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校教學管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1-06 17:22: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中學校教學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中學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1)

在“三個代表”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的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思想是“人才興國”,在這一目標實現過程中,先進的教學管理理念和完善的教學管理體制無疑具有基礎性的地位。

一、高校教學管理的主要內容

(一)教學管理隊伍

高校的教學管理隊伍是高校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的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直接關涉到高校的教學管理水平,因此,在高校的教學管理隊伍建設中要求教學管理的成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以及良好的身體狀況和責任心,只有這樣,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具備完成高校教學管理中繁雜的業務性和服務性工作的資格和能力。

(二)教學管理規章

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是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在遵循教育規律的情況下制定的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導教學工作的行為準則。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對教師的管理、對學生的管理以及對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的管理。針對于教師來說,主要涉及教學進度安排、教學質量考核以及有關調串課等的規定;針對學生來說,主要是關于課堂紀律、考試制度及違反相關規定的處罰規則以及學籍管理制度等等;針對教學管理工作人員來說,主要是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的職權職責以及考評辦法等等。

(三)教學管理手段

教學管理手段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教學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對教學管理手段的研究和選擇至關重要。傳統的教學管理手段一般都是人工進行的,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各高校的教學管理逐步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處理,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管理秩序也隨著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的采用而發生著不斷的變化,教學管理也在不斷優化,并呈現現代化發展趨勢。

二、高校教學管理存在問題

當前,隨著高等學校的不斷擴招,高等教育呈現大眾化趨勢,但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沒有隨著教育趨勢的變化而變化,導致教學管理不適應教學實際,無法在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做好基礎性工作。

(一)教學管理模式不能適應時展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應適當的進行調整,以適應社會需要,并培養出符合時展要求的高校人才。但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管理模式普遍存在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情況。重點體現在學校的教學管理注重行政權力管理,行政管理色彩濃重;教學管理偏重于共性管理,未能針對具體情況對管理中的個性問題進行研究并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而且,教學管理的層次和水平偏低,無法適應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

(二)教學管理方法不能充分發揮管理對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目前,高校不免存在教學管理方法陳舊落后,單純強調對教師和學生的監督和管理,而沒有重視到被管理對象的特征和需求,管理方法缺乏一定的人本精神,忽視管理對象的主體地位,無法充分發揮管理對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教學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學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教學管理制度是教學管理的依據,但高校存在教學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現象比較普遍,而且,教學管理隊伍中的工作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綜合素質不高,沒有完備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對教學管理活動進行有效的規范和約束,教學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培訓和學習,以至于無法滿足教學管理的需要。

三、提高教學管理的對策

(一)樹立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

高校必須樹立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在教學管理方面確立正確的教育原則和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被管理對象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針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實行個性化教育,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潛在的創造能力;在教師和其他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的管理上,也應該保證對這些人員的必要的尊重和理解,激發教職人員的工作熱情和責任感,實現教學管理中的良性互動機制,為和諧的教學管理秩序的形成創造條件。

(二)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

教學管理制度在高校的教學管理過程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并對教學管理對象發揮著重要的指引和規范作用,是建立科學和諧的教學秩序的重要保證。從目前各高校教學管理制度本身來看,存在的問題應該引起各高校的普遍重視,以保證高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

(三)提高教學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

教學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在高校教學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是各個高校教學管理中的重要問題。首先,應該引進高素質的教學管理人才充實到教學管理隊伍中來,在人才選拔時,注重管理人才的業務素質、道德素質及其教學管理理念,不斷優化教學管理隊伍;其次,應該建立定期培訓制度,對教學管理人員教學培訓,不斷革新教學管理理念,學習先進的教學管理方法和手段,以保證教學管理與時代要求相符;再次,應該引入競爭機制,以保證教學管理人員不斷增強其責任感和緊迫感,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四)建立配套的教學管理體系

科學的教學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工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個教學管理出現問題,并直接影響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各高校在教學管理上應該建立完備的教學管理體系,具體包括教學管理質量評估制度、教學督導評價制度、領導干部聽課制度、教學工作檢查制度以及教學競賽激勵制度等等,通過各個制度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相互銜接,才能保證教學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改善,為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前提條件。(作者單位:黑龍江農墾管理干部學院)

參考文獻:

篇(2)

 

