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階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時間:2023-03-20 15:17: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新發展階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發展階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1深刻認識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特色

在全面推進我國農村現代化的新時期,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并沒有業已成型的理論作為參考,更沒有中國城市的具體實踐理論能夠照搬。因此,在歷史發展的新階段,推動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必須要結合我國社會發展歷程、發展階段、區域發展差異等各方面情況,才能夠實現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1]。

1.1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特色性從世界經濟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大多采用“工業經濟、城市經濟共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模式。也就是說,要加大國家經濟對農業發展的投入,從而推動我國農村社會主義建設。但就中國實際而言,農村勞動規模、產出質量、組織程度都比較薄弱,而工業經營中的人力資本積累過程也相當短暫。但在新中國建立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由于中國過去一直實行的“犧牲農業農村發展工業經濟”的發展模式,在這種國情之下我國并不具備加大國家財力投入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模式。因此,我國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必須要堅持探索“農業農村的自身發展方式、國家資金和地方政府助力、工業與城鄉互促發展”的中國特色性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道路。

1.2中國社會制度特色性當前,在我國農業農村土地使用制度中依舊沿用“分田到戶”基本制度,即土地歸集體所有的、以家庭單位為主的農村土地承包制。這種體制下的我國農村經濟中注定不會出現大規模私有工業資金對中國農業農村區域進行大規模的耕地囤積或圈占,同時也就意味著在中國農業農村的長期發展中,無法有工業資金大規模支持中國農村發展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

1.3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轉型發展正所謂“不破不立”,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已經進入到此階段。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普遍問題,而因病因殘致貧返貧的問題尤為突出,這些問題嚴重限制了我國農業農村的快速發展。農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與落實,對于推進中國農業農村土地管理制度變革,建立農業農村集約化經營制度,健全農業農村基礎建設保障體系,推動農業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迅速成長,提升新型農業培訓能力等的方面均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助于更好地實現我國農村農業現代化服務體系的健全,促進農村農戶經濟與農業集約化經營體系的有效連接。

2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現狀

2.1多種生產形式并存當前,中國農業農村的土地耕種形式呈現出以多元方式并存的發展態勢,主要包括了家庭承包單干、大量耕地的流轉承包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等多種形式,而家庭農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在經營時,往往可以實現大量耕地流轉,也在無形中推動著中國農業農村土地結構的轉型、實現中國農業規模化程度提高、推動農業先進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為中國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帶來了助力[2]。

2.2農村留守勞動力的年齡、受教育程度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這就造成農村產生了體量巨大的農村留守群體(老人、兒童、婦女),在這一群體中能夠從事農村生產的勞動力主要為老人和婦女,其中老人的占比較大。而這些老人的受教育水平相對青年群體來說比較低,對新技術、機械設備的接受度不足。同時,還有部分青壯年勞動力會選擇農業生產和外出打工相互兼職的工作形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國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2.3返鄉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的老齡化和受教育程度當前,愿意返鄉進行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其大部分為年齡40歲以上,其文化水平有限、年齡大且無力在城市購房,工作報酬又無法達到預設目標,生活水平無法提升的中年勞動力,不得不選擇返鄉進行農業生產,維持日常生活。在此情況下,農村中的中老年群體數量越來越大,嚴重阻礙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3新時期,農業農村現代化面臨的任務和挑戰

3.1農業農村現代化面臨的任務

3.1.1繼續加強新時期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在新時期,通過打破傳統農業生產形式、促進農業經濟轉型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是實現新階段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標[3]。

3.1.2堅持踐行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道路是需要結合我國國情、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分析和政策方針的提出。必須貫徹黨政同責,研究開發農村經營新科技、新裝備,提升農村產出質量和農村的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發展,通過發展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進而減少農民所面臨的社會壓力、農村成本,為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打下良好基礎。

3.2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面臨的挑戰

3.2.1農業生產轉型發展。目前,我國仍有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存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農業生產水資源緊缺,灌溉方式、施肥管理仍采用粗放式生產且農業生態環境、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依舊影響當地農業生產。此外,還有部分內需較大的農產品(如大豆等)仍需要進一步實現優質、高質的生產目標。

3.2.2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生產之間的有機銜接。小農戶與農業現代化之間的有機銜接,主要涉及生產、消費兩大方面:第一,生產。獨立從事農業生產的小農戶,自身的經濟收益相對較弱,且需要承擔較高的市場風險,無法更好地擴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實現農產品向商品之間的轉化,經濟收益提升較為困難。第二,消費。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消費者和企業對農產品質量關注度越來越高,而小農戶的農業生產種植流程、產品回溯、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督等整體水平仍待提升,這也是目前影響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問題之一。

4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對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作用

在中國社會發展的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成為了促進中國農業與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性任務。所以,為了推動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村復興,就一定要與我國農村現代化的基本文化建設目標同步。具體內容包括:

4.1促進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核心矛盾變化相統一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矛盾的變化為我國社會經濟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出了新的任務和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要緊跟時代步伐,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進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4.2保障與現代化發展目標戰略效果提升需求相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是人民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而解決“三農”問題,不僅關系到農戶生活質量的提升,同時也關系到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因此,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必須要保障其與我國社會經濟現代化發展目標戰略相一致。

