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5 15:11: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信息技術教學反思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是一門融科學性、技術性、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剪貼圖形是蘇科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上冊中的內容,主要知識點是讓學生掌握選中圖形,復制、剪貼圖形,并能進行簡單的翻轉。在這一節的教學設計中,我大膽的對教材進行了重新整理和設計,并分為四大塊:不拼不知道、剪貼拼更妙、會拼才會贏、智慧大比拼,從而把知識點有機的串連在一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這樣的設計很感受興趣,從而讓他們始終在被課堂所吸引著。
整個教學,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環節,都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重點,讓學生上臺示范,讓學生邊操作邊說,然后再讓每一位學生自己去實踐。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整個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全過程。在操作中,我一直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學習助手,適時點撥,加以引導、啟發,培養創新。同時,我還充分調動基礎好的同學,讓他們去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協作的情感。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形成了學習共同體,分享彼此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
七年級的學生處于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于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征,開設的計算機課就以指法練習、輔助教學軟件的應用以及益智教學游戲這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知識為主要內容。這樣做,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便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于接受老師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能力。
二、針對學情化繁為簡
給上一級的學生上計算機課是件比較困難的事,學生剛剛認識鍵盤上的字母,還不熟練,更談不上讓他們去記住字母和其他字符的位置。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了很大困難。通過實踐,我找出一些較貼切且又能讓學生感興趣、能輕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較好。
三、教學方法生動靈活
僅僅口頭講授計算機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采取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不是單純講解,而是側重于畫各種各樣有趣的圖形。這種由靜變動的教學手段直觀、形象、清晰,易于控制進度,重點的地方可以反復演示方法,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之中,完全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礙,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上機時,我又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
四、精講多練加深印象
精講多練就是多一些上機操作的時間。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自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我在做“文字編輯”練習時,采用了使用多種文字編輯練習軟件的功能對比,使學生對Word 2000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為了增強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軟件。接著就進行文字錄入比賽,使他們在玩中練,練中學。我還及時總結出他們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準確性和速度不夠,不能盲打。進入指法綜合練習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許多同學接受了挑戰,使課堂學習氛圍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
每節課的開始,我都會讓學生講講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操作技巧。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同時也給別的學生樹立了學習電腦的好榜樣。對操作不理想的學生,我的解決辦法會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還有時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當受到老師鼓勵贊揚時,他們的臉上也終于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經過實踐,這些同學都有了一定的進步,有的還提出要參加電腦興趣小組來進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
當今網絡對中學生的毒害比比皆是。我們都知道“學生一旦接觸互聯網就會被其無窮的魅力所吸引,但我們可以通過正確的引導,網絡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導,學生也會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正確的引導方法是什么?社會各界一直都在進行“學生上網利弊談”,但不管談論的結果如何,網絡進入生活是不可回避的事實,而且是時代的需要。網絡不是洪水猛獸,它是不可排斥的,它是工業時代轉入信息時代的標志。我們要做的正是把學生引向“學習”中來。毋庸置疑,與任何事物一樣,“網絡”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我們目前所能做到的是正視它、用好它。 “OICQ”、“聊天室”和“論壇”等正是網絡創造出來的虛擬社區,我們不是要“取締”,而是要“拿來”為教學所用,促使學生在經驗世界和語言文字世界中學習活動與學習經驗的整合,這樣才是積極的做法。
反思二:指引學生信息技術的道路
現實中,我們很多教師只是教技術,完成教學任務,一味追著技術的發展,而我們自己所能學到的只是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給學生的更可能只是這滴水的幾分之一。現行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信息技術教育要培養的是具備高信息素養的學生,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們是否進行了角色的轉換?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個能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再是主動地教和被動地學的關系了。信息技術的特殊性可能使一部分學生所掌握的技術超過了教師。因而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一位熱情的幫助者,正如蕭伯納(George B.Shaw)所倡導的那樣:“我不是你的教師,只是你的一個旅伴而已。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前方。”
反思三: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
信息技術課程一門綜合性的基礎性課程,在知識、技術、能力和倫理道德方面都應有所涉及,它有其作為一門課程所必須包含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及評價方法。因而沒有理解(或曲解)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目標,只停留在講講某個應用軟件的操作、講講瀏覽器、講講某一殺毒軟件的操作、……,用教技術的方法來教技能將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無法達到信息技術教育目標的效果。
