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1 15:02: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生態環境保護探討3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生態環境建設的核心命題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包括人類生產和生活過程中對自然資源的使用、保護與開發,同時也包括如何在確保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基礎上,強化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形成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人類社會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開發直接影響到生態環境建設的具體情況,在我國發展的初期,存在著以資源損耗為代價推動發展的問題,嚴重影響到對自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同時也影響到生態環境建設的具體進程。黨的十八大以后,基于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進一步強化對生態環境建設的力度,我國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要求以轉變經濟發展結構、打造高質量經濟體系為依托,協調好社會發展、自然生態保護的關系。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以生態環境建設和自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為核心,進行系統的探討,旨在為構建美麗、和諧的生態社會發展提供支持和參考。
1植被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人類具有主觀能動性,在人類與生態環境關系中處于主動地位,但由于受到時代性等因素的制約,在一定時期內人類對于生態環境的認知相對不科學,導致不合理行為的產生,損害了自然生態的平衡性,甚至給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危害。在各類自然生態環境問題中,植被損害占據著較高的比例,植被的損害不僅會危害到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水土流失問題,同時也會直接威脅人類社會的生產。因此,在生態環境建設和自然生態資源保護和開發的過程中,應當將植被的建設作為基礎工作,通過對植被進行修復等,促進植被生態環境的平衡性發展。在各類植被生態體系保護的過程中,要以森林植被為切入點,因為森林植被的體量相對較大,并且整體性和生態多樣性較為明顯,同時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區域氣候環境也有著直接的影響。森林植被生態的保護與建設,要能夠結合不同植被的氣候要求進行搭建,確保植被的存活和發展。在生態系統保護中,植被生態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是核心的構成。在由森林植物所形成的生態系統中本身就存在一種水循環機制,其自然降雨主要經過干流和透過云層的方式直接下至地表,而小部分水分則在被地球表面的枯枝落葉層、腐殖質層和底土層有所吸收后,再經過繼續分流和下滲,前者可用作對地表徑流的補充,而后者則大多補充在地下水中。至于部分被植株莖葉所截留的水份,則再通過自然蒸餾與植物蒸騰的方式,再次流入地球大氣。在整個水循環當中,各個環節的含水量和配比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地區的雨量和降水特點,同時還會進而影響到整個森林結構和山勢地貌、水文要求等。在森林水循環的過程中,每一項因素都存在某種變量,這就決定了水分循環機理會發生較大幅度的變化。總體來說,林地植被工程對自然資源保存與開發利用的價值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涵蓄水分
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不僅能夠對地球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吸收,釋放氧氣,維持地表氧氣含量,同時也能夠通過對地表水源進行攔截和保護,發揮出涵蓄水分的作用。在遇到降水以后,森林植被能夠提升區域地表水的含蓄量,從而確保地表用水的需求,如森林植被的根莖、枯葉等能夠對降水以及地下水起到天然的保護作用。相關調查研究表明,森林植被的降水含蓄量最高能夠達到165mm,在各種森林植被中,天然森林的降水含蓄量最高,人工造林的降水含蓄量相對較低,兩者最大的降水含蓄量能夠達到100mm,這也進一步凸顯出對人工森林資源的保護作用。
1.2調節河川徑流
森林生態系統通過對地表水的涵蓄,也能夠對區域范圍內河流徑流量進行調節,尤其是對地表水的洪峰量進行控制。如。在雨季階段,森林植物生長可以有效降低泛濫的平原小洪峰流量、調節大洪峰,同時又能夠增加地表徑流枯水季流量、縮短枯水季期,這對于改善水資源豐富性無疑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但必須注意的是,森林生態系統對區域河流徑流量的調解,要結合森林范圍的大小,一般對于大的河流流域調解功能相對較為明顯,而對于水流量和范圍較曉的河流調節功能相對較弱。
1.3控制土壤侵蝕
森林生態系統能夠對土壤侵蝕的問題進行控制,有效發揮保持水土、預防水土流失的作用。森林植物本身能對土壤環境進行改良,如通過森林植被對土壤的肥力等進行加固,在保護水土流失的基礎上,有效控制區域河流的含沙量。森林生態系統對土壤侵蝕控制作用的發揮,主要是基于森林植物的數量、面積及密度等因子,森林植被的密度越高、覆蓋面積越大,對土壤侵蝕控制的能力越強,結合國內外相關學者研究,最高控制度可以達到90%。
