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評估審計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3-24 17:00: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資產評估審計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資產評估審計論文

篇(1)

隨著資產評估理論與實務在我國的發展,對資產評估的各種規范相繼完善,資產評估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社會生活中。作為兩個重要的中介服務行業:審計與資產評估,理清他們在企業評估中關系,有助于更好地服務于實務工作。

進行資產評估時,通常情況下,如企業全部產權變動,部分產權變動等,應該先審計后評估。特殊情況下,例如單項資產的評估等,則可以不先進行審計而后評估。理由如下:

一、財務審計與資產評估的關系

首先,資產評估與審計的方法具有相同的地方,例如資產評估機構在進行評估作價時,往往采用與審計方法相同或相似的程序,如監盤、函證、抽樣、測試等。而審計機構在審計時,需要采用公允價值測試資產價值,并據以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或確定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這與評估并無很大區別。并且資產評估和審計都是一種針對事實的判斷。這種相似性建立了他們可以借鑒結果的關系。但是,審計是基于歷史信息,對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進行審核;資產評估是對資產未來能產生的價值的公允性進行評估。這決定了他們之間的不可等同性。

從企業整體評估采用“收益現值法”為例,其“收益現值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據企業以往的生產經營情況和企業外部條件,預測出企業未來每年的平均收益額,然后將收益額通過收益還原或稱資本化處理,從而確定企業資產的總體價格。這種資產評估方法的基礎是“企業以往的生產經營情況”,而最能反映企業這個“情況”的恰恰只有注冊會計師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所驗證的企業會計報表。

二、資產評估的目的及依據

資產評估的一般目的是取得資產在評估基準日的公允價值。具體目的則是根據當事人的委托進行特定目的的資產評估。只有在保證使用資料真實性、完備性的前提下,資產評估的目的才有可能達到。

資產評估的依據包括行為依據、法規依據、產權依據、取價依據(內部資料、外部資料);其中內部資料就會存在真實性,完整性等問題。這就需要審計作為前提條件。還有就是產權依據中的各種證的真實性,也可以通過審計證實。

也就是說,只有審計在先,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企業會計準則》第21條規定:“財務報告應當全面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如果評估工作在先,財務會計報告所反映的“會計要素”勢必受到影響。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評估機構按某一時點對企業的資產進行評估后,企業資產、股東權益必然發生增減變化;對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成果,我們認為會計報告和審計報告應當只反映一定期間和某一時點企業經營者的經營結果及所體現的“會計要素”,如果把因物價變動而使資產發生變化的評估結果混雜在其中,必然使財務會計報告、審計報告的使用者不能清晰地了解到他所希望或應該知道的內容。

資產評估方法的實施需要以真實、正確地反映企業會計要素的會計資料為前提,而這個會計資料也只能是經注冊會計師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書所驗證的企業會計報告。

三、資產評估的前提

資產評估主要是解決計量問題,這個計量工作是建立在企業提供的賬面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賬面數據是企業資產評估的前提。而審計主要是解決賬面問數額的真實性問題。所以大部分學者認為,有些資產評估,如考慮企業整體價值時,評估數據應依賴于審計,妥當的辦法就是先審計后評估資產首先要利用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會計要素”的會計資料為基礎,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則主要通過注冊會計師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說明。具體來說,在債權債務的評估中,應先通過審計查明有無帳外的或是虛假的債權債務,以免評估時產生漏評或錯評。

四、財稅體制的要求

根據現行財稅體制的有關規定,一般應先由審計機構對企業的會計資料及所反應的經濟活動先進行審驗,并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評估機構以與審計報告審驗完一致的企業帳、表為基礎,進行資產評估。這是國家財政、稅務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等從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出發,正常經營的企業的企業與產權擬變動的企業在財務會計報告和審計報告所反映的基本內容,計算口徑、會計處理方法上根據不同的需要,可能存在詳細和粗略反映的差別,但是絕對不會存在本質的差異。即不應該在企業產權擬變動,且在未進行審計之前就先進行資產評估,并將資產評估的結果反映到企業會計報告和審計報告上后,再報給財政和稅務機關。

特殊情況下,也有可能發生需要審計和資產評估相互配合工作的情況,這個時候就會弱化誰先誰后的問題。如,相關規定中要求“外商投資企業因改組、或者與其他企業合并成為股份制企業而進行資產重估的,重估價值與資產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該計入外商投資企業資產重估當期的損益,并計算繳納所得稅;這種業務的處理需要會計師事務所和評估事務所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企業的審計、重估。

參考資料:

[1]胡曉明.《資產評估與審計關系的綜述及思考》.資產評估,2011.1.

[2]將應光.《淺析實務中的資產評估與審計的相互協調》.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5.

篇(2)

資產評估專業主要是滿足社會公證類、中介服務類社會需求的專業。為了滿足社會需求,避免教育資源和人力資源浪費和不足,特對該專業需求進行研究。該研究從問卷調查和訪談兩個方面展開。研究目的是研究資產評估專業社會是否需要及需要什么樣的人。

一、關于被調查者、接受訪談者的情況

本次研究的問卷調查部分共發出45份問卷,回收39份問卷,篩選合格問卷33份。不合格答卷的主要問題是回答問題數量低于60%,不進入統計環節。在地域分布上,北京11人,南寧1人,成都3人,深圳4人,杭州2人,西安1人,沈陽3人,大連3人,吉林1人,哈爾濱4人,大慶1人;上述地域分布兼顧國內發達地區和經濟較發達地區,可以在地域上對該專業的需求做出全面的反應。在答卷者的單位性質上。近88%來自評估企業,其余來自機關、事業單位、高校。在評估企業工作的答卷者,其單位的評估從業范圍(土地、房產、舊機動車、資產、保險公估、礦產),兩項和三項的最多,分別為45%和4l%;一項的為10%,多于三項的為4%。答卷者個人執業資格以注冊資產評估師為主,包括注冊房地產評估師、土地估價師。三者的比例是7:3:1。

專題訪談共有六人,均為資深的資產評估人士。訪談的內容集中在社會需求的情況、需求的質量、綜合素質的要求等內容。訪談對象集中在哈爾濱市。

二、關于需求與來源

關于需求情況。33%的回答不需要,67%的回答需要。選擇不需要的主要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8l%)認為,外界經營環境變化,資產評估的業務量減少,不需要該專業畢業生。第二種(19%)認為,該專業畢業生專業面窄、適應性差,不適應房產、地產、機動車、保險公估等項其他資產評估業務的需求。擇社會招聘的最多,專業院校畢業生的次之,選擇內部人員調整最少。社會招聘與專業院校畢業生的比例為2.5:1。

訪談受訪者有如下共識。廣義評估(含不動產評估、動產評估和狹義的資產評估)的近年社會總需求有小幅增長,但因服務的機構數量在增加,傳遞給各個機構的數量感官是業務數量在減少。由于不同的機構資質對象的差異,業務量在時間和空間上,呈現有升有降的局面。被列舉的情況有如下情況。一是狹義的資產評估,由于以前的業務集中在國有企業改制;國企改制后,許多堅守原來資質范圍的狹義資產評估企業業務量縮減,正在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二是房地產評估,面向抵押貸款評估的,由于金融政策的調整,業務量也有下降的趨勢;面向動遷等方向的,業務量總體呈現下滑的趨勢。但是房地產評估總量仍然處于各個單項評估的最高點。三是土地評估機構,由于國家將土地作宏觀調控手段對象,許多基礎性的工作與地價評估有關,資質高的機構近三年業務量有增長。增加的內容包括開發區集約節約評價、城鎮地價動態監測、農地定級估價、農地產能核算、農地區片地價測算。

機關或者事業單位一般不將專業作為錄用的前提條件,資產評估專業應將評估企業作為就業的目標。有用人需求的企業,除了專業性質特殊的——如礦產評估,其他評估資質都對該專業畢業生不排斥。不需要的企業也不是針對該專業。

三、關于培養方向

81%的被調查者認為不能僅面向狹義的資產評估,而應以狹義的資產評估為主、兼顧其他方向(房產、地產、機動車、保險公估)。在回答兼顧其他方向的重點時,48%選擇不動產,37%選擇審計和財務,4%選擇保險公估,無人選擇礦產評估。

訪談受訪者認為,房產、地產、機動車、保險公估、資產評估只是資質設置的區別,對于資產評估專業不應畫地為牢,上述內容都應該成為培養目標之一。

四、關于現有資產評估人員的不足

在問卷調查結果上,與上述需求分析類似。專業知識欠缺、專業面過窄缺乏適應性、無法滿足需求的比例在76%以上。

接受訪談者認為,現有資產評估人員的不足,學校有很大責任;一是對于該專業的認識偏差,將資產評估對立于房產、地產、機動車、保險公估估;二是簡單羅列幾門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考試課程,缺乏課程的一系列基礎課的支撐,造成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職業發展的專業基礎;第三,實驗課程、實務課程課時數量太少,無法幫助學生發展特定的能力。

