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學實施策略3篇

時間:2023-01-13 10:40: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校體育教學實施策略3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校體育教學實施策略3篇

高校體育教學實施策略篇1

1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分析

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方法實現整體性的改變,依據專家學者的意見,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經驗,將體育教學的方向從以往培養技能型人才,轉變為重視學生體育綜合品質和道德素養,強調圍繞學生健康發展的目標設定教學任務,促進體育知識的內化,促進學生身心的協同發展。通過一系列的改革舉措,來體現體育素質教學的兩方面的特征。一是教學的全面性,主要是指面前全體學生,并強化學生的各種素質。

2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教育目標過于單一,與素質教育理念不相符合體育教學目標作為實施教學活動的指導,新時期背景下面對社會對體育人才需求的變化,在終身體育理念指導下,體育教學目標應更加關注體育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運動技能等五個層面,為教學實踐指明方向。然而,受到傳統競技體育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學難以提升全面性的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高校設定的目標以強化學生體育技能為核心,更多的是為強化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以及放松學生緊張情緒所開展的,沒有在體育教學設計中投入更多的精力。[1]在這種育人目標的引導下,體育教育工作者對素質教育要求了解不夠深入,沒有將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納入到教學規劃中,造成學生學習自主性難以形成,自身體育技能和素養也得不到更好的發展,體育教學失去原本的教育意義。

2.2教學手段被動僵化,阻礙體育教學現代化改革在高校教育體系中,體育課程一直以來受到的關注不足,在實施教育改革的過程中,盡管體育課程也被納入其中,但是相較于其他專業課程,體育還沒有在教學資源、基礎設施、教學技術上獲得更多的支持,沒有引起社會和學校的足夠重視。在這種環境下,體育課程缺少足夠的資金和技術去進行創新研究,以至于目前體育教學中任以傳統應試教學法為主導,教學質量受到教師教學偏好影響較為深刻,難以體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具體實踐中,體育教學主要以兩種教學模式為主,一是示范式教學,先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的講解,引導學生自主理解和記憶體育理論知識內容。然后開展實現訓練活動,由體育教師示范和講解動作要領,要求學生進行模仿和自主練習。這種刻板的教學手段不利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自身的體育素養也得不到發展。二是“放養式”教學,在教師安排學生熱身運動后,給予學生大量的時間進行自由活動。

3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實施策略研究

3.1以落實素質教育為目標,加大宣傳普及力度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要充分解讀素質教育內涵特點、實施優勢與價值,根據體育教學內容、大綱及學生群體實際情況,正確運用素質教育理念。根據素質教育實際需要,采取針對性教學措施,優化體育教學全過程,以發揮素質教育作用,帶動高校體育教學全面改革。在具體實踐中,相關高校首先可利用傳統媒體宣傳途徑,發揮傳統媒體公信力強、影響力廣優勢,利用校園廣播站、校園版報、校園角、校園活動等途徑,對素質教育加以宣傳推廣,營造濃厚的素質教育氛圍。其次,利用新媒體宣傳途徑,發揮新媒體傳播范圍廣、信息時效性強等優勢,利用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QQ、微博官方賬號等多種途徑,對素質教育加以宣傳推廣。[2]并利用此種途徑定期組織開展投票、問答、調查等線上活動,將融合素質教育理念的多種體育教學項目,制作成表格的形式在網絡中發起問答活動,由學生組織投票表決,將獲取票數最多的體育項目納入現有課程體系當中。以充分體現高校體育教學的“以生為本”素質教育理念,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2以踐行素質教育為核心,改革教學理念與目標為了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真正踐行素質教育,必須要注重改革傳統且單一的體育教學理念,利用素質教育確定體育教學改革目標,有利于更好地推動高校體育教學高質量發展。在具體實踐中,需要各大高校積極轉變對素質教育的認知,明確認識到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發揮的作用,端正從前對素質教育存在的輕視思想,正視體育教學在改革中遇到的問題。[3]尤其是在我國呼吁的全民參與“陽光體育”活動中,更應當在保留傳統競技體育理念的基礎上,融入素質教育理念,將體育有以往只屬于少數人的學科,轉變為全體學生平等參與的學科。形成一種以培養全體學生體育精神、體育素質為目標的新型教學理念,使傳統高校體育教學真正從定式思維跳脫出來,實現體育教育的改革創新。另外,還應將目前的體育教學目標,從“知技能傳授”轉變為“趣味體育”,提倡全體高校師生通過參與健康平等的體育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自身體育水平與身體素質。例如:在體育教學中踐行此目標,可將單一的傳授體育技能教學模式,轉變為組織趣味運動活動,如“二人三足跑”,兩人為一組,用一條繩子將兩人各一條腿綁在一起,進行站立式跑步。起跑信號發出后兩人同時起跑,先到達終點的小組獲勝。此種方式即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增強學生團隊精神與身體素質,更好地提高了體育教學質量與效果。

