行詩歌創作。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詩歌創作的機會,在課后作業中給學生布置字數較短的短小詩歌創作,并將其創作結果帶到課堂中讓學生進行評價,為學生創造詩歌寫作的機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詩歌創作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對詩歌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通過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和詩歌創作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高中語文詩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7002301
眾所周知,詩歌能陶冶情操、純凈心靈,提高文學修養。因此,在人教版的高中語文課本第一冊第一單元,就專門安排了中國現當代詩歌、外國詩歌的學習,可見編者的用心良苦。但是,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卻很少有教師愿意花大功夫去引導學生領略現代詩歌的美,也很少有學生真正對現代詩歌感興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現代詩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1.現代詩歌地位不高
中國的現代詩歌誕生于前夕,它受到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并融合了古典詩歌的藝術及民族風格,具有獨特的文學魅力。但是中國現代詩歌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以及詩人的數量上都遠遠不及擁有幾千年文化歷史的古典詩歌。
造成現代詩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地位不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考語文試卷并未將現代詩歌作為重點考核的部分。比如在考查詩歌鑒賞時經常會把古典詩詞的賞析作為重點考核對象,高考作文也明確注明除詩歌外體裁不限等等。在現在這樣一個以高考為指揮棒的急功近利的社會,教師、學生、家長都不會花大力氣去學習、關注與高考無關的內容,現代詩歌的地位也就被慢慢地邊緣化了。
2.教師的詩歌素養不高
語文教師的詩歌素養直接影響著詩歌的教學質量。長期以來,現代詩歌在中國文學中屬于小眾文學,一般的人都喜歡聽故事而不喜歡讀詩,喜歡看小說而不喜歡看詩集,甚至許多語文教師對于現代詩歌的體驗、對于現代詩歌的知識儲備非常少,再加上教師工作的繁忙及個人興趣愛好等原因,平時接觸現代詩歌的機會少之又少,詩歌素養不高。這就直接導致了教師在現代詩歌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計劃,只會枯燥地照本宣科,就詩論詩,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領略現代詩歌的美。有的教師甚至是“一筆代過”,草草教完,大大抹殺了學生對于詩歌的學習興趣。
二、現代詩歌教學的思考
如何能夠提高現代詩歌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從詩歌中獲取更多的文學養料,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1.教師要有深厚的現代詩歌素養
高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引領者,要想讓學生在詩歌課堂教學中學得有滋有味、興趣盎然,教師本身必須具有深厚的詩歌素養,要成為一個有詩意的人,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教學過程中,對詩歌有獨到的藝術見解,有較高的藝術修為。
2.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要想提高現代詩歌的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喚起學生對詩歌的興趣。教師可以選擇性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適合他們閱讀的經典現代詩歌,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閱讀詩歌的習慣。并且不定期地進行詩歌朗誦比賽,鼓勵學生自己創作詩歌,舉行新詩創作大賽,讓學生有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教師還可以把學生的優秀詩作推薦給出版社進行刊登,讓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習現代詩歌的熱情。
3.引導學生領略現代詩歌的藝術之美
優秀的文學作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優美的詩歌更是如此。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整首詩歌音律和諧,朗朗上口,極富音樂美;句式靈活自由、長短相間、錯落有致,具有建筑美;夕陽下的柳樹,隨波起伏的青荇等美妙的意境可以讓讀者陶醉其中,極具繪畫美。這正是聞一多先生“三美原則”的完美體現。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覺、去體會詩歌中的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4.不能孤立地進行現代詩歌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8.6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326-3587(2013)12-0049-01
