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3 20:12: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物初中知識點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初中生物與高中生物看似兩個界限分明的知識領域和知識層次,實質上卻有著密切的聯系。初中生物知識是高中知識的鋪墊與前沿,扎實的初中生物知識為高中的學習和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進入高中階段后,大部分學生表示無法在短時間內調動自身已學的初中生物知識的基礎,無法適應和接受高中新的高層次的知識點,這種現象致使學生原本薄弱的初中生物知識在新的復雜的高中知識面前顯得更加不堪一擊。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不可避免會涉及到初中生物的知識點,不少學生因初中生物基礎知識的欠缺或習題熟練度的缺乏使得學生在高中生物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感覺力不從心,這種現象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導致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教學中無法找到開啟學生記憶窗口的切入點,無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生物知識開展更深層次的高中生物的學習,因此產生了學生厭學的現象和教師厭教的怨言。
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需要老師對癥下藥,而且需要學生也尋找到解決此類問題的突破口。做好初中生物知識和高中生物知識的銜接就顯得相當重要。教師既需要在初中生物的講解中為高中生物知識更好的理解做鋪墊,也要在高中生物知識中貫穿更多的初中生物知識,使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不間斷的學習系統。
一、初中生物教學向高中生物教學過渡的優化性初探
初中向高中生物教學過渡給了學生一個學習知識理解知識的緩沖期,針對知識點,初中課本先初步進行涉及和提及,讓學生在頭腦里形成一個大概的知識概念,等到高中再接觸到這些知識的時候就不會覺得陌生和突兀,同時也能自然而然的把其與初中已學的知識點聯系起來。
初中生物一般著重于生物現象,而高中階段則會對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做深入淺出的分析。從現象到揭示這種現象的原因就需要這樣的一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從表象到本質的過渡。例如在高中生物中學習達爾文的進化學說時,如果只單純的向學生解釋進化的內容和實質,學生可能短暫性的了解和記憶,但是如果我們把初中課本中提到的克爾格倫島上的植物為什么都那么矮小,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想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條生物進化論中亙古不變的真理,這個真理同時也能在其他的很多初中生物所學知識點中舉出實例來證明它的科學性,比如說為什么長頸鹿的脖子那么長,為什么不同的動物有自己適合的棲息環境。然而,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很好的把初中生物知識向高中生物知識過渡的運用。
高中生物教學與這樣的一個過渡過程存在著相得益彰的關系,這樣一個過程對高中生物教學的優化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①導入高中生物知識的新課程,用先復習初中舊知識的方法更加的有效。傳授新知識如果直接進入知識點,不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不從以往的所學知識中找到切入點,這樣的教學方法的效果是不明顯的。而通過復習或者向學生提問初中知識的方法則能起到很好的切入作用。②生物教學上要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如果只照本宣科的介紹知識點,不進行直觀演示,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得不到體現,教師應該通過直觀演示和實驗的方法,讓知識點更加的具體化、生動化,教師如果在授課的過程中只是枯燥無味的講解,不僅學生的抵觸心理會很強烈,老師也會失去教學的興趣和激情。而通過有實物的直觀演示和實驗,則會讓課堂氣氛相當活躍,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例如在洋蔥表皮實驗中首先教師會讓學生了解到顯微鏡的具體結構和操作方式,然后再介紹實驗的基本過程和實驗的目的,老師先做好實驗的示范,側重學生自己動手,在動手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二、教師需在過渡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一)制定合理的過渡教學方案
新課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學不僅僅對初中生物教師的教學要求更加嚴格了,同時對高中生物老師的教學更加苛刻了。初中生物老師需要明確哪些知識點在初中階段必須解決,哪些知識點需要反復強調以便于高中學習這一知識點時更加的深刻,高中教師同樣也需要做到深入研讀生物新課程標準,在了解高中教材的基礎上還要對初中教材有一定的鉆研,比較初高中生物知識的聯系和區別,從而更好的進行針對性教學,要了解到初高中教材在哪些方面存在知識點的脫節,在初中知識向高中知識的過渡中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初中生物教材一般情況下都通俗易懂,知識點涉及的點和面都不如高中生物廣泛,也只要求學生做到基本理解,高中生物則是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知識更加的理論化更加的思維縝密。初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做到的就是因材施教,制定好合理的教學方案有針對性的對生物教學的素質教育階段和更高層次的基礎教育階段進行不同的教學。
(二)引導學生適應教學過渡
