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實訓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13 22:43: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水泥實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水泥實訓總結

篇(1)

一、選曲要合理。難度要恰當

中職學校三年制的學生,其在校學習的時間僅兩年,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大部分都是參與到幼教工作中。而事實上,學:生很少會在幼教工作中教授其在中職學校中所學的美聲歌曲、民?族歌曲和一些通俗歌曲等,大部分所教授的只是一些節奏簡單、旋律鮮明、朗朗上口的幼兒歌曲或兒童歌曲。因此,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應該選擇一些實用性較強的音樂作品。例如:在中職第一:年的聲樂課中,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幼兒歌曲上,同時,適時穿插?一18一一些篇幅簡短、節奏性強、難度較小的藝術歌曲。

二、概念要正確。聲音要清晰

譬如:很多時候,在發聲訓練中,老師要求學生注意歌唱的呼吸,學生便對發聲的位置模糊;在歌曲演唱中,老師要求學生注意情感處理,學生對聲音的共鳴又變得模糊了。這是因為學生的概念不清晰。

教師要給學生灌輸正確的聲音概念,主要是讓學生多接觸正確的聲音,只有靠自身主動地去聆聽、去領悟,才能對正確的聲音有一個深刻的認識。首先,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正確的范唱。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距離是最近的,老師應該及時給學生一個具體的聲音作為參照。當學生聽到正確的聲音時,首先會進行模仿,然后在不斷的練習中找到方向,從而慢慢向規范靠攏。其次,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正確聲音。聲音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老師應該清楚地告訴學生不應該一味地模仿任何一位歌唱者的聲音。而是應該多思考、多練習,在掌握科學發聲方法的基礎上,展現出自己的音色。再次,由于學生的基礎與學習能力相對比于高中階段的特長生差些,所以,老師要對學生多加以肯定與鼓勵,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在不斷的練習和強化下,學生的正確聲音才會慢慢地建立起來。

三、興趣要盎然,熱情要高漲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結構比較單一,時間長了,學生容易產生厭惡心理。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耐心地對待學生,做到循循善誘。

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對學習聲樂的興趣。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開設聲樂課程的目的和意義,認識到其性質的特殊性。同時更要明白學習是枯燥、艱苦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在課堂要重視言教身教的作用,老師的親切和對學生的信任,通過教育教學活動,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老師要善于發現和抓住學生聲音的閃光之處,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進一步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另一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做到教學方法形象化、多樣化,教學結構合理化,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選擇教材方面,要根據學生實際水平進行選擇,由易進難,做到循序漸進,靈活對待。在選擇歌曲時,盡量挑選些旋律優美、容易上口且風格多樣、體裁各異的歌曲,使學生在歌唱的同時也了解到不同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其所體現的風土人情,讓他們覺得內容新鮮有趣,對歌曲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有歌唱的欲望。總之,要根據不同情況因材施教。

四、信息要反饋,評價要及時

在課堂上,教師應當留心學生上課過程中的信息反饋,如多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或情緒的變化,多注意學生的聲音體現,從而了解自己講解的知識點能否被學生接受、理解,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地對每個教學內容和環節作出評價,例如:學生在歌曲演唱時,出現咬字不準確,老師應及時地指出并糾正。同時要求學生多練習說好普通話,盡量做到歌唱咬字準確、吐字清晰,進而達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圓,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學習狀況,了解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程度。

在一個集體中學習,教師要多采用鼓勵手段,多給予學生肯定的表揚,學生就會更有興趣學習,就會更有信心與勇氣面對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

引言

隨著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學科教育體系下的的課程評價標準已成為困擾和扼制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的瓶頸[1]。因此重塑課程的教學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關于建筑材料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研究也早已展開[2,3]。在德國,由于其職業教育起步早,發展快,各種實踐類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已較為成熟、完善。而在國內,筆者在諸多高校調研后發現,實踐類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也在逐步完善應用中,但建筑材料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還處于理論考核占60%,實踐考核占40%的階段,甚至有的學校根本就沒有實踐教學效果的考核,完全由期末的一張試卷來決定學生的成績,這種籠統的考評方式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沒有太大的促進,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符合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有效的處理工程實際中有關材料方面問題的能力是當前建筑材料課程實踐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建筑材料課程的教學目標

建筑材料課是建筑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組成,主要研究各種建筑材料的組成、構造、生產與加工方法、材料的技術性能質量檢驗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強調工學結合辦學特色的高職高專“建筑材料”更是側重于學習建筑工程用各種材料的性能、檢測方法、質量控制和應用的一門專業基礎技術課[4,5],也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針對施工員、監理員、安全員、質檢員、材料員崗位的核心課程之一。實踐教學是本課程的重點,實踐教學包括單項技能訓練和綜合技能訓練兩部分,在實踐教學中注重訓練學生材料檢測技能和材料質量鑒別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訓中強化團結協作意識,加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和社會交往能力的訓煉。包括安全教育、質量意識強化、突發事件應對、各工種之間的協作,能將實際所學的建筑材料知識應用到工程實際中等。

二、當前建筑材料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

筆者從對歷年來畢業生的回訪情況和我校建筑工程學院大三頂崗實踐答辯情況發現:好多畢業生懂建筑材料的理論知識但卻并不能將實際所學的建筑材料知識應用到工程實際中,他們不會正確取樣、不會檢測、不會判別更不會合理應用,也不能做到正確儲存材料。

1.注重試驗過程考核,忽視現場應用考核

建筑材料的實踐教學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教師在講授完理論知識后告訴學生材料的檢測實驗方法,然后為學生提供試驗材料,由學生親手操作試驗儀器按照標準規定的試驗方法來試驗,這樣學生就清晰的記住了試驗過程,但前期的材料的現場取樣和后期的材料質量事故分析做的不足。而在真正的實際施工中,材料的試驗過程往往是由質檢站來完成,而材料員、施工員們的主要工作做的還是材料的取樣送檢和合理應用,這就使得學生在實際應用時感覺到關于材料的知識似懂很多但卻不會用到實際中。

在施工現場材料堆放,貯存的方面,同樣存在不正確的做法,目前在教學中在講到每一種材料的時候,教師會告訴學生貯存和堆放的注意事項,沒在現場干過的學生往往學了就忘,在實際工程中由于場地狹小經常出現一些不合理的材料堆放形式,這些細節忽視后會給以后材料使用中帶來很大的不便,造成材料浪費甚至由于錯用材料而導致工程質量事故,如果能有一個仿施工現場的材料場地,讓學生在試驗前從材料料堆上自己按規定要求取樣、標記,按要求貯存,那就能真正培養學生現場處理有關材料方面問題的能力了。

2試驗項目的開出率不高,考核難

目前我校建筑材料實訓室開出的項目主要有水泥的強度、細度、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檢測,砂子堆積密度和篩分析試驗,混凝土和易性和強度的測定等試驗,總體開出率并不高,像水泥的體積安定性,防水卷材的相關試驗,以及混凝土的抗凍、抗滲性等常用材料的性能檢測都無法開出,其主要原因是這些試驗大都所需時間長,兩節課學生無法完成,指導實訓的老師較少,各班級實訓時間沖突大,關于這些實訓項目的考核就沒法進行,如果能建立開放性的試驗室,有專職試驗老師指導,學生可以根據時間預約試驗,試驗項目就能多開出,學生實訓的機會也會增多。

3.施工現場教學考核實施難

建筑工地的施工過程是為實際項目服務的,由于受到工程施工進度、時間、地點和交通的限制,學生很難在恰當的時間進入現場學習,而且現場與課程的教學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有限的工地學習完全滿足不了課程的教學要求,現場教學考核就沒法實現。

4.考評體系不完善

目前建筑材料實踐教學的考評主要從試驗過程和試驗報告兩方面進行考核,由于我院建工類學生每班學生人數較多,試驗時每組成員較多,這就使有些學生在試驗時插不上手,不愛動手的學生更容易在其中渾水摸魚,蒙混過關,試驗結束后互相抄襲試驗報告的現象時有發生,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并不一定能全面提高。如果制定一套嚴格的考評體系,從實驗準備、試驗過程、試驗結果處理、試驗場地清理、團隊協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課程結束后隨機抽考學生,或者讓學生互評,自評,嚴格的考評體系必將促進學生試驗時認真完成,相互協作,從而有利于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提高建筑材料實踐教學效果的對策

