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3 21:39: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財政統計范圍。
IMF政府財政統計體系覆蓋的是廣義政府部門,采用的統計單位是機構單位。這套體系根據《1993年國民賬戶體系》的劃分方法,將整個國民經濟劃分為五個互不兼容的部門:非金融公司部門、金融公司部門、廣義政府部門、為住戶服務的非盈利機構部門、住戶部門。每個部門又進一步劃分為一系列的機構單位。每個機構單位都是有權擁有資產、產生負債、從事經濟活動并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交易的經濟實體。政府機構單位主要是履行政府職能,具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權力;承擔以非市場性條件向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責任;或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對收人和財富進行再分配。政府機構單位開展活動、履行職能所需資金主要通過稅收或其他強制性轉移的形式來籌集。有些政府機構單位還控制一些非市場非營利性的機構單位。這些非市場非營利性的機構單位主要是貫徹執行財政政策,它們履行職能所需資金主要由控制它們的政府機構單位提供。所有政府機構單位和所有由政府機構單位控制并主要由政府機構單位提供融資的非市場非營利性機構單位,統稱為廣義政府部門(GeneralGovern-ment)。廣義政府部門還可以劃分為中央、州和地方三級,它們都是政府財政統計的范圍。可以看出,新的政府財政統計體系涵蓋了政府全部活動。
需要指出的是,在政府財政統計體系中,廣義政府部門不具有金融部門的職能,如調節貨幣供應量、管理國家外匯儲備、維護金融穩定等。盡管在某些國家中央政府履行了中央銀行的部分職能,但是在政府財政統計中并不包括這部分活動。也就是說,中央銀行不屬于廣義政府部門。這主要是考慮到政府與金融機構的交易對財政政策和宏觀經濟運行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將這兩個部門明確地區分開來,對把握宏觀經濟政策力度和方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
義。另外,公共部門的公司也不屬于廣義政府部門。廣義政府部門與公共公司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廣義政府單位擁有公共公司權益的多少上。政府可通過權益的變化來控制公共公司的運營,以貫徹財政政策。廣義政府部門與廣義政府部門之外的公共部門之間的交易則仍屬于政府財政統計的內容。
(二)會計核算原則。
在政府活動中,有時交易的發生與貨幣收支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項已經收到,但交易并未發生;或者款項已經支付,但并不是為本期政府活動而發生的。為了真實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政府活動狀況和結果,IMF新的政府財政統計體系采用了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會計核算原則。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人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作為當期的收人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人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作為當期的收人和費用。因而,在新的政府財政統計體系中引入了“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和“固定資產折舊”等概念。
(三)收支分類體系。
IMF新的政府財政統計體系確立了兩個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即交易(Transaction)和權益(NetWorth)。所謂交易,是指建立在雙方協議基礎上的經濟行為。交易可以是自愿的,如一個單位出售商品或服務,另一個單位購買商品或服務;也可以是強制的,如納稅。交易可以是兩個單位之間的經濟行為,如商品買賣;也可以是同一單位內部的經濟行為,如固定資產消耗。對于同一單位內部的交易,可以看作是一個單位同時以兩種身份存在。比如,對于固定資產消耗來說,這個單位既是固定資產的所有者,同時也是固定資產提供服務的消費者。所謂權益,是指政府資產減去政府負債的凈值。在這兩個概念的基礎上,定義了財政收支概念。所謂收入,是指增加政府權益的交易。所謂支出,是指減少政府權益的交易。然后根據一定的標準,對財政收支進行了分類。
在政府財政統計中,財政收人按經濟性質分為四大類,即稅收、社會繳款、贈與和其他收人。稅收是政府部門得到的強制性轉移,包括那些與政府提供服務成本完全沒有對應關系的各種收費。社會繳費是為了使繳款人或其他受益人有權獲得某些社會福利、由雇主代表雇員繳款或雇員、自營職業者或無業人員自己繳款而形成的收人。
贈與是從其他政府或國際組織那里得到的非強制性轉移收人。其他收人是指稅收、社會繳款和贈與以外的所有收人,主要包括出售商品和服務的收人、利息和其他財產收人等。應該指出的是,在政府財政統計體系中,政府出售機器設備等非金融資產的出售收入不計作財政收人,因為它沒有增加政府權益,只是資產存在形式的改變,即由一種資產形式(如機器設備)轉為另一種資產形式(如現金)。
在政府財政統計中,財政支出有兩套分類體系。一是按生產公共產品的生產要素的類型即經濟性質進行分類。支出按經濟性分為九大類:雇員補償、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固定資本消耗、利息、補貼、贈與、社會福利和其他支出。應該指出的是,購買非金融資產不計作支出,因為它不改變政府權益,只是將一種資產形式(非金融資產)轉換為另一種資產或負債(對資產的支付)。二是按公共產品的使用目的即支出功能進行分類。支出按功能分為十大類:一般公共服務、國防、公共秩序和安全、經濟事務、環境保護、住房和社會服務設施、醫療保健、娛樂文化和宗教、教育和社會保護。這兩個分類體系分別從不同側面、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了政府支出活動,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可以結合使用。
(四)統計分析框架。
IMF政府財政統計分析框架是建立在四個財務報表的基礎上的。這四個財務報表分別是資產負債表、政府交易表、非交易流量表和現金流量表。這四個報表之間及其內部是相互聯系和相互補充的。資產負債表反映政府部門在每個會計期間結束時資產、負債和政府權益的存量。資產負債表里各要素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邏輯關系:資產=負債+權益。通過資產負債表,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資產的總額及其結構,表明政府擁有或控制的資源及其分布情況;可以提供某一會計期初或期末的負債總額及其結構,表明政府未來需要用多少資產或勞務清償債務以及清償時間;可以反映政府所擁有的權益,據以判斷政府對負債的保障程度。但是資產負債表沒有說明政府的資產、負債和權益為什么發生了變化。政府交易表反映政府交易活動的情況。政府交易表中各要素之間也存在著內在的邏輯關系:收人一支出=由交易引起的政府權益的變化=非金融資產交易+凈貸款或凈借款=金融資產交易減去負債交易。通過政府交易表,可以反映政府一定會計期間的收人實現情況和支出變化情況,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政府資產負債和權益變動的原因。非交易流量表反映政府資產、負債受市場價格變化和其他數量因素影響程度的大小。但由于政府交易表是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一汰和計量收人和支出的,它沒有提供政府交易活動引起的現金流人和現金流出的信息。現金流量表就是在資產負債表和政府交易表已經反映了政府資產負債狀況和交易活動信息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政府現金流人和流出方面的信息,以利于評價政府支付能力和償債能力。
二、IMF政府財政統計體系對改普財政調控的,要宜義
(一)為財政調控決策提供了科學方法和依據。
運用IMF新的政府財政統計體系分析框架不僅可以進行定性分析,而且還可以進行定量分析。更重要的是這個框架為財政政策分析建立了一套程序性的方法,使得財政政策分析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為監測政府資源分配和使用效率、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考察分析資產負債表、政府交易表、非交易流量表和現金流量表相互之間及其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我們不僅可以了解政府資產、負債的規模和結構,而且可以了解某一時期政府活動的規模和財政政策調控的力度;不僅可以了解非交易因素對政府資產、負債和權益的影響,而且可以通過分析政府組織財政收人的能力,了解政府對債務的清償能力和財政發展的可持續性。
(二)為全面地、真實地、充分地考察政府活動提供了依據。
在IMF政府財政統計體系中,所有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權力的機構單位以及受政府機構單位控制的非營利性機構都是政府財政統計的單位,所有政府活動都納人財政統計范圍。因而,統計數據是比較全面的,有利于全面考察政府的活動范圍和影響程度,有利于避免政府對市場機制的過度千預。
IMF政府財政統計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的政府活動都計人當期的收支范圍;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政府活動都不計人財政收支范圍。因而,統計數據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當期政府活動情況。同時,在IMF政府財政統計體系中,政府的交易活動實行單獨統計,這樣可以對政府活動進行比較詳細地統計記錄,便于對政府活動進行充分地考察分析。
(三)為通過考察財政狀況來分析宏觀經濟運行和通過分析宏觀經濟形勢來考察財政狀況提供了科學方法和依據
IMF政府財政統計體系與其他宏觀經濟統計體系,如1993年國民生產賬戶體系((SNA)、貨幣金融統計體系、國際收支統計體系,都保持了一致性。這種一致性意味著政府財政統計數據可以與其他統計體系的統計數據結合起來,供分析使用。而且政府財政統計體系與其他宏觀經濟統計體系之間也存在著內在聯系。
從政府財政統計與國民賬戶和國際收支賬戶之間的關系來看,存在著下述等式關系:
(X-M)+YF十TR=CAB=(Sp-IP)十(S}I}=(SpIP)+DS其中,(X-M)一對外貿易凈值,
YF一凈要素收人,TR一凈轉移支付,CAB是經常項目差額,SP私人儲蓄,Ip私人投資,Sc政府儲蓄,Ic政府投資,DS一財政赤字或盈余。
這表明,如果要保持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的平衡,那么,政府財政赤字只能由私人儲蓄盈余來彌補;如若私人儲蓄盈余不能彌補政府財政赤字,則只能靠引進外資或運用國家儲備來滿足。
從政府財政統計與國際收支統計的關系看,存在著下述關系:FF=NBG。其中,FF一政府財政統計GFS中的政府融資F中的“國外融資FF",NBG一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政府外債凈值NBG"。從政府財政統計與貨幣金融統計的關系看,存在著下述關系:BF=NCGo其中,BF一政府財政統計中的“政府融資F'''',中的“銀行系統BF",NCG一貨幣金融統計中的“對政府凈債權NCG"o
新的政府財政統計體系與其他宏觀經濟統計體系之間這種內在聯系和一致性,使得我們可以通過財政狀況來研究宏觀經濟形勢,通過宏觀經濟形勢來分析財政狀況,避免財政政策分析中出現就財政論財政的現象。
三、完善我國政府財政統計體系的幾點建議
我國目前的政府財政統計體系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參照原蘇聯財政管理模式建立起來的,對我國財政經濟發展決策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以及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購制度等各項改革的深人,現行這套體系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借鑒IMF新的政府財政統計體系,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進一步完善我國政府財政統計體系,以提高財政透明度和財政管理水平。
