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專科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20 01:30: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華中師范大學??品独?,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一、化學實驗課之前學生應該做的事情

根據翻轉課堂教學方案的理論要求,學生在化學實驗課上課之前要做到的事情是預習本次實驗課的實驗內容,認識試驗器械,搞懂實驗原理還有設施實驗步驟。學生僅靠實驗教材上的內容是遠遠不能完成的,學生們要在網上查找實驗相關的知識,通過自學掌握實驗的知識要領,能夠回答化學實驗的課后習題,還要能夠獨立完成本次實驗。例如,大學化學試驗中的蒸餾和沸點的測定,學生要根據教材上的內容填寫實驗報告。具體的內容有:清楚地知道本次實驗的目的是熟悉蒸餾法分離物品的實驗方法。還要認識并會使用實驗所用到的實驗器械,要能夠會用各儀器組裝蒸餾裝置,知道裝置上每部分的使用用途及注意事項,最后自主回答實驗問題。翻轉課堂模式教學的運用對學生而言,增大了學生學習的挑戰,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不再是靠教師一點點傳輸,現在要靠自己去查找資料獲得知識,這樣得來的知識更不易忘記,記憶更深刻。另外,同學之間在課前預習如果遇到什么問題會聚在一起討論,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也培養了集體團隊意識。

二、教師在翻轉教育中應該做的事情

教師要對翻轉教育有系統的學習和了解和意識到翻轉教育在化學實驗課上的重要性。教師在化學實驗課前一段時間要整理本次實驗的實驗物品,把實驗過程路程一段小的視頻。教師要根據多年的經驗分析學生易出錯的地方,在視頻中要強調實驗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減少學生在實驗發生失誤。將小視頻發送給學生,要求他們在實驗課前反復觀看學會實驗怎么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減少了教師在課上將實驗過程的時間,大大豐富了學生做實驗的時間。否則,在時間本來就不多的實驗課上還要花費很多時間去講實驗步驟和做法,留給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實驗就更少了,實驗課也失去了要同學們自己動手做實驗探索實驗原理的意義。在實驗課上教師應該對學生錯誤的實驗方法進行改正,講解學生不會做的題目和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起到統籌安排教學計劃的作用,但是將教學任務發放給學生之后,就要靠學生自己的能力去完成,教師只會為你解答一些難題,主要的工作都要靠學生獨立去完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對教師來說,對教師的能力有了較大考驗,促進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和促進教師的專業水平的提高。也要將翻轉模式教育的應用方法推廣到其他學科,要將翻轉模式教育的基本方法策略進一步拓展延伸。不僅推動了師生之間的感情,最主要提高了學習成績。

三、應用翻轉模式教育的好處

化學實驗中要求同學們所知道的知識就要由學生在在課前預習階段完成,比較容易使平常接受能力較差的同學通過自己加倍的努力去學會知識。促進學習程度好的同學在自己預習階段得到更深的感觸。同學們之間互幫互助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巧。例如,在重結晶及過濾實驗時,可以對所用到的儀器抽濾瓶和布氏漏斗等進行詳細的了解。有些同學會對各式各樣的化學藥品產生興趣,有些同學會對試驗器械產生興趣。各個人都有不同之處,都有各自擅長的地方。在幾個同學的互相努力下,才會把實驗做成功,學到化學實驗知識。學生自主認真思考實驗題目,學會自主學習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翻轉課堂教育的使用方法。教師與同學進入一個全新的角色,大大提高了同學們對化學實驗的參與度與關注力,向翻轉模式教育取得成功邁出了一大步。教師要把握好翻轉模式教育的力度,勵志于做到不讓學生對翻轉教育生厭,也能讓學生成績有大的進步。在今后的教學中翻轉教育模式會越來越完善,本文旨在服務教師工作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水平。

四、結束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于教學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方案,添加了新的教學方案,改變了以前一成不變的上課的模式,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知識的途徑由學生自己找到,課前的預習知識由學生自己預習,教師只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輔導作用。總而言之,翻轉模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原有的教學方案得到了創新,若今后有較好的方案也要補充進翻轉教育模塊中。

參考文獻:

[1]錢保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等院校實驗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設計仁[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6):114-115.

[2]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01):58-64.

篇(2)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2-0088-02

全國性微課大賽結束后,教育界興起了一股針對微課的研究熱潮。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由于可汗學院的發起人薩爾曼的演講也引起教育者的廣泛關注。在國內正在為課堂教學改革躊躇不知所向時,微課和翻轉課堂成為了教育者普遍關注的熱點。

一 概念厘定

(一)微課

“Micro Courses”翻譯成中文為“微課程”,簡稱微課。微課起源于1993年美國北愛荷華大學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課程”(60-second Course)及英國納皮爾大學T.P.Kee提出的“一分鐘演講”(The One Minute Lecture,簡稱OML)。微課的理念2010年傳入我國,國內學者也有自己的理解和認知。胡鐵生將微課總結為:“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教學視頻,通常還包括相應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練習評測、教學反思核心和關鍵、學生反饋等教學支持資源,構成一種半結構化、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應用生態環境”。李玉平認為微課主要以數字故事為呈現方式,倡導利用碎片化學習時間,宗旨是“5分鐘完成一次學習,300秒經歷一次思考”。

(二)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洛基山的林地高中。2007年該校的化學老師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開始使用錄屏軟件錄制PPT演示文稿并配上教師講課的聲音,將視頻上傳到網絡以供因各種原因無法到校上課的學生補課自學。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在多媒體環境中,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的學習資源,學生在課前充分自學這些視頻資源,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課堂互動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與以往的課堂教學、課下作業的方式正好相反,我們稱之為“翻轉課堂”。

二 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教育科學性

(一)師生角色發生轉變

在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改傳統課堂知識的傳授者和主宰者角色,課堂也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熟練地掌握一些學習活動的組織策略,如問題討論、小組學習、角色扮演等。教師不再是單一的教學內容的傳遞者,而通過微課視頻的設計變身為教學資源的開發者和提供者。在微課和翻轉課堂學習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成為自定步調的學習者,借助微課視頻資源的便捷,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地點,也可以控制學習內容、學習量的多少,學生變為學習的主角。學生通過課前觀看教師提供的視頻資源,課堂上通過小組學習、協作學習及向教師尋求必要的幫助與引導等形式完成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二)學習時間重新分配

課堂教學時間的理性分配是翻轉課堂的教育科學性的重要體現。在傳統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教學明顯占據課堂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學的時間寥寥無幾,或者只能靠學生課后在無人指導的環境下獨自吸收,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課堂教學行為發生前就可以充分學習教師提供的微課視頻資源,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時間大大減少,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活動時間。原來課堂傳遞的學習內容借助微課的形式通過網絡媒介在課前預習階段完成,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教師答疑解惑,增強課堂中師生的互動性,實現知識的深度內化,提高學習效率。

