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策略3篇

時間:2023-01-28 10:09: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策略3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策略3篇

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策略篇1

1文旅融合及其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

1.1文旅融合背景介紹2018年,隨著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組建,使人們重新認識了文化和旅游的關系。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業更加富有魅力。旅游與文化密不可分,要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要以優質旅游為目標,積極推動旅游業繁榮有序發展[1]。文旅融合是人們對高品質生活追求的必然要求。文旅融合改變了旅游理念。追求旅游消費中的文化元素成為新背景下旅游消費者的重要動機。同時,文旅融合也加速了新業態的形成。文化主題酒店、文化旅游綜合體、文創旅游產品、文化研學等新型的旅游業態不斷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旅游業的內涵。

1.2文旅融合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為了充分發揮酒店業對文旅融合的引領和促進作用,酒店業需要著力挖掘文化元素,開發酒店文化產品,培育并創新酒店與文化融合發展的新業態[2]。這就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文旅融合背景下,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不應屬于技能型人才,也不應屬于研究型人才,而應該屬于素能型人才[3]。素能型人才是指具有行業基本認知,懂得跨專業運作、高科技數字技術運用和國際視角的酒店管理人才。行業基本認知是基礎,酒店行業的服務屬性、商業屬性等基本性質不會改變,這要求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具有一定的服務意識、商業思維。跨專業運作是趨勢,文旅融合下不斷涌現的新業態要求酒店業管理人才能在“酒店+”的基礎上懂得運作更多的文化元素。高科技數字技術是手段,AI、VR、AR等技術在酒店業的運用會越來越廣泛。國際化是平臺,酒店業所面向的環境是國際化的。

2現行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文化素養的培養目標欠缺國內本科酒店管理專業開設時間較晚,雖然都以應用型本科來定位,但在前有以技能型為主的高職教育,后有以理論、科研為主的研究生教育的環境中,實踐性較強的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比較模糊,其中本科酒店管理專業的文化素養培養目標更難以確定。目前的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更多地將酒店管理專業課定性為商科,多開設經濟學、統計學、信息系統管理等理論程度較高的專業課程。而在文化素養的培養上,基本開設文化通識課,鮮有傳統文化、國際旅游、旅游文化等課程。這樣的課程設置不利于文旅融合下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文化素養的培養與形成。

2.2校內實訓、實踐內容空泛酒店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行業,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學生的藝術修養、創新意識都有所加強,但這些素質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大量的實踐感知。由于部分院校沒有相應的酒店實訓設備和場地,本科酒店管理專業的教育更多地偏向理論教育、概念認知教育,沒有或者很少有相應的實訓實踐教育。而專業實習教育也只是簡單在酒店企業的某一定崗崗位從事半年左右的專業作業,很難有機會對整個酒店的運營進行了解或對自己實習的崗位、部門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生很難建立起真實的酒店運營場景,無法成長為具有文旅思想的復合型人才。

2.3國際化培養能力偏弱酒店業是國際化的服務業,國際化視野的形成有利于酒店管理人才參與國際間的服務和競爭,是我國國力提升后的必然趨勢。但目前國內本科階段酒店管理專業國際化培養能力卻相對較弱。一是未形成穩定的酒店管理培養模式;二是學生的培養模式仍限制在課堂的書本學習中,未能參與到更多的國際化社會實踐以及國際間的交流中;三是國際化師資短缺,酒店管理專業教師缺乏國際化視野,在餐旅文化、客戶服務、文創產品創新等方面很難依據不同的客戶群體提供精準的服務或產品。

2.4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有待完善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完善,也導致了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評價體系較難建立,缺乏符合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復合型人才評估體系,即大多數院校的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評價體系不涉及文旅融合的內容,即使有相關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評價內容也不能指出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具體評價標準。此外,人才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較為單一,無法全面評價文旅素養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也無法激活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內驅力。

3文旅融合背景下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

根據文旅融合對酒店管理專業的新要求,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路徑應樹立“體系觀”,以改革后的課程為基礎,實踐教育為行業接觸點,國際化教學為環境,評價體系為監督,創新多元化的培養途徑。課程改革包括人文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實踐教育課程三個方面。實踐教育包括實訓實踐教育、實習實踐教育和創新實踐教育。國際化則是人才培養途徑自始至終的平臺和環境,包括學生國際化和師資國際化。人才評價體系則為文旅融合背景下本科酒店管理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保障。四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在運用過程中不能厚此薄彼,出現“跛腿現象”。