(一)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改革。
在IMF新的政府財政統計體系中,要求將所有的政府活動都納人財政統計范圍,全面反映政府財政收支活動。而我國現行統計體系涵蓋范圍偏窄,一些本應納人政府財政收支統計范圍的預算外收支、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未能包括在內,不能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動,影響財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財政決策的準確性。因此,要進一步健全財政職能,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將所有政府活動都納入財政統計范圍,擴大政府財政收支的統計范圍,將所有行政事業單位都納人政府財政統計體系,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政府財政收支活動,為宏觀經濟決策提供全面準確的數據信息。
(二)調整財政收支口徑和分類體系。
按照IMF的財政收人和支出定義,收人是增加政府權益的交易,支出是減少政府權益的交易。但我國目前財政收人與支出的概念與這一定義有較大差別。比如,政府資產的變現收人在IMF定義下不屬于收人,但我國目前卻統計在收入范圍;政府設備的購買在IMF支出定義下不屬于支出,但我國目前卻統計在財政支出內。為了準確反映政府權益的變化情況,有必要按照IMF財政收支口徑重新定義政府財政收人和支出的概念。
在此基礎上,調整財政收支分類體系。按照IMF政府財政收支分類方法,收人按經濟性質分類,支出按經濟性質和功能分類。與之相比,我國目前收支分類體系還不夠規范。比如,財政收人未按經濟性質分類為稅收、社會繳款、贈與和其他收人。支出分類標準也不
統一,有的支出按功能分類,如行政管理費、公檢法司支出、外交外事支出等;有的支出按經濟性質分類,如社會保障支出補助支出、債券付息支出等,沒有一套完整的規范的分類體系。這種不規范、不統一的分類體系,使得我國現行政府財政收支統計不能直現集中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動。所謂“外行看不懂,內行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這種不規范的分類體系造成的。這種情況難以滿足宏觀經濟管理和決策的需要,不利于加強財政管理,不利于增強財政透明度,不利于加強財政分析,不利于提高財政經濟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因此,有必要借鑒IMF收支分類標準,進一步完善我國現行財政收支分類體系。
(三)完善行政亨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
1.改革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IMF新的政府財政統計體系采用的是權責發生制核算方法。從國際上看,目前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已正式采用權責發生制,其他一些國家已開始引人權責發生制。我國企業自1993年起采用權責發生制,行政單位自建國以來一直實行的是現金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除經營業務收人采用權責發生制方法外,其他業務也采用現金收付實現制。為了真實地反映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的情況,適應經濟市場化、全球化和財政改革深化的要求,提高財政統計數據質童,有必要將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現行的收付實現制改為權責發生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建立是為了促進市場經濟、自由貿易和競爭機制的建立,實現國際貨幣合作和多邊貿易,提供一個便利國際商品、勞務和資本的交流并保持經濟健康增長和充分就業的體制,避免采取會損害各國利益和國際繁榮的貿易限制和支付限制,進而促進公平的世界自由貿易,促進全球的經濟增長[1]。
基于以上目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很嚴格的一系列規章、法條,來制約和管理組織的內部流程和各項工作行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遵從的法律規章是《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立了基本宗旨,從根本上規定了組織的職能和業務,使其工作有了明確的目的性。此外,《國際貨幣基金協定》還規定了會員及其基金份額、基金的業務范圍、組織的管理等。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在既定的規章制度之下開展活動,所有的工作都是有章可循、科學和嚴謹的,但是在輿論上所遭受的批評聲仍然不斷,在有了各種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各項活動仍然暴露出種種不足。
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
1.1 援助制度方面
許多國家對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苛刻的援助條件怨聲載道[2]。有些經濟專家就認為,由于IMF提出的條件和改革政策偏離實際,造成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IMF要求的政策包括:削減公共開支、增稅及撤消對生活必需品的財政補貼等,使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更加困難;勒令經營不善的國營企業私有化,關閉資金周轉不靈的銀行或金融機構則會導致失業率上升,造成社會動蕩。2005年,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聲明:沒有必要成立一個單獨的援助基金來補償貧窮國家為貿易自由化所付出的代價。這引起了各界的擔心。如果沒有了經濟援助,發展中國家可能不愿在多哈談判中同意削減關稅。這么一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本沒有達到促進市場經濟、自由貿易的目的。
正是因為IMF導致的惡果,使得人們懷疑起國際組織的立場性、公正性和法律性。
1.2 收支調節制度方面
由于一國的力量有限,因而在收支失衡時,國內政府常處于被動無力的狀態,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幫助。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國際收支失衡缺乏有效的調節機制。
IMF提供資金支持時常要求成員國采取對國內經濟的調整,主要有緊縮的貨幣政策、緊縮的財政政策以及貨幣貶值,但這樣又會使剛剛起步的經濟陷于停滯,不得已又要舉借外債,從而難逃重債國的厄運[3]。
1.3 參與和決策權方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缺乏平等的參與和決策權。國際貨幣基金使用的是加權表決制,每個成員國都有250票基本投票權,此外,每繳納10萬美元份額就增加一票投票權。
而根據1997年12月的IMF《國際金融統計》顯示,IMF的總份額中,美國占18.25%,德國占 5.67%,日本占5.67%,法國占5.10%,而中國只占2.3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重大問題須經總投票權的85%通過才能生效。而實際操作中,投票權約半數控制發達國家手中,美國就約占18%[4]。因此,美國在基金組織內擁有絕對的否決權。
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的影響不斷增強,這種投票權的分配已經不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無法體現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也無法發揮發展中國家的作用。
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法律上的改進
IMF的一些規章在有效性和公平性上還值得商榷,需要改進和完善其各項協定和規章,修改與當前社會不相符的規章和法規,使之真正與社會發展趨勢相迎合,這樣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2.1 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
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需要考慮發展中國家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以及在調整能力上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各國經濟的不一定十分了解,就必須向需要援助的國家增派金融專家,進而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具體問題,幫助其制定相關的調節方案。國際收支逆差的外部根源在調整規劃中往往被忽視,而造成收支失衡的根源主要在于外部。因此基金不能只要求發展中國家調整,而讓發達國家袖手旁觀。實際上全球性國際收支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由發展中國家不能支配的力量引起的,但貸款國卻被迫承擔調整的絕大部分責任。
2.2 改善決策機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需要調整各個國家在基金組織中的決策能力,使這一套表決機制更加公平。加大發展中國家在基金中的份額,重視發展中國家的呼聲。對于工作中遇到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問題,需要站在一個實實在在的國際組織的地位上,不偏袒任何一方,給雙方同等的話語權,做出最公正的決策[5]。實現這一步對于現在的IMF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畢竟發達國家的基金份額很大,但是還需要做出努力以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基金組織中的地位。
2.3 貸款
向會員國提供貸款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要職能之一。基金組織需要在一個國家急需資金的時候,及時地把資金注入該國的賬戶當中,這就要求最終決策的迅速有效。同時,怎樣做才能夠使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貸款給某個國家時,既不增設苛刻的條件,又能讓資金安全的收回[6]。這是基金組織在制定法律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另一方面。
2.4 其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法律法規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會員國的確定條款、匯率的穩定機制、外匯的管制問題等等。基金組織在不斷地發現缺陷的過程當中,需要不斷地對《國際貨幣基金協定》進行修訂,使得該協定順應社會的發展進步。
3 結語
隨著全球一體化和金融產業不斷發展,國際法律在金融界的作用也需要進一步發展,各種法律法規還需要逐步完善。經濟上的競爭已是不可避免,然而只有在法律的基礎和保證下,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才能夠成為一種良性的競爭,世界的經濟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和繁榮。
參考文獻:
[1] Joseph Stiglitz. The Insider: What I Learned at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 The New Republic, April , 2000.
