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4 10:31: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新能源汽車課程教學思考3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
(1)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在現階段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中,由于學生的性格特點比較突出,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往往缺乏與學生間的有效互動,對學生的課下指導更是完全缺失,進而造成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時,遇到疑惑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較低,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厭煩心理,進而影響學生對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的學習。(2)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在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專業教師的經驗有限,在開展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夠科學。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實際發展及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相對薄弱。(3)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沒有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專業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教學能力難以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并且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由于對學生不夠了解,在創設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往往與學生的實際需求不符,最終造成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中的運用策略
(1)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增加師生互動頻率。在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在課堂上創設師生互動的機會,并科學合理地分配課堂時間。教師可在業余時間錄制專業課相關視頻,引導學生通過課前觀看微課視頻,開展對新知識的預習環節。在課堂中,教師應根據行業和企業實際人才需求,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教學實踐環節,引導學生通過課堂討論實踐環節提升對專業課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為學生創設相關的微信公眾平臺,構建微信課程,并將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設定成為四大部分:一為專業課程教學視頻回放及課程信息;二為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的課前準備;三為該門課程的課后鞏固復習環節;四為課外實踐拓展環節。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創設,可有效提升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頻率,而且增加了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的生動性和靈活性,使學生在任何時間都能開展學習與實踐,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2)創設科學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根據現階段行業內的實際需求,結合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創設合理的課堂教學環節。首先教師在專業課堂中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靈活設計課堂的教學環節,并在課堂上創設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對課程知識點的構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隨堂觀察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習狀態,并給予適當的點撥與指正。在該環節完成后,教師對學生實踐成果進行及時評價,并對課堂中所學習的重點知識進行總結與歸納。最后將該節課程的教學過程及教學內容以視頻或PPT的形式上傳到微信公眾平臺。(3)增加課堂反饋機制,完善評教體系。在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針對該門專業課程創設完善的課堂反饋機制及科學的評教體系,并在課堂中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積極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進行評價,進而為該門課程創設師生互評、學生評教的多元化評教體系,這樣既能夠客觀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又能將其作為基礎創設完善的教學激勵機制,進而提升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
3結語
在現階段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的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發揮其巨大作用。教師可利用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與小組探究,并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升對該門學科的理解與掌握水平。與此同時,通過信息化的網絡平臺搭建完善的評教體系,通過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作者:許超 單位:營口市農業工程學校
新能源汽車課程教學思考篇2
一、以學術規范和職業素養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高等教育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主要途徑,是國家人才競爭和科技競爭的重要支撐。授課過程中,我們結合課程內容適時地向學生介紹能源領域科學研究的感人故事,邀請行業精英、畢業研究生為學生做愛崗敬業主題報告,進而樹立學生振興我國新能源汽車工程的信心,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優化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
