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古詩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3-26 11:58: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經典古詩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經典古詩文

篇(1)

一、牢牢抓住經典古詩文教學的主線:誦讀、吟誦甚至歌唱

誦讀是教學古詩詞最重要的門道。每首詩都是作者當時思想的高度濃縮,情感是古詩的靈魂,而每首詩的詩魂又是無形的東西,要附著詩眼來表現。要想感悟詩魂,要經過三個板塊,1.初步感知詩意,走進詩中;2.閱讀文本感悟詩情;3.與文本對話,走入詩魂。故此教師在教學古詩時,對詩中蘊含的感情、飽含的道理、作者創作時的感受、教學者朗誦時的語感以及學習古詩所獲得的審美愉悅等諸多方面都要通過吟誦來實現,要重視學生的朗讀教學。

教學古詩,朗讀、吟唱一定要下功夫。我們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1.重視古詩詞字音、句子的朗讀,讀出感情。抓住“字詞”朗讀,進行拓展,體會作者的情思或意理。若朗讀時少了韻味,功力不足,就要從詩詞格律上下功夫,補一補,明白朗讀古詩詞“平長仄短”的道理。字的讀音為“第一、二聲”朗讀時讀長一些,字的讀音為“第三、四聲”朗讀時則短促。2.朗讀指導要有層次,讀出詩詞韻味,抑揚頓挫。通過細心地指導,層層朗讀,師生與詩人等情感產生了共振的感覺,為深入領悟古詩意境做了重要的鋪墊。

二、抓住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進入意境

意境即意象。古詩詞中的意境很重要,有多種含義,這些均要靠讀者自己去開發,理解、領悟詩的意境比了解詩的意思更重要。

小學語文教學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而這一切要靠教師的熏陶感染。那么怎樣帶領學生進入意境呢?學生進入意境猶如步入庭院深深,踏入院中美景天地,要入多重門。

打開第一扇門,就是讀了整首詩或詞,你的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印象。讀完《清平樂·村居》,我們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美麗的秋景茅屋低小,但溪水流長,翁媼一家其樂融融的畫面躍然紙上。

第二扇門,抓詩眼。古詩詞大多詞語精煉,教師在教學時,要還原當年作者的寫作過程,領悟作者創作時情感深處的境界。如在教學《清平樂·村居》時,可以抓住“相媚好、臥剝”幾個詞進行拓展,發展孩子的想象、思維,體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打開了兩道門之后,教師還要做些什么?1.要注意課外資料的鏈接,要把有關詩詞從塵封記憶中喚醒。教學中不僅要在理解古詩詞上把握難易度,還可以在講解、學習環節中串聯以前熟悉的詩文,這樣既喚醒學生的記憶,又豐富了古詩詞的教學內容。2.利用生活經驗想象來豐富意境。在教學古詩詞時不妨多用生活與現實聯系,想一想古詩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溝通歷史,學活詩文。比如在學習清代高鼎《村居》時,可以讓學生親自實踐或想一想自己春天里放學后,在郊外是如何和小伙伴們放風箏的?當時的心情怎樣?這樣既能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又能走進作者,走進詩中,學好詩文。3.帶學生進入意境,教師還要充滿激情。教學古詩詞也不能是老學究,帶學生入境,自己要充滿激情,激情要自然而不能矯情。因為教師是一本書,教師有怎樣的情感,學生就有什么樣的情感。4.教師有時還要做適當點撥。有些古詩詞也不一定都要聯系實際,比如《題西林壁》這樣的哲理詩,要讓讀者和學生從詩中跳出來即可,明白只在山中看問題就容易把問題看偏,若聯系實際很容易誤導學生生搬硬套其中的道理。

三、適時講解時代背景

我們知道每首古詩詞的產生都有特定背景,距現在時代較為久遠,而現在兒童生活經驗缺乏,文化視野也不是很開闊,這在理解古詩詞上思想落差大,增加了難度。另外有古詩詞詞句凝煉,作者的思維跳躍性大,也增加了理解的難度。故此在教學時,教師應本著順學而導的原則,可采取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前查閱有關資料,對當時背景有所了解。上課時教師可設置懸念:作者寫作時是怎么樣的一種心情呢?學生有了想知道的欲望,此時讓了解的學生給予解答,老師做必要的補充,這樣讓學生了解古詩詞時代背景可謂水到渠成。

篇(2)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5―0051―01

經典古詩文是大家公認的中國古代文學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具備極高的文學鑒賞性。經典古詩文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遺產。在學生中開展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是汲取民族語言精華,接收中華燦爛文化熏陶的捷徑。筆者就經典古詩文的誦讀淺談以下幾方面的心得。

一、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實施途徑

1. 教師教材的開發。教師應整理適合不同學習層次學生認知能力的經典古詩文作品和相關資料,形成三個階段的、有序的誦讀計劃,著手搜集并編寫相關的教材。指導學生對作者的生平經歷進行一些生動性、生活化的整理,使之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便于學生的理解。

2. 學生資源的開發。調查學生的古典知識的基礎和每一個階段知識的積累。開發學生中比較好的資源,形成良性的互補作用,開展古典文化的一些初步的研究型學習閱讀和研究,促進良好的古典文化氛圍。