2水土環境綜合治理在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中的作用
2.1增加蓄水能力
通過對生態環境進行綜合治理,也能夠發揮出強化區域蓄水能力的作用和功能,這也能夠為區域生產、生活用水的可持續供應提供有效的生態保障。這主要是由于,通過改善生態環境和森林環境,能夠提升地表土壤的儲水能力,從而來應對干旱天氣,在土壤含水量得到提升以后,生長在土壤表面的植物和農作物也能夠獲得良好的水分保障,提升區域植被生長的能力以及區域水資源的利用能力。例如,在海河流域,由于水保管理工作的不斷發展,其現實的蓄水功能也得到了增強,但在天氣因素作用下,增長幅度甚至達到了我國對地區額外補水功能的2~3倍多。
2.2影響總徑流量
攔蓄雨水是生態環境和森林環境的主要功能,而剩下的資源則主要使用在當地人的農耕生活、生產活動和植被修復中,這也就意味著了其對河川的總徑流量的作用將呈現出較為突出的區域性特征。以我國為例,在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由于其年平均降雨量很大,其流域面積規格大小、規模、徑流量均較大,所以即便是治理地區的總徑流量超過或對人們社會活動影響程度最大時,其對河川的總體徑流量作用也并不突出。但是,在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由于本身的降水量相對較少,而森林植被的生長也需要用水,因此會對區域水量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結合我國相關數據的報告,以黃土高原地區為例,雖然近年來水土和生態環境治理的力度不斷提升,但是植被覆蓋率仍舊不足整體區域的三分之一,同時由于植被覆蓋率的提升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的后果不斷凸顯,所造成的河道暴雨徑流削減數量已達到了8萬億~10萬億m3,這一數量在我國水土治理的總徑流量預測中的占比也很大,而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區所攔蓄的主要水資源則是調度效能較差的暴雨山洪徑流,并且有著明顯的季節性變化。例如,黃土高原中夏季的效果較為明顯,因為全面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同時,由于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地區主要集中在陜北地區,這一區域內存在著大量的淤泥,保護土壤的同時還可能降低入河的淤泥量,因此對其實際環境影響多以正面、積極的居多。
3荒漠化治理及資源的環境保護與利用
土地荒漠化在我國20世紀以后有著明顯的體現,同時也是我國生態系統問題中最為明顯的存在,土地荒漠化不僅會導致可耕地減少,同時也會提升空氣中灰塵等的含量,形成霧霾天氣,并對區域生態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就當前來看,土地荒漠化的問題集中體現在風蝕形成荒漠、河流侵蝕形成荒漠以及土地鹽堿化等。從我國土地荒漠化問題的現狀來看,風蝕形成荒漠的問題最為明顯,并且在各類土地荒漠化問題中占據的比例也相對較高。風蝕荒漠化的形成,不僅受到氣候的影響,同時也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并且形成過程較長,在我國集中體現在西北地區,由于降水較少,水資源較少,地表植被不足,再加上山勢地形的影響,常年風力較大,會導致風蝕問題嚴重,土壤沙漠化問題日趨嚴重,同時,再加上區域居民對土地的不當利用,如過度放牧、開發以及不合理的工程建設,進一步惡化了區域生態平衡,從而使得土地沙漠化的問題不斷嚴重。因此,在土地沙漠化治理的過程中,要能夠以預防土地沙漠化為目的,通過修復區域生態系統,恢復區域地表的植被,降低風力對地表侵蝕的程度,如,可以通過引水拉沙、人工造林、退耕(牧)還草等方式,對土地沙漠化的問題進行治理。此外,也要能夠注重各個措施之間的聯系性和銜接性,確保土地沙漠化預防過程中,能夠提升實質意義,并且能夠在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基礎上,確保區域生產和生活的順利過渡。
4結語
由此可見,生態環境的建設與自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有著緊密的關系,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切入口,對自然資源的保護以及社會利用關系進行協調,從而解決好生態環境和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問題。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利用開發的過程中,既要劃清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同時又要能夠形成最高的目標,在目標融合的過程中,以合理的方式,從自然資源中獲得人類生產和生活賴以依存的資源,兼顧到自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也是新時代下生態環境建設的實際目標之一。
作者:李明娜 蕭峰 韓志亮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綜合保障中心 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總隊
生態環境保護探討篇2