在當前初中現代詩歌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缺乏足夠底蘊、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學過程單一枯燥、課外拓展較為狹隘等方面的不足,嚴重制約了教學成效提升。新課程改革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應當注重改革創新,全力打造高效詩歌教學模式。
一、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現狀
1、教師文學素養較低。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對于現代詩歌缺乏足夠深入的研究,閱讀的詩歌作品數量有限,深入開展研究的更少,導致教師文學素養相對不足。同時,部分教師在現代詩歌教學中缺乏教學技巧,教學停留于照搬成品教案的模式,完全按照應試知識點的要求組織教學活動,沒有能夠讓學生充分領悟詩歌的意境韻味,無法有效勝任現代詩歌教學工作。
2、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在上述條件下,現代詩歌的教學課堂生動性也較為有限,學生所學習的是相關知識點等應試內容,教師通過單向講解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沒有能夠通過引領感悟的方式展示詩歌的繪畫美、音樂美和想象美,導致學生在現代詩歌學習中缺乏濃厚興趣。
3、教學過程單一枯燥。
部分教師在現代詩歌教學中,完全以單向講授的模式組織教學活動,沒有能夠讓學生充分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也沒有能夠有效開展雙邊互動,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率,導致教學活動成為了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學生反而成為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影響了教學成效提升。這種為考試而教學的片面理念,無法有效彰顯現代詩歌美的因素,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鑒賞能力。
4、課外拓展較為狹隘。
部分學校的語文教師在詩歌教學中,沒有能夠對課堂進行延伸拓展,在各門學科課外活動開展轟轟烈烈的背景下,詩歌教學拓展卻似春風不度玉門關,導致詩歌教學成效長期處于低位徘徊狀態。
二、有效提升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成效的思考
1、強化文學底蘊積累,提升教師教學駕馭能力。
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予學生一碗水,相對于語文教學其他方面的知識結構而言,現代詩歌方面的積累,是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履職能力中的短板。為了提升教學能力,教師應當增加現代詩歌閱讀量,并且深入地分析研究,對于詩歌的意境、背景、主題、結構、用詞等多方面開展分析探究,多接觸現代詩歌,為教學活動積淀深厚的底蘊。同時,教師還應當潛心研究現代詩歌內容的先進教學經驗,可以通過聽課、研討、座談以及上網搜索、閱讀教學刊物等方式,將先進的現代詩歌教學理念、經驗與自身的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緊密結合起來,以此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2、引導學生感悟意境,激發學生詩歌學習興趣。
初中生是開展現代詩歌閱讀鑒賞的理想群體,他們正處于各種人生理念的成長期,要讓他們感受到詩歌的意境,對他們的性情進行陶冶,品格進行熏陶,讓他們更加健康地成長。教師在引導學生感悟意境的過程中,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詩歌誦讀讓學生感悟詩歌音樂一般美的意境,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引讀、師生領讀、學生對讀等,讓他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誦之中體會感悟詩歌的意境,并借助多媒體手段演示相關情境的畫面,增強學生內心情感的共鳴度,讓他們在美中閱讀、感悟、享受、理解。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意境想象之中構建詩歌的繪畫美,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手段的演示,也可以通過引導想象讓學生開啟思維的翅膀,從字里行間去感悟簡約的詞句所展示的詩歌藝術境界,從而深刻領悟詩人的情感。
3、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現代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從兩方面入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教師要創設濃厚的情境,讓學生的心靈進入詩歌中所描寫的境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詩歌表現的主題以及恰當的用詞,以此為切入點,出示探究題,要求學生開展分析討論感悟研究,讓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之中深化對詩歌內容意境的理解。讓學生解讀詩歌的語言之美,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領略詩歌的意境,同時能夠為學生提供遣詞造句方面的技巧,尤其是能夠指導學生立意練字、推敲詞句,在深刻領悟理解意境主題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遣詞造句和寫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引導學生感悟意境、領會技巧的同時,要鼓勵學生將所學、所感、所思有效遷移運用起來,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詩一般的語言進行仿寫,在教學一種題材類型的現代詩歌之后,可以要求學生借鑒教材的寫法自選題進行仿寫,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詩歌節律明顯、抑揚頓挫、句式自由流暢,充分細致的、入情入理的朗誦是詩歌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那么,怎樣上好中學詩歌朗誦的教學呢?通過多年在一線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本人總結了以下四種方法,與同行共勉。