二、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實施策略

1. 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研究方法指導。(1)理論學習法: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閱讀有關誦讀指導的理論文章,提升自身的理論修養,進而更有效地指導課題研究和實踐操作。(2)問卷調查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問卷、談話的形式,了解被教育對象和教學者對該課題的認識,以期達到預期的目的和對的效果。(3)活動提升法:舉行古詩文誦讀比賽、古詩文知識比賽、古詩文名句天空比賽等活動,提升學生學習古典文化的興趣,并能繼承和發揚這些優秀傳統。

2. 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實施落實。(1)傳授經典古詩文誦讀技巧的必要性。誦讀作為一種“目視其文、耳聞其音、心悟其情、意會其理”的綜合閱讀活動,它是從字、詞、句到段、篇,從文字到語音、語義,由表面含義到深層含義到潛在的全面感知,是學生的重要閱讀實踐。因此,教師的任何講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學生自己對古詩文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只有建立在多讀的基礎之上,才能形成和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因此,對學生進行誦讀技巧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朗讀技巧能使學生更好地體味和把握詩詞的語言、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經典古詩文誦讀方法的指導。誦讀是傳統語文學習經驗的一個重要方面,朱熹在《童蒙須知》中就十分強調誦讀的重要性。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存此,眼不看仔細,心眼既專一,卻只浪漫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在讀中感悟、理解、體會,自然會有收獲,這對培養學生文言文乃至語文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對詩、詞、曲、賦宜采用以誦讀法之背誦為主的教學方法,其中包括列舉順序法、巧記法、情境法、抓點法、競記法、角色法等背誦等方法。

三、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評價

首先,由學校經典誦讀委員會和學生代表共同討論制定《經典古詩文誦讀考級標準》,明確以誦讀的數量、誦讀的質量、口頭語書面表達三個方面作為考級的內容,并在每學年定期舉行古詩文朗誦活動,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參加。

篇(3)

中華古詩文誦讀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小學生正處在記憶黃金時期和人格形成時期的關鍵時刻,通過中華古詩文的誦讀,讓孩子們萃取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中領會圣賢精神,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操守,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對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落實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呢?

一、選擇合適的古詩文

1.選擇傳統的、民族的、經典的中華古詩文

傳統的、民族的、經典的中華古詩文中滲透著圣賢教誨、人格教育、文化素養等豐富內涵。目前,有些小學已將誦讀活動列入學校的閱讀課程之內,誦讀的主要內容可以根據教學段的不同,從《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論語》《老子》《大學》《中庸》《孟子》《莊子》以及唐詩宋詞中的經典名篇、現當代優秀兒童詩中選擇,這些古詩文重人倫、求和諧、盼安定,道德修養滲透其中,將對孩子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2.選擇小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接受的經典古詩文篇段

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選擇不同學段小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接受的經典古詩文篇段,并確定必讀、必背的篇目,以達到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的目的。選擇讀本應始終把握生命內涵可貴的信條。如《小學生必背古詩七十首》中的作品大都反映了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人生,贊美正直善良的品格,追求安定幸福的生活等,我們通過誦讀《小學生必背古詩七十首》,不僅幫助學生完成小學生《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階段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的學習目標,并在誦讀這些優秀詩文的過程中,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豐富了優秀詩文積累,培養了語感,發展了思維,為學生今后詩文誦讀拓展活動積累了經驗。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少年兒童思維活躍,但注意力持久性相對薄弱,在誦讀經典古詩文的活動中,也許會隨著最初的新鮮感的消逝,很容易感到誦讀活動枯燥乏味,甚至產生畏難情緒。這就要求我們對學生應多鼓勵、多賞識,多采用主題鮮明、新穎活潑的形式,不斷變換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誦讀興趣。

1.開展班級“古詩文誦讀展示會”

為激發學生的誦讀熱情,可以經常開展班級古詩文誦讀展示會,準備一些小學生喜歡的小物件作為獎品,同學們爭相在展示會上匯報自己某一階段的誦讀成果。匯報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有的學生單槍匹馬展示個人成果,有的結伴而誦,有的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誦讀展示。學生在展示中不斷地鞏固所誦讀的詩詞美文,同時這一過程又培養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喜愛誦讀的星星之火已經點燃!

2.親子背誦,邀家長同行

在誦讀活動中開展“親子誦讀”,每天將誦讀的內容通過《家校聯系本》告知家長,盡量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家長通過簽字時的瀏覽便可知孩子的誦讀進度,以便做好每周保證學生在家有機會展示所學的經典內容的家校配合工作。學生將所誦讀的詩詞與家長交流,促進學生誦讀的激情,點燃家長誦讀的熱情,調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經典、讀經典、背經典,同時也使學生感到誦讀經典古詩文是重要而且非常有意義的一項活動,我們的中華古詩文誦讀活動已有燎原之勢。

3.舉行“古詩文擂臺賽”

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古詩文知識擂臺賽”,各班選拔出六名代表參加比賽,其余同學充當拉拉隊,當出現場上選手無法解答的問題時,自然轉為場下觀眾舉手搶答。題型多樣,場上選手冷靜接受挑戰,場下觀眾也積極參與,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誦讀的興趣和熱情。