一、90后大學生的情緒狀態

進入青春期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處于特殊的身心發展期,表現出特定群體的情緒特點,首先是多樣性,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各種新需要的強度不斷增加,具有多樣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自卑、自負等。其次是沖動性,表現在對某一種情緒的體驗特別強烈、富有激情。隨著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對各種事物都比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緒一旦爆發就較難控制。雖然,同中學生相比教育教學論文,大學生對自我情緒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狀態下,表現的容易感情用事。再次是矛盾性,大學生情緒的外在表現和內心體驗,并不總是一致的,在某些場合和特定問題上,有些大學生會隱藏、文飾和抑制自己的真實情感,表現的含蓄、內隱。同成年人相比,大學生的情緒仍帶有明顯的波動性,有時情緒激動,有時平靜如水,有時積極情緒高昂,有時消極情緒頹廢。同學關系的好壞或學習成績的優劣,都能引起情緒的波動。最后是易于心境化,即盡管情緒狀態有所緩和,但拉長了這種情緒狀態,其余波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由于大學生的這些情緒特點,容易產生一些常見的情緒困擾,進而影響在大學期間的學習和生活期刊網。

二、情緒的理論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早在19世紀馮特提出了情緒的三維理論:快樂的和不快樂的,激奮向上的和受到壓抑的,高度緊張的和完全松弛的。人們在認識周圍事物時,通常表現出一定的態度,人們總是抱著一定的需要去認識事物。當事物符合自己的需要時,就表現出肯定的態度,當事物不符合自己的需要時,就表現出否定的態度。對事物持有肯定態度,就會產生滿意、快樂、喜悅、崇敬等情緒體驗;反之對事物持有否定態度,就產生憎恨、壓抑、憂愁、恐懼等情緒體驗。表情是情緒的基本表現形式。

在情緒研究的歷史中,有許多理論流派教育教學論文,他們對情緒的產生和發展提出了很多解釋觀點,以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蘭格理論是早期的情緒理論,一般人們首先是受到某種刺激,才能產生情緒,并由此引起某些身體變化和機體反應。但他們認為,情緒只是一種身體狀態的感覺,其原因純粹是身體的,先有機體的生理變化,而后才有情緒,例如,血管運動的混亂、血管寬度的改變及與此同時各個器官中血流量的改變,才是情緒產生的真正的和最初的原因。當一個情緒刺激物作用于感官時,引起個體生理上的某種變化和反應,并激起神經沖動傳至中樞神經系統,就產生了情緒。如果把情緒的過程分為三種形式,用A表示感知,用B表示情緒,用C表示表情,日常思維是把情緒圖式按ABC,也就是感知—情緒—表情排列的話,那么詹姆士認為實際的情況更可能是按ACB公式,即感知—表情—情緒。通常人們說,因悲痛而哭泣,因憤怒而打人,因恐懼而發抖,但如果確切的說的話是因哭泣而感到悲痛,因打人而感到憤怒,因顫抖而感到恐懼。

三、情緒行為教育

任何一種情緒都是反應機制,是機體對環境某種刺激回答的機制教育教學論文,教育工作者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教育工作者可以把情緒引導作為進行某種反應的一種非常寶貴的手段。如果你要讓學生產生你所需要的行為形式,就應當注意讓這些反應在學生身上留下情緒的印記。情緒反應對我們行為的所有形式,對教育過程的各個階段都會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不管我們是否想讓學生具有最好的記憶力,或者想讓思維卓有成效的工作,就我們都要關心這些活動是否受到情緒的激勵。經驗和研究表明,對有情緒色彩的事實總比沒有情緒色彩的事實記得更牢固、更持久。所以作為教師要時刻注意你在教育工作中的方式和方法是否對學生有情緒的感染。

四、教師對學生的情緒行為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反對型:否定學生,制止學生有消極情緒,譴責,訓導,以批判的態度看待學生的情緒期刊網。

2.忽視型:對學生的情緒不予理睬,對學生的情緒不能及時察覺,或者是有意的擺脫學生的看法和感受,將學生的想法看成是微不足道的,不去解決問題。

3.放任型:接受學生所有的情緒表現,向消極情緒的學生盲目慰藉,不提供引導,不給與引導,完全放任發展,認為這種狀態與自己沒關系,不處理。

4.輔導型:傾聽心聲,重視一些負面情緒,并加以正面引導,利用生活經驗和心理學知識對學生耐心的輔導,不嘲笑學生的消極行為,教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情緒行為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作為一個教師如果要讓學生接受你的觀點,就應當注意你的方式在學生身上留下的情緒印記,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以下要求:

