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3 10:53: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校鋼琴教學論文3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應用體驗式教學法于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意義
(一)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與審美認知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不斷進步并發展的當下,隨著人才培養標準與審美需求的不斷變化,高校鋼琴教學備受關注與重視,“學琴熱”趨勢亦愈演愈烈,鋼琴變成了觸手可及的樂器代表,不少學生為提高藝術素養都會選擇學習鋼琴。就此,細觀我國目前大部分開設鋼琴課程的高等院校可以發現,積極引入并使用體驗式教學法的鋼琴教學,相較于一味沿用傳統教學法的鋼琴教學,一方面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緊張情緒,另一方面還可以帶領學生更好地感受鋼琴的藝術魅力,拉近學生與鋼琴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鋼琴學習與練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故,從此角度而言,借助體驗式教學法開展趣味性、個性化鋼琴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增加對不同類型鋼琴作品的認知與看法,可以為學生后續鋼琴演奏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筆者認為,高校鋼琴課程開展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夠針對傳統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學生過于依賴鋼琴教學的弊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對鋼琴知識學習與鋼琴作品鑒賞更具自主性與延展性,而不是只使用教師教給的方法,被動地吸收相關知識。
(二)助力學生鋼琴學習主觀能動性形成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高校鋼琴教學改革自然也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滿足學生鋼琴學習需求為根本,通過在鋼琴課程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助力學生鋼琴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形成。在鋼琴知識學習中,學生首先需要掌握的是鋼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學生需要通過多種體驗性鋼琴練習活動,吸收并熟練運用鋼琴演奏技巧。唯有如此,學生在參與鋼琴教學活動時,才能將自己對鋼琴演奏的看法與思考凝練在一次次鋼琴作品的演奏過程中,使其鋼琴學習意義得到最大化的顯示。換言之,中西方文化交融,使學生在現代化教育理念指導下,更好地凸顯了課堂活動的主體地位。學生不再只是簡單的文化知識學習者,還是課堂教學環境的創設者,以及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參與者。所以,教師并不能只依靠傳統教學方法來給學生傳授鋼琴理論知識,訓練學生的基本鋼琴演奏技巧。教師必須科學地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全方位激起學生鋼琴學習自主性,挖掘學生的鋼琴學習潛能,并結合具體的鋼琴作品教學活動,實事求是,優化、調改鋼琴教學內容與鋼琴教學形式,凸顯體驗式教學的積極價值,讓學生對體驗式學習有更為深層的體悟,在后續的鋼琴課程教學過程中自發、自覺地參與到主題式鋼琴實踐活動之中,整體提高學習效果與學習質量。
(三)利于技巧教學與情感教育相互滲透無論是使用傳統教學模式的高校鋼琴教學,還是積極踐行體驗式教學的新時期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技巧教學都始終是高校鋼琴課程教學中最主要的教學任務。只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鋼琴教師對于學生鋼琴演奏技巧的培養與提升易于陷入一種“重技巧,輕能力”的教學窘境,導致學生對鋼琴演奏技巧練習產生抵觸情緒,認為鋼琴演奏技巧練習是枯燥的、沉悶的,難以享受到演奏的樂趣。運用體驗式教學法的高校鋼琴教學,可以注重技巧教學與情感教育之間的整合,確保二者的完美平衡。簡單來說,即在運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時,鋼琴教師要正視鋼琴課程本身的實踐性特質,在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優勢的基礎上,不過分傾向于技巧訓練,也不刻意忽視學生的鋼琴演奏情感體驗,而是將技巧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結合,注重二者之間的相互滲透。由此,在教導學生進行具體的鋼琴作品彈奏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個人實踐與情感體驗之間的高效互動,對學生鋼琴學習效果產生直接影響。當然,鋼琴教學對技巧訓練與情感教育的融合,不僅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還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等有著明確要求。所以,為了讓學生自主創設恰當的鋼琴演奏氛圍,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實踐演奏完成轉化過程,加深自身對鋼琴藝術的理解與認知,應用體驗式教學法啟發學生自主將彈奏技巧與作品情感進行相互滲透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目前體驗式教學法應用于高校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具體的觀察與調查可發現,當前階段的我國大部分高校鋼琴課程教學模式仍然受到應試教育思維束縛。即便有素質教育改革的明確要求,一部分鋼琴教師相較于完全自如地應用體驗式教學法,仍更習慣運用傳統教學方法。鑒于此,從教育教學改革本質而言,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鋼琴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推廣其實無法切實地體現其根本作用,使得其最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即使學校發揮組織管理作用,大力推行體驗式教學法,實際落實過程依然會發現許多不足與問題。對此,筆者在本部分詳細梳理了現階段高校鋼琴課程教學應用體驗式教學法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進一步優化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找好了方向,做足了準備。