4.師生比武

要求學生誦讀中華古詩文,做老師的也需努力率先垂范。因此,每次誦讀課上老師也要非常認真地去讀,邊讀邊思邊背,同時和學生開展比賽。有時老師故意背錯一兩句,學生們聽得可認真了,紛紛舉手幫老師指出錯誤之處,看著老師誦讀也出洋相,平時誦讀有困難的學生熱情也提高了許多。

三、摸索具體的誦讀方法

中華古詩文誦讀,不同于教材體系的語文課教學,不能進行“傳道授業”式的講解,這樣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不能對經典原文作照搬理解,這樣會望文生義;另外,古文的拗口對學生誦讀也是一大挑戰。因此,老師在開展活動時要大膽創新,不斷探索,豐富誦讀形式,讓誦讀活動真正成為學生的最愛。

1.配樂誦讀

許多短小精悍的古詩,讀起來朗朗上口,配上音樂更能讀出語境,多讀幾遍就能背誦了。如《江雪》的誦讀,先引導學生拿筆畫出詩中寫到的山、徑、舟、翁、江雪這些景物,然后教師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料,讓學生從背景資料中看到詩人的思想情感,在音樂烘托下,“一切景語皆情語”,讓我們師生仿佛看到了一個孤獨的柳宗元,更讓我們看見了一個堅強的柳宗元,不知不覺中詩句也留在腦中了。

2.找押韻字

在背誦過程中,遇到一般性的詩詞,可引導學生把每句中的押韻字找出來,再讀這個句子,逐漸地這首詩詞就能背誦了。

3.展開想象

用品讀、想象在學生的腦中描繪一幅完整的畫面,這就使學生原本腦中的零散文字轉換成鮮活的圖像,并且連貫地流動起來。學生自然而然地也就理解了古詩文的大意,也進一步走入了古詩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如誦讀《清平樂?村居》時,優美的畫面、悠揚的古曲就給學生創設了一份恬靜的田園氛圍,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氣氛。當學生自由地感悟后,適時拋出問題“誰醉?”“為什么醉?”學生一遍遍誦讀過后,顯然知道是老兩口醉了。一句提醒“陶醉的僅僅是老兩口嗎”,把學生的思維激活了。學生明白了詞人寫詞的目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他們真正與詞人的心一起躍動,走進了詞人文字書寫的意境,誦讀得更加有滋有味了。

4.其他方法

誦讀課上,可讓學生領讀、齊讀、比賽讀、分組讀、個別讀、接龍讀、默讀……想方設法讓學生多誦多讀。還可以通過聽錄音跟讀、模仿老師誦讀、“分期付款”誦讀、小組互助誦讀等方法推動誦讀活動的開展。除了誦讀課堂,平時要有意識地營造一個誦讀的環境,利用早讀、晨會的時間播放中華古詩文錄音、動畫,讓學生多接觸古詩文,多讀多誦,從而多用,不增加負擔,使古詩文誦讀活動成為學生課外生活的一件樂事,給學生實施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給予靈活的評價機制

篇(4)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4-0077-01

我們憑借課內外結合,運用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將古詩文誦讀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課內誦讀經典古詩文的方法

校本課程的古詩文教學,有別于一般語文課堂上有功利性的考試的古詩文教學,其主要特點是“直面經典”和“不求甚解”。不涉及考試,教師輕松地教,學生開心地學,教師可高誦恬吟,學生可手舞足蹈。可用如下方法進行教學。

(1)初讀古詩(文),整體感知。先讓學生自由讀詩文,注意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忙拼一拼,多讀幾遍。然后,用同桌互讀、抽卡片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抽查學生是否讀準字音。這一環節,教師可相機適當范讀。不管學生懂不懂,只要相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堅持讀下去就好,因為一切語言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觸”,而提高文化教養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薰習”。

(2)適當延伸,拓展誦讀。如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做總結時,可以告訴學生,黃鶴樓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與李白同時代的崔顥,寫下了千古絕唱的《黃鶴樓》,就連李白都自愧不如。

二、課外誦讀經典古詩文的激勵方式

“小學生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除了每周一節的校本課外,其主要內容是在平時的課外和校外。激勵和保持小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十分重要。

(1)“家長的熱情”感染興趣。對于學生學習某項內容,家長和教師都須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熱忱,若起初學生未進入狀態,就需要家長耐心等待學生的進步。只要長期堅持,一定能夠感染他們。后來,不但家長有了興趣,甚至還和孩子一起讀古詩,有的還會在家庭展開誦讀古詩文競賽。

