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7 10:57: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地理高考知識點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考地理對于學生的考點逐漸由知識向能力方向轉變,注重對于學生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考查。學生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本上還是來自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高考地理第一輪復習就是通過對地理知識全面的復習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地理知識體系,因此應當重視高考地理的第一輪復習工作。
一、以考試大綱為基準,抓好課本基礎知識復習
考試大綱明確規定了高考的考試內容要點以及能力要求、題型示例等,是高考試題考查的依據。因此在進行高考地理第一輪復習之前,教師應當認真閱讀考試大綱的內容,理解考試內容、能力要求等,在此基礎上進行課本基礎知識的復習。基礎知識是高考考試要考查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依據,我們在第一輪復習中應當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鞏固。近年來的高考地理試題,對于基礎知識、規律、技能的考查占據了大部分內容。高考地理基礎知識范圍十分廣泛,內容也十分復雜繁瑣,同時復習的時間也非常緊,因此制訂合理的復習計劃十分重要。在高考地理的第一輪復習中要以目標為導向,突出大綱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查漏補缺。
在復習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復習情況進行檢查,這樣有利于教師合理安排復習進度,實現復習過程的動態化。而且還可以靈活地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復習。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挖掘個人在地理知識點上的弱點和不足,學會將復習過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的過程中也應當注重知識點的前后聯系,這對于學生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體系構建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基礎知識點的復習,對核心和重要知識點進行延伸,這對于學生適應高考試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加強學生的解題能力訓練
地理學科的規律性比較強,因此應當加強對學生的解題能力訓練。讓學生在解題中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分析和解題的方法,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復習和解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歸納找到題目中的共性,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規律,從而形成相對比較固定的解題模式,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解題。高考地理復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記憶、掌握,還需要通過適當的練習和測驗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復習的過程就是記憶和背誦,對于動筆則認識不多。但是在實際的考查中,越是一些比較基礎的知識越是容易出錯。有可能是理解上的錯誤,也有可能是學生記憶不準確所造成的。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常常有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覺,如果不進行練習和測驗,學生就難以了解到自己復習的真實情況。還有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已經對于某個知識點記憶得非常好了,但是在具體的問題中卻不能很好地進行闡述;或者知道問題答案的要點內容,但是難以拿到滿分。還有部分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覺得印象中曾經做過,所以在練習時就不夠認真,但是在測驗中也難以回答出來。因此在課堂復習完成之后應當及時地進行練習,對復習的內容進行鞏固和檢測。
在復習的過程中形成定期練習和測試的習慣,及時發現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的不足,對于學生的查漏補缺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地理高考中,很多學生解題時往往具有比較大的隨意性,導致得分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沒有明確的解題思路。因此,教師應當在學生深刻領會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練習,幫助學生歸納和總結解題的基本思路。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需要不斷地積累和總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形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時才可以快速地做出反應。練習和測試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掌握復習的進度,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復習狀況。在練習之后還應當進行總結和反思,這是進一步提高考試成績的關鍵。如果教師和學生對于練習和測試中的錯誤放任不管,練習和測試也就失去了其價值和意義。在復習完一個單元之后,應當進行及時的總結。在練習和測試之后,不能一味追求答案的對錯,應當總結解題的方法、規律和技巧,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質量具有重要的幫助。
三、結束語
高考地理第一輪復習是一項系統性的基礎性復習,具有內容復雜、時間長等特點。在復習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鞏固,突破重點、查漏補缺,逐步提高學生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復習的過程中要重視課本的價值和意義,同時采取科學、合理的復習策略,提高復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勇.2011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策略[J].地理教育,2010(7):60-61.
