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5 23:19: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冬季施工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本工程部分雨、污水管線處于冬季施工,因此必須生產計劃中統一安排,并提前落實,做到合理搭接,盡量減少冬季施工的作業面。
(3)已確定進入冬期施工的項目,在冬施材料、設備落實后,要保證施工力量,做到連續施工,避免造成不必的浪費。
(4)編制冬季施工方案,應根據工程特點及冬季施工信息的反饋情況,布置年度冬期施工原則及實施方針,根據公司總的原則,結合本單位的具體情況,編制冬季施工方案,編制一般工程冬季試過女冠措施和重點工程的單位工程冬期施工方案,主要內容有:冬期施工生產任務特點部署,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熱源設備計劃,保溫材料、外加劑材料計劃,冬期施工人員培訓計劃,施工管理工作,冬期施工項目及熱源安排。
(5)外加劑的準備材料部門應根據計劃采購訂貨,其他資源的準備:保溫、覆蓋材料的設備,根據工程任務特點及主要施工方法,確定保溫、覆蓋材料的用量,編制計劃,組織進場存放和保管。
(6)技術培訓,進入冬季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員、測溫人員進行培訓考核,施工管理人員的培訓主要包括一下內容:學習有關冬期施工規范、規定;學習公司制定的冬期施工原則,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與技術措施;學習冬期施工中要采用的新技術;學習冬期施工日常的管理工作和安全消防措施。測溫人員的培訓應包括的內容:了解測溫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提高責任心,學習掌握各種測溫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學習各分項工程的測溫要求,學習記錄各種測溫數據和填寫表格。
(7)施工現場所有準備工作,必須在砼澆筑前完成,達到進入冬期施工的條件。現場準備要求:原料加熱設備符合要求,保溫圍護好;外加劑有儲備,保管好,無破裂;供水消防管線,模板的保溫措施已完成;測溫工作已開始進行,測溫記錄齊全,現場生活設施做好入冬準備,并符合安全消防要求,未完成工序進入冬期施工前應停在合理部位。
(8)冬季施工計劃管理,進入冬期施工前,將冬季施工準備工作項目和用工納入生產計劃和用工計劃,并結合各級施工方案,統一安排生產計劃。冬季施工過程中嚴格按《冬期施工技術規定》中的要求和冬期施工方案確定的原則和施工方法進行施工。
(9)外加劑的管理,冬季施工使用市售成品或企業內部集中生產的小包裝復合外加劑,禁止使用現場無計量臨時配制的外加劑。外購的成品復合外加劑,必須有鑒定材料和試驗資料。項目自配的復合外加劑必須經公司鑒定,購入生產復合外加劑的原料,須有產品合格證或公司試驗室的檢驗證明。
(10)測溫與保溫管理。
在整個冬期試過女冠過程中項目組織專人進行測溫工作,負責測溫人員應每天測溫情況通知工地負責人,出現異常情況立即采取措施,測溫記錄最后由技術員歸入技術檔案,測溫項目:每日實測室外最低、最高溫度、砂漿溫度。
(11)安全消防管理。
(12)冬期施工檢查工作。
(13)冬期施工管理工作,冬期施工過程中除值班經理每周檢查一次外,執法部門應每周組織檢查二次冬期施工管理工作,檢查各項冬期施工措施的落實,同時做好檢查記錄。2在各個工程中應采取的措施
2.1砌筑工程
冬施期間的砌筑工程主要是采用抗凍砂漿法施工。
(1)防凍劑的摻量應根據當日氣溫和實驗配合比實施。
(2)當室外大氣溫低于-10℃及施工上需要時,對原材料進行加熱,應優先加熱水,當滿足不了熱工計算的溫度時,再進行砂子加熱,但要注意水溫不得超過80℃,砂子溫度不得超過40℃,水泥不可加熱,但應放在不低于0℃得室內。
(3)砌筑砂漿使用溫度,當氣溫在-10℃以內,在-10℃~20℃時,為+10℃。攪拌好得砂漿要注意運輸、存放、使用時的溫度損失,最好隨用隨拌。
(4)操作上應按照“三一”砌筑法砌筑。灰縫應控制在10mm以內,磚砌體在當日施工完畢后,必須在表面覆蓋保溫材料。
(5)磚上冰、霜、雪要清除,一般不得澆水,冬施工砌筑工程不可采用無熟料水泥,不得使用白灰砂漿或粘土砂漿,砂子要清除冰塊。
(6)每日砌筑后,應及時在砌筑表面進行保護性覆蓋,砌筑表面不得留有砂漿。
2.2鋼筋工程
鋼筋現場焊接要設置簡易擋風及覆蓋措施。防止焊后急劇降溫。接頭在焊接之前應清楚冰雪、污垢雜物。應使焊縫和熱影響區緩慢冷卻。焊后未冷卻的接頭應避免碰到冰雪,當環境溫度低于-20℃時,不得進行施焊。鋼筋在負溫度下進行冷拉時,其溫度不宜低于-20℃。
2.3砼工程
(1)根據自然氣溫條件和工程的結構類型、原材料、工期限制等要求,從節約能源和降低冬施費用著想,采用蓄熱法、摻外加劑、保溫材料覆蓋的綜個法進行施工。
(2)砼應及時運到澆筑地點,在運輸過程中,要注意防上砼熱量損失,表面凍結,砼離析、水泥和砂漿流失,坍落度變化等現象。砼入模溫度不得低于10℃,一般控制在15℃~20℃。
(3)砼在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澆筑時風力超過4級,需在迎風面采取防風、防凍保擴措施。
(4)砼澆筑完畢后,應立即對砼表而進行保溫,墻模板外掛阻燃草袋子。砼板上應覆蓋一層薄膜,一層阻燃草袋,氣溫特別低時,再加蓋-層阻燃保溫材料。
(5)作好砼的測溫工作,按施工方案布置測溫孔,并應編號。砼澆筑前,對測溫人員應作詳細交底。測溫孔應在澆筑砼的同時及時留好。
(6)按規定作好冬期施工砼試塊管理工作,試塊組數應比常溫多兩組,此兩組試塊應在施工部位同條件養護。
3抓好防護措施落實
(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各工程指揮部都成立冬季施工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冬季施工指導與監督工作,堅持例會點評、現場巡視制度,督促施工單位嚴格落實冬季施工措施,加強對冬季施工質量的管理,通過質量評比、進度安全考核等措施,保質量、保安全、保進度。
施工技術操作中施工工藝,考慮冬季特殊性及工藝重要性,存在一些常見問題:(1)拌和不充分。石灰、土等材料到場,由于時間、溫度、機具影響,拌和時間較短,使得攪拌不充分、均勻;灰土未采用集中場拌方法進行拌制,而采用現場路辦法進行拌合,石灰摻拌量不均勻;(2)攤鋪不均勻。由于冬季風大、氣候干冷的特點,路床干燥影響粘合度,攤鋪的平整、均勻;(3)整平缺乏精度。冬季材料進場后,攤鋪工作未做到隨鋪隨平,精確找平;(4)冬季氣溫寒冷,灰土凍結時間加快,碾壓工作照常規執行,不能滿足作業要求。
1.2依氣溫變化灰土路基養護,防護管理不到位
冬季灰土路基施工后,灰土路基養護和防護管理尤為重要,但是這部分工作沒有嚴格按標準、要求實施,于是實際工作中存在切實需要重視的一些問題:(1)覆蓋保溫不嚴密。石灰土初怕受凍,因此冬季施工需要特別注意,溫度出現零度以下,但施工地段往往較長,檢查不周全,未能做到覆蓋保溫,一旦出現凍融現象,將極大地影響灰土路基質量;(2)灰土含水量控制不嚴。水分是影響灰土強度的重要因素,往往摻灰、拌合、晾曬等措施不嚴密,摻雜進帶凍結土塊,加大了含水量,于是影響了灰土強度和壓實度;(3)防護管理環節缺乏合理性。施工中石灰質量等級、摻灰重量控制不足,灰土摻拌、攤鋪等工序的選擇與執行和施工溫度等條件缺乏合理性融合。
2灰土路基施工關鍵點、溫度、養護管理的針對性策略
冬季灰土路基施工除遵循一般灰土路基施工規范及技術措施外,還需針對施工中現存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冬季灰土路基施工關鍵點、施工溫度、養護管理的合理性策略,以期保障施工質量。
2.1合理確認路基施工關鍵點、配比和壓實度