另一個問題,因為教材的編寫是“螺旋式上升”的,從小學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術內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復著,如果信息技術課程仍然沿用舊的課程觀,那么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無心學習、被動地“玩”的現象肯定很難被扼制。因而,運用“新課程觀”來執行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新課題。新課程觀中強調的是師生共同創造、開放性、個性化、超文本鏈接的課程體系,因而,讓學生參加到信息技術課堂的資源建設和教的活動中,學生有了學習的自組織的過程,就會自覺地回歸到學習中來,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信息技術的評價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目前信息技術課堂之所以會出現所謂的“混亂”局面,最關鍵的問題是因為缺乏正確、有效的評價手段。信息技術課的評價應該包含了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不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對學生的認識太少了,我們面對的是幾百位學生,每周一節課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有完整的認識。因而評價不能光靠教師自己,還要靠學生自己。根據國內外新型的學習評價方法,對信息技術課評價所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利用網絡和數據庫技術,讓每個學生有自己的文件夾,文件夾中包括了學生自己的作品、自己對作品的評價、對別人的作品評價、自己的心得、與別人交流的情況等等。評價的結果不是對某個軟件的熟練程度(如Excel工作表包括了幾行、幾列),也不一定是某一個分數,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積累了什么、獲得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反思一重硬件投入,輕師資隊伍建設
從2005年起,鄖縣開始全面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國家投入大量資金陸續為中小學配備了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的遠程教育設備,特別是模式三的實施,使原來老舊的計算機設備得到更換,解決了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硬件問題。但是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師,由于信息技術是一個新出現的學科,高素質信息技術教師的普遍缺乏嚴重制約著中小學信息技術的發展。目前農村中小學絕大部分信息技術教師都不是正規的信息技術專業畢業,一般都是從別的學科轉行或者是兼職,只通過短期培訓就上崗了,有的甚至沒有經過培訓。這種現象導致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素質偏低,不能充分領會信息技術學科的內涵,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都嚴重不足。
反思二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目前信息技術在中小學只是作為一種考核科目,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農村中小學對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
1)對信息技術教師選擇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學校領導認為信息技術教學是一件非常輕松的工作,對教師的選擇很隨意,經常換來換去。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素養本來就不是很高,如果不能保持教師隊伍的穩定,那信息技術教師鉆研業務的積極性必然會下降,這樣就不利于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
2)信息技術教學時間得不到保證。每當學校開展活動、迎接檢查、各種復習備考需要時間時,總是以信息技術學科作為“犧牲品”,用信息技術的課時來彌補其他學科的不足。
3)很少或從不開展信息技術教研活動。教研活動是學校的常規工作,別的學科的教學研究活動經常開展,而信息技術卻常常是一個被遺忘的學科。
4)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師的考核不嚴。學校對別的學科的教師制訂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在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考試等各個環節對教師進行嚴格要求。而信息技術教學和信息技術教師卻成了“世外桃源”,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
反思三學生上信息技術課的積極性很高,但對教師所講的內容不感興趣
每逢信息技術課,學生恨不得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進機房,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看似很高。其實大部分學生的心思并不在教師所講的內容上,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是游戲、聊天、娛樂。每當教師給學生做演示操作時,很多學生對教師所講的知識點根本不感興趣,不是無事可做就是胡亂按鍵盤和鼠標。一到學生自己操作時,很多學生把教師布置的任務放在一邊,不是偷偷玩游戲就是不停地設置顯示器的桌面,常常引得其他學生圍觀。
反思四上完課,機房里一片狼藉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5-0162-01
當前我國高中學校在信息技術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學校師資力量的不足。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老師,或是信息技術老師的教學能力不足,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二,高中學校教學資金的不足。缺乏相應的教學設備,無法有效的開展信息技術教學。造成上述不足的原有很多,其中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教學設計存在的缺陷是影響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提升的關鍵。本文首先分析了教學設計與反思的重要性,然后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教學設計與反思的主要內容進行了的闡述。期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讓讀者對我國的信息技術教學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1 教學設計與反思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一般都是由教師自己進行編寫,教學的設計與反思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設計一般在教學實踐活動之前進行,反思工作一般在教學活動之后進行。教師根據對教材主題、典型事例等方面的分析,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和反思。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設計與反思,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難點、重點以及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接受度等教學經驗記錄下來,強化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反思,為其今后的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也可以將這份工作經驗與其他同事進行交流、分享,彼此之間取長補短,以此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2 教學設計與反思的內容
2.1對課例進行具體的描述
教師首先要對即將教學的內容進行明確的分析。在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都是比較基礎性的知識,是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都可能會用到的計算機知識。Office辦公軟件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是比較重要的課題之一,該項教學對提升學生運用office辦公軟件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Office辦公軟件是當前各個行業在開展工作時,都會涉及到的基礎性軟件。掌握這門技術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office辦公軟件教學中的《制作電子報》這一課例,來闡述教學設計。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必須要對教學課例進行仔細的描述才能抓住教學的重點。