在新形勢下,環境監測工作質量控制的要點,就是確保環境監測檔案管理可以適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環境管理、區域經濟建設中具有一定的作用。現階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受到組織機制及規范分類管理的方法不夠完善的影響,對環境監測工作的規范立卷也帶來一定的影響,缺乏較高的綜合利用率,對生態環境保護中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開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為此,需要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環境監測檔案管理的對策,以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
1環境保護工作中環境監測檔案的作用
通常來說,在環境保護過程中,依靠環境監測活動所形成了具有一定依據和保存價值的歸檔制度記錄,并且可以真實反應出環境具體監測情況和動態化發展,為監測工作提供基石的就是環境監測檔案的主要作用。它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一般由基本建設、人事業績、儀器設備、業務管理、科研管理、榮譽實物、財務憑證以及其他類型的檔案組成。其中,科技檔案可以對環境監測業務技術活動的全過程進行準確反應和記錄,在環境監測檔案中具有一定的價值。并廣泛涉及到業務培訓、監測數據以及報告檔案和標準計量檔案、專業技術人員檔案、儀器設備檔案等各個方面。在環境生態保護和發展中,基于數據和表格整理的監測資料,能夠追溯水平的變化,提供系統和全面的資料,直接將某些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變化真實反映出來,進一步體現其客觀、科學以及全面性。與此同時,環境監測人員的工作經驗以及技術思想也可以進行有效的記錄,以此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規范、科學探究的有效性,促進環境監測工作以及整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穩定發展,環境監測的業務水平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2環境監測檔案管理方面的不足
2.1檔案管理工作內容不夠明確
近年來,我們越來越重視環境監測,但是還未形成完善的體系,在監測過程中有很多問題的出現,更不用說監測后的工作問題。檔案管理是對監測結果和過程的保存,不僅是一次資料的呈現,還是經驗的總結。但是在現階段,各級環境監測部門還沒有認識到這個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沒有具體的措施去管理檔案,更沒有根據所需進行分類和規范化。一切工作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無法實現規范化的檔案管理工作,對檔案信息資料的真實性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以至于有較多的問題存在于檔案管理工作中。如果無法全面有效記錄環境監測信息,那么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環境保護工作的后續開展,無法實現較為理想的環境保護效果。
2.2工作人員素質水平有待提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保護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為規章制度、管理依據等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以此促進了環保工作的有效開展。但目前在環境監測檔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工作能力還有一定的欠缺,在具體工作時,需要工作人員采用簡單科學的方法對檔案內部的數據信息進行合理匯編,同時對于重要的人事和資源檔案要提取并繪制工作議程,還要格外注意對收集材料的分類、在借閱參考時有實名制登記,落實材料的處所,從源頭把控材料所在位置,不能丟掉,否則會帶來很大的麻煩。因此,對于從業人員有較高的業務性和專業性要求,還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因為這項工作的工作量比較大,必須有責任感,踏實勤奮。當然,也要學會創新方法,對于多種類多數量的檔案資料,如果仍然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將對檔案事業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制約,不利于其高效發展。
2.3檔案管理不系統
因為檔案管理屬于工作的后期任務,因此,在具體工作過程中需要對所有數據進行保存歸檔,但事實卻總差強人意,真正到管理這一步驟時,有很多數據已經丟失,對于重要數據反而還需要通過實驗來補充,浪費了更多的時間。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各管理部門之間的資料沒有同步共享,總會出現資料流失、錯誤甚至被泄露的現象。因為一般都只是對科學性文章進行存檔,但不附加手稿和其他材料。此外,匯總方式主要采用分層上報,缺乏管理,只上報數據,信息分散,缺乏系統的支撐手段。由于缺乏綜合的分析方法和分手段,對于信息資源人們無法有效實現共享,以此導致檔案管理的效益也無法有效發揮出來。
2.4缺乏完善組織機制
在環境生態保護工作中,無論是環境的土壤、水質、大氣監測,還是后期對其的評價分析,都是一個繁雜的工序,并且有超額的工作量。加上配備的管理人員數量不足,專業性差,能力低下,造成實地數據與后期歸檔不聯合,沒有重視數據的資源庫建立,在具體尋找資料時也耗費很多精力,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3環境監測檔案管理和利用的解決建議
3.1提高對檔案重要性的認識
