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5 14:04: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實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問題提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已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最強勁力量。作為教育信息化的新階段,教育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推進教育現代化,構建公平的教育體系,培育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因此,鄉村教育也需要利用教育數字化轉型助推自身高質量發展。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將數字技術整合到教育領域的各個層面,推動教育組織轉變教學范式、組織架構等全方位的創新與變革,從供給驅動變為需求驅動,實現教育優質公平與支持終身學習,從而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1]。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就指將數字技術整合到鄉村學校教育的各個層面,推動鄉村教育全方位的數字化創新與變革,構建鄉村教育的良好生態。目前已有研究主要探討了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效率問題,指出亟需抓住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契機,實現計算機輔助教學、“互聯網+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三階段并行發展[2],提升鄉村教師使用數字教學資源的有效性[3]。但對于鄉村教育為何需要數字化轉型、如何實施數字化轉型等的探究還不夠。由此,更加科學、合理地推動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就有需要廓清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價值所在,剖析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實堵點,抓住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中出現的的重點問題,明晰鄉村教育相關主體的責任,精準匹配鄉村教育資源、鄉村教師以及鄉村學校發展方式,從而探索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方略。
二、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取向
價值是指客體對主體生存、發展、完善所產生的積極效應,而價值取向是指特定主體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4]。因此,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價值是數字技術之于鄉村教育相關主體需求的滿足程度,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取向是指鄉村教育相關主體基于自身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解決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時所表現出的基本價值傾向。另外,國家、鄉村社會以及鄉村學生是與鄉村教育關系緊密的三類主體[5]。綜上,厘清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取向,需要著眼國家、鄉村社會和鄉村學生三類主體。
(一)推動教育現代化和助力教育公平的國家價值取向
從國家層面審視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取向,可以明晰國家對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引領作用。目前,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價值的國家取向主要集中在推動教育現代化和助力城鄉教育公平兩個方面。一方面,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具有推動國家教育現代化的價值。由于西部鄉村教育與東部教育、西部城鎮教育之間存在明顯的信息化水平差距[6],鄉村教育一直是現代化建設中的短板。另外,從全面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背景來看,教育數字化作為教育現代化的關鍵特征,其發展將直接影響到鄉村現代化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速度和質量。教育數字化轉型將升級改造鄉村教育教學基礎設施和環境,搭建便于師生交互的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立鄉村教育教學數據庫。這些有利于推進鄉村教育現代化,彌合城鄉教育“數字鴻溝”,打通鄉村學校的“數據孤島”,為鄉村教育輸送優質教育資源,實現鄉村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從而進一步實現國家教育現代化的目標,促進鄉村教育現代性的不斷增長。另一方面,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將逐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助力城鄉教育公平發展。受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影響,城鄉之間的教育經費投入、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存在巨大差異,城鄉教育公平堪憂。提升城鄉教育公平需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走城鄉一體化發展道路[7]。隨著教育信息化進入數字時代,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為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數字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破解教育不均衡的發展難題,打破地域物理環境限制所導致的教育資源分布壁壘,從而促進教育公平[8]。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合理地使用數字技術能夠促進教育起點均等,為過程均等和結果均等提供了形式上的保證[9]。可見,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正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公平且高質量的教育。
(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社會價值取向
