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技藝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15 02:07: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傳統技藝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傳統技藝論文

篇(1)

二、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具體運用

傳統文化滿足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需要,在設計中有著廣泛的運用,滲透到設計工作的各個領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用形。傳統文化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圖形有著重要影響。其中比較突出的表現是將傳統圖形直接運用到設計工作中。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將傳統文化元素重新依附在一個新的載體上,為其重新設計視覺環境,發揮原圖信息。通過這種直接使用,并結合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工作需要,對其進行設計創新,同時考慮周圍環境、設計工藝、產品材質等內容。對這些因素進行合理組合,滿足設計工作需要,展示其獨特的設計韻味。例如,上海經貿大廈設計中,其結構獨特,讓人感到親切,設計過程中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其造型受到唐代大雁塔的啟發,因其獨特的造型不僅使整座建筑顯得美觀,還為人們生活與工作設計出舒適的環境,得到人們的一致好評。(二)用意。在中國古代建筑設計和室內裝潢中,人們習慣運用含蓄的手法傳情表意,不僅注重外觀設計工作,還注重通過外觀設計來表達思想感情。因此,從建筑的外部形態設計到室內外空間布局,都注重考慮審美和功能要求,選擇恰當的文化圖案和陳設,注重引入傳統文化元素,從而讓這些環境承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這種方法叫做隱喻。也就是在設計過程中,注重通過合理運用環境構成元素,來表達環境本體以外的內涵、意蘊和價值,從而體現設計者的設計思想。(三)形神并舉。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運用現代審美觀念去審視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合理融入設計過程中。同時還要在充分理解傳統文化基礎之上,感受其外形特征,并深刻領悟設計所表達的意蘊,讓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并推動設計工作的創新發展。在中國傳統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都十分注重對線條的運用,線條具有長度、寬度、方向、厚重感,還注重通過線條表現出速度和力量。其中最為恰當的描述是形神并舉,使環境藝術設計不僅滿足人們使用的需要,還能夠體現出詩情畫意,促進設計水平提高。例如,在蘇州博物館設計過程中,十分注重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同時也在設計中注入現代設計理念和審美觀念。從外形結構來看,蘇州博物館具有現代氣息,而其內部組合包含傳統文化元素,富有傳統文化情調。例如,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結構設計是利用石板做成山水組合,不僅外形漂亮,還充滿人文氣息,贏得人們的一致好評,也為人們營造出舒適的環境。

三、促進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運用的策略

(一)環境藝術設計中注重吸收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具有重要影響,設計中不能忽視其重要作用,應該結合設計工作的需要,將傳統文化元素恰當地融入設計工作中。我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集中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內容,對環境藝術設計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傳統文化的內涵,結合人們的審美觀念、審美特點,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其合理有效地運用到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中,從而促進設計水平提高。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具有濃厚民族精神、深邃意境的作品,更好滿足人們需要,提高人們審美情趣。(二)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并推動設計創新。注重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傳統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設計中運用需要結合時代特征,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一方面要接受傳統文化知識,另一方面要合理吸收和利用傳統文化,促進設計工作不斷優化與發展。環境藝術設計既要有傳統文化特點,又要充滿時代氣息,在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的前提下,推動設計工作創新,促進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不斷發展與進步。

篇(2)

2平面設計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借鑒

2.1借鑒中國傳統繪畫藝術

中國傳統繪畫具有獨特的創作傳統和藝術風格,隨著多個時代的發展和交替,形成了多元化的發展格局,如水彩繪和水墨畫、寫意與工筆以及文人畫等多種迥異風格的交錯發展。這些都為平面設計的理念和方向敞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其中水墨畫的風格通常比較隨意和灑脫,只求“通意”二字,主要是針對虛與實之間的交替和考量以及對畫中的空間和陰陽變化的關系,底蘊非常的深厚。而工筆畫則主要需要通過一些精致的作畫風格和形式,如以筆觸的方式來充分地表現出作畫對象的結構,非常考究畫者的筆力。很多現代平面設計都開始借鑒中國繪畫藝術的元素,特別是水墨畫的效果,更是起到了強烈的反響,不但有效地開拓了平面設計者的創作思維,同時極大地擴大了其設計作品的張力,有效地和傳統繪畫藝術結合在一起。

2.2借鑒中國漢字書法藝術

漢字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其主要涵蓋了多種方式在其中,所以,漢字藝術的造字方式在平面設計當中借鑒得最為廣泛。同時,書法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書法的類別有很多,不論哪一種類別都在其發展和演變的過程當中,直接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大多數的包裝設計使用的都是文字藝術設計風格。所以,漢字和書法這兩者獨特的藝術,有效地將中華民族的個性以及藝術的特性凸顯而出,為平面設計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靈感,賦予了現代平面設計深刻的內涵,為其展現出廣闊的發展空間。