五、結論

綜合上述意見,本文得出如下結論。

(一)資產評估專業具有良好的社會需求

資產評估作為服務市場的重要中介,具有良好的社會需求。需求者不排斥該專業,不需求者并不因該專業而排斥。

(二)資產評估專業應該以滿足資產評估為主,并適應房產、地產、保險公估綜合要求

篇(3)

一、資產評估行業對人才的要求特點

1、行業對資產評估類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從業門檻高

至2012年,全國資產評估從業人員有10萬多人,注冊資產評估師人數約27800人,實際專門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人數不足15000人。資產評估行業在產權交易、企業改制、司法實踐、融資抵押、財產拍賣等活動中,迫切需要大量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專門人才。

但是行業對評估類人才的要求普遍較高,據調查,90%的用人單位在招聘資產評估人員中要求具有評估工作經驗,優先考慮具有國家注冊的資產評估師執業資格或房地產評估師、土地估價師資格者,用人單位在招聘評估助理人員的時候則要求一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而我國資產評估師考試的報名條件中則規定:大專學歷從事資產評估相關工作滿3年,本科學歷從事資產評估工作滿1年,方可參加注冊資產評估師執業資格考試。因此雖然資產評估行業的人才需求量大,但由于門檻高,要求多,導致了許多應屆的大學畢業生難以盡快融入到行業中去。

2、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領域廣泛

隨著評估市場的快速發展,資產評估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從傳統的資產管理與評估領域逐漸向房地產、土地、礦產、無形資產等領域發展。2004年來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火爆發展,行業對房地產估價師的需求急劇增長;由于國家將土地作宏觀調控手段,許多基礎性的工作與地價評估有關,尤其是近年來土地評估中增加了包括開發區集約節約評價、城鎮地價動態監測、農地定級估價、農地產能核算、農地區片價測算等內容,因此行業對土地估價人員的需要也大為增加;此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社會對機動車評估、保險公估、商標、專利等無形資產的評估人員的需求也持續增長。

3、行業對復合型人才需求強烈

通過對用人單位和畢業學生的就業調查發現,資產評估行業要求評估人員的知識面較寬,對具有資產評估、財務會計、金融證券、審計、稅法、建筑工程、機械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并且能夠熟練運用財務軟件及office辦公軟件進行工作,同時具有較強的文字功底能夠熟練撰寫資產評估報告的復合型人才需求強烈。

二、高校培養資產評估類人才普遍存在的問題

至2012年7月,我國共有70多所本專科院校資開設了資產評估專業,這些高等院校為資產評估行業輸送了大量人才,但不可否認這些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也普遍存在著問題。

1、培養目標雷同,不能完全適用行業的需要

查看這些院校的培養目標,發現其對評估類人才的培養目標基本可以歸納為:面向資產評估行業,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具有比較扎實的資產評估理論基礎和從事具體資產評估業務工作的能力,有一定的專業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水平,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的資產評估人才。在課程設置上多數高校則以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考試要求科目為主干課程。

而在行業實際的資產評估業務中,評估工作不僅包括資產評估、建筑工程評估和機器設備評估,同時還包括土地評估、房地產評估、金融資產評估、企業價值評估、無形資產評估、舊機動車評估、礦業權評估、林業權評估、稅基評估、珠寶鑒定與評估等。因此在雷同的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下,培養出的學生則無法完全適合行業的需要。

2、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夠

目前許多高校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但或是由于實習基地的建設開拓不足,或是由于場地經費的缺乏,或是由于課程設置的問題,使得了實踐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學生沒有通過現場勘查、頂崗操作等過程,直接參與評估工作,從而導致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夠,無法滿足評估單位的要求。

3、缺少經驗豐富的優秀資產評估類教師

資產評估專業是一個綜合專業,它不僅要求教師精通資產評估和財務會計,還有熟悉金融、法律、建造工程、機器設備、無形資產、珠寶、車輛、房產土地等多項資產的評估工作。由于我國的資產管理與評估專業開設較晚,碩士以上學歷資產評估類人才本身就很缺乏,同時加上許多評估公司、金融機構等對優秀評估人才的高薪吸引,造成了高校內資產評估類教師的匱乏。許多高校內的資產評估類教師則由財務管理類、會計類、土地類的教師兼任。由于教師的評估經驗缺乏,因而無法培養出符合行業需要的高素質的資產評估類人才。

三、高校資產評估類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我校于2000年開設了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至2013年7月資產評估專業已培養了10屆約500多名本專科畢業生,約80%的學生畢業后一直從事資產評估業務,部分學生已經取得了注冊資產評估師執業資格證書,已經可以獨立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用人單位對資產評估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普遍認同。通過對我校資產評估類人才的培養探索,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資產評估類人才培養模式。

1、根據行業需要,調整完善資產評估專業課程體系

在培養方案的設置上,既要體現資產評估類學生的專業基礎,還要培養學生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加強實踐實驗教學內容;同時又要注重對學生獨立能力、創新能力、職業道德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在培養方案的調整上,應當根據評估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培養目標、學科特點,再結合行業調研訪談、用人單位的反饋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調整。在課程設置上,隨著評估業務的逐步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社會經濟領域需要資產評估,高校可以根據社會的發展和行業的需要調整課程,除了常見的資產評估、房地產評估、土地評估外、流動資產評估、無形資產評估、企業價值評估外,還可以增設珠寶收藏品評估、商標商譽權評估、礦業權評估、林業權評估等課程,以滿足行業對評估類人才的多方面的需要。

2、建立大型的實習基地,加強與行業的聯系與交流

我校的資產評估專業一直注重實習基地的建設,近年來專業與行業內的北京杜鳴房地產評估公司等幾家評估公司簽訂了實習基地的協議,同時專業與北京幾家大型的資產評估公司保持著長期的合作關系。與行業的密切聯系與合作,不僅便于專業開展對學生的實習實踐教學活動,同時便于加強與行業的聯系與交流。

學生雖然有到實習單位進行評估實習鍛煉的機會,但在平日正常的課堂上,仍然是教師講課學生聽,教師及學生都對行業的最新動態把握不足。因此為了讓專業的師生及時把握行業動態,高校可以從行業中聘請校外知名專家、經驗豐富的注冊資產評估師來校進行講座,介紹行業的最新動態、研究熱點、評估中的特別注意事項等問題,以彌補課堂教學的缺陷。

3、以畢業評估報告代替畢業論文

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環節,是資產評估專業在畢業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性檢驗和總結。考慮到資產評估專業的特點,依據資產評估專業培養方案和目標,結合我校本科學生理論研究和寫作能力等方面的具體情況,總結歷年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時存在的選題空泛、資料陳舊、邏輯性差等問題,我校提出了適用資產評估專業特點的改革方案,即以撰寫評估報告來替代畢業論文,并對09級資產評估本科學生進行了試點。

在撰寫評估報告的過程中,首先將學生6-7人分成一組,由專業任課教師及行業內的資深注冊評估師擔任評估報告指導教師,每組學生負責一個綜合項目的評估。在該綜合項目中學生應當進行機器設備、流動資產、無形資產、房地產、土地使用權、企業價值等多項資產的評估,并撰寫評估報告及評估說明。通過畢業評估報告的撰寫,學生們感到收獲很大,很多同學認為撰寫評估報告是對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且培養了同學們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更為重要的是隨著項目的進行,同學們掌握了資產評估的程序,能夠運用各種方法對不同的資產進行評估,而且能夠熟練地撰寫資產評估報告。總之撰寫畢業評估報告可以使學生理論聯系于實踐,學以致用,并為學生能夠順利的融入日后的實際評估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請進來,走出去”,建設結構合理,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

要培養既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評估人才,必須要有一支既具有豐富的教學科研經驗,又具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的師資隊伍,否則無法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我校本著“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建立了一支穩定的、校內校外密切結合的師資隊伍。“請進來”是將行業內的資產評估師請進課堂,如《機器設備評估》,則聘請校外的資產評估師擔任該課程的教師,該教師專門從事機器設備評估的業務,評估經驗豐富,講解生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走出去”是指本校的教師到評估行業中掛職鍛煉,并參與具體的評估項目中。通過在行業中的實習鍛煉,教師的專業水平也得到了極大地提高。

參考文獻:

篇(4)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權交易、產權變動等經濟行為越來越多,產權市場空前活躍,市場急需高素質的資產評估人才,為了適應中國對資產評估人才的需求及學生就業的需要,獨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的教學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為中心,以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主線,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及手段,從而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以就業為導向的獨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教學指導思想是:為社會培養既懂專業評估知識、又具有實際動手能力的高素質資產評估專業人才。根據資產評估的課程特點及教學指導思想,本課程的教學上還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