檔案管理在環境監測過程中是收尾工作,工作做的成功與否,收尾非常重要,越到最后就越要仔細和有耐心。這就要求相關工作人員都要廣泛地參與其中。為了有效提高檔案管理的意識,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組織對《檔案法》進行學習,使所有人員對于檔案管理的意識以及法制觀念都可以得到提升,要清楚意識到,檔案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同時,其作為一項寶貴的信息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二是通過會議學習和小組討論分析方法自學相關知識,從個人意識上加強重視,與整個環境保護工作息息相關。為此,在實際工作中,相關領導要進一步有效落實工作人員的職責,讓檔案分析會議有頻率開展,讓部門人員清晰范圍內的義務,讓流動人員都在法規的有效監督中,并且需要保證領導多次巡查和考核、工作人員不斷學習和提升、工作效率慢慢提高并節約時間成本和經費成本。只有這樣,才能利于這一工作的順利展開和長久發展。
3.2完善標準化資源管理建設
(1)環境監測檔案是給相關工作提供資源參考的,但是并不意味著所有人員都能看到所有資料,它是有一定篩選范圍和條件的。在具體工作中,從業人員要把好這道關,既要實現資源的共享,又要做到嚴格監督管理。在必要時,可以向有經驗有能力的前輩取經和學習,尋求更高級的資源管理者給予指導和幫助,逐步完善適合部門利用開發的標準化體系。同時,對于負責不同區域和專業的人員之間要多加溝通和討論,給不同職責的工作尋求共同的發力點,形成團結一心、統一協調的專業團隊。這樣,有助于不同類型工作人員的相關合作,進一步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不斷提升。(2)為了確保環境監測檔案管理工作可以實現規范化發展,不僅要對組織機制予以完善,還要與實際工作情況相結合,在科技檔案的基礎上,以環境監測檔案的數量、類型以及范圍為主,對環境監測管理工作予以優化,使其可以進一步實現最優管理。對于數據的分析和研究,管理人員之間可以合作,一起梳理檔案內容和數量,分析借鑒相關經驗,進一步細化并完善檔案管理工作的制度。
3.3深入細化環境監測檔案文件的分類規范
作為具有特殊性的一個部門,環境監測部門在整個生態環境保護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不僅要對整個生態環境進行良好的把控,還需要對具體的有機污染物和污染元素進行提取分析,提高監測的標準和準確性,從而利于開展環保工作。為此,相關工作人員在對檔案進行整理過程中,要將檔案進行細化,以此確保在眾多的檢測項目中,可以對實際工作開展所需要的信息進行精確尋找。(1)監測中發揮主要作用、成本投入最高的莫過于引進的一批批監測儀器。在檔案管理時,不可以忽視對資料外儀器的管理,包括對進口儀器和國產儀器的存放、領取、主要用途以及具體維修和保養。因為這些儀器體格大,占空間也大,并且外部覆著厚厚的外殼,容易布滿灰塵,在移動時也容易產生碰撞。精密儀器灰塵的灑落和不保養生出的銹跡,在使用時特別容易造成監測數據的誤差。所以,運用儀器和維護儀器都要按照具體合格規范的流程進行,這樣才能保證長期有效的利用和使用。(2)根據檔案材料的不同性質和不同范圍要學會整理歸類,可以為文檔編排大目錄和小目錄,在使用時清晰明了。對于常用和緊急文件要有專門的文件夾去匯總,對于大型占空間的文件可以掃描壓縮,最小化文件,可以有效節省相關文件類型占用的空間。使用縮微技術時要特別注意保證原始文件的完整性。(3)針對具體的人員管理也要有合適的管理模式,要建立健全人事檔案,明確問責和處罰制度。按管理、技術等工種劃分人事檔案,并通過細化交流主體名稱和交流期限,進一步豐富外匯人事檔案,保障后期人員分配和績效考核工作的順利開展。
3.4加強資料文檔的開發和利用
(1)過去的資源管理主要是依據相關文件實行“一刀切”式管理,管理方法單一、效果低下、成本略高且利用率低,而且對應的管理人員服務意識和態度略差,有或多或少地敷衍和應付,給大眾留下很差的印象。因此,環境監測管理人員可以逐步將其建設成為環境友好型、服務型組織機構,以專業的團隊、飽滿的熱情、多樣的形式對外部人員和相關人員提供資料查閱、尋找、對比分析等服務。而且還要有鑒定數據真假的能力,防止真實資料被調包和替換。要有為社會提供相關服務的目的和意識。在此基礎上,根據當前工作內容,完善檔案專題摘要、文獻索引、檔案目錄和引文全目錄的更新。(2)提高環境監測檔案管理效率,需要進一步加快環境監測檔案電算化和使用化的發展步伐,這些不僅僅是新時代背景下檔案管理的新標準、新要求,也是環境監測檔案在科技發展中推動不斷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環檢人員可以以倉庫、辦公室、檔案閱讀器為基地,在檔案管理空間中加入有助于提高檔案辦公室效率的先進設備,為檔案管理提供必要的設備硬件。此外,檔案管理者可以補充檔案存儲介質的更新和數字化訪問。
4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不僅要重視對于環境的保護,還要落實每一個環節,讓實際工作過程和后期的總結整理合二為一,能夠互相提供數據和資源,也為后來做這項工作的人員提供經驗和參考。不僅要關注監測結果和速度,還要使得后期檔案資料管理有保證。因此,要一步提高工作人員檔案管理的意識,及時歸檔,有效結合檔案工作與監測工作,實現共同發展。與此同時,也需要將自身的業務能力予以提升,為檔案資料的科學完整性提供保證,以此在檔案利用率提高的同時,有效發揮出其社會價值,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質量的有效提升。
作者:何瑩潔 單位:畢節市七星關區生態環境監測站
生態環境保護探討篇3
1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1.1林業生態修復的綜合效益
