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風險管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24 20:39: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投資風險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投資風險管理論文

篇(1)

二、金融投資操作風險分類

第一,人為操作風險。操作風險很多時候都是人為因素所致,金融投資市場其環境是非常復雜的,因此在投資操作過程中作為投資主體必須具備極高的專業素養,這樣才能減小操作風險。金融操作風險是貫穿于整個投資過程當中的,投資者可能因某個階段操作有誤或考慮不全而隨時導致風險的產生。金融投資的操作是需要依靠人類這個主體來完成的,這一主體是具有其自身主觀思維的,作為金融投資操作者由于個人素養的差異,難免會產生一些錯誤,從而導致了操作風險的產生。這類風險的存在雖然比較普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進行控制和管理的,只有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操作風險才能更好進行金融投資操作的風險管理!第二,內部操作風險。金融投資市場環境是極其復雜的,各金融投資機構相互關聯,其內部管理的不合理I生很可能導致操作風險性的形成。一旦金融投資機構業務操作速率過低,這肯定會導致金融投資的內部操作風險陛增大,造成巨大的損失。同時,金融投資機構的硬件設施如果不能滿足投資業技術要求,或是應用軟件等基礎設施太過陳舊,這都不利于金融信息的準確快速獲取,對于金融投資者來說及時準確的信息是至關重要的,這些硬件設施的不完善,都會增大技術風險存在的可能性。內部操作風險是與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密切相關的,金融投資市場復雜性以及其內部管理的不合理性都可能產生內部操作風險,從而致使金融投資操作風險的產生,為了維護金融投資市場的穩定秩序,就應該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管理,減小內部操作風險!第三,市場風險。在金融市場中,價格轉變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所以投資者遇到市場風險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風險。金融投資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投資重組的情況,導致投資者的資金變現困難,使投資者所持有的流動資金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支付。這種隋況下很容易造成金融產品價格波動,從而導致市場價格的波動誘發市場風險。市場風險無疑加大投資者進行投資操作的風險,要想更好的管理金融投資的操作風險就必須更好的進行市場風險的控制。第四,信用風險。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和市場風險一樣,也是金融市場中很常見的一種風險,主要是交易對方未能完成自己的義務導致的一種違約行為,所承擔的風險。信用風險也可能因為債券持有發行人沒有按照規定支付到期款而引發的金融投資資產損失的風險。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完善和發展,金融投資產品的不斷豐富,加大了信用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從而誘發金融投資風險,只有減小信用風險的產生,才能更好的進行投資操作風險的管理。

三、金融投資的操作風險管理措施

第一,加強金融投資的操作風險管理要提高職員的素質。金融機構要積極引進高素質的人才,擴大“高、精、尖”人才的吸收途徑。金融風險產生的很大一個因素就是人為原因,因此要培養員工的專業技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素質。對于已就職的員工,要定期進行技能培訓,通過培訓可以樹立員工的金融風險意識,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可以使員工嚴于律己,減少員工在工作中的失誤,從而推動金融投資操作風險的管理。員工之間要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提高員工之間的合作協助能力,促進員工互相交換知識見解,盡量減少操作風險的出現。通過培訓還可以倡導員工愛崗敬業。金融機構也要培養良好的工作環境,積極加強金融投資風險管理的宣傳,把風險管理的觀念和意識慢慢滲透到員工當中,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第二,完善內部管理。在金融投資過程中,要想減小操作風險,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投資機構需要將各部門相關職責具體化,以此來提高金融投資機構操作速率,并根據各金融機構的特點制定出詳細的監管條例和相應的懲罰制度,來規范操作行為減小金融投資過程中的操作風險。金融機構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風險管理制度,來促進風險管理工作的良性健康穩定發展。金融機構還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不僅要做好規避風險的事前工作,當風險出現時,也要及時有應急預案。通過完善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保證各個部門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加強了金融操作的管理,減少了操作風險出現的機率。第三,規范操作流程,提高信息技術水平。操作風險存在于金融投資的整個過程,標準規范化的操作流程可降低操作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標準規范的操作流程應涉及到投資機構的每一個部門,深入到每一項投資決策,投資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周密的投資計劃,做到投資決策的標準化、規范化,盡量減小投資風險。要嚴格要求金融投資人員的操作手法,降低內部操作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降低操作風險為金融投資帶來的危害。第四,明確風險管理的目標,做好風險評估。為了有效應對市場風險,減小投資操作風險的可能性,工作人員可根據金融機構的特點為風險管理建立一個范疇以及目標,并且可制定一些短期的具體目標,以確保風險管理的工作可以穩定的發展。如建立一個詳細損失事件報告制度,針對風險采取連續的檢測并定期進行報告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檢測出操作風險管理的需求,持續的檢測為分析操作風險積累可參考數據,分析單獨的損失事件和風險的過程以及資源的分配,以此來確定特定損失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間的關聯,從而得出關鍵的風險因素。同時,在投資操作過程中參投人員可針對風險進行評估,了解損失事件產生的概率,找出潛在操作風險,明確重要風險。

篇(2)

2006年6月頒布的巴塞爾協議II的重要一項修訂就是將操作風險引入風險資本計量框架。巴塞爾協議II將涉及以下幾類事件的風險因素納入操作風險的識別體系:由非市場和信用風險引致的金融風險、日常操作失誤導致的任何風險、機構內部因素導致的任何風險、由于低效或無法勝任的系統、人力資源或外部事件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不含商業風險)。倡導金融機構建立完善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是巴塞爾協議的重要原則,各國制定的相關的監管法規也基本秉承這一精神,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中也未對操作風險的識別方式進行具體的規定。因此各金融機構應根據自身特點對全部業務條線進行梳理以建立完備的操作風險識別體系,并根據經營環境和業務發展的變化及時進行修正。巴塞爾協議II對于操作風險最低資本要求的計量有三個層次的計量方法。一是基本指標法,即商業銀行所應持有的操作風險資本等于前三年總收入的平均值乘以一個固定比例(以α表示);二是標準法,又分為標準法I和標準法II。前者將銀行業務分為8個類別,選取8個銀行基本財務指標代表每一項類別,各用一個適當的系數(以β表示)反映上述財務指標與該類別面臨操作風險的關系。整個機構需要的總的資本要求即為上述8個乘積的代數和。后者對前者進行了有限修正,將零售銀行和商業銀行兩類業務單獨進行了計量;三是高級計量法,分為內部計量法、損失分布法、記分卡法等,其中內部計量法為巴塞爾委員會較為認可的計量方法。內部計量法將標準法的一維計量方法拓展到二維矩陣,共m類業務中的每一類需要對應共n項操作風險因素中的每一項。內部計量法使用每一類業務的預期損失(EL)乘以風險系數γ(由監管當局指定)獲得單一的操作風險資本,而EL等于風險指標(EI)、發生概率(PE)和損失程度(LGE)三者的三者的乘積。三個層次的資本計量方法在復雜性和對風險的敏感程度上都依次增強,同時巴塞爾委員會也制定了詳細地計量方法的選擇和實施方案。

2.巴塞爾協議III的新要求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是出臺巴塞爾協議III的直接原因。在風險資本的框架方面,巴塞爾協議III進行了重新調整,尤其是提出建立資本留存緩沖和使用逆周期資本緩沖作為經濟下行期吸收損失的準備。同樣為了緩解巴塞爾協議早期版本資本充足率的順周期問題,巴塞爾協議III也提出了對杠桿比率(即核心資本對全部非權重資產的比率)的限制。巴塞爾協議III對操作風險管理方面的修正內容較少,操作風險管理的框架基本上仍參照巴塞爾協議II及后續相關補充文件。然而,巴塞爾協議III對風險資本要求的收緊意味著操作風險監管方面須要同步做出相應的強化。

