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文

時間:2022-12-08 16:45: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文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文篇1

我國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1]中指出“檢驗高校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是立德樹人”,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教育和教學工作應圍繞全面提高人才能力培養的核心點,全面推進全國學校各學科和專業課程的教學,以達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目的。課程思政實質上就是隱性思政課程,利用非思政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課程德育不僅是指課程本身產生的德育意義,即課程內容,而且還包括課程實施過程中各種因素所產生的德育意義[2]。“課程思政”實質不是重新開設的專業課,也不是新增加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將思政元素加入到各類專業課程教學和教學方法改革中,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3]。各專業課程教師需要從不同的方面深入挖掘本專業學科課程課堂教學中蘊含的課程思政教育元素,結合信息技術教學多媒體化、數字化教學,如圖像、動畫、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將思政元素潤物無聲地融入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沉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將教科書中的單一語言和符號轉變為生動的教師教學語言,增強課程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親和力和吸引力,降低課堂上師生之間的空間和距離為了減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想困惑。目前在課程改革中對“課程思政”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出現了具有代表性的課程,但在整體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目標載體、教學評價機制等方面還存在相應的問題,出現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動力不足,課堂教學效果參差不齊,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的認同感與政治素養獲得感不強等教學問題。而要借助課堂教學做到這些,依舊借助簡單落后的傳統教學手段是無法實現的,要引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改革教學系統,創新教育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課程思政教學融合即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在課程思政教學實踐過程中,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實現“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新型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以實現傳統課堂教學結構的根本性變革。[4]信息技術與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不僅是技術的普遍應用,更是技術與教學的滲透與互動。信息技術滲透到課程思政教學的各個環節,優化教學環境,豐富教學資源,轉變教學方式,最終實現教學結構的信息化改革。學生可以真正用耳朵聽,真正從內心說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入內”,然后運用思想進行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5]

1信息技術支持下優質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的構建

1.1設計信息化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的框架

對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教學資源豐富與否,影響著教育學的整個過程,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助于構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豐富的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包括了素材庫、圖片庫、視頻庫以及課件庫等等,更有以微課、課程資源、教學工具、相關教學游戲等形式存在的教育資源新形態。但是在設計信息化課程思政教學資源過程中,不能一昧的追求新的資源,要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和學習特點相結合對不同類型的課程思政教學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根據《綱要》[1]指出的不同課程定位和性質,合理識別并有效設計不同類型課程的思政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框架。諸如專業教育通識課來講,其知識性、學術性、操作性較強,資源存量少且分布零散,可以深入專業課程本質挖掘學科發展中科學家們的奉獻事跡以及他們的鉆研精神。

1.2明確構建信息化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的原則

在信息化思政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挖掘中,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科定位、學科屬性、教育目的等進行,同時應當遵循實事求是原則,教育協同挖掘原則,以及與時俱進原則。首先,針對一些對于專業邏輯思維較強,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存量相對較少的課程,應該遵循實事求是原則,不要無中生有,可以根據信息資源庫中數據資源豐富課程教學資源,課程思政教育最忌就是生拉硬搬,有切入點地融合信息化教學資源,學生在信息化課程思政學習中自然而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熏陶,達到育人目的。其次,教育協同挖掘原則講的是不同專業課程教師共同挖掘課程思政教育元素,避免出現各學科“各自為營”的現象,在信息化課程思政教學資源中,教學資源共享化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塊問題。對于信息化開放的教育服務資源,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如MOOC教學平臺、教育資源庫等等。最后,與時俱進原則。是要求教師根據時代發展腳步及時將新的教育資源融入到課程思政課堂教學中,在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庫中課程資源庫會隨著教學的需要,一直不斷地豐富教學資源種類,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這一原則的實現。

1.3激發教學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效力

激發教學資源的思想政治效力,須將教育資源的育人價值內化為學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部分。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實現有賴于對本門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并予以整合開發,進行教學內容改革,增強課程思政課堂教學的創新,實現課堂教育教學改革。隨著教育信息化發展,各類共享平臺的教學資源種類在不斷豐富,教學資源質量也在一直不斷的提高。在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教師要傳遞的信息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庫可以豐富教師傳遞的信息。課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學過程中多以語言、文字符號的信息形式流動,容易讓學生產生乏味枯燥的學習現象,在教育信息化中,多媒體課件、視音頻、以及各類線上微課等形式多樣、形象生動的數字化共享教育資源,解決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單一地以教材為主要信息形式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教學氛圍下,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領悟思想政治元素的內涵,感化學生精神世界[7]。