冬季施工嚴把施工要求和技術措施:(1)嚴控施工關鍵點。考慮冬季防凍,隨填隨壓防止工作面凍結;交通運輸暢通,以確保運、填、壓工序不受凍;不使用凍土、凍料,使用排水性的填料;路基基地受凍前完成;(2)嚴格按照配料比例,正值冬季,嚴禁摻入凍料,及時檢出凍塊避免碾壓困難和含水量過大;選擇抗凍性較好砂性土;(3)遵循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先低后高、輪跡重合原則外,還需考慮根據不同土質對壓實度有不同要求,此時考慮氣溫對填料的影響,灰土路基填筑后充分多遍碾壓,氣溫寒冷將結塊填料應充分粉碎,另外考慮使用化學添加劑起到防寒及改善壓實性能。
2.2保證灰土無凍土塊、灰土施工氣溫適宜可行
冬季施工,由于氣溫影響,在施工材料和工藝上要求有所不同。首先,灰土無冰雪附著,不得含凍塊、結塊,做到隨篩、隨拌、隨打、隨鋪,若土塊不宜拌碎應增加拌和遍數,灰漿保持正常溫度,且灰漿機具采取保溫措施。其次,安排專人進行每日氣溫測定,以便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及灰土施工溫度控制。當連續有5天出現平均溫度小于5度,則不宜進行灰土路基施工;可采用早9點至下午5點氣溫在0度以上時,進行灰土填筑施工,并當日碾壓完成;最低氣溫在-10℃以下時,不得進行灰土路基施工。施工前清除基底冰雪和保溫材料,回填土上層采用透水性好的回填土,當日攤鋪,當日碾壓完成,并應將施工的灰土進行覆蓋保溫,再次施工如發現出現凍結則應挖除重新填筑壓實,壓實后覆蓋草墊覆蓋保溫。
2.3優化成品養護,做好測溫、保溫、管理措施
冬季施工,成品養護十分重要,做好排水、保溫、管理的措施,避免灰土由于冰凍收縮產生不必要的裂縫和受凍。采取冬季施工保護措施,,具體可以采用加蓋薄膜覆土或覆蓋草墊養護,防止受凍。其中養護時需要特別注意:冬季施工測量放線必須揭開保溫材料時,應該在進行完后立即覆蓋;對于保溫薄弱的地方,先覆蓋塑料薄膜再加蓋草墊或覆土,壓實、封緊、密封嚴實邊角薄弱部位,需要加蓋并密封嚴實。
1、概述
富地營子水庫壩址距西溝水庫尾約9km是公別拉河上的西溝水庫上游的一個階梯水庫。工程所在區域地處高緯度,屬寒冬帶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從10月末至次年4月下旬為封凍期,封凍天數達160天左右,最大凍深1.8m,最大凍土厚度可達2.57m,設計庫容為965×105m3,攔河壩為瀝青混凝土心墻堆石壩,屬三級建筑物。大壩長度1305m,最大壩高27.0m,帷幕灌漿總工程量為6882.5m。
2、壩基工程地質特性
左岸主要巖性為花崗巖;河床及右岸為輝石橄欖巖與輝石安山巖。較大斷層破碎帶有:分布于左岸溢洪道閘基附近的F1,F3斷層,其中,F1斷層破碎帶寬10m左右,主要由1~3cm的碎塊,糜棱巖夾灰綠色碎石組成。該斷層破碎帶風化較深。F3斷層,寬11m,分布于左岸壩頭。由鱗片壯碎屑夾碎塊和斷層泥組成。
河床右岸壩基斷層破碎帶分布較多,較大的斷層有F4、,F5,F2等。其中,F4斷層分布于右岸壩肩引水洞附近,破碎帶寬度達10m左右,主要由長狀構造巖和碎裂巖組成。F5斷層寬2~3m,由片狀碎裂巖夾碎屑組成。F2斷層破碎帶寬13~15m,為壩址區最大的斷層破碎帶。由灰白色斷層泥、麋棱巖和碎塊巖組成。
3、帷幕灌漿的設計
3.1帷幕灌漿形成、孔距和孔深
主帷幕采用單排、直線懸掛式布置,基本孔距為2.0m,在斷層破碎帶處則于主帷幕中心線的上游側增加一排加強帷幕,并在主帷幕中心線的下游側設一排固結灌漿孔,其基本孔距為2.0m。同時在斷層破碎帶部位宜先進行加強帷幕灌漿和固結灌漿,然后再進行主帷幕灌漿。
主帷幕灌漿孔深,據上述壩基地質條件,河床及右岸斷層破碎帶分布較多,巖石節理發育,完整性較差,尤其右岸壩肩和引水管附近地段巖石破碎嚴重。故河床和右岸壩頭部位主帷幕和加強帷幕灌漿孔深度,一般為基巖面下10m;右岸壩肩處巖石節理發育,風化較深,其灌漿深度至基巖面下15m;河床左岸壩基帷幕灌漿孔深度一般為基巖面以下6.0m左右。
3.2、鉆灌順序及灌漿方法
帷幕灌漿施工順序采用分序鉆灌逐漸加密的原則,主帷幕灌漿的施工采用分三序鉆灌。即Ⅰ序孔孔距8.0m、Ⅱ序孔孔距為4.0m、Ⅲ序孔孔距為2.0m;至于加強帷幕灌漿和固結灌漿孔施工則分二序鉆灌。即Ⅰ序孔孔距為4.0m、Ⅱ序孔孔距為2.0m。
帷幕灌漿采用孔口封閉,自上而下分段循環灌漿的方法施工。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壩段,亦可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漿方法。具體由施工監理工程師與地質工程師確定。
3.3、帷幕灌漿段長度與灌漿壓力
灌漿的段長與灌漿壓力,不同的序別和段次,灌漿段長和灌漿壓力有所區別,各段次段長的壓力見表1
4、帷幕灌漿的施工
4.1、冬季帷幕灌漿保溫措施
河床段是冬季施工應做好防寒保溫工作,在灌漿工作面搭設保溫大棚,棚內生火保溫,提高灌區內的溫度。
4.1.1棚內保溫
1)第一段:消除浮冰段段長30米,用五彩布將倉號分隔成2個15米,每15米段先架設5個保溫柴爐將清除段保溫,保溫棚內溫度在0℃以上,將砼表面的浮冰、草袋、塑料布掀除干凈,為施工作好準備。
2)第二段:施工段段長30米,采用10個柴爐取暖,保證棚內溫度在5℃以上,灌漿設備周圍加設4個保溫煤爐。
3)第三段:養護段對已完成灌漿工程的最后幾個孔口進行養護保溫,灌漿口用塑料布及草袋分層覆蓋,外設保溫煤爐,養護2天。
4.1.2、機械保養:
1)、鉆機:除在棚內保溫外,當鉆機停鉆、檢修時,另設兩個1000W碘鎢燈,對鉆機機油底殼、操作手柄分別直射加溫,保證機械正常使用。
2)、灌漿機械:將煤爐集中在灌漿機械周圍,以保證其周圍溫度,灌漿結束后對灌漿泵拆除放水。
4.1.3、材料加熱
1)、水泥:提前將525#水泥運入倉號中,靠近灌漿設備及火爐附近。
2)、水:采用水箱內設6個2000W電棒加熱,使其溫度一直控制在10~40℃之間,保證灌漿用水溫度。
4.2、鉆機
采用DK—300型油壓鉆機,φ59~φ75mm金鋼石鉆頭造孔,鉆孔必須保證鉛直,其孔位偏差、主帷幕孔不超過10厘米,加強帷幕孔及固結孔不超過15厘米。鉆孔的終孔應符合設計要求,孔內殘留巖石和沉淀物不應超過20厘米。
帷幕孔鉆進時,對孔內的各種情況,均應該詳細記載,作為分析鉆孔情況的依據。若發現集中漏水,應立即停止鉆,待查明滲水部位及原因并經處理后再進行鉆進。鉆孔結束待灌、灌漿結束待加深時,孔口均應采取妥善措施加以保護。
4.3孔壁沖洗及簡易壓水試驗。
對灌漿孔在灌漿前應進行鉆孔沖洗和裂隙沖洗,以提高灌漿效果。成孔后采用導管通入壓力水流從孔底向孔外沖洗的方法沖洗孔壁,沖洗至回水清凈。并延續10min為止。沖洗壓力采用通段灌漿壓力的70%~80%。但不超過1MPa,沖孔后采用單點法進行壓水試驗。
4.4灌漿
4.4.1灌漿材料
灌漿所采用的水泥為5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細度要求通過80um方孔篩的篩余量不大于5%(重量計)。水泥應保持新鮮,受潮結塊者不得使用。水泥在使用前要經檢驗合格后才能使用。必須注意不得在同一灌漿段中使用不同廠家或不同標號的水泥。
4.4.2、制漿方法:
因帷幕灌漿采用分段分序的施工特點,故采用分散制漿法,由各灌漿機組配備一套400L的制漿設備,灌漿時各機組自行制漿。水泥漿制備后盡快使用,四小時后的剩余漿,廢棄。
4.4.3、灌漿方法
采用孔口封閉自上而下循環灌漿方法進行灌注,以6分焊管為射漿管,射漿管下至距孔底0.5m處,此法可以使各段重復灌漿,對提高灌漿質量有利。
4.4.4、灌漿壓力的控制
灌漿開始后,在保證有回漿的前提下,盡快升至設計灌漿壓力。其整個過程均在設計壓力下完成,灌漿過程均有專人看守壓力表,并有專人掌握制漿情況。
4.4.5、漿液濃度的選用與變換
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SL62-94),本工程灌漿濃度為6個比級,即水灰比為5:1、3:1、2:1、1:1、0.8:1、0.5:1。變換灌漿濃度的原則是,各段的初始灌漿濃度均為5:1。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而灌入量均勻減少時,或灌入量不變而灌漿壓力均勻生高時不得改變漿液濃度,當某一級漿液濃度、漿液灌入量累計達400L,但漿液壓力和漿入量均無改變或改變不顯著時,則應提高一級漿液濃度;當出現灌漿中斷或提高一級濃度后灌漿量突減,則注意降低一級漿液濃度。