(一)教學形式多樣,但主要形式單一,以理論為主,實驗實訓為輔。本課程人才培養目標是掌握資產評估理論基礎知識,又具有從事具體資產評估業務工作的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本課程教學主要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與教學相關的實驗實訓不多,教學與實訓全面結合的渠道較少;另一方面是受專業特點的制約,不能進行成批量的或長時間的實習而導致學生參與頂崗實習的力度不夠。

(二)考核方法不完善。首先沒有實施考教分離,考試模式還是傳統的平時成績加期末考試,不能體現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三)師資力量不足。本課程綜合性強,它決定了教師不僅要懂資產管理,而且還要懂資產評估、財務會計、審計、工程技術等知識,目前在我國大學教育中,開設資產評估的財經類院校寥寥無幾。本專業的大部分教師都是畢業后直接從教,專業知識面比較窄,復合型人才較少。

二、教學改革

(一)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改革。依照目前狀況,本課程大部分是以理論為主導,與課程相結合的實訓課不多。針對這一情況,在教學內容、方法手段上采取以下改革:

1、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內容根據獨立本科院校教學要求,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培養,基礎理論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關鍵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實現課程結構的綜合化,并體現職能技能的培養。舊課程結構不夠合理,不僅會造成過渡學習的浪費,割斷了學科的聯系,難以形成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綜合能力,造成學而無用。資產評估課程結構改革后的課程主要是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用書,而且采取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方式,效果特別顯著。根據考試需求和人才市場對資產評估人員素質的需要、就業市場信息和崗位技能要求確定專業課程的具體實施內容,授課內容緊緊圍繞資產評估的內容展開。

(2)加大實訓實踐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為了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遵守實踐性環節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加大了實訓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課程實訓教學、校內模擬實訓、校外學年實習、校外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內容。

積極推行工學結合,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積極推行校內實訓和畢業實習的實踐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技能模擬的強化訓練,專業的實訓時間在1年左右,使實踐性環節的學時占總學時的40%以上。

2、教學方法手段改革。恰當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學實施中,以質量保證為宗旨,積極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大力推廣案例式、討論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改革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1)案例式教學:通過大量的案例導入,啟發和掌握各個知識點。主要做法是結合課堂內容,選取相關案例,要求學生圍繞該案例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討論式教學:為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選取一部分知識點讓學生組織討論,提出并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討論熱烈,此方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達到了教學目的。 轉貼于

(3)啟發式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二)教學模式改革。采用“課堂+評估事務所”、“課堂+實驗室”、“教學+認證” 等教學模式。加強實訓和實習環節,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鼓勵并創造條件讓學生利用暑期、節假日到工地、事務所實踐實習,使其在走出校門之時即能適應社會需要。

(三)考試模式改革。獨立本科院校教育考試改革就是要按照素質教育的方針,根據獨立本科院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在深入研究考試功能以及合理設計課程大綱和實施方案的基礎上,通過考試觀念、內容、形式、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充分發揮考試的功能,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1、更新考試觀念,樹立以“能力測試”為中心的現代考試觀念。將素質教育觀念內化于考試的考核評價體系,通過考試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質、協作精神、職業道德等。始終堅持樹立現代教育觀、人才觀和考試觀,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不是單純以課程和教材知識的難度、深度和考試的分數來衡量學生,而要把考試真正當作是實現教育目標過程中的一項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標自身。

2、改革考試內容,確立考試能力導向。考試命題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根據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對課程的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分析細化,然后根據這些特征確定教和學的方法,最后確定課程效果的評價方法和考核大綱。考試內容能夠反映學生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而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多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標新立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考試真正能夠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全面測試評價。

3、構建多種形式的考試體系,突出獨立本科院校特色。考試方式突出了多樣性、針對性、生動性,不是只限于筆試,還采取了口試、實地調查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課堂評價也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式,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還可以通過面談、正式作業、項目調查、書面報告、討論問題和寫論文等方式考察和評價學生。

篇(5)

后續教育的目標直接決定著后續教育其他方面的開展與實施,在后續教育各個方面中占有核心地位。后續教育的總體目標可表述為:保持和提升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職業能力,并且適應不斷變化的責任和公眾對注冊資產評估師的期望。

二、后續教育的方式

它是指實施后續教育所采取的具體形式和方法,總體來說,后續教育的方法可分為強制性學習和自愿學習,強制性學習是指行業管理部門規定注冊資產評估師必須接受后續教育的內容和時間,比如行業管理部門組織的培訓班;自愿學習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自愿參加各種培訓和其他有利于提高自身職業能力的活動,比如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出版專著、參加專題研討會、參加非強制性的培訓等。在我國后續教育規范中規定注冊資產評估師后續教育采取的方法是強制性學習,建議今后同時采用非強制性學習的方法與強制性學習的方法相結合,并使其制度化、規范化。后續教育形式包括脫產學習和不脫產學習,脫產學習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離開本單位脫離日常工作,到指定的地點參加后續教育的一種形式,包括課堂教學和案例教學;不脫產學習指注冊資產評估師不脫離本單位的日常工作,由本單位組織后續教育或到其他單位進行業務學習的一種方式,比如本單位組織專題討論、經驗交流、崗位培訓、業務學習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建議采用一種新的后續教育方式,就是在崗培訓,即把培訓內容融入工作程序,將其順利完成崗位工作所需的培訓課程給予計算機化、模塊化,選擇系統的崗位培訓內容,體現在計算機的幫助菜單上,使注冊資產評估師在幫助菜單的指導下完成日常工作。另外還有一種基于網絡技術和遠程教育相結合的后續教育方式,即采用網站的形式對注冊資產評估師進行后續教育。在后續教育的網絡平臺上至少應該包括:后續教育網絡教學系統;培訓課程的網絡課件;相應的視頻與音頻信息;學習資料庫,包括各種資產評估法規、準則以及與資產評估相關的法律、資產評估刊物及典型案例分析、資產評估新方法等;網上答疑系統,即注冊資產評估師將其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有關專家,專家再以電子郵件形式予以答復,對有代表性的問題在答疑區內公開;網上討論系統,各地的注冊資產評估師可對同一案例發表不同看法,也可以對其他關注的問題進行交流,相互學習,最后由專家進行總結和評論。

以上列舉了各種后續教育的方式,在應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最適合的后續教育方式,比如對后續教育的基礎內容宜采用網上教學為主的方式,中級內容應采用課堂教學和案例教學為主的方式,對于高級內容采用分組討論和專題研討為主的方式。此外,注冊資產評估師還可以通過其他后續教育方式提高自身職業能力,比如在評估執業過程中不斷向同行學習的方式、在完成一個評估項目后的自我反省方式。

三、后續教育的組織、實施和監管

我國資產評估師后續教育準則規定,全國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后續教育由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地方評估協會、評估機構負責組織實施,其內容包括對后續教育的時間、方式、內容、場所設施、師資隊伍等方面的組織和安排,并對以上各個方面的具體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與考核。由于2004年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從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重新分離出來,國家會計學院不再對注冊資產評估師進行培訓,因此建議建立國家評估學院,作為專門進行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后續教育基地。各級資產評估師協會在對后續教育組織和實施時,應根據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能力的需求,充分考慮注冊資產評估師業務級別的差異,以及注冊資產評估師評估所側重評估資產類型的差異等因素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多層次的課程開發方案。另外,在注冊評估師后續教育實施和監督過程中,應明確各級評估師協會與資產評估中介機構的職責與分工,開展多層次的后續教育培訓體系,并對其進行監督與考核,使后續教育盡可能實現其目標。

為確保注冊資產評估師后續教育的組織、實施和監管,建議采用以下方案:讓社會有實力的教育實體充分參與,并對注冊資產評估師實行學分制考核。評估行業管理部門可規定一定的學分標準,國內的高等院校可以申請成為后續教育的培訓基地和主辦者,主辦者主要通過課堂講授、案例教學等各種后續形式對注冊資產評估師進行培訓,并通過筆試方式對注冊資產評估師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授予一定的學分,并提供獲得學分的相應證明。注冊資產評估師也可以采取其他后續教育的形式,比如參加專題研討會、評估論壇、發表評估論文、論著,同時也應獲得具有相關證明的學分。在對后續教育進行監管中,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一方面對主辦者進行評估檢查,另一方面對注冊資產評估師后續教育的效果進行檢查和監督,一種很好的辦法是要求注冊資產評估師提交包括學分在內的職業后續教育活動的年度報告,然后注冊資產評估師協會再對其個人年度報告進行抽查和“審計”,并對出具虛假和不合格的個人年度報告的個人進行嚴厲的處罰,這樣既可以節約成本,又可以通過監管主體與后續教育主體相分離,避免后續教育的形式化,進而提高后續教育的效果。

