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6 03:51: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西風的話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通過對歌曲《西風的話》的學習和演唱,增強對歌唱藝術的興趣,喚起學生對音樂、對大自然秋天、對生活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在課堂中,通過聆聽、模唱、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法進行音樂體驗實踐活動,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3.掌握基礎的發聲方法,體驗運用自然、舒展的氣息有感情的、優美的演唱歌曲和葫蘆絲演奏歌曲。
二.重點難點
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三.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情境導入
教師活動:
提問導入:同學們,歡迎你們來到音樂的殿堂!播放課件。請同學們猜一猜,這首歌曲描寫的是哪個季節?說一說表現怎樣的情感?
學生活動:
學生欣賞課件,聆聽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回答問題。
教學設計意圖:
通過視聽結合,讓學生感受秋天熱烈豐收的喜悅。
活動2【活動】感悟秋天
教師活動:
提問:其實,秋天不光是收獲喜悅的,秋天也是多情的,接下來我們再欣賞一首樂曲,請同學們說一說又表現怎樣的情感?(課件播放歌曲《西風的話》揭示課題)
學生活動:
學生欣賞課件,聆聽排簫獨奏曲《西風的話》,交流感受。
教學設計意圖:
運用對比手法,讓學生體驗另外一種秋天大自然的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活動3【活動】欣賞秋天
教師活動:
聆聽范唱
教師提問學生思考:
①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②歌曲的速度如何?
再聆聽范唱
③歌曲由幾個樂句組成的呢?
學生活動:
學生回答問題。
①柔和抒情歌曲
②速度舒緩
③有四個樂句組成
教學設計意圖:
讓學生全面感受音樂情緒,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活動4【活動】吟頌秋天
教師活動:
朗讀歌詞
①學生欣賞歌曲后,師生談話引出歌詞(課件顯示歌詞)
②多媒體畫面介紹作者及歌曲簡介。
③討論歌詞深意
④師生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學生活動:
讓學生了解作者及歌曲簡介,加深對歌曲與歌詞深意感受。
教學設計意圖:
讓學生全面體會歌詞深意,陶冶學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活動5【活動】唱美秋天
教師活動:
1、唱出歌曲旋律美。
①觀察四個樂句節奏特點。
②邊劃旋律線邊唱旋律。
2、唱出歌詞意境美
①用“u”模唱旋律,師糾正發聲方法。
②體會旋律高低與演唱力度的關系并記錄下來。
③按力度記號輕聲唱歌詞。(解決重、難點)
第一遍師伴奏生輕聲唱(糾正連線的唱法)。
第二遍提示換氣。
第三遍隨伴奏唱,引導學生去探究發現最后一句的唱法。
第四遍隨師伴奏完整演唱。
學生活動:
1.讓學生感受旋律高低與演唱力度關系,積極參與旋律模唱。
2.提示學生歌曲的強弱及速度處理,表現歌曲深邃悠遠,余味無窮的意境,積極參與歌曲模唱。
教學設計意圖:
1.通過旋律模唱的形式,更清楚的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采用師生合作,更好的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2.通過前面朗讀歌詞和旋律模唱,引導學生自主聆聽學唱,充分發揮學生的模唱能力,積極的自主學習。
活動6【活動】唱響秋天
教師活動:
合作演唱歌曲,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學生活動:
完整演唱,盡情表達歌曲柔和抒情的情緒。
教學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自主對歌曲的表現形式及情感內涵進行把握,并在聽、唱等情感中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
活動7【活動】展現秋天
教師活動:
師生合作,葫蘆絲演奏歌曲,可選擇用葫蘆絲樂器演奏方式,升華體驗歌曲。
學生活動:
學生用葫蘆絲演奏,教師歌唱歌曲。
教師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葫蘆絲吹奏,增強學生音樂表演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音樂實踐能力。讓學生享受表現音樂所帶來的成功感和愉悅感。
活動8【活動】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
了解學生這節課學習掌握情況。
學生活動:
由于10KV交流金屬封閉開關柜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導致了用戶企業頻發停電,為此要對其進行優化改進。通過優化10KV交流金屬封閉開關柜結構使得10KV交流金屬封閉開關柜的母線與回路之間實現有效地隔離。這一改進不僅有效地保證了電力檢測人員在停用單一母線進行檢修過程中,在母線不停電的情況下安全的展開監測工作。同時也實現了對用戶的連續供電,從而提升了供電可靠性,更好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緩解了停電檢修與持續供電之間的矛盾。
1 工程概況
某供電公司在10KV開閉所所使用的交流金屬封閉開關柜時采用了緊湊型的布局,而回路與母線之間沒有實行有效地封閉,從而每次對單一的回路進行試驗、檢修、以及更換互感器時都需要對開閉所10KV所屬的整段母線進行停電,從而導致下面的工業用戶停工。根據相關統計,這一地區在每次停電后均會導致下屬工業園區開閉所損失大量的電量。為此10KV交流金屬封閉開關柜結構存在尚待改進的地方,通過相關的技術改進來提升供電的可靠性,實現對用戶的服務承諾。
2 10KV交流金屬封閉開關柜結構分析
(1)高低結構與等高結構。標準交流金屬封閉開關的前后側高度分別為2300mm與2000mm,而等高結構的前后側結構一致。一般高低柜的主母線成品字形分布;而等高柜的主母線成一字形設置,同時儀表室與柜體為一體結構。相比而言,等高結構較之高低結構具有更為充裕的空間。(2)接地開關的中置與后置。在10KV交流金屬封閉開關柜的接地開關有后置與中置兩種方式。當接地開關為后置時,要進行電纜施工或者維護就要通過中置柜前側的下柜門進入,進入不太方便。同時中置柜的后門都要和接地開關進行“五防”連鎖;而當接地開關中置時,進行施工與維護的工作人員通過后側的下柜門進入,由于柜的下柜門電纜室與母線室完全用金屬板隔開,為此施工區域沒有帶電體,后門同時與接地開關實現“五防”連鎖。相比之下,目前的中置柜一般宜采用接地開關中置的結構。
3 優化方案
(1)安全距離改進。標準的交流金屬封閉開關柜的深度有兩種,即1500mm的電纜出線柜以及1660mm的架空出線柜。而架空出線柜主要應用于主變柜母線排橋架進線,而帶點部分到母線室的后板距離不足125mm,從而難以達到安全距離的要求。鑒于以上情況進行了現場的改善措施,即在母線室的后板上的加裝環氧樹脂絕緣板。使架空出線柜的深度增加到1700mm,從而滿足了安全距離。