二、巴塞爾協議與財務公司操作風險管理實踐

構成金融安全網的三道屏障分別是資本充足率、監管檢查和市場約束,其中與財務公司操作風險管理關系最為密切的是資本充足率和監管檢查。一方面,由于巴塞爾委員會對操作風險與市場約束之間的闡述并不充分,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操作風險信息的披露制度還有待于監管機構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信息披露是否充分也關系到相關數據的豐富程度,對于第一支柱風險資本的計量也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一支柱資本充足率是資本、風險加權資產及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資本要求的函數。巴塞爾委員會對操作風險等敞口給予更高的權重反映了其相對于其他風險類型給予操作風險更為保守的監管方向。不同于信用風險資本最低要求僅為風險加權資產的8%,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都按照其風險敞口的100%的提取。雖然,2007年中國銀監會頒布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未將操作風險敞口納入資本充足率進行考量,但是包括財務公司在內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只有為操作風險敞口準備充足的資本金才有可能對沖未來發生的風險。而在監管機關未出臺明確規定之前,選擇合適的操作風險敞口(或操作風險最低資本要求)計量方法對于不同金融機構也變得尤為重要。第二支柱強調監管機構應對銀行類機構操作風險管理措施具有完備的監督檢查規范,因此銀行類機構應建立包含操作風險識別、計量、監控等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首先,銀行類機構應建立完備的操作風險管理架構。董事會及風險管理委員會應當承擔風險管理的最終責任和制定風險管理戰略與政策,推動風險管理工作自上而下進行。管理層的責任是執行風險管理政策,制定風險管理程序和操作規程,及時掌控風險水平和管理狀況,確保銀行的人力、物力和恰當的組織結構及信息技術能夠有效識別、計量和監控各項風險。風險管理部門應與業務部門保持相對獨立,主要負責組織、協調、推進風險管理政策在全行內的實施。其次,銀行類機構應具備順暢的風險管理流程。有關業務部門和支持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限和程序向管理層、風險管理委員會和董事會報告界定明確的操作風險事件及其損失信息。為此,銀行應當制定全行內通用的操作風險事件定義體系和損失數據的核定標準。風險管理部門根據操作風險事件的性質和損失大小進行風險評估,同時可以在有限的范圍內為操作風險計量提供參照。風險管理部門根據操作風險計量和評估的結果采取保險、服務外包或金融衍生品等風險緩釋工具和風險轉移技術對操作風險進行緩釋。近年來,監管機關通過定期的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手段加大了對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各種監管方式的日益豐富客觀上促進了財務公司從內控建設上更加重視對操作風險的管理。越來越多的財務公司出臺了相關的操作風險識別、報告、評估、資本計量、緩釋制度和措施。然而,財務公司對操作風險的管理距離國際標準仍具有一定差距。造成這些差距的客觀原因可以歸結為操作風險事件低頻高損的特殊性質和財務公司經營的特殊環境。然而有些主觀原因也不可忽視,例如風險管理人才隊伍薄弱和風險意識有待提升等。

三、構建具有財務公司特色的操作風險管理框架

2007年5月,中國銀監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該《指引》將財務公司也納入了實施范圍。商業銀行和財務公司共同面臨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中,由于財務公司信用風險的集團內部關聯特點及其業務類別較為單一導致市場風險的邊際化,使得操作風險成為財務公司與商業銀行最為趨同的風險類別。因此財務公司對操作風險的管理可以將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作為指導相關工作的藍本。以下結合我國商業銀行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情況談談幾點財務公司操作風險管理的建議。

1.建立完備的操作風險管理戰略和政策

當前我國財務公司對操作風險的管理普遍缺乏完整的戰略規劃和政策支持,以及對操作風險的流程化管理。首先,財務公司應明確和解決有關操作風險的公司治理結構問題,尤其是董事會和管理層相關義務和職責的落實;其次,操作風險管理政策應有助于財務公司進行識別、監測、度量和控制所有業務活動中的風險,并且操作風險管理政策應成為財務公司全面風險管理政策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再次,財務公司應通過流程優化和再造形成有效、完整的操作風險管理流程,打破目前按照業務部門建立的管理模式,將操作風險管理框架有效嵌入業務流程的優化再造。

2.制定涵蓋全品種全流程的操作風險識別標準

我國目前很多銀行類機構對操作風險的識別工作仍停留在較為初級的階段。譬如按照監管法規將操作風險分為若干大類,再從各大類中細分小類,直至劃分到末梢,分別對應經營的所有品種或者業務崗位,對照自身情況查找可能存在的操作風險點。這種在“部門銀行”模式下產生的操作風險識別方式的優點在于簡單直觀、便于操作,但是無法適應“流程銀行”以客戶服務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實現銀行最終的發展戰略目標。包括財務公司在內的銀行類機構應當將業務流程、管理流程、支持流程的梳理和優化作為切入點,突出核心業務流程和業務的多樣化,借助信息系統技術,實現財務公司操作風險識別工作在全品種和全流程的覆蓋。

3.選擇適當的操作風險計量手段

巴塞爾委員會要求操作風險敞口較高的商業銀行應選擇高于基本指標法的標準法或高級計量法。在我國銀監會公布的《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監管資本計量指引》中也只規定了不含基本指標法的三種較高的計量方法。銀行類機構出于審慎管理的理念,同樣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更為敏感的操作風險計量方法。然而,業界運用高級計量法的難度普遍在于低頻高損數據的缺乏,財務公司受制于經營規模及發展歷史等情況使這塊短板更為明顯。但是,由于高級計量法本身能夠根據內部數據建模,利用外部數據進行情景分析,這就使機構在計量時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因此財務公司當前可立足于《計量指引》規定的前兩類方法,但是也應當為未來實施高級計量法做好準備。

4.適當引入多樣化的操作風險緩釋手段

大型跨國銀行采用多樣化的操作風險緩釋手段降低風險的損失頻率或影響程度,主要包括金融衍生產品、服務外包和保險等。能夠進行操作風險對沖的金融衍生產品大都在場外市場進行交易,目前我國尚不具備符合條件的交易市場,根據調查我國商業銀行出于此項目地而涉足的境外市場交易也寥寥無幾。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已經能夠熟練地通過服務外包利用彼方的比較優勢在明確質量標準和工作成本的條件下將自身不擅長的業務領域的操作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在歐美發達國家,面向銀行機構各類操作風險的保險產品已經非常成熟,銀行機構采購各種保險非常普遍。例如在歐美市場,一家大的商業銀行投保銀行機構綜合犯罪保險需要繳納的保費盡管動輒幾百萬美元,但對銀行機構的保險保障即達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同時也使得銀行的資本準備金大大減少。我國保險市場最近幾年已經開始嘗試操作風險的保險轉移。目前中國的保險市場根據商業銀行幾大類操作風險分別設計出了相關的保險產品,如董事和高管責任保險、職業責任險、信用卡保險、銀行責任險、銀行機構綜合犯罪保險、信用保證保險等。但是,目前我國對操作風險的保險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風險數據積累不夠充分,保險精算精度較低,風險保障范圍和費率厘定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操作風險的保險產品為銀行機構提供的保障額度還有待實踐檢驗。

篇(3)

關鍵詞:礦山投資風險風險管理管理能力制度

1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鋼鐵行業的迅速發展,作為鋼鐵產業鏈上游的原料供應者——礦山企業也遇到了發展的大好時機。于是礦山企業通過加強勘探力度,進一步發掘潛在的資源;進行了采選的重新設計,提高年生產能力;對以前開采條件惡劣、經濟可行性達不到要求的儲備資源,進行可行性研究與規劃設計。由于礦業行業的特殊性,這些項目的投資規模越來越大,無論從時間方面考慮,還是從空間方面考慮,這些投資項目都具有實施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經濟風險和技術風險大,對生態環境的潛在影響嚴重,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等特征。因而所面臨的風險種類繁多,各種風險之間的相互關系錯綜復雜,所以在整個項目從立項到完成后運行的整個周期中都必須重視風險管理。

2礦山項目投資的特點

礦山項目的投資具有多階段性及復雜性的特點。一個完整的礦山開發要經過礦產勘查、礦山開采可行性研究、礦山建設設計、礦山基本建設、礦山投產經營等許多階段。由于不同階段的主要任務不同,決定了各階段的投資需求量、投資回收期、投資回報率,乃至投資風險的不同。如勘查階段的投資是一種風險資金投入,一旦勘探成功,就可以獲得較大的風險收益,包括探礦權轉讓收益或優先取得采礦權后的開采收益;而萬一勘探失敗,則需要承擔風險損失。礦山開發階段,投資的需求與收益,同礦山的興建期、上升期、鼎盛期、衰退期緊密關聯,并隨時受到市場需求與礦產品價格的影響。這就使得礦山項目的投資也必須要考慮到風險管理的問題。

3礦山投資項目風險管理的過程和方法

礦山投資項目風險管理的過程可以分為風險規劃、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監控六個環節和階段。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前四項在我國礦山的投資中有較多的應用,風險的應對與監控就鮮有系統應用。這是兩個相對薄弱的環節。傳統的礦山項目投資多在立項前做風險評估,而忽視了還應該同時針對所存在的可以預測的風險制定具體的應對措施,并且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進行全程的監控。這樣才能達到項目風險管理的目的。

目前,礦山行業應用較為廣泛的風險評價方法有決策樹法、層次分析法、模糊風險綜合評價、故障樹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模擬法。