4.4.6、灌漿結束封孔
灌漿結束標準有兩個,當滿足其中一個即可結束灌漿。灌漿段灌入量小于或等于1L,且在設計壓力下繼續60分鐘;灌漿過程中,如回漿濃度,降低一級濃度灌注,回漿濃度應變濃,即可結束灌漿。封孔采用純壓力式,即以壓力為1~1.2Mpa灌入水灰比為0.5:1的濃度封堵,屏漿后120分鐘結束;等沉淀后再投水泥球,搗實。
4.4.7、灌漿中事故處理
灌漿發生冒漿時,視具體情況采用封堵或降低壓力的方法處理;機械故障致使灌漿中斷時間超過30min,應重新掃孔、沖孔后灌漿。對于灌漿由于事故原因孔深不夠者,可視具體情況在原孔位附近補打或用檢查孔方式加以解決。
5、施工中遇到的問題:
5.1、地質構造的不良綜合對帷幕效果的影響:
壩區的構造線主要為NE及NW向與壩線呈斜交,灌漿時漿液的擴散主要沿構造方向擴散,而沿壩軸線方向影響較小,為此,在單排孔的
情況下,因達不到要求的擴散半徑而造成帷幕效果不好。
因受地質條件的影響,構造發育巖石破碎鉆孔時常發生嚴重塌孔,而且數量較大,采用根管鉆進、水泥加速凝劑封孔后重新開孔。有較大斷層破碎帶,分段灌漿、灌漿塞卡不住,經監理工程師同意采用綜合灌漿。
5.2、吸水不吸漿
壩區巖石屬于基性的輝石橄欖巖,此種巖石比重大,強度高,性脆,受構造節理裂隙發育,巖石破碎形成的構造破碎帶寬度較大,一受擠壓巖石多呈糜棱巖化,灰祿色由高苓土巖石碎屑(1~3mm)及破碎巖塊組成,這種糜棱巖石灌漿中常吸水不吸漿,灌漿效果極差,灌漿時回漿濃度現象經常發生,另在完整巖石中灌漿后鉆孔仍有承壓水反出也說明這一點。
5.3、裂隙承壓水對灌漿質量的影響
在灌漿中發現河床段,普通存在裂隙承壓水,經幾次簡易測試水頭2.0m左右(相當于河水位流量100~200mL/g)。由于裂隙承壓水的頂托,灌入的水泥漿易被推出,所以灌漿后的封孔就尤為重要。
5.4、地下水的溫度對灌漿質量的影響
這次河床段的灌漿工作正是嚴冬的情況下施工的,氣溫在-10℃~-25℃之間,實測的地下水溫1~1.5℃,為此水泥漿液在地層中凝固的時間較長,由于裂隙壓力的流動,甚至可能會造成水泥漿的失敗。這可能是由于水溫及地下水流動所造成的。
5.5、吸漿量特別大
灌漿時無壓力耗漿量特別大,施工時采用0.5:1的濃漿進行間隙灌漿,同時注入1~3%的速凝劑進行速凝,反復數次。
6、帷幕灌漿質量與效果評價
檢查帷幕灌漿質量與效果的標準,根《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SL62-94)和《富地營子水庫瀝青混凝土心墻堆石壩與溢洪道基礎帷幕灌漿施工技術要求》規定,經帷幕灌漿后,壩基帷幕檢查孔巖石在壓力為0.4Mpa作用下,當壓力試驗透水率≤10Lu,即視為合格;另外可以從序次單位耗灰量隨序次增加而遞減的規律來衡量。
6.1、灌漿前后壩基巖石透水率比較
帷幕灌漿前據Ⅰ序孔的200多段壓水試驗成果表明瀝青混凝土心墻堆石體基礎強風化巖石的透水率普遍偏大,>10Lu以上者達90多段,其中主要沿強風化巖頂部與心墻基礎混凝土蓋板結合部位分布,即沿接觸帶滲漏,其透水率多為15Lu~20Lu,最大達216.4Lu。其余壩基強風巖石透水率為5.0Lu~15Lu,最大達31.9Lu。河床地段一般為6.0Lu~20Lu,最大達39Lu。右岸一般10Lu~25Lu,最大達100Lu。
經帷幕灌漿后,據近70個檢查孔170余段壓水試驗結果,≥10Lu者,僅占10%左右,為保證工程質量,進行補充灌漿,補充灌漿后,壓水試驗檢查全部合格。
6.2、各序次孔單位耗灰量及耗灰比
對各段單位耗灰量按序次統計結果表明,巖石比較完整地段,各序次孔單位耗灰比下降不顯著;巖石完整性較差的地段,各序次孔的單位耗灰量及耗灰比下降比較明顯。
2.施工環境惡劣蘇里格氣田所在區域冬季寒冷干燥,最寒冷時氣溫達到-30℃,且冬季多大風沙塵天氣,使得施工環境極為惡劣。3.施工效率較低蘇里格氣田由于冬季氣候寒冷,白晝時間短,且施工人員衣服厚實,加上天然氣地面工程施工的工序復雜,導致冬季施工的效率較低。
二、冬季施工的前期準備
為確保蘇里格氣田地面工程冬季施工的順利進行,最大限度的提高冬季施工效率,在工程冬季施工工作開展之前,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做好人員培訓工作應在施工前根據施工人員工種、專業以及工作范圍的劃分,對其分別開展相應的冬季施工安全知識、操作技能培訓,確保各個施工人員熟悉掌握氣田冬季施工相關規范、標準和規定以及各項安全管理措施;同時加強安全技術交底工作,要求施工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以及主要操作人員熟悉掌握冬季施工設計圖紙和技術方案的內容及要點。
2.制定好階段性目標為保證氣田地面工程整體目標按時按質順利完成,冬季施工必須制定好工程階段性目標,既要保證時間段內的工程量,又要確保施工質量的一次性合格,因為返工不但會增加工程成本也會浪費施工時間,使施工效率降低。如對鋼構焊接施工,要保證一次合格率在95%以上,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八千道焊口。
3.現場準備冬季施工正式開始前,應根據實物工作量提前組織施工儀器、施工設備、摻加劑和保溫材料等物資機具進場,并按照施工組織設計進行現場布置。同時做好冬季施工混凝土、砂漿及摻加劑的試配實驗工作,提出施工配合比,為后續施工大量使用做好準備。另外,工地的臨時供水管道等要做好冬季防凍工作,現場工棚、預制廠房、材料場地、通道等區域應進行全面清理,保證冬季施工時通道暢通無阻。
4.編制冬季施工技術方案和HSE作業指導書氣田地面工程冬季施工首先應編制鋼構焊接和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術方案和HSE作業指導書,對各施工作業的工序、方法、質量控制和安全控制措施等進行明確說明。其次,為防止因天氣突變給工程帶來損失,應設專人負責收集掌控天氣變化情況,并與當地醫院及政府部門建立聯系渠道,以免在發生緊急事件時不能夠果斷快速溝通處理。第三,制定冬季供暖方案,保證冬季施工時供熱平穩,并設專人檢查、落實冬季施工的各項質量和安全措施。
三、冬季施工管理
1.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由于低溫天氣會使水泥的水化作用急劇減緩,混凝土強度的不合格率會增加,為了保證混凝土的質量要求且不影響施工進度,首先應在施工開始之際,將施工用混凝土原材料送往質檢檢測中心檢驗,委托質量檢測中心工作人員根據混凝土材料、設計圖紙對混凝土的強度要求以及溫度參數,完成混凝土的試配比,并對試配比所完成的試塊進行試驗,試驗合格后方可按照該配比投入現場大面積使用。其次,要求施工單位對施工報驗單和施工日志進行詳細記錄,內容包括每天的施工工作人員、作業區域、材料使用情況、設備運轉情況等,同時安排專人加強施工過程的檢查,發現隱患及時報告及時做好應對措施,對存在問題的整改要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并對整改結果進行核查、反饋。最后,在施工過程中,要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熱溫度,定時測量溫度,保證溫度平衡。
2.鋼構焊接施工質量控制對于鋼構焊接的質量控制,首先鋼構焊接原材料的質量必須合格,有相關的質量證明文件。其次,根據鋼構特點及焊接工藝要求,對焊接順序進行合理的編排。一般來說,鋼構焊接工序應從搭建預制車間,在車間內預制平臺開始,到對原材料進行到場檢驗、放樣、下料,再到構件預制、組裝焊接、除銹和涂刷底漆,最后完成現場安裝焊接。在焊接過程中,應使焊接殘余應力盡可能地均勻分布。為了確保焊縫達到綜合指標,車間內溫度必須保持在0℃以上,如果在戶外進行焊接,要利用防風棚、焊前預熱來保證焊接時需要的局部環境溫度。并且當棚外溫度低于-25℃時,應停止焊接作業。
