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3 14:43: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校績效管理思考3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現狀
(一)國家層面
高校是公益性的事業單位,資金來源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包括政府撥款、科研經費、學費收入、校辦企業創收,以及來自個人和社會團體的捐贈[4]。盡管沒有利潤或GDP的指標要求,但需要衡量、評價資金的投入方向及使用目標和效果,促進和提高與資金使用相關工作的效率,以更好的實現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等目標。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全國性擴招之后,各地高校的辦學經費持續快速增長。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等學校辦學經費緊張,部分學校預算管理不夠嚴格,收費行為不夠規范,對外投資不夠慎重,亟需加以解決和規范。2007年,教育部和財政部發文,《關于“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等學校應增強財務管理創新意識,探索建立注重效益、節約資源的財務運行機制”。此后,我國大學教育逐步從“量”的擴張轉向對“質”的要求,財政投入增速開始逐漸趨緩。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指出:“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推動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將預算績效管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22年1月,財政部公布修訂后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財政部令第108號),文中強調“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加強經濟核算,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資產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資產,防止資產流失”。修訂后的法規,明確提出全面實施績效管理,體現了預算管理改革的新精神。
(二)社會層面
高校自籌發展經費的來源很大一部分是這些社會層面的合作帶來的,社會-行業-企業這個逐級下沉的發展影響,對高校的資金結構產生重要影響[5]。社會資金流入高校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通過“產學研”合作,實現高校研發新技術的轉移;二是高校承擔的行業協會相關科技攻關;三是社會捐贈。近年來,隨著經濟總體增速的回落,外部經濟環境復雜多變,行業和企業也面臨著轉型發展的巨大挑戰。其中流動資金緊張、成本費用上升、盈利水平下滑、生產經營困難等問題比較突出。新經濟環境迫使企業優化投資結構,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在此背景下,行業、企業對校企合作的績效產出要求不斷提高,從原先的技術研發的實驗室階段要求轉變為工業示范或者直接到成品階段。高校在社會面獲取資金的難度和瓶頸也日益凸顯,倒逼高校優化資金配置,切實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三)學校層面
高校作為獨立的事業單位,大到校區建設,小到設備采購,須統籌考慮辦學成本和產出,評審和論證各類支出的合理性,而產出績效是資金合理分配和高效使用的核心。而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非營利性事業單位,對于績效的考察,不僅僅要考慮其財務績效,更要關注學生培養質量、教師發展情況、學科建設情況等。當前全國高校都越來越注重績效考核,除財政部、教育部等各級主管部門對高校績效考核的要求日益提高外,高校自身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第一,高校從政府層面尋求財務支持的難度加大;第二,粗放式的社會資金籌集辦法難以為繼;第三,自身營業性收入增長乏力,傳統的網絡教育被取消,校辦產業剝離,受疫情影響線下培訓收益萎縮;第四,高校、企業創新機構、科研院所等在教學和科研領域項目、重大平臺建設支持等方面的競爭愈發激烈。綜合以上因素,高校不得不加強績效考核,將有限的財力資源進行合理的投放,以期爭取更大的辦學成效,保障學校基本運行和師生員工的安全穩定,達到自身辦學水平提升和收益水平提升。一所大學只有通過績效考核實現辦學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加有效地拓展資金渠道,構建起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當前高校財務績效管理的主要問題
高校的財務績效管理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高校活動特殊性增加了財務績效管理難度,與其他事業單位績效管理的聯系、區別與邊界問題較為復雜,導致現行的財務績效管理面臨一系列問題與挑戰[6]。
