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6 14:11: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聲樂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伴隨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強調音樂審美的重要性,以滿足聲樂教學的基本目標,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為充分發揮聲樂教學的藝術性,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水平。
(二)改進和完善教學模式
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以往的教學方法是“一對一”,伴隨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教學模式應當由單一化轉變為多樣化,可以從“一對一”轉變為“一對多”。例如,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一對多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師生之間共同歌唱,之后,對歌曲進行分析與點評,以不斷提高聲樂教學效果。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個別課的教學方式,對于部分相對優秀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特殊培養,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聲樂水平;教師也可以采用小組課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優化配置教師資源,還能夠強化學生的音樂基礎,以為學生學習音樂奠定穩固的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設疑的教學方法,以逐漸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和交流的機會,以滿足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三)調整和優化教師配置
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應當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配置問題,在第一學年之后,學生已經大致的了解聲樂知識,演唱水平也不斷提高,在第二學年之后,通常情況下,會進行小組課的學習,在此階段,教師可以依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在師生配置方面,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意愿,選擇教師,教師也可以依據學生之間的不同狀況,選擇學生,這種師生配置方式,不僅能夠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還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以不斷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四)強化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
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聲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的專業技能對學生發展至關重要,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逐漸適應并且接受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不斷體提高學生的聲樂能力。
雖然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是由于各個地區基礎不同、發展水平也就不同,有很多地區的教學條件還是比較落后,教學條件差極大的阻礙了學生對聲樂方面的學習。
(二)教師專業素質缺乏
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影響者,教師專業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水平,近幾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的師資力量得到很大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亟待提高。
(三)教學方法落后
音樂專業的聲樂作為一門學校的傳統學科,教師在課堂上一般采取講課、做題練習、下課的傳統模式,沒有真正的做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這種傳統呆板的教學方法,極大的打擊了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使整個課堂變得枯燥乏味。
(四)學生專業素質差
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一般學習基礎比較差,成績相對較差,專業素質水平也相對薄弱,每個學生學習考試之前都沒有掌握自己的學習目標,只是盲目的看重點,復習也雜亂無章,對聲樂的理解也不夠透徹,因此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勢在必行。
二、對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改善教學條件
對于教學條件相對較差,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的地區,國家應該在經濟上給予幫助,首先為學生對于聲樂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例如:對于經濟條件比較的差的地區的學生們,國家政府可以給予他們經濟上的幫助,鼓勵世界各地的人們為他們捐款捐物,讓他們有足夠的生活水平學習聲樂。