(2)完善“五防”功能。在交流金屬封閉開關柜中經過柜體的傳動結構與斷路器手車的底盤車配合,最終實現了電氣操作的“五防”功能。而當下在一些新的電氣條件以及運行方式下中置柜的一部分“五防”已經不能滿足相關要求,從而需要進一步的完善。1)無接地開關的閉鎖。在一些交流金屬封閉開關柜的電氣方案中沒有設置接地開關,從而難以實現與出現下門進行直接的閉鎖。針對這一問題一般通過使用電磁鐵閉鎖。但是由于當手車在投入使用時,盡管出線室的門沒有合上也可以進行手車操作,而這一缺陷可能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出線室門和無接地開關的閉鎖方式主要分為二種。第一種是基于電磁鐵閉鎖門,借助于微機“五防”掛鎖,當手車處于試驗位置并且沒有通電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解鎖鑰匙打開下柜門。當關閉下柜門后,只有借助于解鎖鑰匙方可對手車進行操縱;第二種是通過在出線室門裝設行程開關,在常開接點串聯閉鎖操作磁鐵,在關閉柜門之后才能進行手車操作。但是又考慮到操作電磁鐵可能在長期帶電后損壞,為此可以在回路中增加主令開關,控制線路僅在使用過程中接通操作電磁鐵;2)接地開關閉鎖。接地開關線路采用“手拉手”方式進行供電,目前主要采用三種閉鎖操作方式:開門驗電。當斷路器處于試驗位置同時帶電顯示為無電壓狀態時可以打開柜下門檢驗是否存在電壓,之后合上接地開關。采用驗電手車。當合上接地開關前要將斷路器手拉車拉出柜外,然后將其推入驗電手車,在確定沒有電壓之后合上接地開關。依靠線路側帶電顯示閉鎖裝置的作用。在這種閉鎖操作方式中只要線路側的帶點顯示閉鎖裝置顯示無電,閉鎖打開,就可以合上接地開關。但是如果閉鎖磁鐵或者是帶電顯示裝置中的一方出現故障就會導致閉鎖難以合閘。
(3)加熱與除濕問題。加熱與除濕裝置的增設是考慮到交流金屬封閉開關柜在潮濕環境中出現的絕緣閃絡現象,但是由于存在凝露等原因,致使閃絡甚至短路的事故依然時有發生。為此可以在斷路器室或者電纜室各安裝加熱器板及濕度傳感器,從而進行自動或者人工加熱除濕。
(4)采用固封式斷路器。固封式真空斷路器有別于敞開式真空滅弧室或用絕緣筒罩著滅弧室的真空斷路器,其主要特點是將真空滅弧室及導電端子等零件用環氧樹脂通過APG工藝包封成極柱,然后與機構組裝成斷路器。滿足市場對高可靠性、免維護、小型化的要求。符合未來環保要求更加嚴格的發展趨勢。
(5)提高開關柜的自動化及智能化水平。實現開關柜手車及接地開關電動操作,柜內局部放電監測,操作機構故障檢測等,借助智能單元及軟件對這些監測數據處理可實現可靠自診斷、自動控制和程序化操作,這些都是智能開關柜發展趨勢。
4 結語
經過以上改善性措施,可以實現開關柜的高效、可靠運行。減少了事故發生,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總之要在運行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并摸索改進措施,提高開關柜五防的可靠性,完善智能化柜的自我監測及診斷技術。從而不斷的提高開關柜的安全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戶內高壓開關柜訂貨技術條件(DL 40491)[S].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
[2]新型數字化、網絡化傳感器在工程中的應用[K].傳感器世界,2002(01).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已經開設了不同類型的音樂公共課程供大學生選修。最為常見的是以第一課堂或第二課堂的形式開設三大類型的音樂課程。第一類為理論基礎與欣賞類課程,即感受型課程,要求學生在音樂要素、音樂情緒內涵、音樂的體裁與形式等方面做出初步判斷與評價,如基本樂理、音樂欣賞等。第二類為實踐型技巧課程,強調學生的參與,如聲樂演唱、器樂演奏等。第三類為合作型排練課程,培養學生在音樂實踐的同時,增強相互協作的能力,如合唱團排練、樂團排練等。還有一類輔修型課程,即第二專業音樂輔修專業,學生用二至三年修完8至10門課程,修滿20個左右學分,獲得輔修第二專業結業證書,但這類課程開設的高校較少,而且連續性較差。音樂公共課程基本是由音樂系專任教師擔當,專職從事公共音樂素質教育的教師很少,有的學校甚至沒有。任課教師中,高級職稱的教師不到5%,初級職稱卻占75%,中級職稱占20%。可見,從事公共音樂藝術教學的師資力量是十分薄弱的。
步入大學校門的學生普遍表現出學習音樂的渴望,但多數學生出于中學階段應試教育的重壓,接受的音樂教育不足,因此都期望借助大學期間的音樂公共課程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從選課比例來看,半數以上的學生對中外音樂史論及中國民樂較為喜愛與偏重;部分學生對音樂與其他學科交叉的課程,如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音樂社會學、計算機音樂等也較感興趣。另外,近半數學生對學校音樂教學設備、音樂圖書資料儲藏量及音樂教材不夠滿意,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參加過與音樂相關的藝
為音樂教學目標“導航”
張湘君
音樂教學目標是教師在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后,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水平而制定的,學生應該達到而且能夠達到的標準和境界。教學目標能否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一節音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也是教師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的社團或活動,多半學生希望有專門為大學生開放的場所便于課堂學習后進行音樂實踐。
針對以上情況,學校應整合音樂公共課的課程結構,結合學生的需求開設課程,安排相應專業教師講授,建設一支穩定、高素質、合理化的教學團隊,而不再局限為初中級職稱教師擔任。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確立兩門大學生音樂必修課程(可考慮一門理論、一門技能)在一、二年級開設,修滿學分方可畢業,加大本課程的實施及監管力度,使音樂教育真正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涯中不可分割的課程。學校應加大公共音樂藝術教育的投入,加強軟、硬件的建設,使音樂藝術教育有統一的指揮中心、教學中心、活動中心、交流中心、展示中心,從而推動學校音樂藝術教育的深入、健康、持續地發展。重要體現。但在很多教案中我們發現,不少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夠理想。為此,筆者將教案中教學目標的常見問題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點,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單元教學目標應細化為課時教學目標