2.2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
《制作電子報》這一課題對提升學生在o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能力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鞏固學生對o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必須要明確教學的目標。教學目標可分為兩點:
2.2.1知識和能力的提升
在該課題的教學中,必須要求學生通過對課題的學習,了解和掌握該課題的核心知識。
2.2.2過程與方法的掌握
首先是學習方法的掌握,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加強學生間的合作與溝通,使學生在相互協作中掌握知識學習的方法;其次是操作過程的掌握,信息技術課教學重視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在完成學習目標的操作過程中是否會出現錯誤,并鼓勵學生多思考、多交流、多討論。
2.3突出教學難點和重點
每一課題都有其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在《制作電子報》的課題中,教學的重點是要求學生體現出電子報的設計思想,教學的難點是對電子報進行評價。
2.4課堂教學的準備要充足
教學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開展《制作電子報》的課題教學時,老師要充分利用局域網將與電子報制作相關的圖片、資料、主題文字等進行共享,并讓學生自行取用。要是條件允許,可以讓學生自主上網搜集資料。
2.5具體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一般可分為4個步驟:首先,將協作學習的任務布置到不同學習小組中;其次,設定優秀作品的評定標準,并將要點告知每位學生;第三,指導學生收集文字、圖片等資料的方法;最后,鼓勵各個小組成員積極討論,并完成電子報制作的任務。
2.6設計思路解析
在上文的教學設計中,其設計思路強調的是對學生小組協作學習能力的鍛煉,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通過小組協作學習能夠加強學生的交流,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3 教學設計的反思與總結
通過上述教學設計,可對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現象,進行反思和總結。(1)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應該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只是起到輔導和監督的作用。本文中的小組協作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以計算機為依托的課程教學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在教學設計中,要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的教學設計已明確了這一點。(3)當學生完成作品以后,老師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并進行評點和鑒賞,鼓勵學生互相討論,幫助學生全面了解知識要點,對作品中的優秀成分進行肯定,以此增加學生的自信心。(4)目前很多學校的信息教學設施都存在著缺陷,有的學校教學設施不完善,有的學校教學設施的質量差,這都是不可回避的問題,也是影響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主要問題。本文之所以開展小組教學,其一是因為小組教學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其二是受到學校教學設施的限制,無法滿足學生人手一臺計算機的要求。因此,我國高中學校必須要重視信息技術教學設施的完善,以此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學生學習的方式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式,科學設計,合理組織學習小組,在小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學習風氣,真正發揮小組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作用。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基礎、學習能力、性別等進行小組人員的合理分配,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互補。教師要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習的過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盡量讓學生自己做主張,在小組學習中形成齊心協力對付困難的合作風氣,對于學困生,引導他們從集體中尋求幫助。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空間,在促進學生自身發展的同時,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學習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二、多鼓勵學生,學會欣賞學生
一切為了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還要學會去贊賞學生。在上機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耐心加以指導,如果總是大聲斥責學生,甚至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厭學心理。所以上信息技術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下,這樣不但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響,有時顯得比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節課的時間內,總要求他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是很困難的。那么,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值得我們思考。我認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自學也未嘗不可;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教師加強隨堂指導,使學生聽明白,做正確。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如果整一堂課只講理論不讓他們動手,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多動手,這樣才能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在上機內容的選擇上,也要注意難易結合,有時候采用同樣的練習,基礎好的學生由于認為太簡單在操作的時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礎差的學生有時又認為太難做不出來,這樣“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這時候布置不同的任務,就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務,另外布置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這樣既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和知識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2-0132-02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基礎操作能力,為升入大學后的計算機學習打下理論和實踐上的基本認知基礎。針對信息技術課的自身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信息技術是高中生這一生源群體日后必備的一門學習技術,很多學習方面都會涉及到計算機技術知識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方式和方法、學生學習態度等方面因素的消積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教學結束后,及時進行教學歸納和總結。面對教學反思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更正,為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保障。