(一)體驗作用錯誤認知眾所周知,由于受到應試教學思維根深蒂固的影響,我國大部分高校鋼琴課程教學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都收效甚微。在組織并開展體驗式鋼琴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部分鋼琴教師與學生皆對“體驗”二字的作用與內涵認識不清。并且,教師與學生對于“體驗”的認知還存在著明顯差異。如此一來,事實上的高校鋼琴課程教學引導多于實踐,學生在參與體驗式鋼琴教學活動時,依然存在嚴重的依賴性與不自信心理。若是鋼琴教師未能給予其足夠的體驗指導,學生在面對實踐體驗時便束手束腳,無法將自己對于體驗實踐的看法真正地從想法轉化為行動。以上問題均來源于鋼琴教師對于體驗式教學的偏差認知,教師對體驗式教學活動的設計無法完全放手放權,致使體驗式教學本質上并未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同時,在體驗式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鋼琴教師未能留足充足時間讓學生自主體驗、相互分享、討論延展,教師對學生進行的點撥、指導過多。長此以往,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鋼琴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便自然呈現出了“增負減效”現象,不利于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可持續發展。
(二)學生自學意識不強目前,在我國絕大部分高校的鋼琴課程教學中,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科學合理地自發制定鋼琴體驗式學習計劃,找尋適合自己的鋼琴演奏學習方式,形成專屬于自己的鋼琴課程學習策略,而絕大部分學生自主制定鋼琴課程學習計劃的能力都比較弱,習慣于接受鋼琴教師的常規教學方式。由此可見,在鋼琴課程教學中,即便鋼琴教師對學生的演奏習慣培養較為注重體驗式教學活動的開展,但如果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熱情較低,在課堂外的自由時間很少探究鋼琴的相關問題,學生的實際實踐體驗學習效果依然不佳。加之,不少學生對鋼琴知識學習缺乏持續性興趣,對于大學期間的知識學習安排也是以“先放松,多分享”為主,會下意識選擇在大學期間釋放長久以來積壓的學習壓力。所以,即便鋼琴教師有意創新鋼琴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而學生卻并不具備良性學習習慣,只按部就班地完成分配好的每日學習任務,實際體驗學習效果也是難以提升的。本就需要長期堅持的鋼琴演奏技巧練習,因學生自學動力不足、想方設法找借口逃避,整體學習成果自然會停滯不前。嚴重情況下,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增多,學生越來越抵觸鋼琴學習,學習效果還有可能不提反降。對此,鋼琴教師必須重視起來,以了解學生真實學習需求為依據,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以身作則,影響學生,引導學生養成自主練習習慣。
(三)教學方法偏向傳統在高校鋼琴課程教學應用體驗式教學法,有一部分鋼琴教師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為基礎,在傳統教學模式與體驗式教學整合的過程之中,運用多角度、多層次來嘗試引入體驗式教學舉措;而有一部分鋼琴教師則是選擇留出時間讓學生講出自己想要感受的體驗學習方式,待整理匯總后,選擇適宜的體驗方式來引導學生參與體驗;還有一部分鋼琴教師則是巧妙應用了信息化教學手段,將原本占時較長的理論講解時間,通過慕課教學、微課教學等方法進行了壓縮,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盡可能地創設出了各種趣味體驗情境,啟發學生進行自主體驗。然而,無論是上述哪一種方式,在實際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都是以教師視角為主導,這并不能真正調動學生對體驗學習的熱情,或者說延長學生的體驗學習熱情,導致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鋼琴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過于淺層,流于形式,使“重技能,輕能力”的教學問題無法得到真正解決。所以,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素質教育視角下,鋼琴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遵循“學生本位”原則,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打破自身教學權威性,重視學生全面發展,有耐心、有目的,循序漸進應用體驗式教學法,以此達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終極目的。
(四)教學評價形式單一教學評價是鋼琴教師了解學生真實學習情況,并為后續鋼琴體驗式教學活動設計找到方向的主要依據。所以,在現階段的高校鋼琴教學中,鋼琴教師必須在教學評價環節深入貫徹落實體驗式教學理念,調動學生鋼琴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全方位建立健全高校鋼琴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然而,對實際上的高校鋼琴課程教學評價模式有所了解便不難發現,大多數鋼琴教師都對教學評價環節的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不甚重視,他們認為在課堂教學主要環節用好體驗式教學法即可。這樣一來,學生在鋼琴課程教學評價環節的主體地位便難以凸顯。學生一旦排斥來自鋼琴教師的主觀評價,那么接下來的鋼琴知識學習與鋼琴技巧練習也自然會受到影響,從而造成鋼琴教學評價片面性、單一性的后果,無法再為鋼琴教師后續體驗式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指導。最終,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鋼琴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便不如預期,體驗式教學陷入困境。
三、優化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應用的策略與實踐
(一)促進學生情感技巧融合根據前文分析可知,鋼琴教師樹立正確的鋼琴教學觀,加深對體驗式教學內涵及作用的正確認知,是切實優化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鋼琴課程教學中應用效果的關鍵。而這要求鋼琴教師在應用體驗式教學法的過程當中,不斷打破傳統教學思維限制,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同時,教師還需強調體驗教學活動多元化,想方設法調動學生鋼琴學習積極性。所以,筆者在此以教學《土耳其進行曲》一課為例,正視體驗式教學可促使學生情感與技巧的融合,幫助學生豐富鋼琴學習認知體系。具體而言:鋼琴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現有關《土耳其進行曲》的各類媒體資源,輔助學生對該作品風格進行一定了解。而后,引入不同風格的鋼琴作品,如《莫扎特曲》《貝多芬曲》等,讓學生從它們的技巧與表達內容關聯角度自主嘗試,打破固有教學內容范圍限制。以此,既巧妙地運用了體驗式教學,又無形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感受中感悟作品深層創作內涵,體驗演奏時,亦能更好地實現情感與技巧的融合,對A大調、左右手交替演奏技巧等能夠深層了解,綜合表現。