(三)教學互動顯著增加

把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師與學生、學生之間課堂互動的時間與質量。由于微課資源讓課前“深度預習”成為可能,在課堂上主要是學生提問、教師答疑解惑以及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討論學習等,這種充分交流能夠明顯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翁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配以教師適當的教學評價與引導,課堂中的互動就會變得更加高效。

(四)教學過程科學重置

哈佛大學教授Eric Mazur認為:傳統教學只注重學習過程的第一步――“信息傳遞”,并把這一過程放在最重要的環節――課堂上,但忽略了第二部――“吸收內化”,把這一重要過程放在缺少幫助的課后環節中。本應用于師生互動、協作學習、小組討論、答疑解惑的課堂被教師全部占用,成為一言堂的“個人表演”。事實證明,群體教學和個體差異的矛盾使得在課堂時間傳遞知識注定是一種有缺陷的方法。Eric Mazur教授提出,由于新網絡科技讓知識的傳授變得便捷和容易,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模式,而把教學重心和時間放到第二步。換言之,就是把“吸收內化”這一重要過程放在課堂時間,翻轉課堂的實施,正是順應了@一趨勢。

三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建設與實施的現實窘境

(一)專業師資匱乏

我們了解到,目前各高校承擔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教師普遍不夠專業,自身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專業培訓和系統學習,大部分高校更是將此門課程硬性攤派給相應學院的黨委書記、副書記、輔導員。由于這些教師專業背景復雜、實踐經驗欠缺、職業規劃專業知識不系統,加之事務性工作較多,教師隊伍流動性較大,難以保證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形式單一

目前多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都是傳統大班化教學形式,教師填鴨式講授理論,學生被動吸收,最多課下輔以錦程職業發展教育平臺上的視頻自學,但因學時有限及大班教學的局限,課堂討論和協作學習往往被忽視或流于形式。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具有較高的指導性和實踐性,需要教師不僅要重視理論講解,更要在實踐環節對學生進行針對指導,目前形式單一的教學形式難以實現本門課程的開設目的。

(三)個性指導不足

前文提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既重視理論學習,還要注重實踐指導,更要兼顧個性指導。而當前的大班教學難以實現體驗式教學、情景模擬、互動游戲、協作討論等教學形式,難以顧及到每個學生作為個體的發展需求。個性化指導不足將直接導致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四 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應用

(一)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1 教學互動雙方分析

大學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普遍比較年輕,同時有著相對較高的學歷和較快地接受新興事物的能力,對于創新性教學適應性較強。此外,由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大學教師具有較好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多媒體操作能力,能夠熟練運用Office辦公軟件,其中包括每天備課都會用到的PPT幻燈片。同時,在視頻公開課和網絡選修課日漸流行的今天,大學教師也逐漸具備了錄制視頻課件的能力。大學生相較于中學生而言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完成對視頻課程的自學。 以上因素為微課和翻轉課堂引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奠定了人力資源基礎和技術支撐。

2 教學環境分析

首先,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采取課堂集中授課與課下網絡教育平臺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已經習慣獨立觀看視頻的學習方式。大學高度普及的多媒體、信息化,以及為大學生學習提供的電子閱覽室,加之幾乎人手一臺電腦的現實,為實現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應用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礎。

(二)應用的具體策略

1 課前――知識交流和傳遞

課前包括兩個環節,一是教師備課和錄制微課視頻,二是學生的自主預習。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集體備課,確定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難點,按重難點分解知識點并依此錄制微課視頻構成學習單元。每一個學習單元分別由微視頻、課件、教案、配套練習等組成。教師把這些學習單元以知識樹的邏輯結構上傳在網絡教學平臺供學生選擇和預習。同時,教師根據每個學習單元的內容提前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則根據教師的安排提前在網絡教學平臺預習教師提供的學習單元內容并完成學習任務。對于不能及時吸收消化的知識點可以通過同學交流互動或者留到課堂上向教師尋求指導。

2 課中――知識建構和內化

在課堂教學中,以面對面教學為主,圍繞小組活動開展組織討論、團體輔導、個性化指導以及總結點評等主要四個環節。教師可以先以一個開放式的問題或一個主題情景作為導入,引起學生討論分享。隨后,可以從已經提交的作業中事先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作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然后由其他小組進行點評和提問,最后由教師針對共性問題進行團體輔導,必要時給予同學們個性化指導,解決學生個體困惑。在課堂教學中,綜合采用課堂講授、啟發誘導、小組協作、答疑解惑等方式和策略,針對學生個體化差異,綜合利用不同的學習環境和策略,提升教學效果。

3 課后――知識鞏固和拓展

課后,主要以網絡教學平臺為主,幫助師生更好地學習反思。在此階段,共分為作品展示、資源學習、論壇交流以及拓展任務四個環節。經過課堂的展示、分享、討論,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把作業修改完善后上髦鐐絡教學平臺進行再次展示,或者提出新的困惑,教師針對共性問題進行答疑,進一步將課程知識點進行系統地梳理和總結。此外,師生可以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分享優秀學習資源,這種便捷的交互方式打破了時空局限,更好地增加了師生互動,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篇(3)

1.鋼鐵的外加電流陰極保護法中,鐵應〔

A.?接在電源正極?????????????????????????B.?接在電源負極?????????????????????????C.?連接鋅?????????????????????????D.?連接銅

2.為了保護地下鋼管不受腐蝕,可使它與〔

A.?直流電源負極相連??????????????????B.?銅板相連??????????????????C.?錫板相連??????????????????D.?直流電源正極相連

3.1.化學與STSE

(社會、科學、技術和環境)

密切相關,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

A.?鐵外表鍍鋅可以增強其抗腐蝕性

B.?尋找適宜催化劑能使水轉化為汽油

C.?合理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氫能等能源有利于實現“低碳經濟〞

D.?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更容易生銹,其主要原因是形成了原電池

4.以下圖所示各燒杯中均盛有海水,鐵在其中被腐蝕最快和被保護最好的分別為(

)

A.?①⑤?????????????????????????????????????B.?③②?????????????????????????????????????C.?④⑤?????????????????????????????????????D.?④①

5.以下防腐措施中,屬于電化學保護法的是(

)

A.?用氧化劑使金屬外表生成致密穩定的氧化物保護膜?????B.?在金屬中參加一些鉻或者鎳制成合金

C.?在輪船的船殼水線以下局部,裝上一鋅錠???????????????????D.?在金屬外表噴漆

6.以下事實與電化學腐蝕無關的是(

)

A.?光亮的自行車鋼圈不易生銹????????????????????????????????B.?黃銅(Cu、Zn合金)制的銅鑼不易產生銅綠

C.?銅、鋁電線一般不連接起來作導線??????????????????????D.?生鐵比熟鐵(幾乎是純鐵)容易生銹

7.以下過程需要通電才能進行的是(

)

①電離

②電鍍

③電解

④電化學腐蝕

⑤電泳

A.?①②????????????????????????????????????B.?②③⑤????????????????????????????????????C.?②③????????????????????????????????????D.?全部

8.以下有關電化學裝置不能到達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A.?模擬吸氧腐蝕???????????????????????????B.?電解法制氯氣

