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1 08:46: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特種影院科普功能提升策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016年06月01日人民日報)2021年6月25日,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提出了到202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5%,到203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25%的目標,并提出著力通過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合作工程等重點工程推動目標實現。科普場館作為科普基礎設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揮科普功能,助力實現《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既定目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據國家科技部網站公布的信息,截止到2020年年底,科普場館建設成果凸顯。全國共有科技館和科學技術類博物館1525個,比2019年增加48個,場館展廳面積549.63萬平方米,比2019年增加2.28%。其中,科技館573個,科學技術類博物館952個[1]。特種影院是科普場館內獨立于常設展廳的重要教育場所,包括大面積平幕影院、環幕影院、3D影院、4D影院、球幕影院等。特種影院幾乎已經成為科普場館建設的必備內容,占場館建設經費較大比例,但現在特種影院面臨著票房低、觀影人群少、教育活動少等問題,沒能發揮特種影院的應有作用[2]。諸多學者已經關注到了科普場館內展品、藏品的科普效果,但面向場館內特種影院教育效果提升的相關研究卻少之又少。上海科技館自2001便開放了三座特種影院(IMAX球幕影院、IMAX立體巨幕影院和IWERKS4D影院),20年來在特種影院建設、特種影院相關資源開發方面做出諸多嘗試。本文將分析科普場館中特效影院的教育價值,總結現階段特種影院的機遇與挑戰,并以上海科技館為例解析如何在科普教育發展的新階段更好地發揮特種影院的科普教育功能,以期為其他科普場館提供借鑒。
一、特種影院的科普教育功能及其面臨的困境
特種影院以影片為表達形式,通過精妙設計的影片內容與情節,使電影聲畫、包裹式銀幕以及影院環境特效有機結合,將抽象枯燥的科學知識以生動、形象、充滿畫面感、情境感的形式展示出來,合力調動觀眾的感官。如:穹幕具有包容感、環幕視野寬廣,觀眾視角范圍皆為畫面所包容,猶如置身其中;4D除了立體效果外,還有震動、墜落、吹風、噴水、撓癢、掃腿等多種環境特效。根據影片的情景精心設計出煙霧、雨、光電、氣泡、氣味等效果,使觀眾獲得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全方位感受。這些特效與科普電影的情節配合在一起,使得科普過程對人的感官有更多、更強刺激,給予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并在此過程中向公眾傳遞科學知識、思想、文化、精神等信息,幫助觀眾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下進行自主學習。目前,特種影院面臨的困境表現為票房低、觀眾少。對于觀眾來說,特種影院的吸引力遠不如館內的藏品與展品,觀眾觀影后腦海中僅留下“震撼”“驚艷”的感受,而對影片中蘊含的科學知識、科學思想認識不足。究其原因,在于特種影院的教育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地挖掘。從影片來看,由于我國科普特種影片起步較晚,盡管國內科普場館新建的特種影院數量與日俱增,但大多依賴國外進口的影片,數量少,更新周期長,配套資源不足。而我國自行開發的影片與國外影片還存在一定差距[3]。已有學者[4-5]認識到了特種影院資源應與館內其他資源聯動,挖掘電影與展覽、電影與教育活動等的聯動優勢,進一步發揮特種影院的教育功能。但從現狀來看,將科普影片與場館內其他資源結合的教育活動數量甚微,活動的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現象明顯,且活動實施質量還有待檢驗。
二、特種影院發展的機遇
(一)政策的支持與鼓勵