1.研究制定一套嚴格、完善的考評體系,

在沿用建材材料課程理論和實踐雙向考核的基礎上,將原有建筑材料課程“理論實踐四六分”(理論考核占60%,實踐考核占40%)的考核方式調整為“理論實踐五五分”(理論考核占50%,實踐考核占50%),而實踐考核從鑒別材料、材料取樣、實驗準備、試驗過程、試驗結果處理、試驗場地清理、材料貯存、團隊協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課程結束后隨機抽考學生,在學生互評,自評的基礎上給出教師評價意見,讓學生明確只有真正學會了才能通過考核。從教學目標而言,學生通過了考評其必然也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和能力,達到零距離上崗。該考評體系大致指標構成、所占分值及考核場所如下:

2.編寫教材《建筑材料綜合實訓指導書》

最近幾年,建筑行業關于建筑材料的檢測推行了好多項新的標準,而我校所用的建筑材料實訓指導書是按原有舊標準編制的,已不能滿足師生的需要也與該研究的考評體系不一致,結合目前建材實訓室能開出的實訓項目和即將要開出的實訓項目編寫教材《建筑材料綜合實訓指導書》,書中應涵蓋實訓任務、實訓過程指導、實訓總結考評等內容,便于學生在實訓時參考和課后總結學習。

3.設置開放性實訓室

有些實驗及考核不能在2節課內完成。如:水泥的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體積安定性的檢測需要較長的測定時間,則可采用開放實驗室,學生利用課間、課余時間到實驗室完成實驗,這樣既保證了重點知識的學習,又保證了實驗教學的完整性。同時開放實驗室,也為師生開展課題研究提供必要的條件與平臺。

4.進行綜合仿真實訓:

綜合實訓模擬施工單位在施工現場從材料的進場、驗收,取樣和送樣檢測的工作過程和檢測單位對送檢材料的檢測的工作過程的仿真訓練。如施工方:水泥材料進場水泥的驗收水泥取樣水泥送檢;檢測方:水泥取樣水泥細度檢測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體積安定性檢測水泥膠砂標準件制作水泥抗折、抗壓強度檢測等的工作全過程。讓學生在校期間不但獲得必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工作”,使學生對今后的就業崗位的工作有基本的認識與實踐。

總之,建筑材料實踐教學改革是將建筑材料實踐教學劃分為實驗檢測、現場應用及考核評價三大模塊,按照先開展理論教學,再開展實驗教學,最后向施工現場教學推進,打破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改變以往建筑材料實踐教學重實驗過程,輕材料取樣和實際應用的模式[6]。通過實驗檢測部分培養學生分析檢測常用建筑材料的能力,通過現場應用及考評模塊使學生學會在施工現場如何取樣,如何堆放儲存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從而真正地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張蘭芳,高校建筑材料實驗課的教學改革研究[J] 《山西建筑》 2010年6月 第16期

[2]楊玉泉,《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實踐初探[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1年11月21

[3]穆忠綿.高職《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西安航空專科學校學報 2007年05期

篇(2)

建筑工程專業就業的突出特點是持證上崗,建筑業的崗位證種類比較繁多,除去工程師的相關證書外具體崗位證還分成管理人員崗位證及操作證,其中操作員證指特種作業人員的證有14種,而管理人員崗位證包括員:施工員證、預算員證、安全員證、質量員證、材料員證、測量員證、資料員證、統計員證。建筑行業規定建筑工人上崗作業前,必須進行與本工種相適應的、專門的安全技術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訓練,經培訓考核合格,取得相應資格證書后,才能上崗作業,其他建筑崗位也具有相同的要求。做為建筑專業職業中專學校的教學就更應該面向崗位,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走出校門后,能夠盡快獲得相應的崗位證書并能夠很快地適應工程施工的相應崗位,盡早投入祖國的建設大軍將個人價值發揮出來。這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也是培養學生的最終目的。

為了能達到學校教學的目標,培養出合格的建筑專業中職畢業生,經過多方面的研究及實踐主要應從兩個方面展開教學工作:一方面是,教學應面向社會培訓機構并與崗位證書考核機構相掛鉤,及時對在校的教學內容作出相應調整,使學生的在校學習不會與獲取崗位證書相脫節;另一方面,教學應面向職業崗位,與時俱進,適應企業對相應工作崗位的要求,縮短學生學習與工作的距離,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進入工作角色,真真成為建筑企業需要的人才。

以下我就《建筑材料》這門課的教學展開探討,研究如何讓專業課的學習更貼合崗位,讓我們的教學工作更有的放矢、更吸引學生、更具實用實效性,而不是紙上談兵、本本教學、空談理論。

一、《建筑材料》課程特點

《建筑材料》是建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課程內容相對枯燥,理論知識較多對于沒有接觸過建筑專業的新手而言,知識點抽象,知識容量大,第一次拿到課本的學生可能感覺整章整章都看不懂,完全不知道怎么開始學,在經歷了初斯的幾節課學習后,有的學生甚至迷失了方向并失去了繼續學習的積極性,這是由這門課自身特點所決定,但這門課程卻又是無法拆分到別的專業課程里去的,也不能被刪除,所以不論經過多少次的課程改革與調整,《建筑材料》這門課都被保留下來。

二、《建筑材料》教學內容的調整

既然《建筑材料》這門課必不可少,那我們不防將這門課的內容進行修改,使它重點突出又不失專業性,將這門課展開并加入相關專業知識讓內容更豐富,讓學生在學習中能感受到它與專業課程及專業之間的聯系,這樣就能觸決部分學生學習失去方向失去興趣的弊端,也為今后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專業課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教學安排中加入實訓操作的內容,讓教學形式多樣,以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教學內容調整舉例:

水泥部分教學內容可將這部分教學分成個兩個模塊包括理論知識部分和實驗部分,其中理論知識部分可分成四個任務分別是①通用水泥基本知識;②通用水泥的選用;③通用硅酸鹽水泥的技術要求;④水泥取樣方法及保存。

實驗部分包括①水泥細度試驗;②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試驗;③水泥凝結時間試驗;④水泥安定性試驗;⑤水泥膠砂強度試驗;

這種內容調整是將《建筑材料》與《材料檢測》兩門課相結合并揉合在一起而成的。

又如砼部分教學內容中在理論知識模塊中將砼的養護與《砼的施工技術》相結合,將砼的工作性與《砼結構》相結合,將砼質量技術指標與《材料檢測》相結合,讓本課程內容豐富,讓學生學習更有的放矢,明確學習《建筑材料》與專業課的關系。

三、教學模式的改革

教學模式應由原先的停留在課堂的灌輸式、單一的模式向動靜結合、形式多樣轉變;經研究適合《建筑材料》的教學模式有如下五種。

1.合作學習模式

這種模式是通過小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每組5-7人,學生以組為單位展開學習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學生之間相互探討互相幫助完成學習。目前我們學校的《建筑材料》課就是以這種模式為主要模式展開教學的。

這種模式必須具備五大要素①個體積極的相互依靠;②個體有直接的交流;③個體必須都掌握給小組的材料;④個體具備協作技巧;⑤群體策略。這種教學模式遵循任務教學法,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來完成教學任務,上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不僅動腦還要動嘴同時更要動手,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

課堂中不論是理論課還是實操課,均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討論、自主操作,由每組推出代表將討論的結論及操作的結論表述給老師及其他組,教師可根據情況展開組與組之間的競爭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形成學生自主管理相互督促相互幫扶的學習氛圍,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個體思維能力和動作技能,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的團隊意識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2.加涅模式[1]

加涅?羅伯特是美國當代教育心理學家,他認為學習的條件分為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其中學生的“學”才是獲得學習結果的內因,而教師的“教”只是外因,不同的學習結果需要具備不同的學習條件即教學事件。另外,不同的學習類別也需要不同的學習條件并能產生五種類型的學習結果,分別是①言語信息、②智力技能、③認知策略、④動作技能、⑤態度五種學習結果。這種模式的教學過程可按照電腦加工信息的步驟進行,分別按環境──接受器──登記──編碼──反應器執行監控──效應器──環境九步教學法。