(2)“成就感”提高興趣。對功課好的學生,固然要多加稱贊,讓他有成就感;對功課比較差的學生,只要有進步,就應立即表揚、贊賞,讓他得到對他而言難能可貴的成就感。

三、多元化的古詩文誦讀評價途徑與方式

(1)考段式評價。是指根據《讀本》規定的十段內容,逐段進行效果考查的評價。這種評價,是古詩文誦讀評價的主要方式。評價主體是古詩文誦讀考段委員會(包括小學生中華經典古詩文誦讀課題組的教師、部分家長、同學),評價對象是學生個體。結合考段式評價的以下四個特點,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誦讀活動。一是評價的針對性。《讀本》對每一段要考查的內容、目標都有明確規定,考段式評價正是根據這些內容考查的,所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二是評價的階段性。古詩文誦讀的段位從一段到九段,呈階梯式上升,考段評價的時間固定在每年上半年的六月、七月,下半年的十一月、十二月。因此,這種評價具有階段性。三是評價的靈活性。主要表現在: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報考及什么時候報考;學生考段失敗,可以重考,允許多次參考。四是評價的激勵性。考段式評價,最后可以得到段位證書。頒發段位證書是對學生誦讀成功的肯定,能激發學生進一步積極主動地學習,使之長時間保持學習熱情,形成強烈的榮譽感。

(2)班級式評價。是指在班級內對學生誦讀的運作及效果進行的一種評價。評價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評價結論表現形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象征性的實物(如小紅花、五角星、小獎狀等)。教師作為誦讀活動的倡導者、組織者,應大力開展誦讀活動,積極營造誦讀氛圍。根據不同的誦讀活動,采取不同的評價手段,使班級式評價成為督促、激勵學生有效誦讀、成功考段的重要驅動力。

(3)家庭式評價。是指在家庭內,對學生誦讀古詩文的運作及效果進行的一種評價。評價主體是家長及學生。因為我們提倡古詩誦讀活動盡量在課外進行,所以家庭應該是學生誦讀的主要陣地,家長應成為孩子誦讀古詩文的督促者、激勵者。與班級式評價相比較,雖然家庭式評價沒能營造大的誦讀氛圍、競爭氛圍的優勢,但只要家長積極參與,開展各種親子誦讀活動,就能給孩子驚喜、興趣激勵與動力,促使其更有效地誦讀。家庭式評價對孩子來說更具激勵性,因為這種評價結論表現出的形式更多樣,更符合孩子的口味,除口頭表揚、象征性實物獎勵外,還可以是孩子自主選擇的某種物質獎勵,如小食品、零花錢、玩具、文具、圖書、到游樂場所游玩等等。因此,應積極倡導家長參與到古詩文誦讀活動的評價中來。

(4)小檔案袋式評價。是指把學生在古詩文誦讀過程中的相關資料匯集起來進行考查的一種評價。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建立檔案袋。那么,古詩文誦讀小檔案可以作為學生個人檔案袋里的一項重要內容。裝入小檔案袋的內容可以有古詩文繪畫作品,書法作品,讀背古詩文的錄音磁帶,根據古詩文改寫的散文、打油詩,參與誦讀活動的相關照片、錄像、獲獎證書、獎品,發表的作品,段位證書,等等。

一代新人的成長,將受益于經典古詩文的文學滋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理念,“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心胸,“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這一切,都將成為中華新一代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資源,能把孩子們的精神釋放到一個自由飛翔的空間,成為點燃創造性的生命燈火。

篇(5)

一、傳承美德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至今仍閃爍著燦爛的光輝,經典詩文積淀了豐厚的傳統文化,而優秀的傳統道德則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民族魂、民族根。中國傳統道德的精華,主要指的是以儒家倫理文化為主要內容的道德精華。針對當前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無私奉獻、助人為樂、團結友愛、孝敬父母的意識淡薄,所以我在誦讀課中讓學生誦讀《弟子規》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律,以“誠”為先的交往準則,以“禮”為先的行為規范,以“孝”為先的家庭倫理,以“儉”為先的立家之本,以“仁”為先的待人之心。這些都是中國傳統道德的精華,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再如誦讀《三字經》的內容,“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融四歲,能讓梨……如囊螢,如映雪……”在誦讀中,教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僅指導學生誦讀,還指導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對照自己找差距,辨別自己哪些行為是對的,那些行為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今后應該怎樣做。在誦讀中不僅使學生積淀了知識,還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發憤讀書、孝敬父母以及行為準則的印跡,對培養學生品德,激發學生勤學上進,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人們千百年來形成的一種對祖國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個國家人民道德品質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學生發奮學習的推動力量。我們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進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氣和民族的自尊,因此,我們必須從小教育學生把自己的學習、生活與祖國命運前途聯系起來,在學生的心里播下愛國主義的種子。中華古詩詞中不乏歌頌祖國壯麗河山、名勝古跡、豐富物產、遼闊疆域等名篇,教師利用誦讀課機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學可謂水到渠成。如學習陸游的《示兒》可以利用作者的遺慮、遺憤、遺言、遺憾幾個問題,激發學生與作者的共鳴,在心底產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人人都說家鄉好,家鄉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無處不存在著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如學習《泊瓜洲船》、《憶江南》等古詩讓學生在體會作者的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中,扣動學生愛家鄉之心弦,然后再擴大到整個國家。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還應先從教育學生同情他人,愛身邊的親人,關心師友做起。如《鋤禾》在教育學生愛惜糧食的同時,還應喚起學生的同情心,學習“送別詩”后,要啟發學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愛的種子,為萌生愛國主義思想奠定心理基礎。