音樂教案的書寫中有一種普遍的現象:在每單元的一開始就寫上詳盡的單元總目標,然后分割成三課時或四課時進行教學,而每課時前只有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卻沒有課時教學目標。究其原因可能是音樂教師用書上已經對單元教學目標寫得很詳盡,教師們懶得再動腦子,所以照搬照抄,缺少個性化的思維。但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內容的選擇與課時目標的確定并不能完全按照單元教學目標要求的那樣去完成,于是兩者之間便出現了偏差。如《四季放歌》單元中的教學目標之一為:“學生通過欣賞《戰臺風》、《曉風之舞》、《新疆之春》感受古箏、鋼琴、小提琴的不同音色。熟悉樂曲主題旋律;對不同器樂的表現方式有進一步的了解;能積極參與聽辨、模擬演奏、做節奏聲勢等活動,能較確切地感受作品不同的音樂形象和情緒,對欣賞器樂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而教案中第一課時內容為:1學唱《四季童趣》;2分享學生課前收集的以“春夏秋冬”四季為題材的音樂作品。第二課時內容為:1聆聽《新疆之春》;2復習《四季童趣》;3學習用豎笛演奏《春天來了》。第三課時內容為:1聆聽《戰臺風》;2學唱《西風的話》;3我的創造(教案中并沒有體現)。第四課時內容為:1學習歌曲《童心是小鳥》;2拓展、表現四季的文學、美術作品(此內容在教案中并沒有體現)。將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內容相對應來看,單元教學目標中的《曉風之舞》在教學內容中始終沒呈現。也就是說教師擯棄了這一教學內容。而單元教學目標中提及的“能積極參與聽辨、模擬演奏、做節奏聲勢等活動”,本應屬于“我的創造”這一內容,但在教案中卻始終沒有體現。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應將單元教學目標細化為課時教學目標。教材以單元主題來設計教學內容,每冊的教師教學用書上都有詳盡的單元教學目標,編者把整個單元的設計意圖及要求以教學目標的形式呈現,用以指導教師的教學設計。但單元教學目標是針對整個教材單元來要求的,陳述較全面、籠統,教師若能在這些目標要求下把單元教學目標細化為課時教學目標,那么表述會更加明晰,教學思路也會更清晰流暢,課堂重點、難點也能有效解決。
二、課時教學目標的設定應具體、顯性、便于操作
課時教學目標對教師的施教來說,具有導向、調控、評價的作用。有些課時教學目標盡管三維目標俱全,但過于宏觀。例如:“通過欣賞歌曲,使學生在音樂中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對人世間真善美的感知能力。”“初步認識學習世界多元文化的意義,增強對多元文化的接納與包容意識。”等等。類似的課時教學目標,設定得大而虛,很難在一課時內落實和兌現,也難以在教學評估中加以檢驗。
為此,我們應恰當地設定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有宏觀與微觀之分。宏觀教學目標是理性化、原則化的,通常化為隱性目標融在音樂教師的腦海里,還有一些化解在當堂課的具體目標中,一般不以文字的形式寫在課時教學目標中。只有那些具體的、顯性的,便于操作、執行和檢驗的目標內容才適合以文字的形式寫在課時教學目標中,所以我們應該認清教學目標的層次,細心地領會、理解其中的內涵。
如《京劇大師梅蘭芳》一課的教學目標:1欣賞京劇唱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感受體驗梅派唱腔的基本特點;2初步了解梅蘭芳的生平事跡,知道他對京劇事業做出的貢獻;3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學習梅派唱腔,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究分析梅派唱腔的風格特點,并能對其作出判斷與評價。
上述三條課時教學目標,以學生感受、體驗、演唱梅派唱腔的風格為教學導向,以感受體驗、比較分析、聆聽辨別的教學過程調控教學。對比梅派及其他流派的唱腔風格以加深認識,以學生能夠演唱《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的上句及判斷梅派唱腔風格為教學效果的評價指標。這樣的課時教學目標簡潔明晰,易于操作,將三維目標蘊涵在具體教學內容中,應該說,這種寫法比較恰當、妥帖。
三、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目標
有些教師習慣于站在自身的角度來設定課時教學目標,如:“通過一系列對‘春’的主題欣賞,強化對旋律的聽辨能力,分析各音樂要素在表現‘春’的多姿多彩時的變化和作用。”“通過歌曲的二聲部合唱學習,加強聲部和聲音的和諧統一,使學生的合唱能力得到提高。”等等。這種設計方式就沒有從“以學生為本”的角度來考慮,沒有科學、合理、全面地設定目標,有悖于新課程的理念。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即教師預先設定學生在學完這節課后應達到的標準,教學目標應當陳述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陳述教師的教學目標。那些習慣采用的:“使學生……”“提高學生……”“培養學生……”等方式都不符合陳述要求。目標的陳述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具有具體性、可操作性、目標設計的靈活性和目標實現的及時性。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7-0037
作為一名在漢語土壤中教英語的英語教師來說,最大的感觸就是:“只靠教室課堂45分鐘要讓孩子學好英語是有很大難度的,尤其是語言文化中的差異令學生很難熟練體會和運用地道的英語”。筆者現就自己在一線工作的經驗談談這方面的教學,并做一些粗淺的探討。供同行們參考并希望批評指正。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礎英語教學五級目標描述中,要求學生“對目的用語規范及其文化內容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在基礎英語教學的八級目標描述中,明確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英語,了解世界文化,培養世界意識”。可見,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現在我們學習英語,主要是為了理解和便于交流。這種交流是一種跨文化交流,它需要建立和增強學習主體的跨文化意識,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中學英語教學必須注重英漢文化教學。語言是文化的承載和傳承的工具。而文化是一個復雜而又寬泛的概念。從廣義來說,文化是人類的一切創造,包括人類的認識、勞動和改造對象在內的自然界所有造物和創造活動;從狹義來說,文化則是專指精神生產活動及其成果,包括制度、習俗、思想、觀點、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哲學、法律、宗教、信仰等。不同的語言所表現的文化必然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勢必會影響交際的順暢。因此,學習英語就不可避免地要對使用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行了解與學習。只有充分了解了英語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習慣,才能加深對英語的理解,才能建立起初步的跨文化意識,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中學英語中常見的文化差異表現
1. 口語交際文化方面的差異