(二)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值得一提的一點是,體驗式教學一改傳統教學形式,不僅將學生從“被動輸入”狀態轉變為“主動接收”狀態,還整體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策略,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學會學習”。所以,為進一步借助體驗式教學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幫助學生重塑學習自信,拓寬學生鋼琴學習視野,鋼琴教師應將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視作鋼琴體驗教學的改革重點,對自身教學角色重新定位。在教學《海頓第45交響曲》一課時,鋼琴教師可以不展開任何理論教學鋪墊,僅以以往的教學內容為基礎,直接開展體驗式訓練,以此為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做好準備。具體而言:將學生按照《海頓第45交響曲》音樂結構分為4組,第1組學生體驗式練習第一樂章的快板,第2組學生體驗式練習第二樂章的A大調慢板,第3組學生體驗式練習第三樂章的三重奏小步舞曲,第4組學生體驗式練習第四樂章急板,不同小組間相互展示,交換練習。這樣一來,學生自然而然便會主動探索相關知識與技巧,無需教師贅述便激起自學興趣,并對各種類型鋼琴作品有著自己的見解,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整體提高自身音樂素養。
(三)提高鋼琴教師教學水平基于已有的體驗式教學法應用經驗,在分析現階段體驗式教學法應用于高校鋼琴課程教學的不足與問題后,想要創新完善體驗式教學,鋼琴教師還需重視自我完善,學習并積累更多鋼琴教育相關知識,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內容調整與教學設計優化提供保障。這樣一來,用好課堂提問環節,以問題為核心,鋼琴教師不但可以從提問解答互動中掌握學生真實學習情感與學習情況,還可以相應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與交互能力,為學生綜合發展發揮啟迪作用。在教學《A大調鋼琴奏鳴曲》一課時,鋼琴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基本問題,即:“同學們認為這首鋼琴曲展現的是莫扎特的何種心態?”引導學生通過實踐體驗來代入感受。而后在大致通曉莫扎特的音樂創作風格的基礎上,讓學生邊體驗邊提出延伸問題,如:“莫扎特有與《A大調鋼琴奏鳴曲》風格明顯不同的代表作品嗎?”“是否音樂藝術家在形成其獨有音樂創作風格后便無法再輕易改變創作風格?”等。教師在此時需要扮演好答疑解惑的角色,用好自己不斷學習積累的各種新知識,為學生做好模范,最終實現學生與教師在體驗式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共同進步。
(四)做好鋼琴教學評價活動歸根結底,在高校鋼琴課程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的終極目的是全面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促使學生鋼琴演奏表現力的提升,提高學生審美水平。所以,為凸顯鋼琴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質,鋼琴教師還應對體驗式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評價模式進行改進,以此整體建構完善的鋼琴課程教學體系,確保體驗式教學落在實處,獲得顯著成效。具體而言:鋼琴教師一方面應注重以往的定期測試考核優勢,一方面還應在鋼琴體驗教學活動的教學評價環節融入過程性評價,鼓勵學生相互評價、自評、小組評價,最終啟發學生自主尋找自身鋼琴學習的薄弱點,“對癥下藥”,取長補短。例如:在《貝多芬奏鳴曲》一課教學完畢后,鋼琴教師可以不再開展自上而下式單一評價環節,而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評價,相互討論。待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整理好小組評價意見后,由一人作為代表來發言總結,教師只需對該總結性評價提出補充即可。久而久之,學生面對教學評價環節時不但會不再排斥,還會充滿期待,這可以為學生不斷深入學習、反思成長打好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將強調趣味性與實踐性的體驗式教學法運用于高校鋼琴教學,需要鋼琴教師轉變自身教學觀念,深層認知體驗式教學法的內涵,繼而創新鋼琴教學方法及手段,豐富鋼琴課程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更好、更有效地掌握鋼琴知識,并在真正意義上成為鋼琴教學主體,運用多角度來理解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結合的必要性,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成長為高素質、高技能的綜合型專業音樂人才。
作者:張欣欣 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音樂學院
高校鋼琴教學論文篇2
一、高校鋼琴課程教學情況
經過調查研究,筆者發現鋼琴課程在高校的分布情況主要以藝術類院校和藝術類專業為主,主要受眾是藝術類學生。當然,在綜合類高校中,也有少數其他專業學生出于個人興趣愛好而選修鋼琴課程。從教學方式來看,老師主要以傳授樂理知識、教授鋼琴演奏技法為主,紙面上的知識多,實踐類的活動少,從客觀上來看,不利于學生知行合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度和參與性不高。音樂老師在因材施教上做得不夠,雖然選修鋼琴課程的主要以藝術類學生為主,且這些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素養和基礎,但由于成長環境、個人素質等因素影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但授課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仍采取較為單一和死板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充分吸收課程內容,教學質量偏低。另外,還有少部分非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出于個人興趣愛好而選修鋼琴課程,但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人需求和實際情況,在教授課程時可能會給這部分基礎不牢的學生學習帶來一定困難,甚至打消他們學習鋼琴音樂的積極性。在教學思維和觀念上沒有及時更新,授課教師主要采取傳統的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授課,沒有與時俱進地將鋼琴課程與當代流行音樂文化相結合,在課堂上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思維,一味灌輸樂理知識和演奏技巧,卻沒有與當下樂壇音樂實踐熱點相結合,課程設置不夠科學,教學目標難以實現。授課教師水平能力有限。老師對課程缺乏整體性、系統性的安排和規劃,教授本身素質良莠不齊,對音樂的鑒賞和創新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鋼琴演奏能力的提高。
二、新時期完善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第一,改進教學模式,營造藝術氛圍。鋼琴課程對于提升藝術類學生的音樂修養、激發普通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具有重要作用。完善高校鋼琴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鋼琴課程知識,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能夠促進其藝術修養的提升和全面發展,進一步說,還能為我國培養出優質的鋼琴音樂人才,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讓校園迸發出藝術氛圍。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種教學理念和思維的進步與更新。過去我們的教學以讓學生強制性的吸收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差異。