1.教師要培養工作的激情和感召力,在2003年度美國優秀教師的基本特征調查中顯示教育教學論文,教師發自內心地喜愛教學管理工作,對工作的社會意義有深刻的認識或體驗,能感染學生的學習熱情,感召他們的心靈。

2.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生活閱歷有助于教師更加清楚的表達觀念,以及毫不含糊地應答學生的各種疑問。

3.教師本身熱情、靈活、積極向上、精力充沛,有效而富于激情的傳遞,生動的目光,演示性的手勢,描述性的詞,易接受學生的想法和疑問等,比較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感染。

4.美國學者羅伯特麥瑞克在理想教師理論中提出認為教師要具有關心、理解、接受、尊重、友誼和信任的六種基本素質。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礎上的,要有民主的教育才會有學生個性的覺醒。教師要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分析問題,建立教師的信念,教師的信念決定了個體內部注意力的分配,例如教師認為沒有必要注意學生的感受,他就不可能培養自己的理解和同感能力。

[參考文獻]

[1]列夫?謝苗諾維奇?維果茨基.教育心理學[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K?T?斯托曼. 情緒心理學[M]. 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

篇(3)

公共關系學是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的必修課,應該說,在行政管理的課程設置中,還是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公共關系學本身雖然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卻仍依賴于其他學科的發展,尤其是管理學。于是,就產生了這么一種情況,一方面,公共關系學是行政管理專業的必修課,很重要,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另一方面,它的學科地位還不夠高,缺乏相對的獨立性,制約發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響到了行政管理學的發展。根據對此現象的分析,筆者產生了三個疑問:一是公共關系教學對高校行政管理專業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義?畢竟,如果只談意義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過于抽象,研究成果也會流于形式,缺乏價值。二是在現實的行政管理專業的公共關系教學中,公共關系學本身究竟是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現狀?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充分地了解現實有利于我們對問題的進一步分析并得出解決方案。三是如果現狀不容樂觀,如何才能走出困境?這是本文最關注的問題,也是本文寫作之最終目的。

一、公共關系教學對于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的意義

考察公共關系教學對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的意義,首先應該從兩者的研究內容入手,尋找它們的共同區間,找到了這個區間,意義就顯而易見了。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內容比較廣泛,是由其研究對象所決定的。隨著這門學科的發展,其研究內容也不斷豐富和發展。概括地說,包括政府自身的結構、功能及其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活動的規律,具體地說,包括行政職能、行政環境、行政組織、行政首長與領導群體、國家公務員、行政決策與執行、行政監督、行政法制、行政機關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與技術、行政效率與改革等等。由此可見,行政管理學關注的面極其廣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關系學是研究組織與公眾之間傳播和溝通的行為、規律和方法的一門科學。它旨在通過塑造良好的組織形象,利用有效的傳播和溝通手段,達成公眾對組織的了解、認可與合作[1]。公共關系學既有較強的理論性又有較強的應用性,這就決定了學習這門學科必須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公共關系學所關心的內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學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學看來,公共關系學是一種極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學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內容,公共關系學則根據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類專業設置這門課程就顯得十分重要,沒有了公共關系學,行政管理就如同斷了一臂。歸納起來,公共關系學使攻讀管理類專業的學生認識到公共關系在現代管理中的性質、意義和作用,學習和理解公共關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組織與公眾溝通的過程、手段和方法,最終的目的是努力培養現代公共關系意識,完善自身的公共關系素質,提高實際公共關系能力,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運用到工作實踐和社會實踐中去。

公共關系學是行政管理專業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課程之一,其理論部分是對行政管理理論的重要補充和完善,其實務部分是行政管理學生所必備的技能。

二、在當前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中公共關系教學的現狀

既然公共關系教學在行政管理專業中的意義舉足輕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處于這么一個良好的現狀呢?當然,成績首先是不應該被回避的。應該說,通過努力,高校公關教學成績顯著,呈現出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發展的速度快、規模大。全國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專業都開設了公共關系課程,教師和學生數量都有較大增長,為我國行政管理人才的培養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公共關系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發展和壯大。