(二)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水平
一個學校教師的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學水平,但是學校的有些教師專業素質相對比較薄弱,這樣不利于學校學生的能力的培養,教師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人生觀、道德觀,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對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例如:學校可以定期開展一些培訓課程或者宣傳活動,在增強教師終身學習的意識的同時增強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另外作為教師,不只是學生的老師榜樣,同時也應該關愛學生,善于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真正的想法,從平時做起一點一滴,為人師表、嚴以律己。
(三)改進教學方法
現在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變化創新的世界,中國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世界經濟發展中不被其他國家落下,同樣作為音樂專業的聲樂教學也一樣,不能只是一味的使用傳統、乏味的教學方法。真正的做到,讓教學方法變得科學、靈活多變,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例如:
1、圖片教學法
教師可以通過把要教授的內容畫在圖片上,采用色彩對比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更加的透徹。
2、視頻教學法
上課的同時教師可以搜幾個關于聲樂的有趣的視頻,通過視頻傳達給學生想要教授的內容,使整個課堂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完成。
3、故事教學法
教師可以通過講述一個悠久的故事,以新穎的開頭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樣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因為好奇而極其認真的聽課。
4、歌曲教學法
歌曲教學法是對于聲樂的學習最直接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改變歌曲的風格,選擇一些學生經常喜歡的流行歌曲來上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聲樂老師是學生的眼睛和耳朵
作為一個聲樂學習者在聲樂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既要充當演唱者,也要充當作為演唱者要把自己所理解的聲音概念在作品中表達出來,那么作為聽眾就要及時傾聽和辨別其他的聲音這樣促使我們形成正確的聲音概念。正確的聲音概念是一個非常重要而又復雜的問題,也只有形成了正確的聲音概念之后才能正確分辨出聲音的對錯和好壞,這樣才不會被其他聲音所誤導,我們怎樣才能塑造正確的聲音概念?怎樣才能塑造正確的聲音形象?筆者前面說了這需要我們自己積極的思考和揣摩,更重要的是需要老師給予正確的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做反復的循序漸進的練習,其實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就是充當一個聽眾和觀眾的角色,他們能夠及時的為學生做出判斷和糾正,來幫助學生認知自己的聲音,最終形成自己正確的聲音概念,可想而知如果老師的聲音概念是錯誤的那么就不能為學生做出正確的指導,這樣錯誤的聲音概念就繼而形成。所以在學習的初期我們耳朵和眼睛就是老師。
聲樂教學具有很強的個體性。因為每位學生的聲樂基礎、聲音條件與悟性等都有差異,所以,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都會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學計劃與教學進程,以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那么,在課后自學時,學生也應該做到與課堂教學同步,上課練什么,課后就練什么,老師要求自己怎么練,課后就怎么練,只有課堂、課后相互配合,才能更快的進步與提高。(一)放平心態,穩步前進在實際的課后自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練唱的,尤其是一些聲樂初學者,他們厭煩于這些枯燥、乏味的基本練習,所以在聽到一些學哥、學姐或者有一定聲樂基礎的同學在練唱一些旋律優美地“大歌”時,非常之羨慕,也躍躍欲試,偷偷練唱起來,殊不知這樣超能力的練唱,不僅不能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反而還會給發聲器官帶來壓力,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發聲毛病,甚至損傷聲帶。因此,學生一定要立足實際,端正思想,不可好高騖遠,也不能急于求成,因為只有腳踏實地、穩步前進,才能建立扎實的演唱功底。(二)要保證課后練習的有效性課后練習也要講求效率,只有有效練習才能促進技能的提高。所以,在課后自學時,學生不能盲目練唱,首先要明確每次課后練習的目標是什么,再按照課堂上老師的要求用心去練,練習中碰到問題要善于用腦,如果問題解決不了,就先記下,下次帶回課堂請教老師。總之,只有心、腦、手、耳積極配合,才能保證課后練習的質量。
課后練習要及時,并堅持每天練唱