四、后續教育的內容

后續教育的內容至少應包括資產評估行業的新法規、新準則及國外評估準則、目前評估理論與實踐的熱點與難點問題以及職業道德,在此基礎上圍繞后續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進行課程體系的設置,在課程設置中充分考慮資產評估專業方向不同的特點,開設不同專業的后續教育課程內容,同時按照注冊資產評估師所處的業務級別對課程體系中的不同課程進行高級、中級、初級分類,使每一位注冊資產評估師都能夠根據自己的業務級別結合自身的興趣和專業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課程。

篇(6)

一、引言

2006年財政部頒布了一系列新的會計準則,公允價值的應用成為此次準則修改中的一大亮點。對公允價值的應用,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我國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切實可行,且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有利于投資者作出決策(謝詩芬,2004;于永生,2006)。已有的對公允價值的研究主要從會計的角度來分析,包括會計信息質量,會計計量屬性等(葛家澍,2006;夏成才,2007)。筆者以為,會計作為一種經濟計量活動本身是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對計量屬性問題的研究應該扎根于經濟活動當中。因此,本文擬從新制度經濟學中的交易費用角度來分析公允價值計量問題,本文所依據的理論基礎在于:在制度經濟學看來,會計準則就是一種制度安排,這種制度的運行會帶來一定的交易費用,在合理計量經濟交易的同時如何降低交易費用是制定會計準則的必要條件。本文僅選擇準則中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對交易費用產生的影響。

二、相關概念界定

(一)公允價值的概念各國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不完全一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1ASC)將公允價值定義為:“熟悉情況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項公平交易中,能夠將一項資產進行交換或將一項負債進行結算的金額”。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定義是:“公允價值是自愿的雙方在當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銷售)中購買或出售一項資產的金額”。我國財政部在新會計準則(2006)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公允價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可以看出,公允價值特別強調交易的公平性和交易雙方的自愿性。公允價值的本質是一種基于市場信息的評價,是市場而不是其它主體對資產或負債價值的認定。對一項資產來說,公允價值就是市場根據資產的風險與收益所確定的價格。因此,公允價值確定的前提是存在市場,而且是完全市場,具體地說這種市場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市場存在競爭,買方或賣方對交易的對方有充分的選擇余地,能按自己的意愿選擇對象進行交易。第二,市場的信息是對稱的。交易者根據市場上的信息考察某項資產或負債的風險與收益,對某項資產或負債形成相同的預期,最終對交易價格達成一致。任何一方所掌握的特定信息并不能左右市場的價格,也不會影響正常交易的進行。第三,交易雙方經濟地位平等,相互之間沒有關聯方關系。新準則規定,對于投資性房地產、金融資產、債務重組、非貨幣易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等經濟交易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并規定了具體處理方法。

(二)交易費用的概念和內容交易費用理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核心,其思想萌芽于美國經濟學家科斯。科斯在其經典論文《企業的性質》中將交易費用定義為運用市場機制的費用,后來在《社會成本問題》中又把交易費用具體化為人們在市場上搜尋有關的價格信號、為了達成交易進行談判和簽約以及監督合約執行等活動所花費的費用。國內學者張五常對交易費用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和發揮,認為一切不直接發生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的成本都是交易費用。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交易費用是與制度聯系在一起的,交易費用是制度的源泉。可見,交易費用實質上就是在一定契約安排下的制度的運行費用。會計準則作為約束會計信息形成的行為規則,其實質上是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一項契約安排,其存在的價值也在于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經濟效率。會計準則的運行費用主要包括制定費用、執行費用、監督費用和違反準則規定提供虛假信息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費用等等。

三、公允價值應用中的交易費用分析

(一)取得公允價值的費用新會計準則中提到的確定公允價值的方法可歸為兩類:市價法和收益法。(1)市價法下公允價值的取得費用。在采用市價法評估資產價值時,如果相關資產存在活躍交易市場且能夠在市場上找到與評估資產條件完全相同的資產,則很容易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但基于我國目前的市場狀況很難做到這一點,因此,采用市價法評定公允價值時主要依據市場上類似資產的市價來確定。目前我國資產評估細則中規定采用市價法評定公允價值時,應該選擇至少三個類似的資產作為參考物。由此帶來了評估機構的市場調查費用、資料收集費用,特別是為取得一些相關行業的數據庫資料和企業內部沒有公開的信息而發生的費用等等。(2)收益法下公允價值的取得費用。采用收益法評定公允價值時,評估機構一方面要結合評估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風險、發展前景等方面來確定相關資產的未來收益額,另一方面評估機構要綜合分析評估企業的經營狀況與市場風險、資產收益水平等方面來確定折現率,與市場法相比,收益法確定公允價值的成本更大。

(二)公允價值的執行費用公允價值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更有利于投資者作出決策,但其有效施行會帶來一些與之相關的費用,這些費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導致報表披露成本增加。一方面,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上市公司在每次定期報告中均要按照取得的公允價值對期初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并將公允價值與期初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中。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定期報告包括季報、半年報、年報,按照前述要求,在各個會計期末都要做出相應的會計調整,相比較歷史成本計量模式而言,公允價值計量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在采用公允價值模式時,增加了總賬、明細帳的核算。為了使會計信息更具有相關性,公允價值計量要求更詳細的核算。例如,對于短期股票、債券投資,當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時,需要設置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三個賬戶;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需要設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三個賬戶來核算。相比較修改前的準則中關于短期投資的核算方法相比,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更為復雜、更為詳細、全面。(2)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導致報表附注中披露的內容增加。為了保證公允價值的公正透明,新會計準則規定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必須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公允價值的相關信息。如《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第19條規定,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要在報表附注中披露公允價值的確定依據和方法,以及公允價值變動對損益的影響。除此以外,《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等均要求詳細披露與公允價值相關的信息。(3)公允價值的審計費用。當會計技術升級時,審計技術也必須升級,否則很難對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公允做出評判。公允價值計量與歷史成本計量有本質的不同,這對審計師提出了

嚴峻的挑戰。對此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06年專門出臺關于公允價值計量的審計準則《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22號――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審計》,注冊會計師應當依據此準則去評價財務報表中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公允價值審計的重點在于公允價值可靠性審計,對此準則有詳細的規定:首先是被審計單位對某項業務是否能夠采用公允價值if-tit,被審計單位對資產和負債以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應當以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為前提。因此,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時,不能夠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其次,注冊會計師應重點審計取得公允價值的可靠性。準則規定注冊會計師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程序及相關控制活動時,應當考慮從事公允價值計量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依賴服務機構挺供公允價值計量或支持計量數據的范圍以及在確定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時,應當考慮利用專家工作的程度等因素。當被審計單位自行選擇某種估值方法時,注冊會計師應當通過與管理層討論,了解其選擇該估值方法的理由,并審核其是否符合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當注冊會計師對公允價值有疑問時,注冊會計師可以對公允價值進行獨立估值,以印證被審計單位的公允價值計量結果這些都加大了公允價值的審計費用。(4)增加了企業的風險管理成本。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時,公允價值的變動直接記入當期損益由于公允價值反映了市場的風險水平,其變動較大,這導致了企業財務狀況的波動并進一步影響企業股票價格的震蕩。特別是一些銀行、保險等金融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復雜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環境更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當市場利率水平變化時,金融工具的重估價值隨之產生變化,進而導致盈利能力的波動,這種波動充分顯示了企業面臨的風險。因此企業應當對市場風險有較強的預見能力,實際工作中要不斷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提高風險控制技術,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5)從業人員的培訓費用。公允價值的有效施行需要做三方面的基本工作:資產評估師評定資產的公允價值;財務人員根據新準則進行會計核算;注冊會計師根據新審計準則進行外部審計監督。這三方面工作要求資產評估師、企業財務人員、注冊會計師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相關機構應該做好培訓和后續教育工作,尤其是對于新出臺的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相關機構應組織從業人員深入學習和領會。