二是與行政管理學形成了良好的互補關系,互相促進,共同發展,與此同時,公共關系教學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設已經開始,師資水平也直線上升。

三是無論在校內還是在社會上,公共關系的教學效果已得到普遍認可和重視,培養出的學生在人才市場受到歡迎,而社會和企業對高層次公關人才的需要正呈現上升趨勢[2]。

當然,高校公關教學雖然成績顯著,但同時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必須下決心、花力氣盡快解決,這也是本文寫作的意義之所在。

第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盡管現在我們擁有一支數量巨大的專業教師隊伍,但是,由于我國高校專業設置上的問題,基本上就沒有科班出身的教師,這就使得教師整體素質參差不齊,這種情況在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中尤其明顯。因為一般院校都沒有公共關系專業,公關教師大多是由其他學科、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轉而從事公關教學,主要精力仍用于原來的專業研究,所以行政管理專業中公共關系的教學任務實際上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在承擔,這必然會對整個公共關系學的發展產生影響。

第二,教材的編寫和使用問題重重。

目前的教材種類繁多,但質量上乘者則少之又少,況且,大部分教材是為公共關系專業教育或者職業教育服務,很少有適合于行政管理專業學生使用者[3]。雖然公共關系專業教材有一定的廣泛適用性,但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也應區別對待,畢竟不同專業對于同一門課的要求不一樣。

第三,公共關系的理論研究水平亟待加強。

一方面,學習公關專業的教師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共關系理論研究的進行;另一方面,國家在該學科的研究經費投入較少,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機會寥寥,教師就某一問題進行切磋的機會太少,也不利于學習借鑒國外的新理論和新經驗。理論可以指導實踐,理論水平的欠缺自然也會導致實踐水平的降低。整個學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對于日常教學來講,受到制約和影響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關系教學的困境

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是學科發展的核心,學校應有組織、有計劃、分步驟地逐漸完善公關教師隊伍,可以以院系的名義聘請一些公關經驗豐富、長期從事公關活動的資深專家作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譽教授,每年給學生開課,由此也帶動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條件的話可以引進一些既有公關實踐經驗、又有深厚理論素養的公關人才,補充到高校公關師資隊伍中來。同時,鼓勵教師參加一些全國性的學術交流活動,不定期或者定期地舉行一些針對教師的培訓活動,不斷提升隊伍素質水平。要注意對教師進行專業教育和培訓,將不利條件轉化為有利條件。

其次,在教學方法和教材建設方面加大投入,爭取突破。公共關系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這就要求理論教學必須結合中國實際,特別是要結合中國行政管理的實際,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設方面,要組織有經驗的專家學者編寫適合于不同專業的公共關系學的示范教材,鼓勵教材多樣化,不僅采用書本教材,還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體手段,能夠化說教為感知、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在教學方法上,要鼓勵教師之間互相交流,還要充分注意到公共關系學的學科特點,有意識地將說教式教育轉變成實踐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證學生理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例如,可以開展案例討論,舉辦學生模擬創業大賽、商務洽談策劃、新聞會等情景模擬[5]。這需要公共關系學教師不懈努力,不斷進行教學創新改革,挖掘學科潛力,實現教學模式多樣化,多設計、安排課堂技能訓練,靈活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實現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再次,重視公共關系學理論研究,鼓勵創新性成果。國家和學校應對公共關系學的基礎理論研究給予高度重視,加大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多創造學術交流機會,爭取我國的公共關系學研究與國際上接軌和對話。同時,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發揮優勢。行政管理學是一門中國特色非常強的學科,相對應的公共關系學自然也不例外,公共關系學理論的發展,必然為行政管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楊曉峰.把“公共關系學”課作為高等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切人點[J].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3).

[2]張克非.對當前高校公共關系教學的若干思考[J].科學·經濟·社會,1994(4).

