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8 10:40: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初中化學教學探討3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有效教研,轉變局面
初中生化學學科的課業負擔問題是我國基礎教育長期存在的一個頑疾,它嚴重地影響著基礎教育的本質與使命,影響著初中化學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教育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與“以人為本”“健康發展”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嚴重地影響著廣大青年學生的身體、心理的健康發展,也影響著學校的辦學前景。而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求初中化學老師不但要能講,而且要能講得好。[1]我們要明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即教師要給學生解疑答惑,要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來解決學生的問題。首先是要以舊換新,利用舊知識,層層設疑,引導學生的思維,使他們進入自我探索的狀態。其次是實驗改進。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有耗時、效率低的缺點,實驗步驟繁瑣,實驗現象不清楚,不利于學生的觀察,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實驗教學應立足于學生對日常生活的了解程度,引導學生能夠運用簡單的生活用品來進行實驗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科認知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再次是學法指導,要避免過多的考試,化考試為測驗,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制定相應的教學對策,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也避免了題海戰術,有效降低了學生的負擔。
二、技術巧用,助推減負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校里不斷引進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技術,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多媒體教學設備,集圖像、聲音、投影于一體,給教學帶來了更多的資源,也方便了教師的教學,為教師節約了很多備課時間。所以,化學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多維教學優勢,從視覺、聽覺等角度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并運用現代技術將某些重點和難點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拆分難點,突出重點,把抽象的知識具象化,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也有效地降低了學生由于知識復雜而產生的心理壓力。[2]比如,在“原子的構成”的知識點講解中,要讓學生對原子的微觀結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教師就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直觀化;再比如,在“水的凈化”的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模擬,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充分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讓他們對凈化的原理和過程有一個清晰而完整的認識。
三、完善情境,助推互動
實施互動型教育必須依賴于一定的教育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相互交流而收獲更多知識,從而引導他們樹立積極的交流意識,更好地實現新時期的教學目標。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雜,不但要學好主科的語數外,還要學好副科中的政史地生以及物理和化學,面對這么多的科目,學生的壓力較大。為此,初中化學教師必須突破傳統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強化互動教學,以消除學生的疲勞,提升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將生活知識和教科書中的知識結合起來,讓同學們自行探究我們日常使用的香皂和日常用品是怎樣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同時也能讓同學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學常識有所了解。同時,在初中化學課上,有許多有助于創造課堂情景的元素,如生活元素、圖片畫面以及化學原理等,老師可以通過語言和問題將化學的內容與情景相結合,使同學們能夠在情景中進行互動交流,從而解決化學問題,達到學習目的。[3]例如,在講解“燃燒的條件”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學生熟悉的問題構建課堂情境,比如“大家知道生活中哪些燃燒的現象嗎?”“這些燃燒需要哪些條件?”這些問題都關于學生的生活,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可以引導他們進行實驗學習,在實驗探究之后再進行講解,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掌握相關知識,然后結合生活中具體實例進行記憶和理解,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和掌握化學知識。
四、生生合作,優化互動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新的課程標準提倡“協作”,但是其需要老師指導同學們開展,并建立起相互交流、啟發和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在初中化學課上,老師可以按照學生目前的學習團體和具體的教學流程,或是由學生自主地組織起一支隊伍,讓他們在集體活動環境下,積極地開展互動探究活動,并積極地和同學們進行互動和溝通,更好地推進集體學習。比如,在“氧氣的性質和制取”課程的教學中,老師們會安排同學們進行協作式的實驗,由同學們根據各自的任務,分別負責藥品的取用、加熱、連接儀器、檢查設備的氣密性、收集氣體等工作,然后由老師設計演示,讓同學們將協作的成果進行展現;接著,將燒紅的炭塊插到裝有氧氣的容器中,讓同學們在觀察和特性,并在思維碰撞中進行總結,從而增強了互動課堂的學習效率。總而言之,化學學科涉及到多個領域,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熟悉、運用的一門知識和技能。而整合教材能夠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成效,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由于初中化學內容較為抽象且難以理解,因此在整合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學習情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確保學生能夠掌握知識及技能,還要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化學課程教學質量的目標。