1.課程設置的概念內涵“課程”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兩種內涵。廣義上“課程”所體現出的意義為以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為基礎,制定教育的內容、形式以及課時安排等;狹義上的“課程”所體現出的意義是在教學的計劃中科學地設置一門學科。“課時設置”的意義在于各學校以自身的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為基礎,從而開設學科以及學科的順序、課時等因素的分配。與“課程設置”密切相關的,還有幾個概念:
第一個是“課程計劃”,是指課程的總體規劃。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教育目的和各學校的培養目標制定的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主要規定是:各級各類學校課程設置的門類及各學科的教學順序和教學時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總體安排。中國舊稱“課程規條”“教育計劃”“課程規程”等,20世紀50至80年代,稱“教學計劃”,1992年起改稱“課程計劃”。
第二個是“課程設計”,是指編制課程計劃、分科教學大綱和教材的過程。
第三個是“課程標準”,是指關于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課程門類、各門類的水準和基本內容的規定。包括總綱和分科課程標準兩部分。總綱規定學校教育的總目標、學科設置、各年級各學科每周教學時數表和教學原則等;分科課程標準規定各科教學目標、教材綱要、教學時數分配、教學設備、教學法基本要求等。在我國,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頒布的《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準》,最早使用“課程標準”一詞。1952年,總綱稱為“教學計劃”,1992年改稱“課程計劃”;分科課程標準稱作“教學大綱”,即按學科以綱要形式規定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的指導性文件。包括該學科的目的、任務、知識、技能的范圍、深度、結構,教學進度以及講授、實習、實驗等教學時數的分配等。2002年,王安國、吳斌合著的《音樂課程標準》一書,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可視作關于聲樂“課程標準”的重要參考文獻。
第四個是“課程編制”,是指課程的開發和制作,也稱“課程研制”。主要包括:確定課程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四個步驟。又分三個層次:一是教學層次,由任課教師進行;二是學校層次,由學校的全體人員進行;三是社會層次,在國家或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其他社會機構的組織下進行。
第五個是“課程實施”,是指課程計劃付諸教育實踐的過程,是課程編制的步驟之一,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
第六個是“課程評價”,也是課程編制的步驟之一,是指研究課程價值,判斷課程在促進學生發展方面的作用。旨在判定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完成教育目標的程度、檢驗課程編制的效果,據此做出改進課程的決策。
2.課程設置的要求課程設置是決定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因此要求課程設置一要符合教學規律;二要符合實際情況;三要具有科學性、完整性、體系性。總之,課程設置的學問很大,課程設計者必須在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論證,拿出合理的設置方案。并根據教學實踐的不斷發展變化,不斷調整、修正課程設計。
3.當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當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課程設置,總體來看是較為科學合理的,也是適用的。但是,如果嚴格要求,仍有未盡如人意之處。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第一是學生的講課實踐課比例明顯過小,未能突出“師范性”特點。建議適當增加學生的“聲樂教學課”,特別是在大三時就要開設此課,而不只是畢業實習時才進行講課實踐,那已經為時太晚,亡羊補牢都來不及。第二是有些新型課堂并未列入設置之內,例如聲樂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必要的學科,但迄今為止,并未列入正式的課程設置之中。第三是知識性課程過多,能力性課程過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進程和質量,從而影響整個素質教育。例如音樂創作能力、舞蹈編創能力、合唱指揮能力等課程,均得到充分的重視。
二、教材選用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也是課程的有效形式。因此高師聲樂教材選用對于教學內容的落實和整個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選用的概念內涵教材,是指根據教學大綱編選的供教學使用和學生學習掌握的基本材料,是與課程相匹配的,有的教材本身就是課程內容。教材的載體與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文字教材(如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等)、視聽教材(如掛圖、投影、錄音帶、錄像帶、磁盤、光盤、MP3、MP4等),電子教材(如電子軟件、電子課件、數據庫、數碼教材等)、網絡教材、電信教材等等。
2.教材選用的原則無論是任課教師還是教育行政部門,對教材的選用都應堅持以下原則。第一,科學合理。在眾多的相關教材中,要采取比較法,優中選優,選用那些科學合理的教材。第二,新穎獨特。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信息更新度與知識更新度均很高,有人稱這是“知識爆炸”時代,此話頗有道理。因此,要在眾多同類教材中,選用那些觀點新穎、思路獨特的教材,以適應新時代對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第三,實用有效。教材只是一種外在形式,其目的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因此選用教材也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重要思想,選用那些針對性強、實效性強的教材。