3.3以實現素質教育為導向,創新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學生在體育教學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意識,應注重將傳統的灌輸式、示范式教學模式,轉變的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4]并根據學生個性特點與個體差異情況,引進符合當代學生個性喜好的體育教學項目與手段,以滿足學生受教育需求,實現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首先,應結合當代學生學習訴求,進一步豐富體育教學內容,使高校體育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具體實踐中,相關高??赏ㄟ^在體育教學內容中增加體育道德相關內容,并引入相關案例教學模式,在網絡中搜索有關體育道德教學內容的教學案例,在課堂中進行講解和展示,通過案例形式提高大學生的體育道德觀念。其次,為培養高校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耐力、凝聚力以及綜合素質,可通過依據《高校體育教育創新理念與實踐教學研究》中,提出的理論知識學習與課外實踐結合教學指導思想,將乒乓球、羽毛球、競走、徒步穿越與野外生存等項目納入戶外體育課程體系當中。并結合此類教學內容采取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模式,比如,在開展競走這一教學項目時,為避免過于枯燥,可采取“托球走”的趣味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將乒乓球放在球拍中間,一邊競走一邊用手托舉球,保持球在球拍內不掉落,并快速達到終點者判為勝利。此種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激發其參與興趣和積極性。

3.4以推動素質教育實施為目的,加強師資培訓力度以推動素質教育實施為目的,加強師資培訓力度,可通過采取內培外引的方法,打造高質量、高素質、高技能型體育師資隊伍。[5]首先,內培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校內在職教師培訓。可通過定期引進專業的國家運動員、體育專家教授、素質教育研究人員等,到校內為教師提供專業化、與時俱進、前瞻性的技術培訓與相關指導,使之自身所具備的教學手段、知識儲備與教學理念等能夠不斷更新和完善。還可定期帶領優秀體育教師到國內外體育院校、國家體育隊、教師培訓機構等參觀學習,外出進修,豐富自身知識儲備,開拓教學視野。其次,外引的主要方式包括校外人才引進。可通過積極調整體育教師薪資、待遇、福利以及晉升機制,吸引外界更多優秀體育人才前來應聘。[6]再通過對應聘者的綜合素質、素質教育認知、執教能力等層層的嚴格選拔與考核,將篩選出來的優秀人才納入現有師資隊伍當中,為現有師資隊伍注入一批新鮮血液,實現以新帶舊,以新促舊。此外,相關學校還可通過積極開展以素質教育為主題的學科培訓、學術比拼、教研教改等活動,設置升職加薪、評職評優等激勵雞翅,調動體育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科培訓活動中,以更好的提高體育教師業務水平,使之更好的應對素質教育提出的挑戰和要求。

4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體育教學功能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提出而不斷擴展,要求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改變以往過于看重學生技能發展的理念,以素質教育倡導的綜合素養發展為目標,實施全面且徹底的教育改革活動。同時,高校還需要加強對素質教育理念的宣傳,更新教師的教學思想,并構建新的育人新模式,使各類教育活動圍繞提升學生綜合素養開展,全面優化體育教學實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體育人才能力和品質的發展。

作者:曹婧

高校體育教學實施策略篇2

1體教融合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問題

1.1在體教融合理念認知上還有差距教育部聯合督導組意見反饋顯示,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對《意見》中體教融合的含義、目標、路徑、策略把握不全面,學習領會抓得不緊的問題。尤其是對“以體育人”的認知仍停留在大投入、實用化層面,造成梯隊建設、人才培養投入產出不成比例,培養機制缺乏分流與退出機制。部分高校習慣了“高考指向”下體教分離的固化思維,習慣了舉國體制、金牌至上、唯分數論,根深蒂固的價值偏見無法在短時間內真正得到扭轉,使體教融合僅流于形式。有的教育主管部門存在一定的“本位主義”思想,想問題、作決策、定目標時,未能跳出本地區工作“一畝三分地”,沒有完全以高校為平臺、以大學生為中心、以“健康第一”為支撐系統進行思考,體教融合推進工作熱情和標準意識不足。

