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教學匯總十篇

時間:2022-07-01 07:25: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數學教育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數學教育教學

篇(1)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數學意識

激發學生的數學意識是一個急需解決并十分重要的問題。目前的絕大多數的學生都缺少這種意識。主要表現在書本上的東西無法運動到現實生活當中去。他們認為數學就是教材,只是一門學科,對生活沒有上面幫助,無法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的無處不在。如何改變學生的這種錯誤觀點?那么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從以下四點著手:1.注重數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2.注重把數學知識教學和實際問題聯系起來。3.運用數學知識在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數學意識。4.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模型。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學習和掌握書本上的知識,來使學生明確到學習的有用性,培養他們學習的需要性,有了需要就會有學習的興趣。而教學的成功與否,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最直接的關系。因而,在數學教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把社會和學校提出的客觀要求與期望變為學生自己內在學習的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改變被迫學習,變成自己主動學習。那么我們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1.巧設導語,引發興趣。2.動手操作,提高興趣。3.精選練習,發展興趣。

三、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基本任務不是說一定要學好數學,而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當中同時還包括了其他的一些,比如說比較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所有這些都與培養良好思維品質密不可分,發展和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和培養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一般要經過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四個階段。

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數學就小學生而言,它的一些教材上的概念和介紹都很抽象,給小學生的理解和接受有一定困難。那么,老師可以通過讓他們動手操作一下可能效果就大不一樣。比如三角形可以用紙折出來,然后動手裁下來,只有做到手腦并用,可以獲得直接感性知識,并建立起清晰鮮明的知識表象,為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創造條件。因此,在教學中要非常重視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故動手操作只有與思維緊密練習起來,才能促進感知轉化內部智力,深刻地理解知識的本領意義,也有效地鍛煉了學生之創新能力。

五、授課內容要推陳出新

目前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師的講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師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充分了解學生的需要后再備課,不已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應該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為出發點。老師務必要做到這幾點:1.方法的創新。可以采用設問法、聯想法、動手法等等。2.目的的創新。要根據教材內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內容制定具體的目的和要求。3.過程的創新。設計時可不循舊規,對如何導入新課、如何講授新課、主要環節如何處理進行創新設計。

六、教學要堅持全面性

素質教育應該是面向全校全體學生,不僅要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還要求整體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自由、全面充分的發展。因此,老師在教學當中應該時刻注意學生全面的素質教育。比如對于數學基礎相對差一點的學生,老師應該多些耐心,多些關照,課上多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給予他們上臺發言的機會。個別的可以進行單獨輔導,幫助他們熟悉教材,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信心。而對于各方面表現都很好的優等生,老師要盡力創造機會和條件,給他們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和智慧的舞臺。

七、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

平等、民主、親密的師生關系是創設和諧愉快課堂氣氛的基礎。這種關系應用于課堂,但建立在平時。由于受幾千年師道尊嚴封建思想的影響,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基本上是把教師放在一個極高的位置。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是絕對不平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成了絕對的權威。因此,要想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師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的,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人。要構建師生平等、民主、親密的關系,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教師必須首先愛其生,在與學生的談話中,不管是問問題還是與學生交流或是評價學生都應是以平等的口吻,不能夠區別取代,要讓學生感覺你既是老師有可以是朋友。

八、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是小學學習中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在數學教育教學當中中,數學老師應當充當好老師、朋友的角色,不僅在學習方法上教會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解題學習,并通過朋友的身份來及時關注學生們的學習心理和成長心態。與學生關系融洽,融入到學生群體中去,真正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帶著積極、向上、樂觀、創新的態度去融入到數學學習當中去,同時提高數學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技術含量,有效的開展好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篇(2)

在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下,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將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在這樣錯誤的教學目標的引導下,大多數教師仍然利用一言堂的模式開展教學,在課堂中向學生灌輸數學學科知識,讓學生在自己的要求下被動學習。教師沒有認識到創新教學模式的重要性,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開展教學,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2.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于其數學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小學階段,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對于以后的數學學習也有很大意義。但是,受到學校數學教學氛圍,教師教學模式以及家長過高成績期待的影響,小學生感受不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許多小學生覺得自己是在給老師和家長學習,學習是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足,上課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最終影響學習效率。

二、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方法

1.加強教學思想更新

教學思想,是一切教學行為實施的前提。要改革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教師需要積極進行教學思想的更新。當代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教師的任務不只是傳遞學科知識那么簡單,更要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促進學生愛上數學學習。成績,不是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指標。對教學活動評價觀進行改革,認識到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性,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更好地組織教學。從師生關系方面,教師要改變教師是權威的教學思想,認識到與小學生做朋友,建立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性。教師要融入小學生的世界,與小學生打成一片,促進讓小學生對自己依賴感的增強,才能讓數學教學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