2.3借鑒中國傳統裝飾圖案藝術

中國傳統的裝飾圖案,豐富多樣、品種繁多,大多數都是由象征吉祥的圖案發展和演化而來,因而也被統稱為“華紋圖案”。這種華紋圖案深受廣大民眾們的喜愛,非的符合現代平面設計的創作設計理念,同時也深刻地表達出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品位。[3]目前在平面設計領域當中所采用最多的圖案樣式為云紋、方勝、水紋、回紋以及太極、中國結等,這些都直接反映出中國特色的設計風格。因此,現代平面設計要想成功地借鑒其中的深厚內涵,就必須要實現傳統圖案和現代視覺形態當中的完美對接,并在其中發現并培育出能夠真正符合當代審美要求的藝術元素,這樣才能真正展現出獨特的民族特色藝術的魅力。

篇(3)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被忽略的傳統民族藝術也逐漸成為藝術工作者表現形式的主流。對于服裝設計教育來說,從上世紀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國際的’舊號,也從未像今天這般為我們所感同身受。如何繼承和發展傳統民族藝術,如何將傳統民族藝術更好地融人服裝設計的教學實踐中去,也成為高等院校進行服裝藝術設計教學所面臨的課題之一。對于服裝設計來說,將傳統民族藝術與實際應用完美結合,積極吸收新的藝術元素并加以創新是服裝設計從業者應認真對待的任務之一。

中國傳統服飾的源流追溯起來是一部渙渙長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國五千年的輝煌文明史,“衣冠中華”譜寫了絢爛的服飾寶典。在經歷了“西服東漸”的沖擊之后,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其服飾的文化歸屬感在國人心目中也表現的愈來愈強烈。

在今天的服裝藝術教學與創作中,民族化與時代化之間,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之間,傳承與創新之間,它們枝蔓纏繞的關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時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無論在哪種文化之中,時代感的強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標志,服飾文化也不能例外。作為一名服裝教育工作者,將傳統民族藝術植入服裝設計教學實踐中,以民族傳統為基礎,面向時代,以現代服飾設計為目的,成為今后工作的重點。

一、注重傳統藝術的發掘與借鑒,力求在繼承中不斷創新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它們共同構建成了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輝煌的藝術成就,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中西文化的比較中,我們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著積極的成就,也有著不足之處。我們應該用批判的態度進行選擇,有機把握傳統藝術文化中的“利”與“弊”,以便于汲取并傳承傳統藝術中的精華。今天,許多傳統藝術面臨湮滅的尷尬,許多傳統技藝后繼無人,甚至失傳。我們今天的學習與繼承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對民族藝術的挽救,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像我國古代的繹絲工藝,由于其工藝精繁、對工人素質要求高,時間花費多,見效慢,其有些技藝在建國后慢慢消失,不過,這種技藝在我們的鄰國—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傳承了下來,現在的日本仍保留著從隋唐時期傳人的“本繹絲”及“引金箔腰帶”技藝。今天,這項在中國失傳的技藝在兩國的文化交流中輾轉回到中國。這不由得我們不警醒—不要讓老祖宗的好東西敗在我們手中。

二、傳統民族藝術在服裝設計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們要做到將傳統藝術很好地植入服裝設計教育中,首先我們要將傳統民族藝術與現代服飾有機結合,它們應成為互為包容、相互協調的統一體。他們之間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對立。我們應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引導學生深人了解傳統藝術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傳統藝術符號在服裝設計中的嫁接與借鑒。摒棄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膚淺模仿,注重挖掘傳統藝術精髓中認識傳統藝術的文化土壤及歷史屬性,學會在服裝設計的學習中把握和體現傳統藝術的文化脈絡。在當今的服裝設計界,中堅設計力量對此有了很深的體會,并將傳統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融人作為開啟世界時尚大門的金匙。

其次要重視地域文化,促進服裝創新。縱觀服裝的歷史發展,也是一部時代變遷的歷史,從中我們可以看得到文明發展的腳步,同時反映出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經濟水平、文化水準及人們的審美觀念,由于自然條件(種族、地理、氣候)、精神狀態(風俗習慣、時代精神)、歷史環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地域性服裝文化。其服裝以外的藝術形勢也強烈的表現出這一特征。

傳統民族藝術在服裝設計教育中的植入形式很多,我們簡單總結如下:

1.意境植入方式

我國傳統民族藝術講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滿的內容居多,往往通過圖案及圖案的形式來完成。這是我們祖先為追求美好生活而創作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完美的將吉祥與圖案結合在了一起,代表著傳統的民俗民情。