初中生物對新知識點的引入往往會更多的舉出生活中接觸的實例,對于高中人教版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應該算的上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在初高中階段都有出現,不同的是在初中階段學生只要做到了解這個試驗以及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這個原理,但是高中對這個試驗的要求則更高層次,需要學生闡明基因的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從這個典型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初高中所學的很多知識有很大的關聯性和遞進性,學好初中生物知識是打好基礎,學好高中生物是對生物知識更高層次的理解和吸收,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實驗法、觀察法等讓學生全方位的理解,還可以采取回憶初中知識引出高中知識的方法,增加學生的記憶。這些不僅需要試驗感知和觀察,還需要學生把抽象思維運用到這一知識內容上來。面對這樣的一個過渡轉變,學生學習上的不適應肯定還是存在的,這樣就需要教師在當中發揮一個積極指導和合理教學的作用,教師既需要關注學生在生物學習心理上的變化也要根據這種變化找到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讓學生更好的適應這樣的一個過渡過程,從而在學習上達到雙贏的局面。考試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的一個方面,考試要根據新課程下生物改革的具體要求出題,制定合理的考試方案,不僅以卷面考試的形式,更好要把動手實驗操作能力納入學生的考試范圍,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全方位發展,考試內容要立意新穎,杜絕為了考試而考試的行為,考試內容也要全方位,涉及到生物所學知識的核心和細節,檢驗學生對這個過渡過程的適應能力究竟如何。例如:考試可以按照卷面考試成績和動手實驗成績各占一定百分比的方法進行,找出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不一味的過分強調考試成績,更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補充和遞進的基礎
從初中向高中過渡,本身就是學習能力、思想方法和思維能力的補充和遞進的過程,生物的教學亦是如此。生物教學既具有所有學科教學的這點共性,同時也具有知識點這不同教育階段的特點。高初中聯系密切的知識點:葉的結構;根尖的結構;莖的結構;花的結構和果實的形成;神經元的結構;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體營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遺傳、生態系統等。以上知識點都需要在初中初步接觸高中逐步鞏固,中學生對生物的學習需要掌握十大主題,首先生物多樣性、生殖和發育等主題在初中階段就會要求學生掌握和理解,在高中知識板塊中也不會著重講述和涉及,而像細胞、物質與能量、遺傳與進化、生物與環境則需要初高中都全面了解和運用,貫穿生物教育的初級和高級過程。生物學的十大主題在學生學習生物的階段,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初中生物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補充和遞進的基礎這樣的一個局面。每個主題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重要性,相互銜接、互相補充、共同發展。對于高中人教版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應該算的上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在初高中階段都有出現,不同的是在初中階段學生只要做到了解這個試驗以及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這個原理,但是高中對這個試驗的要求則更高層次,需要學生闡明基因的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從這個典型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初高中所學的很多知識有很大的關聯性和遞進性,學好初中生物知識是打好基礎,學好高中生物是對生物知識更高層次的理解和吸收,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實驗法、觀察法等讓學生全方位的理解,還可以采取回憶初中知識引出高中知識的方法,增加學生的記憶。
四、生物教學過渡對其他學科的示范作用
生物教學過渡在現實的教育中運用的相當成功,在這個過渡過程的運用中同樣也存在過拋開初中教材教高中、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補充和遞進的關系、忽視對原有初中有偏差的知識的糾正。教師會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這些問題并加以改正,這樣就給其他學科的過渡起到了一個積極的示范作用,具體的策略方法就是重點抓好知識的銜接、注重知識的補充和遞進、做到教學有方指導有法。生物教學的過渡在學科的過渡中具有很典型的意義,生物是一門亦文亦理的學科,既注重學生的理解能力又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初中階段生物學習和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習又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生物教學的過渡過程,總結出其中切實可行的方法,用于更好的指導其他學科的過渡。
五、結語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更加注重教學的實踐性和銜接性,需要老師更新教育思想、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結論,同時也要指出這些結論的內在規律和別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到這些才能避免在生物教學的過渡過程中出現更多的矛盾。學習是一個老師授之以漁的過程,關鍵還是在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自主性,只有雙方面都作出努力,才能克服初中生物教學向高中生物教學過渡的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學習是一個老師授之以漁的過程,關鍵還是在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自主性,只有雙方面都作出努力,才能克服初中生物教學向高中生物教學過渡的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恩山,方紅峰,鄭春和.生物教學研究與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劉恩山.高校生物教學改革與教師觀念的轉變.[J].生物學通報.2006年第4期.
[3].王小波.高中生物教學實施科學教育的策略.[J].新課程(教師版).2007年第10期.
[4].李錦.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5].侯喜瑰.淺議生物教學中新課的導入.[J].保定師專學報.2001年第10期.