2.應用自主教學模式

自主教學模式是教學改革所提供的教學模式之一,將自主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調動,更能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有效應用,促進小學生成為課堂積極參與者。針對不同的內容,教師要給小學生設計不同的自主學習任務。教師要考慮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理解水平,為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自主學習任務,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找到數學學習成就感,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有關加法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在課本中找到加法的定義,看誰找得最快,用競爭機制去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后,教師再給學生兩分鐘的時間,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出一個加法例子,促進學生結合實例理解數學定義。小學生的數學能力不同,他們給出的加法例子有可能十分簡單,教師不要嘲笑小學生。只要他們通過自己的學習得到了學習成果,教師就要給予鼓勵,表揚小學生,給他們自主學習的動力,促進數學教學成效的提高。

3.應用合作教學模式

合作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具有更強的學習技能。通過合作教學模式的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教師要為小學生設計不同的合作學習任務,引導小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學習。比如,在講解有關分數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玩分蛋糕的游戲,讓小學生通過分蛋糕理解分數的含義。也可以組織小學生以小組賽的形式,看圖說出正確的分數,說得最快的一組計一分,哪一組得分最高,哪一組獲勝。這樣的合作教學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開放化,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改革。

篇(3)

“填鴨式教育”曾經在我們的教學中應用廣泛。顧名思義,它就是不理會學生反應,把老師和書本的思想直接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教學,無非是將學生當容器,并無創造性可言。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世界著名教學教育權威—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提出的“再創造”,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目前已被視為數學教學方法的核心。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填鴨式教育”帶來的危害:

一、課堂死板無趣

“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老師一昧枯燥的獨白、死板的教學,使得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信息的狀態,最容易疲勞走神。這樣的授課,收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學效率低下。

二、缺乏互動反饋

學生已經聽懂的內容,老師也許還在滔滔不絕;或者學生沒有聽懂,老師卻一筆帶過;明明有更簡便的解題方法,老師卻沒有發現……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憑直覺、經驗或個別抽樣信息判斷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難以了解整體的真實情況。

三、思維守舊

在“填鴨式教育”這種教學模式下,答題只是個別學生的專利,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機會發表意見。我們可以看到,如此教學環境下學生所做的作業,解題方法、思維模式盡皆相同。老師的“填鴨”,導致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完全按照老師的思維模式行事,無創新,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

筆者認為,我們的教育主要任務不是教知識,而是教學生怎樣科學地看事情、想事情和解決問題。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填鴨式教育”使得他們已習慣于上數學課時不停地做筆記、然后對照筆記做作業。你說這樣有用么?沒錯,認識題型多了自然有它的好處,但是我們看到,久而久之,學生也慢慢養成一種習慣,那就是脫不開“本本對照”,遇上一些拓展性的新問題就一籌莫展了。

如何從這樣一種現狀中擺脫出來,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而在教學中逐步滲透“再創造”的教學方法則是一種較為合理的方式。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提出的“再創造”思想認為,數學教育的重要原則就是“再創造”,“再創造”應當貫穿于數學教育的全過程:

1、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數學是人們常識的系統化,學生不應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從自己的“數學現實”中進行“再創造”,得出數學成果。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體驗,把前人已經創造過的數學知識,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創造一遍。

2、數學教學就是一個指導學生“再創造”的過程。數學教育的整個過程學生都應該積極參與,教師不必將各種規則、定律直接灌輸給學生。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天地,使其各種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方法能得到自由發展。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學習,理解現有的運算法則和各種定律,發現更多的規律和定律,形成概念,充分實現其數學知識的“再創造”。自94年擔任“數學”課程教師以來,筆者也曾嘗試和運用過多種教學方法,2003年起,試行依照弗賴登塔爾的這一論點作了初步的嘗試:

(1)創設活動情景,引導學生體驗創造、理解掌握。在概念教學過程中,筆者從不要求學生背誦概念,而是力爭擺脫講述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和“數學現實”建構新的知識概念。作為教師的我,要做的就是提供給學生足夠豐富和符合其“數學現實”的材料,以便幫助其從中發現某些規律和性質,進而進行總結,形成科學且正確的觀點;另外幫助他們將其發現的規律和性質提升為數學知識,并逐步培養其習慣用嚴謹的數學語言表達出來。

這樣,學生通過自身活動所得到的知識與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徹,掌握得快,同時也善于應用,一般來說還可以保持較長久的記憶。

例如,在講橢圓時,筆者并未直接切入橢圓的理論概念、告訴學生什么是橢圓,而是鼓勵學生動手,用自己的方法最快畫出一個標準的橢圓。教師隨后用一支粉筆套著一根細繩,在課堂上當場進行演示。通過這些活動演示,讓學生自己總結、發現橢圓上的點具備哪些公共屬性,從而引出橢圓的概念。

再如,講到冪函數的概念時,筆者會用生物學中的細胞分裂作為引例: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二次分裂,得到4個細胞;三次分裂,得到8個細胞……細胞的個數分別為:2,2,2,2……2。如此的教學引例,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其在自己的“數學現實”中發現和總結數學規律,降低了數學課堂的枯燥程度,增添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2)創設問題情景,引疑促思,鼓勵學生創造新規律。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概念之后,我并不將各種規則、定律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設法滿足學生不同的思維和方法能得以實現,為其提供一個發展和發揮的空間,提供很多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學習,認識事物變化的起因和內在聯系,形成概念,繼而發現或者“再創造”出更多的規律。