3.管線焊接施工質量控制(1)提高焊前預熱溫度在開始施焊前,要先對管端預熱,預熱寬度距管口100mm范圍,提前預熱不能破壞防腐層,預熱完成后應立即施焊。施焊環境溫度低于-5℃但不低于-25℃時,鋼管預熱溫度最低為120℃。返修施焊環境溫度低于-5℃時,預熱溫度不得低于150℃。若使用手工電弧焊焊接根焊,要求每完成接縫周長的1/4,應對未焊部位溫度是否符合預熱溫度要求進行檢測。(2)保證層間溫度措施當環境溫度低于-5°,焊道層間溫度不低于80℃,層間溫度測量應距離鋼管端部25mm處使用耐低溫測溫儀對鋼管的外表面進行測量。同時在焊接過程中應采用加熱裝置伴隨加熱,并加大預熱及層間溫度的采集,每道焊口預熱、每層焊道在施焊前的層間溫度必須測量和記錄。(3)焊后保溫采用流水作業方式施工時,為防止焊縫散熱過快,在完成一道焊接工序后或焊口完成后應使用烘干的耐高溫保溫帶(被)對焊口進行包裹覆蓋。要求保溫帶(被)寬度比的鋼管母材寬度寬0.4米以上,長度比管道圓周長長0.2米以上,且有足夠的保溫時間。(4)焊接防風棚保護管線冬季焊接作業必須采用防風保溫棚,利用紅外燈和電暖氣,在防風保溫棚內快速形成一個符合焊接工藝溫度要求的小環境,滿足焊接要求。防風保溫棚要具有較好的密封性和一定保溫性(外敷保溫材料),焊接作業時起到保溫緩冷作用。當棚外天氣溫度低于-25℃,全面停止焊接作業。
4.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在冬季氣田地面工程建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地面工程冬季施工中應強化以下方面的安全措施:(1)針對冬季施工特點,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培訓,增強員工安全意識,同時為員工購置專用的防護用品。(2)設置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全權負責冬季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堅持班組安全活動日制度,每日施工前開班前安全會。(3)營地禁止亂倒水,防止結冰后行走滑倒;通行道、爬梯等作業面上的冰塊、積雪或者霜凍等要全面清除,做好防滑安全措施。(4)加強用火、用電管理,遵守消防規定,定時對電器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預防火災和注電的發生;房間內用煤火爐取暖的必須加煙囪,房間必須留有通風口。(5)車輛出行應配備取暖設施,配備防滑鏈、雪地胎等防滑設施,行車時,應保持足夠的車距。(6)冬季草場地段樹木、雜草較干,容易引起火災,各個施工機組應做好防火滅火工作。(7)認真落實三級監護,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安全檢查、安全監護和安全措施的完善,加強施工人員的管理,確保作業現場安全、質量的全過程控制。
勞動統計(又稱勞動工資統計)是國民經濟統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勞動統計的基本任務是:準確、及時、全面、系統地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反映勞動和工資等勞動經濟現象的數量及構成和分配使用等方面情況的統計資料。工資水平的高低與消費水平、消費的構成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搞準勞動統計數據對各級領導在經濟工作中的準確決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就近年來基層勞動統計工作而言,實際情況卻難如人愿。隨著改革的不斷深人,再加上一些主觀客觀原因,勞動統計數據收集的難度越來越大,與客觀上對勞動統計成果的需求形成較大差距。
一、當前勞動工資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1.1領導對勞動工資統計認識的偏差
領導對勞動工資統計工作的認識不到位是制約勞資統計工作發展的首要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企業各級領導和部門對勞資統計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勞資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有了明顯提高。但仍然有一些領導,對勞資統計工作的認識存在較大偏差,對勞資統計信息的作用不以為然,特別是相當部分的基層領導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存在嚴重不足,表現在很少聽取統計人員的工作匯報和為統計人員解決具體困難,特別是一些單位根本沒有明確領導分管統計工作。至今仍有人認為統計是“軟工作”、“統計只是加加減減、填填寫寫的事,是估計加統計”,只要得個大概數就行了,多點少點無所謂。
1.2勞動統計人員素質偏低
基層統計人員大多缺乏統計專業知識,工作開展較困難。由于一些領導對勞資統計認識不足,工作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統計人員形同打雜,要兼顧多項工作,勞資統計只能算是附帶性的工作,且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其他方面,致使勞資統計人員不能專心搞好統計,造成多數的統計人員雖然在統計崗位上工作多年,仍是對統計業務一知半解,不能熟練掌握搞好統計必需的知識,難于按要求完成統計工作,更不用說要對數據的準確性進行評估,對當年單位經濟核算運行情況做出恰當的分析了。加上統計人員變動頻繁,大部分勞資統計人員在統計崗位上工作都不會超過三年,并且剛換上來的統計人員往往是臨時變換,沒有參加過任何統計業務培訓,統計工作沒有交接好就匆忙上陣,做起勞資統計工作來,不知從何著手。只能模仿以前的報表,隨意找幾個數字,就當作是統計數據,上報了事,這必然會出現差錯,甚至會造成統計失實。
1.3統計制度不健全或不具執行力
通過每季度的人事勞資統計檢查,發現大多數單位原始記錄齊全,建立了統計臺帳及相關統計報表制度,勞資統計數據與財務賬目核對清楚。但仍有一些單位原始記錄不全,未建立統計臺帳,致使賬目不清,統計指標無從查起,造成統計數據的不真實;基層勞資統計人員更換頻繁,統計人員沒有持證上崗等,這些都是由于缺乏統計制度、制度不健全或不具執行力造成的。
1.4統計信息范圍狹窄,渠道單一,只關心統計結果,不注重統計分析
在日常的統計工作中,企業統計系統收集統計數據主要是由各個對口部門逐級上報,實行定期報表和各種臨時報表制度,如每月、季、年報等逐級編制、匯總、上報各種統計資料,由于各種報表注重主題一般比較單一,信息包含內容有限,導致信息范圍狹窄,信息統計渠道單一,同時存在勞動工資統計人員只重視對勞動工資統計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上報,而往往忽視對統計過程和結果的分析和預測,沒有真正使勞動工資統計作為企業管理的幫手作用。
1.5統計手段落后,信息化配套建設程度低
由于統計原始數據信息的采集自動化水平較低,統計調查的方法主要是定期報表制度,利用計算機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的能力有限,因此在統計信息化建設方面上比較落后。一是仍然沒有實行網上直報,造成基層統計人力、物力的浪費;二是報表處理程序審核、匯總等環節不夠嚴密,造成數據出錯難于及時發現,只能在匯總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匯總方法單調,難以進行深加工。或只能將數據導出后程序外操作,使審核程序復雜化。
二、影響基層勞動工資統計準確性、及時性的原因