(1)決策樹法是利用樹枝形狀的圖像模型來表述項目風險評價問題,項目風險評價可以直接在決策樹上進行,其評價準則可以是收益期望值、效用期望值或其他指標值。

(2)層次分析法(AHP)是一種在經濟、管理學中廣泛應用的方法。它可以將無法量化的風險按照大小排出順序,把它們彼此區別開來。

(3)模糊風險綜合評價法是模糊數學在實際工作中的一種應用,是對受到多個因素影響的對象做出全面地評價,按照指定的評價條件對評價對象的優劣進行評比、判斷。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風險評價的基本思路是:綜合考慮所有風險因素的影響程度,并設置權重區別因素的重要性,通過構建數學模型,推算出風險的各種可能性程度,其中可能性程度之高者為風險水平的最終確定值。

(4)故障樹分析法(FTA)是一種演繹的邏輯分析方法,它在風險分析中的應用主要是遵循從結果找原因的原則,將項目風險形成的原因由總體到部分按樹枝形狀逐級細化,分析項目風險及其產生原因之因果關系。在前期預測和識別各種潛在風險因素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沿著風險產生的路徑,求出風險發生的概率,并能提供各種控制風險因素的方案。

(5)蒙特卡洛模擬法(MC)是隨機的從每個不確定因素中抽取樣本,進行一次整個項目計算,重復進行成百上千次,模擬各式各樣的不確定性組合,獲得各種組合下的成百上千個結果。通過統計和處理這些結果數據,找出項目變化的規律。通過這些信息就可以更定量的分析項目,為決策提供依據。

4目前存在的問題

4.1風險管理意識還比較薄弱

長期以來,我國的礦山曾經都是隸屬于部委的統一管理,每年的生產計劃由上級制定并下達執行,礦山的經濟效益也與企業的生存沒有直接的關系,即使是連年虧損都會繼續生產。近幾年來,隨著礦業市場的一步步放開,礦山企業都開始考慮自己的投入與產出,大大削弱了對于政府的依賴性,但是仍然不是完全獨立的企業。政府仍然在政策上給與相當程度的支持與優惠。這就使得礦山企業的風險意識依然淡薄,這是制約項目風險管理的主要障礙。大多數企業和政府經濟主管官員不愿在資金短缺的條件下,增列風險管理費用,寧愿采用風險自留和風險不合理轉移的辦法。但是,這種自留的風險已經大大超過了企業或項目所預設的風險,一旦風險真正發生,企業或項目就會面臨艱難維持財務穩定和連續經營的狀況。此外

,許多政府官員也汲取了風險管理的思想,但是為數不多,尚未形成一種制度。

由于近一兩年來大量外資涌入中國,許多國際礦業巨頭都試圖或者已經開始入主中國的部分礦業資源。他們帶來了新的經營觀念和較高的風險意識,對自己的項目進行嚴格管理與控制。這對本土的礦山企業來說就面臨著更嚴峻的競爭和挑戰。

4.2風險管理能力較差

雖然通過全面風險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將過去憑直覺、憑經驗的管理上升到了理性的全過程管理,但礦山的風險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于管理者的經驗及管理者過去工作的經歷,對技術的了解程度和對礦山項目本身的熟悉程度。在整個風險管理過程中,人的影響因素很大,如管理者的認識程度、敬業精神、創造力等。在管理過程中一旦發現項目存在問題和風險時,很難及時地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和控制發現的問題和風險。對于礦山企業來說,每一個礦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哪兩個礦是完全相同的。地質構造的復雜性和不可完全預測性,使得在項目開始之前得到的信息非常有限。因此在項目的風險評價中可能會出現較大的誤差。此外,如果在風險識別階段存在誤差,即使評價做得再好,也可能會因為主要風險源的漏列出現重大失誤或事故。

5結語

以上這些問題突出表現了我國礦山企業投資項目風險管理的相對落后,因此,迫切需要全面普及和提高風險管理。尤其是目前國際礦石價格高漲,但是同時又存在著價格跌落的高風險時期,投資開發原來不經濟的新礦山和擴大生產規模,都需要經過充分的可行性論證與風險分析,并且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實施全程風險管理,爭取將投資的風險控制到最小限度,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

參考文獻:

[1]王卓甫.工程項目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篇(4)

根據國家統計局2005年10月20日的數據,2005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繼續平穩較快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57061億元,同比增長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個百分點。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仍然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依然偏大,投資結構不盡合理。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和國民經濟的基本單位,必須是以贏利為目的的經濟實體。企業的投資活動,作為企業使用資金的主要途徑之一,是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的核心環節之一。在未來五年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關鍵時期,為實現建設節約型社會、和諧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宏偉目標,關鍵之一是不斷提高投資效益,將經濟發展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觀的軌道。

1投資效益好壞是決定能否實現投資目的的中心內容

投資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資活動具有當期的投資需求效應,即通過對各種投資品和資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資源),構成社會總需求的一部分,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投資活動的成果,將成為社會總供給的一部分,滿足將來社會可能的消費需要,這就是投資活動的供給效應。

就企業投資而言,投資(直接投資)就是把資金直接投入生產經營性資產,比如購買設備、建造廠房、購買生產原材料等,以便獲得投資利潤。它是企業運用資金的主要領域之一,也是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實現產業更新換代、增強企業競爭力的主要途徑。

從投資活動全過程看,每個投資項目都有一個整體目標,即在一定時間內,按投資預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資金投入,實現資源優化組合,搞好項目建設,使其達到設計質量的要求,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在選擇分析投資項目時,應按照系統論的觀點,圍繞投資效益這個核心,把項目的內部條件與外部環境結合起來,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結合起來,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結合起來,綜合評價分析項目系統各要素之間、系統與要素之間以及系統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系,以實現既定的投資目標。

2投資項目決策依據和若干標準

投資項目的決策,是指為實現一定的投資目標,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現實條件,借助于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從若干備選投資方案中,選擇一個滿意合理的方案而進行的分析判斷工作。對一個投資項目的科學決策,除進行宏觀投資環境分析和微觀項目經濟評價分析外,還要專門分析投資項目風險,運用系統分析原理,綜合考慮每個方案的優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資項目決策,是服務服從于總體經營戰略的要求,和企業的技術開發戰略、產品開發戰略、市場營銷戰略以及人力資源戰略密切相關。投資決策的質量影響因素較多,主要取決于決策信息、正確的決策原則、科學的決策程序和優秀的決策者素質。

選擇投資項目的主要依據是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僅是投資項目本身的一個工作環節,也是做出正確投資決策、進行項目設計和籌措資金的重要依據。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對投資項目進行研究、分析、論證和評價,以確定項目是否符合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實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動,通過對項目收益和風險的測算分析,判斷投資和資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為一種科學分析論證項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國采用??尚行匝芯康慕Y論,是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在分析評價投資項目的可行性時,要做到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以及專業分析與綜合分析相結合。

投資項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觀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資環境,即分析研究投資項目所在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和自然條件環境。具體內容有:①在選擇投資項目時,首先是了解項目所在地(國)的政治環境,包括項目的審批程序、審批手續、政府機構的辦公效率、物資流通體制等與政府的管理體制相關;②經濟環境對投資項目的影響;③法律環境。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能有效的保護投資者的既得利益,穩定投資者的投資方向,并不斷擴大投資規模;④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的主要內容是指當地居民的人口數量和結構、生活習慣、教育水平、和價值觀念等;⑤自然地理環境。主要分析項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對于地理位置,應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質情況和氣候條件等;對于自然資源,應分析各種滿足投資需要的物資資源的情況等。

因此,利用工程經濟和系統分析原理,對企業的投資決策進行分析,是降低投資風險,取得合理的投資組合,選擇滿意的投資決策方案,保證企業取得預期投資收益的必要前提。企業的一切經濟行為,都要圍繞取得經濟效益服務。通常,在評價分析投資項目經濟效益時,一般有兩大類方法:靜態評價方法和動態評價方法。靜態評價方法即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項目方案的初選階段。靜態評價方法具有簡潔、直觀的優點,但有未考慮各方案經濟壽命的差異以及資金時間價值的缺點。常用的有投資回收期、投資收益率和差額投資回收期法。動態評價方法即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方法。該方法比較符合資金的運動規律,使評價結果更符合資金的運動規律,評價結果更符合實際情況。常用的具體方法有凈現值(NPV)和內部收益率(IRR)。