為充分發揮全國科普場館特種影院在科學普及中的獨特作用,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于2014年成立科普場館特效影院專業委員會。該專業委員會積極搭建業務交流和培訓平臺,探索資源共享新路徑,不斷優化運行機制和活動方式。近兩年發布的系列政策也為特種影院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中的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便提及“實施科幻產業發展扶持計劃。搭建高水平科幻創作交流平臺和產品開發共享平臺,建立科幻電影科學顧問庫,為科幻電影提供專業咨詢、技術支持等服務。推進科技傳播與影視融合,加強科幻影視創作。組建全國科幻科普電影放映聯盟。”中國科協印發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中表示建設國家級科幻電影科學顧問庫,推動成立全國科幻科普電影放映協同機制,促進科幻發展生態建設。《現代科技館體系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中也提出要聯合社會力量,探索多元主體參與科技館體系建設的合作機制。支持科技館在短期展覽、科技培訓、特效電影、科普文創等非基本科普公共服務方面與社會力量開展合作,推動科普產品多元供給。
(二)影院技術的不斷更新
2001年上海科技館開館時采用了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放映技術,其中IMAX影院使用70mm、15齒孔的電影膠片,比普通的35mm膠片大十倍,放映機使用15kw的氙燈,使圖像比普通膠片更清晰,IMAX放映機使用“波狀環行”的進片技術,電影膠片以每秒24畫格的速度沿水平方向運行,使圖像更穩定,把圖像放映到巨型和球型銀幕上,加之8kw功率的6+1聲道高保真數字音響系統,極具震撼力,給觀眾帶來全身心的享受。4D影院采用美國IWERKS公司先進的放映技術,在三維立體基礎上再增加環境和座椅特效(第四維),觀眾不再是簡單的看電影,而是更多地去體驗影片中的各種情景,如影片中下雨或下雪,觀眾就會感到有雨滴或雪花飄落在身上;影片中有高處跌落的情節,觀眾的座椅也會同時往下一沉等等,帶給觀眾全新的刺激和震撼,這是迪斯尼概念在電影藝術上的大膽運用。一流的放映設備保證了科普影片的高質量放映,使優質的特效影片原本的精致細節不打折扣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不會因為設備的限制而降低影片本身的精彩。為保持國際領先水平,還需及時升級影院硬件。2011年,科技館4D影院完成了加裝數字機改造工程,在膠片放映機基礎上增加了3D高清晰度數字放映系統,包括音源播放器和音頻處理器升級,進一步豐富了4D片源。2020年底,IMAX球幕和巨幕影院設備更新改造方案經過行業內專家論證,將于明年閉館后正式實施。改造后球幕影院和巨幕影院的播放亮度、畫面分辨率、音響效果等核心技術指標將得到顯著改善和提高,整體播放效果可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技術的不斷更新,給特種影院的深化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上海科技館特種影院的發展探索
解析困境,把握機遇,上海科技館近20年不斷嘗試,從“物理-事理-人理”三維去認識特種影院的發展,“物理”層面考慮特種影院的影片資源的篩選、開發與利用,為特種影院的科學運行提供物理條件;“事理”層面考慮特種影院的統籌安排與管理,上海科技館構建了三館影院集約化管理模式;“人理”層面考慮特種影院建設中的人員因素以支撐特種影院教育服務的合理運營。
(一)物理:特種影院中影片資源的篩選、開發與利用
1.特種影院基礎影片的優質化篩選與排片
為了給觀眾持續提供最新的高品質科普影片,上海科技館每年都會面向全球通過嚴格的影片篩選流程引進4部特效科普影片,在前期選片過程中引入“大眾打分”“工作組打分”和“專家打分”環節,充分綜合各年齡段人群觀影口味和需求,經多輪篩選后評定選出最終上映影片。選片工作中必須綜合考慮展覽、社會熱點、故事情節、資料等因素,遴選佳品,促進科普電影欣欣向榮。同時不斷優化“排片機制”,增加影片上映數量,以滿足觀眾的多樣化需求,激發影院活力和吸引力,最大化實現影院的科普價值。自2005年科學影城揭牌以來,特種影院影片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由初期保證4座影院的每個影院平均使用1-2部影片發展到2020年每個影院平均3-5部影片輪換播放,增加影片的更新頻率,影片更新頻率由初期的每一年更換一次改為有計劃的按一年二次或某個節假日更新影片。
2.特種影院原創影片的探索性嘗試