(1)稱呼語。在漢語中,我們一般用“姓+頭銜/職務”的稱呼方式,如“李老師”“吳經理”;但在英語中,卻是用“Rank/Post+name”的稱呼方式,如“Teacher Li”“Manager wu”。在英國,對中小學教師通常的稱呼方法是:Mr./Ms./Miss+姓,所以我們可以稱呼“劉老師”為Mr./Ms/Miss Liu.。許多英美人在非正式場合,喜歡別人直呼其名,即使是上下級或師生之間也不例外,這樣以表示雙方關系融洽、友好和親近。
(2)問候語。中國人見面時打招呼說,“你到哪兒去了?”“你出去了?”這只是打個招呼而已。而在講英語國家或地區中這樣打招呼,大部分人聽了會不高興,他們反應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關你什么事)!而英美人見面時常用的是Hi!或Hello!來招呼對方,然后再談論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或興趣愛好方面的話題。
2. 生活習性文化方面的差異
(1)私事與關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事,就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領土一樣。對他人私事的干擾,就好比對一個國家的侵犯。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要避免問以下問題: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What’s your religion? What have you been busy doing? 等。這些“關心”式的問題對中國人并沒什么不妥,但是對英美國家人士來說,這些是屬“個人私事”問題,而他們很重視 privacy,不愿別人過問個人之事。
(2)稱贊與謙虛。謙虛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之一,中國人常常是用自我否定來表示謙虛。當受到別人稱贊和夸獎時,總是客氣地說:“您過獎了”“我還差得很遠”之類的話。而西方人重視個人價值的實現,他們會欣然接受對方的鼓勵和稱贊并用“Thank you.”來回答。
3. 社會交往文化方面的差異
(1)打電話。打電話的對話,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規則。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用以下常用語:“This is ××× speaking.”,而不是“I am ×××.”;要說:“Is that ××× speaking?”而不說:“Are you ×××?”。談話結束時,英美人大多會說“Thank you for calling.”因為在他們看來,給人打電話一是要花錢,二是要花時間。中國人沒有說“謝謝你打電話來”的習慣,所以有時候會給英美人留下“無禮”的印象。
(2)社交禮節。以please(“請”)為例。在某些場所我們不宜用please,比如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車時,美國人不說please,一般說:After you。但是初學英語的學生常用You go first,這也是不恰當的。在餐桌上請人吃飯、喝酒,或者請人抽煙時,一般用Help yourself(to sth .),也不用please。
(3)習俗。英國有句俚語,do as the Romans do.(入鄉隨俗)。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在習俗方面差異也很大。如,當外國人向你贈送禮物時,你應當面打開,不然他會認為你不喜歡他的禮物;而在我們中國當面打開禮物又是不禮貌的;當一個中國人到外國人家做客,如太注重中國的餐桌禮儀,別人會認為你不喜歡他的食物。
當然,除了這些差異,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差異,在這里不盡列之。
二、培養中學生跨文化意識的主要策略
1. 備課設計巧妙,做到“四維”融合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一項重要依據,而教學目標是我們教師在備課階段設定的。在備課階段,我們絕大多數英語教師在進行課時教學設計(備課)的時候,往往只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方法這三個維度去進行設計,卻往往忽略了文化教學目標。因此,在備課時候,我們應該將與所學材料相關的語言文化背景知識與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一項重要教學目標,并巧妙地融入我們備課的教案之中。要充分體現英漢語言文化之間的明顯差異,力爭集懸念、新意于一體,做到“四維”融合。
2. 聯系生活實際,挖掘文化內涵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所選取的文化內容要密切聯系中學生的日常生活,只有把學習內容與生活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理解文化差異,形成跨文化意識。比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冊第八單元“I’d like some noodles.”是關于健康飲食方面的話題。在教學中,教師可聯系實際就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進行探討。如,“麥當勞”“肯德基”這些快餐在我國比較盛行,教師可給同學們介紹fast food方面的文化知識。同時,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對中西方飲食習慣,如食物類型和結構,就餐方式和禮節等進行比較分析,從中感受文化的差異。
3. 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開掘資源,擴大視界
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僅靠教材的文化信息傳播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絡和多媒體,不斷開掘資源,擴大學生的視界。如,在講新課之前,教師可以布置課外學習任務,讓學生上網查閱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讓他們了解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教師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通過上網瀏覽、剪輯有關新聞圖片和視頻錄像等材料,進行加工處理,以幫助學生感受、領悟異域文化。
4. 加強語言積累,比較分析深義