2.1基層統計人員兼職多,專職少
在基層站隊極少有專門從事勞動工資統計的人員,大多是站隊的辦事人員兼職,他們的工資待遇、工作態度,也直接決定了勞動工資統計報表上報的及時性和數據的準確性。各基層站隊的辦事人員大多年紀都很大了,單位照顧老同志,就讓他們在不用倒班的崗位上,因為年紀大都無心再考取資格證書,因此他們的崗位工資都很低,甚至比在運行崗位倒班的職工還要低上一、兩百元,這樣就更加挫敗他們的工作熱情,對待工作沒有積極的態度,對待工作都是等、靠心理,所以普遍都存在報表無法按規定的期限上報。每次多數單位必須通過電話催報才能收集報表,個別站隊要催二三次。例如:每年僅上報一次的工資總額臺帳,讓勞資部門的工作人員真是大傷腦筋,發放統一的報表格式不用,為了省事就用前一年度的,這樣職工的名字就不用重新填寫,但是表格和公式卻對不起來了,無疑給勞資部門的人員增加了工作的難度,本來一天就能匯總完成的工作,為了對應數據,調整表格就要增加好幾天的工作量,這樣一來大大增加了統計工作量和統計成本,統計數據質量難以得到保證,給數據分析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影響。由于按照勞動工資制度要求全面統計其工資總額數據的準確性越來越差,已不能夠完全反映單位的真實情況。
2.2基層統計工作估計多,數據少
基層勞動工資統計人員對指標含義、包括范圍的理解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上報報表的數據質量。基層單位人員因工作變動頻繁,普遍反映對勞動工資統計指標解釋不太了解,靠一年一度的年報會幾個小時培訓時間太短,很多問題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完成。實行年薪制的單位(如建行、農行等)平時只發給職工生活費,年底根據任務完成情況一次性發給職工剩余的大部分工資和獎金,這樣一來平時的季報與年報數據就相差很大。但按照勞動工資制度上的要求,其工資總額要填報告期內的實際發生數,這與現行制度就發生了矛盾。
三、今后做好勞動工資統計報表的建議和想法
3.1領導重視
加大投入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企業領導更要加強對統計工作的領導。同時要求各級領導不僅要了解基本的統計方法、統計制度和統計指標體系,更要善于運用統計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在企業領導的重視下,各單位的勞動工資統計工作才能有明顯改善,才能保證統計隊伍的穩定性以及保證統計部門能夠獨立開展統計工作。
3.2加強基層統計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
政府統計主管部門應大力加強對統計對象各單位的基礎工作,盡可能的保證統計人員的穩定性;加強對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統計部門的業務負責人應多到各報表單位和統計人員溝通并督促、檢查其基礎工作執行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之能符合勞動統計工作的要求。培訓的內容針對性要強,一般理論知識要講精、具體操作要講清。要讓參加培訓的統計人員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知道從業人數、平均從業人數與勞動報酬三者之間的關聯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勞動統計數據的質量。
3.3加強培訓提高素質
勞資統計工作要求統計人員既熟悉人事勞動管理的業務知識,又要掌握統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現代化的統計手段。如何提高勞資統計人員素質呢?一是要求勞資統計人員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樹立敬業愛崗、忠于職守、堅持原則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二是加強統計法律、法規和統計業務知識的學習,樹立依法統計的觀念,強化統計意識,熟悉勞資統計指標體系,精通統計業務,在上崗前要取得統計人員上崗證;三是強化計算機和網絡知識的培訓,提高勞動統計人員熟練運用現代化統計手段的能力,通過培訓,統計人員全部取得計算機中級證書。
3.4依靠制度
規范工作準確、可靠是勞資統計工作的價值所在,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要嚴格按國家的有關規定,從基層的統計抓起,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管理,使勞資統計規范化、制度化。具體做法:一是嚴格統計人員上崗資格制度。二是規范基層報表制度,落實責任。三是抓原始記錄,建立制度并加以落實。四是做好表彰評先工作。
3.5加強統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進一步建立健全統計質量保證體系
企業統計工作的關鍵是基礎工作,統計數據質量的高低和統計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統計數據的及時、準確,這就要求企業在日常統計工作過程中,對基礎工作實行規范化管理,制定統一的統計標準和要求。統計數據的生成涉及諸多部門和單位,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全面、及時、有效,必須建立健全統計工作質量保證體系,把統計工作涉及的各個環節包括信息源點,都納入到質量保證體系之中,同時要充分運用運算檢驗、邏輯檢驗、關系檢驗和法制檢驗等一系列檢驗手段,形成有效的統計質量體系。
3.6理順統計渠道,提高統計結果分析和預測,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步伐
統計追求的是“結果”,但應該更注重于“過程”,統計工作要做到超前預測、系統分析,為企業科學決策和管理提供依據。只有真正理順了統計渠道,不斷強化統計工作的預測功能,企業的生產經營要以自身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為基礎依據,通過勞動工資統計工作充分反映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情況,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研究,為企業的發展規劃做出科學的預測,為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作出貢獻。同時用先進的計算機硬件系統和軟件武裝勞動工資統計部門,加快統計信息網絡建設,不僅可以減輕統計人員的強度,同時大量的統計數據儲存于計算機的磁介質中必要時可以快速的進行檢索、查詢和反饋,提高工作效率,使統計資源得以高效高質的開發利用,并可實現“一源多用、信息共享”,這也有利于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提高。
通過以上做法,企業勞動工資統計更加規范化、制度化了;人員經過培訓,素質得以提高,報表質量有所改善,數據更準確了報表上報時間提前,數據及時了。隨著各企業的競爭的加劇,企業越來越重視企業內部數據挖掘。勞動工資統計不僅在人工成本分析上要依靠它,而且它也是企業制定有競爭力薪酬設計的主要依據。通過對勞動工資統計重要性進行闡述,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對如何做好企業勞動工資統計工作,提出了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1]周黨偉:如何作好統計工作為企業服務,鐵道統計2004,(4).