[2] 宋鴻兵. 貨幣戰爭[M].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7.
[3] 李任真. 國際金融法[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IMF金融監督;治理機制;國際金融;秩序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會議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并據此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以下簡稱IMF)。IMF設立之初的主要職能有:制定成員國間的匯率政策和經常項目的支付以及貨幣兌換方面的規則,并進行監督;對發生國際收支困難的成員國在必要時提供緊急資金融通;維護國際間的匯率秩序;協助成員國之間建立經常性多邊支付等。
一、金融危機背景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缺陷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超級大國”美國的經濟實力漸漸削弱;而在二戰中遭到極大破壞的歐洲國家,成立歐盟后實力日益壯大;中國和日本迅速發展;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也日益發展壯大。2007年起源于自美國的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然而,作為維護國際金融秩序穩定和安全的IMF不僅對于發達國家成員國的金融體系缺乏有效監管,而且在危機成員國向其尋求幫助時也少有作為。IMF在應對危機和自身發展上的表現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討論,對于IMF的缺陷及其改革甚囂塵上。
(一)組織職能有所迷失
IMF的主要職能是維持國際匯率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但近年來IMF的職能重心似乎開始轉移,主要表現在:20世紀8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中,IMF向拉美國家提供了大量貸款并進行了廣泛的債務重組安排;為了應對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IMF還創設了一種新的貸款形式,為遭遇異常支付困難的國家提供超出通常貸款限額的融資。這些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為IMF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特殊做法,但IMF最近在發展領域的“指手畫腳”,就不太好定義了。其中的標志性事件是1974年IMF推出“中期貸款”,用以解決持續存在的結構性國際收支問題;隨即IMF又先后推出“結構調整貸款”和“擴充結構調整貸款”,以優惠利率向低收入國家提供資金,用于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盡管IMF的促進貨幣和金融穩定的職責和發展經濟存在密切聯系,但并不代表要通過上述行為來顯示。IMF需要關注的是自身擅長的宏觀經濟領域,在貿易、勞工、衛生、環境等其他政策領域有其他的國際組織來負責,比如同樣根據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起來的世界銀行(WorldBank,簡稱WB)。WB的職能在于通過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增加投資來減輕貧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IMF如果在其中過多的干涉會導致他們之間的職能交叉,而且由于IMF在這些領域的專業性并不如世界銀行強,一些關于農業、勞工、衛生、環境等領域內的行動還需要來自研究和實踐的專門知識,而IMF在這些方面沒有明顯優勢。最后,由于IMF是具有特定職能的國際組織,如果它在這些領域干涉過多可能會消耗掉其自身有限的資源,進而影響到它通過發揮自身職能來促進全球金融和經濟穩定的作用。
(二)監督功能尚需完善
IMF有三種形式的監督,即雙邊監督、多邊監督以及地區監督。雙邊監督,也可稱為國別監督,是通過持續監測和成員國主動披露的方式來了解成員國的實時經濟狀況,IMF還通過組織代表團定期訪問成員國的做法進行監督,對成員國實施的經濟或金融政策進行評價并給出建議,如果有影響國內和外部穩定的風險,及時調整相應政策。多邊監督就是對國際貨幣體系進行監督,保證體系的正常運轉,時刻監測和評估世界經濟發展動態。對于金融市場監測和評估的結果是定期《世界經濟展望》、《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和《財政檢測報告》。地區監督,其實就是對于區域貨幣聯盟的監督,通過對世界主要地區的監督了解其經濟運行態勢并提出相關建議,定期在《地區經濟展望》上。IMF的監督功能會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而發展,通過三種不同類型的監督,對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分析和預測。然而,這種看似全面有重點的監督并沒有及時預測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生。盡管在的報告中曾提到過有關美國的房地產政策,但卻錯誤地認為這樣的風險可以控制,乃至于最終金融危機的爆發。金融危機極大的破壞性不由得讓我們深思,IMF的監督功能是否需要重新定義,是否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三)治理機制的失衡IMF的組織機制
由三個部分組成:理事會、執行董事會和管理層。IMF在金融監督方面的缺陷,很大程度上跟其治理機制中的力量失衡有關。它不僅表現在執行董事會和管理層的人員組成上,也體現在成員國所持份額和投票權的問題上。IMF實行加權表決制,具體來說投票權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每個成員國都擁有相同的250票的基本投票權,接著由成員國按各自所持的以特別提款權計算的IMF份額,每10萬特別提款權折算一個投票權,基本投票權和按份額換算的投票權之和就是該國的總投票權。在理事會和執行董事會的投票表決中,按這樣的方法來行使投票權。從中不難看出,IMF的在投票權上的做法類似于股份有限公司中的“資本多數決”,成員國在IMF中的份額是其行使發言權的基礎。這樣看來的發言結果則可能使發言內容不具代表性,最終影響IMF的代表性和其作用的發揮。在組織機構的構成上,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不僅在執行董事的人數上,而且在投票權數上占的優勢遠比發展中國家有利得多。盡管IMF成立之初確實是發達國家推動得多,但如今世界格局已經發生變化,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已經大大提升,再盲目按照以前的模式來,會造成很多不公的出現。
(四)不合理的風險預警和救助機制
IMF的監督功能是其風險預警機制的基礎,通過三種形式的監督和的定期報告,IMF可以及時掌握了解全球經濟運行的狀況,并做出預測和建議。但IMF卻并未能及時預測出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金融危機來勢洶洶,而IMF卻只能在其職能范圍內進行救助。即使是危機后的救助,IMF也設置了很多門檻,附加了一些不合理政策條件,以至于有的國家不愿意接受其救助;需要救助的國家不僅要面對困難的國內金經濟環境,還要就政策條件與IMF進行談判,導致貽誤危機救助的時機,最終使得金融危機進一步蔓延發展。因此,IMF的危機預警和救助機制亟待改進。
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方向
(一)擺正自身位置,重塑核心
職能如果IMF想繼續發揮其維持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全球金融穩定和經濟發展的作用,首先需要改革的就是對于自身職能的偏移。從目前來說,IMF應當暫停對于發展中國家的銀行貸款和相關技術援助,停止扶貧項目等發展領域的干涉,將這部分職能還給WB及其他區域發展銀行。但IMF還可以發揮其本身職能,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短期融資,來幫助陷入國際支付危機的成員國擺脫危機。其次,IMF必須重塑自身在維持匯率穩定方面的核心職能,在現行的浮動匯率體系中,采取積極措施維持成員國之間有序的外匯安排,促進國際間的金融合作,協助成員國之間建立經常性多邊支付等。