三、注重人格教育

培養學生的真善美,是我們誦經活動的最終目標。中華古詩文記載著我們整個民族文化的發展史,薈集著儒、道、墨等諸家的深刻思想,這些傳誦千年,膾炙人口的篇章,積淀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古詩文不僅能提供文學滋養,而且融合在詩文中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守都將成為新一代中國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資源”(中國青少年基金會社區與文化委員

篇(6)

1. 指導閱讀,體味美感。古詩的平仄、對仗、韻腳等藝術手段賦予詩句無限的魅力,讀起來朗朗上口,令人回味無窮。鑒于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指導學生朗讀方法,以及示范性的誦讀,是引領學生走進古詩文世界的金鑰匙。以課文《山行》為例:第一步,筆者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字、漏字;第二步,教師自己入情入境地范讀,引起共鳴;第三步,師生共同討論,確定詩的重音,讀出抑揚頓挫的音律美;第四步,配樂朗誦,讀出感情。如此四步驟,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走進古詩便水到渠成。

2. 融于音樂,營造氛圍。詩與音樂本是同根生,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詩是語言和音樂合成的藝術。優美的語言,和諧的韻律,恰當的吟誦,會增強感染力,讓人癡迷,讓人陶醉。青年名師戴建榮執教《回鄉偶書》,緊緊抓住了古詩的聲樂特點,帶領學生吟之、唱之、舞之。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播放配樂詩的歌曲,學生輕輕跟唱;接著不放音樂,學生跟著教師的手勢半讀半唱,然后按照平仄的規律唱詩。最后,在吟誦的基礎上,師生搖頭晃腦,手舞足蹈(配合啞語動作舞詩)。教者重視詩的音律對詩的學習作用,其做法是值得借鑒的。

3. 回環復沓,熟讀成誦。因為小學生正處在記憶的黃金期,多背誦一些古詩詞不僅終生不忘,而且終生受益。所謂“回環復沓”的誦讀形式,就是強調反復地讀,完整地讀,來來回回地讀,全班齊讀,小組賽讀,小組輪讀,兩句兩句地輪讀……如壽鏡吾老先生般搖頭晃腦,如癡如醉,或婉約,或鏗鏘,或低回,或高昂。

二、深入淺出?搖?搖?搖教之自然

對古詩中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詞佳句,教師應深入淺出,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指導,尤其要重視發揮語感的功能引導學生進行品味、欣賞和理解。

1. 電教手段,顯象得意。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強于抽象思維。采用電化教育,以生動可感的形象為中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形象領會詩歌的意境。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教師播放瀑布錄音,可以達到渲染氣氛的目的;在教學《一去二三里》時,教師播放錄像:炊煙繚繞的村舍、古樸雅致的亭臺、灼灼開放的桃花,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顯象得意,將形象美、意境美與語言美融為一體,學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2. 有意曲解,欲擒故縱。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痕跡的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有時,教師不動聲色地有意曲解,讓學生給教師挑毛病,欲擒故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教學古詩《草》時,創設情境,自己當“奶奶”,讓學生當“孫子”背誦《草》,其中有這樣的片段:

師:那么多的花不寫,干嗎寫草呀?

生(一愣):嗯,因為――因為草很頑強,野火把它的葉子燒光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們又長出了新芽。

師: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詩)

師:“離離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聽不懂?

生:這句詩是說,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

師:還有什么“一歲一窟窿”?(眾笑)

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枯就是干枯,榮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師:后兩句的意思,我聽懂了,你看,我孫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了!

多么別有新意的一番誤聽、誤讀、誤解啊!將“枯榮”曲解成“窟窿”,有意識地讓學生在高漲的情緒中,積極主動地辨讀音、悟字義、講詩意,潛移默化地受到了語感訓練。

3. 親近自然,回歸生活。親近自然,親近生命,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是中國古典詩詞的本質。把古典詩詞的學習與大自然的輪化結合在一起,在不同的時節吟誦不同的詩句,可以激活誕生在遙遠年代里的沉睡在紙上的詩詞。例如,春游青草地,吟誦《草》;夏觀綠菏池,詠出《小池》;秋賞楓林,共吟《山行》;步入凄冷的冬,詠誦《江雪》。這樣,順著四季走來,一路瑯瑯童音,既讓學生領略了四季的不同,回歸生活的本真,又達到了流暢記憶的效果。

三、勤于習練?搖?搖?搖成習亦然

1. 晨讀晚誦,手不釋卷。“連續反復的活動,是對天賦之門的叩啟。”每天早晨學生一到校立刻開始自由誦讀詩文(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可進行跟讀)。教師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提高誦讀效率。每天放學前,教師布置給學生適量的詩文誦讀內容,讓學生在家長的協助之下進行誦讀,有條不紊地完成每學年的誦讀任務。

篇(7)

誦讀是建立在閱讀基礎上的一種學習方法,小學語文經典古詩文誦讀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環節。古詩文誦讀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詩文當中的內涵,提高學生文化儲備能力。另一方面則可以在誦讀的過程中,有效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我國的優秀文化與古詩文內在情感。所以我們必須予以經典古詩文誦讀高度的重視。