C.?鐵的防護?????????????????????????????????D.?外加電流的陰極保護法

9.如下圖裝置中,小試管內為紅墨水,U型管中盛有pH=4的雨水和生鐵片。經觀察,裝置中有如下現象:開始時插在小試管中的導管內的液面下降,一段時間后導管內的液面上升,略高于U型管中的液面。以下有關解釋不正確的選項是(

)

A.?生鐵片中的鐵是原電池的負極,發生氧化反響生成Fe2+

B.?開始時雨水酸性較強,生鐵片發生析氫腐蝕

C.?墨水液面上升時,正極反響式為:O2+2H2O+4e―=4OH-

D.?如果將鐵片換成銅片,也會出現開始小試管中的導管內的液面下降,一段時間后導管內的液面上升的現象

10.鋼鐵的電化學腐蝕原理如下圖,以下有關說法中錯誤的選項是〔

A.?鐵片里的鐵和碳與食鹽水形成無數的微小原電池???????????B.?鐵電極發生氧化反響

C.?負極的電極反響方程式為O2+4e-+2H2O=4OH-?????D.?放置一段時間后,鐵片上有鐵銹出現

11.關于以下裝置,表達不正確的選項是〔

A.?石墨電極反響式:

O2+4H++4e-=2H2O????????????B.?溫度計的示數會上升

C.?參加少量NaCl

,會加快

Fe

生銹?????????????????????????D.?參加

HCl,石墨電極反響式:

2H++2e-=H2

12.將鐵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NaCl溶液濕潤后,置于如下圖裝置中,進行鐵的電化學腐蝕實驗。以下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鐵被氧化的電極反響式為Fe?3e?=Fe3+?????????????B.?鐵腐蝕過程中化學能全部轉化為電能

C.?活性炭的存在會加速鐵的腐蝕?????????????????????????????D.?以水代替NaCl溶液,鐵不能發生吸氧腐蝕

13.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會形成原電池發生腐蝕:一種腐蝕稱為吸氧腐蝕,總反響式為

2Fe+O2+2H2O=2Fe(OH)2

另一種腐蝕稱為析氫腐蝕,總反響式為

2Fe+2H+=Fe2++H2

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兩種類型的腐蝕都是由電能轉化為化學能???????????B.?兩種類型的腐蝕中,鐵都作負極,發生復原反響

C.?析氫腐蝕時,生成1molH2同時轉移1mol電子???????D.?發生腐蝕時,鐵中含有的碳作為正極

14.以下說法不正確的選項是〔

A.?保護天然氣管道時,將鐵制管道與電源的正極相連

B.?等物質的量的鐵完全腐蝕生成Fe2O3后,發生析氫腐蝕和吸氧腐蝕過程中消耗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

C.?電解精煉銅,用粗銅作陽極,純銅作陰極,CuSO4溶液作電解質

D.?在海輪外殼上鑲入鋅塊,可減緩船體的腐蝕速率

15.在以下裝置中〔都盛有0.1mol·L-1H2SO4溶液〕Zn片腐蝕最快的是〔

A.??????????????????????B.??????????????????????C.??????????????????????D.

16.將NaCl溶液滴在一塊光亮清潔的鐵板外表上,一段時間后發現液滴覆蓋的圓圈中心區(a)已被腐蝕而變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鐵銹環(b),如下圖。導致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氣含量比邊緣處少。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

A.?液滴中的Cl-由a區向b區遷移

B.?液滴邊緣是正極區,發生的電極反響式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發生復原反響而被腐蝕,生成的Fe2+由a區向b區遷移,與b區的OH-形成Fe(OH)2

,

進一步氧化、脫水形成鐵銹

D.?假設改用嵌有一銅螺絲釘的鐵板,在銅鐵接觸處滴加NaCl溶液,那么負極發生的電極反響為Cu-2e-=Cu2+

二、綜合題

17.如下圖,水槽中試管內有一枚鐵釘,放置數天后觀察:

〔1〕鐵釘在逐漸生銹,那么鐵釘的腐蝕屬于________腐蝕。(填“化學〞或“電化學〞)

〔2〕假設試管內液面上升,那么原溶液呈________性,發生________腐蝕,電極反響式:負極:________,正極:________。

〔3〕假設試管內液面下降,那么原溶液呈________性,發生________腐蝕,電極反響式:負極:________,正極:________。

18.利用以下反響:

Fe+2Fe3+=3Fe2+

設計一個原電池,請選擇適當的材料和試劑。

〔1〕I.請寫出你選用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質溶液

(

寫化學式

)

:正極為________

,電解質溶液:________

;

〔2〕負極反響式:

________;

〔3〕溶液中

Fe3+

________

極移動。

〔4〕II.A,B,C三個燒杯中分別盛有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稀硫酸。

B中Sn極的電極反響式為________。

〔5〕比擬A,B,C中鐵被腐蝕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順序是________。

19.?〔1〕地下鋼管連接鎂塊是金屬防腐措施中的________法。

〔2〕鉛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電池,耐酸設備及X射線防護材料等。答復以下問題:

①鉛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個電子層。鉛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為________;鉛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碳酸的________(填“強〞或“弱〞)。

②PbO2與濃鹽酸共熱生成黃綠色氣體,反響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③鉛蓄電池放電時的正極反響式為________

,當電路中有2mol電子轉移時,理論上兩電極質量變化的差為________

g。

〔3〕NO2、O2和熔融NaNO3可制作燃料電池,其原理見以下圖,石墨Ⅰ為電池的________極;該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石墨Ⅰ電極上生成氧化物Y,其電極反響式為________。

20.電化學原理在防止金屬腐蝕、能量轉換、物質合成等方面應用廣泛.

〔1〕為了減緩海水對鋼閘門A和C的腐蝕,圖1中,材料B可以選擇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鋅板

b.銅板

c.碳棒

圖2中,鋼閘門C作________極.假設用氯化鈉溶液模擬海水進行實驗,D為石墨塊,那么D上的電極

反響式為________,檢測該電極反響產物的試劑是________.

〔2〕微生物電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其工作原理如圖3所示〔質子交換膜只允許H+自由通過〕.該電池的正極反響式為________.

〔3〕電滲析法處理廚房垃圾發酵液,同時得到乳酸〔弱酸〕的原理如圖4所示〔圖中“HA〞表示乳酸

分子,A﹣表示乳酸根離子〕.

①陽極的電極反響式為________.

②簡述濃縮室中得到濃乳酸的原理:________.

參考答案

1.

B

2.

A

3.

B

4.

C

5.

C

6.

A

7.

B

8.

B

9.

D

10.

C

11.

A

12.

C

13.

D

14.

A

15.

C

16.

B

17.

〔1〕電化學

〔2〕弱酸性或中;吸氧;2Fe-4e-=2Fe2+;O2+2H2O+4e-=4OH-

〔3〕較強的酸;析氫;Fe-2e-=Fe2+;2H++2e-=H2

18.