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觀念的發展,教師應當將視角從死板的教材上轉移到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身上,更加注重對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理解,尊重每位學生的個人特質和需求,因人而異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雖然高校的教學模式創新需要付出比較大的代價,對教師的個人素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這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學生、教師、學校、社會等多方共同努力,通過思維理念的轉變、教育方式的革新、教師隊伍的完善,一定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具時代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鋼琴音樂人才。第二,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針對當前鋼琴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針對性的予以改進,能夠使高校鋼琴教學更具專業性和科學性,大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同時,對普通學生來說,良好的鋼琴教學環境能夠有效激發他們對鋼琴和音樂的熱情與興趣,在學習中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有助于完善普通高校中藝術氛圍缺失的問題。第三,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通過學習鋼琴課程,不僅能夠提升對樂器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培養其藝術細胞和思維,有助于其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例如,在音樂教學時能夠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他們今后在從事其它專業的學習時也會大有裨益;在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將使他們在學習其他專業知識上有所受益。因此,改善鋼琴教學模式,并不是單一的提升學生對樂器的演奏技巧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塑造其完整人格,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和成長成才。第四,推動教師專業能力和素質的提升。當前,從事高校鋼琴課程教學的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只掌握了粗淺的樂理知識和演奏技巧就進行授課;有的缺乏教學技巧,教學過程中只會采取生硬死板的教學方式,對教學內容沒有進行針對化改進,沒有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利于學生音樂道路上的長期發展。因此,改進當前鋼琴教學模式,也有助于轉變教師的教學思維,從過去對教材的生搬硬套轉移到更加靈活廣闊的教學視野;創新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增加互動性、實踐性、拓展性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情;豐富教學內容,適當增加音樂作品鑒賞、音樂沙龍、樂團演奏等課程內容,使學生全面掌握鋼琴音樂的相關能力和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方式的革新倒逼教師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高自我音樂修養和鑒賞水平,最終有助于提高教師的音樂教學能力,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
三、改進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建議
第一,創新教學觀念,注重藝術思維。教學中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和社會背景,有針對性的從思想上更新教學理念,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適應當下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發展需求。從教師群體來說,必須增強自身對音樂的敏感性和敏銳度,只有提升自我音樂素養,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服務。例如,老師要與時俱進了解當下流行音樂的發展趨勢和精神內涵,并與傳統鋼琴教學模式相結合,采用學生更加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語言,激發學生對鋼琴學習的主動性。在課程設置上要進一步創新,在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藝術創造力。鋼琴演奏既是一項技術,同時也是個人藝術細胞的拓展和展現。因此,在演奏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其進行二次創作,在音樂表達中彰顯個性化特色。同時,對學生的演奏進行指導和幫助,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存在哪些不足,并及時改正,這一過程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和藝術思維能力。另外,在教學課程中也應當適當安排音樂作品鑒賞的課程內容,通過向學生介紹古典作品、經典流行音樂等,增強學生對鋼琴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和音樂敏銳度,這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鋼琴演奏的內涵和宗旨,今后自己在演奏時才能全情投入,發揮出更好的水平。第二,注重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隨著社會上多元化價值觀的不斷沖擊,新時代高校學生往往也具備了個性化的特質與性格,他們樂于追求潮流、特立獨行,喜歡展現自己個性化的一面,這也直接反映在他們對鋼琴演奏、音樂作品鑒賞的態度中。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和指導。如果對全體學生一味地采取統一化的教學模式,可能會讓認知水平和能力性格有差異的學生在學習進度上無法統一,造成教學效果不佳,更有甚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情緒。所以,個性化教學與輔導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在上課前,教師可以通過調查問卷、家訪、談心談話等形式,先深入了解班級學生的性格和學習需求,有針對性的為他們答疑解惑,制定好教學計劃。在課堂上,教師也要盡量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了解他們在學習上的困惑,并有針對性地予以培優補差,發揮每位學生的音樂特長,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體而言,針對創新思維強、樂于進行藝術創作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結合當代音樂文化大膽進行創作,同時幫他們提高自我樂理水平和演奏技巧,使其成為音樂素養與技巧兼備的鋼琴音樂人才。