(一)預算績效目標與高校戰略目標脫節
高校作為非盈利性組織,主要功能是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很多隱性目標難以通過短期量化的指標進行評判。以人才培養為例,辦學所在地的就業率、畢業五年內的學生典型、畢業生升學率等指標是否能作為財務績效的評價標準值得商榷。評價標準單一,評價體系高度同質化“一把尺量所有”、“一刀切”的問題比較突出。現行的對高校財務績效考核體系中,對綜合性大學、理工類大學、藝術類大學、體育類大學等沒有區分;對文、理、工、農等學科門類沒有區分;對同一學科在不同層次和發展階段亦未進行區分。統一的標準和體系是否反映所有學校、學科的財務績效有待進一步論證。
(二)評價周期設置和選擇不科學
現行財務管理績效考核周期大多在3—5年,除周期末考核外,期間還有可能設置年度考核、中期考核等。過多績效考核、倉促評價可能會打亂高校的辦學節奏和科學發展,誘發“近視”行為,損害長期目標。如現行的大型儀器設備考核,采購需要自主研制或合作研制的設備,從立項開始到驗收,順利的話兩年之內交付使用,一旦研發受阻時間成本可能更長,面對3~5年即考核的要求,顯然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
三、高校財務績效管理的對策建議
高校財務績效管理所面臨的問題,是國家、社會、高校自身三個層面矛盾交織下的系統性問題,需要從系統的視角出發,多策并舉,構建適應新時代的財務支持、配套、保障制度,助力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國家層面
1.加強實地調研深入各地域、各層次、各類型高校,全面深入了解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地域高校的發展定位,運行架構、財務支出結構、財務績效考核與評價體系等情況。應該高度關注各高校在財務預算、核算、決算、績效、評價等方面遇到的操作難題、政策性約束、監管盲區。突破財務績效管理的難點、痛點和堵點。2.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探索形成分層、分類、分地域的績效管理統籌調度機制。根據調研得到的共性問題,針對性提出科學合理的深度“放管服”財務績效管理改革辦法或實施意見,在部分高校先行先試,動態反饋與調整。鼓勵高校積極參與到試點工作,針對各高校的個性化問題,給予一定的自主探索權。實施適合本單位實際的、更為有效的績效管理,改革創新容許非結構性、非系統性試錯,爭取實現強優、扶弱、樹特的良好發展氛圍。3.加強過程管理現行的財務治理體系下,對財務績效的管理重點在預算和決算兩個階,全過程績效管理監管、監督不足。須進一步強化過程性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信息化數據抓取和定期實地抽檢相結合的方式,加強過程指導和督促,提升有效執行力,從過程管理中加強績效管理的實時性、針對性,加強動態調整優化和有效獎懲措施,為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4.構建調整機制在加強全面預算的背景下,事業單位不斷推進精細化管理,預算調整難度越來越大。作為加強科學績效管理的一部分,應當提升風險防控意識,增加彈性調整空間,以應對突發情況。允許高校進行適度調整,支持財務管理內涵發展。
(二)社會層面
1.行業、企業和各類協會應給予高校財務績效管理更加寬松的環境行業、企業和各類協會應當充分認識到,高校是提供基礎性創新研究和為各單位培養創新人才的主陣地。這些單位的創新類合作項目,應當以合作或委托方式與高校開展基礎性研究,將高校原始創新能力提升和新技術實驗室研發階段作為項目合作的主要考核點,尊重雙方的知識產權的共有性,尊重高校研發人員的勞動成果和智力奉獻,合理處理權屬問題,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創新成功概率問題,需要容許試錯;以人才培養為主的合作項目,應當將委托培養人員的培養成效作為績效考核的重點,高校應當充分了解委托單位的需求,根據人才培養能力綜合考量自身能力是否具備,切忌為了拿下資源而忽視自身能力的缺乏,導致合作單位不能得到人才培養需求的滿足。2.企業研發機構和科研院所要平衡與高校間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現階段企業研發機構和科研院所的競爭力愈發強勁,與高校競爭各類資源的白熱化程度日益提升,高校在創新領域的優勢不再像以往那般凸顯[7]。在促進高校參與企業創新機構、科研院所的同場競技的同時,要考慮實現共贏的潛在可能。現今創新資源要素不能完全集中在某一單位,要積極與高校開展分工明確、協同創新的高質量合作共建,促進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國家科技力量的提升,采取按項目合作分工的要素績效考核更有利于整體推進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
(三)學校層面
