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2 06:49: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我國市場體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斷深化,審計工作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審計工作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工作面臨著更多、更新的挑戰。同時,審計質量也愈益突出,審計活動的管理尤其是審計質量的控制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審計質量是審計的生命線,審計質量的優劣會到審計工作的聲譽,也會影響審計機關的權威和形象,影響到審計主體能否健康、能否承擔起賦予的重任。因此,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努力提高審計質量,是當前審計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審計質量控制就是由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根據審計質量標準,使各項審計管理工作和審計業務工作按預定目標和在規定程序中運作,以便達到規定的質量水平,提高審計工作水平和審計工作效率。內部審計質量是指內部審計工作及其結果的優劣程度,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指由內部審計的業務管理機構或部門對內部審計的各種業務活動或行為進行有計劃的監督、綜合和協調的一種活動或行為。
內部審計監督和評價作用的發揮程度決定于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優劣,而要有滿意的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就必須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整個過程實行質量控制。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對于防范審計風險,保證審計工作效果,促進審計人員提高職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功能作用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保證。質量低下的內部審計工作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與作用。只有不斷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才能真正實現內部審計的目標。通過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這項管理工作,可以控制一些影響內部審計質量提高的不良因素的發生或形成,對一些已發生或形成的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因素,通過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也可以及早發現,并加以控制和消除,從而達到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目的。其次,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提高內部審計效益的需要。內部審計工作與其他各項經濟工作一樣,都要講究經濟效益。內部審計效益體現在以較小審計投入取得較大的審計效果,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滿意的審計效果。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就是以不斷提高內部審計效益和效率為目的的,即提高內部審計效益和效率有賴于搞好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最后,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內部審計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需要,任何事物的發展和完善,都是在不斷提高其質量的前提下實現的,內部審計也不例外。在我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推行企業制度的今天,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企業內部審計,而發展和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又必須不斷提高其質量,加強其質量控制,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方法體系
(一)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組織機制和監督機制
進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必須有健全的組織機制做保證,其主要體現在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和制定一系列有效的質量控制制度。首先,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機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機構即為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主體。進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必須有一個健全有效的組織機構,該機構是內部審計機構中的一個職能部門,如果企業規模較小或內部審計業務較少,在內部審計機構中可以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人員。設置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必須是健全的與有效的,即該機構與內部審計的其他分支機構既是緊密相連的,也是相互制約的,所設置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人員是稱職的,在實際工作中能真正履行質量控制的職責,完成質量控制的任務。其次,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崗位責任制。只有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職責落實到每一個崗位和人員,才能使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得到保證。才能真正使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得到良好的效果。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有健全的組織機制,還不能完全實現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取得滿意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效果,這時,還必須建立健全一套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監督機制。該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業務內部控制制度。以控制內部審計工作中發生差錯和弊端,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健全的內部審計業務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主要有(1)內部業務的職務分離制度。(2)內部牽制制度。(3)內部審計人員素質控制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業務的監督檢查制度。內部審計業務的監督檢查制度要求內部審計機構既要對內部審計的各項業務或工作進行自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同時還要接受來自其他各個方面的對內部審計業務的監督和檢查,以便更全面、徹底地發現和糾正內部審計工作中的各種問題。
(二)審計程序質量控制
審計程序質量控制是指對內部審計業務過程進行質量控制,促使各項內部審計活動都按照規定的質量標準進行操作,并對發生的質量偏差及時糾正。這種的實施體現在四個階段。(1)制定計劃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現狀進行調查,找出所存在的,并其造成的原因,以便在此基礎上制定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措施和實施計劃。(2)執行計劃階段。在這一階段,需要落實第一階段所制定的計劃。落實計劃要有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員作保證,由其嚴格按照所制定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措施與實施計劃進行。(3)檢查計劃執行階段。在這一階段,需要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以了解其有無未執行或未很好執行計劃的問題或情況,并找出造成問題的原因;如果執行了預定的計劃,要檢查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若存在差距,也應找出原因,以便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4)處理問題階段。在這一階段,應根據以前幾個階段所發現或存在的問題及其造成的原因,提出處理問題以及消除問題原因的措施,并保證措施的落實或執行。內部審計業務過程就是進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過程。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內部審計準備過程的控制。主要應確定內部審計項目必須有依據、確定內部審計項目應通過有關批準手續、組成合適的內部審計工作小組、需編制全面細致的內部審計實施方案和下達審計通知書。二是內部審計實施過程的控制。主要是與被審計單位有關人員進行座談,以了解與內部審計工作有關的問題和情況,重視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系統的檢查與評價,以便確定下一步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三是內部審計結束過程的控制。主要是應對實施階段取得的審計證據進行綜合、整理,以去粗取精,保證審計證據的充分與可靠,寫出真實、合理、恰當的內部審計報告,根據審定的內部審計報告做出內部審計結論與決定,審計決定須合理、合法、可行,并做好后續審計工作。
(三)關鍵點控制
所謂關鍵點是指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具有重大的內部審計業務活動。關鍵點控制是指對列為關鍵點的審計業務環節或活動采取各種必要的手段和措施進行重點控制和管理。關鍵點質量控制的操作一般按下列步驟進行:(1)找出審計業務中的關鍵點。不同的審計業務或項目,其關鍵點是不同的,審計準備階段的關鍵點主要是審計內容和范圍,審計人員的素質兩個方面。審計實施階段的關鍵點可以按審計內容的性質不同確定。審計結束階段的關鍵點主要是審計工作底稿與審計證據的整理、分析與綜合、審計報告的編寫與出具等。盡管不同的審計業務或項目具有不同的關鍵點,但是,關鍵點在不同的審計業務或項目中也有其共同的特點和表現。判斷是否為關鍵點的標準有二:一是看其是否會對整個審計業務或項目的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直接影響,也可能是間接影響。二是看其是否容易產生質量問題。容易產生審計質量問題的業務環節或項目便是關鍵點,這種關鍵點可能是一個較小的審計業務范圍,也可能是一個較大業務范圍。(2)落實控制責任。找出關鍵點后,應根據其所處具體環節和特點,以及審計計劃和工作分工情況,將其落實到具體的審計人員。每個審計人員對自己所負責控制的關鍵點應心中有數。(3)制定質量控制措施。審計質量控制部門對每個質量關鍵點應提出明確的質量要求,關鍵點的責任人員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控制措施,以保證其審計質量。在制定措施時應充分分析關鍵點容易發生的質量問題以及所造成的相關影響,分析容易發生質量問題的原因。
(4)檢查關鍵點的審計質量。審計工作完成以后,審計質量控制部門應對關鍵點的質量及控制情況進行檢查,以了解關鍵點責任人員是否真正履行了控制關鍵點的責任,是否達到了預想的效果,以便經驗,為以后的關鍵點質量控制工作所借鑒。(四)、審計質量檢查和考評控制審計質量檢查是指對己完成的或正在進行中的審計業務或項目進行重新查證和評價。以了解審計質量情況,促進審計質量不斷提高。對項目較小的審計業務可全面檢查,但對大的審計項目一般只就其中主要問題和重要的審計結論進行抽查。如果審計業務規模較大,也可以組成審計檢查小組。無論是檢查人員,還是檢查小組,都應獨立于審計業務之外。審計檢查人員或小組應檢查與評價業已完成的審計活動是否達到審計準則的要求,正在進行的審計活動是否符合審計計劃和其實施方案的要求,審計人員所查證的問題是否按照制度以及其他有關財經法規的規定所做出。
實行質量控制應先了解審計質量,審計質量是衡量審計工作符合審計標準的程度,包括人員的質量、工作的質量、審計結果(審計報告)的質量;審計質量控制只有緊緊圍繞審計質量各要素進行,才能保證質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制定的合理性和運行的有效性。
一、影響質量控制的因素
1.主觀認識模糊、意識不強,實際操作方法單一。主觀認識上表現在:(1)管理者對內部審計的職能認識模糊,認為內部審計就是查、找毛病,內部審計機構就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忽視了內部審計監督、服務、管理的職能,限制了審計工作的開展。(2)無競爭對手、思想松懈。由于內部審計的對象決定了審計機構獨享審計權,審計機構不用擔心競爭對手和業務來源,缺乏應有的競爭力,而更多的關心審計任務的完成、上級領導的態度,對建立健全內部質量控制缺乏熱情。(3)企業與個人利益的一致性使內部審計人員對一些違紀違規行為視而不見;復雜的人際關系使內部審計人員不愿深入細查;領導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審計的時效、范圍使審計人員不敢違背;眾多理由使得審計人員在質量控制上意識不強。(4)對潛在風險認識不足。求數量、搶時間、搞突擊,在質量控制上下功夫不夠。主要表現在:對審計中出現耗時、耗費的具體項目不愿深查,對不清楚的業務避重就輕,對獲取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不透,處理問題上更多地依賴專業判斷或個人偏好。
實際操作中表現在:一是重視專業勝任能力,對職業道德重視不夠。在工作委派上考慮較多的是專業勝任能力,對審計人員及助理人員的獨立性及職業道德考慮較少;在培訓中注重業務,對職業道德抓得不夠。二是對指導、監督、復核不重視:缺乏對審計執行情況及其結果適時進行監督和檢查;未建立分級督導、復核制度,對所聘用的助理人員事前沒進行必要的培訓,甚至未編制審計計劃以傳達審計指導意見;在具體項目審計過程中重操作,輕督導,往往在出了問題時才予以督查;審計報告階段對工作底稿未實行多級復核。