例如,在函數奇偶性的基本判斷方法掌握以后,可以給學生舉出各種類型分數指數冪的題目,讓學生自己觀察分數指數冪的分子、分母的奇偶變化對函數奇偶性的影響,發現和總結蘊藏在其中的快捷判斷規律;再如,通過帶領學生進行車流量調查,幫助其在“數學現實”中體會“概率統計”的特征和規律……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推導得出的規律,往往比老師的直接傳授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師在此僅起拋磚引玉和引導學生自我總結、發現規律的作用。

(3)和諧師生,和諧課堂,教學相長。在近四年的“再創造”教學方法試驗過程中,筆者發現,通過“再創造”方法進行教學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其學習動力。絕大部分的學生在投入探索、討論時的積極性表現得較高,課堂教學氣氛相對較為活躍。“再創造”的教學方法融洽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增進了師生感情。師生共同討論,暢所欲言,使學生感受到共同創造的快樂。

同時,“再創造”的教學方法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再象以前一樣“人云亦云”,更多時候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就要求教師有充分的預見性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方能滿足學生的需要。而教師亦在此過程中,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數學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學生的“再創造”。“再創造”教學方法建立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基礎之上,是當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的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現代的數學教學,不應再是將單純的教學內容作為現成的產品強加給學生,而要想辦法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對學生而言,“發現”和“創造”是一種樂趣,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引導學生“發現”和“再創造”則更是一種成功和樂趣!

參考文獻

篇(4)

情感以及知識這兩者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時,身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中學生極易產生情緒上的波動。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就應該對存于數學知識之內的各種情感因素進行挖掘,對有效的激勵手段加以使用,使學生的情感態度能夠更加積極。

1。對存于數學知識之中的情感教育相關內容進行挖掘理智、道德以及審美情感是存于數學教學實踐中的三大主要情感。因此,在數學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必須用自身情感去感染學生,使中學數學的感染力更為強烈。

2。對多個渠道以及多種手段進行利用來開展情感教育若想使學生所具有的情感更加積極,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實踐時就應該重視對教學手段的研究,使得數量更多的、更為有效的教學手段得以被運用于指導教學實踐,實現對學生積極情感的激發。如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方式運用于數學教學活動中。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數學教學對于多媒體的合理利用,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對數學學習更有興趣。

3。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情感性處理建立在情感維度基礎上,教師針對數學教學內容所進行的加工以及組織工作,目的是為了當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時,數學知識能夠具有更加積極的情感。教師可以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使其能夠滿足學生的內心需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被激發出來,對于數學學習更有熱情。

4。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課堂教學活動需要教師以及學生的共同參與,教師、學生均是具有情感的個體,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重視兩者之間的情感交融。通過對教育實踐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失敗例子進行總結,可以發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的學校往往會有較多沖突發生,為實現師生間情感的有效互動,教師應該對下述問題加以注意:

第一點,教師應該重視保護學生所具有的自尊心。中學生內心往往比較脆弱敏感,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必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其中的一點就是要對批評方法進行把握。每個人都會犯錯,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能夠只是對學生進行一味地指責,應該采取循循善誘的手段,使學生對于自己所犯錯誤予以清醒的認識。

第二點,教師對于所有學生都應該做到公平的對待。在進行日常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能更為偏愛那些學習優異的學生,而對于那些成績較不理想的學生可能會相對比較冷漠。這種做法極易造成教師、學生間的關系不夠融洽。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對所有學生施以公平對待,促進教師、學生間的情感交融。

篇(5)

一、小學數學的特點

(一)課程內容的特點

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在學習時要具有系統的學習方法,要循序漸進,以學生能夠接受為教學目的,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這種方式還可以做到使知識提前滲透,并伴隨著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

(二)小學數學是生活化的數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習不再是教室中的學習,而是一種社會性學習。學生的生活環境都可以作為一個課堂。如買東西用到的元角分,房屋的大小需要涉及到面積的大小及測量,這些都含有豐富的數學知識和問題。而且這些內容是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而且對于小學生這樣的方法是有利的。同時,每個人都會構造不同的屬于自己的數學世界。

二、中學數學特點

(一)課程內容的特點

對于初中數學來講,簡約的內容與豐富的數學思想交融是中學教學的一個特點。而數學思想是及其復雜的,代數思想、解析幾何思想、函數等都是一些中型的數學觀點。因此這就需要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如今的中學數學更加注重智育與德育相結合,更注重數學生成的過程的思想探討,而不只是結果的應用。

(二)教學方式的改變

在中學時,教師上課會更偏向于講課的學習思路。結合對具體實例的分析,讓學生體驗用數學思想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模仿、操作、探索來進行對學生的進一步加深。發展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能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這樣的方法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幫助,還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社會中與人交流時語言表達更加清晰,講話更加縝密。除此之外,也需要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將各種知識點分類進行整合。之后教師要將學生的觀點將以再次整合,再次為學生將思路變得清晰,知識就會得到再次的升華與提煉。