一、小學語文經典古詩文誦讀問題

(一)朗誦背詩混淆了概念

因部分教師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所以一些教師并沒有明確誦讀與背詩之間的區別。教師誤以為朗誦就是背誦古詩,只要熟記、硬背古詩內容即可[1]。要求學生將所有的古詩文全部背誦下來,并沒有帶領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加深對誦讀古詩的內容理解。然而事實上,誦讀設計的初衷并非如此。雖然誦讀缺失要求學生需要熟記古詩文內容,可是熟記卻并不是其最終的根本目的。如果學生僅僅能夠做到背誦古詩,但是卻不了解古詩涵義,那么古詩誦讀就是去了原有的涵義。這不僅是在浪費教學時間,同時也無法提高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2]。

(二)課堂誦讀時間不足

目前國內大部分小學教學一堂課的時間都是 40 分鐘,為了保障教學進度,大多數學校都沒有單獨設置誦讀課程,語文教師也沒有將正常課程的時間劃分結構,為誦讀教學提供時間與空間學習。即便存在誦讀教學需要,教師也只不過是讓學生拿出課本讀一兩遍。教師安排誦讀更多的是讓學生在課后與課前誦讀,要求學生在不占用課堂時間的基礎上,做到古詩文內容的熟練記憶。這種教學模式過于形式化。所以學生并不能在誦讀的過程中,真正了解古詩文的人文學習價值。

(三)誦讀太過主觀化

教學主觀化是現在誦讀教學最大的弊病與常見的問題。小學語文誦讀教學中,一般為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的方式學習。教師通過語言的方式,控制學生的情感抒發與閱讀速度。雖然教師要求學生在誦讀中,必需帶有感情,不過教師卻沒有告訴什么是感情,用哪種感情誦讀。教師只是盲目的按照教師的誦讀方法誦讀課本,教師的速度快慢以及詞句停頓銜接等,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方式,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培養,只是單純的將自己對古詩文內容的情感和理解傳達給學生。學生無法真正領悟古詩文深層的意境和涵義。

二、優化小學語文經典古詩文誦讀辦法

(一)充分結合誦讀與教學內容

雖然誦讀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但是誦讀教學也需要為其提供一定獨立的空間和時間。誦讀與語文教學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誦讀教學中,教師不妨越過領讀的部分,要求學生自行閱讀,結合學生自己的理解,講解古詩文的內容。在這樣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在學生了解了基礎知識以后,組織學生完成古詩文的誦讀,提升學生的古詩文印象。如在學習了《靜夜思》這首古詩以后,學生在誦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時,就會產生疑惑,為什么李白會思念家鄉,難道在看看月亮的時候看到

什么了嗎?之后教師開始講解李白為何會思念家鄉,結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進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教學,使學生領悟古詩文涵義,提高古詩文理解水平。

(二)開展多樣化誦讀活動

為吸引學生的誦讀興趣,教師不妨開展多樣化的形式,進行誦讀學習。如教師不妨組織學生進行古詩文內容表演,學生以組為單位,自行決定表演內容。為了確保學生能夠達到表演效果。學生在課后一定會仔細剖析古詩文人物、情節與內容。在表演的過程中既提升了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深度,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對學生古詩文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誦讀時間

保障誦讀教學價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防止誦讀形式化[3]。為了提高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發揮誦讀學習價值。教師就必須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誦讀時間,在誦讀的過程中,建立深刻的印象。學校不妨修改課程表結構,每周單獨列出 1-2 課時作為誦讀學習時間。此外學校也可以在大課間實踐播放古詩文名家朗讀,增強學生學習記憶,感受古詩文文化熏陶。

結語:

古詩文的誦讀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古詩文意義,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在誦讀的過程匯總使學生繼承與弘揚偉大的中華文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古詩文誦讀,加強古詩文誦讀環節。創新誦讀模式,提高學生語文水平。這不僅是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水平,同時也是中華文化的繼承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篇(8)

語文學科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特點,“不僅文以載道,而且在教學中‘披文以入境’,可以產生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自先秦諸子到唐宋詩詞,從《詩經》、《離騷》到唐詩宋詞、歷代散文,這些經久不衰的古典詩詞文賦是幾千年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所在,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和心靈。小學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以培才育德為己任的學校及教師,應充分利用并有效把握小學生可塑性強、發展潛力大的特點,通過“讀詩文韻律、感詩文意蘊、悟詩文情境”等形式,積極有效地開展“傳學強其身、育德正其身”的教育教學活動,為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基鋪路。開展小學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既有現實意義又有深遠影響。