2.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一些審計人員財會知識不熟練,對新的準則理解不透徹,對新的問題拿不準;對法規不熟悉,對合同理解片面,對相關稅收政策吃不準,抓不??;對審計不求甚解等,在審計實踐中碰到問題時,存在回避現象,靠現學現用或靠經驗審計很多內部審計人員來自財會隊伍,專業單一,后續教育跟不上,缺乏必要的審計理論。知識結構不合理,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難以發現深層次問題。編制的工作底稿不規范、收集的審計證據不充分、專業判斷不合理、審計建議可操作性不強;加大了審計風險,降低了審計質量。
3.機構設置不合理、制度不健全。當前,國有企業在改制、改組過程中,有的內部審計機構被撤銷,有的被弱化,有的把內部審計機構與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合并綜合辦公,歸企業總會計師或財務主管分管,或由企業的財務部門負責人兼任內審部門的領導。專業人員配備不全,在審計實務中大量依靠助理人員實施,造成內審機構及其人員工作獨立性不強,限制了審計工作的開展,難以保證審計質量。
質量控制是全員、全過程的管理活動,要求審計中的每個環節、每個人、每項工作必須為其他人員的工作質量提供保障,而不是孤立的。,一些企業未根據實際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審計規章制度,缺乏宏觀指導,責任不清、獎罰不明,操作程序不規范,隨意性大。
4.缺乏質量控制評價體系。企業自身缺乏的、量化的評價審計質量的標準,在一些企業中就沒有評價標準,而是以業務量的多少、查處問題的多少來衡量其質量的高低;上級部門對下級的考核評價指標單一且實施考核監督較少;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控制缺乏推動力。
二、搞好審計質量控制的途徑
1.完善機構設置是搞好質量控制的前提條件。沒有完善的機構,質量控制將無從談起。因此,要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完善管理體制,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強化督導力量,把素質好、業務精、能力強的人員充實到審計崗位上。
2.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是提高審計質量的基本保證。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使審計質量提高的總體要求,要有高質量的審計就必須有高質量的審計人才。審計人員必須恪守審計職業道德,依法審計,做到獨立、客觀、公正,并保持嚴謹、負責的職業態度;具體從以下方面著手解決:(1)加大培訓力度。審計工作的對象之一是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資料,隨著我國加入WTO,各種會計準則相應出臺并不斷變化,各種稅收政策不斷適時調整,審計工作必須適應這種變革。因此,要科學、合理地把審計工作與培訓結合起來,有計劃地安排審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促進審計人員更新知識,開闊視野,掌握先進的審計方法,提高業務能力。(2)大力提倡自學。內部審計不能僅為完成任務而疲于奔命,應鼓勵審計人員提高自學意識,是提高審計人員層次的重要途徑,審計人員可以通過參加職稱或CPA等資格考試,使自己在不斷中提高理論知識水平,進而提高審計工作質量。(3)及時交流和討論。項目實施的計劃階段,針對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多對實施項目的具體目標、需要獲取哪些重要證據、如何獲取證據及證據的證明力等進行討論;實施階段,多對審計證據與認定的關系及專業判斷作討論;報告階段,多對審計意見及建議作討論。通過交流和討論,可以增強彼此之間的業務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使審計人員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審計工作方法,可以及時獲取一些間接知識,有利于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可使審計證據更經濟、適當,審計報告更具說服力和審計建議更具可操作性。
3.從建立健全質量控制制度上遏制審計質量滑坡。要結合本的實際建立健全各項審計制度,加快內部審計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1)全面質量控制制度是搞好質量控制的根本。主要包括職業道德原則、專業勝任能力、工作委派、督導、咨詢、業務承接、監控等。制定全面質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要使其有效且切合實際。首先要考慮人員職業道德、業務能力,工作的委派要與其實際能力相適應,做到任務具體、職責明確,用規章制度規范和管理工作;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完善全面質量控制政策與程序,并采取措施保證各項制度全面貫徹落實;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獎罰分明。確保所有審計工作符合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2)項目質量控制制度是搞好質量控制的關鍵。審計人員要在執行全面質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中適用于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程序;督導人員應當在考慮助理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等情況下,合理確定對其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復核的方式及程度。對每一個業務項目都必須從頭嚴抓,按操作程序做好每一步,在實施過程中要及時傳達指導意見,監督審計全過程,了解出現的重要和審計并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同時,嚴格執行復核制度,任何一級都要具體明確復核和承擔相應的責任,層層把關,確保每一個項目的每一個環節自始至終符合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由內部審計組織的審計人員實施的,是全體內部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都必須參加的自律行為。內部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生命線,是審計委托者關注的焦點,其直接目的是增強審計工作的可靠性、準確性、合理性、效益性和效率性,更好地服務和實現審計目的。
內部審計外包質量控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內部審計外包質量控制是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保證的重要內容,是防范審計風險、減少審計成本的需要,是內部審計職能機構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需要,它直接影響到內部審計監督、服務作用的發揮水平,強化內部審計外包服務質量控制是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保證,貫穿于每個外包審計項目的全過程,對外包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好壞,成為衡量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優劣的標準之一。
二、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審計質量控制現狀
目前企業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從總體上看,還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階段,落后于內部審計實際工作的需要。企業的內部審計外包質量控制受內部審計環境、內部審計法規、審計隊伍等多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審計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內部審計外包質量控制缺乏明確的標準。在企業的內部審計規范體系建設上,相對偏重于內部審計的法律規范和內部審計業務規范建設,相對忽視內部審計外包質量控制標準等內部審計管理規范的建設,造成的結果是內部審計外包質量控制標準建設滯后,內部審計外包質量控制無章可循。缺乏對外包審計的過程、成果進行有效執法的行為準繩。
2、目前內部審計外包成果普遍存在“兩重兩輕”現象。即質量現狀體現為“重審計實施、輕審計準備”,實務中有時發現審計方案重復拷貝不走樣。審計方案換換企業名稱即可,審計實施與審計方案“兩張皮”,審計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影響內部審計質量;“重審計委托、輕審計過程監督”,內部審計項目初次外包之前,外部審計服務供應商選擇相對謹慎,至少程序上比較規范,一旦內部審計項目發包以后,有時會造成內部審計過程走過場,內部審計監督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效能就大打折扣。
3、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內部審計人員業務素質整體水平不高,對法律法規不熟悉,缺乏應有的專業知識、謹慎態度和判斷能力。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外包的過程中。表現得缺乏審計專業素養。如對審計項目準備不充分,審計計劃缺乏可行性,審計外包手續不完備;外包審計責任不明確,審計人員質量風險意識淡薄等等。
4、工作底稿及審計檔案的存檔問題。在實務工作當中。由于內部審計業務進行了外包,外部中介實施審計的工作底稿常常由其自行保管,造成委托單位審計底稿保留不完整甚至沒有保留內審工作中形成的審計工作底稿。有的單位審計工作底稿即使保留,其后續的分類、歸檔工作也不及時,造成后續外包審計項目質量失控的風險。
5、內部審計服務合格供應商的選擇問題。在企業的外部審計外包當中,通常由于對內部審計的地位、認識問題,有很多來自審計職能部門自身不能左右的力量影響高質量的審計服務供應商的選擇,如成本預算約束、公司利益相關方的影響。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內部審計環境有待改善,不是由企業專業職能部門主要決定內部審計服務提供商。
6、外包審計人員執業素質相對不高。鑒于內部審計的審計風險較小,且內部審計的風險與外部審計的風險、責任完全不一樣,會計師事務所在安排項目人員調度時,往往將能力相對較弱的從業人員安排到內審業務當中,內部審計服務項目往往成為外部審計機構“練兵”的場所。尤其在事務所業務緊張的時候,人員安排捉襟見肘的情況更是嚴重。
三、內部審計外包審計質量控制的內容
內部審計外包的質量控制應該遵循如下原則:依法審計、客觀公正原則;審計活動能夠增加價值和改進組織的經營效率和效果的原則;成本―效益原則。實踐當中,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控制情況。
1、外包單位承諾履行情況。內部審計外包承接機構是否按照承諾派出符合相應資質和經驗要求的人員參與內部審計,審計人員調整事先征得內部審計委托方同意;是否按照審計業務約定書規定的時限完成內部審計工作并提交審計報告;是否嚴格履行保密義務。不對外泄露委托方和被審計單位資料與信息。
2、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是否按照內部審計機構委托方要求實施審計,取得充分的審計證據;審計測試記錄和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及復核是否符合內部審計機構委托方的要求;是否對被審計單位的反饋意見進行了核實;報送內部審計機構委托方的審計工作文檔是否完整、規范。
3、審計工作效果。內部審計報告和管理建議要客觀、準確、清楚、扼要;對委托方和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管理及審計工作是否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4、執業素質與職業道德。內部審計外包承接機構是否審計力量較強,整體素質較高,業務能力較強,熟悉委托方業務;審計人員工作態度與作風較好,認真負責,嚴謹細致;審計人員能嚴格遵守審計紀律;遵循客觀性要求,向委托審計的內部審計機構如實報告所有重要審計事項。
四、內部審計外包審計質量控制的手段
1、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外包質量評價體系。要借鑒先進公司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得的成功經驗,建立公司統一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執業規范、準則和評價標準,對于促進內審工作質量管理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內部審計的審計評價普遍存在只重視定性分析,而輕視定量分析的狀況,而定性分析有時又難以準確把握,存在著主觀隨意性。因此,建立詳細可操作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有利于區分責任和績效考核,為體現激勵機制和懲罰機制,為內部審計質量提高提供保障。制定的審計質量評價體系,既要具備較強的操作性,又要便于前后期對比和經驗總結,避免在制度規范中出現過多的文辭費解和
不易操作等缺陷。
2、因地制宜的選擇合適的外包形式。內部審計外包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首先要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對內部審計外包進行決策分析,考慮哪些項目需要外包以及外包什么程度,然后根據資源狀況選擇適當的外包形式。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參照先進企業的成功經驗,根據企業的需要及成本效益作出外包決策。如對于計算機信息系統等專業領域,可以采用“專項外包”的形式,借助信息系統會計師完成依靠內部力量無法完成的工作;而對那些內部審計業務很少的中小型企業,難以聘到高水平的審計師,如單獨設置內部審計部門并配備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此時“內部審計職能全部外包”則可能是企業的最佳選擇。
無論企業選擇哪種方式,都應結合企業自身的管理需要和成本效益來決定。但是成本不是企業管理層決定外包的唯―依據,審計服務的有效性,即能否在相同的成本條件或更低的成本支出下,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才是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3、注重對委托項目“兩端”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對于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整個過程,從委托―計劃―實施―報告―復核―公告―整改等各個環節,一般來講都要進行必要的管理與控制,就像企業生產中的全面質量管理,這樣才能把質量控制落到實處。具體地說,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措施,按作業順序來,可以分為審前控制、審中控制和后續審計。審計前的控制主要是有關審計項目立項和編制計劃、內審監督協調員選派的控制;審計過程中的控制主要是健全審計日記和審計工作底稿體系,在保證審計取證和復核時的充分性和適當性,則既要有結論,又要有詳細的記錄,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然”,以及監督撰寫高水平的審計報告;后續審計主要是對內審審計報告發出后新發現的問題進行糾正,目的是為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保證審計質量和審計水平的提高。