一、細致感知課文內容,體味詩歌內涵意境
很多老師只是把朗誦當作初步感知課文的手段,以后學生對課文有所體會和認知,朗誦就不在注意引導了。其實,朗誦應該貫穿現代詩歌教學始終。初次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就先讓學生粗略地默讀課文,稍作準備,再來朗誦,在分析詩歌思想內涵,表現手法之后,再鞏固朗誦,這樣一來,對學生體味詩歌內涵意境很有幫助。
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3課《星星變奏曲》,初讀詩歌,讓學生體驗變奏的旋律,在理解了作者時代背景之后,進一步朗誦詩歌,深刻體味詩中諸多意象,體味作者對光明、自由、美好的向往意愿,自我犧牲的精神境界。同時,體驗朦朧詩派的表現手法特點。課后的練習設置也是提示學生在反復朗誦的基礎上完成,教師一定要指導點撥學生不要偷懶,生搬硬套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二、積極投入感情朗讀,讀出詩外之意
如果說上述“感知課文內容”屬于客觀認知、理性思考的話,那么投入情感應屬于感興、感性、感覺的體驗,詩歌朗誦教學本來就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的一種綜合性很強的思維活動。
情感是詩人創作的出發點,是溝通詩作、詩人、讀者、聽者之間的精神紐帶。如果抽掉了詩歌朗誦中的情感要素,朗誦將變得索然無味,聽眾的“賞聽”期待成為負值,也就沒有一點感染力。
在詩歌朗誦活動中投入的情感可細分幾個層面:一是對讀詩有神圣感,認為這是崇高的精神活動,先要沉靜下來,凈化一下心靈;二是對詩人有親近感,通過朗誦走近詩人,親聆謦欬,仰慕詩人心靈境界;三是對詩作產生共鳴,消除與詩作的情感隔閡、時代隔閡、空間隔閡。
例如,對戴望書《雨巷》“朦朧愛情”的體味,對徐志摩《再別康橋》的“綿綿別情”的感受,對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赤子之情”的體驗。朗誦之前,先要入情入境,滿含深情,情致高昂,必引人視聽、奪人心魄。此時,能使朗誦者和聆聽者均能領悟、品味詩外之意,達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境地。
有這樣4首詩……可以共用一個“情”字來概括:《沁園春 長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對丁香姑娘的朦朧愛情,《再別康橋》中對母校的綿綿別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對“母親”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情感“風景”可謂豐富多樣。
三、仔細把握朗誦節奏,體驗詩歌的音韻美
每一首詩歌,都有各自的節奏,韻律,朗朗上口,抑揚頓挫的朗讀,不但使人情感共鳴,事理共享。還能讓人體驗現代詩歌的音韻美。
朗誦的節奏包含哪些內容?大致有語音高低、語調輕重、氣息強弱、節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兩條,一是語音高低,二是節奏快慢。把握好了這些,抑揚頓挫自然發生,詩歌朗誦的藝術效果也就自然發生。
例如,徐志摩詩《再別康橋》的平仄、音高抑揚頓挫的效果如下:
輕輕地 我 走了,
平平仄 仄
正如 我 輕輕地 來;
仄平 仄 平平 平
第一句先平后仄,后一句先仄后平,中間平仄互襯,細味之,一種濃濃的留戀眷顧之情環繞在輕重高低的平聲仄語中。
再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語言節奏,讀來朗朗上口,余音繞梁: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其實詩歌語言的節奏說到底是詩歌情感節奏的表現形式,詩人心旌飄蕩,情動于中而言成于詩,詩語節奏映現著情感的節奏;朗誦者激情滿貯、不能自已而吐納珠玉之聲,詩語節奏渾然天成。
四、認真做好各種標記,輔助提高朗誦技巧
培養學生詩歌朗誦的技巧,可以將詩歌朗誦訓練直觀化,將訓練所得的方法、要領等外化于各種符號標記,這種最簡便的訓練方法,對學生來說也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處理詩作文本的符號體系是簡便易行的,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即運用自如。下面用一些常見的符號舉例說明:
升調(↗):誰主沉浮?↗ (響亮地提出問題)
降調():冷漠,凄清,又惆悵。(情緒極為低落,壓抑著聲調)
節奏( /):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娓娓道來的語氣)
稍停( ):撐著油紙傘,獨自(“獨自”屬跨行,即與本行相隔而與下一行相連)
著重(.):一個丁香一樣的
感嘆( ! ):浪遏飛舟?!(名為置疑,實為堅決,加一感嘆號表斬釘截鐵之氣勢)
一、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現狀及成因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聽到高中的語文老師抱怨學生在初中階段由于對現代詩歌的掌握不多,鑒賞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學習的內容也只停留在讀讀背背的層面上,以至于學生在高中階段對現代詩歌的學習無所適從,茫然無措,更是無法有效的解決高考語文試卷中現代詩歌鑒賞這樣的題目。我們也越來越發現現在的孩子無論是寫作練筆或考場作文很少用詩歌這樣的文體。而且現在的學生的日常生活越來越缺乏詩意。總覺得生活乏善可陳,很難發現生活中的美點……