2信息技術支持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環境的創設

教學環境是指由學校教育、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共同構建的學習場所,一般指的是學校教育環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習環境的創設研究已經成為教育技術領域的一大研究熱點。對于信息化教學環境,它通常是指將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理念相結合而創建的教學環境,這種教學環境包括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有影響的信息技術因素和條件,是硬件環境,軟件環境和教育時空環境的集合[8]。信息技術支持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環境的創設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課程思政教學信息多媒體化。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多以聲像、圖片、動畫等方式來呈現教學信息。傳統的課程思政教學多以語言、文字等較為單一的呈現形式進行課堂教學,課堂氛圍較枯燥乏味,影響了教學效果。課程思政教學信息多媒體化生成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可以更生動、直觀地刺激學生學習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其次,課程思政學習活動合作化。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擔任知識的傳授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同時還兼顧著教學監督者、教學評價者,主要突出了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而在信息化課堂中,主要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學問題解決與探究的合作者。在課程思政教學,教師要了解大學生自身學習特征,然后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課堂教學要立足在解決新時代學生發展的問題與需要,通過信息化教學活動,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調動學生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思政教學的整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過程。再次,課程思政教育管理自動化。由于信息化課程思政教學活動的形式、教學時空與方法過程的改變,傳統的教學管理方法已經無法完成新的課程思政教育管理任務。課程思政教學中,教師能夠及時、實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有效的反饋,讓學生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思政教學深度融合的一個關鍵。課程思政教育管理自動化需要引進新的管理技術,如網絡學習中的學習記錄功能、現代化教學媒體的監控功能等。

3信息技術支持下優化課程思政教學結構

變革傳統課堂教學結構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思政學科深度融合的關鍵所在。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想要創新教學結構,提升教學效能,最大程度上發揮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價值滲透,就要通過教學方法創新,讓課堂生動具體,實現高效的師生互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滲入學生精神世界的效能。[9]信息技術的相互學習模式中可以為學習者一個營造自主、協作的學習環境,實現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結構中,通過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信息的呈現和傳遞形式、課堂教學空間的轉變以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方式等,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結構,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行為。

3.1信息呈現方式的改變

對于傳統的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主要是以語言、文字的信息形式流動,教材是主要的教學內容,學生會對產生枯燥、乏味的學習情緒。信息化教學時代,圖片、視頻等多種非語言、符號的信息形式,可以更直觀、生動地刺激教學者。信息技術豐富了信息的呈現方式,實際上也豐富了教學內容?!袄硇哉J識信息技術的特性對教學的內在影響有助于我們深刻理解信息技術在教學變革中的作用”。[10]當今信息時代下,社會發展的需求對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的標準與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人才需求,信息化教學結構較之更為適合教學新需求。信息技術的數字化、多媒體化生成豐富的教學內容,專業課本的教材是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單一的文本呈現方式影響了知識傳播的效果。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優化了教學結構,實現教學多媒體數字化,改革紙質版教學文本信息呈現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更為直觀的經驗。

3.2教學時空的改變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網絡化沖破了時空限制跨,實現“計算機跟計算機之間的網絡互聯、人與計算機之間的界面感知、人與人的語言交流互動”。[11]在以“網絡空間”為代表的數字改革中,將我們的教育推向一種時空變革中,并將教育空間由階段空間轉向另一個經驗維度來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12]傳統的課程思政教學主要突出教師的教,由于教育時空的局限,一般是以傳統教室為主,對于學生發展僅僅要求共性發展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屬于“填鴨式”教學,其教學效果一般甚至不佳?;谡n程思政教學育人目標中,要側重于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內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而傳統課堂過分強調教室的作用,缺乏對學生的素質培養、情感交流缺失。信息化教學時空是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室、教學方式、教學組織形式等,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更像是伙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引導者,教學組織的設計者,問題探究與解決的合作者。信息技術與課程思政教學深度融合,在教學時空上可以兼顧到學生的共性與個性發展,優化教學效果。

