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1 08:50: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生態環境建設中的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生態環境建設是解決目前我國生態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的主要舉措。但生態環境建設具有很強的復雜性,而且影響因素多,需要各部門相互配合,相互協同,才能保證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有序開展。在生態環境建設中應用河湖長制,能夠進一步落實地方黨委、政府對河湖管理保護的主體責任,從而更好地解決涉水管理職能分散、交叉等系列問題,逐步形成河湖管理保護的合力,著力解決好目前生態環境建設中存在的侵占河道、非法采砂、水土污染、電魚毒魚等制約河湖保護的一系列突出問題。總而言之,將河湖長制應用到生態環境建設中,是目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核心工作,也是緩解和治理水土流失問題、水環境污染問題的關鍵。基于此,開展河湖長制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意義及主要策略的分析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
1河湖長制的相關概述
所謂河湖長制是按照現行的相關法律和政策,以問題導向為出發點,全面落實地方黨政領導河湖管理保護主體責任的制度。一種先進、創新且符合目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河湖管理保護。其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加強水體污染防治、加強水環境治理、加強水生態修復、加強執法監管。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黨政領導,部門聯動;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強化監督,嚴格考核的原則,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并實現河湖基礎功能和永續利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2河湖長制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意義
河湖長制是一種制度體系,契合目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的要求,將其應用到生態環境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利于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全面落實和推廣綠色發展理念,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速度。更是解決目前我國復雜水環境問題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也是完善生態環境建設制度、規范水環境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制度創新。第二,有利于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各部門領導的關聯性。生態環境建設具有很強的復雜性、長期性,需要多個部門協調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各項工作。通過河湖長制可組建起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明確各級人員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職責,可極大提升各部門之間的關聯性,以促使河湖生態環境整治工作能夠有序開展。第三,有利于完善生態環境建設相關制度。在生態環境建設中應用河湖長制,可對生態環境建設中存在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集中處理,同時提升相關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時效性,為各級“河長”制定科學的發展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而且河湖長制屬于層層督辦的組織形式,小組可建立起考核機制,如果“河長”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可采取表彰獎勵的形式進行獎勵,以提升其工作的積極性。此外河湖長制在運行中,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開展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實現生態環境建設和計算機技術相互結合,實現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第四,有利于實現對生態環境的長效久治,更好的改善生態環境。每位“河長”在執行責任時,以法律法規作為執行基礎;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作為輔助指導;以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作為載體,從而保證河湖長制在生態環境建設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出來。雖然目前我國河湖長制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隨著各項制度、體系、標準、規范的不斷完善,將會更好地推動和督促生態環境建設。
3河湖長制建設生態環境的策略
3.1案例分析
某市區總管轄面積為1865.5km2,全市人口數量為68.9萬,在市區內現有國家級水利風景區3處,省級水利風景區2處。全市共有395條河流,其中干流長度超過3km的有72條,流域面積超過50km2以上的河流超過18條。擁有120座水庫,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8座,小型水庫111座。全市水資源總量達到5.26億m3,可用水資源量為1.68億m,農業需水量為0.75億m3。該城市河流、水庫數量多,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大大提升水行政管理的難度,生態環境建設任務繁重,為提升生態環境建設的質量,全面落實河湖長制,以徹底改善河湖生態環境,為城市居民打造一個綠色、文明、和諧的生態環境。
3.2立足現有的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在本案例中,為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全面貫徹和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有針對性的河湖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對現存的問題進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在現存問題調查中嚴格遵循“一河(湖)一策”的原則,以便對現存的問題進行全面排查,重點掌握管轄區內河湖的現狀,以及污染情況。縣、鎮、村的河道情況也要全面分析,并對所有的河湖進行健康評估。各級“河長”認真履行好在河湖長制的責任,開展拉網式排查,以便全面掌握污染源的數量、規模以及分布情況。在信息化河湖長制系統中詳細記錄河道基本情況、水質、排污口、水生態環境的基本信息,建立起電子檔案,并進行實時更新維護。明確現存問題后,再進行方案制定,在進行方案制定中也要遵循“一河(湖)一策”的原則,結合每條河流,每個湖泊水庫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制定科學的政治方案。并編制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水質概述、河道疏浚、綠色保證的計劃和明細表。結合現存問題,借鑒同類河道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成功的經驗,制定出有效的整治方案,并明確整治的內容、標準,明確各自的責任,分步實施,以促使水環境治理工作能夠有序開展。