學習英語,學生很容易犯以中譯英的毛病,這主要是受母語的影響。對于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注意進行比較分析,在比較分析中,不斷積累,感受差異,形成跨文化意識。英漢語言的差異,如詞匯、修辭的差異,我們一定要小心對待,尤其是英語中的成語和俗語,不能隨便按字面來翻譯,否則就很容易鬧笑話,甚至出洋相。如,man-of-war(誤)―軍人,(正)―軍艦; duck soup(誤)―鴨湯,(正)―輕而易舉之事。When the wind is in the east, It’s good for Neither man nor beast.(東風吹,人畜悲。)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 the weather is at the best.(風從西方起,氣候最宜人。)對于這句話,我們不能以“東風浩蕩,春回大地”母語文化去詮釋,因為我國地處亞洲東部,屬季風氣候,夏吹來自海洋暖濕的風,冬吹來自大陸干冷的風;而英國是處在歐洲西部,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受來自大西洋盛行西風的影響,氣候宜人,若受來自歐洲大陸的東風影響,就會出現寒凍天氣,這是地理條件差異所造成的。
地理心得體會110月17日至10月13日,我在南寧市第四十二中學進行地理學科教育實習。實習的基本內容包括兩部分: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期間擔任高一(8)班實習班主任,主要擔任高一(1)班、高一(2)班、高一(3)班及高一(10)班實習地理老師。在原任指導老師兼班主任朱敏老師及各位地理組的老師們的耐心指導、幫助下,我順利地完成了教育實習任務。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帶著這樣的目標和驕傲,我開始了我的教師實習之旅,這段時間里,教學理論一點點轉化為教學實踐,模擬教學變為真正面對面的教學,盡管生澀、但在慢慢的成熟之中,讓我的教學過程變得豐富充實起來。剛開始實習,根據學校要求,在指導老師的建議下,我先聽老師講課,在聽的過程中多學點教學經驗,以便更好地運用到實際教學之中。之后是進入正式的課堂教學。
現在,再回顧我的任課老師們的授課方式,我從中吸取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發現了每個老師都會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或許這就是“教無定論”的真正含義。我深深佩服老師在課堂上的應對自如,循序漸進的過程,課堂內外相結合,例如學校地理組組長張老師,他通過講述一些學生顯而易見的故事和例子,加上幽默風趣的語言,再加上多媒體的幫襯,使課堂氣氛活躍到極致。
短短二十多天,參與教學和擔任班主任的過程,讓我經歷了從一個學生到一個老師的演變,現就個人實習后的情況和感受作如下回顧與總結。
一、與隊友相伴,快樂多多
我是孤身一人來到南寧四十二中學實習的,剛好碰上了廣西民族大學歷史專業的四十位同學也在這進行歷史教育實習,這讓我有幸認識了一幫新朋友,與其中3個成為了隊友。從初次認識到一起逛校園,熟悉學校環境,即使不是相同的學科教學,還是會一起討論教學、班主任工作等等,備課時的互相關懷,上課前的鼓勁加油,主題班會的討論改進??無論生活上或者學習工作中,讓我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二、走上講臺,收獲多多
如何才能上好一節地理課?怎么樣才算是一節成功的地理課呢?如何循序漸進的上好一節課?這是我在實習過程中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到達學校,我分配到的指導老師是教11級8班的朱敏老師,朱老師是高一(8)班班主任,同時教四個班的地理:高一(4)班、高一(5)班、高一(8)班、高一(9)班,原計劃是安排我的班主任工作和地理教學都是這四班,改變計劃后,是安排我的地理教學指導老師是另一位非常有經驗的黃蓮鳳老師,黃老師教高一(1)班、高一(2)班、高一(3)班及高一(10)班。
聽課篇。跟老師們交流認識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聽課。只要有時間我都去聽不同老師上課,每次聽課,我都用心做筆記,將老師講課的流程和細節記錄下來,以及每部分所以時間記下來,分析各個知識點是如何組織聯系起來的,分析如何分配時間。老師們講課,有的語速比較慢并且有節奏,頗帶威嚴的教態,有的語速比較快,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聲調,絲毫不拖泥帶水。每次課,老師都是有側重地介紹知識,巧妙運用一些練習實踐去強化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的老師講課旁征引博,例子信手拈來,把課堂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理解消化,有時候也會讓學生到黑板前做練習題,從學生做題中發現他們容易犯的錯誤并及時糾正。幾位老師,風格迥異,但是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老師應該具備的素養和責任,我要向他們學習的東西有很多。
交流指導篇。在不斷的聽課過程中,我慢慢地認識到如何去組織數學的課堂,知識應該如何去介紹。每次聽完課或者閑暇時間,我都主動跟老師交流,特別是黃老師,總是很用心地告訴我,分析教學對象是很重要的,不同的個體特征用不同的教法。比如高一(1)、
(2)、(3)班屬于重點班,他們接收知識能力較強,可以把知識介紹得更為深入一點,而高一(10)班則不同,屬于普通版,且地理基礎較差,因此,在介紹知識時不能講太深,不然他們接受不了。但兩者都需要創設有趣的情境和任務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老師強調,每次上課前要充分備好課,只要第一節課上好了,后面就不難了。在實習后期地理組的三位老師來聽過我的講課后,給我很多很有價值的意見建議,跟他們交流過程中,總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他們會細心地告訴我應該怎么去做,應該準備什么,以后工作會遇到什么問題。老師的努力讓我知道學習的重要,他們的能力更讓我折服。
教學反思篇。真正踏上講臺與學校微格是非常不同的,我們面對的是真正的學生而不是虛擬的學生了,并且課堂上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都要考慮到。每次上課前,我都先與黃老師交流,看看哪些重點應當突出,教學有什么要求等,我自己也反復斟酌教材內容,安排設置要講的知識點,寫好教案以及做好課件等。每次上完課,我都會詢問黃老師聽課的意見,看看知識的介紹是否有錯漏,任務設置是否合理等。
踏上講臺,印象最深的是我給高一(2)班的學生上《大氣運動》,有三位學校地理老師來聽我的課。在此之前,我已聽了一次黃老師上這一節內容,在她的指導下寫好了教學方案,三位老師在聽課后,給了我一些意見和改善的建議:如我的板書的圖感官性不夠強,重點不夠突出,地理組組長張老師就告訴我應該如何將圖畫得更明朗,比如說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用粗線突出重點等,并在一張紙上親自示范給我看,還有一些知識點講得不夠清楚透徹,他也都逐一告訴我應該怎么講。
老師們在指出了我存在的不足和錯誤,同時也肯定了我授課的認真和鎮定自若。我很謝謝老師們對我的評價,尤其是指出我的不足之處,那么我下次就可以加以改正,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教學。舉個例子吧,我在將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規律時,我跟學生說規律分為時間和空間上的規律,空間上他們很容易理解,而時間上他們就不太明白,我就用了一幅數學的函數圖象,從數學角度分析地理。之后老師說這種講法很抽象,對于實驗班的同學來說比較困難,應該結合生活來講。當時吳老師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和其他老師都覺得有道理,但是事后,我再重新思考吳老師說的話的時候,就產生了以上這些懷疑了。這件事讓我更加體會到:教學應該抱著懷疑的態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知識更加牢固,更加豐富,我們的教學才會更加科學。