1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1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不夠重視
高中的學習時期是升學考試改變命運的關鍵時期,中國式“一考定人生”模式為高中學生帶來的精神壓力是巨大的。每個學校之間互相評比升學率,來展現學校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師資力量的雄厚。學校把絕大部分的注意力投放到參加升學考試的各項科目的學習研究中,從而忽視了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信息技術不參加高考,學校也就隨之不會對其進行大量的師資或是資金投入。計算機本身就是時間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學習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導致計算機教學設備和基礎設施不足,機器老化破損嚴重。在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中由于機器不夠用、操作時系統故障等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導致學生出現厭學心理,嚴重影響其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校方對信息技術課程的不重視,直接導致教師教學態度的散漫,教師的教學態度又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來回反復的情況下造成惡性循環的教學狀態現象產生。
1.2師資內部隊伍建設不夠強大
信息技術的更新速度相對較快,在具體的時間操作上不斷地進行新實踐的方法融入。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跟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的步伐,增強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基礎實踐操作的學習過程。現在高中往往對計算機教師的教學水平沒有嚴格的標準要求,安排沒有實操經驗或是經驗很少的教師進行教學,從而不能給予學生一個好的理論指導坐標,學生自然在其學習效率上存在諸多差異落點。由于教師的實踐操作水平低,對于學生在實操進行中出現的難點問題無法及時給予方法指導;由于教師理論知識水平低,教師在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時,無法找到正確的知識滲透方法。導致在理論教學中,教師進行傳統教學方式的滲透,教師主動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生被動吸收知識的教學裝態,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模式下生存發展了。教師自身綜合素質能力是直接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1.3學生自身對信息技術的觀念定位存在偏差
信息技術課程給學生的直接聯想便是計算機,計算機給學生們的直接聯想便是各種網絡娛樂活動。教師在臺前面對機器認真講解時,學生們在私底下進行登錄QQ,玩網絡游戲,看電影等娛樂活動。學生們在進行私自活動的同時,在下面議論、嬉鬧等聲音,嚴重影響教師的講課心情和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課堂紀律的措亂感到厭煩時,解決其現象的為唯一方式便是進行不聯網式教學。這樣一來,就會對教師搜索教學資源上帶來阻礙,導致學生無法學到相關資料的知識內容,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高。
2面對教學反思中的不足,提出相關教學對策
2.1校方加大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支持力度
通過對反思中的問題分析,校方對信息技術課程的不夠重視的厲害分析,要求校方必須加大力度支持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開展。首先在思想觀念上給予信息技術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認知,從而增強教師對其教學態度上的積極轉變。其次,校方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信息及技術課程的教學設備和基礎設施配備齊全,對老化程度嚴重的機器及時進行更新換代。避免由于教學設備上的缺憾,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教學效果的實現。以學校為單位進行信息技術知識大獎賽,為學生提供發揮計算機應用技術上的特長,進行自我展示的機會。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對學生進行綜合在能力上的培養。校方可以建立信息技術教學反饋意見協會,針對學生們指出的信息技術教學上存在的問題,及時予以方法策略上的研究和探討,從而為信息技術學習的效果提供保障。
2.2注重教師綜合能力水平的建設,創新教學方式方法
針對于高中階段的生源群體而言,在對于自主學習能力上有一定的基礎功底。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把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運用。對學生要學習的理論內容和實踐操作知識,運用學生愿意主動參與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教學滲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師自我的完善工作。注重老師綜合自我的完善工作。注重教師綜合能力水平的建設,校方要定期對計算機教師進行知識學習和實操培訓,進而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教師要不斷地對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反思、實踐、再反思的重復過程,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策略上的嘗試和探索。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形成良好的互動交流關系。抓住學生的學習胃口,從而使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與教師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實操練習。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引導角色。在豐富教師自身綜合能力水平的同時要積極加以實踐運用。教師可以針對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定位方向,對教學內容進行操作方法上的投機取巧。積極聘用實踐操作成績好的學生做課堂小指導教師,協助教師在學生能夠中間進行教學指導。很多學生由于膽子小不敢對教師進行提問,這時小指導教師便會派上用場。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效果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效果相比相對好些,從而促進學生間的友情溝通。在教學過程中,當小指導教師也不會解決學生的問題時,教師再及時給予充分理論指導和實操說明。這樣一來,教師在充分發揮自身引導功能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主觀能動性上的發揮。
3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進行教學反思極具必要性。在反思的過程中對影響教學效果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積極找到解決方法和措施進行修整,進而保障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是集知識與技術并相發展的知識學習體,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平臺,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水平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信息技術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特征,這就要求教師要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為高中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學習奠定基礎。
(銅川市礦務局第一中學,陜西銅川727000)
參考文獻:
[1]杜立明.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課外閱讀(中旬),2011,(8).