但是,既然將內部審計外包給會計師事務所等外部服務供應商,作為內部審計職能機構或對應企業職能機構來說,就要揚長避短,利用企業有限的資源,重點抓好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兩端,即審計委托項目的選擇、內審方案的審核和內部審計報告的出具,讓會計師事務所發揮其長處,加強對審計項目過程中的審計質量控制,重在發現審計問題,實現審計目標。
內部審計外包的“前端”的審計質量控制。審計項目選擇要考慮:一是管理層關注與公司當前主要中心工作相關的項目;二是企業資金投入大、建設周期長的項目;三是內審力所能及、能夠獲得被審計單位接受、支持配合的項目;四是連續多年審計發現問題難以徹底整改的項目;五是選擇審計數據和資料來源有保障的項目。
審計方案制定控制:首先,應要求外部審計師進行充分的審前調查,在摸清被審對象總體情況的前提下,明確無誤、科學、合理地指導外部審計師確定審計范圍、審計內容、審計重點、審計目標、內審人員分工安排和審計時間等。并明確內部審計師對外部審計師的監督和指導責任;其次,應使所制定的審計方案全面具體、細化到位、便于操作,完整體現審計的全過程要求;最后,應明確規定審計方案調整的情況和審批要求。減少審計方案調整的隨意性。
內部審計外包的“后端”的審計質量控制主要是審計報告編制復核。審計報告是會計師事務所向企業報告審計項目結果的文件,是企業內審機構向被審單位下達審計結論的依據,是審計工作的最終成果,是審計質量的綜合體現,企業應對提交的內部審計報告在允許的條件下實施三級復核。即重點復核:一是審計事實是否清楚;二是審計程序是否合適,是否實現審計目標;三是審計證據是否具有客觀性、相關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審計依據是否正確,四是審計評價意見是否恰當;五是審計建議是否利于改善組織的風險管理和增加組織價值;六是審計報告的結構是否完整、層次分明,用語是否規范。
4、建立內部審計質量的責任追究制度。在企業內部,在內部審計組織和內部審計人員自查的基礎上,審計職能機構對內審結果的監督檢查,主要措施是分級督導和內部互查,但是督導具體職責不明確,對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會不甚明顯,因此要將審計責任追究制貫穿于審計的全過程,明確內部審計的審計質量責任,特別是重要審計項目的審計質量控制要確定專人負責檢查與督促,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將影響質量的要素解決于萌芽之中。在外部檢查與監督方面,內部審計委托部門應成立專門的業務監督和考核部門,制定明確的業務監督和考核程序和方法,有重點、有選擇地對重要的審計項目進行檢查,幫助和督促被內部審計加速審計整改步伐。內部檢查與外部檢查是相輔相成的,應以內部檢查為主,外部檢查為輔,外郵檢查僅幫助和指導內部審計建設與發展,而內部檢查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校正性過程,后者更具有針對性、及時性和效果性。
對于內部審計的結果,應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要建立健全明確、清晰的指標、標準,來判別從主審人員到審計組長。再到復核部門、主管領導,對內部審計結果應該承擔的質量控制責任。健全的追究責任制度是內部審計質量的有力保證。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督導和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建設,要以審計責任追究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審計復核、審計考核和完善以審計復核、審計考核、審計督導和審計責任追究為主體的審計質量控制制度體系。
對于監督內部審計外包質量控制不稱職的員工,首次責任認定后應予以勸誡,幫助其提高質量控制的認識意識和業務水平;屢次認定責任失職后,對不能滿足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要求的人員應予以進行內部崗位輪換,甚至建議調出內部審計職能部門,以示審計質量控制的嚴肅性。
對于內部審計外包質量控制考核不合格的供應商,應按照合同條款予以扣減審計費用并同時降低該供應商下一年的內部審計服務單價;對于審計質量持續2年考核不合格的供應商,應該列入“黑名單”,永遠不得進入企業的審計外包服務候選供應商行列。
五、內部審計外包審計質量控制注意的問題
不可否認,外包會計師事務所等供應商整體而言具有相對較高的專業化水平,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廣闊的見識,但不能因此就斷定內部審計外部化后的內部審計質量就一定高,而完全依賴外包審計解決企業發展中應由內部審計解決的問題?,F實中,內部審計外包本身有一些固有的風險,尚需注意其對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
第一,內部審計外部化后,企業委托關系的鏈條加長,同樣會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加大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可能。
第二,審計面對的內控環境,不能僅僅依靠雇員道德來遵守,在強大的利益驅策下,道德的力量有時候會變得很微弱。另外,這些約束真正發揮效力的時候是在事后,往往以某種處罰的形式表現出來,其在事中的約束效力如何很難得知,所以根本無法保證審計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審計質量。事實上,要想從根本上保證審計質量恰恰就得從每個審計項目的各個環節做起,實施全面的質量控制。再次,外部審計的視角上的缺陷和審計范圍可能受到的限制都會影響審計質量。外聘會計師事務所的知識結構往往是通用有余,專用不足,處理具體問題時可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企業缺乏深入地了解,未必能很好地契合企業實際,從而也很難保證審計質量。
第三,外部審計服務供應商不如內部審計人員熟悉企業的實際情況、了解管理層所需,不能積極主動地圍繞企業目標而展開審計工作,進而影響審計質量。
關鍵詞:
科研院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指內部審計機構為實現審計目標,規范審計行為,明確審計責任,確保內部審計質量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而建立和實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總稱。它是內部審計機構采用科學的組織手段和技術方法,根據一定的要求或規定標準,對審計項目的立項、實施、結果、報告等進行組織、指導、監督和檢查的活動,是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對自身活動進行控制的自律行為,借以提高審計工作水平以及審計工作效率和效益。因此,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保證審計質量的重要途徑。當前,隨著科研院所內部審計工作不斷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在單位管理中的作用也不斷顯現,而如何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促進單位經營管理效率提高,成為科研院所內部審計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一、科研院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1.提高內部審計質量
內部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工作的關鍵,只有高質量的內部審計工作才能實現內部審計的目標,提高科研院所的經營管理效率。反之,質量低下的內部審計工作不能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無法促進科研院所經營管理效率的提高??蒲性核枰粩嗉訌妰炔繉徲嬞|量控制工作,通過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各環節的有效管理,發現并消除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各種因素,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
2.提高內部審計效益
內部審計工作需要講究經濟效益,因為內部審計工作是為管理服務的,要以較小的投入取得較大的經營管理效果,促進單位經營管理水平提升。科研院所要不斷提高內部審計效益和效率,必須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在加強自己審計質量控制的同時,也要積極借鑒國外成熟的理論和方法,適應發展趨勢,使單位的審計事業與國際接軌,提高內部審計效益,從而達到提高單位經濟效益的目的。
3.促進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和完善
科研院所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和完善需要不斷提高其審計質量,而提高審計質量的方法就是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在實際工作中,多數科研院所的內部審計工作游離于經營管理活動之外,不能發揮促進經營管理的職能和作用,這就需要內部審計部門通過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提高內部審計質量,使內部審計工作充分發揮作用,從而提高內部審計機構地位,使內部審計機構成為科研院所不可缺少的監督管理部門。
二、科研院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1.內部審計工作的定位不清楚
現階段,科研院所普遍存內部審計定位不清楚的情況,即內部審計是應該保持相對獨立還是為單位經營管理服務。事實上,內部審計服務的內向性決定了,內部審計必須融入到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對經營管理情況充分了解,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問題。由于科研院所的管理者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定位不清楚,不了解內部審計工作的具體職責,導致內部審計機構工作不能有效開展。內部審計主體職責不清,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也就無從談起,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也就難以保證。
2.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質量責任制度
當前,多數科研院所的管理者對內部審計工作不夠重視,一般不建立內部審計質量責任制度。沒有規范的管理制度,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就沒有依據,也就無法正常開展質量控制工作。通常,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包括審計復核制度、審計考核制度、審計責任追究制度等。在這些控制制度中,審計責任追究制度是關鍵,如果責任主體不明確,在工作中僅依靠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自覺性,靠其自身責任意識,自覺自愿地實施審計質量控制,很難規范內部審計行為。除審計責任追究制度外,其他制度缺失,也會導致內部審計工作出現缺乏質量考核、考核內容不全面、偏重于事后考核,忽視事前、事中考核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
3.內部審計人員自身素質較低
從目前科研院所的內部審計人員看,現有審計人員多數是由財務轉崗,或內部審計工作由財務人員代管,導致當前科研院所的內部審計僅局限于財務審計。內部審計人員掌握財務知識的人較多,而掌握管理技能、科研業務知識、具備綜合分析能力的人員比較少。內部審計人員對科研業務知識及科研項目運作流程不了解,對審計的風險管理要點和內部控制的關鍵點就會把握不準確。知識結構單一,使科研院所內部審計工作難以面對復雜的工作局面,不能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進而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4.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方法落后當前科研院所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還僅僅依靠內部審計人員工作認真、細致、反復查證。這種單一的控制方法加大了內部審計的工作量,降低了審計效率,不能達到控制審計質量的目的。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控制已不能適應審計工作的需要,而將人工控制改變為計算機程序控制,紙質信息改變為電子信息已成為必然趨勢。
三、加強科研院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措施
1.建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和控制制度
首先,科研院所要將內部審計機構做出準確定位,內部審計的職責不是監督單位的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而是為單位有效經營管理、健康發展服務。在此定位的基礎上,建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該機構是內部審計機構的一個職能部門,是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主體。然后,建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健全的制度,提高內部審計質量。該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需要包括審計復核、審計考核和審計責任追究等項制度。在此控制制度體系中,要明確從制定審計方案、獲取審計證據、編制審計底稿、編寫審計報告等審計工作的各個環節的操作規范,對審計全過程實行質量控制。
2.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