篇(4)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07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07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我區共有252名學員參加了“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項目的培訓,包括:組織骨干教師利用暑期時間到教育學院參加集中培訓;教育學院教授來我區送教上門,全區150名小學英教師接受教育學院的教授、專家傳授知識;教育學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來到了?t縣中學,聽取了校長的有關匯報,針對學校

共5頁,當前第1頁1 年青老師多、教師隊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礎這一有利條件,跟蹤指導活動結合學校發展,以教師反思為切入點,安排了3次講座。并確定?t縣中學為“綠色耕耘行動計劃”課題研究試驗基地。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通過課堂教學實錄、教育科研論文、調研報告、教學課件、個人成長案例、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技能等一系活動對推動我區新課程改革、提高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師在組織小學英語全員培訓項目上大大強化了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力,參訓學員一致感到此次培訓收獲很大,這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訓結束后,教育學院組織了以區縣為單位開展得教學技能展示活動。我區代表隊經過積極準備、認真訓練,榮獲教育學院組織的“2007年京郊小學英語技能展示”活動的“教學設計獎”,獲得獎杯和獎狀。

 (二)學歷教育

 為提高我區教師學歷層次,拓展學科專業知識,2007年在我開辦學歷教育班16個,共有學員1276人。2006年新招學歷教育班四個,包括中文、教育學、英語本科班,小學藝術教育大專班,共計232人,錄取率在75%。研究生課程班:上半年已經結業5個班,共200人。2007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進入培訓階段。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07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校活動,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07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

共5頁,當前第2頁2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矗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的教學反愧優秀案例評癬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

共5頁,當前第3頁3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組織了全區中、孝幼、職、成教師繼續教育總結表彰會,認定通州區中、孝幼、職、成學校校本培訓示范校12所,表彰先進個人32名。此項活動對下一階段我區繼續教育工作深入開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07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在“信息技術教育”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五、2007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07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2、培訓的時間長。2007年暑假培訓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師在進行培訓,時間達到了43天。平時的雙休日也安排了培訓,時間超過了“八五”、“九五”以來的任何時間的培訓。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培訓難度大。一是時間已過半任務卻沒有過半,逼人緊;二是教師培訓大樓建設期間,需要的教學設備不能完全滿足,硬件條件差;在此基礎上要完成培訓任務,難度較大。但是,在區教委和各基層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師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的培訓任務完成了,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謝。

篇(5)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 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 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 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15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二)學歷教育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15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校活動,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15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 的教學反饋、優秀案例評選、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 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 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15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 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 《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 在信息技術教育 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四、2015年師訓工作特點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篇(6)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綱要》精神,以打造高效課堂為重點,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向科學管理要質量,向高效課堂要成績,向教育科研要效益,向教師素質要水平。大力加強教師研修,不斷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二.重點工作

(一)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樹立以生為本,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質量觀,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名學生,不讓一名學生掉隊。

2.全面落實課程方案,加強課程與教學評估。開全課程,開足課時,進一步提高校本課程實施水平。杜絕“滿堂灌”、布置超量作業等不良教學行為。保證學生體育鍛煉時間,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志趣和積極的心態。

3.完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教學質量監測。實行教學質量目標責任制和教學責任事故追究制。落實校干包級、班主任包班、教師包學科、包學生、包質量,教研員包學科、包學段、包質量。建立教學質量抽測、監測制度,完善教學質量階段性推進機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單元清、月月清”。完善“定期監測,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及時矯正”的“查擺改”教學診斷機制,及時召開階段性質量分析總結會,扎實搞好區、校、班、組各層面的“查擺改”工作,確保新課程教學質量目標的全面落實。

4.深化教學評價改革。堅持“從起點看提高,從入口看出口,從基礎看發展”的原則,科學評價教學工作,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在原有基礎上的共同發展。從德能勤績諸方面全面考評教師,突出對教師教學實績的評價,重視過程性評價,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從德智體美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5.舉辦教學質量管理論壇。召開教學質量管理經驗交流會,召開全區中小學各學科教學質量管理研討會。

6.優化高中教學區域管理,加強高中教學視導和高考備考工作。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備考的研究與指導。小學要完善校內學業水平評價和監控機制。

(二)扎實落實教學常規,規范教學管理

7.落實教學“六認真”,做到理念“新”,備課“深”,上課“實”,作業“精”,批改“細”,輔導“準”,檢測“嚴”,分析“透”,教研“活”,負擔“輕”,質量“高”。

8.規范各層面的教學檔案管理,使教學管理進一步科學化、規范化。

(三)深化課堂教學創新,向高效課堂要質量

9.以課堂教學改革年為主題,樹立“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做到以生為本、以學定教、以教導學、以學評教,推進生本教育實驗。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為主體,落實“三講三不講”,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克服以講代練、以講代學、以教師“會”代學生“會”、只管進度不管效果等低效教學行為。