科學研究始終關注最新科學前沿,科教融合可以使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最新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掌握最新的科技創新成果。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經多年摸索、探究和教學實踐,我們發現科研是教師完成教學和學生學到知識的強有力后盾。為此,團隊教師在完成所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如新能源汽車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和校企合作項目過程中,根據科研成果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實現科教融合。例如,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與關鍵部件,其性能不僅影響電動汽車續駛里程,同時還與車輛安全性、可靠性密切相關,因此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管理至關重要。為了使學生充分認識并深刻理解電池管理的重要性,了解最新的科研動態,我們在教學中引入科研成果,展示并對比采用不同電池管理模式時的計算與試驗結果。教師的詳細分析和認真講解使學生從科研的角度理解不同管理模式對電池性能的影響,認識到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性能與充放電電流、環境溫度等參數密切相關。我們圍繞電池管理系統布置課后作業和課堂討論題目,如分析和比較兩款熱點車型——比亞迪漢EV和特斯拉Model3的電池管理系統,說明被動均衡和主動均衡的優缺點,主動均衡的產品現狀及發展趨勢等。同時要求學生查閱文獻資料,通過仔細閱讀和認真梳理,撰寫PPT并在課堂討論。課堂討論以學生為主,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科研興趣。
三、以多元化教學模式促進科教融合,拓展學生學術視野
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涉及現代許多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高新技術等,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強基礎、重能力、寬口徑、促創新的人才培養,教學模式和教學實踐至關重要。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摒棄了傳統的單一課堂講授模式,采用教師課堂講授、學生線上學習、教師與學生線下討論、教師給出選題、學生完成以及教師講評等多種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其中,重要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是教師課堂講授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夯實基礎知識的根本;大學慕課、科技新聞和最新研究論文等是學生線上學習的主要資源,可由教師為學生篩選并提供鏈接或下載。同時教師鼓勵學生主動探尋線上學習資源并與同學們分享,對于有意義的、優秀的分享內容,教師在表揚的同時給予學生平時成績獎勵,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問題探討、答疑解惑等是線下討論的主要內容,線下討論采用多種形式,如課堂討論、學校教務處開發的課程中心所建立的課程站點聊天室討論、課程微信群討論以及小組討論等。每一章節主要內容講完后,教師結合所授內容設計若干選題,學生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題目進行文獻檢索、學習文獻內容并撰寫學習報告;教師針對學生所提交的學習報告進行點評,拓視野、促創新是教師點評的重點。這里,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技術應用是設計選題時應重點考慮的內容。表1給出了部分能源與動力系統的選題。以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為例,該選題是基于某型電動汽車主要技術參數設計電驅動系統。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團隊)于課前進行驅動系統設計計算,通過小組(團隊)中學生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選題規定的任務,課堂上各小組派代表上講臺分享其設計過程和計算結果,每小組講解15分鐘,討論5~10分鐘,然后由教師點評和總結10~15分鐘。教師對各小組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重點點評為什么各小組采用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但所選部件、得到的結果卻存在差別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若干關鍵問題讓學生課后查閱資料和拓展學習。經多年教學實踐,我們認為這種多元化教學模式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視野,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深受學生的歡迎。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結合團隊的科研項目,同時從互聯網上挖掘大量相關信息,及時獲取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合理地將這些內容引入教學中,分析其在新能源汽車工程中的應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這些相關應用探究新技術的發展。當然,為了使教學與科研深度融合,任課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科研經歷和學科前沿知識。因此,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否則難有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學。
四、以務實求真的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科研興趣,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案例教學的目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要著眼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彼此互動的“學”。在“學”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對“學”的過程進行整體設計與控制,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能力。為了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的環境,本課程教學團隊把科研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堅持從科研項目中凝練教學案例,具體做法是把真實科研項目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生思考和分析的案例,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的優點之一是實踐性強。