對于一些能夠熟練掌握樂理知識和演奏技巧,但缺乏探索欲和創作靈感的學生,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音樂鑒賞教學,激發他們對鋼琴音樂的深層次理解和興趣,從而更好地學習鋼琴演奏。在教學方式上,除了傳統的大班教學以外,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分組研討、一對一幫扶、鋼琴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找到自己對鋼琴課程的興趣點,激發自我的音樂潛能。比如說根據課程設置,讓學生自由組隊進行分組研討,共同討論鋼琴音樂作品,互相交流學習,有助于學生之間拓寬視野和思維;鼓勵學生互幫互助,取長補短,能夠更快地發現自身在鋼琴學習中的不足,向同伴學習,共同進步。總之,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學生技巧與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扮演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通過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和激情,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不僅能夠強化課堂教學效果,還能增進學生間、師生間的感情與交流。第三,在課程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習效果。樂器演奏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哪怕學生已經將樂理知識爛熟于心,熟練掌握了各種鋼琴彈奏技巧,但是若疏于練習,依然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難以成為一名合格的鋼琴演奏家。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鋼琴課程教學仍以實踐為主,老師要鼓勵學生多彈多嘗試,在實踐中發現存在問題,并予以改進。例如,在每節課的課程設置上,應當留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通過鋼琴演奏對本節課的內容和作品技巧進行消化和吸收。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同時讓學生進行展示和鍛煉,在彈奏過程中,有指法錯誤或不熟練的地方,教師應當及時予以指出并督促改正,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和指正,以便他們對課堂相關知識能夠有更深層次的掌握和理解。除了要教會學生演奏技巧和樂理知識之外,引導學生培養較高的音樂素養和音樂審美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要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媒體、交響樂團巡演等,多去接觸高水平的鋼琴演奏作品,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視野,只有當學生了解的更全面、更深入之后,才會對鋼琴演奏有更強的理解與把握,進而自己進行實踐操作時,對感情和旋律的詮釋才會更加充分。第四,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當前高校鋼琴課程主要采取的教學方式主要集中于樂理知識和鋼琴演奏技巧方面,課程內容較為單一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在教學內容設置上,除了古典音樂的經典篇目以外,還可以適當加入當下熱門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流行音樂篇目,在鋼琴演繹中傳授學生演奏技巧與樂理知識,既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還可以在課堂設置中加入音樂鑒賞、研討交流等活動,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喜愛的音樂作品,并對作品中傳達的情緒、時代背景、相關演奏技法進行分析和討論,這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相關鋼琴音樂知識。另外,從教學方式上來說,老師應當勇于創新,采取更加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激發年輕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彈邊唱,可以讓學生的雙手、頭腦、嗓子融合互動起來,讓學生在全身心的演奏過程中充分體會到音樂作品的內涵和演奏樂趣。還可以增加實踐性的課程,例如把課堂搬到演奏廳中,讓學生在華麗的舞臺上進行演奏,在良好的設備和舞臺效果的加持下,讓學生體會到樂器演奏的重要性和精神內涵,同時學會在交響樂團體中找準自己的定位,訓練與其他樂器和樂手配合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第五,增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如果說學生是主體,那么教師就承擔了非常重要的支持和輔助角色,一位優秀負責任的鋼琴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較高音樂素養的學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提高高校鋼琴音樂老師的教學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有條件的學校應當在教師隊伍培養上多下功夫,為音樂教師進一步深造交流提供更廣闊的平臺,組織高層次的教育培訓活動,讓教師在不斷學習中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和教學能力。同時,可以適當地組織崗位練兵、業務交流、經驗分享等活動,讓音樂教師不斷汲取同行的優秀教學經驗和教學模式,針對本校學生的特點和教學情況有針對性地改進。另外,在鋼琴教學的硬件設施方面,學校應當盡量提供優質的鋼琴設備,以及營造較為安靜的教學環境,為師生交流和課堂教學提供良好氛圍。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辦音樂演奏會、音樂鑒賞會等活動,創建音樂類社團,不僅給鋼琴藝術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結交志同道合的音樂良伴,更重要的是讓其他專業的普通學生也能參與到鋼琴演奏和學習中來,充分感受到音樂和藝術帶來的魅力,營造高校強烈的人文藝術氛圍。第六,適當組織鋼琴音樂拓展活動。在開展高校鋼琴音樂教學時,不應當僅滿足于鋼琴課堂上的教學,更應當發揮高校豐富的人文藝術資源,拓展音樂教學活動的外延。比如,可以鼓勵學生自主策劃相關音樂活動。一是舉辦大型音樂會。不僅可以讓鋼琴類藝術學生在此活動中大展拳腳,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檢驗他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活動組織能力、協調能力,鍛煉他們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二是鼓勵學生自主舉辦音樂沙龍活動,要求他們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掌握的樂器演奏技巧,進行即興演奏和創作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促進不同專業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藝術靈感和創作熱情。三是還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講座中去,向大家分享自己熟知的音樂作品和曲目,學生通過充分的前期準備,能夠加深對經典鋼琴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認識,在講座中進行分享和交流,也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音樂思維。