〔1〕碳棒;FeCl3

〔2〕Fe-2e-=Fe2+

〔3〕正

〔4〕2H++2e-=H2

〔5〕B>A>C

19.

〔1〕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2〕第六周期第IVA

族;弱;PbO2

+

4HCl(濃)=

PbCl2

+

Cl2

+

2H2O;PbO2

+

2e-

+

4H+

+

SO42-

=

PbSO4

+

2H2O;32

〔3〕負;NO2-e-

+NO3-

=N2O5

20.

篇(4)

2000年代初以來,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日益突出,甚至出現大學畢業生“蟻族”和“大學畢業生與農民工工資趨同現象”[1],導致許多農村地區再度興起“讀書無用論”,農村高中生棄考現象日益普遍。高考棄考現象是一種放棄高等教育投資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不再相信“讀書能夠改變命運”。而“讀書能否改變命運”本質上是“教育能否促進社會底層向上流動”,那么,當前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是否意味著“教育不能促進農村學生向上流動”?準確評價、判斷這一命題,需要對大學畢業生與未受過高等教育的農民工的就業和職業發展狀況進行全面比較分析,這對于農村學生的高等教育投資選擇具有重要意義。盡管國內不乏對大學畢業生就業、農民工就業的研究,也有關于二者的對比研究,但是對大學生與青年農民工就業的比較研究并不多見。與父輩農民工相比,青年農民工(也稱新生代農民工)通常是指年齡在16-30歲之間、戶籍為農村、進城務工的第二代農民工,他們中的大多數與大學畢業生年齡相仿,因此青年農民工與大學畢業生的可比性更強。比較大學畢業生與青年農民工的就業狀況有利于更準確地探討高等教育對農村學生就業及社會流動的影響,檢驗高等教育在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能否改變農村學生的命運?;诖?,本文擬對二者的就業進行比較研究,并為農村學生的高等教育投資提供建議。

二、大學畢業生與青年農民工就業率和工資水平比較

根據勞動經濟學理論,就業率和工資水平是反映勞動者就業狀況的兩個最主要的指標,因為這兩個指標不僅直接影響就業者的收入,而且容易量化,具有客觀性。從就業率的角度來看,按照統計時間節點,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通常分為初次就業率(統計時間截點為7月1日,即大學生畢業離校時間)和總體就業率(統計時間截點為12月底,即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一般而言,由于大學生畢業后進入勞動力市場存在一定的擇業期,所以,我們認為,大學生的總體就業率高于初次就業率,并且更能準確反映大學畢業生的實際就業狀況。表1顯示,2007-2013年間,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68.0%-72.5%,平均值為70.93%;大學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85.5%-91.4%,平均值為88.81%,遠遠高于初次就業率。由于鮮見專門針對青年農民工的就業率數據,我們退而求其次地以農民工就業率數據作為替代。有數據表明,進入城鎮的農村勞動力,大部分都實現了就業,勞動參與率高達90%。在經濟活動人口中,農民工就業率在98%以上,失業率不到2%。[2]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調查數據,2009年外出農民工的就業率超過97%。[3]據此可以估算,青年農民工就業率高于90%。以上數據表明,盡管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僅為70%左右,遠遠低于青年農民工就業率,但大學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略低于青年農民工就業率,二者的差距并不明顯。

從工資水平的角度看,工資是雇主或用人單位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報酬,在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格或價值,它是衡量人們社會經濟地位的一個關鍵指標。表1顯示,2007-2013年間,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月工作收入呈逐年增長趨勢,從2007年的1798元增加到2013年的3250元,平均值為2480元。2011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新生代農民工調查報告指出:2010年青年農民工的平均月收入為1747.87元,約為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平均月收入(3046.61元)的57.4%。[4]由于缺乏其他年份的權威性青年農民工收入數據,以全國城鎮職工收入57.4%的比例來估算其他年份的青年農民工收入。估算結果顯示,2007-2013年間,青年農民工的月收入從1182元增長到2462元,平均值為1793元。這表明,青年農民工月收入上升趨勢十分明顯。這與社會對農民工需求的不斷增加、“民工荒”在全國各地蔓延密切相關。隨著青年農民工工資逐年不斷上升,以至于出現“大學畢業生與青年農民工工資趨同”的現象。盡管如此,2007-2013年間,大學畢業生的收入仍然高于青年農民工,二者差距平均值為716元。以上分析表明,盡管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略低于青年農民工,但大學畢業生的收入仍然高于青年農民工。由于就業狀況不僅包括就業率和工資水平,還包括工作時間、工作環境和職業發展前景等方面,因此,只有進行全面比較,才能準確揭示大學畢業生與青年農民工的就業差別。

三、大學畢業生與青年農民工工作時間比較

工作時間長短既影響勞動者個體工作和生活的和諧度,又影響勞動者個體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進而影響勞動者個體的就業質量和生活質量,因此也是衡量工作質量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5]《勞動法》規定,1995年起,國家實行五天工作制,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個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但是,許多數據表明,青年農民工的工作時間明顯偏長。例如,有調查顯示:青年農民工平均每月工作26天,每天工作9個小時,與其他年齡段的農民工勞動強度相比并沒有顯著的差異。[6]另有資料顯示:約60%的青年農民工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近五成青年農民工日工作9-10小時,五分之一的青年農民工日工作時間在11小時以上。[7]由表2可知,2006年、2008年青年農民工每周工作時間多達56小時、57小時,分別超出法定工時12小時、13小時。另外,青年農民工的工作時間還存在不確定性,這與青年農民工從事的行業有密切聯系。在服務業中就業的青年農民工人數較多,這一行業提供的大部分是輕體力的工作,但通常勞動時間較長且不固定,“幾班倒”、拖延下班時間、剝奪休息時間的現象屢見不鮮。建筑業中的青年農民工勞動時間不固定的情況也普遍存在,他們雨雪天無事可做,遇上搶工期又必須加班加點,工作時間常常缺乏規律。由于缺乏直接的關于大學畢業生與青年農民工工作時間對比性的調查數據,以不同受教育程度者的工作時間區別來替代。表3顯示,2003年至2011年間,城鎮就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時間就越短。大學??坪捅究茖W歷者的周平均工作時間比高中及以下學歷者短3-5小時,二者差距明顯。這間接表明,大學畢業生的工作時間少于青年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工作時間少于青年農民工,與二者所在的行業密切相關。研究顯示:就業人員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所占比例最大的行業有:教育(67.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66.7%),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65.6%),金融業(64.4%);就業人員周工作時間大于或等于48小時所占比例最大的行業有:住宿和餐飲業(49.4%),批發和零售業(47.5%),建筑業(46.6%),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45.3%)。

青年農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建筑業和公共服務業,這幾個行業是周工作時間超過48個小時所占比例最大的行業,即工作時間普遍較長。而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個小時的行業(教育,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主要需要知識和技術技能型勞動力,是大學生就業的主要行業??傊嗄贽r民工的工作時間比大學畢業生更長,并且工作時間不固定,被迫延長工作時間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四、大學畢業生與青年農民工工作環境比較