造成以上現狀的因素有很多,我認為中考考綱的導向、現代詩歌讓學生缺乏興趣,使用修辭種類多,不易理解,加之不少老師對詩歌探究有限,教學方式不夠靈活,很難做到通過詩歌教學來有效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等因素,導致學生對現代詩歌不重視。
1.教師以中考為導向,忽略了現代詩歌對學生的價值和意義。考什么,教什么,將“海量”閱讀變成“滴水”閱讀;怎么考,怎么教,將課堂的豐富性變成單一的對答案;用記憶代替思維,如讓學生背答題常用語等現象是教師在進行所謂的“有效教學”的經典誤區。新課程標準語文教科書選編了大量的現代詩,《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九年級六冊課本,其中有五冊有現代詩歌(其中八年級下冊是散文詩),全套書總共26首,約占課文總數的六分之一,占總教學課時的六分之一。由此可見現代詩歌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緊跟中考導向的前提下很多老師很難把現代詩歌教學落到實處。同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對于現代詩歌缺乏足夠深入的研究,閱讀的詩歌作品數量有限,深入開展研究的更少,導致教師文學素養相對不足。同時,部分教師在現代詩歌教學中缺乏教學技巧,教學停留于照搬成品教案的模式,完全按照應試知識點的要求組織教學活動,沒有能夠讓學生充分領悟詩歌的意境韻味,無法有效勝任現代詩歌教學工作。
在現代詩歌教學中,部分教師完全以單向講授的模式組織教學活動,教師的教學重點往往是出于考試的目的,至多也是讓學生讀讀背背,沒有能夠讓學生充分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也沒有能夠有效開展雙邊互動,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率,導致教學活動成為了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學生成為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影響了教學成效提升,忽視了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這種為考試而教學的片面理念,無法有效彰顯現代詩歌美的因素,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鑒賞能力。
2.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在上述條件下,現代詩歌的教學課堂生動性也較為有限,學生所學習的是相關知識點等應試內容,教師通過單向講解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沒有能夠通過引領感悟的方式展示詩歌的繪畫美、音樂美和想象美,導致學生在現代詩歌學習中缺乏濃厚興趣。甚至由于某些省市沒有把現代詩歌內容列入中考范圍,學生在整個初中階段根本不重視現代詩歌的學習。
3.文本內容缺乏時代感,課外延伸較為狹隘。初中語文課本在經過幾次改版之后在各方面都注入了新的血液,加之各地教科書的陸續出版使語文教學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我們的課本并不是完美的,其中還是有不少缺陷。新詩雖然有新的東西加進來但是精讀課文并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還是以前的詩歌。就是加進略讀課文中的詩歌也大多比較陳舊,缺乏時代感。很多語文教師又沒有能夠對課堂內容進行適時適當的延伸拓展,語文課本似乎是中學生了解現代詩的唯一途徑,從而造成除了從課本上學到的為數不多的幾首詩外,學生們基本上再也說不出其他的現象。當然選入文本的這些詩歌都是中國現代以來很好的作品,但這還是限制了學生的閱讀廣度。以至于現代詩歌教學拓展似春風不度玉門關,導致教學成效長期處于低位徘徊狀態。
二、選編入初中語文教材的詩作要做適當的調整
1.選編現代詩歌的標準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入選教材的作品原則上要是名家名篇,要用最優秀的詩作教育中學生,培養他們的詩歌素養、文學素養。70后的人都會對賀敬之的《回延安》和柯巖的《,你在哪里?》印象頗深。現行版本的教材里就缺少這樣的經典之作。
(2)要兼顧各個時代和地域性的作品。既有現代詩也有當代詩,既有中國詩,也有外國詩。作為外國詩作要講究典型性,萊蒙托夫的《祖國》和休斯的《黑人談河流》不可謂不經典,但相比于雪萊、拜倫、惠特曼而言就稍嫌遜色。
(3)內容的深淺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既讓他們能夠理解,又對他們的理解力、想象力有一定的挑戰。
2.提升教師對現代詩歌作品研究、鑒賞能力,改變現代詩歌教學的傳統方式。相對于語文教學其他方面的知識結構而言,現代詩歌方面的積累,是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履職能力中的短板。為了提升教學能力,教師應當增加現代詩歌閱讀量,并且深入地分析研究,對于詩歌的意境、背景、主題、結構、用詞等多方面開展分析探究,多接觸現代詩歌,為教學活動積淀深厚的底蘊。語文教師不但要會講課還要具有一定的文學修養,要成為一個文學愛好者甚至是文學研究者。語文的教學只有和文學相聯系才能有深度和廣度,才能進而培養學生們對文學的熱情,使學生具有人文情懷。一旦教師對新詩有了興趣,有了較深的認識才能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和教師一起進入詩的世界,文學的世界。
同時,教師還應當潛心研究現代詩歌內容的先進教學經驗,可以通過聽課、研討、座談以及上網搜索、閱讀教學刊物等方式,將先進的現代詩歌教學理念、經驗與自身的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緊密結合起來,以此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教師要創設濃厚的情境,讓學生的心靈進入詩歌中所描寫的境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詩歌表現的主題以及恰當的用詞,以此為切入點,出示探究題,要求學生開展分析討論感悟研究,讓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之中深化對詩歌內容意境的理解。讓學生解讀詩歌的語言之美,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領略詩歌的意境,同時能夠為學生提供遣詞造句方面的技巧,尤其是能夠指導學生立意練字、推敲詞句,在深刻領悟理解意境主題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遣詞造句和寫作能力。