1.2在體教融合目標定位上還有差距在體教融合目標定位上,受主客觀因素影響,有的高校在體教融合上看似做了些工作,表面上看起來是真的落實了,但是,實際上沒有往細里想、往實里查、往深里挖,成體系、完善化的成果不多,后續督導檢查不及時。部分高校有單純為融合而融合傾向,未能與具體工作融會貫通,導致高校體育供給明顯不足,“以體育人”工具政策缺失,場地設施資源被大量擠占。例如,在體教融合考核標準上,地方體育部門、高校、教練員考核指標大多以上一年運動成績為基礎,與工資、績效、福利、待遇、晉升、評獎等關聯,導致體教融合目標設置傾向于以成績為主,導致教練員、運動員、高校、行政主管部門結果導向和實用主義嚴重,競技體育高淘汰率、低產出率現象突出。

1.3在體教融合踐行效果上還有差距在融合效果上,普遍存在自覺運用“體教融合”理念指導實踐定力不夠、方法論意識不強等問題。各高校不同程度存在“安于現狀、墨守成規、按部就班”的觀念,對上級決議決定執行不夠雷厲風行,創造性落實辦法不多,創先爭優的拼勁不足,運用所學為體教融合工作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意識不強,學習成果轉化不足、應用不夠,學用“兩張皮”問題依舊突出。尤其是訓練體系、賽事體系、管理體系陳舊,協同機制匱乏,影響了整體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成型。

2高校體育教學體教融合互動的協同機理

2.1完善協同治理理念路徑

2.1.1聚焦理念協同,融通育人價值一方面,在協同治理內容上,高校要根據協同治理原理,把握多元主體規律,依托現有課程體系、政策體系、鍛煉體系,在培養目標上從“競技體育人才”向“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轉變,在實踐理念上從“競技第一”向“健康第一”轉變。要樹立并夯實“促開共享”“一體推進”“聚能提質”“育人育體”“以文化人”“以體育人”等全新的育人理念,拓展多樣化育人渠道,堅持多元化育人路徑。高校既要充分發揮在教材編制、課程推進、訓練安排、競賽組織等方面的指導作用,提升以教材帶動訓練、以課下助力課堂、以社團豐富活動的有效性,也要切實履行體育政策制定、落實、更新、廢止等方面的職責,整合協同發展、多元治理與體教融合的策略要求。另一方面,在協同治理形式上,高校要著力差異化路徑,開展項目化運作。體教融合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畢其功于一役,而要循序漸進、有的放矢、穩中有進。既要發揮體育和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的指導督導作用,通過化解難度系數大的協同項目,增強協同治理的有效性,也要強化高校的主體作用,通過創新水平高的項目,提升體教融合的靈活度。此外,還要發揮市場、社會的作用,通過環節多項目的協作,充分釋放綜合功能和價值效用,助力體育加教育產生“1+1>2”的效果。

2.1.2強化機制協同,提升育人效果(1)高起點部署。高校要通過多元化、特色化的體教融合陣地建設,推動體育教師與大學生知識技能、理論水平的全面提升。牢牢把握“融合發展”站位,發揮“高校校長,家庭家長”作用,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制定學期計劃和學習配檔表,有的放矢、與時俱進地開展學習培訓,全面提升高校素質教育的引擎動能。(2)高標準推進。實施體教融合全鏈條管理,打通“學前、學中、學后”各個環節,精準組織學員、精心選擇課題、精細設置課程,確保主講者事先有準備,聽課人學習有收獲。注重示范引領,大力營造“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濃厚氛圍,推動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局面。(3)高質量參與。充分發揮高等院校主體作用,明確主體責任,按照“先易后難”原則,循序漸進地推進。打破行政壁壘,強化專業督導,用好專項經費、管好量化積分、承接高校溢出效應,使二者融得深入、結合緊密。通過正向激勵提升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強化績效考核倒逼提質增效,形成價值鏈、創新鏈、動力鏈,瓦解內阻力、中梗阻,統籌安排各種推進事項,完整建立議事決策和聯席辦公機制,切實增強體教融合工作開展的水平和層次。