10.樹立學科、學校、全區各層面的課堂教學先進典型,開展各學科公開課活動和課堂觀摩研討活動。

11.優化課堂評價,按照“有備而聽、先測后評、以學評教”的原則評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2.加強作業管理。做到教師先做,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

(四)加強教師業務培訓,提升教師教學素質

13.加強教師業務培訓,規范教師專業成長檔案管理。對新教師進行崗位培訓,組織教師業務考試。開展教師讀書活動、教學論文評選活動。

14.開展片區聯研,加強校本教研,提高教研精細化水平。

15.加強全區學科集體備課,開展說整冊教材或全冊教材活動,促進教師整體把握課標、考綱和教材水平的提高。

16.繼續實施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十百千工程”,加強區級教學骨干隊伍建設。定期評選區級教學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明星教師,開展全區第十二屆教學能手評選活動。

17.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強校本研修,創新教研方式,加強網絡教研,提高教研效率,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五)開展“學趕超”活動,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18.深入開展“學趕超”活動,充分發揮省市區三級教學示范校的示范帶動作用,定期開展教學管理經驗交流活動。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及時學習、推廣先進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揚長克短,不斷提高全區教學管理水平。

(六)加強教育科研,提高教學效益

19.完善教科研管理體系,實施課題帶動戰略。發揮科研先導作用,加強課題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解決教學難題。重點進行教師評價研究與實驗、整體建構和諧教學、新課程單元達標、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等課題的研究與實驗。

20.加強學法指導。教師要重視展示解題過程,幫助學生明晰解題思路,領悟解題方法。重視學情研究,優化學生管理。抓能力培養,通過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畫知識樹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篇(7)

目前職業中學生學生的素質尚不令人滿意。由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在報考普通高中未能錄取后轉錄到職業中學的,即使是直接報考職業中學的,也有不少學生的學習基礎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總之,在職業中學學生身上出現的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方面的問題不少。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就會使課堂教學無法順利展開,影響職業中學的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加強職業中學課堂問題行為的研究,探究職業中學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教育對策,是每個職業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課堂問題行為的基本表現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有許多學生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而不能安心學習或不能順利的學習,其學習活動不能和諧地與教師教學活動相配合。他們的行為不但妨礙了自己的學習,而且有時還干擾了教師教學和其他同學的學習,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心理學家稱之為“課堂問題行為”。課堂問題行為根據學生行為表現的傾向,一般將課堂問題行為分為兩大類:

1.外向性問題行為,即攻擊型

主要表現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調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為;交頭接耳、高聲喧嘩等擾亂秩序的行為;相互爭吵、挑釁推撞等攻擊性行為:故意頂撞教師、破壞班規校紀的盲目反抗權威的行為等。

2.內向性問題行為,即退縮型

主要表現為:在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發呆等注意分散行為;害怕提問、沉默寡言、孤僻離群等退縮行為;煩躁不安、過度焦慮等神經過敏行為;胡亂涂寫、抄襲作業等不負責任的行為;遲到、早退、逃學等抗拒行為。

二、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原因

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可能是家庭問題行為或社會問題行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團體的不良影響,也可能是不良的課堂教學環境或教師的教學失策導致的。總之,學生的問題行為是與其學習、生活環境、社會風氣等有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各種問題的綜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種單一因素造成的。綜合起來,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1.學生的原因

職業中學的學生大多數經歷了“中考”的失敗,學習基礎較弱,學習習慣較差,問題行為比較集中。從實踐上來看,相當一部分學生上課不愿聽講,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普遍出現以下問題行為:不帶課本、講廢話、交頭接耳、思想開小差、敏感多疑、煩躁不安、做小動作、大聲講話、看課外書籍、聽音樂、吃東西、睡覺、發呆、擅離座位、與同學或老師發生口角、喧嘩、起哄、遲到早退或隨意離開課堂等等。

2.教師的原因

在職中課堂上有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視而不見,采用不理會的方式。原因之一是他們對課堂問題行為的影響缺乏認識,認為某些隱蔽性的問題行為,如聽MP3、看課外書籍、走神等等這些行為,既不影響教師授課,也不影響同學的聽課,他們只不過是做自己的事情,反正這些學生也不想學習,就不去管他們了。其次,部分教師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對學生的問題行為放任自流,只要自己完成教學任務就行了,其余一概不管。另外的原因是這些教師并非不贊同課后處理,而是覺得有些力不從心。還有部分教師在對課堂問題行為采取了一些處理方式后感到沒有效果,于是心灰意冷,無奈選擇視而不見。