吉祥圖案涉獵廣泛,包括政治、經濟、文學、歷史、風俗、宗教等方面,賦予人們積極向上的內涵與意義,是中國人熱愛生活、努力創造幸福、美滿、樂觀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報平安”,“五福(蝠)臨門”等等。“龍”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圖騰,代表奮進、勇敢、尊貴與威武。這些吉祥圖案以其寓意被用于傳統藝術的各個門類,不論是雕刻還是瓷器裝飾,不論是剪紙還是染織,千百年來這些帶有美好寓意的圖案被賦予了生命與靈性,成為中國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這份寶貴的藝術遺產成為了設計師們表現的法寶之一,新銳設計師祁剛為影星高圓圓精心設計的“喜上眉梢”驚艷戛納,以民族傳統吉祥圖案傳遞著特有的中國文化。

2.圖案植入方式

中國傳統圖案的歷史由來已久,中國文化從開始就認識并強調紋飾的作用。我國傳統圖案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從變幻無窮、風格各異的傳統圖案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歷史各時代的工藝水平和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許多傳統圖案至今仍被廣泛使用,經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裝設計中,將具有傳統藝術形式的圖案與現代服裝相結合,成為設計師們常用的設計手段,傳統圖案在服飾中的巧妙植入,成為時尚與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傳統圖案在植入服裝設計中時,要注重圖案與服裝結合的形式美感,形態與功能的關系、形態與材料以及工藝的關系,這樣才能將傳統圖案與服裝完美結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對服裝文化內涵的診釋。

在具體的圖案植入時,首先要考慮到地域性、時代性,才能在選題、表現手法、藝術風格的把握上做到嚴謹、準確,有特色;其次要考慮到傳統圖案的創新,有意識地進行一些試驗性創作,得到新的啟發,獲得創新靈感,給古老的藝術注人新的生命與活力。

3.色彩的植入形式

篇(4)

二、傳統工藝美術課程融入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想法

1、以項目為導向建立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體制

藝術設計教育在中國根基薄弱。在中國建立并向現代形態過渡的過程中,我們試圖找回與傳統的鏈接,然而設計教育———設計———生產———銷售各環節是孤立和嚴重脫節的,在此條件下談工藝美術教育的現代化和市場化只能是紙上談兵,必須尋找出一條賦予中國手工藝以現代生機的途徑,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給我們提供了新的良性發展的平臺。以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博物院的共建項目為例,以競賽的方式邀請海峽兩岸高校學生參加其創新性紀念品設計競賽,學生們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對文物和工藝的理解,消解文物的“高大上”,拉近文物與大眾的距離,設計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實用性的文物創意產品。如: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翠玉白菜”傘;北京故宮的“朝珠”耳機,“朕就是這樣漢子”折扇等許多出自在校學生之手。衍生性創意產品成了非常搶手的旅游紀念品,也成為了人們記住故宮及藏品的代表性符號。從故宮創意產品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博物館搭起了一個優秀的創意產品資源、銷售推廣的平臺,與此同時,需要高校參與進來,教師研究、引導,學生集思廣益,將設計與生產的斷點連上,同樣,傳統工藝美術也可以借鑒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模式。藝術設計教育中傳統工藝課程不能夠再閉門造車,當我們借助創意將傳統工藝轉變為實物產品了,無疑是對教學效果的最好的反饋。

2、綜合性大學發揮其多專業優勢

截至2014年,全國開設了藝術設計類專業的高校有1400多所,而其中絕大部分是綜合性大學,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在于多學科多領域的融合。今天的藝術設計教育應該歸屬于一個多元化的藝術學科,我們需要所有藝術范圍內各學科的融合,同樣需要藝術范圍外各領域的融合。隨著國家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轉型,對藝術設計教育的側重點也從對專業人才培養范疇擴大到對大眾藝術涵養的普及和提高上,因此,傳統工藝美術教育的普及可以借助綜合性大學多學科的優勢,在校園內部打破專業界限,向各專業的學生進行普及性教育,如以開設“傳統工藝美術”全校選修課的形式,將專業技法內容轉變為通識性、鑒賞性內容;借助學生的多專業背景,以組織展覽或競賽的形式,使更多跨專業學生加入到推廣和保護傳統工藝美術的隊伍中來。湖南農業大學藝術設計系在全校范圍內開設“民間美術”公選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且學生選課率也在全校名列前茅,在校園文化藝術節中,組織的“民間美術”課程作業展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關注,同時還有不少學生提出借用不同專業知識和渠道推廣課程內容的想法,甚至開設公眾微信號傳播某門類的傳統工藝。這些都為我們傳播傳統工藝美術提供了新的思路。