三、如何進行教育教學

(一)把握學習的初始階段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學生剛拿到數學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數學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在這個時間,教師要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對這門學科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一開始教學時,教師就應該運用生動的教學方法,運用化難為易的教學方式。這樣會使學生對這堂課就會集中精力,認真的過腦思考。所謂萬事開頭難,因此,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提前將內容準備充分,爛熟于心,做到在課堂上可以游刃有余。

(二)保持課堂的創新性

注重教學課堂的引入環節。教師要善于設計各種環節,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在數學課堂中,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活躍的課堂氛圍都是有利于教學的流暢進行。在課堂上要進行小組互相學習討論的環節,另外也要讓學生自己上臺展示自己不同于別人的方法,讓大家互相學習和借鑒這種數學思路。而在小學生與中學生講到關于圖形或幾何時,教師要讓小學生自己動手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通過簡單的表演,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而對于中學生,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看動態圖和圖形的拆分組合,這樣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相信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的方法指導,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主要從“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做一做”這四個方面來進行。首先看一看,想一想是指善于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小學生可以考慮積木是幾面體,而中學生則可以考慮它的空間性。從而可以聯想到其他相似的事物。而對于議一議是指要培養學生善于與他人合作探討的精神,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而有了以上這些以后,就要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了。即為做一做,通過多做來達到一定的熟練度和理解力。

四、總結

中小學是打基礎的時候,所謂打基礎主要是打數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要讓學生有較寬廣的數學視野,不應該以在實際中是否直接有用作為標準來決定教學內容的取舍。對于教師來說,教育教學方法更應該不斷地探索,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合作與良性競爭,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十分活躍地參與其中,讓他們在課堂與教師互相影響、互相溝通、互相補充,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真正實現共同進步。此外,數學教育也應該注意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這已經成為我國數學教育界的共識。

參考文獻:

篇(6)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0-156-01

數學教學看似繁瑣,實則樂趣無窮,感受神奇的數字游戲,感受變化莫測的數形轉變,感受不成功便成仁的嚴謹性。而小學教學考察的不僅僅是簡單數字的算法,更多的是智力的開發和和心態的培養,提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衷。

一、小學數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過于單一化

現代小學教育基本處于加減乘除等一些簡單運算,每天做著重復事,缺乏創新性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僅僅局限為任務型教學,以純粹的任務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基礎。小學數學既是一種科學學科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過程。曾有人云:數學的世界沒有可能,還好,一般這類字眼,小數點的差異也會導致結果的全盤否定,可以看出數學的嚴謹和規范化。

過于單一化的教學模式會使小朋友對一項新知識新學科產生厭倦厭學思想,從而導致教育效率的降低,大腦開發的失敗。根據《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字教學熱情,培養其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其具有一定對數字的敏感性能力,會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在現教育制度責任制的制度下,在社會競爭壓力下,眾多小學教育一味的重視學生數字學習的能力,不考慮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自我興趣特點的開發,導致中國教育制度存在“肯德基”式模式,單一化,不注重個性培養。

小學數學教育系統缺乏對學生正確心態培養

遇事心態的波動度,思考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式思維皆體現其對心態把握控制的能力。心態是一個人立足社會之內在根本,好壞的心態會決定其喜怒哀樂的變化波動,反應內心真實想法。現代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狀,既教師盡力把所要教學的任務知識點傳授給同學,并針對相應問題做出解答,盡管也會采取不同教學方式,但收獲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因為其忽略學生學習心態教育,把被動性的知識點想的太過主動化。心態是對學習接收的態度,對生活的態度。

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相傳,地球上最聰明的猶太人教育小孩的方式是讓其舔一滴滴落在圣經上的蜂蜜,面露虔誠之色。這是一種文化的形成,一種心態的培養。

社會教育制度對小學教育的侵害

“你家小孩今年期末考多少分”這是中國人最常問到的一句話,“你家小孩在學校過得舒服嗎”這是美國家長常問的。中國人喜歡以點代面,總認為一個階段好,以后才會好,缺乏一種能輸能贏的大家風范,導致攀比現象的層出不窮。現今教育制度規定小學要取得多少成績要求,規定的量化管理系統使教育壓力逐級下壓。

美國先進教育系統小學老師到大學老師學歷是逐漸遞減的,可能小學教師是研究生,博士生,美國重視學生自主創新完善能力,自我思考判決能力的培養,不會以量化的要求去衡量,重視思維的發揮和想象能力。而中國卻與之相反,限定思維方式,令思維較早固定得不到擴散空間。

二、小學教學的對策分析

1、教師要傳授正確教育方式

現階段在中國教育機制和社會經濟特定發展下,中國的教育停留在任務教學的階段。著名學者赫爾巴特說過“教學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和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樣,就是培養德性”。 教育是長久之道,并非短時間追求成績的高低,打破過去以成績來衡量個人發展的迂腐思想。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心智等多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師扮演著學生發展道路的導師。

如何去除迂腐,傳授正確教育方式?首先,因材施教,從過去的以老師教學為中心改變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導向的教育模式。越來越多學者認為迂腐的任務教學會使學生大腦機械化,而采取以學生為中心,思維任意擴散的教學模式是提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自我價值觀的保證,是學生成長道路上極為重要的教育形式。