3.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嚴重偏頗,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后不聞不問,孩子缺乏應有的家庭溫暖和親人的關愛;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值太高,使孩子產生焦躁、抵觸情緒。

4.社會關注職教不夠

當前,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職業中學雖然加大了職業教育的宣傳工作,但由于學校的收入較少,辦學資金有限,投入不足,造成了學校教育資源的缺乏。有的家長或社會上其他人員不了解職業教育,認為學生上職業中學是迫不得已,根本學不到什么知識和技能,只不過能混到一張畢業證書。另外社會環境對學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網絡、電視、各種娛樂場所等,對青少年誘惑甚大。有些學生逃課去上網、玩游戲以至通宵達旦;有些學生貪圖享受,好逸惡勞,無心上學。

三、課堂問題行為教育的基本對策

學生課堂學習的問題行為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對此,教師要機智地處理。

1.認真監控

教師在講課的同時還應仔細認真的觀察課堂活動,始終密切注意學生的動態,做作業時,要經常巡視全班學生。善于指導學生行為的教師,應能在學生的不恰當行為造成之前,就有所察覺。

2.及時恰當的處理

只發現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采取一定措施處理問題。將它們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阻止事務向更壞的方向發展。那么教師應采取什么措施呢?這取決于問題的性質和場合。如有些學生坐在位置上不聽講、看課外書籍或伏在椅子上睡覺等。這類行為不明顯干擾課堂教學。因而教師不應在課堂上公開指責,而應是給與信號,鄰近控制。若沒有效果,采取課后處理的方法。有些學生大聲喧嘩,戲弄同學,頂撞老師,這類行為對課堂有較大干擾,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時應與班主任配合教育,同時可以適當的給予懲罰。

3.培養自管能力

中職學校學生已經接近或進入成人,因此,培養他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很有必要。每一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當他們被尊重、被肯定時,會產生一種自愿的意識,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身應盡的職責。所以在對學生教育時,要在尊重學生人格和他們的不同需要、不同意見和建議的前提下,采取適當的措施,如:一是自主規劃,引導學生描繪人生理想,確定發展目標,擬定發展計劃,規劃發展行動,時時對照、檢查。二是簽訂“自律承諾書”,鼓勵學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諾有計劃地改正,并寫明改正的具體措施,接受集體的監督。三是鼓勵自我評價,教師要讓學生用各種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對自己的行為、思想、學習、生活進行反思,與社會、家長、老師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動計劃進行對照,找差距、找原因。

4.注重心理教育

很多學生因為種種原因,養成了很多不好的行為習慣。如上課講話、好動、隨便下位倒水喝、將腿翹到課坐上等等。面對這些行為問題,教師應逐步對他們進行引導,矯正這些不良行為。而心理輔導又是矯正不良行為、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方法。心理輔導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調整學生的自我意識,排除自我潛能發揮的障礙。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改變學生的外部行為。但心理輔導工作能否奏效,還取決于師生之間是否真正的建立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際關系。能否展開真誠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教師應注意提高自身修養,加強與學生的聯系和交往,從而不斷提高課堂管理效率。

5.加強職中學生的就業教育

學習沒有目標,就如同失去了方向的航船。因此學校應該對職中學生加強就業教育,要創造條件為職中學生培訓扎實的技術本領,使職中生有一技之長。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就業意識與愿望,樹立有技術才能有工作崗位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只有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優勢所在,他們才會覺得有希望。那些因文化基礎較差不能進高中學習的學生,恰好是社會急需的高素質技術工人。明確了自己的位置,又學到了過硬的專業技術本領,職中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才會相應減少。

參考文獻

[1] 楊心德.中學課堂教學管理心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3.

[2] 李志.課堂問題行為及控制.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學版),1997.

[3] 陳時見.課堂管理論.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戚業國.課堂管理與溝通.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 李永華.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品德心理教育對策初探

上一篇: 入黨培訓班個人總結 下一篇: 小班級工作經驗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 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高清乱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