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醫融合下大學生運動風險研究

時間:2022-12-01 18:14: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體醫融合下大學生運動風險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體醫融合下大學生運動風險研究

1體醫融合的內涵

近年來,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健康有關口前移,衛生健康部門不斷尋求多元化發展路徑,強調“以預防為主、實現醫學模式的跨界融合”,而體醫融合就是最重要、最直接的跨界方式[6~8]。什么是體醫融合?此概念目前尚處于摸索階段。醫學者認為體醫融合是利用體育鍛煉方式配合醫學治療來促進健康的模式,是醫學中加入體育康復手段;而體育者認為體育健康指導者是實施體醫融合的主體,是將醫學指標與手段植入到體育領域中,是為體育鍛煉做好醫務監督與保障;基于醫學與體育的共有的目標,協同主導學者們認為體醫融合是體育學和醫學兩個學科的有機融合,是技術、資源、話語權等多種維度上的融合模式。鑒于體醫融合的逐步學入,筆者認為體育與醫療兩者的發展有共同的本源,且都是為保障人民的健康,因此,體醫融合并非單純簡單的合并與相加,而是將體育與醫療衛生系統的多種資源整合與協同化,優化健康資源配置,提升健康服務效率,是體育健身功能與醫療康復功能的高度融合,是助力人類健康的新模式,同時也是大學生運動風險防控的最經濟,效益最高的措施[9]。通過體育與醫療全程化的方法融合、多樣化的資源融合,全面提升學生身心發展。

2體醫融合助力大學生運動風險防控的可行性分析

2.1體醫融合促使運動處方在高校普及“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在于科學”。長期以來我國體育與醫療處于一種分離狀態,大學生在鍛煉中根據自身喜好或遵照體育教師布置的任務開展體育活動,很少有學生在運動前主動去做健康篩查和運動風險評估,也很少有學生運動后做體育鍛煉的測量與評價,更缺乏兼體育與醫學相結合的專業機構能夠為學生開出一份“量身定做”的運動處方。倘若將體育和醫療的技術、資源等深度融合,使得運動處方在高校普及,學生在進行鍛煉時除了專業的體育技能指導外,還有更加科學的生物學指標進行全程監測,按照運動處方因人而異地進行鍛煉,定期組織學生參加體質與健康的測試與評價,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先有的運動處方,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健身運動模式,不僅會減少運動風險的發生,而且更容易使參與者達到追求健康的最終目的。

2.2體醫融合下高校師生成為“運動是良醫”的先行者《綱要》中明確提出“體醫融合”是群眾體育活動的重要手段,在促進全民健康的同時要建立運動處方庫及信息化管理系統。將運動處方制定、國民體質測量評價、健身知識普及、健康檔案的管理和數據統計與分析等相結合,同時與可穿戴式設備及其配套的移動應用進行交互,提升運動處方實施的監控效果[10]。人才聚集的高校師生正是運動處方信息化系統的先行者與傳播者,師生可通過手機app與云平臺對接,實現對運動處方實施過程的實時監控,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給予提醒或反饋,這在推動大學生體育鍛煉中控制運動風險、科學鍛煉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高校積極踐行“體醫融合”鍛煉模式,不僅會形成良好的校園健身氛圍,還會帶動全民健身步入新時代。

2.3體醫融合是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吳巖司長在教育部產學合作育人會議中強調“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對現有學科專業體系進行調整升級,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推進‘四新’建設”。自此,體醫融合建設進入了全新發展階段[11]。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是從傳統的運動技能教育向現代科學鍛煉素養教育轉變的關鍵時機,在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下,與時俱進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就是要通過體育與醫療的深度融合培養學生安全性、有效性、終身性的體育運動意識,擺脫現代文明病,提高大學生健康能力。

3體醫融合推動高校運動風險防控的有效策略

高校體育運動中常常伴隨著運動風險,該風險可能給學生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傷,這不僅導致學生的健康、學業、生活等出現嚴重后果,同時也會給家庭、社會等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在體醫融合的大背景下,盡可能地找出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控運動風險尤為關鍵。

3.1學生自身方面

新形勢下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將會推動健康關口前移,有利于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健康關口前移實際上就是“體醫融合”的最現實意義。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大學生是科學健身的主力軍,也是推廣與應用運動處方的主體,學生不僅要主動學習科學健身新理念、逐步認識運動處方基本內涵,更要積極地走出教室、走向操場,加大體適能訓練,對健康體適能、運動能力綜合評估、等級評價,找出體適能不足及運動風險提示,結合醫學檢查指標科學運動。同時學生也要做好自我醫務監督,一方面可以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和運動能力,建立合理、可行的運動目標,有利于運動處方達到安全、科學、有效、個性化,更好地指導運動實踐,進而降低運動風險的發生;另一方面可以判斷體育鍛煉效果,及時調整目標并激勵其參與運動,提高體育活動風險自我防范能力。