1.做好對內對外的開源工作高校應當認真分析研判自身辦學資金的主要增長點、發力點、突破點,樹立科學的外部資金和資源爭取觀。對外的開源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政府財政資金的有效利用率,兼顧統籌使用和專款專用兩方面工作;二是選取自身滿足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合作資質的項目開展全方位合作,作為服務方和合作方努力完成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三是使用各方捐贈資金和資源要有理有據,做到定期公開捐贈使用賬目供捐贈者核查,做好資金的監督和監管工作。對內的開源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鼓勵教師辦學科性公司、兼職和脫產創業,增加學校人力資源收益;二是加大學校大型儀器設備、大型場館、大型會議室等的對外有償使用,從而盤活學校的固定資產;三是鼓勵二級單位承辦高水平學術會議、開展項目、創新推介、成立服務聯盟等方面工作,增強學校軟實力收益。通過學校內外部的開源,全面提升學校的多渠道籌資和服務能力[8]。2.做好校內的節流增效工作節流工作的核心就是將現有資源的優化提升,需要將高校財務的運行進行全流程優化:一是預算環節,需要進一步將各類預算深入論證,根據國家各層面和高校自身的發展要求,削減不必要開支,補短板、強弱項,從而見實效;二是執行環節,需要定期匯總分析,各項經費的使用情況,發現與預期狀態不符的情況需要快速分析反應和調整,強化過程監管,確保每一筆經費和資源使用的合理性;三是監督環節,高校應當加強財務審計工作,定期聘請校內外審計組進駐各單位指導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促進財務績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四是做好決算優化,高校應當根據每年的決算結果報告來指導第二年的預算工作,加強決算對預算的有效指導,形成全鏈條閉環優化管理體系,不斷提升內部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新發展階段,高校實施全面財務績效管理迫在眉睫。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統籌協調政府、社會、高校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臺,做好績效全過程管理,設計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逐步實現財務績效管理資金全覆蓋,將績效理念充分融入管理工作中,提升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為高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財務保障,為人才強國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王鵬 魏利平 單位:中國石油大學
高校績效管理思考篇2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在不斷提高,這是高等學校貫徹國家“科教興國”政策的巨大成果。高校進入中高速發展的新時期,國家對高校的教育教學重視程度不斷增強,資金投入不斷加大,高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斷提升,資金需求不斷增加,給傳統的預算管理帶來新的挑戰。如何更有效益使用資金,高校資金與相關業務如何更好地融合發展成為現階段研究的重要內容,如何使其緊密聯系、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至關重要。在促進高校業務發展的過程中,業財融合在高校預算績效管理水平的提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高校業財融合下的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頂層設計
1.制度控制力不強。目前,很多高校根據國家及本省的要求制定了學校的預算管理制度、績效管理制度,涵蓋預算管理中的預算編制、預算審批、預算執行,預算績效管理中的預算績效目標設定、預算績效評價等管理辦法,但由于缺少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預算制度的控制力不強,績效管理目標也很難達到。隨著高校規模的擴大,資金量增多,很多高校為提高預算執行審批效率,提高二級學院的自主權,實行了分級審批制度,從而在執行過程中提高了審批時效,推動了項目的開展。但是有時部門的簽批負責人缺乏預算績效知識,只是大體把控預算的支出情況,對于預算績效制度的執行剛性、預算調整制度的嚴肅性、預算績效考評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認識不夠,造成預算績效管理松馳,與財務人員的要求不相符合。2.效益導向不足。很多高校的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沒有建立在以戰略管理為導向的基礎上,仍然存在著重核算、輕管理、重支出、輕效果的情況。目前,高校的預算績效管理重點仍放在保證預算執行完成率上,沒有建立以資金使用效率為導向的績效管理評價體系,導致業務部門把關注的重點放在爭取預算資金上,并沒有對項目的制定、規劃有長遠的計劃,資金使用比較隨意,甚至還有預算下達后臨時安排項目、頻繁更換項目的情況發生。
(二)管理流程設計不科學