3.3師生互動方式的改變

在傳統的課程思政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是以講授方式上課,教師為教學中心,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忽略學生的主體性?!疤铠喪健苯虒W讓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而突出教師的“教”,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性,這種傳統教學僅僅強調的是知識的傳播與接受,缺乏對學生的素養與能力培養。《綱要》指出,“課程思政教學中要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的應用,形成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健全高校課堂教育教學管理體系,改進傳統課堂教學過程管理不足之處,努力提高課程思政內涵融入課堂教學的水平”。[1]在課程思政中的育人目標強調的是立德樹人,新時代人才不在僅僅滿足于知識的習得,而是要求具備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的是素質?!罢n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只要渠道”。[13]信息化教學創新了以互動、探究、參與等為特點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交互形式豐富了課堂教學結構。在專業課課程思政上,我們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點結合教學目標進行具體的教學深度、側重點等確立教學教育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內在邏輯,運用教育數字化、多媒體化、交互性等特征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信息教學支持的課程思政教學結構強調更多的是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教師是教學中的引導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能力。

4結束語

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將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應用到課程教學中,是我國近年來教育改革趨勢所在。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程思政教學中,需要緊跟信息時代步伐,不斷探索新教育局面、新形勢下課程思政信息化的有效途徑。從教學環境、教學資源、教學方式等方面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思政教學的深度融合,將課程思政落實到每個專業課堂中,更好地實現這一根本任務。

作者:嚴樹 林丹玲 陳佳儀 朱曉姝 單位:玉林師范學院 南寧市碧翠園學校 東興市第三中學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文篇2

在傳統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單一、乏味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受到了嚴重阻礙。信息技術的大范圍普及和應用,為教師教學模式的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后,信息技術與新教學手段相結合,不僅可以改善教學環境,創新教學模式,還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創建良好學習環境,更有助于學生了解多種多樣的音樂作品風格和音樂特色,從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一、現代信息技術的優點

(一)表現方式更加多元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音樂教師授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條件。教師需要展現給學生的內容已經不再局限于板書、實物、幻燈片,而可以通過文字、圖片、影視動畫等靈活且生動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以前的音樂課堂,由于條件有限,教師只能按部就班講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學生會覺得這樣的課堂很枯燥。然而信息技術手段具有直觀形象、內容豐富、動態呈現的特點。它可以同時刺激多種感官,對學生知識的記憶和鞏固有著其他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二)拓寬教學資源

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和開發各種各樣的課程資源,尤其是要利用學生生活和社會中的新鮮素材,如果教師只傳授教材知識,那么學生的需求永遠得不到滿足。信息技術以其強大的資源優勢,彌補了傳統教學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不足。[2]

二、信息技術背景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創造性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是單純的“教與學”的關系,彼此之間缺少互動和交流,學生也沒辦法發揮主觀能動性,導致其喪失了主體地位,也感受不到學習的興趣。中小學音樂教學以培養學生音樂技能、審美能力為主要目標。這些技能的培養都是以學生發揮能動性和創新性為前提的,并且都依賴于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學生有了更多選擇資源的機會。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適合的音樂學習內容,這樣就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另外,將網絡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融為一體,學生可以全方位進行自主學習,可以通過網絡資源自主進行音樂學習、欣賞。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古板、抽象、難以理解的音樂圖畫通過視頻和動畫的方式更直觀、生動地表現出來,通過聲像、動靜有效結合,共同對感官產生刺激,將畫面、音頻和課本有機結合起來,讓課堂變得充滿活力,更加具有趣味性,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吸引,將注意力重新轉移到課堂中,自主學習和創造的興趣就會高漲,求知欲望就會很好地被激發出來。