其次老師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將數字化教育夾雜在游戲中開展任務教學,或在學生接受能力強的方面摻雜教學任務,將傳統任務教學個性化,分散化,便于學生吸收與掌握。再次老師可以將數字知識現實化,故事化,通過講故事這種小朋友喜愛的情景模式將數學教育貫徹其中,起到寓教于樂之目的。眾所周知,當我們神經處于放松階段時吸收知識最快,好比海綿只有在完全松弛中才會吸收最多養分。即達到任務教學目的,又激發學生學習熱潮,形成主動吸收模式。

2、培養學生正確學習之心態

篇(7)

一、課堂教學實現生活化

數學學習不能脫離生活現實,學習數學實際是為了用數學以及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要實現課堂教學的現實化,就要從備課抓起,備任何一節課的時候就要想到新知識與實際例子之間存在什么聯系,生活中哪個地方哪個時刻可以使用它。作為教師,我們堅決不能照本宣科,應當將數學知識融入實際情境中。對于例題的呈現,特別是有些枯燥的例題,可以選擇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例子;在數學教學中,對于動手實踐的課堂教學,教師不能包辦代替進行灌輸式教學;對于備練習,發現與實際生活有聯系的練習,就可以放入課件,與書本上的練習題配合使用。實現問題從生活中來,又回歸于生活。

例如,在教學“整數的加減法”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周末,王老師乘公交去亭林公園,一上車,包括我一共有15個乘客,到下一站上來10個乘客,下去2個乘客,現在公交車上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提問:你認為應該怎樣列式計算?我把原本枯燥的例題換成學生熟悉的情境進行教學,學生就很自然地在情境中進行思考,從而學生找到了三種不同的解法。

解法1:可以用原有的人數15,加上10,再減去2,就是先加再減。

解法2:也可以想想先下去2個乘客,再上來10個乘客,就可以用15,先減去2,再加上10,也就是先減再加。

解法3:還可以想想上來10個乘客,下去2個乘客,就是上來8個乘客,先用10減去2,再用15加上8,也是先減再加。

學生先自己列式,試著解釋,和同桌相互說一說,這樣的教學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讓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理解了整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適時表揚課堂練習優秀的同學,激勵其他學生學習,從而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二、讓學生在數學課堂感受和體驗數學

在學習數學時,小學生的思維活動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小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習對熟悉的生活情境帶有濃厚的興趣。數學教育的基礎是小學教育,那么怎樣把枯燥抽象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小學生發自內心地愛上數學,從而主動地用數學,在學生面前展現一個色彩斑斕的數學世界。我們可以將數學知識生活化,把抽象空洞的數學知識化成具體現實的情感體驗與實踐操作,將數學學習更加貼近生活實際,從而使學生更加有興趣地學數學,感受和體驗數學的價值,讓學生主動應用數學。在實際教學時,要關注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與生活實際入手,從而使學生自己學數學、用數學。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通過讓學生動手切土豆,來認識“面”“棱”和“頂點”,先切第一刀,讓學生摸一摸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變化,從而得出切出的是一個面。再切第二刀,觀察發生了什么變化,指一指新增的邊,并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重點說明: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棱。最后切第三刀,觀察又有什么新變化?指一指新增的點,并數一數它是由幾條棱相交而成的。重點說明: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最后利用課件演示將一個土豆切成一個長方體的過程。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真正感受和體驗到了數學的魅力與價值。

三、用實、用好情境圖

小學數學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為我們小學數學教育者提供了大量的情境圖,絢爛奪目的圖畫、活靈活現的故事,學生深愛的卡通畫,這些將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靈動起來,這為我們的教學設計賦予了生命。教材例題以圖的形式來展示,并不是要求教師局限于圖中,必須看圖、用圖、講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比較真實的情境,利用實物進行教學,學生動口、動手,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學生對數學學習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學習數學就會更有效,從而就會有真實地感受和體驗。用實、用好情境圖,我會利用書上的圖片來尋找生活中對應的實物和圖片。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更貼近現實生活,使數學學習變得靈動起來。

例如,在教學“樹葉中的比”時,利用課前大家收集的很多種樹的樹葉,仔細觀察采集的樹葉,看看每種樹葉有什么特點,先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再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采集的樹葉,并說出最喜歡的是哪種樹的樹葉。出示一些常見的樹葉圖(教師采集的以及教材第66頁上的樹葉圖),引導:請大家進一步觀察這些樹葉,看看它們的大小、形狀是怎樣的?不同樹葉的大小、形狀區別在哪里,相同樹葉的大小、形狀又有怎樣的關系?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和大家分享。指出:不同樹葉形狀一般不同,同一樹葉,形狀是相似的。從而引導學生思考:同一樹葉的形狀相似,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反映了什么特點呢?指出:長與寬的比的比值接近。不同樹葉的形狀一般不同,在數學上又反映了什么特點呢?指出:長與寬的比的比值不一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開始教師組織學生欣賞自己采集的樹葉,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樹葉的大小、形狀,由此引入話題,提出問題,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要對學生有新的認識,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每一個學生都有他的優勢與不足,不能一刀切。當學生無法獨立解決問題時,不能一味地斥責,要充分理解信任學生,給學生留有自尊,不能讓學生在全班面前抬不起頭來,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其次,和學生交流時,可以蹲下來和學生平等地交流,目光要和藹,語言要親切。如“真默契,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一模一樣。”“你的這個想法很有創意。”對于回答不到位的學生,我尋找他答案的亮點,比如“你能解釋一下嗎?”“你說得有點道理。”我聽明白了你的意思。”課尾,我一直會問:“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體會?對于你自己的表現,還有遺憾嗎?還有誰也想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這樣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下更加樂意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教師尊重學生是有效組織教學活動的第一步,除了尊重,我覺得教師不能吝嗇贊賞學生。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只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極其細小的進步,贊賞他才會有更大的進步,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