一、現行勞動工資統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1.范圍定義不清,制度規定難以掌握。勞動統計報表制度規定:綜合范圍為轄區內全部獨立核算的企業(單位),但不包括鄉鎮企業、規模以下私營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制度中有的規定卻難以掌握。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當前企業的組織形式、管理方式、投資和勞動用工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的企業都為九十年代以后建立,且大多集中在城鎮,而企業主多數原有身份為農民。如按投資主體劃分,企業主戶籍為鄉村;如按企業所在地域則在城鎮。
2.指標設置陳舊,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現行的勞動工資統計指標設置陳舊滯后,幾十年一貫制。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多種經濟模式逐步取代了計劃經濟模式,工資分配形式呈現多元化格局,現行的勞動工資統計指標體系已不能反映經濟社會勞動工資的總體規模和主流特征,不能滿足當前的社會需求。
3.調查方式單一,難以保證數據質量。勞動工資統計至今仍采取計劃經濟時期的全面統計報表制度,填報單位包括轄區內所有行業的全部單位,收集資料費時費力。由于填報單位增減變化快,單位各種情況變動大,再加上有些單位統計法制意識淡薄,不愿把工資總額報足的心態,工資總額漏統漏報現象較為嚴重,數據質量難以符合統計真實性原則。
4.統計力量薄弱,填報人員素質不高。大多基層單位沒有專人負責勞動工資統計工作,一般是財會人員或從事人事工作人員兼職,很難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勞動工資統計中,業務水平難以保證。
5.部門銜接不夠,口徑不一數出多門。部分勞動工資統計指標的設置與相關部門銜接不夠,部門之間指標口徑、含義不一,導致數出多門,不利于工作開展、資源共享和數據使用。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及改革思路
現行勞動統計出現問題的原因,有來自主觀的,也有來自客觀的。從產生錯統的主觀原因看,一是統計人員對統計制度理解有誤,又沒有認真學習有關制度,甚至把統計上的概念與勞動部門的概念混淆了。二是統計相對人的統計法律意識淡薄,為了本部門的利益或小集體的利益而違反統計法。統計部門的管理只停留在表面上,似乎有了臺帳就具備了統計基礎工作。因此,改革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在擴大勞動工資統計范圍的思路上,要打破“不包括鄉鎮企業、規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統計范圍限制,從而形成涵蓋全社會所有勞動現象的統計,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全社會勞動就業的分布與構成以及勞動報酬的收入與分配,較好地滿足各級政府和部門及社會對勞動工資統計數的需求和利用。
其次,建立完善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統計指標體系。按照科學發展觀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突破城鄉地域、所有制形式和職工身份的限制,完善和制定全面反映我國各類企業和單位職工就業、流動和工資收入情況,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統計指標體系。同時,還應注意統計指標的口徑與其他部門勞動指標的口徑銜接。
建立以普查為基礎,以抽樣調查為主的勞動工資統計調查方法。以建立完善的基本單位名錄庫為前提,以經濟普查為基礎,反映不同行業職工就業、流動和工資收入等方面情況的抽樣調查制度,通過抽樣調查來獲取不同行業職工就業、流動和工資收入水平等方面的統計數據信息。
最后,加強統計基礎工作和統計執法與監督。統計工作的生命在于真實,而真實的數據來源于扎實的統計基礎工作。基層單位要建立統一規范的勞動工資統計臺賬,健全與勞動工資統計資料有關的各種原始記錄和憑證等統計基礎工作。并進一步提高統計普法執法與監督力度,對統計人員要加強《統計法》知識的培訓學習,對那些不按時上報,屢次遲報、拒報或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要充分利用《統計法》賦予的權利,及時啟動法律程序,加大處罰力度。
三、勞動工資統計改革具體策略
1.改革現行勞動工資統計的調查方式
針對現行勞動工資統計工作量大,代表性差的弊端,建議采取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結合。對于勞動工資統計年報規模以上單位采取全面調查的方式。規模以下的單位與基本單位普查相結合,基本單位普查范圍是包括私營經濟在內的法人、產業活動單位,在普查統計報表中擴大范圍,增加勞動情況指標,這樣既能節省人力、工作量,又能保證資料的全面性。對于定期報表,建議取消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統計,因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勞動現象在一年內變化不大,工資較為規范,每年的變化不大。或是協調交由核對人員、工資的勞動人事部門統計,統一上報統計部門;對于定期報表中企業單位的統計,可以結合城鎮勞動力調查,實行抽樣調查,分行業、按企業進行抽樣,反映區域勞動工資情況。
2.建立新的統計指標體系
勞資統計要面向全社會,服務于全社會,因此必須以科學的發展觀,設置一套與新時期相適應的全新的統計指標體系。首先指標體系種類要根據機關、事業、規模上、規模下企業和單位及個體戶,區分種類分別設置。因上述各種的人員性質、組織機構、工資發放辦法等存在差別,如機關無專業技術人員,人員分在編、合同工、臨時招聘工,又分領導干部、中層干部、職工等;而事業、企業和單位也有相同的,又有區別的各種人員性質等情況,所以必須分設數套指標體系。其次勞資統計指標解釋盡可能做到直觀、易懂,便于填寫,把錯填數據減少到最低限度,保證統計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再次要刪除過去報表中不易填列或不適應目前需要的指標而增設新的指標。
3.確定在崗職工工資總額下的細項分組
在崗職工工資總額應該是一個涵蓋比較廣泛的指標,包括的內容較多,除了工資科目里邊有的基礎工資、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工齡工資、津貼和補貼等項目外,還有一些工資科目中不包括的旅游費、過節費、實報實銷的手機費、固定電話費、伙食補助等。所以在報表指標的設置中,在崗職工工資總額下應設置其中項,特別是工資科目中不包括的手機費、旅游費、過節費、伙食補助等,可能很多填報單位漏報了這些額度。
4.加強統計基礎工作和法制宣傳工作
為了保證從源頭上提高勞資統計數據質量,一定要加強勞資統計基礎工作,要求基層單位建立統一的勞資統計臺賬,健全與勞資統計資料有關的各種原始記錄和憑證等統計基礎工作。同時加強對勞動工資統計人員的培訓工作,包括統計職業道德和業務知識的培訓,一年保證不少于一次以上,要努力增強同基層統計人員的溝通。要進一步加強統計法制宣傳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統計法制宣傳和教育,使全社會人人了解《統計法》,自覺遵守和維護《統計法》。同時要進一步加強統計執法力度,對統計違法行為嚴厲查處,從而教育一片,才能有力地保證統計數據的真實、可靠,更好地服務于全社會。
參考文獻:
前言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電力行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并且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隨著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力工程逐漸的實現了自動化管理,顯著的提高了電氣工程的工作效率,降低了電氣事故的發生概率,對促進電氣工程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電氣工程自動化在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對電氣工程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電氣工程自動化問題的解決措施勢在必行。
1 電氣工程自動化問題探析
(1)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運行中過于受主管的支配和影響。不同的電力企業在對電氣工程自動化進行開發和應用的過程中,由于技術人員對電氣工程自動化思想理論以及技術掌握程度不同,過分的根據技術人員的主管意識與習慣支配,導致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在設計、實施以及運行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時,會增加相應的維護成本,增加了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的整體運行的負擔與成本。
(2)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網絡架構存在差異。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發展是建立在快捷、高校的電氣工程以及自動化系統基礎上的,但是,許多電力行業自身的網絡架構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網絡系統發展的差異性限制了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發展。此外,不同電力企業以及商家在硬件產品以及軟件產品交換的過程中,電氣工程的信息交換由于程序接口的不一致性,影響了企業之間信息與數據的傳輸和交流,限制了企業信息與數據的共享,導致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并不能發揮應用的作用。
(3)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的集成性較差。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的集成性是提升自動化的必經之路。但是,我國許多電氣工程自動化還處在多島自動化層面,多島自動化具有信息獨享、功能單一、相互不連接等缺點,并不能充分的發揮電氣工程自動化的作用與功能,限制了我國電氣工程自動化的快速發展。
2 解決電氣工程自動化問題的有效措施
(1)體現電氣工程自動化的開放性。電氣工程自動化的開放性指的是與外界創建接口,保證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和外界網絡之間的連接,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各種信息的交流,實現信息的共享。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通過將計算機網絡應用到系統的管理以及調節方面,能夠顯著的提高電力系統處理以及管理信息的速度,試點電氣工程的自動化調度,同時計算機網絡還能夠通過共享平臺和市場部經理做好銜接,保證訂單及時下達,將電氣工程自動化生產的業務流程準確、及時的輸入到系統中,實現電氣工程的自動化管理。同時,還應該重視電氣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指的是電氣工程自動化管理中,應該重點突出信息化的地位,通過利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設計以及運行電氣設備,重點凸顯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的地位。
(2)創建通用的網絡系統,實現電氣工程的科技化。通過在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中創建通用的網絡系統,能夠實現對資源的最優化配置,保證商業信息交流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電力企業需要對設備、技術等進行監管和控制,通過創建通用的網絡系統,采用網絡連接的方式,能夠自動化的制作以及更新生產計劃滾動表,實現對建設項目訂貨、設計、生產以及檢驗等進度狀況的跟蹤,保證電力工程通用網絡系統中數據的交換更加高效,促進電力工程自動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同時,電氣工程自動化還應該實現科技化,在自動化運行的過程中不斷的采用新產品、新技術,在創新的基礎上重視節能,加大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和應用,不斷的實現電氣工程的自動化與科技化。
(3)創建企業之間的統一平臺。由于受到實際條件的限制,導致各個電力企業之間的自動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樣不僅會增加電力企業的經營成本,還給電力企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因此,電力企業的技術人員應該克服環境方面的問題,在進行電氣工程自動化方案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研究對象的實際狀況,明確研發項目的目標,然后確定具體的設計方案,同時將系統實時之后的維護、運行成本以及運行時間等考慮進去。通過創建企業之間的統一平臺,不僅能夠實現電氣工程的自動化,還能夠有效的計生運行成本。
(4)創建標準化的數據傳輸接口。標準化的數據傳輸接口是保證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高效、快捷、安全進行數據傳輸的必要條件,由于受到技術、系統設計等方面的影響,導致我國的電氣工程自動化并沒有形成標準化的數據傳輸接口。因此,從事電氣工程自動化研究的技術人員應該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盡可能的創建最優化的標準數據傳輸接口,以此保證不同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之間的數據和信息能夠完美的交換與共享,降低工程開發的時間與費用,同時加速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的建設進程。
(5)提高電氣工程自動化安全系統裝置的質量。安全是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穩定運行的前提,電氣工程中自動化安全系統裝置對整個電氣工程的安全運行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因此,提高電氣工程自動化安裝系統裝置的質量勢在必行。想要提高電氣工程自動化安全系統裝置的質量,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在選擇電氣工程自動化安全系統裝置時,應該遵循穩定、安全、可靠、實用的原則,在條件允許的狀況下,盡可能選擇質量高的產品,以此保證電力工程自動化系統能夠長期、安全、穩定的運行;其次,保證電氣工程自動化裝置與裝置、系統與系統之間的兼容性,保證裝置在發揮遠程控制、保護以及測算等過程中相互的協調和配合,共同維護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再者,還應該保證電氣工程自動化安全系統裝置具有良好的擴展性,便于電氣工程在擴建以及改造的過程中也能發揮相應的保護作用;最后,電力工程自動化安全系統裝置還應該具有相應的警報裝置,當裝置發出錯誤信號或者失靈時,能夠及時的發出相應的報警信號,通知維護人員進行調整和維修。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推進,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發展在社會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其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生產,還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影響。但是,電氣工程自動化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問題,限制了電氣自動化的發展進程。因此,針對電氣工程自動化存在的問題,電氣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應該不斷的投入精力研究新技術、新工藝。促進電氣工程自動化良性、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興芬.電力工程及其自動化問題及措施[J].電力技術資訊,2013 (11).