四是與社會團體合作,給予學生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比如可以與社區、企業、媒體進行合作,在這些社會組織和單位舉辦活動時,邀請學生進行現場表演,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演奏能力,更重要的是還能讓學生參與到社會文化藝術活動中,為廣大人民群眾帶去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提高全社會的音樂鑒賞水平,營造積極向上的藝術氛圍。總的來說,在鋼琴教學活動中要增加拓展性的教學內容,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課程趣味性,同時也能夠通過這種實踐性很強的拓展性活動,促使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相統一。第七,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和反饋機制。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在高校的音樂教學活動中,一教了之的現象比較普遍。也就是說,教師只滿足于在課堂上向學生教授知識,學生只滿足于在課堂上學習相關知識,在課前與課后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很少,對教學質量和效果的評價與反饋機制并不完善,一方面使得教師無法對教學效果有全面的掌握,難以及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對學生來說,也無法及時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使得學習與教學效果不佳。因此,要建立健全從課前、課中到課后全鏈條的教學評價與反饋機制。具體而言,在課前教師可以先搜集學生對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的意見和建議,對當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進行摸底調研,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篇目和計劃。同時,學生也要在課前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掌握,有條件的還可以進行預習,為課堂上更好的掌握知識打下基礎。課堂上教師與學生要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互動,學生對于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提出,老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答疑解惑,靈活調整授課內容。在本節課程結束后要及時開展教學活動評價,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搜集學生對本節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與意見,學生要主動向老師反饋自己的學習狀況和困難,以便老師對教學計劃和任務進行調整和完善。此外,關于教學任務和目標的設置,筆者認為不應以學生的書面成績為主,應該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音樂素養提高的角度出發,科學設置教學目標和考評方式。具體來說,在鋼琴教學課程的成績設計上,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鋼琴演奏行為、情感表達、音樂鑒賞水平,而不應僅僅局限于學生對鋼琴演奏技巧和樂理知識的掌握上。因為鋼琴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傳承和發揚優秀的音樂文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建立一個科學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將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也能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最終實現現代社會音樂教學的任務與目標。
四、結語
因此當前高校鋼琴教師應當根據本校實際和學生特點,制定更加完善、科學、人性化的課程內容,完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思維,從而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促進其個性化發展,不斷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更加優秀的復合型音樂人才。
作者:王瓊 單位:中北大學藝術學院
高校鋼琴教學論文篇3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2004年,中央針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工作的加強等問題出臺相關文件,思政課程得到重視;2005年,上海的思政課程改革之路進入第一個階段先后出臺“兩綱教育”文件,逐步構建大中小學德育體系;2010年,隨著“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與完善,其教育實施從上海試點推向全國,并在近年來成為高校教育改革和課程建設的重點內容。2017年6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印發,“課程思政”首次被寫入教育部文件。2020年5月,《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印發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課程思政”全稱即“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課程教學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政治教育實施的重要方向之一。課程思政是一種綜合的教育理念,其并非指通過某一門特定學科或是以某些特定的時間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所有學科專業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進行協同思政教育[1]。課程思政與學科融合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熱門研究領域,不同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價值各有特色。逐漸常態化的課程思政融合教育將創建全課程育人之格局,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育人之效。
二、基于課程思政的鋼琴教學