一、教師必須深度把握《高考說明》
《高考說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范圍。作為教師一定要認真閱讀《高考說明》的每個部分,從整體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作為老師要留心《高考說明》對知識范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范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高考的知識范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復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二、教師必須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無論如何課程改革怎樣創新,只要學校教育、班級教學的制度存在,課堂講授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課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師首先要有豐富知識,其次則需要激情。知識淵博就能駕輕就熟,有激情就能產生共鳴。做到這些必須潛心鉆研,研究歷年高考題型,隨時快速準確解答學生問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心理特點、認知規律,以教學內容為載體,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精湛的教學藝術,融合教師的人格魅力,把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內驅力,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臺風、沙塵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時,要結合時事,用詳實的資料、清晰的圖像、優美的語言、氣勢磅礴的激情以及對人類的無限的憐惜之情,讓學生的心靈產生深深的震撼。
三、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落實一二三輪基礎與知識點訓練
高考地理試題雖然年年出新題,但考查的知識大多是教材中涉及到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規律,所以在一輪復習時,這些基礎知識一定要講透、落實。在復習自然地理時,我將自然地理的四大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過程(大氣受熱、大氣環流、水循環、地殼物質循環)、四大地理規律(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洋流的分布、整體性和差異性規律等)讓學生逐一畫出圖來,有些學生說得明白,落實到筆頭上就錯誤百出,也正好將學生平時模糊的概念加以糾正,從而加強了基礎知識的落實與應用。
二輪復了作專題練習以外應該把各地市的模擬題練習到位,到三輪綜合練習,我們選用了金太陽的文綜卷,總體從地理試卷來看和新課標高考的形式,難度比較相近,效果不錯。但選用一種練習還是有點單薄,老師應該多見一些不同的練習題,選取不同類型讓學生做。讓學生見到各種題型,高考時不會見到新題型發懵。另外,文綜的綜合性練習非常必要,一定要每周練,閱卷,讓學生把握時間和順序,地理的選擇題要把握在20分鐘左右,不能像歷史、政治那樣的速度做地理的選擇題,否則,選擇題會失分過多,對于地理綜合題一定要加強訓練,爭取多拿分,優等生要拿到45分左右,否則,地理想上優秀比教困難。
四、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總結規律,知識遷移,觸類旁通
在課堂中,教師要善于關注學生,通過以點帶面,表揚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分析總結暴露出來的問題,尤其高考地理試題設計更加側重于地理信息的判斷、攝取、分析、應用能力的考查,這也要求老師要善于總結歸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地理基礎知識點缺漏,主要體現在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征上;②地理規律、原理不會運用,沒有做到《考試大綱》要求:“理解地理基本規律和原理,運用所學的地理及相關學科的知識和觀點,運用地理事實材料,簡明地推導或定性地說明地理規律和原理”;③不能有效地從題目中獲取地理信息,包括文字材料信息,統計圖表信息,地圖信息。④地理特征、規律、成因描述不清楚。對于屬于審題思路的問題,教師要對高考題型設計,題目切入口的位置、方向,以及跟書本基礎知識點的聯系做出深入的分析,以高考題型為案例將這種解題思路進行拓展遷移,舉一反三;對于屬于地理知識運用能力不足的問題,教師要善于歸納總結,將知識要素化,努力使學生答題做到“點多、面廣”以適應高考踩點給分的要求。比如教師可以將工業、農業、城市等的區位因素分析,地形特征描述,影響氣溫和降水因素類似的地理特征、規律,成因滲透到分析高考典型試題上,讓學生知道如何進行運用。探究式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但教師千萬不能掉入到就題論題,講解練習當中去,一定要不斷地歸納總結地理規律,進行地理知識遷移,努力使學生對同個知識點不同角度考查和同種角度考查不同知識點的題目都能夠做到得心應手。
五、教師必須優化練習,提高練習的針對性
知識的鞏固,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過適當而有效的練習才能實現。因此,及時收集各地的模擬試卷,根據考生的具體情況和高考的命題趨勢,精心選題、組合練習試卷,并對練習進行及時評講,規范專業術語,幫助學生總結解題規律,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既能使學生及時發現知識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空間思維的訓練
空間思維能力的考察主要有這幾項內容:大氣的運動和變化,地球的自轉與公轉,世界和中國區域(大洲、大洋、地區、國家)中的重要經線、緯線,各類地圖的判讀,各類重要地理分界線(自然地理界線、人文地理界限)等。培養地理學科的空間思維能力,一定要講求方法。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分析可選取一些條重要經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E、120°E),通過它們,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經緯網,并想象地球運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系及晨昏線的動態關系。
