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9 16:29: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探討3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近年來,隨著留守兒童的問題日趨嚴重,社會已經對特殊留守兒童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由于留守兒童自幼缺少父母的關愛,很容易產生焦慮、悲觀以及缺乏安全感等消極情緒,行為和學習缺乏管教,對其自身的學習和成長都極為不利,心理教育上的缺失,也很容易導致在以后誤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面對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教師和家長都要能給予充分的重視。通過對留守兒童實施良好的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自身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特殊留守兒童常見的心理現狀問題分析
(一)生活上特殊留守兒童被留守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都不在身邊,外出進行打工,被祖父祖母或者其他的監護人照顧,父愛和母愛缺失。對于兒童來說,父母在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不能被輕易替代的,一些家長由于一年半載才能與孩子見一次面,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由于缺少監管,特殊兒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導致其沒有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價值觀畸形。或者在生活中對人或者對事情的態度十分冷漠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愛心,對人沒有禮貌[1]。
(二)心理上受到環境、親情缺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相較于非留守兒童,特殊留守兒童因為沒有父母的照顧和陪伴,極易缺乏安全感,他們對親情更加地渴望,當看到其他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和照顧的時候,就會容易產生自卑、孤獨的心理。久而久之,在面對外人時,很容易形成敏感多疑、防御、冷漠的情感態度,導致其出現性格抑郁、性格缺陷或者其他的心理障礙[2]。
(三)學習上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多數特殊留守兒童是被爺爺奶奶或者其他監護人照看,在學習層面上,很少有人會對其進行全面地監督和管束。多數特殊留守兒童缺乏自律學習的意識,缺乏學習的動力,常常存在厭學或者叛逆的心理。同時,由于缺少家長管教,一些兒童甚至還會出現打架、惹事的情況,不能好好地完成學業[4]。
(四)道德行為上學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作為兒童生活和成長的主要陣地,對兒童造成的影響更甚,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部分兒童在思想、行為以及心理層面上的發育中更容易偏離正常的軌道。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在兒童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往往很容易采用不正確的手段去進行解決。再加上有的孩子在物質上得不到滿足,甚至還會產生偷竊的行為[4]。
(五)人際交往上特殊留守兒童由于內心敏感、脆弱自卑,總是習慣性自我封閉,充滿了防備戒備的心理,其在與人交流交往的時候,會容易出現膽小膽怯的心理,也會容易理解錯誤別人的意圖。他人的一些態度和評價其都不能從客觀的角度去對待和接受。久而久之,其越來越不愛與他人交往,不愛表達,交流的技能較弱。
二、特殊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經濟上城市和鄉鎮的差距較大,在農村中,單一地依靠家里的田地供給并不足夠支付家中的生活開銷。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為廣大農民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在農村中很多人都逐漸向外涌出,出現了大量留守兒童的后果。
(二)教育上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多數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與父母分開,很少感受到父母在身邊的時刻管教,家庭教育薄弱。再加上受到周邊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一些孩子的辨別能力較弱,就會被不良的文化和知識熏陶,影響其自身的身心健康。
(三)心理上好的生活環境和情感的陪伴對于兒童自身的心理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特殊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缺乏陪伴和指導,父母在每一次離開的時候,多數孩子容易認為父母不愛他們,丟下他們,從而產生自卑、自暴、自棄的心理。除了以上原因之外,還有很多種原因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比如同齡小伙伴的影響、媒體信息的影響、學校教育的影響以及周圍環境的影響等等。
三、特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社會支持社會的重視對于改善特殊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對策是非常重要的,針對特殊留守兒童心理的教育,政府要能夠制定對應的策略,對地方留守兒童的生活情況展開全面的調查和分析,通過定期到地方學校或者走訪家庭,能夠積極給予孩子們充分的關心,或者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豐富孩子們的生活。比如可以組織一些干警定期去校園為孩子們講一些法治故事,或者在學校組織大家看一場有關于思想教育的電影等等,通過舉辦各種有趣的活動,不斷豐富孩子們的生活,以此有效對其進行良好的心理指導。
(二)家庭重視家庭作為孩子生活成長的重要陣地,教師需要記錄每個兒童監護人的聯系方式,定期打電話了解孩子的情況。同時,定期組織家長會,在家長會上與孩子的監護人進行詳細的溝通,引起監護人對家庭教育的重視,能夠更加仔細地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同時,老師也要留有孩子父母的聯系方式,比如利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向外出的孩子父母匯報一些情況,并積極建議父母能夠多抽出時間給予孩子陪伴,能夠利用通訊工具增加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次數和時間。讓監督人和父母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學習等等多給予一些關注,使其重視對孩子的管教和教育,給予其更多的溫暖和呵護。