一方面,教育受到來自人類社會內部其他子系統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教育也會反作用于人類社會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系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鄉村教育就能促進鄉村社會發展[10]。但是,這樣的促進作用是受限制的。如今,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將縮小這樣的限制,增強鄉村教育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促進作用,這主要體現在鄉村數字治理、鄉村數字經濟、鄉村數字文化等數字鄉村建設領域。首先,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有助于調動鄉村數字治理主體的能動性。通過擴大5G、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鄉村的覆蓋范圍,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降低了數字技術使用難度,幫助鄉村學校及教育主體在鄉村數字治理中獲得成就感,積極動員其參與鄉村數字治理,提升主體參與性和能動性。其次,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有助于促進鄉村數字經濟發展。在數字時代,鄉村教育要積極助力鄉村經濟發展[11],同樣鄉村經濟也需積極服務于鄉村教育事業。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通過技術手段讓鄉村受教育者更加深刻地理解鄉村社會,再生產更加有意愿服務鄉村社會發展的人力資本作用于鄉村經濟發展,激發鄉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并引領鄉村社會經濟建設,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數字化經濟體系。再次,利用教育數字化轉型,重塑鄉村數字文化。以數字化技術深度挖掘鄉村文化發展的生長點,使得鄉村文化在保留自身傳統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化元素,重塑自身文化優勢,構建鄉村數字文化生態。
(三)提升鄉村學生素養的育人價值取向
數字技術融入鄉村教育,有利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過程來看,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推動了鄉村育人模式變革;從結果來看,鄉村教育培養了具有較高水平數字素養的鄉村人才,促進了鄉村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正在以數字化的方式推進育人方式變革,提升鄉村育人效率。現今,鄉村學生將借助新型數字技術,快速收集學習的資料,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此過程中,數字算法技術可以根據鄉村學習者的學習特征、學習偏好、學習風格、學習需求等,建立教與學大數據,精準生成學習者畫像,全面、科學地診斷學情,生成學生全學段數字檔案,為學生學習提供個性化、差異化以及多元化的教學服務,從而創新育人模式,提升育人效率。不僅如此,近年來,借助多方力量,處于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及教育機構還為鄉村學生輸送了大批量優質的學習資源。例如,深圳研發了7866個在線教學課程資源包,免費開放1.4萬節優質課例,打造了教育云資源平臺,實現了在線教學資源的擴容提質。此外,鄉村學校將通過數字技術,完善終身學習的供給和反饋機制,為鄉村受教育者的終身學習提供保障;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終身學習網絡,豐富鄉村受教育者的終身學習方式;搭建鄉村終身學習組織,促進知識創新[12]。其次,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還將提升鄉村學生的數字素養——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等[13]。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還關注鄉村學生的信息意識,提升他們對數字信息的敏感度與判斷力,構建鄉村學生利用數字技術解決問題的行動模式,幫助鄉村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逐步形成問題抽象、分解、數字算法設計等數字化思維方式;提升鄉村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幫助他們科學合理地選擇數字平臺、設備、技術等,創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最大化數字資源的可利用價值;重視提升鄉村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意識,規范其數字安全意識。
三、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實堵點
教育數字化轉型有助于鄉村教育的現代性增長,助力鄉村振興。然而,在實施過程中,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仍然面臨著諸多發展困境。只有精準找到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實堵點,鄉村教育才可能突破現實局限性,通過教育數字化轉型,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一)教育信息化多階段并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教育信息化發展歷程劃分為了起步、應用、融合以及創新的四個階段。由于融合與創新緊密聯系且不可分割,我國學者將融合階段和創新階段統稱為“融創”階段[14],并指出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處于“融創”階段[15]。經歷脫貧攻堅之后,鄉村教育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已經全面改善了鄉村學校的硬件設施。但是,審視鄉村教育的發展,因鄉村教育發展的特殊性和城鄉二元發展結構的歷史局限性,現今的鄉村教育信息化發展處于起步、應用、融創多階段并存的發展態勢之中。疫情期間,這樣的發展態勢更加明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調研了東中西部教師在線教學情況,收集并分析了18萬份教師問卷,發現東中西部教師對于在線教育的態度、信息化能力、作業布置方式、在線教學時長等都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16]。另外,教育基礎設施空間分布也呈現出差異化發展趨勢。2020年一項關于中國教育設施空間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華中、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教育設施配置嚴重失衡,華東地區教育設施配置處于絕對優勢地位,華南、華北地區處于中等水平[17]。可見,鄉村教育信息化處于多階段并存的發展態勢,需要推動鄉村教育跨越式發展,以此實現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創。
(二)主體性缺失