工作環境是指勞動者所處的工作場所的各種環境條件。工作環境對勞動者身心健康有重要影響,是衡量就業質量的又一個重要指標。不同行業和職業的工作環境往往差異很大,分析大學畢業生與青年農民工的工作環境差異,可從行業和職業的角度進行比較。青年農民工就業的主要行業是制造業(32.4%)、批發零售業(21.9%)、建筑業(11.2%)和公共服務業(10.9%)。[9]制造業中的農民工作為一線工人從事生產加工、制造等工作,工作環境一般是工廠廠房和車間,很少有專門的員工休息室和茶水間,流水線式的工作任務量大,工作講速度重效率,工作內容重復循環,單一乏味,工人與冰冷的設備、零件、器具打交道,活動范圍有限,工作環境中人情淡薄,員工之間缺少人際交往和溝通,員工很難從工作中找到歸屬感。批發零售業一般以私人個體和家庭集體經營為主,工作崗位有搬運工、物流配送員、分揀員、普通銷售員和貨物管理員等。這一行業的新生代農民工靠體力勞動獲得報酬,工作地點多為密閉陰暗的倉庫或者配發貨間,工作環境艱苦惡劣,大部分勞動關系不正規,缺少制度化和規范化的管理及對應的法律保障。建筑行業是“艱苦勞累”的代名詞,從業者大都為男性,女性比例明顯偏低。這種自發的分工主要是由建筑業的工作性質決定的,這一行業一般是繁重的體力活和高強度高耐度的技能活。室外作業工作強度大,危險性高,避免不了風吹日曬,鋼筋水泥的環境中塵土漫天,空氣質量差,對體能和身體耐力要求高,又由于建筑行業的勞動者教育水平低,維權意識淡薄,流動性大,一般無法與用工單位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公共服務業中就業的新生代農民工人數較多。由于公共服務行業提供的是各種不同類型的服務,這對從事此行業中的勞動者心理素質和工作態度要求比較高,他們的工作靈活性大,在以“顧客至上”為基本理念的服務業中,面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和顧客要求,勞動者更容易產生心理上的苦悶和恐懼,職業熱情也會隨之下降。

與青年農民工從事的行業不同,大學畢業生所在的行業大多具有專業技術性強的特點,工作環境也有著顯著不同。根據《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0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工作最多的行業類是金融、銀行、保險和證券業,其次是電子電氣儀器設備及電腦制造業,這些職業都是以專業技術工作為主。除了各類專業技術工作外,也有大學生從事各類企業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還有一些從事技術輔工作和較少的服務類工作。大學生主要靠提供腦力勞動和專業技能技術來獲取勞動報酬,工作穩定,工作地點多為室內,環境較好,配備單獨的工作格子區間或者辦公室,工作時間八小時制居多,加班會有對應的補償加班費,所在單位實行人性化管理,重視員工物質和精神需求,關注員工情感的動態,員工享有平等和受尊重的權利。從職業的角度看,大學畢業生的工作標簽對應的是“白領”,他們所處的工作環境干凈整潔,工作氛圍舒適和諧,人與人之間能彼此信賴和尊重;而青年農民工的工作標簽接近于“藍領”或者還不如“藍領”,與辦公室工作人員不同,他們的工作環境往往比較惡劣,不僅談不上舒適優雅,而且可能對身體健康存在直接或潛在的危害。總之,大學畢業生和青年農民工從事的行業和職業不同,導致大學畢業生的工作環境明顯優越于青年農民工。

五、大學畢業生與青年農民工職業發展前景比較

職業發展前景顯著影響就業者的未來收益,因此,也是衡量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就業者的職業發展前景在根本上決定于其所處的勞動力市場類型和所處的行業類型。一方面,根據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勞動力市場分為主要勞動力市場和次要勞動力市場。主要勞動力市場提供的是大公司、大企業、大機構的工作崗位;就業穩定、職業有保障、工資高、工作條件好、享有平等的權利和晉升機會。一般而言,能進入主要勞動力市場的求職者往往需要受過高等教育。次要勞動力市場提供的是小公司、小企業、小機構的工作崗位;工作不穩定、流動性大、工資低、工作環境差、規章制度嚴厲、晉升機會少。一般而言,那些難以進入主要勞動力市場的求職者只有進入次要勞動力市場,例如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求職者。在我國,次要勞動力市場廣泛存在于農村和城市的傳統部門。

在勞動力市場存在分割的條件下,青年農民工由于受教育程度較低,他們很難通過正規就業渠道進入主要勞動力市場就業,而基本上是通過非正規渠道就業于非正規部門,現實中他們多從事的是體力工作。有調查表明,外出務工期間有50%以上的農民工每年更換工作次數超過3次以上,甚至有3.5%的新生代農民工平均每年更換工作次數超過5次。[10]青年農民工不享有或享有很少的社會保障和福利,而且由于他們往往從事簡單的生產性或服務性工作,很容易被替代。有研究顯示,近四分之一的(25.4%)新生代農民工從事非全日制、臨時性工作,其中打零工、散工的比例達到17.7%。[11]由此可知,青年農民工工作改換頻繁,就業極不穩定。工作缺乏穩定性顯然不利于未來的收入增長,更談不上良好的晉升機會,這是影響青年農民工業發展前景的一個原因。相對而言,大學畢業生因教育優勢,符合進入主要勞動力市場的教育條件。也許畢業之時,他們暫時未能進入主要勞動力市場,但是他們潛在的綜合素質使得他們以后仍然有機會進入主要勞動力市場,獲得更高的收入和晉升機會。這一點是絕大多數青年農民工不可比的。調查數據表明(見表4),大學生在畢業三年后的工資水平大幅度上升,2007-2010屆大學畢業生三年后的月收入分別為4388元、4445元、4755元、5301元,比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分別增長2279元、2555元、2625元、2822元,增長幅度都超過一倍左右,并且各屆畢業生中均有大約10%的月收入超過1萬元。同時,各屆均有超過50%的大學生畢業三年內獲得了職位晉升,平均晉升次數約1次。這充分表明,大學畢業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和青年農民工職業發展前景的區別,也與二者進入的行業不同密切相關。我國行業間收入差距懸殊,收入不平衡現象比較嚴重。不同行業的收入排名情況,可以反映不同類型的行業和工種所能帶來的經濟利益的差異??傮w來看,壟斷性行業、資本密集型行業和知識密集型行業的收入高,而勞動密集型行業、競爭性行業的收入低。據有關數據顯示:2013年就業人員年度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排名依次是金融業(99653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90915元),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76602元)。就業人員年度平均工資最低的四個行業依次是: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不同行業對就業者的受教育水平要求不同,總體上看,平均收入水平高的行業對就業者的受教育水平要求更高。例如,工作收入較高的幾個行業(金融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需要的是知識和技術技能型勞動力,所以農村籍大學生比青年農民工具有競爭優勢,而教育水平低的青年農民工往往與之無緣,只能進入其他收入較低的行業。調查表明,青年農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建筑業和公共服務業,這五個行業對應的2013年度平均工資分別為46431元、34044元、50308元、42072元、38429元,這些行業從2007-2013年連續七年的收入都低于所有行業平均水平。可見,青年農民工和大學畢業生因為受教育水平的不同而進入收入水平差距明顯的行業,而不同類型的行業和職業預示著不同的工作發展機會和收入前景。