3.1明確文旅融合人才培養目標,開展課程改革文旅融合新背景下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應僅局限于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掌握嫻熟的技能或是擁有豐富的管理知識儲備,而是在兼具前兩者的基礎上擁有文旅融合的相關素養、文旅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新目標決定著相關課程的改革方向,即院校應該開設培養學生文旅融合素養、意識和能力的課程。文旅融合的相關課程應是文化和旅游的交叉課程、與旅游業有關的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相關課程以及與新科技相關的課程[4]。文旅融合相關課程的開設是培養本科酒店管理專業復合型人才、跨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本科酒店管理專業課程無論是人文教育還是專業教育都要具有一定的文旅融合思想和內容。相關本科院校可以開設主題酒店、酒店文創、酒店智能化、旅游演藝等相關課程,也可以開設咖啡、葡萄酒、烹飪等課程,在具體的課程中可以更直觀地嵌入文化創新、科技使用等。

3.2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仿真酒店業運營場景本科酒店管理專業建設離不開實踐教學,而強化實踐教學最重要的舉措就是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校內實訓基地能夠直接為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提供最基本的酒店業運營場景,從而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就能夠了解酒店業態、運營管理、文旅創新。一方面,院校要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創造滿足實踐課程的教學條件,切實提升實踐教學比例、豐富實踐教學。另一方面,院校需要加強與行業的緊密聯系,利用相關資源聯合企業共建實訓實習基地,校企共建實訓實習基地能夠為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真實的酒店運營環境。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在對學生進行文旅融合學習、實踐、創新、改革方面,都要優于校內實訓基地。同時,校企合作的實訓實習基地也是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進行文旅融合實踐和創新實踐的最佳場所。因此,拓寬校外實訓基地企業的類型,不囿于高星級酒店;深化校外實訓內容,不局限于前場服務,是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主要方向。

3.3增強國際化教學能力,樹立全球觀意識設有本科酒店管理專業的院校應加強國際化教學能力,樹立學生的全球觀意識。增強學生的國際化視野一直以來都是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本科酒店管理專業要求加強外語的學習與運用。語言是溝通的媒介,同時也是了解文化、運用文化的重要途徑。另外,酒店管理專業教師也應具有國際化視野,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通過校際合作和交流、國際論壇、訪學等形式,讓教師學習到國際化的酒店業運作管理模式,成長為一名具有國際視野的雙師型教師,同時也能夠參與到國際化的合作與競爭中,了解國內外文旅融合項目以及酒店業發展的前沿動態。

3.4建立符合文旅融合素養的人才評價體系首先,建立符合文旅融合素養的人才評價體系需要有一定的體系觀,確定人才評價對象。文旅融合素養的人才評價體系包括改革后的課程、實踐教育、文旅素養、德育教育等內容,也包括教育教學理念、師資能力、教學設備、教學環境等與人才培養有關的對象。在確定人才評價體系中的各個評價對象后,再對各評價對象的重要程度及評價權重進行分析、安排。其次,確立多元化的文旅融合素養人才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除了傳統的試卷考核方式外,實訓模擬操作考核、小組合作任務、市場調研、辯論會等都可以作為人才評價考核的方式。通過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可以充分發揮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復合性、創新性等特點和優勢。人才評價主體可以是教師、同學、酒店企業管理人員和學生自己,以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發現、發掘酒店業文旅現象和問題的熱情和積極性,也更能夠將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與文旅理論和文旅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4結語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酒店從業者要求具有懂專業、能跨行、會高科技運用的復合性、創新性素能,從人才培養層次的角度出發,本科酒店管理專業的培養路徑應在現有的基礎上從課程改革、實踐教學、國際化環境和人才評價體系四個方面入手,不斷調整、深化、增強人才培養能力,為我國的酒店業培養出符合文旅融合要求的酒店管理人才。