上這次課,學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可以說是受益匪淺。我真正體會到一個地理的實際課堂是怎么樣的,切實地去思考一些問題,例如課堂紀律如何控制、學生對地理不感興趣應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能力參差不齊如何調配;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組織講解教學內容的重要性等。
三、當班主任,學問多多
我實習的班是高一(8)班,這是個普通班,共有58人,其中30位男生,28位女生,全都是90后。班里除少數幾個學生比較活躍外,其他大部分較文靜內斂。指導老師朱敏老師帶連同我一共四位同學,其中每人帶班一周時間。
記得第一次向學生們自我介紹時,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因此初次見面,我記住的學生名字并不多。后來拿到老師給的班級名單和班委名單之后,我就用心去逐個記住,但由于我只上了一節高一(8)的地理課,而平時他們要上其他科目的課,我也要上其他班的課,因此很難跟他們深入接觸,但我利用觀看早午晚讀和第三節晚自習下課的時間到班里走走,盡量每次與不同的學生聊天,了解他們的成績和性格等。此外,我還通過宿舍走訪,體育課自由活動時間等來增進對學生的了解。
帶班的這一周時間,我在班里開了一次主題班會。班會主題是“天天向上”,包括兩個小主題:一是優秀是一種習慣,二是人生是一種過程(王國維人生三境界)。由于班上同學反應還沒認識完同學,所以我在開班會的第一件事是讓同學們抽簽調座位,然后跟自己的上下左右的同學做簡單的自我介紹,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然后是讓他們將自己的座右銘寫在小紙條上,通過隨機抽取的方式將不一部分同學的人生座右銘念出來,被抽取到的這位同學跟大家分享自己對于自我座右銘的一些感受,這主旨在于讓同學們能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一種不斷努力,不斷受到有價值的座右銘所傳遞出來的精神的鼓舞,不斷地積極進取,明白優秀是要堅持不懈地將一些良好的習慣發揚。接著通過三首詩詞(晏殊的《蝶戀花》、柳永的《鳳棲梧》、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引出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最后總結應該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人生,對于現階段的他們來說,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次班會的反響還不錯,氣氛很好,舉辦得很成功。
實習期間,正逢學校段考,我們作為考官,監控同學們,并且參與了改卷工作,感覺很新鮮,也讓我再次體驗到當老師的不容易。
四、體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總的來說,這次實習,對我來講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會課,獲益良多,受益匪淺。在這個過程中,我更加明白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需要怎樣的努力,走入社會,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只有堅持自我,不斷努力,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才能有成功的一天。我相信在未來的路上我會做的很好。
地理心得體會2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范,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范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后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正在討論的問題,可不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判,而是以鼓勵的表情、動作和語言,激發學生動腦思維,暢所欲言,盡可能讓他們提出有個性的見解,或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啟示,產生新的見解。其間,教師只以普通一員參與討論,或啟發,或表揚討論中有創見的學生。當學生的發散思維達到一定的程度,教師才闡述自己的理解和觀點,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結論性的精確評價容易給一些學生增添壓力,甚至帶來傷害,可采用模糊評價,給學生適當指點,建議。這樣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其不斷探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組織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在學生自評互評中給予點撥啟迪,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激勵,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民主評價能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經歷成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發展創造性、獨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評價自我和接受他人評價的能力,達到自我反饋、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動發展的目的。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
四、總結反思要及時
教學目標在本次課中是否已經達到了? 達到的標準是什么?如果沒有達到的話,原因是什么?預先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區別?在課上又是如何處理這些區別的? 處理的是否得當? 這次課感到比較得當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問題又有哪些? 什么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 在下次課中打算如何克服在這次課中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等等。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也會有很多問題不一定能夠圓滿的解決, 在課后要及時的回顧總結,不斷的調整、改進以期達到下一節課時能夠更好的指導學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一環節對于教學尤其重要, 也正是老師在教學中必須注意的方面。