(一)鋼琴教學十八世紀時期,意大利人發明了“Pianoforte”,最初的槌擊式鋼琴由此誕生。隨著時代的變遷,鋼琴的不斷改良,鋼琴音色逐漸由巴洛克風格轉向古典主義,琴音豐富細膩、優雅洪亮。中國史料早有古鋼琴的記載,直至鴉片戰爭時期,鋼琴作為宗教傳播的伴奏樂器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學堂樂歌的興起是鋼琴被中國人廣泛接受的重要社會因素,學校鋼琴教學逐漸盛行。1927年,中國成立上海國立音樂院,開辟了音樂專門人才由高等音樂學校培養的新道路。1949年,中國創辦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專業鋼琴教育自此形成南、北方并行發展的局面。此后17年間,國家在主要城市陸續創辦音樂學院并設置鋼琴教學專業,中國專業鋼琴教育整體上呈現向上發展的趨勢。改革開放后,中國的鋼琴教育事業迎來新的生機,逐漸在各大高校開展鋼琴教學,形成了空前發展規模的鋼琴教學網絡。而今,鋼琴教學已然是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專業,在提升人們的審美情感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鋼琴教學致力于培養學生系統的音樂思維、正確的學習觀念、高超的鋼琴演奏技巧。只有掌握這些必備要素和重要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音樂中的精神內涵和思想境界。
(二)鋼琴教學與課程思政的關系鋼琴教學與課程思政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高校音樂鋼琴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元素,深度發掘鋼琴教學中的思政課程內容是當下鋼琴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和主要發展趨勢[2]。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與信念追求,樹立起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是高校鋼琴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3]。鋼琴教學是“課程思政”的教學途徑。課程思政需要在“課程”的基礎上注入思政元素。鋼琴教學是高校音樂專業的基礎課程,呈現出課程多、教學覆蓋面積廣、授課時間長的特點,對傳遞思政思想、推動全體思政教育快速發展提供便利合宜的基礎條件。鋼琴教學是“課程思政”的教學手段。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學習大量的鋼琴技巧理論,并通過聆聽音樂來培養樂感。音樂旋律的變化能夠影響聆聽者的情緒,對人的情感、審美的渲染具有極強的作用。優美的旋律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音樂中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在旋律感染下極易與思政思想相貼合,達到協同并進的效果。藝術形象和思政元素的滲透融合有益于加深學生的印象,對德育更深層的價值觀的培養和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容小視的作用。音樂教育是文化精神的主要載體,鋼琴教學是音樂教育的基礎之一,內涵之豐富更是無須多說。極具教育意義,于整體教育上來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作用上是無可比擬的。
三、高校鋼琴教學課程思政實施策略
(一)以深挖思政元素為前提鋼琴教學與思政課程具有較好的兼容性,正確把握學習內容可以給予學生正向的道德教育,思政元素在課堂中的呈現既不顯得突兀又能夠恰到好處。[4]深挖思政元素需要建立在以思政為主題的鋼琴教材曲庫的基礎上,例如趙元任先生的《和平進行曲》《偶成》;蕭友梅先生的鋼琴獨奏曲《夜曲》《國難歌》《國恥》;趙曉生先生的《太極》《嫦娥》《喚鳳》;杜鳴心先生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春之采》以及與吳祖強先生合作的鋼琴組曲《紅色娘子軍》;劉敦南先生充滿詩意的鋼琴協奏曲《山林》等。這些飽含民族氣息與紅色精神的鋼琴曲有著濃厚的時代印記和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底蘊與情感。教師在鋼琴教材曲庫中選取適用作品,深刻講解這些作品背后的時代故事與背景知識,學生們聆聽這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耳畔縈繞著樂曲大氣厚重、抑揚頓挫的旋律,樂曲所映現的音樂形象已然深入人心。這些栩栩如生的音樂形象激發學生的情感,震撼人心之際不失時機地進行道德教育,日積月累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以張朝先生的鋼琴獨奏曲《皮黃》為例,其以京劇的板式變化為線索建構樂章整體,歷經十年方得佳作。張朝先生在作品中表達對昆明滇池美景的親近與喜愛,感慨歷史變遷、英雄一去不復返,深刻表達其對蓋世英雄岳飛等人的愛國精神的敬佩之情以及對他們的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皮黃極具中國風格,結合自然之美與人物戲劇的沖突,描繪出一幅威勢赫赫、氣勢磅礴的武場之畫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作品背景和作品結構的分析,和以旋律的發展,引導學生感受武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英雄氣概,對上陣殺敵、保家衛國的英雄的景仰敬慕,更加堅定學生奮斗報國的人生目標。又如王建中教授的《繡金匾》,其由陜北民歌所改編,保留了民歌原調,和聲豐富,旋律起伏。作品中融入作曲家對毛澤東等領導人的敬重熱愛之情,也表達對八路軍戰士們保家衛國、英勇奮戰的敬佩,以及人民與戰士間的軍民魚水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作者背景、作品時代等要素思考相關思政元素,啟發學生置身于優美抒情的旋律與人民熱烈生活的場景中,民族情懷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再如胡適熙先生的《牧民歌唱毛主席》:主題活潑歡快、副歌抒情爛漫、再現部的熱烈激昂,強烈的民歌音調和民族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歡。音樂表現手法的不同,傳遞出不同的民族風情,描繪絢麗多彩的祖國邊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彈奏者、聆聽著與作曲家的時代背景相融合,分析作品旋律變化,使學生在美妙的樂曲中感受祖國山水的魅力,感受祖國民族人民的團結友愛、安居樂業、追求富強的美好精神。音樂教育是文化精神的主要載體,鋼琴教學是音樂教育的基礎之一。在鋼琴教學中深挖思政元素,對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實現高校鋼琴教學課程思政的目標大有裨益。
(二)以強化情感體驗為重點鋼琴教學和課程思政兩者脈脈相通、相互關聯。學生的積極發展是兩者共同的目標,但在實踐方式上不盡一致。鋼琴教學多以感性思維來達成目標,其中包括聯想、想象、創造性等;而思政教育則需要學生的理性思維加以判辨與領悟。因此,在鋼琴教學課堂中應當活躍、延展學生的感性思維,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情緒的感染中加深思政教育。欣賞鋼琴作品是鋼琴學子的日常,持之以恒地聆聽音樂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樂感”。久而久之,學生能夠逐漸聽懂鋼琴曲中的旋律情境,結合作曲家的時代背景、人生經歷,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作曲家想表達的深層情感,學生自身的情緒體驗與之相融合,便會引發新的思考與感悟。教師敦促學生養成賞析鋼琴曲的習慣,幫助學生提升其自主感受和積極交流的能力,鋼琴作品中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往往在討論中得到進一步的升華,達到正向道德教育的目的。自主感悟的能力、專業技巧的練習、身心靈的共鳴,鋼琴彈奏實際是音樂外化的過程。在音樂外化的過程中,學生基于自己的所思所想、情緒心境,感受音樂的真正價值,獲得更多的思想感悟,對實現課程思政的目標具有積極作用。