3.激發學生詩歌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多讀詩讀好詩。在國外,特別是在英美國家,現代詩歌的普及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視。初中生是開展現代詩歌閱讀鑒賞的理想群體,由于他們正處于各種人生理念的成長期,要讓他們通過感受詩歌的意境,陶冶性情,熏陶品格,讓他們更加健康地成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詩歌誦讀讓學生感悟詩歌音樂一般美的意境,可以通過看視頻朗讀,聽錄音朗讀、教師范讀、全班齊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分組朗讀、教師和學生分層朗讀、自由選擇朗讀等等,讓他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誦之中體會感悟詩歌的意境,并借助多媒體手段演示相關情境的畫面,增強學生內心情感的共鳴度,讓他們在美中閱讀、感悟、享受、理解。在進行朗讀技巧基本指導的基礎上,進行閱讀的實際指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意境想象之中構建詩歌的繪畫美,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手段的演示,也可以通過引導想象讓學生開啟思維的翅膀,從字里行間去感悟簡約的詞句所展示的詩歌藝術境界,從而深刻領悟詩人的情感。
4.注重課內外結合的高效詩歌教學模式,適時引導學生進行現代詩歌創作。將課內外有機結合起來是提升現代詩歌教學成效的重要舉措,比如學習完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之后,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戴望舒另外一首《獄中題壁》進行對比分析,也可以找一些其他作者寫的相關的主題的詩歌,引導學生自己談感受,對比著進行分析理解。這樣學生不但可以擴大閱讀視野,還可以加深對此類主題作品的理解,鍛煉分析能力,豐富學生的個體體驗,學習效果會好很多。一位教師在講授冰心的《荷葉母親》時,巧妙地把余光中獻給母親的詩《母難日》作為課文的延伸材料,取得了絕佳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技巧指導,要求學生在課外搜集大量的現代詩歌進行閱讀,增加文化底蘊積累。同時,還可以開展與現代詩歌教學相關的活動,來促進和鞏固教學成效,如進行詩歌朗誦競賽、詩歌創作競賽等等,以賽促學,也可以指導學生開展詩歌專題研究活動,加深對現代詩歌的理解能力。
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感悟意境、領會技巧的同時,要鼓勵學生將所學、所感、所思有效遷移運用起來,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詩一般的語言進行仿寫,在教學一種題材類型的現代詩歌之后,可以要求學生借鑒教材的寫法,自選題目進行仿寫、改寫或自由創作。對學生來說,創作詩歌并不是件難事。因為他們正處于天真爛漫、才思如泉的黃金時代和詩歌天然親近的詩興年華,通過仿寫、改寫或自由創作,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當然教師在學生仿寫或創作中要有必要的指導。剛開始對學生的要求不要太過嚴格,只要情感表達清楚即可。慢慢地在形式上、結構上進行要求,如果教師長期堅持這樣做下去,學生至少可以在考試中做仿寫題時會得心應手很多,對于作文寫作也有不小的幫助,對于水平稍高的學生來說借助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是沒有問題的。我記憶最深刻的是當我們學完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之后,班里有個父母離異的女孩仿寫了一首《我用黑色的畫筆》表達了父母從爭吵、離異到分開獨立生活的內心情感過程,表情達意清楚明了、結構完整修辭使用貼切、形式較為完善,讓我很是震驚。
有人說:忽視現代詩歌教學,是拋棄當代精英文化的一種表現,最終會對整個中國文學寫作和繼承造成莫大的危害。若干年后,當我們重新提起一些當年詩歌界的人和事,當我們再次誦讀前人的作品。我們毫無疑問將看到一雙雙茫然的眼睛。的確,“詩歌的衰落有深刻的歷史和時代原因,但是,詩心不應該隨著詩歌繁榮時代的消亡而一同被埋葬。我們提倡詩歌教育,不是要把學生都培養成詩人,而是讓他們讀詩、愛詩,讓他們在詩歌的海洋中吟詠性情,在文學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飛心靈。
一個人的一生影響最大的是在中學時代讀了哪些書,又是怎么讀的。他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旨歸,他的心靈空間和人文視野,他的文化胸襟和審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詩趣是可以培養的,語文教育理應擔負起這項工作,尤其是初中語文教育。現代詩歌教學不僅可以使他們的審美賞鑒能力、感悟人生能力和文學書寫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通過詩歌他們可以逐步向真向善向美,并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思考時代。所以,我們的現代詩歌教育要充分發揮其陶心養性和人文素養的審美與教化作用。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朱光潛. 《詩論》,三聯書店,1984,245.