人的主體性是指在與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人作為主體所顯示的自覺能動性,其基本內容包含自主性、自為性、選擇性、創造性等[18]。在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中,主體性有著多重表現形式。第一,從活動目的角度來說,其表現為“指向自我”的為自性;第二,從人產生行為的動力源來看,其表現為以“自身的內在規定性和本性”為出發點的自為性;第三,對于客體要素而言,其表現為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19]。目前,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主體性缺失,增加了數字技術變革鄉村教育的難度。首先,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激勵機制不完備,缺乏系統規劃,使得主體的為自性偏低。馬克思認為人是為自身而存在著的存在物[20]。在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當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時,主體的自我生存與發展將不能得到保障,使得主體很難預見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之于自身的利益,導致主體缺乏其應該具備的為自性。其次,由于鄉村教育發展存在局限性,鄉村學校通常缺乏教育數字化轉型所必備的資源,使得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主體很難基于自身的內在規定性和本性而產生強勁的源動力,從而導致他們缺乏自為性。最后,在主體缺乏為自性與自為性的情況下,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主體的自由意志很難被激發出來,不利于釋放主體對教育數字化轉型客觀要素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主體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在認識并改造客觀過程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主體的能動性與創造性不足時,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進程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甚至停止不前。
(三)供需局部錯配
為推動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政府部門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改善鄉村學校教育信息化環境。但在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實踐中,諸多供需錯配問題仍舊存在,如數字教育資源供需錯配、數字技術供需錯配、資金供需錯配等。這些在局部層面上的供需錯配問題阻礙著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并延緩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首先,數字教育資源供需錯配主要表現為鄉村學校教育資源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實施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共享。但在實踐過程中,鄉村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共享卻出現供求錯位、區域配置不均衡、同質性供給過多、差異化供給不足以及數字資源平臺缺少對用戶的有效服務等供需錯配問題[21]。其次,數字技術供需錯配主要表現在數字技術與鄉村教師的匹配度低。目前,鄉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教育信息化水平也得到明顯提升,但鄉村學校信息技術設備利用率低的問題日益凸顯。這從側面反映出數字技術未能得到鄉村教師的充分接受和有效利用,難以真正實現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機整合,使得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出現了最關鍵的“最后一公里”障礙。最后,資金供需錯配主要表現為鄉村教育數字轉型的經費投入不能滿足鄉村教育數字化持續發展的需求。從農村教學點的信息化政策的實施過程看,許多教學點仍面臨“有電腦,無網絡;有網絡,無資源;有資源,無師資”的困境[22]。近年來,大量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財政資金投向了信息化教育硬件環境建設,大幅改善了鄉村學校的信息技術硬件設施,并且也更加重了鄉村學校在數字技術日常維護與更新方面的經濟負擔。研究調查顯示,鄉村學校對信息化設備運行與維護的投入很大,鄉村學校根本就無力承擔設備運行與維護所產生的費用[23]。顯然,這種將資金簡單地投向信息技術硬件設施更新的方式很難全面地實現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更難以充分發揮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所應當發揮的育人功能。
四、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向
剖析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取向和現實堵點,有利于更加合理、準確地探索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向。針對鄉村教育的特殊性,充分利用數字資源和技術,探索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徑,合理地迭代更新鄉村教育發展模式,構建鄉村教育高質量體系,從而培育具有現代鄉村意識的公民和能夠踐行鄉村振興的人才。
(一)實施重點突破,驅動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跨越式發展
教育數字化轉型促進鄉村教育跨越式發展,亟待抓住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面臨的重點問題,逐個擊破。因此,需加快建設和更新鄉村教育新型基礎設施,搭建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硬件平臺,提升鄉村教育的網絡服務質量,輸送優質的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搭建智慧網絡,建設智慧校園,實施智慧教育工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逐步建設鄉村數字化轉型試點學校,打造新型鄉村教育空間。
1.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及教育資源更新
新一代信息技術正逐步融入教育教學之中。鄉村教育位于教育體系的邊緣地帶,已有的信息化技術設備以及教育教學資源亟待更新。2021年7月21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結構優化、集約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礎設施體系[24]。鄉村教育新型基礎設施重點服務于整個鄉村教育系統。鄉村適齡學生人口數量、鄉村社會發展水平、鄉村學校信息化水平、鄉村學校教育網點分布等因素都會影響教育新型基礎設施的效果及其發揮的價值。因此,利用教育數字化轉型有效推進鄉村教育跨越式發展,應當關注鄉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充分考慮不同地區鄉村社會發展及基礎設施配置現狀,合理預測適齡受教育人口數量,綜合考慮新型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做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的頂層設計,落實“一鄉一政策”,因地制宜,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搭建性能良好、傳輸穩定的鄉村教育城域網,針對性開發、輸送符合每個鄉村教育信息化發展需求的教育資源。
2.創新教學模式以實施智慧教育工程