二、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國中等藝術學校聲樂教學課沿用“一對一”的小課教學模式,教師對每位聲樂專業的學生一周安排兩節小課。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是針對性強、因材施教,但是也有弊端,如費時費力、學生之間缺乏探討、束縛學生的視野等。時代在發展,我們面對的授課對象與過去不同,如果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勢必制約中等藝術學校聲樂教學的發展。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應根據授課對象的年齡、學習程度等實際情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適當的調整和改革。
1.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應采取“一對二”的教學模式。
如今,中等藝術學校聲樂專業學生的入學年齡為14~16歲,比以往學生的入學年齡小很多。學生正處于變聲期,如果一節課之內對他們進行連續的聲樂訓練,他們的嗓子容易疲勞、沙啞,影響其發聲器官的健康發育。因此,我們對他們應采取“一對二”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訓練當中不僅使學生的發聲器官得到休息,而且能使兩位學生互相觀摩,有利于他們對技巧的掌握。
2.對二年級的學生要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模式。
通過前一年的學習,二年級學生掌握了一些聲樂技術技巧,有了較好的基本功,發聲器官的承受能力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升。我們對他們應該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加大聲樂訓練力度,適當地拓展音域,為三年級的高考沖刺打好基礎。
3.對三年級的學生應采取“一周三節課”的教學模式。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絕大多數要參加藝術類高考,他們的學習任務非常重,需要加強專業和文化課的學習。因此,對他們的聲樂課應從“一周兩節課”增加到“一周三節課”,使他們的聲樂水平得到提升,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
4.對演唱方面有問題的學生老師們要采取共同“會診”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當中,教師會遇到演唱方面具有不良習慣的、有問題的學生,這類學生教起來非常困難。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像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沈湘教授那樣輔導男女各聲部的學生,而且還能夠讓他們在國內外聲樂大賽上屢次獲獎的人,在聲樂界是罕見的。教學當中,有些教師善于解決男生提喉頭的問題,有些則善于解決女生真假聲不合的問題。因此,當聲樂教師遇到難教的學生時,聲樂教研室的老師們就會及時“會診”,各顯其能,彼此交換意見,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及方法,使學生受益匪淺。
三、聲樂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但當前我國中等藝術學校還沒有統一規范的聲樂教材。我們使用的教材基本照搬高等師范院校或高等音樂學院的聲樂教材。由于中等藝術學校與高等音樂學府在聲樂技能技巧要求、培養目標等多方面有著很大差別,二者在教學內容上有所不同。“聲樂教學內容決定于不同教育層次的培養目標。”聲樂教學內容的選擇是有針對性的。然而在教材的選擇上,有些教師喜歡按照自己的意愿為學生布置練聲曲或聲樂作品,隨意性很大,缺乏明確統一標準和依據;有些聲樂教師甚至列出一張聲樂作品名單給每位學生一份,根本沒有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缺乏針對性;有些教師布置聲樂作品時范圍狹窄,局限在舊作品上,不主動積極地布置新作品,曲目缺乏橫向突破,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可見,沒有統一規范的聲樂教材就會影響聲樂課的實際運用和操作,進而影響教學質量。教育部門應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的聲樂教師編撰一套適合中等藝術學校的聲樂專業教材。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可以參考高等音樂學府教材,對它進行提煉、簡化并在內容上進行適當的增補。教材要明確體現出中等藝術學校聲樂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要強調教材的針對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寓學于樂”、易于理解和接受,為學生在專業學習道路上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教師在教材的選擇上應考慮到以下方面的問題:
1.教材必須有針對性。
在教學當中,有些教師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用同一個練聲曲;不論舌根緊的還是提喉結的都用i母音練聲;無論一年級學生還是二年級學生都用同一個聲樂作品進行訓練,缺乏針對性,嚴重影響學生的進步。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學習程度也不一樣,因此,教師選擇教材內容時必須有針對性,要考慮到學生的訓練程度、存在的問題以及哪些練習適合,避免盲目性。如對提喉結演唱的學生多用下行的u母音練習;舌根緊的學生多唱a母音的跳音練習;初學者唱《月之故鄉》《大海啊!故鄉》《花非花》等簡短易唱的作品;具備一定演唱能力的學生唱《長城永在我心上》《妮娜》《草原之夜》等難度稍大的作品。針對性的原則就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教師只有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才能使每位學生揚長補短,收到教學效果。