具體在課堂教學中可遵循以下流程設計教學:①引起注意;②告知目標;③刺激回憶先決條件;④呈現刺激材料;⑤提供學習指導;⑥引發業績;⑦提供業績正確程度反饋;⑧評價;⑨增強保持與遷移。這九個階段歸納可粗分為三大環節即準備、操作和遷移。在《建筑材料》的教學中我認為如“水泥試驗”、“砼試驗”都可以按這個模式來設計教學。通過對已知相關鋪墊知識的復習回顧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上新課前可先讓學生明確本試驗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有的放矢,隨后通過播放試驗視頻刺激學生觀感,使學習內容由抽象變成直觀,在學生了解試驗的相關知識后,由自己操作試驗并進行評價,通過對學生操作成果的評價確定學生學習情況并給學生打分作為學習成績,在這過程中學生可以互評也可加入自評來促進競爭并加深鞏固學習成果。

3.巴特勒學習模式[2]

這種教學模式是由20世紀70年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巴特勒提出的,他提出教學的七步驟分別是:設置情境──激發動機──組織教學──應用新知──檢測評價──鞏固練習──拓展與遷移。情境創設主要是調動學生的學習因素,通過對學生具體認知的了解為學生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內部及外部條件將學生引入學習環節中,并在教師構設的情境中通過新知識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新舊知識的關聯組織教學,并通過操作實踐檢驗學習情況,再以練習的方式鞏固知識點,最終根據知識的特點做延伸和拓展。

這是一個比較普適用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轉化為不同的教學法,只要教師靈活駕御就能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

4.探究式教學

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問題解決為中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民主與合作的精神,同時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這種教學模式一般適用于小班上課,有利于教學時間的安排及教師上課的掌控,課堂氛圍民主平等,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結果而不能輕易告知學生探究的結果。

教學流程可按提出問題―假設―推理―驗證──總結提高設計,首先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也可做假設性的解釋再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最后總結規律。這種教學模式對很多的試驗操作課程也是很適用的。

5.學―輔導式

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對一些難度不太高的教學內容可設計成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獨立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學設計中應具有自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并設計問題或練習讓學生自我檢驗自學習的情況,教師可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講評啟發學生并判斷學生自學的情況,再最終將不足重點點出,再進行練習鞏固。

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覺能力,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但為了防止部分學習有惰性的或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的學生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混日子,教師需要具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力,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啟發和調動,針對不同學生進行講解和教學。所以這種教學模式也比較知縣于小班教學中開展。

四、教學配套的改進

要想做到教學貼合工作崗位不僅是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內容一致還應做到讓學生體驗工作,實訓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知識轉化為具體工作,同時驗證知識的有效手段,通過這一環節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實訓的目的在于,通過學生真實工作崗位上的訓練,獲得真正的崗位技能,實現與職業崗位零距離融合,達到畢業即就業的零過渡的目的。

要想讓學生體驗真實的工作崗位應做到以下兩方面。

1.加強企業與學校的聯系,不斷改進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

爭取將企業工作崗位引入校內,力爭做到“校中廠,廠中校”并在此教學平臺上實行“做中教,做中學”,達到這一目標的首要環節是抓好校內生產性實習。首先,建立與工作崗位相一致的校內生產實訓基地。可與企業合作在校內建立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實訓中體驗崗位的工作內容,由于合作的深入,企業的工作人員可在校內實訓基地辦公,學生可通過實習完成企業相應崗位的工作,雙方根據需要加深滲透,這不僅可幫助企業培養人才,還可提高學校的就業率;其次,保證生產實訓的過程與企業崗位零距離。實現教學與生產的八類要素合一:教室與生產車間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合一、教學用具與生產工具合一、作業與產品合一、教學與科研合一、育人與創收合一。”[3]從而保證學生實訓的實際成效,實現與職業崗位的零過渡、零適應。在《建筑材料》課程教學中可通過與社會檢測機構的合作,引進一線的檢測設備,也可通過與建筑企業的合作了解建筑施工中材料檢測的工作流程,以此來保證學生所學的是企業所需要的,知識不過時從而縮短學生畢業就業的適應期。

2.加強頂崗實習,讓學生下企業體驗崗位工作

頂崗實習是讓教學貼合崗位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實現學生學習與職業崗位零距離的最直接形式。學生在企業可以以學徒的身份跟隨師傅,完成師傅指定任務,學校可為學生指定企業師傅,讓學生在企業中將所學知識進一步整合并實踐這為學生就業后獨立在一線工作打下基礎。在建筑行業的崗位實習中所用到的知識有時并不是單一的所以除了象材料檢測員這種崗位是完全應用到《建筑材料》這門課的知識外,其它崗位則是綜合應用到幾門專業課,因此學生的頂崗實習的崗位應是多樣的而不是單一,學校可以安排學生在不同的崗位上輪流實習,這非常有利于學生今后在這個行業的就業。當然學生最終的實習成績可通過企業師傅及帶隊的老師綜合評價來確定,這成績綜合了學生在實習其間的工作態度、工作作風、工作業績及學生。

五、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學包括兩個方面:“教”與“學”,現在雖然不提倡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但教師在整個教學中的的引導作用卻是相當重要的,保證學生的學習能貼合崗位除了外部條件具備以外更應重視的是教師的教學內容、方式、理念與崗位貼合。因此重點應加強職業教師隊伍的建設,這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強調“雙師型”,對于從事職業教育的老師,不僅應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具備本課程的實踐操作技能,應能象一個技工師傅一樣熟練操作相關技能,并能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這對教師的理論水平與技能水平要求比較高。要想作到貼合崗位教學教師應具備“雙師型”,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教師要真做、會做、做好,才能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中贏得主動權、話語權,才能真正實現與學生零距離互動,也才能使教出來的學生具有上崗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讓教師與企業崗位不能脫節。教師應保證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是當前流行的、不過時的,這就需要老師經常性地參加企業相關培訓或到企業實習,第一時間掌握更新的內容與行業要求,由于社會在進步,行業也在不斷進步,會有許多的新工藝、新技術不斷的出現,建筑材料的品種也會層出不窮所以對于從事《建筑材料》教學的教師更應該不定時的到企業,到市場進行學習,以保證教學內容的不過時。

教學應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為具體方向,讓學生的學習能夠貼合崗位是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謝利民,鄭百偉.《現代教學基礎理論》.ISBN9787532087204.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12-01

篇(3)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水泥工業得到迅猛發展,產量已占世界總量的1/4,水泥化學分析水平也不斷得到提高。這要求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既要有一定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又要有過硬的實驗操作技能,才能服務于社會。就當前情況來看,高職院校的實驗實訓教學基本沿用普通高校的模式,實驗室從屬于教研室,實驗課從屬于理論課,實驗指導書將實驗原理、方法、步驟都作了詳細說明,做實驗時照方抓藥、填寫實驗報告時走走形式的學生不少,不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規范的操作技能、創新的能力。

我院建筑與材料工程系硅酸鹽材料工程技術專業自開辦以來,非常重視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開設了硅酸鹽水泥化學分析實訓中心,通過實驗實訓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必須取得高級或中級建材化學分析檢驗工的職業資格證書。總結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 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實驗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查顯示,雖然高職學生的學習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學習風氣不夠濃、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學習方法比較簡單、邏輯思維推理能力較弱等,這些因素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但高職學生也有自身的優勢,如:喜歡實際動手操作、樂于助人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特殊性,如趣味性、直觀性、實用性等,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 規范實驗基本操作,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在高職院校實驗實訓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深刻理解實驗原理的基礎上,牢牢掌握正確規范的操作要領,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際操作技能和科研素養,是實驗實訓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要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

2.1 對學生進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嚴格訓練。一方面教師應要求學生記住儀器的名稱、用途以及正確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可利用錯誤的裝置或演示錯誤的操作來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而對一些重要的基本操作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滴定管的使用(如半滴操作)等,則須反復訓練,直至達到要求。