通過有效的空間思維訓練,才能達到當給出世界上某一點或線時,腦海中會出現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而有了這樣的水平,無論命題角度如何,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要搞好高三地理復習工作絕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教師是一個永遠有遺憾的職業。為此,我們一定要永遠學習,永遠進步,才能做新課改的主人,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乃至專家型的把關教師,才會無悔于家長,無悔于學校,無悔于教師這個職業。
雖然在高考中,地理被劃分為文科,但是地理中蘊含的知識是偏理科一點的,邏輯性非常強,其中也包含了數學方面的知識,也需要對數字進行計算。除了一部分的計算內容外,其余的知識都是需要思考理解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學習地理會變得很吃力。所以,想要學好地理,除了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還要合理利用課余時間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
一、將知識點進行系統歸納,制訂知識結構框架
在進入高考復習階段前,教師要把所有高中地理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制訂出一個完整的知識點框架,讓學生通過對框架的梳理,理解每個章節的知識點。高中地理的知識點非常多,但是有的知識點之間關系緊密,可能講到這個知識點,會牽引出其他的知識點。例如,教師讓學生思考“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都有哪些?學生通過分析,總結出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方面是由于“降水”,因為根據當地的氣候特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就低;第二個方面是受“氣溫”因素所影響,陽坡雪線高于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也就不同。在答案中涉及緯度知識,從而就牽引出“經緯度”的相關知識。學生在做地理習題時,要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建立知識體系,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復習效果。
高三地理總復習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對所有學過的地理知識的梳理、分析、歸納,來實現知識的整合,形成知識體系,并逐步提高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地理復習指導中,教師要樹立科學發展觀,秉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的理念,在提升學生地理成績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自主發展的能力。
一、認真研讀考試大綱和歷年高考試題,把握高考的主脈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高考亦然。備考實踐證明,最好的復習材料不是課本,而是考試大綱,高考命題的依據是考試大綱的有關規定。大綱、教材與高考之間的關系是:“大綱有的、教材有的,高考一定考;大綱有的、教材沒有的,暫時不考;大綱沒有的、教材有的,高考肯定不考。”因此,高考復習時,首先要吃透考試大綱,分析其對考生能力要求和考試內容等方面的變化,找出大綱與教材內容上的差別,進行針對行的復習。此外,考試大綱雖然對各個知識點和能力點作了規定,但沒有具體談考查方式和考查角度的問題,而這一點恰恰是復習過程中不可不考慮的。研究歷年高考試題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通過對近幾年高考文科綜合卷的研究,發現并總結高考命題的特點和規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指導,是提高備考效率的重要途徑。歷年高考通常是從哪個角度出題?目前還有哪些角度沒有考過?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必須首先要心中有數。如在復習氣候內容時,通過對近十年的高考試題研究,發現氣候類型的判讀是高考的重點和熱點。因此復習中要注重從不同角度歸納總結氣候判斷的類型和方法。氣候類型的判斷可根據氣候圖進行判斷,根據氣候資料進行判斷,根據地理位置進行判斷,根據風向進行判斷等。在對重點地區氣候類型和特殊地區氣候類型的復習中,找出高考命題對知識點和能力點的考查方式和考查角度,了解高考命題的方向。
二、指導學生夯實基礎,構建知識體系
通過對近年高考地理試題的研究發現,雖然新課標中提出了創新,試題的背景材料及設問角度不斷變化,但所考查的重點都歸結于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也正是所謂的“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因此,在高三地理復習過程中,要對基礎知識進行有效的梳理,以章節為單元構建知識結構,使得所學知識“互聯互通”。教師在復習中要科學指導學生對知識通過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和推理等思維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經過這一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吃透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夯實基礎,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能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如可利用“地球公轉至近日點或遠日點附近”的圖,把初、高中教材中的知識點結合起來:(1)地球公轉速度快慢變化;(2)南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3)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規律;(4)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特點;(5)南北半球大陸、海洋上等溫線分布情況;(6)東亞、南亞兩類季風的風向及其氣候特點;(7)北印度洋洋流流向等等。
三、幫助學生讀圖識圖,構建良好的思維模式