客觀分析林業生態修復的綜合性效益,它能夠創造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1.1.1生態效益。林業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注重林業生態環境的營造是非常必要的,能夠增加物種的多樣性、能夠改善空氣質量、能夠穩固水土,逐步優化生態系統,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創造條件。但以往為了創造較高經濟效益,極大程度上破壞林業,比如亂砍亂伐等,導致林業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而今時今日,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林業建設與發展,注重林業生態修復,意味著積極解決森林資源不足、樹種單一性等問題,那么有利于改善林業生態環境,優化生態系統,營造良好的自然環境。從這一方面來講,林業生態修復可創造較高的生態效益。
1.1.2經濟效益。林業生態修復,不單單進行公益林的修復,還包括經濟林的生態修復,這就意味著經濟林規模將不斷擴大,能夠在國家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木材砍伐,用以創造經濟效益;能夠將促進林業與農業、旅游業等產業進行有機融合,通過豐富農業生產多樣化或者打造生態化旅游路線來實現經濟創收,同樣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1]。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講林業生態修復還可以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
1.1.3社會效益。社會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林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了能夠推動林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于林業生態修復之中,實現生態資源再生,即可持續且良好地改善生態環境,又可擴大林業資源的利用率,促使林業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始終保持動態平衡的狀態,推動我國社會持續穩步健康的發展。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講林業生態修復還能夠創造社會效益。
1.2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客觀分析林業生態修復對環境保護的影響以及環境保護對林業生態修復的影響,可知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即:
1.2.1林業生態修復是環境保護的有效手段。分析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發展狀況,可知很長一段時間內森林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利用生態資源來創造社會經濟,雖然使得我國經濟狀況有很大程度而改善,但由此誘發的環境問題較多,比如林木亂砍亂伐嚴重之后,地表土層裸露出來,在受到雨水沖刷后就容易引發水土流失,如果發生在較陡的山坡,還有可能引發泥石流災害;森林資源被大量利用之后,林木凈化空氣的功能大大降低,國內空氣質量持續下降,常常出現霧霾天氣等,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及危害人們的生存家園。為了能夠改變此種情況,近些年我國大力提倡生態保護,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頒布實施相關政策意見,要求地方政府積極落實林業生態修復工程,也就是深度調查研究地方林業發展狀況,掌握林業生態環境破壞情況,合理規劃并制定針對性的、有效性的林業生態修復方案,將該方案落地,使林地生態系統得到改善,環境保護目標也得以實現[2]。所以,林業生態修復可以看作為實現環境保護目標的一種有效手段。
1.2.2環境保護可減輕林業生態修復的壓力。在林業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之后生態修復并非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夠實現,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逐步改善、恢復至原貌。所以,林業生態系統破壞的代價非常之大。又因為林業生態修復的過程中還可能出現諸多問題,比如林木遭受病蟲害的侵害、林木遭受火災的侵害等,導致林木生態修復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前期付出付諸東流。而基于地方發展實際情況,按照上級領導的指示,制定可行性的、針對性的、有效性的環境保護政策,將環境保護或者環境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即可加大當地環境破壞行為的整治,即可從源頭上遏制林業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問題或者能夠降低林業生態系統所面臨的負面影響,相應的林業生態修復的難度及壓力將有所降低。
1.2.3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都是林業事業發展的基礎。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雖然在開展工作的角度、采取的具體方法等方面存在較大不同,但是殊途同歸,最終都會服務于林業事業發展。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林業生態修復工作的持續向前推進,使之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那么在綜合性效益作用下林業事業發展將得到改善。環境保護工作的持續向前推進,能夠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也可更好地維護森林資源,有利于促進森林資源規模擴大、利用率提高,同樣可以支持林業事業穩步向前發展[3]。