(三)公允價值的監管費用公允價值的應用需要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企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任一機構違規操作都可能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因此應該加強對這些機構的監督管理。這些監管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1)對資產評估機構的監管因為評估價值的公平合理是公允價值計量的出發點。由于評估機構可能會為了爭攬業務而違背評估準則的要求,按照客戶的要求去評定資產的價值,導致資產評估失去獨立性,因此,中國資產評估師協會和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評估機構的監管。(2)對企業管理層的監管。由于企業的管理層具有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以穩定股價、獲取配股融資的資格等動機,注冊會計師應當加強外部的審計監管,嚴格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22號――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審計》進行審計。同時,中國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應當加強對上市公司財務的監管,防止其利用公允價值操縱股價損害投資者利益。(3)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由于會計師事務所存在與企業“合謀”獲取利益的可能,因此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和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總之,這些監督增加了公允價值應用中的交易費用,其目的是為了保證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以便為投資者提供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四)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報表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費用會計信息是在市場上流動的眾多信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有助于人們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降低利益相關者決策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然而,當監管不到位時,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手段粉飾財務報表提供虛假會計信息,這給投資者帶來很大的損失。新頒布的會計準則在對投資性房地產,金融資產、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合并等經濟交易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同時,也為企業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留下了空間。這些成假信息誤導了投資者,影響其投資決策,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進而增加了經濟運行的成本,這些費用也屬于交易費用的范疇。

三、交易費用降低的對策

(一)不斷完善資產評估機構體系公允價值計量的根本在于取得的公允價值要“公允”,應該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充分發揮評估機構的作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過多依靠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容易滋生利潤操縱行為。因此對于一些重要的、金額較大的交易必須由專業的評估機構來評定公允價值,如企業合并、投資性房地產等。而對于一些金額較小、對財務報表影響不大的交易事項可以由會計人員根據職業判斷來確定,再經注冊會計師指定的評估機構復審,如果評估機構對此有異議,則由專業評估機構重新評估確定。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評估機構的獨立性、專業性保證公允價值的“公平合理”。(2)制訂全面統一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財政部公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及其操作指南都沒有詳細提及計量公允價值時應該考慮的一些因素,也沒有提及公允價值具體的計量方法,這將影響公允價值計量的實務操作性和可比性。為此,財政部門應跟蹤國際公允價值應用研究的最新動態,借鑒成熟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制訂統一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另一方面,還應該及早制定一套完整統一的資產評估法、注冊資產評估師法,以便在法律上對資產評估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3)完善資產評估機構執業資格準入制度。我國《資產評估機構審批管理辦法》規定,資產評估機構組織形式為合伙制和有限責任公司制,合伙制應該至少有5名注冊資產評估師(含合伙人),有限責任公司至少有8名注冊資產評估師(含股東)。實際中大多數評估機構的評估師不足10名,并且部分評估師只是在公司掛名,根本不從事實際的評估工作。這種狀況必然不利于評估質量的控制。因此,應該提高專職評估師人數下限。(4)進一步完善我國經濟數據信息的提供平臺或網絡。在確定公允價值時,若缺乏標準及參照物,其價值難以公允。所以,當務之急是充分利用現有網絡平臺,通過政府協調指揮與各行業協會合作,建立起政府和各行業的物價體系及數據平臺,定期相關信息,如各行業相關產品的市價行情及變化情況預測,及時提供物價參考依據。

(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和會計信息披露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因此應該加強以下兩個方面:(1)充分發揮獨立董事和監事會的作用。改善董事會結構。增加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例,特別是在獨立董事當中增加會計專業人士(會計專業人士是指具有高級職稱或注冊會計師資格的人士)的數量,同時進一步強化獨立董事在公司戰略決策、提名等方面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加董事會的功能。另外,將審計與財務監察權賦予監事會,提高監事會的獨立性,確保監事會的監督功能。(2)要加強內部控制制度。進一步規范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師事務所應該加強內部質量控制和風險控制,提高執業質量。

篇(7)

從2004年2月《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實施,到2009年6月頒布《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操作規則》,國務院國資委相繼出臺了關于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的多個文件。2009年11月,北京、上海、天津等主要產權交易機構又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操作規則》進行了細化,并形成了由《受理轉讓申請操作細則》等12個分則組成的一整套操作細則和實施辦法,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以規范決策、進場交易、機構選擇、信息公開、競價交易、規范操作、信息統計、監督檢查為主要內容,規范企業國有產權有序流轉的統一監督制度體系。通過制度建設規范和完善了國有產權轉讓的程序、進場交易、評估等事項,促進了了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減少和避免了國有產權轉讓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失,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與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一、國有產權轉讓工作程序

根據國資委陸續頒布新的產權管理的制度與辦法,國有產權活動,尤其是國有產權轉讓的操作程序發生了不少變化,簡單歸納總結如下:

(一)產權轉讓申請

產權轉讓的國有企業向企業主管部門提出要求產權轉讓的申請,在企業主管部門決定產權轉讓后向所在國資委提出產權轉讓的書面申請并報批。

(二)明晰產權、核準資產

1、產權界定

企業向主管部門提出產權界定的書面申請,再由企業的主管部門向所在國資委提出書面申請;國資委向企業主管部門作出批復;國資委指定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產權界定查證;企業主管部門根據中介機構產權界定查證的結果,向國資委提出產權界定結果確認的請示;國資委對產權界定結果作出確認通知。

2、清產核資

企業成立清產核資工作小組并在企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有關規定進行清產核資,也可以委托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清產核資。

3、財務審計

企業應委托所在國資委指定的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審計。

4、資產評估,評估報告必須經核準或備案

國資委按規定程序選擇具有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對企業資產進行評估并出具評估報告;企業對本企業的資產評估情況在本企業進行為期十個工作日的公示,并將公示結果報國資委;對符合要求的評估報告,國資委對評估結論進行核準備案,出具核準通知或備案通知書。

(三)產權轉讓方案的制訂、審議和審批

1、產權轉讓方案的制訂。2、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方案在本企業進行為期七個工作日的公示。3、職工安置方案的審議。4、企業產權轉讓方案的報批。

(四)出具法律意見書

由律師事務所對企業產權轉讓方案及產權轉讓程序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并出具法律意見書。

(五)產權交易

企業委托有資質的產權交易機構按規定實施為期20個工作日的上網掛牌,在征集到一個受讓意向人時,采取協議轉讓方式轉讓國有產權;征集到兩個以上受讓意向人時,采取拍賣、招標或競價方式確定受讓人和受讓價格;在確定了受讓人和受讓價格后,簽定產權交易合同。

(六)產權和工商等變更登記。

在產權交割后,由企業或企業主管部門到國資委辦理國有產權注銷或變動登記手續;企業或企業主管部門到工商、稅務、房地產交易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并將變更資料交國資委備案。

二、國有產權交易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隨著國有產權的轉讓在制度方面不斷完善,操作方面更加規范,國有企業出讓和受讓產權成交金額持續增長,企業國有產權交易作為產權市場主力,推動近年產權交易量大幅增長。但是從實踐的角度和產權轉讓操作的過程來看,仍存在一些需要規范或者進一步明確的問題,在此進行特思考和探討。

(一)“優先購買權”待統一規定

《公司法》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國有資產法》規定,除國家規定可以直接協議轉讓外,國有資產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場所公開進行。

這樣,國有股權掛牌轉讓就碰到了目前為止各產權交易機構仍未妥善解決的如何行使優先夠買權的問題。如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要求未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股東,必須進場參與摘牌競價,并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而北京產權交易所規定,其他股東未放棄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在確定受讓方和交易條件后,轉讓方應在簽訂產權交易合同前,按照《公司法》規定的程序征求其他股東的意見。在不久前,幾家產權交易機構聯合頒布的《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操作規則》中的《組織交易簽約操作細則》,也只是籠統地提到“涉及標的企業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行使優先購買權的,交易機構應當為標的企業其他股東在場內行使權利提供相關服務及制度保障”,回避了如何行使優先受讓權的問題。

如果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股東不參與竟價,而最終掛牌征集到的受讓方不管是一名還是多名,由于原來有優先收購權的股東的存在,缺少了可能的競爭對手,因此無法通過競價形成合理的市場價格。

我們可以預見,這個法律障礙可能對國有產權交易產生一定的影響,建議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對國有產權轉讓過程中優先購買權如何行使”的統一規定。

(二)少量產權轉讓應降低成本

目前,產權交易的外部成本主要包括:專項審計、資產評估、產權交易費用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的費用。出于一般情況,產權評估運用的是整體評估的方法,專頂審計和資產評估費用與資產總額相關,產權交易費用與交易金額相關,而且專項審計費用和資產評估費用一般情況下是由委托方承擔的。

假設這樣一種情形:某公司(屬于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欲轉讓在一大型非上市非金融類公司(注冊資本為100億)的1000元出資,按照規定需要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事務所對該大型公司進行評估。一般情況下,費用肯定遠遠高于收入,該公司就不愿轉讓這部分出資,這樣就不利于產權的流動和資產重組。

建議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明確金額和股權比例限制,豁免少量股權的轉讓程序,促進少量股權的流通。

(三)國有控股企業股權內部轉移

《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企業國有產權在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之間可以無償劃轉。這樣國有獨資企業內部資產重組的交易成本將大大降低。