定期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業務培訓的內容應包括財務知識、審計知識、科研項目管理知識、科技業務流程等。還可以不定期地學習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對本單位科研業務的影響等。通過定期培訓與專項培訓相結合,豐富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使審計隊伍更加精干,審計人員的知識不斷更新,與科研業務活動保持同步。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使每個內部審計人員掌握多種專業知識,并能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對內部審計工作起到促進作用,提高工作質量。
3.建立適合本單位發展的內部審計項目選題機制
科學的選題機制是高質量的內部審計工作的前提,如果選出的項目不具有可操作性,審計質量必然無法保證。因此,在選擇內部審計項目時,必須緊緊圍繞本單位科研業務發展,充分論證對單位各項業務的影響和促進作用,通過對這些業務的評估,選出對單位有重要影響的審計項目。在具體操作時,要堅持重要性原則和效益性原則,選取單位領導、職工關心的,對單位影響較大的,同時能促進單位發展,審計環境較好的項目。項目確定后,需要編制內部審計方案,方案編制完成后,由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批準,內部審計機構根據批準后的內部審計方案實施內部審計工作。審計方案可以根據審計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進行調整,但調整需要經過必要的審批程序。
4.加強對內部審計證據的質量控制
內部審計證據是做出內部審計結論和建議的依據,因此,內部審計證據的質量非常重要,加強其質量控制必不可少。內部審計人員在獲取審計證據時,應選擇適當的抽樣方法,確定合理的審計風險水平,并且將獲取審計證據的名稱、來源、內容、時間等,清晰、完整地記錄在工作底稿中。審計項目的各級復核人依據自身責任范圍,對審計證據的充分性、相關性和可靠性予以復核。需要強調的是,獲取的審計證據不能僅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而需要留存復印件、掃描件打印的紙質材料或數碼相機拍攝的電子版圖片打印的紙質材料。相較而言,掃描件或數碼相機拍攝的電子版圖片更有利于保存并查閱。
5.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控制
內部審計工作底稿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內部審計工作質量??蒲性核膬炔繉徲嫏C構應建立分級復核制度,首先由內部審計人員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再由職位更高的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復核。復核的內容應包括內容完整、記錄清晰、結論明確,索引編號和順序編號完整等。審計工作底稿還應包括項目審計計劃與審計方案的制定及實施情況,其他與形成審計結論和建議有關的重要事項。如果發現審計工作底稿存在問題,復核人員應在復核意見中說明,并要求相關人員補充或重編工作底稿。最后,由審計機構負責人進行復核,并對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負完全責任。
綜上所述,隨著內部審計工作不斷發展,科研院所必須不斷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控制,改進內部審計工作,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從而提升內部審計機構在單位中的地位,使內部審計工作為單位的發展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琳.審計質量控制:缺陷分析與對策思考[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6(3).
內部審計作為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線,其目的是為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進組織的經營。為使內部審計能充分發揮作用,必須對內部審計項目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
一、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涵義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05年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9號——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規定:內部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是指為合理保證審計項目的實施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與方法。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機構的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具體包括內部審計機構為確保其審計項目質量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在實施審計項目時,對審計立項、審計準備、審計測試、審計報告、審計追蹤、項目評價等完整審計程序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它是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對自身活動進行控制的自律行為,它貫穿于審計項目的各個環節。
二、加強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1.加強項目質量控制是推動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根本途徑
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生命,而審計項目質量則是內部審計質量的靈魂。加強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提高審計質量,必然給內部審計自身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首先是有利于提高審計部門的地位,“有為才能有位”,高質量的審計項目容易得到領導的重視,被審計單位的尊重,樹立內審的良好形象,為以后更好地開展工作、履行職責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其次是有利于審計隊伍素質的提高,通過對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使審計人員對素質要求有了新的標準和認識,審計隊伍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素質將會在外界壓力、自身動力的雙重作用下得到提高,以更好的適應業務發展對內部審計的需要。可以說,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完善是在不斷提高其項目質量的前提下實現的,提高審計項目質量是推動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根本途徑。
2.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的控制現狀需要加強項目質量控制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的控制現狀重點表現為“三重三輕”:即“重審計實施、輕審計準備”,審計方案可操作性不強,審計實施與審計方案“兩張皮”,造成審計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影響項目質量;“重審計問題、輕審計規范”,審計取證不齊全,工作底稿不規范,審計定性不準確;“重審計報告、輕整改落實”,使審計的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以便對以上控制缺陷“糾偏”和其他控制環節“防患于未然”。
3.加強項目質量控制是規避審計風險的有效手段
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勢必存在內部審計風險。在我國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現階段,決定內部審計風險大小的直接因素就是內部審計項目質量的高低,二者之間存在此長彼消的關系,內部審計項目質量越高,審計風險就越小;反之,則審計風險越大。所以控制和降低審計風險的核心在于提高內部審計項目質量。只有加強對審計項目各環節全過程的質量控制管理,才能有效地保證審計工作質量,規范審計工作行為,最大限度地規避審計風險。
4.加強項目質量控制是為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準則的完善提供實踐基礎
科學的理論來源于科學的實踐,在不斷強化項目質量控制的實踐過程中積極地總結經驗教訓、尋找規律,將為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準則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
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措施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是一個過程,包括立項、準備、實施、報告、后續等各環節。以下則是審計項目各環節質量控制的具體措施。
1.立項階段的質量控制
高度重視立項階段的質量控制。首先,內部審計立項應以本組織風險評估為基礎,以幫助組織實現目標,為組織提供增值服務為目的,時刻跟上組織前進的步伐,配合組織發展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審計,尤其關鍵的是內部審計項目的立項要能體現組織不斷發展變化的審計需求。其次,為保證項目主題明確、重點突出,就需要適當控制和縮小審計范圍。根據以往審計經驗,在沒有特定需要情況下,適宜采用“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戰術,一次審計只針對某一個管理環節或一個業務事項進行深入細致的審計,盡量減少盲目的泛泛的全面審計。有利于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把握及控制審計的風險。因此,項目立項把握的好,在總體不斷拓展審計范圍和影響的同時細化審計項目分類,在每個審計項目上力求做深做透,就會為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在前期打下良好的基礎。
2.準備過程的質量控制
準備階段是整個項目的基礎,在項目前期做好各項質量控制,不僅能從開始確保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而且可以節約具體審計過程的時間和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加強審前準備的質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配備與審計項目相適宜的審計組成員。內部審計部門在配備相應的項目成員時應主要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審計人員應符合客觀性的要求。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修訂的《職業道德規范》中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展示其最大限度地職業客觀”。內部審計人員的客觀性,是保證審計質量的重要因素,審計部門負責人不應委派那些可能有利害沖突或偏見的審計人員參與該項目的審計,以保證審計人員公正客觀、不偏不倚。二是,審計人員應符合專業勝任的要求?!堵殬I道德規范》中同時要求,內部審計師在開展業務時,應具備專業能力和應有的職業審慎性。作為內部審計項目組人員的組成,需要基本的勝任能力,才能基本保證項目質量。
(2)把好審前調查關,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審前調查是保證項目質量的重要環節。實踐證明,凡是審計效果比較突出、審計質量比較高的審計項目,都進行了充分的審前調查。審計調查應重點關注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流程、內控狀況及關鍵崗位管理人員、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統的主要變化。調查結束后,審計組應執行分析性程序,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明確潛在的關鍵控制點、控制缺陷或控制過度的情況,對被審計事項的重要性和審計風險作出合理評估,初步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只有把審前調查作為審計階段的一個重要環節認真抓好,才能編制出行之有效的審計實施方案,確保高質量地實現審計目標。
(3)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審計實施方案是項目質量控制的“龍頭”。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應具備三個特征。第一,它從根本上規定了項目的方向,是指導審計人員現場作業的“路線圖”,對實施項目起著全面控制的作用;第二,它是執行審計和質量檢查的標準。依照實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斷審計人員審了什么、怎么審的、結果怎樣,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審計人員的隨意性;第三,它是審計報告的基礎,好的實施方案已基本摸清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使現場實施有的放矢,審計報告也就水到渠成了。
3.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
審計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是整個項目質量保證的核心。因此,必須強化實施過程的控制,以保證項目質量,降低項目總體風險?,F場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關鍵在于嚴格執行審計程序,規范業務操作,重點把握好兩方面的質量控制。其一,審計證據的質量控制。審計證據為內部審計人員作出審計結論和建議提供了依據,是項目質量的核心。審計證據的質量控制包括三點:一是要明確審計取證的范圍。審計證據要足以支持審計報告和審計結論中揭示的問題。二是要規范審計取證的方法。為保證審計證據的充分性、相關性和可靠性,應根據取證的要求不同,對取證方法有所側重,以規范審計取證行為。三是要恰當處理和評價審計證據。內審人員應要求證據的提供者進行簽名或蓋章,確認其來源真實,證據有效。無法獲取簽名蓋章的證據,應當了解原因,并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和日期;評價審計證據時,應當考慮證據之間的相互印證及證據來源的可靠程度。其二,審計底稿的質量控制。審計底稿是保證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和道德風險的一個關鍵環節。編制工作底稿時,應遵循工作底稿的質量要求,做到內容完整、記錄清晰、結論明確,客觀反映項目計劃與審計方案的制定及實施情況,并包括與形成審計結論和建議有關的所有重要事項。保證認定事實客觀存在、問題性質判斷準確、審計建議合理專業。