總之,大學畢業生憑借其學歷優勢,更有機會進入主要勞動力市場和收入較高的優勢行業,因此職業發展前景明顯優于青年農民工。

六、結論及對策

從就業率與工資水平、工作環境、工作時間和職業發展前景等四個方面的對比分析發現:盡管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略低于青年農民工,但是大學畢業生收入高于青年農民工,并且有機會進入主要勞動力市場和優勢行業,職業發展前景更好,未來的收入增長幅度更快,有較多的晉升機會,而青年農民工的工作時間更長,工作環境相對惡劣,總體上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仍然顯著優于青年農民工,表明當前盡管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高等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弱化,但是高等教育依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農村籍青年的身份,改變農村學生的命運。因此,為了有效促進農村學生向上流動,政府、高校和農民家庭應采取相應對策。第一,農村學生應著眼于長遠收益,不要輕易放棄高等教育機會。教育經濟學理論表明,高等教育給個體帶來的收益具有長期性多樣性。從時間維度來看,年齡-收入曲線和工齡-收入曲線是衡量就業者職業生涯中收入變化的兩個重要指標,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者的年齡-收入曲線和工齡-收入曲線能準確反映不同受教育程度者之間的職業發展差別。根據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對于相同年齡或工齡的職工,教育水平越高,工資水平就越高,大學本科和大學專科學歷者的收入曲線均高于高中學歷者??梢?,從時間維度來看,高等教育學歷者相對高中學歷者教育回報更高。而且,從教育收益的類型來看,教育經濟收益并不是教育收益的全部,事實上,接受高等教育對于個體還具有多方面的非經濟收益,例如豐富個人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獲得消費性收益。教育的消費性收益是指在人的一生中由教育所帶來的非貨幣回報,包括受教育期間的即期收益和完成教育之后的延期收益。大學生活期間的學習能夠滿足大學生了解自身、了解自然和社會的求知欲望,大學生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和體育活動,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和文化欣賞能力等;大學畢業后,大學畢業生通過接受大學教育優化消費觀念,增強理性消費,提高消費技能,豐富消費方式,能夠從閱讀、藝術欣賞、思考等活動中獲得更大的精神享受。并且,受過高教育水平的人會搜集和學習健康方面的知識和信息,更加注意營養,能夠自覺的減少不健康行為和增加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從而提高了健康水平。

以上非經濟收益盡管不能以貨幣來衡量,但是同樣能增加個人的效用,增強人生幸福感,而且這些收益伴隨人的一生,價值之大,難以估量。總之,農民家庭(即使是貧困家庭)應著眼于高等教育的長遠收益,盡力克服暫時的經濟困難,選擇普通大學或高等職業教育,而不應輕易放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具體而言,社會媒體加大宣傳高等教育的多方面價值,引導農民階層進行高等教育投資;尤其是要重視大學畢業生總體就業率和初次就業率的區別,總體就業率才準確反映大學生就業的真實狀況,過分強調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將夸大大學生就業難,導致公眾對高等教育失去信心和希望。所以,公布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意義不大,并且具有不小的負面作用,社會媒體應該更多地宣傳大學生總體就業率。從政府的角度來講,應在高校收費方面對農村籍大學生予以照顧,以削弱高校收費對農村籍學生入學機會的制約作用,同時應加大針對貧困生的獎助學金的支持力度,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制度,提供更多的勤工儉學崗位,以減輕農村籍大學生及家庭的經濟負擔。

篇(5)

關鍵詞:川渝地區;產業互動;產業結構

Key words: Sichuan-Chongqing region;industry interaction;industrial structure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11-0137-03

0 引言

隨著區域經濟交往的進一步加深,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越來越體現在各經濟區域內外的產業合作、整合及競爭上,產業互動在現階段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性日益突出。所謂產業互動,是指同一經濟區域內或具有一定經濟聯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經濟區域間存在的彼此之間互補、共贏、互促的一種競爭與合作并存的經濟活動。它是產業之間存在的以產業關聯為基礎、依據市場規律而實現的產業間的競爭合作和互補配套的關系[1]。對川渝地區而言,良好的產業互動在現階段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對推動該地區在競爭中加強合作并實現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1 相關文獻梳理

“產業互動”問題于上世紀90年代提出并逐漸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與研究。國外學者對于“產業互動”的研究始于產業分工與合作理論。亞當?斯密(1776)提出了絕對優勢理論。認為任何區域都應該按照其絕對有力的生產條件去進行專業化生產,然后進行區域交換,從而提高區域勞動生產率,增進區域利益。大衛?李嘉圖(1817)的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各個國家應該按照比較成本進行國際分工與貿易。赫克歇爾,俄林(1933)的產品要素稟賦理論認為不同地區分別在要素方面表現出不同的要素供給價格,以至于不同地區適合不同的產品生產活動。阿瑟?劉易斯(1978)解釋了勞動密集型產業隨勞動力成本變化而發生的區域分工變化;弗農(1966)通過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以動態的眼光來解釋產業區域分工的變化。楊小凱(1993)發現,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分工與專業化逐漸深化。里昂惕夫(1953)提出了“產業關聯”理論,極大地豐富了新產業分工與合作理論。瓦爾拉斯(1874)提出“全部均衡理論”,為產業關聯理論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將產業關聯具體到具體的產業部門,認為制造業是服務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Pappas and Sheehan 和Eswarn and Kotwal從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推進角度研究了產業互動問題。他們通過分析認為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可以促進制造業分工和專業化深化,降低制造業交易成本。赤松要于1932年提出了以日本為領頭雁,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為雁身,東盟國家和地區,以及中國為雁尾的產業分工發展模式,為后來的產業轉移理論奠定了基礎。

國內學者對“產業互動”問題的研究探討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對“產業互動”概念和內涵的界定。彭亮[2]認為產業互動是產業之間存在的以產業關聯為基礎的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一種社會協作關系。吳海峰[3]認為產業的互動不僅包括產業間的要素流動還包括產業內的要素流動。產業內的要素流動包括產品滲透和產業投資兩個方面。尹繼東[1]認為產業互動是區域經濟發展中依據市場規律而實現的產業互補、互利、互促的一種經濟合作與競爭的行為,這種競合過程推動了企業的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

1.2 對產業互動的內在動力和機制的研究。孫賀先[4]從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結構發展變化和地區間差異和互補三個方面分析了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產業互動的條件。尹繼東[1]認為發達地區資本邊際收益遞減的趨勢、區域經濟的梯度和互補關系和區域的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是區域產業互動的三個有利條件。王先慶[5]指出產業合作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同經濟地理空間存在的“成長差”,二是不同區域產業主體之間的相關“利益差”,二者共同構成“產業差”,并成為產業合作的動力基礎。