(三)以拓展教學內容為要務鋼琴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學習樂曲的精神內涵,更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實踐練習。教師選曲要因人制宜即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手指技術水平的判斷,為學生選取合適的練習教材曲目。不僅如此,教師還應當拓展傳統曲目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例如《牧童短笛》《花之舞》《第一新疆舞曲》《搖籃曲》《快樂節日》《蘭花花》《彩云追月》《巴蜀之畫》《野蜂飛舞》《向陽花》《平湖秋月》《喜相逢》《水草舞》《春舞》等曲目。中國鋼琴作品飽含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練習時逐漸掌握民族音樂特點,熟悉民族音樂性格,汲取樂曲的情感精神,健全學生的自我道德觀念。并在練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鍛煉自己的情感表現力,做到精益求精,不斷進步。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對于鋼琴專業的學生來說,手指練習是一切練琴的基礎。《哈農?鋼琴練指法》《鋼琴基礎練習曲系列?什密特鋼琴手指練習(教學版)》、陳慶峰的《音階與琶音》等,這些教材各具特點,難度不一。多元化的鋼琴教學是趨勢之一,因此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選用合適的練習曲,幫助學生在有限時間里進行有效練習,避免重復性、無意義的彈奏,促使學生打下扎實地基本功。手指練習的基本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積年累月地努力付出,因此極有利于培養學生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
(四)以優化教學模式為關鍵鋼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因此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多以西方鋼琴作品為中心進行一對一教學。其主要內容即傳授鋼琴理論知識和鋼琴彈奏技巧,在目的上以提高學生彈奏能力為主。而“課程思政”則是以“立德樹人”作為基點,在各個課程中融釋貫通,提煉出各個學科中所包含的愛國主義情懷意識,引導學生在愛家、愛國、愛社會、愛自我的環境下茁壯成長、勤學不輟。培養出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熱愛家庭、欣賞自己的高水平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倘若以傳統的教學方式融合兩者,其與課程思政的顯性結合的教學特點容易導致課堂過于具象化的困境出現,不利于課程思政在鋼琴教學課堂的融入。因此,課程思政與鋼琴教學相結合,需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深入了解中國百年音樂史的發展歷程,明晰中國的歷史變革,深刻領悟祖國民族的音樂性格,切身感受祖國音樂帶給人們精神世界的巨大滿足,更要意識到傳承和弘揚中國民族文化是高校鋼琴教學任務中的重中之重。深厚的民族審美底蘊的構成離不開中國自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優良傳統。因此,鋼琴教學應當扎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深挖樂曲中所傳遞的精神品質,探討其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制定合理的教案,不斷優化教學模式。[5]鋼琴教學模式一般有傳統的一對一授課和一對多的集體授課,一對一的教學方式可以輔導學生在鋼琴彈奏技巧、情感表達上展現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缺少與學生熱烈溝通、探討作品背后的情感思想的機會。因此,集體授課與傳統授課方式相互補充,是一種重要的授課方式,通過分組教學、協作練習、集體表演式教學等方式實現啟發教育。在集體課堂中,現代化設備及互聯網技術能夠為課堂提供諸多便利,優質課堂的資源網站等層出不窮,例如:學習強國平臺、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網易公開課平臺、一師一優課等。基于這些平臺,教師可授課的內容選項視野陡然開闊,或是以他人的教學過程為學習內容,與視頻中的師生共同感受音樂的美妙并提煉樂曲所表達的思政思想;或是以案例為教學內容,教師就案例提出相關問題、展開分析、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觀摩和理解能夠正視各類情境問題,獲得直觀感受。學生可以與學習小組共同探討、相互分享并總結歸納,提升自我道德修養,實現鋼琴教學與課程思政相互融合的效果最大化。擁有鋼琴實踐的演出舞臺其重要性對于鋼琴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不言而喻的。從基礎練習到理論知識的掌握再到登上演出舞臺,對于表演者來說是要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和努力的。在絢麗多彩的舞臺上,在充滿藝術氣息的氛圍中,學生能夠更加深沉地感受到鋼琴的高雅,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享受掌聲與歡呼過后,學生會對自己的鋼琴練習充滿信心和期待。在一次又一次的舞臺機會中塑造學生堅韌不拔、努力上進的好品質。因此,實踐音樂會的舉辦,將引導學生在參與音樂會的準備過程中逐漸感同身受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價值,良好學習環境和優化的教學模式將在極大程度上提高思政教育的教育質量。[6]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思政與鋼琴教學相融合,將人生觀、價值觀與思想理論政治融會貫通于音樂課堂,提升學生的鋼琴彈奏能力,達到“育人先育德”之效果。鋼琴教學課程思政發展以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為基點,探尋其中的民族情懷與愛國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立德樹人。正如《禮記》所言,“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思政與鋼琴教學的有機融合將實現“以音育人、以樂化人”之美好目標,為祖國更好地未來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溫小佳.音樂育人,思政先行:高校課程思政融入音樂教學的路徑探索[J].普洱學院學報,2022,38(02):115-117.
[2]郭正航.課程思政在高校音樂鋼琴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04):128-129.
[3]蒲清平,何麗玲.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提質增效的實踐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2(01):109-114.
[4]吳文婷.試論“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鋼琴專業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策略[J].大眾文藝,2021(21):142-143.
[5]戚靜.高校課程思政協同創新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DOI:10.27312
[6]黃蕊.高校鋼琴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策略探討[J].大眾文藝,2021(23):158-159.
作者:楊麗榮 單位:伊犁師范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