在地理知識的學習及考查中,圖表是離不開的,尤其是地圖更是地理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從近幾年的高考看,高考緊緊圍繞“熟練使用各類圖表”、“識記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空間位置”等能力要求命題,因此教師在指導復習時要堅持圖文結合,盡量把地理分布、地理規律、地理成因等知識落實到有關圖上,教導學生利用圖像進行理解和掌握,不要憑空死記硬背。如要結合地圖牢記熱力環流的過程、大氣環流的過程、水循環過程、世界洋流模式、亞洲主要氣候分布等。可以引導學生繪制相關地理簡圖,這樣能夠將地理知識直觀化、形象化,便于理解。如動手繪制世界氣候類型模式圖、我國雨帶推移規律簡圖等,這些都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深入分析有關地理知識。此外,應當利用地圖進行知識推理和判讀。以“氣旋與反氣旋”為例,結合氣旋與反氣旋的示意圖及大氣狀況圖,學生們可以判斷氣壓的分布狀況、氣流方向、天氣狀況等。
教材為教師更好地“導”,為學生更主動地“學”提供了一個平臺,但“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單純地“教教材”。作為高三地理教師,在備戰地理高考的復習中應反復研讀教材和考試大綱,以及歷年高考試題,吃透其命題精神,把握其特點,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傳統應試模式加以調整,靈活運用各種復習教學方法,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高考。
2012年高三地理組高考備考工作行將結束,在備課組成員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地理學科在各次統測中都遙遙領先,高考也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回首這一年,有很多做法值得我們去總結、完善和發揚,同時也有些不足需要反思和改進。
一、團結拼搏,專研奉獻,分工明確
我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績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是一直都是一個團結拼搏,專研奉獻的團隊。本屆高三地理備課組教師,是以富有高考備考經驗的老教師為支柱,以有沖勁的年輕教師為有生力量的團體。
已經退休十年的何老師可是一名悍將和福將,上課改卷絲毫不亞于年輕人。吳老師是我們組的教學中堅,堪比諸葛,能掐會算,點子多,辦法好。年輕老師只要在教學上遇到什么困難或疑問,經他點撥,會茅塞頓開。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哲理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的喜愛,經常輔導學生到深夜。區老師教學功底扎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讓文科班的同學們佩服得五體投地,愛上他的同時,也愛上了地理。在以上三位老師的幫助和引導下,備課組的兩位年輕老師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經常向他們請教和學習,成長得很快。李老師剛上高三就擔任兩個班的教學工作,跨高三高四。為了擠出更多的時間聽課、輔導學生、鉆研教材,把可愛的女兒送到了東北老家,自己忍著相思之苦一心撲在教學上,埋頭苦干。備課組長宋老師積極主動、虛心好學、任勞任怨、勇挑重擔,帶領組員精心策劃,細心研究,組織各項工作,有條不紊。
二、目標明確,計劃周詳,備考工作雖緊張而有序。
(1)第一輪復習在2012年3月上旬完成。本輪采用的是章節知識梳理法。即按照教材自身的章節順序,依據考試說明中規定的考試內容要求,對主干知識進行全面梳理。在梳理過程中應注意對知識點的總結、提升、遷移,并結合實際例題,使學生掌握應用知識的方法,防止簡單重復教學內容。在復習的過程中,我們注意了對各種地理概念的正確理解,特別注意對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對比復習,找出其間的差異,并將與這些概念相關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在概念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記憶基本分類建立學生知識體系。章節知識梳理法方法熟悉,操作簡單,對知識點覆蓋面廣,不易出現知識點的遺漏。經過第一輪復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地理學科的基本知識,并初步形成了知識網絡,具備一定的學科技能。
(2)第二輪復習在4月初完成。二輪復習為專題復習。即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把握重要知識節點。所謂節點,是指在復習的全過程中,具有承上啟下、牽左掛右、聯系相關章節、體現學習能力的關鍵性知識點或知識體系。在第二輪地理復習中,把握和運用知識節點,可以突破章節的束縛,提高復習效率。同時,高考中的許多試題,都是運用知識節點原理,創設出有一定難度的試題情境和問題。我們專題內容主要有:等值線、坐標與曲線、地球地圖,大氣、陸地環境、海洋環境、區域定位、區域分析,區位分析、人口、農業等,并形成了專題課件,組內共享。在知識專題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內容進行了取舍,主要針對第一輪復習中發現的薄弱知識點進行鞏固完善查漏補缺,加強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以彌補缺陷。
三、資料的選取和使用科學合理
我們的資料分為兩類,一類是應用現成的出版社出版的資料,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天利38套》、《押題卷》、《猜題卷》;另一類是自己備課組編撰的資料,即所有的限測試卷和各類試卷(除統測外的所有月考、周測、周末等試卷)。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是一輪復習中我們使用的練習資料。該練習集近五年的高考精華,題目非常規范,能讓學生從開始復習就能養成規范答題,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天利38套》是一輪復習后做能力提升用的,是全國各省市高考模擬試題匯編,選題科學,校對準確,很好的檢驗了一輪復習之后的效果。《押題卷》、《猜題卷》是根據最新高考大綱編寫的題目,題型較新,與時事地理結合較密切。高考前一個月左右可以給學生練習以提高做題速度。
四、試題及時批改,及時反饋,及時反思,規范要求