2.2優化體教融合教學體系

2.2.1圍繞“教會”搭建高效課堂(1)游戲生輝,教學相長。高校體育教師應充分認識并運用游戲輔助價值,設計糅合游戲活動,打開大學生心扉,讓大學生釋放運動天性和鍛煉熱情。根據體教融合目標要求,在分析大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依托育人育體雙向模塊,設計“勇者大闖關”等各類型的游戲活動,確保主線游戲活動標識化。(2)情境相助,引導參與。體育教師應通過研讀課標教材的新要求,結合當前疫情常態化防控需要,分析大學生學情,制定單元體育鍛煉活動目標,設計模塊內容,布置相關作業,并對其進行科學實施與合理評價。(3)突出體育課堂競賽設置?!案傎悺笔侵该吭乱槐荣?,設置獎項。按照“參與—練習—創新—競賽—放松”基本路數,通過參加教學培訓、外出學習、交流互動,形成具有自我特色教學競賽體系和理論,提高教學素質。

2.2.2圍繞“勤練”完善活動課堂(1)面向普通大學生,采取多種方法。例如,除了在新授內容時通過某教學方法幫助大學生建立完整的、正確的動作概念之外,在大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該教學方法也應起到很好的糾錯作用。體育教師要綜合借鑒傳統評價的優勢,充分利用加權平均法、層次分析法等諸多評價方法,在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環節、指標構建、結果運用等領域開展多維度、多元化開拓,如根據單元的基本問題,引出課時的關鍵問題。(2)面向有愛好的大學生,進行專項提升。通過新課程學習融入新知,答疑解惑,并在知識習得后突破認知界限,拓展全新的能力。高校體育教師要通過大腦對各種信息和知識之間的差異性、相似性的分析,對相應知識進行加工和處理,繼而實現不同知識之間隱含聯系的全面貫通。此種對于知識的加工,既可以增加體育教師腦部的知識儲備,也可以減少大腦運作的成本,確保信息組塊讓學習和生活更為高效。(3)面向特長大學生,提升競技水平。高校體育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活動課訓練激勵措施,通過口頭表揚、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式,結合特長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內心需求開展相關改造活動。

2.2.3圍繞“常賽”創新社團課堂(1)開展沉浸式訓練。按照“比賽—練習—比賽”的模式,開展社團活動,創新教學模式,重心是把握比賽為中心、探究為主線的基本思路,將上述理念有機貫穿到活動中,要求做到各個環節都細心、精心、認真、負責,確保能夠最大限度地引導大學生、啟發大學生,實現常賽,達成人人有項目、班班有隊伍、課課有比賽、周周有安排、月月有聯賽、年年有評比。(2)強化互聯網+訓練。“互聯網+”新發展格局下,體育教師要重視線上線下兩個視野,要充分挖掘線上教學,借助新媒體、自媒體,充分利用線上優勢,進行在線定制、線上活動,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的培養。體育教師也要重視線下傳播,充分利用大學生的創新稟賦,積極在線下將流行特色、時尚元素融入課程開發。(3)創設主題情境,激發練習興趣。重視以人為本的過程評價,強化大學生體育過程性評價指標,解釋訓練是如何運轉相互聯系、如何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持續增強大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與能力,從總體層面上讓大學生的學習素質得到強化。在引導大學生循序漸進學習的前提下,讓他們更好地學會闡述與表達、掌握交流溝通技巧、增強解決問題能力,使其敢于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