作者:湯文奇 茅曼裙 張遠連 單位: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

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策略篇2

一、制訂擴招生源專用人才培養方案精準育人

根據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擴招生源的學情調查,發現擴招生源具有與統招生完全不同的學習特征,具體表現為平均年齡偏大、文化知識水平普遍低、學習能力參差不齊,且來自不同的行業,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對信息化學習技術、互聯網的運用比較陌生,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學習基礎狀態和不同需求。因此,在確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要注重改革創新,不能簡單地套用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而應制訂適合于擴招生源專用的人才培養方案。首先在確定人才培養目標上,要做到精準育人。為了滿足海南酒店行業持續發展而急需更多掌握酒店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術技能的人才需求,為海南酒店行業儲備更多的復合型高水平酒店管理人才,確定擴招生源人才培養目標應以“學知識、長技能、促就業”為主要方向,使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滿足酒店行業、郵輪產業等各類旅游行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在人才培養規格方面應充分考慮擴招生源個體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同身份的擴招生源掌握的專業知識程度,具備的專業實踐技能,以及社會閱歷、個人文化修養情況,分析擴招生真正的學習需求,科學地構建課程體系,選取恰當的教學內容,以滿足酒店從業人員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要求為主要培養方向。

二、構建靈活精準的擴招生源教學體系

(一)以提升就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模塊體系設置根據對現有2019級和2020級酒店管理專業擴招生源的調查發現,有95%以上的擴招生源身份是退役軍人,他們的特點是年齡基本在20—35歲,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且大約2/3的擴招生之前沒有任何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習經歷和酒店企業工作的閱歷,學生選擇酒店管理專業的目的也是希望未來能從事與旅游店相關的行業。根據退役軍人有集體生活經歷、相對缺乏專業學習經歷的特點,適當加大線下集中學習時間的比例,加強專業培訓,補充專業理論知識。充分利用退役軍人已掌握的技能,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2]。酒店企業對從事中基層管理工作的員工在學歷、工作能力、實踐經驗、從業資格和職業道德等方面有明確的就業要求,從業者必須達到所從事相應崗位的行業標準。因此,應構建與酒店行業相適應的課程模塊,形成專有的擴招生源課程體系,課程標準與企業實際工作崗位要求相適應,做到精準育人。課程體系以采用模塊化教學為主要特征,分為公共基礎課模塊、專業基礎課模塊、專業核心課模塊和專業拓展課模塊。課程體系構建體現為理論知識模塊、技術技能模塊和能力拓展模塊,旨在優化升級擴招生已有的知識結構,提升擴招生專業實踐技術水平。

(二)以滿足學習需求為導向的課程內容選取“模塊化課程”與傳統課程相比,更加顯示出職業教育的優勢,“模塊化”教學不但有利于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緊密結合,還有利于專業技能的有效培養,而且對于復雜的知識進行了最優化的組合[3]。不同模塊的教學內容的選取要根據酒店行業需求,與酒店行業標準接軌,突出產教融合。1.公共基礎課程內容的選取須考慮擴招生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由于擴招生普遍學習習慣不佳和學習能力不強,課程內容應以文化基礎課和基本素養課為主,比如中華傳統文化、外語、計算機基礎、創新創業、心理健康和德育課的學習,提高擴招生個人綜合素養。2.專業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內容的選取應根據擴招生自身文化修養基礎和具備的技術能力,以提升酒店管理專業技術技能為導向,以酒店實踐技能課程為主。專業基礎課包括旅游文化、飯店管理概論、酒店溝通技巧、旅游服務禮儀等課程,以夯實擴招生的專業理論基礎;專業核心課包括餐飲服務管理、客房服務管理、前廳服務管理、調酒、茶藝、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實操訓練課程,以使擴招生在專業技術技能方面達到酒店行業標準。專業拓展課主要注重培養擴招生酒店管理信息化技術的學習和數學化技術的運用,開拓學生創新思維和新思想。在拓展手段上以結合當前酒店行業的最新發展前沿技術,開設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客戶管理、數學化市場營銷、信息化客戶關系管理等課程,旨在滿足擴招生學習新技術、新技能的需求,提升擴招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同時也滿足酒店企業對掌握信息化技術和具備互聯網思維人才的需求。