4.審計報告的質量控制
審計報告是審計監督活動的“產品”,是實施審計后,對審計項目做出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是審計風險的最終載體,要想提高審計項目的質量,重視審計報告的撰寫是非常必要的。審計報告應當客觀、完整、清晰、及時、具有建設性,并體現重要性原則。審計報告質量控制的關鍵是復核審定和最終審定控制。審核重點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審計報告是否以審計底稿為基礎,問題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對審計底稿不能充分支持審計報告、但必須在報告中揭示的情況,責成審計組繼續深入檢查,將工作底稿補充完整。二是審計報告是否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引用法規條文是否有效、準確。三是審計報告是否以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為原則,問題定性是否正確,評價是否到位。四是審計報告是否以幫、促為出發點,審計建議是否可行,對被審計單位目前或未來的經營管理活動是否具有指導意義。五是審計報告結構是否合理,報告的層次是否按問題的重要性排列,用詞是否恰當,審計報告作為專業文書,應切忌用華麗辭藻或修飾的方法等。
5.審計項目后期及后續的質量控制
做好以下項目后期及后續的質量控制,對于提升以后項目的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1)認真開展項目總結。每一個審計項目結束后,項目組長要認真組織開展項目總結,提出本次項目開展中的不足并指明今后類似項目中應注意的事項。審計總結是內部審計部門的寶貴財富,對今后的審計工作有極強的借鑒和指導意義,有利于不斷提高審計項目質量,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
(2)后續審計質量控制。后續審計是內部審計人員用以確認管理層針對已報告的業務發現和建議所采取的行動是否適當、有效和及時的過程。為保證后續審計的質量得到控制,首先,應將后續審計的責任在內部審計部門的書面章程中得到明確。其次,在后續審計中,審計人員應重點關注審計發現問題的風險是否得到控制,加強審計人員對風險接受程度的準確判斷,以規避審計風險,保證項目質量。
6.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其他配套措施
(1)建立審計項目督導的平行作業機制。審計項目督導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內審項目質量的高低。針對目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由于受人員、機構編制等因素的制約,審計項目的督導缺乏實質內容,僅僅是對審計方案和審計報告做象征性復核,在深度和廣度上還不能達到項目質量控制得要求。因此,應建立審計項目督導的平行作業機制。明確審計項目的督導工作應貫穿于項目的始終,保證對項目各環節督導的質量控制。
(2)不斷完善審計績效考評機制,引導審計項目資源合理配置。績效考評的目的本身是獎勤罰懶,但在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實際運行的情況看,由于內部審計部門基本采用矩陣式組織方式,一個審計項目中的審計人員受本科室和項目組的雙重領導,而這雙重領導出于各自利益出發,可能會將不具備勝任能力的審計人員選入項目組,這勢必影響審計項目的質量,加大審計風險。因此,內審部門應不斷完善審計績效考評機制,引導審計項目資源合理配置,保證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只有不斷提高項目質量的控制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內部審計質量的整體提升,從而有效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1]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9號—內部審計質量控制》,2005年5月.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研究
收錄日期:2014年3月20日
一、內部審計質量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內部審計質量是指內部審計工作和結果的優劣程度。內部審計質量包括行為質量和結果質量,內部審計行為質量直接影響著內部審計結果質量,沒有良好的行為質量,就沒有良好的結果質量,內部審計結果質量是內部審計行為質量的具體表現和最終反映。內部審計是某一組織機構內部所建立的服務于該組織的一個獨立的職能部門,對組織內部各種業務進行監督和服務。2005年5月1日開始執行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9號――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中所稱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指內部審計機構為確保其審計質量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而制定和執行的政策和程序。
二、我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合理。獨立性與內部審計的客觀性是緊密相關的,只有在獨立性得到保證的前提下,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才能對企業的現實經營狀況得出客觀公正的審計結論。在現行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模式中,很多企業都將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在財務部門或是其他部門下,有的將內部審計機構與監督部門合并設立,也有的企業會讓會計人員兼任內部審計工作,甚至有的根本就沒有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即使是有人員從事內部審計業務,在審計業務上也是接受企業的其他非內部審計領導的安排。以上的這些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使得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得不到保證。另外,我國企業內部缺少監督主體,目前除了上市公司按照證監會的要求設立了內部審計委員會外,很少有公司意識到需要設立內部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委員會的職責之一就是指導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監督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即使是設立了審計委員會,很多也是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成為一名合格的內部審計人員,要有一定的從業經驗、扎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內部審計人員還要掌握會計和財務管理等專業知識,并且對相關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法律法規要相當的熟悉。但是在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在具體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在知識結構不合理,即內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除了專業知識外,對金融和管理方面的知識較少涉及,這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在面對當前復雜的經濟環境時不能很好地適應,專業勝任能力不高;很多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不高,缺乏一名內部審計人員應有的客觀和職業審慎態度。
(三)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標準有待提高。完善的內部審計質量制度和控制標準是內部審計人員工作的準繩,能夠為內部審計工作提供重要保障。我國從1995年,先后頒布實施了《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內部審計具體準則》。我國內部審計工作從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立、審計事項及權限、內部審計工作程序和內部審計人員資格和職業道德以及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等方面做出了相關的規定。但是,我國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標準仍然不健全,還存在著缺陷。與審計的其他兩個方面,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相比較,我國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方面的標準更是不完善。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19號――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以及《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中《第2306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具體內容做了規定,但沒有強制力,其中內部審計人員的責任規定得也不明確。許多企業并沒有制定內部審計章程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管理辦法,沒有制定規范的內部審計業務流程控制標準,對于違反職業道德和審計準則的內部審計人員也沒有具體的懲罰規定,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提高。
三、完善我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
(一)完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是否合理對內部審計工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設置應遵循獨立性和權威性的原則。內部審計機構設立的層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內部審計工作實施的質量,由此內部審計機構必須建立在較高層次上,從而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執行效率。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是內部審計工作有效進行的基礎。合理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方式應該是由公司的董事會直接領導,使得內部審計機構與別的部門相對級別較高,這樣能從一定程度上保證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但在建立內部審計機構時也不能盲目的跟隨,應根據我國企業目前的現狀,借鑒國外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經驗,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模式。在保證獨立性與權威性的基礎上,還要保證能對企業的經濟責任、經營行為和各職能部門實行有效的監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順利進行。
(二)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首先,加強內部審計人員從業資格的管理,從準入門檻方面來確保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有非常扎實的專業知識,而對專業知識的檢驗,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在從業資格上。內部審計行業也可以參照民間審計職業中只有取得內注冊會計師資格的人才有資格承擔審計業務的規定。為保證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內部審計人員也應進行相關的專業資格考試,只有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人員才能允許參與內部審計的相關工作;其次,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技術職稱考試,確保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和技術水平。在考試內容方面不僅要涉及審計知識,還要涉及會計、財務管理、金融和管理方面的知識,這樣從某些方面能夠促進審計人員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再次,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不斷地了解內部審計標準、程序和技術等方面的相關法規的更新情況。通過進行后續教育使得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不斷地更新,完善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建立明確的職業道德規范,并在規范中明確規定違反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后所要受到的懲罰。通過培訓等方式,是內部審計人員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監督的途徑和渠道,在外部規范內部審計人員的行為。
(三)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完善相關法規,加強內部審計的法規建設。科學、嚴謹、具體的內部審計執行標準和準則是保證內部審計工作能順利進行重要因素。為了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僅僅靠協會的沒有強制力的相關規定是不能實現的,國家應出臺相應的法規,并制定內部審計準則。首先,相關國家部門應該制定和完善內部審計的相關法規,保證內部審計的合法身份,盡快使內部審計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加強內部審計法規的可操作性。針對目前我國的內部審計法規規范規定較籠統的情況,有關部門應該根據《審計法》和《內部審計準則》等法律法規,制定具體的業務規范和操作指南,加強內部審計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
主要參考文獻:
[1]于筠,王世瑋,袁德萬.從管理本質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J].中國內部審計,2013.4.