(三)學校要做好相應的工作1.重視組織校內的教師培訓學校要重視對校內的各級教師展開特殊留守兒童的心理培訓,讓每個教師都能夠通過培訓了解特殊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能夠對其心理健康的發展狀況給予充分的重視。通過讓教師意識到其心理發展的重要性,使其在面對一些對學生的教育問題時,能夠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解決。2.校內要建立留守兒童的檔案資料為了能夠針對性地做好特殊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工作,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檔案中要涵蓋學生的全部資料,比如父母何時開始外出工作,父母的姓名以及家庭住址、父母及臨時監護人的聯系方式和家庭基本情況等等。通過建立健全的檔案,更加方便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夠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手段去進行教育教學指導。3.教師應積極展開家訪為了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其在家庭當中的表現,教師應積極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展開家訪工作。了解其臨時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和孩子的生活環境,了解其在家庭中的具體表現,通過將學校和家庭組織在一起,對孩子更好地進行監督與教育。4.建立家長課堂家長課堂的作用,就是定期組織特殊留守兒童的家長來到學校上課,使其能夠充分了解特殊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同時,積極引導各位家長改變陳舊錯誤的教育觀念,使其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對孩子的一舉一動給予充分關注,照顧到孩子的情緒,做到對其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和思想教育。學校教師可以借助微信或者電話等多種聯系方式與家長展開互動,通過定期展開家長課堂或者家長會,使各位家長意識到特殊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對其給予足夠關心和關愛的重要性,意識到關注和管教對其健康心理和正確思想的促進作用。5.定期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在一些比較熱鬧的節日或者一些尋常的假期中,學校可以利用這些課外時間組織一些集體活動,讓學生在熱鬧有趣的氛圍中度過,使其感受到來自班級集體的溫暖和快樂。6.教師要學會與留守兒童做朋友老師要積極與特殊留守兒童展開溝通交流,在面臨其犯錯誤的情況下,要應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其進行指導,要尊重學生,不能應用不好的態度過分批評指責,打擊其心理。通過與其像朋友一樣地談心,對其進行良好地啟發和引導,走進其內心世界,從而更好地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和思想。7.加強感恩教育很多孩子認為監護人對自己的照顧和關心是理所應當的,教師需要引領其正確認識父母外出工作的目的是賺錢養家,使其意識到父母的不易,更能夠明白爺爺奶奶以及其他監護人對自己的照顧,要學會感恩,適當盡自己的能力去報答和回應他們,使其能在具備感恩心態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家長監護人帶給自己的溫暖。8.重視法制教育小孩子本身法律意識較為薄弱,沒有分辨對錯的能力,學校應重視加強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比如通過一些典型的案例或者小故事,讓學生展開討論和探究,使其意識到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不該做,做了后果是什么等等,或者講解一些溫暖的德育故事,激發其內心情感,幫助其形成優秀的品質。總而言之,特殊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不僅和其自身的健康成長存在密切的關系,也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如何能夠幫助特殊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是教師、家長以及政府都需要積極關注并切實解決的問題。由于特殊留守兒童作為受到全社會關注對象,只有對其應用真誠的愛和陪伴,重視傾聽其想法和意見,為其積極樹立正確的三觀思想觀念,進行良好的指導和教育,才能保證其在未來不斷地收獲更多的希望,有效促進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發展。
作者:吳艷軍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探討篇2
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及成因
(一)問題表現1.學習方面首先,注意力缺失。主要表現在課堂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缺乏耐心,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尤其在遇到困難或者挫折時,常常有憤怒或沮喪的情緒,自控能力較差,表現為不喜歡學習,不愿參加課堂學習活動,不遵從教師指令完成學習任務。其次,學習動機薄弱。在課堂紀律意識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存在放棄學習、破罐子破摔的現象。2.性格方面首先,焦慮自卑感嚴重。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親情的呵護,心理壓力過大,對日常瑣事過度焦慮或緊張不安,警覺性過強。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自信心缺失,做事畏首畏尾,缺乏主見,對困難、挫折和失敗等消極情緒的承受力較差。其次,有較強的逆反心理。有時候,出現不服從學校教師或監護人管教的情形,思想偏激,行為逆反。3.人際關系方面首先,孤僻不合群。性格上敏感多疑、情感脆弱,做事膽小、懦弱,對身邊的人懷有戒備的心理,對集體活動有強烈的抗拒心理。其次,具有社交恐懼癥。對正常的社交和人際關系感到恐懼,出現社交恐懼癥。4.人生觀方面首先,意志薄弱。留守兒童面對社會不良因素的誘惑,自控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侵蝕。他們對是非善惡的判斷能力不高,自律水平普遍較低,道德意識薄弱,容易做出違背道德甚至是違法犯罪的事情。其次,價值觀錯位。對自己的行為沒有正確的認知,容易受到“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出現價值觀錯位,認為上學無用、知識無用,有了“與其努力讀書,還不如打工掙錢”的錯誤觀念,在校期間無明確的奮斗目標,得過且過。