1.3 對產業互動模式的研究。李江帆[6]認為生產業和制造業的互動模式可分為 “劑”模式、“生產力”模式和“推進器模式”。彭亮[2]根據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把互動模式歸納為產業支撐互動模式、產業帶動互動模式和產業耦合互動模式三種形式。尹繼東[1]針對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間的產業互動,提出了資源依托型互動、市場導向型互動、物流通道型互動和空間引導型互動四種模式。李悅[7]等基于Leontief(1941)的產業關聯理論提出了三次產業互動模式,認為三次產業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引致需求聯系,彼此之間互為市場,互有供求。

1.4 對產業互動策略的研究。孫賀先[4]從區域間政府合作、區域經濟協調機制完善和法律制度三個方面提出了推動東中部地區產業互動的策略。沈振中[8]從產業轉移與承接、產業整合、成立共同開發區和建立共同發展基金四個方面論述了泛珠三角區域產業合作的模式與對策。尹繼東[1]從結構調整、產業發展的環境建設和企業發展三個方面提出了推動區域產業互動的對策。陳竹[9]從觀念創新、政府協作、企業發展和制度創新四個方面提出了武漢城市圈產業合作的對策。

1.5 從服務業對制造業促進和推動的角度研究產業互動問題。李耀先(2010)、呂政、劉勇(2006)、孔詳順(2009)、潘忠賢(2010)等學者從服務業對制造業促進和推動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地區產業互動問題。

國內外學者的上述研究成果無疑為本文關于川渝地區產業互動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對川渝地區充分發揮本地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區域間優勢產業互補、進而推動川渝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2 川渝地區產業互動現實基礎的實證分析

2.1 要素資源的差異與互補奠定產業互動基礎 川渝地區蘊藏著大量的自然資源,水能、礦產、天然氣、石油、森林等自然資源擁有量均居全國前列,資源優勢得天獨厚,且這些這些要素資源之間相互依賴、互為補充。以礦產資源為例,四川省擁有種類豐富、蘊藏量巨大的黑色金屬礦,而重慶具有明顯的有色金屬儲量優勢。兩地可以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在相關領域展開產業互動合作,避免產業同質化競爭和重復投入。另外,川渝兩地還擁有豐富而各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四川省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是我國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最多的省區,其旅游資源以“蜀漢文化”、“國寶故鄉”、“天賦風光”等為突出特色;而重慶旅游資源的主要特色是以自然景觀為主,已形成一個中心(重慶山成都市旅游中心)、一條主線(長江三峽黃金旅游線)以及特色旅游區的分布格局。由此可見,川渝兩地的旅游資源具有共性大、個性強的特點,既有相同性又有互補性,旅游產業合作的空間非常大。人力資源方面,相關統計顯示,四川省和重慶市的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等高學歷人員在地區人口中占的比例遠遠低于全國的平均比例,但是在絕對數量上,四川省的高學歷人才要遠遠高于重慶地區,這說明在人力資源和人才優勢方面,四川省比重慶市占有絕對的優勢。綜上所述,川渝兩地的資源稟賦差異和互補性為兩地間產業互動的發展奠定了客觀基礎。

2.2 產業結構特征客觀上要求開展產業互動

2.2.1 川渝地區三次產業結構比較分析 從表1數據分析可見,川渝兩地的三次產業結構總體呈現出“二三一”結構特點,第一產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態勢,第二產業穩中有升,第三產業比重近年來有所下降,但是仍遠高于第一產業,反映出川渝地區的三次產業發育較好,產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橫向來看,四川的第一產業比重明顯偏高,重慶市第一產業比重逐年下降,以2010年為例,四川的第一產業比重為14.4%,明顯高于重慶地區5.8個百分點;從第二產業比較來看,2010年重慶第二產業比重為55%,高于四川4.5個百分點,重慶市的第二產業比重不斷增加優勢突出。第三產業的發展兩地基本相當,比重相對偏低且有逐年下滑趨勢。縱向而言,川渝兩地的經濟發展依然以工業為支柱,重心向第三產業的轉移呈現出緩慢和不持續的特點。總體而言,川渝兩地的產業結構近年來雖然有了很大變化,但仍然滯后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傳統制造業仍然在參與國內外分工中占主體地位,大部分的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即使是一些傳統優勢產業,其產品層次也較低,因此,要想保持兩地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川渝兩地必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這就為兩地進行產業互動合作提供了現實條件。同時,上述分析還表明川渝兩地在產業梯度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為兩地進行產業互動提供了現實基礎。

2.2.2 川渝地區工業結構相似度分析 產業結構相似系數是測度區域產業結構差異的基本方法之一。相似系數越大則兩地區間產業結構趨同現象越突出,越可能造成資源浪費,不利于資源優化配置。該度量指標如下:

S=(1)

公式中S即為相似系數,i 和j分別表示兩個相比較的區域,X和X分別代表部門n在區域i和區域j的產業結構中所占的比重。該指標可以在0到1之間變動。若該指標為0即表示兩個區域產業結構完全不同;若該指標為1則表示兩個區域產業結構完全相同。斷:S值上升,則兩地產業結構趨同;S值下降,則兩地產業結構趨于差異化。

根據四川和重慶統計年鑒中的工業總產值統計表,可以確定34個主要工業行業產值指標為基礎數據,并運用相似系數計算公式計算出川渝地區工業結構相似系數如表2。

由表2分析,1990-1995年,川渝工業結構相似系數呈上升趨勢,并且相似度較高,經過2001和2002兩年的小幅下降后,2002-2006年兩地的工業結構相似系數又出現了“反彈”。雖然2006-2009年兩地的工業結構相似系數又有小幅度的下降,但其數值依然停留在高位水平??傮w而言,川渝兩地在產業結構尤其是工業結構上存在明顯的趨同問題。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價值規律必然會迫使兩地趨同的工業結構做出調整,為兩地產業互動的開展提供動力;另一方面,產業相似系數在近年來始終保持高位,表明兩地工業產業差異化不足,成為兩地加緊開展產業互動的驅動力。

2.3 產業優勢互補為產業互動指明方向 為了進一步探討川渝兩地的產業優勢,筆者選取川渝兩地代表性產業的區位商進行比較分析。區位商LQ:表示i地區k行業在本地總產出中的份額與整個k行業占全國經濟總產出的份額之比[60],用以反映區域產業專業化程度。公式如下:

LQ=(i=1,2,3,…,n;k=1,2,3,…,n)(2)