1、 內部審計的概念。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作出的定義是:“內部審計是在一個組織內部建立的一種獨立評價活動,并作為對該組織的活動進行審查和評價的一種服務?!蔽覈鴥炔繉徲嫽緶蕜t對內部審計的定義為“內部審計是在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使組織目標的實現”。
2 、內部審計質量的概念。內部審計質量是指內部審計工作及其結果的優劣程度。
3、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概念。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指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為了提高內部審計質量,防范內部審計風險,而采取的作業技術和活動。具體包括內部審計方案、內部審計證據、內部審計日記、內部審計底稿、內部審計報告、內部審計檔案的質量控制等。
二 、現代意義上的概念轉變
1 、內部審計的概念轉變。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內部審計標準委員會修訂后的內部審計新定義為: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的、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在于增加價值和改進組織的經營。它通過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風險控制以及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
從以上內部審計概念的前后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現代內部審計職能在監督評價的基礎上擴展為保證和咨詢,這就把內部審計定義為一種價值創造活動,它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為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而實現這個目標的方式是對組織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治理過程的有效性進行績效評估,從而提出好的建議幫助組織實現目標。這樣就將內部審計由原來的內部控制層次提升至公司治理的高度,現代內部審計發展為內部治理審計。
2 、內部審計職能的轉變引起了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涵義的擴展。由上我們可以看出內部審計職能包括兩個方面:監督評價和保證咨詢。由此衍生出內部審計工作的兩個方面:審查和為組織的管理當局服務。進而內部審計質量的涵義則擴展為審計工作和為組織提供服務的優劣程度。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涵義可以概括為:一是指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為實現審計目標、規范審計行為、確保審計質量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而對影響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各種內外因素進行自我約束和全面監控的各項活動,即財務會計審計質量控制;二是指在自我約束和全面監控的基礎上對組織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治理過程的有效性進行評估,繼而將評估結果反饋給組織,以幫助組織實現價值創造,即管理審計質量控制。這兩者的目標是共同的,即:通過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水平、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益和效率,以實現內部審計為組織增加價值、促進組織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最終目標。
三 從內部審計的職能擴展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作用
1 、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內部審計質量提高的保證。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內部審計工作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計結果的質量。因此,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財務會計審計來看,內部審計質量的優劣表現為審計工作成果是否具有客觀性、可靠性、及時性和專業性。而要獲得這樣的審計工作成果必須要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各個方面進行有力和有效的質量控制。即對審前調查和編制審計實施方案的事前審計,審計實施過程的事中審計及撰寫審計報告,審計檔案管理的事后審計質量進行控制,以確保審計過程的獨立性、客觀性與可靠性,從而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水平。從管理審計來看,內部審計質量的優劣表現在內部審計是否能對企業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治理過程進行有效合理的評估,從而提出有利于組織發展的優秀的建議。而優秀的建議是建立在企業擁有合理的績效評估的基礎上的,即對企業內部管理審計質量的控制。所以,從這方面來講,提高內部管理審計質量控制,能夠更好的為組織服務,也就使內部審計的質量得到了提高。
2 、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提高公司治理能力的需要。公司治理追求的是股東和相關利益主體的利益最大化,即為他們創造價值。從以上內部審計的職能轉變也可以很明確地看出內部審計工作逐漸由發現型向預防型轉變,由符合型向增殖型轉變,現代審計不僅是查錯防弊,更重要的是能為自己增加價值和改善經營,內部審計正逐漸轉化為單位內部管理的自我診斷。隨著內部審計職能的轉變,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作用也在逐漸加強。只有加強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的控制,包括財務會計審計質量控制和管理審計質量控制,才能為企業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對各種管理過程做出更合理的評估,從而幫助決策者做出更有利于組織的選擇,以給組織創造更大的價值。
3 、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有效評價企業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的需要。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融合日趨緊密。風險是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邏輯起點,一個企業的內部控制反映了其管理水平,而風險因素則暴露出組織內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環節。內部審計部門所進行的風險管理是對風險管理部門或過程所進行的風險管理的再監督,也就是對它進行績效評估,是對企業風險管理所建立的風險管理系統的評價。這也就是上面所說的管理審計的內容。這同樣需要加強內部審計質量的控制。因為在這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本身就是對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等的績效評估質量的控制。所以,只有加強了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才能達到有效評價企業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從而更好的達到企業創造最大價值的最終目標。
4 、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防范審計風險、減少審計成本的需要。從審計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審計風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對被審計事項原有的問題,審計沒有發現;另一種是原本沒有問題,但審計有錯誤,認為有問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規定了審計人員進行審計工作的規范,審計人員參照標準按照審計程序,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內部審計工作。由此可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制定的合理明確,有利于審計人員獨立、客觀地進行分析、做出判斷,內部審計工作就會更為順利地進行,從而有利于防范審計風險、減少審計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現代內部審計一般采用抽樣審計的技術方法,而此種方法不可能對被審計單位的所有經營業務進行檢查。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能夠及時發現內部審計中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審計技術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及時予以修正,從而降低審計風險。由此,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控制內部審計風險的重要措施,也是降低審計風險的重要手段,發揮內部審計的積極作用,則必須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二、交通系統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環境不容樂觀
交通系統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個體,整個經營狀況是與內外界環境,包括整個市場經濟發展情況,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情況、企業自身發展戰略等因素息息相關的。但現階段,以交通系統企業為代表的一系列企業所面對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環境卻不容樂觀。在外部環境方面,隨著市場競爭愈演愈烈,交通系統企業的業務量已有了顯著增長,其相關的交易成本、交易金額也有了明顯的變化,這就意味著整個交通系統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需求已然達到了新的高度,內部審計工作也面臨了更多的難題。在內部環境方面,由于我國交通系統企業一股獨大等特殊情況的存在,整個監事和監事會受到企業章程中多數票表決權的制約,在審計監督方面難以發揮預期效果。再加之部分監事會的成員常年從事行政工作,對于企業的財務和經營狀況還缺少專業性的認知,造成整個交通系統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難題.