3“、微時代”借力網絡資源和網絡平臺

信息時代是以高科技與現代化為先導和基礎,也是打破許多時空局限和全球化的時代,“微時代”的基礎是“新媒體”,新媒體是以“數字化”和“互動化”為特征的,人們獲取知識與傳播知識的路徑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注意力變得越來越短,并且習慣于快速、快餐式的信息接收和文化消費形式。電子設備的便攜化與平民化也使得文化產業里的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界限被模糊,大眾可以很容易地變為生產者,或是通過反饋及其它的形式參與生產。受眾的習慣反過來又將促進以“微內容”為特征的產業的發展,傳統工藝美術的推廣和傳播離不開廣闊的群眾基礎,借力新的傳播手段能讓原本“小眾關注,精英推廣”的傳播模式轉變為“大眾關注,大眾推廣”。以“日本小夫妻的幸福染坊”為例,文章講述手工印染的技藝和生活方式。該文通過微信并轉發,在一個月內被轉發一千多次,點擊閱讀人數一萬多人,這樣的傳播速度和傳播效果是傳統教學或傳統媒介遠無法達到的。因此,探索性的運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輔助教學內容的傳播將是藝術設計專業高等教育未來的探索方向。

4、從地域文化中吸取營養

傳統工藝美術從歷史生成及傳統結構方面看,往往存在極強的地域性,傳承人與受眾群體往往是相對集中地生活在某一特定地區,擁有大致相同的自然環境,遵循相同或相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并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生存狀態,在文化認同上容易形成共識。日本傳統文化設計大師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中曾提到,“將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種創造。”傳統工藝美術所包涵的大量原生態藝術圖形和工藝技法具有人類本源的思維意象,及大量生產、生活經驗累積,給當代設計者提供本源的設計思路,有助于形成出奇制勝又合情合理的創意。在教學中有針對性、探究性的考察,收集相關資料、圖片、書籍、實物等,利用圖形創意與符號的延展,進行整合、提升、優化和創新。針對目前傳統工藝美術相關課程與其它藝術設計相對割裂的狀況,筆者認為在專業主干課程中融入傳統工藝美術的內容,如視覺傳達專業的字體設計課強調中文字的造字體系、筆畫、由來,并將湖南當地有代表性的視覺符號如馬王堆西漢古墓中的符號、毛體字;書籍設計課可以融入不同類型中國傳統書籍裝訂方法,由其在當地博物館中可以近距離觀察的漢代竹簡;在其他專業主干課程中強調應用傳統元素的內涵形態,并以內涵形態設計范例為指導,促進教師與學生對于當地傳統元素形態的重新認識與設計。在設計教學研究過程中,我們圍繞“紅色旅游”項目,提煉地域文化中的典型視覺形象,如筆者帶領學生到湖南鳳凰、洪江等地察期間,在民族圖案考察與寫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苗族、土家族圖案的造型、用色差異,分析引起差異的原因,而不僅是單純的臨摹或拍攝圖案。帶著問題思考和觀察,學生明顯的提高了學習興趣,并能在考察過程中對當地少數民族特點、生活方式進行深入了解,取得了理想的考察效果。

篇(5)

二、現代環境藝術中傳統文化的融合優勢、局限性及發展思路

(一)傳統文化要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優勢和局限性

在環境設計領域中,傳統文化要素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以建筑設計為例,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統文化因素是很容易區分的,因為現代建筑設計更加趨向于建筑原本的形態,也就是說更加傾向于建筑的實用性。基本上當前建筑物的每一個結構、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作用。那么在建筑中除去建筑本身的功能需求,剩下的就可以認為是傳統文化對建筑的影響。由此可見,在環境設計中,傳統文化因素往往是非理性的,是為了提升更深層的建筑品格和審美形象才加入進去的,這就意味著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傳統文化在環境設計中的融合是有局限性的,或者說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但是這只是從實用角度出發對傳統文化在環境設計中應用的一種看法,單純從環境藝術設計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是一種對環境的塑造理念,傳統文化的應用能夠讓環境塑造更加具有歷史的沿承性,彰顯出中華民族的歷史、創造和審美追求,這是其他任何文化理念都不能起到的作用。

(二)傳統文化要素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可持續性發展思路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主要有儒、釋、道三種學說,這三家在對文化的闡釋上,各有各的特點。但是在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上,三種思想達到了空前的一致,都認為人和環境應該是和諧共存的,人與自然之間應該是息息相通的,這就為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所以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統文化融入應該根植于傳統民族文化的沃土,將傳統文化與未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有機結合起來,向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方向發展。

三、現代環境藝術中傳統文化融合的應用

(一)樹立自信心,破除對西方中心論的迷信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為國門的初開和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使得國內的環境設計項目絕大部分都是對西方思想和西方設計理念的模仿,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趨穩,這種思想的盲目和急躁退卻以后,環境設計人員開始認識到環境設計必須根植于民族和國家的土壤,并以此為起點。我國的環境設計事業開始對符合中國國情和民族特色的環境設計理念進行探索,走上了一條自我發現和自我認證的新道路。當前我國的環境設計主體,應該樹立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信心,相信在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和沉淀以后,中國的傳統文化將呈現出更加無可比擬的深厚底蘊和內涵。同時,根植于傳統文化的環境設計理念必將破除西方中心論的迷信,能夠讓中國的環境設計回歸到傳統文化延續、傳承和融合創新的道路上。