[2]盧龍龍.芻議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31).
二、工程技術方法是聯系科學認識與工程實踐以及工程主體與工程客體的橋梁和中介
首先,工程技術方法是科學認識應用于工程實踐的中介環節。科學認識特別是工程科學認識的成果本身并不是工程方法,把它拿來應用才會轉化為方法。科學認識也只有先轉化為方法,才能實際地應用于工程實踐過程中,才能實際指導工程實踐活動。可見,工程方法是科學認識應用于工程實踐的橋梁和中介。一般地,科學認識轉化為工程方法,是在兩個層面上展開的:一是在整體上為工程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思路;二是在細節上為工程實踐提供具體方法和實踐要求。例如,對工程活動提供具體的技術原理、構思理念和方法、設計方法和規則、研制方法和步驟、材料性能和標準、能源選擇和要求,等等。通過上述轉化過程,科學認識實際地指導和促進工程技術活動的進行并將其引向成功。其次,工程技術方法也是工程實踐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中間環節。一方面,通過工程技術方法,工程主體實際地變革對象、探索對象、改造對象,即通過工程方法,在與對象的相互作用中物質地和觀念地把握對象,改變對象,規模化、工程化地實現客觀對象的人工化,實現主體的客體化,變“自在之物”為“為我之物”。另一方面,通過工程技術方法,工程客體也反作用于主體,主體因此發現了更多的客體屬性,獲得了更多的信息,揭示了更多的本質和規律,形成了更系統、更深刻、更全面、更有效的認識和方法,變以自然狀態“在我之前”存在著的客觀規律和運動形式為以人為狀態“在我之中”存在著的正確認識和有效方法,實現了客體的主體化。完全可以說,工程技術方法是工程實踐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橋梁和通道。
三、工程技術方法是認識和改造復雜事物的有效工具
工程技術方法是應用于工程實踐活動中認識和改造工程對象的有效手段和工具。而工程對象既不同于科學研究對象,不是純粹狀態下的理想客體或模型;也不同于一般技術活動的研究對象,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然客體,而是現實狀態下的人工系統,一般說來,總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復合系統。適應于工程對象的性質和工程實踐的需要,工程技術方法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層次性和綜合性。因此,工程技術方法也是認識和改造復雜事物的有效手段和工具。與在工程實踐中的作用相類似,工程技術方法一方面可以綜合地延伸人的感官,放大人的智力,使人獲得更真實、更全面的信息,豐富和綜合人的知識,擴大認識范圍,深化認識層次,創生和整合出適合復雜對象的新方法、新手段,改變智力運作的形式甚至人的思維方式,從而大大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另一方面,工程技術方法還可以有效地把多種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綜合地運用到實踐中,實際地變革和改造復雜事物,變知識形態的生產力為物質形態的生產力,變“本然之物”為“應然之物”。在現代,“工程”一詞有明顯的泛化趨勢,很多活動都被冠以工程二字,例如“扶貧工程”、“創新工程”、“五個一工程”、“再就業工程”等等。這表明:一方面,我們已經走到了認識和處理復雜事物的時代;另一方面,工程技術方法確已成為認識和改造復雜事物的有效手段了。
當前,要造就一名中學骨干教師,盡快形成一支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素質一流的中學骨干教師隊伍,已是中學師資隊伍建設的頭等大事,更是擺在我們師訓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當前的中學骨干教師培養,是在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師斷層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新事物,它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要解決當前師訓工作所面臨的新課題,就必須靠我們去積極探索,認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學骨干教師培養問題,當然首先就應該從研究整個中學師資隊伍狀況入手,以尋求解決中學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對策。本課題就是在此背景下,對上海市中學教師和中學教師中各個層面(年長的,年輕的;知名的,在培的;當領導的,任一般教師的)骨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隨機抽樣調查500名中學教師,有效問卷449份,約占全市中學教師數1.25%)和實踐總結(對華東師范大學舉辦的上誨市首屆中學語文、數學、英語……教育管理等16個學科的市級骨干教師[校長]培養工程的辦班經驗進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結果。
一、當前中學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與發展機遇
國際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要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關鍵就在于提高勞動者的創新能力和對國際市場的適應性,而創新能力和適應性的基礎在于勞動者要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勞動者綜合素質的提高當然要靠教育也就是歸根到底要靠教師來承擔,這是歷史賦予教師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紀我國要實現經濟騰飛,說到底就看我們的教師能否擔當起這個歷史重任。這就是說當前我國師資隊伍建設既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又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分析現狀,找出差距,提出目標,主動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在發展中去建設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
1.當前中學教師隊伍數量可謂龐大,但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師奇缺,骨干教師隊伍青黃不接,這是中學教師隊伍建設潛伏著的危機,將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我國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發展。
——年齡結構出現了“斷層”。教師年齡在中間檔次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年齡在30—50歲段只占28.9%;
——學歷結構出現了“斷層”。農村或經濟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中學教師的學歷狀況更令人擔憂,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欠發達地區學歷達標率比發達地區學歷達標率要低76.1%;
——職稱結構出現了“斷層”。具有中級職稱教師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具有中級職稱的只占39.2%;
——骨干結構出現了“斷層”。具有高級職稱與特級或知名教師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具有高級職稱的只占10.4%,特級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顯地可以看出,年齡、學歷、職稱結構的“斷層”,更加劇了骨干教師結構的“斷層”,加劇了骨干教師隊伍的青黃不接。更令人堪憂的是教育發展不平衡,越是經濟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或農村,人才流失越嚴重,而且嚴重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與校長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原因是學歷層次一旦提高了,教師就要“跳槽”——不是調離教育系統,就是調離本校或當地,使得本來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從根本上扭轉這個被動局面,我們就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2.當前中學教師隊伍的現狀與教育發展的要求存在著全面的差距,這使中學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多數省市中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改善,在數量上基本能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隊伍思想狀態總體上呈上進狀態,其政治素質、業務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強。但與教育發展對教師的要求相比,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嚴重的差距,不能適應中國教育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變化。諸如:
——不適應教育觀念現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觀念與政策的雙重影響,現有的教師隊伍在整體上只能適應應試教育模式,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想仍舊是占主導地位,對于素質教育和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興趣與經驗。在這項問卷調查中,把“應試教育的困擾”列為教師隊伍存在主要問題之首的人數就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1.8%。
——不適應中學教育改革的要求。現有的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難以勝任教育和教學工作。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10.7%的教師自我評價教學工作“不夠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夠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強,更是普遍現象,竟高達80.9%。而意識到自身與教育事業發展存在距離,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識更新方面,也高達71%。
——不適應中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現代化的要求。中學教育要把現代科學知識引入教學,教師不僅要打好學科的基礎,還要廣泛涉獵其他領域的重要知識,但廣大中學教師與這一要求相差甚遠。如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57.5%的中學教師缺乏計算機基本常識與基本的應用能力,對多媒體和交互技術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語學科教師基本不掌握外語;有63%的教師對電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應用能力就是沒有這種意識。可以說,現有的教師隊伍仍廣泛存在教學手段相當落后的狀態,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老師講、學生聽的“原始”階段。
——不適應教育方法現代化的要求。有相當數量的教師,不能按教育規律辦事,不了解教育理論的現展,不懂得該如何去發現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狀態,對少數需要進行心理與行為矯治的學生束手無策,仍然是憑“經驗”辦事。在這次問卷調查中,具有上述種種情況的教師總數也達到68.6%。
——不適應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學教師待遇仍不高,加上社會價值觀的變遷,中小學教師職業還沒有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從教。現在教師隊伍中責任感不強、敬業精神欠佳和鉆研精神不足的情況還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師受功利泛化的影響,沒有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職責,有的把過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職業上,有的政治觀念淡薄,不注意引導學生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總結,甚至放棄思想政治教育。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21.3%的教師認為教師工作僅僅是一種職業而已,甚至是一種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長、黨支部書記和9.5%的高級、特級教師對此有同感。