(三)實施靈活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根據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實際需求,考慮擴招生平時需要工作、照顧家庭等情況,在教學模式上要強化個性化教學,在傳統教學方法基礎上,采取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相結合、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相結合、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等方式開展教學。同時,根據海南地區酒店行業的經營呈現明顯的淡旺季特征,可實施“旺工淡學”的錯峰教學,對于擴招生源較多的企業可以實施“送教上門”的模式,直接將教學課堂搬到酒店企業真實的工作情境中,從而可以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制定可行的教學計劃。酒店管理專業每學期教學分為兩期進行,每期7—8周,主要采取集中教學和分散教學方式。教師在智慧職教平臺上建課,根據擴招生人才培養專用方案所設計的課程學時建設課程資源,制定教學進度表。教師每周及時跟蹤擴招生學習進度,并進行指導和答疑,引導擴招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利用手機、平板和電腦等客戶端進行自主學習。

(四)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以保證擴招生的教學質量為目標,結合擴招生源的特點進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與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1.一個對接。專業核心課程采用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等形式完成教學,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2.二個結合。傳統課堂與信息化教學相結合;文字教學資料與多種媒體教學資源相結合。3.三種形式。結合課程、教學資源及擴招學生特點主要采用三種教學組織形式,即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相結合、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相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

(五)打造精干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百萬擴招政策實施后,增加了在校全日制學生的數量,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明顯加大了。由于擴招生授課實施的是開放性的教學時空,與在校統招生的授課時間完全不同,上課時間基本上集中在周末、節假日和工作日晚上,因此師資力量略顯不足。為了確保擴招生教學質量,酒店管理與數學化運營專業須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一支精干的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聘請酒店行業能工巧匠,全方位保障擴招生專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優化和教學計劃的實施。

(六)科學的考核評價方式擴招生的考核評價方式不能簡單套用傳統的方式,與在校生不同的是很多擴招生具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工作經驗,掌握著某些方面的技能并具有資格證書。對這部分擴招生的評價考核可以采用已有學習成果的轉換與認定制度。轉換方法和認定范圍:(1)退役軍人入學后可以免修公共體育、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等課程,直接獲得學分。(2)已取得高等教育學歷包含繼續教育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的,按照內容、學時相同或相近的原則進行轉換課程及門數認定,結合畢業學習成績轉換相應課程成績;(3)獲得專業相關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行業資格等級證書的,根據取得證書應學習的課程內容和課程學時,按照內容、學時相同或相近原則進行轉換課程及科目門數認定,結合證書等級、發證機構和證書考核成績轉換課程成績。(4)參加國家、行業、企業組織的培訓,取得相關培訓證書的,根據培訓的課程內容和課程學時,按照內容、學時相同或相近原則進行轉換課程及科目門數認定,結合培訓規格和培訓成績轉換課程成績;除了成果轉換和認定,對擴招生源的考核評價加大過程考核的比重。擴招生課程綜合成績由教學平臺課件學習、課堂活動、作業、期末考試成績構成,課程考核可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大過程考核所占比例。

三、完善擴招生源人才培養質量保障措施

《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質量為先”的工作原則,要求“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緩解當前就業壓力、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的戰略之舉,堅持中央統籌、地方主責、系統化推進、質量型擴招”[4]。按照政策指示精神,酒店管理專業在制定擴招生源人才培養目標上不能僅僅放在擴招生的招生數量上,而更為重要的是如何不降低人才培養標準,保障高質量地完成培養工作任務。為確保擴招生源高質量精準育人目標的實現,應從課程體系、教學組織、教學實施、學生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質量把控,制定擴招生源教學管理實施細則,明確擴招生源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實施擴招生源精準育人質量監控制度化管理和規范化管理。

(一)課程體系質量標準把控課程體系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設置的每一門課程構成了整個課程體系的質量監控點。酒店管理與數學化運營專業育人標準是與現代旅游酒店行業標準對接的,為海南國際島建設培養能夠掌握旅游酒店行業信息化技術、數字化、智能化酒店管理新型技術技能人才。課程設置與課程內容選取以海南旅游酒店行業最新發展高科技為建設方向,精準制定每學期的教學任務和實施標準,確保課程教育目標與酒店行業需求目標相契合。