(二)對世界各地文化進行比較研究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一切發展和創新都源自于對舊有事物、理念、思想的總結與提煉,在環境設計領域,我國的發展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外國理念的一隅,也不能逡巡于傳統文化的桎梏。而應該博采眾長,既要研究自己民族的文化,同時也要研究一切外來文化,在了解自身的同時也了解世界。只有這樣才能認識到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世界的,兩者之間有什么差距,我們有什么優勢,因為只有掌握了這些環境設計發展的基本概況,了解了我國和世界環境設計的最新發展,才能夠在此基礎上形成對環境設計的全面認識,才能清楚當前環境設計發展的方向。進而在根植于傳統文化并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創造性的繼承和發展中國的傳統環境設計理念。

(三)傳統文化和現代元素完美融合

我國文化不僅具備無所不包的廣域性,同時也具備縱向千年的時域性。在中國發展進步的歷史上,文化的發展進步總是先驅,是歷史向前的引路者。當前我國的環境設計行業也站在這樣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點上,我們的環境設計不僅要繼承傳統文化,同時也要兼顧現代元素,并結合中國環境設計的實際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傳統文化是基于傳統社會實際創造的,在現代環境設計活動中傳統文化的結合應用一定會產生不適應的現象。所以在當前的環境設計領域中,設計主體一定要創造性的繼承傳統文化,才能將傳統文化結合在現代社會的血脈中,與環境設計的現代元素一起促進我國環境設計的發展和進步。

篇(6)

傳統文化是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文化歷經千年下來的歷史積淀。然而到了現代社會,由于各種文化思想的交融以及價值觀念的沖擊,當代國人對于中華民族傳統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越來越低,到這很多文化傳承開始出現斷層,民族文化與民族信仰岌岌可危。盡管現代國人的經濟水平提高了,也展現出強烈的時代感和與時俱進的精神,但是缺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繼承觀,就會導致精神的空虛。同樣對于中國現代動漫創作來說,在動漫創作中過于追求現代化以及泛西方化,對于傳統文化中藝術創作方法、技巧、形象、構造、色彩等未能有效地利用,不能夠對傳統文化中多種多樣藝術形式和元素進行傳承,動漫創作中文脈缺失嚴重。

(二)形式華麗而內容空洞

對于中國現代動漫創作中,創作形式被認為是動漫創作核心,而題材內容則是次要的。這種片面的觀點導致了當前動漫界認為只要與民族文化沾邊的動漫就是民族動漫,用民族風的形式進行人物塑造以及動漫形式就是民族動漫的發展方向。這一錯誤認識就導致了中國現代動漫在形式上達到了民族化的要求,在精神以及文化內涵上卻遠遠達不到,造成大量的膚淺、片面民族化動漫作品的出現。中國傳統動漫強調動漫與美術之間的聯系,將中國傳統繪畫作為動漫“中國風”的表達形式。在造型上多講究寫意和黑白色彩的對比運用,用線條去還原人、物的本來形象。而現代動漫作品過于追求西方動漫藝術的夸張的造型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外貌特征,這就導致了中國現代動漫作品越來越失去本民族的文化傳承。

(三)滿足不了人們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人對于動漫的要求也正在逐漸發生變化,其審美取向逐漸從傳統形式的審美風格轉變為現代化氣息濃郁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現代作品講究快節奏,觀眾能夠通過欣賞現代動漫作品緩解快節奏的社會生活帶來的工作壓力。而中國傳統動漫作品注重寓意的表達,在觀眾觀看動漫作品的時候能夠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因此其創作形式過于注重說教,創作思維模式上較為固定和僵化,滿足不了現代人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現代動漫創作缺乏創新,多沿用傳統動漫的創作形式,導致動漫作品形式上顯得僵硬和呆板,內容上缺少輕松、詼諧的幽默元素。尤其是是對于現代的“90后”、“00后”,其接受的西方思想較多,他們更傾向于欣賞時尚、新鮮的現代藝術作品,而對于傳統說教式的動漫作品認可度較低。

(四)缺少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不同地區的文化開始融合與演變,文化產品的順勢傾銷和價值觀念不斷向全球滲透。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其文化發展相對強勢,對于其他國家的文化沖擊也較大,尤其是對于我國現代動漫作品來說,西方文化的強勢滲入導致我國動漫民族化元素缺失現象越來越嚴重,中國現代動漫呈現出被西方動漫同化甚至被其取代的困境。例如風靡一時的《我為歌狂》動漫作品中,其整體人物造型、情節構造以及表達形式多采用西方動漫的方式,而中國元素只是其裝飾的外衣,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在西方文化的強勢沖擊下,我國很多動漫創作者過于追求西式風格,丟掉了本民族的文化傳承。