(二)原因分析1.社會環境的影響首先,社會的關注度不夠。在農村學校周邊有不少網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雖然相關規定明確指出,未成年人不能進入網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但是相關規定并沒有真正落實,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其次,農村教育資源匱乏。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明顯不足,農村基礎教學設施滯后,教學設備陳舊落后,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農村孩子上學遠、上學難、寄宿條件差、師資薄弱的現象普遍存在,專業的心理教師更是難尋。2.學校教育缺位首先,教育觀念落后。農村中小學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不夠重視,缺乏系統的規劃,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始終處于邊緣化。其次,專業知識欠缺。農村中小學極其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教師,無法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直接影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第三,教師關愛不足。不少農村教師只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和身體健康狀況,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部分教師對留守兒童關愛不夠,未能及時表揚鼓勵留守兒童的細微進步,使他們缺少學習的動力。3.家庭教育不足首先,親子教育缺失。父母在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留守兒童缺乏親情關懷,內心的困惑和焦慮得不到有效的釋放,容易形成不健康性格,造成心理障礙。其次,監護人教育方法不科學。留守兒童大都由祖輩監護,農村大多數老年人思想觀念落后,文化程度不高,難以擔負起監護和教育的重任。不少祖輩溺愛孩子,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不能及時進行批評教育,甚至出現偏袒孩子的現象,使得農村留守兒童無法形成正確的認知。4.自身存在不足首先,意志薄弱,厭學情緒嚴重。據調查發現,農村大多數留守兒童父母雙雙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在家基本處于“放羊”的學習狀態,無人看管,學習中遇到問題又沒有人為他們答疑解惑,漸漸產生厭學情緒。其次,學習不求上進。留守兒童缺乏有效監管和教育,既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的作業書寫潦草粗心,存在“偷工減料”、不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等情形。
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教育對策
(一)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學校要積極建立起留守兒童和父母之間溝通的橋梁,讓留守兒童將自己的困惑及時向最親近的人傾訴,能得到父母的撫慰與關愛。因此,學校要摸清留守兒童底數,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臺賬,方便開展工作。教師要定期通過電話或微信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取得聯系,告知孩子在校的表現,讓他們有針對性地與孩子聊天交流。這樣才能使留守兒童切實感受到來自父母、教師的關愛,走出自卑的心理低谷,改善不良性格,才能有利于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二)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學校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培訓家長的責任與義務,可借助家長會、家訪、家長微信群等媒介與渠道,或邀請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進行專題講座,或邀請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經驗,以此來轉變留守兒童家庭的教育觀念,強化留守兒童家長的責任意識,讓他們隨時關注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以及行為變化,及時加以引導,使留守兒童能步入正確的軌道。
(三)多方努力營造關愛氛圍首先,學校要淡化應試教育,加強德育工作。倡導各學科教師在完成各科教學的同時,大力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要設立留守兒童咨詢室,完善心理咨詢室配備,供留守兒童發泄不良情緒,減輕心理壓力。要外派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其次,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讓留守兒童在活動中逐步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學校要利用櫥窗、宣傳欄、學習園地等教育陣地,進行安全、法制等方面的教育,規范留守兒童的行為,促使他們形成積極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第三,政府要花大力氣治理校園周邊環境,關閉校園周邊網吧、游戲機室,整頓網吧管理,杜絕未成年人進入,防止色情暴力等低俗文化或網絡游戲給留守兒童帶來的負面影響。
作者:王曉慶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大靖第四小學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探討篇3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了極大滿足,然而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卻更加復雜。有研究顯示,很多成年人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都在某種程度上與童年經歷有關。據調查,學齡前兒童較多地存在著獨立性差、任性、自控力差、交往能力差等問題,并伴有攻擊性行為、社交退縮、注意力分散等問題行為,其中很多問題行為都與幼兒心理健康有關。幼兒階段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主要來自家庭和幼兒園,如果將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完全割裂開來,不僅無益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而且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目前,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國內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幼兒園都已經開始普遍重視起來,而且也普遍認識到了家園合作的重要性。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合作現狀調查