1.1在教材內容上注意銜接
初中生物課程是高中生物學習的基礎,為了使學生在高中階段能夠順利的開展生物學習,教師要在保證學習的連續性上采取相應的策略。在教學內容上應選取對學生學習和發展最為有利的知識,同時與初中知識進行良好的銜接,最大限度的對初中知識進行遷移。針對初高中教材縱向鏈接較少的情況,首先生物教師應對核心概念和生物學術語進行總結,在知識的縱向銜接方面加強引導;接著采用知識網絡圖、概念圖等方式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為進行知識建構創造條件。
1.2優化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教學銜接
高中生物教師應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從整體上把握生物學知識。通過分析和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學生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要尋求知識的銜接點,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
1.3引導和鼓勵學生改變學習方式
新課程理念十分重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和倡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和自主學習。與此同時,生物教師也要努力轉變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因此,教師要積極發揮引導作用,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其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1.4初、高中教師應加強交流,以利于銜接教學
要實現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良好銜接,初、高中生物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相互之間增進了解才能互通有無,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另外,還要利用好網絡這個不受時空限制的環境進行案例研討和教學設計,使生物教師在學習和交流過程中探求教材銜接的有效途徑,也能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有效共享。實踐證明,積極進行網絡交流可以為探討教材銜接問題及相應的教學對策等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不僅能有效提高教師分析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還能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部分生物課堂的合作學習教師就是放手不管,放權給學生,期望合作學習能夠解決所有的課堂問題,期待優等生給出所有問題的結論,教師沒有對課堂合作學習進行認真的組織。在這些課堂教學中,教師僅僅是一個旁觀者,只是聽聽學生的匯報而已。
另一部分課堂,教師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合作學習僅僅是教學的一個“花架子”,是新課程要求下迫不得已給學生活動的形式而已;合作學習僅僅是教師賞賜給學生的一個機會,所有的結論應該自己給出。
上述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真正的合作學習筆者認為教師應該起的作用是:班級學生還沒有形成合作精神時,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經過一個由“扶持”到“放手”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首先,應該將班級學生分組,分組可以是靜態固定的,如5-7人為一組;也可以是動態的編排,比如讓男生固定在小組的位置上,讓班級女生流動,或者是第一組可以派成員到第二小組去旁聽,或者是互換成員。開始時可以采用固定小組的方式,到學生愿意嘗試合作學習后,可以采用動態流動小組的形式。這樣的好處就是學生有新鮮感,有機會了解更多同學的觀點,打破固定小組中部分學生處于從屬地位,而少部分優等生控制小組內活動的局面。
其次,教師要合理安排小組的討論。在課堂討論中,有些基礎好的學生將問題答案搶先說出,給組中其他成員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所以在小組討論之前,教師要求小組成員先每個人獨立思考問題的答案,然后每個人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最后每個人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既保證了每個成員的思考時間,也保證了每個成員思考的空間。
最后,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其中,既關注局部,又顧及全班;既把握問題的討論進度,又把握討論題的中心。對討論有困難或討論無序、偏離主題的小組,教師要及時進行適當有效的引導,但又要放手讓學生大膽討論。課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小組中的合作活動,發現小組合作中出現教師期待的好的行為要及時進行表揚,并向全班說明他們受到認可的原因,無形中使他們成為其他小組模仿的對象。此外,教師要注意的是合作學習不只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二、把握生物課堂合作學習的時機
1.在新舊知識銜接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初中生物僅僅是掌握簡單的生物基礎知識(如動植物分類、常見的動植物的特點等),而到了高中階段,生物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方向發展。因此,在教學高中知識點與初中知識點相似的地方時,教師應該做好復習和鋪墊工作。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初中生物知識的基礎有差異,部分學生能夠很好地做好正遷移,而少部分學生出現困難。這個時候我們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組合作學習,使部分學生能夠及時回憶起初中的知識,達到大家共同進步的目的。
2.在學習重難點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生物學科的學習重點主要是新陳代謝(植物)、生命活動調節和遺傳。但是每一節課都有重難點,我們在學生學習這些重難點時,不能完全由教師突出重點,突破難度。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小組成員討論來共同探究,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與協作精神。
高中生物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根據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初中只在七、八年級開設生物學,九年級不開設生物學,高中可在高一、高二開設生物必修課,也可從高二開始開設生物必修課,高三開設生物選修課。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日漸深入,大部分學校將初中部、高中部分離,種種主客觀原因使生物教學中斷一年或兩年,加上初、高中生物教師之間缺乏交流,造成了初、高中生物學教學的脫節現象。學生可能會在進入高一年級后,遇到學習上的“不適應期”,嚴重的會導致其失去學習興趣,出現學習成績滑坡現象,直接影響著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效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還在于初高中教學的銜接。筆者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切感受到:初、高中生物教學的銜接問題能否解決,是能否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筆者就如何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工作做了如下幾點思考。
一、高中生物教師要充分認識初中生物科教材,做到初中生物科教材與高中生物科教材的銜接。