[2]吳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與對策[J].成功(教育版),2010,(9).
[3]高慧艷.對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現狀的兩點反思[J].成才之路,2011,(08).
[4]林宏.淺談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J].中小學電教(下),2011,(08).
我國的信息技術教學起步較晚,在國內缺乏相應的教學參考,作為一個自進入新世紀以來才開始在我國興起的詞匯,學術界對信息技術教學的相關釋義廣泛卻又模糊,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需重點參研教學大綱的核心論點與目標指向,才能切實發揮教學的效用[1]。那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目標是什么?筆者認為,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深刻影響,是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目標。在這樣的目標導向下,本文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創新性實踐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并進行了深入的教學反思,以期為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發揮信息技術在我國社會建設中的效用而貢獻力量。
一、信息技術與信息技術教學相關性探析
1.什么是信息技術
當前,學術界將信息技術定義為“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由此可見,信息技術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其一是對信息的管理,其二是為處理信息所應用的各種技術。在當代社會,信息是除卻人力資源之外的第二要素,在全球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要獲取信息也許并不困難,而困難的是將信息轉化為發展的動力,而這才是信息技術課程誕生的根本目的。
2.什么是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內涵
中國的信息技術是伴隨著計算機在國內的普及而形成的,信息技術課本身的含義是計算機課程,而計算機作為信息的主要載體,當前已廣泛應用于軍事、宇航、工業、金融系統、服務等多領域。在當代,可以說計算機的普及和發展程度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而信息技術課的主旨是為如何通過計算機建立信息、接受信息、分享信息及發送信息,由此可見在初中階段設置信息技術課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大部分是講述計算機的使用及計算機的掌握,如圖片、表格、瀏覽器、幻燈片、Word及Word文檔編輯等,這正是全面掌握以計算機為載體的信息技術的初級階段。因此,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內涵是學習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其與信息技術構成了一定的因果關系。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實踐
對于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實踐性探究環節,筆者擇取了蘇教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單元第一節《信息與信息技術》為例,本節共分為三課時,分別由“信息”、“信息技術”及“信息的編碼”三節組成。
1.“信息”教學實踐
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什么是信息,列舉身邊的各種信息,體會信息的含義,并通過實踐總結信息的基本特征。
課堂實踐過程分為課題導入、主題探析與實踐驗證三個部分。
其一,課題的導入:
首先向學生展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活動的各種圖片,并以問題導入課題。
師:這些圖片向我們展示了什么?
生:自然界和人們的社會活動。
師:“看圖”是你們了解圖片內容的唯一途徑,即,說明圖片向大家展示了某些信息。那么,信息的概念是什么?下面我們來進行一項課堂活動,請同學們體會信息的含義。
其二,主題探析:
課堂活動:讓學生觀察課室內所有能看到的東西并記錄下來,讓學生體會什么是信息。
師:信息是什么?
生1:信息是能看到的、聽到的及感受到的。
生2:信息是人與事物之間的聯系。
生3:信息是人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存在的聯系。
師(板書):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系的方式。
其三,實踐驗證: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信息來源、信息的構成及學生對信息的感受,總結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術”教學實踐
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當代社會的應用,初步掌握信息技術的發展簡史和發展趨勢。
課堂實踐:
其一,導入課題:
師:我們現在上的是什么課?在上一課,我們學習到了什么?