1.業財部門溝通不暢。高校的收入目前還是以財政收入為主,高校對收入的掌控權不大,由于財政收入受地方財政能力的影響,很多一般類的高校基本屬于“就米下鍋”的形式,學校為避免分配預算時業務部門過分爭取預算資源,所以安排預算時業務部門參與度不夠,容易造成預算績效目標不切合實際,目標執行不順暢等問題。而預算績效目標在設定和執行過程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對整個預算績效管理流程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最終可能導致預算績效執行結果不理想,且財務部門又無法掌握其真正原因。2.信息共享程度不足。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高校現代信息技術水平隨之得到極大發展,高校財務智能化、便捷化水平亦得到加強,高校各業務部門對信息化的接受度較高、推進速度較快。但由于各部門之間缺乏統一、系統的信息化建設理念,建設期大部分信息系統都“各自為政”,相互溝通和融合程度不夠,缺乏統一的設計,又由于財務系統對數據、安全等相關的需求較高,導致后期各個系統的整合不順暢。大部分業務部門的觀念仍停留在財務問題由財務部門解決的階段,對與財務系統相通的愿望并不迫切,業財融合需求并不明顯。預算績效管理路徑應當是以業務部門和職能部門為主、財務部門為輔共同完成的,在共享系統中業務部門推送財務需要的數據,財務部門推送業務需要的數據,如此才能相輔相成、相互融合。
(三)評價體系不健全
1.預算指導作用發揮不充分。高校中對預算績效的考核仍停留在預算執行部門,考評過程基本也僅限于財務部門上報主管部門,對項目精細化的績效管理缺乏關注,也缺乏對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的重視。預算的執行部門對預算績效的優劣并無確定的評判標準,同時由于財務部門缺乏對業務的具體了解,也無法提供客觀的績效評價,使得預算執行者缺乏預算管理的積極性,從而嚴重影響到預算的執行、監控以及后期評價。2.缺乏獎懲措施。目前,由于績效管理相關文件和要求基本都是財政部門下達,很多部門認為預算績效是財務部門的事情,參與度很少,僅僅是在分配資金的時候被動參與績效目標的設定,執行與評價也都是被動參與,評價時象征性地打打分,沒有真正考慮績效目標是否設定科學,執行完畢時是否能夠實現。省屬高校資金相對緊張,對資金的使用沒有長遠的、科學的規劃,項目前期準備不充分,只有到預算資金下達了之后才倉促準備,很多時候選擇的項目并不充分,在執行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反而影響預算的執行進度。而預算績效目標執行的結果也沒有明確的獎懲辦法,對執行不力的部門缺乏懲治,導致預算執行、評價不受重視。
二、對策建議
(一)完善頂層設計,強化管理效能
1.健全管理制度。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需要一個完善的制度來管理,通過制度來細化和落實各部門的責任,并且依據相關的規定實現單位內部的有效管理,將資金使用的效益標準化,建立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由于高校的專業化程度較高,績效管理制度的設定要求業務部門、職能部門全程參與并評判,制定出符合高校實際并切實可行的績效管理實施細則,這樣有利于預算績效管理的跟蹤與評判,績效結果也更客觀,更有利于績效結果的應用。學校應設立專門的預算績效評價機構(預算管理委員會),不僅要有財務部門的參與,還要有各職能部門及重要的業務部門的參與,共同開展績效管理工作。以學校層面設定預算績效管理流程,設立合理的、可實施的績效目標,逐漸建立起科學、有效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以規定的標準、方法為主要內容,制定出適合高校自己的“內容全面、制度科學、客觀公正、操作便捷、適用性強”的評價體系。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各相關部門參與的同時要有順暢的溝通渠道,實現各類所需數據的充分流通,從預算績效管理流程的起點,到目標的評價,建立起以財務績效考核為中心的評判制度,實現全流程閉環管理。2.科學編制預算中期、長期規劃。發展高校業財融合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需要通過建立項目庫的方式對亟需發展的項目進行統籌管理,對項目的優劣、輕重緩急進行排序,建立與事業發展的有效銜接,讓資金真正成為實現發展規劃的物質保障,將中長期發展規劃作為設立績效目標的基礎和依據,使績效目標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續性,成為事業發展的考評標準之一。要進一步發揮大數據優勢,利用不同的數據模型為以后的管理決策提供信息數據支持,同時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推進決策過程,由經驗主導向數據主導轉變,這對于高校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各業務部門和職能部門分管的業務推送到數據平臺中,包括學生管理、人才管理、教學科研管理等相關業務數據,結合發展需要,財務部門將提取的可用數據建立發展項目規劃,進行預算管理,掌握每個項目的執行進程,隨時監控項目執行效率,考評原定績效目標,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體系,發揮績效指標“指揮棒”的作用,突出以績效目標完成程度為考評核心的預算績效考評體系,利用大數據處理平臺,為決策者提供相對準確的數據支持。
(二)樹立業財融合理念