(二)加強雙邊監督
盡管IMF在金融危機中的監督職能發揮得不盡如人意,但我們并不能因此否定其在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和金融穩定方面的作用。在三種形式的監督中,需要重點加強的是雙邊監督。墨西哥金融危機、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都與IMF沒有進行切實有效的雙邊監督有關。盡管IMF在金融危機發生后,針對之前存在的缺陷進行了一定的改進,但從其實質看,IMF雙邊監督執行力不強,約束性機制不完善的問題依舊存在。首先,需要更為合理的監督體系,可以將IMF的雙邊監督同多邊監督結合起來,擴大監督視角。其次,成立一個專門的監督委員會,區分監督區域,對于那些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具體研究分析,分析的結果通過報告的形式定期,以此加強各國對于風險機制的預防管控能力。
(三)改進治理結構
針對組織機制的問題,在意識到新興市場國家的地位之后,IMF已經在2008年通過的相關決議中做出了改革,如:確定了新的份額計算公式;把基本投票權數從原來的250票增加到現在的750票;在G20匹茲堡峰會上決定將5%的份額從發達國家轉移給發展中國家成員國等。總裁拉加德提名中國央行前副行長朱民出任新增設的第四副總裁之后,IMF的高級管理層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執行董事會的改革也增加了新興市場國家的份額。盡管這些改革都有利于IMF發揮其維持金融體系穩定的作用,但畢竟沒能解決目前治理結構中存在的所有問題,在份額制度上和組織機制上還需要根據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來及時調整。
(四)危機預警機制和救助機制的完善
近年來,通過對成員國經濟金融政策和統計數據的分析,IMF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功能漸漸成為其發揮作用的主要領域。如果可以增進和強化IMF的技術援助功能,并將其與貸款功能結合起來,則可以增強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以更為合理的方式度過危機。另外,目前IMF依舊在發達國家的控制下,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無法完全表達其訴求,他們的利益的得不到切實的保護,改革IMF的危機預警機制和救助機制必須顧及發展中國家的訴求,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機制的作用,增強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幫助危機國解決困境。
三、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中國
對于IMF的改革,中國應當順應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的潮流,積極參與國際新機制的組織構建,承擔與自身國際地位相應的責任。不僅要提升自身應對危機的能力,也要積極參與IMF的監督機制、風險預警機制等的改革,為發展中國家贏得更多的話語權,推動國際金融新秩序朝著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向發展。IMF作為全球性的經濟組織,在穩定國際金融秩序和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在其組織機制和其他某些領域,至今還有許多需要完善和改進的地方,但我們相信,隨著國際金融合作和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前進勢頭,在國際社會和IMF的共同努力下,IMF自身將不斷完善,在以后的國際金融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魯茉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監督職能的發展及其特點.國際觀察.2010(3).
[2]邵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困境與改革探討.南方金融.2011(4).
[3]廖凡.國際貨幣金融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4]岳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機制改革的新設計.經濟問題探索.2012(7).
河北省邢臺市晶牛集團紀委副書記柳亦農曾經是一名軍人,在部隊因傷致殘少了半只右臂,1985年他退伍到晶牛集團工作時,女兒柳雪剛滿兩歲。柳亦農對在企業當會計的妻子徐寶珍說:“常言道人不磨不成器樹不修不成材,我準備好好培養咱閨女,從今往后閨女交給我來管!不過丑話說在前頭,我對孩子嚴加管教,你可別護犢子!”徐寶珍“噗哧”笑出聲:“你是孩子親爹,再嚴還能嚴到哪兒去?孩子一抹淚看你心疼不心疼!”
徐寶珍沒想到,丈夫對走路還不穩當的女兒,竟嚴到了離譜:夏天天氣炎熱,柳雪想吃支雪糕,可徐寶珍剛掏出五毛錢,柳亦農硬生生又塞回包里:“不能養成她吃零食的壞毛病!”見鄰居家小朋友穿了件嶄新的花裙子,柳雪也想要,剛一開口就被爸爸噎回去:“小小年紀就跟人比吃比穿?不買!”柳雪對總是板著一副冷面孔的爸爸充滿了敵意,又畏懼又抵觸。
柳亦農有一位精通樂器的好朋友辦了一個小提琴培訓班。1988年,柳亦農提出帶女兒去學小提琴。拉小提琴是很多女孩都喜歡的,柳雪一聽樂得又是蹦高又是拍巴掌。徐寶珍壓根兒想不到,丈夫讓女兒學琴,其實還有更長遠打算。
剛開始柳雪非常喜歡練琴,也表現出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可沒過幾天,爸爸定的任務就讓她叫苦不迭――柳亦農規定:每天早上和下午正常練琴之前,先把4支弦各拉200個空弦。1600聲弦音,別說一下一下拉出來,就是數數也下不來十分鐘啊!小柳雪帶著怨氣撒嬌:“好爸爸,就讓我少拉兩下行不行嘛……”柳亦農眉頭一皺:“拉空弦是基本功,別跟我耍滑頭,趕快好好拉!”見爸爸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樣子,柳雪嘴巴撅得老高,不情愿地操起琴弓……因脖頸子和胳膊長期保持一個姿勢,酸得連轉動都費勁,一天下來,柳雪累得渾身酸痛倒頭便睡。半年后的一天她剛學會練習曲《蜜蜂飛舞》,這是一首曲調明快的曲子,要求手指動作特別快。彈到第五遍時,柳雪手指頭像發澀的鏈條一樣不聽使喚,想想離爸爸要求的十遍還不到一半,再看看一旁不茍言笑的爸爸,柳雪又氣又惱,淤積許久的怒火終于爆發了,她“哐啷”把琴往地上一摜:“翻來覆去就拉這幾個破曲子,我不練了!”
“破曲子你都拉不成溜兒,還跟我甩臉子?”柳亦農當頭棒喝,“剛才那幾遍不算數,從頭開始拉十遍!拉不完今晚上甭想吃飯!”“拉就拉,有什么了不起!”柳雪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倔犟地一甩頭拾起琴來……在柳亦農近乎冷酷無情的嚴加管教中,柳雪小提琴進步很快,成為培訓班中的佼佼者,幾年后,其他30多個孩子都因受不了枯燥乏味退出學琴,唯獨柳雪堅持下來,并取得小提琴考級三級證書。柳雪雖學琴有成,可她對爸爸絲毫沒感激之情,相反內心充滿排斥,她偷偷對媽媽說:“爸爸說一不二,就跟電視上的法西斯似的,我恨死他了……”
上學后在柳亦農一以貫之的嚴格要求下,柳雪成績一直在班級數一數二。可到了初中,英語這門課成了她的“攔路虎”,明明頭一天學會的單詞,第二天就是想不出該怎么發音,柳雪急得抓耳撓腮。讓柳雪意外的是,關鍵時刻是爸爸給她巧妙點撥指明方向。
這天放學后,柳亦農忽然問女兒:“聽說你英語學不好?我現在問你個問題,學英語和拉小提琴有什么類似之處?”這番話莫名其妙,讓柳雪搞不清爸爸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她搖搖頭:“英語和小提琴八竿子打不著,能有什么相似的……”“你學琴時把五線譜上的符號叫小蝌蚪,你想想看,英語的abc像不像那些小蝌蚪?”柳雪心一動:對呀,這兩樣毫無關系的符號還真是挺像的,我怎么就沒發現!柳亦農循循善誘:“一個節拍就有16個音符,你拉一下琴弦就有好幾個音符,樂譜上那么多小蝌蚪、無數的音符才組成一支曲子。你到現在都會拉幾十首曲子了,掌握的小蝌蚪數不勝數。英語總共26個字母,所有英語單詞都是這26個字母組合起來的,你把默記小蝌蚪的方式用在背單詞上,還不是小菜一碟?”