(二)有助于改善教師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

1.豐富課堂教學信息技術不僅具有便利、快捷的特點,還涵蓋了豐富多樣的信息資源,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快速尋找到想要獲取的資料,既省時又省力。在音樂課堂中,我們使用信息技術,能夠快速、準確地搜索到教師和學生需要的資料,全國各地的音樂教育家、音樂作品都能夠通過一鍵搜索出現在學生面前。對于中小學生而言,音樂課堂主要以活潑、歡快的教學內容為主,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學生不單單可以欣賞到各種各樣的兒童音樂,還能通過畫面去感受音樂中所涉及的人物情感,這樣可以豐富學生情感,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感知和鑒賞能力。而且,通過信息技術,學生能對著名音樂人物和音樂創作背景有更深層次的了解,能夠幫助學生整體感知作品情感基調,進而更全面地學習音樂,這就是豐富課堂教學的一種表現。2.改善教師教學方式傳統音樂教學枯燥、單一,教師教學方法也非常死板。教師在授課時,只是將已知的部分信息傳授給學生,學生沒有辦法更直觀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深層含義。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新型的音樂教學方式即多媒體教學開始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中小學課堂中也逐漸出現了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師將要講授的課堂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用眼睛直觀感受音樂,從而產生共鳴。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想要展示音樂作品中某一個人物形象時,只能通過敘述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學生看似接收了教師傳遞的知識,其實在腦海中并沒形成真實的人物形象或者真實感受。多媒體信息技術恰好對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進行了完善。[3]例如,在教學《金孔雀輕輕跳》這首兒歌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傣族竹樓的照片、孔雀照片和彩虹的圖片,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就能通過圖片了解整首兒歌中的具體事物。另外,在教學方式選擇上,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音樂旋律以及音樂表達的情感,同時,引導學生著重欣賞音樂作品中蘊含的藝術美。在教學手段上,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的優勢,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和音樂創新能力。

(三)有助于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信息技術的發展,除了為教師授課帶來了便利,也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方便。學生從以前以學習旋律和表現方式為主轉變成了現如今以把握歌曲內在情感為主,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成了教學的重中之重。在音樂學習中,學生除了模仿教師的情感和行為外,還能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和音樂享受。除此之外,學生還能夠利用多媒體信息設備中的錄音功能和自動檢索功能進行自主學習,可以自主學習樂曲演奏、音樂創作和音樂欣賞等,打破了傳統音樂學習中學生過度依賴教師的陋習。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絡計算機以及各種通信工具的影響下,音樂學習能夠突破地域、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學生能跨越不同區域進行音樂交流互動學習。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學生可以自主對音樂資源進行分析和研究,可以簡單創作一些基本音樂作品,這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主要原因。

三、信息技術融入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創新模式的分析

(一)從傳統“聽講”轉變成現代“視聽講”

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主要注重的是“聽講”,然而新型的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能夠讓學生通過邊看邊聽的方式把音樂課堂中抽象內容具體化,讓乏味的音樂課堂富有樂趣,也能讓教師授課變得更加簡單。教師在授課時,借助新型信息技術的幫助,能夠將整堂課設置得豐富多彩、整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能讓學生在充滿新鮮的氛圍感中完成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4]例如,在講《鳥兒的音樂會》這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本節課的學習中,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展示,授課之前先為學生播放一場動物音樂會,讓學生邊看邊聽,感受音樂的旋律美和動感美。這種以信息技術為前提的新型教學模式,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認知需求,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又能得到學生的信賴和認可,可謂一舉多得。

(二)從傳統“教學式”轉變成現代“互動式”

傳統“教學式”上課方式,教師掌握著整個課堂的節奏和走向,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感受?!盎邮健弊寣W生成為課堂主要參與者,教師將課堂交給全體學生,學生通過互動、交流、溝通,一起完成整節課的學習目標,這種現代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也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成效?,F如今,信息技術走進課堂之后,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次數明顯變多,學習反饋也更加準確及時。例如,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將以前站在講臺上枯燥地講,變成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做,具有顯著效果。中小學生年紀較小,在教室里和同學拌嘴也是他們習以為常的事情,為了讓這一現象得到有效緩解,教師讓學生主動查找與“友情”相關的資料,在日常中將這些拌嘴畫面記錄才來,用多媒體展示出來。[5]學生觀看之后,內心真實情感就會暴露出來,對友情也會有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掌握了搜集信息的技能,這是傳統教學模式沒有辦法實現的。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音樂教師更應該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服務。例如,在《鳥兒音樂會》中,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讓學生自主設計,互動交流,并在邊聽邊看的基礎上對音樂進行欣賞。課件中可以插入一些卡通形象,為學生營造和諧的音樂氛圍。教師將本節課需要掌握的歌曲進行反復播放,加強學生的記憶。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利用電腦搜集與鳥兒有關的圖片和信息,讓學生獨立選擇適合自己的課件以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種互動式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愿意主動學習,教師也可以把大量精力放在學生其他的問題上。

(三)從傳統“重求同”轉變成現代“重個性”