原創影片的研發是特種影院科普功能的新延展和新突破。上海科技館于2010年起積極嘗試原創科普影片的研發,緊跟國家科技發展戰略以及社會發展潮流,不斷拓展現有的題材范圍,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特種影院品牌,每年會自主研發創作1-2部4D影片。先后完成了《重返二疊紀》《劍齒王朝》等12部作品,并在國內多家同行單位上映,同時與多家科普場館簽訂租賃意向,不僅實現了科普影片重出“江湖”、走進院線,而且打破了國內場館特種科普影片的國外壟斷。其中,4D電影《熊貓滾滾》通過“一帶一路長三角科普場館發展國際研討會”,與埃及、肯尼亞、泰國、馬來西亞等亞非國家簽訂了租賃意向,使中國科普影片走向世界。立足打造中國的Discovery,上海科技館展現珍稀瀕臨的物種。策劃拍攝的17部“中國珍稀物種”科普紀錄片,相繼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港澳和海外電視臺及優酷土豆、搜狐視頻等網絡媒體播出,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多部紀錄片榮獲國際紀錄片自然及環境類最佳短紀錄片獎、第22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紀錄片提名等28項國內外獎項殊榮。從動物到社會熱點,再到科幻影片創作,上海科技館不斷滿足不同觀眾的個性化需求。與此同時,在現有傳統媒體基礎上,為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開發以科普微電影、微視頻為代表的新型影視藝術形式,擴大科普影視作品的傳播力。
3.基于特種影院的教育活動延伸
除科普影片放映以外,依托影視資源,挖掘電影與館內展示資源、教育活動資源等的聯動優勢,策劃多維度、多形式、跨界式的影視教育活動也是特種影院科普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影片教育活動“線上”與“線下”相融合,如結合影片內容開發科普游戲等,創新和豐富教育活動形式,進一步拓展教育活動的廣度和深度。近年來,上海科技館特種影院逐年增加了對于開展影院教育活動的投入,圍繞著影片內容和不同特種影院的技術特點,開展了一系列“看、聽、學、探、答、賽、秀”等教育活動,受到國內主流媒體的輪番報道,使觀眾有機會更真切地體驗科技的樂趣和力量。“電影+”廣闊的外延發展空間,使特種影院成為了科技館內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組成部分。2005年至2020年間,影片教育活動數量和種類都有了明顯增長,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上海科技館科普特種電影周”品牌教育活動。特種影院自2005年至今已成功舉辦過4屆“科普特種電影周”活動,共放映近百部特效科普影片,從“宇宙、地球、生命、文明”等角度闡述并傳播科學。?影片首映式及相關活動。如配合新片《美洲音樂之旅》首映式特別策劃了“音樂的力量”主題活動,并邀請上海市自閉癥少年樂隊進行專場表演并講述“音樂是如何改變自閉癥孩子”的感人事跡。?影片配套教育資源包開發。結合影片內容和影院技術特點,開發了與影片配套的教育資源包,對影片科學性進行拓展,揭秘影片背后更多的科學故事。?開發主題教育活動。結合影片內容和影院技術特點,在寒暑假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如制作球幕影院燈光秀,通過動畫演示、解說、互動等形式,深入淺出地介紹球幕影院天象廳功能以及天文演示編輯節目的特點。?針對青年人開發觀影沙龍活動。充分利用特種影院和影片資源,針對青年策劃觀影沙龍活動,為更多熱愛電影的青年提供交流分享的平臺。?科普游戲。結合我館原創影片開發科普游戲,如結合四維影院特效影片《熊貓滾滾》開發的科普游戲———“滾滾跑酷”,通過游戲的魅力激發觀眾了解熊貓的興趣。?應急科普線上微課。結合上海科技館原創影片資源,設計相關應急科普微課,如疫情期間開展多項影視教育活動,包括在Bilibili、抖音、微信等新媒體平臺舉辦的微課《吃貨萌萌噠》《蛟龍探海》《細菌大作戰》等,使科普教育從影院向外拓展,有效擴大了受眾群,提升了影視教育的影響力。
(二)事理:三館影院集約化管理模式
“十四五”期間是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分館)、上海天文館(分館)鞏固三館集群品牌、加速創新突破、深化國際影響力的新階段。6大特種影院位于兩岸三地,其中上海科技館和上海自然博物館均有四維影院,科技館和天文館均有球幕影院。三館影院實現統一管理,全面提升影院整體科普教育能力,既能用足本館資源形成影院單體的特色化發展,又能共享三館的資源,形成影院集群的協同化發展,形成各大影院優勢定位及發展目標,使它們能發揮出最優特色、最佳的科普功能,助力實現“高層次科普展示持續創新、高質量科普教育不斷拓展”的“十四五”遠景目標。“三館合一”的集群化發展大背景下,三館影院將采取集約化管理模式,減小內耗,致力提升科普教育效能。管理機制方面,三館特種影院專業人員將進行統一管理和培訓,不斷提高其放映操作和排除故障等專業能力;影院設備方面,將建立三館影院備品備件庫,統一采購、管理和使用,降低運營成本;影片資源方面,三館影院將統一引進影片,節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在影院教育活動策劃上,也將遵循各館特色,與各館內展教中心開展跨部門的緊密合作,與館外各種社會資源開展跨界合作,全面提升三館影院整體科普教育能力。科普場館聯動有利于將區域性科普資源整合為科普核心力量,以激發公眾更高的參與熱情,是新科普模式的成功探索。