例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時,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甲、乙兩個人合伙做生意,甲投資10萬元,乙也投資10萬元,到年底共賺了3萬元。這3萬元應該是怎么分配的?學生交流,得出平均分,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追問:如果甲、乙兩人合伙時,甲只投資了3萬元,乙投資了10萬元,到年底賺了3萬元。這3萬元還能平均分嗎?為什么?學生討論后得出不能再平均分,你能解釋一下嗎?為什么不能平均分?在這里,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先創設平均分的問題,再呈現不能平均分的問題,形成思維沖突,讓學生感受需要新的方法。在這樣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下,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

我們在實踐、反思、探索中不斷成長,每一節數學課后我們進行自我反思與總結,新課程、新理念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對于使用教材,我們可以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創造性地處理教材,以實現課程目標,攻克教學重點、難點。小學數學改革要有實質性的變化,就要從每一位教師的觀念上轉變,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改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篇(8)

真實的數學教育教學,是基于“兒童本位”,對數學教學進行有創意的規劃和設計,使學生愛學數學,即由目中有人,到人有所愛;樸實的數學教育教學,是把理念轉化為行為的教育教學實施,是師生互動共生的發展過程,即由心中有數,到學數有法;扎實的數學教育教學,是著眼于學生發展的扎實的目標落實,由行中有律,到學有所得。

一、真實、樸實、扎實的數學教育教學從認識兒童開始

真實、樸實、扎實的數學教學追求的是適合兒童的數學教學。因此,教師最大的最根本的專業就是認識和發現學生。盧梭在《愛彌爾論教育》中寫道:“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回到兒童本來的意義上,我們就會發現:

兒童是自由者。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質,何況兒童呢!失去自由就失去人存在的價值。認識兒童就是讓他回到自由,這就是教育哲學。一是回到肢體(身體)的自由,即肢體的解放。二是回到精神的自由。正因為兒童是自由的,所以我們追求自由的教育。自由的教育即是真實的教育。

兒童是探索者。你看,孩子正在專心堆積木,這時遞給他一個水瓶,他會用右手接過來,然后不經意地轉到左手,左手把水瓶放到地毯上,水已經倒到了地毯上,他也不顧。這時左手觸到了水,他會用手捏一下,并放到鼻前嗅嗅,他開始觀察水瓶,并把水瓶提起來往下倒水,水流出來,他會咯咯地笑。成功了!他經歷了探索的過程:發現―觀察―假設―驗證。探索和哲學有關系,哲學起源于對周圍事物的驚異,驚異就產生了哲學,兒童就是哲學家。

兒童是游戲家。兒童樂意于“做家家”等游戲,數學學習也往往會從游戲開始。兒童把游戲看成現實、真實。游戲不嚴肅,但兒童是嚴肅的。游戲是虛擬和假設的,兒童也知道是假的,但清醒的兒童在認真裝扮這個角色,游戲基于現實又超越了現實。回到兒童本性、回到兒童生活的教育即是樸實的教育。

兒童也是破壞者,兒童更是發展者、成長者……

康德說,人是有限的理性存在,但是他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們要認識兒童的可能性,認識到教育就是喚醒他的天性,喚醒生命中存在的可能。兒童的可能性有兩層意思,一是還沒有,二是將會是。兒童是沒有成熟、沒有確定完成的過程,要靠教育,靠自身的成熟。通過教育使兒童內在的生命力量煥發出來,外在的教育只有和兒童內在的生命力量結合起來,且教育要適應兒童內在生命力量的發展,才是最佳,這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價值和目標扎根于兒童的發展和可能的教育即是扎實的教育。

二、真實的數學教育教學,讓學生愛上數學

當我們走進兒童、認識兒童,做到目中有人后,我們的任務就是對教學進行有創意的規劃和設計,實現因材施教,讓兒童愛上數學。那么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呢?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沿著崎嶇的山路,不畏艱難險阻,才有可能到達光輝的頂點。”這是馬克思對有志攀登科學高峰的人提出的要求。我們認為在數學的教與學上,同樣存在這樣的道理。學習數學的每一個階段、經歷數學思考的每一個過程、攻克數學學習的每一個難關、完成數學學習的每一個目標,就是登上數學王國的每一座美麗的頂峰。