2.2 開展基本操作、基本實驗的競賽。如把一個班分成幾個小組,開展小型實驗競賽,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實驗的積極性,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集體主義精神。

2.3 簡單易行的實驗,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上臺演示,如滴定終點的判斷等。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以上在教學中采取的各種方法,其目的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

3 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分析與實驗結果的處理能力

通過硅酸鹽化學分析的學習,要求學生不但能掌握石灰石、粘土、鐵粉等原材料、燃料及成品的化學分析方法,而且能夠獨立完成分析、填寫實驗報告,明確水泥行業的國家標準,明確各種原燃材料的質量控制指標,為工藝配料提供真實可靠數據。因此,教師每演示一個實驗,學生每做一個實驗,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做,而且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讓他們知道為什么應該這樣做,因而對其現象分析及實驗結果的處理就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在硅酸鹽水泥分析中測定三氧化二鐵的含量時,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EDTA滴定Fe3+,以磺基水楊酸鈉做指示劑。該操作的關鍵是正確控制溶液的pH值和掌握適宜的溫度。在無其他干擾離子存在時,用EDTA滴定Fe3+的酸度范圍較寬,pH值為1.7―2.2,滴定終點顏色變色最明顯;而在實際樣品分析中,Fe3+往往與其他陽離子共同存在,考慮其他陽離子對Fe3+產生的干擾,其pH值應控制為1.6―1.8,溫度為60―70℃,終點明顯,結果正確。實驗時準確地控制pH值在適宜的范圍對實驗結果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3.1 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如實記錄實驗中的一切現象。不得把實驗結果隨意修改成標準答案,使學生養成良好實驗習慣和科學嚴謹的實驗作風。

3.2 當出現異常情況或實驗現象與理論值不吻合時,學生會產生疑問。“學貴乎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或要求學生課后查閱相關資料,或用相關的實驗進行驗證,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逐步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和處理能力。

3.3 學生對實驗操作以及現象、結論等表述時,常常有詞不達意或不完整的情況,隨意性比較強,要加強學生語言表述能力,要求學生認真完成實驗報告。

4 培養學生實驗創新的能力

現代教學論認為:“創造性培養的最好場合和手段應該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學活動。”教師在日常的實驗實訓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使學生學會操作,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授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品質,使學生具有潛在的發展能力。

4.1爭論互補法:結合知識的傳授,教師在備課時,挖掘實驗中有智力價值的開放性的問題,課堂上引導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自由地、盡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注意在學生提出自己想法的過程中不加以評論,以想法的數量而不是質量作為評判優劣的標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實質是創造思維相互撞擊,借集體力量達到產生“共振效應”的情景,從而誘發發散思維,拓展思維的疆域。讓學生經過“發散―集中―再發散―再集中……”的思維過程,得出各種結論(或比較、優選出最佳結論)。

4.2 實驗訓練法:應讓學生圍繞確定的實驗目標,教師起指導作用,學生有主動學習、思考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2.1 進行實驗設計。實驗設計的內容包括改進實驗裝置和方法,探索實驗的最佳方案,設計反差實驗(學生認為“是”的問題,設計出“非”的實驗結果)、對比實驗、“矛盾”實驗(兩種物質之間的作用因某些客觀條件不同而反應現象不同的情況)。采取的形式可以是由教師設計實驗、師生共同設計實驗、學生獨立設計實驗。

4.2.2 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再結合實驗創設部分思考題。一般按下述程序進行:問題―實驗事實―科學抽象―結論―應用。利用化學實驗,設置問題情景,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求知欲和探索與創造的熱情,讓他們在思維活化的狀態下進行學習。

4.2.3 更新實驗內容,與現行國家、行業標準接軌,開放實驗室。采用近年來新頒布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如:水泥用硅質材料化學分析法,水泥用鐵質材料化學分析法等。

參考文獻:

篇(4)

一、"引導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的內涵

20世紀90年代以后,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國教育理論界和實踐界的廣泛關注,主體性教育理論逐漸確立和完善,如盧仲衡的《自學輔導心理學》、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等,自主學習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認可,自主學習是與他主學習相對立的一種學習方式,指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同時高職教育改革也明確要求提倡“以人為本”,高職教學要由傳統的教師’教、講’向學生“學、練”轉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輔導者。"引導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

二、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實現出"引導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建筑材料》課程要求學生能合理、經濟地選用各種建筑材料;對各項材料試驗檢測結果,具有分析判斷的能力,并能提出改善的方案措施;能根據工程要求進行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漿、瀝青混合料配制;具有較快熟悉新型材料和掌握其技術性能、技術標準,并用于工程實踐的能力;能熟練操作使用和校核常規試驗儀器設備;能根據試驗規范要求,正確完成建筑材料各種常規試驗、數據處理、書寫試驗報告及資料的分析整理。為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我們提出了一種新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實現引導型自主學習模式教學,要求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授課內容主要是簡短歸納重要理論和計算方法,時間控制在10-20分鐘,帶疑自主學習、動手實踐、自主創造與合作交流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完成水泥技術性能檢測這一工作任務時,由老師將這一任務置于一定的工作情景中,引導學生提出恰當的探究任務,并在資料、材料、設備和指導方面提出恰當的支持;學生接受任務之后,查閱相關資料(水泥質量檢測報告,教材,相關技術資料等),積極準備,組織實施,明確水泥技術性能檢測的工作內容;隨后依據國家有關部門標準,教師及學生對整個實施過程(包括試件的制作、儀器的使用、試驗數據的計算、試驗結果的評定等)進行自檢與評價,并提出改進技術措施不斷完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做”融為一體,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在真實的工作任務中學習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對于 “建筑材料質量檢測與評定”綜合應用訓練項目,采用項目教學模式。以模擬實際工作中完成某一種建筑材料的質量檢驗為任務(現場取樣、試驗室檢測、質量評定及填寫檢驗報告),要求學生能夠綜合應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依據國家現行標準,對建筑材料的質量作出準確評價。在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作用是指導、評價、驗收,幫助學生解決工作情景中的疑難問題,強化了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教學與就業崗位之間的“無縫”鏈接。

三、基于出"引導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能力測試比較分析

“引導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貫穿于查閱資料、方案組織、觀察操作、與人合作、分析總結的全過程中,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提高了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同時也學會了做人。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后,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1、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相對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下達任務或項目來組織本課程課堂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要讓學生明確每一次課程的學習任務,同時教師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過程、提出教學目標。實踐證明這種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

2、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

在建材實訓室模擬真實建筑材料試驗,按照專業基本技能的要求,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得以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教師講解——學生合作探究任務——組織實施——教師適當引導——師生研討分析——師生互評總結。目前開展的項目有:水泥試驗、混凝土試驗、粗細骨料試驗、防水材料試驗等。

3、學生事前體驗職業環境。

篇(5)

一、檢測室場地建設:

1.根據公司已有的檢測室平面圖跟施工方溝通場地建設;

2.檢測室具體科室位置的分配;

3.檢測室儀器設備的擺放位置的規劃;

4.與廠家聯系設備的采購工作;

5.根據協會要求聯系監控廠家對我公司的檢測活動場所進行探頭安裝等。

二、人員培訓:

1.經公司領導同意,將公司檢測人員帶至我熟悉的其他公司進行水泥、骨料、外摻料等檢測項目實訓;

2.由于我公司基礎員工對檢測工作認識不太全面,故公司領導與上海建科院相關領導進行溝通,由我與方工帶隊為期三天系統實訓鋼筋、混凝土、土工、墻體材料等檢測項目;

3.與公司領導協商制定公司20**年上半年相關檢測人員在上海市建設工程檢測行業協會的專業檢測工作培訓報名計劃;

4.對上海市建設工程檢測行業協會頒發的檢測證書進行20**年的延期工作;

5.提交20**年第一批繼續教育報名工作。

三.人員定位:

1.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與磨合,我對公司的檢測人員有一定的了解,與公司領導商量對檢測人員進行專業定,如祁桂英今后主要負責水泥、外摻料等檢測工作,楊振剛主要負責混凝土、骨料等檢測工作,等等,