總之,在新的地理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針,“以學生發展為本”,“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強地理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通過互動的地理教學與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識的聯系,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
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范,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范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后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正在討論的問題,可不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判,而是以鼓勵的表情、動作和語言,激發學生動腦思維,暢所欲言,盡可能讓他們提出有個性的見解,或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啟示,產生新的見解。其間,教師只以普通一員參與討論,或啟發,或表揚討論中有創見的學生。當學生的發散思維達到一定的程度,教師才闡述自己的理解和觀點,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結論性的精確評價容易給一些學生增添壓力,甚至帶來傷害,可采用模糊評價,給學生適當指點,建議。這樣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其不斷探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組織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在學生自評互評中給予點撥啟迪,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激勵,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民主評價能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經歷成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發展創造性、獨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評價自我和接受他人評價的能力,達到自我反饋、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動發展的目的。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
四、總結反思要及時
教學目標在本次課中是否已經達到了? 達到的標準是什么?如果沒有達到的話,原因是什么?預先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區別?在課上又是如何處理這些區別的? 處理的是否得當? 這次課感到比較得當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問題又有哪些? 什么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 在下次課中打算如何克服在這次課中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等等。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也會有很多問題不一定能夠圓滿的解決, 在課后要及時的回顧總結,不斷的調整、改進以期達到下一節課時能夠更好的指導學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一環節對于教學尤其重要, 也正是老師在教學中必須注意的方面。
總之,在新的地理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針,“以學生發展為本”,“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強地理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通過互動的地理教學與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識的聯系,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
地理心得體會3七月份,公司通知我去集團參加熱力管網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的培訓學習。這次的培訓機會非常難得,感謝公司領導給我這個學習機會,因為非暖通專業的我正渴望通過本次培訓增加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與補充,加強了解集團各熱力公司的供熱管網及設備情況。
帶著領導的囑托與對專業知識的渴望,通過一個多月的突擊學習,基本掌握了該信息平臺系統的操作。這套系統是集團為更好的統籌掌握各熱力公司供熱范圍內熱源、熱力管網、換熱站及各熱力設備情況,專門讓軟件公司開發的的信息平臺。該平臺功能強大,各熱力公司資料錄入齊全,平臺正式上線后,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系統平臺輕松實現對熱力管網的爆管分析、監控實時動態、設備數據查詢及統計、故障管理等。
這次培訓學習,象一把鑰匙打開了我思想的閘門,不僅讓我拓寬了工作的思路,加強了專業知識的學習,深入地了解了集團的宏偉規劃目標,更讓我對集團的前景充滿信心。并且堅信作為開源人,我將以更多的動力與激情為開源的未來盡自己的最大努力。
地理心得體會4非常幸運的能參加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四天的學習雖然顯得短暫,但卻讓我受益良多,培訓中聽到各位地理專家和一線教師耐心而細致的講解后,曾經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都在這里得到了了解,也讓我對新課改有了新的認識。在這里,我來談談對這次新課改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