鑒于此,我們提出了“智情數學”。智情數學首先是智慧數學,因為數學學習,孩子也就有了智慧的生成。有了智慧,孩子們也就有了快樂,因此智情數學也是快樂數學。因為數學學習的情感是以知識的獲得、智力的滿足而產生的,是成功以后的快樂體驗,數學學習是以知生情的過程,所以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自信心、上進心的任務就得建立在學生獲得深層次的快樂的基礎上。

由此看來,創設數學課上的“生動”正是數學教學藝術較高的境界,真實的數學教育教學就是要造就數學課上成功的“生動”。我們從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開始,促使學生走進數學思考的王國。要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就必須創設好的教學情境。

好的教學情境是連接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讓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行探索嘗試的;好的教學情境能激活學生的已知;好的教學情境應該與數學的本質密切相關;好的教學情境是問題解決中隱含著新問題,這些新問題或是在學生間不同想法的碰撞中被揭示,也可以隨著問題的解決展開聯想產生新的問題。

創設好的教學情境的重要一環是提出恰當的問題。下面以《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教學為例,把握如何設置教學情境,并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調動學生深入學習。

案例一 《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片段

一、鏈接生活,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一個什么圖形?它有哪些特征呢?(出示長方形)仔細看,現在變成了一個什么圖形?(變形為平行四邊形)你認識它嗎?

2.提問:你能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邊形嗎?

談話:老師這兒也有幾幅圖片(出示教材插圖),你能指出每幅圖中的平行四邊形嗎?(指名在圖上指一指)

3.揭示課題:同學們對平行四邊形的了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繼續來認識平行四邊形。(板書:認識平行四邊形)你能說一說還想知道有關平行四邊形的哪些知識嗎?

二、合作探究,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

1.動手操作,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1)談話:同學們不但初步認識了平行四邊形,而且還提出了一些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談話:你還記得平行四邊形長什么樣嗎?請你閉上眼睛回憶一下。你能想辦法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2)動手操作。操作要求:想一想、做一做,利用學具盆中的材料,做一個平行四邊形。說一說,請你和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樣做、怎樣想的。(學生動手操作、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介紹做法。法1:用小棒擺;法2:在釘子板上圍;法3:在方格紙上畫;法4:沿著直尺的邊畫。法5:……

2.發現并總結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1)發現特征

談話:如果把平行四邊形畫下來,就是這樣的一個平面圖形。(邊說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請同學們結合剛才做平行四邊形的過程想一想,平行四邊形可能有什么特征?

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針對性地板書。

(2)驗證特征

談話:你有辦法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嗎?(學生動手驗證)

活動后交流:你是怎樣驗證的?(學生到實物展示臺演示驗證過程)

生1:通過用直尺量一量平行四邊形對邊的長度,可以知道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生2:通過平移的方法,可以知道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

(3)總結特征

提問:通過剛才的操作和驗證,誰能說一說平行四邊形的邊有什么特點?

指出: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

談話: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邊形的邊有什么特點?用心記一記。

教師設計了一個富有挑戰性且適宜于課堂學習的環境,實現“由外向內”的轉變,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過程中折射出的數學問題又讓學生在數學思考中,把外在的興趣轉化為數學知識學習的內在需要。教師沒有停留于各種具體的情境,而是從中引出具有普遍性的數學問題,從而較好地實現了由“生活數學”向“學校數學”的必要過渡。

有了好的教學情境,學生身處其中,其好奇心、上進心得到了充分調動,并得到了進一步強化,這時有著理性精神的學生充滿了揭示世界最深刻的奧秘的強烈情感。這時的數學對學生而言是強大的不可抗拒的“磁場”,這時的學生如何不會愛上數學呢?

三、樸實的數學教育教學,讓學生會學數學

樸實的數學教育教學,讓我們在實施教學時做到心中有數,使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時,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積累活動經驗、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它有自身的特點,教學上也有本學科教學的特殊性。當學生已經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進入數學學習中時,我們的著力點在于如何幫助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從而實現由知識向智慧的過渡。促進學生數學地思考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思維方法的訓練應當滲透于具體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通過知識問題化和問題知識化的設置,促使學生完成對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數學方法的主動建構。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組織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構建素質教育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性環節。學生數學地思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善于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不同數學知識的學習,其實都蘊含著數學思維。如果教學能讓學生經歷再創造的過程,并在知識創生和形成的過程中很好地體現數學思維,就能讓學生學會數學的思維方式。下面以“加法結合律”的教學為例談如何促進學生數學地思考。

案例二 “加法結合律”教學片段

在“加法結合律”的教學中,得出28+15+25=28+(15+25)后,教師提問:這是不是偶然現象呢?學生經過短暫思考后,提出可以舉例說明。于是教師就讓學生自主舉例,并分兩個層次進行交流。第一層次,在學生都舉出例子后,教師組織第一次交流,指定一個學生說說舉的是什么例子(有意讓舉一位數例子的學生先說),學生說:“3+5+8=8+8=16,3+(5+8)=3+13=16。”提問:“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嗎?”在學生舉出其他一位數的例子,并認為大功告成時,教師指出:這僅能說明加數是一位數的情況有這樣的現象,如果加數是兩位數或三位數呢?引導學生繼續舉例。當學生都完成舉例后,組織第二層次的交流,從加數是兩位數、三位數到更多,以及加數中含有0和1的情況證明都有上述現象,沒有反例(可能還有更深層次的交流),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抽象概括。