2.由于公司部分員工對檢測工作不是很熟悉,分配公司熟練掌握檢測工作的人員對不熟悉檢測工作的人員進行傳幫帶。

四.配合質量負責人完善公司實施細則,作業指導書,檢測方案檢測報告等文件性工作,進行分類歸檔

在公司領導以及同事共同努力下,公司的籌建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期間不管出現了什么問題,我都需要虛心誠懇的請教領導,隨時總結隨時反省,絕對不自欺欺人擅自決定工作方向。工作在不同的時間段要有不同的側重點,這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我應積極的配合領導安排20**年接下來的工作,迎接計量認證的到來。公司需要有干勁的人,但一個人的力量永遠是不夠的。我不但要發揮自己的特長,還要知道別人的特長,用行動證明自己,用成績說服大家。

年關將至,我公司的初期籌備工作還在緊張的籌備中,20**年的工作我作了如下安排計劃:

1.負責帶領檢測人員,設備管理員對新進入公司的設備進行位置擺放確認以及安裝調試,

2.展開練兵,模擬試運行,比對,不確定度等工作;

3.編寫檢測人員崗位責任制;

篇(6)

當前,在中職學校課堂存在一些異常現象,教與學存在較突出的矛盾,如有些教師抱怨上中職學校學生的課很困難,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上課不專心,理解能力欠佳,存在較普遍的厭學現象。中職學校課堂互動氣氛很不活躍,或無序,效率低。特別是一些理論性比較強的專業基礎課,學生更是經常開小差,課堂紀律松散,學生主動學習、自覺學習的意識較薄弱。中職學校《建筑材料》是探究各種建筑材料的組成、結構、生產與加工方法和建筑材料的技術性能、產品質量檢驗極其如何合理應用的學科,它是建筑類專業學生重點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教師通過本課程教學,能夠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牢必要的基礎知識,并且培養學生一定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也為今后開展建設工程實踐打下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本課程內容廣泛、概念多、專業術語多,而且涉及相關學科也較多,綜合性、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因而,要教好這門課程必須付出大量的辛勞和智慧,要求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還必須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生產實訓技能。教師要善于研究專業教材特色和學生特點,營造良好課堂學習氛圍,科學有效地組織教學,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使其能緊緊跟上教師的上課節奏,認真做筆記,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在長期教學中,就如何做好《建筑材料》課程教學組織、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長時間的探索思考,總結形成了一套經過實踐檢驗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以講授與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法

該方法要講究語言和表現藝術,要求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條理清楚、通俗易懂,還要準備大量專業相關的圖片、影像等資料以表現材料的震撼,做到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統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建筑材料》是一門理論性及實踐性均很強的主干課程,教師倘若只是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和課本章節內容進行照本宣科,其結果肯定是平淡枯燥,難于讓學生上課精力集中,也無法實現引起共鳴,其結果必然是激發不了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針對課程特點,教師課前一定要花大力氣認真備課,大量搜集整理各種相關資料,認真準備教學文件。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特別是第一節課,巧妙的開講可以讓學生感受學科的魅力,激發他們探究知識的欲望。《建筑材料》第一節課是緒論課,緒論課不僅要講授課程的知識要點,而且要通過介紹建筑材料的發展史及對人類社會的貢獻等專業特色來引導和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把《建筑材料》緒論課變成展示建筑材料在推動人類社會文明與進步中地位、作用與貢獻的窗口,可以舉例說明建筑材料在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的起居離不開建筑材料,城鄉建設、交通物流離不開建筑材料……一句話人類離不開建筑材料,從而提高學生對學好這門課程的意愿和熱情。

例如教師在講述建筑材料發展史的時候,很有必要舉些著名建筑工程、材料趣聞軼事、建筑大師成長故事,讓學生增加專業認同感。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給學生展示我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安平橋以及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并告訴這座橋就位于我們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這尊石雕是座落于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舉世文明的建筑工程影像資料,例子從介紹北京故宮談到法國盧浮宮,從介紹上海金茂大廈談到臺北101大廈,從介紹埃菲爾鐵塔談到悉尼歌劇院,從介紹國家體育場鳥巢談到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等。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工程實例,向學生展示了宏偉壯觀建筑所采用的結構形式及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類型,讓學生真實感受建筑材料和建筑文化的魅力,使學生從課程學習被動、教材內容乏味的認識誤區中走出來,第一節課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潛心學習本課程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成效顯著。

二、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法

該方法通過巧設課程案例與課堂討論的有機結合,實現教學互動,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引導學生探究發現事物的本質,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和積極的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是根據課程實際內容巧妙地運用實際工程案例,由教師引導介紹、分析和設計,接著讓學生參與,在分析具體工程案例的過程中開展啟發式教學活動。學生針對所給的案例材料主動思考,進行比較、分類、分析、歸納與綜合,特意安排案例讓學生獨立思考,透過工程現象看本質,從而有利于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成功與否在于課程案例的設計,應以工程實踐所用建筑材料為主線,根據教學目的進行巧妙的構思,編制出具有實用性的工程案例。例如,在講解《建筑材料》中石灰這一章節時,教師但凡設計這樣一個案例:教室里使用石灰砂漿抹面的墻面上一段時間后出現了許多不規則的網狀裂紋,有甚于此,在個別部位還發現凸出的放射狀裂紋。據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引出以下問題:(1)出現網狀裂紋的原因是什么?(2)出現發射線裂紋的原因又是什么?之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接著組織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組織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一般以5至6人分組討論效果較佳。討論結束后,各小組派代表表達看法,最后由教師一一點評,進行答疑解惑,告訴同學們出現網狀裂紋的原因是石灰在凝固過程中蒸發游離水引起尺寸和體積的收縮,而出現發射線裂紋則的原因則是配制石灰砂漿時所用的石灰中混雜了火石灰。這2個問題學生明白了,又提出新的問題,如石灰砂漿抹面的墻面除上述問題外,還可能出現什么問題及其產生原因,以及工程技術人員應該如何解決上述問題等等。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以后,教師又可刨根問底,進一步提出為什么在使用石灰時通常必須摻入砂、紙筋等填充材料的問題,讓學生再次陷入深思,引導學生從石灰的硬化原理中找答案。采用諸如此類的案例教學,師生互動,不斷地演繹出許許多多專業問題,由淺入深,從易到難,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非常有效地提高學生應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以直接感知與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法

該方法通過實驗、參觀、實習、社會實踐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做到理論緊密聯系實際,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實驗教學、參觀教學、實訓教學、直觀演示等方法。《建筑材料》課程牽涉知識面廣,涵蓋了十多個系列上百個材料品種,內容繁雜抽象,概念多,很有必要導入實踐教學,建材實驗和實地參觀能夠形象直觀地將一些難以理解的課程知識點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掌握。一要重視實驗教學。實驗是《建筑材料》課的重要教學環節。通過實驗,把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獲得的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進而加深他們對建筑材料性能的理解,有力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試驗技能。譬如,在水泥試驗中,通過試驗測定建筑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然后檢驗水泥的安定性和強度;通過直觀的混凝土試驗,學生容易掌握普通混凝土拌合物試樣制備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測定方法和步驟;在瀝青試驗中,學生掌握了石油瀝青的針入度、延度和軟化點等三大技術指標及其測定方法。從實際效果來看,科學安排實驗是學生學習建筑材料十分有效的途徑之一,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作風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要重視參觀或實訓教學。百聞不如一見。

學期初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水泥廠、混凝土預制廠、建材市場、建筑工地,使之對建筑材料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對今后的深入學習將大有益處。在學期末可再次組織參觀,使得認識進一步提升,學生往往能產生更為深刻的印象,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建材知識。如果條件許可,應安排學生到實訓工廠或建筑工地跟班學習實踐,這樣能把課堂上理論學習與生產實踐的感性認識有機結合,不斷豐富教學內容,特別是通過專業實訓使學生加深對建筑材料與施工、工程質量之間關系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從業理念和建筑安全意識。三要重視能工巧匠的經驗教學。可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篩選在某一個門類有特殊專長、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或能工巧匠帶著建筑材料實物來課堂現身講解,結合自身工程經驗,增加學生對建筑材料在實際工程中的實用知識,這樣有利于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四、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教學法