在確定投資項目的投資方案時,應用系統分析原理,從企業發展戰略的要求出發,全面分析企業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的綜合能力,確定投資目標。然后,從分析投資項目所在地的投資環境入手,為實現投資既定目標,對工程項目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比較、論證,選擇靜態分析指標(投資回收期和投資收益率),以及動態分析指標(凈現值和內部收益率)作為項目技術經濟指標,以減少投資風險,為投資決策提供堅實的基礎,從而全面提高企業的投資決策效果,達到其經營目標。在對項目進行技術經濟評價時,需要對產品的成本情況和市場銷量以及銷售價格進行預測與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總的來說是由其購買動機的推動而發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外部影響因素,包括社會因素、經濟因素、企業因素等,另一類是內在因素,即個性心理因素。因此,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進行研究能夠影響投資的實現程度。

3投資項目的風險識別與防范

當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時,不僅要考慮預期回報,還必須分析比較投資風險。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投資回報的波動幅度的大小。通過恰當的投資組合,利用投資資產的多樣化,能夠分散非系統風險。投資組合的結構包括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的最優化,以此來實現既定投資目標下的最佳回報。

由于項目投資特有的時間長、金額大、決策復雜、影響投資效果的因素多等特點,決定了投資項目風險較大。投資項目風險表現為政治法律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和自然風險等方面。按投資項目的進度劃分,項目投資的風險主要體現在:首先,在項目前期開發階段可能導致投資損失的風險因素有:情況不明,倉促決策;方法不對,估算有誤;考慮不周,缺項漏項;弄虛作假,不負責任;審查不細,把關不嚴等。其次,在項目實施階段導致投資損失的風險有:建設施工工期拖延;工程與設備存在質量問題;項目建設組織管理不嚴。最后,項目投產運營初期階段導致投資損失的風險有:經營環境的不利變化;忽視人員素質的提高與培訓;經營管理體制不健全。

目前,許多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視項目投資風險預測,僅局限于不確定性分析中簡單的風險技術分析,甚至只憑借經驗和直覺主觀臆斷,對項目建成后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預測不夠,為項目的實施留下安全隱患。因此,強化投資風險意識,做好投資項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風險預測,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決策失誤,不斷提高投資效益,以及實現投資項目科學化的根本保證。投資項目的風險預測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市場風險。如果不了解市場和變化趨勢,項目建設就成了無源之水。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引導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資的產業政策和產業環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復建設,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資源,做出最佳決策,獲得最好的投資效益。巨大的市場空間并不代表投資項目所占的市場份額,只有通過市場營銷戰略研究和組織實施,同時對行業競爭狀況及潛在競爭對手進行深入研究,才能準確發現適合于項目產品的市場機會。

(2)資源及原燃料、動力供應風險。在科學發展觀的引導下,企業的投資活動需要統籌資源和投資的關系。首先,要從項目建設和運營的客觀要求出發,研究資源的約束和產業鏈上下游的制約;其次,也要從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角度,投資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投資項目,并減少各種浪費,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因此,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需對原材料,尤其是資源性原材料的儲藏量、開采量或生產量、消耗量及供應量予以高度重視。對項目所需原燃料、動力的供應條件、供應方式能否既滿足項目生產需要同時經濟合理地加以利用,認真加以落實。

(3)技術工藝風險。投資活動作為企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應該在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處理好技術的先進性、適用性問題。又要充分考慮技術可行性基礎上的自主創新空間。通過投資項目采用國內外的先進技術,通過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產生自主和創新的跨越式發展機會,并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集合一定時間內的人力資源和資金,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會較快產生經濟效益。

(4)資金風險。對投資項目而言,資金籌措是先落實投資項目資本金后,根據投資項目的具體情況,籌集銀行信貸資金、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外商資金等。加強投資項目籌資風險防范,需重點分析籌資渠道的穩定性,并嚴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學性的原則。盡量選擇資金成本低的籌資途徑,減少籌資風險。

(5)投資建設風險。投資項目廠址選擇必須符合工業布局及城市規劃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產品主要銷售地,靠近水源、電源,交通運輸條件及協作配套條件要方便經濟。工程地質和水文條件要滿足項目廠址選擇需要,總體布置要緊湊合理,盡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資設施布置應符合國家的現行防火、安全、衛生、交通運輸及環保生態等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通過客觀、公正、科學地進行多廠址比選,以取得較好的投資效益。

投資項目還包括:項目管理風險、環境風險、人力資源風險、不可抗力等。實質上,風險貫穿于整個投資項目的始終。通過提升投資決策水平,減少因投資決策失誤帶來的低水平重復建設,杜絕在狹小領域的同業過度競爭,則完全有可能從投資源頭上控制投資方向和金額,減少各種投資浪費,不斷提高投資效益。同時,也只有加強投資風險防范,避開形形的隱性或顯形的投資陷阱,才有可能減少損失,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的投資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漢亞.當前投資領域的效益問題[J].投資研究,2004(9)

2王慶水.企業投資決策怎樣才能科學化[J].經濟論壇,2004(15)

篇(5)

1科技評估

1.1科技評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頒發的《科技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將科技評估定義為“是指由科技評估機構根據委托方明確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則、程序和標準,運用、可行的方法對科技政策、科技計劃、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科技領域、科技機構、科技人員以及與科技活動有關的行為所進行的專業化咨詢和評判活動”。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講,科技評估是對與科學技術活動有關的行為,根據委托者的明確目的,由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依據大量的客觀事實和數據,按照專門的規范、程序,遵循適用的原則和標準,運用科學的方法所進行的專業化判斷活動。其結果要歸結為能夠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評估結論和評估。

1.2科技評估的范疇

科技評估的范疇主要是職能性評估和經營性評估兩大方面,職能性評估是指對政府科技活動有關行為進行的客觀的、科學的評價和判斷,為政府有關部門發揮決策、監督職能提供服務。經營性評估是指對或其他組織與科技活動有關行為進行的客觀的、科學的評價和判斷,為他們對被評事物的決策、判斷提供依據。在市場條件下,科技評估作為一種咨詢活動,不應僅僅只為政府決策服務,還應深入到市場中的各類科技活動之中,接受非政府機構委托的評估任務,如企業投資項目的科技評估、風險投資機構投資的科技評估、企業產權交易中的科技評估等。

1.3科技評估的分類

科技評估可從不同角度分類。從評估時間上,可分為事先評估、事中評估、事后評估和跟蹤評估四類。事先評估是在某項科技活動實施前所進行的評估,主要包括實施該項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兩方面。它常常帶有預測的性質,但不同于一般的預測分析;事中評估是在科技活動實施過程中進行的監督性評估,著重檢驗是否按照預定的目標、計劃執行,對前面工作的進展與預期效果進行比較,并對未來進行預估,以發現,調整或修正目標與策略;事后評估是科技活動完成后進行的評估。另外,從評估空間上,可分為國家評估和地方評估;從評估規模上,可分為宏觀評估、中觀評估和微觀評估;從評估方法上分,可分為定性評估、定量評估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估;從評估形式上,可分為通信評估、會議評估、調查評估、專訪評估和組合評估等。

1.4科技評估的方法

評估方法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概念包括評估準備、評估設計、信息獲取、評估分析與綜合、撰寫評估報告等評估活動全過程的方法,狹義概念特指評估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科技評估可選用的方法多種多樣,關鍵是要依據不同對象,有針對性地選擇評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評價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結合的方法、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指數法及經濟分析法和基于機技術的評估方法等。

2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將風險導致的各種不利后果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學管理方法。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企圖運用系統的、綜合的科學管理方法,有效地擴大投資活動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達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實現風險投資利益的最大化。

2.1風險識別

篇(6)

造成投資風險的因素很多,包括頭寸大小、市場波動、政策調整等等。其中,現今市場經濟環境中,市場具有很強的波動性,同時市場波動的隨機性也相對較大,給金融風險投資增加了困難,因此在實際投資過程中,需要事先確定風險目標,同時利用相關的量化措施,降低實際風險與風險目標之間的差異。

2.金融風險預算內容。

通過風險預算,主要是為投資方案的確定提供有力依據,明確投資方能夠接受的風險水平,并對風險進行合理的分配與管理。另外,風險預算并不是一層不變等,需要根據投資進程、實際情況等及時的進行調整。具體來說,風險投資預算管理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確定投資方可以承受風險的能力;(2)合理分配投資風險預算;(3)對風險預算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4)合理調節風險預算給投資帶來的損失以及收益。相對于投資風險管理工作來說,可以將風險預算管理作為一個有效的工具,首先確定投資方是否愿意以及有無能力承受風險,然后進行投資風險的分配,這兩個環節緊密相連,缺一不可。作為投資管理中重要的內容,投資風險預算工作對投資決策的正確性,投資成功與否等都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做好投資風險預算工作顯得十分重要。