1.開展專業化培訓。業財融合需要高校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的專業水平過硬,對單位的實際情況熟悉,同時對學校的發展規劃有比較精準的判斷,能與決策層有良好的溝通。強化財務人員的系統性培訓,對財務主管、業務骨干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使培訓效果更加明顯。結合學校的實際發展需要,對財務培訓的系統化、常規化、制度化也顯得尤為重要,建立相關的財務專家團隊,更好地適應高校內涵建設發展。業財融合是高校現代財務管理的主要發展方向。財務人員要明確定位,立足高校發展的需要,運用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高校資金管理的能力,降低財務風險,強化控制資金的能力。而且要充分理解高校的發展模式和政策,成為高校的管理會計師,掌握業務流程,從財務數據中分析出管理信息,為決策者提供有效信息。2.消除業財信息孤島。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已經成為單位的核心資產,大數據中記錄著高校的資產管理、人才培養、學生管理、后勤保障等重要的數據,大數據的管理水平也代表著高校的管理水平。高校的信息管理相較于其他行業,可接受程度更高,但由于各管理部門都在自行發展各自領域的信息化,更加需要信息融通和共享。傳統的財務管理僅僅停留在核算業務、不做假賬的層面是不夠的,要打造數據共享管理平臺、成立財務共享中心,借助智能化手段,將財務數據融入到各種業務數據管理體系中,使財務大數據更好為業務服務。建立數據聯通通道,將業務部門、職能部門以及財務部門生成的數據及時傳送到數據共享管理平臺中,數據中心會將不同渠道匯聚的數據進行分析,形成智能化的數據,為管理部門服務,實現從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角色轉換,提取出數據價值,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全面數據共享,推動業財數據深度融合。
(三)形成管理閉環
1.增強決策支持能力。財務部門要根據信息化技術對自身的管理流程進行優化,不但要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要為業務部門提供精準的財務信息。同時優化資源配置流程,充分調動各業務部門的資源,相互配合,對話平等,減少相互推諉,加強項目執行進程,以提高業財融合管理效率。財務部門要將財務語言轉化為業務部門需要的建議,向高層管理及決策層拓展,不斷拓寬分析范圍,增強業務決策的支持能力,分析項目執行及預算執行情況,發揮預算的預警機制。客觀評價單位的資金使用情況,增強財務分析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實用性,提高分析質量,發揮好財務分析對業務工作的指導作用。2.明確獎懲措施。關注部門之間的協調性和系統性,完善現有的工作機制,力求讓各部門共同參與預算與績效管理。各業務部門根據自身的規劃設立項目庫,項目的選擇應該經過審查、研究和論證,同時學校經過評價、篩選,根據預算管理委員會的評定按順序安排資金。要科學安排項目,嚴肅資金使用,一旦確定不應隨意更換或臨時安排項目。對安排的預算項目要通過申請項目時設定的績效目標來考核,更要有明確的獎懲管理手段,對執行好的部門有一定的資金分配政策傾斜,對執行較差的部門要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懲治手段。提高對預算執行、評價的重視程度,讓業務部門能站在全局的視角考量資金效益,加強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協同合作能力。高校與企業不同,不是以追求利潤為最終目標,所以資金預算績效管理的目標也不同。高校生產的“產品”是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因此其資金的使用效益大多無法用數字和量化的形式來衡量。高校的資金使用效益是長期的,很多指標是軟性的,有些無法用短期的投入、產出去考量。但是如何評價資金的使用,如何評價全面預算績效目標,不僅是國家對單位發展提出的具體要求,更是對高校財務管理水平、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的提升提出要求。業財融合可以有效幫助高校實現科學績效管理,同時幫助高校財務實現財務管理轉型。只有財務更好地融入業務中,發揮管理決策的能力,才能幫助業務部門更好發展,資金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益。如何更好地實現業財融合,更科學地實現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更快地適應高校自身發展,更高效地推進全面預算績效管理,仍將是我們繼續研究的課題。
作者:何珊 單位:哈爾濱醫科大學
高校績效管理思考篇3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新時期我國高校的歷史使命。推動高校內部治理體系建設,亟需建立健全實現全校一盤棋、頂層設計、系統治理的制度體系,以加強高校教學、人才培養、基本建設等重大活動的內部治理。近年來,隨著高校新建、擴建、動遷等活動的展開,高校基本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涉及資金數量不斷增加,為高校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基建財務管理是基建工程的重要支撐和內控環節,在基本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傳統的基建財務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難以適應新時代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設要求。基于治理理論,重新探討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等形勢下的高校基建財務管理問題,總結制約基建財務管理效能影響高校內部治理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困境,探索適應新形勢的管理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當前高校基建財務管理面臨的新形勢