但是,對國有控股企業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即使是企業內部從全資子公司轉移股權到自己名下或另一全資子公司,由于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遵循,只能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專項審計、資產評怙以及進場掛牌交易,增加了交易的時間和費用。

因此,也建議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明確金額和股權比例限制,豁免少量股權的轉讓程序,促進少量股權的流通。

(四)國有產權轉讓定價

根據《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操作規則》的規定,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的掛牌價一般情況下不得低于資產評估結果,這樣就帶來了一個定價的問題。

在采用成本法的評估結論時,資產評估結果中一般包括企業在評估基準日的未分配利潤(一般情況下該部分利潤應該歸原股東所有),這樣就導致掛牌價格要高于實際的評估價值。在評估報告采用收益現值法的評估結果時,因為企業股東權益的評估價值中包含非經營資產的價值,同樣也存在這個問題。再退一步,即使產權交易機構能同意未分配利潤歸受讓方所有,但由于稅法規定一般情況下,從被投資企業分得的利潤無需再交企業所得稅,而股權轉讓的投資收益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增加了出讓方的稅負。

建議產權交易機構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同意對(下轉第176頁)(上接第161頁)價格進行調整,以減輕出讓方的稅負。

(五)產權交易掛牌時限

根據產權交易的相關規定,一般情況對所有企業產權轉讓的掛牌時間不少于20個工作日,對于出讓方而言,這可能是個相當長的時間。但是,對于意向受讓方而言,這個時問顯然太短,因為一般情況下意向受讓方需要進行盡職調查,內部需要通過決策程序,尤其是針對標的金額比較大的產權,因此,這么短的時間不利于形成公平的市場價格。

建議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對于標的金額較大的產權交易應該規定適當延長掛牌時間,并在掛牌時提供更為詳細的資料以吸引更多的意向受讓方,使轉讓價格更接近實際市場價值。

三、結論

建立現代企業產權制度,對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權本身具有商品屬性,是商品就應該流通交易,國有產權交易轉讓制度的建立是國有產權管理制度創新的重大舉措,其核心是使得國有產權交易通過市場方式,在更大范圍發現買主、發現價格、促進產權順暢流轉和資源整合,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化,各項國有產權法規制度逐漸完善,不必要的產權交易障礙和成本會減少甚至消除,而國有資本在各個領域中也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冀寧.中國國有產權交易的演化與變遷[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3.

[2]汪偉農.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操作實務與技巧[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12.

篇(8)

一.發揮審計評價作用,推進公路企業改制進程

內部審計應該提前介入改制企業,加大監控力度,把各種違規違法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患于未然,減少改革阻力。

1.扎實作好資產清查,為職工解惑。公路企業改制是真正觸及根本機制的轉換,肯定會引起職工巨大的恐慌:置換經費哪里來?變賣資產能填補空缺嗎?企業價值還有多少?在缺乏客觀的數據進行評價之前,職工選擇的往往是拒絕和抵制,此時,內審部門要集中精力對這些改制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審核。對房產、設備等一一造冊登記,核實盤點實物,分清不良資產項目和數額,確認待處理財產損失數額,并對債權債務全面清理,查實損益情況,及時公布相關數據資料,解開職工思想疙瘩,使企業改制取得職工的支持與參與。

2.多方籌集轉換資金,為企業解困。由于公路行業管理受到行政干預大,不時無償承接工程任務,擠占公路資金,加之人員龐大,行政事業費安排較少,養人養路矛盾尖銳,造成資金缺口大,不能一時為改制企業籌集充足的轉換資金。因此,內部審計要在摸清家底,了解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為企業籌集轉換資金提出建設性意見。一是通過盤活資產,置換資本金,轉讓經營權,把小錢盤大、死錢盤活,以存量求增量,推進資本運作。二是對分布在各級公路部門、直屬企業的土地、設備、房屋等有量資源,進行整合拍賣,籌集改制發展資金。三是根據自愿原則,將職工獲得的補償或其他資產相應轉變為股份,依法重組公路企業,減少籌集難度,達到減員減負增效目的,加快企業改制步伐。

3.結合經濟責任審計,為廉政服務。公路企業直接隸屬于公路管理機構,企業領導由之任命或兼任,對企業的控制權力大,而內審人員大多由財務人員兼任,監督控制職能得不到很好地履行,缺少對企業領導行之有效的約束,造成企業監督的“空位”。因此,內審部門在對改制企業進行全面審計的同時,也要注重結合對企業法定代表人經濟責任審計,客觀界定經濟責任,防止個別領導操縱改制,或利用改制、隱匿、轉移、非法處置和浪費國有資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領導干部廉政建設,提高改制企業的透明度。

二.提高審計服務水平,引導改制企業市場運作

現代內部審計已不象傳統的內審停留在一般的帳務審計上,而應站在管理者的高度,用管理者的目光分析問題,從專業部門的角度提出方案,通過管理層的決策,達到服務企業的目的。根據公路行業具體情況,內部審計要在改制中從以下三個方面用力氣下功夫,提高服務水平。

1.利用政策優惠,扶持公路改制企業。公路內審部門要利用熟悉相關政策法規和公路企業內部經營情況這兩大優勢,站在第三方客觀公正的立場上參與改制分流方案研究,建議主管單位與有關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部門協商,利用改制分流稅收優惠政策、資產評估處置變現、債權債務清償等有關規定,針對改制企業的實際困難進行必要扶持。例如,可以將除工區、道班房等非經營性資產外的所有經營性優良資產,全部無償劃歸公路企業改制;對行政指令性投資形成的債務,明確由當地政府解決,不能轉嫁給養護工程企業4爭取給與養護項目的免稅照顧或者適當調整養護經費定額,對企業資質與市場份額予以適當照顧。

2.通過評估審查,引導公路改制企業。傳統的公路管理實行縣局一級財務核算,公路養建企業模擬法人身份進行運作,很少單獨注冊成獨立的市場主體,企業財務核算沒有獨立,沒有與市場真正直接溝通,管理手段難以創新;加之內控制度不嚴,材料報價、采購等方面沒有遵循合理有效的控制程序,造成物資虛耗、資金積壓、企業流動資金利用率低下。內審部門要通過對改制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評估和審查,針對缺陷和漏洞進行分析,并提供其他改制企業成功經驗,揭示差異,引導改制企業未雨綢繆,完善管理制度,以資產為紐帶,組建新的企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事企分開、管養分離、養建分離,使之成為獨立的、專業的市場主體,快速形成規模,搶占公路市場制高點。超級秘書網

3.運用公路資源,發展公路改制企業。依托公路、整合資源,對施工企業抓好圖紙會審,參入工程決算審計關,為企業爭取合法收入,建立質量檔案,提高工程質量,控制企業經營風險,定期進行成本分析,對施工現場進行跟蹤審計,監督企業嚴格執行成本預算,努力節約成本,提高施工企業經濟效益;對養護企業主要在經費控制上減少水份、堵塞漏洞,降低施工成本,使工、料、機費用比例更趨合理。

三.強化審計監督職能,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

公路企業改制實際上重點是落實出資人制度,明確企業法人財產權,建立完善企業法人結構,通過公開拍賣、內部轉讓、國退民進、實行公有資產民營化,將職工轉為股東或社會人,但無論實行哪一種方式,都必須做到產權清晰、責權利結合、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日常審計發現,部分直屬企業對固定資產帳務處理不夠重視,固定資產帳帳不符,新增固定資產沒有及時入帳,固定資產出售、轉讓沒有通過正常手續,已報廢資產沒有進行核銷,甚至有些根本就沒有設立固定資產明細帳。為此,在改制中必須強化審計監督。首先要審查改制企業現有資產,有無隱匿、轉移和非法處置4是否存在部門和個人坐支、挪用國有資產收益4國有資產收益是否及時足額入帳4有無抽逃資金、虛列債權債務、編制假帳或私設帳外帳4有無假借各種名義私分、挪用公款以及巧立名目突擊發錢和濫發獎金、補貼實物。其次要審核所有需要提供給外部審計和評估機構的資料,保證這些資料作為外部審計評估工作依據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避免各類舞弊行為的發生。再次要對評估機構采用的評估方法、依據發表內部審計建議,就改制企業的資產評估報告進行分析評價,判斷是否客觀、公正、可信。尤其應對企業生產經營設備、廠房設備以及所擁有的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市場價值進行調查,認真分析評估資產的增減值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防止資產評估機構評估時僅以企業帳面資產凈值作股,低估國有資產、忽視無形資產價值,導致國有資產隱性流失。并對公開拍賣、招標、變賣、轉讓國有資產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審查是否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以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

參考文獻:

篇(9)