現代信息技術的引入為教學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源,尤其要用好多媒體教學,增強感性認識,擴大教學信息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要完成學校教育教學所安排的教學計劃,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必須有合適而強大的教學媒體。傳統的教學方式習慣于口述模式,教學信息量有限,教學效率不高。與其相比,多媒體教學容易表達一般教學手段難以表達的內容,能夠以生動活潑的畫面取代抽象的概念,有利于學生通過教師展示的直觀動態畫面,非常輕松地掌握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簡單易懂,使得教學過程事半功倍。《建筑材料》課程具有內容多、知識更新快的特點,而且涉及到各式各樣的建筑材料,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機會看到全部實物,比較缺乏清晰的感性認識。

與其相比,多媒體課件可采用大量的圖片信息來彌補這方面不足,例如教師盡可能多地展示各種水泥、混凝土、鋼材、木材、石材、墻體材料、屋面材料、防水材料、裝飾材料實物照片,吸引眼球,可以給學生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認識廬山真面目”,十分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材料性能的認識和掌握,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再比如,講授硅酸鹽水泥與摻混合材硅酸鹽水泥性質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視頻觀看一個實例:在建造某水塔時,原設計應用硅酸鹽水泥進行滑模施工,意外情況發生了,施工過程因硅酸鹽水泥用光,施工負責人不加思索地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代替,更為糊涂的是,沒有及時放慢施工速度,這一嚴重錯誤的施工方法導致施工中水塔倒塌、人員嚴重受傷的事故。從這個多媒體視頻案例表明: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建筑材料選擇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建筑物建設質量與使用功能,也關系到人們健康安全問題。因此學好建筑材料這門課對今后從業相當重要,無知將導致安全隱患或事故。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建筑材料發展迅猛,各種新型建筑材料如雨后春筍。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加強學習、更新知識、與時俱進,及時了解建筑材料發展趨勢和現代化工程實例,補充更新課堂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要加強教學方法的研究,理論聯系實際,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觀能動性,千方百計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全力以赴使《建筑材料》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王剛.建筑材料課教學新方法探討[J].成都大學學報,2005,24,(3):227-229.

篇(7)

1.前言

《建筑材料》是建筑類專業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實踐性和實用性。主要培養學生在各類工程建設中所需要的基本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學生在學習完《建筑材料》后,必須具備兩個基本能力:一是基本的實驗能力。包括水泥性能檢驗、配合比設計、砂石性能測定等;二是使用實驗方案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我們通過調研發現現在畢業的學生大部分都工作在施工的第一線或者是監理單位。只有將教學和實際運用緊密結合,才能培養出技術應用型的人才。

2.目前存在的問題

隨著近年來高校不斷的擴招,學生人數急劇增大,教學設備和實驗儀器數量就顯得不足,同時也就得不到及時更新,教師授課量也增大,在老師忙于應付上課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教學效果下降明顯,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2.1 教材內容陳舊,主次不分

隨著實驗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這對于保證工程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節約工程造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但是現行教材絕大多數卻仍然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實驗實訓嚴重不足。同時,現行的《建筑材料》教程一直強調的是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重理論輕應用。主次不分,從而造成了重點不突出,應用性知識學習課時少。

2.2 教學儀器設備更新速度慢

由于學生人數的急劇增加,所使用的儀器數量也成倍增加,是造成了實驗儀器更新速度慢的主因。從而使得教學儀器落后于工程實際使用的儀器。對于在工程中廣泛應用的水泥細度測定儀等配置較少,教師只能做演示性實驗或只有極個別的學生能實際操作,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掌握使用方法。

2.3 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

由于授課教師忙于應付上課,無法抽出時間改進教學方法。還是以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為主。對于《建筑材料》這門培養實驗技能的課程,粉筆加黑板的板書新式,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2.4 實訓課時少

由于理論課程內容多、難度大,講授過程中占用了大量的課時,從而造成了實訓課時偏少。在實訓中每種儀器學生只能使用一兩次,只能學會儀器的初步使用,遠遠不能熟練使用,更談不上解決工程實際問題了。

3.改革內容

針對以上主要存在的問題,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

3.1 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

上課時采用傳統的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板書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教學手段單一,無法播放圖片等局限性。而多媒體是集中傳遞信息,提高教學效率的最佳渠道。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大大節省板書及繪圖的時間用于上課,給教師留下了更大的發揮余地[2]。通過播放視頻資料可以很簡單的演示各種儀器規范的操作方法,以及需要重點強調或者是容易出錯或忽視的地方,還可以增加一些以往學生在容易犯錯的地方。這樣既可以解決在實訓課上講解時操作看不清的局限性,還可以增加學生上課的興趣[3]。

3.2 課堂教學內容的改革

對于現階段的學生,最主要的是要能熟練的使用常用的實驗儀器,在工程中能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建筑材料》中相當多的理論知識和部分公式的推導要占用大量的課時,但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幾乎不會遇到。為此,我們做了以下幾點改革。

3.2.1 教學內容的層次劃分

根據知識的使用頻率和重要性,我們將《建筑材料》中的內容分為了三個層次。第一,必須熟練掌握的內容;第二,重點掌握的內容;第三,一般性了解內容。

3.2.2 教學內容的更新

由于《建筑材料》教材中部分內容在工程實際當中已經完全被拋棄,或者是由于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出,教材沒有及時更新。這些都會造成學生所學的知識還沒有出校門就被淘汰。為此,我們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補充和刪減。

3.3 實訓教學的改革

我們培養的學生主要是“應用型”的專業技術人員,而《建筑材料》又是技術性和實踐性較強的一門課程,實訓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訓和對儀器的操作,才能具備較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

3.3.1 增加實習課時

我們現在《建筑材料》實訓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配合理論教學的8學時。此部分內容是根據課堂講授的內容,進行相關的儀器認識、使用和基本實驗方法的掌握。另外一部分是課程結束后,利用一周的時間進行系統的訓練,主要是配合比的設計、塌落度的調整等實用性訓練。

3.3.2 建立開放性實驗室

建立開放式實驗室,一方面能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發揮他們應有的效能。另一方面則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成立《建筑材料》學會和興趣小組,組織有興趣的學生利用業余時間來學習和實訓。

3.4 教師個人能力的培養

擁有一流的教師,才能有一流的學生。作為《建筑材料》的授課教師,除了對理論知識熟練于心外,還必須具有相當的實踐經驗。一個是要擁有實訓教學所必須的專業技能水平,熟練使用各種實驗儀器和工具,能正確規范的演示操作技術。二是要及時了解新儀器、新設備、新技術,掌握《建筑建筑》的發展方向。

為了使教師具有上述兩個能力。首先應積極參加科研活動,經常閱讀專業期刊,了解國內外的研究動態。多鼓勵老師參加進修和培訓,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其次,學校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企業掛職,或深入施工第一線,參加企業的生產實踐,通過實踐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專業技能,使教師成為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的“雙師型”教師[4]。

4.結語

《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和長期性的改革過程,需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專業發展方向、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探索出更加合理和實用的教學方法。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還應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調整教學內容,培養出更加合格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汪海年.《道路建筑材料》教學方法的改革探討[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106-108.

[2]劉夢溪.高職建筑材料課程工學結合教學探索與實踐[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2):69-71.