一、開展小學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的積極意義

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一是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歷史性需要。“沒有傳承,就沒有歷史,就沒有現實和未來”。歷經數千年流傳下來的經典詩文,既是漢語言文字的典范和精華,又是中華民族精神品格的凝聚和體現;既是民族文化積淀而成的教科書,又是民族素養的長效滋養劑。炎黃子孫應把傳承歷史文化視為天職和己任。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性需要。“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成敗,懂興衰更替,以更好地開創和發展未來”。學生群體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務的中堅力量。通過古詩文誦讀,可讓民族精神的血液在學生身心中流淌,這是激活傳統、繼往開來的有力之舉。三是現代學生“以學強身、啟迪心智、陶情明理”的現實性需要。隨著網絡快餐文化的直面呈現,現代教育中傳統經典文化元素越發減少,加之西方文化的不斷侵襲,許多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知之甚少。與現代文化相比較,中華優秀歷史文化不只是“傳承”的問題,它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文化修養和識記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優勢功能;在啟智益能、陶情明理和修身養性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二、小學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的簡要實踐

1.潛移默化激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唯情趣論”且缺乏責任自控意識的小學生而言,教師應當尋求寓教于樂的古詩文誦讀教學方法,從中收獲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活動效果。一是通過張貼古代文人畫像,把《論語》、《三字經》、《弟子規》及唐詩宋詞等經典詩文名句顯現出來,豐富校園文化環境,努力做到“讓每一塊墻壁都在說話,讓每一寸土地都能育人”,從而讓小學生常見生趣、日久生情。二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段認知情況,積極開展以學習興趣小組為主要平臺的古詩文誦讀活動,并利用傳統節日、紀念、慶祝等契機,定期不定期地開展比賽、演講和文藝表演等活動,為小學生提供充分的展示自我的空間,從中取得“以賽激趣促讀”的效應。三是落實課時,在最低標準上保證誦讀時間。如每天安排15~20分鐘的時間,或每周安排一課時,用于小學生誦讀經典或教師指導誦讀;紅領巾廣播站定時播放詩詞歌賦和詩詞音樂,努力營造“書香滿園關不住,一縷墨韻順風來”的氛圍,讓小學生經常沐浴在經典文化長河之中。

篇(9)

我校堅持以德治校的方向,把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與傳統文化教育、現代教育相整合,培養中華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養,創造經典人生,目前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已成為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成立了“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組織機構。由校長親自任組長,組員由教導處、政教處、團支部、大隊部和教師代表組成。專門制定了國學經典誦讀實施方案,各班分別由班主任和校本科任教師負責指導誦讀。

二、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更好地推進經典誦讀活動

1.利用文化走廊宣傳國學經典。為了使經典誦讀收到實效,使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實處,我們從育人環境入手,在校園中營造了誦讀活動陣地,建設了“國學經典誦讀、傳統美德、校園文化展板”,我們在四號樓的三個樓層的走廊里建設了幾十個國學專版,精選了《弟子規》和《三字經》部分內容,讓學生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感受到潤物無聲的國學經典文化熏陶。

2.利用班級板報宣傳國學經典。全校每個班級利用班級后面的黑板做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國學經典板報,讓學生感受到國學文化氛圍。

3.利用學生手抄報宣傳國學經典。學生手抄報的內容有國學、古詩詞經典名句,傳統美德格言、圖畫、剪紙等,有的班級把它懸掛在班級的墻壁上,可謂是校園處處是教室,學生處處可誦讀。這樣,不僅營造了一種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更重要的是,它為學生誦讀經典創設了一個更為開放的空間,方便了學生的誦讀和記憶。

三、開發校本教材,使特色項目課程化

2007年,我校的教學校長、教導主任及各年級骨干教師在工作之余,齊心協作,查閱了大量經典古詩文,選編了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的校本教材《中華經典古詩文誦讀讀本》,在選材過程中,我們本著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分年段編寫的原則,編寫了這套校本教材。2007年10月,正式編印完成,投入使用。

這套教材共分為三冊:上、中、下,每冊均分為誦讀和選讀兩部分。上冊和中冊主要以古詩誦讀精選為主,供一至三年級學生使用;下冊主要以經典古詩詞、文言文為主,還選編《四大名著》《論語》等經典篇章,供四至六年級學生使用。兩冊的選讀部分為《弟子規》《增廣賢文》《三字經》等內容。每冊的誦讀內容要求學生熟讀成誦,選讀部分內容以了解為主、理解記憶為輔。

2012年,根據師生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又對校本教材進行了大幅度改進和二次印刷,現在的教材內容更精確、更完整、實用性更強。

四、建章立制、落實載體、豐富形式、真抓實干

為了將國學經典誦讀落在實處,我們建立了六個保障機制:(1)定時間,每天早上7:30-7:50為全校經典誦讀時間,天天如此,雷打不動,并且將校本課每周一課時納入課時當中,(在我們的課表中有體現各位領導可以查看),從時間上予以保障;(2)定人員,每堂課有校本教師專人負責,師生共讀,從教學人員上予以保障;(3)定內容,以校本教材為主,杜絕誦讀內容的隨意性,從內容上予以保障;(4)提供經費,提供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我們剛派出四位教師去上海學習)從經費上予以保障;(5)廣泛宣傳,爭取家長和社會各界理解支持,為誦讀活動創造一個寬松的外部環境。

五、經過廣大教師的長期努力,我校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篇(10)