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最終要實現鄉村教育的提質增效。因此,利用教育數字化轉型實現鄉村教育跨越式發展,需要直面鄉村教學實踐場,提升鄉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發揮其育人價值。作為當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教育形態,智慧教育有助于更新鄉村教育教學理念。智慧教育工程的實施則有利于強化鄉村教育資源的融合與創新,以此為抓手能夠促進鄉村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變革。此外,實施智慧教育工程還可以利用教育大數據創新鄉村教育管理與決策,推動鄉村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撐的課堂教學區別于傳統課堂教學,教師不能將原有的教學模式生搬硬套地運用在新型智慧課堂教學中。當前,為使教師能跟上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幫助學生快速適應數字化課堂教學,需要實施智慧教育工程,創新現有教育教學模式;也需通過數字技術和工具,記錄學生課堂學習行為大數據,描繪學生學習效果,關注學生學習個性化特點,提升學生課堂行為參與、認知參與以及情感參與;還需為師生精準推送教育教學資源,切實減輕教師教學負擔、學生學習壓力,極大程度地開發鄉村教育潛能,提高鄉村教育教學效率,優化鄉村教育教學全過程。
3.切實做好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
目前,教育數字化轉型才初步啟動,大多數學校都在努力地尋求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有效路徑。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更需要長期努力探索,一方面,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數字技術與鄉村教育教學的簡單結合,它需要利用教育數字化轉型改革鄉村教育,提升鄉村教育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實踐涉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更新教育資源、提升轉型主體數字素養等。上海作為國內首個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區,先后實施《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上海市教育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3)》等專項計劃和方案,出臺《上海市教育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文件,系統部署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這樣的探索對于鄉村教育是否適用,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否可以借鑒上海經驗,都還是一個未知數。因此,單憑鄉村學校難以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鄉村教育的相關主體需要積極探索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路徑,做好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總結出一條較為普適性的、可推廣借鑒的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之路。具體來說,橫向上,中東西部農村教育發展存在較大差異,需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鄉村學校開展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縱向上,需要建立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區域、試點學校,搭建互聯互通的數字化轉型溝通網絡。
(二)發揮主體作用,增強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動力
從教育改革主體的角度思考鄉村教育發展,可以明晰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主體責任及其動力。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需要多元主體的積極參與,通過發揮鄉村政府部門的引領性作用、提升教育主體的數字素養、落實鄉村首席信息官的培養等方式,可以共同激發鄉村教育主體釋放強大的數字化轉型動力。
1.發揮鄉村政府部門的引領性作用
數字技術進入鄉村教育體系,離不開鄉村相關政府部門的直接領導和積極推動。因為在構建鄉村教育支持體系過程中,政府的作用比家庭、學校、社會和學生自身的作用要強得多,支持力量也大得多[25]。因此,未來應當發揮鄉村政府部門的引領作用,努力通過數字化轉型辦好人民滿意的鄉村教育。具體來說,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中教師、學生、家長、學校管理者的生存與發展狀況,逐步開發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人力資源。其次,超前謀劃,做好科學合理的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規劃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未來路徑,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積極助力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再次,協調與鄉村教育相關的行政管理部門和社會機構參與到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之中,推動政府、學校、社會三者形成強勁的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合力。最后,合理分配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資金,幫助鄉村學校減輕由轉型過程所帶來的經濟負擔。
2.提升鄉村教育主體數字素養
鄉村教育主體主要涉及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兩大主體——學生和教師。學生數字素養的全面發展是數字時代學生發展的顯著特征,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的持續提升也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內容[26],不僅如此,在推動學校信息化教學發展過程中,教師的信息化教學領導力水平也起著關鍵性作用[27]。所以,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需要高度關注鄉村教育教學主體的數字素養。一是需要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其使用數字技術的能力,必要時需要拓展學習數字算法的相關內容,豐富學生的數字技術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借助數字技術溝通交流的能力、探索新興數字技術的興趣、利用數字技術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推動鄉村學生學習和認知方式向“人機結合”的方式轉變。二是,需要關注鄉村教師的數字技術使用情況,定期開展相關數字技術培訓活動,大幅度提升鄉村教師利用數字技術開展教學的實踐能力、營造虛實融合的課堂環境的思維能力等,變革鄉村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鄉村教師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教育模式的能力,推動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快速地走向教育信息化的融創發展階段。