(二)教學實施過程質量把控教師作為教學任務直接實施者,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效果。由于擴招政策實施大幅度增加了全日制在校生教學任務,師資保障使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為了確保教學育人質量,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數與專任教師數比例應不高于25:1,雙師型素質教師應達60%以上。兼職教師從海南高星級酒店聘任,重點選擇國際化、資質好、效益高的當地酒店企業開展人才培養、實習就業合作,如三亞亞特蘭蒂斯度假酒店、三亞亞龍灣麗思卡爾頓酒店、三亞文華東方酒店、三亞亞龍灣瑞吉度假酒店等。此外,現代學徒制具有校企聯合、工學交替、產教融合的顯著特點,可充分利用校企共享資源,提升擴招生實踐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有利于實踐教學質量提升。

(三)擴招生學習過程的監控管理擴招生教學模式采取的線上線下相結合、校內集中和校外分散等方式,使擴招生源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更加靈活自主,但需要擴招生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安排好日常生活的同時,按照教學進度及時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學習任務。目前酒店管理和數字化運營專業按照擴招生每班30人配備班主任和輔導員各一名,監督和輔導擴招生的學習,及時了解擴招生學習狀態,防止學生學習進度緩慢、臨時中斷學習、半路輟學等情況的發生;對學習成績不佳、經常缺課的擴招生,輔導員要及時與學生聯系溝通,了解情況,查明原因,督促其端正學習態度,珍惜學習機會,做好擴招生的思政教育。2019級酒店管理專業擴招生作為首批通過百萬擴招入學的學生即將完成三年的學習任務,將用其所學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和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貢獻力量,成為海南旅游酒店行業發展技術技能人才重要儲備,真正實現“長技能,好就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實現通過精準化人才培養模式、精準化的教學體系、教學實施、教學質量保障借施,高質量地完成擴招生培養任務。

作者:付怡 單位: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

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策略篇3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目前,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有淺層次與深層次之分。所謂淺層次現代學徒制,主要是指高校為酒店單位提供相應的勞動力,酒店僅提供實習、實踐場所,這種模式下學生很少能夠參與企業實際的運營和管理。而深層次的現代學徒制又稱為“導師制”,由高校、酒店雙方共同參與、共建平臺、共享資源、共享收益、共擔風險,這是一種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酒店與高校簽訂了相應的人才培養協議書,學生能夠參與企業實際的運營和管理,在實踐中轉化所學知識、鍛煉所學技能,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4]。目前,酒店和高校的合作形式有高校主導型校企合作模式、酒店主導型校企合作模式、高校與酒店共建模式。第一,高校主導型校企合作模式。高校主導型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高校根據自己的理念、認知,實施人才培養計劃。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師資隊伍中“理論型”教師較多,熟悉企業一線操作的“實踐型”教師較少,同時缺乏相應的實訓室、實訓設備和實踐基地,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際教學質量。為了彌補不足,高校通常會引進酒店核心管理層和骨干員工充實兼職教師隊伍,同時自建學生實習酒店,模擬酒店環境,讓學生在“學中干”“干中學”,從而提升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實操能力和素養。第二,酒店主導型校企合作模式。酒店主導型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以酒店培養學生為主,高校培養學生為輔。常見的如“訂單式培養”,這種模式的特點是酒店結合企業實際經營管理需要,與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研究課程設置、教學大綱、實習實訓標準,學生可以去酒店實習實訓甚至畢業后直接入職酒店,為酒店發展服務。第三,高校與酒店共建模式。高校與酒店共建模式主要是高校與酒店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其形式多樣,如高校與酒店共建實訓基地,酒店定期開展校園招聘,高校與酒店組織開展專業建設活動等。這種模式的特點是高校與酒店互動效果好,可以實現共贏。在高校與酒店合作探索中,不難發現其合作模式不斷創新,但是校企合作理念、體制、機制等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一)高校與酒店的理念、價值觀出現沖突,兩者有待平衡從根本上說,高校與酒店雙方組織性質不同,這可能導致雙方的理念、價值觀相悖。從高校角度來看,高校的性質是非營利性機構,其職能主要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更多追求“社會效益”。而酒店與高校不同,其要遵循社會市場經濟規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更多追求“經濟效益”。高校與酒店開展合作的過程中,對投入與產出的認知、理解不同,因此兩者存在“校熱企冷”的問題[5]。同時,各級地方政府缺乏統籌安排,缺乏具體支持措施,特別是對酒店的支持力度不夠,如稅收減免、金融貸款、法律保障、政務服務等方面,導致酒店得不到實際支持,面臨花費力氣卻沒有收益的尷尬局面,因此對于校企合作就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高校與酒店缺乏正式合作組織機構,職責和分工界定不清高校與酒店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兩者在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缺乏專門的機構、專職的工作人員、獨立的運行平臺。高校缺乏學校層面的校企合作機構,一般都停留在二級學院層次,統一、協調學校部分難度較大,且該項工作由兼職人員負責,嚴重影響了實施結果。同時,酒店缺乏具體負責現代學徒制的對接部門,一般由人力資源部暫兼其職能,具體工作也是由兼職人員完成的。這樣雙方合作具有臨時性、低效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校企合作的有序開展。