作者:鄺光彬
初中化學教學探討篇2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化學實驗教學的優勢
1.解決化學實驗操作難題有些化學試驗比較危險,通常都是老師操作,讓學生在旁邊觀摩,這樣既可以減少學生的操作風險,又可以防止出現錯誤,不過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學生只是觀察,沒有動手操作,學生的動手能力越發下降,同時也會嚴重影響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領悟。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逐漸喪失了對化學實驗的熱情。針對這種狀況,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軟件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化學實驗的全過程,體會實驗中的微妙變化,發現并糾正自己的失誤,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改進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水平。
2.提高化學實驗效率在進行實驗之前,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學知識。比如在實驗中,不知道實驗原理、步驟和目的,是無法取得理想效果的,所以必須要掌握好化學的基本原理,然后再進行實驗。然而,當學生面臨大量的知識時,難免會有抗拒心理,甚至會漸漸地產生抵觸情緒。這時通過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相結合,把抽象的化學概念轉換成圖形,學生對化學的理解更加深刻,并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把視頻信息技術應用于化學實驗課,通過視頻對學生進行演示,學生對不能理解的實驗過程也可以課后再看,并與同學老師討論學習。采用視頻技術進行化學實驗,既節省化學試劑,又方便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和理解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保證化學實驗的綠色化和安全性有些化學實驗所用化學試劑含有重金屬元素,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比如,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產生沉淀的實驗;有些實驗存在安全隱患,比如,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生成氧氣同時也會生成二氧化錳和錳酸鉀,高錳酸鉀和錳酸鉀都是強氧化劑,一旦在實驗中誤加可燃性材料,會發生爆炸;如果在實驗中沒有精確地掌握其使用劑量,將會造成大量的廢液、廢氣等。而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化學實驗時,老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分別展示正確和錯誤的操作過程,從而深化學生對操作過程的理解,掌握正確的操作過程。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減少有毒物質的生成,又能保證化學實驗的綠色化和安全性。
4.促進了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探究方式初中化學實驗探究的主要流程是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初中學生剛接觸到化學知識,能力和素養都比較薄弱,導致一些老師“投鼠忌器”,實驗課上,往往只有老師的大量“演示”和“驗證”,這樣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創造出一個較為安全的“虛擬實驗”空間,讓學生隨心所欲地進行各種“虛擬實驗”,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迅速形成自己的化學實驗技能,同時增強學生的探究與創新能力。
二、信息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實驗教學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的優勢越來越突出,通過最直觀的聲音和影像教學,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中,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課堂目標的實現,增強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一般都是探究其本質,實驗現象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化學原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結合生活實際,介紹干冰制冷原因,老師還可以告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低碳,如何將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反應,將稀醋酸倒入到干涸的紫石蕊試紙上,但是這種固有的化學實驗,并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可以用更多的視頻來指導學生,用更多的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看完視頻之后,循序漸進地進行化學知識的課堂導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進行思考,同時針對實驗進行相關的視頻資料的展示,讓學生反復觀看,強化理解實驗內容。在化學實驗中,有許多有毒的化學試驗,對初中生的身體和周圍的環境都有一定的影響,可這類化學實驗是必不可少的,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避免這樣的危險,這種只需要通過視覺就可以進行的化學實驗,利用信息技術既能很好的進行實驗學習,也不會影響學生的真實體驗。
2.信息技術與增大教學容量相結合在初中的化學課程中,必須使實驗教學和實驗過程生動準確,有些教師對教科書中實驗內容無法找到最貼切的資料,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尋找相關的實驗資料。在復習的過程中,初中化學的復習課往往單調乏味,缺乏立體感,許多實驗無法進行有效復習,實驗復習不但不起作用,反而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利用信息技術,將以前的實驗變成視頻,讓學生仔細觀看,以此加強記憶。比如,復習配制氯化鈉溶液的實驗,可以回放之前的課堂實驗視頻,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搜索相關資料來拓寬知識面。
3.信息技術與實驗細節相結合在化學實驗中,大部分實驗學習是在實際操作或者完成實驗之后進行溝通結合的,但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學生并不能完全記住所有的結果,也不可能將實驗內容完整記錄下來。結合各種信息技術之后,可以用攝像機等相關儀器,將所有的細節都拍攝下來,然后將這些視頻進行反復播放。