爸爸的話讓柳雪豁然開朗:別看爸不會說英語,可他講的還真有道理!小提琴那么難拉我都能拉得這么好,單詞可比五線譜簡單易學、好記得多呀,只要我認真學、下功夫背,我不相信背不過學不好!她把背樂譜的精神拿出來運用在背單詞上,竟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初一期中考試,全年級1500多人她英語考了第一名。這對柳雪是一個莫大的鼓勵,從那時起她愛上英語課,無論走到哪兒兜里都裝著英語小詞典,只要一有空就背單詞。
寬嚴相濟,
逼女兒獨立逼出高考狀元
從女兒上學后,柳亦農給她定下兩條在別人看來匪夷所思的“奇怪”規矩:一是無論哪門課程,遇到解不開的題、弄不懂的知識必須自己解決;二是所有作業必須在學校完成,絕不能帶回家。
中考前不久的一天,因老師布置的作業多,放學鈴響了,柳雪還有兩道難解的幾何題沒做完,她只好把作業本往書包里一裝,急急忙忙回家。晚飯后柳雪瞅著爸爸去洗澡了,就趁機掏出作業,請教身為會計、對數學幾何很精通的媽媽。徐寶珍還沒給女兒講解完,柳亦農三步并作兩步走過來,劈頭蓋臉朝女兒發一通火:“我的話當耳旁風了?不是說過作業不能帶回家嗎!課本上老師教的你都學會了沒有?”“學會了,可題太難了……”柳雪吞吞吐吐嘟囔。“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別給自己找借口!” 柳亦農火藥味十足,“先一個人到一邊兒想想問題出在哪兒,想通了再來匯報!”
見丈夫劍拔弩張的架勢,再看看女兒委屈的樣子,徐寶珍心疼了:“孩子上了一天課也累得不輕,眼看都快11點了,先讓孩子睡覺吧,有什么事明天再說……”她邊說情,邊沖柳雪努努嘴使個眼色,想讓女兒趕快給老爸“服軟”。柳亦農卻毫不留情:“我管孩子你別攔著!不讓她吃點苦頭她不長記性!”說著揮揮手一指陽臺:“自己快去反思反思!”他把女兒趕到陽臺上“反省”。
愣在那里的徐寶珍不干了,她“騰”地站起身,抬高嗓門和丈夫頂牛:“天底下有你這么對待孩子的家長么?你不幫孩子解題也就罷了,還不問青紅皂白一頓數落,你看看你吹胡子瞪眼跟兇神似的,怪不得孩子說你是法西斯!”“就事論事,別胡亂給我扣帽子!”柳亦農卻毫不讓步,“有做不了的題,就說明她在課堂上沒認真聽講!幫她解道題事小,可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她依賴性……”“好了好了,不就是問兩道題嗎,有什么大不了?孩子問問題說明愛學習,擱別的家長高興還來不及呢!你可倒好,說得咱女兒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別說女兒想不通,連我這當娘的也想不通!”
半小時后,柳亦農把女兒叫過來冷臉問:“想清楚自己錯在哪兒沒有?”柳雪眼淚汪汪怯生生道:“今天我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剛才爸爸是批評你狠了些,話也說得重,可批評你不是目的,爸爸的出發點是讓你接受教訓。” 柳亦農緩和語氣,“題出得再難也跑不出課本范圍,只要你把課本上的內容都領會了,就沒做不了的題。剛才媽媽講的就此打住!難題明天到學校去問老師,今天的事情絕不能有第二次!”
夜深了,徐寶珍還輾轉反側,她覺得丈夫不僅小題大做,而且簡直是“獨斷專行”――放到哪個家庭,給孩子講道題不是稀松平常的事兒?柳亦農看出來妻子的憤怒,他說服妻子道:“我知道在你看來我不近人情,可總有一天你會知道我這是為女兒好。你現在不相信不要緊,我給你立個軍令狀,小雪中考要是考不上重點高中,以后管教孩子的任務就交給你!”“孩子從小到大為拉小提琴一見你就發憷,你不怕她恨你就繼續當你的嚴爸爸吧!”徐寶珍把耳朵堵上……兩口子慪起氣來,她一連幾天不理丈夫,連晚上睡覺都給他留個涼脊背。
正是因為爸爸“離譜”的土政策,上課時柳雪一點兒也不敢開小差,她兩只耳朵支棱著,把老師講的一字不漏全記在心里;做功課碰上疑點難點,她也漸漸形成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的習慣,成績穩中有升,中考后以高分升入重點高中邢臺市二中。2000年,柳雪以589分成為學校高考狀元,被西安交通大學科技英語專業錄取!
“苛刻”父愛打造留美博士,
成IMF經濟師女兒由恨到愛
大一后,柳雪對經濟學產生濃厚興趣,她“先斬后奏”又輔修了金融專業課程。很少夸女兒的柳亦農大加贊揚:“經濟對人類生活越來越重要,把這個專業學好了會大有作為!”
這年暑假,柳雪對爸媽說起一個大膽的打算:“本科畢業后我想報考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生,在香港學成后再考美國的大學……”“去香港讀書學費昂貴,美國更甭提了!”柳亦農面無表情打斷女兒,“去國外留學你想想可以,能不能實現全靠你自己。咱家是工薪階層,可出不起那么高的學費供你!”一番冷冰冰的話讓滔滔不絕、滿懷信心沉浸在美好未來中的柳雪怔住了。她沒想到爸爸會對自己的未來設計給個冷臉子,氣得一跺腳甩門而去。
女兒氣跑了,徐寶珍恨恨地看著丈夫:“家長給子女出教育費天經地義,瞧你那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你這不是打擊閨女積極性么?!”柳亦農輕嘆一口氣:“我這哪是給她潑冷水?我這是用激將法逼她發憤學習啊!閨女今年都18歲了,外國孩子18歲就不能跟爸媽要生活費。我們不逼她自立,她真到了國外讀書還不得到處碰壁?”
柳雪號啕大哭一番冷靜下來,她回憶起爸爸雖身為領導干部,但清正廉潔,從來不貪不收禮,這些年靠工資供養自己和妹妹讀書、生活,家里經濟條件捉襟見肘。明白家里給自己出學費的事兒沒指望,柳雪學習反倒更拼命了,她憋著一股勁兒,也跟爸爸賭了一口氣:爸爸不是怕給我拿學費作難么?我還不求你這尊神,我偏要自己個兒考出好成績讓你看!去美國留學必須通過的GRE考試,所涉及英語單詞量1.8萬個,柳雪給自己定了每天背100個的目標,大三時,所有單詞她張口就來……2004年,拿到經濟學和文學雙學位的柳雪被香港科技大學錄取為碩士研究生,經過一年學習,2005年,拿到碩士學位的柳雪獲得獎學金,被美國加州大學國際經濟專業(碩博連讀)錄取。
人才濟濟的校園和濃厚的學習氛圍,為柳雪深造帶來便利。柳亦農和妻子盼著女兒畢業后回國工作,然而2006年的一天,女兒電話里卻說出一個讓柳亦農意想不到的計劃――“爸爸,我想畢業后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工作。您覺得把握大嗎?”
聽到女兒把IMF當作目標,柳亦農先是一驚,他倒吸一口涼氣:姑且不說IMF的高層人士都是金融巨頭,就是里頭的普通工作人員也都是銀行業的頂尖精英啊。女兒一個沒出校門的小女子,口氣倒是不小!沉穩的柳亦農沒給女兒潑冷水,他稍一沉吟道:“那可是聯合國旗下赫赫有名的組織。你有這個奮斗目標是好的,但到IMF工作不僅要有真才實學,還得出類拔萃。除了多積累專業知識,你別無他法!”