生:信息技術課,在上節課中,學到了信息的定義和基本特征。
其二,主題探析:
用多媒體播放信息技術在當代的應用,并填表:
表一多媒體信息技術在當代各領域的應用
在這一過程中,筆者應用分組合作學習法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提取每一組答案進行比較,并對錯誤理解的小組進行額外引導,從而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認識。
其三,讓學生認識信息技術的發展簡史和未來發展趨勢:
向學生簡要介紹語言文字的產生造紙和印刷術的出現電話的發明第一臺計算機的誕生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結合。
3.“信息的編碼”教學實踐
教學目標:讓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機信息編碼的概念、意義及其對計算機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
課堂實踐:
其一,導入課題:
師:計算機僅是一臺設備,它既“看”不見文字和圖片,又“聽”不懂人類的語言,更不能自主處理這些信息。所以,我們必須對信息進行數字化編碼,將其翻譯成計算機能“看”或“聽”懂的語言,才便于計算機對信息的加工處理。
其二,主題探析:
多媒體展示:二進制數是用“0”和“1”兩個數碼來表述的數,它的基數為“2”,進位規則為“逢二進一”。
運算規則為:0+0=0;0+1=1;1+1=10……
字符編碼:(1)各種字符在計算機內均以二進制編碼表示;(2)一個西方字符與一個確定的編碼相對應;(3)一個漢字字符則與一組確定的編碼相對應。
其三,讓學生認識信息的編碼對計算機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
教師提示:假如沒有信息的編碼,那么計算機將如何運作?正如人類的大腦,假如沒有大腦,那么人類又如何進行生產、生活?
三、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反思
作為本文的第二個核心論點,筆者對上述課堂教學過程開展了細致的反思活動,以期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
其一,針對“信息”一課,課堂教學的成功之處在于從生活中導入課題,深化了學生對“知識來源于生活,也必將應用于生活”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了“信息”的概念;而欠缺之處在于從“信息”向計算機的過渡,對信息的論述相對獨立,應在課堂上補充相應的計算機元素,深化學生對信息與計算機之間的聯系認識。
其二,針對“信息技術”一課,課堂教學的成功之處在于表格的應用。首先以多媒體播放信息技術在當代的應用,其次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從表格形式進行闡述,可深化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彰顯本課教學效用;而不足之處在于導入課題過早,在上一課“信息”與本課“信息技術”之間,應構建相應的知識鏈接,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認識過渡。
其三,針對“信息的編碼”一課,成功之處在于開篇課題的導入,能夠使學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信息編碼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作用,而不足之處則在于對信息編碼的意義解析,需作進一步完善。
四、結語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論文編號:1674-2117(2015)23-0137-02
一、轉變觀念,關注學生不同發展
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認知改變,教師要實現身份轉型,由過去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為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服務者,為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奠定基礎。
1.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但適宜的教學情境,依然能夠激發其探索學習的熱情。教師的生動講解、故事引導、現實案例展示、問題懸念設置,或者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視頻、動畫、文字案例等材料,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如果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就為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做了鋪墊。
2.凸顯學習的主體意識
由于在學習基礎、學習悟性和學習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學生個體之間會呈現較大的學力落差。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并針對不同群體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為不同學生群體設計教學方案,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也是新課改的重要精神體現。教師要與學生形成良好互動,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這樣不僅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夠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為個性化施教創造條件。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夠主動學習,其學習效果當然是顯著的。例如,在學習《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達》時,教師在課堂導入中就讓學生討論“什么是信息”這個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紛紛表達觀點。有學生說,校園里有鈴聲,鈴聲響起,我們知道上課下課做操,這鈴聲就是信息;有學生說,我們看電視、看報紙,這電視和報紙就是傳遞信息的媒介,電視和報紙給我們帶來眾多文字、數字、圖像、聲音等信息;也有學生說,老師今天給我們講數學,給我們傳遞很多概念定義等信息。最后由教師做總結:信息是用文字、數字、符號、圖像、圖形、聲音、情境、狀態等方式傳播的內容。從學生的討論中不難看出,教師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意識,設計了一道開放性討論題,學生踴躍發言,對什么是信息進行積極探索,凸顯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參與性。如果教師不讓學生主動探討,自行拋出信息概念定義,學生不僅記不牢,也不能形成學習動力。轉變教學觀念,需要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將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這樣才能體現新課改的教學精神