[3] 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4.
[4] 朱自清. 《新詩雜話》,三聯書店,1984,7.
[5] 王克亮.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現代詩歌教學,《語文教學》,1673-0992(2011)06-275-02.
[6] 王珂.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現代詩歌教育亟待改進》,新浪博客.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2-0025-03
【作者簡介】魏榮葆,南京市第一中學(南京,210000)教師。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確立為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并且提出“在表達與交流中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意表達呢?作為記錄寫作靈感的新詩無疑是一種有意義的形式。筆者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多年實踐。
一、活用教材,模仿創新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十分注重詩歌寫作。從必修教材的“寫作實踐”來看,教材著眼于詩歌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以把握詩歌的基本特征為起點,在每個必修模塊都安排了現代詩歌寫作建議,在教學中簡單易行。具體編排如下:
從選修教材《現代詩歌選讀》編排來看,詩歌寫作能夠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緊密結合,突出了人文專題對學生創意表達的引導。具體編排如下:
從《寫作》選修教材編排來看,12個寫作專題的“寫作實踐”建議,在“用形象說話”這一專題中有仿寫詠物詩的任務。
不難發現,現代詩歌的寫作與詩歌閱讀鑒賞有十分密切的關聯,編者力圖促使學生讀寫結合,豐富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個性化解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提高審美能力。因此,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以讀促寫,因勢利導,從模仿到創新,有效進行詩歌寫作指導。
從思維的角度來說,以讀促寫實質上也是一個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高中生模仿性強,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表現欲,敢于嘗試和批判。如果根據不同類型的詩歌設定不同的要求,讓他們在模仿中有章可循,就會使他們體驗創造的樂趣。
活用教材,就是利用教材,根據寫作建議,靈活多樣地進行新詩寫作嘗試。筆者常用的方式有:古詩今譯,英文漢譯,散文改詩,詩作仿寫。比如,在學完課文《長亭送別》后,我根據文后要求,指導學生將散曲改為現代詩,學生的改寫充分體現出在閱讀鑒賞后的創意表達。如《長亭送別?一煞》(杜靈):“青山壓斷馬蹄音,疏林篩損玉驄影。煙淡淡,靄輕輕,望斷秋水難追至京。殘陽如血,看見了小橋流水人家景;古道無人,想到了花好月圓人美情。枯草索索,荒村野店,不盡;秋風漠漠,馬嘶鈴鳴,不平。車兒投東欲西追,怎奈他玉肌消減握不住韁繩緊。緩行,緩行。多行一步,即成千里。”《長亭送別?端正好》(裴成杰):“湛藍到悲傷的天空,潔白如幽怨的云朵,縱橫一萬里,聯結不了你我的情愫。滿地已謝,黃澄澄的,道不出秋日的思念;西風烈,吹不起過往的記憶。北方的雁兒,南面哪有你的故鄉?冬去春來的那一天,你還會回來嗎?那白曉時未盡的醉意,門外雪霜覆蓋的枯林,怎抹得盡離人的淚!”