高中生物科教材是以初中生物教材為基礎的,如今許多的中學初中與高中分離,如果沒有充分認知初中生物教材,就會給高中生物教學帶來一定的不利因素。初中教材內容通俗、具體、簡單;而高中內容概括、抽象、復雜,牽涉知識面廣、重理論分析等。另外初中個別學校特別是偏遠山區的大部分初中學校實驗設備配備不齊,部分教師由于非生物專業出身而難以把握生物學的準確性等現象。
我們已經認識到初中生物教學與高中生物教學是有其內在必然的聯系,學生的認知、教師的教學,都是以教材為基礎的,所以生物教師要認真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的變化。要通覽教材、大綱,課標,重點理解和把握初高中生物內容主題的互補和遞進關系。
二、教學方法的銜接。
初中生物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生物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而且教生物學的教師又大多是非生物專業畢業,對生物學知識知之有限,因此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常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方法。進入高中后,隨著教材內容的加深,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則應更多地采取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初中教師應注重在每學完一個單元的知識后,將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構建生物知識網,形成一個清晰、較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步入高中學習時,對初中生物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回顧和全面的了解,使之適應高中乃至今后的學習。同時,要高度重視學生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如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應用概念圖、思維導圖、流程圖、知識結構圖等多種形式來構建知識結構,因此高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了解學生的初中實際基礎,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初、高中教學內容整體設計,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減少不必要的重復,保證總體目標的實現。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找準了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后,在授課前應通過問卷或談話的方式了解學生初中生物學習的情況,而后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
三、學生學習方法的銜接。
初中生物對學生要求較低,有時會使學生產生一種錯覺,只要考前突擊一下就行。而高中階段面對的高考,對于學生的要求提高了,而學生仍然用舊的方式學習生物,顯然是無法適應的。初中很多學生習慣于簡單地“死記硬背”,他們學習生物的方法主要是記憶、簡單模仿。這種較為機械、死板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注重能力及創新的要求。進入高中階段,一些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認識還停留在初中的學習模式,部分學生或缺乏興趣,或學習方法欠佳,往往出現不會學習、不想學習現象。所以,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從“記憶型”的被動接受知識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培養好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適應高中生物的學習。如教會學生學會閱讀自學、學會知識歸納、學會科學的記憶和正確的理解方法、學會常識積累法、教會學生做生物實驗、學會五段學習法(預習、上課、復習、作業、總結等五個階段)。
面對初高中生物的銜接問題,我們應該充滿信心,認真研究銜接和過渡的特點,找出初高中銜接教學的對策,注意把握時機和尺度,特別是要寓學習方法的指導于課堂教學中,將能力培養貫穿于整個生物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使高中生物教學走向更加科學的軌道,為學生高中生物學習及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學生物教材有完整的編排體系,根據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水平,高中教材在初中基礎上,結合其他學科知識,進行了拓展和延伸。目前關于初高中生物學教學銜接問題研究比較多,但這些研究過于宏觀且理論性較強,基于課程內容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很少。本文針對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光合作用”部分知識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比較研究,并提出一些教學建議,以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初高中“光合作用”教學內容及目標的比較
通過對初高中“光合作用”的教學目標進行比較,不難發現初高中教學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但是也有著明顯不同的側重點。
1.初中和高中生物內容具有遞進關系
從知識目標來看,初中介紹部分科學發展史,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精神;高中則較為詳細地介紹其發現過程,使學生了解生物學史實,培養學生尊重科學、勇于探究的精神,通過強調光能捕獲與葉綠體結構特點,使學生領會“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初中只是介紹知識點,而高中則重在強調知識的獲取過程,培養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從能力目標來看,高中在初中的基礎上,更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分析思維能力和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些都是建立在初中生已有的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之上的,基于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引導他們升華到理性認識。
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來看,初中重點是熱愛自然,激發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而高中在此基礎上,不僅要求學生理解光合作用對現存生物的重要性,還要理解其在生物進化方面的重要意義。高中生物教材會介紹通過光合作用維持氧氣與二氧化碳之間的平衡,引導學生形成環保意識,防止溫室效應;通過對影響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提高農作物產量、改進耕作方法、減少環境污染,增強對學生的STS教育。
2.比較初高中生物教材關于“光合作用”知識的內容
第一,初中“光合作用的定義及表達式”與高中“光合作用的過程”。第二,初中葉綠體既是生產有機物的“車間”,也是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與高中“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第三,初中“驗證并形成光合作用的表達式的相關實驗及海爾蒙特和普利斯特里的實驗”與高中“光合作用科學史包含6個經典實驗(普利斯特里、英格豪斯、梅耶、薩克斯、魯賓和卡門、卡爾文)”。第四,初中“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與高中“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第五,高中生物教材還增加了“化能合成作用”。
二、教學方法的銜接