二、促進傳統文化和動漫藝術設計創新性融合的策略

(一)汲取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中華文化傳承

不僅僅是通過口耳相傳或者是文字記錄來傳遞、傳接中華傳統文化的民俗內容。更重要的是傳承本身就形成了一種文化,是一種“傳遞”的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不斷演變的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歷史積淀與文脈傳遞,因此對于動漫創作來說要汲取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在文化汲取中要注重以下特點:①多樣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通過多種多樣的傳遞方式來進行傳遞,其中包括詩歌唱誦以及音樂表演、戲劇、舞臺劇等肢體行為表演、書籍文字記載以及觀念意識傳承,因此在動漫創作中要注重對于不同形式的文化作品的吸收;②發揚性。中華傳統文化也不完全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因此在動漫作品創作中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傳統文化中積極向上的元素,摒棄將那些消極否定的文化元素。

(二)促進神話、歷史等題材與動漫藝術設計的結合

動漫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的文化藝術,因此動漫的創作要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能夠針對出特定時期觀眾的審美觀點。面對當前中國現代動漫作品中創意不足的現象,應該從傳統的題材以及內容入手,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表達形式結合起來,促進神話、歷史等題材與動漫藝術設計的結合。將中華民族文化中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文化載體用動漫的形式傳遞出來,深層挖掘傳統題材,將其賦予鮮明的時代含義,將其蘊含的精神實質、思想感情、表達線索等深層次的內容用現代動漫藝術展示出來,讓觀眾在觀看動漫作品的同時,能夠深受動漫作品中的傳統文化元素的感染,從而增加動漫民族化元素。

(三)增強動漫藝術的創新意識

對于中國現代動漫發展來說,將民族傳統與現代動漫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與鮮明、快節奏的現代動漫表現形式聯系起來,可實現中國現代動漫產業的快速發展。為了增強民族動漫的創新意識,提升民族動漫在國際動漫市場的競爭力,在中國現代動漫作品創作中應該深層次挖掘傳統元素,將《沉香救母》、《大鬧天宮》、《白蛇傳》、《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一大批傳統文化作品搬上動漫銀屏,將創新性的理念貫穿整個創作過程,大膽創新動漫題材,將先進的動漫創作技巧、手法與作品創作有機地結合起來,讓中國動漫產業在新時期泛發出新的活力。

(四)注重傳統文化美德與動漫藝術設計

融合動漫作品的創作目的不僅僅是讓觀眾欣賞到精彩紛呈的動漫作品本身,而是讓觀眾在欣賞動漫作品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將真善美等積極向上的思想傳遞給觀眾。因此對于動漫作品的創作來說,要注重對于傳統道德的弘揚,通過塑造的具有優良品格的人物,能夠向觀眾傳遞正能量。例如以中國二十四孝故事改變的動漫作品《中華德育故事》,其通過動漫的方式將郭巨、董永、黃香等孝子的感人事跡呈現出來,從而對于年輕的觀眾心理產生較大的觸動,從而對于父母更加孝順。因此動漫作品在創作中一定要注重與傳統文化美德的創新性融合,將傳統文化中孝順、忠誠、誠實、守信等美德元素用動漫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心靈上與觀眾產生真善美的共鳴。

篇(7)

二、CG技術與傳統藝術的差異

數字技術與傳統藝術形式所結合的產物稱為“數字藝術”,這一新生事物目前已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體系,是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數碼藝術帶來興奮和新奇的同時,卻也不難發現其與傳統藝術形式的巨大差異與疏離感。這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文化傳統淵源不同

傳統藝術創作,包涵著眾多的地域風情和民族文化,有著深刻的文化積淀,如:民族心理情感、審美觀念、審美情趣等。這些都在人們的心理情感交流上造成親和力,容易產生心靈的共鳴。而新生的數碼藝術則在美學情感上缺乏歷史積淀,容易使人產生陌生感、疏遠感。

2、成像方式有巨大差異

傳統藝術形式在若干世紀以來,除了在技法和材料上的創新外,還沒有受到過像現代數字化所帶來的這樣的巨大沖擊。在以往藝術形式中,“成像”是一個門檻頗高的技術指標,往往要經過多年的訓練與積累,而很多風格化特征也是由成像的艱難所鑄就,如今憑借數字化手段,“成像”過程所蘊含的深意飛快的扁平化,而眼花繚亂的圖像效果可以隨手拈來,似乎任何人都可以輕易跨入藝術領域。在數字化手段所創造的種種奇觀中,很容易形成“技術至上”趨勢,至少在數字藝術初期階段呈現出來的就是這種狀況。