新能源汽車集能量轉換、動力傳遞、電子控制和數據安全為一體,是多學科綜合的高度集成化產品,其安全性至關重要,電池安全更是我們必須重點關注的問題。為此,我們結合教材中的理論闡述,通過對項目研究中電池充放電試驗測得的大量數據和錄制的老化試驗中電池著火小視頻,制作教學案例,通過對電池安全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討論,實現了如下教學目標:1.對于電池能量管理,充放電管理應注意哪些問題、應如何進行正確操作;2.新能源汽車使用中應注意哪些問題;3.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安全管理標準和規定有哪些。這樣的案例教學,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案例教學還要強調問題驅動,注重培養學生多思考、勤動腦、善于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典型案例,通過教師的深入分析和講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問題的深入分析,啟發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多問幾個為什么,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教研團隊發現案例教學深受學生歡迎,學生學習態度積極、發言踴躍、效果很好。
五、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
任何一門課程的評價體系,即成績評定環節都是學生最關心的環節之一。為了做到科學、公平、嚴肅、認真地評定學生成績,學校必須制訂合理的成績評定標準,這樣才能獲得學生對成績的認同感。本課程的課程考核采用多元化評價體系,注重學生平時表現、注重過程考核,課程考核包括平時表現、課堂討論和大作業三部分,按照作業量和難易程度各占一定的比例。平時表現包括平時作業、課堂互動、PPT匯報展示、講解和討論等;課堂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教師給出的選題、各章節思考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設計計算并制作PPT在課堂上匯報,其中每小組指定1人主講,小組其他成員補充并回答問題,也可由小組成員每人負責主講一部分內容,同時協助小組成員回答其他問題,每人成績由小組集體成績和個人成績兩部分組成;大作業重點考核學生運用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各環節要求學生思路清晰、文字通順、書寫規范。在課程評價各部分中,大作業的命題值得深思和研究。早期我們采用教師統一命題、統一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開卷完成并打印提交,但教師在批改大作業時發現個別學生的作業雷同,有相互商量或抄襲的嫌疑。為了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我們對大作業題目進行了改革,由教師統一命題改為開放型題目,以開放式案例設計和分析評價為主,即由教師給出一款新能源汽車設計案例或學生自選一款市場上售賣的新能源汽車車型(包括但不限于代用燃料汽車、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然后從官方網站獲得所選車型的主要技術參數,說明其結構特點、重點分析所選車型的能源與動力系統特點,最后對整車動力性能進行計算,同時與官方給出的動力性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和評價。通過實施這一改進措施,學生提交的大作業質量明顯提高。經調查后發現,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被動完成作業積極性不高,但對自己所選擇的新能源汽車車型有很大興趣,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很高。針對在整車動力性計算時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能夠積極分析、相互討論,問題解決不了時找教師答疑。此外,我們在課程總成績中還特別考慮了創新意識的成績點,采取鼓勵創新的原則,只要學生在平時作業、互動、課堂討論、案例“學”習、大作業等環節中有新見解、新觀點和新想法,即使工程實踐起來難度很大,教師也會給予一定的鼓勵。
六、結語
經多年摸索和探究發現,科研是教師完成教學和學生學到知識的強有力后盾,科教融合可以使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最新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掌握最新的科技創新成果。在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實施科教融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學術視野,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探索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
作者:姬芬竹 徐斌 楊世春 彭朝霞 劉新華 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
新能源汽車課程教學思考篇3
人文屬性指人生觀、價值觀等人事屬性,以及語言、歷史等文化屬性。課程的人文屬性有利于增強課程感染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有助于“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1]。文科專業課程多涵蓋歷史、政治、法律等,人文屬性明顯,專業內容背后的價值意蘊容易揭示和理解,課程感染力強,容易引起學生共情。理工類專業課程,以傳授專業知識與能力為首任,受限于教學內容、課程特點、教師能力等,相較文科類課程,科學屬性雖強,但人文屬性較弱,更難實現“傳道”與“授業”的相互促進作用[2]。在理科領域也挖掘課程的人文屬性,是新時代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新能源汽車技術是隨著新生事物———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設立的一門理工類課程,實施雙語教學。本研究基于新能源汽車技術,探究如何以專業課程為載體,破除理工類專業教學人文屬性缺乏的弊端,為提升教育教學效果,推動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
1基于新能源汽車技術挖掘課程人文屬性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在環境污染、能源短缺的背景下,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崛起,對具備相關知識與技能的人才需求急速增長。在這種形勢下,各大高校的汽車相關專業紛紛開設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課程,如動力電池與驅動電機、新能源汽車構造、新能源汽車技術等。其中,新能源汽車技術是一門涵蓋了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技術的課程,符合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技術攻關的關鍵點布局規劃,是一門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而開設的課程。作為順應時代要求而開設的理工類專業課程,新能源汽車技術要想更好地傳授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合格人才,必須發揮課程人文屬性的作用。同時,新能源汽車技術中蘊含符合時代特征的諸多人文元素,在發揮課程人文屬性作用方面相較傳統課程具有一定優勢。