3.3注重源頭治理和系統治理的相互結合
河湖污染的來源和污染所表現出來的實際情況來看,只有從源頭入手,才能提升污染治理效果。為在生態環境建設中最大限度發揮出河湖長制的效果以及作用,不僅僅需要從源頭治理的角度入手,更要進行系統的治理,只有二者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才能提升環境治理的整體效果。就案例生態環境建設而言,在進行源頭治理中要最大限度突出關鍵領域以及重點環節的治理,全部處理污染河湖及生態環境的污染源,將轉變生成方式作為解決水污染問題的關鍵測量。具體而言,可適當提升全市招商引資的門檻,嚴把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兩個關口,針對存在環境污染的項目和企業,堅決杜絕在門外。針對市內現存“三高三落后”的工業企業,要逐步淘汰落后的產能,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污染較大的工業企業入園進區,從根本上杜絕污水直接排放問題。此外,還要不斷加大新一輪農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生態型產業、綠色化產業以及環保型產業,在增產增收的基礎上,降低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進行系統治理要始終堅持“一上一下”的原則,也就是水體污染水下進行,源頭污染在岸上進行。河流污染的根源來源于產業的發展,既包括畜禽養殖污染、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也包括農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無水污染。為提升生態環境建設的速度和質量,必須采取源頭和系統治理相互結合方法,以樹牢全域“治河”的觀念,先進行河水治理,在進行岸邊治理,逐步追溯源頭,以推動水域、陸地共同發展。為達到這一治理效果,需要市區內多部門、多行業相互攜手,齊頭并進,開展企業污染、生活污水、禽畜養殖污染、農業種植污染的全面綜合防治,以提升污染治理的徹底性。
3.4嚴格保護,依法管理
河湖是組成生態系統的主要部分,河湖因水而成,干凈、充沛、流動的水是維持河湖健康生命的基礎。針對目前我國河湖污染情況,以及生態環境建設的現狀,既要嚴格保護,也要依法管理,才能提升河湖治理的效果。所謂嚴格保護指的是要對河湖進行紅線約束,對河湖生態環境系統進行全面保護,要做到“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因此,在案例生態環境建設中,為最大限度發揮河湖長制的優勢,要充分發揮出水資源管理紅線的倒逼機制,并進一步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及控制,在區域水系納污三條紅線剛性約束的基礎上,全面開展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以開展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的治理策略。除外,還需要大力推行城區兩污分流和農村河塘綜合治理的策略,加大海綿城市建設力度,以維系河湖的基本功能,實現河湖資源的永續利用。依法管理是需要將生態環境建設的相關活動全部納入法律保護范疇中,促使河湖長制法制化,以便更好地解決復雜的河湖水問題。嚴格執行水環境保護相關法律,并依法劃定河湖管理范圍,嚴禁企業和個人以任何名義侵占河道、非法采砂。同時還要加強綜合執法隊伍的建設,組建一支綜合專業素質水平高的水環境聯合執法隊伍,摒棄傳統“多頭治水”的管控模式,采取聯合執法,以解決傳統生態環境建設中存在“誰都管,誰都不管”,職責不清不楚,相互推諉責任的問題,促使生態環境建設逐步走向法治的正確軌道。
3.5建設河湖長制信息化平臺
雖然目前我國河湖長制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國外大量實例和研究表明,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是完善河湖長制的重中之重,案例城市結合當期河湖污染和分布情況,在2022年12月和當地信息化軟件研究院所聯合開發了專屬的河湖長治信息化平,實現了信息公開、“河長”辦公、公共互動、協同治河、統計考核為一體的現代化河湖共管共治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比如:為河道生態環境制定了治理方案策略,可在線分析河道污染情況和成因。實現了河道治理目標和治理方案的公開化、透明化,每位居民都可以河湖生態環境建設情況進行監督,大幅度減少了河道污染、污水偷排等污染事件的發生概率。此外,河湖長制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也加強了各級“河長”的責任感,以便充分發揮出“河長”在河湖長制中的作用,大大提升了河道生態環境建設水平。
4推廣河湖長制的建議
4.1完善管理機制,增強責任感
在生態環境建設中應用河湖長制時,需要立足當地河流發展現狀、治理的需求,通過完善的管理機制,促使每位“河長”都能落實好自己的責任,以提升河湖治理質量,為區域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助力。各區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持續不斷的完善河湖長制管理機制,以提升公安部門、水利部門、環境保護部門之間的合作關系,一旦發生偷排污水情況、破壞河湖治理成效情況,及時追究相關人員責任,限期整改。
4.2加大宣傳力度,發揮群眾力量
河湖長制是一種先進的、符合我國河湖治理發展現狀的制度和模式,借助政府的力量,來徹底解決復雜的區域水環境問題,從而為居民營造一個更加優良的生活環境。因此,河湖長制的推廣需要大量群眾的參與。政府部門要宣傳發展河湖長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提升每位居民參與河湖長制的積極性,群策群益,全面監督,以保證河湖長制相關工作能夠高效有序地開展。
4.3因地制宜,智慧治理
不同區域水環境現狀、分布情況、河道條件都不相同,因此無法采取統一的管控模式,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開展“一河(湖)一策”全面有效治理。同時還要加大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力度,利用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技術等,構建一個河湖信息數據庫,將采集到的河湖信息及相關數據,實時傳輸到數據庫中。并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設立居民反饋機制,讓城市中的每位居民都能實時了解河湖生態環境建設情況,以促使河湖長制能夠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得到長效、規范、合理的應用。
5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態環境建設是解決目前我國生態環境污染和破壞的關鍵問題,而河湖污染又是生態環境中污染最為嚴重的部分。因此,為加快生態環境建設步伐,就必須合理應用河湖長制,以解決復雜多變的水環境問題。河湖長制是符合我國現階段發展河湖治理的創新制度,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有利于更好的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也是維護河湖健康生命、保證國家水安全的關鍵制度,值得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蔣鵬宇.河湖長制在生態環境治理中作用探析[J].東北水利水電,2022,40(05):26-29,71.
[2]葛呈花.鞏固落實河湖長制穩步提升生態環境[J].江蘇農村經濟,2022(05):54-55.
[3]高鑫旺.河湖長制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意義及具體策略分析[J].甘肅農業,2022(02):70-72.
[4]唐見,李善德,沙志貴,等.河湖長制下流域統籌能力建設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22,39(07):7-12.
[5]李衛起,朱才榮,胡正.淺析河湖長制在城市河道水生態環境治理中的實踐經驗[J].四川水利,2021(S1):104-107.
[6]吳志廣.河湖長制助推長江生態環境大保護的策略研究[N].人民長江報,2018-10-20(005).
作者:曹川 單位:高臺縣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