2.教材內容要豐富多彩。
在教學當中,我們基本上一直沿用那些舊作品,學生很少接觸新作品。當然有些舊作品是經典曲目、經典教材,諸如《紅豆詞》《叫我如何不想他》《我的太陽》《祖國慈祥的母親》等。然而藝術本身是發展的,人們的審美標準也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的,新時代涌現出了一批被聲樂專業學生和廣大群眾喜愛的具有藝術性、思想性的新作品,如《往日時光》《跟你走》《呼倫貝爾大草原》等。這些作品不僅在聲樂技巧運用方面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作品風格上也多樣化,深受學生們的喜歡,易于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不僅要選擇舊的經典作品還要敢于開發新作品。把這些新作品充實到教材內容中不僅起到豐富教材內容的作用,還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一)研究分析學生和深挖課程實質的能力
教師應認真分析學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和能力,分析他們學習聲樂的自身條件和學習習慣,分析學生自身的獨立生活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有的放矢。針對學生音樂素質低、音樂理論基礎薄弱、音樂試唱視聽能力差、專業意識淡薄、主動學習能力薄弱等等問題,研究出一系列有科學、有計劃地實施管理引導和教學的方案,是教師重視自身業務的成長,重視學習、反思、修身的前提條件。作為教師,上好課是關鍵。要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重,研究與聲樂相關的課程和知識。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大膽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更深入地挖掘整理出一份能夠科學體現教學特色的教學內容,在組織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注意信息的反饋。創造性地積累一些能夠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夠及時彌補學生學習困難和不足的、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內外融會貫通的聲樂作品。
(二)因材施教的能力
因材施教最淺顯的兩個層面就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施以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教法。充分了解作品和學生,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充分發揮因材施教的首要前提。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師除了教學形式方法靈活多變、教學內容豐富多樣之外,還要善于從優秀的作品中吸取營養,從生活中提煉精華。教師要傳授聲樂學習的方法和要領,能針對性地根據不同學生的嗓音思維的條件一一指導,讓學生能對自己進行比較、定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演唱方法,避免事倍功半。要引導學生大膽表現,積極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歌唱,克服心理問題。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除了加強教學內容的合理設置和學生獨立演唱能力的培養外,還要加強學生歌曲教學能力的培養。
(三)選擇不同的音樂素材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能力
作為一名聲樂老師,要懂得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合理安排每個學期的教學內容,合理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設計教學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設定每個學期和每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克服學生學習上和心理上的實際問題,有的放矢,有效引導。教師不僅要對傳授的素材內容很熟悉,還應該知道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的、能夠激發其共鳴的、有利于他們日后成長的素材,達到各方面的教育目標。在聲樂訓練的初級階段,選擇好教學內容,對提高教學效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第一個學期,根據學生實際問題,把音準的培養和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難點。圍繞這個重難點,首先要解決學生的識譜問題、鍵盤的認知和使用問題,進而為解決這些問題有序地安排教學內容,包括音符的認識和音符的含義、五線譜和簡譜音符的轉換、節拍與拍號的意義、固定調與首調的思維、鍵盤的規律與調式音高的規律、半音全音的了解、音階結構的規律等,以及如何在鍵盤上找調與演奏旋律,音準的培養,從自身能感受得到的音程和旋律抓起,這些都是非常緊迫重要的。在解決音準問題的基礎上,第二個學期就可以把解決節拍節奏和運用簡單的調性作為重難點,并能夠使用節拍器,能夠在鍵盤上找簡單的調,能夠簡單分析歌曲的結構和解決重難點來提高學習的效率等。并且,輔以音程的認識、音級的認識、旋律的認識和嗓音的初步認識運用等,初步涉及氣息、發聲、共鳴與咬字吐字,歌唱中氣、聲、字的初步聯系運用,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初步規律,等等。要初步學會表演,注重聲、情、字、味、表、養、相,理解學習的螺旋式原理(否定之否定規律),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等等,從系統性和觀念上,給予深刻的認識和把握。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舉措