二、優化教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教法比較固化,教師演示學生演練,如此循環反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教學效果就大打折扣。新課改要求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要對教法進行優化,為學生提升學習成績做好引導和服務。
1.任務驅動法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學習實際布置的具體任務目標,讓學生通過個體的、集體的實踐操作行動,去完成任務“產品”。這種教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任務驅動,學生為任務去閱讀、分析、探究、操作、實踐、歸結,形成完整的學習操作程序。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給予學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導,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逐漸形成實際操作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體現的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觀念,實施這種教學法,不僅要求教師要正確傳導學習認知,還要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
2.游戲教學法
高中信息技術課專業性很強,一些抽象復雜的信息概念、定義,教師難以講解清晰,學生也不能順利掌握,這樣不但達不到教學目的,甚至還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教師能將這些難懂的信息概念、操作原理進行轉化,如嘗試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自然會樂于接受。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點燃,課堂教學自然會良性發展。例如,在學習《文件的下載》相關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流行歌曲,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么好聽的歌曲如何下載到電腦里呢?學生中有很多人都舉起了手,也有一部分學生真的是不會。于是教師可布置任務:現在就來完成一個小任務,將電腦聯網,將自己喜歡的歌曲下載到電腦里。學習小組集體操作,要求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學會下載歌曲。任務完成后,教師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操作過程。學生甲說:“我是在百度上搜到這首歌曲,然后下載到電腦里。”學生乙說:“我是先下載音樂盒,然后在音樂盒里找這首歌曲,最后下載到電腦里。”學生丙說:“我是利用網際快車下載的。”三位學生的下載途徑不一樣,但都完成了任務。教師應及時對他們的表現給出積極評價,并進一步明確下載的基本程序。
三、注重操作,歷練學生實踐能力
高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提升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教師應合理地安排學生的上機時間,適量設計上機作業。
1.合理安排上機時間
教師要合理安排學生的上機時間,確保學生有足夠的實踐操作積累時間,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信息技術,對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有重要現實意義。教師講解完相關理論之后,要及時安排學生上機操作訓練,確保學生的上機時間不低于總課時的90%,用實踐操作促進信息理論的學習探索。
2.適量設計上機作業
學生喜歡上機操作,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安排適量的上機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解決相關作業任務,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更高。教師在設計上機作業時,要注意對學生學情進行深入調研,由于學生學習基礎存在個體差異,如果教師布置一樣的上機作業,可能會讓一部分學生感到索然無味。為提升學生上機操作的積極性,教師要為不同群體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上機作業,這樣才能讓全體學生都能有所收獲。例如,在學習《文本的結構化和形象化》時,教師設計了一個操作實踐題目,如亞洲籃球錦標賽進入八強的球隊上半區有中國隊、伊朗隊、韓國隊、印度隊,下半區有卡塔爾隊、日本隊、菲律賓隊、黎巴嫩隊。分別用文字表達、結構圖表達、圖形表達、表格表達等方式對其進行對陣排列。每位學生自主選擇兩種方式進行操作。任務下達后,學生積極進行操作,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跟進解決。成果展示時,學生大都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很多學生制作的對陣圖非常專業,教師給出的評價也極高。教師讓學生上機操作,并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對提升作業針對性有重要幫助。學生通過對操作任務進行分析比對,獲得重要的操作技能,為進一步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不僅要實現教學觀念的轉變,還要在教法學法設計方面做出優化改進。只有進行多種形式的教學嘗試,才能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教師有意識地改變合作學習方式,能夠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是培養學生以信息素養為基礎的信息技術能力,形成為適應在信息社會生存、終生學習和持久發展所必須的基礎能力。
是讓學生在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在開發智力、受人以漁的教學過程中實現“兩個素質”教育。教學中要時刻注意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更不是片面追求“學而致用”的職業培訓,而是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
2 教師要善于駕馭教材并滲透德育教學
雖然教材和教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學習資源以及一定的學習流程,但教材只是教學資源之一,仍需要教師結合網上、雜志上的優秀案例資源駕馭教材,仍需針對不同的學校情況、教學實際及教學對象特點,對包括教材在內的學習資源進行有效的組織和擴充。只有源于教材而不依賴教材,我們的課堂才有可能是“活”的,才有可能為學生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例如在講解第一冊(上)《智能ABC輸入法》這個知識點時,考慮到書本內容比較理論化,根據本校學生數量多的實際情況,我先播放一段學生在樓道內擁擠、沖撞、摔倒的情景動畫,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出樓道禮儀:禮讓、右行、輕聲、慢步。然后要求學生將詞語輸入電腦并打印出來貼到樓道里,鼓勵大家共同遵守。緊接著設計一系列文明用語:團結、友愛、互助…….由學生練習詞語輸入法。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處理教材并滲透文明禮儀知識,以便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在培養信息技術素養的同時,也培養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學習習慣。