2發揮人文屬性作用的有效策略
2.1提升教師課程人文意識與能力課程有效實施的關鍵是教師,教師育人理念的更新,育人能力的訓練與提升,是發揮課程人文屬性作用的前提。長久以來,受課程特點、教育理念陳舊等的限制,理工類專業教師對課程人文屬性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且利用人文屬性提升教育教學效果的能力不足。首先,要對教師進行人文屬性重要性的教育。通過專門的培訓,讓教師理解課程人文屬性的重要性。再次,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注重發揮人文屬性能力的訓練。如在各類教學比賽或教學觀摩活動中,突出專業課程人文屬性作用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理工類專業,引導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實現由知識單一的科學化傳授,向知識科學化與人文化相結合的轉變。最后,建立健全評價制度,以課程中引入的人文元素的數量與深度、育人效果等作為評價元素,以教師為評價的客體與主體,以教師之間的課程觀摩及評價等作為評價方式,進行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多元化評分;二是優化教學督導制度,對課程的設計、實施與評價過程進行督導時,可通過文科專業教師協助對課程教學效果進行專業督導;三是修訂教師培訓制度,對各類教師培訓設置具體的人文屬性指標,作為培訓結果的主要判定依據之一。
2.2更新教學內容,構建人文屬性素材庫新能源汽車技術作為應運而生的新型課程,蘊含豐富的文化、歷史等人文元素。然而,這類元素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及隱蔽性。探究各章節的人文元素,結合知識體系的邏輯關系進行歸納,構建素材庫,有利于改變教學資料單一注重科學化的問題,實現科學化與人文化的有效結合。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內容可分為四部分:緒論、電池、電機、電動汽車。第一章緒論部分介紹了新能源汽車誕生的背景:環境污染、能源短缺。向學生傳遞環保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介紹新能源汽車國內外發展現狀: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后起之秀,迅速成為全球最大市場。最后,介紹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前景:國家出臺相應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通過以上內容,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熱情。接下來的三部分內容中蘊含的人文元素可以對第一部分的教育效果進行強化。以電動汽車部分為例,我國已經誕生了許多優秀的新能源車企。以以上內容為切入點,引入純電動汽車的介紹。此外,指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仍面臨技術瓶頸嚴重等問題,潛移默化地將以上內容內化為學生的家國情懷,提高學習熱情。
2.3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人文屬性作用的發揮,要尊重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不能僵硬地與科學知識結合。要學會利用教學智慧與藝術,在課程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時機,自然融入,才能潤物細無聲地取得良好的效果。具體可通過以下教學方法進行:
2.3.1案例教學法有效的案例,一方面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另一方面可以實現思政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巧妙結合,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3]。新能源汽車技術中蘊含的思政案例,可分為正反兩類。正面案例可以直接起到示范和引導作用,較為直觀。反面案例可以起到警戒教育作用,較為深刻。新能源汽車技術中的正面案例主要有正面人物的事跡介紹,優秀企業的發展史等。如講述電池時,可以介紹“鋰電之父”古迪納夫先生在質疑與反對中研發出出色的電池正極材料。通過此案例,引導學生形成刻苦鉆研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自然引入鋰電池的知識點。新能源汽車技術中的反面案例主要有我國汽車產業的技術瓶頸,產業中的違法亂紀現象等。如一些企業唯利是圖,編造虛假數據,騙取國家補貼,最終受到法律制裁。以此案例為警戒,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堅定踏實穩重的學習動機。
2.3.2自主學習法通過課堂上人文屬性作用的發揮,激發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新時代信息獲取途徑的多樣化特征,引導學生課下進行自主學習。例如,課上提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個熱點,如比亞迪開發出先進的刀片電池,特斯拉電動汽車的智能駕駛技術等,鼓勵學生通過網絡等資源搜索相關信息,將課程延伸到課外。
2.3.3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首先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求知欲,然后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與發揮,主動參與教學。以新能源汽車技術第六章混合動力汽車為例,進行車型分析時,創設問題情境,“為什么日本是全球最早較為成熟的掌握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國家之一?”。學生往往會給出“危機意識強”等回答。教師可以補充,日本在技術研發等領域追求精益求精。通過以上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并未介紹混合動力汽車這一章節做好鋪墊。
3結語
課程人文屬性作用的發揮,有助于理工類專業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愛國情懷。本文以新能源汽車技術為例,分析將人文屬性融入理工類專業課程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從教師能力提升,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探索幾方面分析人文屬性作用發揮的有效策略。為推進新形勢下的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助力,從而培養既有專業能力,又有道德情操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聶曉光.試談教育學的人文屬性[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3(15):79-81.
[2]楊曉靄.人文通識類課程的育人本色[J].中國大學教學,2021(6):48-50+62.
[3]王能強,周建紅,許愛清,等.案例教學法在生物工程工廠設計概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化工,2021,48(10):285-286
作者:孫艷云 單位:江蘇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