我們每周的限時測試采取人性化的批改方式——機改答題卡,改完后每位老師對照自己手中的題目的正確率,及時暴露學生的問題所在,以便能在課堂講評上精講精練;月考和周練要求統一機改,集中登分,撰寫質量分析報告。考試評價數據化,每次拿到年級組做的詳細的月考數據分析時,我們備課組老師從數據的對比分析中,看出成績,找出問題,自加壓力,并就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意見,真正達到以考促教的目的。而且還要進行“五查四歸納”。 “五查”即查引起錯誤的原因、查學生審題偏差、查知識掌握漏洞、查應用能力缺陷、查思維能力障礙。“四歸納”即歸納試題考查目標、歸納涉及知識范圍、歸納試題突出特點、歸納解題方法與技巧。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高考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歷年高考試題都離不開“以能力立意”這一主題。高三地理一輪復習是夯實基礎、培養能力的關鍵時期,第一輪復習的扎實程度,是決定高考成敗的關鍵。我認為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思路應堅持以高考考試說明和大綱能力的要求為出發點,根據高考中題目的立意和表達形式的新變化加以認真復習,狠抓基礎,重視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主。
一、緊抓課本,注重基礎知識的梳理,形成完整知識網絡
基礎知識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源泉,一輪復習的主要對象是基礎知識。近幾年高考試題突出了對地理基礎知識、基本規律、基本技能的考查,高考地理總共八本教材,地理內容繁雜,考試范圍廣,復習時間緊。因此,學生復習時要有計劃、有目標,并且要突出重點,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遺忘程度來自主閱讀,查漏補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時把握學生動態,合理安排學習進度,靈活處理教材內容,指導學生全面復習。同時,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已經復習過的地理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并要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以便于理解性記憶和回顧。比如:學生在復習時首先必須形成這么一個知識網絡:高考內容共三大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自然地理的核心是“運動”,主要包括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運動、地殼運動、物質循環等;人文地理的核心是“區位”,主要包括農業、工業、城市、交通、商業、旅游等區位;區域地理的核心就是“區域”,主要指初中四本教材,包括世界地理(2本)和中國地理(2本)兩大部分。而這三大塊內容,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其中,區域是基礎,運動、區位是核心,選修教材是拓展延伸。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的整體教學策略是:夯實基礎,圍繞核心,適當拓展延伸。高考試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緊抓課本、夯實基礎,是高考一輪復習的關鍵。
二、重視歸納,形成固定答題模式,以不變應萬變
地理作為文科中的理科,其規律性、原理性較強,通過歸納總結,我們就會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以不變的套路來應對萬變的試題,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復習完自然地理環境要素之后,我們引導學生對各地理要素做了以下歸納:①地形特征主要從地形類型、地勢起伏、主要地形區分布等方面概括;②氣候特征主要從氣溫、降水及水熱組合等方面概括;③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從徑流量的大小、水位的變化、含沙量的多少、有無結冰期等方面概括。同樣,在復習完人文地理之后,我們引導學生對區位因素做了歸納對比:①農業區位因素:包括地形、氣候、水源、土壤、市場、交通、勞動力、科技、政策;②工業區位因素:地形、水源、原料、能源、市場、勞動力、交通、科技、政策;③城市區位因素:氣候、地形、河流(湖泊)、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科技、旅游;除此之外,還有交通區位、商業區位、旅游區位等等。再比如,通過對“魯爾工業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分析傳統工業的區位條件、存在問題、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這樣通過歸納,形成固定的答題模式,要求學生在做題時一一對應各因素,找出共性,并結合題中信息,突出個性,從而順利的完成考試題目。例如,在2010年新課標全國卷中有這樣一道題:“讀圖分析,圖中所示島嶼成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優勢條件。”解答該題可以分兩步走,一是明確旅游資源評價的思路,即從旅游資源的游覽價值、市場距離、交通通達性、地區接待能力及環境承載量等方面進行分析,也就是從我們歸納出來的套路著手;二是結合圖中有效信息,把圖中信息與思路相對接,這樣,完成本題就輕而易舉了。
三、適量練習,循環復習,及時鞏固知識
前面我們要求學生緊抓課本,同時,還需進行適量練習,由題及類,做到觸類旁通。一般情況下,對于文科的學習,同學們覺得復習過程中重點是看、背、記,而動筆的行為似乎不多,其實,越基礎的東西越容易出錯,我們覺得背熟了理解了的知識,事實上只是記了個大概,如果我們在復習過程中邊看書邊動手,邊背邊寫,運用各種感官來接受信息,效果會更好。同學們在學習中一定有這樣的感受,覺得自己對某個知識點已經背的很熟了,但是拿起筆來,卻發現什么也寫不出來,或者覺得某道題的答案要點都知道,但未必能得到滿分。我們往往還會碰到這樣的現象,如果學生遇見一道自己曾做過的題,一般會認為自己做過而放過不管,但結果是,他也不一定能做出來。因此,我們在課堂上復習某個知識點后一定要及時練習,而且每天要留足時間回憶當天復習要點,不時翻看,循環復習,及時鞏固知識。
四、及時總結,樂于反思,穩步提高成績
中圖分類號院G63 文獻標識碼院A 文章編號院1673-9132(2016)27-0230-109
教師應該把“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作為教學理念。教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其養成獲取知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復雜的高考,適應社會的需要。如何教授學生學習方法是高中教學的重中之重,更是高三地理課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如果到高三仍沒有好的學習方法,那到高考時肯定是要吃虧的。那么,如何教授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呢?