原來,隨著對專業學習的深入柳雪了解到:盡管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到2009年我國在IMF的話語權僅為3.72%,IMF里鮮有東方人的面孔。這讓柳雪產生一種不平:中國越來越強大,IMF憑什么一直被西方人壟斷?我要為國爭光,力爭畢業后到IMF當經濟學家,為祖國再贏得一份話語權增磚添瓦!沖著這個目標,柳雪在國外刻苦學習,這期間她又學會了法語。2009年,羽翼豐滿的柳雪憑借過硬的英語和法語功底和專業水平,順利進入IMF進行為期3個月的實習。
一、1996年12月1日前的有關外匯管理的法規、規章和其它規范性文件或其中的部分條款,除經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廢止的以外,均繼續適用。
二、1996年7月1日前實施的有關外匯管理的法規、規章和其它規范性文件或其中的部分條款與《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及其配套的實施細則相抵觸的,一律適用《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及其配套的實施細則的規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都是布雷頓森林會議的產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元危機前,布雷頓森林體系起了重要作用,這兩個國際經濟組織功不可沒。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地區性的金融、貨幣危機時有發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屢屢要為陷入危機的國家提供救急貸款,成了典型的“救火隊”。
在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亞洲、拉美等地區的許多國家聽從了國際經濟組織的建議,解除資本管制,實行金融自由化,但隨后都陷入了金融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去救助陷入危機的國家,為他們提供緊急貸款時,又提出了許多苛刻的條件:首先,受援國要緊縮政府開支預算;其次,受援國要讓貨幣貶值,以刺激出口換回更多的外匯;再次,受援國經常不得不承諾取消資本管制,未來讓資本自由流動;最后,還要承諾取消關稅及非關稅的貿易壁壘。等到這些條件都落實后,發展中國家不得不進行激烈的競爭,以爭得對美國市場的出口權。這使美國進口產品的價格能持續下跌,有助于遏制通貨膨脹,提高生活水平。但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卻在不斷惡化,隨著資本市場的開放,它們管理金融市場的能力又有限,所以金融危機接踵而至,背負的債務也越來越大。
倫敦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韋德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陷入危機的國家提供緊急貸款從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解救美國那些大銀行及投資機構。危機發生前,美國的各種投資機構往往是這些新興市場上的最活躍分子。危機發生后,國際組織去救急,就等于把私營投資機構的債務轉移到國際組織名下。美國雖說是這些國際經濟機構的大股東,但他也僅是一個股東,這些機構的資本是各成員國出的。通過救急計劃,美國實際上是拿各國的錢去救自己的私營投資機構。
當發展中國家經歷了這些危機,明白了這些道理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藥方就不再被視作神明了。像馬來西亞等國家在危機時,干脆拒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救助,重新管制資本市場,也渡過了危機。此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法性受到了質疑。
前言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的金融活動趨于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在金融全球化下,信息跨國界的傳播和現代化電子技術的應用使得國際資本流動加速,國際金融市場規模擴大,各國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然而,金融全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和運行格局,并使得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越來越無法滿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求。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在“牙買加體系”的基礎上逐步演化而來的,也被稱為“無體系的體系”,它既沒有同一的匯率安排,也沒有明確的本位貨幣,各國的經濟政策行為也難以受到約束。當爆發金融危機時,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國共同遭受危機影響的程度加深,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過程中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極易受到攻擊。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爆發的多次金融危機,究其根源就是金融全球化與國際貨幣體系矛盾的凸現。
隨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西方發達經濟體紛紛進入衰退期,世界經濟重心逐步向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轉移。由于這些發展中國家并未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獲得相應的話語權,因此他們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意愿極為強烈。隨著近年來其影響力的逐漸擴大,改革的呼聲也更加高漲,發達國家已無法再忽視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改革已勢在必行。
一、金融全球化下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引發的問題
(一)導致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國際資本流動的增長速度已超過國際貿易和國際生產的增長速度。而且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短期國際投機資本數額仍在不斷膨脹。跨國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性國際資本規模的增長主要得益于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正是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為短期性國際資本的流動提供了便利。反過來,跨國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性國際資本的快速流動又強化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不穩定性。這些基于套利性動機的短期國際資本總是對一國金融體系的缺陷伺機攻擊,并導致貨幣危機的爆發。隨后,當短期國際性資本大批逃離該國時,又會將貨幣危機放大成銀行危機、金融危機、甚至整個宏觀經濟的衰退。
(二)導致國際儲備供求矛盾深化。國際貨幣體系決定國際儲備體系,在現行的多元貨幣體系下,一國的儲備資產中的特別提款權、儲備頭寸和黃金儲備是相對穩定的,這時,外匯就成了一國增加國際儲備的主要手段。通常來看,外匯收入的增加來源于國際收支盈余,這樣在國際收支差額與外匯儲備的關系上,一些國際收支長期盈余的國家外匯儲備需求較低,卻出現了外匯儲備的過剩,而赤字國雖有強烈的外匯儲備需求,卻出現了外匯儲備的短缺。于是,就出現了國際收支差額對外匯儲備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矛盾。
此外,國際儲備的供求矛盾還體現在儲備貨幣發行國與非儲備貨幣發行國的不平等上。對于儲備貨幣發行國來說,他們可以輕松的通過貨幣發行和貨幣互換來取得外匯儲備,但是他們作為發達國家往往又都是國際收支順差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積累。對于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來說,他們只能通過增加出口來取得外匯,但是這些國家往往是發展中國家,出口能力有限。這樣,在國際儲備的管理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處境形成強烈反差,迫切需要儲備的國家面臨儲備短缺,而不需要儲備的國家反而出現儲備過剩。
(三)導致國際收支調節混亂。多元化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允許各國在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可采用不同調節方式,但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調節外,其他幾種調節方式都由逆差國自行調節,并且國際上對這種自行調節沒有任何的制度約束或支持,也不存在政策協調機制和監督機制。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調節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已經發生了異化,他的主要義務由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維護固定匯率、為嚴重逆差國提供資金援助及協助建立成員國之間經常項目交易的多邊支付體系,轉移到了維持貨幣的自由匯兌,因為他假定自由浮動的匯率具有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的功能,無需過多干預。這樣,當部分逆差國出現長期逆差時,由于制度上無任何約束或設計來促使逆差國或幫助逆差國恢復國際收支平衡,逆差國只能依靠引進短期資本來平衡逆差,而大量短期資本的流入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在國際收支調節問題上的這種混亂狀態,成為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與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矛盾的集中體現。
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構想
SDR的全稱為特別提款權,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是一種資產儲備的記賬的單位,其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會員國提供的一種資金使用的權利。在60年代的美元危機爆發以來,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基金體系呈現出一定的缺陷,所以,應該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
一、SDR產生的背景和效果
(一)SDR產生的背景
在60年代中期產生的國際貨幣的改革,出現以英國和美國為代表的國際貨幣貿易流動不足的問題,所以,他們主張建立一種以黃金為單位的貨幣組織,從而能夠代替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退出了SDR政策。
(二)SDR的效果
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研究的一種進行國際儲備的資產,是國幣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給會員國的一種資金的使用權利,從而使成員國能夠從容的應對軌跡收支的逆差,如果會員國出現了國際收支的逆差,就可以運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貨幣,通過兌換外幣的形式,從而能夠對國際收支的逆差進行補償,其還能夠作為國際儲備來使用。從SDR完善以來,其能夠起到促進國際流動性的效果,還能哦股有效地防止儲備的不足,能夠充當美元的貨幣職能,所以,其可以作為一種超貨幣在國際上使用。如果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貨幣能夠加入SDR,那么,SDR就會更加具有代表性,能夠降低貨幣存在的風險,同時也能夠提高貨幣在全球的流動性,防止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
二、人民幣加入SDR的問題
(一)SDR籃子貨幣的組成和定值
在SDR建立以來,其定值的標準是一直在發生變化的,首先是以黃金作為定值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35個SDR單位作為1盎司的黃金,1SDR與1美元的作用是相同的。其次是采用貨幣籃子進行定值,在這個階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SDR與黃金脫節,進行一籃子定值。再次是采用五種籃子貨幣來定值,這樣能夠使SDR得定值方法更加得簡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將SDR定值運用五種比較有影響力的貨幣來進行。最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使用四種籃子貨幣定值,采用了歐元的方法,運用貨幣聯盟的方法。
SDR運用貨幣的種類和權重確定其價值,通過對籃子貨幣的變動,從而能夠確定不同時間段的價格,權重是由籃子中的貨幣的結算和儲備的數量構成的,不同的指標在SDR中的權重是動態的。
(二)加入SDR籃子貨幣的條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明確規定,SDR的貨幣籃子和構成的權重一定要遵循兩個重要的原則,一是正確選擇籃子貨幣,貨幣要經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的一致同意,而且要使貨幣聯盟所發行的貨幣,二是要合適的確定貨幣的權重。分析不同的成員國的商品出口的數值,分析經濟體的貨幣被各種經濟體所持有的比例。
(三)人民幣加入SDR籃子貨幣的相關條件
1、商品和服務貿易的出口情況
現在,世界一體化程度加強,全球貿易的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全球貿易的格局在革新,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考察中,中國的貨物和服務的出口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僅僅落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近幾年,中國的出口量在全球排第二位。所以,中國現在已經滿足了加入SDR貨幣籃子的標準。
2、可以自由地使用貨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要求加入SDR的國家必須能夠自由地使用貨幣,其對不同的國家的貨幣在國際上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并且還對不同國家貨幣的交易情況做了統計,分析貨幣在一定的匯率下出現的浮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貨幣的自由使用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其一是貨幣能夠自由地應用于國際貿易的支付中,其二是能夠在外匯市場上進行交易。近年來,我國的人民民進行了匯率的改革,其充分考慮到了市場對貨幣的需求,所以,也考慮到了匯率的浮動,提高了跨境人民幣結算的效率,同時貨幣互換的效果提高,中國已經與周邊的很多國家進行了貨幣的合作,而且中國的資本項目的開放程度是比較高的,實現了人民幣的自由兌換。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現在已經成為了儲備貨幣,很多國家的銀行都將人民幣加入到了儲備貨幣的行列中,盡管人民幣在儲備貨幣中所占的比例還不是很多,但是已經充分發揮了其儲備的價值。