針對初中知識主要側重于光合作用的原料及產物,從而總結出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高中主要學習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應、暗反應的過程,學生要能寫出反應式,為大學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高中教師要熟悉學科,通過色素的吸收光譜分析,引導學生將物理學知識應用到生物學上;通^各步反應式的準確書寫,加強生物與化學之間的聯系;通過光合作用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問題要注意局部與整體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準備,為順利解決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奠定堅實的基礎。
首先,研究教法,推進學生學法的轉變。初高中學生在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性別施教。初中階段重點可以放在主動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如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及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兩個實驗可以讓學生自己操作完成;高中階段重點放在學生在實踐探究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如光合作用的過程要弄清楚什么是光反應、暗反應,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物理復習的任務是使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加以鞏固和總結,并使之系統化。物理復習教學,可以彌補和糾正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認識上的錯誤與缺陷,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為全面和深刻。
初中物理復習的知識內容較多,不僅包含力、熱、光、電、聲、磁等知識,而且各部分內容要求的難易程度和目標層次都是不同的。因此,面對有限的復習時間,科學、高效地完成復習任務且保證良好的復習效果,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物理復習課安排、設計得不好,就容易步入簡單羅列復習知識的誤區,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筆者就對初中物理的復習策略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明確考點,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復習不應是對所學知識的簡單重復。教師必須要認真鉆研《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以及每年的物理中考指南,知道各個知識點的教學層次,根據不同的目標層次要求來安排教學計劃。在物理復習過程中,更要突出復習的重點和關鍵,比如對力學、電學這些初中物理重點知識應作為復習重點來安排指導。在新課標的推動下,“生活、物理、社會”題型越來越成為考試題目的關鍵點。因此,教師在精選復習題目時,要特別留意一些物理知識聯系新科技、新技術、生活實際的好的命題形式和新穎的表現形式。教師在復習時不要機械地重復知識,要避免對復習內容平均用力,這樣不僅復習效率低下,并且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負擔。
二、注重歸納,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
在新授課上,物理概念和規律都是一個一個學的,這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復習和使知識系統化。因此,物理復習要從教材整體性出發,按知識體系或按章節單元,抓住知識內容的重點與難點,歸納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努力建構完整的“知識網絡”。在物理復習中,作為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進行認真總結、歸納、理解和記憶,要幫助學生把知識整理成穩定而清晰的結構體系,使知識系統化。這樣,學生就能對整個知識體系有一定的把握,并且對重點與難點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完整知識體系的構建,既避免了復習中知識點的遺漏,又能夠讓學生“舉一反三”“融類旁通”,使得學生在考試中比較容易地找到解題的思路,有利于提高解題的質量和速度。
三、巧用物理實驗進行復習
在新課標中,十分注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近幾年來,廣東省及省內幾個重點城市的中考試題中,探究性實驗的試題層出不窮,并且比重逐漸增加。因此,加強物理實驗的復習與指導,是初中物理復習中又一個關鍵點。可是,在實際的復習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不會要學生再次做實驗進行復習,而是要求學生死記實驗步驟與內容,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理解,而且易導致思維的僵化,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筆者認為物理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學以致用”,任何知識只有經過實際應用才能對其熟練掌握和加深理解,并達到靈活運用。因此,在物理復習中可以利用部分時間,讓學生走進物理實驗室,動手再次完成所學過的實驗,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實驗的理解運用,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物理復習課中,教師也要注意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可以在課堂中演示一些微型或者趣味的實驗,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釋所觀察到實驗現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復習效益。
四、合理安排復習內容,提高記憶效果
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的遺忘規律曲線可知,遺忘的過程是先快后慢,是一種普遍的自然規律。因此,教師按照遺忘規律安排復習內容,可以有助于學生鞏固知識,強化記憶,提高復習質量。
在實際的復習教學中,由于復習的知識容量大、難度大,學生普遍反映雖然上課時已經基本掌握了課程內容,可是不用過多久,又記不清自己上課學習的知識了。在此,本人提出一種較為有效抗遺忘的復習策略:教師在復習課后,不要讓學生一次做完所有對應的作業,可有意將一部分題目留下,要求學生在3至5天后根據老師的要求逐次完成。這樣的方法可以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并且能有效地預防遺忘,鞏固知識。
物理復習課,不僅是對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系統全面梳理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實現知識和能力的再提高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復習教學時只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選擇適宜的復習策略,交替使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可以達到提高復習效率和質量的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272-01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業科學、醫藥科學、環境科學及其他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那如何才能學好生物呢。