4.化學實驗中的虛擬實驗初中階段的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關鍵,為了讓學生更容易了解實驗內容,老師們常常通過一些實驗來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但實驗操作會受到各種條件的約束,要進行有效試驗,必須有相應的設施和儀器,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化學實驗也是一種有風險的行為,老師們必須加強對學生的保護,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達到預期目的,比如搭建模擬實驗室,將信息技術和高科技融合在一起,形成模擬實驗環境。例如,教學金屬的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時,老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模擬實驗,驗證金屬材料的導熱性、導電性、延展性等性質,不但達到了實驗目的,還確保實驗安全。利用信息技術進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組織粗鹽制取精鹽的實驗時,老師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精制過程的細節描述清楚,形象展示粗鹽提純的正確步驟,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下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5.進行補充教學,增進學生學習體驗有些化學實驗具有顏色、體積等方面的變化,肉眼很難觀察清楚所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把實驗投影放大,還可運用動畫技術展現變化的微觀過程,彌補實驗本質上的不足,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體會到實驗內容,增強學習體驗,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處理“電解水測定水的組成”這一實驗,老師先講解基本原理,讓學生對實驗全面理解之后,老師進行演示實驗,當學生觀察到電解器玻璃管內產生氣泡,老師在把一根點燃的木條分別放進兩個玻璃管尖嘴口檢驗產生的氣體,氣體燃燒有淡藍色火焰的是氫氣,木條燃燒更旺的為氧氣。但是,在以前的課堂中,因為實驗環境的限制,學生很難觀察到相關現象,很多時候都靠記憶來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過投影或手機直播,將整個實驗過程投射到大熒幕上,學生能觀察清楚各種現象。這時,再利用動畫技術展示電解水的微觀過程,促進學生理解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進而了解水的組成。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進行演示實驗,可以采用投影技術輔助課堂,運用投影或手機直播等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深入了解,增強學生對實驗知識的認識。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初中化學實驗,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在實驗和課堂上發揮輔助教學的功能。為此,化學老師在教學中應主動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實驗的內容,并將實驗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增強教學效能、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化學綜合水平。
作者:惠興社
初中化學教學探討篇3
1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分析
初中化學注重實驗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準備實驗藥品,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總結實驗規律,并整理好實驗報告,通過化學實驗幫助學生掌握物質的變化規律,理解物質從微觀到宏觀的變化內涵[1]。教學實踐表明: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目前,根據實驗內容和實驗目的的不同,初中化學實驗大體可以分為探究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和操作性實驗:探究性實驗在做實驗之前,學生不知道實驗結論,在實驗過程中透過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驗證性實驗在實驗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實驗結論,也知道會發生什么樣的實驗現象,但是需要自己動手再做一次實驗,看看實驗現象和結論是否符合;操作性實驗需要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嚴格按照實驗步驟和儀器的使用方法進行操作。目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存在下面幾個問題。1)教師在實驗臺演示實驗(比如金屬鈉溶于水),部分學生看不到,或者因為化學反應劇烈且快速而導致學生看不清楚,也聽不到實驗中發出的聲音。2)因為學校實驗條件有限,部分驗證性實驗只讓學生背記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并不讓學生實際操作,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不到提高。3)因為學校實驗臺有限,分組過程中每個小組中成員比較多,分工不明確,每次都是幾個固定的學生做實驗,其他學生只是看客,導致部分學生實驗學習興趣不高。4)部分化學實驗因為試劑有毒,或者會生成有毒性的產物,不適合初中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會選擇講實驗并讓學生背實驗的方式來解決。
2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整合的意義
信息技術與傳統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相結合,各自發揮優勢,可以大大促進實驗教學改革。
2.1信息技術應用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降低實驗難度[2]初中學生實驗能力有限,對于一些化學實驗,一個步驟錯誤就會導致整個化學實驗難以進行。比如食鹽的溶解實驗,需要學生將稱量好的食鹽分批次加入水中,并且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保證食鹽完全溶解。但是個別學生一下子把10克食鹽全部加入水中,導致食鹽沉底發生過飽和不溶解,而實驗課時間有限,學生也不可能重新再做。這時可以讓做錯的學生進入化學仿真實驗室,熟記操作步驟,大概不到十分鐘就可以完成。
2.2信息技術應用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有些化學實驗的實驗原理很難理解,學生即使看清楚了實驗現象,掌握了實驗結論,還是不明白實驗原理。教師可以借助化學仿真軟件對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進行動態模擬,例如:水分子可以分解為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但是氯化鈉在熔融狀態下卻分解成鈉離子和氯離子,這就導致分子結構和離子結構化合物的性質差異比較大。