二、構建課程,多重激發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課程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考慮到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為了增強課程的選擇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筆者為愛好新詩寫作的學生開設了“新詩鑒賞與寫作”的校本課程。該課程主要有三部分內容。
1.新詩藝術鑒賞。這部分主要編選一些代表性詩歌,讓學生在讀詩的同時,了解新詩的源流、類別、新詩的審美特征、新詩的藝術表達、新詩的模式等基本內容。如在新詩的藝術表達中,主要向學生介紹詩歌比喻、詩歌通感、比擬想象、夸張想象、錯覺想象、跳躍想象,等等。又如,在新詩的模式中,呈現給學生象征模式、呼告模式、閃電模式、升華模式、象形模式、并列模式、縱貫模式、串珠模式,等等。學生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對新詩的鑒賞有了新的眼光。
2.新詩寫作階梯。《現代詩歌選讀》的編排體系,就是新詩寫作的模仿體系,根據教材的人文專題,我重新整合,擬出寫作的能力階梯。設計如下:
3.名家心靈之約。所謂心靈之約,就是推薦名家新詩書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閱讀,走近詩人。我列出20本中外現當代詩歌選集:《徐志摩詩選》《戴望舒詩歌》《艾青詩選》《卞之琳詩歌》《林徽因詩歌》《倉央嘉措詩集》《現代詩100首》(蔡天新編)《顧城的詩》《舒婷的詩》《北島的詩》《食指的詩》《海子的詩》《余光中詩選》《臺灣詩人十二家》《黑夜里的素歌》(翟永明著)《我與光一起生活》(李天靖編)《汪國真詩集》《聶魯達詩選》《紀伯倫散文詩選》《泰戈爾散文詩選》。
同時,我還及時介紹當代的詩歌名家。比如,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詩人托馬斯?特蘭斯特羅默,被譽為“歐洲詩壇最杰出的象征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詩人”。因為“詩人把自己耳聞目睹的一切――風、雨、日、月、天、地、人,通過個人文學與哲學的推動力及社會體驗,熔鑄成一個個獨立的整體――詩歌”。他的詩“試圖在被常規語言分隔的現實的不同領域之間建立一種突然的聯系:風景中的大小細節匯集,不同的人文相遇,自然和工業交錯等,就像對立物揭示彼此的聯系一樣”。
此外,適當介紹當代的詩歌理論,可以為學生提供更鮮活的閱讀背景。比如,美國學者帕洛夫2010年推出《非原創的天才:新世紀以其他形式創作的詩歌》一書,向讀者展示了“以其他形式”創作的詩歌所獨具的創造性、智慧和復雜性。他認為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如何表達自己”這一命題, 改變了“原創”一詞的固有內涵,成為21世紀新的詩歌策略。推介詩歌理論對提高學生的創作素養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三、發現生活,喚醒靈感
寫作最怕做無米之炊。學生的生活面似乎很狹窄,但是美的發現卻無處不在。在生活中發現美,就要將新詩教學生活化,即在新詩寫作指導中,形成“生活發現序列”,讓寫作內容從學校、家庭向社會、自然延伸,反映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讓生活走進新詩,讓新詩充滿時代的氣息和活力。
為了發現詩意,練就發現詩意的眼睛。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提倡“六化發現法”,即個人生活集體化,家庭生活社會化,學校生活個性化,社會生活具體化,自然生活人文化,文化生活地方化。
如,家庭生活社會化發現。家庭到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造成學生抒寫的對象主體單一,無非就是同學、老師、父母。且不少學生所寫親情故事虛假、低幼,真情變成煽情,以致文章內容單一,思想淺薄,情感虛華。其實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爸媽都是社會人,親戚朋友展開來就是一張社會網,和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時代、生活的折射。學生如果多留心、多了解,多思考,由小家庭輻射到大社會,小中見大,詩意也就豐富了。
為了不讓發現生活成為負擔,我借鑒冰心的《繁星》《春水》、泰戈爾的《飛鳥集》,提倡“微表達”,抓住瞬間的靈感,記錄生活短章。一般注意把握細微情感,尋找微雕意象,模仿微型技巧。這樣,學生的發現就有了詩意,例如:
《銀杏》――你是灑滿陽光的傘,葉中藏著生命的溫度。
《影子》――寂寞的感嘆號,黑暗中踽踽獨行。
《薔薇》――千萬朵盛開。我站立一旁,觀看一場與我無關的故事。
《流星雨》――燃燒著劃過,一柄利劍刺穿了黑暗。
《回憶》――只是供人消遣的玩具。它不會聽你的話,不能任你擺布。
《宋詞》――跨越千年的哀愁,埋葬在枯黃的紙堆里,等待一場相見。
別林斯基說:“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可見,詩歌是情感的產物。學生根據各自的喜怒哀樂,把握一些細微的情感體驗,就會產生情感沖動。在此基礎上,學生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把情感具象化,尋找能夠寄托情感的物象,特別突出“微雕”意象,精致而奇妙,言簡而意永。在語言表達上,不必講究起承轉合和音韻,只要有意味便是新詩。發現生活,激發美感,引感,產生詩意,這就是“詩意地棲居”。
四、善用評價,激勵創意
現在的考試作文多規定“文體不限,詩歌除外”,這導致寫作教學窄化為應試訓練,中學新詩寫作成為教學空白,新詩寫作評價尤其缺乏。