二、投資管理中金融預算理論的應用

金融預算理論在投資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預測投資方案的風險程度。

對與投資風險程度測算工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1)風險預算誤差跟蹤。在投資管理過程中,除了對風險進行跟蹤管理外,還需要對投資業績進行歸因,同時加強全過程風險管理。從投資形式上,可以將金融投資分為主動式投資以及被動式指數投資。在被動式指數投資中,選擇新的買進可標中的證券,為投資成本管理提供便利。但是由于這種證券買進方式不是復制,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導致風險預算與實際風險產生誤差,由于這種誤差形式主要以超額收益為主,所以也叫跟蹤誤差;如果投資形式為主動式,就應該實現對市場環境進行分析,同時預期風險,在此基礎上盡可能降低風險。同樣的,在市場波動因素的影響下,也會產生跟蹤誤差,進行主動式投資,就是為了主動消除這種誤差,保證投資的收益性。(2)VAR模型預測,其中VAR指的是在投資過程中某階段的最大損失,但是由于市場波動的隨意性以及不確定性,VAR值一般很難確定,這就穾利用參數法、歷史法、蒙特拉羅模擬法、模型法等。(3)有時,針對具體的風險或事件,可以采用壓力測試的方式,利用不同壓力情境,亦或者是通過壓力組合測試的方式,對不利事件影響進行測試以及預防。

2.風險配置。

對投資風險的配置涉及到投資者資產配置,資產配置是投資策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從風險管理方面來說,資產配置忽視了市場波動對投資環境帶來的影響,而進行風險配置正好能夠彌補資產配置的不足,從這一方面也可以將風險預算當做資產配置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風險配置與資產配置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目標卻極為相似,風險配置主要采用的手段是將風險在資產、不同組合之間相互轉換;資產配置是將資金在不同資產、組合間進行轉換。

3.選擇投資基準。

投資基準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投資的成敗,具體的實施步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該確定投資目標收益率;其次需要結合投資意向,選擇一組意向資產,對其投資風險以及收益特征進行分析;再次,確定資產投資風險的邊界;隨后,根據確定的風險邊界,選擇最佳投資組合;最后,進行資產戰略性轉換,以與標的指數偏離的形式為佳。在具體的投資過程中,投資方也能夠選擇被動式指數投資,但是在投資風險控制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同時投資收益確定也相對困難,因此可以將投資基準作為投資風險管理的核心。當市場給投資帶來負收益時,投資者應該對收益進行仔細的識別,并采用有效的套期策略,保證套期策略能夠反映投資風險,這同樣與風險投資基準有直接的關系。

4.風險分解。

在對投資資產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根據管理的形式能夠將其分為主動與被動兩種。主動投資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主動偏離投資基準,目標是獲取比市場平均收益水平更高的收益。但同樣的偏離投資基準會給投資帶來額外的風險,也被成為主動式風險;被動投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主動風險,但是與主動投資相比獲得收益的機會相對較低?,F在的金融投資活動中,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被動管理中的穩定、風險低等優點,同時保留主動管理中獲取額外收益的機會,提高投資經濟效益,同時實現對投資風險的有效規避。此外,作為投資方,無論是金融機構或個人,都需要具備誤差跟蹤以及業績歸因的意識,這樣才能提高投資風險管理的水平與能力。同時,投資基金管理人員的素質對投資風險管理的作用也非常大,因此需要投資方在選擇投資基金管理人前,根據投資方需要承擔的風險、投資規模等等確定基金管理人員的數量、風險資產的分配等等。

篇(7)

自2009年起實施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目的在于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應對風險、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其中關于具體實施的原則提出了以下要求: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和成本效益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還要詳細了解關于集團企業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因素,通過這些因素才能綜合評議出集團企業現存的風險問題。只有通過類似因素才能得出風險管理的意識,要針對風險的出現保持企業預先防控的能力,將損失和危害降為最低,

(二)資金控制中的風險問題

在資金控制與資金管理中最值得予以重視的就是關于資金控制中的風險管理,只有保證集團企業在籌資、投資、資金運營過程中風險降低甚至是零風險的狀態下,就可以保證將企業資金的“蛋糕”越做越大,最終為整個企業帶來效益。

1、籌資風險:又稱財務風險,對于集團企業借入的資金,導致其失去償還能力可能性以及未來企業利潤可變性等。這就表示在籌集資金時帶給企業的還款壓力。由于籌資主要是一種決策行為,并不能排除其主觀性,因此出現了籌資風險。其產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內因和外因。內因有負債規模、負債利息率、負債的期限結構這三方面,主要是限制企業籌資過程中的負債占企業資產的比例、長短期借款的交替、以及所借款項的利息率高低。外因包括經營風險、金融市場風險、預期現金流入量和資產流動性這三點原因。外因不僅包括金融市場等不可抗因素,如利率的波動,匯率變動等。也包括企業出融資外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資金利用不當造成的風險。

2、投資風險:對未來投資收益不確定性產生的風險,相對于籌資風險來講,將產生更為嚴重的結果,遭受收益風險甚至是本金都會造成風險。產生購買力風險、財務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變現風險和事件風險等多種投資風險種類。其產生的原因包括對于投資決策的機制建立并不健全,對于風險意識缺乏,對于技術性研究較為看重甚至忽視效益測算等。當投資風險較大時就應及時進行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等策略,以避免企業出現更為重大的損失。

3、資金運營風險:在企業運作中資金運營風險占資金的絕大部分,資金運營風險是企業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其周轉速度和占用企業資金余額的比例都影響其資金運營風險。因此要提供財務資金的綜合管理。其中造成資金運營風險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資金占用比例不合理,費用支出無預算,信用政策制度不穩定等,如能切實加強對于資金運用管理的前期規劃和風險預警等,就可以降低其風險產生的可能性。總結了上述風險,綜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體系,用以對風險的有效規避。

二、對風險規避應采用的控制手段(ERP系統下的集團企業資金管理)

(一)針對三種風險應采取的風險控制手段

1、針對籌資風險的控制手段

對于籌資風險,必須要從其產生原因入手,通常上,應以兩方面對風險進行控制,其一要從財務上講。產生籌資風險的前提就是資本結構狀況,所以要從優化資本結構狀況著手。從靜態上,要增加主體資本與負債資本的比率,降低總體風險,而從動態上,要從資產利潤率與負債資本的比率出發,強化財務的約束機制,當資產利潤率下降時,將負債比率調高,以防范風險的發生。利用科學的財務杠桿原理,防范籌資風險的發生。其次,集團企業要將債務重組,積極做好債權人的思想工作,避免緊急情況的發生,明確企業持續經營的目的,動員債權人將債務轉為投資,幫助企業實現更多的周轉資金。

2、針對投資風險的控制手段

投資風險中最常見的是市場風險,廣義上各種市場因素變動帶來的價格變動風險。所以控制市場風險的最佳方式是正確判斷并預測未來市場走向。即根據其價格變化方向預測下一步價格異動情況,進而做出正確的預測。由于市場變化的變化并不能完全依靠預測做到,但仍有不少規律可循。筆者認為,科學的預測方式是避免投資風險不可或缺的。如有了預測,便要嚴格按照計劃實施,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而做出改變,否則極可能出現不可預知的嚴重后果。對于投資金額較大的投資項目應當按規定的權限和企業規定的實施程序進行集體決策,如遇方案有重大變更的,應重新進行市場預測重新審批。投資風險中的信用風險——不能正常履行合同義務而造成損失的一種風險,對其控制手段較為簡單,即挑選可靠的交易對象。綜合考慮交易對象的信用記錄,經營狀況,資金實力等多個因素,以此作為交易的事先準備。此外購買力風險、財務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變現風險和事件風險等多種投資風險,只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技巧都可以一一克服,筆者在此僅選取兩個較為典型的投資風險類型,望對投資風險控制有所幫助。

3、針對資金運營風險的控制手段

在集團企業資金運營風險的控制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慎重考慮所在行業的未來前景,集團企業的資金投入應量力而為。其次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選擇適當的管理人員對資金運行和風險問題進行監管。再次,運用科學的管理技巧,實施穩健的操作,重視數據的實用性。ERP系統就是這樣一套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對其資金流管理有明確的要求,體現了最為先進的管理理念。其中資金流管理是ERP管理系統中的重點,便于向企業決策者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筆者認為在集團企業資金管理和風險規避中使用ERP系統是較為恰當的。首先,以資金預算來講,集團企業預算在ERP系統中已經形成了及時上報的信息,在日常資金的下劃時卻沒有及時體現在技術系統中。那么建立一整套資金預算系統,進行預算的申報與審批,進行付款過程的監控將對投資風險和資金運營風險得到及時的規避。當所有的預算資金在使用時都必須要經過資金預算的檢測體系,如果超出預算就必須要制止,與此同時,當執行情況分析報表借以清楚得知資金使用情況和資金管理的監控。