這次培訓培訓首先讓我明確了目前新課程改革的現狀,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多數教師在目前教學中的困惑及遇到的問題主要是:課時不夠,難以完成。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地理課?如何評價和考試?與高考的關系等等。這就需要我們首先對新課改的理念和目標有明確的認識。新課程的內容理念是要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質,建設理念是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地理學習需要,學習理念是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而技術理念則是強調地理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新課改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識和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他就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價值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明確的目標,才能讓我們在課堂中更加準確的把握好教學尺度。
在對于地理必修三的教授中,教師要選擇符合標準的主題內容;關注中國或世界重點熱點問題;選擇實際典型案例在實際區域進行實際分析。
從全國來看,目前的教材版本眾多:人教版、湘教版、中圖版以及魯教版。而在我們福建,新課改實行選擇的是人教版,從十年前的兩本小書到現在的三本必修、七本選修,不僅僅變化的是數量,更多變化的還是理念和目標。如何把握必修和選修、如何銜接必修和選修,我們勢必要清晰。
地理新課程必修模塊設置的內容是地理學科的主干知識。同時,將涉及地理學科中的一些分支領域,以及與實踐結合較為緊密的內容納入到了選修模塊中。這些選修模塊也都與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之間既不是主次關系,也不是主從關系,選修模塊不是必修模塊的陪襯,更不是附庸,兩者具有同等的課程價值;必修模塊是選修模塊的基礎,選修模塊是必修模塊的拓展;必修模塊側重于學術理論性的課程內容,選修模塊側重于實踐性的課程內容。教師可以通過銜接教學將必修模塊中所涉及的內容作為選修模塊學習的知識鋪墊,幫助學生聯系已學的知識,促進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在銜接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強化必修模塊中的知識,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有關地理問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不能讓學生覺得不學也無所謂。
具體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銜接教學的方法與途徑 :
1.構建知識框架,促進地理知識的有機整合。
采用框圖的形式來建構新 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2.抓住知識結合點,加強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提升。
所謂知識結合點是指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都涉及的,但在內容上有所深入和拓展的知識。
3.關注社會實際,貫穿人地關系主線。
與高中地理必修模塊一樣,選修模塊的內容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為重點。
4.合理鋪墊,巧用類比,深入淺出。
“旅游規劃”是難度較高的內容,其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在本模塊中是最高的,可以采用類比的方法,先讓學生聯系“必修2”中工業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的有關知識,再引導學生認識,雖然旅游景區不同于工廠,但考慮的因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有的學生思維比我們想象中更為活躍,且很有自己的見地,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想不到的。他們喜歡老師給出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發揮,他們也喜歡在其他同學面前闡述自己的觀點,但還是有大多數學生習慣于過去的課堂模式,聽老師講多,而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強。
地理心得體會5說實在的,地理對于我來說永遠是那么的難。我地理的基礎很差,但我并不認為這是造成我高中地理差的原因。高一、高二,這兩年里,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認真地聽過一節地理課。那時的我,完全對地理沒有半點興趣。并不是說不喜歡地理,而是沒有融入到地理的世界。直到高三,多次的考試讓我意識到,我地理成績實在是差。那時,心開始慌了。漸漸的開始要去學地理,但荒廢了兩年的地理,讓我無從下手。我一心只想那種速成的方法,尋找了好久,卻沒有半點功效。我根本不知道學習地理的方法,問別人,卻發現那些方法不適合我。就這樣,帶著想讀的心情,卻沒有方法的無奈,我度過了一段時間。
在一次調查中,我意識到,我想學地理的想法并沒有付諸行動。我只是心里說著想學,卻沒有花時間去學。那次調查中,我發現,我花在地理上的時間是那么的少,是少得可憐的那種。那時,老師應該已經放棄我了吧。因為我的態度。
我是那種不會主動去學習的人,即使有問題,也不想去問老師。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而且,如果哪個老師說了什么我不喜歡聽的話,我就會再也不想聽那個老師講課,連他的科目都會放棄。由于我的態度,漸漸的,發現老師們都在冷淡我。
后來,年段開始文綜考試。我越考越爛。到最后考了個125。一個出乎我意料的分數。就是那個數字,讓我幾乎崩潰。可在別人看來,我還是那么的懶散。以至于,在多次會議中,我都是處于被批評的立場。或許,在老師們看來,我不會傷心吧。可我內心所想的,他們是否能明白。在一次會議中,老師又在批評我,或許批評的話聽多了,身體會開始麻木吧,可那時我的心還沒麻木。聽到那些話還是會很難過。這時,聽到了“你們也不用再說她了,其實,現在心里最難受的是她本人吧,最不希望考這個分數的是她自己吧。”就是這句話,讓我下定決心學地理。因為這是地理老師說的。會后,找老師談。老師了解到我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是那么的寥寥無幾。老師說我要還高一、高二年的債。而后,我按照老師的要求,開始復習中國地理,雖然進度很慢,卻很有收獲。這之后,我也開始認真做筆記。把老師寫到的知識點整理在一起,做題方法也寫在一起。然后,偶爾拿出來看一下,或者在考試之前拿出來看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答題的方向。雖然還是經常答錯,但有了方向,也不失為一種進步啊。
后來,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把地理知識的空缺,填補起來。
我真正的開始在學地理。結合第一輪復習的材料,我邊看中國地理的知識,邊結合地圖來看,在腦中形成了一種框圖。而后又開始看書,把書里的內容看一遍。接著,又開始學習世界地理。把材料與地圖結合起來,在腦海里構成了一幅世界地圖。隨著我腦海中地理知識的積累,我越來越喜歡地理了。慢慢的,對地理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這使我的地理取得了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