——不適應社區與家庭教育功能強化以后教師社會角色變化的需求。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區與家庭教育功能越來越被強化,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地轉變自己的角色去擔任大教育的組織者。但事實是,現在許多教師仍然習慣于單一的學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擔任大教育組織者的社會角色。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47%的教師認同這一點。
當前中學教師隊伍現狀存在的種種問題,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縮小乃至全部消除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紀教育的發展,這是中學教師隊伍建設所面臨的重大的歷史挑戰。面對這個挑戰,我們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3.二十一世紀中國要實現經濟騰飛,就必須要發展教育。
經濟騰飛要靠教育來支撐。發展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師資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這是因為:
——教育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于教師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學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過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去落實,因而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相當重要。高素質的教師可以彌補某些辦學條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設備再好,也無法提高教育質量,更不可能辦出好的學校。
——基礎教育要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教師問題。這是因為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關鍵和難點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師處在這些改革中的主體地位與主導地位。沒有教師去積極參與、大力推進、認真落實,要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提高教師個體與隊伍整體素質以適應轉軌的需要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79%的教師都認同這一點。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育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對教師提出了最嚴峻的挑戰。一個缺少現代意識和未來意識的人是不可能在國際化、信息化、學習化的社會中充當教師角色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中,教師的作用不但不會削弱,反而會進一步加強。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71%的教師認為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與教學形式甚至學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將發生變化,多媒體和交互技術為個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學生將廣泛接觸各種各樣的問題,其豐富的程度無可比擬。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指導顯得特別重要。當然,對教師的要求也提高了。
總之,要實現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就需要建設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這是歷史賜予中學教師隊伍建設的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要抓住這個機遇,我們同樣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二、培養骨干教師是解決中學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重要對策
根據我們的調查顯示,抓緊培養骨干教師可以解決教育發展的要求與中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的矛盾。這是因為骨干教師在教育和教師隊伍建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軸心、驅動、輻射、穩定和促進作用。
1.軸心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這里筆者暫且將中學一級及其以下級別的教師列為非骨干教師,下同)普遍(占92.9%)認為,骨干教師不僅具備了從事教育工作的知識經驗和思想品德,而且有著追求事業成功與成就的強烈欲望,具備了很高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學校工作中起著軸心作用,在學校輿論上占主導地位。通過骨干教師的表現可以使學校在全體成員中維持一種精神飽滿、積極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與態勢。從這個意義上說,掌握了骨干教師就等于掌握了教師全體。
2.驅動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同樣普遍(占93.7%)認為,骨干教師在工作與學習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們的思想,使集體中的其他成員能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潛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從這個意義上說,骨干教師能產生驅動作用,以推動整個集體的工作。
3.輻射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同樣普遍(占89.3%)認為,骨干教師的工作態度與水平起著示范作用,能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轉化為集體中其他成員的態度與水平。當然,榜樣的質與量也決定了其產生影響的力度、速度與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骨干教師能產生輻射作用,影響著集體成員中的每一個人。
4.穩定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同樣普遍(占81.6%)認為,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學齡人口急驟波動,教師的需求量也將隨之波動,同時教師職業還遠沒有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這使得中學教師隊伍的流動成為必然趨勢。因此,中學教師隊伍建設要轉變觀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穩定。但是,沒有穩定,就沒有質量。只有穩定骨干教師,才能使整個教師隊伍中的精華保持穩定;只有“穩住一頭,放開一片”,在流動中優化教師隊伍,才能提高中學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說,骨干教師能產生穩定作用,達到穩定并提高教師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
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方面的應用體現在對于電網調度方面。正是由于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才打破了傳統繼電器獨步天下的電氣保護的時代,進而進入了微機繼電保護的現代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時代。電網調度的自動化、計算機化是電網的發展趨勢也是智能電網時代的開端。正是由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站內設備的實時監控、并將站內全部資源組成一個局域網,可以隨意調用和控制,實現了站與站之間的通信和互聯,進而組成一個難以置信的龐大的電力系統調度網,并實現了發電廠、下級調度中心及變電站終端之間的有效的連接。
1.2在化工生產單位電廠分散測控系統中的應用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在化工單位中的應用主要采用分層分布結構,具體包括了現場儀表、傳輸線路、工程師站、通訊網絡及過程控制單元等。系統可以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實時和全過程監控,并對數據進行動態分析和處理,并驅動執行機構,實現對整個生產過程的檢測、保護、聯鎖、控制。操作人員通過后臺向遠方設備發出控制指令,實現對現場儀表的控制,并同時接收來自現場及其他工作站的各種信號和指令。
2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方向
2.1低頻向高頻發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及工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傳統單一頻率運行的自動化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工業發展需要。電氣工程技術也逐漸變得復雜化、多樣化,同時滿足節能環保要求。因此電器產品已不可能在僅僅的單一頻率運轉,而是逐漸實現可以隨意調節,以滿足不同負荷和環境下的要求。因此,我國工業生產從低頻向高頻生產階段發展是必然趨勢。
2.2充分地融合計算機技術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現代社會帶來了巨大變化和飛躍。電氣工程技術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逐漸變的智能化、集成化。可以說電氣自動化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給未來人類社會帶來質的飛躍,兩者的融合使電氣網絡的智能化成為可能。如今我們通常把電氣工程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結合的技術稱為微機技術。可以說微機技術的發展實現了生產過程數據的實時分析處理,同時大大節省了勞動力、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實現了工業生產的自動化。
2.3開關設備智能化
伴隨著微機技術的發展,伴隨著開關設備也變得越來越智能化以實現自動控制系統的流暢運行。可以說智能化設備與微機技術共同奠定了未來智能電網的基礎。開關設備智能化指的是高低壓設備及其輔助裝置可以提供接口以方便與計算機網絡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一次開關元件包括各類電器設備等,其中的智能監控單元包括輸出、監測、通信等重要模塊。開關設備的智能化是電氣工程技術發展的趨勢,在未來應用、運行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4操作人員專業化發展
電氣工程技術的發展朝著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同時,也對其操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操作人員往往在設備運行時才進行相關技術培訓,而忽視了設備安裝時設備調試等各個環節發現的問題。因此也就失去了最佳掌握該技術的時機。因為自動化生產設備一旦調試完成,出現問題的幾率將會大大減小。如果不在調試期間熟悉設備,就很難更好的理解現代化技術。況且現代電氣工程技術是一門系統性綜合性技術,如果不從設備安裝環節、調試環節注重人員培養,就無法理解這些特定安裝的意義和作用。只有每個操作人員能輕松的對故障原因作出快速準確的判斷處理,才能減少生產過程中不必要的損失。
2.5其他方面的發展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現代電氣工程技術已經由半控型時代全面進入全控型時代。并且現代電力電子器件無論從開關時間、性能穩定性等各個方面均有巨大進步。同時交流調整控制理論、矢量控制等各種理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使控制技術的發展也有了巨大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