(一)運用靈活多變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聲樂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憑聲樂理論和教學方面的文字資料去進行歌唱方面的學習和訓練是非常困難的。在沒有接受真正的聲樂訓練之前,很多人唱歌時比較自由,都是根據自己的感覺來唱歌。培植好正確歌唱的理念和方法,運用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有的放矢地來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發展能力,把正確的發聲技巧轉化為學生能聽懂接受的技巧,會達到很好的效果。例如:用聞花式的感覺和深淺概念來引導學生練習深呼吸,輔以一些要點來作比較;把歌唱的氣息和發聲以及咬字吐字器官,用機動車的發動機動力和掛檔以及方向盤的關系作對比,既形象生動又通俗易懂;關于節拍的掌握和節拍器的運用方面,結合一些簡易鋼琴曲、視唱曲、兒歌、聲樂曲等,有步驟地進行訓練。為了培養學生的音準,首先用哼鳴法哼出鋼琴上自己最容易唱得準的音,慢慢模進,通過對比來提高;讓學生認識音符這一概念時,用分月餅的方法,把分數的知識運用到音符認識上,從五線譜音符入手對應地講解簡譜音符;從鍵盤的結構入手,講解音階和鍵盤的規律,結合首調識譜法和固定調識譜法的區別,能初步運用鍵盤找調,能自彈自唱。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首先,要引導學生課前有系統地進行預習。一首新的歌曲,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熟悉和唱準的調在鋼琴上彈唱。熟悉旋律是第一步,把旋律音對照鍵盤,一一彈奏熟悉。先讓學生了解鍵盤的半音、全音結構特點和黑白鍵的分布規律,再闡釋音階的結構規律,把旋律中的音程關系通過鍵盤指示出來,通過音樂的句子設計好指法,由易到難、由生到熟地練習。第二步,是歌曲的節拍、節奏的訓練。這一環節要先教會學生使用節拍器,把節拍器中的拍子、速度、節奏型、數拍的特點講清,讓學生通過簡單的歌曲,由簡到繁、由慢到快不斷地訓練。第三步,要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講解問題,有示范性、比較性地上課,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教師的教學。由于是集體教學,學生的發展水平往往不一,通過抽查學生的預習成果,講解、解決作品的重難點,讓學生鞏固預習成果的同時,既能夠看到別人的優點也能夠看到自身的不足。在聲樂課堂中,既要關注整體的質量和進度,也要注重學生個體的成長。再者,要督促學生課后有效地鞏固學習成果,不斷地提高個人的能力。把預習的第一印象,同課堂的糾正對比,課后要及時地鞏固下來。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交流,與他人合作學習,取長補短。還要讓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聲樂學習筆記是反映聲樂學習和提高進程的一面鏡子。聲樂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引導學生一一記錄老師每個階段采用的發聲練習、歌曲素材、主要問題的糾正方法等,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基于想象力在聲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上文介紹了想象力在聲樂教學的作用,將想象力因素加入到實際教學當中,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發揮其自身價值。
(一)在聲樂發聲上的綜合運用
教師在在指導學生進行發聲訓練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進行聯系。通過想象,可以令原本抽象的相關概念變得具體化,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感受到學習聲樂的樂趣。例如在進行弱音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在腔內有一個小球在有節奏的運動。再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放聲訓練的時候,先讓學生將嘴張大,這時教師告訴學生:同學們,如果你們掌握不好口型的話,就可以想一下,你們在打哈欠的時候,是怎樣的呢?經過教師的點撥,學生們瞬間領悟到了該技巧要點。再如,教師指導學生們進行咬字訓練的時候,告訴學生:咬字清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讓歌詞在口腔中豎立起來,你就達到目的了。這樣一來,學生們也順利將咬字技巧加以掌握了[3]。學生的聲音也更富立體感,上述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演出前放松緊張的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出當中。經實踐證明,將想象力應用于聲樂教學中,具有現實性和科學性。在進行發聲訓練的時候,只有將各種發聲要點進行全面掌握,才能演唱出動聽的歌曲。這種教學方式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能夠培養學生的演唱技巧以外,還能在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在根本上將聲樂教學質量加以提高。
(二)在聲樂作品感情上的綜合運用