[3]吳偉東,舒志堅.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討[J].麗水學院學報,2009(10):

篇(8)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7(a)-0004-01

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目標和學生實際,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手法,突出職業教育性質,達到學有所用,學用結合,以學促用,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是職業技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因此,如何改革考試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1.課程考試現狀分析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在建筑專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課程根據施工企業建筑材料的檢測要求和學院現有的實驗儀器,我們可以安排以下實驗項目:水泥細度、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水泥強度、砂篩分析、石子篩分析、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維勃稠度,混凝±強度、砂漿稠度、砂漿分層度以及各類試塊的制作。針基本知識點的貫通和綜合應用,主要通過課程設計實踐性教學環節強化訓練。各部分重點與難點,通過課前預習、課堂詳講、課堂展示與討論、作業練習、習題課等相結合的方式并輔以學習指導書和在線答疑來使學生加深理解。

考試于教師和學生都具有檢查、督促、效果評價等多方面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師教材的處理及授課方式的選擇,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的培養起著引導作用,在客觀上起到了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現階段建筑材料課程考試偏重于考查學生知識的記憶,缺乏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考試形式則存在這樣一些問題:閉卷考試多,開卷考試少;筆試方式多,口試答辯方式少;理論考試多,實踐能力考察少;一次定結論多,數次考試綜合考評少。雖然單一的考試形式操作簡單,便于管理,但有其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點,即知識覆蓋面窄,考察點代表性差。此外,僅僅憑期中、期末兩次考試也難以涵蓋全部教學內容,以這兩次的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公正的。因此,我們應當針建筑材料課程探索一種科學、合理,有利于引導學生以及注重自身能力提高的考試方法。

2.課程考試改革與探索

于職業教育,考試是基于培養目標需要,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水平進行測量和評價的教育活動。考試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督導激勵、評學促教和教學管理功能,通過考試方法的改革,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變消極的學習為積極的學習。考試應注重理論知識和掌握實際操作能力的雙重因素。近年來,我校學生的考試考核方法進行改革探索,為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將建筑材料課程考核采用平時考核與最終考核相結合方式,分別采用了開卷、閉卷考試、課堂提問、課程設計、設計答辯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符合課程內容特點的考試方式,理論教學與實訓分階段進行考核,課程成績進行綜合考評。具體方式為:

(1)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出若干份不同試卷組成試卷庫,在考前通過人工隨機抽卷進行考試,完成建筑材料基本原理與知識考核。最終考核采用閉卷考教分離,從而有利于維護考試的嚴肅性、公正性和客觀性。

(2)在教師講授完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布置進行的,目的是加深鞏固所學的知識。為避免在進行課程試驗時,有些同學不認真完成,而拿一份已完成同學的課程設計來參考與抄襲的情況出現,我們采取步進式考核方法,做到每一項一登記、評價,及時掌握學生的實習過程,及時答疑,準確考核學生的設計及繪圖能力。

(3)將課堂提問與課堂表現、課程試驗作業環節納入考核之中,課堂提問與課堂表現,針課程內容以及課后遇到的問題進行提問,培養和評定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通過實驗錄像以及課堂演示的方式使學生熟悉實驗過程和實驗儀器的操作,并開放實驗室,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另外,利用認識實習的時間,到施工現場去講述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實現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提高,同時增強學生合理選用材料的能力,以真正達到教學與施工實際相結合的目的,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落實在材料的檢測、驗收、選用等實踐操作技能上。

3.考試改革創新點與啟示

(1)側重“工學結合”的考試方法的改革,將理論教學與實訓分階段進行考核,課程成績進行綜合考評,理論考試成績占60%,實訓實操成績占40%,重視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同時在課程理論部分的考核過程進行改革,建設建筑材料試題庫使課程的考核過程標準化,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課程知識與技能。

(2)在課程中進行了課程考試改革試驗,探索“以考核知識的應用、技能與能力水平為主的,平時的形成性考核與期末的總結性、鑒定性考試并重的,由多種考核方式構成、時間與空間按需設定的多次考核綜合評定成績的課程教學考試模式”。在教學中通過實驗錄像以及課堂演示的方式使學生熟悉實驗過程和實驗儀器的操作,并開放實驗室,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利用認識實習的時間,到施工現場去講述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實現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提高,同時增強學生合理選用材料的能力,以真正達到教學與施工實際相結合的目的,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落實在材料的檢測、驗收實踐操作。實踐課程考核與理論課程考核工學結合穿行,體現了理論課中有實踐應用,實踐教學中有理論指導,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相互滲透,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地基處理 差異性沉降 高壓注漿

中圖分類號:TU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工程概況

該實訓車間場地位于某校區西北角,實訓中心由1層車間組成,為鋼結構,獨立基礎,基礎埋深2.50m,基礎尺寸2.8×3.4m。該場地原有一山溝,該溝呈“U”形,上窄下寬(上溝邊位于車間中心部位,下溝最寬約30m),上淺下深(上部自車間室內地面開始,下溝最深處約9m),下溝邊壘有毛石擋土墻,擋墻上寬0.5m,下寬2.4m。溝內填土由粉土、粉質粘土及少量石塊組成,填土未經壓實,部分基礎(車間東側4-10軸,其余作于風化巖)坐于其上。實訓中心建成后,由于雨水下滲,坐于填土上基礎發生下沉,造成車間變形,填土上車間內地面發生下沉,外側擋墻未見發生變形。(最好附圖)

2加固設計方案

根據地層條件及工程現狀條件分析,造成車間基礎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基礎下填土為新近人工填土,自重固結尚未完成,若不處理,沉降還將繼續,完全完成自重固結,需要較長時間。

2.1、設計原理及目的

注漿加固是指利用液壓原理,通過注漿管把漿液均勻的注入地層中,漿液以填充、滲透和擠密的方式,將土顆粒中的水分和空氣排出后占據其位置,經過一定時間后,漿液將原來松散的土粒、巖塊膠結成一個整體,形成一個結構新、強度大、變形小、透水性低的良好的結合體,以滿足各類土木建筑工程的需要。注漿加固技術的成敗與工程問題、地質特征、注漿材料和壓漿技術等直接相關,如果忽視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造成注漿工程的失敗。工程問題、地質特征是灌漿取得成功的前提,注漿材料和壓漿技術是注漿加固技術的關鍵。

根據上述原理,漿液加固法可以達到以下目地: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減小地基變形或不均勻變形;限制地下水的流動;控制基礎沉降;控制土移。

2.2、設計方案

車間填土地基采用注漿加固法進行處理,擴散半徑按1~1.2m計算,孔距2m,以不損壞原有擋土墻及原有基礎、灰土墊層為前提,主要處理基礎以下填土使之承載力提高,壓縮性降低,使之自重固結穩定,控制地基在現有荷載下不繼續沉降。

a、注漿孔布置

本次設計沿基礎周邊布設鉆孔10個,鉆孔間距均小于2.0m,自2.7m以上封孔,同時為減小地面繼續沉降,在地面沉降部位間隔2.0m設注漿孔一個,自地面下2.0m封孔。

b、注漿

封孔約24小時后或強度達到5Mpa后采用42.5R早強水泥漿壓力注漿,擴散半徑按1m計算,每米注漿段的注漿量不小于0.63m3。水灰比采用0.8~1.0,先用水灰比1注漿0.5m3/m,然后用水灰比0.8漿繼續注漿至設計注漿量,注漿壓力不準超過0.5MPa,流量不大于10L/min。當吸漿量小于1~2L/min或注漿量大于設計值1.2倍,注漿壓力達到0.5MPa時,可停止注漿,注漿時每10分鐘記錄一次注漿流量、注漿壓力。

根據場地調查:現地面至擋土墻之間多分布縱向裂縫,裂縫寬1—2cm,為防止地面冒漿影響漿液在底部擴散,施工前,將地面所有裂縫用細注漿管插入裂縫中至地面下1m,用<0.2Mpa壓力1:1的水灰比的漿液注滿封閉。

c、注意事項

注漿時,隨時對地面及擋土墻部位觀察,一經發現有冒漿現象或擋土墻位移、基礎沉降時立即停止注漿,調低水灰比后繼續注漿,以保證地面不冒漿、擋土墻不位移、基礎不產生附加沉降,又保證達到設計注漿量或注漿壓力為原則。

若單孔注漿量小于設計注漿量50%,可在漿液中加適量減水劑繼續注漿。

3注漿加固施工方案

3.1主要注漿設備及材料

注漿泵2臺、XYJ-100液壓鉆機2臺、灰漿攪拌機2臺、電、氣焊機各一臺,壓力表2個,流量表2個、直徑50mm(壁厚4mm)無縫鋼管620m、 42.5 R早強水泥、水、減水劑少量。