(三)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形式單一,師資培養滯后首先,由于某些頂層設計的局限,片面追求高學歷、高職稱,大多數教師“從學校到學校”,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而有工作經驗和技能的教師不能進入教師隊伍,且教師隊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比重低、人數少。其次,某些高校給教師提供的鍛煉機會不多,大多數教師要想掛職鍛煉,需自己聯系,但由于資源有限,其很難找到適合掛職鍛煉的酒店,因此掛職鍛煉收效甚微。最后,高校對教師的考核導向存在一定偏差,具體表現為重視科研,忽視教學和實踐,特別是實踐課,如實踐課計算工作量往往“打折”,教師花費的時間、精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概言之,人力資源管理的“準入、培養、考核、薪酬、推出”五大機制激勵不足,導致教師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四)教學設計與實踐銜接不夠緊密一般來說,教學實踐要緊密結合工作內容,而工作內容的展示形式是崗位說明書,但由于某些酒店人力資源管理不夠規范,缺乏規范的崗位說明書,崗位職責不清晰,在實際過程中無法精確對接崗位要求,導致專業與行業脫節、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脫節,且學生的知識結構通常滯后于酒店發展實際。具體體現如下:學生理論課比重較大,但總學時比例不足30%;課內實踐缺乏針對性的實訓標準,為了避免“教學事故”,往往片面追求“大而泛”的教學內容;實訓課程不能反映正式工作場景,真實性不足。

(五)學生考核評價體系有待完善考核評價結果是現代學徒制教學培養效果最為直觀的體現,目前對學生進行考核的主體主要是高校,且一般更加側重知識考試,技能、素質考核明顯不足,同時酒店的考核主要在畢業實習階段,這種考核存在“過寬誤差”和“趨中誤差”的問題,對學生的畢業影響較小,且不能全面反映市場用人需求特點。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一)高校與酒店正確衡量利益得失,樹立互利共贏的新理念、新價值觀一方面,從短期來看,高校與酒店合作有利益相悖的地方,且由于性質的不同,兩者追求的目標有一定差距。但從長期來看,高校與企業的利益相輔相成。高校的職能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這三大職能無一例外都指向為社會、為企業提供人才資源。企業的使命、價值觀從根本上來說,也是要為社會服務,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無論是短期目標還是長期目標,最終都交匯在一個共同的利益出發點———“社會服務”,因此無論是酒店高管還是高校領導,雙方都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另一方面,高校與酒店需要明確雙方在育人過程中的責任與權利,清晰界定雙方的“管理邊界”,改變采用單一方式評價學生的局面,統籌利用校企優質教育資源,建立校企雙主體育人的成本分擔機制和收益分享機制,建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長效運行機制,構建校企雙方“共建、共贏、共擔、共享”機制[6]。

(二)建立高校與酒店合作組織結構,科學界定職責與分工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在美國,政府是主導;在德國,企業是主導;在澳大利亞,行會組織是主導;在我國,考慮到具體的國情,要體現黨和國家的統一領導,因此建議建立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理事會由政府高校、酒店人員組成[7]。理事會設理事長1人,由政府派人擔任,主要責任是統籌協調高校與酒店雙方合作事宜,為校企合作培育單位提供金融、法律支持;設副理事長2人,分別由高校二級學院分管教學的副院長、酒店人力資源總監擔任,主要責任是確定人才培養方向,制定人才培養標準;酒店董事可由酒店人力資源部門中層領導及高校二級學院學科帶頭人和教研室主任擔任,主要責任是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具體執行人才培養計劃。完善的組織結構設計既充分體現了“黨管人才、黨管干部”的權威,又能統一領導、統一協調,避免雙方“各自為政”的局面。