2.3創新資源會通育人模式

2.3.1在“合”字上下足功夫(1)充分認識“融合聚合統合”理念在“以體育人”領域的重要意義,突出資源整合。依托高校、社區體育場館、運動場所、訓練場地,既要向高校普通大學生、體育特長生等日常開放訓練,也要定期向社會、社區、居民、群眾分時段開放;既要注重田徑、球類、舉重、游泳等專業化、競技性的比賽設施使用與訓練,也要推進健美操、氣排球、體育舞蹈等健身性、群眾性體育運動的發展;既要開發利用場地、設施等硬件,也要引導設置教練員、指導員、體育教師等人員,還要定期開展知識講座、技能提升等活動;既要完善資源開發的力度、廣度、效度,也要做好資源利用的技防、人防、物防,確保體育運動和健身行為的科學、合理、安全開展,切實做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效構建高校覆蓋全面、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育人新路徑。(2)有效發揮體育教育部門、高等院校的優勢,聚焦人員融合。高校部門要依托師資力量,有效引導發揮體育教育部門的職能優勢,加大政策解讀力度,提高信息互通水平,強化行政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高校教職人員的對口互動交流,積極“請進來”。高校體育教職員工也要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調研、參加活動等方式,收集來自基層一線的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經驗做法,認真“走出去”。同時,要圍繞拓展體育渠道、豐富運動資源,推動學習實效轉換為工作實績。(3)切實增強資源整合策略路徑,強化賽事聚合。在賽事聚合策略上,針對不同參賽大學生的個性化心理問題,按照“基礎、強化、提升”3個目標,采取“鼓勵、引導、幫助”3種策略,實施分層、分類、分步、分情況的教學訓練策略,整合各類型、各層級的運動賽事,打造規范化的高校運動賽事包指南體系。同時,要采取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的原則,做好賽事前后參賽大學生的心理疏導和管控服務。

2.3.2在“特”字上做好文章(1)開展富有特點的梯隊建設。依托高校體量巨大的人才儲備,圍繞高水平運動梯隊建設,按照“人人皆有特點、人人皆可成才”的模式,探索構建“1+3+N”體教融合發展新模型。“1”是指在高校搭建一個體教融合的制高點,“3”是指在培養模式上強化集中食宿、集中訓練、集中教學“三集中”,“N”是指在此基礎上實現高校與社區、與機關單位、與企事業場所的協同共建,開發多樣化、多渠道、成體系的人才培養項目,切實解決學訓矛盾,實現訓練學習“兩不誤”。在此過程中,高校要注重工作經費、人員配置、運作機制等方面的投入,確保場地設施、器械耗材達標。同時,要強調專業指導與兼職訓練之間的有機整合,實現資源效力的最大化發揮,確保各項訓練有序有效開展。(2)構建發揮特長的培養模式。圍繞頂層設計、高點推動,健全一個領導小組,組建一個工作專班,完善一個工作方案。強調規范化建設,梳理需求的“訂單”,集成政策互補“菜單”。圍繞推進供需有效銜接、“訂單”與“菜單”高效對接,強化閉環式責任,既明確服務責任,又實現責任閉環。創建體育特長生培養簡報,及時宣傳培養工作典型,樹立體育特長班嶄新形象。(3)推動彰顯特色品牌創建。在體教融合工作推進中,要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模式,整合體育項目,構建特色學校。抓住品牌引領和陣地建設兩個關鍵,展現融入基層治理新作為。突出品牌引領,圍繞團隊、志愿服務、工作室,推進團隊品牌建設。突出陣地建設,整合大學生服務中心、體育場等公共文體場所,打造體育訓練綜合體,提升特長生活動陣地。

2.3.3在“新”字上求得突破(1)多元化教學活動新。適應新時代,體育與教育融合發展的新要求,圍繞素質能力提升關鍵點,開展專題授課,積極請進來;組織讀書沙龍、現場教學,使氛圍濃起來;開展讀書比賽、交流研討,使效果活起來。在抓好傳統講授的同時,開展“現場微課堂”等微課堂,用小環境體現大形勢,做到理論課堂以小見大。(2)信息化助力渠道新。新時代高校體教融合課堂,既要“面對面”,也要“鍵對鍵”,充分釋放信息化的乘數效應,確保課堂更高效。立足防疫需求,聚焦育體與育人的有機融合,利用學習強國、騰訊會議、釘釘、Classin等平臺,搭建“云課堂”,完善“云課程”,錄制“微課程”,開展“云課堂”,為體教融合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3)實效化推進路徑新。合理規劃、有效利用課堂資源,優化學籍、課程、反饋、評估、成果匯編等環節設置,完善信息化評價手段,強化高校體教融合的過程評價、形成評價、效應評價,探索將“微證書”頒發作為培訓效果提升的一種有力補充,實現課堂效果評價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圍繞網絡培訓、信息共享的建設目標,建設高端師資庫、精品課程庫、實踐基地庫。借鑒教育領域成熟經驗和最新成果,探索PPT制作、行動學習、翻轉課堂等混合式培訓,打造“五個一”工作模式,使體教融合的課程設置更及時、更便捷、更全面。