在初中的時候才真正的開始接觸到生物這一學科,而這個時候只是學習一些生物學的基礎知識,一些基本概念,簡單的實驗操作和一些基本的生物學研究方法。由于升學的要求,很多學校對生物教學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學生能完成教材的學習即可。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上了高中之后,生物學科的學習很不適應,基礎薄弱,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都不盡人意,使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很難學好高中的生物課程。針對上述現象,我通過近10年的反思總結,主要在于以下原因,初中生物教學和高中生物教學的主要方式不同;初中生物學習中的學習方法和高中生物學習方法的不同;初中和高中生物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不同,高中生物的認知比初中要高一些。為了使學生在高中階段對生物學的學習更有興趣,更有信心,更加熱愛生命科學。有必要做好初、高中生物在知識上、能力上、興趣上的銜接,為切實解決初高中生物學科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我自己觀點:
一、做好知識點的銜接
我們學校實行“六個一”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其中第一條就是教研組內必須有一個統一導學案,利用導學案,我們就能很好的做好初中生物學知識和高中知識的銜接。例如:以免疫調節為例,在導學案中課前預習案中設置“在初中教材中,你學習了哪些有關免疫的知識?”學生帶著這樣一個問題回顧初中的知識,或者翻閱相關資料,這樣學生對初中的知識有了了解,也便于后來對新知識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把初中和高中教材中相關聯的知識點可以全部呈現出來。
二、做好教學目標的銜接
初中更加重視生物學素養的養成,學生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學科知識體系了解的成份更多一些。而高中學生通過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將在以下各方面得到發展:獲得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認識科學的本質,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以及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較強的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與生物科學相關的應用領域,為繼續學習和走向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所以高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準確把握好每一節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情況,以便在不同內容的課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也讓學生輕松的學好生物學。
三、做好教學方法的銜接
這應該是初高中銜接中的重要環節,初中生物進度慢,坡度緩。而到高中進度快,坡度大。初中生物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的限制,采用較多的還是灌輸式的講解方法,進入高中時,學生的生理從少年轉向青年,學習心理也就由“經驗記憶型”被動接受知識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轉變;在教學方法上則更多地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激發學習主動地進行學習, 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的內容。解決教學方法的銜接問題,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
自學能力:由于高中課程比較多,學生就沒有那么多的可支配的時間,就要求學生必須自己學會合理的分配時間,完成不同的學科的學習,這就要求有自學能力,我們學校的導學案中涉及到的課前預習案、課堂教學案、課后練習案就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高中生物比初中生物難得多,因此很多學生出現了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體會和認識。
一、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
教學實踐表明,預習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第一,通過預習,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知道所要學習的內容主要講的是什么。第二,通過預習,使學生明白自己對所要學習內容的了解水平,這樣在聽課的過程中就懂得如何分配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第三,課前預習其實是一種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長期堅持預習,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現如今較為流行的是采用預習案的教學方式。預習案就像一個“提示”一樣,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提示”一步步完成預習。例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必修一》中的“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時,設計了這樣的預習問題:
1. 舊知識回顧
(1)細胞是____結構和____的基本____。
(2)生物與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是以___為基礎的。
2. 自主探究
(1)使用高倍鏡觀察時需要注意轉動____使____明亮;在____觀察____后,把要____觀察的____移動到____。
(2)試著舉例說明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統一性和差異性表現在哪些地方?
3. 探索延伸
通過預習,我覺得自己還不明白和理解的地方有____。
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預習,學生不僅復習了所學的舊知識,也了解了這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在上課的過程中就會有側重的聽,“聽”得有效,“聽”得有質量,為接下來新知識的學習節約了時間成本,有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二、優化教學內容,做到“精講”
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在講解時不是每個知識點的內容都要面面俱到,在教學上要盡量避免做“無用功”。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學習就能明白的不講,能夠提示一下就理解的知識點,教師不用過多地浪費時間。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要講什么?講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講重點、方法和技巧,這就是“精講”。
以“人教版”《必修二》中的“受精作用”為例,很顯然這一節的重點是受精的作用。曾經聽一位教師在上這一節課時,提到了受精的過程,還講得頭頭是道,以至于真正的重點內容――受精作用,卻沒有什么時間講解,學生做練習時一問三不知。筆者認為,適當說一點課外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但“點到”即可。所以筆者在教學“受精作用”這個知識點時,只是以受精過程為引導:受精的過程那么神奇,到底這受精有什么作用呢?然后以練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學這部分內容,學生不明白的地方就進行講解。
以這樣的方式授課,不僅提高了學生生物自學能力,還為學生節約了時間成本,使學生把更多時間放在有用的知識學習上,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獲得的效果要比案例中那位本末倒置的教師好得多。當然,強調“精講”不是讓教師什么都不講,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有所側重地講。