課題組采用對所在城市3所幼兒園的10名教師和30名家長進行獨立訪談的方法進行現狀調查,通過對共性特點和個例分析,基本了解了城市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合作的現狀。
(一)教師方面受訪教師普遍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有較高認識,也有做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愿望,但對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出現的個別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大多還是采用傳統的經驗去處理,對目前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論和方法感到指導性不足、可以拿來實際操作的方法不多,針對具體問題可供借鑒的內容較少、效果評估方法不成體系,實際干預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合作方面,教師普遍反映可參考的資料或方法不多,主要依靠家長接送孩子或家長會等短暫時間進行面對面交流,時間緊迫,教師往往很難針對特定孩子的家長進行充分溝通。面對面交流主題不明確、溝通時機難以控制,導致教師很難針對有問題的幼兒進行長期教育糾正和跟蹤觀察。對于新媒體手段方面,幼兒園普遍缺乏針對新媒體進行家校溝通方面的學習和培訓,多數教師僅憑個人經驗建立和使用家長微信群,水平參差不齊,存在問題也較多。
(二)家長方面受訪家長大多在幼兒心理健康知識方面比較欠缺,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認可程度差異較大,這可能是由于家長本身年齡、學歷、工作等情況的差異和家庭、幼兒情況不同引起的。家長關注的重點普遍集中在幼兒的身體健康上,對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有些家長比較關心,對孩子在幼兒園出現的相關問題愿意與教師溝通,也會及時向教師反應孩子在家里的情況;但有些家長往往還依賴一些守舊經驗,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僅對孩子身體健康的相關問題進行溝通和關注。
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合作的路徑
(一)推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園合作理論與實踐研究國內關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園合作方面的研究較多,但大多是小課題,研究目標普遍局限于某一方面,研究深度、廣度、跟蹤時間嚴重不足,缺乏系統、跨學科、全面的研究,缺乏能直接支持教師工作的成體系的及可操作的研究成果。為此,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積極推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園合作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尤其要重視跨學科團隊進行長期的跟蹤研究,以期盡快得到能夠應用于幼兒園教學實踐的教材和實施方法,為一線教師提供參考。
(二)積極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幼兒園可采取對教師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組織專家到園講座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實踐操作水平。同時,教師應注意觀察幼兒不同階段容易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積極與家長溝通,并總結和交流經驗,不斷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家庭教育指導方面,幼兒園可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提升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水平。如組織家庭和心理教育方面的專家進行專題講座,提升家長的教育理念;實施家長開放日活動,向家長展示幼兒一日生活環境和狀況,加深家長對幼兒園的了解;組織節日慶祝活動時,邀請家長入園參加親子活動,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定期通過家長會的形式進行家園溝通,幫助家長解決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共性問題。
(三)充分利用新媒體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合作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微信成為了當下大多數人溝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微信群也成為了很多幼兒園班級的主要家園溝通方式。通過微信,教師可以很方便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使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提升了家園溝通效率。此外,微信公眾號作為信息接收和發送的平臺,幼兒園可借助微信公眾號向教師和家長推送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將幼兒園的規劃安排和日常工作信息推送給家長,便于家長查閱與學習,提升家園溝通質量。此外,幼兒園或教師也要開拓思路,積極利用流媒體,如短視頻、網絡直播等,設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流媒體帳號,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常識、幼兒常見問題的應對方法等以視頻形式發布出來,家長只要關注這些帳號就會刷到相關視頻,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相關知識。
作者:周莉 郝麗萍 馬紅霞 單位:石家莊市生命教育指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