評價主體多元化,這是當前評價改革的重要理念,個性化的創意表達尤其要突出多元評價。新詩寫作的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目的不是讓學生成為詩人,而是激勵學生提高語文素養,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因此,學生要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
評價方式也要多樣化。我們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活動方式來評價學生的新詩閱讀興趣和創意表達。
舉辦詩歌朗誦會,先自選詩歌朗誦,再指定詩歌朗誦,評價學生對詩歌形象和意境產生感情共鳴的程度;鼓勵學生朗誦自己創作的詩歌,以評價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能力。我們特別請來南京藝術學院的董蓓教授,面對面指導學生朗誦。
“吳橋自有精英在,一樹梨花現奇葩”。5月19日上午九點,由吳橋縣文聯主辦,雜技大世界、嘉年華攝影公司和小張蛋糕超市協辦的“紀東方詩集發行暨詩歌朗誦會”在雜技大世界博物館演播廳隆重舉行。
大會由縣文聯主席苑建國主持,縣委宣傳部、縣詩詞協會以及石家莊《長城文學》主編李浩、《滄州日報》渤海周刊編輯高海濤均到會祝賀,著名作家蔡楠,謳陽北方等均發來賀信給予祝賀。紀東方所在工作單位中國銀行任丘支行同時發來賀電,問候給予紀東方文學創作以生動源泉的吳橋和善良的吳橋人民。
紀東方,男,43歲,祖籍河北吳橋,系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詩詞協會會員,滄州文學院首屆簽約作家。多年來,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保持旺盛的精力,不敢寂寞,勤于筆耕,寫下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小說等作品。在出版《一只壁虎的捕獵方式》之前,曾與姐姐紀雙明、妹妹紀梅合著散文集《真水無香》。
《我愛這土地》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專用教材基礎模塊下冊的一首現代詩歌,詩人艾青用詩歌形式表達了對土地、對祖國的深情熱愛,形式簡潔,寓意深厚,情深意長,不僅十分具有教育意義,更是感人心魄、久唱不衰的經典名篇。這是一首新詩,學習本詩,意在體驗詩歌節奏美、意象美、情感美。課堂教學實施中,多媒體在這節課中的運用起了重要作用。我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手段,如課前播放音樂、視頻朗讀、欣賞大量圖片等,以多種方式,不同的表現手法對新授課的內容進行加工處理,把聲音、色彩、圖像,化抽象為形象,生動有趣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了課堂效率,擴大了知識的容量,促進了學生對詩歌意象的體味、對深刻內涵的理解。
一、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情緒
上課前,我反復播放歌曲《我愛你中國》,高亢、激昂、深情的音樂回蕩在教室,營造了一個莊嚴肅穆的氛圍。熟悉這首歌曲的學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來。音樂讓同學們產生聯想: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的偉大祖國,堅貞不屈、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一幅幅畫面在同學們腦海中浮現,一腔熱血在同學們心中奔涌。音樂營造了一個動人的課堂氛圍,同學們激動、興奮、情緒昂揚、心潮澎湃。
二、欣賞朗誦視頻,整體感知詩歌
誦讀是詩歌欣賞入門的一關,在此環節中示范誦讀很重要,我通過老師范讀,學生自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感知詩歌意象,誦讀的美感點燃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激起了他們學習熱情。緊接著播放名家朗誦視頻,從感情基調、聲音、感情、節奏、語速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學生通過視頻畫面和朗誦家對詩歌的理解的有聲語言的傳遞,感受到了朗誦藝術的巨大魅力,不僅對詩歌有了進一步感知,掌握了一定的朗誦技巧,還對朗誦這種藝術形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堂上同學們聲情并茂、積極朗讀,爭先表現。
三、豐富的圖片資料,有助于學生對詩歌內涵的理解
這是一首現代詩歌,只有短短的147個字,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詩人借助小鳥對土地表達至死不渝的感情,形象表達了詩人愿為祖國奉獻一切的赤子深情。學生要理解詩歌的內涵,只憑借教師的語言,顯得有些蒼白。講解中,我運用大量圖片資料,擴大知識的容量,豐富內容,增強了直觀性。
(1)理解意象,體味意境。欣賞詩歌的過程,有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就是聯想和想象,作者賦予了土地、河流、黎明、小鳥等意象深刻的含義。在品味賞析時,我運用圖片展示“嘶啞喉嚨歌唱的一只鳥,被暴風雨打擊的一片狼藉的土地,洶涌奔騰不息的河流,激怒吹刮著的猛烈的風,還有充滿陽光、寧靜的樹林”等,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用正確、有條理的語言說出這首詩描述了什么?通過這個過程,把靜態變成動態,把無聲變成有聲,把紙上的文字變成腦海中鮮活的場景和形象,讓學生來體會詩歌本身所具有的畫面美,從而給詩歌灌注鮮活的生命力。
(2)品味賞析,提煉主旨。本詩詩人借這只喉嚨嘶啞的鳥,唱出對正在飽受苦難的祖國,最真摯最深沉最凝重的愛,唱出自己要為祖國獻身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