3、CG的可復制性與傳統藝術的唯一性區別

和傳統藝術作品的惟一性相比,數碼作品批量生產的因素直接影響到對數碼作品的心理感受的不同和價值認可的降低。

篇(8)

中國傳統吉祥符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傳承并發揚它,將其精神元素融人現代烹飪美術設計之中,必定會使烹飪美術設計更具文化性和社會性。

中國傳統裝飾吉祥圖案其實是古代先民希冀生活美滿幸福,專門為營造吉祥而創造的裝飾藝術造型設計。歷代遺存至今的大量造型藝術,絕大多那嘟是中國祈吉納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象蘊藏在中華各民族的博大而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之中,成為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得以傳承的源泉。

捌專統吉祥圖案藝術結合到現代烹飪美術教學設計中,是引導學生掌握具有專業性和藝術性的現代烹飪理念的關鍵。但這樣的一種結合,并不是對傳統圖形進行純粹的拷貝或者簡單的挪用,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傳統圖形,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逐步挖掘、變化和改造傳統圖形,讓傳統圖形成為他們進行設計的一個新的創意點和啟示點,從而側十出煥發生命力的中國烹飪吉祥圖案。而對中國傳統圖形藝術與烹飪吉樣圖案的結合,可以分別從傳統圖形的“形”,“意”“勢”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與沿用。

“形”的提取與衍生

‘形”一般指圖形所表現出來的物象外形與結構。中國傳統圖形是根植于中國民族性、地域性的傳統藝術淵源中的,它們與現代圖形的造型方式有著許多不同的地方。中國傳統圖形主要注重的是實形(或稱為正形)的完整性與裝飾性,關注形與形之間的呼應、禮讓和穿插關系,在組構時多遵循求整、求劉稱均齊的骨式。那么如何將傳統圖形中的“形,,.用到現代烹飪美術教學之中?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從傳統圖形中提取其“形”的元素;然后,再結合構成課程中所學到的一些構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錯位、變異等方法,將提取的“形”元素再進行新的計重組;最后,再讓學生將這種立足在傳統圖形原形上,而又對原形不斷分解、轉變和重構的衍引衫揉合到圖案的繪制之中。這樣的烹飪美術圖案,不僅能夠保留傳統藝術的神韻,又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并月.還能充分地表達出所蘊含的理念與個性。

“意”的沿用與延伸

從古至今,世世代代,人們之所以反反復復地描摹著同一個圖形,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外形具有美觀的欣賞價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傳統圖形,其背后往往蘊含著更深更廣的吉祥意義。

要將傳統圖形藝術與現代烹飪美術教學相結合,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去提煉和創新傳統圖形的“形”,同時還要帶領學生一起去探求和挖掘蘊含在它們背后的“意”。不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對美好的事物都一樣的心存向往,這正如司徒虹所說:’’中國人文化意識和形態哲學觀念的體現,它具有兩個特征:一個是包含科學合理部分,是古人劉自然規律的總結;二是它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它體現了中國人對吉祥幸福的向往。’,傳統圖形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樣也雹宜沿用在烹飪美術教學之中。無論夕漢寸稱講,還是從偶數說,整個圖案都洋溢著古老東方早已流傳的吉祥之氣。因此,將約定俗成,并已經在中國民眾心中形感目七識的傳統圖形“意”延展出更新、更深層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與社會性,這也是現代烹飪美術設計的一種很好的藝術體現。

“勢”的把握與承傳

篇(9)

1、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1)思想元素

古代老子提出了動靜觀,認為萬物以靜為根本,進而生成主靜為無,寧靜致遠的思想。隨著動靜觀念在哲學上不斷發展,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轉化的動靜關系。正是這些“主靜”“動靜合一”等學說,不僅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成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價值和審美主導,進而形成了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動靜相生”。在我國園林的整體布局,間架結構、景物分布、空間陳設等,“動靜相生”觀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得到廣泛應用。

(2)書法元素

傳統的書法作品直接應用于室內裝飾中,能引申哲理,突破室內的有限空間,它能指引鑒賞者從心里的角度產生人生的,歷史的,宇宙的哲學感悟。“屏刻”和“夾沙字畫”在室內空間的應用,是文字融入室內環境的一種很高雅的方式。