二、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反思
在新課標下教學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器和知識灌輸的對象;老師則應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和課堂的主宰。
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任務驅動式、主題式、研究學習式、探索式、分組協作式等多種形式,其中任務驅動和分組教學模式已經滲透到我們的課堂中,但在實踐過程中,這兩種教學模式往往存在這樣的誤區。
1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少了學生的主動分析和規劃。
如果學生只是完全被動的接受教師的安排進行學習,操作不熟練的學生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干些什么。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任務都要考慮不同學生的需求精心設計,且要按照任務準備 任務提出任務分析任務規劃任務操作結果評價任務完成等步驟有序地執行任務。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布置任務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并提示怎么來操作或用幾種方法來操作,操作過程出現問題應如何處理等。此外要善于運用分層教學策略實施教學,讓不同起點的學生均能得到發展,因此設計任務時一般分為基本任務和綜合任務,要確保所有學生能夠完成基本任務;綜合任務供有余力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任務完成之后要對學生作品從技術和應用等多個方面進行檢查、展示、和點評,為學生創設展示自我的空間,在主動參與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任務教學模式下教師扮演的角色是教學方案的設計者、教學資源的提供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研究成果的評價者。
2 分組少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
分組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分組有時會變成組長檢查一下各自小組任務完成的情況,小組學生之間并沒有進行真正的協作學習、相互交流,這種“分組”流于形式,還不如不分組的教學效果好。在小組合作的方式上面,要培養學生相互間的配合默契。要讓每一個成員明確他們的任務。組長,要分配好組員的工作,并可以把學習任務再細分,分配給每一位同學,并且要協調好組員之間的合作。要合理利用有特長的組員,發揮組的優勢。組員,要積極接受組長分配的任務并且認真努力的完成。要提醒學生只有大家團結合作了,整個組往共同的目標奮斗,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還必須貫穿以下兩點
1 要善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
教材為學生和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了直接的指導,學生上課是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上課不帶課本,就算是帶了,能夠自覺看書的很少,以為聽教師講就夠了,本學期我盡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理解教材中所介紹的信息技術知識及思想方法,并有意識的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是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內容,由教師來講學生可能會覺得很枯燥,有時我就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我根據學生閱讀的內容以競答的形式設計相關的填空,選擇,思考題,讓學生經過閱讀教材并交流討論用自己的語言來組織答案。
2 要善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的實質就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發現新事物,研究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提示新規律,解決新問題。發散思維除去具有思維的一般屬性外,其最大特點就是發散性。即對問題不急于歸一,而是提出各方面的設想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后經過篩選找到比較合理的結論。對未知的東西,敢大膽去設想,又把已知的東西敢大膽提出異議,對陳規敢于突破。在教學中根據這些特點去進行訓練,改變學生唯命是從的傳統的束縛式的思想方式,無疑是素質教育和適應時代所需的開拓性和創造性人材的需要。那么如何進行這方面的培養呢?
我在讓學生練習整理文件夾時,我特地設置了這樣一題。有兩個文件夾-“語文”和“日記”,一些文檔-“古詩”、“日記”等,要求學生整理好他們的文件夾。學生產生了意見的分歧。有的小組把“日記”放在了“日記”文件家中,有的卻放在“語文”文件夾中,理由是他們的日記是在語文課中學習的,所以放入“語文”文件夾。其實各有各的道理,管理文件夾是根據自己的愛好等進行管理的,所以只要自己認為合適的,都是可以的。
三、對教師個人素質的思考
信息技術教師的任務比較重,在某種程度上,信息技術教師不但要專業知識過硬,還要整合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必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和行為習慣,做一個擅長技術的教師、擅長教學法的教師、
教學——用心才能教好!在跟學生廣泛交往、用心投入教學工作中,我越來越意識到教學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用心教學,才能盡到身為人師的根本職責。我們應該把課堂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用心設計、用心實施、用心經營,用學識打動學生,用知識吸引學生,用思想引領學生,用思維鍛煉學生。
1、 走進學生心靈,教育從這里起步
教師的教育行為,只有在得到學生真心的接受并予以信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產生效果。那些能被學生接受的教育,才有機會對他產生影響。同樣,潛移默化的長期影響才有可能、有力量改變一個人——厭學的變得喜歡學習了,學業成績好的變得更加優秀了,懶散的變得勤快了,表現出色的更加精益求精……通過教育培養人、造就人,這就是教育的本質和魅力!因此,我覺得教育要從了解學生開始,要走進學生心靈,真實地了解他們的基礎現狀、性格特點、心理需要等各個方面,尊重他們,在彼此交往中建立起師生之間的信任關系,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這樣的教育才會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