教師傳統教學中“重求同”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重個性會尊重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很大作用,所以,在信息技術發展的大環境下,對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成為教師主要的工作職責。例如,《我和音樂來跳舞》這節公開課的主要授課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思維想象力和音樂創造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將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不同節拍的曲子編輯到課件中,以動畫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直接點擊,就能獲得音響。之后將所有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進行組內討論,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展開大膽想象,進行歌曲創作和編寫。[6]這種自由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讓每個學生思維想象都能發揮出來,學生會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也更愿意主動參與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的學生在聽到自己的選曲存在問題時,會主動進行更改,這種做法對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有很大幫助。

四、結語

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前提,更新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通過現代化課堂教學手段,直觀感受音樂教學深層情感體驗,也能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下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信息技術的應用將音樂教學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讓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得到充分發揮。

作者:朱芳 單位: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文篇3

1引言

物理教學是一門專業課,其根本目的在于讓每個人都具有基本的物理思維和運用能力,引導他們主動觀察、研究自然、熟悉自然,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從而在畢業后找到合適的工作。當前,在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中等職業學校的物理現狀與發展前景,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物理教學,能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2信息技術在中職物理教學中的優勢分析

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中職物理教學,可以有效地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2.1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有利于教師備課,提高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備課資料,也為教師的信息查詢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的具體情況,在不背離教材的基礎上,隨時從網上尋找有助于學生理解的各類材料,并對備課內容進行修改增刪,極大地提高教師備課的效率和質量,也進一步解放了教師的勞動。同時,還能拓寬學生的眼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2.2運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自主性與探索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在網上可以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在網上進行專業的學習。如中小學教育教學網,物理學科的教育資源,還有課件站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些學習站點進行自主探索。例如,在學習“核能的使用”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網上的資源,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老師會先告訴他們哪些可以學習的網站,再告訴他們學習的要求、目標和學習方法。最后,讓同學們到相關的網站去收集和處理有關的知識,討論和溝通,然后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

2.3在模擬教學環境中運用信息化技術效果顯著

物理學的知識抽象程度較高,其所用的專業術語也是抽象的,如力、浮力、靜電、磁場,這些概念,若僅靠老師的概念來解釋,是很困難的。如果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實景或圖畫的形式,將抽象的概念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學生將不會感到困難。例如,在學習《導體在電場中獲得靜電平衡的基本原理》時,如果只靠老師的講解,學生就不可能觀察到自由電子的運動。而將這個過程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可以直接感覺到自由電子的運動,這樣老師就可以不做過多的解釋,而學生也可以明白。

3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問題

首先,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科學得到了更廣闊的發展,尤其是由于互聯網網絡的發展,致使學生們對計算機科學并不陌生。但是,學生們對計算機科學的認識多趨向于網絡游戲、信息溝通等方面,而對其在課堂中運用的理解卻還不深刻。第一,學生們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教學并不熟悉,覺得在課堂中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只是把教學知識轉移到了屏幕上,并無多大作用。第二,在中職物理課程中,由于對知識點的設置不太科學合理,使得傳統多媒體教學的優點無法充分發揮,也使得學生們對運用信息技術參與課程并無多大趣味,反倒感到有些乏味、沉悶,而不愿進一步了解。其次,由于物理教育課程制作方法太過粗糙,有些老師只是直接在互聯網上下載了一些現成的教案,并不進行加工處理,既無法表現教材的特點,也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因此課堂教學差強人意。另外,在中職物理教育中,由于部分老師過分依靠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逐漸淪為教師多媒體和學生的“天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深受負面影響,老師在課堂中的引領功能也無法充分發揮,學生對物理知識掌握的主動性、自覺也無法調動,久而久之產生了一個死板、無趣的課堂教學氛圍,嚴重影響了物理教育的實效性。再次,通過信息技術的中職物理教育,融合零散的物理知識點,更凸顯了物理知識點的綜合性、系統化。但是卻削弱了對知識的關注與理解,不利于對學生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的訓練,也影響了學校物理學課程的全面性,從而抑制了學生對自主能力的培養,使其無法形成濃厚的物理探究興趣,從而無法在普通物理課程中有所突破。