不同的線條組合成的字體就不一樣。字體與環境相配合是慎重考慮的問題,不同的字體在相同的環境,相同的字體在不同的環境中所呈現的景象是不一樣的。古典的亭臺樓閣壯觀雄偉,那里的店家、柱廊、所有的牌匾,都有書寫蒼勁秀美的書法。古老的建筑群,配著端莊神逸的書法,多么地協調、相得益彰。書法在這里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試設想,如果這里寫的都是歪七豎八,不成體統的字,再加上錯別字,那會是一種什么后果?又如北京的故宮,象征著皇權、雄偉、莊嚴、肅穆。那里面的字都是規規矩矩的,從沒有隨意性的字出現。那些規范嚴整的書體正好村托著周圍的一群宮殿式古建筑,有機地形成了一個統一體。假設其中夾雜著飛龍走鳳或雞飛蛋打式的字,再摻以錯別字比比皆是,那將是多么地一塌糊涂,像在漂亮的臉蛋上抹上黑墨一樣難看。

2、傳統文化要素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可持續性發展思想

我國傳統文化具有儒、釋、道相補充的文化特征。中國人一直把自己視為自然環境的一部分,與環境息息相通,這種自然觀構成了中國傳統環境藝術設計及室內設計的基本思想,如中國園林就是一種把自然之美與人工之美高度結合起來的環境空間,人工環境與自然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正確處理技術與傳統文化、技術與環境等各種矛盾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的設計道路,因地制宜地確立技術和生態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地位,并適當地調整它們之間的關系,探索其發展趨勢。人們應正確對待發展與環境的關系,悉心愛護民族的文化傳統和藝術精神,用藝術設計的方式,走我們自己的發展之路,創造新的生存環境,這就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指導思想,這種自然景觀構成了中國傳統工藝的發展。中國園林就是一種使人工美與自然之美高度結合起來的環境空間,人工環境與自然相得益彰,融為一體,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人與環境的關系在不同的發展時期處于不同的層面上。人們潛意識被動地改造了自然生存的環境。科技的進步給人類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存的物質財富。人與環境要有良好的方向發展,“可持續發展”理論被人們普遍認同,“把自然還給人,把人還給自己”,這成為當代的主題。

3、加強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

將傳統的中國元素完美的融入進室內設計當中去是一門必修的課題。將現代元素導入其中,結合實用主義和功能主義,形成具有特色的現代中式設計。

(1)對傳統建筑文化進行發揚和轉化

將傳統建筑完全功能型、自發式的形式上升為概念化的,融入審美取向的和形式結構的藝術與功能并重,主動形式的形式語言。使當代建筑既含有傳統建筑的某些特征,又要保持與其距離,表現出創造性。吸收傳統建筑的就地取材的特點,盡量采集運輸便利的材料作為建筑和營造環境的原料和裝飾元素。包括使設計能充分利用當地的地理條件和氣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實用功能,減少資源的浪費,做到環保、節能、循環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具有傳統文化印記的設計更容易讓人接受,產生共鳴。在當前追求高效、簡潔、快速生活節奏的生存方式中,在傳統積留的生存經驗記憶中選取與之對應的設計元素,是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失時尚感的情況下追溯記憶,幻想與回歸久違的自然,完成一種感覺上的精神釋放與安逸。

(2)推陳出新

設計應具有強烈時代感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旨在提供生存場所的合理創意和環境的適性整合,創造出一個即合乎自然發展規律,又合乎人文歷史發展規律的,具有較高品質的生存空間。

在現階段創新的前提應當是:我們設計的東西,首先是現代的,同時是中國的,如果是在某一個地區,還應體現那里的地區特點,這才是扎根于時代和充滿鄉土氣息的有血有肉的好作品。對人的人文關懷是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重點,這促使環境藝術的審美重心從審美客體轉向審美主體(人),同時也促使研究審美的注意力從“美”轉到“美感”上,在以人為主體的當代環境觀下,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滿足構成了環境藝術審美的美感。相對于其它類別的藝術,生理上的舒適是環境藝術審美美感的一大特點。這是其它藝術所難以比擬的,因而生理需求的滿足在環境藝術審美中具有遠遠超出其它藝術審美中重要價值。任何藝術總是滿足心理、精神的需求為最高目的,人們審美意識不斷提高,人們已不滿足于環境藝術中的生理舒適。而將審美熱情更多地傾注于在環境藝術中獲得心理上的“幸福感”,更看重環境藝術中所蘊含的文化意韻,情感深度等等,從中獲得更感慰人心的精神享受。

4、結語

在眾多設計元素中,中式風格占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設計界開始越來越重視中式元素和符號的使用。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發展更要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設計體系中展示出民族的精髓和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創作適合和展現中國本土的民族性的作品。在傳統元素使用和結合的過程中要通過結合其精髓進行相應的設計流程和設計措施。所以設計的傳統文化靈感更主要的是契合居住者內心深處的深層次心理需求,是通過對民族文化的感情流露方式表現其內心活動的過程。

參考文獻:

篇(10)

二、藝術設計形式與傳統的關系

上一篇: 幼兒小班教案 下一篇: 幼教教育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综合色在线综合色 | 思思久久69视频 | 欧美精品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 综合久久九色91色综合网 | 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