3.2教師育人方面

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是體醫融合重要的一環,作為一名體育教師,首先自己要不斷提升健康教育能力,優化自身素質。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不僅要傳授體育相關技能,還要在鍛煉中融入必要的醫學保健知識,將體育同醫學的理論實踐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既要懂體也要知醫,既能對風險認知要有深入的了解,又能對運動中的各種風險要提前采取合理的防護措施。其次,體育教師必須及時優化課程體系,將健康教育的比重適當加大,重新界定體育要素及健康要素,并將其與運動實踐結合起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認識科學鍛煉、強身健體的重要性。同時,校內體育部門與醫療部門應互動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如定期舉辦運動風險防護講座,指導學生緊急救護及預防運動風險。最后,完善體質測評評價體系,將測評結果納入學生綜合評定成績,強化學生自身意識,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學習到知識,掌握運動技巧,進而提高他們的體質健康。當然,還可以利用網絡課程進行學術交流。

3.3學校建設方面

第一,在體醫融合的大背景下,學校層面除了管理制度、場地設施等嚴格落實之外,更要定期對在校學生、教職工的健康狀況、健康體適能、運動風險進行評估,尤其是利用互聯網建立健康檔案,采用云端數據動態監測師生的運動機能、健康狀況、作息安排、飲食結構以及機體恢復等各種信息,全校師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及時調整,規避風險。第二,為了能夠更好地監測與引導師生科學鍛煉,學校可以聯合開發商結合自身優勢開發出更能滿足師生的運動app,不斷鼓勵在校師生應用運動健身app開展體育鍛煉,例如app可制定運動計劃、全程動態監控運動過程、運動教學視頻、運動經驗交流分享、運動資訊,甚至打造一個學校健身微動圈,將體育場館、健身人群、健身指導員、健身器材、體質測試中心、校醫院、體育俱樂部、體育用品商店等多個部門鏈接在一起,全方位地降低運動風險的發生,為全校師生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運動環境。第三,學校不僅要有豐富多樣的體育鍛煉設施讓學生自主選擇,而且要有完善的醫療設備和基地,配備專業的運動防護師,對運動損傷進行預防、評估、急救、治療和康復。

4結語

大學生運動風險防控需要受到高度重視。學生及教師都要要充分認識到體醫融合的重要性、深刻領會體醫融合的內涵、掌握體醫融合指導下的鍛煉方法。學校通過將運動、健康和醫療、互聯網等多種資源整合起來,使得風險來臨前教師、學生有能力預測風險的發生,特別是在整個體育活動相關產業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下,師生們更要居安思危,剖析可能存在的問題,做好風險防范,防患于未然;而風險發生時,師生具備抵抗、處理風險的能力,在醫護人員到達時盡可能先自救;運動風險發生后,學校能夠第一時間采取應變措施,評估風險的嚴重性,對損傷進行急救與處理。

參考文獻:

[1]陳德明,李曉亮.學校體育風險管理研究述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9):102~108.

[2]胡來東,張宏梅.高校體育運動風險防范機制與策略[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5,33(2):42~45.

[3]張政.我國高校體育風險分析及干預研究[J].科技信息,2009(2):210~211.

[4]羅平.高校體育突發事件的成因與應對措施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5]邱芬,秦子來.大學生的體育活動風險認識與運動損傷和鍛煉行為的關系[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6):75~81.

[6]張劍威,湯衛東.“體醫結合”協同發展的時代意蘊、地方實踐與推進思路[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1):73~77.

[7]宣海德.我國城市社區體育中“體醫結合”問題的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7,26(1):106~107.

[8]倪國新,鄧曉琴.體醫融合的歷史推進與發展路徑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2020,43(12):22~33.

[9]李璟圓,梁辰,高璨,等.體醫融合的內涵與路徑研究———以運動處方門診為例[J].體育科學,2019,39(7):23~32.

[10]王正珍.運動處方(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潘燕 侯春光 張琪涵 單位:湖北師范大學 黃石市中醫醫院外科 湖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上一篇: 人力資源管理發展與創新 下一篇: 活動型課堂情境創設實踐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资源 | 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 制服丝袜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伦中文 | 最新国产精品第二页 | 伊人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