4.3促進農業農村經濟保持良性增長加快推進農村經濟振興戰略是新階段我國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重點任務,通過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轉型優化,促進國家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縮小城鄉經濟差距并全面促進社會經濟的和諧健康發展。

5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有效措施

5.1健全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專業鄉村人才隊伍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是支撐鄉村振興戰略、

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基礎。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理論知識的學習雖然很重要,但能夠將其與實踐進行結合,確保理論與實踐融合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才是最終目的。地方政府只有加快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打造專業鄉村人才隊伍,才能夠為農戶樹立榜樣。第一,基層單位可選擇優秀的培養對象,樹立鄉村經濟發展示帶頭人,加強新農民的培訓工作質量,從而保障其能夠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第二,出臺青年大學生、勞動力返鄉發展農業政策,吸引返鄉青年進行農業農村創業發展;擴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獲取渠道,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提供更多政策、資金的支撐,實現農業產業發展、增加就業空間。第三,增加大學生就業崗位,吸引青年大學生返鄉從事農業工作,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通過擴大工作崗位招聘的方式,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發揮大學生村官、專職村文書的職能作用,讓其能夠逐漸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中的中堅力量。第四,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配置完整性,解決農村基層干部年齡層較大、缺乏事業心、干勁不足等問題,優化基層干部隊伍的結構,打造一支專業度強、熱愛農村事業、精通農業管理的基層農村基層隊伍。第五,鼓勵農村居民進行農業生產創業,從基層稅收、社會保險制度、市場準入制度等方面進行政策調整,為開展農村創業營造良好的市場、政策環境,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奠定良好人才基礎。

5.2加強農村環境治理,共建美麗鄉村

第一,農村環境治理作為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民生工程,想要在我國廣大農村精準開展工作,其難度非常大。因此,想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必須要加強鄉村環境治理工作,構建完整的生活垃圾處理制度,建立固定的垃圾站,保證村村有垃圾箱,成立專門的垃圾收集、銷毀工作制度,避免農業生產的二次污染發生。同時,按照鄉村面積、人口規模差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從道路建設、裝飾護欄、情節墻壁、廁所改造等各方面,為村民生產生活營造良好的環境,實現共建美麗鄉村的目標。第二,在農村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上,必須健全有關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確保農村工作開展有法可依、執法必嚴,對已經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企業、個人,要作出相應的懲處,以此來提升鄉村居民的生態保護意識。第三,土壤是保障農業生產順利開展的基礎。基層單位需要進一步完善土地污染管理制度,加強正確使用土壤的指導和培訓工作,提升農戶保護耕地的思想意識,加強綠色農業生產技術的普及應用工作,最大化地遏制土壤污染。第四,加快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轉專項場地,加強對農村污水治理工作的監督管理工作,對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解決。確保農村水污染治理能夠做到早“早發展,早處理”,確保將問題能夠消滅在萌芽狀態。尤其是針對部分企業排水不達標的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嚴厲懲處,杜絕相同情況的再次發生。

5.3豐富鄉村文化生活,促進鄉村文化事業發展

新時期,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因此,在文化層面上,需要讓農村居民充分認識到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使其能夠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加速農村文化振興、傳統農耕文化、現代文化的融合發展,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中傳承創新鄉村文化事業。在鄉村振興中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誠實守信、勤儉節約的優秀文化,并將其融入到鄉村文明建設中,做到推陳出新,發展鄉村文化事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奠定精神支撐。

5.4打造現代農業產業生產體系,激活農業現代化

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離不開現代農業產業生產體系的建立。因此,地方政府部門需要加快對農村優勢資源的挖掘和利用工作,發揮人文發展優勢,基于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產業集群。具體如下:第一,加強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宣傳工作,激活政策引導作用,發揮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將農村產業轉型、融合、發展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動力。第二,加快農村產業加工、銷售、倉儲、物聯網的建設速度,構建優質農產品銷售新渠道,在提高農戶經濟收入增加的同時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第三,加快農產品深入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村農業產業縱深發展,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實現農村產業鏈的延伸發展,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6結束語

綜上所述,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是功在當代、立在千秋的重要工作。解決“三農”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工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是黨和國家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征程上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工作中,地方政府部門必須要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在保障生態環境,促進鄉村文化發展的基礎上促進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辛俊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現實思考[J].甘肅農業,2022(11):18-21.

[2]晁明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對崆峒區鄉村振興的思考[J].農家參謀,2021(8):26-27.

[3]徐紅梅.新時代農業(旗)縣鄉村振興的路徑思考:以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為例[J].中國市場,2022(21):33-35.

作者: 張佳媛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中共成縣委黨校

上一篇: 一人食餐飲經濟發展策略 下一篇: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生態環境研...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第二页 | 五月天婷婷综合社区 | 思思久久99热这里精品66 | 久久精品日本亚洲优女 | 亚洲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一区精品人人爽人人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