近年來,隨著國家治理制度和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預算績效管理、事業單位內控趨緊等一系列新舉措的推行為高校基建財務管理等內部治理活動帶來了新的挑戰,對高校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推動高校基建財務會計核算大調整。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成為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等新法新規的推行,拉開了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序幕。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出臺是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是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和預算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為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與高校基建財務管理密切相關的高校會計核算工作發生了重大變化,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適度分離又相互銜接的政府會計核算體系對高校會計核算和報告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對基本建設投資不再單獨建賬,統一納入學校事業賬中核算。
(二)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倒逼高校基建財務管理提升預算精度、突出效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的出臺,為高校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提供了頂層設計、制度安排。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就是要求高校開展預算工作時做到統一管理和分級負責,做到統籌兼顧和收支平衡,做到力行勤儉節約和突出績效;要求高校在編制預算過程中,實現學校預算主體工作績效、內容、目標的統一;要求高校切實推進預算編制精細化和規范化,提前明確項目的績效目標,提高預算制度的操作性,提高分析測算精度,細化預算項目。
(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要求提升高校基建財務管理監督和風險防控水平。2017年,財政部印發實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以下簡稱《內部控制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同時,《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設定了更高標準,要求制度體系建設必須圍繞推動單位經濟和業務活動規范有序進行,堅持內部控制量化評價和信息技術支撐;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開展經濟和業務活動流程的規制,逐步將控制觸角延伸至全部業務活動和內部權力運行體系。具體而言,高校需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以加強內部流程管控為抓手,不斷健全內部控制體系;以規范內部權力運行為重點,加強內部權力制衡;以促進內控信息公開為目標,建立內控報告制度;以嚴格考評問責力度導向,加強監督檢查工作。
三、新形勢下高校基建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高校整體內部治理的推進,高校的各項活動,尤其是財務管理方面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但高校基建財務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預算編制不嚴,預算執行困難。在實際的高校基建財務管理工作中,普遍比較重視會計核算,對基本建設項目的過程管理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出現了預算編制不嚴、預算執行困難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財務人員在基建項目立項、執行過程中沒有發揮財務部門的監督職能,從而導致項目資金利用不夠,出現了預算超支、項目資金被挪用等問題。二是在基建項目立項過程中,前期論證不充分,缺乏可行性論證和科學完善的預算管理方案。雖然有些基建項目已經編制了預算,但施工前沒有進一步審核完善,致使預算無法按照批復執行,出現建設項目概算超計劃、預算超概算、決算超概算的現象。超出批復預算部分的支出,只能由學校自籌資金解決,從而給學校造成資金困難。三是基本建設項目概算粗糙、預算不合理、盲目報建。概算與預算上的不精確,將為后期的各個環節帶來巨大影響,比如,后期設計、材料配備、施工進度都需要做出重大調整,甚至是完全對先前的可研報告和立項批復內容推倒重來,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項目延期、成本增加、建設艱難,財務風險加大。四是年度預算與實際工程進度不匹配,年度預算資金配備不合理。基本建設項目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將直接影響到后期項目的執行和預期效益目標的實現。