學習聲樂課程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聲樂知識技巧的學習,在具體音樂作品中表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利用動聽的歌喉去打動觀眾。學生在對一部優秀作品進行理解與感悟的時候,想象力發揮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學生擁有豐富的想象力,理解起音樂作品的相關意義來就更加容易。觀眾也能被演唱者的激情所感染。學生在學習一部優秀作品之前,要對該作品的文化背景,創作動機,以及感情基礎進行深入性的研究。在原有作品的基礎上,加入自己對該音樂作品的理解,對樂曲進行二次創作。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們在進行再度創作的時候,要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去進行創作。例如,學生在演唱輕柔、富有詩意的歌曲的時候,可以和自然風景,月色,平靜的海面作為聯想對象進行創作。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想象的時候要注意整體的連貫性以及是否符合當前場景。例如學生在演唱《又見炊煙》的時候,可以聯想到詩情畫意的情境,學生演唱《大海啊,故鄉》的時候,可以聯想平靜的海面等。學生在演唱慷慨激昂歌曲的時候,可以聯想一團熱火,奔騰的河流等。通過這樣方式演唱出來的歌曲就會顯得富有激情,讓人欲罷不能。例如,學生在演唱《黃河大合唱的時候》就可以在腦海中想象出黃河那種慷慨激昂,川流不息的景象,通過演唱,聽眾們也會被歌者富有磁性的聲音所感染。為了能夠讓想象力在聲樂表演中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學生們要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從生活中獲得創作的靈感。另外,學生們還要對大自然進行細致的觀察,領略大自然的無限風光,在真正意義上將發散性思維加以培養。
由于人的體型不同,聲帶的長短、寬窄以及嗓子共鳴的大小等方面都是不同的,這也就形成了每個人不同的唱歌聲部,而正確判斷聲部和聲音的類別是一個教師最基本的本事,也是教師教學成功的保障,是正確選擇曲目的前提,作為一個聲樂教師,先要判別出學生的聲部和聲音的特點,然后再根據每一個學生不同的聲音特點來確定曲目的選用,判斷出學生今后的發展方向,因材施教,最終獲取理想的教學效果。對學生聲部的確定也是一件很難得事情,除了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生理條件而定以外,還要根據學生自身的轉換音特點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在這里我們的聲樂教師需要注意,在學生學習聲樂發聲訓練之處的時候,不管學生的嗓音被確定為哪種聲音類型,都要先選擇一些抒情的曲目教材。不要一開始就選擇那些唱戲劇性強的曲目,這樣會損害到學生的嗓子,會造成非常危險的后果。
(二)選擇適合學生表達音樂的曲目教材
學生在學習聲樂的時候,都會有一種互相攀比的心里,認為你可以唱的歌,我也可以唱,所以出現了很多學生都在唱大歌,都在唱高技術難度的歌曲,其實不同學生的音樂素質是不同的,不同演唱功底的學生在唱同一首歌的時候也會出現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的聲樂老師在教授學生聲樂的時候一定要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聲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歌唱表現來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表達音樂的曲目教材。曲目選擇的額高低都要在學生可承受的范圍之內,如果超出了學生的歌唱水平,學生不僅不會自如的唱歌。而且還會影響到所選作品的藝術表現。學生的選擇曲目的時候要給自己留一些余地,因為學生也好,教師也好,唱歌的水平都是固定的,有可能會隨著自身的努力而提高唱歌的水平,但是在實際歌唱的時候,所發揮出來的水平有可能是不穩定的,所以學生在選擇曲目的時候最好給自己留一定的空間。
(三)選擇適合學生演唱程度的曲目教材
學生的演唱程度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如果說學生在開始學習聲樂的時候沒有什么問題,而且學習的過程也沒有出現反復的話,這個時候的學習我們稱之為初級學習階段,隨著學習程度的不斷加深,學生的學習程度逐漸轉變為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在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的這兩個區間,又很多的學生都在中級階段徘徊。初級階段的學生需要掌握的是對真假唱法的理解,在中聲區內逐漸的擴展自己的音域,在唱所選作品之前要先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作品所闡述的故事情節。中級階段的學生需要掌握的是能夠建立自己的穩定的中聲區域,這一部分也是最關鍵的,所唱出的聲音能夠流暢正是中聲區域的功勞,與此同時還要逐漸的增加高聲區域的聯系,具備一定的氣息控制能力,一般鍛煉氣息的控制能力都是采用的跑步這一形式來調節自身的呼吸節奏。高級階段的學生需要掌握的是能夠完成統一聲區的訓練和演唱,具備扎實的聲樂功底,能夠聲情并茂的塑造出歌曲的藝術形象。此外,聲樂教師也可以有目的性的給學生選擇一些略高于現階段演唱的歌曲,這樣做是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演唱水平,如果始終選擇曲目過于保守的話,是很容易使學生停止不前的。但是在這其中還有一部分的學生自身的唱歌能力不強,如果給他們選擇較難曲目的話,很容易造成學生唱不了。長期下去還會損害到學生的嗓子,最終造成不良的后果。
(四)選擇適合學生取長補短的曲目