(二)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組織機構不夠合理
在保證獨立性的前提下,內部審計的客觀公正性才有了立足之根,但現階段,內部審計機構與內部審計人員均從屬于企業的狀況使得整個企業內部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組織機構的獨立性嚴重無法得到保證,部分交通系統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組織機構甚至成為了企業領導的個人意志的體現。例如部分企業將內部審計機構與財務部門甚至是監察部門合并設立,部分企業讓財務管理人員兼職內部審計工作,這些情況都使得內部審計人員乃至組織機構的獨立性受到了嚴重影響,相關的客觀公正性更是無從談起。再加之現階段交通系統對于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還缺乏的控制機制,大部分的交通系統企業往往不能夠按照證監會的要求設立專門的審計委員會,或是設立的審計委員會形同虛構,亦造成審計工作的質量無法保證。
(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能力與審計工作未能匹配
對于一名交通系統企業優秀的審計人員而言,較長的從業經驗,扎實的專業能力是基礎,相關的金融學、管理學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亦是不可或缺。但現階段,我國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復合型人才缺乏,大部分交通系統企業的審計人員往往在知識結構上存在單一性,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對于其它相關的管理學科未能涉獵,造成在審計工作面臨綜合性問題時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其二是職業道德欠佳,部分交通系統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往往會出于不同原因對內部審計進行主觀評價,違反了內部審計所秉承的客觀、公正等基本原則。其三是交通系統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所采用內部審計方法相較于發達國家而言還較為落后,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發展,我國的企業環境已經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而有來了巨大的改變,但我國的大部分交通系統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仍然是基于賬目基礎審計工作而建立的,相較于發達國家交通系統企業基于風險導向所建立的審計工作而言,往往缺少有效的風險管控措施,不利于企業實施長期戰略目標的實施。
(四)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缺乏規范性
我國交通系統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規范性的缺乏體現在多個方面,其一是相關內部審計部門所制定的相關規章制度不夠健全,很多交通系統企業在展開內部審計工作時,整個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復核的審計工作鏈尚未形成,不僅缺乏有效的審計工作底稿制定工作,甚至連后期的報告審計復核工作都有待健全,這就造成了企業因規章制度不完成所引起的審計風險大大加大。其二是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標準還有待健全,就我國現階段的審計體系而言,內部審計工作相較于國家審計工作和社會審計工作仍然處于交易水準。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部分審計質量控制的相關管理方法,對于審計責任的承擔、質量控制條款的規定、審計報告公告制度的建立做出了詳盡的規定,但由于缺乏強制的措施來規定相關的審計人員執行,對于違反相關規定的審計人員也缺乏具體的懲罰措施,進而造成了內部審計質量難以提升。其三是內部審計規范體系建設不夠成熟,現階段的內部審計工作偏向于對內部審計法律、內部審計職業道德和內部審計準則的相關建設,導致企業在執行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時,缺乏有效的標準作為指南。
三、交通系統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策略闡述
(一)優化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環境
我國交通系統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環境優化工作需要國家、企業、社會公眾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企業內部環境的優化上,企業可以連同內部審計協會、注冊會計師協會等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相關部分,進一步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出現的違法亂紀事件予以懲處,從而提升整個企業的職業環境。同時,我國的交通系統企業也可部分借鑒國外交通系統企業的做法,設立專門的審計委員會的方式以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的監督工作,保障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權威性。在外部環境下,考慮到社會公眾往往因缺乏相關知識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了解深,造成企業在實際執行相關工作時會面臨社會公眾的阻礙?;诖?,交通企業可以借助網絡、報刊等媒體,進一步擴大對內部審計的宣傳力度,努力讓不同群體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有進一步的了解,讓我國交通系統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在民眾的認可和支持下有更長足的進步。
(二)改善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組織機構
正如上文中所論述的,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有著重要意義,審計學家勞倫斯亦曾說過,組織機構和人員的獨立性是企業提高內部審計工作中的重要基礎。考慮到我國目前交通系統企業的管理現狀以及整個市場經濟體系的發展狀況,我國企業可考慮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部審計機構的設置方式,采用內部審計機構雙向報告制度,其核心在于業務上除去審計委員會所實行的必要監督工作以外,還需要面臨管理當局和董事會的雙重監督,這就使得整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的信息渠道始終暢通,更是使得不同層次的需要能夠借助不同的管理方式予以滿足。但需要注意的是,交通系統企業在采取內部審計機構雙向報告制度時,還需要保證所設立的內部審計機構能夠在保障企業的經濟責任基礎上,對各職能部門實施有效的控制和監督工作。只有基于此,內部審計機構雙向報告制度的優勢才能夠得到有效發揮,企業內部審計質量工作亦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三)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
為了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是建立起內部審計從業資格的考核制度,例如規定取得注冊會計師資格的人員方能參加企業的審計任務,具有一定實踐經驗后并通過內部審計協會負責頒發的相關資格考試后,方能參與企業內部審計的相關工作。其二是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工作,由于內部審計標準和相關技術隨著經濟體系的發展也在不斷的革新,故為了保障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能夠與內部審計工作的高要求相匹配,內部審計協會可考慮讓內部審計人員在執業期間參加一定次數的單位內部相關培訓和審計工作研究項目,并采用技術資格認定的方式保障其實施效率。企業亦需要為內部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工作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以保障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能夠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提升。
(四)完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相關標準
考慮到我國內部審計準則體系與當前內部審計工作規范性的缺乏,完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相關標準已成為大勢所趨。在當前全球化進程不斷前行的浪潮下,我國內部審計協會的內部審計準則的制定需要與我國交通系統企業具體的發展情況相匹配,可考慮在已有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和《內部審計職業道德規范》的基礎上,對包括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準則、內部人員后續教育準備、內部審計具體工作職責在內的一系列規章制度予以完善,確保其能夠對我國交通系統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起到優異的推動作用。而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關的善內部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同樣對于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的不完善有著重要的改進作用,也只有正確明了企業各層次人員所承擔的責任,才能有效實施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企業借助內部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內部審計人員了解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性,降低了因人為因素帶來的審計風險,而且對違規的內部審計人員實施了相關的責任懲處工作,幫助企業更好地完善后續的質量控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相關的交通系統企業在發揮內部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中的懲戒作用的同時,也應當把握好具體的懲戒力度,避免挫傷內部審計人員的積極性使得質量追究工作適得其反。
內部審計的質量決定了內部審計工作的優劣程度,體現了內部審計的規范程度,關系到內部審計的效果。只有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內部審計機構才能充分履行審計職能,為實現組織目標保駕護航,為提升組織價值出謀劃策,并有效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促進內部審計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含義
根據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13年8月頒布的《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以下簡稱審計準則)第2306號具體準則解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指內部審計機構為保證其審計質量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而制定和執行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分為內部審計機構質量控制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由此可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主體是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人員作為該機構的成員,是審計質量管理的基礎力量。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客體是內部審計的管理質量和業務質量,即審計機構對每一項具體的內部審計工作可控制的內容和范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手段為制定和執行相關制度、程序和方法。
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目標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目標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保證內部審計活動遵循內部審計準則和本組織內部審計工作手冊的要求;保證內部審計活動的效率和效果達到既定要求;保證內部審計活動能夠增加組織的價值,促進組織實現目標。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目標分為三層次含義:一是保證審計活動在內部審計準則的框架下運行。二是內部審計活動必須履行審計職能,即促進組織實現目標、增加價值。三是內部審計活動本身必須科學高效。
三、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非公有制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健全,企業對內部審計要求越來越高。內部審計機構通過對審計質量的控制履行職能,同時不斷完善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體系,這對企業建立內部監督激勵機制,乃至對社會經濟體制改革都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內部審計自身發展和完善的需要
我國內部審計的發展進程及成熟程度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為技術手段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審計人員的知識面狹窄、審計環境不理想等。要樹立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彰顯影響力,為自身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贏得必要的空間和支持,只能以審計成果說話。而可靠的審計成果來源于良好的審計質量,即內部審計的生命線就是審計質量控制。
(三)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實現審計目標的需要
在內部審計實踐中,難免會由于審計方案制定的偏差、被審計對象個體差異、審計情況的錯綜復雜、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不足、審計復核缺位等原因,造成審計程序完成質量不高、審計證據不充分可靠、審計結論欠準確。強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則能較大程度地改善以上情況。
四、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實踐及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實踐
根據筆者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調查,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主要能夠做到以下方面:
(1)審計職責及權限基本明確。企業均制定了內部審計管理制度,對審計范圍、審計對象、審計內容、審計報告關系進行界定,明確了審計機構在履行審計職責時享有的權利,如要求資料權、審計檢查權、調查取證權等。在內部審計制度設置方面基本能滿足需要。
(2)審計計劃管理基本到位。內審機構能按照企業工作重點和要點,以及內部審計的戰略目標,制定年度計劃,對項目種類、單位數量、時間要求等予以確定,并按照要求報送相關領導批準。
(3)審計方案基本在審前制定。絕大多數企業均能進行審前調查,據此制定審計方案,保證審計人員進場前對審計程序、審計內容和審計重點做到心中有數,有利于提高審計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審計人員工作的隨意性。
(4)審計報告按照程序簽發。企業審計報告的編制基本能按照審計組起草審計報告、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有關領導簽發審計報告的程序進行,簽發程序基本合規。
(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普遍不高。在國有企業中,內部審計部門完全由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管理的很少。大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日常工作由經營層人員分管,雖然審計報告的最終簽發者為公司董事長,但履行的程序往往是一般公文簽發流程。這削弱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降低了內部審計的客觀有效性。