篇(8)

1科技評估

1.1科技評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頒發的《科技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將科技評估定義為“是指由科技評估機構根據委托方明確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則、程序和標準,運用科學、可行的方法對科技政策、科技計劃、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科技發展領域、科技機構、科技人員以及與科技活動有關的行為所進行的專業化咨詢和評判活動”。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講,科技評估是對與科學技術活動有關的行為,根據委托者的明確目的,由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依據大量的客觀事實和數據,按照專門的規范、程序,遵循適用的原則和標準,運用科學的方法所進行的專業化判斷活動。其結果要歸結為能夠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評估結論和評估分析。

1.2科技評估的范疇

科技評估的范疇主要是職能性評估和經營性評估兩大方面,職能性評估是指對政府科技活動有關行為進行的客觀的、科學的評價和判斷,為政府有關部門發揮決策、監督職能提供服務。經營性評估是指對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與科技活動有關行為進行的客觀的、科學的評價和判斷,為他們對被評事物的決策、判斷提供參考依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評估作為一種咨詢活動,不應僅僅只為政府決策服務,還應深入到市場中的各類科技活動之中,接受非政府機構委托的評估任務,如企業投資項目的科技評估、風險投資機構投資的科技評估、企業產權交易中的科技評估等。

1.3科技評估的分類

科技評估可從不同角度分類。從評估時間上,可分為事先評估、事中評估、事后評估和跟蹤評估四類。事先評估是在某項科技活動實施前所進行的評估,主要包括實施該項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兩方面內容。它常常帶有預測的性質,但不同于一般的預測分析;事中評估是在科技活動實施過程中進行的監督性評估,著重檢驗是否按照預定的目標、計劃執行,對前面工作的進展與預期效果進行比較,并對未來進行預估,以發現問題,調整或修正目標與策略;事后評估是科技活動完成后進行的評估。另外,從評估空間上,可分為國家評估和地方評估;從評估規模上,可分為宏觀評估、中觀評估和微觀評估;從評估方法上分,可分為定性評估、定量評估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估;從評估形式上,可分為通信評估、會議評估、調查評估、專訪評估和組合評估等。

1.4科技評估的方法

評估方法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概念包括評估準備、評估設計、信息獲取、評估分析與綜合、撰寫評估報告等評估活動全過程的方法,狹義概念特指評估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科技評估可選用的方法多種多樣,關鍵是要依據不同對象,有針對性地選擇評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評價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結合的方法、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指數法及經濟分析法和基于計算機技術的評估方法等。

2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將風險導致的各種不利后果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學管理方法。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企圖運用系統的、綜合的現代科學管理方法,有效地擴大投資活動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達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實現風險投資利益的最大化。

2.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對企業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存在于企業自身周圍的風險多種多樣、錯綜復雜,無論是潛在的,還是實際存在的,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是企業內部的,還是與企業相關聯的外部的,所有這些風險在一定時期和某一特定條件下是否客觀存在,存在的條件是什么,以及損害發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風險識別階段應予以回答的問題。在風險投資中,風險一般可以分為兩類: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種因素引起的,如戰爭、經濟衰退、通貨膨脹、高利率等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相聯系的風險,是不能通過多角化投資而分散的,因此又稱作不可分散風險或市場風險。重要的系統風險有政治風險、法律法規風險和政策風險等。非系統風險也被稱作可分散風險,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業活動和財務活動帶來的,如企業的管理水平、研究與開發、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市場營銷風險以及法律訴訟等,其可以通過多角化投資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風險。重要的非系統風險有決策風險、財務風險、信用風險、完工風險和市場風險。作為風險投資者,其關心的往往只是項目的系統風險,因非系統風險完全可以通過合理的投資組合而得到分散。

2.2風險衡量

風險衡量對已經識別的風險進行分析評估,以確定其損害程度的過程。風險衡量的方法分為定性風險評價方法和定量風險評價方法兩大類,定性風險評價方法又可分為主觀評價法和客觀評價法,傳統的主觀評價法主要有觀察法、資產負債表透視法和事件推測法等?,F代的主觀風險評價方法致力于將傳統主觀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并且設法將傳統上的主觀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轉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將主觀分析擴展到能夠同時完成綜合評價風險因素與測量風險臨界值的雙重任務。現代客觀風險評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記分”方法。作為一種綜合評價風險企業風險的方法,“Z記分”方法首先挑選出一組決定企業風險大小的最重要的財務和非財務的數據比率,然后根據這些比率在預先顯示或預測風險企業經營失敗方面的能力大小給予不同的加權,最后將這些加權數值進行加總,就得到一個風險企業的綜合風險分數值,將其對比臨界值就可知企業風險的危急程度。定量風險評價方法主要有風險圖法、決策樹法等。

2.3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在對風險進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實施各種風險控制工具,力圖在風險發生之前消除各種隱患,減少損失產生的原因及實質性因素,將損失的后果減少到最低限度。實施風險控制的步驟是風險預測——風險決策——實施決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評價。風險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風險規避、風險預防、風險分散、風險轉嫁、風險補償、風險抑制等。

3科技評估與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

科技評估與風險管理既有聯系也有區別,科技評估作為一種專業化判斷活動,在介入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后,其任務便是對風險進行識別和衡量,其結果作為風險投資機構投資決策和制定風險控制實施方案的依據??梢?,在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中,科技評估實質是風險的識別和衡量的過程,而風險管理還包括了風險控制的實施過程,這樣科技評估就可以作為風險管理一個組成部分,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促進共同發展。科技評估與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的關系如附圖所示:

3.1科技評估是提高風險投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評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有一整套較為完備的評估規范和技術方法,在評估設計、評估信息采集、綜合分析、評估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較為成熟,同時,由于科技評估機構長期致力于國家和地方各類科技計劃、科技項目、科研機構等方面的評估,對于科技產業、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詢機構無法比擬的。而我國風險投資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家還未出臺較為完備的有關風險投資事業的行政法規,風險投資機構的風險管理機制還很不健全,對風險管理人才培訓的投入和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因此,將科技評估運用到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中將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評估方法是衡量風險投資風險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結合是科技評估方法應用的基本思路,這與現代風險評價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獨到之處,科技評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標綜合評估方法,它是在對多個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之后,設計一套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并對每一個評估指標都制定具體的標準和統一的計算方法,使其能對金額、人數等可計量的指標進行定量評估,同時對社會影響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評估的描述。這與上面介紹的“Z記分”方法僅依靠可計量的數據作為評價基礎相比較更為有效。采取科技評估方法衡量投資風險也更為準確、可信。

3.3科技評估是推動風險投資管理創新的動力

引入評估機制,使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選擇與投資決策相分離,使得風險投資管理更為透明化,也遏止了內部人員的“暗箱操作”等種種不良現象。通過獨立的、專業化的評估中介組織的運作,將能使風險投資機構的管理層能更客觀地認識到投資風險,從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資決策,通過管理體制的創新,保證投資的科學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資成功率。

3.4科技評估參與風險投資管理是其自身發展的需要

科技評估工作現階段主要是為各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主要是國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門服務,而且大部分科技評估機構是由科技管理部門所屬的有關單位,如軟科學研究機構、科技咨詢機構、科技情報機構等部門產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門所屬的單位評估科技管理部門的科技項目、科技計劃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圍內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門的影響。因而,評估水平難以提高。因此,科技評估機構作為一種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和各類資產評估機構一樣,應逐步社會化和多元化,如參與到風險投資管理的咨詢工作中,只有社會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進競爭機制,優勝劣汰,提高評估水平,促進科技評估事業的發展。

3.5科技評估促進風險投資實現動態管理

風險投資從進入到退出的全過程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著風險,實施某項投資決策前需要進行深入分析以確定各種存在風險的影響程度;進行投資后,還應深入到所投資的企業進行跟蹤調查分析,對企業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市場競爭狀況,企業的發展趨勢與步驟等,經常進行科學的、系統的分析與判斷,發現潛在的風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杜絕它的發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風險投資退出后,還要對風險投資的效果進行測評,總結經驗與教訓,作為今后投資決策的參考??梢姡L險投資的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實現管理目標需要實施一系列的評估,科技評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評估能夠滿足這一要求,促進風險管理動態管理。

參考文獻

1國家科技評估中心編.科技評估規范,科技評估概論[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1

篇(9)