(二)項目核算不規范,科目設置不合理。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基建項目核算并入學校事業賬統一核算,要求基本建設項目支出在在建工程科目下進行核算。改革前,要求基建項目單獨建賬核算,但當基建并入學校整體大賬之后,要求基建項目的管理方式與核算方式必須與學校事業賬相配套,這給基建財務管理帶來了很大挑戰。在項目規劃方面,存在多項目以組團和打包方式規劃并一體申報立項。項目預算批復后,在事業賬中,按批復的項目為依據進行立項并進行核算。如果基建項目是打包批復的,在成本歸集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摘要進行歸集,這樣就會影響項目成本歸集的準確性,進而會影響后續單體竣工和固定資產登記入賬、資產確認等。在人員方面,在會計核算的過程中,由于對基建業務不了解,會出現科目設置不合理問題。同時,基建財務管理人員墨守陳規,認為基本建設項目的核算只要按照準則要求進行分配即可,并不考慮實際分配的公正性以及相關業務的合理性,致使分類業務最終的成本不匹配,直接影響到學校的相關決策,造成待攤科目和建筑安裝等科目混淆,使得項目成本核算出現偏差。
(三)績效評價不全面,指標體系不健全。實踐中,基建建設項目財務管理普遍存在注重投入、忽視管理,注重資金支出、忽視績效管理的現象,對于績效評價工作沒有充分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一是基建部門主體意識不強,認為項目績效管理是學校財務人員的工作,在項目實施工程中,將精力集中在項目的形象進度上,對預算目標實現的關注度不夠。二是基本建設項目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和績效監督不完善,未設立專門的預算績效管理機構。三是績效管理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由于基本建設項目的專業性較強,培訓力度不夠,高校的預算績效管理隊伍不夠專業。四是基建項目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健全。目前基建項目大多是參考財政支出項目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來評價的。
(四)隊伍建設不到位,業財融合不深入。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和高校建設經費總量的迅猛增長,原有的財務與業務脫節的粗放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高校財務風險監控和財務精細化管理的需求。高校基建財務人員大多為學校財務處的會計人員,基本按照基建人員提供的原始單據對業務進行核算,而對項目的概預算批復內容、批復的額度、合同中規定的付款條件完備情況了解不夠,因此基建財務人員只能被動地根據基建部門的審批單付款,沒有起到有效的監督、管理及控制作用,致使基建項目出現超預算問題。二是財務人員業務能力不強。表現在財務人員不懂業務,也不主動學習業務,專業技能單一,無法深入到基建業務的全流程,更無法準確進行成本核算及歸集,僅能提供財務數據而不能提供實際業務中發生的真實數據。主要原因在于財務人員思想意識傳統,認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記賬。由于基建設項目是臨時性的項目,大多數基建財務人員屬于兼職人員,基建財務人員對業務重視不夠,對業財融合發展的重視度不夠,認為“做好賬”“填好報表”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員配備不合理,基建財務人員被大量其他工作所牽絆,導致無法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建相關知識的學習中,無法全心全意投入基建項目財務管理的過程中。以上因素,綜合導致基建財務的工作就是完成記賬工作,無法達到財務管理的需要,更沒有履行自己的監督職能。
四、優化高校基建財務管理的建議
(一)提高預算編制,加強預算執行。為了提高基本建設項目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高校在基本建設項目立項過程中,應結合學校事業發展規劃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市場情況,對基建項目進行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必要時可聘請校外專業機構或校內外專家對基本建設項目進行科學論證。預算編制前,要充分了解項目使用部門的實際需求,對工程所需設備、材料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夯實預算編制基礎,避免項目實際執行過程中,發生大量的設計變更等事項。財務人員要積極參與到預算編制過程中,利用自身對基建財務政策的了解和專業知識判斷,為項目預算申報出謀劃策。