一、應該以引導為主
高考知識點多,而且分散,復習時間緊的實際情況要求學生必須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適應的學習計劃。在引導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時,教師應該先把自己的教學計劃告訴學生,使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制定與之相符合的學習計劃。由于高考的很多知識都是以初中知識為基礎,利用高中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分析、解答,所以,在復習計劃的制訂時,應該以高一的地理課本為主,而高一的選修課則是把知識點深入化了。
學習的過程就是嘗試的過程,近年以來,歐美人有更多的發明創造,有人說就是得益于他們流行的一句口頭語:“試一試吧!”試了,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沒有天生的傻瓜,只有后天的蠢才。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是因為有一顆可貴的好奇心,不要害怕迷路,可怕的是,你沒有探路的心。
一、對嘗試和嘗試教學的界定與教育新理念
嘗試和嘗試教學是互相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現實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嘗試,一般有三種:生活中的嘗試、科學研究中的嘗試、教學中的嘗試。生活中的嘗試是指學走路、騎車、穿衣服等,一般是屬于技巧性的;科學研究中的嘗試是有目標的實驗,一般是屬于發現性或創造性的;教學中的嘗試是指學校中的嘗試教學,一般是指學習知識性的。根據上述分析,嘗試教學是一種特殊的嘗試活動。它既是嘗試活動又是教學活動。
(一)嘗試的要素
一般嘗試活動至少由三個要素構成:1.嘗試活動的主體,即進行嘗試活動的人;2.嘗試問題,這是嘗試的目標;3.控測活動,指嘗試的過程。我們必須分清不同性質的嘗試活動,了解不同性質嘗試活動的特點。生活中的嘗試和科學研究中的嘗試,一般在開始時都可能失敗;而教學中的嘗試由于有教師的指導,嘗試任務又比較明確和單
一,因此往往能夠取得成功。
(二)教育新理念
主張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沖破“先講后練”(教師先講,學生再練)的傳統教育模式,構建“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學生先嘗試練習,教師再有針對性講解)的新型教學模式。嘗試教學理論同傳統教學相比,表面上只是前后順序調換一下,實際上是傳統教學向現代教學的轉變。前者強調教師為主宰,后者強調學生為主體。“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可以進一步概括成“先試”兩個字。“先試”就是先讓學生試一試,這是嘗試教學的核心。掌握了這個核心,就能靈活運用嘗試教學理論,就等于掌握了靈魂。學會嘗試也是新課標實施的基本前提。嘗試與其說是一種方法,毋寧說是一種精神、境界、信念和勇氣。學會嘗試并不是專指認知領域,而是應延伸到情感領域,讓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體驗人生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進而滲透到意志領域。這與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殊途同歸。新課標要求我們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常規教學模式或“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師主導模式,大力推廣“先試后導,先學后教,先練后講”的模式,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嘗試的引導者,鼓勵學生以探索的目光對待一切學習活動。
(三)教育新理念的出發點
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注重以人為本;相信“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相信大腦智能是巨大的,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是廣闊的。
二、嘗試教學法在地理高考中的應用
(一)嘗試教學法在地理高考復習中的模式
了解復習目標――出示嘗試基礎題――瀏覽課本嘗試練習――嘗試歸納知識網絡結構――教師補充講解――嘗試綜合題練習――教師評講解題思路歸納方法――嘗試變式題練習。
(二)嘗試教學法的地理高考復習比傳統的地理高考復習效率高
傳統的地理高考復習是教師先講解整個章節的知識網絡結構,然后講解習題,最后學生練習。這種以教師講為主的復習違背了學生學習心理、思維方式,尤其對于學習困難、注意力差的學生,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其產生厭煩心理,復習效率極差。而嘗試教學法是建立在“嘗試成功理論”上的一種特殊的嘗試活動,它針對學習困難學生注意力時間短、記憶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點,改變教師大段講解的傾向,使師生活動交替進行。這樣不僅調節了學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大量參與教學的嘗試活動,在嘗試活動中不斷獲得成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形成學生自己爭取成功的內部動力機制,從而大大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運用嘗試教學法進行地理高考復習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運用嘗試教學法進行地理高考復習。
1.教師在準確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制定復習目標。上課時,首先讓學生明確復習目標,這樣學生聽課就有了方向。
2.科學設計嘗試題。嘗試題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嘗試教學法的復習效果。嘗試題要讓學生“試”有方向、“試”有目標、“試”有所獲。面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實際,嘗試題的設計形式應有所不同,如“基礎嘗試題”、“ 嘗試綜合題”、“變式嘗試題”和“發展嘗試題”等基本形式,只要根據內容的難易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靈活運用,就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嘗試題。基礎嘗試題是為了幫助學生自我歸納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結構,掌握基本知識點的。所以編制時要根據各章節的知識結構有順序地、由簡單到復雜地、有重、難點地分層次設計,某些知識點若在近年高考題中出現,要盡量把該題引進來,并注明某某年某地高考題,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一方面學生嘗試后會獲得成功的喜悅,減少對高考的畏懼心理,另一方面學生更會牢記該知識點。