4信息技術在中職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4.1模擬情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課程知識點都是很抽象的,教師在講授時特別無趣,學生聽課更缺乏積極性,而物理教師的課程教師目標就達不到,也提高不了教學效率。利用現代化計算機技術可以對這些抽象化的理論加以展示,它能夠化概念和抽象為直觀,便于學習者掌握。比如在老師講解“拋物線”運動的時候,可以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模擬出拋物線的運動軌跡,再加以分析、歸納與練習,通過對比老師來做給學生看的形式,多媒體演示具有生動性,而且不存在不確定性,每個學習者透過觸摸屏就可以很明顯地發現拋物線的運動軌跡,再掌握理論時就非常方便了。

4.2突出課堂教學要點.突破課堂重難點

傳統的課堂教學總是在突破課堂教學要點、突破課堂重難點問題上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即便如此.學習者還是覺得印象不深刻,很容易產生疲勞感,或者是厭倦情緒。突破課程要點和突破重難點的最有效途徑,就是改變教學方法。由于物理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許多物理現象都是肉眼看不見的,甚至用手摸不著的,就必須運用網絡和多媒體加以模擬,才可以使學習者深化理解,加深掌握。例如,“熱現象及運用”中的分子熱運動及分子間的相互作用;“電場與磁性”中的磁場的磁力線;“核能及運用”中的原子組成構造運動,以及聲、光、電等各種波的能量傳遞。在一般情況下,只能通過掛圖與模型.以及經過老師的介紹讓學生認識,但是對于物體粒子之間運動與演變的整個過程,卻沒法完全表現.學習者的直接印象與抽象思想很快便形成,如沒有較好的轉換和轉換。對學習者的學習將會形成很大的阻礙。據此,我們還應該選擇多媒體課件,利用計算機的仿真技術,將靜止圖表轉變為動態圖表.將微觀提問宏大化、將抽象提問形象化,大大增加學習者的理性思維能力,使“教”與“學”關系更加容易開展,更易于突出課堂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4.3能夠創設情景,提高學習效率和思維能力

心理學家蘇瑞特拉最著名的試驗結果顯示,使用各種感官刺激獲得的信息量,比單純地聽從教師講授要強得多。計算機技術在中職物理課程中的廣泛運用,可以合理地創造各種情境,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學習愿望、產生學習動機,并積極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和訓練思考技能。比如,人造地球運載火箭的升空、運作和接受的整個過程,如通過計算機模擬動畫呈現,再配以相關的音效,將會讓星體在人類宇宙世界中進行這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給學習者造成一個居高臨下、身臨其境的視覺真實感,從而很好地幫助學習者去體驗物理學過程,認識物理學概念,從而啟發和培育思考技能。中職物理探究的對象大到宇宙小到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而這種對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也沒法具體生動地加以說明,學習者也無從了解,所以研究很難進行。而對這種抽象式的概念沒法用語言表達,很好的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也能夠很簡單辦到,例如對于天文運動,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就能夠把整個天文運動過程微觀化,給學習者呈現其整個運動過程;利用多媒體科技也能夠把微觀的知識點變得從宏大的角度加以呈現,生動具體的呈現使學習者產生學習趣味,更便于學生認識它的實質意義,在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時候也訓練了學習者的微觀能力,使學生在掌握的時候也訓練了各相關方面的創新能力。

4.4方便學生細致觀察物理運動的過程

一些物質物理運動過程變化很快,如果由教師進行展示的話,稍縱即逝的運動過程將很難被學生所捕捉,就算進行了幾次展示,有些學生可能仍然無法看到,所以需要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教師可以利用控制計算機,對物質的運動過程進行多次展示,也可以在某一地方停止,這也是由老師做實驗實現時所無法相比的,能夠使每位學生都看得很明白,也便于對后面知識的掌握。

5結語

在中職物理課程中引入計算機技術不但可以極大地實現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優越性,同時還可以使傳統的教學方法得以最大限度的實現,使兩者互為補充,彼此滲透,相得益彰。更甚至對于培植傳播和培育新的學習生態系統,也具有非常大的促進意義。

參考文獻

[1]成連連.中職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J].長春理工中職學報,2011(3).

[2]秦鴻雁.多媒體教學實踐的價值定位與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3(2).

[3]吳祥容.多媒體教學錄播與編輯系統的開發[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2(1).

作者:呂建峰 惠明媚 單位:合陽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上一篇: 農業機械化發展策略 下一篇: 描寫冬天的詩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理论视频 | 首页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免费 | 亚洲制服aⅴ中文字幕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亚洲 | 日韩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啪视频在线观看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