預算編制完成后,基建財務要配合基建部門,完成項目立項和批復工作。項目批復后,對于持續時間超過一年的項目,基建財務人員和基建人員對工程進度和工程量進項測算,將基本建設項目資金按照會計年度進行分解和細化,完成項目滾動預算編制和申報工作,避免項目預算執行過程中形成結余導致財政資金上繳或形成資金缺口,從而影響工程進度情況的發生。因此基建財務人員應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基建部門的工作經驗,準確測算年度基本建設資金需求,及時完成在項目預算申報工作,項目預算資金批復后,嚴格按照預算申報內容,完成項目資金的支付工作,避免形成資金結余或資金缺口;對于高校自籌資金的基建項目,財務部門在校內預算安排過程中,要積極籌措、合理統籌資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保證基本建設項目的順利完成。
(二)優化科目設置,提高核算準度。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基建項目支出應并入學校事業賬進行統一核算和管理,因此,在在建工程明細科目設置和基本建設項目管理的過程中,要同時滿足學校原事業賬核算項目和基本建設項目核算和管理的要求。在學校大賬中,基本建設項目核算的目的是要清楚記錄項目的支出情況和項目竣工決算后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的金額。在科目設置時,由于高校管理項目的模式不盡相同,可以根據不同的管理模式進行會計科目設置。對于項目預算批復單一的高校,可以通過設置獨立項目、使用統一科目,對項目核算內容進行單獨核算。在設置在建工程明細科目時,可以直接在在建工程下設二級科目建安投資、待攤投資,再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三級科目,如:設計費、監理費等;但是如果基建項目打包或組團申報后批復的情況,例如新校區建設類的大型基本建設項目,由于建設周期長、項目單體多,項目年度批復預算用來滿足多單體建設的資金需求,無法按照項目單獨核算,繼續按照上述會計科目設置,統計數據的準確性不夠。因此,在科目設置時,在建工程一級科目下可設單體名稱作為二級科目,建安投資、待攤投資作為單體名稱的下一級科目,這種科目設置方式,將方便單體成本的預算控制和相應數據的獲取,提高數據估計的準確性。除以上兩種科目設置方式,還可以采用基建輔助臺賬的方式,對資金撥付和項目支出進行輔助核算。不同科目設置的方式,最終目的都是方便后續的數據統計,有效地控制項目單體、項目總額成本,為以后的相關數據分析和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做好準備。
(三)健全制度體系,強化績效管理。在高校基本建設項目中實施全面預算績效評價,轉變觀念是關鍵。高校應提高對基建項目績效評價的重視程度,建立由校領導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績效跟蹤工作小組,明確相關部門在項目績效評價中的主體責任,提高基建項目相關部門和人員參與項目的積極性。學校要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學校的戰略目標設計出一套績效評價體系,將學校基本建設中的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相結合,更加關注經濟指標與效益指標的統一性,以實現高校基本建設規劃目標為導向,細化、量化、具體化各項績效評價指標,建立一套針對性強、科學合理的基建項目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注重績效評價與預算安排的銜接機制。針對基建項目建設周期較長的特點,建立半年績效評估機制,將評估結果作為下一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最終要建立預算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政策調整掛鉤的考核機制,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四)提升人員素質,深化業財融合。高校基建財務管理業財融合強調將財務管理貫穿于基建項目全周期,實現基建業務流程的全鏈條覆蓋;要求基建財務管理向基建項目多維度延伸觸角,實施全過程管理。具體而言,就是對基建項目從投資決策到交付使用的全程財務分析,進一步擴大財務管理的內涵和外延,構建基建項目財務精細化管理體系。業財融合是由傳統會計向新時代會計的轉變,是新時代財務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財務人員轉型發展的方向。業財融合的基礎在于財務能力和業務能力的雙提升,關鍵在于兩種能力集合于一人。作為財務人員,需重點圍繞財務管理新形勢、新政策,加強業務培訓和實務技能訓練。在提升專業能力的同時,深度學習基建業務知識,不斷拓展業務領域,積極參與和熟悉基建工程所有環節、全生命周期的重點工作和核心業務,特別是跟預算、核算、績效等相關的業務,提高財務與業務對接融合能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面對高校目前財務管理的新形勢和新要求,高校的基建財務人員要從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學習新政策、新制度和新知識,提升基建項目財務管理的質量。
作者:劉曉妮 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