表3中的統計數據是根據2010年四川、重慶統計年鑒和統計公報中的相關數據及區位商的測算公式計算出的的川渝地區代表性工農業部門的區位商數值。

通過表3分析發現,四川地區區位商大于1,即具有比較優勢的工農行業(LQ>1)達到22個,占樣本容量的55%,其中前五位依次是紡織業(8.75)、非金屬制品業(5.54)、石油天然氣開采業(5.10)、食品制造業(4.60)、煙草制品業(4.50);重慶市地區區位商大于1的行業數為19個,占樣本容量的48%,其中前五位依次是交通運輸設備制造(9.99)、非金屬制品業(2.63)、造紙及紙制品業(2.31)、化學原料化學制品業(2.13)、石油天然氣開采業(2.01)。由此可見,兩地在特色產業、優勢產業上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進而為兩地產業互動的開展明確了方向。以汽車產業為例,重慶是國內的六大汽車產業集群所在地之一,整車制造業比較發達,而成都則具備較好的機械、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汽車配套產業較為發達,企業眾多。兩地目前在汽車產業方面的產業互動發展非常迅速,兩地汽車產業吸收的投資日趨增多。以通威集團為例,截止2010年,通威集團在川渝地區投資達三十個億,目前在川渝地區擁有分、子公司30余家,投資總額近40億元。正因為川渝兩地在產業優勢方面的差異與互補,加上尚未形成合理的專業化分工體系,所以就為兩地開展產業互動提供了現實依據。

2.4 交通運輸發展為產業互動提供硬件保障 自1997年重慶直轄以來,川渝地區已初步建成了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立體交通網絡體系,為川渝兩地產業互動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設施保障。鐵路方面,川渝之間的鐵路線構成了兩地相互聯系的便捷通道:四川境內主有成渝線,重慶境內北有襄渝鐵路及達萬沿江鐵路,西有遂渝鐵路及成渝鐵路。2007年7月,動車組正式在成渝間運行,將兩地間的車程縮短至三個半小時。公路方面,兩地間有成渝、遂渝、南渝、達渝、鄰墊等高速公路充當聯結川渝的高速通道。從空運來看,四川有雙流國際機場,綿陽、宜賓、瀘州、南充、達州、廣元等城市均有民航機場;重慶有江北國際機場、萬州五橋機場。上述機場共同構成了川渝地區的空中交通網絡。從水運來看,四川省擁有瀘州港,這是由交通部確定的省內唯一的全國內河主要港口;重慶港隨著三峽工程的建成和九龍坡集裝碼頭的改建,航運能力還將大大增強。同時,川渝兩地正聯合加快整治九龍坡――瀘州――宜賓的川江航道,通過改善航運條件,爭取實現夜航??傊煌ㄟ\輸條件的發展將有利于改善川渝兩地的投資環境,促進兩地間經濟的加速開發和整合,從而推進兩地間產業良性互動。

2.5 產業關聯態勢為產業互動提供現實依據 產業關聯理論是地區間產業互動的重要基礎之一。正是因為在不同地區發展的各個產業之間有這種“廣泛的、復雜的和密切的技術經濟聯系”的存在,兩地才具備了產業互動發展的基礎。為了說明川渝兩地的產業關聯,筆者選取了產業感應度系數和產業影響力系數進行分析。產業感應度系數感應度系數(Ei)反映當國民經濟各部門均增加一個單位最終使用時,某一部門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也就是需要該部門為其他部門生產提供的產出量。其公式如下:

Ei= (i=1,2,3,…,n)(3)

式中,b為列昂惕夫逆矩陣的第i行之和,b為列昂惕夫逆矩陣的行和平均值。

影響力系數(Fj)指一種產業對其他所有產業的總使用強度之和,反映該種產業在產業聯動系統中的總的影響力,即反映國民經濟某一個部門增加一個單位最終使用時,對國民經濟其他各部門所產生的生產需求波及程度。其公式如下:

Fj=(j=1,2,3,…,n)(4)

式中,b為列昂惕夫逆矩陣的第j列之和,b為列昂惕夫逆矩陣的列和平均。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均可大于或小于1,大于1則表明感應或影響程度高,反之亦反。我國學者韓斌[10]等人在研究川渝地區產業合作的論文中就測算了川渝地區產業中38個部門之間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然后對該地區個部門的產業關聯強度進行了分類排位。本文選取了該研究結果中具有很強及較強關聯度的10個部門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如表4所示。

由表4分析可見,川渝兩地關聯性強的產業部門大部分是重合的,即上表中的前五個行業,也就是說它們的感應力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均高于社會平均水平。表中后五位行業是川渝關聯較強的行業,其中四川的化學工業影響力系數低于社會平均水平,重慶的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業的影響力水平及建筑業、租賃與服務業的感應度水平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同時通過前文分析發現,同一產業部門分別在川渝發展時,對彼此變化的感應程度和影響力體現出明顯差異性,兩地產業關聯情況體現出較強的互補性,從而有利于兩地相關產業進行互動發展。

2.6 相關政策措施為產業互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 2007年4月,川渝兩地政府于在四川成都共同簽署了《關于推進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經濟區的協議》。2007年10月,為進一步加強川渝兩地產業分工與合作,共同打造川渝工業經濟增長極,四川省省經委與重慶市經委成功簽署了《關于推進產業分工合作、打造川渝工業經濟區的備忘錄》。該備忘錄確定了川渝兩地產業合作的重點領域,建立了產業規劃的交流機制和協商機制。2011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依據《規劃》,成渝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的保障區?!兑巹潯访鞔_了發展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到2020年,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上述政策措施為川渝地區展開產業互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兩地間具體互動政策的制定實施,極大地推動了兩地間產業互動的發展。

3 結論

川渝地區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撐點,作為中國西部及長江上游經濟帶的核心區域,兩地在社會、經濟、產業、文化、歷史、資源、交通諸方面,有著十分緊密的相互依存和互補關系。通過本文的實證分析,目前川渝地區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加強產業互動的現實基礎和條件。加速推進兩地產業互動合作,推進川渝兩地產業協同、聯合發展,不僅對推動川渝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經濟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也必將在全國區域經濟戰略布局和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中起到重要支撐和推動作用。當前在“成渝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該地區有望成為該區域內新的經濟增長極?;诒疚牡姆治稣撟C,川渝兩地應當充分認識加強產業互動,實現地區共同協調發展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并在此基礎上共同努力,加強統籌協調和合作,積極制定產業互動的政策措施,繼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盡快破除行政區劃帶來的人為設置障礙,建立兩地政府間長期有效的對話協調機制,發揮產業互補優勢,具體制定兩地產業互動合作的領域、對策及模式,大力推動兩地相關產業錯位式互動發展。

參考文獻:

[1]尹繼東.區域產業互動的條件、方式及策略[J].商業時代,2008(25):84,110.

[2]彭亮.產業互動模式的背景及其現實因應[J].改革,2010,(10):68-71.

[3]吳海峰.產業互動中的博弈分析-貿易理論在產業經濟學中的實證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2,(2):112-114.

[4]孫賀先.我國中東部地區產業互動發展研究[D].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5):18-28.

[5]王先慶.產業擴張[M].廣東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

[6]李江帆,畢斗斗.國外生產服務業研究評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4,(11):17-19.

[7]李悅.產業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73.

上一篇: 數字營銷工作總結 下一篇: 初二歷史論文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人妖视频一区一区 | 日本乱码伦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欧美在线你懂的观看 | 最新国产一级视频免费 | 久久人精品婷婷香蕉 | 五月天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