三、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的作用
人民幣加入到SDR貨幣籃子,能夠使SDR更加具有代表性作用,現在,經濟全球化在不斷地深入,很多新興的經濟體實現了高速地發展,而且這些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通過數據的分析,金磚四國的經濟占全球經濟比例的四分之一,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比較大的經濟體,如果人民幣不加入SDR,那么,就會導致SDR的影響力下降。人民幣加入到SDR貨幣籃子中,會使儲備貨幣的穩定性更好,現在,全球性的儲備貨幣主要有美元和歐元,但是由于出現了債務危機,導致歐元和美元的匯率發生很大的變動,所以,導致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
四、結束語
人民幣加入到SDR籃子貨幣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具有可行性,中國的貨物和服務的出口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僅僅落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國的人民民進行了匯率的改革,其充分考慮到了市場對貨幣的需求,所以,也考慮到了匯率的浮動,我國有很多國家都進行了貨幣合作,所以人民幣在世界上是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的。
參考文獻:
[1]周俊才,陳愛玉,蔡永衛.人民幣加入SDR相關問題研究[J].西部金融,2012
關鍵詞:金融全球化;國際貨幣體系;國際儲備
前言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的金融活動趨于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在金融全球化下,信息跨國界的傳播和現代化電子技術的應用使得國際資本流動加速,國際金融市場規模擴大,各國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然而,金融全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和運行格局,并使得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越來越無法滿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求。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在“牙買加體系”的基礎上逐步演化而來的,也被稱為“無體系的體系”,它既沒有同一的匯率安排,也沒有明確的本位貨幣,各國的經濟政策行為也難以受到約束。當爆發金融危機時,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國共同遭受危機影響的程度加深,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過程中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極易受到攻擊。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爆發的多次金融危機,究其根源就是金融全球化與國際貨幣體系矛盾的凸現。
隨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西方發達經濟體紛紛進入衰退期,世界經濟重心逐步向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轉移。由于這些發展中國家并未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獲得相應的話語權,因此他們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意愿極為強烈。隨著近年來其影響力的逐漸擴大,改革的呼聲也更加高漲,發達國家已無法再忽視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改革已勢在必行。
一、金融全球化下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引發的問題
(一)導致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國際資本流動的增長速度已超過國際貿易和國際生產的增長速度。而且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短期國際投機資本數額仍在不斷膨脹。跨國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性國際資本規模的增長主要得益于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正是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為短期性國際資本的流動提供了便利。反過來,跨國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性國際資本的快速流動又強化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不穩定性。這些基于套利性動機的短期國際資本總是對一國金融體系的缺陷伺機攻擊,并導致貨幣危機的爆發。隨后,當短期國際性資本大批逃離該國時,又會將貨幣危機放大成銀行危機、金融危機、甚至整個宏觀經濟的衰退。
(二)導致國際儲備供求矛盾深化。國際貨幣體系決定國際儲備體系,在現行的多元貨幣體系下,一國的儲備資產中的特別提款權、儲備頭寸和黃金儲備是相對穩定的,這時,外匯就成了一國增加國際儲備的主要手段。通常來看,外匯收入的增加來源于國際收支盈余,這樣在國際收支差額與外匯儲備的關系上,一些國際收支長期盈余的國家外匯儲備需求較低,卻出現了外匯儲備的過剩,而赤字國雖有強烈的外匯儲備需求,卻出現了外匯儲備的短缺。于是,就出現了國際收支差額對外匯儲備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矛盾。
此外,國際儲備的供求矛盾還體現在儲備貨幣發行國與非儲備貨幣發行國的不平等上。對于儲備貨幣發行國來說,他們可以輕松的通過貨幣發行和貨幣互換來取得外匯儲備,但是他們作為發達國家往往又都是國際收支順差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積累。對于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來說,他們只能通過增加出口來取得外匯,但是這些國家往往是發展中國家,出口能力有限。這樣,在國際儲備的管理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處境形成強烈反差,迫切需要儲備的國家面臨儲備短缺,而不需要儲備的國家反而出現儲備過剩。
(三)導致國際收支調節混亂。多元化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允許各國在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可采用不同調節方式,但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調節外,其他幾種調節方式都由逆差國自行調節,并且國際上對這種自行調節沒有任何的制度約束或支持,也不存在政策協調機制和監督機制。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調節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已經發生了異化,他的主要義務由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維護固定匯率、為嚴重逆差國提供資金援助及協助建立成員國之間經常項目交易的多邊支付體系,轉移到了維持貨幣的自由匯兌,因為他假定自由浮動的匯率具有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的功能,無需過多干預。這樣,當部分逆差國出現長期逆差時,由于制度上無任何約束或設計來促使逆差國或幫助逆差國恢復國際收支平衡,逆差國只能依靠引進短期資本來
平衡逆差,而大量短期資本的流入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在國際收支調節問題上的這種混亂狀態,成為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與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矛盾的集中體現。
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構想
(一)提高特別提款權的地位和作用。早在1969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組織就創設了具有超主權貨幣性質的特別提款權,以緩解主權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風險。超主權儲備貨幣不僅克服了主權信用貨幣的內在缺陷,也為調節全球流動性提供了可能。由于特別提款權具有超主權儲備貨幣的特征和潛力,它的擴大發行有利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克服在經費、話語權和代表權改革方面所面臨的困難。當一國主權貨幣不再作為全球貿易的尺度和參照基準時,該國匯率政策對失衡的調節效果會大大增強。這些能極大地降低未來危機發生的風險,增強危機處理的能力。因此,當前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首要任務是著力推動改革特別提款權的分配,考慮充分發揮特別提款權的作用,實現對現有儲備貨幣全球流動性的調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改革不合理的份額制,應綜合考慮一國國際收支狀態和經濟規模來調整份額,以此來降低某些經濟大國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絕對控制;另一方面繼續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基金份額,擴大其資金實力,以便有足夠的可動用資金來應對危機。
(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和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重要的載體,理應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被弱化和異化,因此有必要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廣泛的改革。(1)擴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援助的范圍,強化其國際最終貸款人的職能。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缺乏一個國際的最終貸款人,顯然是難以應付國際貨幣危機的;(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實行資金援助時,不僅要考慮恢復受援助國的對外清償能力,還要考慮促進其經濟發展。這就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改變將短期內恢復受援國償付能力作為唯一目標的做法,并把重點放在危機防范而不是補救上;(3)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測和信息功能。當成員國經濟出現問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義務對成員國內經濟政策提供建議,并為投資者和市場主體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4)促進交流與合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加強與成員國交流的同時,還應積極促進成員國之間或成員國與其他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三)加強國際金融合作,改善各國經濟政策的協調性。金融全球化為資本的無序流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各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同時,世界上主要貨幣的匯率大幅度波動,為發展中國家平衡國際收支和穩定匯率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成本,也使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變得更加困難。因此,發達國家應主動擔起責任,最大限度地減少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這就要求各國加強國際金融的合作與協調,這是確保國際貨幣體系穩定的基礎。從國別上看,這種合作與協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協調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各發達國家之間應經常相互協調與溝通,共同承擔起應有的國際責任,并以積極的態度,加強各國在貨幣和經濟政策方面的合作,以保證國際貨幣體系穩定;二是協調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發展關系。在支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更多地考慮促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的發展,注意保護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利益;三是加強區域性經濟貨幣政策的合作。在總結歐盟與歐元經驗的基礎上,加強一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共同探討區域性貨幣合作的有效途徑,以抵御外部危機對該區域經濟體的沖擊。此外,從加強合作的領域看,還應加強國際金融經營環境、國際金融內部控制、國際金融市場約束以及國際金融監管等方面的合作與協調。
(四)建立和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在金融全球化下,建立和完善國際金融監督機制已成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制度包括:(1)提高信息透明度,公開披露有關信息;(2)抑制國際范圍內短期資本的無序流動,特別是加強對“對沖基金”、離岸金融中心的監管。對對沖基金以及其他種類繁多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監管已成為國際貨幣新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3)加強對銀行的跨境監管。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某些國際性銀行經營轉移到管理不嚴的離岸避稅港,以便規避國內的管理和監督,這無疑中增加了資本無序流動的風險。因此,對銀行的跨境監管是國際監管體系的重要內容。
主要參考文獻:
[1]冉生欣.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6.