中小學教育是中小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下,主動地學習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發展其認識能力和創造能力;并使學生身體得到正常發育、健康成長;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及創造美的能力;逐步養成符合社會要求規范的道德行為和思想品質、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礎,并使其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的育人活動。引導和培養中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興趣,是義務教育中不可缺少一部分,也是義務教育題中應有之義。通過培養中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興趣,可以培養中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提高中小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對中小學生誦讀古詩文興趣的培養,增強我國傳統經典文化對中小學生的熏陶,對保護我國文化遺產,更好的傳承經典文化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現代社會,隨著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種外來文化的入侵越來越明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沖擊也越來越大。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多層力量,教育和培養中小學生對經典古詩文的興趣,就顯得尤為迫切。本論文將重點探討培養中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興趣的途徑和方法。

一、培養中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興趣的意義

在現階段,培養中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有著很重要的顯示意義。培養中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能夠培養中小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對以后的人生發展都能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誦讀古詩文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

經驗和相關數據表明,一個人成年之后,腦海中記憶的古詩文大多數是小學、中學所誦記的。因而,通過培養中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興趣,必然使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為豐富一生的文化積淀打下堅實基礎。特別是古典詩歌,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小學生增強語感,增強記憶,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強化民族精神,同時踐行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中小學階段促進學生大量吸收積累祖國優秀語言精華、陶冶情操、啟迪心智、加強人文修養,不僅是提高中小學生語文水平的好方法,也是每一個中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所在。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其中優美的詩詞文賦無疑是這條璀璨星河中無數閃耀的明星。從古詩文產生的背景和歷史來看,古詩文往往用最濃縮的語言,它形象生動、音韻和諧、朗朗上口,記錄真摯的感情、美好的景色或難忘的事件。培養中小學生品位古詩文的過程,就是培養中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通過對古詩文逐字逐句的品位,對古人寫詩文場景的回憶和感受,學生的審美能力便會慢慢的得到提升,古詩文語言精練,用字精準,引人深思。賈島“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的典故,充分說明了古人對用字造句的嚴格要求,也充分說明了古詩文之所以經典的緣由。培養和激發中小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用字用詞準確性的鍛煉,可以提高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培養中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興趣的途徑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前,在很多地區,中小學生的教育不盡人意,對古詩文的教學存在著一些誤區,一部分老師抱著“熟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觀點,只是讓學生單純的背誦古詩文,而不讓學生了解其中蘊含的思想和意義;有些老師教學方法單一,和教其它課文一樣,只是教會學生如何讀、怎么寫及其詩文的意思即可,不能提高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信息化進程和文化傳播速度日益加快,文字傳播的載體也變得多樣化。這些變化,使得中小學生能夠更早地、更多地接受新事物。因而,培養中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興趣,要結合多方面的力量,綜合學校教育、家庭的教育、社會教育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將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方法相結合。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中小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

(一)改進策略,重視教學方法

我們在對中小學生進行古詩文教育的過程中,教學的方法同樣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對古詩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增加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不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只能使學生對課堂和所學對象產生一種排斥感。

1、和學生做朋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對各種事物的理解都處在朦朧的階段,對事物的接觸較少,進入校園,對所接觸的事情都有一種好奇感、陌生感。在小學生的眼里,傳授知識的老師既可敬又可怕。基于小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師應該嘗試著和自己的學生做朋友,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在教書的過程中,就能更好地消除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障礙,更好地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

2、給學生講故事,創造身臨其境的氛圍

許多經典的古詩文,在其創作的過程中、流傳的過程中,都有許多經典的故事。喜歡聽故事也是學生的天性,教師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把古詩文作品流傳過程中包涵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傳奇,把握時機,予以穿插,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聽。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體會作者情感,也可使學生在緊張的腦力生活中得到調節,享受輕松、愉快。

3、讓學生比記憶,激發互相競爭的局面

在各種教學實踐中,常用的方法有:古詩文接龍、對詩、古詩配對等。即先出示要求,例如,背誦唐代詩人寫的描寫自然景觀的詩文,或是背誦送別詩,或是出示詩人的名字,要求學生背誦他的詩等等,學生按要求接背。或者是一個學生背誦一首詩中的一句,指名另一個接著背誦出這首詩,背出者勝一步,對勝出的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和獎勵,效果會更好。尤其是在培養興趣方面,有著很好的示范功能。

(二)改變觀念,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為此,在培養古詩文興趣方面,家長應該盡可能地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一些能激發孩子興趣的讀物,到達增加知識,提高素質的目的。

1、購買課外讀物

課外讀物如一些少兒讀物,以繪畫、圖文和注釋的形式來全方位地闡述古詩文所表達的涵義,尤其是一些寫景的詩文,通過畫面更加直白地描述了詩文表達的景色、情景。這些優秀的讀物,對每個漢字配以漢語拼音,學生在有了基本的拼音知識之后,也可以很好地進行自學。

2、聘請家庭教師

在古詩文方面,一些語文老師和家長可能沒有基本的文學素養,對孩子無法進行基本的教育,加之學生在學校的課程又多,無法深入透徹地學習某一方面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嘗試著聘請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利用周末或者晚上閑余時間,來為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輔導,激發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

上一篇: 中期檢查報告 下一篇: 項目資金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91密拍 | 中文字幕一本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电影 | 亚洲VAV在线视频 |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在线一级二级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