這樣的教學,讓學生感受了不完全分類中窮舉的思想,經歷了數學結論發現、驗證的過程,體驗了數學的嚴謹性。在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引導下,學生能夠理解性地學習數學。教師提供的經驗明顯地在學生學習的廣度和質量上起到主導作用,促進學生數學地思考,即會學數學。

四、扎實的數學教育教學,讓學生學會數學

數學教育教學追求的最終落腳點是扎實的目標落實,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重視思維方法的學習向數學素養過渡的問題,讓學生真正學會數學。

小學數學課程非常關注學生的發展。一方面,數學教學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作為出發點,考慮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準備性,動態地把握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另一方面,學生的可發展性是衡量教學與學習質量的主要指標。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是數學學習較高的境界,這也是將文化落實到人格的重要方面。一個人認真地學習數學,他(她)的氣質乃至品格也會改變。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要關注以下三點:

1.以數學思想統攝小學數學教育

數學思想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根本想法,是活生生的數學靈魂。《數學課程標準》中所涉及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綜合與實踐能力、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對這些或表現為一種知識或表現為一種能力的內容的學習,都有相應的數學思想來統領。以數學思想統攝小學數學教育,不僅可以積累兒童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活動經驗,還能夠有效提升兒童的數學創造能力,從而實現統領數學知識的學習和塑造數學文化品格的雙效功能。

2.準確把握數學教學的目標與價值

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于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是接受數學思想、數學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維品質和數學素養。這需要每一位教師準確地把握數學教學的目標與價值,讓數學課堂教學成為學習者思維活動交流的過程。

3.進行多元化數學教學的評價

沒有評價,也就沒有教學。數學教學不只是解題,也不只是教學數學。因此在評價數學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時,顯然不能用簡單的“會不會”來評價。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考慮是否滲透了數學方法,是否在學習的過程中營造了學生之間良好的合作氛圍,是否促成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態度,是否為后續的學習積累了豐富的活動經驗,是否為形成數學的基本思想積存了感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是否還滲透了潛在的理性精神和積極的人生價值觀,這或許是數學學習是否真正“以人為本”的體現。

當我們的學生經過數學學習,能養成一種理性的精神、能進行客觀的研究、能用一種新的認識方式認識世界、能勤于追求現象后面的本質、能充分享受智力滿足帶來的快樂和成功以后的欣喜時,我們說我們的學生已鑄就一種全新的品格:善于獨立思考,不怕失敗,勇于堅持,愈挫愈堅……

篇(9)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執行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學習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轉變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為知識的共同建構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1.挖掘身邊素材,讓學生輕松學習。

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與靈性。教師充分挖掘了學生熟悉的物品作為學習的資源,例如:出示“恐龍、鯨魚、輪船、直升飛機”等大宗物品,讓學生感受到用原來的千克作單位太小了,必須要用一個大的計量單位來表示,那就是“噸”;再出示“雞蛋、奶牛、純凈水、綿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估算或計算,深刻理解1噸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組噸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馬路的承載量、起重機的額定載重量、電梯的載重量等,把數學活動和生活應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和改造。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尋求最佳切入口,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親近感,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用。

2.運用生成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二、親歷過程,主動建構--讓學生在體驗中親近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這一描述,明確了小學數學的內涵,即數學是一種過程。數學的學習,應努力讓學生親歷這一完整的過程。

然而,反思我們的數學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偏重于學生“眼看、心記、耳聽”的現象,孤立、機械地強化抽象概括,狹隘、生澀地解讀方法理論,忽視了小學生“操作中體驗、體驗中感悟、感悟中建構”的認知規律,使數學逐漸變成一門被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是枯燥、乏味的課程。以前在教學“噸的認識”時,我們一般都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請學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著就得出1噸=1000千克,隨后的任務就是做很多的鞏固練習。從中顯現出來的教學方式為:單純觀察----機械記憶----克隆模仿,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學方式。

1噸是個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讓學生在頭腦中正確建立1噸的觀念?本課可謂獨具匠心。教師讓學生親歷完整的數學學習過程,觸摸數學鮮活生動的生命脈息,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得到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課堂中,通過學生的“猜測、驗證、操作、感受”等活動,1噸的大小在學生不知不覺的體驗中生成。

篇(10)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中學數學教學;應用分析

近些年來,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得越來越快,目前在教育領域中應用得也越來越廣泛,將現代信息技術和中學數學教學更好地結合起來是未來數學教學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一、傳統中學數學教學的一些缺點

傳統的中學數學教學的內容比較古板,已經不能夠適應當代教育的趨勢;傳統的數學教學缺少彈性,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由于大部分學校過于追求升學率,很多本意是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選修課,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必修課的一種延伸,難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都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采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上一篇: 德勤能績自我總結 下一篇: 學生會新成員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无月激情五月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在线观看亚洲不卡 | 亚洲成在人网站天堂日本 | 中文字幕1级精品视频在线 午夜性色福利网 |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 | 亚洲午夜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