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研究會
主辦單位: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研究會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18年
綜合影響因子:--
《高校共青團研究》雜志在全國影響力巨大,創刊于2018年,公開發行的季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主要欄目設置有:組織建設、實踐育人、理論探討、思想引領、實踐探索等。旨在推動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發展,促進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的交流與分享。雜志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力求提供科學、實用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經驗。雜志的目標讀者群體主要包括高校共青團工作人員、相關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青年學者、青年工作者以及對高校共青團工作感興趣的讀者。
雜志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的研究,包括組織機構的優化、干部培養、制度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和探索。其次,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思想引領與理論研究的深入探討,包括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青年思想引領工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再次,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實踐經驗的總結與分享,包括優秀團組織經驗、創新項目和活動推廣等方面的案例分析與交流。最后,對青年發展、學生工作等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的介紹,為高校共青團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旨在提供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促進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創新與發展。
(1)本刊發表的稿件注重學術價值與學術規范,既歡迎視野開闊、論述嚴謹、具有前沿性和開拓性的嚴謹研究成果,也歡迎翔實可據的考證性、資料性論文。
(2)參考文獻附于文末,為近5年內作者閱讀過的主要文獻,由作者對照原文核實,依文中出現先后為序,并在文中引用處右上角標以帶方括號的數字。
(3)正文標題:文內各級標題題號一律頂格書寫,標題題號分級采用1;1.1;1.1.1等標注形式。結構層次不宜過多,一般為二級或三級。
(4)注釋:解釋題名、作者及某些內容,均可使用注釋。能在文章內用括號注釋的,盡量不單獨列出;不隨文列出的注釋,標注符號應注在需要注釋的詞、詞組或語句的右上角,用①,②,③……表示,并于文后依次列出。
(5)第一作者信息:姓名、出生年份、性別、籍貫、職稱、學位、工作單位(高校等大單位注明院系等二級單位)、通訊地址、郵編、固定和移動電話、電子郵箱(請勿遺漏,以便及時通知審稿結果和其他事項)。
(6)主題:本期征稿主題為“高校共青團研究”,鼓勵投稿內容涵蓋高校共青團在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建設、公益實踐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成果。
(7)內容要求:投稿內容需要圍繞高校共青團的工作進行研究和探討。可以從共青團組織的發展歷程、工作方法與經驗、創新實踐等方面展開,也可以分析共青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和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思考。
(8)文章結構:文章包括題目、導言、主體和結論等部分。導言部分可以簡要介紹高校共青團的背景和現狀,概述研究的重要性。主體部分可以從不同角度展開,可以分段介紹共青團的工作模式、具體項目的實施情況、成果和影響等。結論部分可以對文章內容進行總結,并提出對于未來工作和研究的展望。
(9)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10)圖片和圖表:歡迎作者提供相關的圖片和圖表,并在文中適當引用。請確保圖片和圖表清晰可見,同時附上相應的圖片說明和版權信息。
高校共青團研究是一本由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研究會主辦的季刊,期刊級別為部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東四十二條21號,郵編:100708。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