在聲樂教學的過程當中,聲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歌唱情況來選擇教學的曲目。如果說在一首曲目教材的訓練中,既可以發揮出學生的長處,還能夠有效的彌補學生自身的短處,這樣的曲目是最好的,如果說曲目訓練沒有達到這一效果的話,那么就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曲目選擇,首先是針對學生的長處來選擇曲目。有的學生在高音區域有特長,俺么就可以選擇高音較多的曲目進行訓練,有些學生在低音區域有特長,那么就可以選擇低音較多的曲目進行訓練。發揮學生的長處,再就是反其道而行之,針對學生的短處來選擇曲目。這樣能夠逐漸的彌補學生的不足,提高學生綜合歌唱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
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個人聲樂技巧和表演水平,通過個別課能夠充分顧及學生的聲音特點和藝術個性的發展,它可以充分地體現出聲樂教學的個性差異和因材施教的特點,是以“一對一”的形式來訓練學生的聲樂技能。
1.2小組課聲樂教學模式
在一個單位時間內,聲樂小組課是教師面對兩個以上學生的聲樂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不同,小組課為了培養學生歌唱共性的掌握和訓練能力,通過集體連聲、單獨指導唱歌以及相互對比連聲等多種形式,主要是以聲樂技能訓練為主,開展聲樂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歌唱內容、歌曲處理以及糾正錯誤發生的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具有共性要求,可以給學生提供現場觀摩教學的機會。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聲樂表演、組織和創編能力,在小組課的教學中,高師音樂教學側重于聲樂檢查和聲樂教學實踐。
1.3集體課聲樂教學模式
根據高師聲樂教學專業培養音樂師資的需要,聲樂集體課主要包括理論大課、聲樂表演理論課以及合唱教學課等等,是以班級或者年紀為授課單位的教學模式,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是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拓寬學生聲樂教學理論的知識面。
1.4聲樂藝術實踐課
在聲樂教學中,聲樂藝術實踐課通過藝術實踐健談教學效果,是聲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為了使學生不斷地鞏固和完善技巧。同時為了發展學生藝術創造力,通過聲樂藝術實踐,能夠培養學生的歌唱心理素質,改進教學。
1.5聲樂表演課
聲樂表演課主要包括:重唱、表演基礎理論、合唱、形體和舞蹈等等課程,是聲樂集體教學的形式之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和表現能力。
2聲樂教學分級動態管理
在本專科的聲樂學習中,聲樂教學分級動態管理主要有兩個階段:屬于專業必修課低年級基礎課程學習階段和屬于專業選修課的高年級選修課程學習階段。低年級的基礎課程學習階段主要以小組課和集體理論課為主,為了解決學生歌唱中語言方面的障礙,在集體課中要設立普通話和意大利語音等聲樂語言課程,主要介紹有關歌唱發聲、呼吸共鳴等共性知識。而在聲樂技能課中,要突出學生以小組課為主,入學和期末開始的專業成績來劃分,通過“一對一、一對二”等多種模式進行,并實行動態管理。針對聲樂演唱具有一定水平的主修聲樂學生,并且聲音條件突出,考試成績在90分以上的學生,通過個別課教學,可以一周開設兩節聲樂課,提高學生歌唱的技能技巧,使學生進一步加強聲樂理論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具備初步的聲樂教學能力,準確的理解和演唱不同類型和風格的歌曲。而“一對二”小組授課是對聲樂成績相對突出的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聲樂訓練,從而提高他們的聲樂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同時也針對具有選修聲樂意愿的學生,進行全面的系統訓練,從而提高他們的聲樂理論知識和教學理論。而在重唱、合唱和排練等藝術實踐的課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表現力,選修階段的小組課和集體課應該安排一定量的課時,從而培養學生的舞臺藝術實踐能力。
3聲樂教學方法的探索
聲樂教學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講解分析法。在聲樂教學中,講解分析法就是為了啟發學生去塑造適合作品要求的聲音形象,通過準確、通俗易懂的語言,聲樂教師對發聲訓練或者作品的音樂形象進行描述,在運用的時候,為了啟發學生,可以用講解和亮度歌詞等多種手段。其中講解主要是對聲樂教學中的各個方面進行正確的剖析和論證,如聲樂中的“靠前”或者“靠后”等概念,為了使學生體會到咬字位置和力量的配合,通過按節奏、有位置和相應的音高朗讀后,來提示學生聲帶閉合擋氣。其次,啟發誘導法。為了使學生領會塑造音樂形象,明確概念,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使學生對發聲和演唱上的問題,開動腦筋去思考。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接受正確的聲音概念和要求,要經常詢問學生的感受,通過正確與錯誤發生的反復比較,在交流中對比不同發聲嘗試的體會,從而鞏固正確的發聲機能和概念。再者,通過“自然比喻法”“、內視法”等方法,情景引導法是對聲樂教師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根據教師的情境引導,在輔以范唱、解釋等手段,學生考理解和記憶等心理活動體驗來分辨發聲和演唱。另外,觀摩聽賞借鑒法。觀摩、聽賞和借鑒,是名人、名家,是教師、同學甚至農民漁民等的演唱,是聲樂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學習方法,從這些人那里你會得到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藝。同時,表演體驗法和理解實踐法等方法也是聲樂教學的方法。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積極地參加一些社會上的藝術實踐活動,為了不斷地總結和提高,體會藝術表演中的情感了和音樂形象的塑造,在藝術實踐中不斷地提高歌唱水平等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