三、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知識,記得慢、忘得快。因為學生沒有真正理解知識,所以學習效果不佳。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重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就要運用一定的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多媒體信息技術集圖、文、聲、視等多種功能于一體,能把教材中很多學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識簡單化。
以“人教版”《必修二》中的“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為例,涉及的知識點較為復雜,有些難以理解,其中的重難點之一是掌握基因突變的概念。筆者在教學這一內容時,結合教材中的實例,以視頻講解的方式把教材中的實例提到的病癥發生的具體病因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對血紅蛋白分子的部分氨基酸順序有所了解,并結合“思考與討論”中的練習題進行分析,那么對于基因突變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就會容易得多,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概念的內容也會變得簡單。這也為接下來學習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打下了基礎,進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引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結是對所學內容的簡單回顧,是一節課中的升華部分,沒有總結的學習就像“有頭無尾”。做好對所學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才能把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聯系起來,通過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過程去思考、去記憶、去理解。例如在復習“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時,讓學生自行歸納總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做出了相關的思維導圖,在歸納總結中知道了:一個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系,以及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通過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系統整理,有助于學生對這些知識內容加深理解,掌握運用的技巧。
五、引導學生巧做筆記
揚州市普通高中生物教學自2009年開始啟用江蘇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蘇教版”)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筆者在使用了一輪后,結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版”)、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以下簡稱“浙科版”)的高中生物教材,從一線教學效果層面對教材知識體系的編排有幾點想法,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1.教材體系編排的理論思考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當代認知心理學派和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提出了“學科基本結構”的思想,即某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每門學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結構,學生如果掌握了“學科基本結構”,就能更好地掌握整個學科。他認為“在提出一個學科的基本結構時,可以保留一些令人興奮的部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它”。學生通過發現法來掌握學科基本結構,易理解、記憶,便于知識的遷移、能力的發展。
2.部分知識點的編排策略
2.1 “細胞的化學組成”與“細胞的結構”
“細胞的化學組成”與“細胞的結構”之間的關系猶如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亦如系統的組成與結構的關系(圖1)。在人教版、蘇教版和浙科版中無一例外的都是先介紹“組成細胞的分子”,然后再分析“細胞的結構”,誠然,在介紹“組成細胞的分子”這個知識點之前我們一般已經講述了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蘇教版中沒有提及,可補充),生命系統最基本的結構層次是細胞,剛進高一的同學在初中就已經學習過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但他們并不清楚組成細胞的化學成分,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可以先學習“細胞的結構”,再探究“細胞的化學組成”呢?筆者在高一隨機抽取了一個班級做了這個試驗,結果發現試驗班和平行班在這兩個知識點在掌握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反而由于學生對初中知識的記憶使他們更容易接受先學習“細胞的結構”,再研究“細胞的化學組成”的教學安排。無獨有偶,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生物組編寫的生物讀本就是按照“先結構后組成”的順序闡述的。
2.2 “物質的跨膜運輸”與“細胞的功能”
在蘇教版中,將“物質的跨膜運輸”歸入第三章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無疑跨膜運輸是物質通過細胞膜的一種現象,與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有一定的聯系。但細細品味,覺得高一的新同學剛學習了細胞的結構及其組成,一直是以細胞作為一個系統或一個整體來研究,而物質跨膜運輸與細胞整體的新陳代謝有直接的關系,物質出入細胞膜是以細胞內的各種生化反應為前提的,細胞膜只是充當了“保安”的角色。因此筆者認為或許將“物質的跨膜運輸”放入到“細胞代謝”中,與酶、ATP、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結合在一起,更有說服力。人教版中是將“物質的跨膜運輸”單獨列為一章,介于“細胞的結構”與“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之間;浙科版中則是將“物質的跨膜運輸”歸入“細胞的代謝”一章,位于ATP和酶的知識點之間。
2.3 “細胞呼吸”與“光合作用”
在蘇教版中“光合作用”知識點編排在前,“細胞呼吸”在后。這兩個知識點一般都是放在酶和ATP之后,且ATP的主要來源是通過細胞呼吸產生的,細胞呼吸是所有活細胞都具備的一系列化學反應組成的連續代謝過程,而光合作用只是部分生物在有光條件下才會發生的代謝過程,如綠色植物的綠色葉片,而且它也是要進行細胞呼吸的。因此筆者覺得細胞呼吸的普遍性更強,先學習“細胞呼吸”再了解“光合作用”可操作性更強。
2.4 “減數分裂”與“遺傳定律”
這兩個知識點都是必修2的開篇內容,在蘇教版中先學習“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再研究“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比較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同時有利于先復習必修1中的“有絲分裂”,再與“減數分裂”進行比較,進而總結出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加強理解和拓展。而且“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發生的時期都是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在充分掌握“減數分裂”的知識點后會更容易理解“遺傳定律”的實質。蘇教版在這兩個知識點的編排上比人教版和浙科版更符合學生的認知。
2.5 “人體的神經―體液調節”與“體溫調節、水和無機鹽調節、血糖調節”