(2)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企業內部審計的內容已遠遠超出了財務審計范疇,對于企業戰略目標管理、人事薪酬管理、項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專項審計比比皆是,這就要求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能夠滿足工作的要求。目前,內部審計人員大多由財務人員轉崗而來,知識結構有待更新,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溝通協調能力等方面略顯不足。同樣,受專業能力限制,內部審計人員的宏觀意識、開拓創新意識比較薄弱,思維方式、審計手段單一落后,在專業領域知識匱乏等等,都制約了審計項目的全過程質量控制。
(3)審計質量管理體系尚不完善。目前,除《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中對審計質量控制予以表述外,各省市內部審計協會依據各自情況自行制定審計質量管理辦法。以江蘇省為例,2008年江蘇省內部審計協會制定了《江蘇省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辦法(試行)》并于6月1日施行,同年,南京市內審協會出臺了《南京市內部審計項目質量考核辦法》。但從筆者對上述辦法執行情況的調查來看,一是內部審計質量檢查和考核基本依賴于被審機構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自我檢查和考核,而本轄區內部審計協會對各單位審計工作質量的檢查考核不夠。二是審計質量的責任不明,缺乏相應責任追究制度,往往使質量檢查考核流于形式。三是審計質量控制標準難以量化,在操作中存在空白。督導和檢查人員如何對審計方案制定的質量;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可靠性、相關性;審計工作底稿編制的質量;審計建議的可行性等內容進行檢查,檢查手段有哪些,操作路徑幾何,在制度中均無解讀,影響了審計質量檢查的公允性和規范性。
(4)質量控制措施難以執行到位。1)審前準備的質量控制難以到位。審前準備要求內審人員對被審計單位進行深入的了解,根據審計目標、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規模、涉及業務的復雜程度、審計人員的專業特長等因素,編制恰當的審計方案。由于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審前調查質量、審計人員的業務經驗和判斷、方案審核水平等原因,審計方案編制的質量往往受到限制。沒有高質量的審計方案,審計質量自然難以令人滿意。2)在實施過程中,質量控制難以到位。審計證據是內部審計人員在從事審計活動中,通過實施審計程序所獲取的,用以證實審計事項,并以此為依據做出審計結論和建議。審計證據的獲取受到抽樣方法、要求的審計風險水平、成本與效益的合理程度等因素影響,而對上述因素缺乏科學的判斷和分析,直接影響到對于獲取審計證據的正確決策,進而影響審計質量。同時,在審計質量控制中還規定了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建立審計工作底稿的分級復核制度,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應由內部審計機構中比工作底稿編制人員職位更高或具有豐富經驗的人擔任,但是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由于審計人員編制的限制,難以做到嚴格的分級復核,即便做到了復核,復核質量也難以保證。3)后續整改的監督落實難以到位。后續審計是內部審計機構為檢查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所采取的糾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實施的審計,評價被審計單位管理層采取的糾正措施是否及時、合理、有效。后續審計是確保審計成果,形成審計效應的最好途徑,也是審計質量控制的必要環節。但是多數企業或者由于主觀不重視,后續審計走馬觀花,搞形式主義,或者由于審計力量不足,無法有效開展后續審計,或者由于后續審計結果對企業缺乏約束力等原因,使得后續審計工作的開展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審計質量大打折扣,審計目標難以實現。
五、提高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措施
(一)強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意識
內部審計人員要牢固樹立審計質量意識,要從風險、責任、考核、業績等多方面對內審人員的質量意識進行強化。內部審計機構要努力營造審計質量控制的氛圍,構建審計質量控制文化,創造審計質量控制條件,樹立審計質量為先的理念,為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開展和完善創造良好的基礎環境。
(二)提升內部審計從業人員的素質
審計質量控制的主體是人,以人為本、合理運用人力資源是提升內部審計質量的保障。內部審計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審計人員不但要具有扎實的會計、審計理論和審計技能,具有敏銳的分析能力和準確的判斷能力,以及較強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更要具備經營管理知識,還要對本部門、本單位的生產經營及技術方法有一定了解。因此,內部審計機構要加強審計人員隊伍建設,通過后續教育、專題培訓、討論交流、聯合審計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審計人員多方位的培養,使其更好地符合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要求。
(三)完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和機制
企業要建立涵蓋內部管理的基礎制度并制定相應規范性手冊,使審計工作的實施和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時,建立審計質量指標體系以及審計質量責任制,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及其工作質量的考核,健全內部審計工作激勵和約束機制,使審計質量控制有落腳點和著力點。有條件的企業,可以考慮建立審計機構互評或聘請中介機構對審計質量進行評估的制度,通過互評找差距,通過專家會診,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審計質量的全面提升。
(四)加強內部審計質量的過程管控
在外部環境和制度都健全的情況下,落實審計質量控制的途徑就是依靠審計人員自身。審前,審計組應對被審計單位進行深入地了解,并召開審計方案討論會議,對審計分工、審計程序、審計手段、審計依據予以明確,使得審計組成員熟悉并能運用恰當的方法開展審計工作。審中,審計項目負責人應對審計工作進度、審計重點全面及時地把控,根據審計現場情況,調整審計方案和人員,對重要事項開專題小組會議,并可向審計機構主要領導匯報并征求意見。對于審計人員獲取審計證據的內容、途徑、形式,以及審計證據的充分性、相關性、可靠性,力爭在現場即明確并提出修正意見,以提高效率,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或返工。審后,審計報告應充分征求被審計單位以及個人的意見,對于確未查實的或者與審計人員所掌握情況有出入的事項,應予以再明確,并追究相關審計人員的責任。被審計單位根據審計建議采取的整改措施,審計機構應當明確后續檢查的時間、人員、方案,并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例如,發現確系被審計單位主觀執行不利的,應向有關主管部門進行匯報,確保審計整改的效果。根據審計項目情況,內部審計機構可以適當地安排事后討論與交流,審計人員互相溝通心得體會、總結經驗方法,幫助審計人員逐步成熟和獨立,以加快審計質量控制由強制到自覺的進程。
參考文獻:
雖然近些年來內部審計質量管理及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現實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
(一)內部審計質量責任不健全。對于審計質量而言,明確控制標準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責任制度是保障。目前,內部審計質量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不完善。這主要體現在審計質量責任不落實,責任主體不明確,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于有制度又沒有認真貫徹執行。其結果是審計人員責任意識不強,缺乏風險意識,導致行為不規范,隨意為之;而一旦出現審計過錯,責任也無法落實到人,結果不了了之,形成惡性循環。
(二)內部審計不獨立。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論活動,目前一些內部審計機構有的歸屬紀委領導,有的歸屬財務部門領導,其設置難以滿足內部審計獨立性的要求。一些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業務時,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和潛在利益的誘惑,不能保持一種獨立的狀態,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這些都損害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都制約著內部審計質量的實現。
(三)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首先,審計人員質量意識淡薄。隨著審計監督領域的不斷拓展,審計覆蓋面越來越大,審計項目越來越多。由于人員少,任務重,審計人員為了完成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一種應付的思想,從根本上忽視了審計的質量要求。審計人員降低了對審計的質量要求,使得該處理的問題不處理。這種審計風險意識淡薄、質量意識不高,給審計監督留下了風險隱患,嚴重影響了審計質量。其次,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不高。一些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較低,后續教育不足,使得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有可能對一些舞弊行為無法識破,從而降低審計質量。另外,審計隊伍知識結構單一,也成為制約內部審計工作的關鍵性問題。懂一般財務的人多,但具有綜合分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則少,應對復雜審計工作局面的能力就比較弱。
(四)審計程序、手段、方法不夠完善。目前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并沒有嚴格按照的審計實施規范進行審計工作:審計前準備工作不充分,忽視前期準備;審計過程中審計方案過于簡單,分工不合理,忽視審計復核這個重要環節。
另外,內部審計手段和審計方法落后。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企業內部審計仍然還是靠手工翻閱賬表和憑證來發現問題,尚未推廣計算機輔助審計,還沒有充分發揮網絡優勢,不利于審計效率和質量的同步提高。
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
通過審視上述我國內部審計質量存在的問題之后,我們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提高我們的審計質量。我們應當構建一個由不同的主體,以一定的結構和層次構成,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具有保障內部審計質量的體系。該體系應當由三個主體組成,即政府、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人員,它們依次由高向低處于不同的層次上。通過對這三個主體實施不同的措施以達到對內部審計質量實施控制的目的,從而提高內部審計質量。
(一)宏觀層面――政府。政府在參與內部審計質量管理方面發揮著直接的或者是間接的作用,其對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只有政府能夠改變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等,為審計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政府應該通過制定、頒布相關的法律規定,不斷修訂和完善內部審計的法律依據,使之有法可依,為規范內部審計人員執業創造有利條件;另外,政府也可以行使監督的權利,督促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充分的履行其職責??傊?,政府在保證內部審計質量方面影響面最廣,作用時間最長。
(二)中觀層面――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是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行為主體,實際上它是由很多具體的分支職能部門構成,如業務管理部門、行政管理部門等,它在保證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針對我國目前內部審計質量存在的問題,內部審計機構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使其更好的實現對內部審計質量的控制。
1、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主體即為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因此,進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時必須有一個健全有效的組織機構來做保證??梢栽O置一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使其成為隸屬于內部審計機構中的一個職能部門,如果企業規模較小或內部審計業務較少,在內部審計機構中可以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人員。該機構與內部審計的其他分支機構既是相互聯系也是相互制約的,所設置的內部審計人員是稱職的,在實際工作中能真正履行質量控制的責任,完成質量控制的任務。
2、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是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保證,具體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完善:
首先,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一個整體,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以控制內部審計工作中發生的差錯和舞弊,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健全的內部審計業務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內部業務的職務分離程度。(2)內部牽制制度。(3)內部審計人員素質控制制度。
其次,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業務監督檢查制度。內部審計業務的監督檢查制度要求內部審計機構既要對內部審計的各項業務或工作進行自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同時還要求接受來自其他各個方面的對內部審計業務的監督和檢查,以便更全面、徹底地發現和糾正內部審計工作中地各種問題。
再次,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責任制度。針對目前我們存在的質量責任不健全、不完善這一現象,應當確定審計項目質量責任的范圍,對審計組成員、主審、科室負責人等實行層層負責制,將具體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層層把關,各負其責,實行全過程控制,確保審計質量管理工作的“生命線”地位。
最后,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考評制度。內部審計質量管理機構對各內部審計項目、業務進行質量考核,并形成一套完整地制度,要建立健全一套考核內部審計質量的指標體系,全面正確地考核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此外,還應該制定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通過獎優罰劣來提高審計質量意識。不僅可以激勵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熱情,還可以促使審計人員在具體的工作中謹慎從事,狠抓質量控制關鍵點,促使審計人員提高風險意識和質量意識。
(三)微觀層面――內部審計人員。內部審計人員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直接參與者,是內部審計業務的直接執行者,他們是內部審計質量的直接貢獻者。不管是政府層面對審計質量施加的影響,還是內部審計機構對內部審計質量實施的管理和控制,最終都要通過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來實現。因此,內部審計人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內部審計質量。
1、強化審計風險意識,增強審計責任意識。審計人員的責任意識,是提高審計質量的基礎。如果審計人員質量意識差,缺乏責任意識,在處理問題時主觀上就會缺乏一種認真的態度,可能會采用不恰當的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或錯誤的估計判斷審計事項等,導致發表與事實相反的審計報告,從而產生審計風險、出現質量問題。為有效的規避風險,審計人員要牢固樹立審計風險意識,要從思想上、觀念上深入理解審計風險,提高風險意識,不斷改進審計技術和工作方法,從而不斷提高審計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