3.嘗試練習、嘗試歸納要有教師指導。這是課堂嘗試學習特殊性的集中體現,讓學生在適當的指導下嘗試解決問題,原因有三:(1)在自然的嘗試學習過程中,我們通常要經過大量的嘗試錯誤之后才能成功,根據現代教學論觀點,學生學習的動力來源是學習成功,反復的失敗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因此課堂教學中應積極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的嘗試學習盡可能成功;(2)許多問題情景僅僅讓學生去獨立嘗試解決不能成功;(3)學生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知識,所有知識都讓學生獨立去嘗試,在時間上也不可能。
4.嘗試練習要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鼓勵學生敢試,盡可能讓學生說,由學生自己來糾正。對于嘗試成功的,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師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使之對嘗試充滿信心而敢去試一試;對嘗試有困難或失敗的,要及時給予啟發引導,鼓勵再試。在學生回答嘗試基礎題時,要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我歸納總結,教師引導糾正,從而得出準確的結論。
5.嘗試歸納知識網絡結構。就是在教師引導下,邊做嘗試題邊歸納,教師要根據學生答題情況對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教材關鍵的地方重點進行講解,并進行知識延伸、拓寬,這樣既能避免教師大段講解,也能分散學生的記憶量,同時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復習效率。之所以能邊做嘗試題邊歸納是因為學生此時處于復習階段,對于舊知識已有印象,只是通過嘗試基礎題讓學生把已學知識從大腦中搜索提取――即“想”起來,經過嘗試練習把模糊印象清晰再現,而多想是記憶最好的方法。
6.針對高考讀圖分析題編制嘗試綜合題練習。經過知識結構的歸納,學生對知識的脈絡有了清晰的了解,而嘗試綜合題是讓學生把知識點應用起來,解決實際問題,也是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把學生的認識水平再提高一步。同樣,嘗試綜合題最好也要用相應的高考題和模擬題。教師可先讓學生審題找出關鍵詞,分析該題考的知識點是什么,再根據各小題的分值估計答題的得分點,鼓勵學生嘗試多答多練,看誰答到的要點最多、最全,得分最多,最后把學生的答案與標準答案比較,回歸到知識結構中去,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該類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嘗試變式題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練習或教師檢查反饋的,可以在課上完成,來不及也可以課后完成。
通過幾年高考復習嘗試,我所采用的嘗試教學法地理高考復習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一些膽子小、地理基礎差的學生,地理成績進步顯著。如2004年吳超同學由一模的60分提高到高考的100分;2006年劉婷同學從一模的76分提高到高考的107分。這些學生不僅成績有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嘗試教學中鍛煉了自己的膽量,增強了自信心,學會了學習地理的方法,由怕學地理到會學地理、喜歡學地理。此外,近幾年,通過應用嘗試教學法,我所帶的高考班地理高考平均分比同類學校高出5-10分,接近高一星級學校的地理高考平均分。
二輪復習是在一輪全面掃描基礎上的提高和深化,是把知識重組、歸納和綜合的過程,即知識重組、構建網絡,對重難點(主干知識)和主要能力點進行專題強化突破。從而把知識規律化、系統化,是從知識到能力的升華,突出重點、培養能力是主要目標。
二、專題設置到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輪復習專題體系的設置,實際上缺乏權威、統一的構建,專題選擇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新課標高考重能力的傾向更為突出。根據考綱的要求,以核心知識為主,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能力,即重難點知識+專項能力。此外,還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在整理知識過程中查漏補缺,在加工知識過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組知識過程中明確系統結構,在應用過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以保證專題復習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制訂專題需要遵循的原則等有主干知識性原則、能力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等。
專題設置建議如下:
專題一 地理圖表的判讀
專題二地理位置判斷及距離計算
專題三地球運動
專題四大氣運動和氣候類型判斷及自然帶分布特征
專題五水體和地殼地表物質運動及水利工程
專題六資源、能源問題及跨地區資源調配
專題七人口與城市問題及解決途徑
專題八人類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的空間結構及區位選擇
專題九自然災害和環境問題及可持續發展戰略
專題十世界熱點地區焦點問題和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
專題十一中國區域發展特征和國土整治與開發
專題十二 高考題型分析及其解法
經過專題復習,梳理知識,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并使學生在考試中面對不同的問題情境,能準確快捷地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來解決問題。對知識的整理和加工要做到以下具體要求:1.整理知識系統,對知識的層次、脈絡、體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識系統表。2.總結知識規律,對地理知識的運動規律、分布規律、變化規律等應進行總結。3.分析知識聯系,地理知識有縱向聯系、橫向聯系、多向聯系,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有因果關系、并列關系、從屬關系等。4.概括知識結構:概括各局部知識的組成要素,分析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列出結構式或關系式。5.比較知識異同,設計比較項目,列出比較表,包括縱向比較、橫向比較、中心內容比較、綜合比較等。6.歸納知識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進行歸納,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區別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