(一)及時的對項目的數據和資料進行收集

一個銀行項目的實施一定要有可靠的保障機制,在實施過程中投資人要全面的把握全局,及時的收集所需要的資料和有用的信息,以便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數據和資料分析,提高風險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在信息的收集整理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實事求是的態度,力求做到真實可靠,在這個基礎之上要選擇具有可實施性的方法去解決可能發生的問題。只有在風險的預測和準備階段上做足了充分地準備,商業銀行投資業務項目的管理才具有安全可靠性,才能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二)及時的對投資業務的風險進行度量

商業銀行投資業務項目都是具有一定模式的,在項目的實施中我們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數據統計和分析,對項目的投資業務的風險機制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價。在現實中,未來的發展狀況是很難完全預測的,對市場經濟變化莫測的今天,只能是定性的分析而不能做到定量的判斷。

(三)及時的對投資的業務管理風險進行評價

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是對項目的風險度量機制,在風險評價的過程中一定要采用正確的方法和專業的眼光,對項目的各階段和風險的發生條件進行有目的的、專業性的管理和評價。

二、商業銀行投資業務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健全完備的內部項目管理制度

商業銀行投資業務的風險管理是一個長期困擾投資人的問題,其實,在認真全面的分析其基礎上,我們不難發現對于商業銀行投資業務的風險管理有很多可實施的方法。制度是一個項目高效有序和有規則的運行的必要條件,在商業銀行的投資業務管理中,首先就應該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制度的保障是基礎,是一個項目健康的發展的首要條件。對于現行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一定要及時的對其進行完善,要建立專業的隊伍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在實施中要適當地擴大風險劃撥范圍,做到對可能發生的事情都有準備。在實施中一定要遵循完善的標準,在完善制度的基礎上使風險盡可能的降低到最小。

(二)實行現代化的銀行管理投資業務風險管理手段和方法

商業銀行的投資業務風險管理應當與現代化接軌,積極地響應和運用標準、專業的風險評估手段進行合理的評價?,F代化指的不僅僅是技術方面,技術是一個基本方面,更重要的是與現行的法律、條件、外部因素做到合理的接軌。對于當今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計算機的普遍運用已經大大的方便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對于銀行的管理投資業務這一方面我們就可以很好地借鑒這種模式。電子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大大的方便信息的整和、管理。銀行的投資業務的相關開放數據與現實的各種風險評估數據資料進行有機的接軌,做到實時的監測。現代化的快速反應機制又為我們進一步的準確了解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最方便的捷徑。

(三)適時的加強投資業務項目的組織管理

我國的商業銀行內部都有一定的內部組織管理,都有明確的分工合作。企業內部的組織管理可以包括很多種,風險的管理就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商業銀行的投資業務風險的規避要想取得更好地結果,有序的組織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首要前提是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組織。風險管理組織的成員都必須各有所長,能夠為風險的規避提供有利的條件與措施,其中專業性較強的環節一定要重點把握。除此之外,在具有專門的管理部門后還要有完善的項目計劃,做到全面,要為可能發生的事件做完備的計劃。在銀行企業內部,員工的整體素質一定要做到進一步的提高,做到可以有效地應對各種潛在、正在發生的各種風險,及時的解決所發生的問題,顧全大局的基礎上盡可能的減少各種風險所造成的損失。

(四)在銀行投資業務中進行有效的風險規避與轉嫁

商業銀行的投資業務管理的風險是一直存在的,并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風險的完全避免似乎很難達到完美,這就要求我們要對風險進行巧妙的轉嫁與降低。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正確的把握項目的發展趨勢和走向,盡可能的了解風險的類型和損害程度,在聽取相關專業人員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的發展進行有效的轉嫁風險。在風險發生的時候一定要找到風險發生的原因和與之相關的因素,為之后風險的轉嫁和降低提供最可靠的資料和數據。

(五)充分地完善市場管理的監督力度

篇(10)

一、定量化風險管理系統

從風險構成上看,市場價格動蕩造成的風險對任何一個投資機構來說都是最主要的風險來源,因此,對市場風險的管理水平始終是評價基金風險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標。而建立一個可以綜合考慮各種主要風險要素的系統,并在企業的具體操作中使其制度化或崗位明確化,就可以使這一問題更具有科學性。值得指出的是這里所指的定量化風險管理系統并不僅僅是簡單地將幾個計算公式或數學模型進行疊加,而是在客觀分析基礎上的理論模型、經驗模型、數量化模型和計算機模擬的綜合運用。在企業的運用中還將進一步加以具體化,使其與企業的日常運轉緊密結合,并最終使得系統具有可操作性。在分析思路上,系統綜合了企業環境下對風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上兩種分析特點,并在各種不同分析工具中將分析人員的經驗同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系統在構成上將包容:極限測試、風險價值、情景分析、以及隨機風險模型等工具的綜合作用(圖1)。

附圖

圖1定量風險管理系統結構示意

1.極限測試

這是一種針對具體市場風險問題的分析方法,是屬于自下而上的分析,其含義是:分析人員試圖回答,如果某個影響價格的因素發生,對公司投資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由于投資品種日益增多,對不同品種的影響因素也不斷增加,作為專業人員的風險管理專家也隨著風險的類別進一步細化,盡管進行這一類分析的是屬于公司風險管理的普通職員,但是,在分析過程中同樣需要對有關因素的專業化理論基礎和經驗。典型的極限測試問題是回答諸如:在降息的情況下,證券市場股價會怎樣變化?下面我們說明方法的主要步驟:

(1)選定測試對象。適當選擇市場影響因素是進行測試的關鍵,在解決問題時,有時考慮單一問題,有時需要考慮幾個因素的綜合作用,具體情況需要分析人員根據具體問題確定。如果選擇多個變量,則需要考慮變量之間的相關性作用問題。如:我們僅僅考慮利率變化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問題。(2)選擇需要測試變量的幾個變化幅度。大部分因素的變化范圍很廣,但在分析能力的范圍內考慮是最可行的。測試變量的變動范圍選擇直接關系到結論的可信性。如:我們可以考慮利率變化0.25,0.5和1三種情況。(3)確定影響分析的各種信息。這需要分析人員能夠對測試對象和股價之間的關系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并能夠提煉出有用的信息來。(4)提出相關假設條件。測試所用的信息大部分是歷史數據,因此,相關假設是不可缺少的。同時,還要針對因素相關性等提出假設。(5)評價公司投資組合。這是評價的重要內容,也是分析的關鍵。在這里重要的是分析人員對問題的洞察力,因此數學工具顯得并不重要。(6)確定具體對策。針對前面的分析,提出有關應對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極限測試考慮的是影響投資品種價格變化的具體因素,這種影響是對投資品種的直接影響。在分析過程中,主要是通俗的理論分析和歷史經驗和簡單數據分析,并不需要復雜的數學分析手段。報告的結論是如果該事件發生我們的損失會有多大。在事件發生的同時作這樣的回答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事件發生之前,報告如果只限于說明有關因素波動幅度價格的影響,而不去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分析的話價值就大大受到影響。

2.風險價值分析

極限測試是要回答因素對股價的最大可能影響情況,并沒有回答該因素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而風險價值則是要進一步回答“因素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也就是發生損失的可能性有多大的問題。風險價值(ValueatRisk,或VaR)是國際監督管理金融機構的一個通用指標,也是衡量市場風險的一個綜合性指標。VaR的基本定義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及一定概率下由于市場不利變動所造成的企業價值的最大潛在損失量。

風險價值中涉及時間和概率,其主要原理是:將一個企業看成是一個特定的投資組合,企業風險管理人員通過計算各種不同組合的價值相對于市場價值的敏感性,得到投資組合價值的概率分布,然后在確定的風險政策條件下相對固定風險價值的置信區間,得到最大損失量的概念,再對每天的市場變化計算對應的投資組合風險價值,以便判斷企業當前的風險狀況。在企業的風險政策方面,國外一些大的金融機構都根據自身資產暴露情況,確定具體的置信區間。

從理論上看,風險價值計算分為五個步驟:(1)確定公司持有的風險資產頭寸;(2)確定影響頭寸的風險因素;(3)估計所有因素的發生概率;(4)確定資產價格和影響因素之間的價值關系;(5)計算不同頭寸定價模型、分布關系,并根據風險價值的分布曲線和分位點確定取值。

風險價值的度量與計算

對企業市場風險的度量主要通過對企業內部資料和市場公開資料兩方面來進行。企業內部資料主要包括企業的財務報表和相關信息,建立反映企業不同方面能力的財務指標體系,如企業盈利能力、負債能力和水平、資產流動性等;市場公開資料是指來自不同產品(如股票投資、指數期貨投資、國債投資等等)市場的實時的廣泛資料。