一、資產評估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研究目標與意義

資產評估高等教育是培養高素質評估人才的重要環節,我國資產評估高等教育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繼2004年重新開設資產評估本科專業后,2010年又增設了資產評估碩士專業,目前全國有15所高校設置了資產評估本科專業,68所高校設置了資產評估碩士專業。資產評估人才不僅要具有扎實的財務、會計、法律知識,還要同時具備相關工程知識,復合程度很高,需要通過高等教育來培養復合型的資產評估人才。人才培養層次的逐步高級化,一方面滿足了市場的發展要求,另一方面對資產評估專業的理論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資產評估行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1.資產評估人員普遍專業素質不高

目前全國注冊資產評估師人數約 2.78 萬人,其中一半以上人員同時具有注冊會計師資格,他們的主要業務是審計業務而非資產評估,實際專門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人數不足 1.5 萬人,這些人員大多是通過后續教育、職業培訓的方式成長起來的,沒有受過系統的資產評估教育,造成我國的資產評估人員缺乏基本理論功底,目前已經難以應付復雜的經濟環境的要求。

2.資產評估高等教育發展滯后

經教育部批準,南京財經大學、內蒙古財經學院等少數院校,2005 年在全國率先設置資產評估專業招收本科學生,培養從事資產評估工作的緊缺專門人才,但目前全國只有 11所高校招收資產評估專業本科生,每年的畢業生人數只有幾百人,遠遠不能滿足資產評估行業的需求。

三、各學科資產評估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1、理論教學方法單一

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理論知識講授與習題演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這種模式具有通過習題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的優點,有利于學生應付各種理論考試。但不同習題間往往是孤立的,使各個知識點之間缺乏內在聯系,學生在分析現實綜合問題時就會無從下手。

2、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目前資產評估的教學方法也只是強調課堂知識的傳授,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的接受理論知識,沒有主動的、帶有創造性的去學習。缺乏獨立思考和積極參與的意識。而資產評估課程是實務操作極強的課程,僅僅依靠課堂知識的灌輸,不僅學生理解困難,而且也達不到課程設置的真正目的。

3、課時安排過少

學時安排制定教學進度,就理論部分和具體對某一資產的評估也只是概括性講解,或針對某一資產特點只講某一種方法。例如針對機器設備評估只講成本法。房地產評估只講市場法。企業價值評估只講收益法。并且沒有實踐操作時間。

4、不注重與實踐相結合

資產評估本科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實務操作能力。但是目前資產評估課程很少與實踐相結合,所謂實踐也是做習題。沒有相應的教學實習軟件,也沒有供學生實習的基地。比如資產評估師事務所等。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導致應對實際評估問題的能力較差。

5、專業教師缺乏資產評估業務的實踐經驗,難以對該課程進行形象透徹的講解。

從事資產評估教學的教師多數都是畢業后直接走進工作崗位的,這些教師的理論知識掌握得較好,但是沒有直接的資產評估工作經驗。而資產評估的教學內容覆蓋面廣綜合性強,與評估機構的實際工作聯系緊密,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力不從心,難對該課程進行形象透徹的講解,無法實現教學目的。

6、不同評估客體使用相同評估方法不利于吸引學生興趣

資產評估客體即被評估標的物,它是資產評估的具體對象,也稱為評估對象,資產評估課程評估客體較多,包括機器設備評估、房地產評估、企業價值評估、資源資產評估等專項評估,但不論是哪一種類的評估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這三大資產評估方法,內容上有重復性。這一情況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資產評估考核方式單一

資產評估目前的教學過程中通常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學習效果的考核。對于理論部分采用閉卷考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衡量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但是對于學生實際能力的測試很難通過卷面成績反映出來。

四、江西財經大學資產評估碩士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案例

資產評估碩士專業課程可分為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體系。

課堂教學體系

1、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群主要有:英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以及資產評估理論與方法等課程。

2、專業主干課。專業主干課是資產評估專業特有的在本專業領域縱深發展的專門化課程群。該課程群主要有:資產評估準則解析、資產評估事務與案例分析、企業價值評估與分析、資產評估法律與法規研究、不動產估價理論與方法、稅基評估、投資項目評估、無形資產評估、財務管理學等課程。

3、專業選修課。專業選修課是根據學生自身條件和研究興趣進行專業拓展和深化教育的課程群。該課程群主要有:資產評估國際比較、并購價值評估、風險評估、金融資產評估、建筑工程評估、機電設備評估、資產評估理論前沿、不動產評估實務與案例分析、會計準則研究、土地政策分析與評價、國有資產管理研究、建筑工程概預算、經濟法、財稅政理論研究與事務、金融學及投資學等課程。

實踐教學體系

1、擬開設資產評估綜合模擬實驗課程。

資產評估綜合模擬實驗是一門將資產評估理論與資產評估實務融于一體,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宗旨的實踐課程。學生通過資產評估綜合模擬實驗,可以進一步檢驗在課堂上所學的資產評估基本原理與方法。

2、根據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的需要,我們將加強高校與各行業的合作,充分發揮現有實踐教學基地的平臺作用。

3、學位論文須與資產評估實踐緊密結合,體現學生運用資產評估及相關學科理論和方法來分析、解決資產評估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總結

培養資產評估高端人才是資產評估大學本科學歷教育的基本目標。由于資產評估涉及到的學科和專業領域極其廣泛,任何一所高校企圖把本科大學生培養成精通所有資產評估領域的高端人才或儲備性人才都是很難想象的。當然, 即使有的高校本身學科和技術專業設置非常齊全,也具有較為齊備的師資,要使一名本科大學生成為跨越整個資產評估所有學科和專業的高端人才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資產評估本科學歷教育人才培養的方向和目標應該有所側重。

培養資產評估高端人才是資產評估本科學歷教育的基本目標,培養專業方向有所側重的資產評估高端人才是不同學校資產評估本科學歷教育的具體目標。資產評估本科學歷教育不應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不應當采取大而全的模式。資產評估本科教育應當著眼于資產評估高端儲備人才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以提高資產評估高端儲備人才素質和能力的目標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環節。(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該文章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資助項目”,該研究成果歸屬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部和項目組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36-0091-03

本次調查主要涉及業務最普遍、專業技術較復雜的《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資產評估準則――機器設備》、《資產評估準則――不動產》和《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試行)》四項準則。在各地資產評估協會的協助下,本次調查在當地資產評估中介機構廣泛展開,涉及不同規模的評估機構,不同職務的評估人員,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科學性。本問卷調查共發放110份電子版問卷,回收102份,回收率為92.73%,問卷回答有效率為100%。

一、準則執行情況分析

為了真實反映評估從業人員對現有準則的認識、理解和執行意愿,在問卷設計時并沒有直接詢問其在評估實踐中執行準則的情況,而是從準則定位、準則宣傳、準則學習、評估人員對準則的態度、認識和滿意度,以及準則具體操作要求的執行情況等角度反映準則的執行情況。

(一)準則定位合理,適度超前

對準則定位及其體系的理解是評估人員執行準則的基本方面。調查顯示,82.35%的評估人員能基本理解準則的定位及準則間的相互關系。不同職務評估人員的理解程度,如圖1所示。有72.55%、84.31%、86.27%和70.59%的評估人員分別認為企業價值、機器設備、不動產和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準則原則性適中,準則的定位科學合理,符合國際上的慣例。

另外,準則在立足現實的基礎上能夠適度超前,能夠較好地把握評估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比如,準則提出的運用多種評估方法、控股權溢價和少數股權折價、流動性和溢余資產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領評估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二)準則的宣傳及推行力度尚可

調查顯示,認為準則的宣傳及推行力度尚可的評估人員占65.69%,22.55%的評估人員認為宣傳、推行力度不夠,只有7.84%認為足夠,另有1.96%的人員表示不清楚。據調查,評估人員一般是通過協會轉發的文件、后續教育培訓和中評協網站這三個渠道了解評估準則的。準則的和宣傳主要依靠的是評估協會的力量,借助其他新聞媒體擴大宣傳的力度非常小,只有2.17%。

(三)評估人員學習準則的積極性很高

準則后,各地評估機構都積極組織學習和討論,力求把握準則的精髓,以有效指導評估實踐。調查顯示,有70.59%的人對評估準則體系和各項準則進行過系統的學習,20.59%的人對其大部分學習過。可見,評估人員對準則的學習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四)評估人員對準則的滿意度較高

對四項準則滿意程度的調查顯示,有89.29%、94.10%、93.25%和92.98%的評估人員分別對企業價值評估準則、機器設備評估準則、不動產評估準則和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準則表示滿意。可見,四項準則的滿意程度還是很高的。企業價值評估準則的滿意度相對較低些,這與企業價值評估業務的復雜性有很大關系。其中,評估機構的法定代表人(92.6%)、部門經理(92.08%)和業務經理(91.26%)對該準則的滿意度比其他評估人員相對較高,管理層對準則的接受和支持更能推動準則的規范作用。