三、高考方向把握到位
高考方向,是二輪復習的指向標。準確把握好高考方向,在二輪復習時就能夠確定復習重點,捕捉高考熱點,找出第一輪復習的弱點,使復習有的放矢,更加有效。主要做到以下兩點:
1.深入鉆研考綱,認真解讀雙基,積極關注變化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高考復習的指導性文件。要深入研究考綱,明確知識范圍、試題結構、能力要求及題型等。近兩年考綱相對穩定,基本沒有變化,高考命題應是“穩中求變,變中求新”。
2.分析高考真題,探討命題走向
高考真題是《考綱》對學生各種能力要求的體現,也是準確理解《考綱》的最好“參考書”。在復習每一專題時,要了解本專題在高考中的考查情況,認真分析命題方式、特點及其規律,并由此確定該專題的復習重點,以做到有目標、有側重地復習。
近幾年的新課標卷, 題目靈活、注重能力,無偏題、怪題,題目難度適中。需要注意的是,近幾年人文地理分量有所增加,這也許是高考命題不斷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的一個體現。出題頻率高的知識點是:區位、農業、氣候、城市、工業、河流等。
四、處理好幾種關系
1.一輪與二輪復習的關系
一輪復習遵循全面、系統的原則,務求細密,以夯實基礎。二輪復習就如同為電腦中的文件建立各級目錄。它以專題復習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則,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一輪復習到二輪復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兩者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界線,但也不能沒有區分度。
2.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與區域地理的的關系
自然地理,充分理解原理和規律,把握本質,形成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人文地理,抓住核心知識,即區位因素(工、農業的區位因素、城市的區位因素、交通的區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識線索,并應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區域地理,應運用系統地理的原理進行分析,提高綜合思維能力。
復習某個區域時,可按如下思路展開:先確定其位置及地形特點,在此基礎上推測氣候的特點和分布,進一步分析其它自然地理特點和經濟地理特征(河流、自然帶、工農業生產、人口城市分布等內容)。同時還應進行跨區域比較(就某個要素比較或綜合比較),如中亞的干旱與西亞、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東側等地干旱的成因、特點比較分析等,不僅形成全球空間概念,還對地理學區域差異有更深刻的認識,使思路更為開闊。
3.地理學科與熱點問題的關系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以致用,“關注身邊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高考命題常常以熱點為背景,考查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牢牢把握主干知識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熱點問題只是試題的背景材料,是試題的“切入點”。因此,在二輪復習中,應把重點放在主干知識的復習上,可立足于學科知識,適當關注、思考熱點問題,不要刻意地去追逐熱點。對熱點問題的把握要注意兩方面:一是能和中學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基本方法有機結合的熱點事件;二是長期的熱點問題,比如可持續發展問題。
五、強化讀圖抓共性
近幾年的地理高考試卷,讀圖分析題所占分值比重一直很大。2013年新課標卷1“無圖不成題”,包括地形圖、區域圖、統計圖、等值線圖等共10幅,2013年新課標卷Ⅱ共7幅。
1.磨教材。
新課改下的中學地理教學改變了以往“一綱一本”的狀況,形成了“一標多本”的局面。這就意味著高考命題不可能只以任何一本教材為依據,因此,認真鉆研和熟練掌握各版本的教材顯得非常重要。吃透地理人教版、湘教版、中圖版、魯教版四大版本教材在達成課標上的異同,從中歸納出知識點,特別要關注和補充目前所教版本教材中沒有很好達標的內容。
磨教材要尊重教材、源于教材、超越教材、質疑教材。要迎接新課改下的高考,我們以所教版本教材為藍本,參考其他三大版本,加深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把握,以“新課標”和“考試說明”為依據,適當增加和刪減知識,將教材磨尖磨精,讓學生在課堂中找到突破教材的最佳方法。
2.鉆考點和真題。
新高考的特性決定了我們對考綱的把握至關重要。鉆考點首先要強化對新課標考試說明的研究,明確高考復習方向;要吃透考試說明的內涵,特別關注新增的考點,但更要防止復習超綱,給學生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其次要找準主干考點,增加復習的針對性。對照近幾年各地新高考真題,研究落實高頻考點,找準突破的重難點。另外還要關注主干考點中容易被忽視的冷點,以備考前指導時做適當的處理。
二、高效上課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必須完成角色轉變,即變“二傳手”為放手發動“一傳”的那個人。所謂“二傳”,是指傳統課堂上教師扮演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所謂“一傳”,是指課堂學習形式,即讓學生和學習直接對話,教師不再樂于充當“傳遞者”。在高三地理復習課中,要提高課堂效率,我根據每個班的學情,改變傳統高三復習課“滿堂灌”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建立先學后教(教師分析知識點,學生研究具體應用)模式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地理高考復習課重在給學生講清楚很多知識原理,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在課堂上我重點培養學生思考、總結能力,由他們自己討論,總結知識點,找出教材的內在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