(三)人理:建立差異化人才隊伍培養方案
隨著對特種影院科普功能重視程度的不斷增加,對影院人才結構也相應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院科普活動開發和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策劃、實施、技術支撐、宣傳推廣等環節。在新時代的要求下,科技館特種影院不僅僅需要懂技術的人才,還需要懂管理、懂教育、甚至營銷的人才。上海科技館特種影院的人才隊伍結構以理工科為主,負責放映和設備維護等工作,占比83.3%;1人負責影片采購,1人負責教育活動開發和宣傳等。整體隊伍結構缺乏對教育背景人才吸納的重視,導致影片相關的科普教育活動開發專業化程度不高,成為制約影院科普教育能力提升的瓶頸。為適應“三館合一”發展模式要求,特種影院在隊伍建設上需加大引進力度,不斷優化人才結構,有意識的吸納教育學、天文學等專業的高層次科普人才,加強特種影院在科普教育活動上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與館內外教育部門或群體的專業溝通能力。針對差異化的人才培養需求,需要建立起差異化的人才培養方案。館層面與特種影院自身均應制定差異化的培養方案。具體而言,上級部門應發布指南性質的人才隊伍培養方案方針,指導特種影院開展培養工作,特種影院則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不同級別、不同崗位、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員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使各類人員都能在特種影院中明確自身發展定位,發揮所長,成為真正的行業人才。現有人員要全面、深入地剖析自身的專業素質,找出自身的亮點和不足,積極尋求有效的方法,如參加針對科普教育及新媒體教育的培訓課程,開展館內、外的業務交流等,從而不斷拓展自己各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科普教育能力,在特種影院科普功能提升中找準自己發展的著眼點和驅動力。
四、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我國科技館特種影院正處于一個發展轉折的關鍵期,要從以往以數量和規模增長為優勢的發展模式逐漸轉變為以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提升科普功能、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成為向公眾宣傳科學思想、傳播科技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的有效平臺。面對當前機遇和挑戰,科技館特種影院應進一步發揮一流的軟硬件影視平臺及現有資源整合等優勢,在組織科普影片創作、推進科普教育資源共享與傳播、提高科普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以及培養影院科普教育專業人才等方面不斷探索與研究,為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科技部發布2020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EB/OL].[2021-11-23].
[2]佘協元.廣東科學中心特種影院教育活動的研究[D].廣東財經大學,2018.
[3]吳文忠,費翔,劉翔.科普特種影片的發展概況與對策分析———以上海科技館為例[J].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19,5(06):434-439.
[4]王麗.圍繞特效電影的教育活動開發[J].科普研究,2013,02:37-41.[5]常娟劉媛媛.科技館特效影院主題教育活動探析[C].中國科普研究所.科技傳播創新與科學文化發展———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第十九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暨2012亞太地區科技傳播國際論壇論文集,中國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2:299-306.
作者:吳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