(五)準則的執行遵守情況較好

調查顯示,在執行機器設備評估業務時,44.70%的評估人員完全遵照準則執行,51.29%的評估人員按照強制性的條款執行,4.01%的評估人員按照利于自己的條款執行,沒有人不執行準則。在執行不動產評估業務時,46.72%的評估人員對于強制性的條款才予以執行,43.25%的評估人員會完全遵照執行,8.24%的評估人員有時執行有時不執行,0.69%的評估人員對利于自己的準則執行,1.10%的人員不清楚。

二、準則實施的主要效果

(一)準則的規范作用顯著

從總體上看,四項準則都起到了明顯的規范作用。對于企業價值評估準則,50.78%的評估人員認為其規范作用很明顯,44.57%的人員認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總體上為評估人員執業提供了科學依據。對于不動產評估準則,43.33%的評估人員認為其規范作用很明顯,52.59%的評估人員認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較系統的評估準則可以使評估人員執業有章可循,客戶也更愿意提供資料。

具體分析,不同職務的評估人員的看法不同。企業價值評估準則的不同看法,如圖2所示。可見,越是評估一線人員越能感受到準則的規范作用。

(二)執業風險明顯降低

資產評估從受托到收集市場信息、對被估資產狀況的勘察、對參照物的選取、評估方法擇定,直到評估報告的出具,是一個諸多要素相互交合的復雜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由于評估人員對法律、法規及政策的把握以及執業水平存在差異,在執業過程中達不到專業標準就容易導致執業風險的產生。準則的頒布使評估人員的專業判斷在準則框架內合理合法地執業,減少了主觀性對評估過程的影響,大大降低了評估人員的執業風險。調查顯示,對于企業價值評估準則和不動產評估準則,分別有73.29%和91.91%的評估人員認為嚴格執行準則可以降低執業風險。

(三)評估質量與執業水平明顯提高

準則的頒布為評估人員執行業務提供了統一的執業依據,提供了科學的標準和全方位的指導,也成為有關監管方進行有效監管的統一尺度,推動了評估人員獨立、客觀、公正地執業。在評估過程、評估程序以及評估報告方面,評估人員基本都能嚴格遵照準則執行,提高了行業的規范化水平和執業質量。調查顯示,對于企業價值和不動產評估準則,分別有69.72%和74.57%的評估人員認為可以提高評估質量和執業水平。

(四)社會各界給予較高評價

準則頒布以來,中評協、地方協會及其他相關部門相繼舉辦了一系列的研討班、培訓班,以加強評估界對各準則的理解、貫徹和執行,在業內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得到了廣大評估人員的認可和接受。與此同時,與評估行業相關的行業外人士對準則的呼聲和期望也越來越大,其頒布有助于維護社會公平和公眾利益,有助于評估報告使用方正確理解評估行為、過程和結論,因此,社會各界對準則都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三、準則實施的主要問題

(一)準則執行有一定難度

評估人員執行不動產準則遇到的最大難度是對準則尚未完全掌握,占39.97%;其次是時間精力花費大,占29.77%;最后是委托方缺乏配合,占28.76%。其中4.52%的評估人員認為準則的“操作性差,不好執行”,比如,準則條款原則性較強;具體參數調整范圍沒有明確規定;準則的第十六條和第十七條不好操作等。1.51%的評估人員認為準則中有些條文不明確,如準則的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和第三十一條。另有3.68%的評估人員選擇其他難度。比如,行業壁壘、操作機構過多、標準不統一、地價指數沒公布等。

(二)準則執行力度不足

根據企業價值評估準則的調查,除了3.57%評估人員表示不清楚外,沒有一人完全不執行該準則。但是,只有39.91%的評估人員完全遵照執行,46.58%的評估人員只是對強制性的條款予以執行,4.35%的評估人員對有利于自己的條款執行,另有5.59%的人員有時執行有時不執行。不同職務評估人員執行準則情況,如圖3所示。

(三)多種參考標準并存

當選擇不動產評估方法時,關于各種涉及不動產評估的相關標準,執行或參考最多的是《資產評估準則――不動產》,占92.67%;其次是《房地產估價規范》,占83.15%;再次是《城鎮土地估價規程》,占74.26%;2.18%的評估人員還參考過其他的標準,如財政部91號文《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房地產抵押估價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等。

四、提高準則實施效果的政策建議

(一)加大評估準則的社會宣傳力度

對于準則原則性的定位,需要中評協繼續引導評估人員正確認識。至于操作性問題,可以在準則體系的其他層次予以解決。另外,準則沒有很有力度的推進,與監管方的理念也有關,尤其是證監會,有時他們的理解與準則不一致,如果評估人員沒有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則會面臨很大風險。所以,對基層國資委部門、證監會等監管方也要加強評估準則條文的宣傳和培訓。

(二)加大基礎性工作的投入

據調查顯示,評估人員普遍反映參數的選取、方法的使用等技術性工作比較困難,需要有可靠的數據平臺、操作性的指導、案例的參考。對于折現率、期限等參數,美國提供參數指導值,而我國的修正標準尚未建立,由定性轉為定量,是今后行業發展的重大問題。

對于數據庫的建立,由于成本高、耗時長,且需要持續更新維護,則需要各地方協會組織各地的評估機構共同完成數據的采集匯總工作,并與資訊公司、數據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由評估協會負責信息費用,當地評估機構免費享用。

對于案例的提供,目前主要是以學者發表學術論文的形式,但是從論文中提取的信息量小、局限性大。建議由評估協會牽頭組織,規定評估機構定期提供一至兩份具有代表性的匿名案例,再由中評協組織編寫成案例集,免費提供給積極有效配合協會工作的評估機構,其他機構則要付錢購買。

(三)強化系統性、實踐性強的后續教育

評估人員工作非常繁忙,系統學習的時間較少,通常是在工作中有針對性地學習,所以統一性、系統性、連貫性較差。建議中評協聯合其他相關機構,出版更多的著作、教材,或者在培訓中去強化這方面的學習,并結合大量案例來深化對理論的理解,有針對性的安排培訓內容,做到各有側重。另外,對于培訓工作,由于時間和空間有限,有時不可能照顧到所有評估人員,所以,遠程培訓一定要在各地落實到位。各地評估協會要嚴格培訓后的考核標準,切實提升評估人員執業水平。

(四)確立評估準則的基準地位

隨著資產評估在市場中的作用日益提高,評估的執業風險也在逐步加大,但是我國目前仍缺少相應的法律保障體系。資產評估準則作為行業的行為規范和技術標準,是所有執業評估人員必須遵守的從業基準,應該具有很強的約束力,但是由于準則是由協會名義頒發的,屬于行業自律性質,因此不具有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中評協可以推動評估準則在相關法律法規中的基準地位。在將來評估法中強調準則的規范作用;在國有資產管理法律法規中體現對準則的確認;在有關證券監管的法律法規中體現遵從評估準則出具的評估報告;在司法處理中把評估準則作為判定的重要依據,對于完全遵照準則執行,其評估結論符合合理判斷的評估事項,允許評估人員得到一定的免責。

一旦評估準則在社會各界確立了基準地位,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認可和參照,執業人員的準則執行力度自然會加大,可以有效促進評估行業的進一步規范,提升評估服務的公信力,進而可以引發市場對評估的自愿需求,收費標準也可相應提高。

(五)做好與其他相關規范的銜接

評估受會計核算方法的影響很大,對于評估和會計的關系一定要進一步明確,評估既不是會計的附屬,也不是會計的補充,評估的功能和任務不是會計能完全提供的,它是一個獨立的體系。同時,評估與會計又相輔相成,首先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是評估的良好基礎;其次財務報告中有關資產價值和損失的確認在某些情況下需要評估人員的意見;最后在評估結果和財務成果之間的關系由于重估而發生變化。因此,評估準則與會計準則一定要做好銜接,統一理念。

另外,由于我國某些評估業的各部門交叉管理,比如土地、房地產、林權、礦業權評估等,出現了對同一評估對象有不同執業標準的情況。甚至有些地方不承認資產評估的標準,如土地、房地產評估,評估人員不得不遵照《城鎮土地估價規程》、《房地產估價規范》來執行,但是這兩個規范指定的時間很早,許多方法都已過時;對于森林資源評估,資產評估行業介入到這方面業務也存在很大限制,中評協也正在與國家林業局進行協調。所以,中評協應盡量與各部門協調,在各行業準則進一步的修訂中,要盡量統一評估理念,相互吸取經驗。

【參考文獻】

[1] 資產評估準則――不動產[EB/OL].http://.cn/,2007-11-28.

上一篇: 家長會校長發言稿 下一篇: 精彩瞬間榮耀時刻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婷久久 |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