2.3信息技術應用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保證實驗的安全[3]部分實驗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不適合學生操作,比如濃硫酸的稀釋,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稍有不慎就會發生危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讓每個學生都清晰地看到,既保證了實驗安全,又讓學生學習了實驗。
2.4信息技術應用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4]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學平臺、軟件等輔助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使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到提高。線上操作不同于實際操作。學生通過各種軟件或者平臺進行實驗操作,需要熟記實驗步驟,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否則稍微一點兒疏忽就會導致實驗停止。因此,信息技術融入初中化學實驗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5]。
3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3.1演示實驗,形象具體初中化學實驗中有些實驗反應比較劇烈,學生操作起來比較危險。教師可以借助教學平臺演示實驗,錄制實驗過程并對視頻加上配音。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教師可以隨時暫停,和學生進行交流,和學生自己在實驗室做實驗一樣,直觀形象。如“金屬鈉的性質”,這個化學反應非常迅速、劇烈,學生操作有危險性。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講臺做,學生觀看實驗,但是坐在角落的學生看不清楚實驗變化,教室后面的學生聽不到實驗中發出的聲音。借助信息化技術,教師在平臺播放視頻,學生可清晰地看到金屬鈉溶于水中,金屬鈉小球浮在水面上,劇烈地轉動,并發出“嘶嘶嘶”的聲響,還有可能發生爆炸;在燒杯中加入酚酞指示劑后,溶液顏色變紅,說明生成堿性物質。再如“鐵的腐蝕”,觀察金屬鐵在空氣中、食鹽水中和真空中,哪一種情況下腐蝕得比較快,這個化學實驗時間太長,需要10天左右,顯然學生不可能一直在實驗室待著觀看實驗現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視頻:選取三根打磨干凈的鐵釘分別放置在空氣中、食鹽水和真空中,展示三個實驗場景中不同實驗條件下,鐵釘在第五天、第10天和第15天的變化。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鐵釘在食鹽水中生銹最快,在空氣中第二,在真空中不發生氧化。最終總結出鐵釘氧化需要接觸到空氣和水。
3.2自主探究,創新思維在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實驗整合教學中,學生可以利用化學實驗仿真軟件,結合化學反應的實驗原理,自行設計實驗。學生可以選擇試劑庫和藥品庫中的藥品進行多次實驗,記錄好實驗數據。選擇實驗的最佳配比方式,這樣不但可以為實驗室中的真正操作提供參考,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如“實驗室制備氫氣”,方法很多:鋅片溶于稀硫酸中生成氫氣,化學方程式:Zn+H2SO4==ZnSO4+H2↑鋅片溶于稀鹽酸中生成氫氣,化學方程式:Zn+2HCl==ZnCl2+H2↑鋁片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生成氫氣,化學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電解水生成氫氣,化學方程式:2H2O==O2+2H2↑學生可以借助虛擬仿真軟件對這四個制備氫氣的實驗分別進行操作,總結哪種方式實驗成本比較小,哪種實驗操作起來比較明顯。“電解水”是初中化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實驗。電解水生成氧氣和氫氣,因為實驗條件比較特殊,并且實驗結束后對氧氣和氫氣生成的量很難進行衡量,這個驗證性實驗一般需要學生熟記口訣“陽極氧氣陰極氫氣,氫氣體積二氧氣體積一”。學生在仿真實驗時會發現真實實驗過程中收集的氣體并不是氫氣體積二氧氣體積一,而且在電解時需要在純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鈉,因為純水不導電。
3.3凸顯現象,總結規律教師在實驗教學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放大化學反應的實驗現象、優化實驗過程,引導學生認真地觀察實驗現象,并總結化學反應規律。以探究性實驗“金屬活動性順序”為例,本次實驗主要探究金屬銅、鋁和銀的活動性順序,實驗中需要學生準備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硫酸鋁溶液和鋁絲與銅絲。教師利用多媒體投屏技術,分別放大第一組學生把潔凈的鋁絲加入硫酸銅溶液中的現象、第二組學生把潔凈的銅絲加入硝酸銀溶液中的現象、第三組學生把潔凈的銅絲放入硫酸鋁溶液中的現象,讓學生通過投影儀上三組學生的操作,總結鋁、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并且可以對每一組學生的操作進行評價,達到互相監督和互相學習的效果。
3.4處理數據,快捷方便初中化學實驗中有些實驗數據比較多,需要學生在搜集大量實驗數據的基礎上總結實驗原理。初中學生已經開始學習計算機課程,對于計算機軟件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可以利用一些比較簡單、容易操作的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和處理,如Excel、Origin等。以“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導電性的變化規律”為例,學生需要記錄開始通入二氧化碳時、二氧化碳不足時、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應時、二氧化碳有少量剩余時、二氧化碳過量時等不同情況下,溶液的電導率數值,整理好實驗數值后再繪制曲線。借助Excel、Origin,學生可把電導率數值設置為曲線的縱坐標,把通入的二氧化碳量設置為橫坐標,直接繪制。這樣比較簡單,可以節約大量時間,而且軟件制圖比用直尺畫圖更準確。3.5視頻回顧,梳理知識化學實驗也需要進行復習。在傳統教學中,學生一般通過復習實驗報告或者看書的方式來復習,不可能再去實驗室重新做實驗,效果并不好。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實驗整合后,教師可以借助實驗視頻回放,幫助學生重溫實驗過程,加深對實驗現象的記憶,梳理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總結實驗結論。如在學生觀看視頻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去找出之前實驗過程中不規范的操作,既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4結語
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需要結合具體的實驗內容,在傳統實驗教學優點的基礎上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這樣的整合舉措不僅可以豐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而且可以使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作者:閆祥文 李正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