2林業生態資源發展現狀
2.1林業生態資源發展現狀
回顧分析我國近些年林業生態資源發展實際情況,整體發展狀況良好,林業生態資源逐漸豐富,林業建設始終朝著積極正面的方向邁進。如若要深入了解各地林業生態資源發展的實際情況,依舊會發現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2.1.1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近些年我黨和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導下,要求各地區貫徹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結合當地林業建設與發展實際情況,要求積極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制度及地方性政策,以便組織相關從業人員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環境保護工作,認真負責、恪盡職守地執行環境保護工作,更好地維護林業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但從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實踐結果來看,部分地區林業部門領導或者從業人員環保意識淡薄,并沒有正確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更沒有深入地了解林業發展實際狀況,合理地安排和執行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導致森林資源依舊容易遭到自然災害或者認為因素的侵害,使之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與發展[4]。
2.1.2林業生態建設質量有待提高。林業生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并且科學合理地展開環境保護及林業生態修復工作。但通過大量調查能夠發現,很多基層地區在林業生態修復過程中根本沒有建設相應的工作方案,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新建成的林區后期缺乏針對性的養護管理,原有的經費根本不能夠滿足后期的維護需求。雖然我國高度總是林業生態建設,頒布相關政策、落實相關法律法規,意在通過政策鼓勵、法律約束,規范各地方林業生態建設,使之能夠持續向前推進,促進林業事業持續且穩定地向前發展,但在生態修復方面收效甚微,比如林業生態修復的過程中受到地勢陡峭、干旱、山洪等自然因素的干擾,導致林業生態建設難以達到預期目標,難以改善當地林業發展狀況。
2.2林業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發揮不充分
林業的生態效益主要包含以下幾點:一是防風固沙,二是保護水土,三是調節氣候等。而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靈活運用林產品得到的經濟提升等。從理論層面來講,林業生態修復工作的有效實施,能夠使林業創造較高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即可促進林業事業持續且穩定地向前發展,又可為構建和諧友好型社會創造條件。但當前林業生態修復的過程中并沒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將可行性的修復方案落實到地;亦或相關部門監管工作執行不到位,未能全方位跟蹤監督林業生態修復工作,未能及時發現工作問題予以處理,導致林業生態修復與現實情況不符,生態修復效果大打折扣;亦或所制定并實施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或者漏洞,導致林業生態修復缺乏有力管控,容易出現問題,降低林業生態修復效率[5]。
3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可行性措施
3.1林業生態修復要堅持質與量并重
林業生態修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保持長期動力,規范化、合理化、有效化的落實一項又一項工作計劃,如此才能夠逐漸取得新成果,逐漸改善林木生態系統。當然,為了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能夠認真學習黨中央頒布的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結合當地林業建設與發展的實際情況,認清林業生態系統破壞的狀況,以此為依據來制定可行性的、有效性的林業生態修復方案,按照該方案安排好具體的生態修復工作,組織從業人員認真負責地落實好各項生態修復工作。比如充分認識到當地林業樹木樹種單一性的實際情況,篩選適合當地種植的其他樹種,將樹苗栽種在林區,以此來逐漸豐富林區樹種的多樣性;正確認識到當地林區森林資源甚少的局面,應當積極落實人工造林工作,實施科學地、合理地植樹造林,以便逐步擴大森林資源;加強林區巡查,了解林區生態修復情況,做好林區清理等工作,以便營造良好的林區環境。
3.2構建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的指導體系