前言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的金融活動趨于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在金融全球化下,信息跨國界的傳播和現代化電子技術的應用使得國際資本流動加速,國際金融市場規模擴大,各國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然而,金融全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和運行格局,并使得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越來越無法滿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求。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在“牙買加體系”的基礎上逐步演化而來的,也被稱為“無體系的體系”,它既沒有同一的匯率安排,也沒有明確的本位貨幣,各國的經濟政策行為也難以受到約束。當爆發金融危機時,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國共同遭受危機影響的程度加深,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過程中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極易受到攻擊。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爆發的多次金融危機,究其根源就是金融全球化與國際貨幣體系矛盾的凸現。
隨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西方發達經濟體紛紛進入衰退期,世界經濟重心逐步向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轉移。由于這些發展中國家并未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獲得相應的話語權,因此他們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意愿極為強烈。隨著近年來其影響力的逐漸擴大,改革的呼聲也更加高漲,發達國家已無法再忽視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改革已勢在必行。
一、金融全球化下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引發的問題
(一)導致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國際資本流動的增長速度已超過國際貿易和國際生產的增長速度。而且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短期國際投機資本數額仍在不斷膨脹。跨國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性國際資本規模的增長主要得益于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正是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為短期性國際資本的流動提供了便利。反過來,跨國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性國際資本的快速流動又強化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不穩定性。這些基于套利性動機的短期國際資本總是對一國金融體系的缺陷伺機攻擊,并導致貨幣危機的爆發。隨后,當短期國際性資本大批逃離該國時,又會將貨幣危機放大成銀行危機、金融危機、甚至整個宏觀經濟的衰退。
(二)導致國際儲備供求矛盾深化。國際貨幣體系決定國際儲備體系,在現行的多元貨幣體系下,一國的儲備資產中的特別提款權、儲備頭寸和黃金儲備是相對穩定的,這時,外匯就成了一國增加國際儲備的主要手段。通常來看,外匯收入的增加來源于國際收支盈余,這樣在國際收支差額與外匯儲備的關系上,一些國際收支長期盈余的國家外匯儲備需求較低,卻出現了外匯儲備的過剩,而赤字國雖有強烈的外匯儲備需求,卻出現了外匯儲備的短缺。于是,就出現了國際收支差額對外匯儲備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矛盾。
此外,國際儲備的供求矛盾還體現在儲備貨幣發行國與非儲備貨幣發行國的不平等上。對于儲備貨幣發行國來說,他們可以輕松的通過貨幣發行和貨幣互換來取得外匯儲備,但是他們作為發達國家往往又都是國際收支順差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積累。對于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來說,他們只能通過增加出口來取得外匯,但是這些國家往往是發展中國家,出口能力有限。這樣,在國際儲備的管理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處境形成強烈反差,迫切需要儲備的國家面臨儲備短缺,而不需要儲備的國家反而出現儲備過剩。
(三)導致國際收支調節混亂。多元化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允許各國在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可采用不同調節方式,但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調節外,其他幾種調節方式都由逆差國自行調節,并且國際上對這種自行調節沒有任何的制度約束或支持,也不存在政策協調機制和監督機制。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調節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已經發生了異化,他的主要義務由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維護固定匯率、為嚴重逆差國提供資金援助及協助建立成員國之間經常項目交易的多邊支付體系,轉移到了維持貨幣的自由匯兌,因為他假定自由浮動的匯率具有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的功能,無需過多干預。這樣,當部分逆差國出現長期逆差時,由于制度上無任何約束或設計來促使逆差國或幫助逆差國恢復國際收支平衡,逆差國只能依靠引進短期資本來平衡逆差,而大量短期資本的流入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在國際收支調節問題上的這種混亂狀態,成為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與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矛盾的集中體現。
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構想
(一)提高特別提款權的地位和作用。早在1969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組織就創設了具有超主權貨幣性質的特別提款權,以緩解主權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風險。超主權儲備貨幣不僅克服了主權信用貨幣的內在缺陷,也為調節全球流動性提供了可能。由于特別提款權具有超主權儲備貨幣的特征和潛力,它的擴大發行有利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克服在經費、話語權和代表權改革方面所面臨的困難。當一國主權貨幣不再作為全球貿易的尺度和參照基準時,該國匯率政策對失衡的調節效果會大大增強。這些能極大地降低未來危機發生的風險,增強危機處理的能力。因此,當前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首要任務是著力推動改革特別提款權的分配,考慮充分發揮特別提款權的作用,實現對現有儲備貨幣全球流動性的調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改革不合理的份額制,應綜合考慮一國國際收支狀態和經濟規模來調整份額,以此來降低某些經濟大國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絕對控制;另一方面繼續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基金份額,擴大其資金實力,以便有足夠的可動用資金來應對危機。
(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和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重要的載體,理應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被弱化和異化,因此有必要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廣泛的改革。(1)擴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援助的范圍,強化其國際最終貸款人的職能。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缺乏一個國際的最終貸款人,顯然是難以應付國際貨幣危機的;(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實行資金援助時,不僅要考慮恢復受援助國的對外清償能力,還要考慮促進其經濟發展。這就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改變將短期內恢復受援國償付能力作為唯一目標的做法,并把重點放在危機防范而不是補救上;(3)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測和信息功能。當成員國經濟出現問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義務對成員國內經濟政策提供建議,并為投資者和市場主體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4)促進交流與合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加強與成員國交流的同時,還應積極促進成員國之間或成員國與其他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三)加強國際金融合作,改善各國經濟政策的協調性。金融全球化為資本的無序流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各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同時,世界上主要貨幣的匯率大幅度波動,為發展中國家平衡國際收支和穩定匯率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成本,也使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變得更加困難。因此,發達國家應主動擔起責任,最大限度地減少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這就要求各國加強國際金融的合作與協調,這是確保國際貨幣體系穩定的基礎。從國別上看,這種合作與協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協調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各發達國家之間應經常相互協調與溝通,共同承擔起應有的國際責任,并以積極的態度,加強各國在貨幣和經濟政策方面的合作,以保證國際貨幣體系穩定;二是協調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發展關系。在支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更多地考慮促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的發展,注意保護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利益;三是加強區域性經濟貨幣政策的合作。在總結歐盟與歐元經驗的基礎上,加強一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共同探討區域性貨幣合作的有效途徑,以抵御外部危機對該區域經濟體的沖擊。此外,從加強合作的領域看,還應加強國際金融經營環境、國際金融內部控制、國際金融市場約束以及國際金融監管等方面的合作與協調。
(四)建立和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在金融全球化下,建立和完善國際金融監督機制已成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制度包括:(1)提高信息透明度,公開披露有關信息;(2)抑制國際范圍內短期資本的無序流動,特別是加強對“對沖基金”、離岸金融中心的監管。對對沖基金以及其他種類繁多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監管已成為國際貨幣新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3)加強對銀行的跨境監管。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某些國際性銀行經營轉移到管理不嚴的離岸避稅港,以便規避國內的管理和監督,這無疑中增加了資本無序流動的風險。因此,對銀行的跨境監管是國際監管體系的重要內容。 轉貼于
主要參考文獻
[1]冉生欣.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6.
[2]國慶.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及改革方向.上海經濟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