3.2施工技術要求

a、施工順序

先按圖紙要求施工編號為“1”的孔,其次施工“2”,依次類推施工到最后編號“9”的注漿孔。第一工序未注漿完不準施工下一工序的孔.其中7-9編號的孔,應隔孔施工。

b、成孔要求

基礎周邊鉆孔為斜孔,孔位誤差不大于5cm,先用91mm直徑鉆至2.7m(地面部位鉆至2.0m),然后換75mm鉆至設計深度,全孔用水灰比為1的水泥漿護壁,到設計深度后換清水洗孔至沒有水泥漿,然后把孔內水抽出,下入注漿管至孔底,底部1.5m為花管,花管孔徑3mm,縱向間距40mm,橫向間距26mm,注漿孔變徑處注漿管加止水盤,用水灰比0.45的水泥漿封孔至地表下0.1m,頂部用絲扣與高壓注漿管連接,20~24小時后按設計要求注漿。

3.3、施工注意事項在本工程注漿施工中,應以嚴格組織管理體系和科學嚴謹的質量體系來保證工程質量。 a、開鉆前,嚴格按照施工布置圖,布好孔位。鉆機定位要準確,開鉆前的鉆頭點位與布孔點之距相差不得大于5cm,鉆桿度不得大于1°。 b、配料:采用準確的計量工具,嚴格按照設計配方配料施工。 c、注漿:注漿一定要按程序施工,每段進漿要準確,注漿壓力 一定要嚴格控制,專人操作。當壓力突然上升或從孔壁溢漿,應立即停止注漿,每段注漿量應嚴格按設計進行,跑漿時,應采取措施確保注漿量滿足設計要求。 d、注漿完成后,應采用措施保證注漿不溢漿跑漿。 e、每道工序均要安排專人,負責每道工序的操作記錄。 f、每次注漿前,要認真檢查安全閥、壓力表的靈敏度,并調整到規定注漿壓力位置。 g、安裝高壓管路和泵頭各部件時,各絲扣的聯接必須擰緊,確保聯接完好。h、注漿時不得隨意停水停電,必要時必須事先通知,待注漿完成并沖洗后方可停水停電。 i、注漿施工期間,必須有專門機電修理工,以便出現機械和電器故障時能及時處理。注漿現場操作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防護眼鏡、口罩和手套等勞保用品,方可進行注漿施工。

j、準確記錄每孔停泵時壓力、總注漿量、吸漿量(l/min)、水灰比。

3.4、檢測要求

施工前在車間不需處理基礎柱下設基準點2個,在處理的基礎上柱內外側各布觀測點一個,注漿前測基準值2次,開始注漿時每半小時一次,注漿完的一天一次,采用精密水準儀觀測,誤差小于0.1mm,并將觀測結果隨時報知項目總工,當天把資料整理完畢。

4加固效果

在施工過程中,沉降量由施工前每天5mm逐漸變為0.1mm。施工結束后連續1個月觀測,沉降穩定。車間上部結構及原沉降地面在經過處理后投入了使用,安裝了天車及多臺車床設備,自2009年12月完成至今經歷了3年考驗,天車及車床設備運行良好,達到了較好的處理效果。

篇(10)

但是作為一名始終承擔一線授課任務的教師,客觀看待這些年的實訓課程,發現有些問題日趨明顯,亟待解決。本文主要著眼于授課教師實操技能的提高和對學生匯報總結環節的控制兩方面,進行反思,并提出改進建議,僅供類似實訓課程教師參考。

二、專業課程教師要切身體會并掌握實操技能

很多教師上了多年的裝飾技能實訓課程,課堂實操演示實際都是由企業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完成。這種校企結合的授課模式固然值得推薦,但并不意味著組織課堂教學的校內教師就不用學習并提高實操技術。

例如在內墻抹灰單元,有些女性教師先入為主的認為女性無需動手進行操作。然而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即使企業師傅指導的再到位,初次進行抹灰施工的學生幾乎都會遇到水泥不斷從墻上脫落的情況,多數學生認為是由于拌制砂漿過程中對水灰比控制不當。而實際情況是學生剛剛接觸抹灰工具,對手握鐵抹子將砂漿涂抹在墻上時的力度掌握不好,造成粘結不牢固,只需要多次練習體會即可避免問題反復發生。此時,作為校內授課教師,如果沒有親自體會過抹灰工具的重量,沒有獨立進行過抹灰施工,沒有感受過砂漿上墻的力度,那么對于學生這種常規問題就缺乏指導性, 無法給學生提出正確的建議。諸如此類隱藏于理論知識和普遍技術之下的微觀細節,只有教師親自動手切身體驗,才能真正領悟其中技巧。

為改進此種情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各級教育行政科研部門均要求中職學校教師,特別是實訓課程授課教師,應當具備“雙師型”資格。故教師本人,無論職稱高低,性別如何,都應主動到生產一線進修學習,親自動手操作。只有真實當一回施工人員,才能向學生傳授可靠可信的知識,名副其實的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其次,由于現實環境所限,很多教師沒有機會進行一線實踐,為了不耽誤教學,又能提高實操技能,校內教師應當積極向課堂中的企業教師請教和學習,不要把學生的動手環節單純拋給企業教師。

三、有效改進學生匯報總結環節,真正發揮其作用

裝飾技能每個實訓單元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進行體現的,任務一般按照各自特點分為若干環節,每個任務雖然不同,但是都是以匯報總結環節作為結束的。由于裝飾技能課程本身特點,所以每個任務的核心工作都體現在施工過程和質量檢測中,當核心工作結束后,學生通常就感覺該單元已經完成,知識已經掌握,并不重視匯報總結環節。事實上,無論是傳統教學方式,還是改革后的新教學方式,一個單元學習結束后,都應當進行匯報總結,為下一個學習單元做好準備。

這幾年的裝飾技能實訓課程中,我都保留了學生的匯報總結ppt文檔和演講照片,經過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一些反思。

第一,學生普遍將匯報總結這樣的小組活動自行轉化成個人活動,由小組中的某個人全程完成ppt文件制作并進行上臺匯報演講。通過和學生交流,他們認為ppt文檔制作有一定難度,除了技術難度之外,學生還要將整個任務從最初明確任務到收集材料、施工及質檢有機結合,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有重點有特點的總結,同時配以圖片、文字解釋等材料,最終呈現在ppt文件中,由匯報者有條理的進行演講。整個過程是教師提前布置給全組組員的,初衷是通過該環節幫助學生全面回憶、復習并整理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對于所有材料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并實現小組內的討論交流。但是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很多小組都將涉及ppt文件制作的核心問題和演講工作,統統歸到某個擅長電腦操作或善于表現的組員身上,或者完全成為組長一個人的苦差事。

第二,上臺演講的組員一般都是善于表現的學生,他們只想通過這個機會單純的表現自己的口才或者膽量,并沒有提前對文檔內容進行深入了解,也沒有和組員就整個施工過程遇到的問題進行過全面討論分析,無法達到演示目的,這也顯示了中職學生在語言邏輯和思維方式上的短板。

針對以上問題,本人加強了對每個單元匯報總結環節的關注力度,不能只重實操,避免匯報總結階段變成整個單元的“雞肋”。

首先,向學生講解ppt匯報的目的和軟件本身區別于其他軟件在演示方面的優勢,幫助學生了解ppt文檔制作時的關鍵技術點,解決制作中的基礎性問題。其次,逐一幫助每個小組整理分析任務實施全過程的要點,每個組員都參與制作前期的討論,做好記錄,不但達到了復習知識的目的,同時又促進了組員之間的交流,激發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對每組制作的文檔草稿進行提問和評價,引導組員思考可改進之處,使文檔體現整組特點,表現出每個人在實施過程中的貢獻,并引發學生對于不足之處的反思。最后,在ppt演講過程中,鼓勵組內學生進行輪換演講,當眾接受所有同學和老師的提問,檢驗任務完成效果,對學生進行客觀打分,同時也鼓勵組與組之間再次交流,互相借鑒,共同提高。

隨著課程的深入和推進,教師發現,只要堅持每個單元進行這樣有效的匯報總結,學生慢慢將接受并適應,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建立了自信心。

上一篇: 學前舞蹈 下一篇: 初二學期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欧美在线精品亚洲综合网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