實踐證明,要想促進林業事業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那么在林業資源管理上應當高度重視林業生態修復,并且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為此,應當深入地了解當前林業發展的現實情況及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實際情況,明確該項保護工作實施存在的實際問題,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可行性的生態環境保護方針,安排好環境保護工作,即:總結性分析以往林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原因,從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出發,制定可行性的環境保護措施,比如引用先進技術來構建信息化系統,通過運行該系統來跟蹤管控林業,了解林業內變化情況,以便及時發現林業生態環境變化情況,組織人員實施針對性地保護,消除負面影響,更好地保護林業生態環境[6]。例如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布森林草原防火令明確指出,目前我省仍然處于森林草原高火險期。作為森林防火的“前哨”,我省各地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時刻保持警惕,層層落實責任,強化火源管控,杜絕火災隱患。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作為我省中部較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按照上級指示,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在貫徹落實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過程中加大了森林防火措施的實施,包括宣傳教育工作的落實、消防設施的配備及林區的全面排查,通過行之有效的預防,盡可能地杜絕火災事故的發生,為持續不斷地修復林區生態系統創造條件。
3.3注重優化林業產業結構
無論是林業生態修復還是環境保護都需要林業資源的支持。以往某些地區林業建設狀況不佳,與當地經濟匱乏有直接的關系。為了能夠真正改變此種局面,使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同步進行,通過兩者相輔相成的關系的作用,勢必能夠創造較高的林業生態建設效果,為推動林業事業良好地、穩步地向前發展而努力。為了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應當總結性分析當前林業產業發展狀況,客觀分析林業產業結構問題,與此同時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內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地方實際狀況,探究適合的、有效的林業產業結構升級的可行性方案[7]。例如在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積極引用先進技術來構建區域電子政務云計算中心,收集區域林業相關信息,通過整理、處理及分析信息數據,在較高應用價值的信息數據支撐下科學合理地制定區域林業生態修復技術標準,指導相關人員規范化、標準化、合理化應用生態修復技術,以便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操作,改善林區生態系統。除此之外,還可以構建適合林區應用的生態修復管理平臺,以便技術人員通過操作該平臺來掌握林區生態環境現狀,制定可行性、有效性的生態修復計劃及環境保護計劃,通過樹苗種植、病蟲害防治、防范人為砍伐等做法,使林區生態系統逐漸得到恢復,為更好地發展林區而努力。
4結束語
從理論層面來講,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關系非常緊密,在推動林業事業發展之際,應當正確認識兩者之間的關系,基于國家政策要求及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地林業生態建設實際情況,合理地制定并且所實施林業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計劃,那么將逐漸改善林業生態環境,為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經本文分析可知,當前林業生態環境發展狀況不佳,生態環境保護及生態修復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對此,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應當予以高度重視,探究行之有效措施來解決問題,以便加強林業生態修復及環境保護,為更好地發展林業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宋治平.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J].南方農業,2021,15(20):98-99.
[2]孫雪峰.論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J].種子科技,2021(7):135-136.
[3]呂國華.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探究[J].新農業,2021(22):66.
[4]康楠.探析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及對策[J].區域治理,2020(31):127.
[5]黎曉青.試析林業生態保護與生態景觀修復的具體措施[J].居業,2021(6):57-58.
[6]丁文強.通過林業生態修復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花卉,2021(24):156-157.
[7]宋京津,楊媛媛.生態緩沖帶在河湖生態保護修復中的應用與探索[J].區域治理,2020(52):111,116.
作者:馬少龍 單位: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