3.情景分析

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方法,也是企業風險管理的戰略分析方法,是幫助公司決策者對那些未必會發生但一旦發生將具有災難性后果事件進行事前分析的重要工具。如,當前可能需要預測美國與伊拉克戰爭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問題就屬于這類問題。它的自上而下的特點,和它所分析的事件的重要性使其同極限測試具有明顯區別。在情景分析中,風險管理與其說是門科學,不如說是門藝術。因為它考慮的問題更多的是一些假設和預測,分析的技巧也更多是基于戰略高度的論證方法。對于普通管理人員來說,搞清楚其分析過程也就足夠。而分析本身更多的是由分析者個人素質決定。

一般的情景分析過程包括:情景定義,情景要素分析,情景預測,情景合并和情景后續發展等幾個方面。每個部分又包括了戰略管理中的各種分析手段。由于這一問題對普通風險管理人員并沒有太大的意義,這里不再展開討論。但是,問題的重要性并不因此而降低。恰恰相反,對戰略風險管理問題認識的深入程度往往是決定公司在未來經營中能否成功的關鍵。

到這里我們已經介紹了構成定量化風險管理系統的各個主要部分。從機構投資者角度看,綜合研究各種分析的結果,是取得投資成功的關鍵。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在這一系統中,各個部分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不僅信息互通,分析結果也是可以互相引用的。而在公司的實務風險管理中只要根據投資品種的不同,確定各個部分的工作量,然后,從總體任務安排出發進行人員的配置,到此基本可以認為本系統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二、基金資產流動性管理工具

股票資產的流動性可由4個指標來度量:(1)市場寬度(Breadth、Width),指交易價格偏離市場有效價格的程度,即投資者支付的流動性溢價。市場寬度的觀測值是做市商的買賣價差,只有當這個差額為零時,才可認為這個市場是完全流動的。(2)市場深度(Depth),指在不影響當前價格條件下的成交數量。從市場深度來看,高流動性意味著在當前價格下投資者可以大量買入或拋出股票。市場深度的觀測值是某一時刻做市商在委托簿(OrderBook)報出的委托數量。(3)市場彈性(Resiliency),指由交易引起的價格波動消失的速度,或者說委托簿上買單量與賣單量之間不平衡調整的速度。在不考慮新信息出現影響股票價值的前提下,價格會隨機地以價值為中值波動,市場彈性越好,價格偏離價值以后返回的速度越快。相應地,再次委托價差越小,則返回需要的時間越短,表明市場彈性越好。(4)市場及時性(Immediacy),即達成交易所需要的時間。在這四個市場流動性衡量指標中,市場寬度刻畫了價格的變化特征,市場深度刻畫了交易或者委托數量特征,市場彈性刻畫了價格波動與時間的關系特征,市場及時性刻畫了價格變化、委托數量和時間因素。也就是說,市場的流動性可以通過價格、成交數量(或委托數量)和交易等待時間這樣一個三維尺度來完全刻畫。

在進行市場流動性定量研究時,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寬度、市場深度和市場彈性來考慮,市場及時性可以由這3個指標變換得到。由于我國股票市場采用競價交易機制,買賣雙方直接進行交易撮合,因而不存在做市商的買賣報價差,因此必須在Kyle有關做市商制度下市場流動性風險的定義之上重新給出市場流動性的全面定義。

在連續競價市場下,我們構造評估股票資產的流動性指標如下:

(1)寬度Wδ,t=2*(Hδ,t-Lδ,t)/(Hδ,t+Lδ,t),H、L分別為達到δ換手率的最高價和最低價;δ、t為首次達到時間(估計δ的取值為總流通股份的0.005%-0.01%)。

(2)深度DC,t是自t時始到股票價格首次超越區間[Mt-C,Mt+C]時交易股份占總流通股份的百分比,δ為首次超越的時間。

(3)彈性Rδ,C是當|Pδ-Mt|/Mt>δ時,在[δt,δt+δ]時間間隔內,股票價格首次返回Mt的時間(擬定的δ的取值為C與股價之比的2倍)。

投資者可以通過選取不同的時間間隔來比較。如:δ為10分鐘。比較不同股票的寬度,即比較相同交易量下的股票價格波動幅度。但對于不同流通股數及不同股票價格的股票,形成相同的價格波動的交易量是不同的。一個合理的選擇就是采用相同的換手率即交易量與流通股本之上。影響波動幅度的因素包括換手率δ的選取和時間間隔δ的選取,隨δ的選取不同,可能出現的結果包括;情形一、分鐘至10分鐘間達到換手率;情形二、在時間段(10分鐘)內不能達到換手率。因此選取δ時應保證情形二盡可能少地出現。本質上,寬度是在一給定時間范圍內,達到相對較小換手率時,股票的價格相對振幅深度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個較小相對價格范圍內成交的股票數量。彈性的定義與深度相類似。

三、流動性風險及巨額贖回風險應對的措施

1.流動性風險問題

開放式基金在日常運作中需要從兩個方面控制流動性風險,其一是投資組合中股票資產的流動性管理,其二是投資組合中流動性資產的管理。

(1)個股流動性風險控制。對于基金投資組合的流動性風險,基金可以針對不同股票采用一定時間段換手率的倒數作為流動性風險乘數,個股的流動性風險就定義為股份持倉量同流動性乘數的乘積,該指標直觀反映了每只股票變現的難易程度。通過對基金持倉股票的流動性風險的適時監控,在達到流動性不足的閾值時實施調倉。

(2)流動性資產的管理。為了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贖回指令,開放式基金的投資組合中必須保持一定比例的流動性資產。通過對比美國開放式股票基金1975-2001年每月預留流動性資產占比的月度數據的分析可見,流動資產比例的月度變化特征不明顯,年度間差異較大,特別是熊牛市期間變化極大。25年的月度平均流動資產比率為8.13%,而最高年度的流動資產比率達11.80%,最低年度的流動資產比率僅4.78%。

2.基金巨額贖回風險的防范和管理

開放式基金可能遇到的基金收益人巨額贖回所造成的風險問題,是基金管理者非常關心的風險問題之一。在這個問題上,首先應該明確產生巨額贖回的原因除了基金管理者自身因素外,還主要來自市場價格波動,引起投資者對基金未來的悲觀看法。從這種意義上講,造成巨額贖回的主要因素(不考慮基金公司內部管理問題)也是來自市場風險。這樣,我們將這一風險納入上述定量風險管理系統也就同樣具有合理性。

在考慮巨額贖回問題時有幾個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可以作為基金公司未來這方面的考量。首先是巴塞爾委員會關于《資本衡量與資本標準國際統一準則》。這是一個關于由銀行監督者對商業銀行運行所提出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其核心內容是要求建立防范信用風險的資本需求量的概念。即:資本需求量≥風險加權資產總額的8%。而在計算投資者風險加權資產時,準則又給出一組加權指標作為依據。

相對于證券業的投資活動,商業銀行的實業投資風險要小很多。因此,除了在概念上近似外,基金業者更多的應該從自身業務特點出發,建立相關的控制指標。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資本充足率概念引進對證券公司的監管上。在這種框架下要求,一家公司必須保持一定的緩沖資本,該資本應該等于在一個蕭條的市場環境下結清頭寸所需要的“削價”準備金額。當然,這種折價隨投資品種的不同而不同。對于流動性好且波動小的證券,折價率自然小,而對于波動率大且比較集中的證券折價率自然要高。

巴塞爾/國際證券組織聯合會計劃統一性提議的“奠基理論”是試圖將銀行業和證券業關于資本充足率的規定合并考慮的一種嘗試。其原理比較簡單,只是將銀行或證券公司的業務分成兩個組成部分;“銀行賬戶”和“交易賬戶”,然后對“銀行賬戶”適用巴塞爾標準,對“交易賬戶”采用證券期貨管理局的標準。這一標準在1993年被歐盟采納。但是,這一理論的問題是行業各自內部風險價值模型所反映的準確性比它在應用時要高。于是,巴塞爾委員會提出采用雙軌制,即沒有模型的公司采用奠基理論,而風險控制系統達到一定量化標準的可以運用基于模型的方法。對于這些公司,資本限額應是:

附圖

其中,即取前一日的風險價值和前60日風險價值的移動平均數中的較高者,并乘以系數F,F的最小值是3。

對于開放式基金的市場風險考量,我們認為在建立自身風險價值模型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比例控制標準,并在市場變動的情況下隨之調整。這樣即將這一問題的討論納入前述定量化風險管理體系中去了。

【參考文獻】

上一篇: 城市低保戶工作總結 下一篇: 物資部門工作思路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免费性爱在线播放 |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 亚洲日本欧美在线不卡黑配白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影院 |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