3結語

體教融合再部署,旨在改變既有的體教“兩張皮”分化分離狀態,探索全流程、全系統、全課程、全學科的滲流與整合,推動體育與教育的齊頭并進,實現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作者:鐘珉 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高校體育教學實施策略篇3

一、普通高校學生身體素質情況

因為高中階段競爭激烈的學習過程,很多學生沒有充足的課余時間進行身體素質的訓練,而且過快的生活節奏讓學生的身體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很多家長和教師最關注的是學生在文化課成績方面的提高,導致學生在身體素質訓練與自身年齡以及發育情況不相符,很多學生身體素質差,而且沒有較好的運動習慣。隨著我國高考壓力的逐漸增大,普通高校學生的身體情況也在逐年下滑,在高校的軍訓過程和體育課程中暴露了學生身體素質問題,力量不足、柔韌性差、速度慢等都是學生普遍的身體素質問題。

二、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與學生身體素質之間的聯系

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專業課程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自身的道德和內涵,訓練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訓練和提高。身體素質是學生完成學業的基本支持,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體育課程的主要內容是通過系統性的學習,提高學生自身的運動能力,掌握專項運動技能,掌握一定的體育基礎知識,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很多高校并沒有注重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對體能方面進行提高的課程較少,很多教師在專業項目的教學開展前會安排學生進行跑步和熱身活動,但是由于訓練強度過小,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效果不明顯,主要的教學重點在于專業技能的教學方面,因此在沒有進行自主的課外訓練的情況下,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依舊不容樂觀。

三、普通高校在體育課程中開展身體素質訓練的重要性

(一)推動學生身體健康的發展身體素質是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體現,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學生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保證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會因為突發的身體問題而發生意外。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要目標,是確保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的基本條件,普通高校的體育訓練課程必須注重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身體素質訓練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能,在柔韌度、力量等方面的訓練同樣需要提高,身體素質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呼吸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的機能,促進學生的血液循環、新陳代謝的加快,提高肌肉力量和骨骼強度,增強韌帶等部位柔韌度,促進身體的健康發展,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提高身體機能的訓練,可以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擁有強健的體魄,對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幫助。

(二)完成高質量的教學任務普通高校的學生身體素質情況關系到高校體育課程的完成質量,如果學生缺乏良好的身體素質,就不能保證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體育訓練,隨著我國對高校教學質量要求的逐漸提高,所有學生都需要參加體能測試,很多學生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800米或是1000米的長跑測試,在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需要一定體能的測試項目中出現很多不及格的學生,因此加強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訓練,才能保證高校的體育課程能按照要求完成。在武術等課程中,學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較高難度的動作,如果身體素質不達標,很多技術動作都無法規范完成,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對于學生順利完成體育課程任務有著阻礙作用。

(三)為社會發展提供健康的人才高質量的人才不僅僅需要掌握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可以適應突發情況和惡劣的工作環境。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工作的壓力逐漸由體力勞動轉變為腦力勞動,隨著對身體素質關注水平的下降,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出現了許多腦力勞動者因為加班或是過快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而死亡的情況。普通高校的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要支持,所以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加強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訓練,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幫助,是為國家未來的發展創造基礎條件,為社會培養真正的高質量人才。

四、普通高校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策略

首先,教師需要加強身體素質訓練在教學中的占比,提高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韌度,在確保基礎能力的情況下,才能掌握更加專業的技能。其次,要結合學生的身體情況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不能在短期內進行高強度的訓練,需要結合學生的身體情況和學習情況進行穩定和長期的提高訓練,而且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發展情況,要確保學生身心發展的協調。最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貫徹終身體育的理念,幫助學生的健康成長,讓學生了解身體素質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緩解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制定長期的鍛煉計劃,防止疾病的發生。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已經開始注重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但是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訓練還不夠完善,學校必須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提高對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視,體育課程需要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作為主要目標,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亦男,戴成梁,孟凡良.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功能性訓練的價值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000(022):215-216.

[2]張雅飛,郝麗娜,路佳.功能性體能訓練在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的應用性研究[J].科技資訊,2020,018(001):159-160.

[3]董杰.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能訓練的價值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作者:董好杰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

上一篇: 農業機械發展策略 下一篇: 土木工程施工研究3篇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天天狠天天天天透在线2020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 | 亚洲日韩十八禁在线观看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 日日超级碰碰碰碰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