“人體的神經―體液調節”是人體調節內環境穩態的主要方式,而“體溫調節、水和無機鹽調節、血糖調節”是人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具體實例,在具體的某一調節實例(如體溫調節)中都是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方式來維持相對穩定狀態的。筆者以為只有在學習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方式后,才能用它們來分析具體的某一調節實例。因此建議蘇教版在學習了“穩態的生理意義”后,先掌握“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即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再具體分析體溫調節、水和無機鹽的調節、血糖調節等實例。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1-0014-02
隨著課改的不斷進行,對初中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能力要求不斷地提高,越來越多的初中生對生物的學習態度消極,興趣淡薄,導致了一些“生物學困生”的出現。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成為一個教師、家長和學生都關注的問題。
一、初中生物學困生的成因
第一,學生自身方面。首先,心理素質較差。一些學生進入初中以后,在學習上往往會感到很迷茫,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總是以為自己不如別人,缺乏學習的原始動力,只要遇到批評就會失望沮喪,自暴自棄。進而在學習上就產生了逆反的心理,總是心理不平衡地去對待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其次,學習方法不恰當。生物是學生進入初中之后剛剛接觸的一門新的學科,所以剛開始學習生物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對其感到很新鮮和好奇,但是很多學生只注重這些熱鬧而忽視了重點,只注重了對于知識的記憶而忽視了思考和分析,不知道怎么由表面地指引去深入地分析,大腦中對于生物的知識是凌亂沒有系統性的,缺少梳理的支構。再次,學習興趣淡薄。由于生物這門學科知識點瑣碎而抽象,很多學生根本就沒有掌握學習這門學科的竅門,所以在生物課堂和考試成績上的表現欠佳,根本就感受不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導致了一些學生失去了學習生物的信心,進而學習興趣淡薄。
第二,教師教學方面。首先,教學方法機械呆板,在課堂只懂得在那里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去接受課本上的東西,不懂得用生動形象化的方法讓學生去理解和考慮問題,導致課堂上氣氛很沉悶,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講課感染不了學生,忽視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對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激發。其次,不了解學生學習生物的態度、動機、知識基礎、學習困難等等,對所有的學生在學習上都采用一樣的態度。不懂得因材施教,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用統一的方法去教導學生,統一的標準去要求學生,當學生達不到較高的期望值時必然會產生厭學心理。再次,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在解決生物問題的時候,教師的目的只是讓學生盡快地知道答案,而不懂得去引導學生如何分析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只能被動地接受,其主體性沒有得到突出,久而久之導致了學生缺乏求知的欲望。
第三,家長輔助方面。首先,一些家庭環境不適合學習。一些家長以為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時間已經足夠了,所以沒有為孩子準備一個安靜的家庭環境。其次,缺乏與教師的溝通,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再次,缺乏和孩子進行內心交流,不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二、初中生物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第一,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人往往最感興趣的不是結論而是過程,教師在教授知識的時候,盡可能地貼近實際生活,減少生物知識和日常生活的距離,讓其形象生動化。教師要充分利用實驗的機會,讓學生手腦并用,提高他們的動腦、動手的能力。為了激發興趣,還可以發動一些小實驗活動,讓他們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生物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和知識,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使其感到生物的有趣。
第二,改變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教授知識的時候,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議論和練習,教會他們怎么樣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系,并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形成一個自己的網絡知識結構圖。其次,注重實驗教學。實驗課是大多數學生最感興趣的課堂,所以教師要抓住這一點,盡可能地讓抽象的知識能夠通過實驗課的時間讓學生理解接受。再次,因材施教,對于學困生教師要了解其學習動機,以及基礎知識的情況,根據他們自身的特點去采用專門的教導方式,讓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一定的成就感。最后,教師要對學困生進行交流,對其進行肯定式的評價和鼓勵,教師的一個態度也許會關系到學生的發展,所以身為教師要盡可能地采取鼓勵式的教學,讓學生能夠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而不至于產生心理自卑的趨勢。
第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態度明確了才能夠讓學困生知曉自己的學習目的,有的放矢,正確的態度就已經是成功的一半。其次,總結科學的學習方法。由于生物學的概念非常多,所以學生要分清概念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實際運用將概念具體化,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一些道具去輔助自己理解和記憶。最后,要認真上好實驗課。在實驗前,一定要預習,認真閱讀實驗指導,明確實驗目的,了解具體的實驗步驟,在實驗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對其進行思考分析,將現象和知識聯系起來,鞏固自己的知識理解。
第四,家庭方面。首先,學生除了在學校里學習之外,剩下的學習時間就是在家里。所以家長的工作就是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安靜的學習氛圍,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并及時和教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近來的思想表現和學習成績,適當地給予幫助和疏導。其次,身為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在學習成績下降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坐下來一起分析下降的原因,而不是進行批評和指責。再次,要經常和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并在他們思想出現錯誤認識的時候給予正確的引導,及時發現及時矯正。
總之,對于初中生物學困生而言,要想解決導致學習成績差的問題,要從學生自身開始,再加上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讓學困生的轉化從現在開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