3.落實鄉村首席信息官培養
2016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首次引入“CIO(ChiefTechnologyOfficer)”一詞,指出“要在各級各類學校逐步建立由校領導擔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首席信息官的能力發展模型涉及信息化決策規劃、信息化應用管理等外顯能力特征以及信息素養、人際溝通等內隱驅動要素[28]。實現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就需要參照首席信息官的能力發展模型,結合鄉村教育實際,培養大量的高素質鄉村CIO。具體而言,未來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應以鄉村CIO的專業發展為導向,創新鄉村CIO能力認證的培養方式,培育出優秀的鄉村首席信息官;健全激勵機制,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提升CIO的發展動力;選拔優秀的數字化人才,提升首席信息官的數字素養,豐富相關數字技術管理知識。總的來說,加快未來鄉村CIO職業化進程是當前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之舉。
(三)供需精準匹配,推動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高質量實現
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需要解決供需錯配問題。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重視供應與需求的精準匹配,使得優質的教育資源能夠滿足鄉村學校的發展需求;提升技術的有用性和易用性,使得鄉村教師能緊跟教育數字化發展的步伐;關注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方式,探索出可推廣的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實踐方案。
1.實現優質資源與鄉村學校精準匹配
近年來,優質教育資源正往鄉村教育下沉。為推動鄉村教育接軌城市教育,多地開始向鄉村中小學精準地輸送大量優質教育資源,有條件的地方還實現了線上名師授課、線下實時輔導的雙師教學活動。不過這主要是針對在線課程學習資源的開發與輸送。因此,未來需要精準匹配教育財力資源,不讓學校兜底,解決鄉村學校設備維護和軟件更新問題,使得投入建設的相關數字設備能夠正常使用,提高設備使用率,增大其效益;合理調動鄉村師資力量,精準匹配到鄉村各個中小學,避免造成數字素養水平高的教師扎堆,導致區域性教師資源不平衡問題,使得每個鄉村中小學都能擁有較高水平數字素養的教師,整體上帶動鄉村學校數字化發展;提供精準的培訓計劃與資源,引導鄉村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善教師對技術的抗拒心理障礙,以便有效推動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綜上,為推動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提升鄉村教育教學質量,應直面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中所面臨的供需局部錯配問題,制定并采用精準的解決方案。
2.按需推動技術與鄉村教師精準對接
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離不開一線教師的努力。當前,教師盡可能不用信息化教學設備而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鄉村信息化技術設備與鄉村教師之間的適切性偏弱等怪象頻繁出現。造成此怪象的主要原因是鄉村教師自身數字素養偏低,無法正常地操作新型數字技術以及相關設備,也不愿意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教學。因此,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需要走進鄉村中小學,觀察鄉村教育的真實情況,調研鄉村教師使用數字技術的現狀,分析鄉村教師面臨的技術難題,把握鄉村教師的技術需求;根據鄉村教師的技術所需,設計、開發適用于鄉村教育的數字技術與設備,滿足鄉村教師技術使用和鄉村學生發展的需求,實現數字技術與鄉村教師技術需求精準對接;建立CIO聯盟,培養鄉村學校CIO,實現CIO與鄉村教師的技術素養協同共進,提升鄉村教師使用數字技術的能力,培養鄉村教師的技術自信,增強教師與數字技術的適應性,最終有效地推動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落地。
3.精準設計區域性鄉村學校數字化發展方式
當前東中西部鄉村學校的信息化技術設備、數字資源配置等仍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需要精準設計區域性鄉村學校數字化發展方式,才能有效促進鄉村教育實現數字化轉型。第一,精準設計區域性鄉村學校的精準幫扶方式。匯聚城鎮優勢學校力量,一對一、多對一幫扶鄉村學校,逐步形成區域性城鄉學校幫扶聯盟,給予鄉村適當的教育數字化轉型行動指導,幫助鄉村學校解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難題,從而保證鄉村學校跟上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激發鄉村學校發展的內在活力。第二,精準設計區域性鄉村學校數字資源共享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同一區域的鄉村學校數字化會存在共通之處。由某一學校牽頭,引領同一區域的其他鄉村學校建設該區域鄉村學校數字教育資源,并在此基礎上建成鄉村數字課程平臺、鄉村數字化名師工作室、鄉村數字教研平臺等。
參考文獻:
[1]祝智庭,胡姣.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理論框架[J].中國教育學刊,2022(4):41-49.
[2]任友群,楊曉哲.新時代鄉村教育的強師之路[J].中國電化教育,2022(7):1-6,15.
[3]王靜賢,羅江華.數字化轉型進程中鄉村教師教學資源使用意向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22(4):116-124.
[4]徐貴權.論價值取向[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4):45-50.
[5]王天平.社會轉型時期鄉村教育的價值取向[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3(1):79-86.
[6]郝文武.進一步加大縮小東西部及其城鄉教育現代化差距的力度[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8(6):29-36.
[7]張旺.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公平的時代訴求[J].教育研究,2012,33(8):13-18.
[8]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的中國戰略[J].電化教育研究,2019,40(9):2,129.
[9]徐玉特.“層級分化”:教育技術應用對城鄉基礎教育公平的潛在危機——基于1441名城鄉初中教師的調查[J].當代教育科學,2022(3):66-73.
[10]項賢明,馮建軍,柳海民,等.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王天平 李珍 單位: 西南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