(三)優化教師隊伍,建立雙主體育人機制現代學徒制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中的“熱點”,也是“亮點”。而教師隊伍建設是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核心和關鍵。對此,高校與酒店應建立師資“互聘共用”的管理機制,通過“雙導師”的選拔、培養、考核、激勵制度,逐步實現具有現代學徒制特色的高校教師“師傅化”、酒店師傅“教師化”。在此基礎上,高校與酒店應共同協調資源,為優化教師隊伍助力。具體實施過程中,高校與酒店在明確師資要求的前提下,應設置專兼職教師培訓方案。在該方案中,高校要開展專項講座、專項研討、掛職鍛煉等活動,對專兼職教師進行在崗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其對現代酒店營銷、酒店財務管理、會議服務與管理、康樂服務與管理等與酒店管理各個崗位相關的內容有更深入、更扎實的認識,以提升在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與實訓中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另外,高校與酒店還要共同制定教師激勵制度,對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的日常行為進行規范、激勵和約束,提高其個人修養,為雙主體育人機制的落地提供保障。

(四)聯合制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基于工作而學習”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它在傳統學徒制的基礎上,融合了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其運行規律體現了職業教育的思想,本質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不斷深化。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應體現“12345”特色:“一個核心”,即服務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或行業產業優化、升級需要;“兩個基本點”,即堅持雙主體育人、雙基地共建,堅持高校與酒店雙主體育人,共建實訓、實踐基地;“三個對接”,即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現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四證合一”,即畢業證、學位證、職稱證、技能證方向一致;“五全發展”,即全方位、全身心、全天候、全過程、全技能發展[8]。基于此,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可以“崗位職業能力標準”為依托,聯合酒店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考核標準,以此逐步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各項工作。在此基礎上,高校酒店管理專業還要在酒店的支持下設計課程體系,并圍繞“崗位勝任力”標準開發模塊化課程內容,建立“理論知識+職業素養+虛擬仿真實訓+頂崗實習”四位一體的教學體系,從而培養一批人人有知識、個人懂技術的大國工匠[9]。

(五)優化評價考核模式,體現用人單位考核權威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現代學徒制要求評價者跳出傳統考核方式的“藩籬”,打破原有評價機制、體制限制,不斷創新評價考核模式,賦予酒店更多的考核評價權,使其在實際工作中,全面考核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全面反映酒店行業人力資源市場的真實需求,從而對學生產生更大的影響,督促學生樹立“市場意識”[10]。具體如下:第一,專業教師主要負責學生的理論知識、校內實訓等方面的考核,酒店師傅負責學生實習期間實際訓練水平和專業技能的考核;第二,將考核結果與校內評獎、評優與酒店人才儲備聯系起來,最終根據考核結果,將學生分為優秀學徒、合格學徒及未出師學徒三個等級。對于優秀學生充分給予評獎、評優機會和優先錄用機會,對于未出師學徒,則需要加強指導教育。最終考核測評結果由學生自我評價、各小組考核評價、責任教師測評、酒店師傅考核評價匯總而成。在一定程度上,多方面開展的考核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各個方面的知識,掌握各種必備能力,還能夠督促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熱情。

三、結語

目前,大多數地方高校都根據黨和國家相關精神與要求,積極調整辦學思路,轉變成應用技術大學。不論哪種形式的轉變,都離不開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就是這種模式的新形式。對于酒店管理專業,有必要將人才培養的地點放在酒店,實行“廠中校混合辦學”,同時實行校企一體“園中校高度融合辦學”,這樣會使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合理銜接,從而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改革”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程相葉 王海江 單位: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上一篇: 海綿城市建設探討3篇 下一篇: 建筑工程結構探討3篇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阳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无线乱码字幕观看 | 亚洲日本va在线电影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本 | 天天看影视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